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备考范文

2024-06-26

科学备考范文(精选12篇)

科学备考 第1篇

分析2011年高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 2011年高考试题注重对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核, 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核。在对基础考核中渗透着各种能力考核要求, 实现了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核的有机统一。因此, 一轮复习的目标:系统复习高中政治全部内容, 夯实基础知识, 构建知识网络, 熟悉高考考点。要求:第一轮复习应遵循按章节或单元从知识要点、重难点、例题讲解、练习巩固的程序进行夯实基本知识。以高考考纲考点为主干知识, 重点把握最主要的概念和最基本的原理及相互联系与区别。复习中要学会抓住“点、线、面”, 建构起考生自己的知识体系, 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明晰化、精确化。要做到在脑子里有一张“知识结构图”、一棵“知识树”, 做到“点、线、面”相结合。

二、以能力培养为主导, 突出素质教育要求

2011年的思想政治高考试题坚持能力立意, 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基础上, 注重考查了考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要训练考生科学的解题思维, 培养考生基本的解题能力。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养成, 主要是指导考生解题时能遵循以下思路:阅读题目;分析题意, 确定答题方向和范围;根据已有的知识判断问题材料情景有无符合的知识原理;根据题目所给信息, 确定应选用什么样的语言和基本知识原理来表达。高考中考生失分的原因包括对考点所涉及的知识点梳理的不够完整清楚, 对教材的知识体系把握不够准确, 专业术语表述的不够规范, 也缺少对题型的强化训练。要加强审题和答题能力的培养, 通过典型习题的训练和常见错误的分类分析, 提高考生对试题的分析能力和答题要点的构建能力。

三、关注学生发展, 加强能力培养

1. 抓主干知识, 抓实抓细。

复习时, 要以基础理论为主线, 整合知识专题。基础主干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事实及其相互联系。

2. 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

文综政治卷强化了对考生各种能力的考查与导向。因此, 要求考生既要夯实学科基础, 掌握好基本概念、理论, 又要关注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 注重培养运用所学理论理解分析实际的能力, 更加重视时政热点、政治导向、知识能力以及三者的关联度。

3. 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在复习教学中, 要注意落实新课程理念, 体现新课程的学科特色, 把握方向, 活化知识, 培养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反映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

4. 掌握文综答卷答题基本要求。

培养文综答卷良好习惯, 控制训练难度, 要在速度、准确率上下功夫, 提高审题技巧和解题能力。细节决定成败, 实施复习的精细化学习管理, 要精选习题, 优化训练;精心批改, 指导激励;精讲习题, 提升水平;精细分析, 全面掌握。

四、科学处理好复习备考的四个关系

1. 传统复习模式与新课程下复习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下的复习既要继承传统复习模式的优点, 又要体现新课程新高考的特点。传统的复习模式是多年复习经验的积累, 在新课程下的高考复习仍然有效, 建议第一阶段夯实基础为复习目标, 紧扣教材, 单元、模块过关, 加强落实 (时段:2011年9月至次年1月)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以能力提升为目标, 整合知识, 构建网络, 辐射热点 (时段:2012年1月下旬至4月) ;第三阶段模拟训练以反馈改进为目标, 综合演练, 查漏补缺, 调整心态 (时段:2012年5月) 。

2. 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关系。

(1) 注意教材的变化。2008年分别对四个必修模块的内容进行了修改, 其中必修1、必修2、必修3都有不少知识点作了变更, 贯彻了十七大的精神, 建议重大变更应根据新修订的教材复习。 (2) 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从生活主题入手, 处理好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关系, 不要把新教材强行纳入教师所熟悉的旧教材体系中, 克服自觉不自觉地回归老教材、老教法的现象。对待教材的态度是“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 要具备课程整合概念, 不要被教材束缚了手脚。 (3) 适当关注“名词解释”、“专家点评”等辅助文栏目中与重大时事相关的重要知识。明确新课程高考范围和要求, 合理规划教学复习进度立足于夯实基础, 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 新课程卷试题与旧课程卷试题的关系。

分析研究高考试题, 明确高考命题改革趋势, 运用经典高考试题加强训练, 提高学生基本能力联系生活实际加强时事教育, 提高学生参与能力改进复习方法, 提高复习效率。

近几年的高考, 尽管有新课程卷与旧课程卷的区分, 这仅仅是进入新课程试验的迟早问题, 在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上, 二者没有本质区别。因此, 复习应考不可忽视旧课程卷试题, 特别是全国卷, 因为全国卷与地方试卷相比, 更加有经验, 更加成熟, 各省自主命题要借鉴全国卷的成功经验是不难理解的。而对于新课程高考可能出现的一些新题型, 如辨析题, 探究题则要参考新课程卷高考, 特别要多关注海南卷和宁夏卷。

摘要:历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 都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考查的重点。因此备考复习中必须把握高考命题走向, 注意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 以提高复习效率, 提升应试能力。

科学复习,积极备考 第2篇

各位同学,期末考试临近,期末复习是我们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那么如何进行期末复习?下面我就期末复习所要完成的任务和如何提高复习效率谈几点想法,供同学们参考!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期末复习的五个任务:1、查漏补缺。2、加深理解,巩固吸收。3、构建体系,对知识整理归纳,使知识系统化。4、强化记忆,把原有记忆的或遗忘的知识进行浓缩。5、力求规范,一是解题思路过程要学会规范,二是书面表达和卷面要学会规范,应用技能要进行提升。

针对上述五个任务,我想解决好下面三个问题会有助于大家更好得提高复习效率:

一、目标计划

一份科学、合理、具体得复习计划是取得考试成功的关键之一。我们平时所说的计划有学期计划、周计划,甚至日计划,而期末复习你可以根据你的实际制定几轮复习,一般三轮是有必要的。第一轮复习重在查漏补缺,可以通过单元练习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重点攻克;第二轮复习重在系统归纳,提升对知识的系统把握,这个阶段完成得好,学习上可能会有一个飞跃;第三轮复习重在模拟考试,做综合题,锻炼实战能力。当然所有的计划我想都需要考虑你的时间分配问题,晨读时间、早读时间、自习时间以及惜时时间都可以一一做好考虑。

二、态度问题

1、复习要有紧迫感:每天需要思考离期末还有几天?每天都有多少考试内容?每天有多少东西需要去识记、去背诵?这样的话,你就发现时间紧,任务重,有了紧迫感后,你的计划才会有目的性。

2、适当地定位:每个学生需要依据平时学习情况和测验成绩,目标要明确但要定位合理,不好高骛远,不过分拔高。

3、切除“懒根”,对自己狠一点,强迫性的劳动改造效果更好。如计划温习10页书,完成20道题,那么就必须保证完成。若完成不了,可以采取体育锻炼项目惩罚自己,比如说仰卧起坐,俯卧撑等。

三、恰当的方法

1、让日清、反思成为一种习惯,尤其复习应考更应该要重视。复习阶段,老师知识点的讲解罗列,大家需要笔记,每天的错题需要整理,每晚睡前可再对笔记、错题再进行反思归纳,再让每晚的睡前冥想成为习惯,相信大家会收获满满。

2、科学的复习方法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先观察,翻阅考试大纲,课本,找与考试有关的材料,放弃与考试无关的材料。其次是提问,翻阅后,针对书本重难点,按大纲逐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是阅读,认真仔细地阅读、复习课本的每一个重要章节、每一段落。并做好笔记,特别是每章节的大、小标题要熟记。每读过一个章节后,要记住其基本要点。然后合上书本,回忆所读过的内容。这就是所说的加深记忆和理解能力。实践证明,要掌握一门课程,需要阅读和背诵4至5遍。最后是复习,在听老师辅导后,回忆一下主要内容。即刻复习,要比几天后再复习效果高出几十倍。

总之,大家记住,制定复习的总原则是:保证基础,系统总结,努力提高。

研究高考 科学备考 第3篇

【关键词】作文 高考 复习 方法

09年的高考备考工作已经进入重要阶段,关于作文的备考,大家都很关注,因为我们知道考生考场作文的应试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考生在考场上能写出好文章,在有知识储备的同时,还要有应试技巧。老师们在关注这些的时候,建议大家注意如下几点:

一、研究阅卷实际

目前的高考阅卷基本上都是网上批阅,这项工作,尽管国家作了很多努力,力求公平公正,科学合理。但由于方方面面因素的制约,诸如考后10天必须出成绩;由于经费的问题,不能抽更多的人阅卷,十几、二十几秒钟的时间定出考生的成绩,高速的、粗扫式的阅卷实际等,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不尽科学和不合理的现象。这些必须成为老师们应考研究的课题。我们必须让我们的学生有能力写出让阅卷老师一看就眼前一亮的、能很快把握住文脉的文章,以适应这种粗扫式的阅卷实际。

参加过高考阅卷的老师们,可能很有体会,快速的粗扫式的作文评阅,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中间的关键点、夹叙夹议处等,都很重要。好的题目,他认为你写对了;好的开头结尾,他认为你写好了;好的关键处,他认为你写实了,很快给你打个好的分数。相反亦然。这点老师们要很好的重视,很多老师平时就忽略了这点,对自己的学生这方面的培养不够,考场失分严重。为了你的学生也为了你自己的教学效果,要好好研究这些问题。

二、注意文体特征

考场作文中,文体特征项的分数是20分,考生稍作努力,应该能稳妥的得到。这方面基本的要求是写什么像什么。动笔前,对自己要使用的文体必须有明确的意识。这就要求学生对文体知识要清楚明白。写书信式的,就必须懂书信的格式,散文就要做到形散神聚,议论文是讲道理,记叙文是讲故事等。

笔者去年参加了河北省的高考阅卷工作,受考试院委托作质检。我们在检查中,经常会看到考生的作文在这方面出问题。有的用的是书信体(如写给灾区的同学们的一封信),却没用书信格式去写;有的用的是书信格式,可落款处的格式又不懂,把署名写在年月日的下边等;有的写的是议论文,中间却讲了一个大故事。结果尽管你的语言很好,内容很丰实,还是让阅卷老师不能给你打高分。

这里提醒老师们,在最近的备考中,把这个问题重视起来,做点专题训练,让自己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准确的掌握文体知识,有个强烈的文体意识,别在简单的问题上失分。

三、审准材料含义

所谓“审准”,当然应该是对材料的含义的理解正确,要有能力做到不枝不蔓,不偏不倚。近年来的作文材料,已经从原来的话题材料,变为可多角度立意的材料,我们叫它新材料。08年全国一卷的作文材料叙述了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举国上下乃至国际社会的积极态度和行动体现出的很多美与善的东西,作文时写以人为本;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无私奉献;传递爱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然有大灾,人间有大爱;民族凝聚力;坚韧顽强或责任担当等,都是对这则材料的含义的正确理解。作文时应正面的在这些角度里选其一立意,联系实际成文,均可以得到好的分数。

就本次考试而言,很多考生的文章写得很轻松,看着这些考生的作文,有种感觉,他们似乎很有经验,都是扣着几个关键词“灾难”、“大爱”、“凝聚力”等成文,写进几个典型事例,从正面议论几句,就得了四十多分。如果语文的功底好些,就着大的主题的脉络,写出些亮点句,就很容易成为考场上的优秀文,得到50多分。这是为什么?朴素的说,就是人家写的对,对材料的含义理解的准,你说不出什么不好来。

但是有很多考生的作文仅就材料的枝节意义立意行文,比如谈坚强,谈责任,乍看似乎没错,但行文中不谈抗震救灾中的“坚强”或“责任”,而大谈历史上的司马迁、文天祥,或现当代的典型的人或事,这就是对材料的含义把握不准,这样的文章基本就被视为偏离了题意,因而得不到好的分数,吃了大亏。所以考前的审题训练很重要。要很好的训练自己的学生,一定要学会就材料的主旨含义上立意,不要就枝节舍主干,不要走极端。

在这问题上,有的人认为,这属于新材料作文,从哪个角度立意都可以。这个问题,阅卷场上也有人提出了异议,但是在去年的考场上,凡是这样写的,即不谈抗震救灾,离开它,去谈这个含义中的枝节含义,都吃亏了。这点在考试中要格外注意。必须审准材料的本质含义,把握住材料含义的主脉,在这主脉之上,选准切入点,确立自己的子话题。再多的角度,也不能离开材料含义的主脉,否则就是不切题。

四、积累写作素材

大凡优秀的考场作文,无不外显着过人的语言功底,蕴藏着诱人的经典材料。这些考生的作文,构思好,语言美,材料新,令阅卷老师不忍心不给他打高分。

比如,今年河北某考生的《一个幸存者的自述》(51分),这里摘录几段:“记得《神曲》是这样开头的,就在一片昏暗的森林中我醒来。”“生存还是毁灭,这是值得考虑的问题,一个高贵的灵魂,是该去忍受狂暴命运的刀剑相加,还是该拿起武器去与那苦海相争,以反抗将他埋葬?这是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王子的深思”,“别去琢磨这么独特的命运,存在就是义务,即使不过是一瞬。这是《浮士德》中的一句话。雪莱在《西风颂》中说: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如此等等,一篇800多字的作文,像这样亮点频出,能不得高分吗?这就要求我们的考生平时要有阅读积累。什么叫积累?首先要读,读了要记住。摘记些富于哲理内涵的东西,摘记了还要背下来,要能准确的复述,否则,读了,到时什么也说不出来,头脑里都是些浮光掠影的东西,这不是积累。要做到用时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平时不妨开展些小活动,比如“讲一分钟小故事”,“说个小笑话”等,既活跃了生活,促进了积累,要把功夫用在平时,广泛涉猎,丰富积累。有了充实的头脑,就会写出充实的文章。

五、规范考前训练

作文的规范化训练可以从作文体裁的规范化,结构的规范化,开头结尾的规范化等入手。具体操作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确立训练的具体目标。同时要注意“示范、练习和讲评”相结合的原则。老师可以先搜集近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按结构模式分类,分发给学生,让他们熟悉几种模式,再练习,再讲评。在练习与讲评的同时,有选择的印发学生习作。不可无目的叫学生随便的写,那样做徒劳无益。时间长了,学生会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备考。

规范化训练虽说是一种无奈之举。文章可以无定法,但考场作文是有定规的,考生的作文符合了规则,就可以得到一个理想的分数。现在有些学校的有些老师,对作文的训练,茫然无计,随意性很大,以至于学生不爱写,写了也没什么变化,原因就是训练不规范。

关于高考作文的要求,有人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即考纲的要求和评卷老师的要求,这话有道理。作文的评改,相对其他科目或题目而言,仍然较多的受到教师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比如认识、情感、习惯等,另外,如前所述,现在的网上阅卷,单篇作文被关注的时间太短,无形中又突出了个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所以,考前的作文训练,一定要研究阅卷实际,要让考生心里装着阅卷老师,写出中心醒目,结构清楚、严谨,语言规范的文章来。

把握方向, 科学备考 第4篇

一、坚持一个方向

语文复习的全过程,可以说是透彻理解和全面落实《考试说明》的过程,因此在备考时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考试说明》,把知识点从整体上重新梳理一下,在复习中加强针对性的专题训练,并不断地归纳、领会、运用,克服复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力求使复习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注意研究各地中考试题,拓宽学生探究思路,引导学生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从点到面,从整体到局部地拓宽探究问题的思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中考试题具有一定的导向功能,教师要注意研究每类试题的设计特点、评分标准,努力使平日的教学设计、训练评价以及语文活动与试卷的要求、试题的特点、评价的标准一致起来,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强化两个训练

首先强化基础知识训练。注重整理、积累、运用和落实。比如字音、字形、字义,词语来自于课文,那就要加以认真地梳理,把注释中的生字、词语意思,“读一读,写一写”中的易读错的字,进行全面整理。文言文词语解释和文言句子翻译,要注意积累和运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背诵默写重在落实,要在落实上下工夫。

其次强化解题技巧的训练。注重聚焦、整合、规范和落实。在解答每一个问题时,都让学生站到更高的角度去审视习题的特点和规律,使学生收获的不只是关于一篇练习的体会,而是一种答题的方法和思想。复习中注意总结规律方法,举一反三,选题时注意前后联接,循环训练,循环强化,从而夯实复习内容,保证训练的效率。还要要求语言的表述规范,采分点落实到位。

三、安排三轮复习

第一轮是系统复习,以考点为序安排专题复习内容,突出教师的全面引领和具体指导,使学生全面把握中考内容及要求,初步形成各类中考试题的解题能力。具体时间是三月至四月,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夯实基础,提高能力。这一轮的复习宜慢,宜细,宜实,以防复习中“煮夹生饭”。

第二轮是重点复习,以学生的薄弱点和复习的增长点为内容,突出学生的强化训练和自我反思,规范解题要领,提升中档题和较难题的解题能力。时间是五月份,以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来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这个阶段要突破四个重点:一是重点突破基础知识专题训练,二是重点掌握课内古诗文,三是重点训练阅读题的解题能力,四是重点训练作文应试技巧。

第三轮是综合复习,时间在六月份中考前夕。以优质模拟试卷为训练材料,突出试卷讲评和个别指导,查漏补缺,追求中考实战效果。考试要做到限时、准确、滚动;解题要做到“会而对,对而全”,探索解题规律,提高一些容易失分题目的解题能力。

四、实现四个“重视”

1.重视阅读。

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因为阅读水平的高低,阅读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积淀的深广,语文素养的高下。阅读和语文永远不会相矛盾。读哪类较适宜呢?一类是我们订阅《语文周报》等。这类报纸或关注社会生活,或关注语文学习,或关注复习,学生抽空阅读不仅可以调节生活,而且能够增加知识,了解考试的动向与复习的方向。另一类是短篇美文,如《青年文摘》《读者》等杂志,这类作品篇幅短,语言优美,内容新颖而丰富多彩,每天读两三篇能给紧张的复习生活带一些忙里偷闲的乐趣。

2.重视课本。

要有文本意识,凸现重视文本、回归教材、充分挖掘文本资源的“回归”思想。词语、诗文名句、文学常识、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名著阅读等内容都依据课本进行合理有序复习。

3.重视教学艺术。

教师首先应牢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其次要讲究课堂艺术,如果教师一定要讲,应讲重点讲思路,讲规律和方法,必须精讲。此外,教师还应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在轻松中记忆。

4.重视团队作用。

我们初三语文教师真正实行了分工合作,资源共享,智力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将自己的看家本领毫无保留的拿出来。在复习教学阶段,我们重视集体备课,我们以考点为中心,共同研究教法、训练的内容、教学的进度计划。我们基本上做到统一进度,共同研讨专题,分块选编资料。

五、训练五项基本功

1.书写之功。

众所周知,书写与口语表达一样,同是交流的重要渠道。“书写规范,字迹清晰”是中考语文写字能力六点要求之首,同时“书写整洁”和“错别字”还占卷面3分,由此看来,写字这项基本功还包括消灭错别字和纠正错别字的能力及要求。

2.积累之功。

读、背、默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基本功,初三学生面对大量的记忆和背默练习,不仅不能厌烦,而且要从严、从细,达到精益求精。

3.应变之功。

在解题时只要方法得当,问题往往迎刃而解。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因此更加需要我们在这方面多用一点心思。

4.严谨之功。

目前不少学生都热衷于口头表达而疏于书面表达,正确的书面表达应做到:细致、周密,重点突出而言简意赅。

5.写作之功。

写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因此要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GRE阅读科学备考方法 第5篇

Thomas Hardy’s impulses as a writer, all of which he indulged in his novels, were numerous and divergent, and they did not always work together in harmony.

TH作为一个作家的impulses的特点是什么?

Numerous and divergent

Did not always work together

很多同学在这里喜欢把impulses翻译出来,比如说翻译成冲动,刺激之类的,

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名词在GRE阅读中是最不重要的词汇,尤其这类抽象名词,明确它的作用和特点即可,下文只需要找出对应。不需要明白具体含义。

Hardy was to some degree interested in exploring his characters’ psychologies, though impelled less by curiosity than by sympathy.

那些词跟上文的impulses有关系?

Characters’ psychologies, curiosity, sympathy

Occasionally he felt the impulse to comedy (in all its detached coldness) as well as the impulse to farce, but he was more often inclined to see tragedy and record it.

虽然but在句中,但仍然要找到but的转折关系,哪里转折了?

Occasionally和often

Comedy, farce和tragedy

这句话要读出的关系是Hardy更喜欢的是?

Tragedy

He was also inclined to literary realism in the several senses of that phrase.

Also告诉我们这句话和上句话的关系是?

并列(顺承)

划线部分指代的是?

Literary realism

He wanted to describe ordinary human beings; he wanted to speculate on their dilemmas rationally (and, unfortunately, even schematically); and he wanted to record precisely the material universe.

这里两个分号引导的并列结构,有可能出细节题,要注意定位

这里的wanted后面跟的内容是否是全新的概念?

不是

如果不是,和前文的什么有关系?

Hardy’s impulses

Finally, he wanted to be more than a realist. He wanted to transcend what he considered to be the banality of solely recording things exactly and to express as well his awareness of the occult and the strange.

划线部分和非划线部分的关系是?

非划线部分解释说明了划线部分。

Hardy想去做到的是?

To transcend and to express

划线部分的realist可以用那些词进行解释?

Not transcend banality of solely recording things exactly and not express his awareness

总结第一段的大致内容:

Hardy这个人在写作方面的许多想法很多,且有时会不和谐。他比较喜欢非喜剧的东西。他想展现的并非只是呆板的记录的现实主义者,而是比现实主义者更多的展现自己的意识。

以下开始第二段

In his novels these various impulses were sacrificed to each other inevitably and often.

仍然没有出现新的概念,承接上文的impulses

上文对于impulses的特点的描述是?

Numerous and divergent, not always work together

Sacrificed和上文的哪些词对应?

Not always work together

Inevitably, because Hardy did not care in the way that novelists such as Flaubert or James cared, and therefore took paths of least resistance. Thus, one impulse often surrendered to a fresher one and, unfortunately, instead of exacting a compromise, simply disappeared.

两个句子的关系是?

因果关系

为什么?

有标志词because和thus。前一句是因,后一句是果。

出现了两个人名F和J的作用是?

与Hardy进行比较(取不同)

那么F和J的特点是?

Took path of resistance

在Hardy的作品中,impulse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一个impulse会被新的impulse所取缔,

资料

因此最终的情况不是所有的impulse会互相融合(compromise)而是只会有最新的impulse,之前的impulse都没有了(disappeared)

A desire to throw over reality a light that never was might give way abruptly to the desire on the part of (on the part of: with regard to the one specified) what we might consider a novelist-scientist to record exactly and concretely the structure and texture of a flower.

本句话中的desire是全新的概念嘛?

不是,和前文的impulse是同一个概念。

这句话的主干是什么?

That a desire might give way abruptly to the desire was never to throw over reality a light.

划线部分的that的作用是?

引导主语从句

划线部分的what的作用是?

引导了一个宾语从句,做of的宾语。

所以这个句子的作用是?

描述了a desire的特点,即impulse的特点

一个desire应该是不会突然让位给另一个(desire)的---比如说一个novelist-scientist需要准确具体的记录一个花的结构和纹理。

这个句子即使翻译了之后,还是觉得很抽象,不妨我们来找一下对应。

Hardy’s impulses的特点是?

新的取代之前的。不能互相融合

而这里我们认为的是什么?

一个desire如果能够被取代,那么那就不能反应事实。

和前文的内容逻辑一致。

In this instance, the new impulse was at least an energetic one, and thus its indulgence did not result in a relaxed style.

划线部分的指代是?

The desire on the part of what we might consider novelist-scientist

But on other occasions Hardy abandoned a perilous, risky, and highly energizing impulse in favor of what was for him the fatally relaxing impulse to classify and schematize abstractly.

But闪到眼了,要注意的是?

出现转折了。

转折了什么?

前面说,还好新的impulse还不至于导致relaxed style;但是有时Hardy还是会引起relaxing impulse的。

When a relaxing impulse was indulged, the style—that sure index of an author’s literary worth—was certain to become verbose.

划线部分的词语和可以用上文的什么词来代替?

Relaxed

所以如果relaxing impulse很多,那么结构就会relaxed

Hardy’s weakness derived from his apparent inability to control the comings and goings of these divergent impulses and from his unwillingness to cultivate and sustain the energetic and risky ones.

Hardy’s weakness指代的是什么?

他的relaxing impulse导致的relaxed style

Hardy’s weakness的原因是?

Inability to control and unwillingness to cultivate

无法掌控divergent impulses以及不愿意去坚持那些energetic and risky的impulses

He submitted to first one and then another, and the spirit blew where it listed; hence the unevenness of any one of his novels.

这句话和上文的关系是?

是上句话的结果。

因为他的无能和不愿意,致使了他的作品都unevenness

这里的unevenness和上文的什么有关系?

Divergent impulses

His most controlled novel, Under the Greenwood Tree, prominently exhibits two different but reconcilable impulses—a desire to be a realist-historian and a desire to be a psychologist of love—but the slight interlockings of plot are not enough to bind the two completely together. Thus even this book splits into two distinct parts.

最后一句话是否有转折?

没有,仍然是在说他的小说结构是divergent

举例子的目的是?(Under the Greenwood Tree)

科学复习 理性备考 第6篇

其次,要重视课本复习。要对所有课本内容进行全面扫描,从词语到句子,从篇章到文采,不放过任何细节。特别是文言文,更要逐字逐句过关,不能有丝毫马虎。要把所有课本中的文言文通读一遍,重点篇目甚至要逐字逐句翻译,这样既熟悉了课本内容,又训练了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再次,要建立完整的基础知识系统,整理、完善语文知识各个系统。

最后,作文备考要遵循“先死后活”的原则,首轮作文复习应遵循规范行文的原则,即作文备考要先“死”。具体来说,要注意两点:一是文体规范;二是结构合理。所谓“活”就是把文章写得精彩,有新意,有深度。考生可以在作文的命题、立意、文体、谋篇布局、文采等各个方面一一去突破、创新。

在这一轮复习中,要按照高考《考试大纲》和近几年本省市高考题涉及的知识能力要点将各个考点的知识点分成专题进行整理和训练,并做一些提升综合能力的训练题,强化知能融合,全面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对名篇名句、文学常识等做归纳分类、强化记忆;二是对实词、虚词、成语、标点符号等,要结合语境,辨析细微;三是对辨析并修改病句要熟记类型,掌握方法;四是对诗歌鉴赏要掌握方法,善于表达;五是对文言文阅读,要注重迁移,举一反三;六是对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要警惕陷阱,弄清题旨;七是对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阅读要分清类型,有的放矢;八是对于作文,要勤于动笔,规范训练。

在复习方法上,要做到五个结合。一是“训练点”与“能力点”结合。要把“能力点”作为训练的目标,注意总结“类型题”的解题思路,解题训练要着眼于提高某種能力或某几种综合能力,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摸索更多的解题技巧。二是“着力点”与“考查点”结合。做每一道题,都要清楚这道题和《考试大纲》中哪一部分有关系,弄清试卷结构,清楚每一部分的考查重点和每一道题的“考查点”。除要关注考试范围、新增内容外,更应该关注题型示例及样卷。三是“常考点”与“新特点”结合。“常考点”是重点,不要因为已经考过而忽视它。同时,每年的高考题也有创新的一面,应该密切关注每个考点的“新特点”。四是“得分点”与“失分点”结合。考生平时训练,关注得比较多的往往是“得分点”,很少注意失分点。就拿高考作文来说,很多考生往往把重点放在如何审题立意和语言表达方面,而忽视了减少“失分点”,造成已经得到的分数又一点点地流失。有的不拟题目,造成丢分;有的无视字数要求而失分;有的错别字多,卷面不整洁,结果被扣分。本轮复习时,要建立自己的“错题本”,把错误的地方分类记下来,经常对薄弱环节进行训练,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五是“解题训练”与“心理训练”结合。高考复习不要只关注解题,还要关注心理训练。在第二轮复习中,有些学生可能会产生一种焦虑和急躁的心态,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不会,处处是漏洞。有些考生无法建立知识网络,无法形成系统,总觉得自己掌握的知识是一盘散沙。其实,语文学科虽然涉及面广,但是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不断积累,反复训练,认真梳理,就可以使语文知识系统化。

在这一轮复习中,着重点应该放在查漏补缺、提高应用能力、找准增长点上。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考生不可能对所有考点都掌握得很好,所以考生必定会存在或多或少的知识盲点和能力提升空间,因此在第三轮复习中,只要认真对待自己的薄弱环节并付诸具体行动去弥补,很多盲点是可以扫除的。

对于知识上的盲点,考生应对照考纲说明上的“题型示例”和近五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上的题目,列出一个知识清单,找出自己短缺的知识,然后进行专门训练。

浅谈高三英语科学备考 第7篇

一、制订备考指导策略

(一) 让师生明确复习备考的几个重要观念

首先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之间的关系。高三英语备考复习的目标是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 就要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基本技能指的是听说读写译。

其次是课堂、教师与教辅之间的关系。现在是信息社会, 学生面临的信息——教辅, 铺天盖地, 目不暇接。可事物是一分为二的, 它的坏处之一是, 很少有学生静下心来精研一套。对任何一个学生来说, 课堂和教师就好比一日三餐, 缺一不可。教辅、辅导班、家教等是小点心小零食, 可有可无。

再次是学习与检测的关系。这一点是由上一点引起的。面临的信息量那么大, 有的师生就像老虎吃天, 无从下口。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见了习题就做, 不做不放心。学习语言的过程更多的是记忆、思考、理解、听说读写译等而不单是做习题的过程。做习题是检测过程, 切不可检测过程替代学习过程。

(二) 定位复习重点

听力测试占全卷的20%, 必须重视。语法和词汇是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检测, 占全卷的10%, 其覆盖面广, 难度大, 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得不偿失。完形填空是考生主要失分点之一, 值得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阅读理解是重中之重, 必须多角度、多方位训练, 毋庸多言。阅读表达是山东等地2007年以来高考新题型, 难度大, 要求高, 也是重要的失分点, 要从读写两方面加强训练, 是复习备考的难点。写作训练除加强考查考生语言素养外, 要注意话题和功能项目的结合。

(三) 狠抓词汇和语法, 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语言知识复习备考中, 把握“语言知识不等于语言能力”这一规律, 注重语言经验的积累和语言意识的培养, 不简单地堆积知识, 而采用重听、读、写的复习模式。教学中把语言运用能力放在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中去培养, 以达到语言运用能力提升的教学目标。另外要让学生科学地记忆课标词汇, 对考纲内重点词汇重点把握的同时适当地掌握与词汇知识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 以文化知识的丰富促进词汇的记忆和理解。对纲外词我们不主张用无限制的要求扩大词汇量的办法去解决, 而是训练学生利用语境猜测词义和忽略生词。

(四) 提高篇章整体理解能力

整个英语试卷上的每一题都有一个语境或者或长或短的语篇, 所以复习备考的重点是培养语境意识。语篇理解“线”与“面”结合, 既注重主旨大意的理解, 又注重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的理解, 为做好每一个题型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

(五) 训练解题思路与方法

正确有效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可以让考生在考试中节省做题时间, 是获取高分的重要保证, 所以这一部分的训练一定不能少, 在此不再赘述。

二、制订完善的备考实施策略

好的指导策略需要好的实施策略才能收到好的复习效果。为此我们要精选习题, 优化教学材料, 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 不做无用功。

为提高练习的精度与效度, 参考近两三年的高考试题, 另外山东各地的统考、检测、调研试题是各地市教研室、骨干教师精心命制的试题, 体现各地市对新课标的理解, 值得我们去研究, 以便博采众家之长, 弥补我之不足。对于所谓的名牌教辅, 著名出版社的模拟题、仿真题等不可一套不漏, 要做到有针对性、选择性。

另外增强复习的计划性, 合理安排各轮次复习也是实施备考策略的重要前提。我们采用三轮复习法。一轮复习是以课本为载体的基础知识复习;二轮是以题型为依据的切块复习;三轮综合模拟考练, 最后回扣复习, 查漏补缺。

三、考前要加强应试心理指导

科学备考 第8篇

1.立足基础, 突出考查主干知识

从近几年的试题看, 考查内容几乎都是教材中的主干知识。例如, 细胞的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的遗传、生态学每年都占较大的分值。

2011年海南生物试题主要考查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代谢、遗传与进化、生命生活的调节、生态学、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成分、基因工程的原理与技术及应用等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其中, 涉及遗传的分子基础的题目有第6、10、15、16、19、25、31题;涉及遗传的基本规律的题目有第17、18、29题;涉及光合作用的题目有第10、12、21、23、26;涉及生态系统的题目有第21、22、23、28题;涉及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题目有第1、2、6、27题;涉及动物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题目有第7、8、9、27题;涉及酶的作用和特性的题目有第5、11、14、31题;涉及细胞呼吸的题目有第2、3、4题。

2.能力测试是重点和方向, 主要依托学科重点知识进行

生物学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科学素养, 考试说明中明确地指出了四大能力要求, 即理解能力, 实验与探究能力, 获取信息的能力, 综合运用的能力。因此, 生物试题对知识的考查一是重理解, 强调知识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二是重应用,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关注科学技术, 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在能力方面, 则侧重于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的方法, 获取新知识和处理知识的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2011年试题在注重学科基础知识测试的同时更突出了能力考核这一特点, 其表现如下:

(1) 注重考查考生准确、完整地对概念的理解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在考查理解能力的同时, 要求考生要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知识网络结构, 从而能准确完整地对概念进行理解, 并综合运用知识。例如, 第4题以细胞内糖代谢过程为背景, 重点考查了考生对各种生物细胞呼吸相关知识的理解;第23题通过以南极冰藻为生产者的食物链的某些变化来考查考生对种群和群落的概念、种间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理解和在新情境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注重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

例如:第14题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本质及影响酶活性的相关知识考查了逻辑思维能力;第11题着重考查了考生运用基因对性状控制的原理, 通过对突变前后的比较分析, 进行合理的解释、推理和判断等;第29题则要求考生能通过逻辑推理判断出遗传病的类型和确定某些个体的基因型, 而概率的计算方面同样要求考生具有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

(3) 注重对实验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涉及到对实验和探究能力考查的题目有第2、11、13、16、26、30题。例如, 第13题主要考查有关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及运输方向的实验预测和分析;第26题主要考查考生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实验设计的理解和对不同处理的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4) 注重对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生物体的生理过程往往随着时间、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图表分析题正是对这些变化最好的考核方式, 所以一直以来都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本试题中的图题有第4、5、26、27、28、29题, 主要考查考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运用信息的能力。例如第5题, 考生必须理解曲线图中加酶后, 4条曲线所表示的意思, 才能对选项做出正确的选择。

3.覆盖面广, 综合性强

2011年试题中, 模块内跨章节综合的题目有第3、7、23、28、29题, 跨模块综合的题目有第2、6、10、11、16、25题, 跨学段综合 (联系到对解题有帮助的初中生物知识) 的题目有第2、3、6、9、10、12、20、21、22、23、26、27、28题。例如, 第2题考查的酵母菌 (真核生物) 细胞中遗传物质 (基因) 的分布和酵母菌无氧呼吸终产物 (酒精和CO2) 跨膜运输的方式 (属于必修1的内容, 也涉及到初中知识) , 又考查了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 (属于必修3内容) 。

4.联系实际, 关注社会

涉及到学生实际、生产实际和科技社会、生态发展的题目有第3、6、9、11、12、21、22、24、27、28、31题。例如, 关注学生自身健康的有第6、9、27题, 关注科技社会、生态发展的有第21、22、24、28、31题。

5.近三年来, 试题的开放性有所下降

高开放性试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太高, 区分度低与带来阅卷等方面的困难。填空和低开放度的简述式试题, 有利于增大思维量和客观测试考生的知识与学科能力。

例如, 2007年的试题开放性过高, 要求考生详细描述实验过程设计及实验现象分析的题目过多, 使试题区分度降低, 2008年和2009年在试题开放性方面有所改善, 到了2010年、2011年, 试题都出现了同一特点, 即在填空式的简答题中直接给出几个答案供考生选择, 大大地降低了难度。

二、以战略的眼光、科学的态度迎战2012年高考

1.依据课标和教材, 注重基础, 抓准概念;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 构建知识体系。

近几年高考回归课本的趋势很明显, 主要考查课本中的主干知识。从2011年试题来看, 考试内容紧扣教材, 注重基础。没有超纲题、偏题、怪题。试题面貌熟悉, 基本上来源于教科书。因此, 复习备考必须依据课标、钻研教材、理解教材, 夯实基础, 发展能力。

从2011年的考查情况来看, 许多考生由于在生物科学方面存在许多错误概念或不准确、不完整概念而导致失分。例如, 第2题有22%的考生误认为酵母菌是原核生物;第4题有39%的考生误认为植物细胞不能进行无氧呼吸;第8题有60%的考生误认为离子跨膜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第10题有18%的考生误认为只有植物能产生赤霉素;第14题有22%的考生对酶的作用原理 (降低化学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 理解不准确;第19题有24%的考生对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的具体过程及结果理解不够完整和准确。因此, 在备考复习中, 我们务必加大力度抓概念复习教学, 使学生既要准确地理解概念本身, 还要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概念的本质以及该概念与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提高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 由于生物知识不够全面, 知识结构不够完整, 初中基础未打好, 考生在第3、10、11、23、27题中失分较多或得分不够理想。因此, 备考中, 还要注意联系初中的教学内容, 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注意知识的整合, 使之系统化, 帮助学生构建较完整的知识网络。

2.重视教材中经典实验的教学与分析, 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和探究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对探究、实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近几年试题中, 实验探究的各种能力考查形式多种多样, 有的考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有的考实验设计环节, 有的考分析判断, 有的考结论来源, 有的考材料运用, 还有的考课题形成等。可以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判断决策力、实验分析、材料运用、课题形成、实验分析、价值判断等。角度的多样性要求教师要灵活处理教材中的实验教学元素, 进行有效的整合后才实施教学。其主要的教学策略有:

(1) 引导学生分析课本中出现的经典实验, 领悟并形成一定的实验方法, 培养分析实验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例如, 必修1模块侧重于观察和实证的方法, 如模型方法、控制变量等;必修2模块侧重于假说演绎的方法、类比推理等;必修3模块则侧重于系统分析的方法 (如实验、调查法、数学模型等) 。

(2) 挖掘教材中的实验素材, 培养学生分析知识来源的过程, 拓展实验思维。在高考试题中, 有许多看似熟悉的实验实际上是来源于课本中的“实验素材”的。例如2011年试题第26题就属于这种类型的题目, 它的实验背景材料就在教材上。例如:

(1) 教材在《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中安排一个探究实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提到“CO2浓度”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之一, 但具体的实验设计由学生讨论完成。

(2) 本题利用的实验装置玻璃钟罩, 出现在《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用该装置证实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因此, 教师要对这些“实验素材”进行重新设计, 将不同层次的探究进行分解与组合, 以便拓展学生实验思维。

3.注意联系实际, 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备考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挖掘教材中发展学生能力的因素, 将知识问题化, 尽可能多地利用原创题进行训练, 提高学生在新的情景下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思维训练, 提高逻辑推理和表达能力

近年来新课程高考试卷中有不少论述性问题, 有关答案的描述, 对学生知识要点掌握的准确度、文字表述的准确性、文字书写的速度和试卷卷面的要求都非常高, 而且非常强调答案的规范性。

近年来的评卷情况表明, 非选择题中一些开放性较强的题目是考生失分较多的。有不少题目考生看懂了, 但由于逻辑思维能力较差, 语言组织比较混乱, 未能得到应得的分。

根据对2011年试题第29题失分过多原因的分析, 许多考生逻辑思维能力低或逻辑推理不够严谨, 难以完成较复杂的逻辑推理过程。因此, 在备考中, 我们要注意加强对因果关系、隶属关系等的逻辑推理和判断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 我们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在平时的练习中, 要指导学生针对性地做些书面表达试题, 训练文字表述的准确性、明确性、简约性和规范性。

5.关注其他省市的高考题

例如, 新课程 (宁夏) 卷, 虽然是理科综合, 但它的命题思想、内容特点与海南卷基本相同, 所以, 备考时对其试卷生物学部分试题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后期备考的建议

(一) 后期备考的指导思想

1. 复习过程深化学生对学科重点知识 (如简答题最可能涉及的知识) 的理解, 通过以重点知识为核心带动一般知识的复习。

2.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 (如简答题、图表类试题及涉及的知识) , 开展系统性与针对性的训练。

3. 介绍答题方法, 针对生物试题中几种常见类型的试题, 对学生进行生物试题解法技巧的训练。

(二) 后期备考策略

1. 第二轮复习

(1) 第二轮复习过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 立足于学科重点。 (2) 着眼于知识重组。 (3) 形成体系和网络。 (4) 突出能力培养。

(2) 第二轮复习的方法———针对考试重点设立教学专题

为了在有限的试题中考查更多知识, 往往命制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一道题中会有模块内跨章节和跨模块综合, 甚至还有跨学段综合, 因此第二轮复习时需要帮助学生将不同章节的内容从知识内在联系及应用上进行归纳和总结, 形成知识网络, 从而实现知识的重组。

可按知识体系设立专题, 比如, 细胞专题, 可把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与细胞的代谢、增殖等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又如, 育种专题, 通过对几种育种的方法和原理进行归纳总结, 这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而这些专题复习可利用所订的复习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因为现在复习资料一般都能把各模块中相联系的知识点进行了很好的综合, 教师只需从中选取典型的例题, 通过例题中涉及到的重点知识, 便可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整合并加以综合运用, 同时结合例题的解答, 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技巧, 提高解题能力。

另一种专题的设立, 则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设立的专项训练专题, 侧重于提高学生答题能力的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设置几个专题:基础题训练、易错选择题训练、简答题解题技巧的训练专题、实验设计专题。这些专项训练题不是现成的套题, 而应是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 由老师们分工协作, 自己组编的, 具有针对性。

(1) 基础题是根据高考命题的特点设置的, 以高考题中较容易的题为主。通过这些基础题的训练, 一是帮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树立信心, 尽可能提高他们的得分;同时也帮助成绩较好的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减少失分。

(2) 易错选择题则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题而编制, 分为三种类型:

基本概念题。现在的生物高考选择题中的大部分是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辨析题, 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在答题时往往因为对概念和原理理解不清, 四个选项都模棱两可而导致错选。

图表信息题。这类题在题干中向考生提供解题信息, 多以图表和数据等信息辅助文字叙述, 具有隐蔽性、启发性、跳跃性和迁移性等特点。通过这类题的训练, 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题干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 剔除干扰信息, 从中找出规律, 充分发挥联想, 将发现的规律和已有旧知识牵线搭桥, 迁移到要解决的问题中来。

实验选择题。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是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 其中最基本的实验能力的考查是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考纲上所列的生物实验, 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这类试题大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而这类题目也往往是学生易错的题。通过训练, 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这类选择题的得分率, 而且还能使学生熟悉常用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理解每种方法和技术的适用情况并熟练掌握其操作技能, 同时正确理解实验设计的原则, 以便在解答一些探究实验设计类的大题时能进行迁移和利用。

(3) 实验设计专题中分类列出各种类型的题目。要特别注意研究性课题的探究、课题题目的拟定、如何作出实验假设, 设计实验步骤的规范写法、实验结论的正确描述、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或曲线以及数据的处理方法等, 必要时可以例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4) 综合性简答题解题技巧的训练专题则是针对学生在答题技巧和答题规范性方面存在的问题而设置的, 以尽可能减少学生因为答题上的不规范和要点不全而导致的失分。

通过以上专题的针对性训练, 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其中, 图表信息题和综合性的简答题 (尤其是答题开放度大、实验类试题) 始终是学生较难解答的两种试题。难在综合性强、知识分析与运用能力要求高及如何进行准确表述等。因此我们还应根据高考题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专题训练。

2. 第三轮复习

(1) 第三轮复习过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 强化重点。 (2) 弥补弱点。 (3) 调整心态。

(2) 第三轮复习的策略: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以提高解题能力, 这种强化训练的特点是突出综合性与适应性。同时, 还要引导学生回归课本, 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

(三) 后期备考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正确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

高中物理考试前如何科学备考 第9篇

一、回归课本为主, 找准备考方向

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丢分情况, 找到适合自己的备考方向。比如, 基础差的学生, 最好层层追溯到自己学不好的根源。无论哪个学科, 教材内容都是层层关联的, 希望基础不好的同学能以课本为主, 配套练习课本后的练习题, 以中等题、简单题为辅, 逐渐吃透课本, 也渐渐提高信心。

如果是记背的知识点, 一定要找到所欠缺的记忆在哪, 如物理概念、物理定律等, 每个单元后都有对应的练习, 或者利用同步的练习册进行复习。只要把基础抓好, 那么考试时除了一些较难的题目, 基本上都可以凭借能力拿下, 分数的高低仅仅剩下发挥的问题。

时间允许的话, 学生还应该在考前做一下预测, 把这次考试的必考点和必考的题型做个总结, 统一整理到一张A4纸上, 这对考试是很有帮助的。

二、考前要抽时间分析错题

错题,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学生学习上的漏洞。任何学生都不能给自己找马虎、没看清题意这样的借口, 为什么哪些高分的学霸们没犯错呢?

毕竟高三的复习太快, 课下时间很少, 考前没有必要去再做太多的新题。同样的时间, 不妨认真分析错题本, 从错题中吸取教训, 保证这些错误不会出现在考试中。特别需要提醒的是, 看这些错题要耐得住寂寞。笔者教物理学科这么多年了, 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一直让我无法理解, 就是越是成绩好的学生, 越是重视错题;反之亦然。其实, 学霸们犯的错很少的。看看那些高考状元们分享的学习方法, 有很多提到了错题本。而经常犯错的中等生呢?大多不把错题当一回事。

经历了这么多次考试, 有多少错题是一错再错的, 有多少是教师在课堂上没有讲过的?其实, 很多时候学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觉得课上听教师讲一遍就掌握了, 这次的错题是马虎;可下一次考试的时候, 考题略作变形, 有的学生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所以说, 学生把做过的题, 考卷中出现过的错误多看几遍, 多在脑子中过几遍, 多分析总结。虽然有点做无用功的感觉, 虽然有些无聊, 可是对提高物理考试成绩是很有帮助的。

三、别有知识上的漏洞

与高一高二的考试不同, 高三复习内容非常快, 每次考试的知识面很广, 考题也具有综合性特点。要想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首先就要把基础知识都夯实住, 不能存有漏洞。一方面, 这是求解物理题的基本前提, 另一方面, 也能提高学生的考试自信心。很多中等生认为自己应考能力差, 其实多半是因为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有漏洞, 在考场上做题的时候心虚、紧张。考点没吃透, 容易忘, 是大部分学生学不好物理、考不好物理的主因。王尚老师针对学生的这一学习问题, 整理了物理自诊断学习系统, 以随机问答、随机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考点。这些问题, 囊括了高中物理的所有核心内容, 包括基本概念, 公式, 实验, 还有解题思路的梳理。高一下学期的知识快忘了, 想复习一下, 你可以在手机上打开物理自诊断学习系统, 点击高一下学期随机问答, 系统会自动推荐五个问题给你, 尝试着去回答, 哪个问题自己忘掉了, 答不上来, 就点击这个问题去看它的标准答案。物理自诊断学习系统除了物理考点的整理外, 还有很多物理模型和解题思路的归纳, 也包括一些比较容易混淆概念的对比, 以及一些物理公式的使用前提条件, 想考好物理, 这些都是要必须掌握的内容。这是一套免费的学习系统, 所有的知识点, 源于设计者几十年教学经验的总结。这种随机问答, 随机提问的模式从记忆学的角度而言, 也是最为科学的克服遗忘、强化记忆的方法。

学校教学进度快, 作业多, 留给学生的复习时间有限, 他们很难将所有学过的、要考的知识点都一一复习, 所以物理复习一定要重点突出, 把考卷中经常考的内容进行重点强化。

四、建立信心, 不计一时得失

很多学生自认为自己是差生, 无可救药了;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天生比别人笨, 不如别人聪明。也许在某一方面, 有的学生确实是有自身的缺陷, 但是却忽略了自己的优势所在。其实, 学生只要不放弃, 通过不断总结和归纳找到自己的缺陷, 严格给自己定下复习要求, 并认真执行, 突破自己的学习瓶颈, 就能达到目标。

在复习时, 由于学生是由自己主导的, 有时他们复习的版块和教学进度不同, 考试后会发现没有复习到的部分丢分严重, 导致成绩不理想, 但是已经复习过的版块能够拿下较高的分数, 这就是进步。基本上, 如果纯做题的话, 学生用1-2个月时间就能把各科的试题从第一章节到最后一个章节摸得差不多。

五、抽时间做一些历年高考题或模考题

很多期中、期末物理考试试题源于高考题或近几年各区模拟考题的改编, 在课下, 笔者建议学生多看看高考物理题和模拟考题。当然, 让学生做这些题的目的并不能仅仅是蒙题, 而是希望他们通过对历年高考题和模拟题的练兵和分析, 来找出重点与命题趋势, 指导他们更好地进行复习。

简单题、中等题一方面可以印证、检验学生的基础知识体系, 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复习信心。在选择作业上, 简单题、中等题尤其是概念理解应用题一定要自己动手做, 还要进行总结;难题可以参考答案, 但要认真思考其中的步骤推导思想和转化思想。

摘要:考试前的科学备考是学生能否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步骤,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 在本文中就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指导高中生如何科学备考进行了六个方面的论述。

科学备考 第10篇

一、2015年全国新课标Ⅱ卷政治试题特点

1.依据考纲, 稳中求变

以2015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为命题指导, 较好地继承了往年新课标全国文综卷特点, 各必修模块分数占比、题型、难度、区分度和题量总体比较平稳。考试内容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排序, 依次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 选择题在前, 非选择题在后, 同一题型中同一模块知识的试题相对集中, 有利于考生集中思考, 命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同时稳中求变:

(1) 突出为国选才功能。试题的总体难度系数比2014年下降, 试卷整体难度增加, 区分度较好, 突出高考的选拔功能。

(2) 重新考计算题。新课标Ⅱ卷2012~2014年连续3年没考计算题, 2015年第12题以“2015年中国股市牛市”为命题背景, 考了股票、银行等投资理财的收益计算题。

(3) 调整分值。非选择题为文字材料题, 两个大题的设问还是5问, 但与2014年相比第39题三个问题的分值有所变化, 第 (1) 问哲学分值为10分, 第 (2) 问、第 (3) 问文化类分值增加到16分。四个必修模块考点在2015年政治试题中的占比变为:《经济生活》占30%、《政治生活》占24%、《文化生活》占20%、《生活与哲学》占26%。《文化生活》分值较往年增加4分, 《生活与哲学》分值较往年减少4分。

(4) 调整试题呈现顺序。选择题原来第19题考文化, 2015年文化变为第20题, 哲学变为第19、21、22、23题。第19~23题题次的变化旨在考查学生“共性指导下研究个性”和“从个性中概括共性”的思维方式。非选择题第38题第 (1) 问考政治、第 (2) 问考经济, 改变了过去三年先考经济后考政治的命题思路。

2.重视基础, 突出主干

2015年新课标Ⅱ卷政治试题注重对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查, 突出对政治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核, 考查各模块知识分布情况如下表:

3.知能合一, 学以致用

试卷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重点考查, 更注重对考生政治学科综合素质能力的考查, 坚持注重能力、学以致用的思想, 体现了新课程对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 着眼于学生发展需要, 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 彰显了政治学科的特色和魅力。

4.能力立意, 微观切入

能力考查是高考命题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价值取向, 选择题侧重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两种能力, 非选择题侧重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两种能力。如第39题第 (3) 问:“近年来, 日本政界有人企图否认日本侵华的历史, 请你加以批驳。”设问开放, 需要运用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历史学科综合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说明。答案中的每一个有效得分点都直接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和“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 考查考生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能力往往是通过试题的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来考查。2015年政治试题命制坚持了限制性与开放性结合的原则, 坚持宏观把握与微观切入的辩证统一, 考试角度延续了往年的社会生活中的大背景从小角度设问的命题思路。比如:第38题用小微企业为背景从小角度切入考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考查政府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理由。

5.迎着热点, 紧跟时代

2015年政治试题彰显了新课程、新高考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理念, 体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有机统一的新课改特点,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体现了学科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该卷考查了12个社会热点:第12题考股票、第13题考政府职能转变、第14题考商业银行改革、第15题考电价调整、第16题考基层民主建设、第17题考司法监督、第18题考宗教问题、第19题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文艺工作会上的指示、第20题考中国文化的对外影响力、第21题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38题考2015年“两会”热点和小型微型企业、第39题考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6.价值引领, 激发正能量

高考政治试题鲜明地体现了高中政治新课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标。2015年政治试题命题立意高远、切入顺畅、导向鲜明, 全卷字里行间充盈着正能量和感染力, 有利于引导考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如第39题, 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切入点, 考查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产生积极而深远影响。

7.平中见奇, 改革创新

创新命题的目的是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该试卷继承了往年全国Ⅱ卷特点, 又有以下创新点:

(1) 选择题干扰性增强。选择题备选题肢干扰性大增。2015年政治试题12道选择题有48个备选题肢, 有9题是4选2, 有3题是4选1, 正确选项21个, 剩下不选题肢有27个, 其中只有9个题肢本身表述有明显错误, 有18个题肢本身表述无误, 仅是与题干无关的干扰题肢, 仅用排除错难奏效。干扰题肢迷惑性大, 对考生“双基”要求高。一套试卷中选择题的干扰题肢越多, 试卷的整体难度就越大。

(2) 设问角度重考原因类。高考设问一般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大类, “为什么”是关键, 对考生思维能力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该卷原因类试题占80分, 其中选择题第14、15、16、18、19、21、23题共28分, 非选择题5个设问共52分, 从本质上讲都属于原因类, 侧重考查考生分析说明“原因、理由、意义”的能力。

(3) 非选择题答案重考分析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 《考试大纲》明确规定,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是考生分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能力主要是通过答案设计来考查, 该卷非选择题总共52分中有49分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 占94.23%, 考查纯理论记忆的只有3分。

(4) 加强综合能力考查。第38题第 (1) 问要求运用“所学政治知识”;考查《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的综合知识。第39题第 (3) 问:“近年来, 日本政界有人企图否认日本侵华的历史, 请你加以批驳。”考查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历史等跨学科的综合知识。

(5) 首次出现跨学科综合试题。2015年一改过去要么考哲学的方法论, 要么考文化交流发展措施的做法, 而是考查政治与历史跨学科综合知识的运用 (第39题第 (3) 问) , 命题素材新, 设问和答案设计开放灵活, 答案中有官方外交辞令“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 与公务员考试接轨。

8.“四度”颇佳, 引领教学

试卷整体难易度、区分度、效度、信度都把控得恰当, 是一套高质量的试题, 对常规教学和高三复习备考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9.瑜中见瑕, 瑕不掩瑜

2015年新课标Ⅱ卷政治试卷瑜中见瑕, 瑕不掩瑜:一是设问指向不明确, 如第38题第 (1) 问要求学生答题知识范围是所学“政治”知识, 容易引起学生误解只能用《政治生活》知识而忽视了《经济生活》角度。再如第39题第 (3) 问“请你加以批驳”, 没有明确答题知识范围, 学生难以回答, 超出大纲要求。二是试卷形式单一, 既无图表, 也无图像, 更无漫画, 从头到尾都是文字表述, 卷面显得单一呆板, 缺少美感。三是试卷文字阅读量较大, 影响对学生政治知识技能考查。

二、2016年高考复习备考建议

全面分析和把握2015年新课标Ⅱ卷特点, 领会2016年高考命题思想, 在高三政治教学中融会贯通, 做到科学备考:

1.“纲”举目张

必须把2016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作为指导高三复习备考的纲领性文件, 用考纲为高考导航、给高三复习教学把脉。

2.突出主干、抓住重点

近三年的全国新课标Ⅱ卷中政治试题高频考点有60多个, 其中《经济生活》高频考点有价格、消费、生产与企业、劳动者、收入分配、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与转方式调结构、经济全球化与对外贸易9个;《政治生活》高频考点有公民、政府、人大、中国共产党、政协、“两会”代表、国际社会与我国的外交政策7个;《文化生活》高频考点有文化的影响、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个;《生活与哲学》高频考点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意识、规律、从实际出发、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全面观、创新观、辩证否定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18个。只有抓住了重点, 才能把握高考复习的大方向。

3.处理好“五对关系”

处理好教材表述与生活实际的关系, 做到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处理好教材中的变与不变的关系, 以高三学生现在使用的教材为主, 兼顾新教材内容;处理好《考试大纲》变与不变的关系, 以《考试大纲》相对稳定的考点为复习重点, 变化部分为补充;处理好《考试说明》变与不变的关系, 特别关注《考试说明》题型示例中变化的部分;处理好第一轮复习与第二、三轮复习的关系, 第一轮复习要夯实基础, 第二轮复习要提升能力, 第三轮复习要查缺补漏, 三轮复习相互渗透、互相照应。

4.把握好“六个度”

知识要有长度, 重视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科要有宽度, 重视跨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文化要有厚度, 教学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理论要有深度, 学科理论知识扎实;思维要有高度, 把握高考命题规律和高考命题方向;内容要有温度, 教学和考试题材要与时俱进, 把握时代脉搏。

5.加强训练, 提高得分能力

一是加强对选择题解题训练, 重点是对干扰答案的排除训练。二是加强对非选择题审题和答题学科思维、思想方法、高效性训练, 重点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审设问是高效答题的前提, 要审清设问中的指向、角度、主体、客体、分值五个要素。规范的答案是得分的关键, 高考政治非选择题答案有三个来源:一是来自教材, 做到书面表达科学;二是来自试题, 对试题材料进行概括提炼;三是来自时政, 做到与时俱进, 及时反映时代精神。

团结协作科学高效备考 第11篇

一、团结协作的集体是我们成功的重要保障

数学是基础学科,中考分值较大,涉及知识面广,可以说中考数学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中考的命运,因此,我们三个毕业班教师不敢懈怠,为了搞好中考数学总复习,提高学习效率,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在业务上刻苦认真,在教改上积极主动,在选题上精挑细选、仔细研究,数学组有经验的老教师还把多年总结的教学经验和近几年来有价值的资料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与大家共享,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走出题海,做典型题,找出类型题规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因此,我认为,大家的团结协作,多方探讨,充分发挥我们教师集体的智慧,才使我们中考数学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二、注意数学方法的渗透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必须注意数学方法的渗透,因为数学的方法是数学的灵魂,而不是让学生在题山题海中乱撞,在课堂上,做好双基训练,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数学建模、归纳猜想等数学思想,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使数学成绩有大幅度的提高,同时我们也克服了只重思路、结论,不重过程的思想。在数学中培养学生务实精神,要求学生逻辑严密,步骤完整而不拖泥

带水。

三、认真研究中考试题的特点及命题动向

为了更好地把握中考数学命题特点,我和其他三位教师及数学组全体教师认真研究了近三年外地市和绥化市的中考试题,从中寻找其特点和规律,掌握其分值在各章节的分配,以及每个题的题型及难易程度,与此同时认真研究中考说明,把握住中考知识点、重点以及要求达到的三个层次,在这些具体思想指导下,我们认真选题,达到了教师精选,学生精练,从而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并能掌握其精髓。

四、有目的、有计划、高效率地做好三轮复习

科学备考 第12篇

由于高职单招辅导班的学生当初进入中职学校的门槛低,虽然经过了初中三年及中专一、二年级英语的学习,但学生的英语基础还是普遍较薄弱。长期以来,选择题在高职单招升学考试中涵盖的知识面是最广的,所占分值也是最大的。因为此类题型不仅出现在语法知识的检测中,而且存在于完形填空中。甚至词语解释和阅读理解也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命题的。它既是学生喜欢的,又是学生害怕的。喜欢,是因为这种题型“好做”,他们可以猜答案,甚至以扔骰子的方式“找”答案;害怕,是因为他们确实不懂如何才能正确完成。针对这一现象,训练学生完成选择题的重点应放在帮助学生强化此题型的复习策略及掌握解题技巧上,以提高学生选择题的得分率。

二、复习策略

(一)储备词汇。

词汇的掌握是有效完成选择题的保证。

1. 制定计划。

制定出每天的词汇复习计划,并且适时进行阶段小结、阶段巩固。

2. 强化记忆。

根据读音规则归纳出音近词、派生变音词和不规则读音词等,对词汇进行归类、对比和联系;选择合适的、有效的记忆方法进行记忆,如:构词记忆法、分类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卡片记忆法等;如:由succeed (v.),可派生出success (n.) , successful (adj.) , successfully (adv.) 。

3. 合作记忆。

采取组内合作的形式促进记忆。可在组内让组员用几个意思相关联的词或词组编小故事(writing a story)或进行猜词游戏(word-guessing game)等。

4. 检测记忆。

指导学生通过采取自测(默写)、互测(听写)、集体测试(班级小测)等方式,定期检查词汇记忆的效果。让他们做到认得出、拼得准、用得上。

对于少数尚未掌握或出错较多的词汇,可以建议学生制成单词卡片,随身携带,反复记忆。

(二)储备知识点。

因为理解并掌握语法知识,记忆词语的固定搭配、习惯表达是正确完成选择题的关键。运用“练习—讨论—建立错误档案—记忆—再练习”的方法进行科学的训练。

(1)精选练习。尽可能挑选语法项目的灵活性表现得较强的句子、近年来高职单招考试中出现的典型题目、各地复习资料中质量较高的习题来练习。

(2)层层提升。在练习后,分组进行讨论、分析各题考查的知识点及不同知识点在解题中的思考方向,并进行小结、做要点记录,然后组与组之间相互探讨、补充,建立错误档案。

(3)反复记忆。小组讨论是基础,建立错误档案更重要。因为根据遗忘规律,教师先密后疏、层层加深地给学生提供多次的练习并精练精讲后,让学生把攻克了的做错的、又不能理解的题目抄写在卡片上或专用本上,让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回头阅读、思考错误档案中的练习,以巩固这些知识,这能让错过的以后不再错或少出错。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反复、有效地练习的必要性,从而提高答题的效率。

三、解题技巧

(一)把握整体语境,注意解题方法。

在做选择题时,首先要学生通读试题的全部信息,然后结合语境,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来判断最佳答案。

(二)注意英汉差别,克服思维定势。

学生应注意到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的不同点,以及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特定情景中的语言表达和习惯用法。

例如:Tom:This is Tom from No.1 Middle School.Could Ispeak to Mr.White, please?

Mr.White:

此题就是利用考生的汉语的思维定势命题的。如果考生没有注意到这是一个电话交谈,便可能会误选B或C。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Speaking.”

(三)分析句子结构,把握命题意图。

对于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题目,要教学生学会善于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以便准确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思路。

(1)要重视连词和标点符号对句子结构的影响,因为有时一个逗号或者连词都会使句子结构发生变化。

例如:Yesterday I received a letter from Tony, ______said he was going to Beijing.

A.who B.that C.which D.it

又如:Yesterday I received a letter from Tony, and______said he was going to Beijing.

A.who B.that C.which D.it

前个例子的主句与分句之间用逗号隔开, 说明分句是非限定性定语从句, 故选C。而后一个例子中两个分句用and连接, 可见是并列句。故选D。

(2)对于包含插入成分的句子,要抓住主句,排除干扰信息。

例如:The life here he was used to______greatly since 1992.

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结构的理解,学生很容易将本题理解为考查used to do或be used to dong而选A项或C项,但是本题中的“he was used to”是“the life here”的定语从句,学生应选择主句的谓语动词,因为主句的主语为“the life here”,故此题答案为B。

(3)注意非谓语动词的用法。

例如:———What are you on show in the museum?———Some pictures______by Chinese children.

A.are draw B.were drawn C.drawn D.have been drawn

此题应选C, drawn作“some pictures”的后置定语。第二句省略了“are on show”,“Some pictures______by Chinese children”是主语。

(4)善于对特殊句型进行句型转换。

例如:______more about the new production, call (010) 24878888.

A.To find out B.Finding out C.Find out D.Having found out

为了强调,该句把状语提前了。可见,被提前的部分是目的状语,而目的状语常用动词不定式表示。故正确答案为A。

(四)注意词语辨析,把握细微差别。

对于选项是近似词或近义词的题目,要引导学生首先明确题干中英语句子的意思,其次必须清晰地把握各备选答案的意思,特别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例如:Mike didn’t go to school yesterday because he had______his leg.

A.damaged B.hurt C.struck D.hit

A项表示“损坏”,最后两项表示“打,打击”,皆不合题意。而hurt是用于身体某部位受伤,故正确答案为B项。

(五)注意省略现象,防止片面理解。

命题人往往省略句子中的一些成分以增加题目的难度。学生在解题时一定要弄清题意,认真分析句子结构,然后将句中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

例如:———What did your parents think about your decision?———They always let me do______I think I should.

A.when B.that C.how D.what

本题的答语是一个省略句,“I should”后为了避免重复,省略了动词do,由此可知宾语从句中缺少do的宾语,所以选what。that在宾语从句中不担任成分,when和how分别引导时间和方式状语从句。

(六)注意一词多意,防止惯性思维。

由于英语中许多单词有多种词性和意思,因而其用法也就多种多样。在高职单招命题时,命题者常利用英语词汇的这一特点,选用一些学生平时很熟悉的词语,来考查其不为学生所熟悉的含义和用法。所以,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学生一定要注意把握所学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例如:I do some housework______my husband watches the TVon Sundays.

A.since B.while C.when D.as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我们不难看出,本题的选项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单词,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只知道while用作从属连词这一用法,表示“当……的时候”,而不知道它还可以用作并列连词,表示比较或对比,意为“可是,然而”。故正确答案为B。

当然,随着英语教学的改革和社会的发展,高职单招考试中选择题的设计与解题方法一定会随时间而不断变化。所以训练学生理清此题型的答题思路、掌握娴熟的答题技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职单招考试是一种知识、能力、智力、体力和意志的竞争,在复习阶段,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得当的练习,便能有效地完成复习任务,提高应试能力,主动迎接挑战。

摘要:选择题在高职单招升学考试中涵盖的知识面是最广的, 所占分值也是最大的。本文主要阐述在高职单招的英语复习中, 如何让学生理清选择题的答题思路、掌握解题技巧, 以便提高学生选择题的得分率。

关键词:高职单招,选择题,复习策略,解题技巧

参考文献

[1]薛常明主编.英语 (4版)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8.8.

[2]孔繁华编.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考试复习资料英语.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2.

[3]章兼中编.外语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科学备考】相关文章:

调整心态科学备考06-23

践行课标要求三年科学备考09-13

备考2013:重庆高考之备考数学09-10

备考分析05-28

高三备考08-01

高考英语备考05-09

复习备考策略07-03

中考语文备考07-17

备考复习课07-28

中考备考口号05-10

上一篇:微核检测下一篇:学习型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