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类人员范文

2024-06-23

操作类人员范文(精选7篇)

操作类人员 第1篇

关键词:承压设备,焊工资格,重要因素

0引言

近年来, 我国承压设备事故频发, 主要原因有生产混乱、设计结构不合理、焊工等原因, 因此焊工也是影响承压设备的一个重要原因。焊工考试对焊工的能力水平有效的进行了控制、对未取得焊工资格的不得施焊受压、受力等重要焊缝。

本文就对TSG Z6002-2010《特种设备焊接操作考核细则》的理解, 结合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焊工资格中遇到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1适用范围

1.1 TSG Z6002-2010《特种设备焊接操作考核细则》适用于承压设备和机电设备中的焊接操作人员, 本文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与管理规则 (旧考规) 进行了分析。

1.2承压设备中的受压元件焊缝、与受压元件相焊的焊缝、受压元件母材表面堆焊, 应按《特种设备焊接操作考核细则》考核合格。本细则中还有未规定的方面, 比如焊接方法、材料类别、填充金属类别和焊缝形式 (如耐磨层堆焊、端接焊缝等) , 这些方面就要用人单位按照产品设计和制造技术条件, 参照国内外标准制定。我认为未规定的方面按照ASME进行焊接技能评定就可以了。

2焊工考试是为了保证焊接操作人员能熔敷优质焊缝的能力, 影响焊工焊接操作技能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下面对新旧考规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

2.1焊接方法

与旧考规相比增加了2种焊接方法, 即气电立焊 (EGW) 、摩擦焊 (FRW) 。

2.2焊接方法的机动化程度

机动化程度有手工焊、机动焊、自动化三种操作方式, 半自动操作焊工属于手工焊工 (例如熔化极气体保护焊) , 根据GB/T3375《焊接术语》的定义:手工焊是指手持焊枪、焊钳、焊矩进行操作的焊接方法;自动焊是指用自动焊接装置完成全部焊接操作的焊接方法, 机动焊是指焊枪、焊钳、焊矩有机械设备夹持并要求随着观察焊接过程而调整设备将控制部分的焊接方法。与旧考规相比增加了自动化。

2.3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种类比旧考规增加了4种有色金属, 即:铜与铜合金、镍与镍合金、铝与铝合金、钛与钛合金。新考规中钢的材料牌号也增加了几种, 比如:低碳钢中增加了Q245R、Q275、WCA等;低合金钢中增加了20Mn G、10Mn DG、Q345、ZG12Cr2Mo1G等;马氏体、铁素体不锈钢中增加了10Cr9Mo VNb、00Cr27Mo、06Cr13Al、ZG16Cr5Mo G等;奥氏体钢、奥氏体与铁素体双相钢增加了CF3、CF8等。金属材料覆盖范围不变。

2.4填充金属类别

填充金属材料种类比旧考规增加了4种有色金属, 即:铜与铜合金、镍与镍合金、铝与铝合金、钛与钛合金, 填充金属类别代号增加了钢焊丝Fef S。

2.5试件形式

对接焊缝是承压设备中应用最广泛的焊缝形式, 角焊缝与对接焊缝的熔敷过程基本上是一致的。焊工采用对接焊缝试件经焊接操作技能考试合格后, 在一定条件下适用于焊件角焊缝。

2.6焊缝金属厚度

焊缝金属厚度与旧考规相比增加或更改了4条技术要求;即: (1) 对焊缝金属的厚度覆盖范围作了相关规定; (2) 对手工焊焊工采用半自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 短路过渡试件的覆盖范围作了相关规定; (3) 对焊机操作工采用对接焊缝试件或者管板角接头试件考试合格后厚度覆盖范围作了相关规定; (4) 对气焊焊工考试合格后厚度覆盖范围作了相关规定。

2.7焊接要素

焊接要素与旧考规相比变化很大, 在机动化程度上加了自动焊的情形:即摩擦焊时试件时采用连续驱动摩擦还是惯性驱动摩擦;手工焊时, 增加了气焊、等离子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三种焊接方法, 手工焊时焊接要素增加了背面保护气体的有无、电流类别与极性、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的过渡方式;机动焊时, 焊接要素增加了是目视观察、控制还是遥控。

3焊工资格举例说明

3.1锅筒筒体材料是Q245R, 规格是φ2000×30mm, 接管材料是GB3087, 规格是φ18×4mm, 采用插入式全焊透结构 (筒体上开坡口) , 采用J507焊条。这个焊缝焊工资格最容易搞错的地方是试件类别和管子外径, 插入式全焊透接管类别是对接焊缝加角焊缝, 管与板 (板开坡口) 相焊的管板角接头焊件, 焊工都按考试规定进行管板角接头试件的考试, 选取焊工资格时应注意接管规格φ18mm, 应选取焊工资格里管外径≤φ18mm, 焊接位置是平焊带衬垫, 焊缝厚度是30mm, 综上所述, 最基本的焊工资格项目需要:SMAW-FeⅠ-2FG (K) -12/18-Fef3J, 这个焊工资格的覆盖是很窄的, 所以我们在进行焊工资格考试时, 应选择覆盖范围广一点, 比如:SMAW-FeⅡ-5FG (K) -12/18-Fef3J。

3.2承压设备中焊工资格经常会出现覆盖不了的情况, 所以我们在进行焊工资格申报时应考虑到各种各样的情况, 以下几种焊工资格是我们考虑不周的情况:1.GMAW-FeⅡ-2G-12-Fef S-11/15, 2.SMAW-FeⅡ-6G-6/38-Fef3J, 3.GTAW-FeⅡ-5FG-3/18-Fef S-02/11/12, 4.GTAW-FeⅡ-5G-3/18-Fef S-02/11/12, 5.SMAW-FeⅡ-6FG (K) -12/18-Fef3J。第二种情况是最容易漏掉的, 一般焊接工艺人员都会先要求氩弧焊打底, 手工焊盖面就行了, 但是有时候因为设计结构的情形, 往往氩弧焊不能进行施焊, 只能用手工焊打底焊妥, 这就需要上面第二种的焊工资格了。

4结论

承压设备中焊工资格是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机构在单位进行取证、复证中必检的项目, 是保证焊件质量的重要保证, 焊工资格覆盖率必须100%满足产品设计制造的要求。

参考文献

[1]TSG Z6002-2010特种设备焊接操作考核细则[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0.

操作类人员 第2篇

安排车队并不是越早越好的。基本上,订舱当日就可以拿回信息,如果立即安排,万一车队也及早提到箱,如果客户在开船前几天通知说退关,货不走了。箱子就要还回去。车队没有错,按照你的指示做了。客户更没有错,在限定时间之内提出退关申请。由此产生的费用,就只能由你所在的货代公司承担。

同时应与客户确认进仓时间或上门提货时间,最好用书面形式将相关费用包括卡车待时费告之客户。很多操作在安排完车队仓库之后就以为这件事情画上了一个句号,不关心事情的进展,这是不全面的。要自己掌握好时间,及时打电话去询问情况。及时确认船公司预配是否完成,以便及早发现问题予以解决。

也有很多人对于仓库反馈回来的进货确认不予理会,尽管我也非常理解对一个在忙碌中的操作来说,这是一件很多余的事情,而且有些仓库也未必会有这个反馈。但是,万一客户进错了货或者仓库搞错了,不及时发现就非常麻烦了。客户送去货物的实际数据、实际(口麦)头,甚至是厂家名称,都可能与之前货代及仓库所掌握的截然不同。所以认真确认还是有必要的。

如果客户有特殊的装箱要求,一定要告诉车队。什么标记的箱子应该放在外面,什么标记的放在里面,什么不能承受压力要放在上面……

在开船日两天前收齐报关资料。虽然操作没有审单的职责,但为了方便自己,仔细检查一下数据是否相符,查一下HSCODE是否基本正确,还是很简单的。任何经手的资料都必须复印留底。换句话说,浪费纸张是公家的事,出了问题却拿不出留底是自己的责任,赫赫~当然,提倡用单面废纸。

尤其是遇到一个提单号下N单报关的情况,要小心核对核销单号码、手册号码、发票、装箱单和相对应的分单号,不要混淆。报关资料反正大家做假也做习惯了,客观需要。遇到过一个毕业生,看着几个操作娴熟地做着复印章、正本章,一脸茫然地问:“你们这样是欺骗行为,不怕被领导看见吗?”汗倒一大片之后,有一个GG坚强地站了起来,说:“那是领导教的。”毕业生汗倒。赫赫~

如果不幸遇到查验,好象各公司做法都不同。据我自己待过的公司而言,小公司会比较紧张,大家会忙着四处找关系塞钱发烟。大公司则泰然自若地听之任之。

箱子上船后,要积极关心该船舶动向,确认ETD,以便及时告诉做提单的 单证,让 单证 去跟客户确认是否要倒签的问题。相关费用及时确认完毕,通常费用清单和发票的问题都不用操作处理。

青霉素类无菌原料药无菌操作探讨 第3篇

一、提高原料药无菌保证水平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无菌无小事。药品无菌保证水平的高低与生产过程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 最终产品的无菌需要从人员操作、生产洁净区环境、设备设施情况、原料微生物负荷情况、内包材灭菌等方面着手进行, 所有步骤都做好了, 才能生产出无菌产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药品都可能被微生物污染, 导致无菌失败。由于取样代表性的局限, 无菌保证不能仅仅通过无菌检验来反映, 而需要通过苛刻的无菌模拟验证来证明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无菌工艺生产条件。

1. 人员防护及培训。

人是最大的污染源。人体携带很多微粒和微生物, 人在活动中不断释放出这些微粒和微生物, 因而人员的防护和操作规范性就非常重要了。洁净区要按照空调的换气次数、产品特点等规定出最大进入人员数量;洁净区人员着装应符合规定, 人体各个部位都应当在无菌衣、手套等保护下;最重要的是, 进入洁净区的人员应该接受微生物及GMP知识培训, 确保各项操作符合洁净区操作要求。

2. 洁净区环境维护。

合规的洁净区是原料药无菌生产的前提。洁净厂房应从设计阶段就要符合GMP、ISO14644、ISO14698等规定, 有良好的气流方向, 符合品种要求的换气次数。药品生产洁净级别可分为:A级、B级、C级、D级。无菌生产的过程如果在密闭的设备和管道内进行, 可以在C级背景的洁净区内完成;如果生产过程有暴露环节, 应当在B级背景下的A级洁净区中进行, 或者在隔离器中进行。

3. 设备设施。

设备设施是无菌保证的基础。直接接触物料或产品的设备应易于清洁、无死角、不与物料或产品发生反应, 多数是不锈钢材质, 能够耐受一定的温度、压力。

设备管道首选在线灭菌, 例如结晶罐及其管道, 灭菌方式就可以采用121℃饱和蒸汽灭菌30分钟的方式进行灭菌。灭菌后的设备管路应保持密闭 (如果可能, 对外界环境保持正压) 。不能够在线灭菌的设备、零件, 例如一些小设备和包装材料, 可采用蒸汽灭菌柜或者干热灭菌柜灭菌。

4. 原料和内包材微生物负荷量。

生产用原料, 一般采用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形成溶液, 对溶液采用过滤除菌的方式获得无菌料液。为提高无菌保证水平, 要对原料和内包材的微生物负荷量开始控制, 微生物负荷量低, 灭菌或除菌就更容易。

二、原料药生产用到的灭菌方法

无菌原料药生产, 常用到湿热、干热、离子辐射、过滤除菌几种灭菌方式。下面简述这几种灭菌方式在无菌原料药生产中的应用。

1. 湿热灭菌。

对于能够密闭保压的设备, 湿热灭菌常用于设备、管道的在线灭菌。湿热灭菌所用的蒸汽应该是由纯化水为原水制备的饱和蒸汽, 不能直接使用工业蒸汽。生产所用的设备管道, 首选在线灭菌方式, 蒸汽灭菌要控制压力和温度两个参数, 以灭菌温度为主要控制参数, 蒸汽灭菌温度不低于121℃, 达到灭菌温度后, 灭菌保持时间30分钟以上。当采用温度高于121℃灭菌条件, 灭菌时间可相应缩短, 但要求灭菌的F0值大于8。

对于不能密闭保压的小设备、零件、内包材, 例如分装部位、铝桶、胶圈等, 可以放入蒸汽灭菌柜中灭菌。

2. 干热灭菌。

干热灭菌常用于无法在线灭菌的不锈钢零件、不锈钢取样用具等的灭菌。干热灭菌既可以杀灭微生物, 也可以去除细菌内毒素 (热源) 。干热灭菌的灭菌效果FH值应不小于60分钟 (折算成170℃时的灭菌时间) 。如果仅考虑灭菌, 可采用在180℃以上2小时, 或者240℃以上1小时条件下完成。

3. 离子辐照灭菌。

离子辐照法灭菌常采用CO60γ射线辐照灭菌的方式, 一般用于原料药内包装材料聚乙烯袋、不耐热的无菌室用具的灭菌。辐照灭菌的效果取决于物品接受辐照的剂量。辐射灭菌具有穿透性强、杀菌效果好, 不破坏包装、快速等特点, 近年来使用越来越广泛。当辐射灭菌原料或物品微生物单位负荷量小于1000个时, 辐照剂量25 k Gy时, 无菌保证水平s>106;当辐射灭菌原料或物品微生物单位负荷量小于10个时, 辐照剂量15 k Gy时, 无菌保证水平也能够达到s>106。因此, 选择灭菌剂量时, 应根据待辐照物品的微生物负荷量来确定。

4. 除菌过滤。

除菌过滤可以分为液体除菌过滤和气体除菌过滤。气体除菌过滤涉及的一般是空气或者惰性气体例如氮气的除菌过滤, 气体除菌过滤技术已经成熟。液体除菌常采用两道0.22μm滤芯过滤除菌的方法。无菌青霉素、头孢原料药的生产, 结晶前的料液往往采用液体过滤除菌的方式。液体除菌过滤首先要选择材质适合的0.22μm (或更小) 的滤芯, 选择好滤芯后, 要进行除菌效果验证。液体滤芯的除菌效果验证应考虑到物料与滤芯材质的化学兼容性、滤芯的溶出物、细菌挑战性 (一般用缺陷假单胞菌做挑战菌) 、料液在滤芯的吸附性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细菌挑战性试验, 需要证明菌的截留率至少为107。

三、原料药生产无菌保证的难点

无菌原料药的生产对软件、硬件要求高。厂房设备要按照洁净室相应级别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各项生产操作要制定标准操作规程;人员必须进行足够的培训才允许操作。下面就洁净区常见无菌保证难点进行简单分析。

1. 洁净区存在缺陷、死角。

洁净区的设计施工应当由有资质的专业设计机构完成, 洁净区的施工由有资质且具有洁净施工经验的公司完成。洁净区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洁净房间气流流型、气流方向不合适, 例如A级洁净区域单向流气流流型和气流流速达不到要求;设备、平台安装完毕后, 存在气流死角;原有厂房改造洁净区面积扩大后, 洁净区换气次数下降, 自净能力不够等。

2. 设备、管路密闭性。

无菌原料药的设备管路具有种类多、管道长的特点, 且很多设备为非标设备。为确保良好的无菌保障水平, 设备、管道使用时应尽量密闭。设备应定期进行保压试验来证明设备的密闭性良好。

3. 无菌零件、物品的转移。

一些设备零件、取样工具等无法在线灭菌, 必须在蒸汽灭菌柜或干热灭菌柜中灭菌。灭菌完毕的转移过程无菌保证就非常重要, 物品转移过程是无菌保证的一个难点, 需要从细节确保无菌物品的转移安装过程都在无菌环境保护下操作。

4. 人员培训。

人员是无菌的最大风险源。无菌操作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微生物知识、GMP知识、无菌操作知识的培训, 并在书面考试、操作考试合格的前提下方可上岗。洁净区操作人员, 应有定期的再培训计划, 关键岗位暴露操作的人员, 必须每年参加无菌模拟验证, 通过后方可正式上岗。

四、原料药生产提高无菌保证水平的几点建议

最终灭菌药品无菌保证水平S一般大于6;非最终灭菌药品无菌保证水平提高的难度非常大。提高无菌保证水平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企业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产品质量的保障。企业要在消化吸收“质量源于设计、质量风险管理”等先进质量理念的基础上, 自上而下地建立符合本企业的质量体系, 质量体系应定期进行评估自检, 不断提高运行水平。

2. 硬件要符合无菌工艺要求。

洁净区环境应无死角、有足够的换气次数、自净能力;设备应尽可能密闭, 物料通过密闭管道传输, 暴露操作、物品的传递在A级保护下或隔离器中完成;原料从源头控制微生物负荷量;洁净区物品应尽可能少, 物品要定制定位。

3. 软件要符合无菌工艺要求。

无菌关键工艺应定期验证, 尤其是设备灭菌、过滤除菌、内包材灭菌等关键步骤, 必须验证通过;设备清洁、灭菌后, 应制定合适的保留时间, 超过保留时间必须重新进行清洗灭菌。

4. 人员。

洁净区应规定最大允许进入人员数量, 在无菌模拟验证中, 应安排最大人员数量参加验证;进入洁净区的人员, 要严格穿衣程序, 无菌关键操作人员, 每班进行微生物监测;员工应不断进行培训, 养成良好的无菌操作习惯。

监控人员操作规程 第4篇

1.按时进行交接班,交接班时应认真清点设备,检修设备运行状况,机房卫生状况,并认真填写记录。

2.必须进行现场交接班,交班人员应在交班前认真填写设备运行及故障情况并向接班人员交待清楚。

3.值班人员每小时认真填写一次所有设备运行情况,检查井下分站、传感器运行及数据传输是否正确,并做好记录,如有问题及时向检修人员汇报,同时做好故障记录。

4.检修人员处理故障、进行断电试验、更换探头和进行监控设备安装时,中心站值班员应积极配合检修人员进行工作。

5.监控中心站值班员每天定时打印监测监控日报表,及时送交有关领导审核,并把审核后的报表保存好。

6.对系统进行分站、测点等参数的定义时一定要认真,且定义准确无误。

7.修改画面时应将修改前的内容首先进行备份,然后进行下面的工作,修改完后运行备机和数据转换服务器,并确认监控工作站上的画面及数据正确。

8.在监控中心站上进行数据和画面修改时要做好记录,记下所修改的内容,小心谨慎不得删除任何系统文件。

监测监控工技术操作规程

第1条

监测监控工负责管辖范围内的矿井通风安全监测装置的安装、调试、维修、校正工作。

第2条

监测监控工应将在籍的装置逐台建帐,并认真填写设备及仪表台帐、传感器使用管理卡片、故障登记表、传感器调校等记录。

一、地面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第3条

应备有必要的工具、仪器、仪表,并备有设备说明书和图纸。

第4条

按规定准备好检修时所需要的各种电源、连接线,将仪表通电预热,并调整好测量类型和量程。

二、地面检修步骤

第5条

隔爆检查的步骤是:

1.按国标“GB3836.1-83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检查设备的防爆情况。

2.检查防爆壳内外有无锈皮脱落、油漆脱落及锈蚀严重现象,要求应无此类现象。

3.清除设备内腔的粉尘和杂物。

4.检查接线腔和内部电器元件及连接线,要求应完好齐全,各连接插件接触良好,各紧固件应齐全、完整、可靠,同一部位的螺母、螺栓规格应一致。

5.检查设备绝缘程度。水平放置兆欧表,表线一端接机壳金属裸露外,另一端接机内接线柱,匀速摇动表柄,若读数为无限大(∞),表明绝缘合格。

6.接通电源,对照电路原理图测量电路中各点的电位,判断故障点,排除故障。

第6条

通电测试各项性能指标的内容包括:

1.新开箱或检修完毕的设备要通电烤机,经48小时通电后分三个阶段进行调试:

(1)粗调:对设备的主要性能做大致的调整和观察;(2)精调:对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调试、观察和测试;(3)检验:严格按照设备出厂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验,如发现问题则按本工种第5条的方法处理,通电要从问题处理完后重新开始计算。

2.烤机完毕,拆除电源等外接线,盖上机盖,作好记录,入库备用。

三、井下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第7条

根据要求确定安装位置和电缆长度。

第8条

设备各部件应齐全、完整,电缆应无破口,相间绝缘及电缆导通应良好,并备足安装用的材料。

第9条

瓦斯校准气样的配制应采用煤炭工业技术监督主管部门确认的装置和方法制备甲烷与空气的混合气体,不确定度应小于5%。制备所用的原料气应选用浓度不低于99.%的高纯甲烷气体。

四、井下安装 第10条

设备搬运或安装时要轻拿轻放,防止剧烈振动和冲击。第11条

敷设的电缆要与动力电缆保持0.3米以上的距离。固定电缆用吊钩悬挂,非固定电缆用皮带或其他柔性材料悬挂,悬挂点的间距为3米。

第12条

敷设电缆时要有适当的驰度,要求能在外力压挂时自由坠落。电缆悬挂高度应大于矿车和运输机的高度,并位于人行道一侧。

第13条

电缆之间、电缆与其他设备连接处,必须使用与电气性能相符的接线盒。电缆不得与水管或其他导体接触。

第14条

电缆进线嘴要牢固、密封要良好,密封圈直径和厚度要合适,电缆与密封圈之间不得包扎其他物品。电缆护套应伸入器壁内5~15毫米。线嘴压线板对电缆的压缩量不超过电缆外径的10%。接线应整齐、无毛刺,芯线裸露处距长爪或平垫圈不大于5毫米,腔内连线松紧适当。

第15条

传感器或井下分站的安设位置要符合有关规定。安装完毕,在详细检查所用接线、确认合格无误后,方可送电。一切功能正常后,接入断电控制并检验其可靠性,然后与井上中心站联机检验。

五、设备调试校正

第16条

每7天对瓦斯传感器进行一次调试校正。

第17条

在给传感器送气前,应先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检查设备的基本工作条件,应反复校正报警点和断电点。

第18条

首先用空气气样对瓦斯传感器校零,再通入校准气样校正精度,锁好各电位器。给传感器送气时,要用气体流量计控制气流速度,保证送气平稳。

第19条

定期更换传感器里的防尘装置,清扫气室内的污物。当载体催化元件活性下降时,如调正精度电位器,其测量指示值仍低于实际的甲烷浓度值,传感器要更换黑白元件。

第20条

设备在井下运行半年后,要上井进行全面检修。第21条

排除故障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应首先检查设备电源是否有电。2.可用替换电路板的方法,逐步查找故障。

操作类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 第5篇

1 课程定义、特点

1.1 课程定义

操作类计算机课程指的是以教授实用软件操作为主,理论教学为辅,旨在让学生快速地掌握某种软件的基本操作的课程。是相对于程序设计类课程而提出来的概念。按照教学软件的种类不同,可分为基础操作类计算机课程和专业操作类计算机基础课程。基础操作类计算机课程包括《办公软件基础》、《图像处理》、《动画设计》、《网页设计》、《视频采编》等课程,这些课程是每个大学生都需要掌握的课程。专业操作类计算机课程包括《CAD工程制图》、《3ds Max》等课程,这些课程与其他专业关联度比较高,例如:城市规划专业、机械制造专业等,所以只有相关专业的学生才需要学习和掌握。

1.2 课程特点

1)操作性强。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去动手实践,所有的操作过程都可以立刻得到验证。因此教学过程中,往往会给出操作步骤以帮助学生掌握。

2)理论性弱。相比程序设计类课程,操作类课程理论知识相对比较少,基本上可以零基础学习。但理论知识少,并不意味着没有理论知识。譬如在《动画设计》中,对一些概念,如动画原理、元件的作用、图层的定义和作用的理解还是十分必要的。

3)灵活性强。一个知识点,往往会有好几种方法可以完成;对于不同的素材,同样的知识点,步骤却可能不同。

4)更新快。软件更新快,同时对设备的要求也逐年提高。

5)知识点多。课程知识点多,比较细小,造成学生容易掌握,但也容易忘记。

2 教学措施

2.1 理论教学与软件操作教学交叉进行

虽然操作类的课程理论知识比较少,但是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课程安排上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分离开来,会造成学生到了实验室就已经忘了老师课堂上教授过的知识点,所以教学上可以把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结合起来,可把课堂直接设在实验室或者机房,先讲授1-2个知识点,然后让学生上机练习,把理论教学和软件操作教学结合起来,对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非常有效。

2.2 培养学生抽象的能力

理解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抽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触类旁通,对于继续学习其他软件非常有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帮助学生从细节中抽取出共同的内容。这样一来,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当前所学软件的操作,二来有利于学生日后自学其他同类软件。譬如:在Word的教学过程中,插入非文字的对象,如图片、公示、艺术字、文本框的操作步骤基本都是一样的,插入后对对象的编辑的步骤也可以统一,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同学抽象出同一的步骤,同一的设置方法,利于他们的学习,也利于他们学习抽象知识的方法。

2.3 合理调配实验内容

由于知识点多,课时相对较少,学生往往学了后面的知识点,就把前面的知识忘了,等到学期结束,一开始讲的软件感觉就像没学过一样。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根据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2]和我们的实际情况,在每次安排上机内容时,除了安排本次教授的知识点练习外,还安排两周前学过的知识点进行上机练习。这样能促进学生牢固地掌握软件的操作,同时也科学地减少了教师的重复劳动。

2.4 改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由于上课时需讲述的内容较多,课堂上能提供的上机时间相对比较少,而学生课后上机又要承担费用,这样对于计算机基础不好、经济条件不宽裕的学生来说,着实形成了困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机房的工作人员单独开辟出一个机房仅仅提供与课程相关的软件的上机操练,不提供上网服务。这样一方面解决了困难学生的经济问题,又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5 利用辅助教学软件和网络平台

在教授过程中,我们利用屏幕捕捉工具将部分难题的操作过程录制下来,放在ftp服务器上供学生下载使用。我们在录制操作过程时,注意了操作速度和操作步骤的典型性,保证学生能边看操作过程边操作,保证操作步骤不会因为操作系统的不同而不同,此外,学生在下载操作过程时,由于文件很大,我们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学ftp工具,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除此以外,我们还利用flash、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放在ftp服务器上供学生下载学习。

3 教学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在此类课程上取得了一些成绩:

1)等级考试:上海市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核的软件都是操作类软件,我们学校的通过率和优秀率在同类高校中首屈一指,2013年的通过率为89.5%,全市排名第2名,优秀率48.2%,全市排名第1名,2012年通过率为90.11%,同类本科院校的通过率为72.26%,优秀率52.90%,同类本科院校的优秀率为22.90%。

2)学生竞赛:2014年我校首次参加“上海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该比赛主要面向非专业学生,他们分别用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了一些作品参赛,其中有两组选手获得了三等奖,一组选手获得了优胜奖。

3)评教分数提高:以往几年,计算机类的选修课,经常会出现因选课人数不满而撤销课程的情况,这几年我们教研室的老师调整教学方法,经过调整,开课率基本能达到98%,评教分数都在90分以上。

4 结束语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如何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如何开设一些与学生自身专业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例如:计算思维类的课程[3];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进一步带动更多的学生来参与计算机的比赛。总之,应该不断地与时共进,改进和更新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丁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尝试——以计算机操作类课程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2014(7):43-45.

[2]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操作类人员 第6篇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通信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 使社会的发展步入了信息时代。不仅是计算机专业, 而且对于很多非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已经不再是单纯地作为一种工具, 计算机课程已经成为各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操作系统》是电子信息类各专业学生重要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学习操作系统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实现技术, 了解操作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其向用户提供的很多重要的库函数和系统调用接口, 具有使用和分析操作系统的基本能力, 为其今后在相关领域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操作系统》课程本身的特点, 如涉及面广、概念抽象、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等特点, 很多非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很多概念不易理解, 难于掌握;和其他课程相比, 学起来更抽象、更枯燥。因此有必要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操作系统教学的研究和探讨

1. 教学内容的组织。

(1) 以理论教学为主, 教学内容与专业紧密结合。操作系统本身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来说, 学习操作系统要以理论为主。当前, 软件开发方面工作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以及自动控制等系统中占相当大比重。一般来说, 与这些有关的软件, 需通过和操作系统内核的交互, 来控制信息传输, 实现各种通信、管理和控制协议。因此, 只有掌握基本原理和内部结构, 对操作系统的向用户提供的库函数和系统调用接口有所了解, 才能顺利进行这类软件的开发。在教学内容组织上, 尽可能多地渗入了电子信息类专业所必需的内容, 因此进行了以下几点改革:加强进程管理方面教学内容, 重点突出进程通信部分的理论教学;突出嵌入式操作系统教学, 包括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嵌入式系统关系, 嵌入式操作系统在软、硬件资源的分配, 任务调度, 控制、协调并发活动等方面对嵌入式系统的支持等;在原基础上, 增加网络和分布式系统的内容, 包括网络通信结构、服务器管理、进程迁移、进程的同步和通信、以及分布式处理中解决死锁等一些调度算法。 (2) 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实验环节。对于计算机方面课程来说, 上机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实验对提高学生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机器是最严厉的老师, 通过上机实验, 学生可以在程序设计方法、上机操作等基本技能和科学作风方面受到较系统和严格的训练。只有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 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实验可按三种类型来组织:验证型实验———按照实验指导书要求, 主要由学生验证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从而加深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这种类型实验是基础。综合型实验———这类实验的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相关课程知识, 可以是学科内一门课程不同章节或多门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 也可以是跨学科的综合。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方法、实验技能,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型实验———按照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条件, 由学生设计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实验过程中, 学生根据题目, 运用所学知识, 独立完成从查阅资料、拟定实验方案、方法和步骤、实际操作运行, 以完成实验全过程。这类型实验主要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组织能力和动手能力。

2. 教学方法研究。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 涉及很多抽象概念、原理以及算法, 单纯的理论让学生觉得枯燥, 因此授课过程中, 采用“案例”教学, 提倡启发式, 交互式的教学方法。通常可以通过一些精心设计的提问环节, 改变学生课堂上被动接受的状况, 引导他们积极主动思考问题, 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种提问方式, 并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引导式提问。在每次课开始之前, 针对本次课的教学重难点, 提炼出关键性、实质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授课过程中, 以这些问题为主线展开内容, 尽量深入浅出;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也可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2) 启发式提问。在讲授新知识时, 穿插提问已经学过的知识, 启发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在理解新知识的同时, 也能掌握旧知识。 (3) 连续式提问。提问要有层次性、逻辑性、连续性。有时要解决课程中的一个难点或重点问题, 需要设计一组问题,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环环相扣, 调动学生的思维, 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提问过程中还要注意学生反馈, 这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有时还要根据学生反馈继续追问, 从而把课堂教学引向交流、争论、合作, 回归教学的本质。

3. 教学手段研究。

教学手段中采用传统教学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传统教学教师和学生互动性强, 而多媒体技术使用, 可加大课程信息量, 而且对操作系统中一些算法, 如果单纯靠讲解, 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 更谈不上记忆和灵活应用。可以利用简要文字说明内容和要点, 再配合图形、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演示其过程。这样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 有助于学生理解问题, 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此外, 利用现有互联网络资源, 建立网络课堂, 实现远程教学和网上辅导, 这样使学生课后也可在线学习, 提问或留言;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问有选择性的回答问题, 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课下互动。

4. 操作系统教学资料库的建设。

为了满足教学需要, 整合优秀的教学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资源建设上, 建立完整的操作系统教学资料库。其中包括: (1) 教学资源建设:包括操作系统教案, 讲稿以及操作系统课程的多媒体课件的完善。 (2) 试题库与习题集资源建设:经过多年教学实践, 通过对历年试卷进行整理收集, 建立起操作系统的试题库, 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智能组卷系统, 目前此系统在进一步测试中。 (3) 素材库建设:包括课件中Flash动画素材的收集、教师授课的视频录像等。

三、结束语

上述教改方案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课程的认可度有了很大的提升, 学生不再觉得课程枯燥无味;上课过程中能主动配合教学, 课堂效果明显改善;期末考试的及格率也有了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汤子瀛, 等.计算机操作系统[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

[2]孟静.操作系统教程:原理和实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图书发行部, 2006.

操作人员非第一责任人 第7篇

龚春明:在塔式起重机事故中,因作业人员的违章、违规操作而发生的事故所占比重高,因此有人将塔式起重机事故归咎于塔式起重机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差和不规范操作,但是我觉得有这失偏颇。从现在情况看,大多数塔式起重机作业人员都是农民出身,要使一个农民工真正变成产业工人,并不那么简单。首先是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国家规定了特种作业人员要经培训考核才能上岗,但是具体的培训考核制度体系并不完善。现在是各行业有各行业的要求,各地方有各地方的要求,考培不分,考核没有统一的标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特种工两种资质,分别归属于不同的部门考核,有些执业资格的工作内容基本相同,这足见国家相关部门对考核的热心程度。考核的背后是希望掌握培训的主导权,培训的背后是利益的追逐,好的培训机构的培训班期也就是半个月不到,一般的就是一个星期,差的就是直接象征性的考个试,培训不见老师,不见教材,不进课堂,不上实操,而且好多机构是培训考核一手操办,久而久之,对作业人员甚至企业造成一种之所以要考核,就是为了收费的认识,这样如何能形成全社会重视安全生产的氛围呢?

全国的特种作业人员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而且还需两年之后复审,复审还需收费,社会为此付出巨大,却未得到实效,这是国家的失职。这样的培训对作业人员能起多大作用,这样的职业准入,就连最基本的职业技能、执业条件都不一定满足,又如何谈得上良好的职业素养?在将一个农民工转变为产业工人的第一步,国家、社会所起的作用不但没有使其认识到农民工和产业工人的区别,反而使其认为特种作业这种高危行业的安全培训不但没有加强其安全意识,反而使其认为所谓的安全生产只是口头上的事,这样的培训是将其与生俱来的安全意识摧毁。无知和愚昧是安全生产事故的祸端,而将无知和愚昧者送上生产岗位更是祸端的根源。其次是安全事故责任认定还很不到位。尽管随着法律不断完善,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安全生产事故调查中,一线作业人员由于自身素质和所处的地位的原因,很难维护自身的权利。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要经过长期的培养和加强才能形成职业习惯,有着良好职业习惯的人,偶尔的不规范操作就造成安全事故的情况少之又少。所以说真正由于安全意识差和违章操作造成事故的作业人员本身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作业人员,一个不合格的作业人员又如何获得作业资格处在了作业岗位上,企业无责吗?监管部门无责吗?要从安全事故中得到真正的教训,我们不但要揭开事故的真相,而且要剖析事故的根源,为什么每起事故我们的经验教训就止于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差和违章操作呢?其根源就在于我国的特种作业人员管理体制上,关心安全生产研究的人对生命的呼唤不能置若罔闻,对安全生产体制的弊端不能不言。

朱森林:塔式起重机操作人员作为直接操纵者,特别是由于安全意识差进行了不规范操作者,对所出现的事故无疑负有直接的责任。这种现象与管理层级设置和国家的科普教育落后有直接关系,如果把这些因素归总成一个追责面来分,当事人却只能占小部分。

程建堂:不认可,不能完全归咎于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差和不规范操作。因为塔式起重机事故往往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因素、管理缺陷等4个方面的因素造成,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即安全意识差、作业技能低下和不规范操作是引发事故主要的人为原因。

上一篇:西方美术史下一篇:中学橄榄球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