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2024-06-26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精选5篇)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第1篇

关键词: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养,调查

1“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涵义

所谓“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即面向农村, 选拔具有高中文化程度、政治素质好、身体健康、有培养前途的农村基层干部和优秀青年接受高等教育, 通过2年的专科层次的教育, 将其培养成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热爱农业和农村工作, 熟悉党的农业农村政策, 掌握农业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有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综合型、复合型、实用型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综合素质好、管理能力强的农村基层干部。

2 湖北省“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养现状

2.1 承担“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养任务的六所院校的基本情况

2.1.1 承办院校。

湖北省是2006年开始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 全省共有6所涉农院校 (长江大学、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襄樊职业技术学院、荆楚理工学院、恩施职业技术学院、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承担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培养工作。这6所院校的专业设置均涵盖农学、工学、理学等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成效显著, 具备承办“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条件。

2.1.2 教师队伍。

6所承办院校都非常重视三支队伍即校内专职教师队伍、农业技术与政策专家队伍、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等组成的教学团队建设, 共同参与教育教学工作。校内专职教师队伍中, 选聘了一批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治学严谨的教师;从各地市农办、农业局、农业龙头企业等单位聘请了在种植、养殖、动植物疫病防治方面或农村农业政策法规方面具有专长的同志组成了农业技术和政策专家队伍;从各地市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以及运作比较成功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中聘请了新农村建设与农业经济发展的教师队伍。

2.1.3 实习实训基地。

6所承办院校都非常重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将其纳入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整体规划。同时根据“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养工作的需要, 与当地种、养、加企业和大户联系, 采取依托行业、校企合作等形式, 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2.2 专业和课程设置现状

6所承办院校在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农业厅的指导下, 按照我省农业产业结构的特点和新农村建设对实用型人才的要求, 结合学校办学条件和实际, 开设有种植、养殖2大类专业作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培养专业。种植类专业分为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和园林专业, 养殖类专业为畜牧兽医专业。

在课程设置方面, 6所院校都针对当地产业发展规划合理设置课程。如荆楚理工学院针对荆门市主要产业是粮棉油生产加工和经济动物养殖的特点开设作物生产技术和畜牧兽医专业, 其中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主要有作物生产技术、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等课程。畜牧兽医专业开设有经济动物养殖、动物防疫与检疫、饲料与动物营养、水产养殖技术等课程。

2.3 教学制度现状

在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时, 6所院校的学制均为两年制, 在两年之内, 学员需完成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6所承办院校都根据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生源地产业发展需要和高等教育的特点及人才培养要求, 科学合理地制定了满足“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养目标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综合实践环节三大部分, 实践教学比例均达到50%以上。在课程设置上, 各院校围绕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技术能力、组织能力和新农村建设的管理能力, 既注重了公共课的设置, 又注重了技能课的设置, 突出了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公共课开设有与农村、农业生产实际相适应的课程, 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农村政策法规、农产品市场营销、农村经济管理等;实践课包括生产实习、综合实训和毕业作业等。课程学习完毕, 所有院校都要求学员结合所在村组经济发展情况, 撰写一份创业计划书或村镇发展规划。

2.4 教学组织现状

2.4.1 组织领导。

6所承办院校都高度重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 成立了由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的工作机构, 建立了工作责任制, 并明确了由相关系 (部) 作为教学实体全面承担“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教学和管理责任, 保证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如荆楚理工学院为了有效落实“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专门设立了一个二级学院———新农村科技学院, 由院长助理担任二级学院的院长, 具体负责“村大”学生的培养工作。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为了确保“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培养工作, 先后出台了三个专门性文件, 要求全院各个部门通力合作, 加强协调, 提高认识, 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

2.4.2 教学管理。

为了保证各项教学制度的认真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及时发现和解决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了解学生们的意见与要求,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6所承办院校都成立了院、系两级教学督导机构, 明确了专门的人员和工作职责。督导室成员定期走进课堂, 了解教师的授课情况, 召开学生座谈会, 收集学生的意见与建议, 及时向系领导和有关的教师进行反馈, 提出督导意见, 帮助改进工作。学院教务处坚持每学期的期初、期中、期末三次视导, 监督和指导各个系 (院) 的教学工作, 要求教师精心制订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细心备课、认真讲课、耐心辅导;规范填写教务日志等教学文件。加强考风考纪的教育, 严格考务管理, 确保学生成绩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4.3 学生管理。

对待学员的教育和管理, 6所承办院校都非常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 选拔和配备了政治素质好、工作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班主任工作。各院校还特地聘请了当地新农村建设中有影响力的同志作为兼职政治辅导员协助开展教育工作。如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和荆楚理工学院特地聘请了“全国模范村支部书记”、保康县尧治河村支部书记孙开林同志作为兼职政治辅导员协助开展教育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学员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帮助他们牢固树立服务家乡、贡献社会的信念。除此之外, 6所承办院校都非常重视发挥学生党团组织的核心作用和优秀村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2.4.4 培养效果。

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培养过程中, 6所院校都把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经过几年的探索, 创业教育已初步成为各院“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办学的一个鲜明特色, 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农村基层干部、群众致富带头人、自主创业典型。他们将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应用到新农村建设中, 在服务家乡人民、带领群众致富和建设新农村的广阔天地崭露头角, 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长江大学培养的为民服务的好村官———陈松柏, 荆楚理工学院培养的创业致富惠村民的好村官———邹述军,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优秀农村基层干部———张文富, 他们入学前都在村里担任村支部书记, 通过两年的学习, 掌握了更多的专业知识, 学到了更多的为民服务的本领。毕业后, 他们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克难奋进,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畜牧养殖, 兴修乡村公路,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收入, 使所在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评价, 同时也受到了村民的拥戴与褒扬。

3 对“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养的建议

3.1 建议加强与各地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培养工作既不同于普通专科教育, 也有别于短期农业技术培训, 其招生对象、培训内容、学制和学员的去向等方面都与普通专科教育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就需要培养院校与各地组织部、农业局、教育局等部门的加强合作, 及时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2 建议政府部门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毕业后的使用搭建平台

培养是基础, 使用是根本。培养“一村一名大学生”的根本目的是使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 发挥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带动、服务作用。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全局出发, 各级政府应努力搭建毕业学生创业、兴业的平台, 使毕业学生学有所用、才尽其用。

3.3 教材的使用与开发问题

目前各院校采用的都是高职高专教材, 相对于学员和现行的教学计划来讲, 存在偏专、偏深等问题, 给学员的学习和教师的授课带来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学员年龄差距较大, 文化基础差异也较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容易把握合适的深度, 为此, 我们建议由省农业厅牵头, 由承担培养任务的院校组织院内专业教师和院外兼职教师 (行业企业专家) 共同开发适用于“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生源的校本教材。

参考文献

[1]瞿宏杰, 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对口人才 (J) .农家之友, 2008 (9) .

[2]孙翔, 辽宁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解决“三农”问题中人才建设的创新工程 (J) .高等农业教育, 2004 (3) .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活动总结 第2篇

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培养高素质农村实用人才,解决农村人才资源匮乏的有效途径。20××年以来,××县积极抢抓机遇,按照“培训一名学员,掌握一门技能,创办一个产业”的思路,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回乡创业管理服务工作,全面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培训任务,为全县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截止目前,全县293个村实现了村村有一名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其中:有3人在此计划之前已取得大专学历),其中:有15人参加脱产学习,275人参加远程教育培训;有42人担任村主职干部,有4人公开选拔进入乡镇公务员,有90多人进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或自主创业谋发展。

一、坚持以育为纲抓培训,确保“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学到真本领

一是高度重视抓部署。20××年省、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启动后,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周密部署“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工作,把这项工作纳入我县村级后备干部“素质培训工程”。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费、毕业后作用发挥等相关政策、措施。20××年,以县委文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施方案》(溪发[20××]9号),把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整体开展规划之中。

二是明确责任抓落实。针对农村“培养大学生难”的实际,县委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农业、人事、财政、教育、科技、扶贫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组织领导,明确“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脱产班由县委组织部、农业局等单位直接跟踪管理,远程教育班由电大办学点具体承办。同时,各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积极配合,教育局、农业局具体负责,共同抓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组织实施,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三是加大投入抓保障。按照省市有关要求,结合××实际,县财政每年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养经费足额列入财政预算,及时予以协调划拨。为鼓励农村党员干部积极参加学习,县委明确规定学员住宿费由乡镇政府承担,并要求有条件的乡镇党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制定补助标准,适当解决学员教材费、学具费、生活费、交通费。对脱产学员,每学期报销两趟差旅费,每月补助100元生活费;对远程教育班学员,按集中授课情况每天补助20元生活费,对现任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纪检组长参加脱产班培训的,学习期间的工资由所在村按80%的比例发放。

四是注重实效抓培训。做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培训工作,招好生源是基础,掌握技能是关键。在招生工作上,县委把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招生任务定到村,在摸清每个村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下发《××县“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养任务分解表》,分逐村下达了招生计划,并提出了每村“只能超额,杜绝缺员”的刚性招生任务,有效保障了学员招得进、不缺员、少流失。在资源配置上,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县职业技术学校迁建,督促学校加强现代化教学网络硬件建设,开通了中央电大“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远程教育平台、湖北电大远程教育平台、十堰电大远程教育平台,进一步丰富了教育教学资源。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开设实用公文写作、微机操作等内容外,还紧贴农村实际,加强与农林、畜牧、科技等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坚持“一村一品,村村有产业”的要求,有针对性选择课题开展教学活动,深受广大学员欢迎。除集中面授辅导外,还不定期开展送教下乡活动,选择教学条件较好的乡镇设置授课站点,选派教员深入基层、蹲点授课;把部分教学内容录制成光盘,分发给学员观看学习,确保每名学员都掌握了1-2门农村致富实用技术,真正学到回乡就业创业的真本领。09级学员方登正利用在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到的生物工程专业知识,回乡大力发展“波尔山羊”养殖,年出栏山羊60头,仅此一项创收4万余元。

二、突出以用为本重激励,引导“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毕业能就业

一是在政治上关心培养。针对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知识退化、思想僵化、作用弱化等问题,县委决定把“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优先作为农村先进分子吸收入党,让大学生农村实用人才在政治上率先“香”起来。4年来,全县先后有230多名“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140多人通过培养加入了党组织,有138名返乡学员通过换届担任了村“两委”成员,有42人走上了村书记、村主任、村文书或村纪检组长岗位。二是在技能上培训提高。着眼于农村长远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县委把“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列入农村实用人才库,按照“有知识、懂技术、留得住、用得上”总要求,围绕发展农村经济,突出种植、养殖、加工和运输等产业,依托干部学习“超市”、龙王垭茶场(集团)和水坪镇前进茶场三个农村实用技术示范培训基地,推行“进门是课堂、出门是基地”的培训模式,先后对280多名返乡学员进行就业创业再培训,并针对学员所提问题,对症下药、提出解决办法,切实提高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返乡学员的实用技能,使返乡学员真正在本领上“强”起来。县河镇六河村原村委会主任柯昌松,在完成“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脱产培训后,回到老家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所创“富尔”牌茶叶俏销山东、浙江等地,年产值达400多万元,个人先后荣获“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十堰市农民党员‘双带’标兵”、“××县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和湖北省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称号。

三是在选任上予以倾斜。20××年,20××年,在第七、八届村“两委”换届工作中,县委、政府积极探索实施“能人治村”战略,注重从农村党员致富能手、经济合作组织和产业协会负责人、“一村一名大学生”返乡学员、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当中,择优选拔“一好双强”型实用人才党员进入村“两委”班子。20××年,县河镇大路沟村“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肖永林,在村“两委”换届中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他便带领群众兴修8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引进了3个兴村富民的建设项目。

四是在创业上实施帮扶。为了助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就业创业,县委提出用3年时间,分期分批对申报项目的150名“一村一名大学生”学员给予创业帮扶,规定县直各职能部门结合项目实施需要,主动协调村组集体闲置土地、山林、水面等资源,流转给项目学员创业对象。组织部、发改、财政、人社、团县委等部门负责整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劳动力转移培训”、“扬帆计划”、“党员创业项目”等相关经费,及时为每个申报批复的项目划拨1-4万元的帮扶资金。农业、畜牧、科技等单位针对“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申报的项目,组织专门技术人员实行“一对一”技术指导,提供最新市场信息,引导产业项目规避市场风险。20××年以来,全县共整合各类项目资金400余万元,支持“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启动了创业致富项目。07级学员赵昌明,带头承包茶园300亩,年收入10万余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茶园面积已发展到2000亩,户均茶叶收入过千元。08级学员谭顺勇,看好绿色食品市场前景,创办了××县桃花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专门经营核桃、竹笋、野生蜂蜜等高山绿色食品,仅20××年实现创收30万元。

三、注重营造氛围抓宣传,确保“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创业有后劲

一是注重加大宣传,营造全民创业氛围。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创业,顺应了当前“人人都是创业者”的全民创业时代潮流。近年来,县委通过各种形式,向干部、群众宣讲全民创业的意义,鼓动群众自主创业,激发群众创业热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通过优化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市场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给创业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平台,大力弘扬“务实、奋进、发展、和谐”的创业精神,努力把群众的创业愿望释放出来,创业热情激发出来,创业潜力挖掘出来,在全县上下营造了鼓励创业、人人创业的浓厚氛围。

二是注重示范引导,培育扶持创业典型。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培育一批有理想、会管理、懂经营、能带领导群众共同致富的“领头雁”。县委在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过程中,主动搭建自主创业平台,为广大毕业返乡学员发挥作用提供舞台,扶持他们带头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和农产品加工、营销服务,鼓励他们带头领办农村专业合作社或产业协会,优先承包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和农业技术服务项目,支持他们牵头开发当地优势资源,积极参与各类人才创业项目。水坪镇水坪街村08级学员李涛,通过远程教学掌握了适宜本地种植丰产的“山东一号”生姜种植技术,并采取“农民专业合作协会”的方式,引导全村5个村民小组实施连片种植、规模经营生姜产业,已逐步将该村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生姜种植专业村。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第3篇

一、“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项目的发展现状

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项目于2004年秋季启动招生,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作为首批试点省级电大之一2004年秋季开始招生, 截止到2011年春季, 内蒙古自治区共进行了14次招生, 累计招生人数为5967人。参与试点招生的教学点由2004年的2个发展到目前的27个, 分布在西部、中部、东部地区。试点招生的专业由2004年秋季的5个增加到目前的12个, 涉及到农业技术类、林业技术类、畜牧兽医类、农林管理类四大类。试点招生的学员主要是高中毕业的农村青年, 退伍军人, 农业科技示范户、村级“两委会”干部、村级后备干部、乡镇企业带头人和科技致富能手。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项目在内蒙古自治区将近7年的发展中,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为我区培养了3200名本土人才, 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但是相对于全区文化程度偏低的1100万农牧民来说, 接受教育的人数只占了万分之几的比例。“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项目在7年发展中, 为农村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型农民大学生, 他们开始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 不少学员成为当地的种养殖大户, 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 成为农村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大量农村干部和乡村后备干部参加学习, 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了领导骨干。但是试点项目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项目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试点项目地区发展不平衡

内蒙古自治区共有12个盟市, 分为西部 (阿拉善盟、乌海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 、中部 (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 和东部 (赤峰市、兴安盟、通辽市、呼伦贝尔市) 。目前参与招生的27个教学点分布在九个盟市中, 其中阿拉善盟、乌海市、通辽市三个盟市一直没有启动该项目的招生工作。没有启动试点项目的盟市有两个分布在我区的西部地区, 一个分布在我区的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的所有盟市全部启动了试点项目。同时, 试点项目教学点分布也不均衡, 试点项目在我区的地区分布情况见表1。

注:统计数据来源于2004秋———2011春季全区14次招生统计

表1是参与试点招生的27个教学点的分布情况, 由此可以看出, 教学点85%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只占15%的比例, 中部和东部地区所占比例相当。相对于中东部地区而言, 西部地区发展潜力更大。

2. 试点项目专业发展不平衡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项目开设的专业是四大科类16个专业, 内蒙古自治区目前招生的专业涉及到四大科类12个专业, 主要包括:农业技术类5个专业 (设施农业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园艺技术、食品加工技术、观光农业专业) 、林业技术类2个专业 (林业技术、园林技术专业) 、畜牧兽医类2个专业 (畜牧兽医、畜牧专业) 、农林管理类3个专业 (农村行政管理、农业经济管理、乡镇企业管理专业) 。其中农业技术类、林业技术类、畜牧兽医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型专业人才, 而农林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管理型专业人才。从试点项目运行过程中表明, 四大类专业发展也很不平衡 (见表2) 。

注:统计数据来源于2004秋—2011春季全区14次招生统计

表2是“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项目在我区14次招生中各类专业累计招生人数的统计, 由表2可以看出, 技术类专业人数占三分之一, 管理类专业人数占三分之二。说明目前内蒙古自治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中以乡村干部和乡村后备干部为主, 种养殖大户和科技致富能手所占比例较少。技术类专业中林业技术类专业占了技术类专业的50%, 这与内蒙古自治区的林业面积较大的实际情况有密切的关系, 在林业技术方面有实际的需求;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数是农业技术类专业人数的二倍, 这也充分体现了内蒙古自治区的养殖业优势, 相对来说, 内蒙古自治区的农业发展相对滞后。

3. 试点地区招生人数发展不平衡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项目在内蒙古自治区的14次招生中, 累计有5967名学员注册学习, 九个盟市的27个教学点参与招生, 但是招生人数地区差异也很大 (见表3) 。

由表3可以看出, 西部地区招生人数不及总招生数的十分之一, 在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 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所占比例相当, 东部地区略显优势。中部地区的学员以管理类为主, 东部区学员以林业技术类和畜牧兽医类为主, 在未来的发展中进一步发展各自的优势, 填补弱势的不足。

三、“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在我区未来发展的构想

1. 加大宣传力度、使试点分布趋于平衡发展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项目在内蒙古自治区7年的发展中, 虽然已为我区培养了3200名本土人才, 但是接受教育的人数比例极少, 再加上目前涉及招生的旗县区只占内蒙古自治区旗县区总数的四分之一, 试点项目的发展空间和意义重大。试点项目未来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中,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使试点分布趋于平衡发展, 为全区的渴望上学的农牧民提供上学机会, 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2. 随着经济的发展, 种养殖专业发展空间大

目前“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中以乡村干部和乡村后备干部为主, 种养殖大户和科技致富能手所占比例较少, 这与内蒙古自治区相对落后的经济有关。市场需求相对不足导致技术类专业人数较少的局面。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现代农业的发展必然要求高素质的种养殖队伍, 加上内蒙古自治区得天独厚的养殖业基础, 必定带动种养殖专业的大力发展。所以说, 随着经济的发展, 种养殖专业发展空间较大。同时也要求我们项目实施者必须根据实际提供适合地区发展的专业技术和技能。

3. 积极争取政策扶持, 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项目虽然在内蒙古自治区首批试点, 发展已近7年, 但从全区受益人数比例和与全国其它省市发展规模比较来看, 发展规模和受教育人数比例都居倒数, 排名靠前的省市都不同程度的争取到了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 这与招生好的教学点一般都争取到了旗县政府的政策扶持相一致。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是教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实现学有所教和教育公平,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实施, 积极争取政策扶持显得相当必要。

参考文献

[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实施方案 (试行) 》 (电校教[2004]21号) .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第4篇

8月 日我县农村党员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作会议在永兴宾馆举行。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改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结构,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县正式实施了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教育局具体负责实施、县财政局参与的农村党员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这次招生培养对象主要是具有相当于高中学历(高中、中专、中技、中职)的村级党组织和村(居)委会现职与后备干部,乡镇企业现职与后备管理人员,农村科技带头人、致富带头人,乡镇(街道)机关没有达到学历要求者及优秀农村青年。

采取个人自愿报名和村级党组织推荐、乡镇党委初审、县委组织部审定的办法组织报名。学员录取后,县电大工作站根据农村工作的特点,采取电视教学、网络教学、集中面授、个别辅导、现场指导、小组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学员按照培养年限修完教学计划课程并考试合格,符合毕业条件的,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成人

高等教育专科毕业证书,并由教育部电子注册。

对思想政治素质好、工作实绩突出、学业成绩优秀,且符合公务员招考条件者,可由组织人事部门推荐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对综合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的优秀毕业生可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条件,在编制范围内按法定程序公开考试录用或聘用从事基层相关管理工作。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第5篇

如何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让高等教育更好地为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实用型”人才,推进农村经济与我国社会发展和谐并进,为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课题。笔者认为,河北农业大学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是加快农村人才培养,实施科教兴农、提高农村人才素质的创新教育模式,是面向农民开展素质教育的新举措,是高等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所作的有益探索。

“该项工程”学期两年,是专门为农村提供信息技术应用、种植技术、实用技术与推广、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经营管理、养殖技术、法律法规等模块化的课程组合。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人员多样化需求实施的专为农村培养高素质,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能为农民致富和为农村发展起带头作用的新型农民。且该工程建立的面向农村开放式教育模式,在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创新教学模式为农村培养实用人才

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是经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批准的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目的是将高等教育延伸到农村,通过选拔农村优秀青年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为农村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使他们尽快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科技致富和先进文化的带头人。为实现这一目的,河北农业大学突破了原有人才培养模式、改进了招生渠道、改革了教学方法,创新了教学模式。

(一)生源来自农村,毕业后回到农村、人才留得住用得上

该工程面向农村招生,招收对象是有志于毕业后回乡工作的高中或相当于高中毕业的农村青年、退伍回村的复员军人、农业科技示范户、乡镇企业带头人、科技致富能手和在任农村“两委”班子成员等优先录取。学校单独组织考试、招生,录取的学生不转户口,在校全日制脱产学习两年,学习期满所有的课程考试合格后,由学校颁发普通高校专科毕业证书,返回到生源地至少为家乡服务5年,这样从学生的来源和毕业去向两个方面确保了人才的定向。

(二)学生定位农村、学科联系农村、教学面向农村

该工程培养目的明确,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首先把生源定位在学生来自农村、毕业后回到农村并服务于农村。其次是课程设置以农村农业和服务农村农业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为主。第三是学生进校后可自选各农业学科,并对所选学科有利于回乡发展的予以优先调整。真正把学生培养成熟悉农村领导科学、掌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基础知识、有农业科学技术、懂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即服务农村、定位农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村级管理者、农民致富和农村发展的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带头人。明确的培养目标定位,决定了该工程从招生到培养都体现了为农村基层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农村考生欢迎。

(三)学科设置课程安排适宜农村,鄙弃旧“应试”,推进新模式

“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在教学方法上突破了原有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一是在课程设置上按培养目标的要求,充分体现实用性、通用性原则,根据生源地农业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按照农业发展产业化的需求,组织教学班,设置相应课程,实行以实践为主的学分制。二是在学科设置上,根据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设置7个专业:即城镇建设、农林经济管理、动物养殖与疾病防治、农产品贮运与加工、园艺、市场营销和法律专业。三是学校单独组织教学班,设置相应专业课程,强化实用技术、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技能培养,加大农业经营、贸易、市场、管理、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素质教育。四是为满足生源希望学习不同专业知识的要求,学校允许学生跨专业学不同学科的知识并专门开设了大量选修课。该“工程”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制度,把室内讲课与实际操作相柔和,把课堂考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学校不宣扬学生在课堂上考了多少分,大力宣传学生在校学到了几门知识、掌握了几种技能,比在校或假期利用所学知识为家乡、为农村办了几件实事。其目的是使学生回到生源地后能够学有所用,成为适应农业发展的有用人才,成为农村科技经营的规模大户,成为指导农民和服务农业科技的二传手,农业发展的领头羊和引领农村产业化生产的“示范源”。

二、“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意义和价值

(一)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教育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离不开教育。像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从哪里入手解决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问题呢?河北农业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该工程”招生主要是面向村干部或后备干部、生产突击手等,通过两年的大学学习,使他们带着系统的科技知识毕业后返回到农村,把在大学所学知识传播给广大村民,让更多人有学知识的机会,从而带动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该工程培养的人才起到了带动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效用。

(二)有助于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的管理素质

村干部是基层的领导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和建设者,也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和实施者,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和排头兵,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而我国农村基层干部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有的村干部依法治村观念淡漠,办事不讲政策、违背原则,随意性较大,带领群众致富缺少创新能力,都是制约农村发展因素。该工程通过招收部分在职或后备村干部进大学系统学习,提高文化知识和管理水平,增强执政和为民服务的能力,为解决上述问题作了有益探索。

(三)有助于提高了农民劳动技能素质

“该工程”既重视理论教学又重视与实践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很快就能适应实际应用,可以说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毕业回乡后能通过所学知识到实惠和社会认可。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要求,专门为学生增加实习、实践方面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以及动手能力,安排学生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参观学习。为了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学校专门安排专业知识渊博、实践技能强、与农村实际接触多的教授为学生授课、指导学生学理论、手把手的教学生搞试验和具体技能操作等。该工程招收的学员有应届高中毕业生、有复员军人、有村干部、也有科技能手和致富带头人,这些学生大都来自农村、了解农村,但苦于不懂科技知识不能尽快致富,因此他们进校后求知欲很强,有较强的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大都不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希望多学习些农村实用知识。

三、拓展了农村职业教育的新模式。

我国农村长期存在着“培养大学生难,留住大学生更难”的困境,农村孩子苦读寒窗考上大学后大都不愿再返回农村,出了人才留不住,留住了用不上或又想走。特别是既懂农业技术又有把技术转化为生产成果、致富创收有点子的真正有用的人才,在农村更是寥寥无几。“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培养的人才定位是,“留得住、用得上”的真正有益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现在多数全日制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往往把自己的学习、就业和升学联系在一起,他们在校学习期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考证、应试的影响,所以他们毕业后多半不想回农村去干农业,想去农村为农民和农业服务的就更少了。而“该工程”培养大学生定位、生源的选拔、学科的设置和办学的目的,缩小了这些顾虑,因为生源多数是抱着学知识心态来的,即便有些学生毕业后想到城市找一份理想工作,但找不到也不要紧反正在家里有事业等着自己干,而且他们所学知识大都与自己原在农村所干事业有关。因此,他们进大学生学习的目的较为单纯,多学有用知识,掌握在农村发家致富本领的欲望和城市就业难现状,加重了他们返乡大干一番事业的心态。这些都是“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探索出的为农村培养高等实用人才,提高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解决培养出人才留不住用不上的难题,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摘要:高等教育为农村培养高素质人才,关系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本文通过对河北农业大学开展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探讨,谈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管理素质、提高农民劳动技能素质等教育,拓展出的农村职业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农村,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上一篇:民族音乐发展综述下一篇:排放交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