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作业形式迫在眉睫

2024-06-12

创新作业形式迫在眉睫(精选7篇)

创新作业形式迫在眉睫 第1篇

一、减负提质一相逢何必曾相识

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本着惜字如金的思想,精心设计练习,删除无用的练习,作业内容必须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符合学生水平、符合教学目标,更要严格控制作业量,符合减负的要求。作业体现启发性、典型性、多样性,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促进学生发展。

第一,作业内容精练化。首先要科学地控制数学作业的量,教师在布置书面作业时要从全局着眼,各学科利益着想,既要考虑自己所任学科的作业量,又要考虑其他科目的作业量,要以适量性为主,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一般,小学高年级数学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25~35分钟,中年级不超过15~20分钟,低年级不留家庭作业。其次教师应注意数学作业的“质”,研究作业目标,确定训练方向,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作业布置时,教师要注重本堂课知识的承上启下作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知识打下伏笔,即所谓的立竿效应和可持续发展。要精心设计、选择作业内容,努力做到精练、巧练、趣练和有针对性地练。同时,也要注意在布置的作业中既要有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等硬件作业,又要有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形成技能、激发兴趣等软件作业。

第二,作业布置层次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育对象具有极大的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应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不同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性的具人性化的作业,为每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作业布置的层次化要求作业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性、阶梯性,给学生以选择的权利,提倡“基本作业+弹性作业”模式,不搞“一刀切”,使各层次的学生做有所得,对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不能急于在短时间内让全体学生掌握,应合理分解难点,科学安排练习,逐步突破,有代表性、典型性、关键性的作业不要认为学生做过就过关,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程度的反复性作业,才能保证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本人在布置作业时对学习差一些的学生采取了“从基础知识着眼、基本概念着手,低起点、小步子、多训练、快反馈”的措施,对他们布置一些与例题相似的以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为主的较浅显易做的作业题,以满足他们的成功感,消除恐惧心理,促进学习兴趣的形成。对中等生采取了“从重点着眼、基本技能着手、半扶半放”的措施,布置一些与例题相近或稍有提高的以技能性、能力性、智力性为主的作业题,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对优等生采取“从知识难点着眼、重点着手,高起点、快节奏、一放到底”的措施,布置一些以综合性、系统性为主且难度稍大的作业题,以发挥他们学习中的创造性和技巧性,满足他们不断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

如,在学习小数乘法简便计算后,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发展练习三类,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作业。

以下是三个层次的星级作业:

☆级:(1)7.4×72+7.4×28(2)(1.25+2.5)×8

☆☆级:(1)7.4×99+7.4(2)7.4×10.1

☆☆☆级:(1)7.4×5.6+7.4×5.4-7.4(2)7.4×7.2+0.74×28

二、紧跟兴趣——万紫千红总是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情感与态度”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作业设计时,如果能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就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愿望,促使他们知情合一,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如,学习“数的整除”这单元后,我让学生用这单元的知识把同学家的电话号码编成一个竞猜题让其他同学猜的作业。3的最大因数是();最小合数的一半是();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是();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的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数是();1和5的最小公倍数是();最小的质数是()。学生根据这些条件,猜出“3221652”这个号码,按照猜出号码拨过去,接电话的果然是自己的同学,他们就觉得十分有趣。这样把作业寓于猜谜之中,有趣的猜谜活动吸引了学生,“吊”起了学生学习的胃口,让学生“吃”得有滋有味,使学生在“乐”中求知。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因此,可以给一些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复习完“计量单位”后,可以设计这样一道填空题《小明的一天》:今天早上7(),小明从2()长的床上起来,用了10()很快刷完了牙,洗好了脸,吃了大约200()的早饭。就背起2()重的书包,飞快地向400()以外的学校跑去。路上碰上了体重55()的小胖子东东,和他一起到了学校……将枯燥的“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的题目改为富有情境式的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设计游戏类的作业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学完“可能性”这一课后,可以设计如“猜球”“猜硬币”等游戏作业,课后相互之间玩一玩。学生在玩中学习,体验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喜悦。还可设计一些如“找门牌号”“小猴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登上宝座”等带有童趣性的游戏性作业,把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兴趣。

这样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精心设计能体现数学学习的探索性和开放性的练习题,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自己走进生活,向社会收集、整理各种所需的数据,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得到数据,从而完成作业。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在作业形式上要注意变化,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从多种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感觉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进而培养数学兴趣。

三、贴近生活—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是数学的来源,也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归宿。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含着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远离生活就意味着让学生失去课程的另一半世界。要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增加学生数学实践的机会。

如,在学习完“人民币的简单换算”后,我没有布置书面家庭作业,而是要求学生(与家长一块儿)参加一次超市购物的活动,让学生经历选择物品、付钱、找钱的过程。每人发一张购物记录卡,如下表:

然后,要求家长监督学生完成(家长不能代替学生完成),这样使得学生首先要考虑买什么,了解该商品的单价;然后确定所买的数量;再用所学知识算出要付的钱。在实实在在的体验中,学生掌握了初步的购物技能,学到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基本知识也在应用中得到掌握。

数学作业只有贯穿在大量数学实践中,让学生少做题,多动手,多实践,多运用,在大量的数学实践中让知识得到升华。通过设计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作业,使学生在“行”中求知。在设计作业时,树立开放的数学教学观念,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立足课本,放眼课外,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让作业回归“学生主体”,回归“生活实践”。

四、魅力作业—柳暗花明又一村

“数学日记”是新近兴起的一项综合性作业,写数学日记,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一方面让学生睁大了眼睛看世界,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促使学生不断反思总结学习的过程、内容、方法和习惯,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和习惯。尤为重要的是,梳理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提高了数学素养。数学日记能记录学生数学知识成长的足迹,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数学的烙印,这必将是他们终身享受数学的重要一步。下面是一位二年级学生写的数学日记:

2015年9月23日星期三天气:晴

今天上数学课,老师提问:“4.90元和4.40元哪个大?”我想出来了,但不敢发言。可是看到很多同学都举了手,我也举了手,而且举得很高。这时,老师看见了并点起了我,我有点紧张,但我还是大胆地说:“4.90元比4.40元大。”老师问:“为什么呢?”我说:“4元和4元一样,9角比4角大,所以4.90元比4.40元大。”老师和同学们都给我投来了赞赏的目光。通过这次回答,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凡事不要退缩,只要考虑成熟,就要大胆发言,对自己要充满信心。

数学日记就是生活日记,是一座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在教学新课时教师常常会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生写数学日记首先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生活,数学日记作为数学作业的另一种形式,很容易被学生接受认可形式单一的训练作业,没有把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出来。因为可怕的不仅仅是学生不喜欢数学作业,更可怕的是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厌恶,逐渐失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鼓励学生撰写数学日记,使他们的课外作业更富有个性色彩和人情味,并通过数学日记这个桥梁,沟通老师与学生的联系,通过数学日记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五、诊断评价—映日荷花别样红

作业批改的诊断性,是指教师在批改时可采取“望、闻、问、切”等手段对每本作业进行全面详细的确诊,从而分析错误发生的原因,进而确定相应的纠错策略,收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功效。在批改时切忌单纯看答案,简简单单地打“V”“×”“不开处方,不下药”,使学生明知给某题打了“×”,但不知究竟错在何处,不能主动进行纠正,即使纠正了,部分学生还是重复了原来的错误思路,在思维上造成了进一步的混乱,使错情更加严重。而且还使部分学生养成了一发下作业只看对、错号和分数,而不去积极探究和主动改正等不良习惯,甚至出现错时抄袭别人正确作业的现象。对此,教师在批改时要改一改数学作业批改的传统做法,借鉴作文批改,可采取“眉批、横批、画线标错、画圈指示、加注指示”等方法,保证让学生一看就知道错在何处,为什么出错及纠正时应注意什么等。这样的批改,不但使学生一看就发现,一改就正确,而且加深了印象,加强了“免疫功能”,让学生体验了分析或列式正确的成就感,鼓励了纠错的信心。另外,还要在单个确诊的基础上做好对全班的会诊。根据会诊发现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缺陷书写详细的批改摘记,采取及时有效的补救措施,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同时还可以采取以师批为主,自批、互批、面批相结合的手段,促使“信息”的纵横交流,培养学生“自诊、自疗”和“互诊、互疗”的能力,养成相互交流、互相学习的良好习惯。

总之,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数学课外作业观急需转变,数学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数学作业观,要树立起新的数学作业设计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体验,生命得到发展。精心设计和布置优质的数学作业才能使数学教学给学生们插上一对理想的翅膀。

创新中职语文作业的形式 第2篇

基于此,笔者认为中职语文教育要让学生具备进入职场所必需的语文基础,为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就业所需要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基础。在中职语文的作业布置中,也应本着发展的眼光,着眼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情感升华和终身学习,创新语文作业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师是课程的管理者,同时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不应把作业看成简单的抄抄写写,而应作为语文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续,以此作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摇篮。传统的语文作业通常是用纸和笔来完成的,内容主要是抄写词语、背诵课文、做试卷和练习册等,这些作业对巩固语言文字训练无疑是有效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才观、教育观的改变,单纯的读、写、抄、背作业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日益旺盛的求知欲了,尤其是机械重复地抄写作业更让他们感到形式单调、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必然会使学生丧失写作业的兴趣,严重影响语文学习的效果。尤其是中职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该如何去创新语文作业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笔者曾尝试过下面几种新形式的语文作业,学生兴趣盎然,乐做喜学。

一、实践型作业

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加语文知识,增长语文才干。教学中,教师可以尽力使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社会活动实际相结合,使课文静态的文字变成学生脑中优美的图画、生动的场面、活生生的人物。即让学生依课文内容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辩一辩。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新知识、新理念去理解、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中增长知识、增强才干。

1.画一画

对写景的文章,可以让学生画一画。再现美景的有《故都的秋》《荷塘月色》;画游览图的有《登泰山记》《富春江上》;画作战图的有《孙膑减灶》《崤之战》等。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画画时,标明路程、位置、景点名称、特点等,这就提高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力和概括力。

2.唱一唱

有许多经典的诗词都被一些音乐人谱成曲,像《少年中国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虞美人》等经典之作,那我们的诗歌单元为什么就不可以让学生这样操作呢?而且谱上曲、有旋律的诗词歌赋更容易记忆和背诵。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舒婷的《致橡树》等经典篇目。

3.演一演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讲到利用表演进行教学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由学生自己进行的、以动作为基础的表演,能够更直接地使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另一方面,这种情节教学本身包含创作的诸因素,能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

对于一些思想教育性很强、故事生动的文章,可以布置学生自愿组成小剧组,编成课本剧。学生编课本剧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机会。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自制一些简单道具;为了表现人物品质,学生就得认真揣摩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为了排好课本剧,学生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等。这项作业很花工夫,但学生对此非常喜欢,比如《项链》《雷雨》等,可以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排演课本剧,并进行汇报演出。

4.辩一辩

辩论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学生口才和逻辑思维的一种方式。对于即将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中职生来说,在平时的作业训练中,有意识地加强口语方面的训练,无疑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将来的实习、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师说》中辩论“现代社会,尊师、重道还要不要”;《送东阳马生序》中可以辩一辩“一个人的成才是外在条件重要还是自身努力重要”。

二、观察型作业

1.参加实践,有意观察

学生在实践中可获得直接的经验,取得第一手材料。比如在写作练习时,可以有意安排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节日来亲自体验,然后记录下来,形成感悟。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2.捕捉素材,随意观察

除了布置有目的的观察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平时多留心观察,捕捉生活中的新鲜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学资源。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布置学生观察生活,培养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是谓“生活语文作业”。

例如,利用节假日开展“请你搜店”活动,学生兴趣浓厚地走上街头,去观察那些五花八门、新潮另类的店名——或古典、或前卫、或流行、或另类,品味其中的语言精华和精妙创意;或者“火眼金睛来找茬”——找出店名或招贴广告中的错字、别字等语言不规范现象。这种融入生活、富有情趣的语文作业深受学生的欢迎。此外,让学生春节期间摘抄春联,做对比赏析;让学生从广播中、电视上、报刊里和街头上搜集广告用语,再自己尝试为某种产品拟写广告语等。这些和生活紧密联系的作业丰富了语文的内容,比分析解答式作业效果好得多。

三、搜集整理信息型作业

汇报、交流课外知识是学生们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合作共事、共同提高的过程。

1.实物搜集

教师可引导学生搜集邮票、图片等实物,并通过科学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一些搜集整理的基本技巧和常识,掌握课本之外的更多知识。

2.语言搜集整理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网络、书报杂志、广播电视中搜集优美语句语段、名言警句、谚语俗语、精彩广告等自己喜欢的东西,加以整理,去粗求精。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经常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做资料卡片。在学一篇课文之前,笔者通常要求学生搜集课文相关资料,并做成资料卡,卡的大小一样,且须有一定厚度,以便整理保存。在搜集之前,学生就会考虑,我要搜集什么?到哪里去搜集?这时学生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搜集相关资料的渠道很多,如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等。

例如在学习《石钟山记》一课时,我们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上网浏览的途径,来了解石钟山命名的真正原因,然后再交流自己的看法;又如在《与先贤交流》的语文综合实践课上,可以让学生先通过名人传记、网络搜索等途径,去搜集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汇报。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自由探索、施展才华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合作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综上所述,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我们应牢牢把握职校培养和造就劳动和生产一线的应用性人才这一基本培养目标,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使作业真正成为其丰富生活的向导,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能力。

当然,传统的语文作业中读、写、抄、背的形式并不能全盘否定,我们可以传承创新,丰富作业内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使语文教学更好地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适应时代的需要。

创新作业形式 激发主体参与 第3篇

一、让学生参与教学准备, 尽早熟悉学习材料, 明确学习任务

小学生所学的英语大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如学习生活用品、物品颜色、家庭成员等等。学习这些内容前, 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准备课堂上所要用的实物或亲手绘制一些富有童趣的图片, 也可以在预习的基础上先提出一些疑问或自己的想法。这样做, 一方面能让学生熟悉即将要学习的内容, 学生为了要把所需物品准备到位, 必然对教学材料仔细研究;另一方面在课堂上教师使用学生准备的教具, 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试想一下当老师借用了学生准备的教具时, 他们会是多么自豪。

二、布置学生合作完成实践性作业, 在学中用, 在用中学

“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一切人的发展。”在英语学习中, 不仅需要学生个体的自我监视和调节, 同时也十分需要小组的合作。我校是一所市双语学校, 校园环境氛围的创设和班级双语环境的布置需要各个班级或班级成员小组之间紧密合作。针对这点,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合作布置班级和校园。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把学过的单词或常用词制作成漂亮的标签贴在教室里的物品上, 让孩子们耳濡目染。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在双语角图文结合, 装饰“动物乐园”、“美食店”和“服装店”等。高年级学生学习了“Public signs”以后, 可用学过的标志布置校园。在学习了“Holidays”单元后, 可以鼓励学生在查阅资料后合作制作节日小报、圣诞贺卡等, 甚至还可以下载一些有关西方节日活动的影像资料做到PPT中, 带到学校在英语活动课上与所有同学共享。当看到学生一张张精美的贺卡、一个个主题鲜明的小报、直观且富有视觉冲击的PPT时, 你会由衷地感受到让学生合作完成这些实践性作业比由老师填鸭式输入更深入人心, 学生更能感受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异同。

三、鼓励学生做录音作业, 增强语感, 为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奠基

在日常教学中, 为了让学生能够牢固地掌握标准的语音语调, 老师经常布置学生课后听读录音, 但是如果老师只是一味地让学生机械地重复听读内容, 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 较难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我们可以变换方式, 让学生先模仿课文朗读, 读到自认为和录音很接近时再录制自己的朗读磁带。教师可以把优秀的学生朗读录音在课上播放并定期进行评比, 不断提高学生做录音作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这样, 有的学生为了达到最佳的录音效果, 不厌其烦地听读模仿, 逐渐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良好的语感, 语音语调越来越“洋气”。

四、用“头脑风暴法”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促进学生反思和总结能力

“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 是由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的教学方法, 其目的是向学生提供一个想象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通过集思广益, 激活学生头脑中各种相关的图式, 如想法、概念、形象和印象等。在学完一个单元后或阶段复习乃至总复习时, 教师可以请学生反思和总结学习的收获。以往通常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感悟知识, 加快知识的内化过程。因此在这类复习课之前笔者经常布置学生个体先用“头脑风暴法”总结归纳, 并用mind map把所有想到的内容画下来, 然后带到课堂上把自己想法与同学充分交流、沟通。如笔者在上完6B Unit 7 A letter to a penfriend后的单元复习前, 先布置学生思考如何向笔友介绍自己, 可以谈到哪些方面?涉及到小学里学过的哪些话题?学生们十分感兴趣, 积极反思回顾, 画出了各自的mind map。由于每位学生在课前进行过深入的思考, 课堂上思维异常活跃, 不时在思维碰撞后产生许多新的想法。在学生想到某个相关词汇时, 要求他们尽量把词汇放到句子情境中表达出来。一节课的集思广益, 学生们总结出了很多话题 (见下图) , 并且能围绕其中两到三个话题有重点地、流利地介绍自己。整个过程, 学生们互相启迪, 畅所欲言, 增强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应变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

实践与研究证明, 教师打破常规, 创造性地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也为学生提供宽广的实践空间, 让全体学生各尽其思, 各展其能, 使课堂教学得到深化和补充。

参考文献

[1]魏利娜.小学英语作业的转变[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6, (5) .

创新作业形式迫在眉睫 第4篇

一、以考查基本概念、思想和方法为主线,减少繁杂的运算量

只要掌握和理解教材中的概念、思想和方法,加强能力的培养,就可取得较好的成绩。这将有利于广大师生从大量的复习提要、参考资料的重压中解脱出来。布置的作业要具有一定的新意,不但解题的入口要比较宽,深入解题的过程中还要设有不同层次的关卡,而且关卡的难度要适当,运算量不大,使学生解题时有拾级而上的感受。

二、稳中求变,选择能力考察的新题型、好题型

结合不同知识点,设置探索性题(探索条件、探索结论、探索规律、探索存在),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选择具有开放性和发散性的试题,赋予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和自由度,加大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考查力度。

三、把握作业的难易度,注意层次性

数学作业布置忌统一化,忌强求所有学生同步发展,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思想方法等的深浅、难易,设置成有层次、有台阶的多元化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自由选择完成,使所有学生分层体验困难、体验成功,实现自我激励、自我发展。

四、设置问题,激发学生个性化思维

“思维始于疑问或问题”,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不善于开口提问。数学作业应当留给学生书面提问的机会,让学生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作业提问,由教师解析;也可布置些不要求解答的问题,只征求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或推广,或变式,或写出思考中存在的困难,从而让学生自由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取性。

五、利用贴近生活的数学题型,激发学生兴趣

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去研究、解决自身周围的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组织学生参加数学测量、社会实践和调查,从中收集数据,归纳数学模型,进行数学的分析、探究,最终解决问题。重视课本的实习作业,写好实习报告;重视数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编写具有实际情景的问题,促使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

六、利用综合式或总结式的题型,考查学生系统掌握程度

英语听说课创新型作业形式的探究 第5篇

关键词:创新,英语听说作业,学习兴趣

英语听说课创新型作业形式是为了挖掘学生在英语听说方面潜在的学习能力,为学生构建的一个能将英语应用在实际生活中的新平台。因此,创新型作业模式的设计,是基于课本教材的基础上、出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以促使学生巧妙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生活常识,通过自己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创造性地完成作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以及创造的乐趣,教育者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受教育者的创造潜能。目前,传统的英语作业有抄写、背诵、做练习等课外作业形式,这些传统的作业形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活动空间,不利于学生扩展知识和发展思维,英语作业沦为英语教学的一个形式,而不是补充。

数月之前,笔者对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2013级商务英语专业新生进行了一个小小的调查。将英语学习中的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分别进行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估。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反映英语听说能力需要提高。基于这次的调查结果和学生英语的实际状况,希望通过从创新听说课作业形式得以培养学生英语听说的兴趣,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目前由传统的英语作业形式拓展出几种创新型作业形式,分别有趣味型、竞赛型、实践型、自主型、探究型、合作型、生活型这几种。接下来我们分别来看一下这几种作业形式。

一、趣味型作业

为了提高学生对英语课堂的积极性和兴趣,我们通常会使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手段。

那怎么样的作业形式具有趣味性呢?在适量的知识点作业后加入一些令学生兴趣浓厚的绘画类作业、说唱类作业、制作类作业等把绘画与语言相结合。举个例子, 将学生分组活动完成一个类似于英语短剧的作业。根据当天上课所授内容,以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既可以巩固所学内容,又可以提高其口语能力。同时,学生对于这样不一般的作业形式兴致勃勃,投入程度也高。趣味性的作业还有很多,例如:学生自己制作视频作业,学生英文歌曲show,经典英语电影观后感分享等创意作业。

二、竞赛型作业

竞赛型作业,能使学生加强团结合作,活跃英语思维和规范学习言行,从而提高学习成效。学生由于年龄特征,个性极强,对于成功十分渴望,因此,竞赛型作业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起到激励的作用。在听说作业布置中使用一些竞赛性质的内容,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完成。例如:布置开展英语演讲比赛的准备工作,用英语进行演讲不但需要学习演讲技巧, 积累实际演讲经验,还需要提高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如听力、口语。因此,这样的作业布置方式正好可以达到听说能力课外提高的效果。

三、实践型作业

我们教学的对象是职业类学校学生生,英语技能的实践性是学生学习的一个个重要内容。笔者布置过这样一项作业业:2~3人一组,利用手机录音功能,录录制一段conversation,并设计4道听力力理解题目。录好的听力材料将会在下节节听说课时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这个作业业的效果非常好,得到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极配合。每个小组根据所学内容,结合最最近发生在身边的大事小事,自拟了听力力对话素材。我们课本的知识是贴近生活活的,与其让学生死记硬背,还不如让他他们组成小组把所学的内容表演出来。学学生在掌握了新的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就就要在情境中灵活地实践运用语言,从而而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自主型作业

自主型作业是学生根据教师的安排排,结合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作业内容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作业,也是学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层层型作业布置方式,布置不同水平的作作业要求,由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兴兴趣和能力相应的作业来完成。例如:一一节听说课后,教师布置三个不同层次的的作业。层次一:模仿其中一段录音的语语音语调,将其完整表演出来;层次二:复复述对话,将其用相同意思的不同表达方方式重新改编并且表演出来;层次三:在在这段对话的背景下,重新将其改编使得得对话进行下去。

五、探究型作业

探究型作业是指在传统作业的基础上,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水平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和重点,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经历的有意义的任务活动,从而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究过程中巩固语言、活用语言。进一步延伸探究型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以布置某一话题的研究作业,将学生分成探究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利用课堂进行展示学习效果。

六、合作型作业

合作型作业,是以小组为单位、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布置课外作业的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这种模式强调学习者的自我指导、个人发展、个性和内在的动机及合作意识。因此,采取合作型学习模式,以组群为单位学生自发进行课外口语活动,可以取得令教师和学生都比较满意的效果。根据研究表明:学习者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与其学习效果成正比:积极性越高效果就越好。因此,在以小组为单位、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型学习的模式中,学生得到的知识更多,学习的效果更好、效果更持久;参加合作型学习的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效果普遍感到满意。

七、生活型作业

为了使英语学习贴近生活,设计丰富生动的生活型作业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对学生英语兴趣方面的调查可知,学生对西方文化有一定的好奇与求知,尤其是对西方节日的热烈推崇。由此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布置与其生活相关的听说作业。比如:西方的圣诞节前夕,可以给学生布置与节日相关的作业。上网了解有关于圣诞节的故事以及西方人是如何欢度圣诞的。整理自学到的相关知识,在听说课上与同学们分享等。比如: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个话题What is your favorite English film ?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都喜欢看电影电视,因此对这个话题不陌生。学生通过邮件提交作业,教师批阅过程对学生推荐的电影分类整理,学生在听力课上和全班分享。在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被认可的愉悦和成就感。

创新作业形式迫在眉睫 第6篇

一、分层作业

分层作业是与统一要求的作业相对立的一种作业类型。过去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时“一刀切”, 即对全班学生提出统一的作业要求, 规定他们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同样数量和同等难度的作业。这种统一的作业要求与学生中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造成了所谓的“差生吃不了, 优生吃不饱”的状况, 这实际上也阻碍了各种不同层次和类型学生的发展。我尝试根据班级学生的差异, 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 规定必做题和选做题。这样, 供学生自主选择, 使优等生吃好, 中等生吃饱, 后进生吃得消。比如, 一单元新课内容结束后, 我一般会选择基础巩固题、拓展延伸题两大类题型, 基础巩固题必须做, 而后一类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原本担心做拓展延伸题的同学会很少。实践证明, 比预想的结果要好得多, 学生在这种平等、尊重的氛围感染下, 更乐意接受作业, 更乐意表现自己。

二、实践性作业

初中思想品德课要积极参与实践, 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 让知识成为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其教学内容更是紧密联系学生实际, 贴近社会生活, 涉及面很广, 而我们的初中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弱, 诸多因素导致学生不理解知识点, 往往有些想法和教材的观点是背道而驰的。“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优良的道德行为与习惯形成, 必须通过自身主动的学习实践才能形成。因此, 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德育的实践性, 把作业设计与生活相联系, 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知识, 发展能力。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 引向社会, 引向生活, 成为丰富学生生活的向导。对于实践性作业, 我们还可以设计得更加具体一些。

1. 劳动型作业。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在家里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 缺乏劳动观念。有专家指出, 让孩子从小做些家务, 可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珍惜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 他们长大以后自然比那些“四体不勤”的孩子更有出息。为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 可要求学生回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如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洗碗、洗菜、洗衣、做饭、倒垃圾、购物等。此外, 也可以组织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社区义务劳动, 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增强责任感。

2. 愉悦体验型作业。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躁动期, 逆反心理特别强。很多父母感觉到孩子大了, 跟自己的关系却疏远了, 经常对父母不理不睬, 连话都懒得跟自己说, 动不动就生气、闹别扭, 感到很伤心;有些学生也诉苦说父母忙于工作, 很少过问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很郁闷。所以, 针对这种现状, 我在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了八年级上《难报三春晖》《严也是一种爱》《两代人的对话》后, 我设计了一些亲子作业, 如有空给父母洗洗脚、捶捶背、主动跟父母聊天、每个星期至少做一件让父母精神愉悦的事等。一段时间下来, 很多父母感觉跟孩子的关系融洽多了, 家里又有了笑声, 学生们也感觉开心了许多。

3. 观察积累型作业。

观察是积累的前提, 学生往往会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有着浓厚的兴趣, 因而可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布置一些观察类的作业。如要求学生走上街头、走进超市, 外出考察, 随时随地留意周边的环境和人们的生存状态;关注好人好事和社会问题等并能作好观察笔记。启发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总结美好、高尚的人生体验。学生通过观察, 形成敏锐的洞察能力;通过积累生活社会知识, 获得了做人的直接经验;通过尊重他人, 掌握和遵守了法律和道德规范。

三、趣味性作业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源自于生活, 涉及心理学、道德、法律、国情等内容, 而且与学生年龄特点、生活实际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许多教学所须掌握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鲜活的事例。在设计作业时, 完全可以寻找趣味的材料来吸引学生课后探究的欲望, 以实现教学目标的巩固。比如学习了《礼貌显魅力》一课后, 我设计了一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利用周末邀请附近同学去家里做客, 并做好记录, 还需要家长签字, 并互相反思自己的所言所行是否符合礼仪。另外我时常挑选一些趣味的漫画、诗歌作为学生的课后思考题, 或者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 在课外抽出时间编排一些短剧等。实践证明, 作业的完成情况非常好, 基本达到了知识巩固的目标。

四、时事型作业

要求学生每天抽一点时间看一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电视节目, 鼓励他们与家长、同学以及邻居多谈时事, 或者要求学生从报纸上剪一至两篇新闻贴到专门的笔记本上, 并针对时事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从实施效果来看, 我欣喜地发现学生对当前的时事关注的程度热情高涨, 在课间也能经常听见他们在讨论一些时政“热点”问题, 比如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汶川大地震、日本核泄漏、春节“包机”、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廉租房建设、农户万元增收、农村养老保险和双汇火腿肠瘦肉精事件等等都成为学生交流的话题。所以我认为做这种作业对学生养成关心时政、关心国事的习惯, 培养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非常有利的。

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拉开序幕, “提质减负”要加速, 作业创新是好路。本文提出要对初中思想品德作业的形式重新思考, 阐述了传统作业和新课改下作业的不同, 指出作业设计创新势在必行, 并且介绍了新的作业形式。

创新作业形式迫在眉睫 第7篇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写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这都充分肯定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

语文课的任务就是既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还要传授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这对于学好其他学科和走向社会都奠定了良好基础。

而且语文具有开放性、多样性特点。语文教学的课堂,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海阔天空,白川会聚。不但内容上具有开放性,教学方式上也是具有多样性。可以读,可以问,可以说,可以唱,有时哄堂大笑,有时屏声静气,有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有时伏案疾书,洋洋洒洒。

其次,注意因材施教,实现分层需求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层次高低不同。所以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实行弹性作业、分层完成。

在实际教学中,我将书面作业分为三类,分别是基础知识积累,阅读理解练习和写作练习。

1、对于基础知识的积累,比如文言文字词,古诗等记诵型作业分为三种形式,分别为A—原型背诵;B—默写;C—理解性默写。字词(现代文与文言文)的掌握,我先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自学。教师利用早自修带领学生朗读明确字音,领略词义。作业适量,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让学生抄写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及解释两遍,并在课堂教学中考察学生对词义的理解,适时穿插比如遣词造句,结合词语分析文中语句的问题。

2、阅读理解练习——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其实就是一个信息的收集、解释、整理、归类、运用的过程。在平时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明确了阅读的重要性,我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以及课外阅读的特点,围绕课内教材进行拓展式阅读训练。就已学素材相关的某一主题,然后搜寻或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的阅读材料,在课堂或者课后让学生加以阅读与整理,从而对该素材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某个特定的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加深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心理学研究发现“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信息来呈现时,学生会学得更好”。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3、写作的设计要注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从平时点滴做起。

将作业合理规划,优化设计,活化了学习实践过程,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强化了学习效果,这样一来,老师的工作负担无形中减轻了,在一定程度上从批改作业的“苦海”里解脱出来。并且通过优化语文作业设计,让学生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给学生以更多展示个性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使学生在自己乐于参与的学习形式中学习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得到了自我肯定,

最后,注重知识积累,发挥学习主动性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它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具有清晰的系统性,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也有明显的阶梯性。它必须在若干册课文学完之后,才能按照文章体裁的分类,梳理得出系统来。语文学科知识点的分布,也是分散在一篇篇课文当中,需要师生自己动手去归纳整理。语文的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十分特别,它既是语文知识的例子,其本身又运载着若干语文知识。

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所以注重语文知识的平时梳理和积累至关重要,它能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发展。相反,如果忽视语文知识的平时积累,学生的知识结构残缺不全,面对课文的时候缺乏必要的知识背景,学习起课文来一知半解,又怎样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呢?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语文知识的梳理和积累,把学生引导到积累知识、提高能力、再积累知识、再提高能力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来。

上一篇:课堂设问下一篇:当前建筑节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