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骨折

2024-05-31

糖尿病合并骨折(精选10篇)

糖尿病合并骨折 第1篇

1临床资料

2011年2月至2011年9月, 我科收治骨折患者378人, 患糖尿病的52人, 这52人的年龄从14~87岁, 平均年龄59.8岁, 有6人是入院后被诊断为糖尿病, 根据病情给予精心护理干预, 无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2护理指导

2.1 知识宣教

很多骨折患者不能把骨折和糖尿病联系到一起, 尤其提到糖尿病足很是吃惊。甚至有部分患者是入院后查出血糖高, 经会诊定为糖尿病。而且青壮年、中年患者也开始增多。根据患者的知识水平, 性格, 以举例的方式或介绍书籍, 让患者了解简单的知识, 如空腹血糖的正常值是3.6~6.1 mmol/L;骨折后既要高蛋白饮食又要控制总热量;严格限制各种甜食;骨折病情允许情况下适当锻炼可降低血糖值等等, 引起他们的重视, 做到自己控制, 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2 心理护理

让患者重视糖尿病受伤后的高危性, 但要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通过耐心解释, 热心交谈向他们讲解可用胰岛素泵持续注射或定时注射胰岛素, 很有效地控制血糖, 不耽误骨折的治疗。解除患者恐惧、悲观、焦虑情绪。使其思想情绪稳定, 有利于治疗。

2.3 教会患者自己行为

告知患者骨折通过治疗可以治愈, 但糖尿病是一种需终身治疗的疾病。教会患者自我饮食调节;血糖和尿糖测定方法、结果判定;怎样自己注射胰岛素;自己做好口腔、足部和外阴的清洁;规律生活, 戒烟、酒等, 提高生活质量。

3护理干预

3.1 饮食护理

血糖升高不利于骨折患者愈合。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重要的基础措施。骨折患者需进高蛋白, 高维生素, 富含营养的食物, 如肉、蛋、动物内脏、豆制品等, 饮食量和搭配量不很限制。但合并糖尿病要严格、长期控制饮食, 就要少食含胆固醇高的动物内脏、蟹黄、虾子、鱼子等。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食物组成和分配为:碳水化合物约占饮食总热量的50%~60%, 提倡用粗制米、面和一定量杂粮;蛋白质含量一般不超过总热量的15%;脂肪含量约占总热量的30%。主食的分配应定量定时, 三餐按1/5、2/5、3/5分配[1]。

3.2 血糖监测的护理

严格按早、中、晚三餐前和餐后2 h做血糖监测, 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如三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者应先监测血糖值后注射胰岛素, 确保血糖值的准确性。

3.3 用药护理

骨折后特别是术后需要补充液体、抗炎、成骨治疗, 要依据糖尿病的治疗原则给药。补充液体时要降低葡萄糖的浓度。

3.3.1 给药方法

普通胰岛素于饭前半小时皮下注射, 中效或长效胰岛素于餐前1 h皮下注射。

3.3.2 注射途径

胰岛素的注射途径有静滴和皮下注射, 注射时选择皮肤疏松部位, 如上臂三角肌、臀大肌、腹部等, 注射部位交替使用, 要避开伤口处。

3.4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骨折患者多数需要卧床, 而卧床对糖尿患者极易发生压疮, 肺部感染, 尿路感染。应给患者每2小时翻身扣背1次, 定时按摩身体受压部位及骨隆突处。鼓励患者深呼吸, 增加肺活量, 必要时做雾化吸入以利痰液排出。有尿管者每日消毒尿道口2次, 隔日一次膀胱冲洗, 每周更换一次尿管。定期做眼科检查, 以防血糖升高引起微血管病变。保持床铺整洁、干燥, 经常按摩足部, 方向由足端往上, 促进血液循环, 避免糖尿病足的发生[2]。

4康复指导

4.1 锻炼时间

1型糖尿病患者宜在餐后进行, 根据骨折部位选择静力性或运动性锻炼。持续时间不宜过长, 15~30 min, 1~3次/d,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逐渐延长。并予餐前在腹壁皮下注射胰岛素, 防止运动时增加胰岛素的吸收速度而发生低血糖。

4.2 康复方式

骨折卧床的患者可做主动和被动练习, 交替进行。可以下床的最好做有氧运动, 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使血糖值平稳, 促进骨折愈合。

4.3 康复的注意事项

要根据身体状况, 选择好的环境, 随身携带糖果, 以备低血糖时及时食用。运动量不宜过大, 避免增加心脏负担, 引起并发症。锻炼时携带糖尿病卡, 附有个人信息, 运动后做好日记, 以便观察病情。

5结论

糖尿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慢性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 可引起骨质疏松, 也就增加了骨折的机会。而骨折后受应激状态的影响, 血糖会再度升高, 使代谢紊乱, 导致患者承受骨折疼痛的同时, 还出现四肢无力、极度口渴、多饮多尿, 甚至恶心、呕吐、烦躁等。早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参与、饮食管理、指导锻炼与用药, 是防止骨折发生和促进骨折愈合的关键。

摘要:目的 探讨骨折合并糖尿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52例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分析。结果 通过对52例患者知识指导与护理干预, 病情转归良好。结论 控制血糖是治疗骨折合并糖尿病的关键。

关键词:骨折,糖尿病,饮食,护理

参考文献

[1]李秋萍.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1:118-120.

糖尿病合并骨折 第2篇

关键词 骨折 糖尿病 护理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严重影响到伤口愈合,可能对患者造成心理上不良情绪,这些因素均影响到创伤或者伤口预后。而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如果担心术后恢复情况,由于患者心理负担,可能会影响到骨折的康复[1,2]。本文观察护理干预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骨折患者60例,上述患者均合并有血糖升高,其中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患者41例,其余19例患者为入院后生化检测发现有糖尿病。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38~81岁,平均58.6±7.9岁;骨折部位,上肢单处骨折11例,下肢单处骨折14例,脊柱骨折5例。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0~80岁,平均57.7±6.2岁;骨折部位,上肢单处骨折10例,下肢单处骨折13例,脊柱骨折7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给予骨折的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包括:①术前护理:做好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骨折处理方法、骨折康复等相关知识,了解糖尿病对骨折术后预后的影响,消除患者误解,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对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缓解患者心理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消除患者担心糖尿病影响骨折恢复的心理负担。②呼吸放松训练:通过呼吸控制训练来缓解患者心理负担和解除心理压力。分别进行深呼吸和叹气连续。让患者保持心情放松。③术后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进行饮食指导,根据患者骨折情况适当运动。

观察指标:测定两组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等情况,并进行比较;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焦虑状况。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观察组干预前心率、血压、呼吸、SAS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率、血压、呼吸、SAS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会因为糖尿病影响切口愈合而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这些情绪会影响到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和骨折术后恢复,所以骨折合并糖尿病护理要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来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对疾病认识等,促进患者康复[3,4]。在保持患者心情放松护理方法中,其呼吸控制训练通过呼吸练习来改善患者情绪,有助于患者心情放松。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患者心率、血压、呼吸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病情焦虑情绪得到显著缓解,说明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有助于一般情况稳定,促进骨折恢复,护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孙雪梅,李慧英.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J].中华实用中医杂志,2007,20(5):458-459.

2 陈小琼.手术室整体护理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1,8(8):83-84.

3 杨明玉,唐泓源,郑晓缺.骨折病人心理特征与早期康复训练依从性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5,19(5):772-775.

骨折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 第3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2年1月—2006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骨折合并糖尿病病人86例, 其中男37例, 女49例;年龄20岁~87岁, 平均56.5岁;上肢骨折41例, 下肢骨折45例;56例接受了手术;既往有糖尿病病史者58例, 28例入院后血糖检测在7.6 mmol/L~25.4 mmol/L, 确诊为糖尿病。30例非手术病人采用夹板、石膏固定或牵引治疗, 56例骨折手术进行顺利, 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在住院期间, 所有病人的血糖均控制在5.6 mmol/L~7.5 mmol/L。

1.2 健康教育

1.2.1 心理护理

病人术后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责任护士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及时做好心理护理, 耐心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病情发展的过程、预后知识、手术必要性及术后取得的效果。鼓励病人家属、同事、朋友主动关心病人, 体谅病人的痛苦, 给予其最大限度的精神支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病人讲解血糖控制对手术切口愈合的重要性。邀请同种疾病恢复较好的病人, 现身说法以消除病人的顾虑, 增强信心, 使其处于最佳状态, 配合治疗及护理。

1.2.2 饮食指导

饮食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及骨折按时愈合的关键。糖尿病病人入院或确诊后即可开始饮食干预, 由床位医生、责任护士及病人共同制定适合个体的饮食方案。根据病情及病人的身高、体重、年龄等情况计算总热量。宜食新鲜清淡蔬菜、豆类、低脂肪、富含蛋白质食物, 如瘦肉、粗粮、牛奶、南瓜、鱼类等, 忌食含糖多的糕点、饼干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应定时、定量进餐, 每餐七分饱, 将1 d的热量按早餐1/5、中餐和晚餐各2/5分配, 用食品交换法配制, 避免血糖忽高忽低, 对病人不利。

1.2.3 防治并发症

由于骨折病人需长期卧床制动, 易发生压疮、下肢静脉炎、坠积性肺炎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着重培养家属预防为主的意识, 并协助家属定时给病人翻身按摩, 保持床铺整洁无碎屑。适量饮水, 增加尿量以达到冲洗膀胱的作用, 保持会阴清洁,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1.2.4 加强康复指导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 制定合理的个体化功能锻炼, 能使手术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会病人具体的方法、锻炼时间、运动量及注意事项。强调康复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要有耐心, 鼓励病人要坚持不懈。

2 结果

经过健康教育, 86例病人均能配合治疗、护理, 血糖控制在6.5 mmol/L左右。除1例老年病人并发肺部感染, 2例女性病人并发泌尿系统感染外, 其余均未发生并发症。

3 讨论

骨折是较严重的机体创伤。创伤后疼痛、手术前后的精神紧张、术中失血、失液和麻醉等一系列刺激因素均可引起病人发生应激反应。糖尿病病人在长期高血糖的作用下, 各脏器功能减退, 更加重了应激反应, 可使骨折病人的血糖明显升高。骨折和糖尿病相互影响, 使病情复杂变化, 病人心理负担加重[1]。因此, 应重视骨折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给予其最大限度的精神支持, 使病人处于最佳精神状态, 以配合临床治疗。

饮食治疗的目的是纠正已发生的代谢紊乱, 使血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 手术得以顺利完成, 减少术后骨折不愈合[2]。本组病人在常规糖尿病热量分配的比例稍作调整, 增加优质蛋白质和钙的摄入, 从而更好地促进了伤口的愈合;增加高纤维膳食以延缓胃的排空, 降低了餐后血糖, 也刺激了肠蠕动, 有效地预防骨折后长期卧床所导致的便秘。

功能锻炼能很好地预防骨折合并糖尿病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促进其康复。术后1 d~2 d, 即可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应根据不同条件, 循序渐进。1型糖尿病病人运动量不宜过大, 持续时间不宜长, 宜在餐后进行。2型糖尿病病人空腹运动能加速脂肪分解, 减轻体重, 降低血脂, 活动量不应超过心肺及关节耐受能力, 预防导致并发症和再次骨折[3]。

健康教育为糖尿病治疗中重要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5]。通过住院期间进行有目的的健康教育, 使病人建立起健康信念, 自觉地进行饮食、心理、药物治疗和自我保健的管理, 调动了病人及家属参与的积极性, 增强了病人配合治疗的意识, 加强了医患之间的交流, 密切了关系。同时, 通过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 护理人员不断学习, 系统掌握了骨科及糖尿病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 充分发挥了护士在健康促进中的作用。

关键词:骨折,糖尿病,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陈姣媛.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当代护士, 2003 (12) :12-13.

[2]杨海燕.骨折合并糖尿病病人手术治疗的护理对策[J].右江医学, 2010, 38 (2) :234-235.

[3]王秀萍, 贾春霞.糖尿病病人创伤性骨折后的护理[J].中医正骨, 2002, 14 (3) :61-62.

[4]戎丽荣, 张建英.糖尿病足病人的健康教育[J].护理研究, 2011, 25 (4C) :1100-1101.

糖尿病合并骨折 第4篇

【关键词】桡骨骨折;复位;固定

【中国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05-01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急症最为常见的骨折,同时是其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在治疗时通常只注重桡骨的复位与固定,而对同时并尺骨茎突骨折的复位与固定讨论甚少。回顾2007年5月-2008年4月来我院骨科门诊收治的46例桡骨远端骨折并尺骨茎突骨折病例,隨访6月-3年,发现尺骨茎突骨折后复位不良者,愈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腕痛及旋转功能受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男12例,女34例,左手16例,右手30例,,年龄36-84岁,平均年龄57+-5.5岁。就诊时间:伤后半小时-4天,均有不同程度前臂旋前位,手掌背屈或掌屈着地史,主要表现有腕部肿胀、疼痛,畸形和前臂旋转受限。

1.2 影像资料 : 根据正、侧位X线表现,按olders分类法分为四型,其中II型9例、III型22例、IV型15 例。尺骨茎突移位情况,背侧移位27例,掌侧移位8例,无明显移位9例。下尺桡关节间隙:正位片大于3mm者12例,其中有明显脱位者5例。

1.3 治疗:所有病例均为先行手法牵引3-5min,以解脱嵌插短缩移位,然后根据骨折移位情况分别用折顶法纠正掌、背移位,捺提法或摇摆法纠正桡尺移位,再仔细触摸骨折部位,夹挤调整下尺桡关节,最后用摸理法舒理肌腱。于前臂中立位下采用短臂石膏托或管型固定于掌屈尺偏位或背伸轻度尺偏位。常规摄片复查,如复位不满意,则予调整或重新整复,直至满意。掌屈尺偏位者2周后更换石膏托时改固定于背伸功能位,以利术后功能恢复。早期均嘱其行未固定关节功能锻炼,2、4、6、12周定期复查摄片至骨折临床愈合。

2 结果

所有病例6周后均获临床愈合,拆除固定进行功能锻炼,6月后按天津人民医院骨科[1]的评定标准,并结合摄片示下尺桡关节及尺骨茎最后位置与腕关节功能关系,综合评定腕关节功能:优18例,良12例,尚10例,不佳6例。

3 讨论

3.1 损伤机制与诊断: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为不稳定性骨折。但对其损伤机制的认识目前尚未统一。笔者认为:既然均认为有下尺桡关节脱位的存在,归属于Galeazzi骨折更具现实意义。

3.2 复位:良好解剖复位是骨折治疗成功的基础。Galeazzi骨折理论提出先复位下尺桡关节,再复位桡骨,尺骨复位就很容易。但远端桡骨骨折合并为尺骨茎突骨折是不稳定性骨折,尤其是有嵌插型骨折时,先复位下尺桡关节实际上比较困难。必须先整复桡骨的短缩及移位,才能整复关节。本组46例,在牵引下先纠正短缩移位,后纠正桡骨的背、掌及桡尺偏移位,再整复调节下尺桡关节,最后根据尺骨茎突移位情况于掌屈或背伸,但均尺偏,纠正尺骨茎突骨折。初期均获得满意效果。故而认为此类型骨折按colles骨折整复理论比较容易取得成功。

3.3 固定 : 本组病例均为采用短臂石膏托或管型固定方法,基本上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有部分病例在固定后发生再移位。分析再移位的因素,新安明[2]等指出:由于腕部伸屈肌的收缩可发生再移位,同时由于肱桡肌的作用常可发生再移位,特别是粉碎性骨折。Trumble TE[3]等认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由于局部的稳定性已丧失,加之固定跨越多个关节,固定强度差,而前臂肌肉对桡骨前端始终起着挤压作用,石膏固定不能提供持续对抗前臂肌肉的力量,经常发生再移位。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腕部软组织损伤的程度,亦是固定后发生再移位的原因。固定体位:目的主要有掌屈位和背伸功能位说法,但均强调尺偏,克服桡侧移位。本组掌屈位固定则优于背伸位。

3.4 功能恢复:良好的解剖关系是维持手、腕关节及前臂正常功能的基础,任何方法的复位与固定的目的都是要达到或恢复良好的解剖关系。如整复不完全,固定不可靠,则必将影响腕关节的功能。本组46例此型骨折愈合后有明显的腕关节功能障碍和腕痛者16例,而残留移位者则有12例。因此笔者认为:对此类骨折的治疗,应重视尺骨茎骨折及下尺桡关节的复位与固定,尽量避免残留移位的存在,以减少桡关节的失稳,减少桡关节病残的存在。

参考文献

[1]尚天裕,顾云伍.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临床经验集.天津:天津科技技术出版社,1984,190.

[2]新安民.老年不稳定型colles骨折再移位探讨.实用外科学,1989,4,221.

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42例分析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2例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在65~78岁,平均年龄为(66.78±2.18)岁,病程为5~12年,平均病程为(9.28±1.33)年;骨折原因均为平地摔伤,其中摔伤右侧23例,摔伤左侧19例;按照患者骨折部分分类则10例基底型,16例颈中型,16例头下型;所有患者中伴有高血压17例,伴有冠状动脉性心脏病13例,伴有脑血管疾病9例;经血液以及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自身免疫系统以及血液系统无疾病,精神状态良好,所有患者以及家属对于该次研究具有知情权。

1.2 方法

①所有患者入院后控制患者饮食,保证患者的健康饮食以及每日的营养。在围手术期用胰岛素对患者进行治疗,术前4天停止服用中西降糖药物,一般1.5 U胰岛素用于降低1 mmolL的血糖浓度。患者空腹时血糖需保持在低于6.2 mmol/L,患者在餐后两小时血糖需保持在低于7.9 mmol/L,并且患者无酸碱失衡以及电解质紊乱,当患者满足以上条件时即可进行手术。

②患者骨折部位进行X线检查,给予胫骨结节牵引一段时间,而后进行股骨头置换术,术前进行麻醉处理,麻醉会引起患者的应激反应从而使得血糖增高,所以在手术过程中需要监测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术中对患者施用胰岛素时保证血糖平均水平在(9.25±1.75) mmol/L。其中18例患者属于股骨颈骨折Ⅰ型和Ⅱ型,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在X线的辅助下行折断式加压螺钉内固定或者闭合复位加压螺纹钉,用三枚螺钉在股骨颈内排列成三角形,术后7周即可下床活动,但需注意预防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疾病;12例高龄患者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术后4周即可下床活动;另外12例患者实施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4周后即可下床活动。

③术后4 d患者需要持续应用胰岛素进行静脉输液,胰岛素与葡萄糖的比例控制为1:3[2]。每日检查患者的血糖水平,术后需对伤口进行定时清洗和换药,预防伤口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拆线时间可以延迟。

1.3 评判标准

按照Harris评分标准给患者进行治疗评分[3]。80~90分视为优,70~79分视为良,70分以下视为差。检查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中的所有分析检查数据均录入SPSS 18.0统计学软件,两组之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表示;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只有一例患者出现假体松动的并发症,其他患者均表现良好,组间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手术治疗后Harris评分优良率为100%,临床效果较好,详情如表1所示。

注:从结果中显示,组间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属于一种创伤性疾病,患者的紧张以及恐惧心理、手术中的麻醉、骨折后的强烈疼痛等因素常常会引起患者的应激反应,股骨颈骨折伴有糖尿病患者此时血糖水平容易发生变化,血糖浓度增加会引起细菌的快速繁殖,还会抑制粒细胞的活性,导致粒细胞的杀菌以及吞噬细菌的能力降低,组织细胞合成蛋白质的能力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功能下降[4]。体内蛋白质的缺失以及钙磷元素的代谢紊乱会严重阻碍骨折患者的愈合。所以在该次研究中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先严格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术后再对患者的血糖进行监控,三组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的情况下,临床疗效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以上分析可得,在对股骨颈股折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血糖控制是影响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将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水平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摘要:目的 研究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血糖控制的同时并给予常规治疗处理,给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情况以及Harris的评分标准。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均效果良好,无在住院期间低血糖休克情况发生,患者术后只有一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现象。结论 在对股骨颈股折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血糖控制是影响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将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水平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糖尿病,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春玲.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的健康教育[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4(2):8-10.

[2]王健.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51例治疗体会[J].河北医药,2011,33(3).412-413.

[3]郭玉花,廉彩萍,张建雄,等.优质护理服务对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21):2279-2280.

糖尿病合并骨折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收的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68例作为该研究对象,均经糖尿病、影像学等检查后确诊,将重症心肝肾等器官损伤、脑血管疾病或意识障碍等患者排除。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51~78岁,平均(64.51±7.68)岁;观察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52~78岁,平均(64.79±7.97)岁。两组性别、年龄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术前血糖监测和控制,待其行手术治疗时做好医师助手,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及对血糖的观察;治疗结束后告知患者一些注意事项,同时叮嘱患者家属,要勤换洗患者衣物,注意个人卫生;患者有不适需及时报告医护人员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①心理护理。本身患者就受糖尿病影响,又发生髋部骨折,影响活动度,伴有疼痛等症状,患者会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需耐心与之沟通,多给予关心、呵护,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倾听患者诉说,采取对症方法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对患者讲解相关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知识,如病情发展、症状、治疗方法、护理干预及注意事项等;不断鼓励患者要增强信心,保持乐观、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可有效促进病情康复。②术前术后饮食护理。由于患者合并糖尿病,饮食注意非常重要,术前护理人员需加强对饮食控制,告知患者禁食糖类食物,限制盐、脂肪摄取,根据患者血糖检测,遵医嘱取适量胰岛素给予皮下注射治疗,将血糖控制在6~9 mmol/L,观察血糖稳定后进行髋部手术治疗;术后应加强患者营养供给,多食用一些含钙量高、纤维素多的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患者长时间卧床静养导致的便秘发生,指导患者养成良好饮食规律和排便规律;仍需进行血糖监测。③术中与病情护理。手术时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各生命指标的观察,加强对血糖水平的观测,避免发生发生不良状况;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仍需对患者进行血糖、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的定时检查,有效控制血糖,避免其升高而导致伤口难以愈合的发生;同时定期对患者伤口进行检查,观察其有无渗液或红肿发生,避免感染,加强伤口消毒,行敷料更换,保证无菌操作。④舒适护理。患者术后需卧床静养,长时间卧床会对受压部位造成影响,导致血液不通,或引起褥疮等并发症状,护理人员需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叩背,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叮嘱家属要加强对患者个人卫生的注意,勤擦拭身体,进行足部清洗和按摩,促进患者末梢神经血液循环,避免糖尿病足的并发;还需勤换洗衣物、床单等,保证床面整洁无异物,避免搁伤;另外加强患者口腔清洁,注意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⑤术后康复护理。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护理人员需及早指导患者行床上关节活动,如屈膝、活动踝关节等;之后进行抬腿运动,为患者讲解早期活动对其肢体活动度提高的作用,避免患者排斥不配合,也可降低下肢浮肿等并症的发生;待患者进一步康复后辅助其下床活动,指导其正确运动方法,叮嘱其在自身耐受下进行,活动幅度可由小逐渐到到,不可剧烈活动。

1.3 观察指标

结果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感染率、平均住院时间、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评价均根据我院自行设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舒适度分为非常舒适、一般舒适和不舒适;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感染率和平均住院时间对比

对照组34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53%;发生感染6例,感染率为17.65%;平均住院时间为(28.95±5.37)d。观察组34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88%;发生感染1例,感染率为2.94%;平均住院时间为(20.15±4.23)d。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34例患者经护理干预后,非常舒适11例,一般舒适11例,不舒适12例,舒适度为64.71%;对护理服务满意15例,一般满意9例,不满意10例,满意度为70.59%。观察组34例患者经护理干预后,非常舒适24例,一般舒适8例,不舒适2例,舒适度为94.12%;对护理服务满意26例,一般满意7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7.06%。观察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近年来,随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增长,老年糖尿病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而老年糖尿病患者本身受高血糖影响,同时机体逐渐处于衰退时期,易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从而增加了髋部骨折的发生率。髋部骨折多由于外伤所致,如交通事故、坠伤、摔伤或滑倒致伤等。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具有伤口不易愈合的病症特点,由于糖尿病影响,导致患者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出现代谢紊乱现象,从而导致伤口感染或伴发其他并发症等状况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恢复效率。而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由于双重病情的影响,会增加心理负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同样影响病情的稳定和恢复。因此,临床加强对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是必要的。该研究对选取的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了常规护理干预和综合护理干预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行综合护理干预的并发症发生率、感染率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常规护理干预者;其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干预者,说明综合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本研究对选取的观察组患者均进行了心理护理、术前术后饮食护理、术中与病情护理、舒适护理和术后康复护理,通过心理护理,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信心,促进情绪稳定,为病情恢复提供良好心理环境,结合疾病知识及治疗方法等健康宣教,加强患者依从性;经饮食护理,有效辅助患者控制血糖,保证术中安全,并提高其术后机体能力恢复;经术中、病情护理,通过对患者各生命体征监测及血糖观察,提高患者手术顺利进行及病情监测效率;经舒适护理,有效预防感染发生;经术后康复护理,加强患者肢体活动度,促进躯体血液循环,降低浮肿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而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总之,对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率,降低并发症及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舒适度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并分析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收的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68例作为该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率,降低并发症及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舒适度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髋部骨折,糖尿病,综合护理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韩晓芳.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综合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21(1):155-156.

[2]何罗.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合并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32-33.

[3]辛海南,高远,余黎军,等.护理干预措施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8):3177-3178.

[4]狄亚丹.护理干预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5):266.

糖尿病合并骨折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接收的老年人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64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42例;年龄58~80岁 ,平均年龄 (68.5±7.8)岁。且所有患者均经糖尿病诊断及拍片检查后确诊,所有患者血糖水平均在10.1~19.8 mmol/L之间;尿糖均大于++;属于粗隆间骨折的有30例,股骨胫骨骨折的有34例。

1.2 方 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需进行血糖、尿糖、尿常规、X线等检查之后医师可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对空腹血糖值均<11.1 mmol/L的患者可采取口服降糖类药物及饮食、运动等方法进行控制,若3 d后其血糖仍未下降可选用适量的胰岛素进行皮下注射治疗;对空腹血糖>16.7 mmol/L的患者则需直接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同时注意观察其尿酮、电解质等情况;待患者血糖控制在6.7~7.8 mmol/L时则可进行手术治疗。医师可根据患者X线等拍片结果并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选取与之对症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前可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等方法进行麻醉,待药物起效后,根据患者症状采取手术治疗,包括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三枚螺纹钉内固定术或近端髓内钉固定术等。同时医护人员应严密监视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包括心电、血糖、血压、脉搏及表情等观察及检测;并注意观察糖尿病是否引发患者出现心肌梗死或高血压等并发症,一旦出现应及时采取对症处理并在术后采用抗生素或抗感染类药物对患者进行感染的预防与治疗;并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情况,术后仍需采用胰岛素给予患者进行血糖控制,可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进行用量的减少,待其病情稳定后可将胰岛素转换成降压类药物进行血糖控制;并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采取牵引及康复训练。同时护理人员需对出院患者进行10~30个月的回访,并记录其恢复情况。

1.3 糖 尿病诊断方法

所有患者糖尿病的诊断均需根据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进行判断[2]。1糖尿病症状 ,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2无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经再次检测其值仍为上述者可确诊;3无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或糖耐量实验2 h血糖≥11.1mmol/L者可确诊。

1.4 疗 效评定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效果的评定,需根据Harris评分方法进行评定,分为优、良、可、差四类,优指患者恢复评分达到90~100分者;良指患者恢复评分在80~90分者;可指患者恢复评分在70~80分者;差指患者恢复评分小于70的患者[3]。

2 结果

64例患者经治疗后 ,呈优的有18例 (28.13%),呈良的有3例(51.56%),呈可的有11例(17.19%),呈差的有2例(3.12);优良率为79.69%;其中出现感染的患者有5例(7.81%),均经对症处理后恢复,且无一例患者发生死亡。

3 讨论

糖尿病合并骨折 第8篇

1一般资料

患者45例, 其中男25例, 女20例, 年龄为42~70岁, 中位年龄53.5岁。一类切口38例, 二类切口6例, 三类切口1例。入院时血糖12.3~23.0mmol/L。其中40例切口甲级愈合, 4例乙级愈合, 1例丙级愈合, 无1例出现切口延迟愈合, 无1例出现并发症。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患者多属意外伤害, 恐惧, 急于知道治疗效果, 且迫切要求手术, 恢复健康, 但糖尿病患者需在控制稳定后才能施行手术。医护人员应耐心帮助患者消除焦虑恐惧的心理, 并讲明高血糖对于手术效果的影响以及易发生的并发症, 取得患者的信任, 以保持情绪稳定, 使患者以最佳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2.1.2 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措施, 根据糖尿病的类型、病情轻重, 制定出合理的饮食治疗方案。协助患者严格执行饮食管理, 以利于血糖的控制。治疗过程中, 为了满意地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护士应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糖尿病营养知识, 让患者了解营养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 并按治疗效果及时调整饮食治疗方案。按医嘱规定的饮食计算, 定量、定时、定餐, 忌甜食。帮助患者根据所需热量合理搭配各类食品, 使其品种多样化, 参照食品交换法调节饮食结构, 使饮食设计符合实际, 符合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经济条件, 并保证患者摄取营养全面而又能平衡饮食。糖尿病患者多合并骨质疏松症, 应给予高钙饮食。如患者体质较差, 应采用营养支持疗法。

2.1.3 药物治疗:

糖尿病骨折手术患者危险性大、并发症多, 术前准备的关键是控制血糖, 使血糖降至适宜水平, 给予口服降糖药物及注射胰岛素治疗, 每天测血糖、尿糖及电解质, 根据血糖、尿糖测定结果, 调整胰岛素用量, 保持尿糖 (+) ~ (++) 及血糖5.5~10.0mmol/L[1]。除尿量及尿糖量较多或有酮症酸中毒患者外, 不需要每天改变胰岛素用量, 要观察几天后再进行调节, 用药期间要注意观察胰岛素的不良反应:低血糖反应及过敏反应。做到抽吸胰岛素剂量准确, 注射准时, 注射后30min内及时进食。术前应用有效抗生素及利水类、维生素类药物, 以预防感染, 消除水肿。

2.1.4 皮肤准备:

严格执行骨科手术备皮常规, 嘱患者洗澡、更衣、剪指甲, 将备皮范围内的汗毛剃净, 严禁划伤皮肤, 用肥皂水擦洗干净, 用2%碘酊消毒, 75%乙醇脱碘后无菌巾包扎。

2.2 术后护理

2.2.1 药物治疗及饮食:

术后及时足量应用抗生素及维生素类药物, 继续应用降糖药物。患者创伤较大, 在血糖稳定的基础上, 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 以保证营养的需要, 促进切口愈合。

2.2.2 观察切口有无感染征象:

每天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如果体温>38℃提示有感染, 应对症处理。及时换药, 保持敷料干燥, 换药时观察切口缝线处有无红肿, 如切口有感染, 立即拆除肿胀中心部位的缝线, 扩创引流, 在保障引流通畅的前提下, 尽量不要将全部的缝线拆除, 以防伤口裂开, 延缓愈合时间, 同时局部红外线照射, 每天换药1~2次。

2.2.3 积极预防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体质较差, 加上骨折后长期卧床, 极易并发褥疮、肺炎、肺结核及泌尿系感染, 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清洁, 定时翻身, 按摩受压部位, 除骨折部位固定外, 尽量增加活动度, 有牵引及石膏固定者做好护理。

2.2.4 功能锻炼:

指导并协助患者早期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 根据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完整的锻炼计划, 是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骨折,糖尿病,护理

参考文献

糖尿病合并骨折 第9篇

【关键词】下腰椎骨折;马尾神经损伤;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072-02

引言:

腰椎是由椎体、椎弓等组成,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是腰椎位置发证局部肿胀以及不同程度的疼痛,患者的骨折处出现肌肉紧张以及无法站立等运动性障碍问题[1]。患者发生腰椎骨折的原因:间接性暴力——高处坠落、重物打击背部,引发脊柱突发性屈曲;直接性暴力——患者发生工伤以及交通伤害,引起胸腰位置伤害[2]。而腰椎骨折也分为很多方面,本文就下腰椎骨折进行分析,下腰椎骨折归属不稳定性骨折,骨折的发生会直接对腰椎管神经造成压迫性损害,所以出现了合并马尾神经损伤情况[3]。对于此类合并症患者来说,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术治疗,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保证患者术后短时间内的恢复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择的实验研究对象,总计110例。均为我院2013年的1月到2014年的8月期间收治的下腰椎骨折患者,且110例患者均发生了合并马尾神经损伤情况。患者症状表现:发生了下肢不完全瘫痪情况,且双腿开始变得麻木,腰椎疼痛和肌肉紧张等等[4]。包含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的年龄在24岁到62岁之间,年龄均值在44.5岁;骨折部位:L3处骨折人员33例,L4处骨折人员52例,L5处骨折患者25例;患者出现下腰椎骨折原因:高处坠落损伤且合并马尾神经损伤;骨折类型:颅骨折58例,骨盆骨折患者19例,另外33例患者发生了合并跟骨折。对110例患者进行神经功能分级(Frankly):A、B、C、D级分别是20例、33例、46例、11例。

1.2方法

患者入院进行基本处理后,均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的时间一般在患者伤后的6h到15h之间。110例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治疗,进行手术前首先对患者进行手术麻醉——连续硬模外腔麻醉,这种麻醉能够降低患者围术期的疼痛感。让患者取俯卧姿势于气垫上,这样能够保证患者的腰部足够向后伸展,取手术患者腰部后中心位置行纵切口,对患者的受伤腰椎位置进行逐层剥离处理,以达到充分暴露患处的目的。取C臂机,行定位处理,于患者的伤椎两侧椎弓根钻入Schanz钉,但是这个过程需要注意,打入的钉子一定要调整好深度,深浅事宜。在此基础上置入连接杆,实现稳定性效果,最后一步处理就是使用螺栓剪断器。马尾神经损伤患者,首先要将患者的硬膜囊进行凸显处理,在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发现多数患者均发生了硬膜囊破损情况且神经外露。行纵切手法对硬模进行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最大可能的凸显马尾神经,并于显微镜下对患者的马尾神经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分析,总结患者的断裂、挫伤具体程度),并进行分层处理,例如马尾神经出现的不是全部断裂,而是部分断裂,则证明出现了明显性的马尾神经挫伤。取双侧腓长神经,于显微镜操作状态下进行外膜的去除处理,马尾神经断端位置行粘合处理,以上操作均完成后对患者的硬膜以及伤口位置均要进行缝合处理,并置负压引流管。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110例患者的手术治愈效果、住院时间。

1.4统计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方差( )表示。

2 结果

2.1 患者术后治愈率及住院时间

110例患者进行以上所述的手术治疗中,并未发生手术并发症问题,最终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本次手术治疗。对术后患者进行X线片检查,发现110例患者的骨折椎体高度恢复至80.9%。同时,对患者进行神经损伤评估,患者并未发生术中脊髓加重损伤情况。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治愈率情况见下表1。

2.2 随访观察

对110例患者均进行了出院后的调查随访工作,并未出现失访对象,随访有效率100%。随访时间在半年到两年之间,平均随访1年半,骨折愈合时间在3个月到半年内,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有效恢复。

3 讨论

临床数据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骨折患者的临床发生率居高不下,患者出现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意外伤害,例如比较常见的有交通伤害、施工伤害等等。本文就是结合下腰椎骨折合并马尾神经损伤情况进行研究,此类患者症状表现主要是下肢不完全瘫痪(受伤位置知觉出现减退甚至丧失的情况)[5]。

对于此类骨折合并损伤患者,就目前的医学技术而言,主要的方法就是最短时间内进行手术治疗,一旦采取复位固定,相对来说更为困难,当然由于合并损伤在短时间内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表现,所以患者一度会忽视,这就是部分患者最后采取保守治疗的原因之一。但是从临床所得结果来看,患者一旦采取保守治疗,或许在最初并无异常表现,但是长时间持续下去,患者就会发生脊柱后凸畸形、腰痛等情况。

本文分析论证,对于下腰椎骨折合并马尾神经损伤患者需在短时间内进行手术处理,同时手术过程中需要对脊膜破裂的加以修补,以便加速脑脊液循环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周荣魁,陈昌红.成人下腰椎骨折合并马尾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J].临床军医杂志,2013,41(4):373-374.

[2] 许晓琳,李桂莲.下腰椎骨折合并马尾神经损伤22例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23(6):71-71,72.

糖尿病合并骨折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60 例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患者的年龄在17.5~74 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44.52±2.69) 岁, 其中腓骨左侧骨折患者26 例, 腓骨右侧骨折患者34 例;上段骨折患者22 例, 中段骨折患者27 例, 中下段骨折患者11 例;伴有粉碎性骨折的患者43 例;双侧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47 例, 患者受伤至手术治疗时间在15.5 h~6.5 d之间, 平均受伤至手术治疗时间为 (4.90±0.69) d。

根据这60 例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 将患者分为3 组, 每组患者20 例。 A组患者接受AO钢板固定治疗, B组患者接受交锁髓内钉治疗, C组患者接受外固定架治疗。 这3 组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这3 组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之间可进行良好的比较研究。

1.2 方法

A组患者接受AO钢板固定治疗, 即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 指导患者取仰卧位, 于患者的胫骨外侧作切口, 在患者骨折端的中点进行上下切开皮肤, 切开的长度约为8 cm, 分开肌间隔, 剥离骨膜, 使得患者的骨折端暴露, 之后对患者的骨折处进行复位, 选择8 孔钢板在患者的腓骨外侧紧贴, 采用三爪钳进行固定, 并上螺丝钉。 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冲洗以及止血, 将切口处逐层进行缝合。

B组患者接受交锁髓内钉治疗, 即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 之后根据患者的X片来确定患者的腓骨峡部髓腔直径, 并选择合适的髓内钉。 指导患者取仰卧位, 在患者的膝前髌下作纵向的小切口, 切口长度在3 cm左右, 这样可以使得患者的髌韧带充分暴露, 纵行分离患者的髌骨韧带, 此时的患者的胫骨平台可以被显露出来。 在腓骨下方1 cm左右处进行钻孔, 扩髓, 将髓内钉放入, 将骨皮质穿透, 在患者骨折的断端进行闭合复位或者小切口复位, 尽量不对患者的骨膜进行剥离。 瞄准安置之后, 将2 枚锁定锁入远端, 之后再将2 枚静力锁钉锁入近端。

C组患者接受外固定架治疗, 这20 例患者均为开放性骨折, 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 指导患者取仰卧位, 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彻底的清创, 采用盐水、双氧水对患者的骨折处进行冲洗, 并使用碘伏进行浸泡, 若患者存在局部皮肤缺损的情况, 则采用双蒂桥式皮瓣或者局部转移皮瓣进行修复。 在远离患者皮肤伤口约5 cm处 (上下) 分别上2 枚长螺丝钉, 之后再将单臂套入, 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骨折复位情况, 合理调整单臂的松紧度, 并对患者的伤口进行缝合, 进行相应的引流。 3 组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手术之后均接受常规的抗生素治疗3~5 d, 以此防止出现感染的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3 组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 即优:12~15 周之内, 患者的骨折部位不存在压痛的情况, 且功能复位情况达标;良:骨折愈合时间在15~18 周之间, 患者的骨折部位不存在明显的压痛, 骨折部位前后位成角, 角度<10°, 骨折处存在骨痂连续;差:骨折愈合时间在18 周以上, 患者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者不愈合的情况, 患者的骨折处存在压痛, 功能复位不达标。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数据均严格录入SPSS 2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率 (%) 表示, 进行 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A组和B组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B组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并发症

A组患者中共计存在5 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 感染、内固定物断裂、延迟愈合、骨不连、畸形愈合各占1 例;B组患者中共计存在2 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 其中1 例患者为内固定物断裂, 1 例患者为延迟愈合;C组患者中共计存在10 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 其中感染患者4 例, 延迟愈合、骨不连、畸形愈合患者各占2 例。 A组与B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B组患者与C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交锁钉治疗腓骨骨折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但是并非所有骨折患者患者都适用交锁钉, 为腓骨骨折患者实施治疗时,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骨折情况为患者实施相应的治疗措施。 目前治疗腓骨骨折的方法较多, 临床为患者实施治疗时, 应根据不同方法的利弊进行选择。 若患者存在软组织感染以及缺损的情况, 则应选择外固定架为患者实施治疗, 这样利于对患者创面的清理以及软组织的恢复, 以此防止患者出现骨髓炎以及深部感染的情况[4]。 但是外固定架治疗会导致患者出现针道感染固定针松动的的情况, 若患者不能接受及时的调整措施, 则会导致患者出现骨延迟愈合的并发症, 不利于患者的健康恢复。 AO钢板治疗腓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的特点, 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但是其会引起患者出现骨不良以及骨延迟愈合的情况[5]。 若患者的骨折部位位于中下1/3 处, 则采用钢板治疗的效果较差, 因为此处骨膜在滋养动脉断裂后, 患者的远端骨折会出现血液供应丧失的情况, 为患者实施治疗时, 对钢板进行固定时需要对骨膜进行剥离, 导致患者骨折处的血运更差, 对骨折的愈合造成影响。 同时钢板治疗之后, 需要采用石膏进行外固定, 对患者的早期运动造成影响, 不利于患者的健康恢复。 AO钢板治疗在腓骨上段的治疗中则治疗效果较佳。 靠近踝关节以及膝关节的骨折若<8 cm, 则不适用交锁钉治疗, 此时仅适用钢板进行治疗。 交锁钉治疗腓骨骨折的效果较好, 主要通过对远端以及近端的锁定进行固定, 这样可以促进腓骨长度的恢复, 在多数情况下可进行闭合穿钉, 这样可以对患者骨膜以及皮下的血供情况进行保护, 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 该研究结果显示, 经AO钢板治疗的A组和经交锁钉治疗的B组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 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B组与外固定架治疗的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与B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B组患者与C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AO钢板治疗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的效果较好, 且并发症较少, 临床为患者实施治疗时,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为患者实施相应的治疗措施。

摘要:目的 探究AO钢板固定治疗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该研究对象, 按照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 A组接受AO钢板治疗, B组接受交锁髓内钉治疗, C组接受外固定架治疗, 对比3组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结果A组和B组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B组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与B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B组患者与C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AO钢板固定治疗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的效果较好, 临床为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治疗时,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为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 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AO钢板,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交锁钉,外固定架

参考文献

[1]余升华, 胡汉生, 范震波, 等.两种固定方法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比较[J].临床医学工程, 2013, 20 (4) :420-421.

[2]殷康.胫腓骨骨折患者内固定治疗疗效分析及临床选择[J].医学信息, 2014, 28 (31) :68.

[3]韩立仁, 赵北, 穆卫东, 等.外固定架加钢板治疗伴有胫骨骨缺损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 2013, 29 (3) :258-261.

[4]朱成善, 柴俊, 张致军, 等.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 2013, 16 (4) :472.

上一篇:毕业年级大学生下一篇:电力系统不对称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