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心理教育范文

2024-09-18

开展心理教育范文(精选11篇)

开展心理教育 第1篇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是一个系统完整的概念, 不能仅仅认为是智力发育正常。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是情绪稳定、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准确地说,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而持续的生活适应状态, 具体主要有以下几项指标:

1.情绪稳定。

情感是一个人与外界环境接触过程中, 对各种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并会以表情加以表现。情绪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心理健康指标, 许多心理障碍都是由于个体情绪失调而造成的, 所以调节情绪使之稳定至关重要。情感健康的小学生首先应该有积极的情感, 能乐观豁达地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其次情感健康的小学生应具有真、善、美的高尚情操, 多为有意义的事动感情, 而不为低级趣味而浪费自己的感情。第三, 情感健康的小学生动情的度应是合适的, 即情感应有一定的分寸, 表现得恰到好处。

2.保持正确的自我认识。

(1) 悦纳自己, 对自己有比较满意和接纳的态度。对自己满意, 自我喜欢, 做到自尊、自重、自强、自信。

(2) 认识自我, 能较客观地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既相信自己的行为, 也能适当地对待自己行为中不合理的地方, 谦虚而又不乏自信, 保持客观公正的自我判断。

(3) 控制自我。能自觉地控制自我, 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生活、学习上已具备较强的自理能力, 适应学校及社会的要求。

3.人际关系和谐。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人作为一个社会性的实体, 在不断地与群体和他人交往, 并努力寻找彼此适应和相容。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应能够适应各种人群, 进行有效的人际交往, 并且对他人和自己都感到满意。

4.意志坚强。

意志是一个人为了实现预定的目的, 克服困难, 不断调整, 支配自己的行为能力。人的活动是以自觉目的为特征的, 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应当为实现既定目标学会忍受挫折, 自我激励, 分辨是非, 抗拒不良诱惑。

5.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每一个人正常生活、学习、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前提。智力正常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之一, 当然, 智力正常的人并非一定是心理健康的, 心理健康还受其他因素的制约。但是, 如果一个人的智力低下, 他就很难发展健康的心理。

二、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 必须把它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而应该融入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

1.开展心理健康课。

在学校有必要创造条件开设心理健康课, 给小学生讲清心理健康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让他们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和调节心理健康的技能, 并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 为培养跨世纪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2.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 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心理健康教育要提高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正效应, 减少和消除负效应。

(1) 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心理教育因素, 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各科教材内容均从不同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格要求和智能训练要求。教师在备课与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这一资源, 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2) 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方式的影响。教师的态度与方式决定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 对学生的尊重与激励可减轻或消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压力, 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使学生乐于学习, 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切记变“伤筋动骨”的“武”体罚为更为隐蔽的“伤心动志”的“文”体罚———心理上的惩罚, 对学生进行“心灵施暴”。

(3) 以良好的教学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 不断增强和改善思维品质和学习品格。

3.通过各项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 在活动课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文体、科技等活动中, 除了培养相应的各种素质外, 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良好个性、主体精神、交往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等相关的健康心理, 使学生具有广阔的发展性。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和家长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 使学生发挥才智, 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提高心理素质。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给予疏导, 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

(3) 心理咨询活动。通过开设热线电话、咨询箱、咨询室等形式, 针对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 进行启迪和引导, 帮助学生预防和克服心理健康发展。

(4) 开展少先队活动。在少先队传统教育活动中, 以教师节为例, 可以在节日来临之前, 利用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有关师爱、尊师、敬师等题材的内容, 并在全校发出倡议, 征求活动方案。之后, 再把这些创意反馈给全体学生, 让同学们选择最能体现自己情感, 最符合自己性格和心理的活动方式进行活动, 节日结束后通过学生的日记和教师的反馈调查活动的效果, 评选出优秀创意和优秀表现者。这样的做法不仅让学生实实在在参与了活动, 而且在活动中体验到教师的辛劳, 进一步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 改变学生对教师存在的偏见, 懂得尊师、明礼。

4.优化学校环境, 促进心理健康。

校园环境是潜在课程, 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外部条件。尤其是校园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校园文化具有暗示性、渗透性等特点, 它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整齐、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 健康的文化活动, 和谐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校风, 无不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 第2篇

我校属于农村高完中,学生多为留守儿童,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学校面临的压力巨大、肩上的责任非常沉重。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变得尤为重要。工作中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在胡校长的带领下,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全过程,渗透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兼职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心理咨询平台逐步规范,学校、家庭、社会互助式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逐步完善。我校坚持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为目标,培养“人格健全、品质优良”的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一、构建组织机构

1.制定学校规划

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之中,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每个学期或学年均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2.健全工作机制、成立工作机构

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争取外出培训学习机会,增加外派心理教育培训次数,提高心理咨询工作能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让所有班主任做兼职心理老师。每学期对班主任、年级组长、宿舍管理员举行校级心理咨询培训,做到分工合理,各司其职,目标明确,任务清晰。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找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捷径,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3.学校建立心理辅导场所

学校设立团体辅导室、等设备设施,能满足学校学生的基本心理辅导的需要。心理辅导室里配备了心理健康教育类的报刊、图书。通过心理游戏、等载体,表达自我,释放自我,传达“乐活”理念、塑造美丽心情。充分利用现代工具进行咨询。

二、校园环境:

为了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得以正常发展,在学校日常工作中,重视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和宽松的心理环境。学校注重校容校貌的建设,使学校环境实现绿化、美化、净化。

三、具体措施

1.重视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班级文化、校园文化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橱窗、黑板报等校园媒介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让师生们共同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去。

2.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跟踪学生心理发展。心理档案包括三方面内容:个人情况[包括自我评价、生活习惯、读书习惯、爱好与娱乐、心理困惑]、测试情况、家庭情况[与家人关系、家庭环境、家庭生活习惯]等。其中个人情况与家庭情况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填写,不清楚的部分询问家长。

3.关注特殊学生,开展个别咨询。一是关注由班主任发现的一些心理异常的学生;二是关注由学生或科任教师发现的一些心理异常的学生;学校要求班主任,科任老师多关注这些极少数学生,采用积极引导,个别咨询,使这些孩子的心理能够得到矫正,重新扬起前进的风帆。

4.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促进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德育与心理咨询是即有联系又有区别,但二者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具有互补功能的,真正有效的德育与心育是在二者间的紧密结合中进行的,二者结合得越融洽,其效果愈佳。学校通过大课间、运动会等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5.开展多样化的心理辅导。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对于极少数有严重心理疾患的学生,能及时识别并转介到专门机构和医疗部门。根据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主要任务,在开展心理辅导活动中应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团体辅导。团体心理辅导通常是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所开展的心理辅导活动,以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为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纠正学生不良的行为。(2)个体咨询。个体咨询一般是针对学生的个性心理问题所开展的心理辅导活动,其目标是在学校心理咨询能力范围内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节,重新树立健康的心理。

6.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阵地。通过坚持经常的、形式灵活多样的校本研训活动,使任课教师达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共识。在备课时,要着力挖掘“心育”的因素;在课堂上,适时渗透“心育”的内容;在方法上,积极采用激励性评价机制,竭力帮助学生达成或接近“心育”的目标。从而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体验成功感、喜悦感,不断增强学习欲望和学习信心。

7.密切联系家长,搭建家校桥梁,建立家校共育的育人环境,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班主任及时与家长沟通,利用班级QQ群或家长微信群传递信息,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亲子沟通,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

总之,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还有许多不足:如心理健康教育课还需要加强、改进,我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还要进一步转变,我们仍然有部分班主任、集备组长、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与重视还很不够。今后要更加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工作。

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第3篇

关键词:幼儿;健康教育

人们,尤其是父母对幼儿的物质生活、知识学习比较重视,却往往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该是预防和发展,对象应是全体幼儿。通过多种途径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幼儿的整体心理素质,维护和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是当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策略。

一、幼儿时期的心理特征

幼儿自2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在某种程度上有了自己的是非标准与行事态度,会有反抗、自私的行为出现,对成人的要求,往往不那么顺从听话。此时若是过多地限制或干涉幼儿的行为,会对幼儿性格的发展形成不良的影响。随着幼儿的逐渐成长,一方面,他们不仅身体获得了良好发展,也变得更加活泼好动,活动时变得灵活,对周围生活也熟悉了,主意也多了起来,能够靠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活动,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另一方面,幼儿的有意行为开始发展,他们能够听懂成人提出的一些要求,能抑制自己的某些行为,在玩游戏前会想一想玩什么,怎么玩,对外界的观点和看法开始变得敏感,容易受家长及教师的影响。家长和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这些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二、重视幼儿的问题性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与能力

在幼儿教育的实际工作中,应当注意以幼儿间实际发生的问题为教育素材,对幼儿进行讲解、分析,组织他们在矛盾、冲突的情境下,自己可能会如何做,应如何做才更恰当、有效。抓住实际正在发生的冲突事例进行更具体、更直接的方法指导,并让幼儿实践、运用这些方式,这就是问题性教育。问题性教育要求教师在幼儿教育实践工作中,转变对幼儿身上发生问题的价值的认识,对幼儿交往中各种性质的行为保持敏感,善于从幼儿的具体行为和幼儿间发生的事件中选择出恰当而重要的教育点,并精心设计有关的教育活动。教育中要注意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注意引导幼儿自己思考解决冲突的多种方法,尽量不要包办代替。同时要组织幼儿讨论、进行角色扮演及情境模拟实践,交流自己扮演不同角色时的心理感受和做出不同情绪行为时的亲身体验。这些都是进行问题性教育的有效方法。

三、用多种教育形式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组织课堂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故事、儿歌、讲述、谈话、情境表演等手段。由于幼儿完全不具备心理健康知识,更意识不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因此,教师应通过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让幼儿清楚哪些因不健康心理表现出来的情绪、性格及行为方式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是有害的,还要让他们明白应该怎样做才是对的。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这要因内容而异。如对在幼儿当中比较突出的、带有普遍性的以自我为中心、不懂谦让、不会分享的心理,就可采取情境表演的集体教育形式,由师生共同参与表演错误的行为方式,然后通过共同讨论让幼儿续编应该如何去做。如此幼儿就能更好地内化教师对他们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

2.通过组织各种游戏活动,在实践中让幼儿多参与、多锻炼。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认知上,应该着眼于幼儿的情感体验和形成健康行为。而游戏活动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内在的需要。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有的放矢地安排一些内含心理健康教育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多参与、多锻炼,让他们通过情感体验和亲身感受受到教育。比如在户内游戏活动方面,教师可安排一些大型纸浆画和集体绘画活动,这样孩子们的交流能力和协作精神就会得到锻炼。在体育游戏方面,如《走独木桥》、《抢占阵她》的游戏,可培养幼儿大胆、勇敢、不怕困难的性格。

四、拓宽教育途径———家园密切配合,巩固和发展幼儿健康心理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最亲近的人,对幼儿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幼儿园中,而应与家庭密切合作,共同为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果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往往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实施“家园共育”,开辟“家长园她”栏目,向家长宣传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新问题、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争取达到教师、家长思想上的共识,让家长对幼儿健康心理教育重视起来。

2.利用“家园联系册”,使家长和教师可利用书信的形式交流。这种积极的沟通使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在家和幼儿园的表现都有了充分的了解,更加有利于对幼儿的健康心理教育,而且对教师与家长只有在接送孩子时才有的短暂交流做了弥补。

3.开办家长学校,请专家和骨干教师进行专题报告,使家长对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4.通过家访活动,巩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心理方面的具体问题,制定出家访计划,和争取对全体幼儿进行家访。了解幼儿在家的真实表现,指导家长教育幼儿的科学方法,使其更好地参与到幼儿健康心理教育活动中来。

五、建立科学的幼儿心理档案,对幼儿心理健康水平进行科学的评价

反思幼儿健康心理数育的得失,不仅有助于幼儿教师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有助于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同时更有利于材料和经验的积累、总结,使教师充分了解每个幼儿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状况,以便有的放矢地教育幼儿。

转变教育观念开展微笑教育 第4篇

一、微笑教育的神奇功效

1. 给学生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威信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社会心理学实验证明:在人际交往中, 对某人的最初印象在很长时间内影响着对该人以后一系列心理及行为特征的解释。一个教师在与一个新班级见面时, 往往面带着微笑。教师就这样通过“首因效应”和微笑使学生对自己产生了知识渊博、言语风趣、亲和力强等良好的第一印象, 给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微笑教育是一节好课的开端

教师面带微笑进入课堂, 意味着教师有信心上好这节课。此时的微笑会给学生带来鼓舞和振奋,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也相应地会充满热情。这一微笑还包含了教师希望这节课得到的学生的支持和配合, 学生也会觉得教师谦虚谨慎。仅此举动, 这节课气氛活跃、你来我往、妙趣横生, 课堂收获是巨大的。

3. 微笑是教育的润滑剂

科学家说:微笑是活跃气氛的润滑剂。是的, 微笑的确有着神奇的效应。教师要对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充满激情, 而这种激情要通过教师的微笑来体现。每一个环节中的每一个微笑都有不同的效果, 作用甚大, 所以微笑教育价值千金。当学生没有回答出问题时, 教师的微笑是一种鼓励和点化, 特别是对很多叛逆的学生, 此时的微笑教育无疑是最好的良药;当学生获得了优异成绩和进步时, 教师的微笑是一种表扬和赞许;当学生因实践操作成功而得意时, 微笑是甜蜜的分享;当学生偶尔犯了错, 决心改正时, 教师的微笑是一种善意的宽容和信任;当学生遇到了难题愁眉不展时, 教师的微笑是一种抚慰与鞭策;当学生开小差时, 微笑是最好的感化剂。教育中, 微笑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教育技巧。

二、教育过程中微笑教育的潜在功效

据有关调查和心理测试表明:学生喜不喜欢某一门功课, 主要原因是教师, 而微笑正是让学生喜欢教师的重要的师生无声交流的纽带。所以, 每位老师都要用微笑锁住每一颗想学习的心。同时, 微笑教育是教师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外在表现, 表现出了一种对教育事业充满信心的思想境界。所有教育者都会明白微笑是打动学生心灵最美好的语言。教师对学生关心还是冷漠, 对教育工作是热爱还是厌恶, 往往通过他的面部表情表现出来, 这对学生和教师自己的影响都很大。而把教育事业当成“混碗饭吃”的职业, 把学生看作是“管教的对象”, 把教育教学、班主任工作视为无可奈何, 令人乏味的“苦差事”, 这样的教师是不愿意微笑, 也不会微笑的。三、联合各种教育力量, 将微笑教育传递到每个家庭乃至社会的每个角落

人与人的交流离不开微笑, 心与心的沟通需要微笑。我们要传递微笑, 把微笑传教育递给学生的父母, 传递给社会。“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师”即父母的言行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父母的微笑犹如冬日的太阳———温暖、关爱着孩子。父母的微笑能够带给孩子力量与信心。父母的微笑是教育子女的有利臂膀。无疑, 家长的微笑教育也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同样, 当我们把微笑教育传递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时, 社会的微笑教育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教育奇效。

三、实施微笑教育的前提

教师在实施微笑教育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 教师要用鼓励点燃学生自信的火把, 要用爱心呵护学生的心灵。学生的心灵是十分脆弱的, 一不小心露珠滚落, 就会破碎, 不复存在。教师要学会用心去呵护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其次, 要用尊重化解学生心灵的冰霜。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还要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 自尊是无阶的, 失去它, 是很难挽回的。再次, 要用宽容照亮心灵, 所谓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要让他们知错就改, 想方设法引导他们改正错误。微笑教育倡导教师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同时, 要用激励扬起学生理想的风帆, 用赏识照亮学生的心田。教师要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和激励学生, 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 帮助学生建立对自己潜能开发的强烈自信心, 从而使外力演变为内力。以上都是实施微笑教育的见解, 教师要有饱满的热情并带着丰富的教育心态和表情去教导学生。

当然, 提倡微笑教育还是要讲原则的。教师的微笑也应该有“度”, 若失“度”, 会导致调侃逗趣、以情徇私、乱在其中。要讲究原则, 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千万不能对学生“百依百顺”、护短、甚至包庇。

总之, 微笑是打动学生心灵最美好的语言, 微笑教育的效果是奇妙的, 教师应当努力学会微笑教育。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微笑, 因为有微笑才会有尊重;有微笑, 才有珍爱;有微笑, 才有成功的教育。

摘要:微笑教育有着奇妙的教育功效, 微笑是一种教育, 也是一种胸怀, 更是一种教育艺术。本文在对微笑教育的功效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教育过程中实施教育微笑的具体策略及前提条件。

关键词:微笑教育,功效,实施前提

参考文献

[1]杨宝林.微笑教育[J].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2]马海英.微笑是一种教育艺术[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如何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第5篇

【关键词】小学生 ; 心理健康教育 ; 实施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075-01

小学生生理、心理尚处于发展不完善阶段,对于人、事、物即便是有自己的看法,但仍存在一定的缺陷或是形成错误的观点,也有部分学生由于成绩不理想而受到家长及其他同学的嘲笑,表现出了不良的心理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健康发展。因此,作为教师应在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身心健康地成长。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得到了关注。那么应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呢,现总结以下几点:

一、学校应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校首先应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这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在具体的工作中学校可从以下两方面开展:

1.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程或讲座。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积极开设一些相关的选修课程或者是讲座,通过专业的心理问题分析、心理知识讲授、心理健康训练等方式普及心理保健知识,只有用科学的知识武装头脑,学生才能在出现问题时有所准备,从容面对。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被大多数学校明确地列入教学日程,所以学校应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贯彻心理健康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创设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不仅是在课堂教学上,还应在团队活动中,或者是其他活动中随机渗透。

二、教师应多观察学生,加强心理辅导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师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也最容易走近学生,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1.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洞察其心理变化。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即使心理上存在问题,也难以察觉,而且即使学生知道自己存在心理问题,也很少去跟教师沟通,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敏锐的观察,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神情动作,及时发现一些不良的苗头,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开导,不要让小问题累积引起大问题。

2.创建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保障学生的健康心理。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营建一个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以对学生进行愉悦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思想得到认同,心灵得到沟通,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规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得懂、学得好,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3.对学生加强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1)个别辅导。即是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更多的辅导,可以通过设置心理咨询室、老师信箱等来接受学生的心理咨询,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一对一地分析他们身上的问题,并进行心理疏导,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是比较深入、比较有效的心理辅导方式,虽然会有一定的时间成本,但依然是我们目前不可代替的心理辅导方式。(2)团体辅导。该辅导形式主要是以心理活动小组的形式出现,是一组学生在辅导老师指导下讨论训练并有效处理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小组人数少则四五人,多则十一二人,其成员多为同年级的、同年龄的学生,且有类似的待解决的心理困扰。小组辅导适用条件是:学生的心理问题与人际交往有关,且小组成员愿意在团体中探讨他们的问题。一个小组通常要活动十多次,每次时间为一课时,小组辅导兼有班级辅导与个别辅导的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心理辅导方式。小组由学生自愿结合形成,推举热心于活动、态度热情、工作负责的同学当组长,每学期活动七、八次,有较好效果。应该强调指出的是,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心理辅导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学生自身应多努力克服心理障碍

1.从实际出发,建立适当的需要。很多心理问题都是由于心理期待过高,而现实达不到那种期待,所以产生的一种落差。所以,小学生应该建立适当的需要,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要从实际出发,不空想,不攀比,不苛求父母,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这样会使学生放得下,想得开。

2.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树立自信心。积极的情绪和乐趣是抵抗心理疾病的最好办法。要想远离心理疾病,就要多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树立积极的情绪,从广泛的兴趣和积极的情绪中忘记烦恼,获得快乐。自信的人是幸福的,只有保持自信,才能有一种愉快的情绪,不自卑、自弃,才会愿意展现自己,融入集体,摆脱心理问题。所以学生都要树立自信心,多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多鼓勵自己、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敞开心扉,做一个积极、阳光的孩子。

3.多与他人沟通交流。由于现在的小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养成了孤僻、自私的性格,这样的性格本身就是一种心理疾病。所以学生应该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多与人交流,增进感情,克服孤僻、自私的心理,更加积极、健康。

总之,在小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共同的努力。学校要为教育工作创建良好的环境,开设心理心理健康选修课或是讲座,并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活动中,以保证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应做好学生的观察,加强心理辅导,指导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学生自身也应努力培养积极的情绪,树立自信心,多与他人沟通交流。另外,要想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苏丽艳.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好家长,2015(33).

[2]陈利虎,马洪涛.谈心理健康教育与“减负”[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06).

根据随迁子女心理开展“融入教育” 第6篇

一、课程设计与研发

我校“心理导航与生涯教育”校本课程研发先后经历四年多的探索历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课程框架构建。课程框架包括:心理诊断、心理调适、生涯教育、体能综合训练等。二是硬件设施配置。我校建立了心理诊断室、心理调适室、生涯教育指导室、体能综合训练室四个专用教室,并陆续配置和完善各个专用教室所需的各类硬件设施和器材。三是课程读本编制。我校积极研发适切的课程教材,并在教学实践中予以实施、检测,不断调整和完善,现已编制完成四个年级的课程读本。四是课程实施。自2011年9月起,“心理导航与生涯教育”校本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在我校各年级开设。作为“心理导航与生涯教育”课程的延伸和补充,我校又建立以动手制作为主的科技创新室,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对未来一些职业技能有初步的了解和体验。我校还与“牵手上海”等公益组织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定期为初二、初三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五是课程评价研究。我校定期通过观课、问卷、访谈等形式,了解教师、学生对该课程实施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提升课程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课程成效与思考

“心理导航与生涯教育”校本课程实施至今已有四年多。从实施效果来看,该课程的实施给学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学生自信心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陌生感和自卑心理逐步消融,乐观开朗和尊师乐群趋向成为群体性格;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大部分较好,多数学生学习兴趣较高;学生个体特长和技艺得到充分发展,习得技能多样化。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导航与生涯教育”课程还存在很多不足。首先,从课程教材的基本特征来看,我校编制的课程读本的学生视角还不明显。其次,从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来看,教师还未完全摆脱学科教学的影响,说教与告知的痕迹较浓。再次,各专用教室硬件设施还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此外,随迁子女的心理融入渠道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的合力还有待于进一步会聚等。对于今后“融入教育”工作的开展,我们有三点思考。

一是着力推进“心理导航与生涯教育”校本课程的深度开发。

我校将以外地生源的文化认知、生存需求、生活经验与心理诉求为出发点,进一步蹲下身子,在亲近学生的过程中寻找生动的案例和故事,并纳入课程之中,使课程教材更生动,更富有生命力;加强城市文化认同、生存规则与技能、生涯规划等的教育;加大教材的学生化、儿童化的处理,把心理疏导与知识的告知转变成学生化的语言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来表达,从而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喜欢读,教师容易教,适切于学校特点的校本教材。

二是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体验活动。

我校将优化现有的课堂教学,创设更为丰富的情景体验、自主活动的空间;建设课程专用体验室、实训室,使课程场景化、实景式;努力把教师“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生全程参与的互动式过程,努力让课程关照每一个随迁子女内心的需求和感受。

三是进一步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融入教育联动机制。

如何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第7篇

一、创造和谐的环境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们要离开父母和熟悉温暖的家,走进幼儿园。因为对周围环境陌生,总感到不安全,处处有戒备心理,这时老师的态度将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以亲切、和蔼的态度,以一颗诚挚的爱心对待孩子,与孩子一起嬉戏,一起同歌同唱,摸摸孩子的头,亲亲孩子的脸,把自己爱的情感表达给孩子, 让孩子对你产生一种亲近感、安全感,使其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与快乐。这就要求教师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环境,让每一个孩子如至家中,感觉轻松、自由,使其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因素。曾教过一个孩子,她叫小晴,她来幼儿园已经一个多学期,每次来幼儿园都哭,她的家长都拿她没办法。于是我们班上的老师经常主动与小晴聊天,多鼓励她与小朋友交往,让她感到幼儿园就像一个大家庭,让她感受到老师对她的爱。渐渐地,她变得开朗、合群、快乐,常常带上笑容,现在她来总会笑着向老师问好。

二、尊重幼儿的人格

幼苗需要爱心浇灌,教师必须以尊重、信任孩子的方法正确引导幼儿的自我教育。因此,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人格,相信他们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以民主、平等的姿态和他们相处相近,让他们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对于个性较强的孩子,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和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 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并把他们当做是自己的孩子,以慈母般的爱感化他们、教育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克服“极为脆弱”的心理,完成自我教育。在教育过程中, 既要尊重孩子的人格, 又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更要一视同仁。对于性格孤僻、内向的孩子,要特别关注,及时开展各种游戏学习活动,为其创造有利条件,提高其积极参与活动的意识,培养其积极交往的能力,帮助其克服不良个性的心理困扰,重新树立自信。有一次,教室玩具柜里的小魔方不见了, 我在班上询问时, 发现王某某紧紧捂着自己的口袋,小脸涨得红红的。于是我用神秘的语气说:“我知道小魔方一定去哪个小朋友那里做客了,一会儿它就回家,因为小魔方喜欢和大家一起玩的。”我用信任的眼光望着他,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说:“咱们先出去做游戏吧! ”我巧妙地把机会给了他。做完游戏,小魔方出现在玩具柜里,我望着王某某笑了,他也笑了起来。

三、为幼儿创造展示的机会

在教学中,特别是在观摩研讨活动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上课教师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总是关注比较活跃的孩子,给予他们多次的展示机会。而相对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却很少顾及,对于这部分孩子来讲,实在有些不公平。我们应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多为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这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因人而异,循循善诱,多采用鼓励性评价。对于他们回答的问题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找回尊严从而增强他们参与活动及自我展示的意识。反之,如教师在幼儿犯错误时采取先表扬后批评的方法,效果会怎样呢?试想如果你做错了一件事,有人先表扬你,你一定会认为他居心不良,倒霉的事可能还在后面,表扬对你来讲其实并不困难。班上有个小朋友,胆小怕事,每次提问她总是低着头,不敢说话有时候还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于是在做游戏的时候,我特意帮她找个小老师,辅助她学习,和她一起回答问题。当她答对的时候,都毫不吝啬地给她一个“大拇指”。现在这位小朋友学习的兴趣浓厚许多,也变得更大胆。由此可见,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这就是他的“闪光点”。同时要在全班同学面前予以适度表扬,当孩子的自信心被一点点找回时,他自然就会变得开朗、大方,渴望与同学交往,与同学的好朋友。

四、发挥家园合作的功效

造成幼儿消极情绪和心理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来自家庭。由于父母工作的繁忙,或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当,或家庭的变故,造成家长与孩子交往的时间相对减少,导致亲情的缺少,使孩子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和心理问题。因此,对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使家园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例如,现在有许多家长怕孩子吃亏,就教孩子反抗和报复。而老师总是善良的,发生任何事都是教小朋友“以和为贵”,不能动手。这样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就背道而驰,孩子无所适从,甚至造成心理阴影,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动手”,形成恶性循环。

高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第8篇

高中生正处于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是智力水平、情感态度、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品质的重要形成期,而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和身体的健康,而心理健康一直是一个空白领域。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不仅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身体的健康,同时又要关注学生心理的健康,重视学生的心理品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快乐学习、乐观生活的重要手段。

一、提高心理素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1.心理健康,言行一致。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学生心理的指导者,心理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成败。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步伐的加快产生了许多心理变化,面对升学竞争的压力以及来自家长与社会的无形压力,会使教师产生一些心理负担,这些不健康的心理势必会影响到教师的教育行为,而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心理健康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拥有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态度、顽强拼搏的意志, 具有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要言行一致。试想如果教师所讲与行为不一致,如教育学生要处理好人际关系,与他人和睦相处,而教师的人际关系却一般,这样就会大大降低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有损教师的形象,学生自然也就不会信服进而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同时还会带给学生消极的负面影响。为此教师要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2.加强学习,不断进步。我们所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个体,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教师如果只是以经验来教学, 不研究学生,那么教育就会脱离学生这个中心,而无法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此教师不能抱着经验不放,而是要将学习与教学联系起来,加强自我学习,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心理专业知识,同时还要不断参加各种培训,认清新形势,学习新思想,运用新方法。这样才能顺应形势发展,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

二、改革教育方法,对学生心理问题以疏导为主

许多心理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问题本身,而有着很多的原因。那么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他们所需要的是来自他人的帮助,而非责备或是批评,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不能 “堵”,只能“疏”。如网络成瘾,其问题本身并不在于网络,一味地限制或是不允许学生上网只会激起学生的反感,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此时学生所需要的是来自于家长与教师的帮助,要让学生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同在,人机对话代替不了师生对话与亲子活动,我们要多关心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与对待网络,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又如,早恋是高中生的又一主要心理问题,这并不是一味地围绕与强制所能解决的问题。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其生理日益成熟,对异性充满兴趣与好感,这些都是这个阶段学生的正常现象。如果一味地压制,并不能取得意想的效果,表面看来早恋有所减少,实则会激起学生对性更强烈的欲望。此时学生最需要的就是教师正确而科学的引导。 这是高中阶段学生的正常生理反应,是依赖于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因素去调控和制约。

三、建立配套机制,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心理服务

各学校除了要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完善专业的心理教师队伍外,还要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教育气息,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1.建立心理阅览室。各学校要建立专项资金,购置心理健康书籍、光盘等,建立心理阅览室,对外开放,让学生可以借阅相关的书籍。

2.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可以聘请校外专业人员,也可以由本校教师担任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主要是针对高中阶段学生最常出现的心理问题,以此来引起学生的重视,让学生正确认识。

3.开设心理咨询平台。如电话、微信、微博、邮件等,为学生提供多样的沟通方式,由专业教师进行处理。这样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时就会主动求助,以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心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浅析职业教育中心理教育的开展策略 第9篇

一、职业教育中的心理教育问题

(一)没有按照大纲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许多职业技术学校中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学校没有按照大纲要求开足课程。有的学校只是每周进行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且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安排为了不妨碍主要学科的授课,安排在了下午,总体上讲,学生在上午精力充沛,下午容易犯困。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向学生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的常识性问题,并向学生介绍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引导学生客观地看待日常生活、学习中的挫折,学会自我疏导,自我缓解。课程没有足量安排,很难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二)没有配备专业心理教师

因为职业技术学校对于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不重视,没有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老师,由于课程的课时较短,教学任务较少,经常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代授,这些教师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课程方面的知识,只是照本宣科地将课本中的内容复述出来。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局限于上课

部分学校仅仅满足于每周上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课程之外,还包括个体咨询、团体助推活动、大型心理健康活动和根据学生不同阶段开展的主题活动。

二、职业教育中的心理教育开展策略

(一)从学校入手把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局

为了在职业技术学校中,充分发挥心理健康课程在构建学生健康心理方面的作用。

1.转变观念,在新课改的条件下,要认真阅读和研究心理健康课程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研究新课程标准,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目标。

2.研究现行的课程体系,将一些在日常生活中不需要的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剔除出去。如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增加心理健康课程的课时,并在不影响学校优势科目的前提下,选定合适的教学时间。

3.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系统课程化。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课程之外,还包括个体咨询、团体助推活动、大型心理健康活动和根据学生不同阶段开展的主题活动。例如,在开学阶段针对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开展的主题活动,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开展就业心理适应讲座,在学生参加高考前夕进行高考心理讲座等等。

4.将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入学校的校园文化中去。为了促使心理健康更好地融入校园文化,学校要先在卫生等方面开展工作,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如在全校范围内征集心理健康标语,将征集到的标语张贴到学校的各处。学校还可以开展志愿者服务、献爱心活动等活动,通过定期举办上述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领略良好的道德品质,并通过和同学们的相互协作,获得友情、感受友情、加强沟通、共同进步。在将心理健康引入到校园文化中时,可以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级在班级墙报或是黑板报中开辟出一个位置专门用来书写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学校的校广播台要每天定时播放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小故事或知识。通过将心理健康引入校园文化中,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二)提高任课教师的业务能力

学校在认识到心理健康课程的重要性后,要进行课程的教师建设,首先,让那些兼职教师回归主业,学校通过校园招聘或是社会招聘引进专业的心理教育教师。同时,也要对一线授课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让任课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渗透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心理健康教师在进行授课前,要了解学习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在课程进行中要从学生的专业出发,设定情境,如,若学生学习的是旅游专业,学生在做导游的过程中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群,教师可以扮演一个非常苛刻的观光者,学生扮演导游,进行情景对话,通过情景对话将授课内容引到面对挫折的方法上,将授课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到学习心理健康课程的乐趣。

(三)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和家长的辅助作用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众多的课业压力下,许多学生认为在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是无用的。首先,要改变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认识,可以在学校中举办讲座,讲座的听众不仅要包括学生,还要包括学生家长,通过邀请专家进行定期讲座,增加学生和家长的认识。家校共同努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总之,在职业技术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虽然现在职业技术学校的心理教育仍有问题,但是在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如何有效开展批评教育 第10篇

一、批评教育需要对症下药

一提到批评总是让人难堪的,因此作为老师对待学生千万不要动辄就去批评,在批评过程中要慎之又慎。上课迟到,课堂上睡大觉,不做作业或与同学打架,诸如此类的种种问题,需要老师去指出,去引导,去纠正,伏下身去倾听、理解更深层面的思想、动机、行为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地批评,这样才会妙手回春。如,某学生偷了同桌的钱,老师得知此事后要认真分析了解事情背后的原因。也许是该生经济困难,目前又急需钱用,也许是出于虚荣心,也许……如果是前者,而老师不容分说就给予批评,不仅没有在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那么这样的批评教育是不成功的。这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温暖的手拉他一把,陪他一起度过难关。

二、批评教育需要用心开展

我们常说作教育首先要有爱心,要爱学生、爱教育、爱教师这个职业。因为有了爱,你才会用心做教育,用心去聆听学生的声音、观察教育现象、感悟教育规律、施展教育智慧、创造学生发展的广阔空间、实践育人的过程等。如,当学生犯了某种错误或某种行为过激有不良倾向时,老师首先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语气应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借助一些名人轶事、生动哲理故事甚至是自己的生活阅历,与其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用心听取他的想法,当充分取得他的信任,成为他的朋友时,他就会敞开心扉向老师倾诉,同时,学生也会因为有老师的这份支持而自信起来。建立在“用心”的基础上,善意的批评教育会在师生之间搭起和谐的桥梁,让学生更自信地去生活,去学习,去欢笑,去面对未来。

三、批评教育需要技巧

将问题反推给学生。对于学生所做的不可接受的行为用非责备的口吻来开展批评教育,将老师的感受以交流的方式告诉对方。比如:“你这样做不仅有损自己的形象,还辜负了老师对你的关心,对你的信任,老师感到很痛心……”“你随意乱丢纸屑杂物,一来污染环境,二来老师不得不多花时间来整理,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听了老师这一席用心良苦的话语,定会了解到老师的内心感受,自然会意识到自我行为的错误和不足,从而彻底改变。寥寥数语既达到批评的目的又达到策动学生进步的意愿,更体现老师对学生的细致理解和无微不至的关心,效果将有所不同。

旁敲侧击,反衬其不足。明知道学生所犯的错误,不从正面批评,而是侧面绕几个弯,即所谓旁敲侧击,反衬出其的不足。比如,遇到偶尔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如果采取正面批评势必造成其心存不满,引发反叛情绪,可能会继续我行我素。如果让班里完成作业的同学举手。这部分同学就会欣然地把手举得高高的。这时接着又对同学们说:“很好,能按时完成作业的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值得表扬。老师感到非常高兴,非常满意。还有个别同学没有举手,这也是实事求是、诚实的表现。我相信没有完成作业想必是有着其他原因的,要不然,又有谁故意不写作业呢。希望这几位同学能抓紧时间来补上。”通过这种表扬多数学生的优点,来反衬出少数学生的缺点和做得不够的方法,旁敲侧击地激起其自尊心,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让学生提议处罚意见。“课堂上学生讲小话”可以说是所有的老师都会面临的问题。有时老师无论怎样使尽浑身解数,苦口婆心,学生们转头又接着犯。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清楚上课是不能乱讲话的,问题是自控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怎样才能改变陋习呢?与学生共商处罚意见不失为一高招:开班会时,老师可让大家提出建议,应如何惩罚?同学们纷纷提议,有的说罚扫地三天,有的说罚背诵课文十篇,有的说罚做题十道。到最后还是民主集中制,老师统一意见,并写说明书一份——罚扫地一天。然后问大家有不同意的赶紧举手,结果无一人举手。这条措施通过学生自己的提议而确定下来,以后再有学生上课讲话就罚他扫地,他也无话可说,因为这是他自己同意的。

施“法”有情。学生犯了错误,老师就把学生叫到办公室批评教育之后,不能就此结束,可以对学生说:“经过你的反省,现在可以减轻一点处罚……”这样以来,看似小小的一个安抚动作,既让学生“受伤”的心灵得到慰籍,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将得以缓解。这种施“法”有情之举,不但起到了教育、引导的作用,使学生认识了错误,同时也让学生觉得这个老师很有人情味,为以后的教育沟通工作打下了有利的基础。

如何开展幼儿数学教育 第11篇

一、学生情景化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 吸引学生去做好教学, 从而才能教好数学。

如教学复习图形时, 我用“三角形、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梯形、椭圆形、扇形”拼画出男女两个小朋友。当孩子们看到这两幅画后感到很好玩, 然后, 我再带领孩子们分别找出各种图形, 记住各种图形。

二、教学游戏化

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我抓住这一心理特征, 寓教学于游戏之中, 孩子们既学到了知识, 又发展了能力。

如教学“5以内的加法时, ”我在教室里布置了一个小超市, 货架上摆放了一些物品, 上面标明了价码, 请小朋友任意挑选两件物品, 然后送到收银员 (由另一个小朋友担任) 那里, 算出需要的钱数。我同时在黑板上板书:1+4=5 2+3=5 3+2=5 4+1=5

三、数学教育生活化

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一定的数量和数量关系, 并以一定的形式存在于空间。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 现实生活是形成数学概念的源泉。如皮球是圆的, 手帕是方的, 手指的长短粗细各不相同;午餐时, 老师可以问:“孩子们, 你们用什么方法知道我给你们准备的碗和小勺够不够分?”这不就是“一一对应”的数量关系吗?我们还可以点数身旁的小花、大树、房子、玩具……

四、教学教育故事化

孩子们喜欢听故事, 我抓住这一特征, 在教学“6”和“9”时, 讲了这样一故事:有两个小朋友, 他们的名字我等会再告诉大家, 其中一个溜冰溜得非常好, 你看他是这样溜的 (边讲边画“6”字) , 先倒退着弯弯地溜个半个圈, 然后再蹲下身子一个劲儿地在原地转圈。后来人们把他溜出来的这个图形当作一个数字来用, 叫它做“6”。为什么叫“6”呢?因为“6”和“溜”字发的音相近。说来也巧, 他叫小六子, 以后只要看到“6”这个像溜冰的图形, 你就知道是小六子溜冰溜出来的。

另外一个不会溜冰, 可有一个神奇的本领 (边讲边画出“9”) , 就是他会变成一个在一旁拖着一根线的气球。当他变成这样一个气球, 就呼呼飞上天了, 当他越飞越高时, 就非常害怕, 他大喊:“救命啊!快来救救我!”后来人们把他飞上天的样子, 当作一个数字来用, 把它叫做“9”。为什么叫“9”呢?因为“9”和“救命”的“救”发音相近。说来也巧, 这个孩子的名字叫“小九子”, 以后只要看到“9”这个气球往天上飞的图形, 就知道他是小九子, 这是数字“9”。这样幼儿在听故事时感知了数字, 学会了数字。

上一篇:轨道测量系统下一篇:三维定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