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黄芩研究

2024-08-21

药用植物黄芩研究(精选7篇)

药用植物黄芩研究 第1篇

目前, 国内外对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报道较多, 许多来自植物的天然化合物与植物的内生真菌有密切的关系, 甚至也是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3]。对乌头的研究报道较多的是它的药效、药用成分的分离提取、毒性、种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等[4,5,6]。笔者对乌头植物内生真菌作了系统的研究, 从内生真菌的分离、分类鉴定到活性物质的筛选和分离提取, 以期为研究乌头植物内生真菌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植物。

乌头样品采自昆明市云南大学微生物所栽培的乌头植物。

1.1.2 培养基。

(1) 分离培养基:PDA培养基 (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 , 使用前1mL培养基中加80IU的青霉素, 以抑制细菌生长。 (2) 分类鉴定培养基:PDA培养基和促孢培养基 (KH2PO4, MgSO4·7H2O, KNO3, KCl, 葡萄糖, 蔗糖) 。

1.2 试验方法

1.2.1 内生真菌的分离培养。

首先用自来水冲洗乌头植物表面的泥沙, 去除母根, 接着进行表面消毒、分离和培养。方法参照文献[7]。

1.2.2 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

采用插片培养方法, 对分离获得的内生真菌进行显微形态特征的观察、分类鉴定。分类检索参照文献[8,9]。

2 结果与分析

2.1 乌头植物内生真菌的种群组成

从乌头植物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164株, 将其中的151株根据显微形态观察进行分类鉴定, 归属于6个目9个科23个属 (见表1) 。

从表1可以看出, 在分离获得的乌头植物内生真菌中, 以毛霉属 (Mucor) 、黑孢属 (Nigrospora) 、头孢霉属 (Cephalosporium) 、芽枝霉属 (Cladosporium) 和交链孢属 (Alternaria) 较多, 这5个属为乌头植物内生真菌的优势属。其次是木霉属 (Trichoderma) 和曲霉属 (Aspergillus) 。刚毛孢属 (Pleiochaeta) 、头囊聚孢霉属 (Cephaliophora) 、假丝酵母菌属 (Candida) 和小克银汉霉属 (Cunninighamella) 最少, 均只有1株。

2.2 乌头植物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种群分布

在分离获得的164株乌头植物内生真菌中, 侧根上分离的内生真菌在数量和种群上都是最多的, 有78株 (占总菌株的47.56%) 16个属 (占23个属的69.57%) ;其次是茎部分离的有54株 (占32.93%) 15个属 (占65.22%) ;叶部和花上分离的内生真菌在数量和种群上都较少, 分别为17株 (占10.37%) 和15株 (占9.15%) , 均是7个属 (占30.43%) (见表2) 。

从表2可以看出, 在侧根部位分离的内生真菌种群中, 毛霉属和木霉属为其优势属种, 分别为15株和9株, 各占侧根部内生真菌的19.23%和11.54%;黑孢属和芽枝霉属为茎部内生真菌的优势属种, 分别为13株 (占茎部内生真菌的24.07%) 和9株 (占16.67%) ;叶部内生真菌的优势属种是黑孢属和盘多毛孢属 (Pestalotia) , 分别有6株 (占叶部总菌株数的35.29%) 和3株 (占17.65%) ;芽枝霉属和毛霉属为花部内生真菌的优势属种, 均为3株, 占花部内生真菌总数的20.00%。

从表2还可以看出, 毛霉属、盘多毛孢属、组丝核菌属 (Phacodiun) 和黑孢属在乌头植物各部位都有分布;交链孢霉属在侧根、茎和花上有分布, 而在叶上没有分布;球壳孢属 (Sphaeropsis) 除了在花上没有分离获得外, 在乌头植物的其他部位均可分离获得;假丝酵母菌属、木霉属、镰孢霉属 (Fusarium) 、卷枝霉属 (Pireella) 、根霉属 (Rhizopus) 、葡萄孢属 (Botrytis) 和小克银汉霉属只在侧根部有分布;而刚毛孢属和束丝菌属 (Ozonium) 只在茎部才有分布;头囊聚孢霉属只在花上分离得到。

3 结论与讨论

(1) 毛霉属不仅是乌头植物内生真菌的优势种群, 同时也是附子植物侧根部和花部内生真菌的优势属种;而黑孢属既是乌头植物内生真菌的优势种群, 又是其茎、叶部位的优势属种;芽枝霉属则是乌头植物及其茎、花部的优势种群。

(2) 在乌头植物侧根、茎、叶和花等部位分离获得的内生真菌在数量和种群分布上存在差异, 在侧根部位分离获得的内生真菌最多, 其次是茎部, 在叶和花上分离获得的内生真菌较少, 侧根部和茎部的内生真菌种群明显多于叶部和花部。这表明乌头植物不同部位内生真菌在种群、数量及分布上具有多样性特征。

(3) 乌头植物的侧根就是药用附子, 本次乌头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结果表明, 无论在内生真菌的数量还是在种群分布上, 都是侧根上分布的最多。这可能与附子中含有的药用成分及含量有关。对以后研究乌头植物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及分离提取有活性物质有指导性的作用。

摘要:从药用植物乌头的侧根、茎、叶、花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164株, 将其中的151株根据显微形态观察进行分类鉴定, 它们归属于6个目、9个科、23个属, 其中毛霉属、黑孢属、头孢霉属、芽枝霉属和交链孢属为该植物内生真菌的优势属, 表明药用植物乌头不同部位内生真菌在种群、数量及分布上具有多样性特征, 在侧根上分布得最多。

关键词:乌头,内生真菌,分离,分类鉴定,多样性

参考文献

[1]符华林.我国乌头属药用植物的研究概况[J].中药材, 2004, 27 (2) :149-152.

[2]陈小平, 崔永三, 赵博光.毛茛科杀虫植物——乌头[J].中国森林病虫, 2006, 25 (6) :26-28.

[3]舒莹, 郭顺星, 张东明, 等.植物内生真菌活性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 2005, 36 (5) :772-776.

[4]曹小玉, 刘川, 彭成.90年以来附子研究的文献定量分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4, 27 (3) :58-59.

[5]陈信义, 李峨, 侯丽, 等.乌头类生物碱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评述[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4, 11 (10) :922-923.

[6]邓廷丰, 李培清.云南野生滇南黄草乌人工驯化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 2001 (1) :15-19.

[7]李治滢, 杨丽源, 周斌, 等.灯细辛内生真菌的研究Ⅰ:菌种分离及其分类鉴定[J].云南大学学报, 2003, 25 (1) :65-68.

[8]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9.

药用植物标本制作的研究 第2篇

工具:采集杖、枝剪、标本夹、剪刀。

材料:绳子、萱草纸、标签、号牌、记录本、台纸、白乳胶、针线、120余种植物。

2 标本的制作步骤

制作植物标本的基本步骤:采集标本→整理标本→标本的干燥→标本的低温灭菌→上台纸→贴标签→鉴定→保存。

3 标本的制作

3.1 采集标本

植物标本的采集是一个认识药用植物、了解药用植物的过程。制作一份典型、完整的药用植物腊叶标本, 应立足于标本的采集。要选择能代表该种药用植物主要形态特征的植物体部分。植物标本最好是在植物开花期采摘, 花、茎、叶、根齐全为好, 同时需准备植物标本夹和吸水的萱草纸。

标本夹:可以用宽4 cm, 厚2 cm的木板制成长40 cm, 宽30 cm的条棱状夹板2块, 拴上绳子, 就成为一副标本夹, 要留出绳索的头, 2块夹板之间放吸水的草纸, 用绳绑好随身携带。

采集桶:采集来的标本不能马上压制的应该放入采集桶内, 这样短时间内不会萎蔫, 若没有采集桶, 可以用大号的塑料袋代替。

标签和野外纪录卡:标签有2种, 一种是号牌, 每个标本都应该系有。另一种是定名签, 定名签贴在右下角。野外记录笺是做现场记录用的, 记在专用野外记录本上, 因为有些特点 (如植物的俗名、生态环境、株高、海拔高度等) 标本是表现不出来的, 要按格式填写, 因为花、果的颜色经标本夹压制后很容易变色, 影响正确鉴定。野外记录的同时对每份标本进行编号, 号码写在号牌和野外记录本上, 2者必须一致, 这样可按号签查找野外记录。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内采集的同一种标本, 一般要采集2~3份, 编同一号;但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采集的同种植物, 则应分别编不同的号, 每份标本都应拴上号牌, 以免差错。号牌、标签和野外采集记录卡见图1、图2、图3。

3.2 标本的压制、整理和干燥

3.2.1 压制

新鲜的植物体经过压制, 失去大量水分后变干, 腊叶标本就基本成形了, 压制是制作腊叶标本的第一个步骤, 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植株采集完后, 先将花瓣理齐放在萱草纸上, 然后将茎、叶整理好, 每片叶要展平。不能因叶子太多随意将叶子摘掉, 要保证叶序、基生叶、顶生叶都存在, 同时标本叶的正反面都要有。如果植株超过标本夹的长度, 可将其折成“V”、“N”等形状。压制时注意不要使标本露在标本夹的外面, 以免折断损坏。

3.2.2 换纸

标本压制的目的就是要把采集的新鲜标本保持平整和原色, 压到完全干燥的状态。把野外采来的标本, 压入带有吸水纸的标本夹里, 吸水纸以叠3~4层为宜, 每一叠纸最好放一份标本, 很小的标本可放3~4份, 浆汁多的植物应多放些纸, 以防变黑或霉烂。初期, 每天至少换纸一次, 用过的纸在太阳下晒干以备下次使用, 每次都要仔细整理标本, 换纸以后, 用绳将标本夹捆紧, 使吸水纸吸收标本中的水分, 这样经过7~10天, 就可以将标本压干。

3.2.3 整形

标本压制的好坏, 既和换纸时间的间隔长短有关, 又和第一次换纸时的整理工作有关。第一次换纸整理标本时, 要用镊子把每一朵花, 每一片叶展开, 凡是有折叠的部分都要展开, 同时各部不能重叠。多余的叶片剪掉, 留下叶柄和叶基, 表示叶序类型和叶基的形态。去掉多余的花, 留下花柄。叶片要分别压正、反两面。将脱落的果实、种子或其他碎片, 装入带编号的小纸袋内。对于不能夹入标本夹内的果实需要处理后单独存放, 以便展现植物的全部特征。

3.3 标本的消毒

标本压干以后, 就应该进行消毒, 以杀死标本上的害虫和虫卵。把标本放进消毒室或消毒箱内, 传统的方法是用酒精、升汞液消毒, 或将敌敌畏或四氯化碳与二硫化碳混合液置于玻皿内, 利用毒气熏杀标本上的害虫或虫卵, 约3天后即可取出。为了管理人员的安全和保护环境, 我们采取低温消毒法, 将压干的标本捆成一叠, 放入低温冰箱, 在-18℃的条件下冷冻72小时, 即可以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3.4 标本的装订

标本消毒以后就可以上台纸了, 台纸以厚的白卡纸为佳, 采用27 cm×39 cm的通用尺寸。将白色台纸平整地放在桌面上, 然后把压制好的标本放在台纸上, 摆好位置, 右下角和左上角都要留出贴定名签和野外记录卡的位置, 将要固定的标本摆放在台纸的合适位置, 可用明胶或乳胶把标本贴在台纸上, 再用线或纸条将枝干、果等部分缝牢。然后固定标本, 这样一份完整的标本就制成了。

3.5 标本的鉴定

上台纸后, 即可进行标本的鉴定, 经分科、分属、分种鉴定后, 定出其学名。台纸左上角贴野外记录卡, 右下角贴鉴定标签, 经过仔细鉴定后写出拉丁学名, 鉴定者应签上自己的名字。装有脱落花、果的纸袋也随之用曲别针卡在台纸上。为避免标本之间互相磨擦损坏, 最后加贴一张薄而韧性强的封面衬纸或用白色透明塑料薄膜用过塑机过塑封装, 这样就制成了完整的腊叶标本。鉴定标签见图4。

通过120余种药用植物标本的制作, 经过多次试验比较, 对制作标本的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性改进, 在标本消毒方面, 经实验改为低温消毒法, 为建设环保型标本室做好了技术准备。本次研究积累了经验, 同时也为建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教育部共建特种植物药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药用植物标本室”做了些基础工作。

摘要:在对120余种药用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过程中, 经过多次实验比较, 对制作标本的方法进行一些探索性改进, 气熏消毒改为低温冷冻消毒, 以减少对实验人员和环境的毒害。

关键词:药用植物,标本制作,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1]杨春澎.药用植物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2]姚振生, 王德群, 熊耀康, 等.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

驼梁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第3篇

1 研究方法

对平山县境内的驼梁自然保护区地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 完成了875余号标本采集, 在对标本的整理、鉴定并编写出驼梁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名录的基础上进行了驼梁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用植物种类组成的多样性

据本次对驼梁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的野外调查和相关资料的查阅, 驼梁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108科483属875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6属8种;被子植物105科477属867种 (包括变种) 。其中药用植物97科420属601种, 分别占驼梁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总科数的89.8%、总属数的87.0%、总种数的68.7%。

2.2 药用植物药用部位的多样性

根据驼梁地区药用植物药用部位的不同 (对于多部位入药的植物, 统计时按药用部位的多少进行统计) , 可将驼梁自然保护区内的药用植物分为全草 (株) 类、根类、根茎类、茎类、种子类、果实类、叶类、花类、皮类等。利用全草 (株) 类、根类和茎类的药用植物种类最多, 利用根茎类、皮类的药用植物种类最少, 详情见表1。

全草 (株) 类入药的主要物种有银线草Chloranthus japonicus、米瓦罐Silence conoidea、石竹Dianthus chinensis、瞿麦Dianthus superbus、老鹳草Geranium wilfordii、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筋骨草Ajuga ciliata、列当Orobanche coerulescens、车前Plantago asiatica、还阳参Crepis crocea、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等。

根类入药的主要物种有唐松草Thalictrum aquilegifolium var sibiricum、景天三七Sedum aizoon、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黑柴胡Bupleurum smithii、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白首乌Cynanchum bungei、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等。

根茎类入药的主要物种有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var.major、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等。

茎类入药的主要物种有细叶小檗Berberis poiretii、中华秋海棠Begonia sinensis、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泽泻Alisma plantago-aquatica var.orientale、花蔺Butomus umbellatus、小灯心草Juncus bufonius等。

叶类入药的主要物种有乌柳Salix cheilophila、栗Castanea mollissima、灰栒子Cotoneaster acutifolius、花楸树Sorbus pohuashanensis、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紫丁香Syringa oblate、鸡树条荚蒾Viburnum sargentii、款冬Tussilago farfara等。

花类入药的主要物种有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美蔷薇Rosa bella、锦葵Malva sinensis、曼驼罗Datura stramonium、翠菊Callistephus chinensis等。

果实类入药的主要物种有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小叶鼠李Rhamnus parvifolia、蛇床Cnidium monnieri、连翘Forsythia suspense、枸杞Lyciumchinense等。

种子类入药的主要物种有榛Corylus heterophylla、凹头苋Amaranthus lividus、青葙Celosia argentea、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大车前Plantago major、马蔺Iris lectea、裂瓜Schizopepon bryoniaefolieus等。

皮类入药的主要物种有山杨Populus davidiana、核桃楸、栗、杜梨Pyrus betulifolia、红瑞木Cornus alba、小叶白蜡Fraxinus bungeana、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等。

2.3 驼梁药用植物的珍稀濒危性

特有物种有房山紫堇Corydalis fangshanensis, 最早发现于房山区的中国特有植物, 属于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珍稀药用植物有菊叶香藜Chenopodium foetidum, 产量少。渐危、濒危药用植物有核桃楸、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刺五加, 其中核桃楸、黄檗是我国珍贵用材树种, 由于过量砍伐, 致现残存大树很稀少, 已陷入濒危状态。刺五加药用价值近似于人参, 是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

3 结论

以上分析表明驼梁自然保护区的药用植物不仅种类丰富, 而且药用部位全, 显示出该区药用植物具有明显开发保护价值。另外, 该区出现了一些特有物种以及珍稀、濒危物种。驼梁自然保护区虽具有得天独厚的药用植物资源, 但其药材储量有限。此外, 还由于对该地区中药材深度开发和利用上的滞后性及在管理上的欠科学性, 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和阻碍了对该区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研究工作。

4 发展对策

(1) 建立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区, 加强对野生中药材资源及其生境的保护。并通过中药材基地的建设有计划地收集、保存和管理各种中药材资源, 将一些种质优势突出、资源量少、渐危、濒危的珍贵药用植物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和手段对其进行组织培养, 以扩大种群数量。

(2) 深入开展中药材资源的科学研究和评价工作, 在做好对驼梁自然保护区中药材资源数量、种类、储量、药用部位等基础调查的同时, 并从中药材的生殖、生理、生态、遗传、栽培及濒危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时应对中药材资源的利用现状做出科学、合理、准确的评价, 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提高中药材整体开发水平和综合利用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3) 在驼梁自然保护区, 选育出一些品质好、发展潜力大、有市场竞争优势的道地药材进行引种、驯化、种子种苗繁育, 带动和引导当地居民进行野生药材的人工种植, 以减轻对该地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破坏, 从而达到对该地区植物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参考文献

[1]赵建成、吴跃峰、关文兰, 河北驼梁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与生物多样性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2]赵建成、王振杰、李琳, 河北高等植物名录[M].科学出版社, 2005.

[3]朱桂玉、张世鑫、葛孝聪等, 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 2007. (6) :60-64.

[4]郑云翔、郑博颖, 衡水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初探[J].衡水师专学报, 2001, 3 (3) :34-36.

[5]朱强、王俊、郑紫燕, 宁夏六盘山地区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 23 (1) :23~27.

[6]孙芳、赵丽, 湖北省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现状[J].武汉生物科学院学报, 2006, 2 (4) :240-242.

[7]贺士元, 河北植物志[M].石家庄:河北科技出版社, 1986~1991.

珍稀药用蕨类植物研究和保护现状 第4篇

1 珍稀蕨类植物的药用价值

药用蕨类植物常以全草、根状茎或孢子入药。根据药用蕨类植物的主要功效, 可将其分为以下几大类: (1) 清热解毒类:如阴地蕨 (moonwort) 、半边旗 (semi-pinnated brake herb) 、井口边草 (rough brake herb) 、中华蹄盖蕨 (athyrium sinense rupr.) 等; (2) 利水渗湿类:如江南卷柏 (selaginella moellendorfii hieron) 、石韦 (folium pyrrosiae) 、蛇足石松 (serrate clubmoss herb) 等; (3) 祛风除湿类:如槲蕨 (drynaria fortunei) 、灯笼草 (peruvian groundcherry herb) 等; (4) 理血类:如银粉背蕨 (aleuritopteris argentea) 、卷柏 (selaginellae) 、刺齿凤尾蕨等; (5) 止咳化痰类:如团羽铁线蕨 (adiantum capillus-junonis rupr) 、银粉背蕨 (aleuritopteris argentea) 等; (6) 驱虫杀虫类:如贯众 (cyrtomii rhizoma) 、紫萁 (osmunda) 等。一些药用蕨类植物还有镇惊、平肝、降压、安神、健脾等作用。

除一些常用的蕨类植物具有药用价值外, 近年来也发现了蕨类植物一些新的药理效应。如抗肿瘤作用[1], 卷柏科和里白科中发现了防治癌症的药物资源, 乌蕨 (Stenoloma chusanum (L.) Ching) 、井栏凤尾蕨 (Pteris multifid a Poir.) 和瓶尔小草属 (ophioglossum) 等也具有抗癌作用。还在萁蕨属 (osmunda claytoniana) 中发现属甾体化合物的昆虫变态激素, 它对人体有促进蛋白质合成、排除体内胆固醇、降低血脂、抑制血糖上升等生物活性。这些新报道引起了一定的关注。

2 蕨类植物的有效化学成分及功效

蕨类植物富含的天然活性成分, 具有很好的抗菌、抗微生物、抗肿瘤等作用[2]。药用蕨类植物含有多糖、黄酮类、甾体类、生物碱、酚类、三萜类化合物等多种活性物质, 其中对多糖、黄酮、酚类的研究报道较多, 其他成分的研究报道则相对较少。

2.1 黄酮

黄酮是蕨类植物所含化学成分中较多的一种, 它在植物中多以糖甙形式存在, 但也有部分以游离状态的甙元存在。黄酮在蕨类植物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都有分布, 乌蕨[Stenoloma chusnam (L) Ching]总黄酮含量高达34.42% , 是迄今为止总黄酮含量最高的植物;大多数的种地上部分含量高于地下部分[3]。黄酮类化合物由于有很强的生物活性, 在医药上具有广泛用途, 如:具有利尿和调节血管渗透性的作用, 可预防血液类疾病, 治疗冠状动脉硬化、心绞痛、高血压、哮喘、脑供血不足等多种疾病, 能抗菌消炎, 清除体内自由基, 延缓衰老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防护紫外线损伤等。还对治疗外伤出血、子宫出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神经性皮炎等也有一定效果[4]。槲蕨 (drynaria fortunei) 根茎的柚皮甙是骨碎补活血祛瘀、接骨疗伤和增强心肌细胞机能的主要活性成分[5]。近来日本学者从鳞毛蕨属 (dryopteris) 粗茎鳞毛蕨植物 (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中分出了具有抗HIV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 使该属植物具有更大的研究和开发价值[6]。

2.2 多糖

蕨类植物多糖复合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药理活性, 如抗肿瘤、免疫促进、抗凝血、抗溃疡、降血糖、降血脂、抗炎、抗疲劳等作用[7]。研究证明蕨类植物中紫萁多糖的抑菌作用是广谱性的, 可以抑制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藤黄八叠球菌生长, 而且在抗菌消炎的同时, 具有止痛、生肌和护肌等多重功能[8]。芒萁多糖、海金沙多糖、娱蛤蕨 (pteris vittata) 多糖的抑菌实验结果表明, 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黄曲霉菌和青霉菌都有抑制作用, 且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大于真菌, 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作用比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作用更强[9,10,11]。毛叶蕨 (pteridium revoluturn) 多糖的研究表明, 毛叶蕨多糖及其水解物均有促进双歧杆菌生长和增殖的作用, 人们在食用蕨菜后, 获取了促双歧杆菌增殖因子, 对调节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 促进人体健康, 预防心血管疾病是非常有益的[12]。许柑叶[13]等对8种蕨类植物多糖提取物的抑菌效果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乌蕨 (S.chusana) 、娱蛤蕨、扇叶铁线蕨 (A. flabellulatum) 和华南毛蕨 (cyclosrus parasiticus) 对细菌的抑菌效果较好, 乌蕨、蕨 (P.aquilinum) 、金粉蕨和扇叶铁线蕨对真菌的抑菌效果较好。半边萁多糖的提取和抗肿瘤活性实验还表明半边萁多糖对人癌细胞株和动物移植瘤都有抑制作用, 显示明显的抗肿瘤活性[14]。

从蕨类植物药用成分的研究可以看出, 所提取分析的蕨类成分很少, 而且所研究的蕨类成分大多只限于对细菌和真菌的抑制作用, 很多优良的、具有抗菌活性的蕨类植物成分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抑菌谱、活性成分的测定、作用机理以及药理活性都还有待于借助新理论、新材料和新方法进行进一步研究, 以对其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指导。

3 保护现状

目前, 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 环境的变迁, 森林植物的破坏, 湿地的消失等, 造成许多蕨类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复存在, 加速了物种趋于濒危和灭绝的过程。中国特有属和东南亚特有属中有不少属于濒危的种群, 一些系统上发育独立, 起源古老的呈孑遗分布的物种, 以及经济价值较大的物种, 往往种群数量较小, 呈濒危状态。如光叶蕨 (cystoathyrium chinense) , 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二郎山山地长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下, 可能已野外灭绝。单叶贯众 (cyrtomium hemionitis) , 星散分布在贵州和云南东南部的石灰岩地区, 数量极少。荷叶铁线蕨 (adiantum reniforme var.sinense) , 只见于长江三峡峡谷地段的万州、石柱的狭窄范围内, 现数量极少, 仅残存于少数岩缝或岩面的薄土层上及杂草丛中, 已陷入濒临灭绝的境地。对开蕨 (phyllitis japonica) , 在我国仅分布于吉林省长白山南麓和西侧的局部地区, 且分布星散。鹿角蕨, 在我国仅见于云南南部盈江那邦坝, 为热带雨林中的附生植物, 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扇蕨 (polypodium palmatopedatum bak) , 水龙骨科植物, 渐危种, 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亚热带山地林下, 分布区日益减少。这些珍稀濒危的蕨类植物是国家宝贵的生物资源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材料, 开展对这些物种的保护生物学研究已迫在眉睫。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是珍稀濒危植物桫椤的原生地自然保护区[15]。赤水自然保护区为保护这一珍稀物种, 采取了以下措施:加强保护区内现有植被的保护及植被多样性的保持, 保护适宜桫椤的生存环境, 使其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和繁衍。

荷叶铁线蕨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蕨类植物, 也是国家的二级保护植物。目前, 对荷叶铁线蕨所采取的一种保护措施是在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建立荷叶铁线蕨定位研究站, 对荷叶铁线蕨种群生态学、生物学进行定位监测研究。另一种措施就是易地保护, 其目的在于尽可能完整地保存遗传资源在其原产地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组成。目前, 利用超低温来长期保存荷叶铁线蕨的孢子、原叶体、孢子体, 在需要时再让它复苏形成新的植株, 也是保护荷叶铁线蕨遗传资源的有效措施之一[16]。对开蕨的产地位于长白山的西南侧, 海拔较低, 没有划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之中, 目前尚无保护措施。在此建议有关部门进行详细的资源考察, 摸清现存数量。对主要产地应严加保护, 禁止采折。可栽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 并积极推广园艺栽培, 扩大观赏价值[17]。

国内婆婆纳属药用植物研究进展 第5篇

1 民间药用情况

婆婆纳属植物药用种类较多, 有的种类在民间应用历史悠久, 疗效优良, 享有盛誉。《本草图经》《中国植物志》、《中国药植图鉴》、《全国中草药汇编》以及各地中草药典籍均有关于本属植物水苦荬的记载。通过资料查询, 本属民间药用植物主要有以下17种。

(1) 细叶婆婆纳 (Veronica ilnariifolia Pall) , 全草入药, 主治慢性气管炎、肺化脓症、咳血脓血;外用治痔疮、皮肤湿疹、风疹搔痒、疖痛疮疡。有清肺、化痰、止咳、解毒作用。分布于东北、河北、山东、河南。

(2) 白婆婆纳 (Veronica incana L.) , 全草入药, 清热消肿、凉血止血。用于痈疖红肿;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者。分布黑龙江西北部及内蒙古。

(3) 长尾婆婆纳 (Veronica Longirolia L.) , 全草入药, 祛风除湿, 解毒止痛。分布于新疆、内蒙古及东北。

(4) 轮叶婆婆纳 (Veronica sibirica (L1) P en ne ll) , 全草入药, 驱风除湿、清热解毒, 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腮腺炎、风湿痹痛、虫蛇咬伤。分布于新疆西北部。

(5) 蚊母草 (Veronica peregrine L.) , 果内寄生虫未出时, 采全草烘干入药, 有活血、止血、消肿、止痛, 治吐血、咯血、便血、跌打损伤、淤血肿痛。江苏各地普遍生长, 生于河旁或湿地;东北、华东、华中、西南都有分布。

(6) 婆婆纳 (Veronica didyma Tenore) , 全草入药, 凉血止血, 理气止痛。用于吐血, 疝气, 睾丸炎, 白带。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均有分布。

(7) 毛果婆婆纳 (Veronica eriogyne H.Wi nk i.) , 地上部分入药, 清热解毒, 生肌止血。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西藏东半部。

(8) 长果婆婆纳 (Veronica ciliata Fiseh.) , 全草入药, 祛风利湿, 清热解毒。用于风湿痹证, 外感发热, 黄疸, 肝炎、胆囊炎、风湿痛、荨麻疹。分布于西北各省区、四川西北部、西藏北部等地区。

(9) 疏花婆婆纳 (Veronica laxa Benth) , 全草入药, 清热解毒。用于热毒疮疡、乳痈、肠痈, 无名肿毒。分布于陕西、甘肃东南部、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

(10) 直立婆婆纳 (Veronica arvensis L.) , 全草药用, 治疟疾。分布于华东和华中。

(11) 光果婆婆纳 (Veronica rockii Li) , 地上部分入药, 生肌愈疮。用于疮疡日久不溃、或溃后久不收口。分布于华北、西北、华中、四川、云南等省区。

(12) 卷毛婆婆纳 (Veronice teucrium L.) , 全草入药,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清利湿热。用于外感风热、风温初起、风湿疼痛、膀胱湿热证。分布东北、新疆北部、四川阿坝。

(13) 灰毛婆婆纳 (Veronica cana Wall.ex Bonth.) , 全草入药, 清热解毒。治疗飞蛇丹 (即带状疮疹) 、疮痈肿毒。分布于西藏南部、云南西北部。

(1 4) 华中婆婆纳 (Veronica Henryi yamazaki) , 全草入药, 清热解毒。用治小儿鹅口疮。分布于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1 5) 北水苦荬 (Veronica anagalli saquatica L.) , 带虫瘿的全草入药, 治跌打损伤。广布于长江以北及西南各省区。

(16) 水苦荬 (Veronica undulata Wall.List.) , 带虫瘿的全草入药, 和血止痛, 通经止血。治吐血, 经闭, 跌打红肿, 也用来治妇女产后风寒, 加红糖服用。广布于全国各省区, 仅西藏、青海、宁夏、内蒙古未见标本。

(17) 长果水苦荬 (Veronica anagalloides Gu ss.) 带虫瘿的全草入药, 祛风湿利水消肿。用于风湿痹证, 水肿, 水肿、肾炎、膀胱炎、关节痛。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

2 化学成分研究

目前, 国内对婆婆纳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主要是在对轮叶婆婆纳和长果婆婆纳的研究。近年来的研究已经从轮叶婆婆纳中分离得到了8个二萜类成分:1, 2-去氢隐丹参酮 (Ⅰ) 、轮叶婆婆纳对醌B (Ⅲ) 、隐丹参酮 (Ⅳ) 、弥罗松酚 (Ⅴ) 、二氢丹参酮Ⅰ (Ⅵ) 、丹参酮Ⅰ (Ⅶ) ) 、丹参酮ⅡA (Ⅷ) [3, 4]。此外异阿魏酸、D-甘露醇、β-谷甾醇、3-O-乙酰齐墩果酸、3, 4-二甲氧基桂皮酸、胡萝卜苷等6种化学成分[5]。通过对长果婆婆纳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 得到5个单萜环烯醚苷:6-O veratroylcatalposide、6-O isovanilloylcatalpole、catalposide、verproside、a mp h ic o s id e, 3个苯甲酸衍生物:3, 4-二甲氧基苯甲酸, 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和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6]。国内对婆婆纳属其他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尚未见报道。

3 药理研究

该属植物的药理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二萜类成分的研究, 药理实验证明, 轮叶婆婆纳中的二萜类化合物对不同种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选择性, 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其中, 轮叶婆婆纳对醌A (Ⅱ) 、隐丹参酮 (Ⅳ) 、弥罗松酚 (Ⅴ) 、二氢丹参酮Ⅰ (Ⅵ) 、丹参酮Ⅰ (Ⅶ) ) 、丹参酮ⅡA (Ⅷ) 对于TJ-905、SK-N-SH和BEL-74023种肿瘤细胞均有较强的杀伤作用[3,4]。此外, 轮叶婆婆纳中的异阿魏酸和3, 4-二甲氧基桂皮酸具有很强的抗炎、镇痛作用, 3-O-乙酰齐墩果酸也具有抗炎作用[7]。

婆婆纳属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 资源丰富, 该属植物在民间药用种类多、历史悠久, 药用地区广, 现代研究也证明了该属部分植物具有抗癌、抗炎、促体外凝血、镇咳、保肝等作用, 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但国内对该属药用植物的研究还比较少。该属药用植物的进一步研究, 对于开发新药、扩大药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综述我国婆婆纳属植物民间药用情况以及国内对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和药理研究进展。我国婆婆纳属民间药用植物主要有17种, 广布全国各地;目前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了二萜类成分、异阿魏酸、单萜环烯醚苷、苯甲酸衍生物等化学成分;其中二萜类化合物对不同种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选择性, 有一定的抗癌活性。我国婆婆纳属植物资源丰富, 药用种类多, 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 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关键词:婆婆纳属,化学成分,药理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六十七卷 (第二分册) [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2:252~323.

[2]全国中草药汇编.全国中草药汇编 (第1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5.

[3]张富庚, 胡人杰, 张韶瑜, 等.轮叶婆婆纳中二萜类化学成分的体外抗癌活性研究[J].中草药, 2005, 36 (10) :1520~1523.

[4]滕杰, 李会强, 姚智, 等.轮叶婆婆纳的抗肿瘤活性二萜成分研究[J].中草药, 2008, 39 (7) :967~970.

[5]周伯旭, 孟宪纾.轮叶婆婆纳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1992, 17 (1) :35~36.

[6]高坤, 李旭琴, 贾忠建, 等.西北高寒植物长果婆婆纳的化学成分[J].西北植物学报2003, 23 (4) :633~636.

常德市湿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 第6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常德市汉寿县、安乡县、武陵区、鼎城区、澧县、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湿地的野生药用植物。

1.2 方法

采用踏查法及样方调查法采集标本,收集有关湿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资料,根据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按其药用价值整理分类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湿地野生药用植物的种类及分布特点

常德市湿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经初步调查,该地有野生药用植物183种,隶属55科,141属,其中种类为10种以上的科有蓼科、菊科、唇形科、禾本科等。其分布情况有以下2个特点:一是种类较多,分布较广,在洲滩、湿草地、水域等都有分布;二是集中分布,资源蕴藏量大,如益母草,青蒿,藜蒿,水芹等。芦苇成片分布,蕴藏量达万吨以上[2]。

2.2 湿地主要野生药用植物的类别

常德市湿地野生药用植物按其功效可分为以下15类。

2.2.1 解表药

满江红[Azolla imbricate (Roxb.) Nakai],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三白草[Saururua chinensis (Lour.)Baill.],蓼子草(Polygonum criopolitanum Hance),香薷[Elsholtzia ciliata (Thunb.)Hyland],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2.2.2 清热药m arvense L.

问荆(Equisetu),节节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 Desf.),四叶萍(Marsile ouadrifolia L.),槐叶萍[Salvinia natans (L.)All.],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Vent.],桑树(Morus alba L.),藜(Chenopodium album L.),小藜(Chenop-odium serotinum L.),金荞麦[Fagopyrum cymosum (Trev.)Meisn.],两栖蓼(Polygonum amphibium L.),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 L.),从枝蓼(Polygonum caespitosum Blume),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杠板归(Polygonum perfoliatum L.),酸模(Rumex acetosa L.),羊蹄(Rumex japonicus Houtt.),莲子草[Alternanthera sessilis (L.)DC.],刺苋(Amaranthus spinosus L.),青葙(Celosia argentea L.),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粘毛卷耳(Cerastium visvosum L.),牛繁缕[Malachium aquaticum (L.)Fries],漆姑草[Sagina japonica (S.W.)Ohwi],繁缕[Stellaria media (L.)Cyr.],莼菜(Brasenia schreberi J.F.Gmel.),石龙芮(Ranunculus sceleratus L.),荠[Capsella bursa-pastoris (L.)Medic.],碎米荠(Cardamine hirsuts L.),水田碎米荠(Cardamine lyrata Bunge),北美独行菜(Lepidium virginicum L.),蛇莓[Duchesnea indica (Andr.)Focke],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 Ser.),田皂角(Aeschynomene indica L.),鸡眼草[Kummerowia striata (Thunb.)Schindl.],天蓝苜蓿(Medicago lupulina L.),救荒野豌豆(Vicia sativa L.),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L.),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 L.),地锦(E-uphorbia humifusa Willd.),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 (Thunb.)Gagnep.],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地耳草(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Makino.),节节菜[Rotala indica (Willd.)Koehne.],圆叶节节菜(Rotala rotundifolia (Buch.—Ham.)Koehne),菱(Trapa bispinosa Roxb.),细果野菱(Trapa maximowiczii Korsh.),四角菱(Trapa quadrispinosa Roxb.),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e Roxb.),泽星宿菜(Lysimachia candida Lindl.),积雪草[Centeola asiatica (L.)Urban.],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m.),水芹[Oenanthe javanica (Bl.)DC.],中华水芹(Oenanthe sinensis Dunn.),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 (Gmel.)O.Ktze],附地菜(Trigonotis peduncularis (Trev.)Benth.),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金疮小草(Ajuga decumbens Thunb.),风轮草[Clinopodium chinense (Benth.)O.Ktze.],活血丹[Glechoma longituba (nakai) Kupr.],荔枝草(Salvia plebeia R.Br.),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 D.Don.),狭叶母草[Lindernia angustifolia (Benth.)Wettst.],母草[Lindernia crustacea (L.)F.—Muell.],通泉草[Mazus japonicus (Thunb.)O.Kuntze.],婆婆纳(Veronica didyma Tenore),水苦荬(Veronica undulata Wall.),车前子(Plantago asiatica L.),猪殃殃[Galium aparine L.var.tenerum (Gren.et Godr.)Rcbb.],白花蛇舌草[Paederia scandens (Lour.)Merr.],盒子草[Actinostemma lobatum (Maxim.)Maxim.],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 Lour.),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青蒿(Artemisia apiacea Hance ex Walp.),牡蒿(Artemisia japonica Thunb.),婆婆针(Bidens bipinnate L.),狼把草(Bidens tripartita L.),飞廉(Carduus crispus L.),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 L.),泥胡菜(Hemistepta lyrata Bunge),马兰[Kalimeris indica (L.)Sch.—Bip.],山莴苣(Lactuca indica L.),稻槎菜(Lapsana apogonoides Maxim.),稀莶(Siegesbeckia orientalis L.),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小叶眼子菜(Potamogeton cristatus Regel et Maack),眼子菜(Potamogeton distinctus A.Benn.),矮慈姑(Sagittaria pygmaea Miq.),水鳖[Hydrocharis dubia (BL.)Backer],苦草(Vallis neria spiralis L.),看麦娘(Alopecurus aepualis Sobol.),芦竹(Arundo donax L.),牛筋草[Eleusine indica (L.)Gaertn.],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 (L.)Beauv.var.major (Nees) C.E.Hubb.],荻[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 (Maxim.)Benth.et Hook.f.],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L.)Spreng.],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鹅观草(Roegneria Kamoji Ohwi),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L.)Beauv.],茭笋[Zizania caduciflora (Turcz.ex Trin.)Hand.—Mazz.],日照飘拂草[Fimbristylis miliacea (L.)Vahl.],鸭趾草(Commelina communis L.),水竹叶[Murdannia triquetra (Wall.)Bruckn.],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Solms],雨久花(Monochoria korsakowii Regel et Maack),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a (Burm.f.)Presl ex Kunth],灯心草(Juncus effuses L.)。

2.2.3 祛暑药

猫爪草(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石荠苧[Mosla scabra (Thunb.)C.Y.Wu et H.W.Li]。

2.2.4 祛风湿药

垂柳(Salix babylonica L.),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 C.DC.),土荆芥(Chenop odium ambrosioides L.),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红蓼(Polygonum orientale L.),粘毛蓼(Polygonum visosum Buch.—Ham.),毛茛(Ra nunculus japonicus Thunb.),扬子毛茛(Ranunculus sieboldii Miq.),广布野豌豆(Vicia cracca L.),老鹳草(Erodium stephanianum Willd.),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 (Lour.)Merr.],石胡荽[Centipeda minima (L.)A.Br.et Aschers.]。

2.2.5 化湿药

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

2.2.6 利水渗湿药

榔榆(Ulmus parvifolia Jacq.),葎草[Humulus scandens (Lour.)Merr.],地肤[Kochia scoparia (L.)Schrad.],腋花蓼(Polygonum plebeium R.Br.),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Griseb.],泽漆(Euphorbia helioscopia L.),沼生水马齿(Callitriche palustris L.),泽泻[Alisma orientalis (Sam.)Juzepcz.],薏苡[3](Coix lacryma—jobi L.),千金子[Lepeochloa chinensis (L.)Nees.]。

2.2.7 开窍药

菖蒲(Acorus calamus L.),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

2.2.8 止咳化痰药

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et Zucc.),无瓣蔊菜[Rorippa dubia (Pers.)Hara],印度蔊菜[Rorippa indica (L.)Hiern],野胡萝卜(Daucus carota L.),清明菜(Gnaphalium affine D.Don),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

2.2.9 理气药

水虎尾[Dysophylla stellata (Loun.)Benth.],香附子 (Cyperus rotundus L.) 。

2.2.1 0 温里药

蚕茧草(Polygonum japonicum Meisn.)。

2.2.1 1 理血药

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 (L.) Brongn],齿果酸模(Rumex dentatus L.),天葵[Semiaquilegia adoxoides (DC.)Makino],伏生紫堇[Corydalis decumbens (Thunb) Pers.],龙芽草(Agrimonia pilosa Ldb.),珍珠菜(Lysimachia clethroides Duby.),星宿菜(Lysimachia fortunei Maxim.),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 Wall.),益母草[Leonurus artemisia (Lour.)S.Y.Hu],水苦荬(Veronica undulata Wall.),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ex Bess.),刺儿菜[Cephalanoplos segetum (Bunge) Kitam.],大蓟(Cirsium japonicum DC.),鳢肠(Eclipta prostrata L.),水烛(Typha angustifolia L.),止血马唐[Digitaria ischaemem (Schreb.)Schreb.],光头稗子[Echinochloa colonum (L.)Link.],虉草 (Phalaris arundinacea L.) 。

2.2.1 2 补益药

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野菱(Trapa incise Bieb.et Zucc.),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野燕麦(Avena fatua L.),水稗子[Beckmannia syzigachne (Steud.)Fernald.],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L.)Beauv.]。

2.2.1 3 收敛药

戟叶蓼(Polygonum thunbergii Sieb.et Zucc.),芡实(Euryale ferox Salisb.),荠苧(Mosla grosseserrata Maxim.),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L.)Pers.]。

2.2.1 4 驱虫药

茴茴蒜(Ranunculus chinensis Bunge)。

2.2.1 5 攻毒杀虫止痒药

小窃衣[Torilis japonicn (Houtt.)DC.]。

2.3 对湿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评价

中药资源是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中国拥有的一笔巨大财富。几千年来,中药资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常德市湿地野生药用植物有183种,含有多种不同的生理活性成分或有效成分,可用于多种临床症状和疾病的治疗。如我国自主研制的抗疟药的主要成分是从菊科植物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鱼腥草的有效成分腥草素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和妇科炎症的有效药物;益母草、芦苇、水烛等也各有其药用价值[4];藜蒿、中华水芹等可作为食品、蔬菜食用;湘莲在该市分布广泛,莲子产量达千吨,是很好的经济和药用植物。

3 讨论

常德市湿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虽然丰富,但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研究保护不足,对湿地野生药用植物缺乏研究,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条例未能落到实处;二是开发利用不足,除湘莲、中华水芹等植物用来食用外,其他野生药用植物则自生自灭,大量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未能被充分利用[5]。因此,应加大对常德市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综合开发。

参考文献

[1]陈功锡, 廖文波, 刘世彪.武陵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中的中国特有属[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 (1933-2003) [C].2003.

[2]谷中村, 陈功锡, 黄玉莲, 等.湘西自治州和张家界市药用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会论文摘要汇编 (1933-2003) [C].2003.

[3]王小荣.湖南省禾本科药用植物简介[J].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1, 10:520.

[4]文明, 曹铁如, 林亲众.湖南野生经济植物资源分类及开发利用评价[J].中南林学院学报, 1997, 4:13.

药用植物黄芩研究 第7篇

近几年, 经济发展迅速, 人们生活日益富裕, 也越来越重视种植花卉, 因此这也带动了花卉市场的繁荣。人们在选择品种繁多的花卉时, 已经开始选择药用植物进行栽培, 特别是观赏价值较高的种类。它们一方面外观别致好看, 另外一方面能够深入研究其栽培条件以及科学的繁殖技术, 进而有效利用药用植物资源。

1 药用观赏植物分类

1.1 药用观赏植物的定义

一般情况下, 只用作观赏栽培的植物被称之为观赏植物, 这种植物通常涵盖2种类型, 一类是宿根、球根草本植物和蕨类植物, 它们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另一类则是小灌木和藤本, 它们通常形状低矮, 且适应性较强。而药用观赏植物不同于观赏植物, 它不但能护水土的流失, 而且药用价值较高, 观赏性强。人们往往视植物的花、果、枝等为观赏部位, 而把植物的叶、枝、花、果等视作药用部位, 它们在作为园林植物应用时, 注重的是观赏性, 而药用价值为其次。

药用观赏植物的运用, 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情趣, 带来美的享受;另外一方面药用价值高。通过开展的临床试验以及相关的医学材料可知, 人们许多的常见病都可以在花卉的作用下得到最有效的治疗。在已经确认的药用花卉中, 能够直接充当药用的超过了70%, 另有3%的花卉可通过一些工序转化为药用。

1.2 药用观赏植物的分类

药用观赏植物多以草本、木本为主, 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尽相同, 根据其特性, 能够创建各种类型景观。所以对其分类时可依据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观赏特点及其种类多少进行。

1.2.1 药用观果植物。

观果植物多果实形状或果实色泽观赏价值较高, 有的具有群体美, 有的果色鲜艳, 有的形状奇特, 有的香气浓郁, 有的着果丰硕, 有的则兼具多种观赏性能。在药用植物中, 有许多种类的果实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是春季观花和秋季观果的优良观赏植物。

药用观果植物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素材, 可以使园林植物的配置由单一的绿色向丰富多样的形式、色彩转变。既丰富了园林植物的种类, 又可以填补不同季节对园林植物观赏价值的要求。可以使园林植物景观有一个季相变化:叶———花———果———枝。

园林上常见的观果用药植物有瓜篓 (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 、佛手 (Citrus medica L.var.sarcodactylis Swingle) 、锣木石楠 (Photinia davidsoniae) 、垂丝海棠 (Malus halliana) 、拐枣 (Hovenia acerba.) 、乌柏 (Sapium sebiferum) 等。果树类如枣 (Ziziphus zizyphus) 、桃 (Amygdalus persica) 、山茱萸 (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 、木瓜 (Chaenomeles sinensis (Thouin) Koehne) 、枸杞 (Lycium barbarum L) 、山楂 (iqiangweike 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 、柿 (Diospyros kaki Thunb.) 等。还有很多可用于城市园林绿化的野生观果植物资源, 如山茱萸 (Comasofficinalis) 、胡颓子 (Elaeagnus pungens) 、吴茱萸 (Tetradium ruticarpum) 、卫矛 (Euonymus alatus) 、南蛇藤 (Celastrus orbiculatus) 、茶荚蓬 (Vburnum setigerum) 、野山植 (Crataegi cuneatae) 、扁担杆 (Grewia biloba) 、算盘子 (Glochidion puberum) 、一叶荻 (Securinega suffruticosa) 、老鸦柿 (Diospyros thombifolia) 、金樱子 (Rosalaevigata) 、锦灯笼 (Physalis alkekengi L.var.franchetii11) 、桑白皮 (Morus alba) 等。在园林中利用较少, 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另外, 药用观果植物的果实大多色彩鲜艳, 果实形状观赏性强, 是许多鸟类的重要食物来源。在进行植物造景时, 可根据其生物、生态学特性合理配植, 对药用观果植物进行合理利用, 增加药用观果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不仅能在公园绿地、环城绿化林带和城郊结合地带的绿植配植中形成一定的秋季景观, 还可为鸟类提供食物来源和生存场所, 对维护生态平衡, 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1.2.2 药用观花植物。

观花植物作为普遍应用的园林景观植物, 主要是欣赏其优美的花冠。按开花季节可分为春花植物、夏花植物、秋花植物和冬花植物4类。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种类同样也是可以根据其开花时间的不同来进行划分, 在园林造景应用的时候, 可以根据其开花的时间特性结合景观应用的特点, 合理选择药用观花植物。药用观花植物作为园林景观植物, 其药用部位多为植物的花、花蕾或花柱, 如菊花 (Dendranthema morifolium (Ramat.Tzvel) 、蒲公英 (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 、射干 (Belamcanda chinensis Redouté) 、款冬 (Tussilago farfara) 、番红花 (Crocus sativus) 、红花 (Carthamus tinctorius) 、洋金花 (Datura metel) 、鸡冠花 (Celosia cristata) 、紫玉兰 (Magnolia liliiflora) 等。

(1) 春花植物:花期主要集中在春天, 按花的颜色可分为:红色系如梅、樱花、山茶、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等;黄色系如金银花 (Lonicera japonica) 等;白色系如玉兰 (Magnolia denudata) 、樱花等;蓝紫色系如紫玉兰、紫荆 (Cercis chinensis) 、紫丁香 (Syringa oblata) 等。

(2) 夏花植物:花期主要集中在夏季, 一些植物种类的花期可延续到初秋。如凤仙花 (Impatiens balsamina L) 、紫菀 (Aster tataricus L.F) 、夹竹桃 (Nerium indicum) 、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桔梗 (Platycodon grandiflorus) 、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等。

(3) 秋花植物:桂花 (Osmanthus fragrans) 、木芙蓉等以及多年生草本植物菊花 (Dendranthema morifolium) 等。

(4) 冬花植物:杭菊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百合 (Lilium brownii var.viridulum Baker) 、茶梅 (Camelliasasanpua) 等。

1.2.3 药用香草植物。

随着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概念在园林绿化中的不断深入, 香草植物在城市绿地中得到越来越多地应用。如栀子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 、丁香 (Syringa oblata Lindl) 、艾草 (Artemisia argyi H.Lév.&Vaniot) 等。

香草植物多为宿根类, 耐瘠薄, 管理粗放。它自身的气味芳香宜人, 它不但不易引发病虫害, 而且具有较强的驱虫功效, 从而有效保护周边植物免受病虫的侵害。这种植物主要从嗅觉的角度满足人类的需要。如山栀、紫苏 (Perilla frutescens) 、香叶天竺葵 (Pelargonium graveolens) 、罗勒 (Ocimumbasilicum) 、迷迭香 (Rosmarinus officinalis) 、熏衣草 (Lavandula pedunculata) 、薄荷 (Mentha haplocalyx) 、广蕾香 (Pogostemon cablin) 、紫花地丁 (Viola philippica) fbz) 等。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仅满足了正常人在嗅觉方面的需要, 使人精神愉悦外, 还满足了特殊人群如失明人士对于“观赏”植物的需求。

目前在园林绿化中广泛应用的香草植物主要有:栀子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丁香 (Syringa oblata Lindl) 、艾草 (Artemisia argyi H.Lév.&Vaniot) 、薄荷、鼠尾草 (Salvia farinacea) 、薰衣草等十几种, 以及其很多品种, 如薄荷属的花叶薄荷 (Mentha rotundifolia) 、薰衣草属的羽叶薰衣草 (Lavandula pinnata) 等。在园林应用中一方面通过专门的园林设置, 也可以借助于群植等各种种植手法的运用, 完美地搭配周边园林的景观, 从而能够灵活地起到点缀景观的作用。除此之外, 香草植物有些是能够安全食用, 所以它的使用可以推广到观光农场等方面。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 香草植物种植也在悄悄兴起。在当今进行的绿化工程中, 挖掘香草为重点的设计正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尽管香草的种植还没有形成规模, 然而由于人们审美情趣的提升, 各地香草植物种植面积在不断的增加, 美观兼具功能性的香草植物自然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应用市场的逐渐成熟也使香草植物得到城市绿化部门的认可。

2 茅山地区观赏药用植物园林应用种类筛选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1 存在的问题

2.1.1 没有将科学的设计指导应用于园林绿化种类筛选中。

在进行园林绿化种类筛选过程中, 由于理论不成熟, 缺乏科学的设计指导,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没有深入挖掘当地的文化内涵, 在配置植物景观时没有体现本土化特点, 并且景观设计落入俗套。 (2) 在操作园林设计时, 没有融入当地的景观特点, 没有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乡土树种的利用与开发, 大大浪费当地宝贵的文化资源;而且就当前的园林绿化来看, 过于追求种类的形式美感, 缺乏对植物的艺术性关注, 并且进行植物设计过程中, 缺乏创意, 千篇一律, 无法体现植物的地方特色, 一些植物虽然观赏性较高, 然而从药用角度出发, 没有实现完美的结合, 形式较为单调。

2.1.2 实际应用中的观赏药用植物种类不均衡。

对植物的应用种类的筛选, 涉及专业较强的领域, 特别是植物的概念性问题和自身特点都必须全面综合其艺术价值, 还要顾及植物的高度等因素。除此之外, 对其植物应用的原则等与其他园林要素进行搭配研究。注重植物应用要因地制宜, 关注应用的比例, 还要深挖植物的文化内涵等。在进行园林植物搭配等环节中, 作为设计者没有全面看问题, 而只是过多地看重植物的个体特性, 没有顾及到植物整体感, 构图设计上还缺乏艺术美系统的应用研究。

2.1.3 不注重药用观赏植物种类的保护。

通过相关的调查, 不难发现, 针对药用观赏植物的保护, 没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这类植物应用价值很高, 应用于园林规划中, 不但能够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 而且植物本身所具有药性物质能够促进人们的健康, 与此同时, 通过科学加工植物的药用部位, 可以创造可观的经济收益。重视药用观赏植物的保护, 能够极大促进在园林中的应用。

2.2 药用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应用中的有效利用

2.2.1 研发药用观赏植物时, 要坚持因地制宜, 突出当地特色。

中国地大物博, 每一种树种都有适宜种植的气候区, 换句话讲, 要因地制宜, 栽培乡土树种。今后要重点研究发掘乡土树种的药用价值, 并将具有观赏性的药用植物进行绿化建设。茅山地区气候宜人, 适宜多样性的植物生长。因此研发利用本地特色的药用观赏植物, 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设计的要求, 适合庭院、公共绿地树种栽培, 其效果能在短期内显现出来。

2.2.2全面、分层开发利用药用观赏植物。生物具有多样性理论, 它涵盖了3方面。这当中的物种多样性理论是最重要的理论。现实当中, 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 可进行绿化的面积十分有限, 所以在人工培育的引进过程中, 就要侧重于数种的多样性方面进行绿化, 物种多样性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国家从建国开始, 就进行了大量的药用植物的应用研究开发。其疗效不但受到世界的瞩目, 而且在多样性的植物种类筛选应用中, 西方国家也肯定了观赏的价值。

2.2.3 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药用观赏植物的专业化保护。

在园林绿化过程中, 需要专业人才加强经营管理药用观赏植物, 因此对于这部分的专业人员需具备较为成熟的专业知识, 包括药材的栽培、采收等。他们一方面能够熟练地进行园林绿化, 另外一方面还要掌握扎实药材生产的的知识, 唯有如此, 药用观赏植物的双重价值才能最大程度上得以发挥。

3 小结

茅山地区有着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 气候宜人, 地区发展潜力巨大。针对当地的药用植物资源, 要坚持以保护为主, 注重合理开发利用, 同时深入挖掘当地药用观赏植物资源, 并凭借其优势, 以市场为导向, 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这些年, 人们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 园林设计也在人们的鉴赏中得到改进, 因此针对药用观赏植物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所以在城市园林设计中, 因地制宜地推广药用植物应用, 为其在绿化应用中的种类筛选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摘要:观赏药用植物种类的合理搭配, 能够促进城市绿地的科学构建, 将大大起到丰富城市和绿化资源的作用, 对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科普宣传和增加人们健康知识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以茅山地区所拥有的观赏药用植物资源为基础, 通过针对当地公园、生活区等进行不同的绿地试验, 筛选适合茅山地区园林绿地应用的野生药用植物, 并根据其自身的造景效果、气候条件等原则, 筛选出适应性强、观赏性高、低养护、低能耗的野生药用植物。并针对当前观赏药用植物在园林应用种类筛选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 从而就其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对策。

关键词:茅山地区,药用观赏植物,园林应用,种类筛选

参考文献

[1]任全进, 吴宏敬, 王行政, 等.药用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3, (03) :20-21。

[2]任全进, 李东玲, 姚淦等.江苏药用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前景[J].江苏林业科技, 2013, (06) :19-25。

[3]李景侠, 康永祥.观赏植物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4 (02) .

[4]李修清.药用观赏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08)

上一篇:费率调整机制失业保险下一篇:外贸函电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