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群制剂范文

2024-06-16

微生物群制剂范文(精选8篇)

微生物群制剂 第1篇

母猪便秘是指粪便量和排便次数减少引起的粪便通过肠道的时间延长或完全滞留的现象。在集约化养殖场母猪便秘发生率较高, 大约为20%~35%, 有的猪场高达60%, 主要发病在产前20 d到断奶期间。

在正常情况下, 有益菌和有害菌处在一种动态平衡之中,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共同维持了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肠道内大量的有益菌, 产生足量乳酸、乙酸、丁酸刺激肠道蠕动, 母猪就能按时正常排便。相反, 当菌群紊乱时, 有害菌增多, 产生的胺、苯酚等大量有害毒素长期刺激大肠神经丛促使其处于相对不应期, 同时有益菌群显著减少, 乳酸、乙酸、丁酸产生量不足, 肠道蠕动力随之丧失, 导致便秘。有大量实验数据证明, 发生便秘时肠道有益菌总量明显下降。过量添加抗生素、环境应激、使用激素类药物等原因都会导致肠道微生态菌群失调。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 发生便秘的母猪肠道微生态菌群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补充相应的菌群后能明显的缓解便秘。芽孢杆菌类在动物肠道中定殖后能产生大量的消化酶, 提高肠道中食糜的流动性;从中药药理的角度分类, 芽孢菌属苦寒, 对热应激引起的便秘有缓解作用;酵母菌类细胞壁中有大量脂多糖, 可以缓解肠道神经从痉挛, 恢复肠道蠕动;乳酸杆菌类可降低肠道p H, 营造适合有益菌生长的环境, 快速恢复肠道菌群平衡;酪酸菌属于梭菌中的芽孢杆菌, 有极强的产丁酸和氢气 (H2) 能力, 丁酸能为肠壁平滑肌直接提供蠕动能量, H2是一个很好肠道蠕动的刺激原;另外的研究结果表明, 母猪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能改善保育舍的环境, 减少环境中大肠杆菌的含量, 对乳猪的腹泻有一定改善。

水产养殖使用微生物制剂的要点 第2篇

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制剂,本地水产养殖常用的微生物制剂第一文库网有光合细菌�p芽孢杆菌�p乳酸菌、EM菌、硝化细菌、酵母菌等,市场上销售的多为复合菌制剂,只是菌种种类和数量有别而已。微生物制剂的使用要点有:

1、坚持到期使用的`原则。一要尽早使用,通过先入菌的大量繁殖,形成优势种群,这样可以减少或阻碍病原菌的定居;二要长期使用,微生物制剂的预防效果好于治疗效果,其作用发挥较慢,故应长期使用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不同制剂采用不同方法使用。有些微生物制剂可全池泼洒,有的可作为饲料添加剂,有的可与其他物质混合使用,要选择好的投放时间。如光合细菌最好和沸石粉混合使用,不仅能将光合细菌迅速沉降到底部,还能起到吸附氨的作用;而硝化细菌和沸石粉混合使用,硝化细菌能快速沉到水底,换水时不易被排走。芽孢杆菌是好气菌,当养殖水体中溶解氧高时,繁殖速度加快,因此泼洒的同时要尽量开动增氧机或在有风的天气时使用。光合细菌在水质较肥时施用,可促进细菌及有机物的转化,避免有害物质积累。而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环境下都能生存,为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富含维生素和氨基酸,在水体中能够分解有机物质,主要用于饲料添加剂,也可用作水质调节剂。

3、禁止与抗生素、消毒杀菌药或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草药同时使用。如光合细菌作为活菌,药物对它有杀灭作用,水体使用消毒剂5天后才可使用,使用抗生素2天后才能使用。硝化细菌不可与化学增氧剂合用,如过氧化钙等,这些物质在水中分解出氧化性较强的氧原子,会杀死硝化细菌,所以间隔2天后使用。

4、施用时注意菌体活力和菌体数量。微生物制剂必须含有一定量的活菌,一般要求每毫升含3亿个以上的活菌体,且活力要强。同时注意制剂的保存期,大量实验证明,随着制剂保存期的延长,活菌数量逐渐减少,即意味着其作用越来越小,故保存期不宜过长。还要注意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等,且打开包装后尽快使用。

影响水产微生物制剂使用效果的原因 第3篇

1 环境因素

大部分微生物制剂使用于非可控的养殖水体,环境因素(如:溶解氧,碱度,温度,p H值等和天气状况)会对微生物制剂的使用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1.1 溶解氧

水体溶解氧的高低,会影响到好氧菌生长速率和氧化分解污染物的效率。目前微生物制剂中芽孢杆菌为好氧菌(或兼性),硝化细菌为严格好氧菌,使用含有这类活菌的产品,一定要保持水体足够的溶氧,才能维持细菌快速繁殖和对污染物的有效分解。以硝化细菌为例,每毫克氮经过整个硝化作用途径后,由氨转变为硝酸盐需要4.57 mg溶解氧来“清除”含氮物质释放的电子,所以保持较高的溶解氧对于硝化细菌是必要的,研究表明水中溶氧至少大于2 mg/L是硝化细菌进行正常的硝化反应所必需的。

池塘底部低溶氧会影响生物底改的使用效果。大多数养殖者更喜欢颗粒型生物底改,他们认为既然是底改,当然要沉到塘底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但是池塘底部是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尤其是养殖的中、后期,底部积累的耗氧因子往往会使底部溶解氧消耗殆尽,如果生物底改中没有耐低氧菌株(≤0.5~1.5 mg/L),那么这些细菌在缺氧的环境中生长繁殖并不理想,虽然直接到了底部,但大部分细菌休眠或没有繁殖,甚至死亡,即使投入很多菌也无济于事。有些生物底改剂推荐配合增氧粉(颗粒)使用,也是通过增加溶氧来促进生物底改的效果。

1.2 碱度、p H值和盐度

碱度的大小表征了水体缓冲能力的大小。在藻类光合作用下,低碱度水体(Ca CO3含量<50 mg/L)相对于高的水体(Ca CO3含量80~150 mg/L)有更大的p H值波动。每种细菌都有一个最佳p H值范围,过大的p H值波动会影响微生物制剂效果,如硝化细菌虽然各种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生长的最适p H值不同,但它们都在微碱性反应的环境中良好地生长,对p H值的变化反应明显。硝酸细菌如硝化杆菌(Nitrobacter)为p H值为8.3~9.3,一般在中性或微碱性条件下生长最好。硝化细菌类产品需要养殖水体保持较高的碱度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理论上计算硝化细菌氧化1 mg N-NH3,需要消耗7.14mg碱度。池塘底部污染严重时,发酵产生的有机酸积累,碱度太低,会使底部p H值很低,会严重影响芽孢类微生物制剂对池塘底部的改良效果。有的细菌不耐高盐度,产品中活菌投水后死亡率高也是影响效果的原因之一。

1.3 天气状况

大多数微生物制剂在20~30℃内有比较好的活性,水温10℃以下时活性明显降低,在使用微生物制剂时要注意水温对产品效果的影响。天气好坏会影响到藻类的繁殖和水色变化,对于以水色变化与否来检验产品的养殖者,最好在晴天上午使用微生物制剂。

亚硝酸细菌对近紫外波段很敏感,强烈的光照对于亚硝酸细菌影响较大,因此在使用硝化细菌类产品时养殖水体的透明度不能太大,或者选择合适的时间使用会有更好的效果。

1.4 营养缺乏或过多

细菌进入水体后繁殖速度与水体的营养水平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认为细菌生长对水体C、N、P的利用率100∶5∶1。如果水体太瘦,或营养成分单一或失衡,有些异养菌为主的活菌制剂不会大量繁殖,使用活菌几乎无效,此时应向水体中适当补充缺乏的营养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如对于反硝化细菌,水体中BOD5/TN<3,需要补充碳源才能有较好的脱氮作用,否则即使满足了反硝化的条件,在养殖后期微生物制剂越用水色越浓。

适量的有害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或有机物的存在是必要的,因为细菌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获得能量生存繁殖,但过量了也会对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如非离子态氨对于硝化细菌是具有微量的毒性作用,当非离子态氨的浓度达8 mg/L时,就能对硝化细菌产生抑制。另外亚硝酸盐积累太多也会对硝酸细菌产生抑制,所以我们在使用微生物制剂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产品使用效果的影响。

1.5 其他环境因素

若水体中吞噬细菌的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大量存在时使用会影响使用效果。另外水中重金属或农药等化学物质含量过高都会对微生物制剂使用效果产生影响。

2 使用问题

2.1 使用量

使用国内生物制剂时,养殖者有增加剂量(或加倍)和根据水深增加用量的习惯,好的产品用量并非越多越好,水体中投放太多的细菌会导致池塘生态结构失衡,藻相破坏(多发生在生态系统脆弱的覆膜池,过多细菌和藻类竞争营养),溶氧降低和养殖动物出现应激反应,而太少的细菌又不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667 m2养殖水面投入多少个细菌就会经济有效呢?这与产品的细菌活性,配比技术,生产工艺,细菌进入水体后的成活率和繁殖力以及水环境等因素等有关,目前还未见这方面的研究报道。但实际的经验表明国内的大多数微生物制剂产品每次用量菌数在1 000亿~5 000亿cfu/667 m2,有的甚至更多,少数国外同类产品200亿~500亿cfu/667m2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避免过量使用给养殖生产造成危害,应严格按照厂家说明书使用,注意在晴天上午使用,并开动增氧机。并在以下情形按50%的推荐用量使用,少量多次(3~4 d使用1次):(1)阴雨天气。(2)增氧设备不足。(3)水色很淡或水色不稳定。(4)碱度未知或很低。(5)覆膜池等。

2.2 是否长期使用

坚持从养殖前期定期使用,减少污染物积累,越早应用效果就越明显。若在后期水体和底泥污染严重时才考虑到使用微生物制剂,此时水体和底部环境较差,有害物质浓度很高,不再是微生物生长的最佳环境,在很短的时间内单靠微生物很难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实践经验表明,要维持稳定的水色和菌藻平衡应该定期使用,最好7~10 d使用1次,中、后期为了增加水体的透明度或改善水体藻密度很浓的状况,3~4 d使用1次,连续使用2~3次。

2.3 是否对微生物制剂有正确的理解

微生物制剂主要是改善水质和底质环境,平衡藻相稳定水色,抑制有害细菌,减少应激反应等。但是养殖者在使用微生物制剂存在很大一些误区,有人持消极否定态度认为微生物制剂没有多大作用,用不用无所谓,即使用了也是花钱买个心理安慰。有人持积极否定态度,把微生物制剂当作药物,定位为救急产品,认为多使用微生物制剂就不会发病或能够治疗病害,寄予过高的期望往往以高标准检验,当没达到预想效果时,大多数养殖户会放弃使用微生物制剂,而不探究具体原因。有人持急躁盲目态度,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达不到效果就立即更换产品,各种微生物制剂都买一点,一种不行换另一种,最后不知是哪一种在发生作用,这些片面的观念在实际中会影响微生物制剂效果体现。

2.4 养殖者是否具备一定的经验

养殖者具备一定测水或产品使用经验,可以更好地体现微生物制剂的使用效果。如使用简易的测试工具测定水质时,有些指标超出了测定范围,有很多养殖者并没有稀释后进行测定,这样就会掩盖微生物制剂的效果。通过水色变化来看微生物制剂的效果的,尤其是养殖前期补充缺乏的营养就容易体现出效果来。

2.5 其他使用问题

微生物制剂与强氧化性物质或消毒剂同时使用或者两者间隔时间不够,使用后大量换水等都会影响微生物制剂的效果。

3 产品问题

3.1 菌株没有产生针对性的酶或产品没有针对性菌株

污染物的分解主要靠细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酶来完成的,不同来源或不同筛选方法产生的菌株会有不同的酶系。另外养殖地域跨度大,水质千差万别,养殖模式多样,管理水平不一,要做到一个产

从一次大规模暴发“白点病”谈海水网箱健康养殖

邱政

(福建省连江县海洋与渔业局水产技术推广站,福建连江350500)

2007年10月,福建省连江县岗屿海水网箱养殖区大规模暴发鱼类“白点病”,导致岗屿养殖区4.3万箱各种规格的养殖鱼类均受到不同程度感染、50多吨养殖鱼类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亿余元。事件的发生给当地的经济社会稳定、养殖鱼类声誉等均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时至今日,回顾与反思当时大规模暴发的养殖鱼类“白点病”,总结经验教训,对进一步开展海水网箱健康养殖、更好地发展渔业经济有着重要意义。

1养殖区概况

福建省连江县岗屿养殖区地处福建省沿海的罗源湾腹部,因具备气候温和、日照充分、风小浪平、水流通畅、水质优良等优点为当地开展海水网箱养殖业提供了优越的天然条件。岗屿养殖区从1989年起开展以大黄鱼为主的海水网箱养殖业并品在上述不同情况下有良好稳定的效果,菌株产酶种类合理配比和均衡互补尤为重要。如果产品中缺少针对性酶或菌株,就会影响使用效果,如大家所熟知的光合细菌对高分子有机物分解效果没有对低分子脂肪酸,醇类,芳香族化合物等好就是一个例子。另外,不排除有些生产企业为追求利润,生产劣质产品的可能。

3.2 杂菌多

载体没灭菌或者固体发酵感染杂菌,都会使产品质量和使用效果受到影响。目前市面上还有一部分的微生物制剂需要活化后才能使用,活化的目的是增加菌数,若产品需要活化表明菌量不是很够,厂家完全可以增加出厂产品的菌数来省略养殖者活化程序。活化不仅造成了使用上的不便,而且还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因为养殖者通常使用红糖,麸皮等很简单的培养基和塘水,以及没有过滤杂菌的空气进行充气扩培,会改变产品菌株之间的配比和不能估计投入水体的菌量,也会使产品污染杂菌影响使用效果,甚至产生副作用。

3.3 产品储存

微生物制剂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其活性会受迅速达到较大的养殖规模,网箱数量一度达到4.3万箱,并于1997年被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首批列入大黄鱼产业化养殖基地,成为福建省最主要的海水网箱养殖基地之一。

2病害暴发情况

2007年10月,福建省连江县岗屿海水网箱养殖区气温异常、水温上升,继而大规模暴发养殖鱼类“白点病”,导致岗屿养殖区4.3万箱各种规格的养殖鱼类均受到不同程度感染、死亡率高达80%以上,50多吨养殖鱼类死亡,488家养殖户受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亿余元。病情的暴发对当地鱼市交易造成严重影响,鱼价急剧下跌,使原本遭受“白点病”灾害的渔民生产生活进一步陷入困境。

3采取应对措施

病害暴发后,为维护渔区经济社会安定稳定,到温度、湿度、氧化、酸碱度、贮存时间、机械摩擦和挤压等因素的影响。在选购产品时一方面要注意生产日期与保质期,这涉及到产品的活菌数和使用效果。液体产品的保质期相对较短,商品保质期一般标注为12个月,最好在6个月内使用为佳。粉剂的商品保质期常见的有12个月,18个月,24个月,以芽孢杆菌孢子状态可以保持24个月左右,对于非芽孢类菌粉除非特别处理,保质期一般12个月左右,粉剂开封后最好用完,或者防止潮湿细菌萌发。另一方面购买的产品储存于阴凉,通风,干燥处保存,保持细菌的活性。若菌种已经衰老,活性衰减,酶系不全,细胞内贮存的物质已消耗的差不多了,那么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有相对较长的恢复过程,甚至入水成活率很低,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微生物制剂的使用效果。

微生物群制剂 第4篇

1 材料

1.1 供试品

椎间盘丸 (批号:20130604) 、顽痹康丸 (批号:20130203) 、芪仲腰舒丸 (批号:20130104) 、颈痛消丸 (批号:20130106) 、骨炎托毒丸 (批号:20130602) , 均为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生产。

1.2 菌种

大肠埃希菌 (CMCC (B) 44 102) 、金黄色葡萄球菌 (CMCC (B) 26 003) 、枯草芽孢杆菌 (CMCC (B) 63 501) 、白色念珠菌 (CMCC (F) 98 001) 、黑曲霉菌 (CMCC (F) 98003) 均由河南省食品药品检验所提供。

1.3 培养基与稀释液

营养琼脂培养基、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改良马丁培养基、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胆盐乳糖培养基均由北京三药科技开发公司生产;0.9%无菌氯化钠溶液、pH 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由本所配制。

2 方法与结果

2.1 菌液制备

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与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于营养肉汤培养基中, 35℃培养18~24h, 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制成50~100cfu/mL的菌悬液。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中, 25℃培养24~48h, 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制成50~100cfu/mL的菌悬液。接种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上, 25℃培养1周, 加入3~5mL含0.05% (mL/mL) 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 将孢子洗脱, 吸出孢子菌液至灭菌试管内, 用含0.05% (mL/mL) 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制成50~100cfu/mL的孢子悬液。

2.2 供试液制备

取供试品10g, 加pH 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100mL, 制成1∶10的供试液。

2.3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验证

2.3.1 试验组

常规法:取1∶10供试液1mL, 分别人工接种50~100cfu上述5种阳性试验菌株, 立即倾注15~20mL琼脂培养基, 平行制备2个平皿, 待凝固后置规定温度培养至规定时间, 观察结果。薄膜过滤法:取1∶10供试液10mL, 以500r/min离心3min, 取1mL上清液加入薄膜过滤器中, 过滤后用pH 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300mL分3次冲洗。在最后一次冲洗液中加入50~100cfu试验菌株, 滤干, 取出薄膜贴于琼脂培养基上, 规定温度培养至规定时间, 观察结果。

2.3.2 菌液组

按试验组各方法不加供试液操作, 测定所加菌数, 结果见表1。

(cfu/mL)

2.3.3 供试品对照组

取供试液1mL, 按试验组操作, 不加菌液, 记录菌落数。

2.3.4 稀释剂对照组

取稀释液1mL代替供试液, 按试验组操作, 记录菌落数。

2.3.5 回收率计算

试验组的菌回收率 (%) = (试验组平均菌落数-供试品对照组平均菌落数) /菌液组平均菌落数×100%;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 (%) =稀释剂对照组平均菌落数/菌液组平均菌落数×100%;依法计算回收率, 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均高于70%, 试验组的菌回收率见表2/表3。

(%)

(%)

2.4 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

取4瓶胆盐乳糖培养基 (100mL/瓶) , 其中3瓶分别加入1∶10供试液10mL, 一瓶作为样品组, 另一瓶加入50~100cfu大肠埃希菌作为阳性对照组, 第三瓶加入50~100cfu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阴性菌对照组;剩余一瓶加入10mL稀释剂作为阴性对照;置35℃培养18~24h后, 进行MUG及靛基质试验, 结果见表4。

3 讨论

由表2可见, 采用常规法时椎间盘丸、顽痹康丸、芪仲腰舒丸对各试验菌的回收率均高于70%, 证明无明显抑菌现象;而颈痛消丸和骨炎托毒丸对某些试验菌的回收率低于70%, 说明其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因此, 应重新验证。从表3可以看出, 在改用薄膜过滤法后, 颈痛消丸和骨炎托毒丸对各试验菌的回收率均高于70%, 表明其抑菌作用已消除。由表4可以看出, 各供试品对控制菌无明显抑制作用。

根据以上分析, 可以确立椎间盘丸、顽痹康丸、芪仲腰舒丸采用常规法进行细菌数的检查, 颈痛消丸和骨炎托毒丸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细菌数的检查;上述五种医院制剂的霉菌及酵母菌数检查和控制菌检查均可采用常规法进行。

验证试验时, 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宜超过5代, 并应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 以保证其生物学特性。菌液制备后应在规定期限内使用, 菌数应符合药典要求。

药典收载的离心沉淀法仅适用于制备细菌计数或控制菌检查用的供试液, 500r/min离心3min只用于去除供试液中的沉淀物, 不宜采用高速或长时离心沉降集菌, 以免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回收, 造成检验结果不能真实反映供试品的污染情况。

测定回收率时, 供试液加入菌液后, 应及时倾注培养基, 以避免有抑菌性的供试液对菌液中的活菌造成损害, 影响回收率。

摘要:目的:建立五种医院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常规法、薄膜过滤法对五种医院制剂进行方法验证。结果:椎间盘丸、顽痹康丸、芪仲腰舒丸可采用常规法, 颈痛消丸、骨炎托毒丸须用薄膜过滤法除去其抑菌作用后方可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结论:确立了五种医院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可有效控制其质量。

关键词:医院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 (一部) [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附录79-88.

[2]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中国药品检验总所.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351-407.

[3]苏德模, 马续荣.药品微生物学检验技术[M].北京:华龄出版社, 2007:221-227.

[4]宋勤, 杜平华.中成药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探讨[J].中国药事, 2006, 20 (1) :46-48.

微生物群制剂 第5篇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见表1)

1.2 供试品

调元大补二十五味丸、沉香八味散、消食十味散、枫香脂十味散、白葡萄七味散、杜鹃十六味散、檀香清肺八味散、小儿清肺八味散等, 均来自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

1.3 培养基、稀释剂及试液 (见表2)

1.4 试验用菌种 (见表3)

实验用菌种来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2 方法学验证与结果

2.1 菌液制备方法

分别取适量枯草芽孢杆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转移至10mL灭菌后的营养肉汤中, 37℃恒温培养18~24h;取白色念珠菌适量, 接种于改良马丁培养基中, 在25℃下恒温培养24~48h。分别取1mL上述培养物, 分别置于盛有9mL无菌生理盐水溶液的试管中, 使其为10-5~10-7的菌悬液[1]。

将黑曲霉转移在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上, 25℃培养7天, 用3mL无菌生理盐水洗脱孢子, 取1mL加入9mL无菌生理盐水溶液中, 使其为10-5~10-7的孢子悬液[1]。

2.2 供试液制备

取样品10g, 置锥形瓶中, 加无菌NaCl-蛋白胨缓冲液 (pH7.0) 至100mL, 2 000r/min振摇10min, 即得。

2.3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检查方法验证[1]

2.3.1 平皿法

取“2.2”项下供试液 (1∶10) 1mL, 及“2.1”中的验证用试验菌, 分别注入平皿中, 按规定培养并测回收率;平行做菌液组、稀释剂对照组和供试品对照组[2]。结果见表4。

2.3.2 培养基稀释法

取0.2mL“2.2”项下供试液/皿, 加入验证菌各10-5~10-7, 按照“2.3.1”项下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见表5。

2.4 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1]

2.4.1 大肠埃希菌

取供试液 (1∶10) 10mL及1mL 10-5~10-7大肠埃希菌, 注入100mL胆盐乳糖培养基 (BL) 中, 于37℃下培养24h, 观察培养基澄清度的变化;之后取浑浊管中的培养物适量做荧光反应与靛基质试验。另取适量的培养物划线接种于MacC平板上, 37℃培养24h, 观察其菌落的生长形态特征[2]。同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代替大肠埃希菌, 照上述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见表6。

(%)

(%)

2.4.2 大肠菌群

取供试液 (1∶10) 1mL及10-5~10-7大肠埃希菌转移至9mL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中, 37℃培养24h, 取适量发酵管中的培养物划线接种于MacC平板上, 37℃培养18~24h, 观察其菌落的生长形态特征[1]。同时将大肠埃希菌金换成黄色葡萄球菌, 按上述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见表7。

2.4.3 沙门菌

取供试品10g, 加200mL的无菌营养肉汤培养基, 2 000r/min, 5min混匀, 加入预先制备好的沙门菌悬液1mL, 培养18~24h, 取培养物1mL, 接种于10mL TTB中培养18~24h。同时取金黄色葡萄球菌代替沙门菌, 同上述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见表8。

3 讨论

微生物限度检查是药品安全性检查的重要项目。由于蒙药制剂是含有多种成分的复方制剂, 其成分种类繁多复杂, 处方中任一成分均有可能具有抑菌活性, 大多数蒙药还含有生药原粉或动物药, 可影响蒙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准确性, 因此需按规定进行大肠菌群、沙门菌检查方法验证。

从表1中结果可以看出, 通过平皿法验证, 白葡萄七味散、杜鹃十六味散、消食十味散、檀香清肺八味散、调元大补二十五味丸等5种药品用常规平皿法验证, 可使5株试验菌的回收率均达到70.0%以上, 提示以上5种药品没有抗菌作作用用。。枫枫香香脂脂十十味味散散平平皿皿法法回回收收率率试试验验显显示示, , 采采用用平平皿皿法可完全回收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和大肠埃希菌, 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回收率很低, 分别为6.0%、0%;表明这两株菌的生长几乎完全被抑制, 药物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沉香八味散、小儿清肺八味散等2种药品除了枯草芽孢杆菌外, 其他4株菌的回收率超过70%, 而枯草芽孢杆菌无法回收, 回收率分别为0%、25.0%, 药物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以上结果表明枫香脂十味散、沉香八味散、小儿清肺八味散等3种药品含抑菌成分, 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去除抗菌活性, 重新进行菌落计数方法的验证。

从表2中可以看出, 为了消除蒙药制剂中的抑菌成分, 本次实验采用了培养基稀释法, 实验结果表明每皿0.2mL可消除抑菌成分对细菌生长的影响。沉香八味散、枫香脂十味散、小儿清肺八味散等3种药品的阳性对照菌的回收率均达到70.0%以上, 基本消除抑菌活性。因此培养基稀释法 (每皿0.2mL) 可用于以上3种蒙药制剂的细菌数检查。

从表3至表5可以看出, 以上8种蒙药制剂对控制菌 (大肠埃希菌、大肠菌群、沙门菌) 无抑制作用, 控制菌检查可采用常规法。

4 结语

调元大补二十五味丸、消食十味散、白葡萄七味散、杜鹃十六味散和檀香清肺八味散按平皿法进行细菌数检查;沉香八味散、枫香脂十味散、小儿清肺八味散采用培养基稀释法 (每皿0.2mL) 进行细菌数检查;本试验中8种药品的霉菌和酵母菌菌落数须用平皿法进行检查, 而控制菌的检查按常规法即可。本次试验结果可供药品检验部门参考。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附录79-88.

微生物制剂在养殖鱼种中的施用初探 第6篇

1 养殖条件

1.1 池塘条件

试验池塘位于新沂市唐店街道后滩养殖场内, 选择了一个试验池和对照池, 每个池塘面积均为6×667 m2, 池深2.0~2.5 m, 水深1~2 m, 水源充足, 环境安静, 交通方便, 土质为壤土或黏土, 保水性能好, 便于拉网操作。电力、排灌, 增氧设施齐全。

1.2 准备工作

一是池塘清整, 包括池埂整修、清淤、消毒等。二是培育水质。苗种放养前7 d每667 m2用生石灰150 kg消毒, 试验塘在放苗前4~5 d每667 m2施发酵的有机肥250~300 kg, 再施微生物制剂, 首次施用光合细菌或EM菌每立方水体5~10 g为宜, 让有益微生物在池塘中形成优势种群, 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给鱼种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水环境。

1.3 苗种来源与放养

5月22日从天津换新水产良种场购进抗病草鱼水花苗, 放养密度为15万尾/667 m2。10 d后搭配新沂瓦窑渔场繁殖的花白鲢, 放养密度为2万尾/667 m2, 对照池放养前用2%~4%的食盐水浸泡10min, 试验池在放养前用EM菌浸泡浓度为100~200倍稀释液, 10~20 min即可。

鱼苗经20~30 d的养殖, 长到3 cm左右的夏花, 经过2次拉网锻炼就可出售, 留部分作鱼种继续养殖, 饲养30 d进行第2次分塘出售, 留塘鱼种放养密度为草鱼7 000尾/667 m2, 花白鲢3 000尾/667 m2。

2 养殖方法

试验池塘按照试验设计方案施用微生物制剂。对照组不施微生物制剂, 其他养殖措施都相同, 2014年6月1日开始对照塘不施微生物制剂, 试验塘定期交替使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和EM菌, 7~10 d使用一次, 中后期为增加水体的透明度和改善水色, 3~4 d使用一次, 连续使用2~3次。施用量为1.5 mg/L, 晴天10:00左右施用, 液体产品对池水后全池泼洒, 固体产品最好使用活化剂活化。如无活化剂, 在一个10 kg的桶中装满池水, 加入50 g红糖, 再放入固体微生物产品, 在室温下静置3~4 h, 如能充气或搅动会更好。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益生素、光合细菌、EM菌等, 有效分解饲料中的营养物质, 提高鱼种对饲料的利用率。EM菌的用量为配合饲料的1%, 搅拌后均匀投喂。一般添加微生物制剂的饵料存储时间不宜过长, 以免失效。

饲养管理遵循“四定、四看”和“匀、足、好”的投饵原则, 确保吃匀吃足吃好, 常开增氧机, 适时调控水质, 加强高温期间的池塘管理。定时防病。

3 定期抽测鱼体和水质变化情况

在第一次施用微生物制剂之前每个池塘抽测一次。以后每10 d抽测一次, 抽测地点都设在池塘中间一个固定点。每7 d对这两口塘用水质测试仪和便携式溶氧测试仪测定池塘溶解氧、水温、p H值、氨氮和亚硝酸亚的含量, 并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 经分析对比从而得出结论, 作为调节水质和投饵的重要依据。

4 养殖结果

从5月22日水花入塘进行2次分塘养至次年开春, 试验塘全年未发生鱼病, 对照塘发生2次鱼病。由表1可以看出试验塘鱼种平均尾重达150 g, 产量1 426 kg/667 m2, 获纯利6 065元/667 m2;对照塘平均规格143 g, 产量1 267 kg/667 m2, 获纯利获纯利4 519元/m2, 试验塘每667 m2的纯利润比对照塘高1 546元。

5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在苗种来源、饲料投喂、水源、放养密度等饲养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 定期施用微生物制剂能够最大限度的去除水中的各种有害成分, 拮抗对养殖生物有害的病原微生物, 对退化系统环境进行修复和重建, 促进水环境呈良性循环, 减少了病害的发生, 促进水产品快速生长, 提高了水产品质量,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微生物制剂在蔬菜栽培上的作用研究 第7篇

关键词:蔬菜,微生物制剂,作用

巨大芽孢杆菌和胶冻样芽孢杆菌是目前我国菌肥生产的主要菌种, 使用比较普遍。在蔬菜栽培中合理使用巨大芽孢杆菌和胶冻样芽孢杆菌确实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环境、提高蔬菜的品质和产量。通过试验, 微生物制剂在蔬菜栽培上确实起到了一系列的积极作用:改善土壤环境, 使得土壤更适合植物生长;增强根的吸收能力;增加植株的抗逆性;提高其光能利用率, 增强其光合作用;降低蔬菜的呼吸度;从而提高了蔬菜的品质和产量[1,2,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安排在无锡市滨湖区胡埭镇蔬菜基地, 大棚栽培、春种。供试菌种:巨大芽孢杆菌 (Bacillus megaterium) 、胶冻样芽孢杆菌 (Bacillus mucilaginosus) 均由江苏省纳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供试蔬菜作物为黄瓜。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 分别为:常规浸种、催芽播种, 当幼苗长至3叶1心定植。高垄双行种植, 种植密度约5.25万株/hm2, 一次性基施有机肥45 t/hm2, 一次性基施有机肥45 t/hm2、磷酸一铵300 kg/hm2、尿素450 kg/hm2, 浸种时按7 500 m L/hm2加入菌剂搅匀后浸泡, 施肥时按30 L/hm2加入菌剂, 先用少量有机肥拌匀, 然后再均匀撒施, 不施化肥 (A) ;以不添加菌剂 (其他操作与处理A一致) 作对照 (CK) 。3次重复共6个小区, 每个小区面积33.33 m2, 小区随机排列[4,5]。

1.3 试验方法

1.3.1微生物制剂的配制。

将巨大芽孢杆菌和胶冻样芽孢杆菌斜面分别接种到500 m L的摇瓶振荡培养18 h后分别接种于100 L发酵罐通气培养, 约24 h, 芽孢形成率>80%后, 终止发酵, 将2种发酵液配置成菌剂 (巨大芽孢杆菌和胶冻样芽孢杆菌的含量都达到5亿个/m L) , 放入冰箱冷藏备用。

1.3.2处理方法。

在黄瓜生长旺盛期进行有关指标测定, 与未加菌剂的CK作比较, 观察施加菌剂后的效果。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在各个试验区中5点取样, 每点取3个样, 即离植株5 cm处取地表下5~10 cm深处土样数克, 观察、测定其物理性状, 测量其株高、茎粗, 数其叶片数, 取各区的平均值记录。通过测定作物次生根的数量、根长, 以及根活力, 可衡量作物根系的吸收能力。测定时5点取样, 每点3株, 进行测定。然后切取根尖, 用α-萘胺法测定根系活力。以每克鲜根每小时氧化α-萘胺的微克数表示酶活力。为了解作物自身的营养状况, 对植物叶片所具有的氮、磷、钾、钙、镁成分进行分析。仍按5点取样, 每点3株取相同部位的功能叶, 沿主脉两侧用打孔器采取相同部位叶片, 消化定容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叶面积系数测定也按5点取样, 每点取1 m2地中的代表株3株测叶面积, 再以其单株平均面积值乘以1 m2地中的总株数, 求得该作物的叶面积系数。对不同作物5点取样, 每点3株, 取相应部位的叶称重后悬挂于装有200 m L Na OH溶液的1 000 m L三角瓶瓶塞底部, 密封, 从瓶塞中部引出一支直径约1 mm的透明软管, 插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中, 记录4 h后水柱上升的高度, 代表呼吸强度。每个区随机抽取5株黄瓜, 每株取3根长相接近的黄瓜, 样品处理后, 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其营养物质含量, 取其平均值。

有效磷的测定, 叶片N、P2O5、K2O、Mg O、Ca O的测定, 按文献[6]的方法进行。有效钾的测定, 按文献[7]的方法进行。根系活力测定, 按文献[7]的方法进行。叶绿素含量测定, 按文献[8]所示方法进行。叶片呼吸作用测定, 按文献[9]的方法进行。营养物质测定, 由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微生物制剂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 施加了微生物制剂的试验者土壤的密度和容重均有明显下降, 总孔隙度更是降到了非常适合作物生长的50%左右, 可见微生物制剂对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结构性的改善具有良好的影响。

2.2 微生物制剂对土壤有效元素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 所有的试验区中的有效养分均有增加, 有效磷增加最高可达31.3%, 有效钾增加最高可达32.2%, 说明菌肥可以提高土壤供肥能力。

2.3 微生物制剂对黄瓜根系吸收能力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 微生物制剂对作物次生根的增加和次生根的增长均有显著作用, 并使次生根的活力具有较大的增长, 结果使根系吸收营养的能力增强。

2.4 微生物制剂对黄瓜株高、叶片数和茎粗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 施加了生物制剂的试验组, 其株高、叶片数、茎粗都有较明显的增加。

2.5 微生物制剂对黄瓜营养成分的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 处理A区的黄瓜叶片的营养元素含量均有显著增加, 氮、磷、钾是植物重要的营养元素。K、Ca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 Mg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成分, Mg增加有利于叶绿素台成, 增强光合作用。

2.6 微生物制剂对黄瓜光合作用的影响

光合作用的强度与植株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叶面积呈正相关, 与生物产量高低直接相关。因此, 对作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系数进行测定, 了解微生物制剂的作用。从表6可以看出, 处理A黄瓜叶绿素含量与叶面积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可使光合作用加强、光能利用率提高, 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2.7 微生物制剂对黄瓜呼吸强度的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 所有试验区黄瓜的呼吸作用均比CK有所降低, 其中重复1最明显, 下降了19.4%。这表明在黄瓜栽培中施用微生物制剂后, 黄瓜的呼吸消耗减少, 就会有更多的能量和物质供给其生长, 从而影响其品质和产量。

2.8 微生物制剂对黄瓜果实中营养的影响

从表7可以看出, 微生物制剂的施用增加了黄瓜的营养物质含量, 尤其是钾、微生物E、钙等, 增幅比较明显。

2.9 微生物制剂对黄瓜总产量的影响

每区从第1批黄瓜下架开始统计, 直到最后一批, 计算总产量。从表8可以看出, 施加微生物制剂能明显地增加黄瓜的产量。

2.1 0 微生物制剂对黄瓜经济效益的影响

处理A的化肥价格:磷酸一铵3.1元/kg、尿素2.3元/kg;黄瓜价格2.5元/kg、微生物制剂估计价格32.4元/L, 取表8中增长率最低的重复2来分析其经济效益。肥料费用:处理A为1 965元/hm2, CK为750元/hm2;经济效益:处理A为210 750元/hm2, CK为180 750元/hm2。在黄瓜栽培中, 施用微生物制剂至少能多收入3万元/hm2, 如果加上黄瓜的高品质带来的高价格, 收益将更大。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微生物制剂在黄瓜栽培中能够起到以下5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调整土壤孔隙度, 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提高土壤的保水性、供肥能力, 增加土壤溶氧量, 将无效钾、磷转变为有效钾和磷, 供植物吸收, 使得土壤更适合植物生长。二是增加黄瓜的次生根的条数、长度, 提高根的活力, 从而增强根系的吸收能力。三是增加黄瓜的株高、茎粗, 从而增强其营养输送能力和抗逆性。四是增加黄瓜的叶片数、叶面积系数, 提高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叶绿素含量, 从而提高黄瓜的光能利用率, 增强其光合作用。五是降低黄瓜的呼吸度, 使得更多的能量和营养物质来促进黄瓜的生长。

微生物制剂在黄瓜栽培中通过上述一系列的作用, 使得种植土壤条件得以改善、黄瓜的品质得以提升、增产超过16%, 收益增加至少3万元/hm2。由此可见, 在黄瓜栽培中施用微生物制剂成效显著, 此种施肥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葛诚.微生物肥料生产应用基础[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0.

[2]葛诚, 吴薇.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应用及问题[J].中国农学通报, 1994 (3) :24-28.

[3]严建汉.环境土壤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5:157-162.

[4]王慎强, 陈怀满.我国土壤环境保护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土壤, 1999 (5) :255-260.

[5]刘润进, 陈应龙.菌根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163-199.

[6]严旭升.土壤肥料研究方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8:121-122, 147-177.

[7]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土壤理化分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105-112, 125-138.

[8]华中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3.

旺发生物微生态制剂专家 第8篇

益优健 (母猪专用、仔猪专用、育肥猪专用系列产品)

优菌素 (肉鸡专用、蛋鸡专用系列产品)

生物有机肥发酵剂EM菌剂

单一菌粉:枯草芽孢杆菌, 纳豆芽孢杆菌, 硝化细菌, 地衣芽孢杆菌, 植物乳杆菌, 光合细菌, 乳酸菌, 肥水菌, 底改活菌

总部地址:河北省沧州市解放西路颐和国际商务中心A座1区807-8120317-2188466 2128466 传真:0317-2188466

上一篇:导师团队制下一篇:影响蛋鸡产蛋率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