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

2024-09-21

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精选12篇)

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 第1篇

1 以学生为主体, 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 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至关重要。实验教师课前应做好精心备课:明确实验教学的目的, 掌握实验的具体步骤, 做好预实验以应对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实验课开始时, 短短几分钟的引言能使学生意识到本次实验的重要性。在做实验之前, 分别让几名学生讲述本次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所用仪器、试剂等内容, 随后教师再进行强调、更正与补充。在实验过程中, 结合实验目的和时间, 让学生自行取材, 配制试剂进行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实验结束时, 针对一些学生出现的实验现象和问题, 组织全体学生进行讨论, 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积极动手动脑的能力。

2 精心组织实验, 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由于大一新生的知识面窄, 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较差, 作为医学课程的先行学科担负着为后续课程的学习进行一些基本操作技能培训的责任。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学生是首次接触显微镜, 便在第一次实验课安排了《显微镜的构造及其使用》这一实验内容, 具体详细地介绍了显微镜的重要结构和操作步骤, 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强调 (如在高倍镜下不能使用粗准焦旋钮) , 让学生规范操作。同时, 我们教给学生一些操作的技巧。

3 教学形式与方法

3.1 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

采用启发式教学能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 及时反馈教学的效果。比如在观察细胞分裂时, 教师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细胞主要是处于间期的细胞?提出问题后可以抽个别学生回答, 也可让全体学生一起作答, 这样做不仅复习了理论知识, 而且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3.2 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是我们采用的主要教学手段。它能清晰地展示知识内容, 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解决了由于传统教学受时间和空间条件限制无法展示的难点。尤其是一些抽象的知识内容, 既没有直观的教具, 又不能用实验来演示,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但是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它只能是教师上课的辅助手段之一, 应当和其它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3.3 采用开放式教学

受到实验课时较少的限制, 实验指导上的实验内容不能完全开出, 另外部分学生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不能完成实验,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在实验课后为学生提供一些实验器材, 实验材料, 实验试剂等等, 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里进行实验, 既可以弥补时间的不足, 又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锻炼了他们的实验能力。在开放的形式上, 可以由学生结合实验设备和器材自行设计实验内容,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也可以由教研室确定实验内容, 准备实验器具和用品, 学生自己设计过程和具体的操作。

实验教学是培养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 教师应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 实验技能、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教学中, 教师应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 实验技能、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为社会培养出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医学人才。

关键词: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实验技能

参考文献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 第2篇

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查阅资料,进行实验设计,然后组织实验讨论,确定实验方案,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全部实验过程的教学形式。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 实验教学; 实验讨论; 教学新模式

生物化学(简称生化)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而生化实验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能力的重要手段。

许多医学院校为了避免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在生化实验教学中通过增加教学投入,调整内容增加学时,加大考分占总考分比例等方法使生化实验教学的效果大大改善,学生的积极性也极大地调动起来了。

在总结这些改革措施的基础上,我们对生化实验教学新模式如构建生命科学实验室、虚拟实验的引入等进行了一些探索。

1 应进一步加大对实验教学的投入

医学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除依赖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外,还需要生化的原理和技术的支持。

现代生化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要使学生掌握这些新原理和新技术就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生化中的一些实验如SDS-PAGE法测蛋白质分子的质量、等电聚焦测定蛋白质等电点、免疫转移电泳等都需要先进的层析系统和电泳系统供学生完成实验,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对实验做出恰当的评价。

另外初级分子生物的实验[1],如质粒DNA的提取和酶切鉴定、DNA体外重组等也需要PCR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冷冻干燥仪、紫外透射仪、凝胶图象扫描仪等设备。

实践证明:一流的实验室环境和一流的仪器设备是教学和科研迅速发展的基础和支柱,对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提高实践经验,启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在学科群的平台上运行生化实验

生化的基础是医用化学,随着生化的进展多集中在核酸、酶、蛋白质这些生物大分子的研究上,于是出现了分子生物学这个分支。

因此可以认为医用化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是一以贯之或相近相通的。

为此,我们可考虑建立一个与这三个学科均相关的生命科学实验室[2],就医用化学和生化来讲,光度分析、层析电泳等方面仪器和操作都基本一致,而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的结合就更是不胜枚举了,我们就可以通过生命科学实验室实现集约化管理,不但使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还改变了在人、财、物方面的浪费。

如果创建这样的一个实验室时机尚未成熟,我们也可考虑开展一些综合性的实验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联系起来,了解这些实验在生命科学的运用。

如从组织中抽取酶蛋白、纯化并检测这个过程中酶活性的变化[3],这样的一个实验包括了从生物体抽取蛋白质技术,离心与盐析技术,离子交换层析技术和测定酶活性技术等技术,不但使学生的知识更好地衔接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使他们对生物制品提取全过程有了完整清晰的了解。

3 引入虚拟实验、命题设计型和自选设计型实验

随着电化教学的发展,不少学校采用老师只介绍实验内容,而具体实验过程被拍成录像展示给学生这样一种教学方法,结果证明:实验不但变得生动,教学效果也更好。

现代军事常用模拟的方法进行日常演练,这也提示我们建立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可将生化实验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虚拟化。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互动手段对于一些费时耗资的生化和“真刀真枪”的实践操作结合,使学生既掌握了实验原理,又训练了动手能力。

另外,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还可以建立网上素材库,把生化学习和实验相关的背景知识、新研究进展等上载到素材库,可供学生学习和参考,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了学生自学的能力[5]。

命题设计型实验就是在生化实验教学中,由教师布置题目,并推荐参考文献或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相关数据库,学生自己设计完成实验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设计题目时不妨把生化知识和技术和临床病理联系起来设计一些题目,如家兔糖尿病模型及相关生化指标的测定等题目,这样不但为学生以后的临床课打下铺垫,还可以锻炼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词查找资料,收集并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和掌握一些常用文献检索的技巧,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自选设计型实验要求教师先讲授实验设计的原则、方法及其注意事项,然后学生分组自选题目,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设计好后可由全班讨论,最后教师进行评价,筛选出一些现有实验条件允许的实验来实施,并总结讨论[6]。

这不仅可以考察学生综合实验能力,还对培养学生的科研思路和科研方法大有裨益。

当然这样的实验对学生要求比较高,对于年级较高的学生更为合适。

4 做所以实验与集体讨论相结合

在生化知识爆炸式发展的今天,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全面加强素质教育,“学生主体式引导教学法”应运而生。

这种教学法是通过在实验教学中,突破限制,让学生来讲解实验相关内容,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解难,在其他同学的相互帮助协调下完成的。

在实验结束后再让学生到讲台上总结,最后对于实验中遇到的难点和疑问老师和同学共同探讨。

这样做使学生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人,改变了以前的被动教育模式,使得学生在预习和做实验过程中倍加认真,遇到不懂的地方能及时提问求答。

这种教学不但使教学效果提高,还培养出一种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学生思维异常活跃,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自觉性明显增加,并且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有经验证实这样的教学对形态学实验教学有效[4]。

21世纪是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培养出知识面广、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式全面发展人才,是医学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在生化实验教学中如何为实现这个目标而服务,这就需要我们摆脱某些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一些大胆的尝试和实践,并且不断地总结、改善和完整,最终使生化实验教学更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与需要。

参考文献

[1] 胡晓艳,吴伟芳,孔峰,等.对生物化学实验课改革的认识[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5(3):286.

[2] 倪衡建,刘杰,徐立,等.在学科群平台上运行生命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4(4):331.

[3] 于丽莉,徐悦,沈文红,等.探索加强学生生化实验中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J].基础医学教育,2002,4(1):42.

[4] 董炜.把实验台变成讲演台[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5(2):168.

[5] 王蕾,郑晓珂,杨丽萍.中医药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18(6):51.

浅谈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教学策略 第3篇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教学质量

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分析问题、总结问题能力的培养。综合多年来对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学生的实验教学实践和探索,笔者就实验教学提出几点体会,以期培养出高素质专业型医学人才。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首先,教师应通过网络高校教师在线培训和查阅最新文献,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和技术,应用到日常实验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前沿的知识,充实教学内容。其次,基础学科教师还要兼具临床医学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日后走向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实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关键。近年来,我科室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学历,通过在职进修、脱产学习等方式提升师资队伍的学历水平。

二、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的一切实验行为都由教师安排,教师是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标本片都是教师给准备好的,直接在显微镜观察即可。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缺乏主动性,教学效果欠佳。如学生进入教室,首先就把教师提前在黑板上写好的目的、原理和实验步骤抄写下来,显微镜下观察标本片也是敷衍看看,结果有的就按照书上画,或者互相抄袭,如同完成任务一样完成实验报告。事实上,在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实验课中,学生也应该是实验的参与者,而不是任务的执行者。因此,适当地安排一些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完成的实验用品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如以前我们实验课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我们让学生学会显微镜如何操作后,给学生一些已经制作好的各种组织的标本片进行观察。而现在,我们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标本片,取材更是取自学生自己的口腔上皮细胞,这样,学生的制作热情和观察热情就被激发了出来。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制作一张自己的口腔上皮细胞标本片,放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认真绘图。有的学生还用手机拍下来,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标本片,很有成就感和参与感,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有些实验理论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于文科学生,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的知识以前几乎没有学习过,基础薄弱。怎么能让这些学生快速入门呢?我们除了常规的板书以外,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多媒体动画辅助教学,真正做到抽象的理论直观化,让学生对于整个实验原理是如何发生发展的一目了然。举例来说,在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实验中,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复杂且抽象。但是借助于三维立体动画展示,可把整个有丝分裂过程,即两组完全一样的染色体如何精确分离的过程清晰明了的呈现在学生眼前。通过这样的展示,学生轻松地掌握了实验理论,为接下来的细胞形态观察和画图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四、改进教学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规使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比较被动,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忽视了学生对知识获得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现在,我们除了讲授法外还加入启发式教学,并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例如人类染色体观察与核型分析实验中,在讲授正常染色体形态、数目前,先提问学生是否见过先天愚型的人。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开始积极思考,回答出自己见过哪些人,有什么样的特征,如表情呆滞、发育迟缓、身材矮小等。教师接着提问这些人为什么有这样的缺陷,学生一般答不上来。教师就可以解释因为他们多了一条23号染色体,就造成了人生这么大的缺憾,所以今天我们要先把正常染色体的形态数目了解清楚,才能对一些遗传学疾病采取积极地预防措施。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明白了学习和研究染色体的重大意义,学习态度也认真了许多。同时,还激发了学生投身科研、造福人类的热情。

五、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

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实验学时有限。为了在有限的时间之外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实验室实施了开放式实验教学,即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由教师制定实验项目,学生自愿参加并自己完成整个实验过程,教师随堂辅导,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保证学生的实验安全。通过这种开放式实验教学,学生开拓了视野,拓展了思路,掌握了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实践证明这种开放式实验教学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感兴趣的实验项目,创造性思维和科研兴趣得到培养。

课程能够获得学生的认可和喜欢是教师教学的最大动力。在以后的实验教学中我们还会继续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教学追求的目标,大胆尝试,努力营造兴趣教学气氛,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六、教学相长,亦师亦友

传统教学中,学生对老师是比较敬畏的,课堂气氛也比较严肃,教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做笔记。实际上,我们应该改变这种刻板的场景,与学生多一些交流与沟通。如可让学生畅谈自己对于某些理论、某些现象的看法,教师给予纠正和补充,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尤其是实验课,学生有任何问题随时都可以提出来让老师帮助解决,或者学生有更好的建议可以应用于实验教学,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

通过以上几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研意识,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冬琳.新时期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的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07).

[2]高秀荣.生物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辽宁师专学报,2011(04).

[3] 杨晓晖.关于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成才之路,2008(36)24.

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 第4篇

1 明确教学重点, 调整教学内容

我校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及护理学专业医学生物学安排了45学时, 理论与实验教学比例接近3∶1。理论教学以细胞和遗传学两部分为主要内容。医学生物学内容繁多, 涉及面广,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该学科新理论层出不穷, 知识更新异常迅速, 教学任务十分艰巨。因此, 教师讲授时必须在紧紧围绕教学大纲的基础上, 突出重点, 大胆取舍, 重点讲授细胞学和遗传学几个章节。目前有部分医学院校的生物学教学尚以医学生物学本科教材为蓝本, 没有单独开设医学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课程, 所以授课时应突出这部分内容。此外, 教学安排上应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 缩减教学内容, 增加选修课和教学研讨课比例。本教研室在本科生医学生物学教学中, 重点讲授细胞学和遗传学内容, 将其余部分作为选修课由学生自由选择。

2 加强师资建设, 提高教学水平

我院是一所新建医学类独立学院, 医学生物学师资力量较弱。一方面, 绝大多数教师为年轻教师, 由于缺乏教学经验, 教学上力不从心。另一方面, 教师脱离临床现象严重, 许多教师由于教学任务重, 几乎不接触临床工作。而医学生物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 不接触临床的教学接近于纸上谈兵。再者, 由于医学生物学是生物学与医学的交叉学科, 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往往缺乏医学知识和技能, 因此, 加强医学生物学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具体做法有: (1) 院外培养。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有发展潜力又安心本职工作的教师, 特别是非医学院校毕业的中、青年教师到著名医学院校生物学教研室进修学习。 (2) 院内培养。按照学院制定的师资培训条例及实施细则, 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 实行责任制。让青年教师跟随老教师备课、听课和从事科研活动, 并对青年教师追踪听课, 动态了解每位教师的授课水平。

3 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医学生物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其基本概念是学生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基础。由于医学生物学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 学科知识的广度、深度和跨度较大, 又涉及学生尚未接触到的各种临床问题, 往往令学生望而生畏, 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1]。为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关知识和技能, 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 适应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1 结合启发式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医学生物学知识点繁杂,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觉得单调, 失去学习兴趣。加之课时较少, 学生在课堂上缺少主动思考的时间, 课后不愿复习, 影响了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培养综合素质[2]。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切实提高医学生物学专业知识掌握率, 我们在遗传学部分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的开放教学模式。遗传学涉及许多遗传病, 病因复杂多样, 但都是有章可循的。对于中学时就已学过或浅显的内容以自学和查阅资料为主, 课堂提问测验为辅。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又节约了时间。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对某些与临床联系密切的内容尝试性地使用病例讨论式教学法, 收到了良好效果。比如尝试以问题为基础进行教学, 即授课时以病例为中心, 巧妙提出问题, 留以悬念, 然后再讲解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收效显著。例如, 在讲“人类染色体三体”时, 先提出三体型与部分三体型有何异同?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 从中寻找答案。这样可以在授课时逐渐渗透临床知识, 使基础与临床通过生物学有机衔接起来, 将抽象理论知识具体化, 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来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医学生物学教师应努力探索适合本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 以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诸多教学方法均可以借鉴和尝试, 有的内容可采用病例讨论式教学法, 有的可采用导入式、情景式教学法。

3.2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讲授式, 即灌输—接受, 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背诵—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 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应适时优化现有教学方法, 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医学生物学虽然是基础学科, 但与临床课程联系密切, 学生普遍能认识到学好该课程的重要性, 但由于他们尚未系统地学习临床课程, 临床见习也未开展, 学习起来较困难, 影响了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果。因此, 要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因材施教。众多学科教学实践表明,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可以运用于各学科且效果显著的教学方法, 对生物学教学尤为适用, 比如利用自身组织细胞来说明不同功能的细胞具有不同形态与结构, 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与理解。此外, 还可以采用换位教学法, 让学生参与教学, 师生密切互动。布置学生主讲的内容, 上课时随机抽取学生上讲台当“老师”, 由其他学生和任课教师提问, 答案也由“老师”指出并更正。最后, 任课教师对各位“老师”的表现进行点评, 绝大部分学生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换位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自身潜力, 获得成就感。

3.3 因材施教

医学生物学具有教学内容多、抽象概念多、超微结构多、前沿热点多等特点, 使得教学质量的保证变得十分困难。不仅如此, 由于医学类独立学院的学生相对于医学类一本、二本学生, 理解力和基础知识会有所差别, 而且相对缺乏学习积极性, 学习动力不足[3]。此外, 部分学生思想包袱较重, 认为自己是三本学生, 学习差一点属正常;少数学生则自暴自弃, 导致成绩不理想[4]。即使是同班学生也存在知识基础、智力发展、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这就导致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会出现不同问题,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很难注意到这些问题。因此, 应依据学生知识和理解能力水平, 因材施教, 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 在讲授过程中, 可举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 便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互相讨论难点内容, 或以答疑形式, 由教师回答学生提问, 使学生在课堂上对所授内容完全消化理解。

4 合理安排实验, 加强基本技能培养

医学生物学理论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细胞学和遗传学;实验课教学内容主要有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动植物细胞观察, 有丝分裂、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等, 大部分是基础性、验证性实验。我们充分考虑到学科发展及学生未来知识与技能结构的需要, 减少了验证性实验, 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让学生多动手, 而不只是按部就班地重复, 要让学生自己摸索实验的每一步骤,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比如通过一定数量生物标本的制作, 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此我们增加了稍有难度的动手制作内容, 如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动标本制作及观察、人类X染色质标本制作及观察、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作及观察等内容, 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自学、动手和观察能力。

总之, 时代在不断发展, 知识在不断更新, 医学教育模式也必须作出相应转变,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医学生, 满足社会对医学服务的要求。

摘要:为提高医学生物学教学质量, 依据医学类独立学院医学生物学教学现状, 提出医学生物学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并对改革方案进行尝试。结果表明, 改革后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医学类独立学院,医学生物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佟媛, 刘国礼, 周慧生.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物学教学改革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 2003, 11 (4) :304-305.

[2]于海涛, 岳丽玲, 朴贤玉, 等.PBL教学法在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J].医学研究杂志, 2006, 35 (2) :78-79.

[3]朱萌纾, 何淑通.对医学类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的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1 (1) :66-68.

医学分子生物学与实验 第5篇

答:共同的第一步都是取动物组织进行清洗剪碎,然后用高速组织捣碎机破碎。

DNA的提取:

通过匀浆、离心得到细胞核组分,然后用SDS(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裂解核膜,释放出DNA-蛋白质复合物,再加入高浓度NaCl,以增加DNP的溶解度,然后加入氯仿—异戊醇混合液,振荡、乳化,使蛋白质变性,DNP复合物解离,离心后,DNA溶于上层水相,蛋白质沉淀夹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得以除去,最后用有机溶剂沉淀出DNA。

RNA的提取:

取组织,剪成小块,在乳钵种研碎,加20mLSDS-缓冲盐溶液(见试剂1.)使成均浆,倒入磨口具塞锥形瓶内,再加同样体积的含水酚液,室温下剧烈振荡10分钟。置冰浴中分层,在0-4℃下,以4000rpmn离心15分钟。吸出上清液,加等体积氯仿-异戊醇,室温下剧烈振荡10分钟,以4000rpm离心5分钟,或在室温下放置10分钟使分层。吸出上清液(若有必要,该操作可反复多次),加2倍体积2%乙酸钾的乙醇溶液,在冰浴中放置1小时使RNA沉淀,此沉淀液可在冰箱内较长期存放。若要得到干燥制品,可将沉淀液以4000rpm离心10分钟,倾去上清液。沉淀用少许75%乙醇、95%乙醇、无水乙醇各洗1次,同上法离心,倾去乙醇后,空气干燥。

蛋白质的提取:

1.组织称重,切小块放入管中。

2.配置含抑制剂的蛋白质抽提试剂(1ml抽提试剂中加入5 μl蛋白酶抑制剂混合液,5 μl PMSF和5ul磷酸酶混合液)。

3.加入预冷的含抑制剂的蛋白质抽提试剂(250mg组织中加入1ml抽提试剂)。

4.用匀浆器每次30秒低速匀浆,每次匀浆间隔冰浴1分钟,至组织完全裂解。

5.裂解液于预冷的离心机中14,000xg离心15分钟。上清液立刻转移入新的离心管中保存待用。

原理:在细胞核内,核酸通常是与某些组织蛋白质结合成复合物,因此在提取和制备DNA或RNA时,首先必须设法将这两类核蛋白分开。在不同浓度的盐溶液中,RNP与DNP的溶解度有很大的差别。在低浓度的NaCl溶液中,DNP的溶解度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当NaCl 浓度为0.14mol/L时,DNP的溶解度仅为其在纯水中溶解度的1%,而当NaCl浓度继续增加时,DNP的溶解度又渐次增大,当NaCl浓度增至0.5 mol/L时,DNP的溶解度约与其在纯水中的溶解度近似,当NaCl浓度继续增加至1.0 mol/L时,DNP的溶解度约为其在纯水中的溶解度的两倍,且随着盐浓度的上升,其溶解度仍继续呈增大的趋势。但RNP则与之不同,在0.14 mol/L的盐溶液中,DNP溶解度很低,而RNP的溶解度仍相当大,因此,通常采用0.14 mol/L的盐溶液来除去RNP,使DNP仍保持在沉淀中,然后使用浓盐溶液(1.7 mol/L浓度以上的NaCl)来提取DNP。

提取出DNA或RNA-蛋白质复合体(DNP)后,在将其中的蛋白质除去

2.简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过程。

答: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基因工程技术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所谓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它是用人为的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技术。它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障碍。一般步骤:1克隆重组:提取供体生物目的基因,酶解,连接到另一个DNA分子(克隆载体)上形成重组DNA;2转化:将重组子转入受体细胞,并在其中复制保存;3筛选鉴定:已吸收重组子的细胞;4大量培养监测外源性基因是否表达。

3.比较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

答: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启动因子:σ因子决定RNA聚合酶识别的特异性TF2D决定RNA聚合酶识别的特异性

转录激活:操纵子 调节蛋白顺式作用元件转录因子

主要机制:操纵子模型具有普遍性顺式作用元件具有普遍性

主要为负性调节(阻遏调节)主要为正性调节

特有机制:转录衰减染色体结构变化

共同点: 1.基因表达都有时间特异性和空间特异性2.基因调控的多层次性和复杂性3转录起始部分是基因表达的基本调控点

4.简述 PCR的原理及其应用,引物设计的原则。

答:PCR的原理:以扩增的DNA分子为模板,以1对与模板互补的寡核苷酸片段为引物,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依半保留机制沿模板链延伸直至完成2条新链合成。通过变性,退火和延伸重复这一过程,即可使目的DNA片段得到扩增。反应体系基本成分有模板DNA,特异引物,耐热性DNA聚合酶,dNTP和含有 Mg²+的缓冲液。

PCR的主要用途:1目的基因的克隆;2.基因的体外突变3.DNA和RNA的微量分析4.DNA序列测定5.基因突变分析

PCRD的衍生技术:1锚定PCR(anchored PCR)2..不对称PCR(asymmetric PCR)3.反向PCR(inverse PCR)4.多重PCR(multiplex PCR)5.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

引物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引物长度:15-30bp,常用为20bp左右。②引物碱基:G+C含量以40-60%为宜,G+C太少扩增效果不佳,G+C 过多易出现非特异条带。ATGC最好随机分布,避免5个以上的嘌呤或嘧啶核苷酸的成串排列参照。③引物内部不应出现互补序列。④两个引物之间不应存在互补序列,尤其是避免3 ′端的互补重叠。⑤引物与非特异扩增区的序列的同源性不要超过70%,引物3′末端连续8个碱基在待扩增区以外不能有完全互补序列,否则易导致非特异性扩增。⑥引物3„端的碱基,特别是最末及倒数第二个碱基,应严格要求配对,最佳选择是G和C。⑦引物的5 ′端可以修饰。如附加限制酶位点,引入突变位点,用生物素、荧光物质、地高辛标记,加入其它短序列,包括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等。

5.简southern blot的原理及其应用。

答:原理: 将待检测的DNA分子用/不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分离,继而将其变性并按其在凝胶中的位置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薄膜或尼龙膜上,固定后再与同位素或其它标记物标记的DNA或RNA探针进行反应。如果待检物中含有与探针互补的序列,则二者通过碱基互补的原理进行结合,游离探针洗涤后用自显影或其它合适的技术进行检测,从而显示出待检的片段及其相对大小。可用于检测样品中的DNA及其含量,了解基因的状态, 如是否有点突变、扩增重排等。

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 第6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主要是从分子的水平型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性,主要是研究化学反应与人体内部的物质分子的基础性生物课程,是生物科学行业当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一门医学学科,其技术与理论已经逐渐普及到各个生命科学领域当中,是生物学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共同语言。实验属于一门学科,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当中生物化学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保障实验教育质量便能够有效巩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一、从学校方面改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

学校应当提高对实验教学的认识。实验教学是医学院校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以及科学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美国教育中,能力远大于知识,能力并不来源于知识,而知识却可以来源于能力,能力的来源在于“参与”,在于“做”。对于医学院校而言,则必须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强化实验课、实践课的同时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核。医学院校可以从三个方面强化对实验教学的认识:1.在教学实验室当中提供必要的仪器设备,从教学硬件设备上保障教学目的得以实现;2.在资金方面上,加大对实验室设备、先进实验室的建设投入,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符合社会需求;3.在教学计划方面需要不断的审视实验室教学的重要性,不断的优化实验性教育。

传统的医学基础教学实验课是属于理論课的,其实验课都归属于教研室管理,没有独立的实验室,其教研室又被划分得比较细,其规模较小,教学仪器设备普遍较为单一、分散,对于教育而言有着极大程度的阻碍性。对此,医学院校就应当根据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需求,统一性调配实验教学的管理,做好真正的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教学仪器的教学作用。

二、从教师方面改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

改善教学方式,保障教学方式能够与时俱进[3]。教师不能因循守旧,应当与世界接轨,及时的了解学科的教学新技术,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并引导教师学会如何学习,如何获取最新的科学知识动态,从而实现搞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

承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保障课堂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能够获取相关知识、技能内容。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必须要对实验课的教学方式进行适当的改善,在布置实验课的方式上、实验课的步骤上。应当保障每一个实验都能够吸引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熟悉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巧以及引发学生的思考。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实验性课堂当中显然不适用,尤其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这样创新性非常强的课程,其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许多教师会在实验前帮助学生准备好实验中所可能用到的物品,并梳理好实验中的步骤,让学生按照教师的知识去完成实验,这样的方式从根本上就剥夺了学生的独立操作,从而导致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不理想。

三、从学生方面改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

生物化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高校学生应当对实验性课程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以及同等的重视程度,在实验当中学生不仅仅需要在培养实践技能,更多的是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4]。学生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当中首先应当重视实验课,并杜绝实验课不重要的意识,强化自身在实验课当中所获取的技能、知识的渴望与认识。在课堂开展之前,学生应当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基本了解实验原理以及步骤,在进入实验室时必须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做好相关的实验准备。通过这样的做法,能够基本杜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盲目性,帮助学生提升对实验课的参与积极性,同时也消除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改善以往被动式的学习现象。例如,在做蛋白质印迹实验之前,学生应当先了解并熟悉其抗体特异性的结构特征,并基本了解整个实验步骤,其中主要包含配胶、上样、电泳、电转、结合抗体以及显色等。因为聚丙烯酰胺的凝胶时间比较长,普遍在实验课开始之前教师便已经开始配置,所以如果在课前学生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很难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学习。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医学院校的教学最终目标在于给予社会提供更多实用性、高技术人才,医学院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育必须要依据社会、行业的需求进行创新,通过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促使医学院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得以稳固提升。

参考文献:

[1]文朝阳,马惠苹,孙林,等.研究生担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助教的实践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2,9(11):72-74.

[2]刘湘新,苏建明,刘进辉,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4):197-198.

[3]白慧玲,刘瑞敏,刘峰涛,等.融合免疫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探讨[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2(3):238-239.

[4]庞敏,张菡菡,孔丽君,等.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5):203-203.

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 第7篇

一、精选教学内容, 灌输思维方法

目前国内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不同院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具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专业培养目标, 因此对于基础生物学的教学还没有统一的教材, 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上应体现出自身特色。对于工科院校学生而言, 由于缺乏基础生物医学相关背景知识, 如果按照以往传统教材内容按部就班的授课, 很可能导致学生的理解难度增加, 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容易造成学生把握不住学习重点, 不能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同时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相对突出, 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对于本课程的教材, 精心选取国内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最优秀的同类课程教材《基础生命科学 (第2版) 》、《生物学导论》等作为主要参考书, 基于保持本课程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为目的, 依据教学内容的差异, 为学生推荐现代生命科学前沿学科的优秀教材, 以确保教学内容的精炼和完整。同时, 考虑到学生的专业背景, 适当删减基础生物学教材内容, 调整重点、难点, 强化学习内容的结构层次和逻辑联系, 注重交叉学科的联系渗透, 通过不断引入新的理论和技术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讲发育时, 把授课内容的侧重点主要放在干细胞与组织工程领域, 着重向学生介绍现代生物技术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使学生在学习新理论、新技术的同时, 能够和之前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从而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发展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为以后更进一步的学习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被动的、应付考试的学习, 为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主要环节, 因此对于每一门课程, 任课教师必须要清楚教学目的, 把握课程思想。在授课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单纯的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灌输思维方法, 实现真正的学以致用。同时还要注意讲授内容的深度与广度相结合, 紧密跟踪前沿学科, 启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创新思维。

二、改进教学方式, 丰富教学方法

基础生物学以生命基本特征为主线, 涵盖生命活动的各个领域, 涉及人口、粮食、环境、资源、健康等诸多社会问题, 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 如何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一个问题。在理论教学中, 我们主要采取精讲、略讲和自学相结合的原则, 以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 不断探索教学方式的改进与完善, 促进师生互动,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为学生进一步获取更专业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启发学生拓展知识, 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本门课程基础性较强, 内容繁杂,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繁多, 所以在每次新课前的预习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培养学生学会梳理教材, 增强其自学能力, 每节新课开始前教师首先指引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然后说明本节课的授课目标, 以及前后知识间的衔接与连贯, 并且每节课的最后都要进行课程总结, 鼓励学生自行对章节内容做出小结, 并依据课程目标提出有意义的问题供学生课后进行钻研思考, 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讲细胞分化时, 鼓励学生思考从一个细胞到发育成个体的过程中细胞分化的时空性意义, 影响分化的原因都有哪些, 体外三维培养对于细胞分化的作用, 等等。按照这种方法启发学生拓展知识, 让学生投入到积极地自主学习中, 逐渐让学生发现基础生物学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充满探索、富有挑战性及成就感的创造性活动。

2.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表述能力。

突出学生在受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为宗旨, 在教学中融入生物医学工程国内外前沿科研成果, 引导学生课外自学, 组织课堂讨论, 以学术报告的形式, 训练学生以精练、准确的语言和文字进行表达的能力。在课堂上, 结合正常的教学内容, 灵活应用多媒体手段, 比如采用动画演示或者其他计算机辅助手段, 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那些抽象难懂的生物学理论及相关实验的操作技术,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对一些颇有争议的前沿话题组织学生课堂讨论, 增强师生互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引导学生积极通过网络、图书馆数据库等各种渠道查阅文献, 了解课堂知识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前沿动态, 撰写学术报告, 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述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

3. 完善教学模式, 构建具有专业特点的知识体系。

采用传统灌输式的讲课方式, 过多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记忆, 早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宗旨, 同时在教学时间上也远远不够, 教学效果较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各种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 改进教学手段, 从而构建具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特色的知识体系。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分析建立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背景知识网络资源信息库系统, 使学生不仅可以查询到某一专门知识的全部内容, 还能引申、发散出与之相关的其他知识理论, 即构建一个层次分明, 条理清晰, 系统完善, 随时更新的网状知识结构体系。学生利用该系统可以方便地查询某一领域问题的前因后果, 按图索骥找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使学生可以高屋建瓴, 在宏观上把握知识脉络, 微观上把握具体知识, 促进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另外, 注重将本学部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本实验室本专业的研究特色。例如在讲授组织工程章节时, 结合作者所在实验室在干细胞及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思路, 为学生详细介绍了皮肤、骨、神经等组织的体外构建及其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前景, 同时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 演示体外细胞及组织培养过程, 相关仪器设备的操作及使用原理, 使学生对干细胞及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有了更加感官的认识, 不仅可以巩固理论知识, 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而且还开拓了视野,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改革考核形式, 深化素质教育

课程考核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对于传统的“一纸定乾坤”闭卷考试, 本课程灵活采用在总评成绩上加重实践环节的比重, 即将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拆分为闭卷考试方式与组会讨论、课题答辩、论文报告等平时成绩相结合, 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水平, 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 还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因此书本知识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 占总评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30%, 论文报告要求学生自主选题,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 分析总结现代生命科学某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 并撰写专题论文, 文章格式按照统一要求, 对写作优秀者加分。此外, 根据教学内容及本学部相关的研究领域, 为学生设置一些小课题, 让学生任选其感兴趣的话题, 采用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在课堂上互动交流, 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而且还能使得一些在教学中难以发现的问题暴露出来, 促使以后教学的改进。这种考核形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研文献, 查阅检索资料的能力, 也培养了科研和学术交流的能力, 能够真正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 基础生物学课程作为生物医学工程的专业基础课, 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基本的生物医学知识体系, 还为实现和其他专业课程的交叉融合, 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工程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医学问题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随着学科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基础生物学的课程建设既要体现专业特色, 又要保持其自身特点, 面对新的教育教学形势, 教师首先要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应重新确立教学的侧重点, 同时更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在今后教学中, 继续优化和完善具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特色知识体系的网络资源信息库建设, 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水平, 把学生培养成既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 又具备灵活头脑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是现代生物医学发展与工程学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结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特点,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创新及考核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对该专业基础生物学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生物学基础。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基础生物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邓玉林, 李勤.生物医学工程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2]宫照军, 顾宁, 梅汉成.中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比较与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 2011, 5:132-136.

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 第8篇

1、将比喻应用于教学中

比喻是课堂授课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作者在教学中对某些内容运用比喻的方式予以表达, 对于活跃课堂气氛, 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使学生对授课内容易于理解和记忆有明显效果。

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各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如果把核糖体比作是蛋白质合成的装配机或工厂的话, 那么, m R N A是制造产品的蓝图, D N A就是绘制这副蓝图的工程师, 20种氨基酸是原材料, 转移RNA (t RNA) 则是把氨基酸运到核糖体上的车辆, 蛋白质是这个工厂的产品。

结构基因的组成和结构:结构基因由外显子、内含子和调控序列组成, 在外显子之间由内含子隔开, 外显子属于编码序列, 经转录将遗传信息传给R N A分子, 再由R N A根据这些遗传信息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由蛋白质来体现生物的遗传性状。结构基因的这种重要作用的表达必须在外显子两侧的侧翼顺序或调控序列的调节下才能完成, 这些调控序列包括5′端的启动子, 例TATA框、CAAT框、GC框 (起启动和调节转录作用) 和3′端的终止子 (使转录终止) , 结构基因离开了这些调控序列的调节作用, 其表达功能不能进行。结构基因的这种结构和功能状况很像一辆汽车, 汽车的主体部分发动机相当于外显子, 其他附属部分如油门控制装置、调速装置、控制方向装置、刹车装置等相当于结构基因两侧的调控序列 (启动子和终止子) 。汽车发动机主要功能的体现必须有附属装置的调节和参与。象汽车一样, 结构基因的主体部分只有在一整套调控序列的调节作用下才能发挥其正常功能。

液态镶嵌模型:细胞膜是一个可塑的、流动的、嵌有蛋白质的脂类双分子层的膜状结构。如果把类脂双分子层比作浩瀚的海洋的话, 那么镶嵌蛋白就是海洋中的岛屿, 周围蛋白是飘浮在海洋中的船只。各种分子都以特定的方式在运动着, 使得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可塑性, 这对于表现细胞膜复杂多样的功能非常重要。

染色质和染色体:在细胞周期的间期, 遗传物质以DNA和蛋白质的复合体即染色质的形式存在, 在分裂期, 这种复合体经特殊的折叠盘曲形式形成粗短的染色体。因此,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周期不同时期不同的表现形态。这就好像水一样, 水在零度以下时, 表现为固态, 在零度以上表现为液态和蒸汽状态, 虽然形态不同, 但是同一种物质。染色质和染色体也一样, 染色质存在于细胞周期的间期, 形态为纤维状或念珠状, 染色体存在于细胞周期的分裂期, 棒状。虽然形态不同, 但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细胞核的功能:由于细胞核内存在着细胞核基因组的全部遗传信息 (约2~2.5万个基因) , 所以细胞核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增殖, 因此, 可以把细胞核比作细胞王国的首都。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细胞正象一砖一瓦作为结构单位建成楼房一样构成了生物体。

内质网的分隔作用:内质网在细胞内的分隔作用恰似一幢办公楼中各办公室的墙壁, 可以把负有不同职责的成员分隔于不同的房间, 使他们能互不干扰、有条不紊的履行各自的职责。内质网可以把具有不同功能的酶系分隔在细胞质一定的区域里, 使之分而不混的、高效有序地发挥各自的作用。

线粒体: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把细胞内的供能物质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 同时释放能量使A D P磷酸化形成A T P, 用于细胞内的各种生理活动。所以,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车间”或“动力工厂”。

2、精心设计开场白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每一个章节, 每一次课, 有一个生动、有趣的开头, 对引导学生听好课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开头可以提问的形式, 也可以某一实验, 某一人物或事件作为开始。例如, 在讲遗传与变异一章的导论时, 首先要介绍遗传与变异的概念, 作者从一个事件讲起。在我国辽宁省普兰店地下的泥炭层里埋藏了千年的古莲子, 依然开放出典型色彩的荷花;永久冻土层中长眠了五千年的西伯利亚四趾蝾螈, 在形态上, 就是最吹毛求疵的科学家也寻找不出它究竟有多少不同于它现在后裔的特征;父母和子女之间总表现出一些相似的特征。这些现象用一个简练的词来解释, 就是遗传。遗传的概念是:子代和亲代性状相似的现象, 也可解释为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的现象。然后经转折引出变异的概念。亲代与子代具有相似性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如果认为生物的后代完全和祖先一样, 永远不会发生变化, 那就大错特错了。生物在生殖过程中由于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 由于环境的差异, 基因的突变, 亲代和子代间总表现出一些差异, 例如人们常说的“一母生九子, 九子各有别, ”就是对变异的描述。变异的概念是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差异。

在讲生命的连续性一章时这样开头。在本章的开始, 首先讲一个简单算式:“1+1=1”。这当然是一个特殊算式, 它有着特殊的含义。式中的一个“1”代表卵子, 另一个“1”代表精子, 一个精子和一个卵子参与受精作用形成一个受精卵。作为有性生殖的生物, 一个新的生命就是从这里开始, 生命的连续性是靠这一过程来维系, 亲代的遗传信息也是通过这一过程传给子代。至此, 引出本章的题目:生命的连续性。开头讲的新颖、有趣, 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合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已逐渐成为主导的教学手段。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涉及大量的细胞亚微结构和分子水平的图片, 在课件制作中就注意从网页或原版教材中收集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大量彩色图片, 在课堂授课中结合这些图片讲解教材内容, 使讲课方便、快捷、新颖、直观, 对学生有吸引力,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容量, 也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应结合课程特点合理应用。

4、根据不同内容实施不同的授课方式

在讲授单基因遗传病时面临一种现实状况, 即学生在高中阶段已初步接触过单基因遗传病中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X连锁显性遗传病和X连锁隐性遗传病, 对这些知识有一定基础, 在授课方式上采用教师指导、提示——学生自学——学生讲解——教师提问、总结、归纳的方法。在此次课的开始, 由教师向学生提出自学提纲、重点内容提示, 给学生一定时间根据提纲进行自学, 自学完成后由学生讲解某些内容或由教师就某些问题提问, 由个别学生或集体回答, 以了解学生对某些内容学习和掌握的程度。最后集中一定时间对重点内容做重点、详细讲解, 并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对其他一些难度较小, 适于自学的内容亦采用相似的教学方式。据课后反馈的信息显示:87%的学生赞成对某些内容采用以上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的优点在于避免了一些内容的重复讲解和一些较易的内容讲解过细。这种安排也有利于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也增加了课堂授课的容量。

5、应用互动式教学法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1], 并以其科学的教学理论、独到的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可, 但教师在教学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 巧妙和灵活设计互动教学的内容和实施方式, 以期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对于一些较为简单和学生能随即回答的问题可边讲边提问, 随时让学生回答。对于稍有难度和需要综合和归纳的内容, 可在经教师提示后给学生短暂时间后再让学生回答。例如在讲完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后, 提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中期有何异同点, 学生会在短暂时间里积极思考, 综合归纳课堂所讲内容, 形成答案, 教师可提问某一学生, 亦可集体回答。对于某些有难度、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内容, 亦可在课堂上提出, 但不在当堂回答, 要求学生课后经复习、理解、归纳和总结后完成, 该内容在下次课的开始温习旧课时完成。例如, 在讲完单基因病和多基因病时, 要求学生就单基因病和多基因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比较和总结;在讲完某一完整复杂的过程或某一相对独立的内容, 或讲完某一章节后, 要求学生总结其要点或特点, 学生可利用课后充足的时间做充分的准备, 使下次课的互动教学的内容更丰富和完满, 亦会收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互动式课堂教学也应允许学生就某些内容主动提出疑问和说明自己的观点, 教师予以解答和点评。用于互动式教学的内容是广泛的, 方式亦可多种多样。教师在互动式课堂上要精心设计, 巧妙安排, 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推理、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 这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 也是互动式教学模式所应达到的最终目的[2]

采用多元化课堂教学, 明显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课堂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可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 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 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应根据授课对象、授课专业和授课内容的不同, 灵活选用各种合适的教学模式, 以丰富课堂内涵, 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摘要:对在课堂授课中采用比喻、精心设计开场白、合理应用多媒体、互动式教学、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实施不同的授课方式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总结和效果分析。结果显示:多元化课堂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 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最佳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有益。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手段,比喻,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杨欣.如何发挥教师在互动式教学中的主导作用[J].现代企业教育.2008 (14) :221-222.

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 第9篇

1 医学生物学实验课PBL实施过程

1. 1 学生分组

选择湘南学院临床系2013 级临床医学五年制共有9 个班,选择其中3 班4 班共36 名学生,分为4 组,每组9 人,每组中每个班级4 ~ 6 人,每组配备一名小组教师,3 班及4 班的另外一半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1. 2 案例编写

PBL教学内容要相应随之调整,并且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也同样应该作出改变。例如,在 《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首先学生要掌握正常细胞包括分裂的前、中、后、末各期的有丝分裂特征。在此基础上插入临床病例,引导学生对异常有丝分裂现象进行分析,对由此引起的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结果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也被大大激发。

1. 3 提出问题

PBL教学法的精髓是以问题为中心,提出什么问题是该教学法的核心内容。实验结束时,教师预先将实验内容涉及的问题透露给学生,学生课后根据问题预习,发现更多的问题。然后学生根据相关问题去查阅文献资料,和组内同学互相讨论。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在操作中找答案。

1. 4 归纳总结

针对医学生物学的具体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进度表和实施过程,指导教学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最后教师根据相关问题归纳总结。例如。在 “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的标本制备与观察”实验教学中,首先问: 秋水仙素、固定液、低渗液的作用是什么? 实验操作的关键步骤是哪几个? 使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在实验过程中产生兴趣并主动思考。实验结束前,适当引入临床病例来诱导学生临床思维活动,教师进行归纳总结。上述实验中教师提出临床诊断中人类染色体遗传病就是有丝分裂或者减数分裂过程出现异常,对人类染色体的检查可作为遗传病诊断的依据,也为优生优育提供的一种可靠的依据[4]。因此我们如何进行核型分析和诊断呢? 请同学们预习下一节课的实验内容。如此贯穿前后,有助于学生主动地发现和思考问题,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 5 教学评价

小组教师要随时与学生交流沟通,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需求。同时还要做到每次课均对组内每个同学的表现进行形成性评价,内容包括出席、资料搜集与整理、课堂发言、团队协作等。每个案例结束后,学生要对PBL课程、小组教师、自己及组员表现、所在团队的表现等进行评价。

2 学生对课程的评价

2. 1 PBL的优缺点

优点如下: 1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观,提高了学习热情并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2训练了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获取并整理有效信息的能力; 3增加了同学间的信任,增进了友谊,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 4能够将各学科章节的知识融会贯通,真正运用知识解决临床上相关问题,从而产生一定的成就感。

缺点如下: 1课下准备时间较多,而日常课程安排较紧,学习负担比传统学习方法重; 2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扎实甚至容易遗漏,学到的知识不够系统,体系不够清晰; 3考试制度和评价系统跟不上,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2. 2 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80% 的同学更喜欢PBL模式。传统教学是学生被动接受,习惯于看书、背书、背概念,缺乏对知识的探索和思考。而PBL使课堂的内容更具有吸引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自由轻松、快乐地学习,从中感受到学习过程的魅力。10% 同学认为PBL与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互补关系。传统教学法可以使同学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但运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能力有所欠缺,而PBL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综合来看,建议大课用传统模式,小组实验课用PBL模式,可以兼顾并将两种模式的优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另外还有10% 的同学认为PBL感觉很迷茫,没方向,疑问有时不能得到解答,还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容易接受。

3 存在的问题

3. 1 缺乏客观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参加PBL的同学能够以课前预习,查阅文献,与小组成员共同探讨的方式解决课内的大部分问题,与传统授课组相比较学生问老师的次数明显减少,课堂上见不到打瞌睡、玩手机和闲聊的同学。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小组成员的关系、与老师的交流均明显好于传统授课组,但是考试成绩与传统授课组之间无明显差别[5]。由于目前主要以考试成绩来评价成效,而PBL模式的核心目标要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并非仅仅是获取已有的知识,如果只按考试成绩来评价效果,显然与PBL培养目标相背离[6]。

3. 2 单科PBL模式势单力薄

目前学生的专业课程大多数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这就导致学生大部分的时间被传统模式的教学学科所占据,如果只有医学生物学实验这一门课程采用PBL模式,学生缺乏足够进行自主学习的自由时间,PBL的效果大受影响。

4 结语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探索 第10篇

1 规范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规范操作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信的必要前提。首先让学生了解规范操作的必要性,以便学生自主地加强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的训练,如:试管、烧杯的刷洗,刻度吸管、加样枪的使用等,学生实验前教师要认真示范,实验中不断巡视督促,及时指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对首次使用的仪器简要介绍其原理,严格按仪器的操作规程给学生示范,必要时分小组进行,便于学生观察学习,教师边示范边强调注意事项,让学生养成认真严谨,规范操作的实验习惯。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很好地完成实验

2.1 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将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熟知的例证联系起来,采用启发式、提问式的方式引入实验[1],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动手,勤于思考,仔细观察和认真分析,使整个实验过程都具有探索性,而非机械地完成实验。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又可使所学知识易于理解,记忆牢固,并能灵活运用。

2.2 通过介绍生物化学实验与临床、科研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大多数学生刚接触生化实验时觉得其在今后工作中意义不大,不予重视,因此要着重强调生化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如:一些生化指标的检测,对辅助诊断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愈后等有极其重要的意义;DNA的提取、PCR等均是科学研究中非常常用的技术。这样让学生体验到学有所用的乐趣,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2.3 鼓励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

由于生物化学实验内容多,原理相对复杂和抽象,在有限的实验课时内,学生难以理解,因此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宽知识面,便于学生理解实验目的和实验设计,带着问题开展实验。

2.4 联系理论课知识,详细讲解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

联系理论课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设计,同时帮助学生复习理论知识,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详细理解了实验原理,才能在实验时有条不紊,得心应手地进行实验操作。在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嘱其掌握注意事项,防止差错的发生。

3 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播放预实验录像,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通过多媒体,可使原本抽象、复杂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有趣、可视、可听的动感内容,从而克服了难以理解的难题[2]。例如:对PCR实验原理的讲解,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起来相当困难,而通过播放相关课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PCR的全过程,从而很好地理解并完成实验。对因课时或经费等限制不能开展而又很有意义的实验或国内外一些最新发展动态、热点问题、前沿技术等,可通过Powerpoint,Flash等让学生观看,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增加感性认识。并让学生认识到当前开展的实验训练是其基础,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从而更加重视这门课的学习。

4 优化实验内容,做好实验安排

顺应生化学科的发展,本着“经典、前沿、实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原则,不断更新和扩充实验内容[3]。淘汰陈旧的、过时的实验,增加适应新发展,包含新技术、新方法的实验。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注意实验次序的安排。在实验开始阶段,安排一些基础性验证性实验,在学生已经掌握基本技术后再开展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5 做好归纳、总结、评析工作,建立科学的实验成绩评价机制

学生实验过程中,带教老师要勤走动,多观察,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解答他们的疑问。每次实验课结束前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及其应用等有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分析,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每次实验开始前对前一次实验和实验报告的书写等进行评析,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对表现优秀的同学予以表扬,并鼓励其他同学向其学习。

通过对实验课的考勤,学习态度,实验习惯,实验报告的书写和实验操作的考核等各占一定比例的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实验成绩。

6 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可以开展高起点的实验项目,增长同学们的见识,加强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实现了实验室的资源共享。

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以及对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有浓厚兴趣的同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和支持其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让他们的科研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开拓科研思路。

实践证明:经过以上多方面的努力探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既加强了学生基本操作和技能训练,又巩固了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锻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了探究和创新的快乐,为其它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好评。

摘要:生物化学实验是训练学生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如何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探索

参考文献

[1]贾莲芝,陈红军.论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原则[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5(9):99-101.

[2]杨晓梅,熊英,贺俊崎,等.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及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6,12(5):1125-1126.

成人医学的生物化学教学浅探 第11篇

关键词:成人教育生物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a)-0163-01

当今世界是一个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知识时代;更是一个以人为本,以知识为重的充满竞争的时代。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赖于高等教育。医学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普及以及对学生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医学成人教育的办学规模以及学员人数日益扩大,但是成人学生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成人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为此,笔者结合成人教育的特点,就本校成人教育的生物化学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以更好地适应医学成人教育发展的需要。

1 成教学生的特点

成人医学高等教育不同于普通医学教育,它是对医疗机构在职人员进行的继续教育。其学生年龄结构为20多岁至40多岁,所以,他们年龄跨度大,理解能力强但记忆能力欠佳。他们大多数受过正规的中等专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工作经验,但是,由于生物化学知识更新快,不同学生在不同时期所受的教育内容相差很大,因此,他们必须不断的充实自己,补充新知识,接受新信息才能跟上职业进步的要求。此外,成人学生要面对工作、学习、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学习时间有限,学习安排上缺乏系统性,精力易分散,记忆力较差。因此,成人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自身特点,因势利导,因人施教。

2 生物化学的学科特点

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命化学的学科,它从分子水平上研究探讨生命的本质,主要研究人体生物大分子及其复杂的代谢反应。近年来,随着生物学科突飞猛进的发展,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医药卫生的各个领域。临床上许多疾病发病机制的阐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措施,都是依照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所以,生物化学是医学的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

生物化学与其它课程相比较,具有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机理复杂、教学中不具直观性等特点,它是医学课程中最难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同时它又是一门发展迅速,新知识、新方法不断涌现的实验学科。因此生物化学的学习虽然比较困难,但又是势在必行。

3 成人教育中的生化教学过程的体会

3.1 将生物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成人学生大多数生物化学基础较差,且对这门学科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缺乏学习积极主动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寻找生物化学基础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结合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超氧离子的危害时,可以介绍一些抗衰老的美容护肤品的作用机制,氧自由基是產生衰老的一个原因,常见的大宝SOD蜜中含有的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专一清除氧自由基,保护皮肤,从而起到抗衰老的作用,此外,经常使用SOD化妆品能还可以防止机体免受电离辐射(尤其紫外线)的损害[1]。这些与实际结合的例子可以使学生从一味的理论学习中脱离出来,结合了实际生活,将使学生保持对生物化学学习的兴趣。

3.2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并茂,集光、声、色、动画于一体为特点,使教学活动更加形象、直观、生动,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而成人医学生物化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该区别于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课件制作。对于成人学生来说,课件内容应该按照大纲的要求,标题清晰醒目,内容简单明了,字体颜色搭配合理,多使用图表、流程及动画过程,使教学内容易于理解。同时,应用多媒体技术可减少传统教学中的板书时间。例如,在讲授DNA复制、RNA合成和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教师花费很大力气来介绍每一阶段的合成过程,但学生仍难以理解,而采用相关视频片断,学生观看后感觉豁然开朗,容易理解和记忆。

此外,成人学生更希望通过生物化学课程了解该学科最新的研究进展情况,以与其工作更好的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及时把最新的发展动态及信息也纳入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在介绍生物信息学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查询、检索等技术,增加教学信息量,使成人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学到更多知识[2]。

3.3 及时归纳总结

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多,知识零碎,有些知识相互联系,有些知识又相对独立,这就使得在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往往讲授的部分明白了,但是要与以前讲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就又思路不清晰了。例如,在讲到三羧酸循环的时候,每一个步骤学生都清楚,但是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生思路不清晰了,因此,讲完这部分内容后,要及时总结三羧酸循环发生部位,整个过程中有几次脱氢,几次脱水,产生多少分子ATP等内容,这样学生就能直观了解此过程及其作用。此外,在每节课后,都要对本节课的内容做全面的归纳总结,指出本节重点内容,使学生对课堂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3.4 改革考试形式,提高学生出勤率

考试是评价学生对某方面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的一种方法,也是评价教学得失的一种手段。但是对于成人学生来说,仅仅用期末的一张试卷来衡量他们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不合理的,这样会使一部分成人学生放弃了平时听课的过程,只是根据教材上重点内容死记硬背,参加期末考试,而忽略了许多课堂上知识的学习。因此,衡量学生生物化学课程学习的标准应该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可以结合学生出勤率,以及随堂测验情况来评价,由于成人学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时间和学习习惯,适当地课堂测验无疑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事实也证明这样做可以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总之,平时成绩结合期末成绩可以更好的衡量成人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出勤率,便于学生更全面的掌握知识[3]。

参考文献

[1]赵春超,范菊娣,邵建华.成人教育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的探讨与改进[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8):2031-2032.

[2]杨雪松,燕秋.多媒体技术在成人高等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5(5):50-51.

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 第12篇

关键词:实验平台,医工特色,改革

生物医学工程是现代工程技术与医学相结合形成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其利用生物学、医学和工程的原理和方法,从事生命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领域极其广泛,实践性很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学实验平台以科学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人为本,科学设置实验项目,合理配置,资源共享,从而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具有医学背景的医学工程技术人才。以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为基础,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保障,做好实验室建设规划,不断优化实验室建设布局,规范和加强实验室的管理,把实验室建设成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生物医学工程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1 实验室建设理念与改革思路

为了培养学生熟练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实验设计能力,我校确立“三模式(基础实验教学、基本技能实验教学和专业提高实验教学模式),一体化,三层次(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创新性实验)”的实验教学体系。现已开设的基础实验有数字电路系列实验,医学电子学基础系列实验,模拟电子技术系列实验,Matlab仿真实验等;综合性实验有DSP系列实验,THDGP-2单片机系列实验,THQC-1传感器特性综合实验等;创新性实验有医学仪器设计系列实验,超声设备设计及故障排除系列实验等。以学生为本,进一步强化实验技能的训练,加强启发式、互动式、研究式的实验教学方法。适当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进一步提高综合性实验的质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验教学与科研实践环节的联系,形成具有医、工特色的创新型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进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自己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评价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 实验教学特色、成果

2.1 建立体现生物医学工程特色的实验室

我校依据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学科相互渗透、支撑的专业建设理念,共建有医学信号及图像处理、普通医疗仪器、医学传感器与信号测量等5个专业实验室和1个医学图像处理研究室,拥有的仪器设备价值约200万元。正在建立基于虚拟仪器的医疗仪器设计实验室、医学传感器实验室、医学信号分析实验室、影像设备实验室、医学物理实验室,建成的实验室为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

2.2 优化生物医学工程实验课的内容,构建医工特色的课程体系

目前大多数综合性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缺少医学知识,不能很好地满足医学领域技术要求。依据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特点,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和实验室现有条件,自编一系列具有医工结合特色,符合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特点的实验教材,如《医学仪器原理实验指导》《医学超声技术学实验指导书》《医用传感器实验指导书》等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密切相关的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的学生用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开设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提供重要资料。

2.3 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培养理工医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必须有一支与培养任务相适应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双向融合。在师资队伍整体建设上,实现理工医的整体规划。目前由医学背景,工学背景的混合结构组成的教师队伍,保证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提高了实验教学与管理的水平,促进了实验教学的改革,有效地提高了实验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现有专任实验教师9名,其中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省优秀教师、省教学标兵1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占33.3%,具有硕、博士学位者6人,占教师总数的67.7%。本专业全部师资可以按照学历教育背景划分为:医学类师资,如影像诊断、放疗医师等;理工基础类师资,如生物医学工程基础课教师等;理工医结合类师资,如影像设备学专业教师、影像技术专业教师、放疗技术专业教师等。由这些教师组成复合型师资队伍群体,来完成复合人才的培养任务。融合的原则是:脱产培养与在职培养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养相结合、国内培养与国外深造相结合、岗位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鼓励青年教师跨专业考研、考博。对理工毕业的中青年教师,制定制度、实施医学再教育。根据专业需要,安排理工类教师和临床教师共同参加科研课题研究。我系与护理学院临床专业长期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研发了基于Labview的分娩机制系统,静脉注射速度控制仪等。通过这些双向融合过程,培养一批达到理工医知识融会贯通、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优秀师资。

2.4 建立4个多媒体实验室

为满足现代化、信息化实验教学的需求,建立多媒体实验室可以较好地演示实验教学信息,把微观的知识形象地展示在屏幕上,形象生动,学生便于理解。在实验室内配备投影仪,教师可以方便地使用各种多媒体设备进行现场演示,使讲课、参观、演示、实验等均在实验室内进行,形象化的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教师授课提供了方便。目前,实验室运用红蜘蛛软件,在局域网上实现多媒体信息的教学广播,集同步教学、控制、管理、音视频广播、网络考试等功能于一体,并同时实现屏幕监视和远程控制等网络管理的目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3 实验教学建设的展望

上一篇:戏曲演员的眼神下一篇:高校二级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