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版权输出范文

2024-08-31

图书版权输出范文(精选6篇)

图书版权输出 第1篇

一、有关版权输出的理论概述

(一) 版权输出的概念

版权输出, 通常是指将本国生产的图书或刊物, 或者是在本国进行加工的图书或刊物的版权, 向国外的图书市场输出的一种贸易活动。

(二) 版权输出的要点

1. 策划选择合适的图书品种

由于国内图书的出版种类繁多, 并不是每一种图书都适合版权输出, 一般而言, 应选择反映我国经济文化社会发展, 或者代表我国科技发展水平, 并且符合输出国图书市场需求的图书。就现有的国内成功进行版权输出的图书而言, 诸如中国传统文化类、汉语教学类等是较容易进行版权输出的图书, 而对科技类图书而言, 则是强调原创性, 并能代表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 并兼顾国际视野。

2. 注重选择合适的输出时机

通常情况下, 版权输出并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实现的, 如果能抓住合适的时机, 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可结合两国政府间一些重要的外交活动, 以及重要的双边文化贸易协定等来确定不同目标国的版权输出时机。一般情况下, 双方领导人的重要互访, 也会掀起一个文化交流的高潮, 这些都可以看做是好的版权输出时机。分析目标国的需求, 也能发现较好的版权输出时机, 如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大的建设需求, 现今就是此类图书的版权输出的较好时机。

3. 选择合理的版权的输出方式

版权输出常用的方式主要有版权转让与许可、合作出版两种方式。版权转让实际上是版权所有者将版权中财产权利转让给他人所有的一种行为, 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版权交易形式。版权许可是版权人以某种条件 (通常是有偿的) 许可他人以一定的方式, 在一定的时期和地域范围内商业性行使其权利的一种法律行为, 是版权贸易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版权使用类型。国内版权转让与许可较为成功的案例主要集中在社科文艺等领域, 如辽宁教育出版社的《中国读本》和长江文艺出版社的《狼图腾》等。科技类图书, 由于受国内发展水平的制约, 其以版权转让的形式进行版权输出的成功案例还较少。但随着跨国出版公司数字出版业务的飞速发展, 为我国的科技图书对外进行版权许可提供了条件和便利, 可通过向外授权使用的形式实现图书的版权输出。在选择版权输出方式时, 需要了解目标国对版权引进的态度和情势, 做到不同的目标国, 不同的出版公司, 要选择适宜的版权输出方式。

二、我国科技图书版权输出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稳步推进实施, 科技图书版权输出成为引人瞩目的焦点问题。近年来, 我国在科技图书版权输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我国的出版业也开始开始关注版权的问题, 并开始实施了《学术著作出版规范》, 使我国的科技图书特别是原创著作在内容呈现形式上能与国际接轨, 同时在版权保护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另一方面, 我国近年来科技水平得到了明显的跨越式发展, 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些都为我国的科技图书的版权输出, 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虽然, 我国在科技图书版权贸易发展很快, 但是在图书版权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关系始终不能达成一定的平衡, 这就使得我国在科技图书版权输出上总是呈现贸易逆差的局面。根据近年来我国在亚洲的图书版权输出相关数据, 就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其逆差的严重性, 比如:同韩国相比, 中国向韩国进行版权输出与进行版权引进的比值就超过了1∶7。

我国在科技图书版权输出方面的贸易逆差现象, 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外科技发展水平的不同所导致的, 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图书的翻译不够准确。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国人对英语早已不在陌生, 但是达到炉火纯青程度的并不多, 英语水平高同时又懂专业技术的人才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这对科技图书的翻译工作极为不利, 使得许多专业性的图书内容不能得以恰当准确的翻译, 造成国外读者对其内容的歪曲与片面理解。还有除英语之外的其他外语专门人才也相对缺乏, 图书版权输出可以全球化的, 不仅是针对英语国家或地区, 这需要多语种人才的培养。

就目前而言, 我国要想与世界各国在版权贸易中, 形成贸易顺差, 并不能够一步登天, 特别是我国的科技图书版权输出问题, 更是需要其进行长远的打算与努力。

三、我国科技图书版权输出的创新策略建议

(一) 要重视科技图书的翻译工作

应重视培养既精通外语又懂某一领域甚或多个领域科技的专门人才。科技图书, 不同于大众图书, 其翻译工作, 对翻译者的外语能力和专业技术知识都有较高要求。这里所提的外语不仅是英语, 也包括其他小语种, 我国的科技图书从适用性来讲, 非洲、南美洲等地区的欠发达国家也是重要的目标国, 这就需要有精通法语等小语种的科技图书翻译人才。

另外, 在翻译质量上, 要更上一层楼, 能够更加准确地将专业知识内容转化成外语进行阐述, 注重语言上的用词与句式的顺畅问题, 并能符合目标国读者的阅读习惯。这样才能吸引国际上大的出版商来引进我国的科技图书版权。

(二) 创新科技图书版权输出渠道

图书版权输出的渠道指的是图书版权信息传播出去所借助的载体, 没有一定之规, 各个出版单位会根据自身的实际, 探索适合自己的渠道, 但从一般意义而言, 主要有图书版权代理机构 (代理人) 、国际书展两种较为普遍使用的渠道。

1. 充分利用版权代理机构 (代理人)

目前国内的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等单位, 已经初具规模, 由于这些公司有一只专门的人力资源队伍, 掌握的各类国际间的出版信息更加丰富和充分, 与其建立合作, 由其负责联络、推介相关出版信息, 会更加有针对性, 成功率也会更高。

2. 利用好国际书展

国际上较大的书展有法兰克福书展、美国图书展览、英国伦敦书展、意大利波洛尼亚书展、日本东京书展和中国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等。在这些国际性的展会上, 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出版机构参展, 这些书展也成为国际间出版单位交流信息、商谈版权贸易、展示图书和订购图书的重要场所。借助书展, 可以找寻国际输出选题、展示精品图书、开展版权贸易、了解国际出版业新趋势等。

(三) 内容要满足目标国读者的需求

国外的出版商, 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型国际出版机构, 决定其能否引进版权的重要因素就是本国图书市场的需求, 有需求, 其就会主动寻求版权引进, 没有需求, 即使是免费版权, 其也不会引进。这就需要我国在科技图书的策划与编辑上除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 还要有国际视野, 要了解国际上的图书出版市场情况, 以及各目标国的科技发展现状、趋势等。

由于国内外的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科技发达水平亦不同, 科技图书出版的关注点和热点, 国内外也有所不同, 因此科技图书的版权输出跟传统文化领域图书的版权输出在内容选择上有很大区别。传统文化领域, 比较注重中国特色, 更加注重向外推介中国的文化, 而科技类图书, 国外更看重的是对技术的通用性阐释, 而不是基于中国规范的应用性阐释, 具体应用示例可以是中国特色的。换言之, 国外出版商更看重立足于世界视野, 对专业领域技术有推动作用的原创性作品。在组织版权输出选题时, 要有目的地了解与本社出版领域相关的目标国家或者地区的行业建设及发展情况, 研究对方的出版需求, 并在选题定位上予以充分体现。一般而言, 对于生态平衡、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安全发展、大城市交通规划设计与管理等方面属于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 在这些方面更容易产生共鸣和寻找到共同的需求。

四、结语

随着科技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发展, 尤其是我国科技水平的稳步提高, 我国的科技图书版权输出也到了难得的机遇期, 国内的出版单位应抓住机遇, 策划选择合适的图书品种, 选择合适的版权输出时机, 以恰当的版权输出方式, 积极进行版权输出。出版单位应重视科技图书的翻译工作, 创新科技图书版权输出渠道, 并要策划满足国际需求的图书, 只有这样才能使科技图书的版权输出工作得到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牧.担当先进文化传播使命, 积极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十一五"期间版权输出增长13倍[J].出版广角, 2011.

[2]陆芬.版权贸易"逆差最小年"的喜和忧[J].出版广角, 2008.

[3]徐家宗.第十八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发奖大会在京举行[J].出版工作, 2012.

[4]徐家宗, 徐永杰, 陈元直.新中国科技出版的先行者[J].中国编辑, 2014.

世界图书和版权日宣传口号 第2篇

尊重知识产权,迎接精彩世博。

尊重他人知识产权 保护自主知识产权。

尊重他人,保护自己,公平竞争。

抓自主创新,促创业富县、创新强县。

抓好专利工作,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

知识产权要尊重,拒绝盗版是关键。

知识产权推动创新,科学技术推动文明。

知识产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知识产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知识产权驱动创新,科学技术促进发展。

知识产权保护为天才之火增添利益之油。

正确应用专利战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保护知识产权。

增强知识产权创新能力,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增强全民知识产权意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参与全球商业竞争。

运用知识财富,发展知识经济。

物洗则洁,心洗则清。净化心灵,完美自我。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自主品牌。

图书版权输出现状分析与思考 第3篇

当时,“走出去”对各出版单位还是一个几乎全新的话题,与会者对如何“走出去”普遍感到茫然,不知如何才能把自己的图书卖到国门之外。会议结束后,与会各单位领导大多数是带着“CBI首批成员单位”的新头衔和多少有些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到了各自的单位。

从此,全国出版行业“走出去”工作的大幕迅速拉开,一幕幕精彩纷呈的好戏纷纷登台。经过八年多的艰苦努力,“走出去”工作已经取得巨大的成绩。这不仅仅体现在图书版权输出数量的大幅度增长上,也体现在各单位各具特色并不断创新的方式方法上,更体现在大家对“走出去”的充分自信上。然而,经过八年来图书版权数量的快速增长,各单位都先后感觉到持续增长的困难,或多或少再次感到了茫然,只是对象截然不同,不再是如何才能“走出去”,而是如何才能不止步且能“走”得更好。原有输出资源的减少、西方“主流文化”的梗阻、两个“效益”的不统一、地方政府支持文化出口政策的滞后甚至缺失等问题日益凸显,如何使中国图书(文化)在世界各国真正“走进去”,如何提高中国文化的传播能力并保持输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正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新的重大课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全行业“走出去”的经验和发展现状,“重庆出版集团‘两江学者’‘走出去’课题组”选取了四川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六家与我们具有某种共性的出版单位和国务院新闻办、出版局进行走访调研,收集到许多可资借鉴的第一手鲜活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和部分正式官方文件或新闻报道的综合分析,结合本集团“走出去”工作的实践,对我国图书版权输出的概貌进行了认真地回顾和总结,以期对我国出版“走出去”工作做出一个整体的判断,为进一步深化和推进“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出我们的见解。

一、走出去取得的巨大成绩

1.全国出版行业“走出去”工作概况

2006年至2013年八年间,全国出版行业以图书版权输出为代表的“走出去”工作可谓硕果累累,整个“走出去”工作呈现生机勃勃的大发展态势,中国图书在国际图书市场上寥若晨星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在传统的图书版权输出方面,实施“走出去”战略前的2005年,全国图书版权输出仅为1434种,平均到当年573家出版社,每家输出仅2.52种。在实施“走出去”的第一年2006年,这个数字就达到了2050种,增长率超过42%。此后除2008年和2013年外均逐年提升,以2012年最高峰时计,平均到全国580家出版社每家输出量达到13.05种,为7年前的5.22倍。随着输出数量的增长,全国引进和输出图书版权的逆差也逐年缩小,由2005年的6.54∶1下降到了2013年的2.3∶1。如下表:

2005~2013年全国图书版权引进输出情况

引进数量输出数量输出增长率%引进输出比

200593821434—6.54∶1

200610950205042.955.34∶1

200710255257125.413.99∶1

2008157762440-5.016.47∶1

200912914310327.174.16∶1

201013724388025.043.54∶1

201114708592252.632.48∶1

201216115756827.782.1∶1

2013166257305-3.482.3∶1

从上表中的数字变化不难看出,中国图书版权的输出数量和引进输出的逆差两项分别整体呈现出一增一减的态势,而这一增一减正清楚地说明了中国图书正大步走向世界,已经开始在国际出版行业中发挥出自己应有的影响力。

2.出版行业“走出去”取得的几大成绩

我国出版业“走出去”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梳理、总结这些成绩,有助于我们增强信心、查找差距、规划未来。笔者认为,这些成绩可大致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1)认识水平大大提高。“走出去”已经得到各出版单位乃至整个出版行业上上下下的普遍认同,各单位都高度重视,整体上已经从上级要求“走出去”转变为“我要‘走出去’”,从而使整个行业具有了内生的驱动力。

(2)出版行业图书版权贸易的落后面貌已经大为改观。图书版权输出数量大幅度增加,引进和输出图书版权之间的巨大逆差已经显著降低;一大批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图书实实在在地走向世界各地。

(3)各出版单位“走出去”的能力大大提高。“走出去”之初,普遍存在于各单位心中不知所措的状态早已成为过去,现在一大批出版单位已经成为“走出去”的行家里手,做起版权输出工作来可谓轻车熟路、游刃有余。

(4)从全国范围上看,我们已经基本摸索出一套中国式的“走出去”出版模式,即企业为主体、市场运作加政府支持。

(5)一批懂出版、懂版权、懂外语、熟悉国际图书市场和国际版权贸易技能的“走出去”人才已经成长起来。

(6)中国图书版权的输出地区和图书产品日渐扩大和丰富,从最初的港台地区和亚洲邻国扩大到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一般介绍性普及读物发展到文学、科技、少儿、学术、社科等各个门类,从传统文化扩大到当代文化。通过这些走向世界各地的图书,一个全面而深刻、生动而丰满的良好中国形象正在全世界读者心目中逐渐成形。

简言之,中国出版行业经过过去八年的努力探索,已经基本熟悉了国际图书市场,掌握了国际出版的通行法则和规律,实实在在地走出了国门,开始融入国际出版的大市场和激烈竞争之中。

二、共同的经验

尽管每个出版单位都有自己“走出去”的特色和“高招”,但是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他们之间也有不少的共同点,而正是这些共同的经验成就了它们“走出去”的骄人业绩。概括起来,这些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领导重视

无论一个出版机构“走出去”的资源是否丰富、人才是否齐备,领导重视都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这种重视通常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主要领导亲自分管“走出去”;二是将“走出去”作为战略目标纳入该单位五年规划;三是协调全单位各部门通力合作;四是确保人力和财力支撑。

2.人才优势

其实,2006年之初,各单位很少具有足够的现成“走出去”人才,而是在实施过程中选用一批懂外语、年富力强且富于创新和实干精神的“潜力股”,在“走出去”实践中摸爬滚打、迅速成长,最终成为该单位独当一面的特殊人才。

3.敢于创新

创新是一种巨大的生产力,各单位在“走出去”工作中创造出许多全新的外向型产品、合作方法和输出渠道,这一点我们在不少CBI先进成员单位身上都可以看到,而这些创新往往又同下一条经验——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紧密联系在一起。

4.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

各单位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如产品、体量、专业方向、人才、渠道、政策、信息、地域等,不一而足。善于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是“走出去”工作取得较大业绩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5.激励机制

一些出版单位制定了“走出去”的激励机制,尤其是奖励政策,根据不同输出地对输出版权部门和个人实施奖励,多则3万元,少则5000元。在两个效益杠杆的作用下,这样的激励机制确实起到了明显的效果,有时甚至可以立竿见影。

三、版权输出的窘境与症结分析

从过去八年来各出版单位“走出去”工作的开展情况看,大多数都经历了艰难起步、快速增长、持续增长乏力三个阶段,从大致时间段上看,头两年为起步阶段,第3至第5年为快速增长阶段,目前正相继进入增长乏力阶段,2013年全国图书版权输出下降似乎也说明了这一倾向。除各单位自身因素和发展阶段上带来的困难之外,外国图书市场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贯彻和配套落实不到位等,都在不同的层面和程度上制约了“走出去”工作的持续高速发展,形成各单位共同面临的窘境。具体地讲,大致有以下几个较为重大的问题:

1.出版单位自身原因

(1)家底空了。实施“走出去”之初,各单位都有几十年的本版图书积淀,像一个巨大的宝库以供开采,于是在经过一两年的学习期之后便出现了井喷式的输出增长。八年过去之后,家底渐空,每年的新书又有限,不足以支撑在已经大大扩大基数之上的持续数量增长。

(2)投入和产出比尚不能完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出版社作为企业和市场主体,还没有真正找到确保两个效益的有效办法,尤其难以确保“走出去”工作的经济效益,使得长期可持续发展面临考验。

(3)突破输出产品资源有限、合作方式单一和输出渠道狭窄三大要素的制约尚需时间。我们不妨把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看作简单的初级发展阶段,而要真正实现“走出去”的可持续发展则需要在上述三个方面做出全新的努力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这无疑是一次更加高级和根本性的转变,是一个质的飞越,各单位正在积极求索之中。

2.国际市场的因素

(1)市场要求提高。“走出去”之初,外国读者刚刚接触到中国图书,新奇感和渴望了解经济腾飞的中国使得来自中国的一般图书也受到欢迎。现在,读者的要求已经大大提高,有关中国的一般图书已难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2)文化及经济差异。世界各国文化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不一,两者交织在一起,同时影响到对中国图书的接受度。文化差异不言自明,经济发展程度则主要表现在从事版权贸易的经济能力不足,一些亚洲和非洲较为贫困国家的出版商,虽然对中国图书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但是却难以支付版税和翻译费,有的甚至在我们承诺免除版税并力争给予翻译费资助的情况下,却进一步要求提供出版资助。

(3)电子图书的兴起及其版权贸易量的急剧增长,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纸质图书版权的销售。而图书电子版版权转让所通行的“批发”模式,彻底改变了纸质图书版权输出一个书号统计为一项输出的规则,几十乃至数百本图书的电子版输出因为只有一个合同而统计为一项输出。再加上电子版图书版权输出无比低廉的价格,在客观上造成了出版单位两个效益的双重损失。

3.中西方价值观的巨大差异

中西方价值观的巨大差异和西方“主流文化”对市场的垄断,严重阻碍了中国核心价值观理论及其图书的输出,尤其是在欧美和众多原西方殖民地国家。深植于读者心中的西方价值观和对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偏见与误解,压制了人们对中国价值观的接受度,要消除这些偏见和误解仍需时日。

4.CBI方面

CBI成立八年多来,为中国图书“走出去”做出重大贡献,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其考核制度中的一些规定仍然值得商榷,尤其是输出数量为大的评判标准,在经过了八年“走出去”实践之后,其“美中不足”已经显露出来。虽然CBI对这些标准已经或正在做出一些改变,增加了综合考核的内容,但是数量仍然是最大的硬指标。

(1)不够科学。各单位出版资源多寡不同、出版产品不同、体量不同、经济实力不同、地域优势大小不同等,简单地把它们放在一起,以单纯输出数量为评判优劣的标准,有如国家不论大小、贫富,只看GDP,末位即将其“淘汰”。

(2)不够公平。一些成员单位虽号称“集团”,却是由单体社发展而来,同一些大集团相比其出版体量小得可怜;一些社因某种阶段性的市场需求而使得其主要产品更易于输出的优势,如汉语教学;一些单位具有先天的外向性质或国际合作,而其他大多数则刚刚起步,一切从零开始。凡此种种,若不加区别实行统一的单一指标考核,自然有欠公允。

(3)不够务实。数量为大的规则带来了许多问题:客观上起到了重数量轻质量、重“走出去”轻“走进去”的效果。一些图书虽然签署了版权转让合同,但是后来却因各种原因未能出版;许多图书即使得以出版,其印数也少得可怜,实际影响力并不大。尤其是对大众类图书而言,既不考虑其质量优劣也没有任何跟踪和反馈机制,忽视签约后的出版发行实效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

5.国家政策及行政管理方面

(1)“两头急,中间不急。”笔者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上述出版单位的实地调研中明显地感觉到,中央对文化出口高度重视,不仅对文化输出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也在国家层面上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各出版单位作为市场主体肩负着实施“走出去”的具体使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这就是一上一下“两头急”。所谓“中间不急”,即中央的扶持政策很难具体贯彻落实到各地方政府的相关地方政策之中,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新闻出版、广电、文化、宣传、经贸等)迟迟没有出台实施文化出口的配套政策,重传统实物出口贸易轻文化出口的现象依然较为普遍。

仅以新闻出版行业为例,时至今日,各地新闻出版广电局制定“走出去”实施办法、设立“走出去”专项扶持资金的依然寥寥无几,这同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走出去”的一贯重视程度形成巨大的反差。国家经贸系统原有一整套支持实物出口贸易的政策,资金数量也不在少数,但是这些现有政策大多数并不适合文化出口,而各地经贸委又无力更改国家的现有规定,致使许多文化企业有文化出口的好项目但得不到资金资助,而经贸委手中却有大量的预算资金花不出去。

(2)行政管理上条块分割。条块分割导致文化企业各自为政、势单力薄,分头出国、各自建立自己的渠道,投入巨大、效益甚小。新闻出版、广电、文化、外宣、经贸等都要“走出去”,甚至新闻出版行业内的各新闻社、报社、出版社也都单打独斗,缺乏统筹和协调机制,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和低效率。笔者不由得时常思考这样一种可能性:一省(区)一市能否建立一个统一的协调机制,汇集上述各条块的专业人士共谋“走出去”,相互利用彼此的资源、渠道、方法等携手输出?重庆出版集团2012至2013年做出了利用经贸渠道、联合外宣和广电开拓越南文化市场的首次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无疑证明了打破条块分割、合作共赢的可行性。

6.西部区域差异尚待弥补,优势有待发挥

大西部在经济、文化、信息、人才等条件方面相对落后,导致整个大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走出去”的整体能力和业绩大大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或其他发达地区。然而,西部地区不仅具有独特而丰富的文化资源,更具有同中国周边国家比邻的便利条件,大力提升西部地区的文化“走出去”能力和实绩,具有维护我国同周边国家友好关系的重大现实意义,也具有提高中国在周边国家文化传播能力的长远历史意义。

四、建议

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供各方参考:

1.国家及地方政府层面

(1)完善从中央政府至地方各级政府对文化出口的扶持政策,做到上中下一盘棋,有序而协调地支持文化企业“走出去”。

(2)根据文化出口特点调整国家经贸出口扶持政策,在服务贸易框架下有针对性地设立切实有利于文化出口的扶持政策。

(3)各地新闻出版、广电、文化、经贸政府部门应尽快完善有关文化出口的各项政策,分别设立“走出去”专项扶持资金,同时减少限制条件、降低门槛,实实在在地为文化企业“走出去”服务。

2.CBI层面

(1)笔者及一些出版单位认为,CBI的考核原则应以鼓励为主,以各单位在“走出去”工作上的进步大小和实际表现为主要标准,废除横向比,实行纵向比;取消排名末位淘汰制,减少“任务化”色彩,引导CBI成员向更加务实、更深和更广的出版输出领域发展。

(2)制定图书版权输出信息反馈机制,对有关核心价值体系等理论专著,重学术价值、理论高度及在西方大国出版的影响力;对大众类图书而言,应对其在当地的实际发行数量、是否续约等进行跟踪统计。为此,可设立输出图书优秀效益单项奖,以提高中国图书的实际文化传播能力和传播效果。

(3)由抓重点转向抓普及,鼓励和倡导广大非CBI成员出版社参与版权输出。从CBI成员单位八年来的发展情况看,各出版单位一旦行动起来、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都会在三五年的时间内取得显著的版权输出成效,全国非CBI成员单位超过500家,他们的共同参与必将大大提高中国图书版权输出的数量,提升中国图书在世界的影响力。

(4)CBI年会可增加版权业务人员交流分会。领导层会议务虚:讲政策、总结经验、规划发展方略;业务人员会议务实:讲案例、讲绝招,相互启发、借鉴,彼此促进。

(5)增加对输出版权图书的翻译费资助金额,尤其是对周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版权输出。

3.西部地区联合“走出去”

提高对周边国家版权输出的重视程度,成立西部版权输出联盟,国家给予一定扶持,推动西部出版业大踏步“走出去”。

4.打破条块分割,实施横向联合

可分为两个层次、渐进式推进:一是大文化联合,即联合报刊、影视、演艺、动漫、艺术品、工艺品等文化企业,丰富文化出口产品,提高综合实力,降低输出成本。二是在省(区)市层面建立某种协调机制,联合新闻出版、广电、外宣、外贸、教育交流等行业,搭建综合文化输出平台,集合各自的输出渠道,扩大本地文化输出的实效、影响力和竞争力。

五、结语

过去八年,中国出版行业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以CBI成员单位为主要代表的各单位率先行动起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走出去”从被动到主动,已经成为大多数出版人的共识;从无知到有知,基本熟悉和掌握了参与国际图书版权贸易和合作出版的规则和技能;从弱小到日渐强健,已经能够较为自如地参与国际图书市场的竞争。但是,“走出去”这篇大文章还仅仅开始破题,对大多数中国出版单位而言,如何真正走进世界各国依然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重大课题。我们在为自己感到自信、自豪的同时,也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必须面对和克服如何持续发展的难题,历史正毫不客气地考验着我们的勇气和智慧。我们相信,在中央的正确指引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出版行业必将不孚重望,像过去八年一样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最终实现中国出版业真正跻身世界出版之林,与各国同行一起比翼齐飞、尽展中华出版风采的目标。

(本文为重庆出版集团“两江学者”“走出去”课题小组结题成果)

图书版权输出 第4篇

关键词:文化“走出去”,版权输出,策略

我国自2005年起开始推行“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 此后, 在国家“十一五”规划推动下, 政府提出文化“走出去”战略方针和一系列有关图书版权输出的政策及措施。这些举措无疑对于版权输出的发展是有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的。但是还应该看到, 我国版权贸易还存在输入输出差距比较大的问题, 版权输出的内容涉及面偏窄, 并且版权输出的地域也偏向于周边地区和国家, 还没有达到文化“走出去”的真正目的。我们应该分析原因, 找到差距, 采取合理举措, 探索和发现破解版权输出难题的有效路径。

一、版权输出发展不平衡原因分析

首先是语言因素。虽然英语学习在我国十分普遍, 但是能够把中文翻译成顺畅地道的英语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语言作为传播文化的工具和载体, 没有语言的有效沟通, 文化的传播也就无从谈起。其次是文化因素。文化总是从强势文化传递到弱势文化。全球背景下, 欧美成为文化的制高点, 欧美的版权输出自然也就比其他国家高得多。最后是发展水平。一是表现在科技水平上, 在现阶段, 无论科学或人文, 我们都要向欧美学习。二是从内在动力来讲, 我国出版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意愿不足,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品还太少。

二、我国版权输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瓶颈

(一) 国内出版社对版权输出重视不够

国内出版产业受现有政策制度的影响, 还是一个半垄断性的行业, 市场竞争意识大多偏弱, 通过版权输出获得附加利润的意识比较淡薄。在出版企业中设立专门版权部门的数量较少, 有的仅仅设置专人负责处理相关的版权业务, 甚至处理版权业务的个人还兼职处理其他编辑工作, 业务专业性不强。目前我国大部分出版单位还不具备适应国际市场的整体策划创新能力、市场拓展能力、成本控制能力, 国际竞争力相当缺乏, 尤其缺乏对欧美等主流国家图书市场的系统研究, 在版权输出中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 没有形成针对目标市场开发出差异化产品的操作习惯, 出版社“走出去”的意识太弱。

(二) 版权代理机构只重引进不重输出

从笔者接触的版权公司来看, 国内大多数版权代理公司有的只做版权引进;有的虽代理版权输出业务, 但只做文学、科幻等少数门类。究其原因, 主要是在利润方面。按照国际惯例, 版权代理公司每成功代理一种图书, 收取版税的l0%~15%作为代理费。而我国版权输出图书销售的比例较低, 即使像人民文学出版社这样一个以出版文学读物为主的出版社来讲, 每年引进版权书销售占社总销售比例为25%, 输出文学类版权书销售占社总销售比例约为1%, 输出销售量低, 版税收入和版权公司提成就更低。并且由于多种原因, 外国代理商和出版社给我国作品开出的版税率本身普遍较低, 加上版权输出销量不高, 因此版权代理人抽取代理费后除掉工作成本, 基本上不赚钱。因此, 便形成只重版权引进的局面。

(三) 图书选题欠缺深度开发

纵观英美等国这两年的畅销书榜单我们可以看到, 如《哈利·波特》系列、《达·芬奇密码》等科幻类或者惊险类题材作品, 其题材选择、内容构思都能够激起不同文化背景下读者的阅读兴趣, 故事情节构架超越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束缚。这些书能够在全球畅销的原因, 除了其完备的市场化运作手段和宣传策略外, 创作思路和题材没有地域解读障碍以及创作者对当今读者阅读兴趣的把握准确也是值得中国作家借鉴和学习的。就目前情况来看, 我国输出选题大多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图书和汉语学习类图书, 人们普遍认为中医、中药、民俗类图书就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这种偏见导致在很长一段时期我国能够输出的图书版权的题材类型非常有限和集中, 并不能完整地反映中国文化的全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 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了解日益加深, 世界读者需要更多具有国际视野, 能够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沉淀和积累凸显其独特的文化气质, 能够满足当今世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众阅读心理、价值取向的选题。

三、破解版权输出难题的路径选择

(一) 国家加大扶持力度, 扩大扶持范围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很重视版权输出, 有各种政策加以扶持。如:在德国, 一些专门的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翻译出版;法国政府也设立项目支持法语著作版权输出。鉴于我国整体的外译项目水平, 国家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政策或经济扶持, 如建立版权输出专项资金, 资助优秀外译选题、适合输出的优秀项目创作或者支持对优秀作品的对外翻译出版等, 以加快版权输出的步伐。另外, 版权输出不仅需要行政管理机构的干预, 也需要行业协会和其他民间组织的引导和扶助。我国大量中小规模的出版企业不具备走出去的人力和物力, 也缺乏走出去的渠道和经验。行业协会可以为这些出版企业的对外贸易和版权输出提供经验借鉴、版权代理、法务咨询, 以中介的形式集中优势力量, 为中小出版企业走出去创造机会和条件。

在版权输出的资助类型上, 文化“走出去”战略中, 已有的新闻出版资助——“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资助偏重于展示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主旋律的传统出版物的对外出版, 对于连环画、漫画、摄影集、画册等其他样式出版物, 则不予支持。还有一些其他的对于版权输出的资助项目往往也都对资助范围和资助款项的设置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这对于丰富国内出版的种类品种, 发展海外市场都是不利的条件。要真正鼓励优秀的国内作品传播到国外, 政府还有许多的事情可做, 应该在扶持力度、资助范围等方面下更大的功夫, 弥补国内出版社在资金和资源方面的不足。

(二) 加大“走出去”步伐, 拓展图书海外营销渠道

版权输出, 不应只是闭门造车, 坐在办公室里想选题、联系版权、签订协议, 而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 扩大“走出去”的步伐。如, 应多鼓励出版社和编辑参加国际书展, 在每年的国际书展上, 我国签署版权输出合同和实物出口合同的数量及规模占每年版权输出和实物出口总数的相当一部分。以2009年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为例, 当年展会上我国签署的版权输出合同占全年总数的一半以上。国内主管部门应该畅通出版社参加国际书展的渠道, 鼓励负责版权业务的编辑人员和管理者走出去, 抓住有利时机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

同时, 国内的行政管理机构和出版企业, 应该丰富对出版业“走出去”内涵的理解。“走出去”不仅包括商品出口、版权输出, 也应包括出版行业直接对外投资、与国外出版企业开展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海外投资模式是指出版企业在海外设立的出版机构开展出版业务的方式。在海外建立出版企业, 我国出版机构能够及时了解到海外图书市场的信息, 通过实地调研了解海外读者的需求, 有针对性地策划选题, 直接进入海外图书销售的主渠道。同时, 海外出版机构也可以聘用当地的专业人员,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由于国界、语言、文化的差异引起的一系列问题。而与国外知名的出版集团合资合作, 可以和国外出版商共同进行选题策划, 并选择当地人士参与编辑、发行工作, 这样可以避免文化背景差异和语言障碍, 做出符合本地读者喜欢的图书, 赢得认可, 达到预期市场效果。

(三) 建立优质版权输出代理平台, 培养优秀版权从业人员

随着全球电子版权与出版信息网络化的趋势到来, 互联网对版权信息输出、版权洽谈、版权交易等方面提供了巨大方便, 未来的版权贸易无疑将更多依靠网络平台来实现。美国的国际版权在线网络平台在这方面就值得我们借鉴, 它利用版权数据库为全球的出版从业者提供版权交易信息, 供各国出版商借助其进行图书出口及版权引进输出交易。我国目前虽然也有一些版权信息平台, 但这些平台可以查询到的信息少, 没有时效性, 更重要的是依靠它无法实现国际版权贸易, 并无法联通世界版权贸易信息。我国版权管理部门应加快版权贸易平台建设, 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一个实用高效的网络平台。平台应具有以下功能:提供版权信息、具有版权谈判及交易功能、链接海外优质版权贸易网站等。

此外, 版权输出人才匮乏是制约我国版权输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急需培养一批至少精通一门外语, 熟悉国际图书市场运作, 掌握版权贸易有关的法律知识, 具备高超业务能力, 能够把握海外阅读习惯和心理, 掌握高科技现代传媒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这是加快图书版权输出步伐的关键。

应该相信, 虽然我国图书版权输出的道路上荆棘遍布, 但我们只有拥有机会, 并且能够把握住, 才一定会迎来版权输出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来小鹏.版权交易制度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9.

图书版权输出 第5篇

1.精心布署,做好顶层设计。多少年来,中国的中医药科学家们为将中医、中药推向国际做出了不懈努力。浙大社作为国家一级出版社,一直将科技学术著作出版和海外输出作为其重要工作,很早就瞄准了中医药领域,希望能在该领域打造出精品,并将其推向国际。

早在2008年,浙江大学出版社就与我国医药研究领域内一些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学术和应用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并策划了一批走出去图书。

2.从读者的阅读需求出发,发挥编辑的创造力。2010年,新版国家药典正式出版,几乎是在该书出版的中后期,浙大社相关策划编辑就与科研院校和部门建立了联系,组成了一个以一线研究人员和机构为核心的编写队伍。经过多次沟通和探讨,作者团队针对《中国药典一部》收载品种,在各种中药质量分析检验方法基础之上,形成了全书目录。而编辑团队又在初稿的基础上,从便于读者查阅的角度出发,对该书内容的编排和呈现形式与作者团队进行了多次研究、探讨与设计。可以说,浙大社对于中医药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以及读者对相关图书需求的敏锐把握,对作者撰写过程中涉及的正版软件使用方面的考虑,都是这本科技专著版权能够成功输出的重要原因。

3.充分利用学术会议平台,做好针对性营销推广。经过作者团队一年多的不懈努力,以及出版社编辑团队历时10个多月的高强度编校工作,《中药质量现代分析技术:中国药典一部参考手册》终于出版了。自此,图书出版工作告一段落,但编辑团队的工作并未停止。为了让更多需要此专业著作的读者可以了解并参阅这本书,编辑团队又开始了新的征程——到各地参加国际性或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对本书进行营销推广和展示。

正是在一次次的展示和推广活动中,编辑团队接触到了更多需要本书的读者和机构,这其中就包括某跨国科技公司的一位战略管理部门负责人。她对本书的内容、呈现形式和作者团队实力表示出极大兴趣,经过反复交流,她也有了购买本书电子版权的初步合作意向。

4.坚持不懈,大胆创新。相对于以往纸本版权输出和直接与出版商的合作,这显然是一次完全不同的版权输出经历。

首先,我们要以极大的诚意赢得作者团队的信任。在征得作者口头授权后,外方公司与出版社版权贸易部门以及编辑团队的接触逐渐多了起来。

考虑到本书内容在呈现方式上的创新具有一定的知识产权和独创性,而这恰恰是对方最感兴趣的内容,我们大胆提出了6位数的版权转让费用!应该说,最初提出这个标的是有一定风险的,毕竟这是一本专业书。虽然其内容独特、信息含量很大,但读者群有限。

机会永远青睐有准备的人。由于在版权谈判开始前对文本内容水平的认真评估和充分酝酿,虽然开始时的越洋电话会议(中国-美国-英国)并不是很顺利,但经过双方的专业沟通,还是很快达成了口头意向。接下来,便是合同文本审议。

由于时差及各自工作安排的关系,双方经常要提前几天预约越洋电话会议。对方公司也是以非常认真的态度对待此事,经常联系其不同部门来参加讨论,而要涉及英国、美国、中国三个国家的工作人员来参加会议。为了合作能顺利达成,出版社方面时常聚集相关人员展开头脑风暴,针对对方提出的条件予以审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又与主编多次沟通,并得到书面授权。从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到签下合作协议,虽然困难重重,有时甚至感觉走不下去,但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

终于,在双方的坚持与努力下,合作顺利完成,不仅创科技图书单本版权输出版权收入新高,而且为版权输出和出版人在编辑策划图书之外,通过图书结构设计、作者-编辑共同磨合打造高水平走出去出版物打开了新视角。

作为一本科技专著,图书对外推广不仅可以与海外出版社合作,翻译出版,让世界各地的相关研究者了解到这本书,并能为其所用;而且还可以与应用产业合作,将著作中的相关技术推广至产业实际运用中,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在这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版权变得越来越多元,版权应用亦日趋多维度化。浙江大学出版社正是利用了新时代科技图书版权输出的新特点,将《中药质量现代分析技术:中国药典一部参考手册》推广到海外。这也是本书版权得以顺利输出的重要原因。

(作者单位系浙江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破解版权输出难题 第6篇

[关键词] 版权输出 困境 战略

[中图分类号] G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5) 03-0061-04

Break the Dilemma of Copyright Licensing Trade

Chen Junfan

(Changjiang Literature and Arts Publishing House Co.,Ltd, Wuhan, 430070)

[Abstract]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urrent main dilemma and reasons of Chinese books’copyright licensing trade and its reason, and interprets some publishing houses’successful strategic development models in recent years,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Chinese books’ copyright to licensing trade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Copyright licensing trade Dilemma Strategic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文化竞争实力与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经济实力极不相称。文化部将“走出去”作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在这个战略目标指导下,图书版权的输出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形式之一。

1 版权输出困境及其原因

纵观近几年的图书出版业,我国在版权贸易领域总体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仅就版权输出而言,无论数量上还是品种上均迅猛增长。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相对图书版权输出贸易额的增幅,我国图书版权引进的贸易额增幅明显更快;另一方面,我国版权输出的受众范围仅限于西方社会的小众市场,与引进外版书涉及文化、教育、生活等众多社科领域,并常常成为畅销的大众读物,引发巨大的轰动效应相比,其“含金量”明显不足。

我国版权输出困难的众多因素,可归纳为历史原因、语言因素和自身原因三个方面。关于历史原因,是欧美西方国家在长期政治和经济殖民下,凭借文化话语霸权使东方文化边缘化;大力输出西方中心主义的流行文化和文化价值观念,扩大其版权贸易,导致我国在图书版权贸易中持续出现“引进西方热”,使中国版权贸易长期处于失衡的弱势地位。而国外传播渠道的局限使得输出平台受到限制,这是语言障碍的因素。与历史原因、语言因素相比,自身原因是导致版权输出难的重要内因,主要体现为以下六点:其一,从出版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地位以及在国际出版业的地位来讲,我国还不是出版强国,尚未形成强势出版;其二,版权输出图书的内容单一,市场竞争力较差;第三,版权贸易的相关人才较为匮乏;第四,语言本土化不够,不符合国外读者的阅读习惯,缺乏专业的外语翻译人才;第五,获取国外最新商业信息的通道不畅通,中国出版商对外国市场了解太少,难以及时获取相关商业信息;第六,还没有摸索出主动的长期盈利模式。

2 当前版权输出战略发展成功模式解析

中国的出版社如何走出去,需要根据自己的出版特色和出版优势,制定出版社国际化发展规划,实施科学的“走出去”战略,自主发展。下文分析了国内近年成功版权输出的几种战略和模式。

2.1 “造船出海”与“借船出海”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汉语热”在全球渐渐兴起。顺应这种海外需求,汉语教材的版权输出成为中国图书版权输出的一个重要方向,汉语热带动汉语教材出版热和图书版权输出热。这为语言类图书版权的输出找到了海外发展的方向。

2005年,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下文简称北语社)输出版权149种。2006年,北语社向欧美、韩日、东南亚等12个国家输出版权236种。2011年,北语社向欧美、韩日、东南亚等国家输出版权154种。2012年,北语社输出版权190种,版权输出数位列全国单体社第一。 2013年,北语社输出版权150种。截至2013年底,北语社向海外输出版权共计1638种。版权输出的国家有美国、匈牙利、墨西哥、韩国、日本、蒙古、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

2011年3月,北语社在美国纽约注册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北美分社,旨在推动图书产品销售,本土化教材研发,汉语水平考试与汉语教师培训和版权贸易,打造本土化汉语教材研发平台、立体化出版营销平台、海外教育培训平台,成为专业型、立体化的中国文化产品出版基地。

目前,北语社已与哈佛大学、波特兰州立大学建立合作出版关系;完成本土化教材选题研发,构建了本土化产品线;代理经销商已经覆盖美国15个州40余个城市,本版新书可在一周内在主要地区展示销售;与亚马逊、SHOP.COM、易贝等网络发行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北语社全品种图书在全美主流网络平台一级页面在线销售;2012年6月,发布门户网站和脸书、推特、领英等主题门户;与全美最大实体书店——巴诺书店达成合作,北语社图书产品打入了美国主流经销渠道。北语社“造船出海”——建立北语社北美分社的战略已粗现规模和成效。

与北语社出版内容类似的外研社称他们的版权输出是“借船出海”。 2012年,外研社和麦克米伦公司、培生教育集团签署了一项 “汉语国际推广”的合作项目。与国外顶级的出版集团合作,将外研社的图书产品推向海外,利用国外顶级出版集团在海外的出版优势,是他们“走出去”的有效途径。还有专门为海外市场策划的一些现当代图书,由外研社推出英文版,汤姆逊公司负责海外销售。此外,外研社从汤姆逊公司引进版的学习教材,经过加工改编在国内出版,后来版权方觉得形式有所创新,又将改编后的版权买回,并输出到新马泰等地。

nlc202309012323

创建北语社北美分社“造船出海”和外研社创建合资公司“借船出海”的模式都初步显示出成效。语言类出版社在版权输出方面先天具有资源优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版权输出方面先行一步。

2.2 把版权输出上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有效利用政府资助,发展外向型图书,打造精品图书

争取对外推广资助项目,借助国家支持,增强图书走向海外市场的竞争力,不断研发、出版符合海外市场需求的具有针对性的产品,创建出版社品牌,是安徽时代出版集团的版权输出思路。

由于出版业自身的独特性,许多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加强管理,以推动本国的文化发展;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强本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国家和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动出版“走出去”。“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和“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是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实施,采用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旨在调动国内外出版企业在国际市场出版中国图书的积极性。

2011年,由安徽出版集团控股的时代—马尔沙维克出版集团在波兰成立。除了大量引进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旅游类图书,安徽出版集团还以服务外包和文化装备的形式向当地输出文化产品,这些产品在波兰本土市场受到欢迎和追捧。

2012年,安徽出版集团版权输出达801项。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安徽出版集团连续5年蝉联版权输出第一,成为“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表现突出的出版集团之一,而后又被商务部列为重点扶持的“走出去”文化企业。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王亚非是这样判断的:“今后,国家会进一步加大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对优质的输出项目将给予重点扶持。我们要紧抓这一机遇,争取在国外办更多的实体,加强对外的图书销售、版权合作等,利用一切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延伸出版产业链条,多渠道、大踏步‘走出去’。” 2013年安徽出版集团获得国家各类资金的支持达1个多亿。

安徽出版集团将这些 “走出去”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打造外向型精品图书,专门针对海外图书市场,策划有海外市场需求的图书产品。他们选择那些体现中国文化精髓的经典图书,例如昆剧《曹操与杨修》、《孙子兵法》和漫画版《三国演义》、京剧《大闹天宫》等。在制作这些外文图书时,特别强调“打造精品”的概念。每本书稿都是请中国翻译先将中文翻译成英文,再请2—3名英美国家的人来读,来修改,把中文内容用外国人能接受的表达方式表达出来,尽最大可能克服语言障碍和误解,做到精品出版,才能做到“有效”输出。

2.3 畅销书的图书输出:借助国外代理公司,采取市场的方式

近年来,我国的畅销书越来越受到国外图书市场的青睐,越来越多的畅销书与国外版权机构或者国外大型出版社合作,一些成功案例不断涌现。

中华书局2008年3月与英国麦克米伦公司签订了《于丹〈论语〉心得》全球英文版版权销售协议,预付版税为10万英镑。截至目前,该书共输出版权达21个语种、27个版本,海外销售总量36万册,版税收益达200多万元。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山楂树之恋》输出到挪威、瑞典、韩国、泰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等17个国家和地区。

《狼图腾》自2004 年4 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后,总销量已突破100 万册。2005年9月《狼图腾》全球英文版权以10%的版税收入、10万美元的预付款转让给企鹅出版集团。截至目前,版税收入多达110万美元,22种文字版权,全球销量达15万册。该小说的电影改编权被派拉蒙公司获得,由法国著名电影导演让·雅克·阿诺导演,已在中国上映,并将在欧洲及北美同步上映,代表中国影片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接力出版社与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合作出版杨红樱畅销少儿小说系列《淘气包马小跳》英文版。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与美国知名图书出版社巴伦出版社(BARRON’S)联合出版《汉语会话301句》英文版,已于2008年出版,并一次性销售8000套。

辽宁教育出版社的《中国读本》成功走进欧洲。《中国读本》扼要介绍了中国的自然概貌、民族繁衍、文化形成、发明创造、科技典藏、哲学思想、经济影响、艺术成就、生活习俗等诸多方面的知识,是了解中国的经典读本。

从近年来的畅销书输出版权的案例来看,畅销书的版权输出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与国外大型出版社或国外大型版权代理机构合作所取得。欧美的图书市场大部分版权是由版权代理公司控制的,出版社常常是通过版权代理人获得作者的图书出版授权。版权代理公司代表作者方利益,向出版社推广作者的作品。版权代理了解国外各个出版社的出版方向,他们能够多渠道将图书推荐给适合的出版社。他们在同各大出版社联系的过程中,沟通顺畅,运作规范,这种模式已经发展成为一套成熟的运营模式,在国际图书贸易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寻找国际上一些大的版权代理商来运作有海外市场的中国图书,能够达到提高效率、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图书版权的“走出去”要符合国际出版惯例的操作模式。

我国的经营管理体制与国际出版企业有很大差别,在国际市场运作过程中会遇到不适。英国出版公司国际出版顾问兼董事长保罗·理查德森曾说过,无论采取什么方式登陆市场,按照市场机制运作是最基本的。我们要去发现市场需求,去研究怎样迎合市场需求。可喜的是,国内出版社也正在逐渐了解和适应这种差异,越来越熟悉国外的运作方式。

3 中国版权输出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3.1 急需专业版权代理经纪人,培养版权输出人才队伍

国内版权输出急需这些既熟悉作家作品又熟悉国内外图书出版市场的专业版权代理人才。文学要“走出去”,就必须有一个畅通的信息通道,而专业版权代理人在二者之间起着不可忽视的纽带联结作用。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版权代理和经纪人制度都已经高度成熟,我国版权经纪制度还刚刚起步,对于我国的专业版权代理人也相应地有着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的语言沟通能力,同时必须具有处理业务谈判的能力和运营技巧。

nlc202309012323

莫言曾说:“早期我和一些国外代理公司签合同,没有时间的期限,也不确定地域范围。和国外出版机构合作,合同的谈判有很高的技术含量,真的需要专业化的人才帮忙。”在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其作品的版权问题受到媒体的热切关注。一时间国内多家出版社声称拥有其作品的出版权,莫言作品的海外版权代理情况则更加复杂化,不同的语种、不同作品的权利分散。目前,国际知名的版权代理公司怀利公司(Wylie)已经签下了莫言作品的大部分版权。

如果我国拥有一批专业的版权代理经纪人或版权代理公司,通过他们来厘清目前国内作家复杂的版权情况和版权归属,就能更好地进行下一步——谈版权的海外输出。

这方面的人才队伍构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业务水平高、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编辑队伍;二是具有语言优势和丰富国际合作经验的海外拓展队伍;三是优秀的海内外语言专家和作者队伍。要鼓励版权贸易人员积极参加各种国际书展与国际出版界的活动,加强与国外出版社的交流与合作,不断积累实战经验,按照国际惯例进行国际化的出版运作。要安排编辑走入市场,真正了解市场需求,创造条件让编辑参加国内外专业学术讨论会,掌握学科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为作者策划选题,发现、培养新作者。

3.2 出版方式创新带来的机遇

数字出版将使得图书“走出去”的距离缩短、时间缩短,信息传递更加及时、交易更加便宜、成本明显降低。出版社可以根据自身产品特点和优势资源,积极开展数字出版,形成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相互促进的格局。

中国出版业要凭借盈利模式和技术等各方面的成熟,在出版内容合作之外,尝试开展其他出版形式的多种合作。随着中国数字化出版的发展,网络出版不仅成为可能,而且具有非常可观的潜能。盛大文学就曾凭借网络出版优势向全球招募合作伙伴,受到一批著名国际出版机构的青睐。

3.3 从图书到多元化的合作

出版业永远不只是满足于单纯的纸质出版物的开发和推广,出版衍生物出现国际化合作的端倪。长江文艺出版社《狼图腾》小说的电影改编权被派拉蒙公司获得,并计划作为他们的重点项目,2015年代表中国影片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跨媒体的合作将影响更多的受众,起到文化传播的作用,反过来又推动图书在国外市场的销售。

总之,要实现版权的有效输出,我们需要广渠道多模式、深层次多层面地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寻找多方共赢、各方获利的商业运作模式。实时关注市场运行方向,针对市场需求有效开展版权输出工作,开展网上版权贸易,建立版权贸易管理系统,强化版权贸易管理。

参考文献

[1]安波舜.解密《狼图腾》版权输出神话[OL].[2014-05-20].http://www.china.com.cn/book/txt/2009-09/06/content_18471231.htm

[2]孟超. 版权输出要做出自己的特色[J].出版参考,2013(7)(上旬):39-40

[3]邹韧. 《大国崛起》版权输出背后的故事[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03-08

[4]魏本貌, 魏薇. 企鹅购买《北妹》等版权中国作家将被世界接受[N].人民日报,2011-05-03

[5]陈歆耕. 葛浩文的“无效劳动” [N] . 羊城晚报,2011-07-03

[6]安波舜. 当我独自面对世界:《狼图腾》版权输出过程[J].出版参考,2006(9):5-6

[7]夏仲翼. 著名翻译家倾谈“文化走出去” [J] . 上海采风,2010(3):16-29

[8]李岩.于丹《〈论语〉心得》中文版权输出的启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06-04

[9]窦新颖. 莫言获奖炒热中国作品版权输出[N]. 中国知识产权报,2012-10-19

[10]外籍翻译家将莫言带入诺奖殿堂[J].国际人才交流,2012(12)

(收稿日期:2014-06-25)

上一篇:工程思想下一篇:少儿舞蹈的美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