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智能范文

2024-06-27

音乐智能范文(精选12篇)

音乐智能 第1篇

加德纳教授提出了八种智能概念: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所有智能能够应用于创造发展。然而,加德纳教授指出:大部分人只在某个特定领域展现创意。例如,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音乐家在音乐方面表现了卓越的天赋。音乐是人类精神力量的体现,如同语言一样,伟大的音乐家传递了其他语言难以表达的人类财富。音乐无疑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作为自我表达的方式,以人的声音和身体为基础,音乐是与人类共同存在于世界之中的艺术。

一、环境的宽松性,有利于音乐智能的培养

学习环境的宽松性不等于松弛性,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平等、互动的环境。音乐可以成为任何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学生走进教室时,可以创设一个欢迎的氛围,如播放《迎宾曲》;当学生已经走入教室时,改播柔和的音乐,以便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感觉到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习时,学生的音乐智能将会得到很好的培养。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创设愉快的教学环境,能开发音乐的其他功能。保加利亚的乔治·洛札夫博士,是一位精神科医生兼教育工作者,他强调音乐对我们放松、恢复活力和集中注意力有强烈的影响。洛札诺夫的著作也主张音乐可以统合学习者的情绪、生理和认知层面,甚至可以增加所学内容的记忆数量,延长记忆时间。

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以四种方式运用音乐:放松、振奋精神、集中注意力或促进课程之间的转换。例如,当学生过度兴奋时,韩德尔的《水上音乐组曲》可以帮助学生放松情绪;莫扎特的《嬉游曲》能振奋精神;威尔第的《四季》和莫扎特的《C大调钢琴协奏曲》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若很好地利用音乐来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的音乐智能将会得到很好的培养。

二、引导的艺术性,有利于音乐智能的发展

音乐能够成为激发灵感的源泉,启发意象和感受,点燃持续发展的故事情节。教师很好地引导学生去创作音乐时,学生的音乐创意能量则能被释放出来。

现在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乐器已不足为奇,在制作一件新的乐器时,教师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如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可以制作简易的打击乐器,用易拉罐、饮料瓶等做成沙球,用硬板纸、小木片等做成铃鼓,还有钉子、箱子、水管、皮鞭等都是潜在的乐器材料。教师好好地引导学生的话,这些东西都可以成为乐器的重要零部件,而且有些学生唱歌方面不是很突出,但动手制作能力却很强,这样在音乐教学中就发挥了部分学生的乐器制作能力。当学生拿着自己制作的乐器走进课堂时,教师要很好地引导学生如何去应用手中的乐器,为歌曲伴奏或创作节奏短曲等。很好的引导,能极大地发展学生音乐智能。另外,我们还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以促进学生音乐智能的培养与发展。

多元智力理论确认了音乐是人类智力的一种存在形式。音乐作为实验刺激的心理学或神经生物学研究,不仅能回答音乐教育、艺术教育中有关学习和儿童发展的问题,而且还能够为主流心理学提供以词语、数理逻辑为刺激源的研究根本无法考虑或想象的课题角度、方法及答案。多元智力理论对音乐作为人类智慧的一种存在形式的确认,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它能够论证古希腊或孔子以来人类对音乐学习的执著追求的合理性,重要的是,它影响着人们对音乐在人的整体智慧的建构、发展和教育方式上的全新视角。

音乐智能 第2篇

上海市西延安中学音乐教师 / 华超英

摘自:《上海市西延安中学》

前言

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指出:人至少有七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并认为:音乐智能与其它智能在人的发展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他在《多元智能》一书中谈到艺术教育特征时说:人类的智能训练有两种方式,即非正式学习活动方式和正式的学校训练方式,而后一种方式在当今世界占据着主导地位。由此可见,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音乐教育则是培养中学生音乐智能的主要途径。那么,音乐智能的培养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作了清晰的诠释:“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加德纳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出发,提出音乐智能由三种音乐能力构成,它们是:(1)音乐的感知能力,即能辨别一种艺术形式内部的差异(其中自然包括音乐的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2)音乐的创作能力,即音乐创作的意识、音乐表现中的创造性成分;(3)音乐的反思能力,即从自己或其他艺术家的感知和作品后退一步,寻求领会这些感知和作品的方法、目的、难点和达到的效果。

加德纳提出的这三种音乐能力,不仅为确定中学音乐教学的具体目标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学音乐教育效果的评价构建了理论与操作框架。以下就本人学习加德纳有关音乐智能理论的体会,结合多年中学音乐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是如何培养与训练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创作能力以及对音乐的反思能力的。

一、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心理学认为:“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个别特性组成的完整形象的反映,是一种包含着组织与选择的主动的反映。”音乐的个别属性包括:音高、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等,人对音乐的感觉就是通过听觉通道,对这些音乐的基本要素产生感觉。然而,音乐是上述基本要素的结合体,对这些基本要素的整体感觉,就是对音乐的知觉,将音乐的感觉与知觉结合起来,就称为音乐的感知觉。显然,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就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音乐概念与技能。但是,这不是音乐艺术教育的全部,苏珊.朗格认为:真正的音乐感知是把形式统觉为能动的东西。对作品完整形式进行感知之时,就是开始赋予形式以艺术。加德纳指出:“艺术的学习仅仅掌握一套技巧和概念是不够的,艺术是一种深度个人化的领域,学生在这个领域中将进入自己和他人的感情世界。”那么如何来实现这一目标呢?加德纳说:“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在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艺术家个体的思维方式,包括实践艺术家、艺术评论家和艺术作品文化背景研究专家的思维方式”。根据加德纳的思想,我在音乐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两种方式:

第一,借助其它艺术形式感知与欣赏音乐这一抽象的艺术形式,即:通过对多种艺术形式的欣赏,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艺术形式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特点与内涵的理解。例如,在中华民族器乐曲《春江花月夜》的欣赏教学中,我在对该作品风格、旋律、特点等简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诵读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便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以及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部分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明月。”同时,让学生欣赏表现《春江花月夜》的美术作品。通过欣赏诗与画来丰富学生的表象,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进入到一种音乐与想象情景相互交融的意境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提高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感知能力。藤守尧在其《审美心理描述》一书中说到:“想象就是通过把感知到的完形或是大脑中存储的现成图式加以改造、组合、冶炼、重新铸成新的意想的过程。”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加德纳所说的“我们是采用认知的方式进行艺术教育的”这句话了。

第二,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即加德纳所说的,要教会学生能辨别一种艺术形式的内部差异。为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让学生体验中西方音乐在表现同一主题时存在的差异。例如,在《月夜》单元教学中,我让学生先自己去欣赏中国音乐《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和外国音乐德彪西的《月光》,并体验它们在表现形式、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方面的各自特点,而后在课上概述出中西方音乐所存在的文化差异。有同学说,中国这两首音乐根据曲名就可感知音乐表现的特定情景,而欣赏中也不难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而外国音乐《月夜》则像西洋拉弦乐器的弓弦运用,是完全自由开放的,因而音乐表达的情形似乎更曼妙而富于遐思。更重要的是通过发现差异,使学生由原来对音乐的一般感知而深入到了对相关音乐文化的思索与鉴赏。其二,是让学生感受同一音乐题材因采用不同表现方式,是否会产生不同的心灵体验。例如,在音乐作品《梁祝》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课外自主欣赏不同的演奏版本,如:小提琴协奏曲、二胡演奏曲、钢琴曲以及琵琶独奏曲等,并请学生在欣赏后谈体会,有的学生说:“我还是喜欢小提琴协奏曲,因为小提琴音色优美又具抒情性,加上管弦乐队协奏,表现力非常强。”也有学生说:“我更喜欢二胡演奏曲,因为我学过二胡,听着这深情的音乐,我能体验出演奏家那娴熟的指法与弓法中所隐含的丰富情感。”还有的学生说:“我较喜欢琵琶独奏曲,因琵琶的音色悠扬动听,扣人心弦,而且《梁祝》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用民族乐器来演绎,更能体现其内涵。”可见,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差异中,在获得独立的审美体验的同时,音乐的鉴赏能力自然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二、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加德纳所说的音乐创作能力,是一个值得思考探究的问题。首先,我认为:这里的音乐创作不能理解为通常意义上的音乐创作,即按规范的音乐创作程式创造出新的有价值的音乐作品,而应理解成学生的音乐创作意识,以及在他们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再者,我认为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结合艺术教学的各种形式,为学生创设能激发创作欲望及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情形。

音乐欣赏教学是中学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一种相对静态的教学形式。将单纯的音乐欣赏与适当的艺术实践及创作活动结合起来,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音乐的创作意识乃至创造性思维。例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师生在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等简介了解后,并在聆听这些作品的基础上,如果再通过师生共同试唱或试奏代表性的乐句、乐段,将更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音乐作品所欲表达的主题思想,感受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及人文价值,而进一步要求学生进行自由创作也就成为了可能。譬如让学生为某一段音乐填词,或者反过来为诗歌、散文、小品、舞蹈、图画选择或创作相应的乐曲、乐段等。我曾在欣赏乐曲《梁祝》后,在师生共同吟唱音乐主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主题音乐创作并表演小品《梁祝新传》,学生对此则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与创作热情。他们用浙江方言填词演唱主题音乐,并用电子琴融进爵士元素进行伴奏;在人物形象与内容表现上,又以卡通动物造型,拟人化的演绎现代梁祝的“草桥结拜”。纯真活泼而不失审美趣味,富浓郁民族情韵的表演,不仅体现出学生极具睿智的艺术创意,也激发了学生对音乐这一艺术形式进行再创造的兴趣。课后,同学们饶有兴致而感慨地说:“我们很乐于参与这样动静交融的音乐欣赏教学。感谢老师给予我们艺术创造表现的机会,并让我们收获了更多”。

此外,随着当前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在音乐教材与教学形式的选择上有了一定的自主空间。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组织更为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例如,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为了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造意识,我让学生围绕音乐欣赏教学的主题内容,课外自行选择收集相关的音乐资料,在课中进行推介并共同欣赏交流。例如:在初二新教材《乡韵》的教学中,学生们选择了《向天再借五百年》、《精忠报国》、《家乡》、《唱脸谱》等音乐资料在课内一起鉴赏,甚至同时以他们自己的舞蹈、武术和绘画相诠释。而后,他们又在对所选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有一位同学说道:“京剧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因戏歌的传唱被我们青少年所接受。但据悉,我国各地有很多剧种却在逐渐失传。我认为,如果进行适当改革或把它们拍成影视动画剧,并用戏剧的主题音乐填词作为影片歌曲传唱,再将传统与现代的演唱方法有机结合,就能让这些传统文化得以流传,甚至发扬光大。”还有同学充分发挥了批判性思维说:“现在有些歌手用奇异的唱法来处理演唱一些具有严肃题材的歌曲,不仅破坏了歌曲原有的意境,而且显得没有格调。”从学生们活跃的交流中可以看出,组织进行更为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音乐欣赏的视界,更是激发和培养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意识与能力。当然,学生的想法不一定全面,但从中却反映出了他们乐于思索、敢于批判创新的创造性精神。

三、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音乐反思能力

加德纳在探讨有关艺术教育的几个基本观点时,曾提出过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 艺术是一种实在的知识呢?还是认知与元认知的形式? ” 从心理学上讲,元认知就是个体对自我认知过程的认知,它包括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的意识、调节与监控;从音乐智能来讲,加德纳所提出的音乐的反思能力就是音乐的元认知能力,它包括个体对艺术家的作品的评论,也包括个体对自己音乐感知与理解能力的反思与评价,即:反省自己是否理解作品的创作目的?是否了解作品的创作方法?是否体验到作品的效果等?

根据元认知理论及音乐反思能力的含义,我在音乐教学中十分注重对学生音乐反思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例如,在《进行曲》类音乐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音乐的拓展学习,在注意聆听和收集社会生活中各种进行曲的同时,关注各类进行曲的特点并予以分类。更为主要的是,要学生谈学习的心得体会。一位同学在所写的心得中,首先描述了进行曲创作的历史沿革及其功能,并将其分为两大类,即: “ 表演性进行曲 ” 和 “ 实用性进行曲 ”,又对每类进行了举例说明,并概述了各类进行曲的特点。而最后他写到: “ 我突然发现鉴赏音乐并不像我原先想象的那样简单,而是有着相当的文化蕴涵于其中。以前我一味追求流行音乐的潮流,现在开始才对音乐的本质有所注重和认识。” 又例如,经过《月夜》单元的音乐教学,一位同学这样写到: “ 通过这一主题的音乐教学活动,不仅使我对音乐有了更全面的理解,而且让我懂得了生活中,不仅仅只有流行音乐才能感动我,其实许多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乐曲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它能带你进入另外一种不同的境界,让你领略到一些截然不同的景象,开启你思绪的大门,因此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 从上述两位同学的自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感知与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已开始对音乐的本质与内涵进行思索,同时就自我原先对音乐的理解进入了反思。显然,在思索与反思的过程中,学生的艺术认知能力、审美能力,对音乐的反思能力以及人文素养都得到了提升。

智能音乐的101种方式 第3篇

“云”,顾名思义便捷、方便、互联。O2云音响,结合了无线联网、手势控制、场景电台、语音交互四大功能,采用椭圆形设计,触摸屏可以显示时钟/天气、炫酷频谱、播放界面、个性推荐等内容。WiFi直连互联网,彻底告别接线与蓝牙配对。手势操控又是一大亮点,轻触即可调节音量;随手一挥便能切换歌曲,左右挥动,可以切换曲目;轻拍两下,可以收藏歌曲。远距离语音操控,一切你“说”了算。

Sugr Cube的这款方糖音箱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像极了咖啡里的方糖,外观简洁大气。而它采用的是WiFi 触控式,方糖音箱连接WiFi后即可脱离手机,独立播放。而方糖音箱采用别出心裁的极简交互,在通体无按键的箱体上,轻拍轻晃即可完成播放与切换功能。匹配专属APP后即可收听海量音乐电台,同时音箱内置存储空间支持导入本地歌曲,任何时刻均可自由畅听音乐。方糖音箱还支持AirPlay,能与iOS设备成为最佳拍档。

“像装饰品一样入耳,像钥匙扣一样入包”是魔调M200耳机标榜的宣传语。魔调M200是为运动爱好者量身定做的一款,可脱离手机独立使用的智能运动耳机,内置8G存储,可脱离手机独自使用,将2000首歌带在身边,轻装上阵的同时,还可享受到音乐的陪伴,采用电容触摸屏,轻轻一碰,魔调便和你心意相通,充电2小时即可享受10小时的连续播放时间和10天的超长待机。

在信息都能云存储的今天,你拎着大音箱到处走,是不是就有点low爆了。没关系,小佳触屏智能音箱来帮你。它是一款带屏幕的便携式音箱,采用安卓5.1系统,将平板电脑、蓝牙音箱、网络盒子的功能融为一体。磁贴UI首页拥有音乐、视频、新闻、阅读、幼教、社交、浏览器、收音机、时钟、健康、语音、天气等板块。除此之外,它还支持WiFi与蓝牙4.0无线连接,内置2000mAh容量电池,一次充电可使用7个小时。

音乐智能 第4篇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涵

加德纳认为:“……一种人类的心智能力必须具备一系列的问题解决能力——使个体能够解决他或她所遇到的真正的问题或困难,并且在适当的时候能够创造出有效成果——同时也必须具备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的潜能——从而为获得新知识奠定基础……”[1]。他根据“智力选择依据系统”,经过严格论证筛选,提出人类智能至少应包括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等8种智能[2]。这些智能是同等重要的,虽然每一种智能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且包含有次级智能,但它们是统和运作的。智能发展在过程中呈现出阶段性、不平衡性、可加工性和受制约性。加德纳指出,智能既可以是教学的内容,又可以是与教学内容沟通的媒体或手段,教育对各种智能的培养开发必须依据人的成长本性,不同阶段应分别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与途径。因此,中学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尊重智能的差异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充分展示潜能的机会,从而最大限度地唤起他们音乐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中学音乐教学的启示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多元智能教学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们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的,人人都具有上文所述的8种智慧潜能。这8种智能同等重要,它们既相对独立,又互相渗透、互相促进。这让我们对音乐智能有了全新的认识。音乐智能并非是上帝赐予少数人的阳春白雪,人人通过努力都可以或多或少地以不同形式获得。不同人的音乐智能也经常会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例如,有人喜欢器乐,有人喜欢声乐,有人喜欢作曲,有人喜欢欣赏和评价;有人喜欢用动作演绎音乐,有人喜欢用语言描述音乐。如果我们的音乐课仅以唱歌为中心,那么那些不喜欢声乐的学生就会被划到“缺少音乐细胞”和“没有音乐才能”之列,被排斥在音乐殿堂之外。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而有所不同,要针对不同学生“对症下药”,因为每个学生都是各有智能特点和发展方向的造就之才。我们应该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多元智能的教学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以作为个体的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同,寻求复合的、多变的、立体的教法,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音乐智能的生成,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音乐涵养。

(二)多元了解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音乐智能结构和学习方法。音乐智能是指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包括对节奏、音调、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因此,我们应该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熟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可取之处,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在具体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善于调动学生的多种音乐智能,让学生全面展现自己的音乐修养与能力,同时用欣赏和发现的眼光去肯定学生在音乐方面的优势与长处,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积极。

(三)开展差异音乐教学,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无论学生的发展水平、个性特征、认知风格、兴趣等如何,教师大都采用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评价方式、统一的评价维度,这种对不同学生的相同教学是不公平的[3]。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认知方式、兴趣爱好,所以为了提高音乐教学效率,促进全体学生音乐修养的充分发展,就必须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实施差异教学。实施差异教学,首先要正视差异,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而且要使学生感受到这种公平。其次要改变差异,让平等的教学落到实处。这里所说的平等不是表面上的平等,而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要实现这种意义上的平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应该想办法尽可能地提供多种形式的差异音乐教学,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和表现,充分利用教学素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了解学生智能方面的差异和特点,并在教学中给予分类指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都得到适度的张扬和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真正的发展。[4]

(四)开展多元评价,构建和谐音乐课堂。

音乐课堂评价时应把握导向性、科学性、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提倡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我们应该把多种智能毫无偏见地纳入音乐教学评价中,使其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评价内容也必须多元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音乐修养进一步地提升,所以应以学生学习过程来作评判,观察学生在音乐中的学习变化。评价可灵活采用音乐会、才艺展、星星擂台、歌曲PK、音乐剧、师生音乐作品、音乐小评论、情景剧等形式。通过这些结合多元智能的不同展示形式,我们对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都可以全面地了解和评价。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全面而真实地评价学生的潜能、学业成绩,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多向性地思考,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为中学音乐教学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三、应用多元智能理论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学透多元智能理论,是其应用的前提。

多元智能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与心理工作者的爱戴和拥护,在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因为它不仅深入探索了人类智能的未知领域,更为可贵的是,以此为基点,它向传统的教育理念发起了全面的挑战,极大地震撼和动摇了我们司空见惯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学生观和人才观。因此,全面地、系统地、发展地学习该理论是更好地运用其的前提。总的说来,多元智能理论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为了多元音乐智能而教”和“通过多元音乐智能而教”两个方面。前一个方面讲述的是对音乐教学目的思考,后一个方面讲述的是对音乐教学方法的探索。“为了多元音乐智能而教”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摒弃传统的音乐教学思路,把区分、记忆、感受和运用音调、旋律和节奏的多种智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从而设计出发展学生多方面音乐智能的课程。“通过多元音乐智能而教”是指教师在音乐课教学时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尤其是综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图文并茂、音像并举的信息带给学生,为教学中实现学生智能全面发展提供充分有效的物质条件,努力调动多种音乐智能来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应避免形式化。

在贯彻“通过多元音乐智能而教”这一理念时,我们要避免形式化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即为运用而运用,不顾课程内容是否适合而生硬地把某一种或某几种智能放入课堂中去。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强调多元智能理论与音乐教学的结合,是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树立起多元智能观念,进而设计出适合一定学习内容和学生特点的多元智能音乐课程。这种课程决不是形式化地对多元智能的生搬硬凑,而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习惯结合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习惯而设计的既注重教师预设又注重学生音乐智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生态生成的课程。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自1983年提出以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成为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一大热点。该理论比传统的智能理论在对智力的认识上跨了一大步,并对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涵,重点谈了它对中学音乐教学的启示,最后分析了在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应用该理论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中学音乐教学,基本内涵,启示,问题

参考文献

[1][美]卡罗林·查普曼.在课堂上开发多元智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9.

[2][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0.

[3]史亚娟,华国栋.论差异教学与教育公平[J].教育研究,2007,(1).

阳光体智能亲子运动会背景音乐顺序 第5篇

(1)幼儿园小朋友入场:《运动员入场曲》

(2)幼儿园园长讲话:《园长讲话音乐》

(3)体智能老师入场:《西游记主题曲》

(4)体智能律动音乐:《战 豆》

(5)家长入 场音乐 :《非诚勿扰》

(6)与家长孩子互动:《搞笑背景音乐》

(7)小飞机游戏音乐:《加油歌》

(8)口香糖游戏音乐:《鹏鹏 激情打碟》

(9)毛 巾游戏音乐:《眉飞色舞》

(10)体智能律动音乐:《BAR BAR BAR》

(11)体育游戏音乐:《互动游戏音乐酒轿》

开放性发展幼儿音乐智能的策略 第6篇

【关键词】音乐智能 自由创作 开放性

前言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勒的多元智能理论(英文简称MI)的描述,音乐智能是指察觉、辨别、改变、表达和创作音乐的能力,它是人们对声音的意义加以创造、沟通与理解后形成,主要表现出对节奏、音调或旋律、音色的敏感性、表达性和创造性。幼儿的音乐智能发展处在萌芽时期,但他们与音乐亲近,喜欢在音乐中畅游,具有强大的音乐智能发展动力。

一、营造多元的音乐氛围培养音乐兴趣

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优美的音乐环境才能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才能吸引幼儿来听音乐,甚至尝试模仿创造音乐。因此,音乐教育的开始,教师应注意创设优美的音乐环境。在幼儿心目中,优美的音乐应该是欢快、活泼、轻松和明快的,充满了天真和童趣。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心理需要和特点选择类似的音乐来营造气氛,让幼儿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的洗礼,培养“音乐的耳朵”。奥尔夫认为:“音乐来自于生活”。生活的丰富多彩决定了生活中的音乐是绚丽多姿的,风声、雨声、动物的吼声、昆虫的鸣叫、小贩朗朗上口的叫卖声、母亲的温柔声......这是一个多么广阔的音乐空间。幼儿在其中可听、可见、可感、可想,获得全方位的声音感知。幼儿园活动室墙壁上挂着高雅、优美的音乐旋律图谱和意境图谱,并设立了音乐角,在里面放置木琴、各类节奏乐器、以及有关的书籍、图片和一些简单的乐器等,让它们成为幼儿感受乐器美的园地。在活动衔接环节中,老师会在钢琴上弹奏(或放磁带)与课堂内容相吻合的曲子,使幼儿一进入活动室便听到欢快的音乐,整个注意力都被吸引到音乐活动室,心情愉悦,并忍不住随著音乐舞动。这样的音乐训练了幼儿听觉,还会发展幼儿的动觉,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喜欢上了音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创造良好的音乐氛围,是激发幼儿学习音乐、增强幼儿对音乐敏感度的必要前提。

二、设置丰富的游戏活动发展音乐能力

幼儿喜欢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玩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过程中是身心是开放自由,想像丰富,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创造性可以发挥到极致。音乐教育应该借用游戏的这种优势,将音乐教育与游戏融为一体,让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轻松接受了音乐教育,并有效地发展音乐的创造性。教师可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游戏活动,诸如《兔子和狼》、《三只猴子》、《朋友,你好》等,里面有丰富的角色、有变化的情节、有优美的儿歌和音乐、形象的动作表演、可爱的头饰、好玩的道具和艳丽的服装等,给幼儿展示一个形象生动而且富有情感的音乐世界。同时,我们尊重幼儿的想象和表达需求,让幼儿“闻乐而思”,让幼儿自己亲自扮演各种角色和进行动作操作,随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变化,幼儿自由地用身体动作展示着音乐主题和故事情节。幼儿角色表演的动作惟妙惟肖,充分展示着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以音乐剧为主要表现方式的音乐游戏中,教师要放手让幼儿自己进行角色的确定、组员的分工、道具的摆放等工作,使幼儿的科学、人际、空间等智能亦呈多元的发展态势。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但愉悦了幼儿的精神,还允许幼儿自主地在音乐中想象和创造,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培养了对音乐的理解力,培养了幼儿多方面的音乐潜能。

三、借助现代的教育媒体延伸拓展音乐经验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音乐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学电影、电视、录像,采用活动图像与声音相结合的方式传递信息,比传统教学材料更清晰生动,增加了音乐的可观性和形象性,更适合幼儿的心理需求和发展水平,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发展幼儿的音乐能力。电化教学手段还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扩大了传播的广度,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由于超越时空限制,它可以拓展音乐文化范畴,让幼儿获得古今中外各种音乐信息,开阔幼儿的音乐视野,同时把音乐课堂延伸到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生动地展示了音乐的最高境界——自由,给幼儿上了最重要的一课。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把幼儿自己编的音乐舞蹈或音乐故事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动画;幼儿自己在音乐中表演的肢体动作、角色语言等,教师也可以将它们现场记录。这样,教师就留下较多的音乐活动资料以供幼儿今后学习、模仿和再创造。同时,教师要把这些材料适时播放和展示,当幼儿看到自己的形象出现在“影像”中,心中会涌现强烈的自豪感,也会进一步产生学习和创造音乐的强烈愿望。

结语

对音乐的自由创造性是幼儿音乐智能的最高表现,音乐教学的最高目标就是让幼儿获得创作自由度。为此,幼儿音乐教学应该保持开放、多元的特点。所以,幼儿教师只有营造多元的音乐氛围、设置丰富的音乐游戏以及采用现代化的教育媒体,才能确保幼儿音乐潜能获得的最大程度开发。

【参考文献】

[1]张丽华. 浅谈如何开展幼儿音乐潜能开发活动[J]. 学周刊,3013(30).

[2]陈相吉.开展多元学习空间,发展幼儿音乐潜能[J].音乐时空,2013(16).

[3]王霞.对培养幼儿音乐能力的研究[J].群文天地,2010(22).

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第7篇

多元智能理论旨在提醒人们智能不是由一两种核心能力而是由多种能力构成, 各种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而是多维度地、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 从而主张从多元的角度发现学生的特长, 通过适当的教育促进各种智能协调发展, 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在素质教育背景下, 音乐教育要求注重每个学生音乐智能结构的独特性, 确保受教育者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能潜力。由此看来, 多元智能理论与小学音乐教育的要求在很多方面都是相吻合的, 对于音乐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一、更新教育观念

多元智能理论对音乐教育的启示首先在教育观念的转变上。现代社会呼唤个性, 素质教育也提出我们应该培养出“合格+特长”的学生。根据多元智能理论, 每个人都拥有音乐智能, 但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成材的潜质, 都有不同的智力结构。有人喜欢唱歌, 有人却对作曲很有兴趣;有人喜欢摆弄乐器, 有人对音乐却有很高的鉴赏力等。因此, 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 要确立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树立在音乐面前人人平等的智能观和全方位的音乐教育整合观, 我们更应该坚定信心, 从多元角度审视学生的音乐智能, 强调个性化, 培养特长, 发掘每个学生的音乐智能。

二、改进评价方法

传统的学生评价建立在智商理论基础之上, 采用了以标准化考试为主要形式的能力测验, 评价标准和方法过于单一, 过分强调知识技能, 忽视了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客观考核。多元智能理论承认个体的差异性、多样性和非均衡性, 指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 优势智能会表现在不同的领域。因此, 在教育过程中, 没理由要求所有的学生追求完全同步的发展, 把所有的学生放在一个智力测试标准上做统一比较。我们应改变原有的评价观念和方式, 不是去判断哪一个学生聪明, 而是要去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在哪方面聪明。教师应该努力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 多角度地去观察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强项, 给学优势, 我们不能因为有了多媒体教学就一概否定“黑板+粉笔”的方式, 也不能传统教学的优势而不接受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从历史上来看, “黑板+粉笔”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否认历史就是否认未来, 传统教学自有其精华等待我们进一步的挖掘;另一方面, 不能把电子教案作为教材或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的一种复制, 这样讲课就变成了一种按电子教案按部就班的呆板的生充分展示自身优势的机会,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智能, 为他们量身定制个性化的评价目标。

三、优化教学方式

我国的伟大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就是面向全体学生, 而所谓“面向全体”, 并不是只用一种方法或一个模式来要求全体学生整齐划一地发展, 而是要承认和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 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 因材施教, 使他们各得其所。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更为深刻的理论依据。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各种智能本身没有好坏之分, 因为社会上需要各类人才, 社会发展客观上也需要差异教育。关注差异的目的, 是开发学生的潜能, 促进每个学生获得最大发展。在音乐教学课堂中, 由于环境、教育、遗传以及主观心理活动的不同, 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表现千差万别:有的节奏感强, 有的音准能力强;有的开朗, 擅于表现自己, 有的内敛, 不善言辞……音乐教学决不可搞“一刀切”, 一定要正确地处理好“面” (全体) 与“点” (个体) 的关系,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 发展水平和速度不同, 兴趣和爱好不同, 教师应当尊重和关注学生的差异, 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及评价方式等方面为每个学生制定出最佳的教学方式, 努力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实践操练形式多样, 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愉快地学习。

四、转变教师角色

多元智能理论给教育界带来最大的启示是应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而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建立在多元智力理论基础上的教育, 必然高度重视在一个民主、公平、多元的环境里培养所有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和他人, 并学习如何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及其价值。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努力尝试做“发现型教师”, 通过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积极创建民主的学习氛围, 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等方式, 力图去了解每一个学生在音乐智能方面的长项, 并帮助他们利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展示自己的特长,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 多元智能理论给音乐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借助多元智能理论,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进行探索, 力求以学生为本,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各方面的才能, 尊重差异, 强调个性化, 因材施教, 不断调整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 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 开阔视野, 培养思维能力, 创造能力, 促进协调每一位学生的均衡发展, 使音乐教育更好的服务于素质教育, 让音乐教学在学校教育中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美) 霍华德.加德纳著, 沈致隆译.智能的结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人工智能在数字音乐中的应用 第8篇

关键词:人工智能,数字,音乐,旋律识别流行预测,创作进化树,音乐情绪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是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一门学科, 属于计算机科学的 范畴之内 。它的主要 目的是让机 器能够学 习知识并 且运用学 到的知识来 解决问题 。换句话说, 就是让机 器能够拥有 人类的思 维方式 。人工智能 在近三十几 年来取得 了飞跃性 的进展 , 并且在众多 领域都得 到了应用 , 例如机器 人, 互联网 , 模式识别 等 。不仅仅如 此 , 人工智能在 数字音乐 中甚至都 有十分重 要的应用。数字音乐 (Digital Music) 是以数字的形式储存 的音乐 , 它们可以 被音乐编 辑软件任意 的创作 , 编辑 , 播放 , 拥有传统唱 片所没有 的灵活 , 快捷 。正因为如 此 , 人工智能 在数字音 乐中有了 用武之地 。该文将主要 讨论人工 智能在数 字音乐中的 四个应用, 分别是旋 律识别 , 预测音乐是否流行 , 描绘音乐 进化树以 及心理疾病 的音乐治 疗 。

1 人工智能在数字音乐中的应用

1.1 旋律识别

旋律识别的基本原理来自于模式识别 (Pattern Recognition) 。模式识别是指计算机通过数学方法来判定数据是否属于已存在的模式之中并对数据进行适用于该模式的处理。模式识别的价值在于让机器通过已有的知识应用在新的数据上, 让计算机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旋律识别就是把现有的旋律作为一个模式, 储存在计算机中之后, 给计算机听一段新的旋律, 让其判定是否与已知的旋律匹配, 来达到识别音乐的目的。现在许多软件中的“听歌识曲”功能都来源于此。

准确的旋律识别需要精密的算法, 而这也是专家们研究的方向。王峰、张雪英、李炳男[1]对和弦识别进行了研究。和弦识别是音乐调式分析和自动标注的基础, 同时在分析音乐的结构和旋律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音乐理论和信号处理知识, 提出一种基于MPCP (Mel Pitch Class Profile) 特征和CRFs (Conditional Random Fields) 模型的和弦识别方法。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 (STFT) 对音乐信号进行时频变换, 定义了一 种新的M P C P特征, 最后用CRFs对和弦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 提出的方法在识别率上由于其他方法, 具有一定的潜力[1]。胡颖、田丽红、王峰[2]全面总结了音乐和弦识别领域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重点介绍了音乐特征的提取, 和弦识别等方面采用的各种智能分析处理方法, 并对该领域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将来的发展方向提出来一些看法。旋律识别是人工智能在数 字音乐中 非常有前 景的一个应用, 将会为数字音乐的智能化做出巨大贡献[2]。

1 . 2 预测音乐是否流行

用计算机预测音乐是否流行可以通过数据挖掘 (Data Mining) 来实现。

据the next web报道[3], 英国的音乐发现软件Shazam曾在2012年夏季预测过夏季将会流行的音乐榜单。Shazam怎样得出这样 一个榜单 ?答案很简 单: 挖掘数据资源。每天有两亿用户使用Shazam的同时会生成七百万条标签, 所以Shazam对流行音 乐趋势的 把握总是 走在我们 的前面。这些数据也可以用来预测音乐流行趋势 。

对音乐流行趋势的预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跟上当前音乐的流行风向标, 让人们能够听到最时髦的音乐。

1 . 3 音乐创作的进化树

音乐的进化树在音乐风格的研究中非常重要, 因为它能梳理出某个艺术家的音乐风格或是某种音乐流派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使得计算机能够通过特殊的算法来分析出某种音乐的进化树。Joe George和Lior Shamir[4]使用了一种自动化的定量分析法来分析一些流行音乐专辑之间的相似度。他们的算法能够让计算机将每首歌转换为类似二维频谱的视觉图片。这张图能够显示歌曲声波变化的频率、形状以及纹理。接着, 该算法通过比较声音的“频谱”来对不同的歌曲进行分析与排序, 最后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两首歌曲进行相关性分析。他们对披头士 (The Beatles) 的歌曲与专辑的相关度进行了分析, 并画出了树状图, 见图1。图1中, 歌曲以及之间的连线长短表示它们的相似度, 距离越长, 相似度越低, 反之亦然。

该算法分析出了《Please Please Me》出自披头士 的第一张 专辑《 W i t ht h e Beatles》, 它也正确地指出了披头士不同时期的专辑顺序。它同时显示, 披头士的这些早期的歌曲和 晚期的歌 曲, 比如“Abbey Road”是截然不同的。虽然《Let it Be》是披头士发行的最后一首歌曲, 但实际上这首歌比《Abbey Road》录制的更早。也就是说, 尽管打乱 了发行日 期 , 他们的算 法仍可以根据歌曲的特征, 从而正确地识别出歌曲创作的顺序。不仅如此, 他们还分析了U2, ABBA, Queen等其他著名乐队, 都基本正确地排列出了专辑和歌曲正确的时间顺序。

在他们的另一篇论文中, 他们把目光转向了对不同音乐流派之间相似度以及不同的音乐家与音乐流派间关系的相似度进行了分析[5]。通过与上文类似的方法, 他们成功地分析出了音乐流派之间的关系以及以流派为标准的音乐家之间的关系。这些进化树都大大促进了学者们对音乐发展历程的研究。

1 . 4 音乐情绪与音乐治疗

丹尼尔·鲍林 (Daniel Bowling) 等人[6]研究音乐与情绪的关系。音乐何以通过琴弦来表现或欢快或悲凄的主题?一场振奋人心的演说往往配以激昂的大调乐曲, 其鲜明的节奏, 流畅优美的旋律, 常常蕴涵着某种自得其乐的情绪在其中, 如著名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而在另一些场合, 如要对一位颇受人们爱戴的逝者致以哀挽的悼词时, 舒缓、婉约的小调乐曲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了, 人们也可以在小调曲营造的凄切氛围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哀思。很显然, 要让音乐烘托出某种气氛, 与彼时彼刻所处的场景以及所发生的事是密不可分的。

那么, 为什么大调音使人欢欣雀跃, 而小调音令人沉痛哀伤呢?这是音乐史上一个非常古老的问题。为了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 美国杜克大学 (Duck university) 神经学家丹尼尔?鲍林 (Daniel Bowling) 及其同事对大调音和小调音在7500首西方古典乐曲和芬兰民歌中的分布作了统计。结果发现, 小三度音 (minor thirds) 占小调曲中音符总数的15%, 而在大调曲中仅占不到1%。

近年来, 有人用人工智能的计算方法对各种音乐标注心情或情绪。Emokit公司在互联网上建立一个平台, 提供音乐来匹配用户的情绪, 使用户产生感官上的共鸣。他们通过穿戴设备获得用户的语音、面部表情、心率等体征的数据来识别情绪, 在理想情况下准确率达到80%。

2 结语

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模式识别, 数据挖掘, 聚类分析等等技术已经在数字音乐中有了重要的应用。在数字音乐产业日渐蓬勃的今天, 人工智能未来必然会在音乐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峰, 张雪英, 李炳男.基于C R F s和MPCP特征的和弦识别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1, 47 (18) :198-200.

[2]胡颖, 田丽红, 王峰.音乐和弦识别算法综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26) :149-152.

[3]ANNA HEIM.Music discovery service Shazam leverages its data to predict this summer’s music hits[EB/OL] (2012-5-31) .http://thenextweb.com/media/2012/05/31/uk-musicdiscovery-app-shazam-leverages-itsdata-to-predict-this-summers-musichits/.

[4]George J, Shamir L.Computer analysis of similarities between albums in popular music[J].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2014, 45 (11) :78-84.

[5]Joe George, Lior Shamir.Unsupervised analysis of similarities between musicians and musical genres using spectrograms.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2014.

音乐智能 第9篇

1.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效能

(1) 推进高中音乐教师角色转变

从核心理论来看,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我国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具有一致的理论领域, 都认为教育应该从学生自身优势入手, 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这些理论都使得教师的角色必须发生转变才能适应现代教育要求, 多元智能理论对音乐教师教师转变的引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多元智能理论所强调的个体智能差异使高中音乐老师开始注重对不同学生潜能的发掘, 逐渐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教育观;其次, 教师在设计教学中, 开始注重学生智能特长的因素, 注重智能特长与智能缺陷之间的互补关系, 在提升智能特长的同时也兼顾智能缺陷的补偿;再次, 音乐教师的关注点不再仅限于学生成绩提高方面, 更加关注学生的智能变化, 课程教学模式也逐渐倾向于促进学习者变化的方向;

(2) 催生音乐教师新智能信念

随着高中音乐教学进程的推进, 学生的音乐智能逐渐被纳入到人的八种智能之中来进行研究, 这样能够使我们对高中音乐课程理念有更深的认识。多元智能理论任务, 音乐智能与语文推理智能、数学逻辑思维一样, 也是一种独立存在的智能, 在人的整体智慧的构建、发展和教育上具有全新的视角。从人的智能发展规律看, 各种智能并非独立形成与发展的, 因此音乐智能也需配合其他智能来共同发展, 这就使得高中音乐学科教学不是以一种独立的形式存在, 而是以独立学科形式结合其他学科共同构成了学生的教育体系, 高中音乐教师也以多元智能教学模式而教。多元智能就需要高中音乐教学统整课程与各科合作, 教师准确把握音乐学科的特点, 积极配合其他学科开展主题教学, 获得高效的教学效果。

(3) 多元智能理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价值

简单来说, 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高中音乐教学中的理念价值包括重视学生的多样性, 发展学生的个性, 从智能优势出发发展学生潜能。首先, 多元智能理论要求老师关注学生音乐智能的差异, 比如音乐学习的速度、音乐记忆水平、学习毅力等, 此外, 学生成长的环境及性格也会造成他们在乐器、唱歌等方面存在差异, 节奏感、音准能力等方面也存在差异性, 高中音乐老师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教学能够扬长避短, 缺的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 多元智能理论带来音乐教育观念的更新, 转变了高中音乐老师传统的教学观念, 形成了多元智能教育观与素质教育观的新观念体系。再次, 多元智能理论丰富了高中音乐教学的课程资源, 尤其是学生自身的资源。最后,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体系也优化了高中音乐教学方式, 最大限度的开发了学生的自身潜能。

2. 多元智能理论引导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实施策略

(1) 教学目标的把握与设计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选择和确定高中音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选择应该注重音乐学科的自身特点, 发掘其多元化元素, 强调音乐学科教学的实践活动, 从学生兴趣、爱好、特长视角出发, 发展他们的音乐情趣和音乐鉴赏能力, 同时深化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一般来说, 音乐教学目标的选择和确定需要兼顾学生年龄水平、成长环境、个体音乐智能差异、教学目标的平衡性、层次性与全面性, 此外还应兼顾教学模式的转变, 由传统知识传授向教学过程、方法和学生能力培养方向转变。对教学目标的具体描述应包含预期成果、学习结果的类型, 目标描述要清晰。

对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计划的设计上要体现多元化理念, 多元教学计划设计的步骤通常为:第一步, 集中一个特别的目标或主体, 将这个目标或主体简洁明确的展现出来;第二步, 针对目标提出各项智能的主要问题, 为构建核心提供依据;第三步, 将所有可能性囊括进来后, 结合实际音乐教学情况选择合适的活动;第四步, 根据目标制定一个有序的计划, 体现教学单元分配时间;第五步, 完成教学目标或计划。

(2) 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方法

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 高中音乐教学活动要求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 倡导自主、体验、探究与合作的综合学习模式,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常采用的音乐教学活动有自主性学习式音乐教学活动、合作性学习式音乐教学活动、探究性学习式音乐教学活动几类, 此外还有激发学生智能组合的音乐专题学习, 这些音乐教学活动方式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多元化智能的发展水平, 是高中音乐教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专题活动是从学生多元智能发展视角进行设计的, 要设计出学生感到有意义的专题活动来激发他们各种智能组合。比如在课程中设计“学生讲故事”、“个体分析音乐作品”、“集体讨论欣赏音乐作品”、“个人或小组展示”等环节。整个教学过程能够培养学生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 完成了对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

摘要:高中音乐教育起步较晚, 小众特性使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解决。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高中音乐教育教学的现状, 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高中音乐教学的理念, 研究其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影响和作用, 并讨论和引出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途径和方法, 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高中音乐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多元智能理论,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周莉萍.高中音乐教学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的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1.3.

[2]冯慧娟.高中音乐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1.

音乐智能 第10篇

1. 教学目标

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不重视熏陶学生的情感,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学生学习的音乐作品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节,教学目标不够清晰。同时,音乐教学由于没有升学成绩的要求与压力,学生仅凭兴趣来学习,而学生一旦对音乐课失去了兴趣,该学科本来的教学意义也就无从谈起。

2. 教学内容

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部分内容过于繁杂、混乱和无序,音乐艺术的典型特点不突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缺乏学科间的综合性。

3. 教学方法

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简单灌输,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学方式、方法和形式同教学内容脱节。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适应音乐艺术的特点,教学的理性化与知识化现象比较严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学生的亲身参与和情感体验; 重视教师教学结果的好坏,轻视学生教学过程的愉悦; 重视传授知识技能,轻视开展有关音乐的学生实践活动; 教学方法不够丰富,教学效果不理想。可以说,绝大部分高中学生对音乐有兴趣,但是很多学生却不愿意上音乐课。

4. 教学评价

我国高中音乐教学在课堂评价方面与其他学科相同,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过于重视成绩的高低,而严重忽视学生素质的提高,在教学效率不高的同时,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进而其身心健康受到了明显的不良影响,而且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 教学评价过于单一,只注重对书本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而几乎没有评价学习知识的过程,往往是一张考试试卷定成绩。

二、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高中音乐教学观构建

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教学是永恒的主旋律。教育形态应该与新时代的要求相吻合,研究课堂教学以及具体的教学实践也应该与时俱进。由于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严重滞后于飞速发展的社会,鉴于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现存的各方面问题,有必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指导,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全方位地构建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新高中音乐教学观,深化高中音乐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 立足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设定音乐教学目标

高中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课程,应该与学校教育的目标保持一致,即促进人的和谐全面发展。而这也是我国所实施的素质教育所具有的本质要求和意义。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全面发展是高中音乐课程应有的本质属性。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个人都天然地具有多方面的智能,在智能方面都有各自的强项和弱项,每个人都能够发现与自己的智能相符的学习内容与方法。如果学习的课程与环境相适宜,那么每个人都能够相应地得到发展。因此,在设定课程目标时,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使每名学生都能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具体表述,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而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课程目标就是坚持与每个学生的兴趣相适应。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可以把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设定为: 把学生的爱好与兴趣作为学习的动力,注重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进行音乐实践,鼓励学生在音乐方面有所创造。在音乐教学的具体实践中,教学的音乐作品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相适应,教师要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和情感表现力的增强,激发学生保持学习音乐课程的浓厚兴趣。

2. 针对学生的爱好兴趣确定音乐教学内容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保持多样化,应该既重视学生的全体参与,又要突出不同个性的发展。课堂教学应突出音乐艺术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多元智能理论尤其强调为理解而教,也就是要突出学生掌握与理解教学内容的能力。这种提法的原因在于教学内容能够发展多种智能。教学内容的不同,能够发展学生相应的智能。高中生的求知欲比较强烈,知识面也相对较宽,因此学校和音乐教师要主动积极地针对学生的爱好与兴趣,选择针对性强的学习内容,组织学生广泛参与相关的音乐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基础信息和内容,不断地扩展学生的音乐艺术视野,使学生切实地感觉到学习音乐更容易和有趣。总之,以多元化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全面培养学生感受、鉴赏与创造美的能力。

3. 基于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采取相应的音乐教学方法

随着新的教学理论和手段的不断涌现,不同的教学方法也相应地随之产生。多元智能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其最终目的就是促进每个学生在智力的强项得到发展。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生动的教学形式,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得到愉悦的审美体验,实现以美感人和育人。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欣赏音乐作品、思考音乐作品、表演音乐作品和创作音乐作品等不同的形式,努力培养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音乐学习,全面发展学生音乐方面的能力与素质。总之,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音乐教学,就是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多种智能的发展,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4. 注重真实测验,加强音乐教学评价

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课堂教学评价是绝对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推动教学改革的不断完善。在多元智能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真实测验这一评价环节。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坚持对评价课程的机制进行改进和完善。评价对象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即学生、教师和教学过程。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励、教育和改善,淡化或者完全放弃传统的依据成绩进行排序与筛选的评价功能。

三、对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的启示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逐渐关注并借鉴多元智能理论这一国外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关于智能的具体定位,在理论上为我国素质教育倡导的实践和创造能力,为课程改革提供了依据和支点。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教育观念也应该与之相适应,相应的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更要依据区域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而坚持与时俱进。同时,积极借鉴不同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做法。多元智能理论对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具有如下的启示:

1. 高中音乐课程改革要与时俱进,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能力培养

改革高中音乐课程应与时代同步,因时因地制宜,对具体问题和情况要区别分析对待。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把发展学生的实践与创造能力放在第一位。把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考察学生初步具有的创造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

2.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

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应注重培养学生在智能领域具有的优势,也就是说智能的强项或者说是特长,从而使音乐课堂教学能够发现学生的智能差异,培养在音乐方面的某种特长,最终目的是尊重学生的差异,在师生间平等地进行合作、互助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表现力、审美力和创造力。

3. 在学生多元智能开发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情商

高中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另一方面也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审美能力和价值观,因为这能够更加突出课程目标,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4.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应该综合其他学科进行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坚持与其他学科进行综合,有利于音乐课程改革的深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也符合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四、结语

音乐智能 第11篇

【关键词】音乐智能 视障学生 英语教学

音乐智能,是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八种智能之一。音乐智能指人对音调、旋律、节奏、音色的感悟和直觉能力以及用音乐来表达情感、思想的能力,是人类与生俱来就拥有音乐的天赋,每个人都能够发展这种智能。音乐本身是各种文化共享的一种语言,它提供了学习其他民族语言与文化的重要而富有刺激的途径。视障学生在失去视觉以后,听觉成为他们认知物体,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大多数盲生听觉敏锐,善于模仿,具有音乐的潜能。盲校的英语教学也要从多元智能理论出发,在开发英语学科特有的语言智能的同时,抓住每一个时机,充分开发学生其他方面的智能,使他们大脑各部分协同工作,提高英语学习效率。而英语教学实际就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技能全面训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说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听的能力。不仅如此,现代专家研究认为,耳朵受到很好的训练也有助于学生阅读,进而也有助于写作。因此,音乐智能可以充分发挥视障学生的听觉功能,是促进视障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一、音乐在盲校英语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1.增加英语学习的趣味性。音乐是许多视障学生的兴趣爱好,又是他们娱乐的重要方式。兴趣是一种推动学习的内驱力,是最好的老师。义务教育阶段的视障学生的心理特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喜欢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让他们机械地背诵英语单词,会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而采用听、唱英文歌曲等教学手段,将语言与情境相结合,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在愉快的韵律中学习,更激活了学习的心理内驱力,使大脑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乐于接触它,并且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探索中,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有实验说明:孤立地记忆语言时,只有左脑工作,如果是一篇文章,孤立的语言就会被植入含义,这样右脑就能将这转化为形象,也就是语言与形象相结合,左右脑共同参与记忆。另外,旋律和节奏等有刺激右脑的作用有助于记忆。听英语歌曲,用右脑将歌曲转化为形象,唱英语歌曲用左脑将形象转化为语言。在我们的教科书中就有一些配合新单词记忆的歌曲,如《Color Song》、《Days of the week》、《Months》等。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音乐来帮助他们记忆。如《Little Star》时用这个旋律可以做一些无词的哼唱,然后把复杂的学习内容加入到旋律中,这样,音乐就如同一条项链,把需要记忆的抽象事物连接起来。

2.增强英语语音的准确性。说一口地道的英语是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目标之一,在教学中发现,要想说一口地道的英语光靠练习好音标是不够的,还必须强化学生的语音、语调,注意发音习惯。盲生在模仿和学习英语发音时,仅凭听觉,看不到口形,造成有些音发不准或发成另一个音,而他自己却浑然不觉或无法自行纠正。模仿是学习英语口语的最佳途径,通过歌曲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容易上口,效果非常明显。在英语的语音规则中有同化(Assimilation)、省音(Elision)、音长(Length)、连读(Liaison)、重音(Stress)、节奏(Rhythm)、语调(Intonation)等。例如:字母a的发音规则中有一种音读作[?],如果我们单纯地照着音标来读那么所发的音就与真正的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读音上存在差别。实际上[?]在不同的单词或句子中读音有所区别:This is a book. 中字母a 的读音音量、音长最足最清晰;once again 中字母a 的读音是靠舌根上卷而带出的音;China 中的字母a 的读音则一带而过,最含糊。因此,在准确掌握音标的基础上,注意语音的习惯变化是学好语音的关键。通过对四、五年级视障学生语音学习情况的调察中发现78.6%的学生都存在连音不够准确、尾音易忽视的问题。学唱一些英语歌曲可以说是对这一弱点的强化训练。

3.有助于培养英语学习的语感。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视障学生由于视觉通道受阻,常年以耳代目,因此,对他们的英语教学主要应注重听、说能力,模仿是学习英语口语的最佳途径,通过歌曲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容易上口,效果非常明显。许多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却不敢开口说英语,开口不会说英语,这主要是缺乏英语语感的训练。而通过让学生听歌学英语,唱歌学英语,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歌曲是培养学生英语语感的有力手段,要正确地理解英语的语言,有时不能用简单的中文词或句子来解释,必须把这个英语的单词或句子放在它的母语环境中才能真正领会到它所表达的语意,在这一点上,作为英国民族音乐的歌谣便有其得天独厚的作用。如《The More We Get Together》,通过对歌词的体会大家对get together 所代表的“结交朋友”这一意义有了理解。又如,通过学习歌曲《This is the way we wash our face》,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从演唱中感知,直到熟练学歌的过程中,后做上动作“wear my clothes”、“wash my face”、“brush my teeth”、“have breakfast”,让学生的口、耳、手、足、脑并用,符合了“全身反应”原则,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发展了视障学生的交际运用综合能力。

二、运用音乐手段进行盲校英语教学的原则

1.适合性原则。音乐和歌曲的选择非常重要,要把视障学生的语言水平、年龄、兴趣、可利用的资源、课堂学习主题等因素详加考虑后,再作出恰当的选择。根据教师对本班学生的了解,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类型的音乐,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音乐歌曲可能暗示的情景要尽量与教学内容紧扣,并能起到凸显主题的作用,音乐歌曲的位置设置应恰到好处,不要牵强附会。

2.科学性原则。歌曲难度和视障学生的认知水平应相对等,一首歌中不要出现过多的新词汇,6个左右就够了。教授英语歌曲的目的是为了学习类似于本族人的发音,掌握句子结构。清晰的发音,恰当的语速,简单的旋律,应是我们的首选。例如,我校采用广州版小学英语教科书每个Module都有对应的歌曲、歌谣,此外,教师找些相应的英语英文歌曲进行补充教学。

3.文化渗透原则。每一首歌曲都折射出它所处的时代的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音乐和歌曲是目标语文化的载体。教师在教唱歌曲以前,应对歌曲的西方文化内涵进行介绍。如当学习歌曲《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教师首先介绍一下西方人过圣诞节的传统,他们通常会布置怎样的环境、穿什么样式的服装、做什么特别的事情,如何庆贺这个节日等等,再通过学唱歌曲,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了解异国文化。

三、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说明,音乐智能对掌管人的情感、动机和愿望的肢体大脑有着直接影响,在盲校英语课堂上运用音乐、歌曲等教学手段对活跃课堂气氛、为视障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更加轻松的氛围,也为他们发挥听觉的作用提供了更大的可能。经过音乐和英语相结合的训练,视障学生的感受能力、联想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都会得到明显的提高。总之,盲校英语教师合理运用音乐、歌曲及歌谣进行英语教学,有助于解决视障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理解语言、习得语言、运用语言,以促进英语教学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刘饪.探讨英文歌曲对英语学习的影响[J].新课程学习,2011 (1):33.

[2]岳凤霞,吴月华.视障学生的英语教育[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9):142.

[3]张淑燕.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教学研究[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4]张晓亚.视障学生英语教学方法浅议[J].当代教育科学,2013.(18):60.

[5]钟经华.视力残疾儿童教育学[M].华夏出版社,2006.

音乐智能 第12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小学音乐,差异化教学

音乐主要以感知的形式呈现, 当人们被某一段音乐所吸引时, 代表着聆听者与表演者之间产生了感官的共鸣。从某种角度上说, 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就是培养审美能力的一种方式, 它能拓宽学生视野, 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水平。通过对学生的音乐熏陶和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 形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提升对音乐的兴趣, 从而加强小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是霍华德·加德纳通过对脑部受到创伤的病人进行研究, 发现病人在不同的领域都有各自特长, 并由此现象得到启发而提出的, 之后演变为针对培养学生的差异化发展的理论, 其主要中心思想是人类的智能是存在差异性的, 每一个人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才能。音乐在整个多元智能体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作用, 理论中对音乐的定义是“感受……音乐的能力”, 也就是说音乐智能是人类感知音色、音调、节奏和旋律, 以及通过弹奏、演唱、谱曲形式将感知的音乐表达出来的能力。当然, 人类的智能远不如此, 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的目的就是为了告诉世人, 人类的职能体系是由多元能力组合而成, 而这些多元智能都是相对独立存在的。在当下, 学生的音乐教育应当根据其独特的智能结构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智能和潜力。由此可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小学音乐教育目标与多元智能理论在很多层面不谋而合, 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音乐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需要教育工作者投入更多的努力去研究和探索。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音乐欣赏课教育的启示

现阶段的音乐教学, 还不能完全吸收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心思想, 但对于学生的差异化发展已经有所启示, 相对于传统的统一化管理、统一化要求, 现阶段的音乐教育更注重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 多元智能理论对于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课还有很多方面的启示,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一) 有效改进教学方式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蕴, 早在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明白“因材施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 这和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找到教育的突破口, 古人的因材施教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方向。多元智能理论主张培养学生的个性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个性化发展, 就必须改革教学模式, 开发学生的潜能, 深入研究差异化教学。如在学习小学音乐教材第十册第三课《彼得与狼》时,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音乐童话, 并在聆听音乐中仔细分辨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 以此使学生熟悉各种西洋乐器的音色和音律, 并在音乐欣赏环节后设计情境剧, 让学生扮演音乐童话中的各种角色, 在丰富课程内容增加课程趣味性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各种乐器的表现手法。深入地研究学生的差异化, 全面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矛盾, 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 有的学生感知音色能力强, 有的节奏感强、旋律感强, 这些都是差异化特性,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音乐的特质, 以点带线, 以线带面, 立体、有规划地雕塑出每个学生差异化结构。在教学中, 我们要从兴趣爱好开始关注学生的差异化, 并将教学手段与多元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调动学生的不同感官,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 抒发学生多样化的情感体验, 使音乐欣赏教学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有机体。

(二) 优化课堂教学检测式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学以考试为主要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然而这种统一的评价方式与多元智能理论相背离, 因此, 要积极改革教育评价方式, 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差异化发展。具体而言, 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1) 口头鼓励式评价, 教师在学生做出精彩的表演后要及时地给予学生口头表扬, 这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信, 其优势在于心理导向性; (2) 表情肯定式评价, 教师的情绪和表情对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往往有很大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课堂形象, 并保持微笑对学生予以肯定; (3) 竞争评价, 学生的进取心和求胜心都比较强, 因此, 良性的竞争环境能够促进学生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 转变教师角色

传统的课堂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 课堂气氛枯燥乏味, 导致无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合理安排课堂时间, 围绕学生的差异性发展教学;加强师生合作与交流, 充分调动课堂气氛, 发挥学生积极性, 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差异性发展的学习氛围, 使他们快乐地成长。

三、结语

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 为我们的教育打开了新的一扇窗, 同时也将很多学生从传统教育的枷锁中解救出来。因此,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充分肯定并鼓励学生的个性特点, 有效结合多元智能理论,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加强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实现音乐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孙冬颖.以自主学习为基础的小学生多种智能培养的音乐课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12) .

[2]陆小玲.多元智能视野中的音乐课堂[J].新课程研究 (高等教育) , 2011 (5) .

上一篇:矿用提升绞车下一篇:外贸进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