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竞争力评价体系

2024-08-07

绿色竞争力评价体系(精选11篇)

绿色竞争力评价体系 第1篇

关键词: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引言

根据国家旅游局2006年3月23日发布的《绿色旅游饭店》标准 (LB/T007-2006) 中的定义, 绿色旅游饭店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 坚持清洁生产, 倡导绿色消费, 保护生态环境的饭店, 其核心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加强对环境的永续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绿色旅游饭店是一种新的理念, 它要求饭店将环境管理融入饭店经营管理中, 以保护为出发点, 调整饭店的发展战略、经营理念、管理模式、服务方式, 实施清洁生产, 提供符合人体安全、健康要求的产品, 并引导社会公众的节约和环境意识、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倡导绿色消费。它的实质是为饭店宾客提供符合环保要求的、高质量的产品, 同时, 在经营过程中节约能源、资源, 减少排放, 预防环境污染, 不断提高产品质量。[1]

绿色饭店的发展与成熟需要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理论作为引导, 绿色饭店的核心竞争力最终目的是实现顾客需求, 赢得顾客忠诚, 使饭店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并获得超额利润。我国绿色饭店还处于探索阶段, 在绿色技术应用和酒店运营管理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由于在产品和服务上竞争优势不明显, 难以进入国际市场, 失去了与国际饭店集团竞争的机会, 因此我国绿色饭店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 应积极主动迎接挑战, 按照低碳经济的要求, 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 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环保的绿色产品, 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从而打破绿色贸易壁垒, 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内涵

(一)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般评述

1990年, 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 (C.K.Prahalad) 和英国学者哈默 (Gary Hamel) 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经典论文《公司核心竞争能力》中首次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文中认为, “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协调各方面资源的知识和技能综合。”随着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的提出, 核心竞争力迅速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热点, 众多学者纷纷对它的内涵、构成要素、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综合来看,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主要有三大流派:一是以迈克尔·波特 (Michel E.Porter) 为代表的“市场结构论” (又称环境论) , 它侧重于从企业外部产业结构和企业的市场定位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二是以伯格·温纳菲尔特 (B.Wernerfelt) 为代表的“资源基础论”, 该理论侧重于从企业内部的资源差异性来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 认为企业间存在的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积累的知识的差异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三是以普拉哈拉德 (C.K.Pr ahalad) 和哈默 (Gary Hamel) 等为代表的“企业能力论”, 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能力体系, 企业特殊能力的积累、保持和运用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2]

朴明子 (2008) 结合饭店企业的特点, 将饭店的绿色竞争力定义为: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 饭店基于环境保护和自身利益的需要, 采用可持续发展战略, 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来合理配置饭店资源、提供绿色客房及服务, 降低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的同时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3]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所具有的“对抗”能力。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来源于饭店的竞争优势及这种优势的持续性和扩展性, 它有利于绿色饭店构建企业战略、发展核心业务、走向集团化发展。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由绿色产品、人力资源管理、品牌营销以及企业文化4个方面构成。

(二) 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为了帮助绿色饭店企业正确认识其自身的竞争优势及与其他饭店企业之间的差距, 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评价工作。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要素评价体系将各方面的信息用一种简单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 可以为饭店管理者提供关于打造企业竞争优势的各种信息, 可利用指标体系来设定目标并监测影响的成果。指标体系有助于绿色饭店产品设计和政策的制定。选择何种指标、多少指标构成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不仅要考虑数据来源的可能性和可靠性, 而且还要有理论依据。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本文在构建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时, 主要依据以下原则:

一是必要性原则。不同的指标反映不同侧面和内容特征, 且对于某项具体的经济活动所起的作用和影响也有较大的差别, 选取指标时应考虑对核心竞争力影响的必要性, 即对核心竞争力的贡献程度, 做到所选指标个数取舍得当, 主次区分严格, 突出直接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设置的指标体系必须适应饭店所处宏观环境、行业竞争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 计算方法科学, 操作简单, 资料易取得。

三是全局性和代表性。要求设计的各指标必须概念界定清晰, 既能科学地反映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的全貌, 又能从个别要素的角度对绿色饭店整合自身资源、发掘其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有重大影响。

四是综合性原则。评价应该充分考虑绿色饭店企业的显在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通过多维度的设计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评价要素, 形成一个多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 同时考虑到饭店企业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相结合的特征, 寻求能够反映和评价绿色饭店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共性因素、更多对环境负责任的角度进行评价指标的设计。

三、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要素评价体系构建

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提出了若干绿色饭店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如朱磊等 (2009) 构建饭店绿色度评价体系;向飞、丹晴等 (2012) 在平衡计分卡的基础上构建绿色饭店评价指标体系, 其在指标的结构体系和参数设定等方面各具自身特点及适用性。本文对于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取和指标体系的设计是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绿色饭店评价体系进行研究, 其研究成果主要是从绿色饭店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流程管理等几方面进行指标设计, 现有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很少涉及企业战略管理层面。绿色饭店从性质上说还是现代企业, 要获取竞争优势必须对其核心竞争力进行提炼, 本文对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要素评价体系的构建也建立在这一层面的认识上。

本文借鉴了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根据饭店核心竞争力理论及各个要素在突显绿色饭店竞争优势中所发挥的作用, 构建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要素评价体系的逻辑框架 (图1) , 旨在指导绿色饭店抓住机遇、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 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 实现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要素协同可持续发展。

从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要素评价体系的逻辑框架图中可见, 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评价要素由三个层次构成, 分别为环境要素层、竞争力要素层、支撑要素层。

环境要素是突显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的资源依托, 绿色饭店本身构成内外交互影响的小型生态系统, 由饭店人 (包括员工和顾客) 、微生物环境、动植物环境、气候因子和能量因子构成。饭店人在该生态系统中会有一定的食物消费、物质消费、资源消耗和能量消耗, 在饭店生态系统整体能源消耗中占较大比重;微生物对饭店室内环境质量以及饭店人的安全、健康造成影响;动植物对饭店生产、服务以及饭店人的安全、健康和心理状态造成影响;气候因子会对饭店运营造成影响;能量因子对饭店供能成本和环境效益产生影响。

竞争力要素是打造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 主要包括绿色饭店产品、人力资源管理、品牌营销和企业文化四个方面的要素。四大要素在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 实现绿色饭店产品硬件和软件的协同整合、人力资源管理的协同塑造、品牌营销的协同推进、企业文化的强力推进是提升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步骤。支撑要素层是提升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的突破点, 主要包括绿色技术和精细化管理。绿色技术包括生态建筑、清洁生产、污染治理、降耗节能、循环利用五个要素, 生态建筑体现了绿色饭店建筑未来发展导向, 清洁生产是绿色饭店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 污染治理表明饭店对外部生态环境负责任的态度, 降耗节能是绿色饭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循环利用决定饭店利用绿色技术的综合实施效果。精细化管理是指制度保障、内部沟通、资本运作和成本控制。制度保障是实施绿色饭店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内部沟通是保障饭店精细化管理的内生动力, 资本运作是保障绿色饭店产品创新发展的源泉, 成本控制是绿色饭店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绿色技术是引领和决定协同发展方向的因素, 精细化管理是保障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应注意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平衡问题。一是管理与技术的平衡问题。许多障碍不是来自于技术方面而是管理方面。二是绿色技术应用与顾客满意度的平衡问题。[4]

四、评价方法

在构建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要素评价体系的逻辑框架的基础上, 本文将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要素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子目标层、核心指标和指标变量4个层次, 目标层是构建该体系的最终目的——营造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子目标层由3个子目标构成, 分别是环境要素、竞争力要素和支撑要素;核心指标是指绿色饭店生态系统、绿色饭店产品、人力资源管理、品牌营销、企业文化、绿色技术和精细化管理7个指标。指标变量则由30个具体指标变量组成, 各层次之间的自上而下的支配关系形成了递阶层次结构 (见表1) 。

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涉及多层次、多因素, 相当复杂, 而且很多因素不易量化, 很难通过一般的定量或定性方法进行处理。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评价模型, 对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讲行评价, 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 建立评价指标集。设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子目标所组成的集合为Cs={C1, C2, C3}, 核心目标构成指标集CG={CG1, CG2, …CG3} (n为子目标层下的核心指标个数) 。

第二, 划分评价等级, 建立评价标准集。在参考相关文献和咨询专家建议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绿色饭店营运的实际情况, 将评价等级定为U={很好, 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第三, 建立分值矩阵。对评价等级赋予分值 (见表2) , 并律立分值矩阵H={100, 85, 65, 40, 25}。

第四,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确定权重系数A及Ai, 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 根据表1构建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判断矩阵。聘请绿色饭店评定机构专家对每层指标进行两两比较, 得出相应的判断矩阵。根据创新型企业实际, 结合专家律议, 用九标度法构建两两判断矩阵 (见表2) 。

其次, 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及对应的特征向量。

最后, 对判断矩阵标度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 其中, RI为定义随机一致性指标, 要求一致性检验必须通过, 因为必须要把这种不一致的程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防止出现在多阶判断时的不一致现象。然后引入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尺及其系数表, 设n为判断矩阵阶数, 当n=l, 2, ……, 9时, 其对应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见表3。

在计算完各层次要素对上一级的相对重要程度以后, 即可从最上层开始, 自上而下地求出各层次要素关于评价体系总体的综合重要度。综合重要度求出之后就完成了整个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这一体系就可以对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进行综合评分。

第五, 进行单因素评价。采用德尔菲法建立从C到U的单因素评判矩阵Ri (rij) 。单因素评价结果为Bi=Ai×Ri。其中:

第六, 模糊综合评价。由Bi构成矩阵R, 然后求得综合矩阵B, 即

第七, 计算综合评价值。利用公式E=B×HT对每一项指标变量进行计算。

五、结论与展望

现有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极少涉及绿色饭店战略管理层面, 无法真实反映绿色饭店在战略管理方面的竞争优势。因此, 本文根据绿色饭店内涵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构建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要素评价体系的逻辑框架, 并给出了具体评价方法, 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 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有助于解决目前的绿色饭店投资项目评价现实存在的许多问题, 如短视行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 从而使我国绿色饭店更加适应新时期的市场环境及其变化, 与社会和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为绿色饭店投资项目的长期发展和持续盈利能力奠定基础。

第二, 十八大报告指出,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国务院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发展的指示也突显出加快绿色饭店创建工作成为饭店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构建的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旅游管理部门制定行业标准提供了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促进了我国饭店业的转型升级, 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服务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第三, 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有助于绿色饭店战略发展规划的制定。绿色饭店所处地理位置、经济社会环境、资本运作以及业务导向均存在差异, 也就决定了绿色饭店营造其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和方式也各有不同。所以, 在绿色饭店制定战略发展规划时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运用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充分反映饭店员工的意见建议与饭店的实际情况, 指导绿色饭店制定战略发展规划。

第四, 探索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工程, 需要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 综合考量顾客满意度、成本与规模、内部管理与控制、文化建设与员工成长等多个方面。本文构建的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将绿色理念深入到组织文化和管理理念的维度, 从饭店的论证和设计到饭店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 都围绕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这个目标, 规范和提炼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

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绿色饭店运营环境的各个重要环节, 选用了较以往研究更多、更全面的核心指标和指标变量。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 如某些指标的适用性以及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等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如果能够跟踪获取绿色饭店更长期限的数据, 则可以采用本文的指标对绿色饭店核心竞争力要素进行进一步归纳和提炼, 进而为绿色饭店投资者提前制定协调生态、社会、经济发展的决策组合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绿色旅游饭店标准 (LB/T007-2006) [Z].2006-03-23.

[2]冯国珍.基于财务视角的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企业经济, 2011, (10) :100-101.

[3]朴明子, 谢芳.饭店绿色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与提升路径探讨[J].环境工程, 2008, (26) :334-338.

如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 第2篇

物流0741班曾明金0707004046

21所谓企业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企业拥有超越其他竞争对手的一种特殊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人力资源、研究与开发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市场能力,各指标的具体构成为。

1、人力资源。

人才堪称是新时代的最宝贵的资源,拥有人才是企业不断发展的根本。

(1)员工素质,该指标从核心员工的职业道德、工作经验、知识结构、创新意识等方面 来考察其具备的素质。

(2)员工层次与结构,该指标从员工年龄结构、知识水平结构来衡量员工的层次与结构是否合理

(3)员工文化程度,该指标涵义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占企业人员总数的比例。

(4)员工的专业技能,该指标主要从员工创新能力以及在工作中能否熟练运用各种提高效率的工具和方法来考察其专业技能。

2、研究与开发能力——也是技术能力

一般而言,技术上的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离开了技术能力的支持,其他方面在有能力也是空中楼阁,是不能长久的。

(1)企业科技人员比重,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科技力量和整体科技素质,比例越大,说明企业科技力量越强和整体科技素质越高。

(2)研究与开发人员占科技人员比重,该指标反映企业投入研究与开发人力状况,比例越大,研究与开发能力越强

(3)研究与开发经费比重,该指标反映企业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资金能力,比例越大,研究与开发能力越强。

(4)新产品开发周期,指产品从构思、设计到生产出来的平均时间,时间越短,研究与开发能力越强。

3、创新能力。

在经济高速发展科技日益发达的当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也在加快,对产品的追求日益个性化。时代的变化,市场的变化从客观上要求企业要不断的创新包括产品与技术创新,观念与理念创新,战略创新等

(1)专利拥有比例,该指标反映企业研究与开发能力的效果和科技水平领先程度。

(2)新产品产值率,该指标反映企业技术开发的实绩。

(3)自主核心技术的拥有量,该指标反映了企业自主研究开发的能力,拥有量为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数量。

(4)观念与理念创新,该指标反映企业文化的完善与发展能力,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大型企业中。

(5)战略创新,在指标反映企业管理者对未来市场与时代要求的反映能力。

4、组织管理能力。

(1)组织结构的优化程度,该指标反映企业组织层次的合理性及其管理幅度的合理性程 度。

(2)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该指标反映企业以生产、管理到技术研发整个流程运作控制系统有效性程度。

(3)经营理念和价值观,该指标反映员工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理想追求、是非标准以及企

业存在和发展目的、意义的认知程度,由专家评出。

(4)聚合力,指企业培育企业文化,使企业体建立共同的价值标准、道德标准和精神信念,从而形成企业内聚力。

(5)文化延展能力,该指标反映企业文化对技术、产品、服务等方面的辐射作用程度。

5、市场能力。

(1)产品的品牌知名度,该指标反映企业产品被公众认可的程度。

(2)产品市场占有率,该指标反映企业产品的市场渗透能力。

(3)产品销售增长率,该指标反映产品市场扩张程度和增长速度状况。

(4)产品市场销售区域覆盖率,该指标反映企业产品市场销售区域覆盖程度。

(5)顾客导向理念,该指标反映企业关注顾客的价值需求和重视顾客的程度。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及发展策略 第3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 生态城 住宅

1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简介

根据中新天津生态城( 以下简称生态城)指标体系中的规定,生态城内 100%的建筑均为绿色建筑。 为了规范对生态城绿色建筑的评价,规范建设、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等单位的行为,中新双方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2006,借鉴新加坡绿色建筑标志系统( GREEN MARK)等国际先进经验,充分考虑生态城的实际, 总结了中新双方近年来在绿色建筑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制定出《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以下简称《 评价标准》 以及《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并于 2009年 10 月 1 日正式实施。

1.1基本内容

《评价标准》由评价标准(总则、相关术语、具体条文、基本规定)、评价细则(具体阐述标准中涉及到的条文以及设计、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的相关技术要求指导)、评分表(评价施工过程、工作的准确性以及效率)三个部分组成。本标准符合科学性的规律,从公共以及住宅建筑两类建筑入手,编制对应的评价指标,辅以不同的权重体系。其中,评价各级指标的项目都包括优选以及强制选项两种;对于中新天津生态城里建设的永久性建筑,此标准特别规定必须都是绿色建筑,且要符合所有强制选项要求,符合优选项目的则可以加分。从定性以及定量两方面划分措施项目,进行定性评价的措施项目,必须满足多个条款要求才能得分,判定为通过,否则不通过;进行定量评价的措施项目,则要根据计算公式来计算此项目的累计得分,可见,定量措施可以显示出各个项目之间细微的差异,从而保证评价过程更为科学,评价结果更为公平公正。

1.2《评价标准》的特点

(1)先进性和系统性。一级指标共六个,涉及到建筑的整个寿命周期,其内容也包括了周期中的各方各面,六个指标彼此关联,系统性很强。同时,以环境指标为标准进行总体规划工作,以保证规划指标与环境指标相互对接、保持一致;此标准是根据国际标准并超出其规定的水平来制定的,还明确要求所有永久性的建筑都应为绿色建筑,旨在让中新天津生态城达到国际水准,成为典范。

(2)实用性和引导性。本标准是在具体分析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实际情况,包括其所在区位的条件,开发、施工建设的具体情况等基础上制定的。根据施工的不同阶段(规划设计、竣工验收以及运用后三个阶段)设定出评价的节点,分别具体做出不同的评价;标准始终没有脱离建设生态城的实际情况,以引导规划设计、建设施工以及管理运营等各个单位为宗旨,鼓励其进行适当的创新,并对创新进行加分鼓励。

(3)可操性与公正性。评定等级时,主要通过评分标准打分,同时采取定量措施来计算各个项目的累计分数,以体现各个建设方案的不同之处,保证评价结果公平公正;同时,评分体系由相关条文、细则以及评分表组成,评分体系较为完整;评价指标项目分强制以及优选两种,在强制项目评定出是否符合入门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优选项目来评定获奖的等级,以保证评分过程清晰明了;此标准中的规定具体明确,操作起来也很简单,无论是规划设计单位,还是施工建设、管理运营的单位,都可以以此为依据完成自查工作。

1.3指标体系内涵

《评价标准》中的指标体系特征内涵丰富,其中对目前评价绿色建筑的几个主要指标体系做了具体的对比和详尽的分析。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各个国家在评价的一级指标中都对“室内的环境”、“室外的环境以及场地的环境”、“资源与材料”、“利用水资源和能源”等方面有所涉及。只是在管理运营以及涉及的创新度、操作性、成本考虑、耐久度等方面体现出了不同的特色。在《评价标准》中,对室外以及场地的环境做出了明文规定:利用好地下的空间、致力于改善环境和,同时要注意绿化建设,注意室外场地的通风以及交通组织,还要控制污染、灾害等。

在材料和资源方面,《评价标准》中把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和施工现场 500 km 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质量的 70%以上作为强制项内容。优选项中主要对材料的合理选择和可再循环材料使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发现,该标准指标体系在参照国内外框架体系时,还根据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的需要设计了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项目和标准。而在欧美标准中则强调材料对生命周期的影响。运营阶段的实际使用效果是对绿色建筑实现程度检验。除美国 LEED 评价体系外其他各国都依据本国特色设立了运营管理指标。这种设计是对早期设计和施工的检验,是前期评价工作的延伸检验。

2绿色建筑的发展策略

2.1构建多维度技术体系

不同于传统建筑单一、独立以及相互割裂的技术体系,绿色建筑的体系复合性叫强,多个维度彼此关联。具体分成3个层次:首先是绿色建筑作为城市中的单体模块分配给它的功能配置;其次是绿色建筑个体内部的技术集成系统;最后是从全寿命周期角度对绿色建筑在设计、施工和使用各方面构建出技术的综合体系。绿色建筑进行技术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整个城市以及单体建筑,兼顾到建筑各阶段技术集成及其内部专业技术系统的不同。

2.2走集成优化路线

同时,在技术的组织方面,绿色建筑也存在方式上的变革。传统建筑的技术组织封闭且相互割裂,没有完整的体系,组织模式也没有模块化,而绿色建筑则可以实现这些目的,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各项技术的作用,使其达成最佳状态。“技术集成度是最大限度发挥各种技术优势的关键所在”。 如果只是分别对各部分工作效率进行提升,系统的整体效率反而容易降低,同时,在满足功能需求时,如果不做好技术的优选,不分主次地对各项技术做简单的叠加,也会使系统发生冲突,增加了成本。因此,绿色建筑的技术设计应当注重整合思想,同时注意优化集成技术的工作,以发挥出技术的最大效用。

2.3推广分布式能源系统

分布式能源系统即在不大的区域中,将水能、风能等可再生的能源以及煤气、天然气等新能源加以利用,形成电、冷、热三联供的装置,再配以其他相关装置所组成的集成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用户对能量的需求,使能源在用户端可以进行“梯级利用”,不浪费可用的能源。同时,分布式的能源系统具备环保性能,适应就地生产、供给能源的方式,能源的成本较低,可靠性和安全性较高,也能给用户提供比较宽泛的选择。传统的集中式能源系统不仅在应对高峰期以及突发灾害时存在一定难度,而且传输能源的过程也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以采暖供能为例,在我国的北方,冬季建筑物采暖的耗能达1.3亿t标准煤,占全国能源生产的11%,向空气中排放的CO2达1.9亿t,SO2约300多万t,烟尘30多万t,如果采用建筑物小规模联供技术, 相对于目前利用化石燃料的能源技术相比,污染物排放较少,有助于改善目前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T50378- 2006)[S] .北京: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新形势下煤炭企业绿色竞争力评价 第4篇

绿色竞争力概念的产生是随着竞争力理论的不断完善而发展的, 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国内外对企业绿色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绿色竞争力概念、绿色竞争力评价及绿色竞争力提升对策。以往对企业绿色竞争力评价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纺织行业、石油和化工行业、 建材行业、农业等行业, 对煤炭企业绿色竞争力没有相关的研究。而煤炭企业绿色竞争力是一个区别于上述行业的、包含了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绿色开采、节能减排、矿区环境保护、矿区生态修复、矿地和谐等丰富内涵, 是关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

因此, 对于煤炭企业绿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也必须包含开发利用、绿色开采、节能减排等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内容。到2015年, 我国将建设600个以上绿色矿山, 新办矿山达不到绿色标准将不得获批。到2020年, 绿色矿山格局基本建立。可以看出, 绿色矿业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建设绿色矿山是新形势下矿产资源管理和矿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1煤炭企业绿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 我国学者研究较多的是绿色矿山, 在CNKI上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 671篇, 这些文献主要集中在三方面的研究:一是绿色矿山建设战略与政策研究;二是绿色矿山建设技术及实践研究; 三是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各地政府部门也相继出台了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如河北省、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分别出台了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2010年国土资源部正式出台 《国家级绿色矿山基本条件》, 提出绿色矿山的建设标准, 包括环境保护、土地复垦、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等九条。 以上研究主要针对所有矿山包括金属、非金属矿的绿色建设, 而对煤炭企业的绿色建设研究也主要侧重于绿色开采技术体系和实践应用方面, 在煤炭企业绿色建设评价体系研究方面相对较少。

王晓宇等[1,2]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4个方面构建了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绿色开采评价指标体系。

李洁等[3]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 构建一套能够客观反映井工煤矿绿色开采的实施程度和实现效果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郭佳等[4]、闫志刚等[5]提出了发展绿色矿山的明确要求, 构建了绿色煤炭矿山建设技术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在总结前人的研究和国家及地方绿色矿山建设的相关政策、标准基础上, 结合前面提出的煤炭企业绿色竞争力概念模型、内涵及运行机理, 以经济、环境、资源、技术、人才和管理6个方面为准则, 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可比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及可操作的原则, 选取准则层各相关评价指标, 构建煤炭企业绿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如图1所示。

2煤炭企业绿色竞争力评价模型建立

通过文献分析,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定量评价方法体系主要包括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方法、能值分析方法、系统动力学仿真方法以及绩效评价方法等。

以上主要是对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定量评价方法体系的研究, 由于循环经济视角下煤炭企业绿色竞争力的复杂性和各因素之间界限的模糊性, 用常规的方法显然不能对其全面评价。文章主要采用BP神经网络对循环经济视角下煤炭企业绿色竞争力进行综合评判。

在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过程中, 可以用任意精度来逼近相应的映射关系。文章将选取三层的BP神经网络作为评价模型。由上述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可知, 评价共有5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 因此, BP神经网络的输入层节点数为25, 输出层的节点数为1, 且取值范围为 (0, 1) 。

2.1隐含层的节点数确定

隐含层的节点数一般根据以下经验公式来求得:

式中:j为隐含层节点数, 个;n为输入变量的节点个数, 为25个;m为输出变量的节点个数, 为1个;a为1~10的常数。

因此, 可求得文章所构建的BP神经网络的隐含层节点数为7~15个, 然后分别比较所构建的9个BP神经网络的性能。通过Matlab计算可知, 当隐含层节点为13时, 其误差最小。此时, BP神经网络的性能最好。文章构建的BP神经网络结构为25-13-1, 即输入层节点数为25个, 隐含层节点数为13个, 输出层节点数为1个。文章将Sigmoid函数作为模型的激活函数, 隐含层的激活函数定义为双曲正切型函数:

并取对数S型函数作为输出层的激活函数, 其表达式:

其他参数如最小训练速率取0.01, 目标允许误差取0.000 01, 迭代次数取1 000次。

2.2安全等级确定

经过网络的训练学习, 可以从网络的输出得到绿色竞争力状况的评价值。为了划分竞争力水平的等级, 令Z为最终神经网络的输出, 则:

0.85≤Z<1.0很高

0.70≤Z<0.85较高

0.60≤Z<0.70一般

0.30≤Z<0.60较低

0≤Z<0.30极低

3数据采集与处理

3.1数据的采集及神经网络输入单元数据处理

选取13个矿区, 并请专家对13个矿区根据前面建立的指标体系, 采用德尔菲法对各指标进行打分[0, 1], 作好记录, 将该数据作为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集。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根据国家级绿色矿山基本条件, 把国家绿色矿山建设标准打分值作为神经网络的目标层。

以某矿区作为研究对象, 邀请专家根据德尔菲法对该矿区进行打分, 并对数据进行模糊规格化处理, 其结果如表2所示。

3.2结果分析

使用Matlab软件对数据进行模拟运算。经过7次训练后, 误差达到设定值, 数据最大误差不超过4×10-5, 训练的精度已很高。

最终Matlab神经网络训练所得结果为0.768 3, 对照前面评价等级, 该矿区绿色竞争力指数为0.77, 绿色竞争力等级为“较高”。

4结语

构建基于科学性、动态性、普适性、可操作性目标的煤炭企业绿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是确保我国煤矿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是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经之路。改后的BP神经网络法应用于煤炭企业绿色竞争力评价, 解决了模糊数学中指标隶属函数难以准确确定的问题。该方法综合考虑各指标的不同属性, 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从而使各指标权重分配更科学, 使评价结果更准确。 使用该方法进行评价时算法简便、层次分明, 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摘要:绿色竞争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 以往对企业绿色竞争力评价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纺织行业、石油和化工行业、建材行业、农业等行业, 对煤炭企业绿色竞争力没有相关研究。近几年煤炭市场转入了疲软、价格下滑、利润空间较低、甚至出现亏损的困难发展时期。面对新形势, 一些专家提出了“绿煤战略”的思想。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五位一体”的新高度后, 许多煤炭企业把“绿色开采”、“绿色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 通过绿色创新驱动发展。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构建了基于科学性、动态性、普适性、可操作性目标的煤炭企业绿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并运用改进BP神经网络对其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科学准确, 为我国新形势下发展绿色矿业, 推进煤炭企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绿色竞争力,BP神经网络,评价

参考文献

[1]王晓宇, 卢明银, 张振芳, 等.绿色开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化工矿物与加工, 2009 (3) :32-35.

[2]王晓宇, 卢明银.露天煤矿绿色开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传播, 2010 (11) :18-20.

[3]李洁, 卢明银.井工煤矿绿色开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2 (2) :165-167.

[4]郭佳.绿色煤炭矿山建设技术评价指标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2 (2) :27-31.

绿色竞争力评价体系 第5篇

胁和压力,更多的企业开始思考如何从战略高度上抢占市场战中的制高点,他们逐渐把目光转向企业的核

心竞争力这一制胜法宝上。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哈默和普拉哈拉德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公

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首次提出的,并指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保持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企业立于不败

之地的法宝。自此,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流行全球,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研究和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中国电信运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特征

哈默和普拉哈拉德指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并指出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性、独特性和延展性的特性。其后又有许多学者从各个角度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形成了基于知识、资源、组织和系统等观点的核心竞争力的理论体系和方法。

在各电信运营企业技术、业务、服务选择日益趋同化的今天,电信运营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借鉴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并结合电信运营企业的特点,本文把电信运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定义为: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积累性学识,表现为建立在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基础之上的核心能力体系。

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如下特征:

价值性。它必须特别有助于实现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它在降低成本、创造价值、提供优质服务方面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同时,在实现顾客利益的基础上给电信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长期的主动权和超过同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额利润。

延展性。电信运营企业能够从核心竞争力衍生出一系列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顾客需要。它为企业其他各种能力的发挥提供了一个更坚实的平台,在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之上,电信企业不断衍生出新产品、新业务,以较大程度满足客户的需求,为电信企业不断创造出新的利润增长点。

难以模仿性。电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是独一无二的,为企业所特有,它是电信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个性化发展的产物,是电信企业独特的技术、技能、组织特征、独特的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员工素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很难被竞争对手掌握并复制。难以模仿的特征决定了企业的异质性,也决定了企业的不同效率和收益及发展潜力的差异。

不可交易性。核心竞争力是电信企业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积累性学识,它与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企业资源高度融合,它与企业拥有的有形资产不同,很难从企业主体中分离出来,它是一种隐形知识,可以被感知,但却无法通过市场进行交易买卖。

整合性。电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核心,对电信产业价值链、企业内部价值链、企业核心能力的有机整合而形成的有机综合体,它是对电信企业整体而言的。电信企业通过对资源和能力的整合,使电信企业拥有的核心资源发挥其效用,在向顾客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表现相对于对手的显著优越性。

动态性。电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与一定时期的产业动态、管理模式及企业资源等高度相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核心竞争力必然发生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形成后,就面临再培养和提升问题,电信企业必须根据产业发展动态、资源变化及市场变化的情况,对核心竞争力进行持续的发展和培育,以维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

二、中国电信运营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依据

要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了解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这就需要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通过与竞争对手的比较,发现企业的优势与劣势,使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做到有的放矢。

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制定战略的重要手段。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学者们也作了很多研究,从各个角度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笔者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电信企业特点,从企业内部价值链和产业价值链的角度出发,提出电信运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价值链理论最早是由迈克尔·波特在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他指出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看则无法认清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在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过程及辅助过程中所进行的许多相互分离的活动。为此,他提出用价值链将一个企

业分解为战略相关的许多活动。可以借鉴波特对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的定义及分类,但不必照抄照搬他所提及的九类活动。笔者

认为,根据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发展,在21世纪的今天,创新和战略管理对企业来说,更为重要,它们构成电信企业价值链的重要元素,因为它们并未涉及电信企业提供的电信服务,构成电信企业价值链中的辅助活动。根据电信业的特点,内部后勤和外部后勤以及生产经营并不属于企业的基本活动,取代它们的是研发、网络与系统建设、网络的运行与维护;而市场营销与销售、客户服务对电信运营企业来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成为电信业的首要工作,它们构成电信业价值链的基本活动。故本文提出电信运营企业价值链如下图所示:

电信运营企业价值链

在波特价值链理论的基础上,学者们又提出产业价值链的概念。产业价值链是指由于一系列的分工而存在,产品或服务在到达最终用户前,先后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增殖环节,呈链条状的价值增殖过程。在以宽带或者无线高速传输为基础的分组电信时代,电信产业已不只是简单的通信工具,随着电信向分组和数据化发展,网络的职能越来越强,新业务层出不穷,电信领域涌入大批IT企业、软件、硬件、中间件、应用开发商、内容提供商、虚拟运营商、接入运营商、终端软件、新业务消费者等,这些企业都作为价值链的新环节加入进来,“电信业务”不再是一家就可以提供了,很多业务需要整个产业价值链的参与。

电信产业价值链通过这样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更加复杂、多元化的,以网络运营商为核心,包括网络设备供应商、网络运营商、内容服务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终端设备生产商、专业应用开发商、软件开发商、最终用户等在内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庞大的产业价值链网络。产业价值链的运营模式,要求电信运营企业必须打造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电信运营企业要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因为任何一项新业务的推出,都需要产业价值链各方通力合作,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二是电信运营企业要实现“共赢”,通过整个产业价值链各环节的赢利来实现自己的赢利。电信产业价值链要求电信运营企业通过建立战略联盟等方式来整合外部资源“为我所用”,用“共赢”代替“独赢”,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实现企业赢利最大化。

通过以上对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特征的分析以及对电信企业内外部价值链的分析,可以得知,电信运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是通过价值链活动外化为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与超额利润。因此,电信企业价值链构成因素就是其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来自于企业内部和外部价值链的“战略活动”,众多的价值活动和子系统以不同方式存在,共同融合构成电信运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换句话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价值链的辅助活动和基本活动的整体体现,是在整合内外部资源基础上表现出的优于竞争对手的整体能力。

三、构建中国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电信运营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有两种角度,一是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特征考虑,即从核心竞争力的难模仿性、整合性、延展性等方面考虑建立指标体系;二是从核心竞争力的具体构成内容来建立指标体系。在指标数量的设置上,有多有少,多的达115个,少的十五六个。本文考虑到电信运营企业的行业特点,结合价值链理论,同时考虑到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在参考了各位学者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评价目的和依据,采用第二种角度,初步建立电信运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竞争力评价体系 第6篇

关键词:绿色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指标体系;模糊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TU375.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0)10-0115-03

为期两周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谈判最终达成《哥本哈根协议》。尽管哥本哈根会议进展不大,但低碳经济已是大势所趋,中国政府也提出了碳减排目标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策略。工程建设活动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活动之一,其能源、资源消耗占到全社会能源、资源消耗的40%,所排放的建筑垃圾也相当于全社会垃圾排放量的40%。在当前国家全面节能减排的大形势下,建筑业更应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而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 虽然绿色施工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但当前实际推广进程缓慢,由于施工过程中管理和操作系统的复杂性,并且缺乏进行施工评价的固定指标。故就需要制定一套完整、适用并得到普遍认可的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用来对施工的质量以及施工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做出适当的评价。现行关于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的研究很多,但大部分都是用同一套评价体系难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施工。因为绿色施工的应用涉及到各个行业,不同行业的施工特点不同,就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施工探讨各自的绿色施工评价体系,最终建立覆盖各类型施工的绿色施工评价体系。文章将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探讨,希望能对绿色施工评价理论体系的完善做出贡献。

1钢筋混凝土结构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1建立评价指标的内容

评价研究内容的基础和关键是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和确定,其直接影响到评价的精度和结果。对评价指标的筛选要遵循系统性、整体性、层次性、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并且要结合不同类型施工的特点进行。该评价指标体系分为总目标层、分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四个层次。评价指标的具体内容见表1。

1.2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的方法很多,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AHP)。AHP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的特点是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主观判断结构(主要是两两比较)把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客观判断结果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将同一层次元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进行定量描述。而后,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反映每一层次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通过所有层次之间的总排序计算所有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排序。最终结果见表1。

2钢筋混凝土结构绿色施工评价方法的选择与评 步骤

2.1评价方法的选择

从钢筋混凝土结构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表1)的内容可以看出:①在评价指标中有很多指标不能量化,具有很强的模糊性,在进行评价时很难作出定量的判断。而模糊综合评价,就是应用模糊数学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对与被评价事物相关的各个因素进行量化综合运算,从而得到量化评价结果的过程。因此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比较合适。②该指标体系分为总目标层、分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四个层次,为了评判结果的合理性就不能采用一级模糊综合评价,故应该采用三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2.2模糊综合评判步骤

2.2.1建立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绿色施工评价对象的因 素集

如=U{u1,u2,u3,u4}={能源与资源节约与利用,对环境污染的控制,绿色技术的应用,综合管理}。分目标层u1={u11,u12,u13,u14}={土地资源节约与利用,能源节约与利用,材料节约与有效利用,水资源节约与利用}。

2.2.2建立权重集

各因素的重要的程度一般不相同,故不能等同看待。应根据每一层次中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分别赋予相应的权数,于是得到各个层次因素组成的权重集.在上一阶段已经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完成了一项工作,见表1中各指标对应的权重。如分目标层的权重集=(a1,a2,a3,a4)。其中。

2.2.3建立备择集(评价集) 备择集是对评判对象可能做出各种评判集合的总体。模糊综合评判的目的就是在综合考虑所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备择集中得出一最佳的评判结果。备择集建立为V={绿色、浅绿色、浅灰色、灰色、黑色} 。即V={v1,v2,…,vj}(j=1,2,3,4,5)。

2.2.4单因素模糊评判从最低层(指标层)的第i个因素开始,由相关部门领导、专家教授组成评价组,评价组成员分别对每个指标层因素进行评判, 即专家对该因素评定绿色、浅绿色浅灰色、灰色、黑色分别占多少比例,由此确定该因素对应于评价等级的隶属度。如对评价指标施工总平面布置,有40%的成员认为属于绿色,20%的成员认为浅绿色,20%的成员认为浅灰色,15%的成员认为灰色, 5%的成员认为黑色则可得出u111对各评价等级vj的隶属度r111:r111→(0.4,0.2,0.2,0.15,0.05).同理得到r112→(r1121,r1122,r1123 , r1124, r1125);r113→(r1131,r1132, r1133, r1134,r1135 )。最终得到单因素U11评判矩阵为:

2.2.5模糊综合评判

上一阶段单因素模糊评判没有涉及到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即相应的因素权数,如果各项作用乘以相应的的因素权数,便能合理反应所用因素的综合影响,故模糊综合评判可表示为:

B=*。例如指标层 “土地资源节约与利用” 的模糊合评判集:B11=11*11=(a111,a112,a113)*

同理可得到B12,B13,B14。这样就得到了“能源与资源节约与利用”的评价集:

2.2.6多级模糊综合评判

文章的评价体系应该采用三级模糊综合评判,评判模型见下式:

其中bj称为模糊综合评判指标,含义是综合考虑所有因素的影响时,评判对象对备择集中第j个元素的隶属度(j=1,2,3,4,5)|。

2.2.7评判指标的处理

根据最大隶属原则,取最大的评判指标maxbj 相对应的备择集元素vj为评判结果。即V={vj/vj→maxbj } (j=1,2,3,4,5)。

3结语 综上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研究课题,涉及多门学科。论文从能源与资源节约与利用、对环境污染的控制、绿色技术的应用、综合管理四个方面出发,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建立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用了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完善了绿色施工评价理论体系。但是该体系尚有不足之处,对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和隶属度确定比较粗略,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晓红.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绿色施工评价[J].施工技术,2006,35(11):85-89.

[2] 王莲芬,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3] 肖盛燮,王平义,吕恩琳.模糊数学在土木与水利工程中的应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4] 李士勇.工程模糊数学与运用[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5] 刘贵文,徐鹏鹏.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2007,(3):32.

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研究 第7篇

关键词: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绿色建筑

2009年4月8日收到在建筑业中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施工阶段应更加重视。建筑施工具有周期长、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废弃物产生多等特点,项目施工过程会对环境、资源造成严重的影响。据统计,全球能量的50%左右消耗于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垃圾污染、电磁污染等就占了34%。因此,对施工过程的环境因素进行控制和管理,提倡以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为基本宗旨的绿色施工,对于推行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广绿色建筑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003年11月,北京奥组委环境活动部印发了《奥运工程绿色施工指南》,推动了奥运工程绿色施工水平的提高[1]。建设部于2007年9月发布了《绿色施工导则》。奥运会结束以后,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奥运会后绿色奥运成果的巩固。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已经取得的绿色奥运成果,加强北京市施工工地管理,2008年10月19日,北京市建委公布了《绿色施工管理规程》,要求施工单位在编制投标预算时应按要求编制相关绿色施工费用,并严格按照《绿色施工管理规程》组织施工。2009年3月1日前,北京市在施工工程和即将开工的工程,在施工扬尘、渣土运输、声光排放、安全生产等方面都要达标。很多省份现在都在着手制定有关绿色施工的管理规程。

本文运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及层次分析、系统工程等研究方法构建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编码体系、指标权重、评价基准和评价方法,为建筑企业提供绿色施工评价的基本平台和方法体系。

1 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的建立

1.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建立在简明科学的基础上,客观如实地反映建设项目绿色施工目标的构成,反映绿色施工目标和指标的支配关系[2,3]。指标体系的繁简要适宜,指标划分过细,内容会有重叠或交叉,增加计算量;指标划分过粗,信息会有遗漏,计算结果误差较大。指标体系要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各评价指标之间要具有可比性,基础数据尽量能够量化,便于分析计算。

1.2 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及评价因素编码

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分为评价总目标,指标层A、因素层B和分因素层C四个层次。指标层A包括7个指标,因素层B包括22个评价因素,分因素层C包括12个评价子因素。

1.2.1 评价指标内容

绿色施工评价指标项、因素项及分因素项的具体内容见表1。

1.2.2 评价指标递阶层次结构编码体系

绿色施工评价指标递阶层次结构编码体系如图1所示。

2 评价指标各层次权重的确定

2.1 权重确定方法的选择

指标体系权重是指标相对于目标重要性的一种度量,不同的权重往往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因此,采取适当的方法以保证指标体系权重分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就显得至关重要。从国内外指标体系权重研究现状来看,权重的确定主要有主管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两大类[4]。本文构建的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系统,由于部分性能指标难以量化,并且无法避免要使用主观判断进行评价,所以我们选用决策分析中常用的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由美国运筹学家 A.L.Saaty 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技术[5]。其基本原理就是将待识别的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层次,由专家和决策者对所列指标通过两两比较重要程度而逐层进行判断评分,利用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确定下层指标对上层指标的贡献程度,从而得到基层指标对总目标而言重要性的排列结果。

2.2 确定指标、因素及分因素的权重

2.2.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本评价指标体系递阶层次结构如图1 所示。

2.2.2 构造判断矩阵

按决策判断定量化原则构造判断矩阵的过程如下:

1)调查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采用了面对面问卷的方法,根据本文所列指标项、因素项及分因素项,对同一层次评价项进行重要性等级两两相比,得到比较判断矩阵。A.L.Saaty提出九级标度法把各因素之间的重要性比较等级分为九等,如表2所示。

2)选择调查对象

为了增加权重确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分别对从事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施工管理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调查。

2.2.3 整理问卷并构造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是针对上一层次中某一元素而言,本层次中各元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关系。通过对问卷进行整理,计算出所有问卷的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程度,构造出判断矩阵。

2.3 计算各层次指标权重

2.3.1 层次单排序

1)计算单排序权重

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对于上一层某元素而言,本层与之有联系的所有因素的权重的过程,称为层次单排序。可以根据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通过数学计算求出判断矩阵对于最大特征值λmax 的特征向量,此特征向量的各元素即权重值,也就是单排序结果。本文利用MATLAB 语言中的矩阵计算功能进行特征向量的计算。对应部分因素项的层次单排序的判断矩阵和计算结果部分见表3~表5,其他因素项的计算过程略。

2)单排序一致性检验

层次分析法的主要优点是将决策者的定性思维过程定量化,但由于评价对象是个复杂的系统,专家们在认识上有不可避免的多样性和片面性,即使有九级标度也不能保证每个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因此必须通过一致性检验,检查各个指标的权重之间是否存在矛盾之处。

一致性检验的依据是矩阵理论,步骤如下:

①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

λmax=1ni=1nAWiWi(1)

(1)式中:λmax—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n—判断矩阵的行数,也即层次子系统中的指标个数;

A—判断矩阵;

W—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

AWi—判断矩阵A与特征向量W相乘而得的向量AW的第i个元素。

②计算一致性指标CI

CI=(λmax-n)/(n-1) (2)

③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CR

CR=CI/RI (3)

(3)式中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根据表6取RI值。

CR≤0.10时,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应予以调整。

根据上述计算方法,对目标-指标、指标-因素、因素-分因素各层次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指标的计算,计算结果见表3~表5,所有CR均不超过0.10,因此判断矩阵均符合一致性要求。

2.3.2 层次总排序

1)层次总排序计算

利用同一层次中所有层次单排序的结果以及上层次所有元素的权重,来计算针对总目标而言所有因素的权重值的过程,成为层次总排序。

本指标体系对因素层和分因素层进行层次总排序,排序结果如表7所示。

2)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

层次总排序同样也要做一致性检验,其方法类似于层次单排序。计算过程略,检验结果均符合CR≤0.10,所以层次总排序满足一致性要求。

3 评价等级标准确定

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等级分为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各等级标准要根据国家相关法规、标准、规范等确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制、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等。

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的指标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类,在评分时可根据以下原则来进行:

1)定量问题(噪声污染、水资源节约等)要有可靠的数据作为依据,一般以各种规范、法规、制度等要求的数据为依据,或者以适用的行业水准为依据,称为硬指标。

2)对于许多定性指标,在很大程度上要求评分人对施工单位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后进行主观判断,评价标准一般是文字描述,称为软指标。

3)评价等级对应的分值是一个区间,而有些性能指标是“达到”或“未达到”,此时评价等级只有优和不及格。

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各要素评价等级标准略。

4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

4.1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

4.1.1 概述

1965年,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的L.A.Zadeh发表了模糊数学领域里程碑式的文章——《模糊集合》。这篇文章第一次用“模糊”(fuzzy)这个词去表示技术文献中的“不分明”(vague)[6,7]。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人们常遇见许多模糊的概念,譬如,工人施工作业环境的“安全性”、基坑边坡发生塌方或复发的“可能性”等。为了使这类定性问题尽可能地定量化,常常需要借助于模糊数学。以便为这类问题做出尽量科学的评判,并制订出“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处理措施。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工程技术人员对模糊数学这个数学工具的运用日益重视。

对绿色施工体系进行评价时,需要对其施工过程环境影响、能源消耗、材料与资源等7大指标及各指标所包含的因素项、分因素项进行评价,这是一个综合评价问题。根据评价要素的特点,有相当多的要素是难以给出定量分值的软指标,因此需应用模糊数学理论来进行评价。

本文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来建立绿色施工评价模型。所谓模糊综合评价,就是应用模糊数学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考虑与被评价事物相关的各个因素,对其所作的综合评价。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数学模型简单、使用方便,对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问题评价效果较好。

4.1.2 模糊要素

模糊综合评价涉及以下模糊要素:

1)因素集

因素集是以影响评价对象的各种因素所组成的普通集合,表示为:

U={u1,u2,…,um} (4)

(4)式中:ui(i=1,2,…,m)代表各影响因素。

2)权重集

根据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赋予不同的权重,组成权重集,表示为:

W={w1,w2,…,wm} (5)

(5)式中:wi0i=1mwi=1

权重的分配是影响评价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评价体系权重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见表7。

3)评语集

把评价者对被评价对象所得的各种可能的评价结果集合在一起,称为评语集,表示为:

V={v1,v2,…,vn} (6)

0(6)式中:vi(i=1,2,…,n)代表各个可能的总评价结果。

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定为(优、良、及格、不及格)4个组别,模糊综合评价的目的,是在综合考虑所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评语集中得到一个最佳的评价结果。

4.2 评价模型建立

4.2.1 评价步骤

评价基本思路是从低到高,由分因素层→因素层→指标层→总评价结论。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分因素层(C)单因素模糊评判矩阵R

2)计算分因素层(C)模糊综合评判集。

3)计算因素层(B)模糊综合评判集。

4)计算指标层(A)模糊综合评判集。

5)得出最终评价结论。

4.2.2 评价过程

1)建立分因素层(C)单因素模糊评判矩阵R

①确定评价因素集U

本文定义UAUBUC分别为指标体系中指标层、因素层及分因素层的单因素集合。

从图1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递阶层次结构中可知,C层对应4个单因素集合UC={UB0102,UB0201,UB0304,UB0603},其中

UB0102={C010201,C010202,C010203,C010204};

UB0201={C020101,C020102};

UB0304={C030401,C030402};

UB0603={C060301,C060302,C060303,C060304}。

②建立单因素模糊评判矩阵R

对评价因素集UC中的各单因素作单因素评价。由于本指标体系中有硬指标和软指标两类,因此相对应的单因素评价方法也有所不同。硬指标可通过数据计算进行量化评价,评价结果是统一、准确的;而软指标是通过多位专家评判,给出评定等级,然后统计得出该指标对于四个等级的比例,即专家评定优、良、及格、不及格分别占多少比例,以此确定该指标ui对应于评价等级vj的隶属度rij。首先建立UC中单因素UB0102评判矩阵RB0102为:

RB0102=[rC010201,1rC010201,2rC010201,3rC010201,4rC010202,1rC010202,2rC0102023rC0102024rC0102031rC010203,2rC010203,3rC010203,4rC010204,1rC010204,2rC010204,3rC010204,4]

此矩阵表示UB0102到评语集V的一个模糊关系,其中rC010201,1表示因素集UB0102中,分因素C010201(施工现场扬尘管理)对评语集V1(优)的隶属度,即对施工现场扬尘管理者一分因素,评优的比例有多少。同理可建立UB0201,UB0304,UB0603的评判矩阵RB0201,RB0304,RB0603。

2)计算C层模糊综合评判集

根据公式(6)—式(7)可求得模糊综合评判集。

B=WR (7)

(7)式中:W—因素集U对应的权重集;

R—因素集U对应的评判矩阵;

B—因素集U的模糊综合评判集。

从表6-16可得,C层第一个因素集合UB0102的单权重集WB0102为:

BB0102 为因素集UB0102的模糊综合评判集,则:

BB0102=WB0102RB0102=(bB0102,1,bB0102,2,bB010,3,bB0102,4)=

(0.7500,0.2500,0,0)。

同理可求得BB0201,BB0304,BB0603。

故C层的模糊综合评判集BC={BB0102,BB0201,BB0304,BB0603}。

3)计算B层模糊综合评判集

对于B层模糊综合评判,只需将C层的评价结论BC与B层其余判断矩阵元素组成一个新的模糊评判矩阵Rb,将B层Wb重新代入Bb=RbWb计算即可。同C层计算方法一样,可求出Bb={BA01,BA02,…,BA07}。

4)计算A层模糊综合评判集

与上述计算方法相同求出A层模糊综合评判集Ba=RaWa

此评判集即为本评价指标体系最终模糊综合评判集。

5)计算模糊综合评判结果

①评价等级

等级评价的最终结果是对建设项目绿色施工给出“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因此无需计算精确的得分,只需给出评价等级,得到模糊综合评判指标B之后,按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评判结果,即取与最大的评判指标bk(bk=max{bj})相对应的评语集V中的元素vk作为评判的结论。如:BB0102 =(0.750 0,0.250 0,0,0),所对应的评语集为优,即B0102项评价结果为优。

②综合评判分值计算

优选评价要求对各个建设项目绿色施工进行比较,需要较精确的区分度,在这种情况下,最大隶属度原则不适用。可以通过对评语集V中的元素赋予相应分值,然后计算出绿色施工的最终得分S。计算公式为:

S=BT (8)

(8)式中:S—绿色施工的评价分值;

T—4个评语等级的分数所构成的列向量。

其他符号含义同前。

本评价体系给定各评语等级的分数如表8所示,T=(100,80,60,0)T。

随着我国建设项目绿色施工的进一步推行,对绿色施工的评价也日益重要,本文介绍的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将为我国制定绿色施工标准提供参考,可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的绿色施工,推动我国绿色施工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申琪玉,李惠强.绿色施工应用价值研究.施工技术,2005;11.60—62

[2]李启明,聂筑梅.现代房地产绿色开发和评价.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69—100

[3]绿色奥运建筑研究课题组著.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社,2003:191—204

[4]肖维品.建筑系统工程.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100—109

[5]Shen Qiping,Lo Kakkeung.Priority setting in maintenance manage-ment an analytic approach.The Hong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1999:32—54

[6]Zadeh LA.Fuzzy sets as a basis for a theory of possibility.Fuzzy Sets and Systems,1999;100(Supplement):9—34

绿色竞争力评价体系 第8篇

许多国家都有针对本国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 用以推动本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比如美国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能源及环境设计先锋LEED、英国的建筑研究所环境评价法BREEAM、德国的生态导则LNB等。其中, 美国LEED的商业化最为成功, 也占据了国内绿色建筑评价市场较大份额。本文从介绍LEED评价体系相关内容入手, 分析其与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异同, 希望从中得到一些有益于中国绿色建筑评价制度发展的启示。

一、LEED评价体系的基本内容

1. USGBC简介

L E E D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 (The 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简称USGBC) 组织编制的, 对美国现有建筑进行生态评估的一套评估体系。USGBC成立于1993年, 是美国唯一一个在环保建筑方面代表整个建筑行业的全国性、非营利性机构, USGBC会员多为业内的领袖企业, 包括:建筑设计事务所、建设单位、施工承包单位、物业公司、环保团体等。目前有超过6300个会员企业。

2. LEED主要包括六大评价指标

LEED是Leadership in Energy&Environmental Design Building Rating System的简写, LEED是一个自愿的、以参与双方一致同意为基础、目的在于发展高功能、可持续建筑物的评价体系。LEED评估体系概括而言是“六个方面、四个级别”, 即该体系包括可持续的场地设计、有效利用水资源、能源与大气、原材料和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创新和设计六大项, 每个项目包括2~8个评价子项, 共41个指标, 满分69分。评价指标分为必须项和一般项, 只有在满足必须项的前提下, 才能获得一般得分项评价。LEED评价标准不断发展, 2009版本比原有版本重新分配了得分点, 从原有69分值变为110分值。

3. LEED采取分级分类评价模式

LEED绿色建筑评价采取分级评价制度, 包括四个级别:认证级、银奖级、金奖级、白金奖级。根据评价对象不同, LEED评价体系分为以下几类:LEED NC是面向新建筑的评估体系;LEED EB强调建筑营运管理评估;LEED CD针对商业内部装修进行评估;LEED CS是提倡业主和租户共同发展的评估体系;LEED H是小住宅评估;LEED ND是社区规划与发展评估。目前, 国内使用最多的是LEED NC, 它主要对新建筑和楼房改造工程进行绿色建筑评估, 一般用于指导商业、公共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

在发源地美国, 建筑项目获得LEED评价标示后好处颇多。开发商或业主不仅可以建立“先进”“环保”的正面形象, 还可享受税收抵免优惠或额外收取租金。例如, 美国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制订了“对所有当地获得LEED认证的新建建筑免除物业税”的激励政策等等。

4. LEED占据了较大的评价市场份额

就体系自身而言, LEED非常注重评价体系的简明实用, 每个得分项都非常清晰, 使执行者一目了然。同时, 评价项基本都是量化指标, 整个评价有统一尺度, 不会加入执行者的主观判断, 这为其带来了较好的市场效益。

自2006年LEED评价体系被引入中国, 6年间, LEED评价迅猛发展。数据显示, 目前中国注册申请LEED认证的项目已逾300个, 实际获得认证的项目70多个。从首个非示范项目招商地产泰格公寓到被誉为“世界建筑奇迹”的当代MOMA, 从万科大梅沙总部到“京城第一高楼”国贸三期, LEED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拓展。中国目前已成为LEED评价的全球第二大国。

二、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有力推进了绿色建筑发展

为贯彻执行国家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政策, 规范绿色建筑评价市场, 2006年, 住建部正式启动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建设, 颁布首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首次从国家层面定义了绿色建筑的概念。相继出台《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及《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基本形成。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分为六大类指标: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可以看出, 前五类指标与LEED评价体系相近, 只是第六类不同, LEED指标为“创新与设计”, “绿色三星评估”为“运营管理”, 体现了中美两国在不同发展阶段标准侧重方面的不同。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其中, 控制项为评价绿色建筑的必备条款;优选项主要指实现难度较大、指标要求较高的项目。按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程度, 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一星、二星、三星。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也可简称为“绿色三星评估”。

“绿色三星评估”体系主要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 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分别评价处于规划设计与施工阶段的建筑和已竣工并投入使用1年以上的建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包括证书和标志 (挂牌) 两种。与LEED一样, 这是一种非强制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在绿色建筑评价发展过程中, 标准体系不断完善, 参评的项目逐年增多。截至2012年3月, 全国已评出371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 总建筑面积达到3600万平方米。“绿色三星评估”标志着中国绿色建筑评价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在中国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绿色三星评价”与LEED评价体系的比较

“绿色三星评价”与LEED评价体系在大项目设定上有相近之处, 但在评价子项内涵方面存在较多不同。

将“绿色三星评价”的“节地与室外环境”与LEED的“可持续建筑场址”对比发现, 中国的“节地与室外环境”更加侧重于人均居住用地效率的提高。比如高层用地不高于15平米/人, 明确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平米以及住宅绿地率大于等于30%, 并要求满足日照要求。而在美国LEED中, 表面看“场址”中的第三项“污染地再开发”、第五项“减少对场地的扰动”会涉及“节地”, 但其实质内容是强调场地环境保护措施, 并无“节地”内容。主要原因是, 中国“地少人多”, 中国1.2亿公顷耕地不能动, 用于开发的土地较少、容积率较高, 所以, “绿色三星评价”从国情出发, 更侧重于节约土地资源。而美国“地多人少”, 基本不需要强调节约土地, 所以, LEED“场址”项中几乎不涉及提高用地效率指标, 而是更多关注场地的生态环境保护。这体现了不同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追求目标的不同。

将“绿色三星评价”的“节能与能源利用”与LEED“能源和大气环境”相比发现, LEED“能源与大气”项共设置了3项前提条件, 是L E E D必要项中最多的。其中“优化能源效率”占分近59%, 而且是递增的加分项目。其目的是在前提条件提出标准的基础上再提高能效水平。因耗能组件包括采暖、通风、空调、建筑围护等系统, 要在前提条件已经是“规定能源消耗”的基础上再降低20%, 才能得2分, 投入较多, 难度较大。“绿色三星评价”“节能”项的“采暖式空调能耗不高于国家标准或备案中的建筑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 虽然也是要在标准基础上增加20%的节能, 但因为被设置在优选项, 所以, 可认为节能的强度低于LEED标准。

LEED中的“可再生能源”是指:高温太阳能、地热、风能、生物能 (丰产林) 、生物沼气能等, 而被动式太阳能技术, 包括太阳能热水供暖、地热泵和天然采光等技术是在LEED的“优化能源效率”项中。“绿色三星评价”体系未设置“优化能源效率”项目, 只有“可再生能源”一项, 其规定是“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 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5%时可得1分, 这一项目要求比美国LEED标准要求偏低。

将“绿色三星评价”“节水与水资源利用”与LEED“水资源利用”对比, 可知两大项目的概念基本相符。美国LEED中主要包括了节水景观设计、废水创新技术、节约用水内容, 与“绿色三星评价”中的节水内容要求基本相近。但LEED“废水创新技术”要求相对较高。

将“绿色三星评价”的“节林与材料资源利用”与LEED的“材料和资源”对比发现, “绿色三星评价”中“建筑造型要素简约, 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主要是为了防止片面追求美观而去消耗大量的资源。而LEED项目中主要是指对旧建筑、拆除建筑物上的建材进行回收利用, LEED的前提条件是“可回收物质的贮存和收集”, 要求是为整幢建筑专辟一个出入方便的回收品集散地, 用来分类、收集和储存各类可回收物质, 包括废报纸、玻璃、塑料和金属等。同时, LEED该项中的得分点也集中于废物回收利用。与美国国情不同, 中国是在新建筑、新小区开发之初就尽量减少用材, 所以, “绿色三星评价”项目中较多提到减少用材。这是由国情不同导致的评价标准的差异。

将“绿色三星评价”的“室内环境质量”与LEED的“室内环境质量”对比发现, 中国有5项前提条件, 其中4项是讲日照、采光、通风、隔音, 只有一项是讲甲醛、苯等空气污染物达标问题。而LEED仅有2个前提条件:达到美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不能在室内吸烟。这完全是针对室内舒适环境设定指标。两个标准在此项存在较大差异。中国较侧重于“开窗、结露、控制墙内温度、空调、遮阳、通风换气”等内容, 而美国更加关注于“二氧化碳监测、提高通风效率、施工现场室内空气质量管理、低挥发材料、室内化学品和污染控制、每个住户系统可控度、热舒适度、天然采光和视野”等内容。可见LEED标准对室内舒适程度要求较高。就中国目前国情, 达到LEED标准会造成巨大的投入。中国与美国在“室内环境质量”控制标准等级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将“绿色三星评价”与LEED的得分进行比较, “绿色三星评价”有27项控制项, 没有满足就不能参与评比, 而美国LEED只有7项, 这说明中国的入门要求较高, “绿色三星评价”要求即使获得最低级别的一星, 每个大项得分也应在2~4分以上, 而美国LEED并未要求每个大项都有得分。因不同条目之间得分可以相互补充, 可能导致LEED评价结果与我国“四节一环保”宗旨背道而驰, 这是中美两国评价体系在分数设置方面最大的不同。

四、结论

绿色竞争力评价体系 第9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物业管理,启示

1 国内外绿色建筑相关研究

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是各国建筑业追求的目标,面对高能耗、高污染的现状,推行绿色建筑、智能建筑、节能建筑刻不容缓。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1.1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比较成熟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英国于1990年提出的BREEAM是世界上第一个绿色建筑综合评估系统,也是国际上第一套实际应用于市场和管理之中的绿色建筑评价方法,其采用了一个相当透明、开放和比较简单的评估架构,主要评估条款包括管理、能源、健康舒适、土地使用、选址的生态价值等九个方面。美国LEED体系分场地规划、材料与资源、室内空气质量和创新等六个方面进行评估,建立了可以识别的全国性“认证”来改变市场走向。多国GBE是有加拿大等14个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共同提出的,具有很好的通用性与灵活性,适用于办公建筑、集合住宅、学校建筑三种建筑类型,其评估内容主要涉及了资源消耗、环境负荷、室内环境质量、成本等六大方面;澳大利亚的NABERS评估对象为已使用的办公建筑和住宅,是一个对建筑实际运行性能进行评价的系统,它分为办公建筑综合评估、办公建筑基础性能评估、办公建筑用户反应评估、住宅评估四个方面。此外,日本CASBEE、德国DGNB、法国HQE也较为有名。

1.2 国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为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我国于2006年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主要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该体系包括6大指标: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和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每种指标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3类。其中,控制项为必备条款,优选项主要指实现难度较大、指标要求较高的项目。按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1、2、3星级。

2 运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实行绿色物业管理

2.1“四节”与“一环保”相结合,体现“绿色”理念

鉴于我国人口资源的严峻形势,转变发展方式,节约资源能源,是现实的选择,而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温家宝总理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要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根据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四节”即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它不仅强调了“节”,保证建筑用材、建筑施工、建筑管理充分体现“绿色”理念,还与“保护环境”密切结合,宣传环保意识,提倡环保行为,保证建筑指标与管理效果双向达标。

2.2

过程控制与前馈、反馈控制相结合,突出“过程管理”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充分体现了管理学的一大职能——“控制”。控制,即监视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根据动态环境进行纠偏的过程。有效的控制系统可以保证各项行动完成的方向是朝着达到组织的目标,过程控制作为管理中的监督行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从建筑规划、设计、施工阶段到整体运营管理阶段,实行一系列的监督措施,不仅从源头上遏制了“浪费”、“污染”行为的产生,而且保证整个管理过程具有整体性、系统性。

2.3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级评价制度共同实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中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的规定,弥补了不同类型企业成本问题,企业可依据自身情况尽力达到指标要求。《标准》吸取了国内外特别是新加坡绿色建筑的实践经验,并结合近年来绿色建筑新发展,深化评价内容,改进体例及评分方法,创新性强。

2.4 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建立整个生命周期监测机制

绿色建筑的评价是一个过程管理,而不是最终的一个标签,另一方面,还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全年能耗模拟和评估。在物业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对建筑物及其物业设备进行实时监测,确保从建筑物的建造方法、材料选择、装修过程、设备运行等方面都要体现绿色物业管理的精神。

3 实行绿色物业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3.1 规模化管理,行业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物业管理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目前除少数城市外,绝大多数城市的绿色物业管理市场尚未形成。物业管理行业充分号召各主体企业遵照《绿色建筑评估标准》要求,并结合各企业自身特点,以不同程度推行绿色物业管理,进而形成规模效应。行业协会应在尊重企业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政府与企业的沟通桥梁,随时向政府反映企业在推行“绿色物业管理”中的问题困难,并定期协助政府开展物业管理行业“环保质量”调研和统计工作,为政府制定改革方案、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等提供预案和建议。

3.2

规范化管理,操作流程与评估体系配套施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予以了详细的指标规定,而绿色物业管理在遵循其基础上应有配套的管理绩效界定和评估标准。不仅如此,操作流程也需要制定详细的细则和条例。物业管理企业应定期对评价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有效性。如果有所不足,就应进行持续改进。只有这样,才可通过对体系不断修正与完善,达到改进绿色管理的目的。

3.3 开放化管理,学习先进方法并加以创新

施行开放化管理,应将绿色物业管理延伸到规划、设计、施工的各个阶段,这种生命周期监测管理机制具有良好的监督效应。我国绿色物业管理尚在起步阶段,应在学习国外先进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建立一套自己的评估标准。《绿色建筑评估标准》为绿色物业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借鉴,那么,作为房地产行业后续阶段的物业管理,建立一套完整完善的操作流程和评估体系十分必要。因此,物业管理企业需要在学习国外先进做法的前提下,加以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4 结语

娱乐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体系 第10篇

产业集群是拥有经济属性、社会属性和自学习属性的网络组织,具备很强的结构能力。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主要集中于分析影响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各个因素,综合评价这些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质量水平,从而得到某个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总体概况。娱乐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是要把娱乐产业集群系统中所涉及的所有领域的复杂关系简单化、 量化, 为相对准确地了解娱乐产业集群区域竞争力状况与发展水平提供科学的判断依据。娱乐产业集群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实力评价功能,是指可以量化各个要素对娱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贡献程度和影响状况。二是对比功能,是指可以根据娱乐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综合得分进行竞争力排序,从而可以多角度全面地了解各个区域娱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相对地位。对某个区域而言,可以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综合得分进行排序,进而了解被评估区域在不同时期娱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变化趋势。三是预测功能,是指可以根据娱乐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的预测条件, 进行预测条件的运算与判断, 发出预测信息, 便于对娱乐产业集群区域实行动态管理,从而更好地促进区域娱乐产业集群的发展[1,2]。

在我国,娱乐产业集群竞争实力评估体系的构建尚处于一个初步研究的阶段。本文试图在评析与吸收“钻石模型”和GEM模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娱乐产业集群独特的发展规律和运作特点,综合考虑各个因素,构建娱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2 娱乐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一级指标的选取

娱乐产业集群其竞争力不同于一般工业园区或其它区域,也不是单个企业竞争力的简单叠加,而是有着自己独有的特征。首先,娱乐产业集群是一种由众多行为主体(娱乐技术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地方政府、赞助商等)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的娱乐产业发展系统;其次,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娱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娱乐产业的发展,不仅要有良好的交通、通讯、信息网络、生活环境等硬环境条件,更需要完善匹配的服务机构、独特的娱乐文化氛围、较为密集的投资和赞助企业。同时,政府政策与发展规划是影响区域娱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政府通过支持娱乐产业集团的投入、提高服务水平、增加有利于娱乐产业发展的制度供给、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完善的法律环境等途径来影响娱乐产业集群区域竞争力的形成。本文综合现有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文献观点,再结合娱乐行业专家、学者的意见与建议,通过多次审查与修改得到一套较为系统、全面的一级评价指标,分别是娱乐产业实力、娱乐文化需求力、娱乐环境支撑力、政府作用力、娱乐产业持续发展力。这五个一级指标综合了娱乐产业集群内外影响因子,这些因子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类似于GEM模型的娱乐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3,4],如图1所示。

(2)二级指标的确定

根据影响娱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五个一级指标,分别确定相关的二级指标,构建出完整有效的评价体系,以便于进行娱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定量评估。

①娱乐产业实力方面:

这一指标体系主要考虑娱乐产业集群区域内进行娱乐产品生产、运作等企业的个数及其规模,从事娱乐产业的人员,以及娱乐产业历年的收入总产值等,用以提供产业集群发展的实力基础。选取三个指标:娱乐产业单位数量、从业人数以及产业总产值。

②娱乐文化需求力方面:

选取区域人口总量、人均GDP、人均娱乐消费支出以及区域外娱乐产业需求四个指标。

③娱乐环境支撑力方面:

娱乐产业集群的灵活、高效运转,需要强有力的娱乐环境支撑力,这种支撑力主要描述娱乐产业集群的硬件指标体系,通过评估信息网络状况、娱乐传播设施、相关企业实力、娱乐产业研究状况等指标来反映。[5]。

④政府作用力方面:

娱乐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引导和规划,政府的支持主要体现在政府在发展娱乐产业等第三产业中的投入力度,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员的就业情况来衡量和支持娱乐产业的发展。选取政府投入力、知识产权保护力以及态度三个指标。

⑤娱乐产业持续发展力方面:

娱乐产业的持续发展也是保证产业集群能否有效实施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子,主要考虑现有娱乐企业主体的实力和发展潜力、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趋势以及政府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规划等。这样既体现出经济辐射力度,又存在坚实的发展基础。

综合各个指标体系及其评估因子,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专家调查与修改,最终构建了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

3 娱乐产业集群发展竞争力评价

(1)权重的确定

指标的权重也即各个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相对重要性的数量表示。权重确定的合理与否对综合评价结果和评价工作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为了能科学地确定出各个指标的权重,我们采用美国学者T.L.Saaty教授提出的Dephil与AHP方法来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

①构建同一层次下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在娱乐产业相关专家的评定下,对层次结构图中某一层要素相对于其上层相关的某一要素,两两评判其相对重要性,得到判断矩阵如下:

②单一准则下元素相对权重的计算以及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首先利用特征根法计算权重,利用AW=λmaxW,其中λmax是A的最大特征根,W=(ω1,ω2,…,ωn)T是其相应的特征向量,所得到的W经归一化处理后可得到权重向量。根据以上的计算方式和思路,利用EXCEL软件可得到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W=[0.536,0.310,0.091,0.039,0.024],即模块A的评价要素A1、A2、A3、A4、A5的权重分别0.536,0.310,0.091,0.039,0.024,最大特征值λmax=5.388。

③然后计算一致性指标C.L.(consistency index)

C.Ι.=λmax-nn-1

可得到C.I.=0.097,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random index),查得当n=5时,R.I.=1.12,解得计算性一致性比例C.R.=C.Ι.R.Ι.=0.0971.12=0.087<0.1。因此,根据判断准则可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

④因为每个一级指标同时含有多个二级指标,因此按照同样的方法可以求出每个一级指标对应的二级指标的权重。具体的计算过程与计算一级指标权重相同,具体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⑤计算各层指标的组合权重向量。计算好各层的权重值后,还需计算出各层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相对权重。若共有3层,以第k层相对于第k-1层的权重向量为列向量组成的矩阵。最下层(第3层)对最上层的组合权重向量为设W(k-1)=(ω(k-1)1,ω(k-1)2,…,ω(k-1)k-1)T表示第k-1层上nk-1个元素相对于总目标的排序权重向量, 用P(k)j=(p(k)1j,p(k)2j,…,p(k)nkj)T表示第k层上nk个元素对第k-1层上第j个元素为准则的排序权重向量,其中不受j元素支配的元素权重取为零。矩阵P(k)=(P(k)1,P(k)2,…,P(k)nk-1)Tnk×nk-1阶矩阵,它表示第k层上元素对k-1层上各元素的排序,那么第k层上元素对目标的总排序W(k)为

W(k)=(ω1(k),ω2(k),,ωnk(k))Τ=Ρ(k)W(k-1)

ωi(k)=j=1nk-1pij(k)ωj(k-1),i=1,2,,n

一般公式为W(k)=P(k)P(k-1)…W(2),其中(W2)是第二层上元素的总排序向量,也是单准则下的排序向量。

然后根据已求得k-1层上元素j为准则的一致性指标C.I.(k)j,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k)j,一致性比例C.R.(k)j(其中j=1,2,…,nk-1),则k层的综合指标

C.R.(k)<0.1时,认为递阶层次结构在k层水平的所有判断具有整体满意的一致性。在本指标体系中,C.R.(k)=0.0963<0.1,因此该指标体系有良好的一致性水平。

(2)对娱乐产业集群竞争力综合评估

在实际的运用中,根据相应的数据,对评价体系的各个指标进行打分,从而计算得出产业集群的综合实力评估值,这一评估值是通过指标得分与相应权重的乘积的总体之和,具体的计算方法是:

Bij=Xijkrijk,Ai=Bijrij,Ι=Aiwi

从而得到每个产业集群的综合评分,并用以评估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预测产业集群未来发展状况,根据各个因子对发展产业集群提供政策性的指导。

(3)一个案例:长沙市娱乐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

根据长沙以及湖南地区娱乐产业发展状况收集相应的数据,并通过多位娱乐行业专家对其进行主观评分,最后取平均分值即为最终数据。通过计算,长沙市娱乐产业集群发展竞争力评价体系得分(以10分为满分,表示该项水平达到全国的最高标准)如表4所示。

计算结果显示,长沙娱乐产业集群的综合评价得分为:I=8.33。这一数值相对全国城市娱乐产业集群而言是比较高的。由表中数据也可以看出:长沙娱乐产业实力与需求力相当强,得分分别为8.47与8.24,由于湖南娱乐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许多娱乐电视节目均得到全国各地群众的喜爱,比如《快乐大本营》《超级女声》《快乐男声》《越策越开心》火爆等,因此长沙区域内外娱乐产业需求很高,这样拉动了娱乐产业的不断发展。同时,这几年娱乐行业个体不断增加,长沙地区娱乐产业的总产值相对于其他同等城市而言,是十分突出的。随着“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特别是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全面实施,将很大程度上促进长沙娱乐产业的不断发展。在娱乐产业持续发展力方面,得分为7.44,许多专家认为长沙的娱乐产业规划定位明确,而且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长沙应立足现有优势,抢抓机遇,进一步做好娱乐产业集群发展的中长期战略与规划,促进娱乐产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建纲.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2]曹世潮.文化竞争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李伟.基于组合权重的发电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6,(4):25.

[4]孙有中.美国文化产业[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89~197.

绿色竞争力评价体系 第11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施工,评价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 节地, 节水, 节材) ,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 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 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 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 指建筑对环境无害, 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 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 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一) 绿色建筑的特征

绿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建筑本身较传统建筑, 其耗能大大降低。绿色建筑尊重当地自然, 人文, 气候, 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 因此没有明确的建筑模式和规则。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 如绿地, 阳光, 空气, 注重内外部的有效联通, 其开放的布局较封闭的传统建筑的布局有很多区别。绿色建筑过程中, 对整个过程都注重环保因素。

(二) 绿色建筑的内涵

1. 节约环保

节约环保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呵护生态和减少污染, 将因人类对建筑物的构建和使用活动所造成的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和生态的再造能力范围之内。

2. 健康舒适

创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是人们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适用和高效的活动空间。对于经受过非典SARS肆虐和甲型H1N1流感全球蔓延困扰的人们来说, 对拥有一个健康舒适的生存环境的渴望是不言而喻的。

3. 自然和谐

自然和谐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 亲近、关爱与呵护人与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 将认识世界、适应世界、关爱世界和改造世界自然和谐与相安无事地统一起来, 做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只有这样, 才能兼顾与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才能实现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4. 绿色建筑的意义

节约能源和资源, 减CO2少污染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户, 同时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据统计, 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 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尽管诸如道路, 桥梁, 隧道等不能以绿色建筑去衡量, 但是居住区, 办公大厦, 公寓等对资源的利用时周而复始的。另外, 建筑引起的空气污染, 光污染, 电磁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1/3还多, 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 其中40%为建筑垃圾。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 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 对住宅, 道路, 地下工程, 公共设施的需求越来越高, 所耗费的能源也雨来越多, 这与日益匮乏的石油资源, 煤资源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二、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评价

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毋庸置疑是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但由于其初始投资成本要比传统建筑高5%-10%, 使得关注短期收益的开发商很难下决心投资绿色建筑, 所以绿色建筑的推广一直举步维艰。而实际上, 绿色建筑由于采用了各种生态节能技术, 使得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各种运行费用、能源消耗费用、维修费用以及报废拆除费用等全寿命周期费用是远远低于传统建筑的。有估算表明, 一幢典型建筑在使用中的能耗费差不多占了该建筑物总运营费用的25%, 而在美国的建筑中, 应用现有技术的气候敏感设计可以削减采暖和供冷能耗的60%, 以及照明能量需求的50%以上, 其投资回报率带来的效益大大超过此种设计增加投资所付出的代价。因此, 若期望改变公众认为的绿色建筑措施成本高的错误认识, 使得开发和维护绿色建筑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就必须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出发, 在评价时应充分考虑“摆正”初始一次性投资与全寿命费用的关系, 检验各项绿色技术在绿色建筑使用过程中所降低的运行费用和节能效益, 力求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方面的综合利益。

绿色建筑涉及到环境、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和谐发展, 因此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评价应当以环境经济学为基础。从环境经济学角度看来, 环境质量具有公共财产的特征, 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环节上具有特殊性, 它在全体社会成员中分配具有均等、不能分割等特点, 必须从社区或全社会的范围进行分配。环境质量这一公共商品具有商品的一般特性, 即取得它必须付费, 在商品货币关系条件下应该实行有偿交换原则;环境质量公共商品的消费具有全民共享的特性, 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对同一环境质量的商品的消费。为此, 在作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评价时, 除了基于建筑本身的全寿命周期费用以外, 还应该考虑它与周围环境 (包括资源) 作用产生的效益这个目标, 即绿色投入与产出的评价。

三、绿色建筑的地域性评价

在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中, 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化、一体化、标准化与数字化的趋向, 这是无法阻挡的;同时有另一方面的趋向, 就是地域化、多样化、民族化与个性化, 人们会越来越顽强地保持自己的文化系统和传统, 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几千年积淀下的文化是人类主体创造活动的结果和主体生命价值的辉煌展示, 文化的魅力在于其生生不息的生存力和蕴涵其间的感召性意义。由于人类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 人类生活所遇到的既成的历史传统和生活方式永远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 因此经济全球化中的文化肯定是多元、多彩、多姿的。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文化的自尊和自爱使我们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平衡, 所以2001年12月吴良镛院士在北京召开的“建筑与地域文化国际研讨会”上特别强调要“像保护生物多样性一样, 对文化多样性进行必要的保护、发掘、提炼、继承和弘扬。”

绿色建筑强调走向顺应人和自然和谐关系的发展方向, 要建成高质量的绿色可持续性人居环境, 除了采用各种绿色设计方案和绿色技术措施外, 更要注意将建筑与当时当地它所处环境的自然与地域人文条件有机结合。因地制宜, 我们要在绿色建筑构思中积极发掘地域文化中的特征性因素, 将其转化为建筑的组织原则及独特的表现形式, 使绿色建筑的演进能够保持文化上的特征性和连续性。

四、绿色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生态景观设计一一绿色设计”已经成为设计界的时髦口号, 另外, 也有相当一部分管理层错误地认为“景观即绿化”“绿化即绿色”。至此出现许多问题, 使实践中的“绿色设计”并不乐观。

(一) 概念区别不清楚

目前理论界和许多一线工作者对传统的“绿化”设计与绿色设计概念的区别认识不清, 在许多场合将二者混为一谈, 由此导致实践中的混乱。在一些标榜“绿色设计”的居住区的景观建设似乎只需搞好绿化就万事大吉, 毋需在费心思琢磨其它的构景要素。即便仅就住区中的开敞绿地而言, 整体网络体系必须与动植物群体、景观连续性、城市风道、创造微观气候等诸多因素相吻合, 才真正具有绿色设计的意义。

(二) 实际操作的矛盾

绿色设计是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未来而言的, 因此只有从大地环境整体上实现才能称是真正的实现, 然而在现实中, 宏观的绿色规划常常在微观开发中被肢解, 反之一些局部地段或单项建筑对绿色设计的精心追求, 却又被周围恶劣环境所消蚀。总而言之, 绿色设计在整体实现与局部操作间的矛盾难分难解。由此可以印证大力发展以建筑、城市规划与风景建筑学为主干, 多学科交叉共融的人居环境, 在混沌中创造整体的协调美, 这是建筑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向。

(三) 利益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因一时的利益驱动一味地吸引投资, 引起土地利用的无序化;重要的敏感项目缺乏环境影响论证, 致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可以说, 利益驱动的问题是阻碍绿色设计事业上的一个显在的制约因素。

(四) 理论与实际脱节

绿色城市、生态社区的研究需要横跨多个学科系统, 其理论建构并非易事。而时下建筑界理论研究与实证操作的脱节则是另一个显在的问题。

四、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社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但也造成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和自然生态资源的破坏, 出现了一系列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如在南极上空发现臭氧层空洞、出现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水污染与水资源缺乏、酸雨、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这些环境问题构成了对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的巨大威胁, 环境与发展成为了全人类共同关注的热点, 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整个建筑业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消费方式和其生态意义, 抛弃那种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建筑模式, 而把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原则, 具有节约资源, 降低能耗, 减少污染, 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等性能的绿色建筑作为新世纪建筑业发展的方向, 把提高建筑的生态环保性能作为整个建筑业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启明, 聂筑梅.现代房地产绿色开发和评价.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2]中建建筑承包公司.中国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绿色建筑.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9.

[4]中建建筑承包公司.绿色建筑概论.建筑学报, 2002, 7:16-18.

上一篇:展示平台下一篇:创设语言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