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业余训练范文

2024-07-24

田径业余训练范文(精选12篇)

田径业余训练 第1篇

一、业余田径训练后疲劳消除措施

疲劳是一种作为负荷结果的特殊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它体现在有机体能的不协调性上和成绩暂时下降上,疲劳状态是暂时的、可逆的,同时也是一种包含身体和心理过程在内的综合现象。事实证明,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无效的训练,没有恢复的训练是危险的训练,提高成绩最关键的两个条件是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和恢复手段的有效性。所以,消除疲劳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田径训练恢复手段

恢复手段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课上恢复;另一类课后全面恢复。

1. 训练课上的恢复

训练课尽可能安排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这样有利于神经系统的能量节省化;注意发展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水平,以促进运动员的机体快速恢复,提高运动员的机体恢复能力。鼓励运动员多承受力所能及的训练负荷,以逐步提高动员机体抗疲劳的能力,发展运动员机体的恢复能力。适当变换训练场地,改变作业条件,避免运动员神经系统疲劳的过度积累。

训练中合理安排组与组、次与次之间的间歇时间,间歇期采取各种手段安排积极性休息活动,如:慢跑、走、伸展练习、按摩、深呼吸等,以推迟疲劳的出现。控制争强好胜、意志坚强的运动员超强度完成大运动量训练。培养运动员完成技术动作的放松能力,引导运动员采用正确的呼吸方式和节奏。

2. 训练后全面恢复

(1)温水浴。温水刺激,可放松肌肉,安抚神经。温水浴的水温以42℃±2℃为最适宜,淋浴时间为10~15分钟,勿超过20分钟,每天不要超过2次,以免加重疲劳。

(2)按摩。按摩是消除疲劳的常用手段,其中人工按摩最受运动员欢迎。人工按摩分为全身按摩和局部按摩,全身按摩应在训练后2~3小时,于沐浴后在暖和的房间里进行。局部按摩可在训练后,时间不超过10~15分钟,主要用于消除肌肉僵硬和局部疲劳。

(3)科学膳食。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体内代谢旺盛。加之青少年在大运动量的训练时,要消耗身体大量能量,因此训练后必须有足够的营养补充。如果营养不良或缺乏营养必然会影响青少年运动员的健康,影响运动员的正常训练。所以,科学的营养是青少年运动员健康和运动能力的保证,也是影响青少年运动员身体素质和成绩的一个关键因素。

田径业余训练 第2篇

业余训练是体校和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和造就有运动天赋学生的成绩达到一定竞技水平,为高一级院校输送体育人才,参加上一级的田径比赛,为校争光的重要任务。体校和中学业余训练的结合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一、体校与中学有机结合,营造学校良好的体育氛围

1.学校领导应重视体育工作,支持体校选材并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训练。学校应该把体育工作列入全校的工作计划中,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的竞争和激励机制,根据上级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示精神和要求,合理地安排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锻炼师生的身体,提高健康水平,养成顽强的拼搏精神,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氛围。

2.体育教师要身体力行,掌握校内体育动态,在搞好体育课堂教育、教学、管理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开展好相应的体育活动和竞赛,有计划地进行田径业余训练。在教学、体育活动和竞赛中发现体育“苗子”,及时调整训练队成员,健全业余训练的管理制度,分析研究队员的身心状况,制订合理的训练方法,科学的安排训练的负荷量,使队员的素质技术成绩都有理想的提升。

3.体校教练要经常到学校,了解学校学生情况,观察学校的业余训练,了解队员,指导训练,做到掌握一手材料,跟学生搞好关系,真正地为了学生去选材、去训练、去培养。

二、重要的环节――对业余训练队员的选材要求

1.热衷于体育运功,有积极主动参加业余体育锻炼的愿望,这是必备的内外在因素。

2.田径运动项目众多,教师要根据校情,确立具有校情特色的优势项目为主训项目,来选择体育“苗子”.

3.重视文化课成绩,运动员不是别人想象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体育运动是一项体力加脑力的综合活动。

4.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田径训练单调、枯燥乏味、艰苦、缺乏像球类一样的兴趣。

5.要有家庭的支持,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关怀和支持。良好的家境可以为其发展起到坚强的.作用,并有可能造就一个优秀的运动员。

三、坚持科学合理训练,严格管理

要建立科学的发展思路、管理制度,体校跟学校的业余体育训练要有机结合。各级教练员都要根据实情,确立训练目标和任务,制订远期训练规划,做好训练计划,合理安排科学合理的训练,保证每天训练要有收获,保证队员的健康与安全。

田径业余训练 第3篇

关键词:中学;田径训练;新特点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06-02

“业余体育训练是竞技体育乃至整个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资源,它是我国竞技体育的基石,也是我国竞技体育的希望工程,它直接关系到竞技体育发展的实力和后劲,同时它也是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坚强后盾和催化剂,担负着推广和普及的重要使命。”[1]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田径技术水平、比赛成绩、训练手段、器材设施等等都时刻在变化,但是这并不能改变中学业余田径训练疲软无力的状况,青少年田径训练是提升整体田径训练水平的基石,尤其是中学阶段的田径训练,没有青少年时期田径训练水平提升,进一步培养高水平的田径运动员和发展田径运动都是无稽之谈。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训练实践经历,针对当前田径发展的新特点,在深入剖析中学业余田径训练现状的基础之上,提出中学田径业余训练的几点建议,为广大的同行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田径运动发展的新特点

(一)训练比赛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田径是运动之母,金牌大户。“田径作为金牌大户,一向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往往比赛被安排在综合性运动会的最后时刻进行”。[2]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关于体育训练的体系也越来越完善,田径运动早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科学的而训练体系,无论是日常训练还是专业比赛。专业的田径训练队都制定了常年的训练计划,包括周期计划、年度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和日计划,注重恢复训练和医务监督,及时补充营养,对训练课程进行全程监测,为运动员的每一次训练提供科学的数据监测,这样使得高水平的田径运动员层出不穷,大型赛事竞争日趋激烈,赛事水平逐步提高。

(二)田径训练比赛器材和设备逐步现代化。田径运动经过多年的发展,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在训练设施上都取得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训练比赛器材设备方面。进入21世纪之后,高新科技不断被应用到田径训练和比赛中来,例如在跳高项目中,海绵垫的使用使得撑杆跳高更加安全,撑杆也经历由木杆到竹竿、金属竿再到玻璃纤维竿的变化,成绩也不断提升;塑胶跑道也逐渐普及;大型比赛中起跑器、电子计时器、激光测距仪等先进的设备都在使用中,选手的成绩也更加精准。

(三)成立科研团队,提升项目科研水平。科学研究最终目的为体育实践服务,为体育训练提供理论支撑。田径运动是大型比赛中设置比赛项目最多的运动,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因此,田径运动训练队注重科学研究,成立科学研究团队,对田径运动的基础和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为田径运动的教学、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让科研、训练和竞赛的结合更加紧密。

二、中学田径业余训练所面临的问题

(一)中学田径运动员技术粗糙,需要进一步提升技术细节。“田径运动出现在人类早期的竞技史中,一部分项目反映的是古代人类的一些最基本的运动方式,如走、跑、跳、投等。这些涉及人的基本运动动作是人类在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经历漫长的竞技发展,是最终获得人们认可的体育方式。”[3]田径运动发展历史悠久,其技术动作变化不大,但是大多数项目运动技术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掌握其精髓,中学田径运动员由于训练时间短,再加上对技术动作的理解能力不到位,导致其运动技术较为粗糙,短时期难以改变,教练员应该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让运动员充分了解某一技术动作的动作结构和动作细节,逐步提升运动员的运动技术细节。

(二)学习与训练矛盾客观存在。目前大多数学校的田径业余训练的时间都放在下午放学之后,亦有的教练员见缝插针,利用早晨的些许时间进行田径训练,无论是什么时间的训练,训练时间和学习时间二者之间都存在这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难免会发生“撞车”事件,多数是训练时间挤占了学习时间,这对学生的文化课学习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学习与训练矛盾的客观存在,让各级中学的田径教练员、老师和家长左右为难,不知如何处理,更有甚者,一旦孩子因为参加田径训练而导致文化课成绩下降时,家长立马叫停,坚决阻止孩子继续参加田径训练,这种现象的发生在各级中学业余田径训练中可以说是司空见惯。

(三)教练员训练素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教练员的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中学业余田径训练的成败,没有高素质的教练员,高水平的运动员也就无从谈起。目前,中学田径业余训练的教练员整体素质可谓参差不齐,多数教练员由于受到学历结构和训练经历的双重限制,其训练水平难以有质的提高,基础的田径训练还能应付自如,稍微复杂一些的技术教学和训练就无从下手,这严重影响了中学田径业余训练质量的提升,因此,快速提升中学田径教练员训练素质水平无疑是当务之急。

(四)田径训练相关科研工作有待加强。“科学研究和医务监督是培养高水平学生的必备条件,其中包括专业的科研和医务人员,训练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完整的医务监督系统,完善的恢复保健器材设备,先进的科学仪器等。”[4]中学田径教练员由于受到学历的限制,再加上日常教学任务重,无暇顾及科学研究工作,据了解,中学田径教练员中大多数教师都没有发表过有关田径训练的科研论文,这对于现代化的田径运动而言,简直是致命的打击,没有科学研究做后盾,一味地训练,其成绩提高速度非常之慢,唯有二者融合交流,才能迅速提升田径训练的质量和比赛成绩。

三、基于田径发展新特点的中学业余田径训练对策

(一)合理安排运动计划,注重提升运动技术细节。田径训练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要有合理的运动技术作保证。对于中学阶段的田径训练,要注重基础性训练,全面发展学生的柔韧、力量、耐力、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避免过早进入专项化训练阶段,切不可过度开发而造成运动寿命缩短。中学田径训练中针对某一特定技术动作一定要详细讲解运动技术结构和环节,让学生充分领悟其技术动作要领并掌握。切忌只掌握大致技术动作,忽略技术细节,影响后续运动成绩的进一步提高。

(二)积极解决学习与训练的矛盾,保证学习训练两不误。学习和训练是一对矛盾体,虽然不可调和,但是可以最大限度去解决,尽量减少彼此之间的矛盾。针对参加田径训练的学生,学校可以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其进行文化课的补习,为其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再加上教练员制定的合理的训练计划,实现学习与训练的“双合理”计划,必然会在提高训练成绩的同时减少文化课学习的负担,这样一来,不知不觉中就解决了学习与训练的矛盾所在。

(三)积极提升教练员综合素质,提高科研水平。通过外出进修和学习来提升教练员的综合素质,确保教练员的训练水平有所提升。完善奖励制度,调动教练员工作积极性,对于从事课余田径训练的教练员给予一定的报酬。针对中学田径训练科研水平低下的情况,可以建议学校加大对训练的投入,为教练员提供科学研究的条件和便利,针对训练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整理成文字记录,并最终形成科研论文,一步步提升中学田径教练员的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杰,谭广.湖南省青少年业余田径训练可持续发展战略初探J].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1):69-71.

[2]冯树勇.从中国田径竞赛体制说起[J].中国体育科技,1999,35(8):54-58.

[3]吴健,对新时期地方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21(4):116-118.

[4]叶文娟,山东省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4):122-124.

论少儿业余体校田径教学与训练 第4篇

一、运动训练的要求

1. 对教练员的要求

教练员在训练前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作出计划, 精心设计和组织练习, 以丰富的训练内容和新颖的训练方法激发出运动员的积极性, 教会运动员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术达到自主训练, 在训练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养成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其身心全面发展。这是教练员应具备的业务素质。业余训练工作是培养新型专业后备人才的一个重要力量。

2. 对运动员的要求

在选材方面, 要选择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各方面能力强的小运动员进行训练。训练时, 必须有一定的量和强度。在教练员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下, 为达到某种教学与训练目的, 使运动员积极主动地完成训练负荷。有利于掌握动作技术, 发展身体素质, 达到训练目的。

3. 运动训练中要因人而异

在教学训练中, 要根据少年儿童的个体差异有目的、有针对性、合理科学地安排运动训练内容, 做到因材施教。这是因为运动员们个体差异不同, 学习训练态度各异, 领悟能力各异, 具备的知识水平和训练经验不同, 练习前的准备状态不同, 所以教练员应充分地分析这些差异, 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 帮助他们提高身体素质, 增强信心, 使每个运动员都能在训练中不断地提高技术水平, 获得进步。

4. 运动训练要与技能、智力的发展相适应

在田径教学中, 运动训练对巩固知识、建立正确的技术和动作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运动训练可发展运动员的智力, 提高他们学习和掌握动作的能力, 并使体育知识经过多次重复转为技能。因此运动训练与技能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密切结合起来, 才能使运动员身心得到良好的全面发展。智力技能是在训练过程中动作技能完善、巩固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结果。

二、运动训练的实施与安排

1. 制定训练计划

教练员在组织安排训练中, 应根据少儿运动员的运动特点、训练水平科学合理地制定训练计划, 分为周期计划、年计划、月计划、日计划。选择训练内容、训练手段。经过教练员周密设计的运动训练方法, 要让运动员知道训练什么, 为什么训练, 怎么训练, 使他们积极、自觉主动地进行训练, 达到预期训练目的。

2. 训练前的心理调节

在做课前动员时, 针对运动员的各种心理差异, 通过各种合理的手段和兴趣爱好, 根据具体心理要求, 制定出相应的训练方法, 调动起运动员的训练兴趣, 以达到训练目的。

3. 训练过程中的准备阶段

从时间上看, 准备阶段只占整个训练课的15%~20%, 但其作用不可忽视。它是为训练目标、学习与训练做好准备。因此设计准备阶段, 内容要在分析教学与训练目的基础上安排好新旧技术的衔接与联系。准备练习的内容很多, 对运动员来讲有身体练习、活动性游戏、专项辅助练习等。要根据他们的生理特点, 做好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准备活动, 同时发展灵敏、协调、柔韧素质。这样有利于运动员身体正常发育, 也有利于教学与训练目的的完成。

4. 重视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是完成教学与训练目标的主要内容。从运动员的身体基本素质 (包括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力量素质, 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灵敏性) 着手, 进行综合性的训练, 以为运动员将来身体各项指标的发展和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的特点来改变训练条件和方法手段, 如运用肋木、体操凳、杠铃等各种器材。并采用游戏和比赛等方法, 组织训练, 激发他们的训练兴趣和积极性。

5. 重视、强调运动训练的主体

运动员是教学训练的主体。要创造新颖多样的, 适合少儿心理特点的训练方法, 遵循少儿的认知发展特点, 符合少儿身体机能变化规律, 以及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从简单到复杂,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有目的、有层次地安排练习内容, 使得他们练得积极、主动。

6. 注重训练手段的创新

(1) 拓展训练思路。在新授课中设计带有趣味性的训练内容, 让学生讨论, 拓展他们的思维, 使其形成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技能的状态。 (2) 以兴趣引出新的训练内容。 (3) 以兴趣带出兴奋点的训练。练习的难度应高于运动员平时训练的水平, 这会使运动员感到新颖有趣。

三、结论

田径业余训练 第5篇

[摘要]田径运动是所有运动项目之母,在普通高校体育活动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并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探讨了如何抓好普通高校业余田径训练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普通高校 业余田径训练 体育教师

田径是体育运动最为基础的一项运动,田径项目业余训练是学校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与贯彻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紧密相连。实践证明,田径项目业余训练的良性运行,能促进学校群众性体育工作的开展,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加人到体育活动中来,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方式,掌握更多运动健身的方法,并逐步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由此可见,普通高校搞好田径项目的业余训练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一、提高体育教师业务水平

体育教师是田径运动队训练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和组织者,田径队优异的运动成绩的创造,离不开优秀的体育教师的辛勤工作,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将直接决定着田径运动队的成绩优劣。

1.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知识体系的更新,善于学习和知识储备。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能力除了自身在大学学习的一些相关课程以外,工作以后更要将理论联系实际去钻研在教学和训练中的难题,善于总结自己的训练优秀经验,并要抱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思想,及时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库,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和能力。

2.加强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做个科研型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的体育科研能力主要是指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总结工作的创新能力、实践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与公关能力等。上述能力在个人有意识地不断学习中培养;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和亲自动手中锻炼;在组织群众活动中不断提高。这个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不但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外,而且还能及时与实践相联系,使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完善理论,能不断发现、解决问题。体育教师在从事体育训练的过程中,肯定遇到一些问题,这个就要求我们去分析问题,通过研究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体育教师科研水平越高,渗透到训练中去的科研成果越多,运动员的成绩提高的就越快。教师在坚持以训练为主的同时应该从事相关的理论研究,“训练”与“科研”结合在一起,可以更自觉地钻研理论,及时掌握训练信息,不断丰富学识,不断提高训练的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3.具备团结协作精神。对于业余训练来说,在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是能够承担田径项目业余训练的体育教师。教师是指导业余训练的核心,在合理科学分工的基础上,应提倡“一盘棋”的协作精神,要充分利用体育教师的人力资源,不断提高训练指导质量;学校应对那些工作能力和责任心强又取得了显著训练成绩的教师,在物质上和精神上予以适当地奖励。

4.教育相关部门、体育局或学校方面应加强体育教师建设。制定“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方案”,采用继续进修、集体学习交流,校体育组内以老带新、相互促进,加强教研、教改、科研等活动推行等措施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5.各校体育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对校业余训练工作的重要性要有足够的认识,明确了本职工作,树立强烈的责任心,要有吃苦奉献精神。关心运动员的身体情况,对女运动员的身体情况尤其要注意,关心运动员的学习,帮助运动员协调好学习与训练之间的问题,有全心全意为训练服务的思想。

二、充分发挥队员在业余训练中的主体作用

1.发挥训练中的群体效应与尖子的作用。按运动项目进行分组以后,同一训练小组之内的队员在水平上是会参差不齐的,每个队员都会有自已的.长短处,也会有自己的不足。一定要通过分析既看到别人的长处,也看到自己的短处,使每个队员实事求是地确立自己的训练目标,教练员在每一次训练课中应根据每个队员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训练要求。为了在训练过程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要培养和树立“尖子”运动员,使“尖子”运动员成为全队的“带头羊”,成为全队技术和良好作风的榜样。

2.加强比赛模式与自信心的训练不少参加训练的队员,开始阶段训练成绩都比较容易提高,当训练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专项成绩往往因经验的缺乏或者是自信心的不足等,成绩的提高就会变得缓慢,甚至停滞不前,而且在比赛中常常容易造成直接的技术错误。所以在训练过程中引进比赛模式和进行提高自信心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三、增强训练方法科学性,提高训练质量

1.合理制定训练计划。合理的训练计划可以提高训练的质量和运动员训练水平。田径课余训练计划是保证训练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它可保证训有目标、有组织、有步骤的进行。体育教师在实施训练之前,必须根据校田径运动场地设施情况、选手实际能力状况、区体育部门的体育工作安排和未来阶段武汉天气影响等因素,制定好完整的训练计划,包括多年的、阶段的、周以及课时训练计划以保证训练系统地,有步骤地实施,以保证训练的质量。

2.掌握教科书上的训练原则,注意个体特点,切忌死搬硬套。训练中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训练原则,运动训练的原则主要有: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的原则,不间断性原则,周期性原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动机激励原则,直观教学原则。训练中应该遵守这些原则,但是必须做到“以运动员为本”,从他们的具体情况出发,进行训练改革和创新,任何脱离运动员实际和死搬硬套的做法都会受到惩罚,例如刘翔的训练内容、方法、手段就不一定完全适合你的运动员。

3.结合专项优选训练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训练效率。学生本身学习任务重,学习时间紧张,为了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取得很好的训练效益,我们体育教师可以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深入研究本专项的技术特点、供能特点,真正把握专项的本质,在选择训练手段时,要做到实用、集中、有效,不搞“花架子”;以铅球投掷技术为例,后滑步技术是教练员狠抓的一个动作环节,往往教练员上来就是练习滑步技术,但对初中的运动员来说,那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实际上,铅球运动员最重要的任务是练好最佳出手姿势,因为滑步所产生的动量对最终投掷成绩的贡献只占10%-15%。因此,训练铅球投掷技术必须从出手动作开始练习,接下来是侧身滑步,最后才是后滑步。第二,查阅和搜集国内外资料,及时了解专项的发展趋势、动态和最新训练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运动员的实际,定身量做地设计和优选训练手段。第三,在训练中要以比赛的强度或超过比赛的强度完成练习。例如孙海平指导,根据跨栏的技术要求,为刘翔量身定做了一套抗阻练习,每一个手段都是为了改进专项某一环节的技术,提高某一环节的能力而设计的,练习的强度达到或超过了比赛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戴健,张林,马志和,刘炜.江、浙、沪地区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4(1):13-16.

田径业余训练 第6篇

关键词:心理训练;中长跑运动;业余田径训练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中长跑项目被认为是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以其特有的发展各种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优势确定了在中学体育课教学中的地位。因此,心理训练越来越受到教练员的重视。本人拟就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的概念和作用、内容、影响因素、特点、提高途径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最终促进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高。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查证心理训练的有关资料,以证实其可行性与必要性。

2.经验总结法

以田径中长跑业余教练的经历,从中发现和总结出心理训练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二、分析研讨

1.心理训练的概念与作用

心理训练,就是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以影响,为运动员争取优良成绩做好各种心理准备,是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能更好地参加运动训练和完成复杂的比赛任务。心理训练的主要作用就在于促进运动员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员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使运動员的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在比赛中遇到各种情况都能保持平和的心理,准确、灵活地运用技战术。只有具备了这种心理素质才能保证正常水平的发挥。

2.影响心理训练的因素

影响中长跑心理素质的因素很多,一般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方面:专项运动水平、智力水平、神经类型、对待学习训练的态度都是影响运动员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客观方面:教练员的指导水平、对训练的计划安排、采用的方法手段、同伴水平的影响,正式比赛的实践以及学习训练的环境、场地、器材、时间等客观因素,也会影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3.我校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特点

中长距离跑(简称中长跑)是800米到3000米和3000米到10000米之间距离的跑,是典型的耐力与技战术相结合的周期性的体能类运动项目,也是一项极限强度之争的竞技运动项目,既要有速度,又要有保持速度的能力,是属于高速度耐力性的项目。但运动员对比赛很感兴趣,易于冲动,对训练或比赛成绩中的好与坏也会表现出大喜大悲,这与这一时期的运动员神经系统的抑制薄弱有关,中长跑运动是耐力性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跑时既能保持一定的速度,而且此速度又能持久,但由于内脏器官的惰性,在跑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极点”现象。当极点产生后,只要坚持跑下去,经过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就会减轻,身体机能就会得到好转。

4.我校中长跑运动员的主要心理表现及其训练方法

(1)平时训练的心理表现: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表现为对训练不感兴趣,常常迟到或无故不来。训练方法的枯燥无味、单调,使运动员心理表现为机械、单纯、目标不明确,运动员单调地完成任务,而对运动技术、战术的不重视,如摆臂、跑步时动作的不协调、不合理地分配体力等;运动跑步过程中出现“极点”现象;被队友超越或被队友拉下较长距离时即表现为自动放弃,长此以往形成习惯,失去自信。在训练中,运动员对技术掌握慢,训练状态不理想,训练态度不认真时,教练会操之过急,打骂运动员,从而导致运动员心理紧张、害怕,进而失去信心和兴趣,加上我们是业余学校训练,学校家长对运动员的文化成绩要求也高,于是出现了“少跑一点没关系,作业一字值千金”的模糊认识。

平时训练过程中心理训练的提高方法:①提高思想认识。②增强信心的训练。③训练内容的多变。

(2)比赛期间运动员的心理表现:整个比赛过程一般分为赛前、赛中、赛后。赛前易出现的不良心理表现有:过度兴奋、过度紧张、过分轻敌等等。赛中易出现的不良心理表现有:焦虑状态、“极点”状态等。赛后易出现的不良心理表现有:成功了会表现出兴奋和激动,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并有飘飘然之感。失败了就会表现出难过、不愉快,对自己缺乏信心,怀疑自己的运动能力,灰心丧气,甚至想中断训练。

比赛过程中心理训练的提高方法:①精神转移法:中长跑运动员在比赛前,教练员为了调节运动员的各种心理状态,避开紧张的气氛,根据运动员的业余爱好可选择能吸引其注意力的活动,如听无刺激、轻松的音乐、看书等。②表现重现法:采用回忆技术动作来调节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从过去最佳竞技状态时的表现和比赛场上胜利时的身心感受,加深对技战术的理解,提高参赛意识,树立坚定的信心。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激励调节法、模拟训练法、自我调节法等,在比赛后,对运动员的一些心理表现,教练员应正确引导,找出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不足,也督促运动员进行自我放松、自我安慰的训练。让队员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此外,适当采用听听轻音乐,谈一些轻松的话题,做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游戏,也可以缓解机体和心理疲劳。

三、小结

通过对我校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研究,总结出:(1)合理地采用相应的心理训练方法能改变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诸多不良心理情绪,对提高运动员的心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动员体能潜力起到促进作用。(2)在中长跑训练过程中,针对中长跑运动员在不同时期的心理表现,采用一些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方法,能够优化运动员心理构建,为达到最佳比赛状态服务。

参考文献:

[1]田宝,钱延龙.青少年心理技能训练.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07.

[2]姚家新.竞赛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06.

中、小学校田径短期业余训练要点 第7篇

一、组队选材方面

学校在开始组建校代表队时, 立即就面临着如何选材组队的问题, 我个人的体会是首先将选材面扩大一点, 多选一些人进入校代表队,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再小范围的筛选淘汰 (对一些身体发展相对较慢、动作技术上又有特点的运动员应当多观察一些时间, 不要轻易淘汰, 因为这样容易将有发展潜质的运动员淘汰掉) 。学校选运动员时也应分成两类:一类是为参加区运动会而准备的人员;另一类是选拔身体条件相对较好的学生, 进行长期的培养 (他们有可能达到较高水平) 。选材应当主要看 (形态选材) :身体形态、上下肢的比例、臂展、身高…… (素质选材) 短跑应注意力量、动作的幅度、动作的频率、反应时等;中长跑应注意动作幅度、心肺功能、心力储备、小关节力量、动作的轻快程度等;跳跃项目应注意肌肉力量、快速用力能力、跑步基本动作等;投掷项目应注意选绝对力量好、瞬间用力快、 (分轻、重器械项目) 上下肢用力协调等。

二、弄清学生各个年龄段的身体发育特征

根据不同阶段的目标任务选择训练手段、训练方法。例如在小学阶段, 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8岁~12岁左右, 他们要代表学校参加区运动会。8岁~12岁是学生训练打基础的阶段, 既要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又要进行掌握初步动作的技术教学, 而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身体发育特别快, 对动作的模仿能力又特别强, 但持续学习动作的时间却比较短, 因此让本队优秀运动员手把手地进行现场教学, 这样的效果会更好。小运动员在力量训练方面应多安排徒手的跳跃练习, 形式也应多种多样;上肢力量练习建议可根据实际情况用橡皮筋, 做一些对抗拉伸练习。在对小学生进行技术教学方面应注意在练习时把握好运动强度 (特别是初学时) 。如放松自然跑的练习, 开始时应把强度控制在50%左右, 随着动作技术的逐渐掌握或熟练, 再逐渐加大强度和运动量, 不能让学生一开始就比赛练习 (两人一组、多人一组) 。学生之间一比赛, 就会把动作技术练习忘掉了, 造成错误技术的定型, 这样就不好纠正了。

三、训练计划的制订

学校的业余训练一般都是在下午进行, 我们为一个运动会的准备时间也只有一个月左右, 根据这一情况, 我制订了一个短期计划, 就是将这一个月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发展基本身体素质以达到身体能够适应田径运动的需要, 采取的手段是发展有氧耐力 (慢跑为主, 要求在慢跑中注意动作技术, 体会动作的放松与用力) , 一般跑2 000米~3 000米;然后发展柔韧与牵拉, 待运动员身体 (指脉搏) 基本恢复后马上进行较短距离的快速跑, 主要体会动作的放松与用力, 次数应安排多一点;优先发展小关节力量、腰腹力量、柔韧等, 不要在训练开始阶段就采取大运动量或高强度练习, 这样会使运动员一开始就有一种身体、心理的不适应感, 对运动员自己建立自信心不利, 影响比赛成绩。第二个阶段:选择一些与专项紧密联系的训练内容, 运动量开始逐渐加大并控制好强度 (运动员适应运动量也是因人而异) , 然后再逐渐加大训练的难度直至与比赛一样。第三个阶段:重点是专项强度的刺激, 一定要有三到四次与比赛强度一致的训练, 同时注意运动员受伤因素的出现, 尽量少安排容易受伤的运动项目, 并帮助运动员分析该项目的难点、重点以及关键技术, 寻找突破点。

四、比赛中的临场指挥及赛前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服装、跑鞋、竞赛卡、临场用药、制作每名运动员的参赛时间表、给运动员讲解田径规则以及相关项目的裁判法等。

田径业余体校训练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第8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以长春市体育运动学校、吉林市体校、四平市体校、公主岭市体校、辽源体校等体校作为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的体育学术期刊, 进行整理与分析, 为本文提供理论数据。

(2) 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计50份给体校的教练员, 收回有效问卷48份, 问卷收回率及有效率达96.0%。

(3) 数据统计法。对收回的调查问卷的数据, 运用Excel程序进行统计与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1. 吉林省业余体校经济费用投入现状。

经费是运动训练系统运行的基础, 运动训练经费的多少是影响训练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没有充足的资金就不能保证训练正常化, 资金是否充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水平的高低。这足以表明训练经费在竞技运动后备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2. 业余体校教练员队伍现状。

教练员是运动训练科学化的设计者和执行者, 是决定运动训练水平的主导因素。运动队伍水平的高低, 同教练员的指挥和管理能力密切相关。作为一名教练员, 不但要具备雄厚的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先进的运动训练理论, 还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工作能力, 良好的文化修养和专业精神, 对教练员工作具有很高的热情。

3. 运动员队伍的现状。

从运动员的调查情况来看 (见表2) , 运动员来自城市、乡镇和农村的比例分别是33.4%、41.6%、25.0%。在来自3个不同地域的运动员中, 来自农村的运动员所占的人数相对较少。

在对教练员的调查中 (见表3) 有29名教练员认为来自农村的运动员更有利于成材, 占被调查人数的60.4%, 而分别只有8.3%和31.3%的教练员认为来自城市和乡镇的运动员更有利于成材, 说明多数教练员更倾向于农村来的运动员。

4. 吉林省田径业余训练发展对策。

(1) 拓展渠道、增加经费。多年来吉林省田径业余训练依靠政府拨款的单一渠道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如接受地方企业的赞助支持) 已势在必行。管理者要开阔思路, 拓展经费的来源, 利用体校本身的优势, 走体育产业化的道路, 体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类的训练班提高运动技能, 增加经济收入。体育场馆在充分保证运动员训练的前提下, 把剩余时间进行对外经营性开放, 用于全民健身, 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2) 提高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成功率。不同的运动项目在客观上存在着对从事这一项目运动员的特殊要求, 而根据这些特殊要求将那些具有良好的天赋和潜质的苗子选出来进行科学训练, 将会大大提高竞技训练的成功率, 使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论

当前以业余体校为主体的业余训练体系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至今仍是提供优秀竞技后备人才的主渠道, 以便全面地推动我国整个体育事业的有效发展, 从而更好地达成通过体育事业的发展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更快发展的最终目标。

摘要:通过对田径业余训练的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 发现青少年田径业余训练在田径基础训练中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 经历了近50年的发展,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业余体育训练工作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有些业余体校因为资金问题和生源问题已面临解体。扩展思路、开阔视野, 放眼市场, 不断拓展体育产业发展空间, 以经济的发展带动田径业余训练的发展, 有利于提高我国竞技运动的水平, 使我国整个体育事业得到很好的发展。

关键词:田径业余训练,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马永红, 孙延昭等.我国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6 (1) :93—95.

[2]陈先良等.我国青少年业余训练体制的分析与改革构想[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2, 26 (4) :52-56.

大连市业余田径训练现状调查分析 第9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大连市业余田径俱乐部、学员、学员家长。

(二)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和资料, 了解大连业余田径训练中普通关注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为问卷设计选择项目和内容。

2.问卷调差法。本研究共向教练员发放问卷100份, 回收92份, 回收率92%, 有效率为98%;向学员发放问卷200份, 回收问卷180份, 回收率90%, 有效率为92%;向学员家长发放问卷150份, 回收问卷130份, 回收率86.7%, 有效率为94%。

3.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将所有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 并进行逻辑分析, 最后得出结果。

三、结果与分析

(一) 大连市业余田径训练的现状

1.从调查的情况来看

大连市开展业余训练的俱乐部只有27家, 而符合常年训练、每次训练2.5小时, 周训练次数达到3-4次的只有7家。大连市业余田径俱乐部数量严重不足。大连市田径运动开展的比较广泛, 田径运动在大连市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但是大部分的田径爱好者完全是出于一种自发状态。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比较复杂, 但主要原因还是收到师资以及场地器材的限制, 不可能是更多的田径爱好者接受比较系统和专业的训练。

2. 大连市业余田径俱乐部教练员队伍的现状。

大连市业余田径俱乐部教练员师资状况不容乐观。在参与调查的俱乐部中, 教练在体育院学习田径专业的占80%, 这些教练的训练年限在3—15年之间, 其中40岁以下的教练25人, 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练仅12人, 其他人则无职称。从调查可以看出, 大连市业余田径俱乐部教练员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

3. 俱乐部的经费、场地、设施、器材存在着较大的缺口。

经费紧缺是业余田径训练中全国各地存在的普遍现象, 大连市也不例外。在调查中发现, 政府对业余田径训练缺乏经费的支持, 不少俱乐部完全靠学员的学费在运转, 如果学员数量太少, 俱乐部就无法维持。训练场地在各俱乐部也存在着紧缺的问题, 不少俱乐部无固定场地, 而是租用一些学校的场地作为训练场地, 如此以来, 训练时的随意性就较大, 学员也会流失, 以致坚持常年参加培训的人越来越少。

4. 教案、教学进度、课时计划等不够规范。

调查发现, 大部分俱乐部都没有自己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不少教练想到哪里, 上到哪里, 上课的随意性将强。而在授课时数、授课内容等方面没有较为长远的计划。

(二) 大连市田径业余训练学员情况分析

1.随着年龄的增长, 参加训练的学员呈现减少的趋势。从年龄上来分析, 7—9岁的孩子占44.6%, 9—12岁的孩子占40%, 13—15岁的孩子占11%, 而15岁以上的孩子只占4.3%。虽然素质教育已深入到各个家庭, 从小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已得到家长的重视,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参加业余训练的孩子越来越少, 原因在于:年龄越大, 学习的压力也越大, 不少家长担心练习田径会分散他们的精力, 影响学习成绩。其实, 只要孩子感兴趣, 适当进行田径训练, 能使他们保持活力和旺盛的精力, 能促进孩子生长发育, 是他们更加健康、全面地成长。

2.参加训练的学员的动机分析。被调查的大连市业余田径俱乐部的队员对于参加业余训练的动机呈现多样化, 对田径运动感兴趣而参加业余训练的同学占73%;学生自己不太喜欢田径项目, 为了锻炼身体的学生占13%;希望将来成为专业运动员或进体育院校深造的学生占10%;有次特长可以选择进入更好学校的占4%。由上可知, 在参加业余训练的学生中, 绝大多数主要还是出于对田径的热爱和兴趣来投身业余训练的。

3.学员选择俱乐部的主要依据。选择俱乐部的标准, 71%的家长看该俱乐部的收费是否合理、符合经济承受能力;62%选择俱乐部师资力量是否雄厚;42%的家长要看场地、设施的情况;28%的家长则选择地段是否便利。由此可见, 俱乐部的生源好坏取决于合理的收费、雄厚的师资力量、完善的场地设施, 这些因素都影响着业余田径俱乐部的长久性。

4.学员家长选择的最佳训练次数及时间。从调查的结果来看, 关于一周锻炼的次数, 9%的家长选择的最佳次数5—7次;78%的家长选择4—5次;11%的家长选择2—3次;2%的家长选择随意。说明每周4—5次的培训次数是大多数家长所希望的, 这与业余田径训练的要求是相符的。关于培训时间, 85%的家长希望在双休日, 这一时间, 家长休息, 有充分的时间送孩子接受训练。从以上结果来看, 青少年田径培训应充分考虑这一年龄段孩子的特点, 培训时间要合理安排。

三、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1.大连市业余俱乐部严重不足。

2.经费、师资、场地设施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着网点的发展。

3.大连市业余田径训练学院随着年龄的增长, 参加训练的人数有减少的趋势。

4.家长让孩子参加训练的目的较为明确, 即强身健体;他们对俱乐部的选择取决于经济因素、师资力量、场地设施等。

(二) 建议

田径业余训练 第10篇

素质教育要求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学校业余训练的实际情况, 我们选择小学业余田径队作为研究对象, 探索“自主发展训练模式”的规律, 为学校业余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2 研究目标、对象和内容

2.1 研究目标

探索小学业余田径运动队在业余训练中由“他律”向“自主发展”转化的训练模式。

2.2 研究对象

本校小学业余田径运动队成员, 每一届约8~10名, 来自不同班级。

3 自主发展训练模式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变化, 均受它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的影响。其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这是促成一切事物发展变化所不可缺少的因素。对于业余田径队的学生, 必须考虑到他们各自的来自于学校和家庭的外部制约因素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有自主发展的需要, 作为一名小学业余运动队的学生, 他们存在生理、安全、交往、自尊等需要, 但更想满足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4 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法、个案法并用。在总体方案确定的前提下, 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 不断调整和完善课题方案, 其具体程序为:制定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修订和完善计划→继续行动→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对典型的个人作长期追踪。

研究时间从2003年8月至2012年7月, 对三届学生进行教学实验, 每一届学生的研究指导过程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确立课题, 第二阶段实施训练, 第三阶段跟踪随访。

5 实验过程

课题的具体实施, 按照学生在训练中的地位作用, 大体上可分为“他律阶段”、“自主发展阶段”二个阶段。所谓“他律阶段”, 即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基本上以教师的要求指导为主, 本人的自主意识较低的训练阶段;“自主发展阶段”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 使其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进而把设计方案转化为现实的训练阶段。这二个阶段虽有区别, 但却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5.1 第一阶段 (他律阶段) 的实施方法分析

5.1.1 做好家访工作, 争取家长支持, 形成教育合力

在和家长交流的时候,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让家长明确自己孩子在学习中所处的实际位置, 让他们明白通过体育考取大学也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另外可以列举一些历届的体育特长生考学的实例。最后可结合体育的价值分析体育对学生的重要性。

5.1.2 做好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工作

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认为, 让学生参加了业余田径运动队, 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因而会限止学生参加业余田径训练。针对这种现状, 作为教练, 经常性地与班主任及任课老师保持畅通的联系渠道是不可少的, 应结合一些具体的内容, 如经常了解学生在哪些学科上出现问题, 并答应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做好学生工作, 要他们尽力赶上。这样做能更好地得到他们的支持。

5.1.3 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是“自主发展训练模式”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规章制度的内容要具体、明确, 如规定训练时间 (每周不少于3次, 每次时间不少于一个半小时) ;请假制度 (有事必须提前请假) ;制度制定后, 很重要是确保严格执行, 特别在最初几周内, 教练必须严格督促执行。

5.1.4 激发学生的兴趣

许多运动员在小学阶段对体育具有直接兴趣, 要把这种兴趣, 引导到他们所进行的训练项目上, 从而努力训练。对于少部分同学, 他们对体育并没有什么兴趣, 应激发他们的间接兴趣, 也就是说, 要从从事项目的结果目的方面加以逐步引导, 如向他们讲述我国一些优秀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上争金夺银为国争光而倍受国人敬重的典型事例。还可让学生在业余时间观看一些体育电视节目, 通过这一系列手段, 激发这部分同学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6 第二阶段 (自主发展阶段) 的实施方法分析

6.1 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

运动量运动强度要由小到大, 并做到因人而异, 因人而宜。首先要了解各位学生的体质、体能、原有基础、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 然后根据这种差异, 制定各不相同的训练方案, 使每位学生都能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训练。另外要加强教学评价工作, 一是每过一段时间, 要进行一次系统的测试, 让学生亲眼见到自己成绩的进步。时间可控制在一个月左右。二是要及时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 让学生产生自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这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6.2 充分利用各种竞赛因素

体育训练中教练或教师要努力创设更多的比赛情景, 可通过以下几种办法来实施。 (1) 利用学校每年一次运动会的机会, 邀请兄弟学校的优秀运动员与本校运动员进行对抗赛, 并于赛后组织交流探讨, 相互取长补短。 (2) 利用好兄弟学校召开运动会的机会, 主动要求和他们进行体育交流, 比赛环境的改变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很有帮助。 (3) 自发组织兄弟学校之间的民间非正规比赛。由于参赛的同学大多都是体育基础较为出色的学生, 所以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发展很有好处。 (4) 利用好区运动会的机遇, 参加比赛。由于区运动会规模大、水平高, 又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进行, 通过激烈的竞争, 不仅从技术角度而且从心理角度都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高。

6.3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体育项目本身的特点, 各个项目的差异性较大, 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教学训练方法的选择, 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提高他们实践操作能力。如某学生在短跑技术掌握中, 摆臂动作不充分, 那么他的成绩提高较慢, 教师通过结合学生每次的测试成绩, 积极引导他主动发现技术动作缺陷, 并针对具体情况, 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

6.4 寓训练于兴趣活动中

寓训练于兴趣活动中是把原来通过正规训练课目中要求达到的目标, 改成在各自喜欢的兴趣活动之中去实现。这样做有以下优点: (1) 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 完全摆脱了枯燥、单调、乏味的感觉, 会全身心的投入练习。在学生参加这种活动的同时教师必须让他们明确训练的目标。 (2) 有利于增加训练的频度和强度。学生通过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 通常会保持长时间的兴奋状态, 使学生的体能和素质在无形中得到发展。 (3) 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 通过参加这种兴趣活动可以使学生的体育兴趣得到强化, 有助于他们的自控能力、自主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发展。

6.5 开展学生互帮互学活动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之间开展互帮、互学活动, 这不仅有利于增进学生间的友谊, 而且有利于同学们可以在训练中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 及时改正。从而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7 结语

通过自主发展训练模式, (1) 促进学生由“他律”向自主发展转化的外部条件。通过家访, 转变家长不重视体育的态度;协调好班主任与任课老师的关系, 让他们不仅支持, 而且能参与进来;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 使训练活动有章可循;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 使训练活动具有科学性。 (2) 促使学生由“他律”向自主发展转化的内部条件。调动运动员的积极主动性, 引导他们把这种积极主动性和文化课学习相结合, 使体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摘要:自主训练模式可简要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家庭、学校、教练多边互动”。无论在训练过程中或过程外, 都力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自主决定自己训练发展方向, 而教练 (教师) 只起协助或辅助作用。本文就“自主发展训练模式”的理论和实践运用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业余训练,自主发展,训练模式

参考文献

[1]曾臻, 李德华.我校田径队实施“快乐训练”的体会[J].田径, 2012 (5) :55-56.

[2]陈迪仙.浅析“快乐训练法”在中学校田径队业余训练中的运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4 (1) :89-91.

[3]陈先良, 王健, 吴贻刚.我国青少年业余训练体制的分析与改革构想[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2 (4) :55-56.

[4]王刚, 肖幼林.关于我国高水平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1 (6) :78-79.

[5]王健, 曹可强, 候斌, 等.新中国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的发展阶段与现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0 (5) :34-40.

田径业余训练 第11篇

一、湖北地区业余体校田径训练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费短缺,筹资渠道单一

湖北地区业余体校的资金筹集主要来源政府财政拨款,加之。湖北地区业余体校自我“造血”能力较弱,因而,导致许多业余体校因经费短缺,而不得不压缩训练项目,缩减学员,甚至有的被迫停办。此外,由于筹资渠道单一,一般是拉一些赞助而已。田径项目难以与一些商业价值较高的项目相媲美,如篮球、足球、网球等项目,致使田径项目得不到或很少得到企业的赞助。

(二)训练思想观念尚待更新

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湖北地区业余体校田径教练员的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科研水平不高等诸多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他们的训练思想观念。他们只注重一元训练理念,而忽视二元训练理念。加之,湖北地区对业余体校的重视不足,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湖北地区业余体校田径教练员发展创新思维的积极性。

(三)训练管理体制尚待健全

调查中我们发现,湖北地区业余体校中训练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问题,如监督机制尚未建立、奖励机制效果不明显、领导机制过于散乱等,湖北地区业余体校田径训练管理体制中所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湖北地区业余体校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健全湖北地区业余体校训练管理体制迫在眉睫。

(四)训练计划安排欠科学、欠合理

目前湖北地区业余体校特别是湖北基层地区业余体校的训练计划尚不合理,与科学发展观极不不相称。从湖北地区一些基层业余体校的田径训练计划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计划安排都是大强度,没有合理的安排训练量,没有完全恢复的时间,训练也不是很科学,经常导致队员受伤,而影响队员以后的运动生涯。

二、提高湖北地区业余体校田径训练管理水平的路径选择

(一)开辟资金筹集渠道

为了解决好湖北地区业余体校体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就必须增资开源。一方面是牢固树立主动走向市场的新观念,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本积累——体育基础设施、设备创造收入;另一方面是努力探索体育赛事营销的科学道路,开辟一条具有地方体育竞赛特色的赛事市场的运作模式,以发挥湖北各地区业余体校自身的“造血”功能。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广开财路,向社会和自身筹集体育经费,逐步实现湖北地区业余体校体育经费来源的多元化。

(二)转变田径训练管理的思想观念

湖北地区体育主管部门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措施,加强对湖北地区业余体校田径训练管理工作的领导。开展田径训练。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培养几个体育后备人才,更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包括个人意志品质的锻炼、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以及民族凝聚力和对人类精神文化发展的追求。学生对竞技体育的关心,不仅会为国家竞技体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社会文化基础,也会激发学生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的政治热情。学校开展田径训练,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田径训练活动,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并为培养田径运动后备人才做贡献。

(三)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

一方面,建议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尽快建立湖北地区业余体校教练员的培养体制与制度;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主动探索教练员选拔、培养、聘任的途径与方法。实践表明,向社会招聘教练员的方法,实用易行,可以有效弥补湖北地区业余体校教练员人才不足现状。

(四)健全田径训练管理体制

湖北地区各级业余体校应把田径队的建设列入业余体校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校、部、室)管理体制。结合业余体校实际情况和办队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运动队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训练作息制度,激励学生刻苦训练的奖励制度。对运动员可实行特殊政策,即实行特殊考试考核、特殊学籍管理和特殊分配制度。

(五)训练计划安排须合理化、多样化、科学化

田径业余训练 第12篇

作为一支高职院校业余田径队,其水平如何,取决于非常多的因素。该文通过调研分析部分高职田径队的建设情况,对比我院田径队的实践经验,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业余田径训练模式构建抛砖引玉。

1 提高教练水平,理论实践结合

每所高职的体育教师有不少,但田径队每个组别的教练员一般只有1个。田径教练员的带队能力是整支队伍发展的有力保障,提高教练员的自身水平,可以使训练手段更加先进、系统和科学,使得运动员能更快成才,迅速提高成绩。

高职可以实行教练员业绩考核,竞争意识能够鞭笞教练员的自我提高。作为队伍的组建者,日常训练的组织者和总指挥,教练员在队伍中是灵魂人物,他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一支队伍的精神面貌,他的带队水平也决定着队员的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高职田径队训练,大多会形成一种习惯,招生一届又一届,训练模式还是原来的几套,训练方法和手段落后,运动员只能保持到原有的成绩,很难提高。所以,教练员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储备。除了理论知识的补充,更要善于在平时的训练、比赛中去思索去分析去总结。只有发现问题所在,才能改进并提高。

教练员不能做纸上谈兵的人,也不能做一介莽夫!目前,高职带队教练员,一般分两种:(1)曾今是高水平运动员的教练容易不重视理论研究;(2)体育系毕业的教练员训练经历少,实践经验不足。因此,教练员一定要会用科学的训练方式武装自己,成为有研究能力的人。教练员越专业,训练方式也就越科学,队员成绩提高将会事半功倍。

2 优选训练手法,紧抓专项素质

众所周知,田径运动不靠蛮力,有一定的技巧和方式方法。高职院校的教练员中有部分曾今也并没有亲自练过所带项目,只知大概轮廓,不只其中实质。教练员必须要正确把握好跳跃类、投掷类、跑类等项目的技术特征,选取有针对性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再根据专项训练的需求,对训练方式做些灵活改变,防止枯燥重复训练,也可避免运动员遭遇训练“瓶颈”,即运动员的专项素质水平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出现停滞无法进步的状态。这将极大影响队员的心理状态,影响运动成绩的进一步提高,这时,肌肉系统需要有新的刺激才能激活。

技术没有绝对,需要因人而异。队员成绩的展现,需要身体素质水平和技术达到匹配。日常训练无外乎身体素质和技术的共同提高,两者你追我赶,促使运动成绩不断提升。教练员在训练中必须敏锐观察到两者在队员身上的情况,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虽然不是身体素质发展最快的阶段,但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教练员需要挖掘潜能,全力发展其主要素质,结合专项能力,进而提高专项技术水平,素质和技术交织提高。

高职院校对运动员在技术水平上的要求并不特别,训练的手段和方式也不算特殊,关键在于技术开始有形时需要实实在在的专项素质打基础。

3 负荷强度为主,抓质量求突破

在高职院校,从学生中招募到身体素质尚可,又有吃苦耐劳优秀品质的苗子尚且不是容易的事情,学生还需要完成学业,参与一些课外活动等,其训练时间、餐食管理、身体恢复等方面都跟专业运动员无法比拟。因此,教练员在安排负荷训练时,需要控制好强度,逐步递增,重视训练质量,切不可操之过急。结合高职院校学生训练时间较少这一特点,以负荷强度训练为中心进行适度合理的训练安排,切记过量。科学的训练要求教练员必须能够精准地控制训练强度,还需要严格要求练习质量,在高质量的练习下提高运动强度,增加练习密度,使得短时间内能够有较好的训练效果,并使队员达到身体所能承受的生理负荷。依据运动训练学的原理,运动员通过高数量高质量高强度的训练负荷会引起生理和心理的强烈反应,随之会出现显著的适应和恢复,机体就会从中得到提升和改善。

一段时间后,随着训练要求和水准的逐渐提高,运动员所能承受的生理负荷强度也在增加着,这时候除了平均强度的训练之外,需要加入突出强度训练去达到突破的目的。所谓突出强度训练要求运动员高质量完成技术动作,其成绩要冲刺本人最好成绩,才能促使运动员不断自我提高。

4 加强赛前适应,最佳状态参赛

好的比赛成绩能够使运动员和教练员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个人价值的体现。一般对我省高职院校来讲,几个重大的比赛包括:浙江省大学生田径精英赛、浙江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浙江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以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等。如果运动员在临近比赛前由于心理过度紧张,不在状态,使得训练出现问题,就会非常棘手。围绕这些重大比赛,教练员需要将训练规划成常规训练周期和集训周期。由于高职院校的学制一般只有三年时间,最后一年还要求学生参加实习工作,平时的文化课程又较为密集,且还需要学生参与“晨跑”和“晚自习”,那么教练员就需要掌握规律,根据比赛时间制定训练计划。

除了寒暑假两个高密度、高强度的集训周期之外,“赛前集训期”是最为关键的训练周期,“赛前集训期”分为“准备期”和“调整期”。“准备期”则要求教练员灵活安排训练时间,如果学生因为需要参加学校正常学习而无法保证下午的训练时间,那么就可以充分利用“晨跑”时间结合傍晚的短时高效的训练来完成一定的运动负荷。晨跑时间训练可以保证每天训练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足量的训练可以迅速提高队员水平。“调整期”即为“恢复性训练”,以较轻松的素质练习和技术动作练习为主,这一时期要求稳定队员的运动水平,防止运动受伤,以保证运动员以最佳竞技状态参赛,创造优异的比赛成绩。

5 结语

“千里马需要伯乐,伯乐也需要千里马。”教练员自身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也要善于选材,好的教练员和队员直接影响着田径队的水准和比赛成绩。高职院校的学生参与田径队训练,需要教练员把握几个原则:(1)依据高职学生身体发展的特点和高职训练环境的特殊性,教练员要优选训练手段,紧抓专项素质训练和技术磨练,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2)普通高职田径业余训练时间有限,要按短周期性采用以强度训练为核心同时提高训练质量;(3)要重视赛前的适应性训练,调整运动员的生理节奏与比赛节奏一致,使运动员充满信心迎接比赛。

摘要:田径运动向来是最常见的运动方式,而高职田径队建设则是体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块内容。队员的训练态度、水平以及成绩如何都很直观地反应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水准,田径队的好坏也或多或少影响着整个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作为一支高职院校业余田径队,其水平如何,取决于非常多的因素。实践经验中发现,田径队平时刻苦训练的情景;获得的成绩和荣誉;甚至于队员和教练员的个人影响力等都会促进学校集体体育活动的开展,也能够鼓励到更多的同学积极开展体育活动。该文通过调研分析部分高职田径队的建设情况,对比我院田径队的实践经验,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业余田径训练模式构建抛砖引玉。

关键词:田径训练,模式构建,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黄喆.为高职院校开始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理论[J].浙江体育科学,2009(6).

[3]应菊英、陈海忠.高职体育课程融入人文素质教育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7).

[4]朱建清.浙江省高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初步设想[J].浙江体育科学,2010(2).

[5]赵权忠.我国学校竞技体育体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6]张春华.运动中的心理疏导[J].大众心理学,2006(10).

上一篇:小学毛笔字教学下一篇:奶牛流产的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