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与移动网络

2024-07-07

汽车与移动网络(精选12篇)

汽车与移动网络 第1篇

汽车尾气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各级政府从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能源供应等不同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缓解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有关部门也在研究制定政策措施, 推动建立更加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体系, 降低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移动式汽车尾气分析仪是用于检测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尾气排放指标而设计的一款检测设备, 它将为控制尾气排放、建立低碳生活发挥一定的作用。

移动式汽车尾气分析仪

当汽车启动后, 移动汽车尾气分析仪启动抽气泵从汽车排气管采样尾气, 经除尘、去油、滤水处理进入气体分析部件IRidium100内, 进行内部的红外法处理, 采集CO、CO2、HC的浓度数据, 然后尾气进入经过外部的O2、NOx传感器, 采集相应O2、NOx的尾气浓度数据。这些数据是经过信号检测、放大和处理后变为数字结果, 通过IRidium100的RS-232串口传到微处理器。微处理器经过统计、平均等算法处理和存储, 按自定义的环保通信协议进行数据封装, 经过GSM/GPRS/CDMA数据通信或短消息通信传到指定的上位管理平台。分析仪上的LCD上有操作菜单, 使用者通过键盘进行菜单操作, 可获得设备工作状态和尾气分析结果, LCD上可显示CO、CO2、HC、O2、NOx的具体检测数据结果。移动汽车尾气分析仪的结构如图1所示。

移动汽车尾气分析仪的硬件设计

尾气分析仪的气体分析部件采用英国CITY公司的IRidium100型气体分析模块。它通过内部的红外法处理, 采集CO、CO2、HC的的浓度数据。IRidium100可以通过外接的O2传感器和NOx传感器, 得到O2和NOx的浓度数据。

单片机系统采用C8051F020, 它具有两个串口, 其中一个串口连接IRidium100, 另一个串口连接GSM/GPRS或CDMA通信模块, 用自定义的通信协议和上位管理平台进行数据交换。

输入电源直接接汽车电源DC12V~DC24V, 转换成DC12V提供给IRidium100, 同时提供一组DC5V电源输出给单片机和通信模块使用。

单片机通过继电器控制采样抽气泵的工作, 主要控制进气、排气的动作。继电器控制抽气泵, 平时处于断开状态, 当系统开始进行尾气分析时, 给继电器通电使抽气泵工作5分钟。

G S M模块采用西门子公司的MC37I。该模块是一个功能完整的移动通信工业模块, CPU通过串口对它进行控制和数据传输, 可以传送包括短信、CSD、GPRS等在内的数据。CPU对模块的控制采用的是AT指令, 符合ETSI标准GSM 07.07和GSM 07.05。

移动汽车尾气分析仪的软件设计

尾气分析仪的工作模式

专用汽车尾气分析仪设计具有四种工作模式:

(1) 手动工作模式, 在开机状态下通过键盘控制菜单, 执行一次尾气分析的过程;

(2) 自动工作模式, 当每天设定的时刻达到时, 自动执行一次尾气分析过程;

(3) 命令工作模式, 当接收到上位管理平台命令时, 执行一次尾气分析过程;

(4) 校准工作模式, 在开机状态下通过菜单选择进入, 进行一次尾气校准过程。

其中, 手动工作模式和校准工作模式由LCD提供的主菜单, 在现场通过键盘输入的键值触发, 然后执行相应的控制命令。

手动工作模式, 在需要立即进行尾气分析时, 手动进入主菜单选择, 然后选择一次尾气检测, 或者选择执行n次尾气检测 (n由菜单的设置选项输入) , 进行的一次或多次尾气分析过程。

自动工作模式由可配制的“自动测试时间”和RTC中的实时时钟进行比较, 时间相等后触发, 执行一次尾气分析过程。自动工作模式为默认模式。

命令工作模式, 由上位管理平台下达的命令触发, 执行相应的一次尾气分析过程。命令工作模式下, 仪器通过串口接收到来自通信模块的“采集尾气”远程命令, 此时仪器自动进行一次尾气分析过程。

校准工作模式, 在第一次开机状态下或有校准需求时, 抽气泵入口接上标准尾气气体, 手动进入主菜单选择标定量程, 进行的一次校准过程。校准后的尾气分析仪, 标定了基准的测试参考点, 可以提高尾气检测的准确度。

尾气分析模块的关键命令序列选择

根据IRidium100的使用手册, 对CITY IRidium100尾气分析模块进行数据采集的关键命令序列如下所述。

尾气分析仪的量程标定

(1) RESET (命令号为:$30) , 在标定尾气分析仪前用此命令。发出复位命令后收到应答, 复位成功。

(2) ZERO ($35) , 采集之前先校零, 启动抽气泵半分钟后再发送校零命令, 1分钟内收到校零完成应答即零点校准成功, 此时停止抽气泵工作。

(3) SPAN SPECIFIED CHANNELS ($36) , 标定量程命令。在校零完成后人工接好尾气标准气, 执行标定操作, 此时启动抽气泵, 通气15秒后发送标定命令给尾气分析模块, LCD显示瞬时值, 接收到标定完成应答后停止抽气泵的工作, 同时停止对串口的操作。

尾气数据的采集, 即一次尾气分析过程

(1) RESET ($30) , 在每次执行尾气分析命令前发出此命令。发出复位命令后收到应答才算复位成功。

(2) ZERO ($35) , 采集之前先校零, 启动抽气泵半分钟后再发送校零命令, 1分钟收到校零完成应答即零点校准成功。此时停止抽气泵工作。

(3) C O M P E N S AT E D D ATA ($31) , 校零完成后即可进行数据采集, 先让抽气泵工作半分钟再发送数据采集命令, 过10秒后再采集数据, 每10秒采集一组。LCD显示瞬时值, 采集过程完成后 (采集5次数据) 计算出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显示。采集到5次就停止对串口操作, 同时停止抽气泵的工作。

软件流程设计及实现

程序流程基本逻辑是, 主程序根据四种工作模式下的条件触发, 发送相应的命令给CITY IRidium100尾气分析模块, 模块执行该命令后, 返回执行结果/状态数据。主程序将结果数据一方面在LCD上显示, 另一方面发送给通信设备, 由通信设备传输给上位管理平台。

当收到上位管理平台的命令时, 或者键盘触发手动执行尾气检测时, 或者自动检测时间达到时, 启动执行尾气检测的动作。一次尾气分析过程后, 设置当天已经测试过的标志。

LCD的主菜单如下所示, 通过上键、下键、+键、-键和确认键对键盘菜单进行操作, 触发相应的命令执行。

"1.Show Se ings", //参数显示

"2.Setup", //参数设置

"3.Analysis 1 time", //手动执行一次尾气检测

"4.Analysis n times", //手动执行多次尾气检测

"5.Calibration Zero", //校零

"6.Calibration Span", //标定量程

"7.Show Date/Time", //显示RTC时间

"8.Setup Date&Time", //设置RTC时间

"9.Factory Default", //恢复默认的检测量程

"10.RETURN", //返回

在四种工作模式下测得的结果数据均通过串口向通信模块发送。测试结果数据格式如下:

结语

本设计使用C8051F020为核心的单片机系统控制Iridium 100工作, 实现了汽车尾气中CO、CO2、HC、O2、NOx浓度的检测, 并通过短信数据传输方式将检测到的浓度数据传输到远程上位管理平台。设计实现的样机在新疆某地环保局试用, 现场测试的数据得到了环保部门的认可。

参考文献

[1]CITY公司.Iridium Specification.pdf

[2]CITY公司IRIDIUM OPERATING INSTRUCTIONS.PDF

[3]胡汉才.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3.

[4]R.J.凯思.光探测器与红外探测器[M].董培芝等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4

移动非编与制作网络的连接 第2篇

河南电视台技术办 张晓冬

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技术部李刚

中国西部电视技术协会第十七届年会技术论文二等奖

摘要:现阶段非线性编辑网络和移动非线性编辑系统都已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在描述了传统的通过远程传输完成移动非线编系统和编辑网络之间素材传递的节目制作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跨数据库访问和多格式混编的方式完成移动非线编与非线编网络之间直接连接的设想,以充分发挥各系统的优势,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关键字:非线性编辑、编辑网络、移动非线性编辑、WMV9

问题的引出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非线性编辑系统也逐渐由单机系统发展为网络系统,现在几乎所有的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厂家都推出了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网络系统的优点主要是由集中存储带来的资源共享,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也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同时,各个厂家开始推出移动非线性编辑系统。基于笔记本电脑的这种便携式系统主要得益于CPU+GPU编程技术和算法的成熟以及1394协议的被广泛支持,蓝光盘技术和P2卡技术的应用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移动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应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异地采访完成后,利用该系统完成上载、编辑,最后将生成的节目利用公网(Internet)传回电视台;二是采访完成后,将素材上载,并携带设备返回电视台,完成编辑后,直接下载到磁带或通过转码再上载到编辑网络中。第一种方式提供了一种廉价、高效的节目传输方式因此得到了广泛的肯定,并已经在部分电视台得到了应用。第二种方式则没有得到认可,因为其与普通的桌面系统没有大的区别,效率上可能有所提高(在从采访地返回电视台的途中可以完成素材上载,但完成编辑的.可能性不大,我们做过实验,在颠簸的汽车上几乎不可能长时间操作计算机。)但因为不能利用共享资源(如:配音设备、统一的模版、字幕等等),使这一点优势也丧失殆尽。

能否在充分发挥移动非线性编辑系统便携、高效的特性的同时,又能将其融入非线性制播网络系统之中,充分利用共享资源呢?

2、移动非编系统的组成

移动非编系统的优势就在于便携,因此其组成设备也必然是便携设备:

①支持1394接口的便携式摄像机。

②拥有1394接口、百兆以太网卡、GPRS/CDMA无线网卡的笔记本

“打通传统与移动两个网络平台!” 第3篇

一言以蔽之,就是用新技术重新整合、升级原有营销。对互联网营销则是——

这是一次特殊的采访。

正当记者约好上海传漾科技公司采访时,发现其CEO徐鹏正在与飞拓无限公司CEO陈昶洽谈合作,而且双方是刚刚对接。

而这两个公司,传漾科技在业内以高效整合数字媒体资源著称,飞拓无限则是中国少有的从2003年诞生之日起,就致力于无线营销发展的企业,也是中国移动的指定商务合作伙伴。

这样两家有代表性的企业,在现在这个时刻“擦出火花”,意味着什么?《中外管理》记者满怀兴致地少有地对这两位此时此刻、正洽谈移动互联网营销业务合作的伙伴同时进行了采访。

客户手里都是智能终端

《中外管理》:无线广告业务最近一年来能感受到怎样的变化?

陈 昶:去年无线营销我们还需要向广告主做些推荐,而今年我们去客户的公司开会,客户手里拿的都是iPhone、iPad等等,已经不用多讲,他们自己就在用,对有关的营销方案越来越感兴趣。

其实我们就是看到一个机遇,这也是我今天找徐总来聊的一个原因。对移动终端来说,到现在很多人还只认为是手机,但随着平板电脑的逐步普及,已经在很大程度地拓展了无线广告的纵深。

一道“菜”,还是一桌“菜”?

《中外管理》:移动互联网营销目前是怎样的发展阶段?在当前,它还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陈 昶:我感觉还是处在一个比较初期的阶段,因为好多品牌还只是为了做而做,是出于营销布局的结构性考虑。但刚才我和徐总也在讨论,很多客户参与进来不能仅仅是个噱头,仅仅是开发个APP之类,而是还要进行推广,要整合各种营销平台。

移动互联网营销,单独来看很像一个甜品,虽然甜品非常好吃,但是你要把它变成一道菜品,而且融进一整桌菜的系统里面——整合起来的方案才是有最好效果的。

徐 鹏:移动互联网这个行业确实是在快速变大,而且这个行业的营销精准度高于互联网,大的广告主对移动互联网投入是越来越大,以后移动互联网营销的增速会更快。传漾一直在整合高端数字媒体资源为广告主服务,我们和飞拓应该属于战略合作伙伴,我们希望把普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这两个平台打通,展开整合营销。

为了满足广告主在移动互联网营销方面的需求,我们会与飞拓无限进行合作,成立一个移动业务部门,专门来服务广告主。

做其它媒体做不到的事!

《中外管理》:飞拓无限直接开展的移动互联网营销案例很多,认为这个行业目前各种营销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陈 昶:我认为,LBS虽然从长远来看非常有价值,但它需要网站的用户量足够大、网站的覆盖率特别高才做得起来。

而富媒体(整合多媒体、交互功能的网络广告解决方案)的表现形式和互动性,目前很打动广告主,它能把品牌自身想表现的内涵充分表达出来。而现在很多移动终端的用户是用WIFI登陆网络,今后中国移动互联网带宽的增加也只是个时间问题,富媒体在广告面对的带宽瓶颈很快会突破。

《中外管理》:对移动互联网营销的未来发展,您如何展望?

陈 昶:在给客户的整合营销方案当中,移动终端和其他媒体是互补的,而且做其他媒体做不到的事情,随着移动终端功能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移动营销的用武之地会越来越大,未来不可限量。

汽车与移动网络 第4篇

现有技术中网络服务系统一般只提供地点定位服务, 而且, 该地点一般只有在地图上已经标记或注册的地点才能提供导航服务, 这种导航方式只能满足大众的一般需求, 对于特殊用户的特殊服务, 该服务系统则有些难以胜任, 由于目前的网络服务系统基本都是面向大众的, 如果服务系统增加个性化服务项目的话, 投入成本会非常大, 难以实现。该发明提供一种个性化服务的系统, 采用独特的服务项目设置以及传送方式, 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移动通讯终端与汽车服务系统的导航信息传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在移动通讯终端中植入用于同汽车服务系统进行联络的操作软件, 该操作软件将该软件具有的功能以菜单形式在移动通讯终端屏幕上显示, 移动通讯终端包括手机、PDA或具有无线通讯功能的电脑; (2) 汽车服务系统对移动通讯终端进行定位, 移动通讯终端与汽车服务系统之间进行导航信息的联络。

步骤 (1) 中移动通讯终端具有GPS功能, 所述汽车服务系统通过移动通讯终端中GPS的定位坐标进行定位。或者步骤 (1) 中移动通讯终端不具有GPS功能, 移动通讯终端与在该汽车服务系统中注山的车载终端先进行绑定, 然后汽车服务系统通过该车载终端的定位坐标对移动通讯终端进行定位。

该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 (2) 中选择菜单中的定位选项, 操作软件锁定本移动通讯终端的位置坐标, 并将该坐标信息发送给汽车服务系统。该发明的再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 (2) 中移动通讯终端选择导航请求选项, 并输入目标地点关键词, 汽车服务系统根据移动通讯终端自身的坐标信息以及其服务请求中的目标地点信息进行导航规划, 然后将规划好的导航线路信息发送给移动通讯终端。该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 (2) 中选择标记地点选项, 并输入标记信息, 操作软件将该地点的坐标以及标记信息发送到汽车服务系统, 所述标记信息为符号或文字, 包括姓名、电话、单位、简称或代码;步骤 (1) 中所述的移动通讯终端包括第一移动通讯终端和第二移动通讯终端, 当第一移动通讯终端的导航目标为第二移动通讯终端, 在得到双方确认后, 第一移动通讯终端与第二移动通讯终端接近时, 汽车服务系统按规律间隔向第一移动通讯终端和第二移动通讯终端发送提示信息;步骤 (2) 中选择菜单中的导航信息选项, 操作软件调用移动通讯终端中的导航信息, 发送给汽车服务系统, 所述导航信息包括移动通讯终端利用自身导航功能规划并存储的导航线路信息, 或者移动通讯终端接收汽车服务系统发送并存储于中的导航线路信息;步骤 (1) 中移动通讯终端不具有GPS功能, 也未绑定车载终端时, 由移动通讯终端登录汽车服务系统网站, 先在网站上设置出发起始点, 作为汽车服务系统对移动通讯终端定位的参照, 然后设置目标地点, 由汽车服务系统规划好导航路线后, 发送给移动通讯终端。

该发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 使得这种服务系统中的各移动通讯终端得到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服务, 方便用户使用。

联系人:杨尧任

地址:深圳宝安区西乡街道九围社区洲石公路111号

汽车与移动网络 第5篇

摘 要 本文对驱车路测进行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探讨了实施驱车路测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以及优化整改等网络优化的具体实施步骤。本文还通过对具体小区通信情况的初测和复测的实例来证实优化方案对问题点的优化效果,对所提出的网络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网络优化 驱车路测 网络分析

随着移动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用户数量的不断激增,在网络中出现了越来越多影响通信质量的问题,这些问题通常表现为:语音质差、未接通、掉话、小区间的切换失败等,问题直接造成了网络通信质量下降,影响了客户对运营商的满意度评价。而无线网络优化(Wireless Network Optimization)作为能够实现采集通信数据、发现和分析网络问题、解决网络问题、提高网络服务质量的通信网络技术,从网络投入使用开始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网络优化技术已经成为了各通信运营商开展通信技术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本文探讨通过实地驱车路测进行网络通信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从而进行网络优化的方法。即通过路测发现网络通信问题,进而提出整改方案进行整改以使网络的通信性能得到改善。经过实践证实,驱车路测具有主动、快速发现通信问题,网络信息收集较全面,方便研究人员结合外界环境做出优化整改方案等特点。路测完成优化的实施步骤

驱车路测进行网络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前期准备工作,数据采集过程,数据分析过程以及优化整改过程。如果有条件的,可以在网络进行整改后再次进行驱车复测,以验证整改方案的有效性。现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做简单的介绍。

1.1 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设备的准备及信息的准备等。具体的,设备的准备包括:测试手机(作为主被叫用)、GPS全球定位系统、蓝牙适配器、安装有计算机测试软件(本文采用的是TEMS软件)的笔记本电脑、外接电源、通信保障测试车一辆。信息的准备包括:现网基站的数据,如基站的经纬度、天线高度、方位角、俯仰角、天线型号、小区LAC/CI、BCCH/BSIC/TCH频点和跳频方式等;地图的准备;位置信息的准备以及根据测试要求进行测设路线的设计的准备等。

1.2 数据采集过程

数据采集过程是通过手机的测量报告取得相关信息,然后利用专用的路测软件读取接口开放的测试手机的测量信息加以处理,并将测试设备中的GPS的数据融合在一起,从而获得具有特定格式的路测数据。一般来说,测试的内容主要有小区覆盖测试、呼叫通话测试和场强测试。

本文采用爱立信公司开发的TEMS软件完成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该软件可以提供全网覆盖测试、特定小区覆盖测试、小区切换性能测试、频率扫描测试、话音信道测试、日常通话测试等功能。驱车进行数据采集时,测试时设定每次呼叫的时长为180秒,呼叫间隔为20秒,一般车速不应超过40公里/小时,同时记录测量数据。

1.3 数据分析过程

利用路测得到的数据可以利用相关的软件再进行处理,进而得到网络优化所需要的各种图表、数据,利用后台对这些图表和数据进行分析,就可以获得无线网络参数和话音质量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基站是否存在拥塞、干扰、掉话等现象;网络覆盖情况,是否存在盲区;小区切换关系、切换次数、切换电平是否正常;下行链路是否有同频、邻频干扰;是否有阴影效应;扇区是否接错位;天线下倾角、方位角及天线高度是否合理;呼叫接通情况,是否存在呼叫不通及掉话等,找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数据分析的主要任务,为制定网络优化方案和实施网络优化提供依据。

1.4 优化整改过程

根据分析得到的情况,提出合理的整改意见即可交由通信运营商进行网络整改,路测常见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路测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主被叫掉话、未接通、语音质差、小区切换问题、覆盖问题等。

掉话率是网络测试中的关键指标,一般来说,掉话的原因可能会有以下几种:(1)无线链路计数器超时引起的掉话;(2)因干扰引起的掉话;(3)基站的硬件故障引起的掉话等。解决掉话问题的主要措施有:调整天线的方位角、添加邻区关系、更改服务小区被干扰的频点和对基站进行检测等。

网络测试中另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是接通率,接通率反映出了网络的可接入性能,这个指标的优劣影响着用户的使用感受。一般来说,未接通常见的原因有:被叫手机位置更新、被叫手机TCH拥塞、被叫手机SDCCH拥塞、主叫手机TCH拥塞、主叫手机SDCCH拥塞等。解决拥塞的措施包括增加基站或增大邻区的覆盖范围,对被叫手机位置更新引起的未接通的解决措施包括合理设置LAC范围。

在路测中,用户对语音质量的感受可以通过测量得到的Rxqual值来反映:Rxqual值越低,则表明语音质量越好。在实际网络中,影响Rxqual值的因素一般为Rxqual或其他网络参数的切换门限值设定不合理。解决的措施包括添加小区间的邻区关系、更改小区间的切换门限使移动台往更好的小区切换。

小区切换问题也是在路测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小区切换问题通常有三种表现形式:(1)切换失败。引起切换失败的原因很多,例如切换时目标小区无线链路恶化、目标小区拥塞或硬件故障、网络侧数据定义错误、目标小区天线参数设置不合理、目标小区时钟问题、无线干扰问题等均可引起切换失败。(2)切换过频。该现象主要发生在无主服务小区的区域中,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小区的BCCH信号电平十分接近,没有强势的主导小区时则可能引起频繁切换。解决频繁切换的主要方法有调整周边基站的天线挂高、俯仰角、方位角,调整周边基站功率,调整小区的切换参数等。(3)切换不合理。不合理切换主要是指测试手机在相邻小区电平比服务小区电平高出许多时,不发生切换;相邻小区电平比服务小区电平低很多是,仍然向邻区切换;地理上相邻的小区没有定义邻区导致跨区切换。导致出现切换不合理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漏定邻区关系或切换参数设置不合理。解决切换不合理的方法是添加小区之间的邻区关系、增大或降低切换门限。

基于路测的网络优化实例

本文实际驱车对南宁市的小区进行了驱车路测,对路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后提出了优化方案并提交给通信运营商进行了整改。以下是对南宁市编号为ZR17403的小区进行驱车路测所完成的网络优化案例分析。

实际驱车对编号为ZR17403的小区进行驱车路测,所得的测试问题描述如下:车行大学路,由东向西行驶,在科园大道附近,被叫占用ZR17403小区通话,信号电平约为-81dBm,话音质量为7等级,检测到有较好的邻区,但因质差无法发起切换,后导致掉话。所得的主被叫信息图分别如图1和2所示,图3给出了初测得到的该小区的MCOM数据库。

从主被叫的信息图并结合小区的MCOM数据库图,对初测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问题点在服务小区的主瓣方向上,虽然信号电平良好,但主被叫都出现了7等级的质差,其中被叫还出现了7等级的连续质差,进而掉话。被叫占用的TCH信道频点为11,C/I值较高,为6.14。可以初步判断此次掉话定是同邻频的干扰所为。对测得的MCOM数据库图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该频点与另一小区56082的12频点、小区26352的10频点邻频,检测到小区26352的信号电平在-47dBm左右,强于服务小区约33dB,邻频干扰严重。

对小区ZR17403的问题点进行分析后,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修改ZR17403小区的TCH频点,将其值从11调整至16。运营商根据该方案对该小区的网络参数进行修改后,对该小区进行复测,所得到的被叫信息图如图 4所示,从图中可见,初测时在同一路段出现的被叫掉话问题进过优化整改后在复测中没有出现,证实了网络优化方案的有效性。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移动用户数的迅猛增长,用户对网络通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移动运营商都大规模地开展了以提高用户感知度为目标的网络优化工作。网络优化工作是为了保证在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的基础上,解决网络存在的局部缺陷,最终达到无线覆盖全面无缝隙、接通率高、通话持续、语音质量清晰,保证网络容量能满足用户高速发展的要求。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向3G时代全面展开,用户对网络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网络的发展对路测和网络优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优化技术和服务有着更广泛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韩斌杰等.GSM原理及其网络优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2]张威.GSM网络优化原理与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3]谭捷成.GSM网络掉话案例分析[J].电信技术,2004.[4]陈德旺.浅析DT路测[J].移动通信,2005.[5]陆杉杉.GSM无线网络现场评估测试DT篇[J].中国科技信息,2008.[6]Rhee,Man Young.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Securety[J].IEEE Press,2009.[7]肖建华,梁立涛,王航著.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指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作者简介

梁缨(1971-),女,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人。硕士学位。现为广西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优化和网络管理。

陈恒洲(1988-),男,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人。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网络优化、网络管理、无线传感器网络。

作者单位

浅谈移动通信网络的维护与管理 第6篇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 523129

摘要:移动通信网络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等的各个领域中,移动通信网络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其技术也在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现代化,而且其方便、简单的特点让人民群众对移动通信网络的依赖加深,在现代社会而言,已经不能离开移动通信网络的支持,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加强移动通信网络维护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移动通信网络为了更好的给人民群众提供服务,本文对移动通信网络维护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移动通信网络;网络维护管理

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移动通信网络俨然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基础的一个重要标志,人民群众在工作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上都逐渐产生变化,并且移动通信网络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影响是不可逆转的,同时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不断提升的移动通信网络重要性,维护管理中的问题同时也突显出来,所以说,要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效的提高,社会经济能够快速发展,加强移动通信网络的维护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一、关于移动通信网络维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素质参差不齐的从业技术人员

作为移动通信运营企业,其有着大量技术水平好并且整体素质较高的交换和无线的专业人员。但只有较少的传输维护的专业技术人员,如今有一部分是原电信企业改制过来的传输技术专业人员,这些人员对于目前新技术与新维护方式难以适应。

2、对网络维护质量要求高

移动通信网络结构具有复杂性,在组网的过程中,部分关键网元处在网络中的位置十分重要,所以对于它的维护质量被要求很高。用简单的概率计算,增多的维护设备量,其他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之下,设备自身出现的故障次数也会增多。新技术的不断被应用,制造工艺水平不断提高,使设备总体的无故障时间也不断提高。但有些设备的单元盘,光元器件由于自身的特性,对温度十分的敏感,更大的容量、更远距离的传输,常常使光元器件的使用周期缩短,使设备本身的故障次数增加,因而对于网络维护的要求非常高。

3、不能保证移动通信网络传输线路的质量

自建的传输线路仅仅只占全部传输线路的一个部分,并且自建传输线路的维护也由外包的线路公司来承担,传输线路在质量控制上完全取决线路自身的质量、代维公司的能力、代维管理的水平等因素;租用传输线路质量则完全取决出租单位的重视程度、线路本身情况以及维护能力等一些方面。

二、移动通信中的设备维护和管理中的问题

移动通信中的设备是建立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对于检测这些通信设备状态的与更新旧设备在整个通信维护和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设备状态及时检测问题

在整个网络中设备起到关键的作用,要及时的对设备进行检测,即使现在的通信设备已有告警模块,但它的功能只能在设备发生错误时发出警报,并不能够有效的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记录。有一种方案是应用物联网技术,安装一个传感器在通信设备上,记录并发送通信设备的状态信息到一个设备信息管理的中心,按照一定的算法,能够对有问题的设备预测出,把存在问题的设备及时显示给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就能够了解到设备的目前状态,能够对存在问题的设备及时的采取有关的处理措施。

2、新旧设备更新中关于兼容的问题

在更新旧设备的过程中,有的时候存在新设备不兼容旧设备的问题,影响用户对于移动通信网络的使用。比如说,为了使公司的效益增加,对覆盖面积小的设备需要进行更新,用使用覆盖面积大的设备替换,其中有一些旧设备有多项功能业务,暂不能进行替换,造成新旧设备的交替出现于网络中。有些区域覆盖不到,在某些地方重叠覆盖。无法覆盖就不能进行网络连接,重叠的地方也许会发生两次信息重送。为了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用暂时的兼容设备,覆盖整个网络。兼容设备分析收到的信息,如果新旧设备都未覆盖到的区域,就直接的发送给用户,在其他情况下,选择其中的一个网络发送。这个兼容设备使新旧设备更新中的问题得到解决。

3、关于设备的损耗预测问题

通信设备的功能在不断增强,通信设备所用的电子元件在大幅度增加其数量,这些小的电子元件非常容易受到阳光、温度、湿度等影响。所以预测整个设备的损耗就显得非常重要。检测设备状态只能发现设备有没有在正常运行,但设备的小元件是否严重损耗,对于整个设备的影响,却无法预测。在设备信息中心,存有不同时间、不同型号设备的信息记录,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比较,会获得一个特定型号设备在正常状况下的信息表现。根据这些信息之间的细微差别,能够对设备状态预测到变化,初步评估了设备使用状况。了解设备的状态预估,能够及时的更新因为严重损耗而可能失效的设备,对移动通信网络的维护和管理上能够起到积极预测作用。

三、关于移动通信中网络干扰问题

中国有很多移动通信网络的运行商,每个运营商都有自己的移动通信网络。大多移动通信应用的无线频率在800~900MHz 间,非常容易形成干扰,这是网络质量受到影响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CDMA与GSM间的干扰。

CDMA与GSM都是根据小区的形式进行通信区域的划分,都是用同频复用的方式来对频率利用率提高,每间隔一定距离,小区都能够重复使用同一频率。在距离间隔上比较远的情况中,二者之间没有非常大的影响。有一些地方小區划分过于密集,则会造成频率同频复用的情况发生。对干扰问题解决,方法有下面几种:(1)调频技术,集合干扰源,减少错误码;(2)控制功率技术,基站或移动台的功率进行改变,发射功率减少,其他呼叫干扰改善;(3)数字话音插空技术和间断传输技术,停止发射机的工作在空话时期,从而获得噪音背景,根据噪音背景通话处理,使通话的质量提高;(4)扩频技术,扩大频率,同其它频率的干扰得到减少;(5)多用户检测技术,把所有用户的信号都当成有用信号,充分使用伪码多址的已知结构信息和统计信息联合的检测。

从信号发射设备角度对干扰问题进行解决,方法有以下几种:(1)两天线辐射主瓣在同一方向的情况要尽量避免,要减少其在同一方向的干扰;(2)保持一定垂直隔离,垂直干扰要减少。

四、使用移动通信维护系统

开发一个移动通信维护系统来进行信息管理。使用系统不但可以进行数据的自动采集(建立于物联网基础之上)、维护策略制定、人员管理,按照一定的算法还能够进行设备损耗的预测。中国电信在很早就有了属于自己的移动通信网络管理系统,其主要是对模拟和数字移动通信网络的管理与维护。通信维护系统要满足对于移动通信网络管理与维护,其中主要功能应该包括:(1)根据 SIM卡的账户管理方式认证,使维护人员能够确认身份信息,这种方法相对成熟并且有一定安全性;(2)根据GPS与小区的定位方式来对维护人员所处位置进行确定,方便资源的调配与行踪分析;(3)根据API,对维护人员的时间进行校准,便于准确判断维护人员在什么时候对维护进行操作;(4)根据现场维护人员在手机终端对操作的种种情况进行填写,在现场的操作数据和状态就能够完整地在系统中反映。还有以下几点能够借鉴:(1)设备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对所有设备信息记录,提供了可行性基础给设备的状态预测。(2)设备及时监控系统的建立,可检测视频、设备状态等信息。

结语:移动通信企业要在不断实践的进行中总结出经验与教训,切实的提升移动通信网络维护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从而能够保证移动通信网络健康稳定地运行。

参考文献:

[1] 周 连 兵,张 云 鹏 . 基 于 IPv6 网 络 的 移 动 管 理 系 统 研 究 [J]. 微 计 算机信息,2007,(12).

[2] 傅纬球 . GSM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 [J]. 科技信 息(科 学 教 研),2007,(25).

汽车与移动网络 第7篇

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被人们并称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三大应用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与进步,互联网以其先进的技术与影响力在许多领域打破了原有的空间与手段限制,更加全面的服务于人们的现实生活,成为人们在工作、娱乐、学习等方面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1 移动网络的发展与移动终端设备应用

(1)互联网中移动网络的发展——以中国市场为例

以中国为例,现如今中国的计算机拥有率与互联网接入率已经在一个较高比例,并且还在逐年增长。截止2012年12月底,中国的网民规模达到5.64亿,全年共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了3.8个百分点,手机网民规模为4.2亿,较上年底增加约644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比上年底的69.3%提升至74.5%。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传统的定点上网设备已经不能满足现在人们对于互联网信息实时化的新需求,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与蓬勃发展注定成为当今网络设备发展的新方向。

移动互联网:广义上是指用户使用手机、上网本、笔记本等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网络获取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和互联网服务;狭义上是指用户使用手机终端,通过移动网络浏览互联网站和手机网站,获取多媒体、定制信息等其他数据服务和信息服务。当今移动互联网的主要接入设备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终端设备,用户通过GPRS、3G、Wifi等无线网络进行访问,从而实时性的获取其想要获得的信息。随着移动网络的网速不断提高,3G与Wifi的网络覆盖不断推广与完善,同时关于移动终端设备的配套软件应用开发不断深入,这些有利条件都极大的提高了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上网的用户在移动上网时的使用体验,因此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利用移动终端设备使用移动网络随时随地进行网络活动,使原有的定点上网模式变为无线移动式的新上网模式。同时也使用户的上网设备从电脑向多元化的移动设备转移,并在社交、娱乐、工作等方面逐渐替代电脑终端的使用行为。

(2).移动终端设备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移动终端的成本价格不断降低,大量的智能手机开始占领低端消费市场,同时流量资费的逐步降低,也促使了人们逐渐转变为移动上网用户。智能手机因其便于携带,自身功能较为完善,能够满足用户随时随地的上网需求,将人们碎片化的时间有利的利用起来,因此成为最为普及的移动上网终端设备。移动互联网以一种新的终端交互方式为网络开发者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因此它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伴随着适用于移动终端设备上网的应用软件不断推出,原本较为单一的移动网络服务变得丰富起来。与此同时这些服务也改变了人们一些传统的生活习惯,以智能手机为例,淘宝、京东、当当等应用于手机网络平台的网购软件相继推出,它们通过手机网络平台改变了人们原有的购买方式,使人们不再局限于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交易随时随地都能够发生,给人们提供了更加全面快捷的选择方式。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依赖于移动网络,当你走在街道、公园、地铁站随处都可以看到拿着手机上网的人,有的人在看新闻、聊QQ、刷微博移动网络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试想一下,如果现在移动网络突然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会怎样?当人们在坐地铁或是等公交的时候又会做些什么呢?结果可能是不知所措,我该干些什么,这些零碎的时间怎么去安排,这些都会成为人们所需要重新考虑的问题。随着城市的扩大化生活节奏的快速化,人们有时总会抱怨时间不够用很多事情做不完,因为一天24个小时被切分成数段,整块的时间都用于学习与工作当中,而一些零碎的时间却被人们忽略,然而就是人们忽略的这部分时间相加将是一个很客观的数字,如何利用这段时间就成为人们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面对这一问题移动网络的存在就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解决这一问题的平台,不论是办公、娱乐、购物人们只需一部移动终端设备登上移动网络就可以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2 移动终端设备在移动网络环境下的用户信息安全

常见的移动终端设备具有轻便、小巧、适应能力强等特点,但是它也存在着专业性不强、续航能力差、性能较弱等明显的缺点,因此制约着其发展的速度。随着适用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商务应用不断增多,设备的网络安全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点,时常会有人担心自己利用移动终端设备上网是否会泄露自己的隐私或者账号密码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与损失。人们对此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市场上移动终端设备的主流系统大多是Android、Windows、IOS、Mac OS系统,其中智能手机中应用的主流系统是Android平台,如今Android系统已成为手机病毒肆虐重灾区。这些病毒大多是以与热门软件捆绑的形式进入到用户手机当中,从而盗取用户的信息资料给人们带来麻烦甚至经济损失,例如平常人们最常见的垃圾短信、骚扰电话、话费流失等问题。虽然一些网络安全公司已经对此推出了相应的杀毒软件,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些手机病毒的伪装性与隐蔽性也越来越强令人防不胜防。但是手机病毒也是可以防范的,当大家在下载软件时选择大型正规的网站进行下载应用就可以很好地降低中毒的几率,同时也要时常关注新型手机病毒入侵的方式做到了解,例如二维码扫描,现在很多商家利用其制作便捷广告,用户只需利用摄像头一扫,其中的商家产品信息就会传入手机当中,这种便捷的传输方式甚至已经在出现在个人名片上。但这种便捷的传输方式在传递所需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夹带手机病毒从而在用户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进入用户的手机盗取资料。对于移动终端的应用威胁不是只有病毒,正版的软件同样对其存在着安全隐患。根据DCCI发布的《2013移动隐私安全评测报告》中显示具有读取通话记录行为的移动应用当中,有着高达73.1%的越界抓取行为。用户在使用应用程序的过程中,根本就用不到此项功能,但在安装应用软件时系统却会提示需要此项调取授权,大多数用户可能没有留意这一授权的问题,但一些用户资料正是因为这个调取授权而导致泄露。如今的移动终端设备都设有权限控制系统,如果用户不经过Root获得最高用户控制权限即使用户得知已安装的软件中含有对于敏感隐私信息抓取的行为也将无法终止。

3 移动网络环境下移动终端设备的发展方向

当今人们所持有的移动终端大多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主的便携式手持设备,这些移动终端设备在使用时都需使用者低头单手或双手托扶进行设备操作,长时间会致使用户颈椎酸痛视线模糊等问题。如何解放用户双手,让移动终端设备以更加自然的方式出现并且进行使用,将是移动终端设备研究开发的新方向。“谷歌眼镜”是美国谷歌公司X实验室团队于2012年4月发布的一款“拓展现实眼镜”,它利用增强现实技术成功的解放了人们的双手,并且利用移动网络资源的实时性成功的将其中的资源以虚拟化的形式与真实世界相结合,它的出现将开启增强现实型穿戴式移动终端设备的网络时代。

“谷歌眼镜”这款眼镜设计定位于智能手机、GPS、相机三者功能集于一身,自身重量只有5盎司,其所有的信息都能够通过移动网络即时的展现于用户眼前。该设备包含内存、处理器、镜框侧面的触控板、拍照按钮、麦克风、摄像头、扬声器以及各种传感器和陀螺仪,同时它还提供了多种通信模式供用户自由选用。“谷歌眼镜”采用了增强现实技术(VR),它通过眼睛与声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上网冲浪、音乐、搜索等功能。例如大家如果都使用“谷歌眼镜”在演唱会现场录像或者拍照,这样用户就能放下以往扬起的手臂轻松一下,在用户享受演唱会的同时后面的歌迷也不必为前方的“手机墙”而苦恼了。在以第一视角录制完成后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网络快速的上传到Facebook、You Tube、Twitter等社交平台当中;又如当用户带着“谷歌眼镜”出差或者旅行时,如果试图寻找一个不出名的旅馆或任何一条街道时,将再也不必手忙脚乱的拿着手机不停查看,用户只需把当前的街景放置于视线的正前方,“谷歌眼镜”将会通过移动网络进行快速搜索确定用户所需到达目的地的路线,并通过虚拟信息的方式显示在眼睛右上方的显示区中,从而指引用户到达目的地。

“谷歌眼镜”这款移动终端的核心设计理念是解放用户的双手,让移动终端设备在用户的使用中更加自然,并且通过不断完善这一产品达到逐步替代现有智能手机终端成为移动网络下新型的移动终端设备。但事实暂时看来“谷歌眼镜”只是智能手机伴侣,基础通信、输入输出等仍依赖智能手机。虽然现在“谷歌眼镜”并不是成熟的移动终端设备,并且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包括电池续航时间短、引发注意力分散和头痛、语音控制不准确等等问题,但这些问题都是可解决的,只要创意的思路正确并且坚持改进下去,设备的发展前景必然是光明的。如今手指与屏幕的交互使用已经不再新鲜,穿戴式移动设备的发展必将掀起一场新的科技风暴。“谷歌眼镜”出现的最大价值并不是这一产品本身,而是一种生活智能化的创意概念。谷歌将这一创意概念进行转化并且实现了实体化,让用户去通过使用不断地了解它,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不断的对这一概念性物品进行改进,现阶段的“谷歌眼镜”只能算是这一概念的模型机之一,它还需要人们更多的关注与支持,从而才能促使其快速的进行脱变成熟。

摘要: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在生活工作中碎片化的时间越来越多,如何利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如今随着移动网络的传输速度不断提高,各种移动终端的应用很好的充实了这些碎片化的时间。本文在分析移动网络环境下移动终端设备的应用对于用户产生的信息安全问题的同时也分析了新型移动终端设备的发展前景与设计理念。

关键词:移动网络,移动终端设备,网络安全,谷歌眼镜

参考文献

[1]何宝宏.从固定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J].信息通信技术.2010.(4).54-58

[2]杨光露、杨学辉、王瑜.移动终端设备的安全管控研究[J].价值工程.2011.(35).171

[3]刘涛.将互联网植入生活——Google Glass引领后手机时代的互联网服务[J].互联网天地.2012.(10).21-22

[4]范晓东.穿戴式设备兴起:科技想要拥抱生命?[J].互联网周刊.2013.(5).42-44

[5]CNNIC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统计报告》

汽车与移动网络 第8篇

GSMA的最新报告称, 中国移动互联网速度在全球排名竟是倒数第二, 仅高于印度。时下印度和中国手机平均连接速度仅为19kbps和50kbps, 相比之下, 日本、韩国平均网速却已达1440kbps, 中国还在3G门口前徘徊。

中国手机上网速度居然比外蒙古、苏丹、阿富汗还低, 令人汗颜。网友们对此调侃到:“本想用手机上网, 打发无聊的如厕时光。郁闷的是, 厕所都上完了, 手机上那个网页还没打开。”

姑且不论这样的报告真实性有多大, 但关于中国网速的热议一拨接一拨而来, 先是固定宽带, 现在是手机上网, 运营商、监管部真是“焦头烂额”了, 到了反思与检讨的时候了。

同时, 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的信息革命:推动经济和社会转型》报告也披露:目前发达国家移动互联网使用价格不到其收入水平的1%, 而中国的比重超过10%, 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对此, 不少专家认为:垄断, 是造成国内宽带、移动互联网“龟速”和“高收费”产生的根本原因。

统计数据显示, 在中国固定宽带市场上,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两大巨头占据高达76%的市场份额, 而在移动通信数据市场,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巨鳄更是占据高达95%以上的市场份额。由此可见, 不管是固定宽带还是移动通信市场, 三大巨头几乎垄断了国内通信数据业务, 高垄断造成巨额市场利润。中国移动一年净利润高达上千亿元, 中国电信则有150多亿元。联通业绩差些, 但也有数十亿元。坐拥高垄断的市场份额, 即使技术不太先进、服务不太良好, 也能获取巨额的市场利润, 这使国内三大运营商相较其它国家运营商, 显得不太进取, 甚至有点沾沾自喜、固步自封了。

以3G发展为例, 从2009年1月到今日, 已经过去整整3年多的时间。这3年多里, 三大运营商仅仅发展了1.35亿3G用户, 其用户增长毒素之缓慢, 足以令举世驰名的“中国速度”蒙羞。

同时, 高度的市场垄断也致使国内通信市场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各自为政, 难于实现完全互联互通。据工业部和信息化部数据统计, 从互联质量看,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两公司2011年1至9月互联时延为87.7 ms至131.3ms, 丢包率为0.2%至1.9%, 均不符合原信息产业部《互联网骨干网间互联服务暂行规定》里时延不得高于85ms、丢包率不得超过1%的要求。这也就表明,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并未按国家规定实现充分互联互通。此举不仅影响了网民的上网速度, 还提高了上网成本。广州一家中小宽带运营商高层指出, 国内宽带、移动资源的垄断现状, 成为国内技术落后的理由, 一定程度上放缓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实现光纤到户、移动通信实现从2G到3G、4G转变的步伐。如果国内宽带、移动3G市场建设不搞高度垄断, 而是形成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 通信骨干网完全互联互通, 网民的上网速度也就自然会提升。正是由于缺乏有效竞争, 中国网速仍令人不满, 尤其是移动的网速更是令人汗颜, “网赌”几乎成为家常便饭。专家称, 每年中国“网络堵车成本”相同于一个半的京沪高铁建设成本。

垄断之下诱发种种不公平、不合理市场现象的一大原因, 是三大运营商高管对其官职经常性变动的一种默契而不想有大作为。据悉,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及中国联通等三大运营商的高管是经常互相调任的。2004年, 中国移动副总经理王晓初调往中国电信接任总经理;中国联通董事长王建宙调往中国移动接任总经理;中国电信副总经理常小兵到中国联通接任董事长。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的Dan Breznitz教授在最近出版的《Run of the Red Queen》一书中指出, 在许多国家, 国企高管们知道将来可能会调至竞争对手公司任职, 这就难以形成足够动力, 促使他们投入精力来提升原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更不愿意打破寡头垄断。

如今, 国内三大电信巨头不但拥有高度的市场垄断地位, 而且还利用互联网接入市场的支配地位, 一方面让普通消费者高价消费, 另一方面还给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企业高价, 这正是典型的“垄断病”。破除垄断, 无论从保障民生的角度, 还是从经济发展的立场, 无论是为维护消费者权益, 还是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都是当务之急, 是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据有关部门初步估算, 如果我国固定宽带、移动互联网接入市场能够形成有效竞争, 未来5年可以促使上网价格下降27%至38%, 至少能为全国消费者节约上网费用100亿元至150亿元。

同时, 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 垄断利润尽管可以抑制竞争对手一时, 久之也会因丧失进取心而最终抑制自己的发展。更重要的是, 三大运营商作为国有企业, 利益追求应该与公众利益保持一致性, 相比于一般企业更应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 而不仅仅是谋一企之利。因此, 给全国广大用户提供一个可选择的固网、移动互联网市场, 让资费公平合理、让网速质量有效提高, 从而根本改变“速慢价高”的现状, 最终惠及公众与网民, 关键就是要打破“垄断”。

汽车与移动网络 第9篇

半导体供应商正在幕后积极开发技术,将消费者需求与网络需求相结合,充分满足带宽、处理、功耗以及连接等要求。下面,让我们来探讨具有未来通信设备发展里程碑意义的芯片以及可实现未来网络功能的半导体解决方案。

内部芯片:构建个性化体验

设备制造商正在为移动市场积极推出不影响性能的多合一全功能解决方案,以此作为满足用户个性化及OEM厂商需求的万能良方。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依靠运行在应用处理器上的软件实现真正的移动设备差异化,其通常可定义为终端产品。此外,移动电话中的连接组件也同样重要,其发挥着将设备与外部世界联系的作用。

应用处理器发展趋势推动通信设备的未来发展

应用处理器不但可为当前需求提供更快速与更高创新性的设计方案,而且还要确保可进行持续投资以满足未来的需求。特别是位于调制解调器独立芯片上的分立式应用处理器可帮助移动设备制造商快速高效地扩展软件,以提供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独特特性,高度灵活地满足各种不同产品的功耗与性能需求。

此外,应用处理器还代表着可反映整个移动产品领域对低功耗与高性能的行动要求,二者必须协调发展,不能此消彼长。新一代应用处理器所具备的最佳功耗性能平衡将很快为移动设备提供非接触手势操控、3D高清视频以及交互式影像等特性。

举例来说,自然用户互动(NUI)等最新移动技术将从根本上改变设备与外部世界的连接。标准2 D摄像机可支持设备对身体移动与手势并进行挥手等非接触式互动。此外,立体视频与影像增强技术还将改变消费者采集和观看内容的方式。日常生活中的2D图形将转变为互动性3D高清记忆。信息共享将从一对一向一对多体验方向转变,传统电话将通过面部、徽标及对象识别等功能转变为数据中心。未来的应用处理器将把这些功能从纯粹的设计理念转变为可改变用户移动生活方式的实际体验。

连接解决方案是设备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连接桥梁

与消费者对低功耗、高性能需求相同的是,移动设备对连接功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蓝牙(Bluetooth®)、GPS、FM无线电以及mWLAN等技术可提供更多信息与更丰富的连接,从而提高便携性。与应用处理器一样,这些连接技术也必须在不影响电池使用寿命、蜂窝服务质量或工作性能的同时,以消费者可承受的价格向其提供稳健的功能。

在同一芯片上集成一项或多项移动无线电技术的组合型连接解决方案将继续为满足消费者及设备需求贡献其应有的价值。多无线电组合解决方案不但可节省空间,最大限度地降低功耗,而且还可降低整体材料成本,进而节省系统成本,简化制造工艺。最新组合解决方案甚至可提供更加强大的功能,可在同一裸片上提供多达4种技术,与独立产品或前代产品相比,尺寸可缩小98%,成本锐降96.7%。在这些技术发展已经成为现实的今天,尽可以想象通过全新共享和通信机制将实现的未来连接技术。

此外,节电特性可用于组合解决方案的设计中,包括提供通信流管理功能的处理器,因此可针对其各自的连接技术处理整个通信负载。除非需要与更大型系统进行通信,否则相关设备的运行将独立于主机处理器之外。因此,手持终端设备的主机与其他功能都可在组合解决方案处理通信任务时,保持低功耗模式,从而节省电源,延长两次充电之间的电池使用寿命。

更上层楼:增强网络功能满足不断提高的消费者需求

大量的由最新移动电话与应用所创建的移动数据正推动着无线网络的众多变革。其中最直接的变革就是3G网络升级到4G网络,无线数据的传输得以大幅提升。不过,要支持今后每年超过100%的增长,这样的变革还远远不够。运营商除部署4G技术之外,还必须采用包括宏蜂窝(目前主要部署的基站)、微微蜂窝以及毫微微蜂窝在内的更广泛基站,这样才能满足未来对容量的需求。

异构网络

这种具有众多不同规模与目标基站的新型无线网络被称作“异构网络”,因为该网络中包含多种不同网络单元。更为重要的是,该网络中会包含重叠覆盖区,宏基站提供广泛的覆盖范围,而较小的基站则可提供更大容量覆盖更多高使用目标区域。这对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因为网络规划主要解决的是宏蜂窝边界基站之间的相互干扰问题。

自行优化的智能网络

异构网络模式更像是一种“矩阵化”部署方式,所有不同网络单元相互协作,彼此了解。这种新型网络要能够实现自我优化,以便在新基站入网时,周边基站可自动调节并对其进行适应。这样可帮助运营商快速便捷地在特定区域部署容量升级。

小型蜂窝基站

异构网络的重要元素就是小型蜂窝基站的开发(所谓蜂窝,是相对于覆盖面积而言的)。围绕这些较小的新型基站有很多不同的新术语,包括毫微微蜂窝、超毫微微蜂窝、微蜂窝以及企业等。但无论叫什么,其重点显然都是降低成本与尺寸,简化安装。它们需要支持室内外覆盖区域,并提供同周边网络单元的切换。图1所示为小型蜂窝对网络架构的影响。

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发展

当前的宏基站通常由全球最高级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结合其他处理元素提供支持。要向更小型蜂窝转移,就需要DSP能够发展为片上系统(SoC)架构,这样不但可满足高级4G无线信号发送的所有处理需求,而且还可提供支持最新自行优化网络特性所需的高度灵活性与可编程性。

实现整合

智能设备与智能网络的完美结合将带来与地点及移动性无关的丰富用户体验,从而进一步提高移动产品的价值,让用户更好地体验真实世界,让“能听到我说话吗?”等问题成为过去。用户将专注于产品与应用的按需定制,无需考虑设备或网络容量。

未来发展趋势:更智能的设备与更多支持的网络

从智能手机到基站的移动设备设计,都需要设计人员对用户期望与用户体验做深入了解。现在一谈到各种类型的应用,消费者都希望知道有哪些移动设备可支持这些应用。因此移动产业环境中的所有参与者都应该对这些支持做好准备。说到底,消费者的意见与要求才是最重要的,才是驱动行业发展的动力。因此,是否具有快速便捷的更新产品、满足消费者更高期望的能力,是企业是否能够取得成功的至为关键的因素。

汽车与移动网络 第10篇

1 策略控制和计费 (Policy Control and Charging, PCC)

策略控制和计费 (Policy Control and Charging, PCC) 架构工作在业务数据流 (Service data flow) 级上, 其目的是将策略控制应用到通信网络资源接入和使用过程中。PCC架构将应用层级会话服务数据流的Qo S要求映射为IP接入传输网络承载级服务的Qo S要求来保障数据传输, 并根据运营商的计费策略实现服务数据流层级的计费功能。PCC架构使得运营商能够合理分配, 并有效控制网络的服务能力, 如图1。

PCC会话由PDP激活流程初始化, 每个PDP上下文映射到一个独立的PCC会话;当SGSN收到一个PDP上下文更新请求时, 并且有一个或几个事件被触发时, GGSN会向PCRF请求新的计费策略;GGSN在遇见事件被触发时, 也会发起PCRF会话请求更新;PCRF本身也会通过对GGSN发出重授权请求时发起会话更新。而PCRF会话结束也可以由SGSN、GGSN、PCRF分别发起。根据3GPP规范, 目前PCC可以支持基于用户等级的控制, 基于业务种类的控制, 基于流量使用情况的控制, 基于网络资源的控制, 结合多种条件的综合控制。

在实际运营中PCRF根据市场策略生成策略和计费控制策略 (PCC RULE) , PCRF连接BOSS制定用户和业务市场计费等策略, 并将该策略下发给分组域核心网中的网关 (GGSN/PCEF) , GGSN/PCEF执行该策略产生针对业务流的策略控制机制, 通过BSC/RNC实现无线资源动态调度管理, 如图2。

2 基于DPI/DFI流量识别技术

3GPP于2011年发布的规范TS23.203R11中, 引入了TDF (Traffic Detection Function, 流量检测功能) 逻辑功能, 支持对网络中业务流的检测和控制。对TDF逻辑实体的功能定义为:执行对业务应用的检测及向PCRF报告的功能实体, 另外也可对被检测的业务应用执行门控、重定向、带宽限制等控制功能, TDF功能的实现可由PCEF增强实现或在网络中独立部署。

DPI (Deep Packet Inspection) 称为“深度包检测”。DPI功能在国际组织3GPP所提出的PCC (策略和计费控制) 框架中有所涉及。业务识别技术是DPI的关键, 普通报文检测仅分析IP包4层以下的内容, 包括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以及协议类型, 而DPI通过数据包特征提取, 增加了应用层分析, 识别各种应用及其内容, 业务识别率比普通的报文分析要高。信令分析系统集成了DPI业务识别引擎, 可以做到对网络中如网页浏览、即时通讯、微博、P2P下载、流媒体等多种业务的识别。

DFI (Deep/Dynamic Flow Inspection) 称为“深度/动态流检测”, 基于不同的应用类型在会话连接或数据流上的状态各有不同, 可以建立流量特征模型, 通过分析会话连接流的包长、连接速率、传输字节量、包与包之间的间隔等信息来与流量模型对比, 从而实现鉴别应用类型。DFI技术进行流量分析仅需将流量特征与后台流量模型比较, DPI技术由于要逐包进行拆包操作, 并与后台数据库进行匹配对比, 因此DFI较DPI有较高的带宽管理系统的处理能力, 而DPI对业务有较高的识别能力。

3 PCC业务运营与综合管理

P C C在业务管理中可以根据话务特点、P D C H复用度、数据业务占比以及无线利用率等方面划分不同的场景, 在Qo S原有三个THP分级的基础上, 针对指定的业务等级/金银铜用户分级, 将所有业务按需求分为5级 (THP) , 并各自设置不同的资源分配权重比, 从而降低OTO对无线资源的额外空占影响。通过无线侧识别来自Gb口BSSGP消息扩展字段SCI业务分类标志和Qo S参数集中ARP参数以表征用户优先级后, 根据业务规范按照内部功能机制实现综合调度优先级ISP等级映射。表1列出不同用户级别和不同业务级别的THP定义。

通过对PCC的部署, 建立策略控制服务器PCRF SPR, 充分利用GGSN的、DPI能力, 升级GGSN具备策略执行网元PCEF能力可以对网络和业务进行综合管理。

(1) 网络流量深度运营

通过部署DPI流量识别技术, 可以识别出现网流量TOP N用户、TOP N业务流量、TOP N网站、2G/3G整体流量、P2P业务流量等多维度的分析报表, 通过分析网络上业务及流量的分布状况, 建立网络-业务-客户-终端的策略分析体系[2], 并运用DPI等业务内容深度识别手段对进行数据业务的深度运营。

(2) 基于等级管理的VIP用户保障

进行VIP保障方案的应用, 用户终端类型分布上, 同时包含2G和3G用户, 并有TD数据卡用户, 通过对负荷区进行个性化的TBFLIMIT (DL/UL) 设置, 同时结合Active TBF功能开启, 保障VIP用户在重点区域通过手机上网和数据卡或手机在线听歌或者在线观看视频, 下载时间及视频流畅度都得到提高。

(3) 基于流量识别的P2P等业务管控

基于流量识别对网络业务进行可视化分析, 由于当用户同时使用QQ、即时聊天和其他P2P业务时, 频繁的业务变更会造成PDP update消息的乒乓效应, 会使Gn接口和Gb接口的信令负荷急剧增加, 部分P2P业务大量消耗网络流量, 对客户使用正常业务产生影响, 造成网络流量的低值化[3]。因此需要对P2P业务流量占比高的热点区域进行P2P流量管理, 可以通过基于不同小区的业务模型进行精细化的TBFLIMIT设置使P2P流量整体占比降低等技术方案, 优先保障HTTP等高价值业务网速更快, 提升总体的用户网络使用满意度。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对小区级别的TBFLIMIT设置功能使得每个小区可以根据实际数据业务模型进行设置。

IM业务量多的小区可以设置高的TBFLIMIT, 允许更多用户同时使用。FTP业务量多的小区可以设置较低的TBFLIMIT, 对每个用户提供更大的带宽。实现更多的用户共享, 尤其对IM业务资源共享提高尤为明显, PDCH信道承载效率提升幅度为8%, 上行TBF拥塞次数降低10%。

4 总结语

通过在现有移动分组网络中引入PCC技更加清楚了解分组业务用户的行为特征。通过合适的策略管控手段, 重点保障忙时、热点区域VIP用户的接入带宽和业务质量, 可以减少用户投诉, 提高客户满意度, 更加合理的使用当前的网络资源, 使得移动网络运营商实现网络的精细化管理。

摘要:文章介绍了移动网络PCC的架构和实施的关键技术, 并分析了在现有移动网络架构中部署PPC进行网络流量深度运营, 保障客户网络业务体验的应用。

关键词:策略控制,信令识别,业务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移动, PCRF-SPR设备规范

[2]蔡亚莉.PCC在GSM网络中的应用分析[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1, (05) :9-12

汽车与移动网络 第11篇

【关键词】移动网络优化技术;GSM通信;现状;不足;策略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内外移动通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就开始进入了白热化状态,我国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巨头为主要力量,在占据国内绝大部分市场资源的同时,开始与国外移动通信巨头展开竞争。以GSM通信为代表的移动通信服务,已经不能凭借基站的建设和机组的大规模扩充来提高移动通信服务质量了,目前工作的重心,应该从数量上的追求,转变为对移动通信质量的改善,比如优化移动通信网络等。

因此,在GSM通信如此庞大的用户基础上,要想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通信服务,就务必要落实移动网络优化技术,全面、合理的改善移动通信网络,保证移动通信网络能够连续的、持久的以最佳状态运行。

1.移动网络优化技术在GSM通信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在GSM通信中所使用到的移动网络优化技术,主要是以下三种:

一是由各系统的供应商所提供的OMC系统;

二是无线频率的规划软件;

三是像路测软件、信令分析软件这一类的无线网络及交换网络测试分析的软件或设备。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国内GSM通信在移动网络优化方面的实际情况,其应用现状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1.1 以技术人员为主,以辅助设备和软件为辅

技术人员作为移动网络优化的主导力量,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条件下,是无法被机器或程序所代替的,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国内GSM通信对移动网络的优化,仍然要靠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进行设备操作、软件应用。但是,由于国内GSM通信在发展的前期,为了适应我国庞大的用户群众数量与辽阔的国土面积,所以过分偏向于以数量来取胜,忽视了移动通信的网络质量,这给现阶段的移动网络优化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不仅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技术手段上较为落后,在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上也达不到需求标准,导致GSM通信的移动网络优化进展缓慢。

1.2 移动网络优化范围广、程度浅

现阶段的GSM通信移动网络优化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由于受到自身网络优化技术的限制,所以在移动网路优化的工作思路与实际工作上来看,主要是广泛开展移动网络优化工作,普遍提升已有GSM通信网络水平。当然,这一移动网络优化方式的负面影响就是,只是简单的对网络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优化,没有深层次进行网络优化,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与基础技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与检验,不利于我国GSM通信在移动优化技术方面的深入研究与持续进步。

1.3 以无线网络的优化为主

GSM通信的移动网络优化工作,目前主要是针对无线网络和交换网络,随着无线热点技术与设备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无线网络的优化逐步成为了GSM通信移动网络的优化重心。无线网络优化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通话掉线的问题,以及通话无法建立的问题,其采用的优化方式,一是常用的检测设备与路测,二是对通信网络的频率规划进行优化,三是继续加快完善无线通信技术。

2.移动网络优化技术在GSM通信中研究与应用的不足之处

2.1 研究人员不足,实际应用缺乏监督管理

GSM通信的移动网络优化技术研究工作,在研究人员的数量上来看,远远满足不了我国庞大的移动网络体系,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还是移动网络优化理念的提出较晚,人才培养政策在这方面的支持力度还有所不足,民众对移动网络优化技术的理解和认识也比较落后。另外,在移动优化技术实际应用到GSM通信中的时候,没有相应的监管人员对优化人员的技术落实进行监督管理,部分优化人员存在的懒惰心理,导致移动网络优化工作的效率低,相应技术难以得到落实,直接造成了GSM通信移动网络的优化工作进展缓慢。

2.2 移动网络优化技术落后,没有形成合理的优化体系

现阶段GSM通信所使用的移动网络优化技术,都是常用的老技术,与国外通信事业发达的国家相比,移动网络优化技术明显落后,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我国通信行业在移动网络优化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对移动网络优化技术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二是从事移动网络优化工作的人员数量较少,对相关技术的具体落实和实践检验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移动网络优化技术缺乏自主性研究,总是引入其他发达国家的移动网络优化技术和优化思路,自身却不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研究,过分的对外技术依赖,只会导致我国GSM通信在移动网络优化技术上,始终慢国外一拍。

3.关于移动网络优化技术在GSM通信中深入研究与应用的合理策略

3.1 加大专业性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

移动网络优化技术要在GSM通信中得到更加深入的研究与应用,就必须解决现阶段人才缺乏的问题,通过国家教育部门的政策、资金帮扶,以及通信服务商对相关人员的继续教育等,大力培养移动网络优化专业的人才,使其更好的作用于GSM通信的移动网络优化工作中,为我国GSM通信的全网优化工作奠定扎实的人才基础,从而促进移动网络优化技术的全面进步。同时,还可以进行国内外相关专业人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移动网络优化技术进行探讨,或是对其在GSM通信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合作,实现共赢局面。

3.2 结合数据挖掘技术、智能辅助技术等,进一步完善移动网络优化技术

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将移动网络数据信息中的可用数据进行提取与运用,而智能辅助技术则能够帮助移动网络优化人员开展网络优化工作,这些技术的有效应用,无疑可以进一步的完善移动网络优化技术,为GSM通信的稳定、高效运行带来更加好的保障。从GSM通信的移动网络优化技术发展趋势来看,智能优化必然是我国移动网络优化技术发展的趋势,采用一体化处理和简单分析,实现自动网络参数的调整,智能化发现移动网络运行故障和自我解决,缓解相关优化人员的工作量,将成为今后GSM通信移动网络优化技术研究的必然趋势。

3.3 构建并不断完善GSM通信移动网络优化体系

GSM通信移动网络优化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将移动网络优化的思路、方式、技术手段、设备管理等进行系统化的整合,形成层次分明、技术明确的移动网络优化流程,根据不同情况下的移动网络优化问题,制定合理的优化方案,从而更为高效的实现移动网络的优化。智能优化软件是该体系中的关键因素,基于这种架构的优化软件将各种异构数据源通过数据仓库进行统一格式的存储,在这基础上,再进行智能数据分析,其结果直接通过OMC的配置功能模块作用于移动网络系统。

4.总结

移动网络优化技术在GSM通信中的研究与应用,应该全面的、科学的对移动网络优化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进行整理与分析,发现存在的不足之处,找到合适的改进策略,通过加大专业性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结合数据挖掘技术、智能辅助技术等来进一步完善移动网络优化技术,构建并不断完善GSM通信移动网络优化体系,从而促使移动网络优化技术得到显著的提高,使其更好的在GSM通信中,发挥网络优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蔚腾.GSM移动网络优化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07.

[2]豆天宝.中国移动TD-SCDMA网络优化部分关键问题的分析及解决[D].北京邮电大学,2010.

[3]石向烁.基于GIS的GSM无线网络优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2012.

汽车与移动网络 第12篇

在无线网络中节点的移动性是网络控制与管理的主要障碍,为了解决节点移动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就必须首先研究节点的移动特性。不同的移动节点在不同的时段有不同的运动方式,移动模型描述了节点的位置、速度和方向的变化,决定节点怎样移动,是对节点运动方式的抽象。无线网络的行为和性能紧密地依赖于移动模型中节点的移动行为,移动模型及其参数的选择对仿真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节点之间的关系可以将移动模型划分为个体移动模型和组移动模型。其中,个体移动模型主要包括随机漫步模型[1](Random Walk Mobility Model,RWMM)、随机路径点(Random Way Point,RWP)模型[2]和随机方向(Random Direction,RD)模型[3]。组移动模型主要是指参照点组移动模型。我们所做的工作主要是针对个体移动模型。在1.1节中我们对RWP模型做了详细描述。这一模型是人们研究较多的一种移动模型,且被NS2[4]仿真软件所集成。这一模型主要有两个缺点:节点非均匀分布和速度衰减问题。节点非均匀分布指的是节点移动的趋势是接近中心区域而远离边界区域;速度衰减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平均速度会降低。针对这一缺陷,在文献[5]中人们又提出了一种被称为均匀移动的新的节点移动模型。本文在这两种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均匀移动模型(Uniform Mobility Model,UMM)中节点移动距离参数的指数分布形式进行了拓展,采用了均匀分布,并与RWP模型和UMM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各自的性能,得出的结论对机会式网络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 节点移动模型性能分析

1.1 RWP移动模型

RWP是一种在移动自组织网(MANETs)中广泛应用的个体节点移动模型,并集成于仿真软件NS2中。RWP模型在文献[2]中描述如下:节点在场景中随机选择一个目标位置,并以随机选择的Vp∈[Vmin,Vmax]向该目标位置移动,节点到达目的地后随机停留一段时间Tp∈[Tmin,Tmax],接着重复上述过程。在这一模型下的节点相遇特征可用两个参数来描述:相遇时间(MeetingTime,MT)和相遇间隔时间(Inter Meeting Time,IMT)。MT是指两个节点从静止开始到第一次相遇(进入通信范围)经过的时间,而IMT是指两个节点前后两次相遇的时间间隔。

UMM与RWP移动模型很相似,相比之具有跟踪分析的优势。UMM在文献[5]中描述为:在t=0时刻,节点的初始位置随机均匀分布于场景中,选择一个均匀分布于(0,2π]的移动方向,并向此方向运动一段距离d,d服从均值为μ的指数分布,当节点行驶完距离d后,重复上述过程。为了便于研究问题,对此移动模型做了如下假设:(1)目的节点是静态的且位置可知;(2)移动节点保存自己的移动方向;(3)节点在改变移动方向时,保存已经运动的路程。

上述两种移动模型存在以下问题:在RWP移动模型中,节点的移动趋势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接近中心区域而远离边界区域,且节点移动的平均速度会降低;在UMM中,节点在每一个移动周期内的移动距离服从均值为μ的指数分布,而如何选取最佳的μ值是很困难的。针对以上移动模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节点在每一移动周期内移动距离均匀分布的移动模型。

1.3 改进的移动模型

为了使节点的移动模型更符合实际的移动过程,本文中对节点每次选择移动时移动距离所服从的分布函数进行了改进。改进的节点移动模型(Improved Mobility Model,IMM)描述如下:在t=0时刻,节点的初始位置随机均匀分布于场景中,选择一个均匀分布于(0,2π]的移动方向,并向此方向运动一段距离d,d服从均值为μ的均匀分布,当节点行驶完距离d后,在目的位置暂停一段时间Tp∈[Tmin,Tmax],接着重复上述过程。

为了模拟节点的移动过程,我们把节点的移动过程划分为两个部分:(1)节点移动状态的初始化;(2)对所有节点的每个移动周期进行调度。图1所示为节点移动状态初始化框图。图中节点的初始状态包括节点的移动速度、方向和移动的距离。N代表节点总数。图2所示为节点移动状态调度流程图。节点的移动周期指的是节点从一种移动状态到达下一种移动状态所经过的时间。节点移动状态调度的本质就是在所设定的仿真时间内,按照时间的递增顺序来处理每个节点的移动状态。图2中详细说明了调度过程,其中当运动中的节点碰到边界时,我们是按照边界反射法则来处理节点的下一个移动方向的。

2 节点移动模型的评估和仿真

本实验由100个无线节点组成,模拟时间为100 s,另外设定使用固定比特流(CBR flow),最大连线数目为10条,每一条flow每秒送出10个封包。

为了区分不同的节点移动模型,本文从路由方面进行了评估,节点移动模型会影响路由协议的性能,基于路由协议的分析能反映出节点移动模型对路由协议影响的程度。为了比较3类不同的节点移动模型,设置了如表1所示的仿真参数。每种模型下节点以固定的速度运动,速度大小分别为5~40 m/s。在仿真路由协议时,选取的路由协议是按需平面距离矢量路由协议(AODV)。分别对分组投递率、平均延迟和路由开销这3个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

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节点移动速度的增大,网络的报文传递率降低。这是由于随着节点移动速度增大,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变化频繁,从而导致丢包率变大。

从图4、图5可以看出,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大,平均端到端时延和路由开销都增大。总的来说,运动速度的增大引起网络拓扑结构变化频繁,从而导致较大的丢包率、时延和路由开销。相比前两种移动模型而言,IMM总体上报文传递率最高,平均时延最小;而RWP移动模型的报文传递率最低,平均时延最大。这是因为在RWP移动模型中节点平均速度降低和稳态分布不均匀。我们还可以看到IMM相比原有模型分组传递率得到了明显提高,平均时延显著下降了,路由的开销也更合理。总之,仿真结果表明我们提出的IMM是具有一定优势的。

3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NS2仿真软件的扩展,建立了机会网络模型,编写了仿真场景,对3种节点移动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同时也说明了同一路由协议在不同的节点移动模型下性能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在机会式网络路由协议的研究中,选择与现实情况相符合的节点移动模型是研究的关键和基础。今后的工作是针对机会式网络提出符合其特点的节点移动模型,并研究其路由协议。

摘要:针对随机路点移动模型中节点移动趋势是随着时间推移远离边界区域,从而导致网络节点稳态分布不均匀,以及在均匀移动模型中很难选取最佳μ值等问题,提出一种节点在每一移动周期移动距离服从与网径参数有关的均匀分布的移动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网络的分组投递率得到了提升,同时减小了网络时延和路由开销。

关键词:机会式网络,节点移动模型,NS2网络仿真

参考文献

[1]Garetto M,Leonardi E.Analysis of random mobilitymodels with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J].IEEETrans Mobile Computing,2007,6(11):1204-1217.

[2]Camp T,Boleng J,Davies V.A Survey of MobilityModels for Ad Hoc Network Research[J].WirelessCommunication&Mobile Computing,2002,2(5):483-502.

[3]Royer E M,Melliar P M,Moser L.An analysis of theoptimum node density for ad-hoc mobile networks[A].Proceeding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Communications(ICC)[C].Piscataway,NJ,USA:IEEE Press,2001.857-861.

[4]方路平,刘世华.NS-2网络模拟基础与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上一篇:环境治理的社会力量下一篇:金融双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