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训练与竞赛

2024-05-29

体育训练与竞赛(精选12篇)

体育训练与竞赛 第1篇

1 优化组合 选拔队员

中职院校运动队项目较多,相关工作人员在选拔优秀队员的时候必须要了解该项目的特征及选拔标准。以选报田径运动员为例,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了解运动员在校田径运动会以及其他田径比赛中的成绩,根据成绩排序进行优秀运动员初选。在对运动员进行复选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要与运动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运动员对体育运动的看法以及他们为什么要参加体育比赛,这样,工作人员可以对运动员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从中选出综合方面更适合参加该项运动的人员。在对运动员进行终选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可以设置一个比赛,让进行终选的运动员参加,根据最终的比赛成绩选拔出优秀运动员。有些运动项目不像田径比赛,可以较为容易的安置比赛场地,在这种情况下,相关工作人员就需要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设置较为容易开展的比赛项目。像龙舟运动项目,相关工作人员就可以设置仰卧起坐、举哑铃等比赛项目来对运动员进行终选。

2 讲究方法 组织训练

2.1 召开动员大会 明确目标任务

召开动员大会,根据比赛时间,确定训练任务及目标,为参加比赛做好准备。动员大会,需要参加的人员有:运动员、教练、教务处工作人员和中职体育项目组工作人员。动员大会上必须要确定一个主题,以此来鼓舞士气。召开动员大会有几个事项是需要相关人员注意的:第一个注意事项,运动员必须完成每天的训练任务和学习任务,不能偷懒,这样,运动员的技能水平和文化水平才能有所保证;第二个注意事项,要选出运动队队长,该队长要做好运动员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除此之外,运动队队长还要成为运动员与教练的沟通桥梁;第三个注意事项,安排好运动员的饮食和作息时间,这样才能够使运动员有充足精力去完成每天的任务。

2.2 教练以身作则 严格要求队员

一个好的教练,一定要有责任感。在训练的时候,要按时到达训练场地,不能发生运动员已经到场,教练还没有出现的情况。其次,教练必须要确保运动场地是洁净的,运动器械是完好无损的,让运动员在生命安全得到保障的情况下进行训练。教练要定期查看运动员的出勤情况,了解每个运动员的思想动态。一些运动员可能会参加高职考试,在这种情况下,教练要安排好运动员训练与考试的时间,减少运动员的压力,让运动员以一个健康的心态参加体育训练和高职考试。这时候,很多运动员的家长心里也有很多问题,教练应该及时与运动员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家长的想法,减少家长的心里负担。在训练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这样的队员,非常的调皮,不遵守纪律,教练在面对这样的队员的时候,应该向该队员讲明道理,让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单单会使自己跟不上训练进度,还会影响其他运动员的训练。如果该队员还是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教练便可以将他这次违纪行为加以记录,并扣除他的平时成绩。

教练背负的责任是非常的繁重的,一个合格的教练,既要注重运动员的体育训练情况,又要做好德育工作方面的教育,让运动员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发展,使整个运动队都充满了正能量。

2.3 运用有效手段 解决技术难题

在训练时,教练要了解每个运动员的基本情况,一旦发现运动员的动作存在问题,教练必须要采取有效手段,让运动员的动作标准化、规范化。每个运动员都会有自己的瓶颈期,某个技术总是不过关,在这种情况下,教练首要做的是让运动员放松,然后再给运动员讲解做好这个技术的要点和难点,让运动员从心理上和肢体上克服这个技术难关。以跳远比赛为例,跳远技术的难点是起跳和助跑速度的把握,为了让运动员克服这个技术难题,教练要先让运动员以平常心对待这个技术难点,然后再让运动员进行相关的辅助训练,例如:短时间跨越障碍物、具有节奏性的短跑,这类辅助训练可以让运动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跳远技术要点、克服这个技术难关。同时,教练也可以通过相关大型比赛的视频录像来为运动员进行分析指导。

2 . 4 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中职体育训练与比赛的开展,是离不开学校后勤保障工作的。后勤保障工作需要做的工作内容有很多,如:运动员的纪律管理,运动员的生活管理,运动员训练时间的安排,运动员的身体检查,运动员的衣食住行,运动员的文化课时间安排等等,这些后勤工作的保障对运动员来说是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因此在这些方面的投入也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才能够完成的,所以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至关重要。

3 统筹安排 参加竞赛

3.1 师生分工合作 发挥团队精神

为了让比赛顺利进行,师生分工明确是非常有必要的。运动员的基本资料和数据统计应由一个教练专门负责,除此之外,还要有一个教练注意各个比赛的检录时间和地点,一个教练指导运动员进行赛前准备工作和场地适应工作,一个教练负责运动员的衣、食、住、行,一个教练负责解决比赛期间的一切突发状况,而教练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运动员可以无后顾之忧,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参加比赛。教练和运动员是一个团队,而这个团队缺一不可,因此,这个团队的每一份子都要发挥团队精神,为获得最佳的比赛成绩奉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3.2 赛前心理调节 克服过度紧张

运动员在赛前紧张是非常正常的,但是,紧张是有一定程度的,如果运动员的紧张程度过高,那就会影响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发挥。所以,教练一定要了解运动员赛前的心理情况,一旦发现运动员有过度紧张现象,就要采取有效手段帮助运动员调节心理压力。例如:有些运动员因为比赛将近而导致不能入睡,从而影响日常的训练质量和身体状态的调整,这个时候教练可以对运动员进行心理疏导,让运动员以一个平和的心态面对这场比赛,在赛前,教练还可以让运动员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或者多说一些鼓励的话,来减缓运动员的焦虑情绪和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

3.3 赛前充分热身 赛出训练水平

在一般情况下,比赛都会按照事先发布的比赛时间表来进行,教练一定要注意比赛时间,让运动员在赛前做好一切准备,不单只身体方面的热身,还有心态方面的预热,所谓心态方面的预热就是调整心态,把心态从平时状态慢慢的根据身体的热身情况来调整兴奋点。除此之外,教练还要注意天气的情况,根据天气情况安排好运动员赛前的热身时间,让运动员的身体能够彻底热身开和舒展开。

3.4 营造训练氛围

每当结束比赛,教练应该针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具体表现做一次总结,对那些在比赛中表现的好的运动员提出表扬,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对那些在比赛中表现的不是很理想的运动员,教练应该提出他们的缺点,让他们在以后的比赛中改进,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这种做法,可以提升学生们的训练热情,因为所有的运动员都渴望成为最优秀的那个运动员。而为了营造训练氛围,学校还可以组建社团,让学生们自由参加,只要是对运动有兴趣的同学,都可以加入进来,社团的训练,学生是可以调控的,这就提升了学生们进行体育训练的自由度。在社团中表现出色的同学,便有机会进入学校运动队。这种活动,既可以帮助学校选择优秀运动员,又可以提升学生们进行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可谓两全其美。

3.5 赛前的注意事项

赛前的注意事项,具体如下:教练要做好比赛时间的安排;考虑到在比赛当中可能会出现哪些意外状况,并如何解决这些突发事件的方法;教练还要知道运动员的身体情况,尽量不要让运动员的身体在赛前出现异常,如有突发情况,必须要以运动员的身体为考虑前提;除此之外,教练还要对运动员进行心理上的疏导,让运动员能够坦然的面对比赛。总而言之,为了让运动员能够正常的参加比赛,在比赛中发挥出自己的真正水平,有很多事项都是需要注意的。

4 结语

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把体育训练与竞赛联系起来,相互补充,体育训练让学生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以及技术基础,竞赛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真正实力,让自己的训练成果展现出来。中职院校做好体育训练与竞赛的关系,可以让学生锻炼出顽强的意志,养成优秀的体育作风,学会体育知识与技术;在训练与竞赛中,锤炼自己的意志,在强身健体、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同时使自己得到真正的成长。

摘要:学校体育在现代体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体育训练与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构成成分之一,它对校园文化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训练与竞赛让中职学生的生活变得更加的丰富,为高校输送了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而且也体现了学校的体育教学水平,所以说,做好中职体育训练与竞赛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希望本研究所阐述的“探究中职体育训练与竞赛关系”的内容,能够对中职体育训练与竞赛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体育训练及体育竞赛活动安全预案 第2篇

预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部门针对学校安全工作的有关精神,本着防微杜渐、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让体育教师或体育活动教师能在第一时间处理训练和竞赛活动中的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训练或比赛对运动员造成的伤害。

二、组织机构

组长:苏玉平(校长)

副组长:陈习儒(副校长)

何正球(副校长)

郑若鹏(安管员)

组员:周国军(办公室主任)

秦国强(总务主任)

郭伟民(政教主任)

蔡智(教导主任)

刘赞(体育教师)

三、防范预案。

1、要求体育老师牢固确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把运动员训练及竞赛活动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

2、体育训练、体育竞赛活动必须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后对专项运动员进行专项训练及比赛。

3、体育教师应密切注意所用器材的安全性。

4、运动员在回家途中,不得进网吧、游戏厅等场所逗留,来校和返家所使用的交通工具必须安全可靠且不能具有危险性的动作或行为。

6、按规定教授中长跑、短跑、接力等训练项目时,必须事先做好防护工作,并注意过程中的保护与帮助,防止肌肉拉伤等事情的发生,以免影响训练及竞赛事情的发生。

7、做好运动员的思想工作,使其能轻松愉快的参加体育锻炼,对比赛充满信心。

8、学生假期特殊情况需进行训练必须报经学校批准,并要求学生告知家长,取得家长的同意和支持方可。

四、应急预案。

1、遇有有运动员出现发生晕倒、抽搐等中暑症状,体育教练应立即将其送往校医务室或附近的卫生院救治。

3、遇有运动员造成开放性伤口,教练应及时采取止血措施,并通知卫生老师进行伤口处理;伤口较大的,应立即送医院处理。

4、遇有学生扭伤、拉伤时教练应尽早用冷敷的方法处理(并提醒24小时后热敷),如有骨折的嫌疑,应立即送医院检查。

5、发生上述情况时,教练在施救的同时应立即向学校领导报告,分析原因,及时做出处理意见。

7、学生在途中发生安全事故时应及时告知家长和培训教师,培训教师要在第一时间报告学校有关领导,以便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减小事故的损失。

塞波中学

体育训练与竞赛 第3篇

【关键词】  体育竞赛 心理障碍 训练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7-022-01

心理因素是现代竞技比赛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它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就心理角度而言,由于外界刺激的增强,而导致较强的心理压力,并通过运动员的比赛行为表现出来,如畏惧心理,过分紧张心理,竞赛动机不端正,目的不明确信心不足,甚至还有性格孤僻或情绪暴躁等现象。

随着运动竞赛的发展和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因素对运动竞赛的影响作用。美国格鲁波先生曾在奥林匹克科学大会上发表论文指出:低、中级运动员心理因素对技能影响占20%,生物力学因素占80%。而优秀运动员正好相反,心理因素影响占80%,生物力学因素占20%。可见高水平运动比赛中心理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在竞赛过程中,很多运动员常常会因主观或客观的原因,产生心理障碍,从而影响了水平技能的发挥。下面笔者就如何克服这一障碍谈谈自己的体会。

1. 呼吸调节法

利用呼吸调节,这是运动员临场处理情绪波动的一种心理调节方法,即通过深呼吸可以使运动员的情绪波动稳定下来。当情绪紧张激动时,呼吸短促,这时可以采用缓慢的呼气和吸气练习,则可达到放松情绪的目的。当情绪低沉时,可以采用长吸气与有力的呼气练习,能提高情绪的兴奋水平。这是克服赛前紧张和焦虑的最基本方法之一。

2. 回想过去成功的比赛

回想过去失败的比赛,会使人心有余悸,从而产生焦虑的情绪,但回想过去成功的比赛,再现当时的情景,回味当时自信、愉快的体验,会使运动员从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变得自信、从容。所以运动员在比赛前多想过去那些令人自豪的、愉快的、取得冠军的比赛,就能克服赛前的紧张和焦虑。例如,第一个在世界剑坛上获得亚军的亚洲人——栾菊杰。在1978年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中,栾菊杰虽然在比赛中被对方击伤,但她不气馁,很快调整心理压力,想起她在第一次参加世界青年锦标赛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及时调整战术,最终获得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的冠军。

3. 期望值不宜太高

运动员在比赛前要根据自己平时的成绩,确定合适的期望值,期望值太低,激发不起人的积极性,使人产生沮丧、懈怠的情绪,期望值过高,会加重人的心理负担,使人对目标能否实现产生怀疑、忧虑,所以运动员应从实际出发,把自己有把握实现的目标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例如,原中国女排球教练袁伟民,给我国女排定的目标,仅一年多就从“第14名跃居为第4名”,袁伟民给女排确立二重目标,一是基本目标,它是较有把握的达到目标,或者说是自己运动水平应达到的目标,这个目标的提出必须实事求是,并留有余地的,在平时训练中,袁伟民根据每个队员自身的特点,对每个人提出不同的训练目标。他要求,处处以身作则,以女排训练树立发良好的作风。为以后的“五连冠”打下良好的基石。二是争取目标,它是指稍高于平时水平的,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运动员在完成第一个目标后,再向第二个目标奋斗,这样既能发挥目标的动力作用,又不会使运动员丧失信心。1981年我国女排首次获得3届世界杯赛冠军后,袁伟民根据排球运动发展一流的选手和第一流的球队,这与我国女排的期望值密不可分的。

4. 念动训练

所谓念动,即由运动观念而引起的运动反应,是通过对运动的想象或回忆来实现的。通过想象或回忆某种运动动作,引起神经肌肉的相应变化,从而起到训练的作用,就叫做念动训练。

念动训练不仅可以促进战术的形成与巩固,而且能有效地集中注意力,消除心理障碍,增强信心,使运动员从紧张和焦虑中解放出来,振奋精神,斗志昂扬地参加比赛。如果运动员能在赛前的“一瞬间”想象出自己创造优异成绩的最佳情境,就越能激发运动员增力情绪的增长,充分发挥自己的运动水平。例如,在世界性的举重比赛中,五百磅的重量一直是人们认为不可逾越的界限,世界著名举重选手阿列克赛耶夫也未超过这个重量。有一次他的教练员告诉他,他将要举的重量是一个新世界纪录:499.9磅,他举了起来,教练员称了重量,实际重量是501.5磅。由此看来,念动训练能使运动员在头脑里反动抹去心理障碍,提高大脑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使身体各器官的活动一致,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工作。

5. 消除竞赛中紧张情绪的转移训练

紧张情绪的转移是让运动员的注意力暂离开过分紧张的竞赛环境,诱导他们想一些轻松愉快的情绪,待情绪趋于稳定后,再使注意力回到现场的竞赛中去。训练方法一般是在紧张的运动训练和竞赛现场,利用赛前和赛中的间隙采取语言暗示,诱导运动员将注意力转移到与当前运动竞赛无直接关系的事情或完成技术动作上来。具体手段要根据运动员情绪紧张的特点和原因来确定。如教练员或队员谈话、替换队员下场休息、转告一些现场信息、降低竞赛成绩的要求、看看书报或听听音乐等等。总之,要因人而异,采取具体的灵活手段转移紧张情绪。这种心理训练方法和手段,必须贯彻在平时的心理训练之中,使运动员既有紧张情绪的体验又有自我控制紧张情绪的能力。

6. 结合赛前测验进行心理信心训练

体育训练与竞赛 第4篇

在中小学开展的体育训练与竞赛活动通常集中在简单的田赛和径赛, 这些训练对于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 应当长期坚持和完善, 但也要避免长期的体育训练的单一性。

体育竞赛是建立在体育训练基础之上的, 当前体育竞赛往往是地区性质的比赛, 赛事的组织规模往往决定了只有较少的实力较为突出的学生才能参与到体育竞赛的比赛中, 绝大多数的学生只能成为遥远的看客。

二、体育训练与竞赛的发展

要不断推动体育训练的发展, 一方面需要改变传统的呆板单一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要拓展体育训练的训练范围。

体育竞赛不能只为了追求成绩, 而是要积极带动多数学生参与到体育竞争当中来。加大体育竞赛数量和参与度, 鼓励各个学校定期举办运动会和不定期开展专项运动会相结合。

三、体育训练与竞赛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一) 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 增强身体素质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如果不断保持原有食物摄有量而缺乏体育锻炼就很容易造成过度肥胖等“富贵病”。通过体育训练可以有效地转化学生体内多余的脂肪, 进而转化为强壮的肌肉。适当的体育训练有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 促进身体的良好发育。

(二)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格

体育训练通过各种项目的学习帮助学生意识到意志品格在体育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启发学生认识到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坚强的意志将一直会成为前进道路上的“引擎”。

(三) 通过体育训练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 在体育训练中初尝社会

体育训练并不仅是学生个人的自我训练, 还有很多训练项目需要学生的相互帮助和协作才能完成。在训练的过程中, 启发学生思考在协作的基础上完成训练要求, 调动他们主动社交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 体育训练多方面的特性也可以帮助身处“象牙塔”中的学生感受一下社会的一些侧面, 为将来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 调节现代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体育训练与竞赛的许多项目既能提高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 又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通过把学生过于专注的注意力部分转移到体育训练与竞赛中, 不仅可以促进体育运动的传播, 而且还可以调节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

(五) 体育竞赛与训练有利于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

体育中的奋斗拼搏的精神能够营造一种整体的校园文化氛围, 形成校园整体凝聚力。

体育训练与竞赛能够通过多个角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也是时代发展所赋予体育训练与竞争的责任, 因此必须坚持和发展好体育训练与教育, 使其发挥更显著的作用。

摘要:中小学时期能否铸就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体魄对于一个人的长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训练与竞赛在强化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体育训练与竞赛 第5篇

1引言(Introduction)

我校的排球、足球、篮球等竞赛的组织和管理目前全部是手工完成的。从报名到赛事编排,及后期的成绩处理公布都比较繁琐,需要花费大量的资源、人力和时间。还会出现裁判、场地临时变动等特殊情况,也会影响比赛的进行。因此有必要开发一个使用计算机来进行数据处理的高效、科学、完善的运动会竞赛管理与编排系统,能够进行在线报名、比赛分组、赛事自动编排、计分及成绩处理,网上成绩公布等功能。本系统基于排球比赛进行开发,后续将逐步添加其他各类竞赛管理模块。不仅为高校各类竞赛的成功举行提供技术支持,而且可以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提高我们的学习兴趣。

2系统需求分析(Systemrequirementanalysis)

在任何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最重要和最先完成的阶段就是需求分析[1]。需求分析应该首先和用户进行充分的沟通,确切掌握用户的要求,结合实际的情况来确定最终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模块。最终生成系统说明书,不但是系统开发的标准,而且还是最终验收的主要依据。本系统通过对我校运动会的整个流程进行详细的调查,对运动会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地分析,明确了运动会的各项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需求,做一个能实际应用的排球竞赛管理系统。由于排球比赛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比赛中场上运动员必须轮转,即通常所说的六个轮次,因此在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如何体现排球比赛中的位置轮转。并且在最后的查询中可根据需要对双方各轮次的技战术发挥情况进行查询,对比赛成绩的录入与显示等。可以有效提高排球竞赛信息管理水平,减少人力和工作量,提高学校工作质量和效率,促进学校的科学化管理。

3系统总体设计(Systemoveralldesign)

3.1系统功能设计

高校体育竞赛管理与编排系统的用户可以是参赛单位、运动员及系统管理员,主要实现对整个赛事的管理,可以实现在线报名,成绩统计及公布等功能。该系统主要的功能有用户基本信息的管理、公告信息管理、比赛项目管理、在线报名、相关赛程的管理、秩序册的上传、下载的管理、体育竞赛使用的表格管理、最终的比赛成绩的管理以及对系统进行管理的相关模块,本系统的功能结构图如图1所示。

3.2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选用SQLServer2005为数据管理软件。SQLServer为结构化数据和关系型数据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存储功能,可以管理和构建用于业务的可靠性高和性能高的数据应用程序[2]。系统包含的数据表主要有参赛部门表、队员信息表、项目信息表、赛事表、裁判表、用户表、参赛队伍表、成绩表、角色表等多个数据表。其中参赛部门表主要有参赛单位编号、参赛单位名称、领队、领队电话、联系人、联系人电话等字段,其中参赛单位编号为主键。参赛队伍表主要有参赛队伍编号、队伍名称、队伍人数、队伍分组、参赛单位编号等字段,其中参赛队伍编号为主键。队员信息表主要有队员编号、姓名、学号/工号、性别、电话、队长、所在单位、所在队伍等字段,其中队员编号为主键。

4系统实现(Systemimplementation)

本系统利用VisualStudio2008+IIS+SqlServer的技术设计符合赛事管理要求的竞赛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语言是C#,数据库访问接口是ADO.NET。使用ASP.NET分层模型实现系统的开发,ASP.NET是一种基于网络的编程语言,它使用面向对象的方式来创建动态的网络程序[3]。本系统可以实现高校体育竞赛管理的各大主要功能,对用户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要求低,操作起来很方便、易于上手;本系统采用B/S架构,不用安装客户端软件,使用浏览器就可以完成在线报名、安排场次、成绩公布等功能,很快、很容易地举办竞赛,不需要计算机专家维护系统,可以节省人力,减轻劳动强度,从而降低成本,节省开支。

5系统运行结果(Systemoperationresult)

打开项目信息管理模块的界面,单击比赛项目管理项目更新按钮,即可打开项目管理页面,可以添加或删除项目,还可以查询所有项目的信息,如图2所示。秩序成管理运行结果如图3所示,可以根据指定运动员的报名表以及个人、团队的比赛情况,从数据库中得到数据,下载到Word中,还可以上传,并且秩序册可以实现自动生成。

6结论(Conclusion)

系统是从实现我校竞赛管理自主化、智能化的实际需求出发,采用MicrosoftVisualStudio2008为前台开发工具,用SQLServer2005为后台数据库,使用ASP.NET和C#语言设计并实现高校体育竞赛管理与编排系统的开发,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网上报名,秩序册生成与导出,大赛简介与赛事公告,场次安排,成绩录入与导出等功能。本系统功能完善,操作简单便捷,实现了高校运动会的智能化管理。通过本次系统开发和设计,一方面使我们学会按照软件开发的规范掌握一般web应用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基本技术和方法,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使我们掌握最新的软件技术平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提高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体验软件开发的真实感受,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体育训练与竞赛 第6篇

摘 要 本文主要从乒乓球竞赛特性方面、技战术特征、技术训练几个方面去探讨现代乒乓球竞赛的主要特征,旨在提高乒乓球训练的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性和目的性,使乒乓球训练的手段、方法、目的和特点更加符合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促进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关键词 乒乓球 竞赛特征 技术训练

一、乒乓球运动竞赛方面的特征

(一)激烈的对抗性

当前,人们普遍认为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由体能(包括形态、机能、身体素质)、技能、战术能力、心理和运动智能5个子能力构成。再进一步分化,5个子能力又派生出各自的构成分支。以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为例,它包括速度、耐力、力量、柔韧、协调和灵敏等几个方面。一个乒乓球运动员或一个乒乓球运动队竞技水平的高低,5个子能力缺一不可。因此,一名运动员或一个运动队要想战胜对手取得优异成绩,在比赛中就要充分发挥各项子能力有机结合的优势。可见,乒乓球运动全面对抗的激烈性就可见一斑了。

(二)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

乒乓球运动属于隔网对抗类项目,比赛中进攻或防守的效果,不但与运动员技术动作的精确性有关,而且与其运用技术的实效性有很大关系,更关键的还在与比赛对手的技战术发挥和完成情况密切相关。乒乓球比赛前,无论教练员、运动员制定怎样详实的战术方案,都不可能在比赛中完全按赛前的战术计划执行,还需要依据赛场上情况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改变。

(三)速度、力量、旋转的组合性

小球时代一直是选择与速度的对抗,其中速度占有优势,力量也是技术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但却没有占主导地位。大球时代开启后,由于球在空气中的阻力加大,乒乓球的速度和旋转的威力相对减弱,强调力量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球的速度与旋转要靠力量为前提,没有力量的速度只能出现初速度,球落台后速度会变慢,球的旋转也受到力量的制约。

(四)无遮挡发球技术的公平性

无遮挡发球使原来变化莫测的乒乓球比赛变得更加通俗易懂,让发球技术变成了让接发球方始终能够看清楚的一项“开放性”技术,为所有运动员创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比赛环境。无遮挡发球降低了发球直接得分的威力,削弱了“前三板”的威胁性,让乒乓球比赛进入到中局相持阶段,增加了比赛的回合和观赏性,赢得了观众的欢迎和认可,同时也使乒乓球运动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基础。

二、乒乓球技术方面的特性

(一)动作结构的科学性

乒乓球的动作结构所包括的若干个基本环节,各个环节间的环环相扣,构成了各种完整的乒乓球单项技术。例如,正手中远台攻球技术是包括判断、移动、引拍、挥拍、还原5个环节,这5个环节按既定的顺序构成了正手中远台攻球技术的动作结构。另外,每一位运动员的生理解剖结构并不会完全相同,动作结构只能是相对固定,不可能完全相同,关键在于每一位运动员动作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运动员对动作基本环节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各个环节串联节奏的掌控决定其乒乓球基本功的优劣。

(二)动作组合的复杂性

乒乓球运动的动作组合包含着相对固定与复杂变化两个方面。从单个动作结构来看,它是相对固定的。例如,正手高吊弧圈球的动作是固定的,运动员经过刻苦训练和潜心钻研而形成的。比赛中正手前冲弧圈球后到底是与正手高吊弧圈球组合,还是与正手扣杀衔接,需要视对方来球的情况和对手的实力而定,这就充分证明乒乓球技术动作组合的复杂性。

三、乒乓球战术方面的特性

(一)战术应用的灵活性

乒乓球比赛战术构成主要包括战术观念、战术指导思想、战术意识、战术知识、战术行为5个部分。按照攻防性质分类可以分为进攻性战术和防守型战术。进攻性战术是指以得分为目的行为方法,它具有积极主动的意思,在实际的乒乓球比赛中进攻性战术尤为多见,快攻结合弧圈打法、弧圈结合快攻打法、近台快攻打法的运动员应用的比较广泛。防守性战术主要是指对手进攻的情况下,本防队员阻止对方得分的战术行为方法。乒乓球防守性战术是创造有利条件限制对方的行为过程,实际的比赛中,削球打法的运动员应用该战术较多些。进攻或防守战术是相对的,二者相互依存,不能完全孤立地判断是进攻性战术还是防守性战术。

(二)战术发展的鲜明性

随着无遮挡发球规则的执行,发球威胁变小,在比赛中强调发球落点的变化,提高反手发球的抢攻能力的战术被日益重视,更加突出了接发球抢攻的战术地位,同时对相持阶段的战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已经将技术、战术、落点、攻防转换、衔接进行组合优化,从全局去考虑,诸多战术发展的鲜明性是不言而喻的。

四、技术训练的实践

(一)做好对技术内容与进度的安排

在进行乒乓球训练的时候,要提前掌握学员的具体情况,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安排合适的训练内容、训练方式和方法。还有在训练过程中,应该把握好安排训练的整个进度。关于训练内容,教学人员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善于总结。对于学员在训练中表现的水平进行评估,然后根据情况,让学员在技术上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不仅可以提升学员的技术水平,而且还能提升低水平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要合理的安排训练进度。

(二)适当的选择训练方式和方法

对训练内容进行了选择,合理的安排好训练进度后,让学员进行相应的训练时需要有恰当的训练方式和方法。要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要有恰当合理的训练方式和方法。乒乓球训练中,通常都會使用到小组对抗的练习,然后教学人员在旁边做一定的观察和指导,这是一种较好的常规教学方式。若要让学员更好的发挥出水平,体现小组效果,需要教学人员做好分组工作。此外,可以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更多的实战平台,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将学到技术用到实践中去,从而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小华,黄莉琴.从近期规则的变化看乒乓球运动发展的趋势[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

[2] 刘建和.乒乓球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体育训练与竞赛 第7篇

1对运动性疲劳内涵的分析

运动员在训练或者竞赛的过程中,肌肉运动能力下降这种情况,是疲劳的基本标志,同时也是疲劳的本质特征。运动员训练的过程,就是一种改造人体形态结构、人体机能以及提高人体工作能力的一个积极过程,运动疲劳就是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当人体机体运动达到一定限度的时候,引体组织器官或者是整个机体能力出现暂时下降的情况,这种疲劳在休息一定时间后,是可以得到恢复的,是人体机能活动的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如果运动员出现连续疲劳并没有及时的消除的情况下,就会由于负荷超载,使得机体产生消极的反应,造成过度疲劳。总而言之,所谓的运动性疲劳(sports fatigue或sport fatigue),就是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引起肌肉最大的收缩或者引起最大输出功率下降的一种生理现象。

2对运动性疲劳分类的分析

在现代的医学中,根据运动性疲劳发生机制、产生部位和表现的不同,对运动性疲劳的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

2 . 1根据疲劳病程划分

在现代医学中,根据运动疲劳病程的长短,把运动性疲劳划分为机型疲劳和慢性疲劳两种。机型疲劳值得是运动员在超负荷的运动训练后,运动员脏腑和形体等部位都表现出疲劳的症状,这种疲劳在运动员经过短暂时间的休息、营养补充以及睡眠之后,可以完全的恢复。慢性疲劳指的是运动员在急性疲劳还没有修复的情况下,有进行了超负荷的运动训练,使得之前的机型疲劳症状更加的严重,造成疲劳积累,这种慢性疲劳在短暂的休息、营养补充以及睡眠之后不能得到恢复。

2 . 2根据疲劳部位划分

根据疲劳发生的部位不同,现代的医学理论把疲劳划分为内脏疲劳、神经性疲劳以及肌肉疲劳三种。内脏疲劳指的是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首先会出现呼吸逐渐变浅和变快的情况,气体交换的能力也会逐渐的减弱,最大呼吸氧量也会下降。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心脏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都会出现疲劳,心脏产生疲劳是,主要表现为心电图发生变化。神经性疲劳指的是运动员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大脑皮层以及其他部位的皮下,中枢功能出现亢进的情况,这时运动员的小脑功能和脑干功能不高,导致运动员的协调能力受到破坏,出现反应迟钝等现象。肌肉疲劳指的是运动员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由于超负荷的运动,会出现肌力下降肌放松速度和收缩速度减慢,这会严重的影响到运动员肌肉的快速协调能力,肌肉出现僵化和疼痛的现象。

2 . 3根据疲劳的表现划分

根据运动员产生疲劳的不同表现,将运动性疲劳划分为生理性疲劳和心理性疲劳。其中,生理性疲劳又叫做肌肉疲劳或者身体疲劳。生理疲劳是由于肌肉工作和身体活动引起的一种疲劳,当运动员产生生理疲劳以后,运动员的工作能力和人体活动的功能就会下降。心理疲劳又叫做精神疲劳或者主观疲劳,这种疲劳是由于运动员心理活动造成的一种疲劳,主要表现为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注意力分散、思维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在行为上表现为动作协调性不强、准确性不高、操作不灵活以及动作迟缓等。

2 . 4根据疲劳的发生机理划分

在现在医学理论中,根据疲劳发生机理,又可以把疲劳划分为外周疲劳、神经-肌肉连接疲劳以及中枢疲劳三种。外周疲劳主要发生在运动员神经肌肉连接点到无骨骼肌收缩蛋白,当运动员出现外周性疲劳的时候,肌肉收缩功能会下降、肌肉活点以及接点传递功能也会下降。神经=肌肉连接点疲劳主要指的是运动员神经和肌肉之间的来连接和传递神经冲动,导致运动员出现肌肉收缩的关键部分。在运动性疲劳的发展过程中,运动员的中去神经系统对整个运动起着主导作用,发生中枢疲劳的首起部位是运动员的大脑,至于脊髓运动的神经元。当运动员出现中枢疲劳的时候,在运动的过程中,就会缺乏动机,中枢神经系统的传递会发生变化。

3对运动性疲劳判定方法的分析

运动员在体育运动训练竞赛中,出现的运动疲劳是多种多样的,引起运动员出现运动疲劳的原因和出现运动性疲劳的部位也是不同的,要准确的判断运动性疲劳的种类,找出出现运动疲劳的正确部位以及出现运动性疲劳的程度,对于恢复疲劳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3 . 1根据主观感觉来判断

采用主观判断运动性疲劳的程度主要分为轻度疲劳和重度疲劳两种,就是运动员根据自己的自我感知,来判断疲劳的程度。如果运动员在参加完体育运动训练竞赛后,自己感觉到身体没有任何的不适应,走路时步态平稳、呼吸通畅、排汗正常,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恢复到训练竞赛之前的状态,就说明这种是轻度疲劳。如果运动员在参加完体育运动训练竞赛之后,感觉到全身疲劳、无力、肌肉酸痛、心跳速度加快并且产生不适感,走路的时候步伐不稳、感觉脚步承重,心跳速度和呼吸速度明显加快。在做事的时候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焦躁不安以及没有耐心的情况,这种就是中度疲劳,运动员在充分的休息和睡眠之后,会得到改善。

3.2生理标准判断

在生理标注判断中,对于心血管系统疲劳的判断可以采用心电图、血压体位反射以及测量心率的方法来判断。对于感觉和神经系统疲劳的判断,可以通过测量反应时、脑电图、闪光频度融合以及测定皮肤空间阈的方式来判断。对于骨骼肌系统的测定,主要测定的是运动员的肌电图、肌围、肌肉的硬度以及肌肉的力量的方法来判断。

3.3观察法判断

观察法主要指的是体育运动教练员通过对运动员的观察和了解,仔细观察运动员在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各种表现,包括运动员的心理表现、外在表现,运动员的成绩以及能力,从而进行综合判断的一种运动性疲劳判断方法。

4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方法

4.1注意饮食习惯

运动员在出现运动性疲劳以后,加强改善饮食,使用饮食治理也可以达到恢复运动性疲劳的目的。因此,运动员要特别重视自己的饮食习惯,做到合理的搭配。一般情况下,运动员的饮食里边要包含丰富的蛋白质、糖类以及维生素,要结合运动员训练的不同项目合理的制定起营养套餐。同时,运动员也可以根据中医药理来改善饮食,优化运动饮食结构,促进体育运动训练竞赛水平的提高。

4.2注重作息时间

运动员要保障有充分的休息时间,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作息时间。在保证具有充足的睡眠时间的同时,也要保证睡眠的质量,只有得到充分的休息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才可以尽快的恢复运动性疲劳。还可以采用改善运动训练的内容来进行休息,如通过听歌、散步等,调整负荷量,改变不同部位的活动,达到消除疲劳的目的。

4 . 3采用心理恢复手段

体育运动员在训练竞赛的过程中,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有的运动员就树立起一定要打好比赛的心理,导致在训练竞赛的过程中,出现精神状态紧绷、过度焦虑和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疲劳问题。正对运动员出现的不同问题,教练员要给与正确的引导,帮助运动员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正确看待现实中的各种客观因素对自己的影响,让运动员的思想逐渐走向成熟,让他们能够全身心放松的投入到体育运动训练竞争中,保持好平常的心态,避免出现焦躁和紧张的情况。以自己最佳的状态投入到训练和竞赛中,展现出自己最好的水平,创造出更好的成绩。同时,运动员也要树立起合理的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训练的情况,制定起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这样运动员才会有训练的动力,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消除运动员不能实现预期目标而产生的心理疲劳。

5结语

运动员在体育运动训练中会出现不同类型的疲劳,体育运动训练的运动员和教导员要掌握好运动性疲劳的判定方法,合理的判断运动员出现的疲劳类型,才能找到合理的治疗方法,提高运动员疲劳恢复时间和运动员的训练水平。

摘要:在体育运动训练竞赛中,疲劳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并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研究的重点内容。众所周知,在体育运用训练竞赛中,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没有训练也就不会有提高。在不同的体育运动训练项目中,疲劳的产生类型也是不一样的。正确的判断疲劳类型和产生疲劳的原因,才能找到合理的恢复手段,提高运动训练的水平。该文就体育运动竞赛中疲劳的内涵、分类以及运动性疲劳的判定方法进行阐述,并提出了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方法。

体育训练与竞赛 第8篇

1 高校竞技体育的角色定位

高校竞技体育开展总体处于课余训练的一种特殊形式,主体属于业余训练范畴。《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业余训练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业余训练工作,改善业余训练条件,坚持走“体教结合”的道路。[4]高等学校是依据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重要组织机构,是国家实现培养人才基本保证。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是利用高校的教育功能和资源优势,加强运动员文化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国家培养优秀的高水平运动员。体育作为一种良好的教育形式,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竞技体育发展,它所具有的文化意识形态和表现意识形态对于人才培养新价值的形成过程起到综合作用与影响,具有一种培育人的特殊含义。

2 内蒙古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发展现状

2.1 高校体育管理组织机构形式

内蒙古省高校竞技体育竞赛开展的政府组织机构主要是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体育局、自治区团委。自治区教育厅体卫艺处是高校具体竞赛组织的主体,自治区大学生体育协会及其单项分会隶属于自治区教育厅体卫艺处。从竞赛规模划分自治区大学生运动会是由教育厅主办,年度单项体育竞赛是由自治区教育厅体卫艺处、大体协举办来完成,多数单项分会没有建立和赋予相关职权。

2.2 我区高校竞技体育发展存在问题

2.2.1 组织管理整合与布局不足

内蒙古高校竞技体育的管理属于“直线制”的隶属关系组织结构,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体卫艺处—自治区大学生体育协会—会员学校,是初级权力集中式组织结构形式,通过上下级隶属行政手段和信息指令运行高校体育运动竞赛。这种模式具有管理统一性和管理效率性。由于竞技管理模式的权力过于集中,严重阻碍了高校竞赛多元化发展。

2.2.2 竞赛层次分类与分项赛事缺乏

在我区除了少数院校和运动员参加全国大学生体育运动会及单项比赛以外,主要是参加自治区大学生运动会、自治区大学生体育协会单项竞赛和各市赛事的三种比较大型的竞技体育竞赛,几乎没有其他类型的比赛。教育系统竞赛与体育系统竞赛、社会系统竞赛之间的体系缺乏形成有效的融合,促使竞技体育竞赛的类型少和竞赛层次的分类缺乏针对竞赛项目内容、参赛人数、水平组别球趋向多元化化的方向发展等,竞赛时间安排与项目缺乏合理性和确定性。高校自身校内竞赛体制的建设不够完整,缺乏校内组织机构和竞赛的体系。

2.2.3 系统协作交流缺乏

系统之间的协作交流能够拓展组员的利用和扩大竞技的竞赛市场。内蒙古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进程中,教育与体育系统之间的协作、教育与团委系统之间的协作、竞赛与社会系统之间协作关系的建立存在严重的不足。训练培养体系中,学校与专业体育之间、学校与专业院校之间的协作交流处于较为封闭的状态,影响的高校竞技体育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和竞技水平的提升以及竞赛品牌战略的发展。

3 内蒙古高校竞技体育竞赛管理体系

市场化发展的环境下,高校竞技体育发展也随步向着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大的方向发展。现行高校组织管理模式,纵向管理过于单一和权力集中,横向发展缺乏,影响了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规模和分布的空间。完善内蒙古高校竞技体育管理结构,确立各组织层面的角色定位,依据各管理层面的划分,形成职权的划分和自主决策权。

3.1 政府职能的宏观调控与横向协作

政府职能部门从主体的垂直式行政管理转变为宏观上进行监督和协调管理主体。政府职能部门从行政指令的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中退出,宏观调控和明确管理组织和成员的权力和职责,依托垂直式行政管理宏观调控,推行向扁平式管理的方向发展,围绕主体的多元化发展,提高整体控制管理和发展的绩效水平。

3.2 大学生体育协会组织形式的中观管理职能

行政方法管理是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强调计划统一性的一个显著特点,过于集中限制了高校竞技体育开展赛事的灵活性和应变性。大学生体育协会作为服务于大学生竞赛活动开展的非营利性体育社团组织,大学生体育行业管理权交给大学生体育协会,使之成为内蒙古高校竞技体育活动的管理主体。

4 内蒙古高校竞技体育训练模式的构建

随着竞技体育体制的改革的不断发展,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战略模式的不断转变,“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逐步走向竞技体育发展的趋势,成为竞技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模式。学校竞技体育成为“体教结合”发展模式的主体。构建科学的训练体系对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和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4.1 学训一体化模式

学训矛盾是体教结合竞技体育人才模式下,教育制度与训练制度之间分化所产生。高校传统的体育管理体制缺乏对运动队教育与训练工作的全面管理,难以完成优秀体育人才培养的全面工作。高校竞技体育训练体系缺乏科学管理,科学训练也无法有效地实施。

4.2 校专一体化训练模式

专业性体育训练体系具有丰富的经训练验,场地设施的完备性,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较高。学校开展竞技体育训练存在着训练场地设施落后,教练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经验;训练经费不足;运动员之间竞技水平发展不均衡,整体还处在较低的水平线上。借助专业体育训练平台,形成与体育竞技学校、体工队和专业俱乐部合作关系,建立竞技体育人才训练培训基地,建立专业训练的培养和高水平运动员之间的交流,拓展了运动训练体系的发展和对竞技体育训练的认知。

5 结语

角色定位可以推动对高校竞技体育的认知和观念的革新,是高校竞技体育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是高校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指引器。多层次、多元化高校竞赛训练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国家、社会、学校的资源利用,以适应高校竞赛市场的需求和利于服务高校竞技体育高水平训练的需求。统筹安排,整合竞赛是市场,完善训练体系,转变高校体育竞赛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权利集中式的组织管理模式,形成教育主管部门主导,大学生体育协会、单项分会以及会员学校多方参与,多元化市场化运作的组织管理体制,建立和完事训练体制的管理、交流、协作的平台。

摘要:该文采用文献资料、访谈、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内蒙古高校竞技体育竞赛训练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依据高校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发展的趋势转变内蒙古现有的“直线性”隶属关系的组织管理体制,协调整合资源,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训练培养体系。该研究试图通过对内蒙古高校竞技体育体制的分析与研究,找出内蒙古高校竞技体育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创新模式,拟为内蒙古高校竞技体育健康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内蒙古,高校竞技体育,竞赛训练,创新

参考文献

[1]侯艳伍.竞技体育的文化价值与大学生素质培养[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2(5):83-86.

[2]刘庆伟,唐建倦.大学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制度创新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1(4):107-109.

[3]许玲,于兆杰.高校竞技体育竞赛的研究[J].体育世界,2007(11):8-9.

[4]刘海元.构建我国大学竞技体育发展目标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95-98.

竞赛中运动员的心理障碍与心理训练 第9篇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初中学生500名高中学生500名

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在这篇文章论述中, 收集了一些有关训练方法的书籍和自己在大学里四年的训练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

二、研究结果和分析

1. 情绪障碍:

分析引起学生或运动员竞赛成绩下降的心理原因, 最长见和最重要的是过分紧张和焦虑情绪, 一般来说, 适度的紧张有助于激发学生和运动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但如果对成败的社会后果, 观众的情绪, 比赛胜败的意义, 竞赛对手的水平等不能正确对待或估计错误, 便会产生强烈的紧张甚至焦虑情绪, 而这种由于紧张和焦虑情绪引起的情绪障碍, 一般在赛前由于等待应激来临而产生的情绪反映程度较高, 赛中因心理能量的释放, 会向着有利的改向发展, 不良情绪会有所缓解, 赛后的情绪状态与比赛的结果有关。

2. 心理饱和障碍:

学生和运动员的心理饱和是影响竞技能力发挥的重要因素。在竞赛中, 学生及运动员有时要进行长时间的持续努力, 但当运动竞赛时间的持续时, 疲劳状态得不到缓解, 便会产生心理饱和状态, 逃避参加比赛和厌倦体育运动。

3. 激活障碍:

在临赛前使学生和运动员处于斗志高昂, 信心十足, 头脑清醒, 注意力集中的良性心理状态, 是竞赛中充分调动生理机能潜力, 适应比赛环境, 发挥技能水平, 排除各种干扰取的优异成绩的前提。

4. 攻击障碍:

攻击性是运动员在竞赛中产生的重要心理特征及行为, 在竞赛时运动员以为攻击对象并处于全力欲达到的目的未达到, 他们往往采取过大的攻击行为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而使局面更不利于自己。假若这种攻击性得不到充分宣泄和释放, 他们会把攻击欲望带到竞赛之后, 这时攻击的矛头可能指向自己, 同伴队员, 教练员, 裁判员, 观众或场地器材等。这种不正常的心理障碍无论对于学生和运动员参加竞赛, 还是今后训练, 生活都十分不利。

三、克服心理障碍的心理训练

1. 恢复体能和脑力的心理训练。

1.1转移注意力训练:竞赛前后的体力, 脑力恢复措施有所不同, 前者须用运动心理学的方法, 后者只须保证休息, 睡眠和营养就可以了。学生和运动员在紧张剧烈的竞赛期, 如果吃不好, 睡不好, 体力不仅得不到恢复, 反而会提前消耗, 尤其是心理能量消耗更大, 为了使学生或运动员的体力和脑力得到信息, 可在竞赛前让学生或运动员参加一些放松轻松愉快的活动, 消除临近竞赛而提早出现的不良情绪, 领队和教练员可有意识的与学生及运动员进行放松的交谈或安排他们短暂的休假, 会见亲人和朋友, 转移紧张注意力。

1.2肌肉放松训练:肌肉和神经放松训练的最佳方法是使运动员很快进入“小睡”状态, 这种特别的训练方法是让运动员静坐下来调息理气, 依次从头, 肩, 臂, 腰, 最后到臀, 腿, 脚做放松动作, 同时放慢呼吸, 逐步进入“小睡”状态,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机体能量的消耗, 而且可以通过肌肉的放松, 意念的调节, 减少心理能量消耗, 并从各种杂念中摆脱出来。

1.3提高睡眠质量:提高睡眠质量对恢复体力和脑力十分重要, 可采取心理恢复的手段进行, 即采取卧姿来放松和调节呼吸, 结合个人睡眠的习惯, 适当变个动作, 使运动员由被动的自然睡眠改为自我控制下的主动睡眠, 提高睡眠质量, 缩短睡眠时间。

2. 回忆技术动作的心理训练:

运动技能的掌握过程, 不仅是对肌肉骨骼动作的训练过程, 而且也是智创的训练过程。有些技术动作不能形成, 往往不是由于肌肉运动本身的原因, 而是大脑述评低, 缺乏必要的运动心理素质, 如缺乏积极思考能力, 敏锐的记忆和稳定的情绪状态等。为了提高学生和运动员的智力水平, 加强知觉, 表象和思维在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 可采用回忆技术动作的训练方法, 亦即念动作训练后表象训练。

3. 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

3.1参加竞赛:由于不断参加竞赛而获得了实战经验, 运动员的紧张情绪可不段适应而逐步降低, 最后达到正常状态。但是, 比赛要有计划和针对性的进行, 重在帮助运动员通过比赛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达到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目的。

3.2利用模拟比赛消除紧张情绪:模拟比赛就是练习比赛, 是教师或教练员有意识的控制某些运动条件引起的学生和运动员的情绪变化, 并在此过程中使他们增加经验提高适应比赛的能力和尝试调节自己的情绪, 掌握自我调节手段, 在正式比赛中运用。

3.3竞赛中紧张情绪的转移训练:紧张情绪的转移是让运动员的注意力暂时离开过分紧张的竞赛环境, 诱导他们想一些轻松的运动训练和竞赛现场, 利用赛前和赛中的间隙采取语言暗示, 诱导运动员将注意力转移到与当前运动竞赛无直接关系的事情或完成技术动作上来, 要因人而益, 采取具体的灵活手段转移紧张情绪。这中心理训练方法和手段, 必须贯彻在平时的心理训练之中, 使运动员既有紧张体验又有自我控制紧张情绪的能力。

3.4情绪对比的心理训练:情绪对比训练方法是要学生或运动员回忆紧张的竞赛场面, 十分困难, 复杂而危险的技术动作引起的紧张情绪, 经过不段重复, 使这种紧张情绪达到一定强度时, 再回忆竞赛中放松的欢快情景, 用积极的情绪抵消消极的情绪。

3.5增强竞赛信心的心理训练。

3.5.1赛前运动员通过具体分析, 使他们认识竞赛的有利条件, 从而确立信心, 要求谈话着具有权威性, 谈话具有针对性, 论据充足, 符合实际, 才能起到极力的作用, 这种心理训练手段进行起来比较方便, 可以采取集体或个别的改式进行。

3.5.2结合赛前测验进行心理训练:通过赛前测验分析, 可以改变期望过高或信息不足的非良性心理状态。

3.5.3增强信心的自我训练:这是一种借助于自身内部力量激励信心的方法, 可在训练中修正或重建自己的形象。

浅谈中职计算机技能竞赛与训练 第10篇

2012年, 教育部确定了大赛的改革目标, 即提高大赛的统一性、普惠性、公益性、专门化。并制定了“分两步走”的改革计划, 即2012年为过渡, 2013年基本实现大赛的可控自主运行。在筹备举办2012年大赛中, 力争实现有限改革目标, 筹建5年一轮的大赛规划。

临洮农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 并积极参予全国和甘肃省举办的技能大赛。种子质量检测、动物外科手术、园林植物修剪等代表甘肃省参加全国比赛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计算机项目虽然未能获得全国参赛资格, 但我们一直在努力。2012年全国中职计算机技能竞赛于6月15日在天津市仪表无线电工业学校开赛, 包括三项内容的比赛。2010年甘肃省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竞赛, 临洮农校6人参赛队获四项个人三等奖。2012年甘肃省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竞赛, 临洮农校1人参赛获一项优秀奖。以下就竞赛与训练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1 对竞赛项目内容的理解

对竞赛规程详细的了解是取得好成绩的首要条件, 必须熟悉比赛要求和比赛细则, 并对以往的规程进行研究分析, 找共性, 在新的规程出来前为下次竞赛做好准备, 还要对大赛项目的改革方向做预见性分析。2009年的竞赛内容包括:企业网搭建及应用、园区网互联及网站建设、动画片制作、网络综合布线技术。2010年的竞赛内容包括:网络综合布线技术、工业产品设计 (CAD) 技术、数字影视后期制作技术。2011年的竞赛内容包括:企业网搭建与应用、电子商务技术、数字影视后期制作技术、工业产品设计CAD。2012年的竞赛内容包括:电子商务技术、工业产品设计 (CAD) 技术、企业网搭建与应用。

不难看出, 共性就是工业产品设计 (CAD) 技术、企业网搭建与应用, 网络技术是计算机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 所以我认为, 除了加强计算机常用软件的训练外, 把这两项列为重点训练科目, 还有就是我们要预测其他模块进入竞赛项目。

2 参赛选手的选拔与训练

优秀的参赛选手是获得好成绩的首要条件, 除了有过硬的技术与专业知识外, 还要求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 综合能力强, , 会灵活变通。从学生中选择尖子, 培养成才, 非常不容易。我校参赛选手的选拔主要是通过组织进行专业技能竞赛, 再根据学生日常表现, 每个项目选拔4—5名优秀者进行训练, 在辅导训练中, 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参训学生的基础薄弱问题, 并根据此问题制作一个详细的训练计划和日志, 进行阵地战式的训练;第二个问题是师资问题, 作为辅导老师压力较大, 要求专业技能知识要全面, 有很强的责任心, 针对竞赛内容要不时从各个渠道去采集全面、准确的竞赛信息, 如果辅导老师在专业技能上、责任心上不过关, 训练的成效就很小;第三是辅导的时间问题, 在训练时间上, 决对不能打折扣, 要保证训练时间, 并且要在每一个时间段对学生进行测试, 对辅导要跟进落实。第四要加强与外界交流与合作, 对于比赛, 大赛的文件就是指挥棒, 要了解大赛的最新通知和技术信息, 避免在比赛集训过程中错误指导, 争取更多训练时间营造最佳的参赛优势, 根据实际适时调整训练策略。

3 梯队建设

参赛选手的选拔要从长远计, 俗话说的好“十年磨一剑”, 为了能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需要做好参赛选手的选拔与梯队建设机制, 充分应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穿、帮、带”。

选拔方法:采取入门级、预备级、备战级三层推进选拔集训队员。并形成后备梯队集训队员, 赛后队员作为小老师指导二梯队队员, 教师梯队亦然。

4 训练内容

计算机技能竞赛项目多, 内容多, 指导老师应根据各自的指导项目, 认真解读竞赛规程, 除了掌握规程中所提到的内容外, 适当对内容加以扩充, 要做到细致, 把握住重点。

5 赛后总结

赛后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总结竞赛中出现的问题和不熟悉的操作, 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些方面没有掌握, 哪些地方给遗忘了, 哪些知识没有引起重视, 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 可以总结出现有的问题和需要改善的地方, 认识到自身所学知识的不足, 进而督促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我, 使自己的专业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另外, 通力合作是竞赛取得成功的保证, 教育教学是集体事业, 竞赛更是如此, 需要教研室所有教师各自发挥作用和智慧, 群策群力, 协调一致, 为技能竞赛培养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 竞赛也暴露出教师在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督促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6 对课程改革的思考

竞赛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 不难看出, 竞赛的试题既反映了信息技术的先进水平, 又引导学校在教学改革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我们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思路也应反映这些特点, 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达到竞赛的水平。为此, 我们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应进行以下工作。

6.1 课程的设置与优化

根据当前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有些理论性太强的课程进行删减, 对有些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突出应用、够用和实用。早开专业课, 要想法设法让学生对所学专业保持浓厚的兴趣。我校现执行的教学计划为“2+1”模式, 如果在两年的计划中还开一些理论性太强、实用性不大的课程, 对学校来说是浪费教育资源, 既违背了教育的因材施教原则, 也不符合当代职业教育的特点, 因此, 要把握大赛的发展趋势对课程的设置及时更新、优化。所有学生在一年级要增加实训的机会, 要全面了解本专业所必备技能。

6.2 将训练常规化

将授课与实验、训练相结合, 把技能训练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去, 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提高学生对基础实验的兴趣, 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

总之, 职业技能大赛意义重大而深远, 技能大赛既展现了中职技能发展水平, 也是职业教育交流、提升的平台, 技能大赛已经成为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坐标, 指引中职教学内容的改革, 引导中职教学方法的创新, 最终实现我省中职学生各项技能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麦秀芬.计算机专业技能竞赛辅导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学习 (中) , 2011 (08) .

[2]方向阳, 魏力, 王竝.开展职业技能大赛促进高职教育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 2009 (5) .

体育训练与竞赛 第11篇

关键词:重庆市;高校;高水平篮球队;训练;竞赛

一、重庆市高校高水平篮球队训练与竞赛情况

(一)训练目标

通过对重庆市三所高校高水平篮球教练员与行政管理人员的走访调查了解到,其篮球训练呈现出多元化的目标特征,既有中长期的宏观训练目标;同时也有近期的训练目标,由此顺利地实现人才培养、学校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说,当前重庆市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训练主要是为了顺利地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一是能够快速提高球队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二是希望球队能够在校级、市级甚至是全国级比赛中取得良好的比赛成绩,从而提高球队的知名度,展现运动员高水平的竞技能力,尤其是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形象基础。三是通过发展高水平篮球队来推动校园篮球文化的发展,激发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等等。四是从更加微观的角度来说,每一支球队都具有明确的年度训练计划、学期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甚至是日训练计划等等,内容涉及到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基本技术、实战能力等等。这是重庆市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微观层面的训练目标,是实现宏观目标、长远目标的基础和前提。

(二)训练计划

系统、科学的训练计划同样是实现预期训练目标的重要保证。目前,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都明确提出,高水平篮球教练员要为球队的未来训练、未来发展制定出详细的长远规划、年度规划、学期规划、月度规划、周规划和日规划等等,并以此作为教练员选聘和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除此之外,各个学校也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于高水平篮球队的日常训练活动提出了一系基本的要求。

另外,各支球队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其在年度、学期、月度和周训练计划、训练内容、训练目标方面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重庆大学高水平男子篮球队依据球队的实际情况和比赛任务的需要,制定出了详细的年度训练目标以及各个阶段的训练任务和训练措施等等,充分保证了整个球队日常训练活动能够有序进行,最终顺利地实现预期的训练目标。除此之外,重庆师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两所学校的高水平篮球队也制定出了大致相似的训练计划,以此作为球队日常训练的核心依据,保证球队的日常训练质量和训练效率,顺利地实现预期的学期和年度训练目标。

二、参赛状况与竞技指标分析

重庆大学自1986年便开始建立高水平篮球队,在随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曾参加过各种各样的比赛活动,因此,拥有丰富的比赛经历。而重庆师范大学和重庆文理学院自2011年才开始组建自己的高水平篮球队,而且重庆文理学院仅仅有男篮,重庆师范大学仅仅有女篮,相对而言,其比赛经历则显得非常有限。基于此,笔者主要以重庆大学高水平男子篮球队和女子篮球队为研究对象,系统剖析其参赛情况和竞技指标情况。

重庆大学高水平男子篮球队和女子篮球队近年来在重庆市内的各项比赛中一直都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表现出明显的竞争力,然而在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CUBS)之类的全国性比赛中则呈现出持续下滑的态势。其比赛成绩每况愈下,甚至在也逐渐落后于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师范大学之类的后起之秀。

比如在2014年3月的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中,重庆大学男篮在西南赛区排名第十三,而重庆文理学院男篮则排名第八。重庆大学高水平男子篮球队总的投篮命中率低于重庆文理学院4个百分点,三分球命中率低于1个百分点,两分球命中率低于6个百分点,而罚球命中率则低于7个百分点。其基础技术水平明显处于劣势,与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传统强队相比,更是呈现出诸多不足之处。这与重庆大学高水平男子篮球队悠久的办队历史、丰富的比赛经验不相吻合,值得球队深思。

重庆大学与重庆师范大学高水平女子篮球队在第十六届CUBA联赛中,重庆大学高水平女子篮球队与重庆师范大学高水平女子篮球队在三分球命中率方面基本相当,但重庆师范大学三分球的投篮总数几乎是重庆大学的三倍,总的投篮命中率高于重庆大学3个百分点,投篮总数是重庆大学的两倍之多,而两分球命中率高于重庆大学7个百分点,罚球命中率高于重庆大学11个百分点。这也充分说明了重庆大学高水平女子篮球队与男子篮球队存在相似的问题,也即是在基础技术方面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孙辉.高校高水平篮球队体育赞助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09)

[2]郭吉强.我国大学高水平篮球队选材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0,(11)

[3]许建新.关于高等院校高水平篮球队高中锋队员的训练与培养[J].科技信息,2012,(26)

[4]王兵.我国高水平篮球队运动员构成及其发展特征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0,(07)

[5]陈松.我国高校办高水平篮球队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02)

[6]杨伯亚.重庆市高校篮球运动员赛后体验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0,(04)

[7]王小华.重庆市篮球裁判员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05)

[8]仇业鹏.重庆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篮球运动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05)

[9]何兴权.重庆市高校篮球运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04)

[10]刘小锋.重庆市普通高校篮球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04)

体育训练与竞赛 第12篇

运动竞赛是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的比赛,有其特点、任务、对手、环境和方法。心理训练尽管与体育有相关之处和联系的一面,但其性质决定了它的特殊性。就心理角度而言,由于外界刺激的增强,心理压力较强,并通过运动员的比赛行为表现出来,如畏惧心理、过分紧张心理、竞赛动机不端正、目的不明确、信心不足,甚至还有性格孤僻或情绪暴躁等现象。因此,调节和控制心理活动,克服心理障碍,实施心理训练,成为广大体育教练员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2. 运动竞赛中的心理障碍

2.1 动机障碍

动机障碍是指最适宜动机水平以外的其它动机状态。过高的动机水平会使运动员注意力分散和情绪不稳定,难以控制动作,造成动作质量下降等不良反应。而动机水平过低则不能充分调动主动性、积极性,导致机体潜力发挥不足,能量得不到充分动员,造成运动水平降低。“适宜的动机”水平与运动项目和运动员的个性特点等许多可变因素有关,一般认为,以速度和力量为主,动作相对简单的运动项目,如短跑和举重,需要较强的动机水平;较为复杂,以精细动作为主的运动项目,如射击等,则需要较低的动机水平。

2.2 情绪障碍

引起运动员竞赛成绩下降的心理原因,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是过分紧张和情绪焦虑。一般来讲,适度的紧张有助于激发运动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如果对比赛的结果、观众的情绪、个人的得失、竞赛对手的水平等不能正确对待或估计错误,就会产生强烈的紧张甚至焦虑情绪,影响动作技术和心理水平的发挥,反而使运动成绩下降。而这种由紧张和焦虑情绪引起的情绪障碍,一般在赛前由于等待应激动刺激的来临而产生的情绪反应程度较高,赛中因心理能量的释放,会向着有利方向发展,不良情绪会有所缓解。赛后的情绪状态与比赛结果有关,如果结果不良,在接下来的比赛中,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将会上升。

2.3 心理饱和障碍

运动员的心理饱和是影响竞技能力发挥的重要因素。在竞赛中,运动员有时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持续努力,付出极大的心理能量,需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灵活的思维反应、精细的感知和敏锐的观察,当运动竞赛的时间持续过长,疲劳状态得不到缓解,便会产生心理饱和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对竞技能力的发挥有极大影响,会形成巨大的反作用力来阻抗竞技能力的发挥,破坏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动机。

2.4 激活障碍

在临赛前运动员处于斗志高昂、信心十足、头脑清醒、注意力集中的良性心理激活状态,是竞赛中充分调动生理机能潜力,适应比赛环境,发挥技能水平,排除各种干扰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但赛前的过度训练,生理疲劳,心理准备不足,动机过高或过低,环境压力过大等因素,会引起激活障碍。当激活不足时,运动员往往表现出冷漠、抑郁、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厌恶等情绪特点;激活过度时则表现为紧张、焦虑、慌乱、亢奋等情绪特点。激活不足或激活过度都会干扰竞技水平的发挥。

2.5 攻击障碍

攻击性是运动员在竞技中产生的重要心理特征及行为。在竞赛时运动员以对手为攻击对象并处于全力拼搏和进攻性冲动状态之中。但是运动员的攻击行为受到特定竞赛规则的约束,如果在竞赛中目的未得达到,一些运动员往往采取过大的攻击行为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而使局面更不利于自己。假若这种攻击性得不到宣泄和释放,他们会把攻击欲望带到竞赛之后,这时攻击性的矛头可能指向自己、队友、教练员、裁判、观众或场地器材等。这种不正常的心理障碍无论对于运动员参加比赛,还是今后的训练、生活都十分不利。

3. 克服心理障碍的心理训练

3.1 恢复体力和脑力的心理训练

3.1.1 转移注意力训练

在紧张激烈的竞赛期,如果吃不下、睡不好,体力就得不到恢复,反而提前开始消耗,尤其是心理能力消耗更大。为了使运动员的体力、脑力得到较好的休息,教练员可在赛前让运动员参加一些轻松愉快的文娱活动,消除因临近竞赛而提早出现的不良情绪;也可有意识地与运动员进行愉快的交谈,或安排他们短暂的休假,会见亲人和朋友,转移紧张注意中心。

3.1.2 肌肉神经放松训练

肌肉和神经放松训练的最佳方法是使运动员很快进入“小睡”状态。这种特殊的心理训练是让运动员静坐下来调息理气,依次从头、肩、臂、手到胸、腹、背、腰,最后到臀、腿、脚做放松动作,同时放慢呼吸,逐步进入“小睡”状态。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机体的能量消耗,而且可以通过肌肉放松意念的调节,减少心理能量的消耗,并从各种杂念中摆脱出来。

3.1.3 提高睡眠质量

提高睡眠质量对恢复体力和脑力十分重要。可采取心理恢复的手段进行,即采取卧姿来放松和调节呼吸,结合个人睡卧习惯,适当变更个别动作,由被动的自然睡眠改为自我控制下的主动睡眠,提高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

3.2 回忆技术动作的心理训练

运动技术的掌握过程也是智力的训练过程。有些技术动作不能形成,往往不是由于肌肉运动本身的原因,而是大脑智力水平低,缺乏必要的运动心理素质,如缺乏积极思考的能力、敏捷的记忆力和稳定的情绪状态等。为了提高运动员的智力水平,加强运动知觉、表象和思维在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可采用回忆技术动作的心理训练方法,亦即念动训练和表象训练。其主要特点是:回忆学过的技术动作,形成清晰的运动表象和概念,加深对关键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提高运动技能的目的。这种训练方法一般在技术训练前使用,也可在技术训练间隙进行。具体做法是:静坐下来,闭上双眼进行肌肉和神经放松的训练后,再系统地回忆所学的技术动作,目的是掌握动作要领,形成正确的肌肉感知,促进动力定型的形成。在回忆中还需唤起相应肌肉、关节系统的兴奋活动,以强化动力定型。

3.3 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

3.3.1 参加竞赛

由于不断参加竞赛而获得了实战经验,运动员的紧张情绪可因不断适应而逐渐降低,最后达到正常状态。但是,比赛要有计划和针对性地进行,重在帮助运动员通过比赛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消除紧张情绪,达到心理训练的目的。

3.3.2 利用模拟比赛消除紧张情绪

模拟比赛就是练习性比赛,是教练员有意识地控制某些运动条件,引起学生和和运动员的的情绪变化,并在此过程中使他们增加经验,提高适应比赛的能力和尝试调节自己的情绪,掌握自我调节的手段。

3.3.3 竞赛中紧张情绪的转移训练

紧张情绪的转移是让运动员的注意力暂时转移,引导他们想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待情绪趋于稳定后,再将注意力回到现场的竞赛中去。训练方法一般是在紧张的运动训练和竞赛现场,利用赛前或赛中的间隙采取语言暗示,诱导运动员将注意力转移到与当前运动竞赛无直接关系的事情上来。具体手段根据运动员情绪紧张的特点和原因来决定,如教练员和队员的谈话、替换队员下场休息、转告一些现场信息、降低竞赛成绩的要求、看书报或听音乐等。总之,要因人而异,采取具体的灵活手段转移紧张情绪。这种心理训练方法和手段,必须贯彻在平时的心理训练之中,使学生和运动员既有紧张情绪的体验,又有自我控制紧张情绪的能力。

3.4 增强竞赛信心的心理训练

3.4.1 赛前动员

通过具体分析,使运动员认识竞赛的意义和有利条件,从而确立信心。谈话者具有权威性,谈话的内容具有针对性,论据充足,符合实际,才能起到激励作用。这种心理训练手段进行起来比较方便,可以采用集体或个人的方式进行。

3.4.2 结合赛前测验进行信心训练

通过赛前测验的分析,可以改变期望过高或信心不足的非良性心理状态。这种方法可使运动员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实际技术水平和优势所在,对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建立坚定的信心提供可靠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某些方面的补充训练,在心理上作好调整,使自己对比赛的估计切合实际,把比赛计划方案建立在可靠的实力基础上。运用这种方法时,测验的项目要有针对性,对不同对象要进行具体分析,测验形式应有一定的规格。

3.4.3 增强信心的自我训练

这是一种借助自身内部力量激励信心的方法,可在训练中修正或重建自己的形象,具体做法是:运动员处于自然放松状态,在恢复身心力量的基础上诱导他们回忆最佳比赛情景,回忆自己的运动成长史,使他们在回忆中重新认识有利的各方面因素,找出自己潜在的优势,使暂时被动和压抑的内心力量焕发出来,达到提高竞赛欲望,增强竞赛信心的目的。

4. 结语

影响运动成绩的因素较多,而心理障碍在运动竞赛中是普遍存在的,当无法战胜对手时,心理水平就成了决定性因素。一切势均力敌或竞技水平相差很大的竞赛,最后出人意料的结果正是正常心智下爆发最大潜能的结果。心理障碍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贯穿竞赛全过程,冷静对待心理障碍,采用灵活、科学、有效的心理训练,最终达到克敌制胜目的,正是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摘要:本文从理论分析出发, 运用体育运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 简要分析了在体育运动竞赛中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提出了克服心理障碍的心理训练方法和手段, 对提高运动竞赛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运动竞赛,心理障碍,心理训练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9.

[2]体育心理学教材编写组.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3]体育系通用教材.运动心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 1979.

上一篇:学生顶岗实习科学技术下一篇:油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