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措施

2024-06-01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措施(精选12篇)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措施 第1篇

(一)农村实用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人才保证。

我国农村实用人才极度缺乏,截至2006年,全国农村实用人才总数不足600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0.6%。在文化素质方面,现有农村就业人口中初中以下学历占80%左右,高中程度的占9.7%,中专程度的占2%,大专以上的仅占0.5%,受过专门职业技术教育的仅占总数的13.6%。

世界银行《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时间增加1年,GDP就会增加9%。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11.62%,系统接受农业职业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不足5%。只有培养和造就一支拥有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的实用人才队伍, 才能加速农村小康社会的进程;才能加速少数落后地区尽快脱贫致富;才能加快广大农村走上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

(二)开发农村实用人才是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必然要求。

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增加传统农民的收入,迫切需要提高农村人才的素质和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农民收入保持持续、较快速度增长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三)开发农村实用人才是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举措。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据农业部和教育部统计,在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跨地区流动的农民工中也只占18.5%,有技术特长的占20.3%,多数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缺乏劳动专业技能。在2001年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也只占18.6%。2002年全国共转移农村劳动力2385万人,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有12.5%。因此,开发农村实用人才是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举措

(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是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我国加入WTO以后,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更多的是挑战。据统计,中国平均每万亩耕地仅有8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平均每万名农业人口中只有15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仅在数量上就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因此,开发农村实用人才是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二、多途径开发农村实用人才

结合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可以采取以下途径开发农村实用人才:

(一)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当前,要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进农村经济增长,必须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上来。我国有1.7亿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农民,每年约有500万初、高中毕业生回到农村,积极办好各种类型的农业技能学校,将农村部分不能继续深造的初、高中毕业生培养成农村实用人才的生力军。如,吉林双辽市利用卧虎职校、农广校等培训基地,大规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每年培养8000人以上。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就是要培养一批熟悉农村并能长期从事农村科技推广、农业产业开发、农业经营与管理等较高层次的专门人才。

(二)采取灵活手段,建立多元实用人才培训机制。

在充分利用各高校、各类农业培训学校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采取专题培训、课堂教学、实地考察、外出培训、挂职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拓宽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渠道,做到学其所需、学以致用、用有所成。一是大力推广远程教育和短期培训。但要注重农业科技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二是要围绕区域特色经济,针对性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天津市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到2010年重点建设12个职教、成教中心和177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通过红、绿、蓝证书和村干部、农村经纪人等五大培训,提高全市100万农村劳动力的素质。

(三)建立地区间实用人才的交流机制。

各地区在开展省、市、县、乡四级农村乡土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有组织地把本地区农村实用人才送到农业发达地区进行交流、学习,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他们出国考察。近几年来,吉林双辽市组织126名农村实用人才到山东滩坊等地实地考察学习。设立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和奖励基金,鼓励人才回乡创业,提高外地人才参与本地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四)拓展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对象。

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对象主要为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的职业农民。重点培养村组干部、专业农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骨干、农村经纪人、远程教育接收站点管理员、复转军人以及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在开发对象上不能仅局限于农村的乡土人才,还要围绕“科技兴农”大力实施城乡人才一体化战略,打破人才的区域壁垒、城乡壁垒、部门壁垒。如,陕西省规划在“十一五”期间,每年培养选拔农村实用人才10万人,使全省农村实用人才由现在的50万人增加到100万人。

(五)加强农村人才市场建设。

农村人才市场的建立应遵循有市场需求就建立人才市场的原则,但具体建设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集配置、交流、培训、开发等功能于一体,积极开展人事代理服务,坚持以服务为本,及时为农业生产和农民提供各种人才、技术和信息服务;坚持双向选择、竞争择优的用人原则,发挥农村人才市场的辐射、示范和带头作用。同时,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库,组建起面向市场、灵敏高效的智力信息网络,开展城乡一体化人才服务。

(六)引导大学生回乡就业并参与农村实用人才开发。

国家通过政策指导、政策激励等宏观措施建立各类大学生回乡就业和创业的长效机制。地方财政部门加大支持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力度,给予到县域就业的大学生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参与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而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综合素质。

三、开发农村实用人才的保障措施

(一)加大开发力度。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程”,财政部门应把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作为优化财源结构、培植后续财源、推动农村财源建设的重要手段,从效益的角度出发,把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作为财政重点投资项目,层层对口投入,建立专项资金。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的人才开发总体规划,切实加强领导,统一安排部署,促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民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加强政策引导。

一方面通过电视、报刊、宣传栏等途径进行宣传,为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创造良好的政策和舆论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倾斜政策和激励机制,在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使用、配置、管理、服务等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打破人才的身份、户籍等限制,优化人才环境,引导人才为企业、为“三农”服务,并鼓励农村实用人才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农业技术、转化科技成果。一是打破职称序列的限制;二是打破常规干部聘用条例。

(三)规范管理,及时使用。

在建立实用人才档案的基础上,建立人才调查、预测、选拔、培养等人才制度,并根据农村实用人才的类型建立实用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对素质较高,经营管理能力突出的实用人才,要充分加以开发利用,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对懂经营、懂管理的实用人才,积极推荐他们到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工作,为其发挥特长积极创造条件。同时,建立一个有利于农村实用人才脱颖而出的管理机制。

(四)形成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氛围。

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不仅要加大开发力度,更主要的是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靠科技致富、靠人才发展的观念,加快农村实用人才从被动开发到主动开发的转变。重视和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在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作用,努力抓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提供良好的人才服务与智力支持。

摘要:根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建立多元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机制和区域间农村实用人才交流机制, 拓展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对象,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为农村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中、高级人才进不来、留不住、长期青黄不接等实用人才短缺问题。

关键词:农村,实用人才,开发

参考文献

[1]、我国农村实用人才总数仅占全国农业人口的0.6%.新华网.

[2]、叶堂林, 王红林, 张考考.速度层次交流理论及其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应用.经济与管理, 2004年第12期

[3]、潘晨光.《中国人才发展报告》 (第282页)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年10月.

[4]、左辉群, 黄高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的构建[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年1期

[5]、农业部、劳动保障部等六部委:《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

[6]、宋晓梦.切实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N].《光明日报》, 2004.2.25

[7]、李水山, 孙志永, 常英新.我国农业继续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农娃资讯网:http://www.nova.cn

[8]、张宝敏.2010年天津市中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将分别达到18万人[N].中国教育报, 2006.5

如何培养农村乡土实用人才 第2篇

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发展,抓住机遇快速发展自身的经济是现在政府的重要任务,人才是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其中培养乡村人才是促进基层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这一股强大的生力军。政府应该从人才的选拔、培养、任用等方面入手,认真落实,因地制宜,积极选拔培养基层的人才。

一、健全选拔机制,为人才选拔提供有力的保障 “科学是第一发展力”,那人才就是“发动机”,可见人才在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建立规章制度,行为政策,是选择人才的一切行动的保障。一是建立人才政策体系。根据当地的经济实际需求,及本土乡村人才特点,制定相关选拔的方法和落实有关待遇政策,为人才的选拔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比如根据目前翁源大力发展工业,发展有特色的农业的这一特征,就要求选拔的人才应该充分了解翁源经济的结构特征及发展方向,对农业、工业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妥善处理好群众间的矛盾,还要制定合理的待遇政策,做到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发展。二是促进政策的推行落实。确定选拔的范围和对象,根据当地基层经济的发展特点主要在农业方面,从种植、养殖、销售等相关行业的人员中选拔。选拔人才要实行考核制度,确保公平公正,优胜劣汰,积极在人才中营造比贡献、比成绩的良好气氛。三是建立人才管理机制。各镇场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选拔培养人才的工作,并对此进行记录跟踪,建立农村乡土人才发展的档案,对选拔培养基层人才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及时记录下选拔培养基层人才中的值得借鉴的经验,实行常态化工作。

二、健全培养制度,营造人才成长良好环境

“人有高低,路有不同”,每一个人接受的教育和知识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应当因时因人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特色发展来进行培养。一是理论结合实际。定期组织相关专业老师按需施教,培养急需实用人才,“需要什么,培养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还可以邀请一些成功人士讲授自己发展成长经历经验。二是加强示范交流。定期组织去一些发达的地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学习他们如何服务基层,更好地让基层人才促进基层经济发展的经验与技巧,借鉴并推广成功的经验,提高大家服务基层水平,鼓励他们为基层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三是鼓励自学成才。鼓励他们参加各种自我学习,各种技术竞评职称,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出台一些奖效政策,提高积极性。四是发挥引导作用。由政府牵头,与一些企业公司搭建发展、合作、交流平台。组织乡镇人才前去参观学习,学习相关知识与经验,培养一批农村经济发展的能人,并发挥他们的带动效应,带领大家共同发展,共同致富。

三、健全引导激励机制,为乡村人才提供舞台 “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奖励效应是人才发展的一大助力,让乡村人才时刻保持高度的积极性。一是推动乡土人才“双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当地一些思想素质好,能力强的人对当地的影响,可以选拔一些政治素质好的业主和他方面的能手进驻村“两委”干部,发挥他们的影响力,从经济和政治上实行“双轨制”并行。二是支持乡村人才创业,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我们大胆起用一些具有较强发展潜力、在搞企业等方面有专长的人,鼓励帮助他们开创一些新领域,新型行业。给予他们一些鼓励政策,做大做强,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比如开设农场、果园、山塘水库,使之发展成既可以旅游休闲的度假景点,又能创造其它的收入。三是引导乡土人才做好“传帮带”,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我们要求各行业人才通过结对子,以一带

一、以点带片、科技齐头并进等方式进行传帮带,把自己的知识、技术、经验等传授给周围群众,让更多的农民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探析 第3篇

摘要: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人才基础。本研究针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开展了相关调查,对西安市农村实用人才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结构、培养资源、培养模式和培养效果都有待加强。影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有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体制和城乡差别,因此要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引导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丰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增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动力。

关键词:农村实用人才;西安市;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2)03-0008-05

引言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人才”界定为“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该《纲要》把农村实用人才确定为我国重点建设的六支人才队伍之一。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家统计局在《关于做好全国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的通知》中对农村实用人才做出了解释;指在农村生活、劳动,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或劳动技能,在本人所从事的行业内起示范带头作用,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一定贡献的人员,统计口径包括生产能手(种植能手、养殖能手、捕捞能手和加工能手)、经营能人(企业经营能人、农村经纪人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和能工巧匠(技能带动型人才和文体艺术类人才)。农村实用人才能够有力地推动农村经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具有乡土性、多样性、示范性、实用性等特征。农村实用人才已经深深地植根于广大农民群众之中,他们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

对于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国内外理论学术界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如:20世纪60年代中期,人口变化趋势(尤其人口智力因素)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兴趣,阿罗(Arrow)将技术进步内生化,认为技术进步主要来自经历,即通过“干中学”或在职培训获得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劳动效率的提高上。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则把人力资本理论引人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性质,而且存在着投资(即资本的积累)刺激知识的积累,反过来知识的积累又促进投资的良性循环。韩国新农村运动的真正核心是重视教育,就是通过加强教育,培养农民树立“做就成”的信念,激发自力更生精神,推动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业的开拓。进入21世纪后,我国以农村实用人才为核心的农村人力资源整体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途径上形成了较多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如重庆密云县“基地一项目教育一农产”和江苏省通州市“三结合,四到位,四明白”的农民培训新模式。浙江部分乡镇探索和创造的“地毯式调查摸底”、“情景式模拟教学”和“信息化门单培训”等成功经验。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传统农业大国,在农业生产方式上,出于历史惯性和眼前利益,大多为粗放式经营。马克思在《资本论》对这种选择也做出了精辟的论述,“那些新近开垦、以前从未耕种过、相对地说比较不肥沃的土地,无须施用肥料、甚至只要进行粗放耕作,也能长期获得收成。”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党和政府对现行的经济发展模式有了新的认识,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这种转变也为西安市统筹城乡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西安市为例,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较大比例,现有农户总数102.35万、农村劳动力257.65万,农户户均拥有劳动力2.5个。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是提高农村人口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途径。全面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探索有特色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模式、新路子,对于西安市研究制定未来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政策,推动城乡统筹发展进程,加快国际现代化大都市建设步伐,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几年来,西安市高度重视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先后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民心工程,取得了较好成效。然而,面对新时期、新阶段历史赋予西安市国际化大都市的新任务,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质量,再次成为影响西安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加强西安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摸清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采用

问卷调查等的方式,在长期从事区县人力资源开发的

政府工作人员中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资料来源

问卷调查主要涉及西安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现状、培养资源、培养模式、培养效果以及培养需求等内容,重点了解种植能手、养殖能手、加工能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文体艺术类人才等七类农村实用人才的分布情况。由于西安市农村人口基数较大,农村实用人才分布较广,广大农民缺乏人力资源开发相关知识,因此,本次调研覆盖了西安市的9区4县,一共发放了4750份问卷,回收3394份问卷,回收率为71.45%,其中有效问卷为2545份,有效率为75%。其中,年龄40岁以上的占到总数的82.32%,大专学历以上的占到总数的62,94%,从事与农村人才培养相关工作的占到总数的70%。

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对样本构成的分析,西安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结构有待于优化

本次调研区域内的总人口为43.4万人,其中,农村实用性人才总数为9505人,占该调研总人口,的2.19%。农村实用人才主要分布在低附加值的种植、养殖业,占到总人数的76.62%。从年龄构成来看,农村实用人才中的55.76%分布在40-50岁之间,没有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从学历构成来看,高中以下学历占到总数的56.78%,不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

(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资源比较匮乏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资源是人才迅速成长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约有65.17%的被访者认为当地政府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方面没有长远规划,或者仅在总体规划中涉及到;有50%的被访者认为政府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支持力度不大,仅仅停留在文件要求层面,能有专项经费保障的仅占到4.48%;有62.93%的被访者对政府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管理机构不清楚,不知道本地区有无培养基地的占到总数的71.59%。由此可见,西安市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资源上还存在着较大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长远规划和政策资金支持,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基地数量还比较少,群众知晓度还不够高。

(三)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

目前,政府为农民提供劳动技能培训主要采取现场示范、集中授课和发放科技报刊读物等方式进行,这些做法得到了被访者的认同和肯定。农民获取农业技能的渠道,仍然是世代相传和农技推广站的推广,政府设立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构发挥作用还不明显。政府组织的培训一般以乡镇为单位,每年培训次数不会超过三次,每年培训一次的占到总数的34.08%,培训时间不会超过10天,培训规模在20-100人范围内。培训内容以作物生产技术和畜禽养殖技术为主,分别占样本比例的57.71%和51%,附加值较高的生产领域涉及较少。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还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培训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

(四)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效果还不理想

从样本数据可以看出,29.35%的对政府组织的培训感到满意和非常满意,有20.65%的认为不满意。影响满意度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培训内容知识老旧、没新意,缺乏针对性、实用性,持这种观点的占到样本总数的77.37%;二是97.36%的人认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与农民家庭增收密切相关,但培训内容用处不大。由此可见,广大农民已经意识到培训工作对家庭增收的影响,对政府组织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寄予了极大的期望,但培训工作没有给农民带来实惠,无法调动广大农民参训积极性。

三、影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因素分析

造成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重要性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为缩小西安市与经济发达城市之间差距,政府有限的财力往往投放到对GDP贡献较大的出口贸易、拉动内需和基础设施等方面,还无法照顾到其它投入大、见效慢工作。随着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步伐的加快,人们对原有经济发展模式有了客观清醒的认识,注意到了人力资源开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并在2010年出台了《西安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明确了各类人才队伍的发展目标。但是,由于缺乏具体的跟进措施,考核区县经济发展的标准没改变,部分区县对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应付现象。

(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体制还不健全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除了受思想观念影响外,还与现行的教育制度密切相关。据国务院研究室2006年发布的《中国农村劳动力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技术培训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的为3.4%,接受过中等专业技术培训的仅为0.13%,而没有接受过任何技术培训的却高达76.4%。此外,我国目前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共100万人左右,其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占到50%,平均每万亩土地仅仅拥有0.89个技术人员,每万名劳动者中仅有0.26个技术人员。如果在美国和中国同时推行一项农业技术,美国只需要2年就能成功的全面推广,我国则至少需要6年时间才能基本普及。

(三)城乡差别阻碍着农村实用人才成长

长期以来;受城乡差别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差,教育资源匮乏,广大农民很难接受到先进农业科技知识。现有的农村实用人才致富后,从事业发展和个人追求来讲,都把目光投向城市,不愿继续在农村生活,更不会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部分有志于在农村发展的高校毕业生,面对贫困农村对社会产品极低的需求市场,无法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加之,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更使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西安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结构、培养资源、培养模式和培养效果都有待加强。影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有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体制和城乡差别,且这些因素相互影响。

针对西安市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依据人才资源开发的相关理论,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引导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战略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整个人才培养投入经济效益的高低。要制定正确的人才培养投入战略,同时,人才市场需求的调研是人才培养投入前的关键环节。针对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研究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对于解决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有重要指导作用。一是明确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总体目标。按照《西安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要求,必须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为重点,着力打造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力争2015年和2020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分别达到14.4万人和20.1万人,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每个行政村主要特色产业至少有3-5名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带头人。二是优化实用人才队伍内部结构。加快培养农业产业化急需的经营人员、农业技术人才和经纪人队伍,不断增加高附加值产业的农村实用人才数量,努力改变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结构单一的现状。改善农村就业创业条件,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宫制度,落实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

(二)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丰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资源

强化人力资本投资有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助于提升农民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途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基础设施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创新人才培养资金筹措办法。为解决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经费问题,要设立人才培养专项经费,创新人才培养经费保障办法,坚持“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特别是对在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在精神鼓励的同时,政府应给予适当的经费补贴。吸引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工作。二是搭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平台。结合“一村一品”工程,积极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办企业,在信贷发放、土地使用、税费减免、技术指导方面给予政策扶持。鼓励创建各种类型的农业示范区,吸引研发机构、外商和民间机构共同开展农业化建设。三是整合现有人才培养资源。针对现有人才培养资源利用率不高的现状,成立专家评估小组,对全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基地重新评估,及时调整培养内容和培养模式,力争建立覆盖全市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体系。

(三)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

灵活多样、针对性强的培训方式是调动广大农民参训积极性,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效果的关键。一是创新人才培养形式。政府要协调丰富的高校培训资源,采取订单式培训、对接式培训等方式,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重点地储备将来需要的农村实用人才。加强农村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建立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基地,为农村实用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平台。二是丰富人才培养内容。按照西安市农业发展的整体布局需要,研究确定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定期发布急需农村实用人才目录,引导广大农民有重点地参加相关内容的培训,不断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三是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在继续保持现场示范、集中授课、发放科普书籍良好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组建农村实用人才网上教室,设置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专题节目,从而降低农民教育投入成本,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学习新的农业技术的积极性。

(四)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增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动力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是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农村人才的考核评价根据人才类型的不同,要进行分类评价。一是构建农村实用人才分类评价体系。根据农村实用人才的不同特点,结合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提出农村实用人才的评价标准。对农村党政干部与农村事业单位,如乡村教师、医务人员、农技人员、税务人员、银行职员的人才测评,其评价体系的重心应有所侧重和区别。在此基础上,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积极开展包括农民技师、助理技师、农民技术员等技术职称在内的农民职称评审工作,尽快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档案,定期开展农村实用人才统计工作,积极探索握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客观规律。二是完善政府工作考核机制。为加快西安市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工作,建议成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的任务职责,完善工作协调机制。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对区县工作的考核范围,搞好实用人才培养与年度目标考评丁作的结合,不断提高政府部门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同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3.

[2]徐辉,费忠华,科技成果转化及其对经济增长效应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衬,2009;181-184.

[3]李梅花,韩国提高人口素质的主要举措及经验[J],人口学刊,2010(1):18-23.

[4]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泽,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756.

[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4.

[6]侯建国,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展望[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7:153-154.

[7]王迅,从人力资本理论视角看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J],农业经济问题,2008(4):35-39.

[8]高义海,辽宁省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提升的对策与建议[J],农业经济,2011(4):94-95.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措施 第4篇

1 争取政策支持, 拓展工作职能

辉南县农广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7]44号文件精神, 经县编委申请批复, 于2000年申请成为辉南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从而形成了具有中等学历教育和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双重职能的办学单位, 增强了服务职能。

2 整合资源, 广开办学渠道, 提高办学层次

几年来, 学校先后与吉林农大、北华大学、梅河监狱等联办了大专班、本科班和中专班。学校现已培养中专类农村实用型人才达2 920人, 其中70%以上都是乡镇基层的村社干部, 在当地发挥了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特别是同监狱联合办班, 反响较好。经过2届不同专业的教学, 使犯人们能够在监狱学到知识, 出狱后能够很快加入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来。如2009级现代种植专业一学员, 在监狱时将学到的玉米叶面施肥方面的有关知识利用亲属探亲的机会将知识灌输给他们, 当年玉米产量增加1 500 kg/hm2。为了提高学员的计算机水平, 2007年该校整合辉南县颇具影响的民办电脑学校为分校, 形成资源共享, 为全县农村累计培养计算机类实用型中专人才达600余人, 进一步壮大了农村计算机专业方面的实用人才。

3 强化教师整体素质, 提高业务水平

2008年, 该校派7名教师到黑龙江省兴十四村考察和学习, 学习了当地较先进的滴水灌溉技术, 经过反复研究与实践, 2010年终于在该校的团林镇潘家街蔬菜大棚实训基地得到全面推广。2009—2011年, 学校先后派10余名骨干教师到山东省寿光县学习蔬菜大棚种植管理技术;到南戴河集发农业观光园, 学习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从促进该县旅游观光业迅速发展。同时学校还定期举行课件大赛、讲课比赛等岗位大练兵活动, 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4 创办植物研究所, 实实在在为农民办事

2008年4月, 该校经上级领导部门审批, 成立了辉南县植物病虫草鼠害研究所。自成立以来, 该所无偿为农民解决病虫草鼠害等各类疑难问题达180余起, 累计为当地农民减少损失达200余万元, 解决了阻碍农民加快发展种植产业的“心病”。

5 自编实用教材, 自制影像资料

多年来, 学校共自制了各类农村实用科技小册子达30余种, 自制和刻录了各类实用技术光盘达1万余盘, 印制科技明白纸达1万余份, 自制《绿色水稻生产实用技术》《香瓜栽培实用技术》《大鹅养殖技术》等声像教材5部, 教师自编培训教材48本, 自制了具有宣传、推广意义的实用人才专题片4部, 颇具特色, 得到了农民们的普遍欢迎。

6 充分利用媒体资源, 发挥办学优势

学校充分发挥了远程教育培训的服务平台, 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服务网络体系。采用“天网、地网、人网, 三网合一”的科学培训方式, 达到了方便、快捷的显著效果。累计在当地电视台播放实用技术节目近400 h, 利用网络提供各种实用技术信息达1 300余条。

7 树立培训理念, 更新培训模式

学校树立了以人为本、突出技能、注重实效的培训理念, 结合农民需求, 实行订单式培训模式, 充分利用卫星小站、农村大喇叭、自编科技小册子、自行刻录各类实用技术光盘等媒体手段, 将学校办到农民的家门口, 把知识送到田间地头。

8 建立完善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监督与考核管理机构

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索, 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人才培养管理、监督、考核、评估机构, 建立了学员跟踪走访机制, 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督、农民受益的原则, 定期总结、检查和评比, 保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9 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图片等形式, 宣传优秀实用人才科技致富、艰苦创业事迹, 加大宣传、扩大影响, 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营造尊重、关心、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舆论导向和良好氛围。

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 现已涌现出许多创业致富新典型, 如杉松岗镇石大院村党支部书记, 既是该校早期中专毕业学员又是2009级农民创业学员, 其扩建牧业小区, 带领全村农民走养殖致富的事迹现已传为佳话。在农广校的培养和引领下, 成立了现有社员50余户的养牛专业合作社, 兴建了标准化的牧业小区, 全村的散养户及牧业小区年养牛存栏量达3 000余头, 仅他本人就有存栏百头以上的标准化牛舍2栋, 年存栏量在200头以上, 年均收入达80余万元。在其影响和带动下, 该村多次被当地县、乡二级政府命名为发展牧业小区先进村, 他本人于2010年荣获吉林省“十大杰出”创业青年的光荣称号。2010级蔬菜班的创业学员李洪文, 通过参加创业培训后, 经过农广校与当地政府的协商与沟通, 解决了承包土地分散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为其争取了每栋大棚补贴4万元的资金补贴以及农村信用社的低利息贷款。经多方努力, 最终在承包地建起了11栋蔬菜大棚, 每栋大棚面积都在0.13 hm2以上, 仅春季靠培育秧苗就能直接获益40万元以上, 再加上种植反季节蔬菜, 每年可获1百万元以上的经济效益, 带动周边30余户农民搞起了棚膜经济, 进一步推动了辉南县棚膜经济的快速发展。家住朝阳镇兴德村的一农户, 经过3年农广校的中专学习和参加该校组织的绿色证书培训、农民创业培训等多种培训, 再加上他的刻苦钻研、多方取经, 现已掌握了一整套绿色水稻栽培新技术, 用他发明的水稻栽培法, 可增收1 500~2 250 kg/hm2。现每年都被邀请到辽宁、四平、辽源、东风、梅河等多地巡回授课达40余次, 受益农民达2万余人。全国种粮标兵尹昌焕, 是辉南县的种粮大户, 在农广校的培养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 他带头成立了三通河绿优稻米生产合作社, 带动周边261户农民发展绿优稻米生产, 发展绿优稻米基地达186.67 hm2以上, 年产优质水稻逾1 500 t, 实现户均增收5 100元。

2006级中专一学员, 经过在农广校3年的理论学习, 掌握了植物保护及农药合理使用方面的生产技能, 2008年通过自学考取了该校与吉林农大联办的大专函授班, 从事农学专业学习, 现已成为农作物中级植保工。曾先后到吉林农大、沈阳农大进修和学习, 现已被聘请为该校农作物草虫鼠害研究所所长。2009年, 在辉南镇永兴村的黄烟种植受到大量叶酶病的危害时, 他及时同吉林农大从事多年烟草研究的李教授取得联系, 有效遏制了烟草病害的蔓延, 为农民直接挽回经济损失达150余万元。农广校培养的农村实用型人才为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1 0 结语

加强农民实用人才队伍的培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国家和政府要给予高度重视[1,2]。采取建立政府重视、多部门联动、具体培训部门高度负责的科学管理机制。要对重点培训部门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 使其在功能和体系上进一步得到加强和健全。要在农民实用人才培训方面出台一些积极政策, 使农民们能够感受到国家及政府有关部门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 鼓励他们从事自主经营, 家乡创业, 多方合作的发展道路, 同时要在方式和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3,4]。要认真探讨和研究如何引进和留住人才, 怎样才能使农村实用人才在当地充分发挥其最大效能。要特别注重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使他们紧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逐步把农民们培养成为早日步入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和后备军。

摘要:介绍了辉南县农广校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的措施, 以期为辉南县农广校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广校,农村实用型人才,措施,吉林辉南

参考文献

[1]高吕兵.办好农广校促进美姑县经济发展[J].西昌农业科技, 2001 (3) :32.

[2]方本耕.农广校办学实践和体系创新的探讨[J].农业职业教育, 2002 (5) :10-11.

[3]贾伯玉.重协调强管理抓学用结合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效果[J].四川农业科技, 2002 (7) :37.

三项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方案 第5篇

按照《市“三项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项目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为进一步推动我县农村基层组织“三项工程”的顺利实施,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繁荣。县“三项工程”活动领导小组决定在全县组织实施“三项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项目。在全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及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领办人等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通过开展培训、考察、学习交流等项活动,提高广大农村实用人才的生产能力和经营水平,为全面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在全县广大农村实施“111”培训计划,到2014年底,依托省内现代农业培训基地,培训100名技术指导员;依托技术指导员,培训1000名农业科技示范户;依托科技示范户,培训10000名骨干专业农民。通过实施此项工程,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意识的村干部带头人,培育一批种养加科技大户,发展一批有较强市场意识的农村经纪人,锻造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小老板,提高我县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三、开发对象

1、全县现有的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和再生的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

2、从事农副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经销活动,年交易额超过5000元的人员;

3、每年累计从事经营和中介活动时间超过三个月的人员(包括:从事餐饮、娱乐,医药等各行业);

4、促进我县某一农副产品销售市场发展,并形成气候和产生一定影响力的人员;

5、农村从事种植、养殖及加工业且年纯收入超过3万元的人员;

6、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创业活动的大中专及高中毕业生。

四、培训方式

在积极配合市里组织的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同时,紧密结合我县农村发展实际,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如下:

1、全县每年举办10期培训班。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负责人或科技人员对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及科技型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专题培训,每年培训5000人次。

2、每年聘请省内外专家教授为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搞2次专题讲座。

3、每年组织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到新型组织发展较好的区域参观考察学习1次。

4、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全县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暨科技型农村实用人才经验交流会或总结表彰会,对优秀典型给予特殊政策扶持和表彰奖励。

5、利用远程教育系统,每年对农村种养大户、能手进行3-5次技术技能专题培训。

五、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阶段(4月-6月)

1、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各乡镇(场)对全县各类新型经济组织及符合开发条件的人员进行广泛调查,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档案库。

2、组织由相关部门和人员参加的研讨会,研究制定《县“三项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二)项目实施阶段(7月-2014年10月)

积极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培训基地、师资力量、培训经费、扶持政策等,组织相关人员按既定方式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进行实施。具体步骤如下:

活动安排:

7月:组织落实培训基地,聘请专家教师,建立教师档案。同时,各乡镇(场)建立相应组织机构,贯彻落实方案,建立和完善相关档案信息。

8月:举办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班。并聘请省内专家教授对我县新型合作组织带头人进行专题讲座。

9月:组织新型合作组织带头人外出考察学习,学习人员要撰写学习体会。

11月:组织召开全县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总结表彰会。同时,协调组织“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奖”项目的申报,实施。

12月:协调县人办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相关部门,做好对全县符合条件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职称评定工作,并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

活动安排

1-2月:调整制定《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

3月: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基层摸底调查,了解农村发展情况,调整完善实施方案。

4月:举办全县农村实用人才技术技能培训班。

7月:聘请省内专家教授对我县新型合作组织带头人进行专题讲座。

8月:组织新型合作组织带头人外出考察学习,学习人员要撰写学习体会。

11月:组织召开全县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总结表彰会。

12月: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对全县符合条件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职称评定工作,并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

2014年活动的实施,按照和的总体思路延续,结合新时期的具体情况,做相应调整。

(三)验收评估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2月)

1、每年年末,组织部门、相关人员,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方位检查验收,表彰典型,形成详细的总结报告。

2、将五年来的活动情况,过程性材料及时归档备案,做好迎接市里检查等各项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委副书记、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畜牧业管理局、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科协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统一调度和组织实施。各乡镇(场)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各乡镇(场)农经站作为本地管理农村实用人才的责任单位,要制定本乡镇农村实用人才发展规划,按照既定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开展。

(二)落实项目经费。在用好用活农民绿色证书培训项目专项资金的同时,我县要将“三项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项目补充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从开始,县财政每年至少安排1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开发项目补充经费。补充项目资金由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统一管理使用,并报本级政府审批。项目补充专项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

(三)加强人才管理。对参加培训的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及科技型农村实用人才,建立学习档案,纳入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库管理。同时,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及科技型农村实用人才的职称申报和评定工作。

(四)整合培训资源。积极整合培训基地、教学设备等培训资源,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特别是各乡镇场要发挥好基层农民学校作用,对有关师资进行登记造册,档案管理,明确人员分工,落实工作任务。

(五)创新培训载体。要按照市里活动方案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围绕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目标,结合我县实际,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一是积极组织人员参与市里举办的各类培训活动,达到足员参与。二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要紧密结合“一宣讲、三到户”、阳光工程等活动,重点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水平。三是抓好典型基地建设。依托北部瓜菜种植基地,更新品种、更新技术,扩大种植规模,通过示范带动,引导全县农民接受和发展高效农业。围绕西部杂粮杂豆市场,鼓励周边乡镇农民发展和扩大杂粮杂豆种植面积,走规模化发展之路。四是加强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加快日光温室大棚、膜下滴灌等设施农业建设步伐,引导农民接受和使用现代农业新设备、新技术,培养和造就大批农村实用人才,提高我县现代农业水平。

(六)完善优惠政策。一方面,落实税费减免政策。依法对农村实用人才创办企业在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等方面实行减免政策,金融机构要放宽对农村实用人才创业贷款条件,加大贷款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激励机制。对业绩突出、诚信守法、思想进步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可优先发展入党,通过法定程序进入村“两委”班子或推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劳动模范。同时,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每年年底开展一次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予以重奖。

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第6篇

一、创新工作思路,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汇集大批农村实用人才

(一)围绕产业发展引导人才。2004年以来,我们围绕优势、新兴特色产业的发展,加强产业发展人才需求预测及分析,按年度定期编发产业人才开发目录,引荐乡土人才在专业协会、产业链条上担主力,促使乡土人才在特色产业壮大升级中“挑大梁”。

(二)出台产业政策鼓励人才。对发展主导产业的农户积极发放小额贷款;对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农户实行以奖代补;对有志发展主导产业的优秀农村青年,做到资金扶持优先、技术指导优先、参与培训优先。尤其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时出台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和发展规模种植项目认定标准等多个政策文件,鼓励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

(三)建立产业基地聚集人才。充分依托农业生产基地、示范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产业链上的节点,组建各类专业性协会,将一批农业生产中涌现出的种植能手、农产品贩销大户培养成为农业产业化带头人。2004年以来,先后成立了各类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4300个,聚集各类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近30万人。

二、突出工作重点,大力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技能培训工作

(一)创新培训方式,大规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业远程培训工程、千万农民大培训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用技术培训工程等。近年来,累计培训农民2134万人次。积极整合厅直8所农职院校的办学力量,采取“订单式”、“半工半读”等方式培养农民大学生和职校生。2006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2250万元支持“百万中专生培养计划”。

(二)注重示范引导,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我们与自治区扶贫办、基層办等单位联合,建设全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基地。依托培训基地,加大对致富带头人、科技带头人、经营带头人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每年培训4060个贫困村的“两委”干部和33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

(三)把握关键环节,侧重培养农业龙头企业家。每年组织开展评选广西农业产业化十大龙头企业,对在推动重点产业发展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给予大力扶持。开展政企银合作,积极协调争取到6家涉农银行的支农信贷支持达800多亿元。我们还依托区外培训机构优质资源,每年培训农业重点龙头企业负责人100名。

三、健全服务体系,激励农村实用人才在主导产业上发挥作用

(一)健全农村实用人才评价体系。根据农村实用人才的类型、功能和岗位,制定完善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手段和评价方式,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工作。近5年,全区累计1900多人获得农民技术人员职称。

(二)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激励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给予物质和精神激励。定期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十佳农民专家”和“50个种粮大户”的评选表彰活动。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三策略” 第7篇

一、强化领导, 与时俱进

各级各部门要健全工作机构, 要将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之中, 将实用人才培养列入乡镇村制度考核内容, 统筹规划, 同步推进。要不断创新工作机制, 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 强化跟踪管理与服务, 最大限度地用好用活农村实用人才资源。

二、多措并举, 全面推进

可以充分利用辖区教育培训资源, 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 实行多层次、全覆盖、大规模的技能培训。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 邀请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教授对本地现有人才进行重点培训, 选派有基础的实用技能人才到高校、科研院所或农业经济发达地区实施培训, 建立“一对一、传帮带”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激励机制, 引导城市专业技术人员向农村流动。鼓励涉农企业加大本地“土专家”、“田秀才”培养力度, 尽快催生一批新生农村实用人才。

三、创新机制, 完善政策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三策略” 第8篇

一、强化领导, 与时俱进

各级各部门要健全工作机构, 完善工作职责, 确保农村人才工作有人过问、有人抓落实。要将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之中, 将实用人才培养列入乡镇村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统筹规划, 同步推进。要不断创新工作机制, 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 强化跟踪管理与服务, 最大限度地用好用活农村实用人才资源。

二、多措并举, 全面推进

可以充分利用辖区教育培训资源, 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 实行多层次、全覆盖、大规模的技能培训。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 邀请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教授对本地现有人才进行重点培训, 选派有基础的实用技能人才到高校、科研院所或农业经济发达地区实施培训学习。充分发挥农业专家、科技人才的技术优势, 建立“一对一、传帮带”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激励机制, 引导城市专业技术人员向农村流动。鼓励涉农企业加大本地“土专家”、“田秀才”培养力度, 尽快催生一批新生农村实用人才。

三、创新机制, 完善政策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措施 第9篇

科尔沁区农村牧区共有10个镇、苏木, 2个街道办事处, 351个村嘎查。总土地面积293.7万亩, 是以农为主, 工农牧林综合发展的经济类型区。全区总人口40.7万人, 科区农牧区人均纯收入6200元。从统计数据看, 科尔沁区实用人才共2780人, 其中:生产能手776人、经营能手230人、能工巧匠1266人、村级管理人才230人、其它类人才278人。

一、实用人才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情况

2009年1月15日开始, 利用近10天的时间, 选择全区24个行政村为调查点, 对科区农村实用人才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选择调查点的原则是:选择一个行政村为调查点, 一般情况下选择最有名望、带动面最广、贡献最大、群众最认可的实用能人所在的村为调查点。为突出代表性同时照顾普遍性, 在人口较多、经济较发达的几个行政村为调查点进行了调查。调查采取召开座谈会的形式进行, 座谈会有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参加, 各抒已见, 充分发扬民主, 议论推荐实用人才, 广泛体现民意, 从而保证了统计调查结果的真实性。

二、科尔沁区农村实用人才的基本特点

1. 年龄偏大。

从调查的24个村190名实用人才中看出, 40岁以上的99人, 占52.1%, 原因是这些实用人才的文化程度较低, 不能及时从书本上间接快速获取科学知识, 其很多知识和技能都要靠长期不断的实践来日积月累。

2. 文化偏低。

调查中发现, 农村实用人才多为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 占94.7%, 有少数大中专文化程度的也是非正规学校毕业, 名不符实, 文化素养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 这些人对涉及事业和产业发展的事情, 站的不高, 看的不远, 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木里图镇西台村某村民, 初中文化程度, 本人懂改良和育肥牛羊技术, 从20岁开始就搞养殖业, 今年42岁了, 仍然是养羊60只、牛15头, 年收入2万元, 在本村看来确实是富裕户了,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 20年过去了, 还在进行传统养殖, 尚未实现规模化、产业化。

3. 实用人才数量不足。

从这次统计调查上看, 农村实用人才一个村平均8人, 最多的村也只有11人, 最少的村仅有1人, 辐射作用不够。调查还发现, 在调查范围内从事种植、养殖、加工业的实用能人仅144人, 占75.8%, 其他是做买卖、办作坊、输出劳务等行业的。而带动作用最强的是种植、养殖、加工业的能人, 这些人常在农民身边, 干给农民看, 带着农民干, 作用潜移默化, 效果明显。

4. 人才结构失衡。

一是人才类型失衡, 能工巧匠比例最大, 共有1266名, 占总量的45.5%;生产能手包括种植能手、养殖能手、加工能手等共有776名, 占总量的27.9%;经营能手230人, 占总量的8.3%;村级管理人才共有230名, 占总量的8.3%;其它类人才共有278名, 占总量的10%。二是性别人才失衡, 仅有女性人才252名, 占调查总量的9.1%, 且以能工巧匠居多。这说明一个问题:农村实用能人成长首要的一条是“敬业精神”。只有树立坚韧不拔、不断谋求发展壮大的意识, 才能做强做大一项产业, 实现辐射作用, 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小富即安、贪图安逸享受的人, 只能小打小闹, 很难有大的发展。

5. 人才结构不合理, 急待调整和提高。

全区农村实用人才中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太少, 其中:农民高级职称人员共有27人、农民中级职称人员共66人、农民初级职称人员共122人, 且高、中、初级职称比例为1∶2∶5, 较经济发达地区比差较大, 且高级职称人员多为乡镇农技干部。主要是因为人才整体学历层次低, 继续教育跟不上。

6. 人才培养渠道匮乏, 管理松散。

在调查的190名实用人才中, 通过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及农业职业学校培训的仅2人, 代际或师承的11人, 其余人皆为其它培训渠道。他们都不是科班出身, 他们的技能或工作能力都是耗费很长时间来完成的, 都有实践性强, 理论性弱的特点。会做不会说, 基本属于一次性资源, 传教性差。例如:种植业的人才, 他自己播种会播得很均匀, 稀厚适度, 可是他不会教别人。

三、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1. 加强教育培养。

一是以对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贡献率为标准, 在搞好农村实用人才普查、建立人才库的基础上, 选拔突出的进行递进、放射式重点培养, 符合条件的颁发“绿色证书”。二是定期或不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学者进行技术传授;三是通过帮助成立养猪、养羊、蔬菜、果树协会等农村专业协会, 把农村实用人才凝聚起来, 真正形成人才智力优势, 为发展区域性农村经济提供坚强有实力的人才支撑。

2. 给予政策扶持。

凡取得“绿色证书”的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在土地承包上应享受优先、优惠和扶持, 在工商登记、税务减免、邮电通讯、资金借贷、农药化肥、优质良种、畜禽防病、新技术推广等方面应提供政策倾斜;建立培训的基地、交流的场所、信息的桥梁;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 及时为各类人才提供先进实用技术、市场需求、外出就业等技术和信息服务。帮助他们提前实现创造性思维的实践过程。

3. 给予资金扶助。

实用人才的培养成长, 地方财政应给予适当的支持, 政府每年应安排一定的资金, 设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基金。专门用于实用人才培养、培训和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实用人才的奖励等。通过财政保障和激励办法, 推动实用人才培养规划落到实处。

4. 建立领导包实用人才责任制。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措施 第10篇

一、在新农村建设中, 培养实用性人才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提出:“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 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 着力打造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同时还强调:“以用为本。把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 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来培养人才、引进人才, 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 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纲要》之所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提出要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完全是根据当今世界人才发展趋势以及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1. 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纲要》曾明确提出, 人才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国家繁荣富强的关键力量。在当前, 我国农村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阶段, 推进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需要大批农村实用人才, 这是当前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现实条件, 也是其直接原因和政策背景。同时《纲要》在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方面提供了各种政策方面的指导, 详细论述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指出要“到2015年, 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300万人, 到2020年, 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800万人, 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2年, 每个行政村主要特色产业至少有1—2名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带头人。”这些指导不仅为新农村建设中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还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性指导。

2. 我国新农村建设需要大批实用人才。

在当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农村的传统发展模式逐渐被新型农村建设模式所取代, 农村建设逐渐向更高的标准和方向发展, 农民开始具有市场竞争意识, 开始掌握运用新的技术开拓市场、驾驭市场, 走新型农业发展道路, 同时也带动生活方式的变化。在这种情形下, 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引领农村向更高的方向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3. 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三农”问题直接关系到全国小康社会的发展程度, 所以, 从这个层面来说, 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中, 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到2050年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实现农村新型化道路。所以在此意义上, 只有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才会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才会更好地完成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目标, 反之亦然。

二、在新农村建设中, 实用性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 国家和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教育工作, 并取得一定成效, 但从目前情况来看,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 对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严重问题。

1. 整体素质不高, 且分布不合

理。在目前, 农村人才在农村人口总数中所占比例低下, 且农村实用人才中, 中专以上文化水平仅占3.9%, 并且老龄化水平也日益突出, 40岁以下农村实用人才仅占41.3%。另外, 在如此数量少的农村实用人才中还存在分布结构不合理, 大多数人才集中在种植业和养殖业等传统农业层面, 而在传统农业之外的技能型、科技型人才比重较小, 由此导致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下, 很难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2. 人才评价标准模糊, 对开发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 并不能立竿见影, 由此导致政府对人才特征辨认不清, 认为只有具有高学历、高职称才可称为人才, 而土生土长的农村实用人才并不能称为人才, 从而忽视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教育, 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紧迫性、重要性认识不足, 导致大批农村人才外流。虽然中央和政府为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工作召开了层层会议, 但仍然没有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之中, 并没有形成浓厚的对人才的开发培养氛围。

3. 培养教育机制不健全。

在农村, 由于地域广阔, 人口居住分散, 并且相关实用技术种类繁多, 使得对于农村的实用人才培训教育工作难以展开。另外, 在为数不多的培训教育中, 大多数教育都集中在对种植、养殖等技术含量较低的领域, 而对于企业经营、现代信息等领域的培训则很少涉及。农村多数实用人才很少经过专门的培训, 大多是靠实践积累成长而来的, 此类实用人才在面对农业发展问题方面, 大多具有目光不长远, 处理问题保守等缺点。另外, 在具体培训环节方面, 采取同一式培训方式, 忽视人才层次的高低, 缺乏人才培训的针对性, 由此导致培训资源的重复性利用。另外, 除了培训之外, 还缺乏有效的配套培训机制, 对人才培养工作缺乏必要的认识, 将人才培训工作简单地等同于人才培养。

三、在新农村建设中, 培养农村实用性人才的对策

1. 积极发挥政府推动作用, 为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众所周知, 我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大国, 但农业并不是强势产业, 自然经济占有很大成分, 技术含量低, 市场竞争力弱, 抗自然灾害能力低, 劳动力素质不高, 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另外由于过去过分对工业注重, 对农业投入较少, 极大影响农业方面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所以, 加强农业实用人才队伍的建设, 国家政策的扶持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首先, 政府要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政策体系建设, 优化政策服务引导功能, 制定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 带动人才队伍服务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其次, 政府要健全组织体系建设, 成立农村实用人才组织机构部门, 积极发挥其带头引导作用, 成立人事部门管理体系, 建立并联合教育部门、劳动部门和农业部门等有关部门的集体联合作用, 齐抓共管, 改变农村实用人才管理无序现象, 真正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吸收进管理队伍之中。然后,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投入机制建设, 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 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设施以及继续教育措施, 发现和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广泛引进人才。

2. 建立科学的机制体制, 为农村实用人才建设提供强大推动力。

在我国, 农业的发展核心必须要依靠人才的整体促进, 合理的制度政策和制度机制对于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工作体系具有重大意义。为此, 为有利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 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一要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制度, 根据农村实用人才成长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制定根据贡献来评价业绩的农村实用人才的认定制度;二是将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培养纳入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之中, 使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培养制度化、专业化;三是要创新用人机制, 对于作出重大贡献的农村人才给予选拔、提升和重用;四是要制定完善的表彰制度, 对于做出重大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 要积极及时予以表彰奖励, 更加激发他们努力工作、作出重大贡献的动力。

3. 开展多种途径和多种形式相

结合的具体培养模式, 从多角度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第一, 要从观念角度强化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性和培养工作的紧迫性, 真正认识到农村实用人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导带头作用;第二, 要摸清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以此来确定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路径, 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向;第三, 要拓展多种人才培训渠道, 例如采用分级分类的培训原则, 开办并利用农民夜校以及远程教育手段, 将实践锻炼和网络课堂学习相结合等学习载体来进行学习培养;同时, 积极倡导下乡活动, 鼓励城市人口和企业家以及相关科研专家积极深入农村, 指导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教育工作, 鼓励大学生村官制度, 多方位引进人才, 驻村入户, 亲身向农民传授有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先进知识, 用积极有利的措施引导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 ■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措施 第11篇

一、兴安县新农村建设成就及制约因子分析

广西兴安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2006年启动以来,采取以点带面,因地制宜地开展,现已初显成效:打造了葡萄、柑桔、食用菌、甜玉米等四大支柱产业,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和不断壮大,一幢幢“葡萄楼”、“柑桔楼”拔地而起。建设新农村试点、“普惠制”试点村、文明卫生村,兴建沼气池、改厕、改水、道路硬化、安装太阳能路灯,建图书阅览室、农村娱乐活动广场、篮球场、老年活动中心,近10万村民收看到图像清晰的有线电视节目,5.6万个农村家庭用上了程控和移动电话,3600户农户用上了宽带网,农村公益事业开展有声有色,群众的幸福感显著提高。

兴安县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成效初显。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不少制约因素:

首先,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参与不够。主要表现为群众的思想意识跟不上,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其次,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缺失。包括人力和物力两方面,主要表现为新农村建设缺乏有效的产业支撑,农村经济基础差,农民主体作用普遍彰显无力。

第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发展基础被农村人才流失弱化。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特别是懂文化和有技术的青壮年劳动力输出,对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已经十分明显。

二、依托产业开展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破解新农村建设人才缺失难题

新农村建设的人才从哪里来?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如何培育?广西壮族自治区组织部、教育厅、农业厅关于印发《2006-2010年广西利用农广校开展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规划》和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新一届村“两委”干部大培训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和主体力量的培育指明了方向。2006年,广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就全区农村中等实用人才培养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兴安县农广校在区、市校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并做了有益的探索。

1. 从产业发展需求入手,在村里培养中专实用人才,招生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招生工作是一所学校最基础的工作,对于近年来处于低谷的兴安农广校更显重要。2006年以来,兴安农广校在总结过去招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认真调查分析了兴安农村产业发展状况,以农村经济产业发展的需求为突破口,依托产业展开招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6年来,先后开办了种植、畜牧兽医、蚕桑等专业教学班9个,共招收中专学员533人,年年都超额完成招生计划,使1999年以来一直处于零招生的中专学历教育重新焕发了生机。如2006年,兴安县农广校确定以农民素质较高、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溶江镇莲塘村和经济较为落后、对种桑蚕技术较为渴求的漠川乡桥头村司马园自然村作为招生重点,经宣传发动先后有120多名群众报名参加学习,正式录取了117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中专班学员,开设了种植、畜牧兽医和蚕桑3个专业。又如2009年,根据兴安镇红卫村委桐木冲自然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创办农家乐的实际,招收了77名包括村两委干部、桐木冲自然村村民和部分周边村民的中专班学员。

2. 从方便学员就读入手,将课堂设在村屯,教学有了保障

兴安县农广校自1983年创办以来,开办了中专学历班和中专后继续教育,也联办了大专;有函授班也有脱产班,但长期以来都是将教学点设在农广校内。2006年开展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工作,改变了过去将教学点设在农广校的一贯做法,因地制宜地利用农村党员培训教室、村文化活动室、村祠堂,将教学点设在村屯,将教学班办在学员的家门口,方便了学员就读。2006年开班以来,面授辅导课学员到课率都比较高,达到85%以上,为保证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中专班的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3. 从促进学员增产增收入手,教师进村讲理论传技能,学员科技文化素质得以提升

兴安县农广校从实际出发,除了选择在农闲时间和根据生产实践需要灵活开课外,还充分利用教室与实习场地零距离的优势,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员操作技能的培养,深受广大学员的欢迎。经过两年的系统学习,学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得以提升,家庭产业迅速发展。2006级学员蒋雪梅,在老师的指导下,采取自配饲料、加强防疫、自繁自育等措施,扩大了养猪规模,2007年以来年获利在20万元以上,并组织成立了七里圩村“三元杂交瘦肉型”养猪协会,促进了该村养殖业的发展; 2006级溶江镇莲塘村种植专业班的学员们,全面推广葡萄避雨和套袋技术,种植规模迅速扩大,使溶江镇享有“南方吐鲁番”的美誉;学员蒋远旺,带领食用菌种植班的一帮学员,经过几年的打拼,成立了宏旺菌业发展有限公司,并注册了宏旺商标,有力促进了食用菌这个新兴产业的发展,到2011年,全县种植面积已突破600万平方米,迅速成为兴安县四大产业之一;学员刘名龙、刘名凤带领全村村民成立了“兴安县桐木冲土地股份合作社”,将全村的土地统一规划,统一经营,办起了集种、养、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家乐,走上了生态旅游休闲农业的发展之路。

4. 从分析现状与问题入手,争取支持,夯实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的基础

为使农村中等实用人才培养工作更扎实的开展,兴安县农广校加大对实用人才培养工作重要性和所取得成效的宣传力度,使各级领导对农广校在培养新农村建设人才工作中的地位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加大了支持力度,2011年兴安县财政在时隔13年后再次将农广校的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使兴安县农村中等实用人才培养工作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三、人才的培养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兴安县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工作,着眼于产业的发展,以学员为本、以推广先进的实用技术和提高学员的实践操作技能为重点、以促进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柑桔、葡萄、甜玉米、食用菌四大支柱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全面提升:全县柑桔种植面积10.5万亩、产量10万吨;葡萄产业品系齐全,早、中、晚熟搭配合理,实施葡萄避雨套袋及“一年两熟”技术后,产量增加,品质提升,自2009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葡萄节,种植规模12万亩年产18万吨;甜玉米种植10.25万亩,产量达到8.2万吨;全县食用菌种植面积达600万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3427元增加到2010年的6552元,名列广西前茅,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广西桂林兴安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胡纯志

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第12篇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提出了“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向和目标。近年来, 天台县遵照《台州市农村实用人才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规定, 结合区域特点, 积极探索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途径, 不断创新实用人才开发培养模式, 注重示范引领作用, 加强生产能手、经营能手、能工巧匠和农民技术人员“四大类”实用人才的培养, 并全面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评价确认工作, 推行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等要素构成的科学的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标准, 对广大农民中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 能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为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人才, 淡化学历、年龄、资历、行业等因素, 不拘一格加以评定。天台现有农村实用才2872名, 其中11名获评“台州市第一届农技标兵”称号, 农村实用人才带动农户发展农业产业, 为该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农村实用人才参与确立优化产业发展新思路, 为现代农业发展出谋划策

近年来, 该县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带头人座谈会、农业品牌建设恳谈会、农业产业发展研讨会, 为该县石梁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全县农业品牌整合, 为拟订土地流转、农用地和壮大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等地方政策献计献策, 为县委县府确立现代农业发展新思路作好参谋。目前, 该县已出台政策引导石梁山区农户由种植高污染的高山蘑菇产业转向无污染高效益的高山花卉等产业, 出台畜牧用地视同农用地等系列扶农政策, 全县农业品牌整合工作不断推进。

三、农村实用人才成长为新一代职

业农民, 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受经济危机影响和农业扶持政策激励,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农业创业中来, 并充分发挥其善于较快掌握种养殖知识和市场信息的优势, 引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女大学生杨娇阳放弃原本在宁波企业的会计工作, 返乡承包1000多亩耕地种粮, 成为该县首个面积超千亩的种粮大户。她带领100多名合作社成员组建田禾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 利用粮食预购定金等资金来源购置大型拖拉机、育秧流水线、插秧机、收割机、机动喷雾机和粮食烘干机等农业机械, 开展全程机械化粮食生产。在她的影响下, 该县掀起了流转土地种粮的热潮, 单是该合作社所在乡镇便新增3个耕地承包面积500亩以上的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大学生翁海洋和他的2个合伙人以前从未接触过农业, 在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感召下, 激起了养鸡的热情, 3人共同出资成立天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开发公司, 在桐柏岭头村承包100多亩山地, 办起高山放养鸡场, 经过3年努力, 公司开始得到日渐丰厚的回报, 下一步翁海洋准备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其养殖经验, 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带领广大农户增收。

四、农村实用人才成为基层农技推广重要力量, 为现代农业发展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县乡村户四级农技快餐厅是天台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广大农民群众得到方便快捷的技术和信息咨询的服务场所, 也是各级农技人员施展技术专长的用武之地。农村实用人才作为村、户一级的服务主体, 积极实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推广等工作, 并全面开展面向社会的农业科技咨询、技术承包、技术培训等有偿或无偿服务, 有力地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浙江和盈畜牧科技有限公司, 是一家“产、供、销”一体化的畜牧公司, 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其中研究生2名、本科生8名、3年以上养殖经验的技术人员若干) 及成熟的管理模式, 有完善的生产技术和营销体系, 建有精密的禽病监控实验室和饲料质量分析实验室, 能够确保各个饲养环节在公司的掌控下严谨地运转。目前, 该公司发展养殖户110户, 存栏鸡50万只, 月上市量25万只左右, 月销售收入500万元, 户年均可增收3万元以上。公司计划到2011年发展农户600户, 年投放鸡苗1200万羽, 为当地农户年增加2000多万元收入。农夫生猪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庞茂希是台州市第一届农技标兵, 2008年, 他带领合作社社员及周边养猪户100多户, 实施天台农夫生猪合作社养殖小区建设项目, 彻底改变了当地生猪养殖规模小、规划不合理、污水乱排放、销路不稳定、养殖效益不高的状况, 大大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 提高了农户饲养积极性, 目前该群体年可出栏生猪3000多头, 产值达到300万元。南山杨梅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汤汪洋同是台州市第一届农技标兵, 他带领南山敏辽村村民组建全县最早的杨梅专业合作社, 实施杨梅标准化生产技术, 兴建耗费8万元、占地面积150多平方米的水果交易市场, 筹建投资额110万元的通村公路发展杨梅产业。在他的努力下, 该地东魁杨梅荣获“浙江省十大精品杨梅”称号, 该合作社获评为“浙江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 该行政村被评为“市级特色农业产业强村”, 全村仅杨梅一项年产值就达到300多万, 许多杨梅种植大户年收入在5万以上, 最少的农户年收入也有上万元, 真正成为南屏乡远近闻名的“首富村”。

五、天台主要从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技术支持等三方面做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创新建设

第一, 政策支持。出台《天台县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农业规模经营若干意见》、《关于切实做好设施农用地管理服务的通知》和农业发展奖励政策, 帮助农村实用人才解决生产经营场地落实难等问题, 对于农业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达标升级、新认证“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出县外发展特产店的经营户给予资金扶助。实施低收入农户创业贷款贴息政策, 对低收入农户、农民大学生、直接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各类帮扶组织, 因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来料加工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农产品返销等项目贷款实行利息贴补优惠政策。低收入农户、农民大学生创业增收贷款, 县财政按基准利率90%给予贴息, 其他符合条件的贷款对象按基准利率的80%给予贴息, 资金额度1万元-20万元, 期限一年。落实财政贴息的订单储备粮食预购定金政策, 2009年, 全县发放预购定金50多万元, 确保种粮大户有足够生产运转资金。

第二, 资金支持。天台多渠道给予农业创业者启动资金支持, 帮助农村创业者解决燃眉之急, 鼓励创业者开展自主创新、技术创新和科技创新。部门帮助企业拓展融资新渠道, 该县工商部门首开全省先河, 帮助浙江和盈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把11名股东因货币借贷形成的1074万元公司债权转变为公司股权, 有效帮助农业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从而降低企业负债率, 减轻企业债务负担。上小额贷款支持农业企业发展, 县农村合作银行为鼓励天台和盈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壮大发展, 支持该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带领农户养殖致富, 帮助农户解决因征地、土地整理、搭鸡棚等所需的启动资金缺少问题, 2009年该合作银行对78户农户提供每户3万-5万元不等的资金支持, 累计发放贷款328万元。县团委领头建立“天台青年创业创新基金”, 2008年团县委和县青年创业者协会联合发起成立总额为1550万元的创业基金, 每年以不低于2%的增值 (约50万元) 作为无息贷款用于扶持青年开展创业创新活动。村级成立创业扶持基金, 平桥镇后村通过会员捐赠和无息借款等方式建立总额为200多万元的创业扶持基金, 该基金会可向有创业愿望、有一定技术、有好的创业项目并且信用度良好的村民, 提供最长期限为5年的免息启动资金。

第三, 技术支持。全县农业系统自2006年开始开展以“倾注三农360°”为载体的农技服务活动, 全面开展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活动, 并落实农村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制度帮助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农业创业。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提高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综合素质。近年来, 该县在浙江树人大学举办“茶叶营销高级研修班”, 在上海与天台驻沪办合作举办“天台籍在沪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 在浙江大学举办“集体经济薄弱村村干部高级研修班”, 在浙江林学院举办“农业特色产业带头人高级研修班”和“茶叶栽培与加工技术专题研修班”, 在浙江树人大学举办“来料加工经纪业务高级研修班”, 全力提高了该县380多名来料加工经纪人的经纪业务拓展能力, 提高了农业特色产业带头人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双带”能力。

六、措施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问题与不足, 该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工作开展不平衡、政策不完善, 存在总量不足、素质不高的问题, 另外还有实用人才管理服务手段滞后、开发培养单一、作用发挥局限性较大等问题。因此, 今后天台将立足实际、立足本地, 大力开发本地人才资源, 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并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素质能力, 如何更好地发挥他们引领、带动、示范作用的政策措施, 努力解决人才需求总量不足的问题, 努力把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

第一, 优化农村实用人才服务平台。深入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在强化县级专业公共服务机构队伍建设的同时, 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完成乡镇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综合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 强化县乡村三级农技人员知识培训, 保障农村创业人员得到更便捷的技术和信息服务支持。实施农村信息化大联动工程, 整合党员远程教育平台, 农民信箱、天台农业在线、天台气象网等现有信息网络资源, 建立起覆盖全县所有乡 (镇) 、行政村、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种养殖大户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网络, 各方平台信息同步更新、多方使用, 提供统一的农业市场供求、农业技术咨询、农业监测预警、特色生态农业服务等农业综合信息服务, 实现“平台无所不在, 信息人人享受”的信息服务局面, 并大大提高该县农业外向度和开放水平, 为该县农村实用人才创造更加宽阔的创业平台。

第二, 优化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平台。深入开展“粮食功能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园区内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建设, 大力推行循环、高效、生态、安全、清洁生产模式, 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建设, 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规程, 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 积极引导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业实用人才到“两园”创业致富, 并通过大项目支持和省市县专家直接性的技术指导, 大幅快速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的技术水平。创新建设农产品销售展示中心, 努力探索政府职能服务与企业市场化运作有机结合、农产品营销与旅游产业有机衔接的模式, 努力把优质农特产销售展示中心建设成为全县近4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的“专卖店”, 成为天台名优特农产品的“天天农博会”, 有效解决农业创业人员缺少农产品营销平台和农产品卖难的问题。

第三, 优化职业农民成长环境。积极创造良好生活和工作环境, 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工作, 特别支持大学生毕业生、打工返乡农民投资农业进行创业, 着力培养新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搭建创业服务平台, 使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农业创业时能详细了解政府出台的有关优惠政策, 了解当前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 以便选择自身最适宜的产业进行创业;进行技术服务与培训, 全力跟进科技增收能力、实用技术、市场经营能力等方面的服务与培训, 解决创业者经验欠缺、能力不足、意识偏差等问题, 提高创业成功率。

摘要: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有生力量, 在实施效益农业战略中, 农村各类实用人才起到了示范领航作用。发展壮大这支队伍, 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对于推进农村小康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做法,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黄祥云.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 2009 (6) .

上一篇:宽容教育转化后进生下一篇:行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