兴趣促进主动性

2024-07-16

兴趣促进主动性(精选6篇)

兴趣促进主动性 第1篇

一、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1、教师生动风趣的语言, 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 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 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 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 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 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 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 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 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教学生动风趣, 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例如:在讲势能时, 可向学生说, 当天花板上有一根鸡毛向你头顶上落下时, 你将怎样?学生肯定会说:“这有什么可怕的。”再问, 若你头顶上的电风扇落下呢?学生肯定会下意识地用手盖住头, “那还不快跑”。从而说明物体的势能和质量有关。

2、教师授课时, 要有丰富的情感, 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

丰富的情感, 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 也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 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 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 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能增强他们的理智感, 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教学一方面是进行认知性学习, 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 两者结合得好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 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简单的兴趣, 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 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心理。当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时, 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3、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中, 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 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与梯度、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例如, 在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与对象时, 可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难的问题不应提问差生, 以免他们由于答不出而处于尴尬的境地, 从而产生自卑感。

二、教师授课时, 创设不同的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科学实验创设情景, 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物理教学也必须以实验为基础。教师要大力加强实验, 为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 使学生在特定的物理情境中感知和思维, 并且还能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发展学生的操作技能。

2、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创设相应的物理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如幻灯、投影、电化教学互联网和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加之教学挂图, 教学简笔画, 可增大教学信息容量, 创设相应的物理情境, 增加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相应的物理情境, 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起重要作用。

把现代教学技术引入课堂, 这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强大的诱惑, 而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能创设相应的物理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透镜”一节, 课本的插图变成多媒体计算机上的动画片 (可以运用Power-Point的制作幻灯片功能) , 集图像、文字、声音、色彩等多种信息形式于一体, 通过“透镜”, 大胖子“变成”小孩, 而小孩也能“变成”大个子, 这些过程都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恰当的物理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生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这时, 学生的思维和情绪都处于最佳状态, 如进一步引导他们去追根求源, 有关“透镜”的特点就深刻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了。

3、创设问题情景, 深化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物理的直接兴趣虽然容易激化, 但也容易消失, 如何引导学生由较低级的直接兴趣发展为较高级的间接兴趣, 也就是探究物理现象产生的原因或物理现象之间的关系的兴趣, 则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因为由学生的好奇心引发的直接兴趣, 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 只有将学生的直接兴趣深化为间接的探求知识的兴趣,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才能使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得到巩固和加强, 进而形成物理学习的志趣, 教学实践说明, 创设疑问性问题情景是深化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浮力》第一节《浮力》的教学, 可以这样创设疑问性问题情景:

[演示1]木块放入盛水的水槽中。

[问题1]木块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呢?

[答]因为木块受到浮力作用。

[问题2]木块受到的浮力其施力物体和受用物体各是谁?

[答]施力物体是水, 受力物体是木块。

[问题3]游泳时, 我们浸在水中, 有何感觉?

[答]感觉自己的身体变轻了。

[问题4]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答]因为人在水中受到浮力作用?

[演示2]铁块放入水槽中。

[问题5]入水槽底的铁块是否受浮力作用呢?

[答1]会受到浮力作用。

[答2]为下沉, 不受浮力作用。

学生的答案出现分歧, 有的说受浮力作用, 有的说不受浮力作用, 因为不少学生的生活体验形成一个思维定势, 他们总认为只有浮起的物体才受浮力作用, 这样, 教师通过演示和引导把学生的思维激活, 使学生产生了认知上的矛盾冲突, 激起了学生探求其原因的兴趣, 接下来老师介绍研究的方法, 引导学生逐步探求浮力产生的根源, 这一教学过程就将学生的心理活动由好奇心引导到求知欲上来,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深化。

4、利用大自然和生活创设情境

在教学的工程中, 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需求, 在生活中营造一种环境, 让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通过物理展现到社会中的一种情境, 这样能增加学生的认识, 也符合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观点。例如, 在晚上脱下毛衣之类的衣服, 为什么就会看到有许许多多的火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许多现象, 让他们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 这样能更好的激发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这样的教育就能符合“把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理论联系实际”的新理念。

三、通过物理知识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 学习物理不仅是为了认识自然, 了解自然, 更重要的是改造自然为人们生活服务。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产建设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的作用, 明确学习物理的重大意义。如在八年级物理《重力》这一节的教学中, 我就设置了这样两个问题, 一是同学们知道神秘的不倒翁吗?为什么他总是不倒呢?在同学们都明白是“重心”的应用之后, 我是这样小结的:商家们对重心这一物理知识加以利用就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由此可见知识就是财富。这对学生是一种启发和激励;二是你观察过吗?建筑工人在修建房屋时采用什么方法使建造的墙体竖直而不倾倒吗? (依靠重垂线筑墙) , 之后我这样小结:建筑工人对重力的方向加以利用就使建筑的墙竖直而不倾倒, 由此可见知识就是力量。有一次激励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也体会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趣味性和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不断向学生介绍科学史料中的典型事例, 如在讲磁现象时, 介绍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

兴趣促进主动性 第2篇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依赖于社会主体――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课堂教学系统中,应让学生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从继承性学习转向创新性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而多媒体教学是沟通教师(信源)与学生(信宿)之间,传输教学信息的通道。下面就谈一下我从近三年的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运用,促进学习主动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中的点滴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

低年级学生,他们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针对这些情况,运用多媒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锄禾》,导入新课时,设计一组“动画”:“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辛勤的农民手拿锄头用力地耕种,大颗大颗的汗珠从额头滚落下来,滴入稻田里。”此情此景,学生已有深刻的感性认识,随后,我又在图画上方出示古诗,诗句和图相对照,激起学生思维的层层涟漪。对于刚才“明于心而不明于口”的心理状态,立刻解决带点字锄、汗、粒等的解释已是一触即发了。

二、充分感知,把握重点难点。

学生的认识是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发展规律,而以多媒体操作,以其快速,提供信息的`形象化、丰富化,让学生感知。

如《会摇尾巴的狼》,利用图片,着重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两条线索,一条是狼怎样耍种种手段伪装自己,欺骗老山羊,最后暴露了自己的凶恶面目;一条是老山羊怎样一步一步识破狼的伪装,认清狼的真面目。这两条线索一前一后,就可以以五次对话设计成课件,把内容进行提炼浓缩,一次一次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己体会,自己读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兴趣盎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习自主性,在教师的鼓励中引导学生自我选择适合自身发展与提高的学习方法,有效地来学习。

三、利用多种感观,参与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增强记忆。

学习的过程是涉及到学习主体的知、情、意、能、行等方面因素。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觉等多种感官协同作战,三天后记忆的内容可占80%左右,而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其声、光、电、色的多种作用,并通过其信息的动态演示,刺激多种感官引导学习过程学生接受最易途径。

如:《骄傲的孔雀》,孔雀一次又一次与湖中的鸟儿比美,它的动作、神态通过电教媒体都能活灵活现地展现,“骄傲”一词立刻体会。再把学生编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针对“骄傲的孔雀,湖里的那只鸟是你自己的影子啊,你骄傲得连自己都不认识了”在相互交谈中,他们彼此取长补短,弥差补缺。最后,师生用质疑,答辩的形式,明白了道理,这样得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自我调控与评价,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学习中发展,形成能力,有利于记忆的发展。

四、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自我创造。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

在《会摇尾巴的狼》第三课时,当形象的画面,悦耳的音乐,鲜艳的色彩,再伴以清新的课文朗读后,在明理的基础上,出示“狼龇着牙,咧开嘴,恶狠狠地嚷到……”,老山羊说:“你不会活多久了,……”此时嘎然而止,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呢?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发展的空间,他们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与看法,(可能……可能……)这对写作材料的多角度叙述都利于积极主动的发展。

以兴趣为导向,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第3篇

关键词 激发兴趣 启发学生参与 注重师生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060-02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小数数学教学中,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指导思想就是“让所有的学生都拥有参与的权力、都拥有主动发展的机会”。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创造性地开发每一位学生的认知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每一位同学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

一、激发兴趣、启发学生参与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构建过程。由于数学自身的抽象性,很容易造成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如许多教育专家所言:“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作为老师应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的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上创设出学与“玩”交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情景,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一)导入设趣

根据学生对形象生动的画面感兴趣的这一特点,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设置了这样的故事情节。首先教师用电脑演示:一只小虫在音乐的伴奏下,在圆上爬行一周,然后提问:“看了刚才的情景,你想到了什么?”,这时学生马上争着回答,“我想知道小虫爬了多长一段路?”、“这个圆有多大?、这个圆有多长等”。这一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创造了良好的心境。

(二)教中激趣

课堂教学进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特殊过程。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又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例如教学“圆锥体积计算”一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用直尺和卷尺测量手中圆锥体和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通过测量,得出结论,这两个物体等底等高。然后让学生用水、小米、沙土等辅助“工具”来演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关系。最后学生自己得出结果,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圆锥体是圆柱体体积的1/3。由于动手实验,学生自然感到新鲜,而且产生了研究的兴趣,对所学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三)练中生趣

课堂上学生听讲的最佳时间过去后,学习情绪会出现低潮,如果教师巧妙地设置练习,可将课堂气氛再度引向高潮。如认识《公顷》后,教师可请出49名同学,每7位同学双臂伸展站成一排,做为边长(边长大约10米),围成的这个边长10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00平方米。让学生亲自感知1公顷就100个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又如学习了空间与图形的计算后,可实际测量操场的面积或对生活用品进行估测。这些环节的设计使兴趣再一次被激发,所学知识又一次得到升华。

二、激活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同一个问题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说,回答的结果存在差异是必然的。课堂上教师对练习的设计,对练习的层次、练习的方式等做科学安排,使每一位同学只要“跳一跳”就能够得着。能让全体学生参与的就不让部分学生代替,能让多数学生参与的,就不要少数学生或个别学生包办。正如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应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感受”,只有这样,他们印象最深、记得最牢、用得最活。

如在教学倍数应用题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题:

1.草地上有16只白兔,黑兔是白兔的2倍,黑兔有几只?

2.草地上有16只白兔,白兔是黑兔的2倍,黑兔有几只?

3.草地上有16只白兔,黑兔是白兔的2倍,黑兔、白兔共有几只?

4.草地上有16只白兔,黑兔比白兔的2倍多3只,黑兔有几只?

5.草地上有19只白兔,白兔比黑兔的2倍多3只,黑兔有几只?

6.草地上有黑兔和白兔共36只,其中黑兔是白兔的2倍,黑兔、白兔各有几只?

题型难度一步步提高,练习时让学困生做1、2题,中等生做3、4题,优秀生做5、6题,让不同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三、注重师生情感、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努力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之“亲其师信其道”,引发情感共鸣。由“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首先要带着微笑走进课堂,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热情的话语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用爱心去发现每位同学身上的“闪光点”,使学生产生与教师合作的欲望。有人说幽默是一种美,是一种智慧,是为人师表的一种修养,更是一门艺术和科学。平时多去发掘、积累和创新,相信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能够收到成功的课堂教学功效的。

如何促进教师主动发展 第4篇

校长管理学校的核心工作,就是促进教师主动发展。因为只有教师主动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只有师生的主动发展,才能有学校的快速发展。

作为校长,如何促进教师的主动发展呢?结合本校教师队伍的实际,下面我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 现状:

我校现有在岗教师60人。其中党员教师30人;大专以上学历教师59人;小教高级以上教师55人;30――45岁教师50人,45――54岁教师10人;省市区骨干教师24人。从以上情况看,这是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有实力,整体优势比较突出的教师队伍。但是,我们也从中发现了一些潜在的问题。一是教师有满足现状的思想。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学历、职称比较高了,够用了,个人取得的成绩,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所以工作缺乏主动创新;二是教师队伍中也存在着职业倦怠。一般来说,参加工作以上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冷落感,按部就班的工作生活,很容易熄灭一个人的激情,因此,有的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不强。除了这两个主要问题外,教师的身体素质也值得关注:有重大疾病的教师两人,有职业病和妇科疾病的教师有18人,60%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

面对这样一支队伍,我们该如何扬长避短,在现有的基础上,促进教师主动发展呢?

二、对 策:

(一)、以关心教师身心健康为前提,保证教师主动发展的精力

健康是一个人获得发展的保证。如果教师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没有充沛的精力工作,就不可能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这是最简单的道理。

为此,我们根据教师身体素质的不同情况,给与不同的关心:1、对全体教师:利用各种机会宣传,让他们懂得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教师拥有健康体魄的基础。2、对心里压力大的教师:学校尽最大努力,创造一种关怀的环境,建设一种人文学校文化,营造一种和谐的工作氛围,建设一种融洽的人际关心。为教师分忧、减压、疏导。3、对处于亚健康的教师:一是提倡以预防为主,二是提倡教师班上班后时间,积极锻炼身体。学校还创造条件,如建一些活动场地,购买一些活动用品,安排体育比赛等,以提高教师身体素质。4、对有一般疾病的教师:让他们定期体检,发现问题,及时治疗,不贻误病情,及时康复。5、对有重大疾病的教师:学校领导安排工作时,给予充分考虑,减轻他们的.工作量,多多关照。

(二)、以服务教师为出发点,焕发教师主动发展的活力

管理就是服务,服务是校长的职责,今天的校长就要变权利型管理为服务型管理,校长为教师主动发展服务,我认为,就要建立在了解教师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做好各种服务。

校长了解教师,就要通过多种形式,了解教师不同层次的需求,根据需求,给予关爱,做好服务(1)生活上:当教师生病住院时,领导及时看望、慰问;当教师家中有困难时,学校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当教师婚庆时,领导必到,送去殷切的问候;当教师直系亲属病故时,领导必访,给予安慰。(2)在思想上:学校领导不管工作多忙,时间多紧,都要挤时间与教师谈心、沟通与交流,为他们化解疑难,减轻压力。(3)在学习上,尽最大努力,为教师创造一切可能的学习机会,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让教师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4)在工作上:尽力满足教师个人的需求。比如,学校人事分工时,事先征求教师的意见,尽力为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扬长避短。

总之,领导为教师服务,就是让教师体会到家的温馨,集体的温暖,使他们焕发出朴素的精神活力。

(三)、以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挖掘教师主动发展的潜力

1、培养教师,挖掘潜力。(1)、目标引领。分为全员、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三层。(2)校内锻炼。我们通过校内各种学习、培训、活动、竞赛等,提供交流互学的机会,展示他们的才能,激发内在成就感。(3)校外提高。如外出学习、培训。近几年,有60多人到市以上参加学习培训。

,2、成就教师,体验成功。对于重视自我发展,超越自我的骨干教师,我们放大其思想,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并扩展到群体中,以激发群体教师的主动发展。学校虽资金紧张,但学校还积极推荐骨干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各类大赛,近两年,已投入资金2万多元,有6名教师先后荣获省和国家大赛一、二等奖,邵云鹤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有6名教师已被评为主任级教师;―,孙玉国到农村支教锻炼,已走上学校中层领导岗位。

(四)、以科学评价教师为保证,激发教师主动发展的动力

1、评价要科学。要做到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尤其在评价标准上,我们更重视引导每位教师在平凡的工作中体验其成功。

2、激励要有效。评价结果要达到诊断、改进、激励的作用,才是有效的利用。我校承担的《教师评价结果在学校管理中的有效运用》的国家课题,经过两年的实验,收到了实效,促进了教师的发展,达到了有效运用的目的。这项课题并获得了市级科研成果二等奖。

逸 文 实 验 小 学:张 临 波

兴趣促进主动性 第5篇

关键词:诱发兴趣;提高兴趣;巩固兴趣

一、巧妙引入,诱发兴趣

一节好课就看有没有一个好的开始。比如,在教学“烙饼问题”一课时,可以这样引入,“我忘给你们发一张纸(举起一摞A4纸),但每人只能发这张纸的一半,怎么办?”师开始撕纸,一张一张地撕,撕到第四張,问:“你们着急吗?等我撕完,这节课就下了,怎么办?”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许多学生纷纷高举起手,很顺畅地引入了新课。教师有意识地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敲开学生智慧的大门,让数学课充满活力,也让学生爱上数学这门学科。

二、设计活动,提高兴趣

游戏是儿童最熟悉、最乐意参加的活动。儿童是在游戏中成长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符合儿童的游戏活动,启发学生在喜悦中理解和掌握概念、规律,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把单调、重复、雷同的数学知识游戏化,是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好方法。我在教学“表内乘法口算练习”时,借助于骰子游戏,让学生借助骰子进行乘法游戏与比赛,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计算表内乘法的正确率和速度,并发现其中一些规律。游戏分初级游戏、中级游戏和高级游戏。初级游戏:谁是神算小搭档。游戏规则:算:两人轮流掷骰子、算乘积。记:算对了,写下这个乘积,记1分;算错了,这一次就不记录,不得分。比:组内比,得分多的个人胜;组内比,相同时间内,得分多的小组胜。中级游戏:谁猜对的多。每次掷出骰子前,先猜一猜乘积可能是双数还是单数,并写下自己的猜测,然后掷出骰子,猜对的同学记一分。高级游戏:谁是预言家……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发现、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对数学的良好情感。把枯燥的表内乘法口算练习变得生动有趣,人人积极主动参与进来,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动手操作,巩固兴趣

“要认识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于手。”(皮亚杰语)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还依靠动作思维,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实践操作,充分运用眼、耳、手、口等各种器官,让儿童感知数学问题,理解数学概念。比如画一画,在学习了“认识物体和图形”后,让学生用学过的平面图形画一些图案,学生积极性非常高,画出了房子、机器人、火箭、花儿等。在画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所学图形的认识,同时又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摆一摆,一年级学生学习数的组成和分解、加与减时,让学生拿出学具放在桌面上玩一玩、摆一摆,加强感性认识,促进知识的内化。

总之,教师是先行者,是学生的引路人,要想方设法,巧妙突破,多法并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激发兴趣 主动学习 第6篇

关键词:兴趣 情境 练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什么感到有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根据我几十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

一、通过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可以借助具体形象的图形来协助这种逻辑的抽象思维。

例如,有两桶油,从大桶倒入小桶5千克后,大桶还比小桶多5千克。大桶原来比小桶多多少千克?让学生直接想比较困难,如果利用线段图形就一目了然了,也可以师生共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下,学生也会很快明白。

通过形象的线段图形和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知识表象,把抽象的变成具体实在的,把枯燥的内容变成形象生动的,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对知识的探索产生浓厚兴趣。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些有趣的问题来满足他们。

例如,讲解分数应用题时,给学生这样一道思考题:“古代有一商人,家里共有17匹骆驼,商人临终前留下遗言,大儿子分二分之一,二儿子分三分之一,小儿子分九分之一,三个儿子没法分,请来邻居一智叟,邻人牵来一匹骆驼加进去,然后大儿子分二分之一,即9头,二儿子分三分之一,即6头,小儿子分九分之一,即2头,还剩邻人的1头,他又牵走了。”学生们面面相觑,这样做有什么道理呢?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寻秘密的急切欲望。我在这时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二分之一加三分之一加九分之一不等于1。学生恍然大悟,他们对整体“1”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印象,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三、通过设计开放性练习,激发学习兴趣

开放性题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开放性题一个问题有多种解答途径,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会有不同的答案。

例如,相遇问题中有这样一道应用题:A、B两地相距140千米,甲、乙二人分别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30千米,2小时候,甲乙二人相距60千米,问乙的速度?(一种做法:两人没有相遇,相距60千米。另一种做法是:两人相遇后,又相距60千米。)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让学生完成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让他们感到知识的不足,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通过分层练习,激发学习兴趣

分层练习就是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不同的习题。因为我们的学生有好有差,练习太难会挫伤某些学生的积极性,太容易又引不起某些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分层练习,这样使好学生不骄傲,差生不气馁,都能享受成功的快乐,得到胜利的鼓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练习可以分为三层,一类巩固练习,一类针对练习,一类变通练习。

例如,巩固练习,在学习完“多位数的读写”后,让学生用3个8,3个0组成六位数,要求:组成只读一个0的有几个?读两个0的有几个?读三个的有几个?让他们有一种自己也可以做难题的感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然而反过来,它又可以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意识,在知识内容上多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例子,使学生明白身边的生活充满了数学,充满了无穷的数学乐趣。

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可以设计一道这样的应用题:庆祝六一儿童节时,有一串彩灯,由上而下,按红、黄、蓝的顺序排列,问18盏灯是什么颜色?第100盏灯呢?有的学生按红、黄、蓝的顺序反复排列,排列到第18盏灯,而有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18能被3整除,所以第18盏灯应是红、黄、蓝色的最后一色,即蓝色。以此类推,第100盏灯,则是用100除以3余1,因此第100盏灯是三色为一组下一个循环色的红色,与我们求循环小数中的第几位小数是什么数字道理相同。这样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不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是真正把知识的钥匙交给了学生,也是提高学生能力素质、掌握知识最佳途径。

上一篇:美好的一天论文下一篇:韩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