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提升

2024-05-06

小组合作学习提升(精选12篇)

小组合作学习提升 第1篇

1.面向全体,做好组织引导

学生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在分组活动的时候应注意“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这样可以形成稳定的小组搭配,让小组之间充满竞争力。但是适当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全新的感受,比如在教学“转化的策略”时,首先给学生提供了一份导学方案,然后根据学生课前完成的情况进行分组,把想法比较一致的学生编排到同一组中,这样学生在课堂交流的时候有了更多的话题,也有了更多的共识,到了集体展示的时候,学生在各自研究的范围内表现就会比较出色。

2.形成机制,发挥集体合力

小组交流的过程,同样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听取别人想法的时候,学生首先会判断这样的观点对不对,然后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看看其中有什么不同,如果有不同,是本质区别,还是大同小异。经过这样的判断之后,再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就很容易触及问题的核心。在交流的时候,教师首先要给学困生机会,让他们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大家再补充,这样能够形成一个整体,形成合力。

例如,在“圆的认识”的学习中,对于怎样画圆这个问题,学生在小组中首先进行了交流,我在参与学生活动的过程中,见证了一个小组精彩的交流。

生1:画圆肯定要用圆规,我来示范一下画圆。(在画的时候该学生旋转的时候不是抓住圆规顶,而是用两只手抓住圆规的两只脚,所以画出的圆有些“畸形”)

生2:我感觉你这个圆画得有点问题,我们使用圆规的时候要握住上面这部分,而不是抓住圆规的两只脚。

生1:我感觉抓住下面稳一些,但是偶尔画出的圆不是很圆。

生3:那是因为你两只手握住圆规脚的时候改变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

生2:那么等会我们小组可以提醒大家要握住圆规的上面。

生4:除了用圆规画圆,你们想到了其他不同的画圆方法吗?

生2:我见过老师用绳子画圆,他是用绳子的一端固定一支粉笔,另一端固定在黑板上旋转一圈可以画出一个圆。

生4:我也看到了,当时觉得很神奇,现在想一想,这个方法跟用圆规差不多,都是绕着一个点在旋转。

生3:看来画圆都是要固定一点,然后绕着这个中心点旋转一周得出一个圆。

生4:我突然有个想法,这些不同的方法其实就是一个个自制的圆规,如果在圆规两只脚之间拉上一条线,这样来画圆跟老师画圆的方法就是一样的。

(大家自己比划比划)

生1:确实是这样,怪不得刚才得出的结论是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

这是一个小组的交流情况,其余小组的交流中也可能发生了这些情况,也可能有所不同,但是经历了这样的交流,学生的小组活动不再仅仅是学优生展示的舞台,不再是由少数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展示一下结果就结束的活动,学生在小组中真正聚焦了每一个学生的表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通过这样的交流,他们不但在本小组中得出了统一的意见,还对于画圆有了更加丰富的经历。

3.发扬民主,注重相互启发

面对同样的问题,大家思考的角度可能有区别,思考的程度也有深浅之分,但是每一个人的想法应当都是有价值的,哪怕有的学生的想法是错误的,只要学生注意到这个问题,这些错误也能转化成有用的资源。

例如在“观察物体”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物体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都是“田”字形,那么这个物体最少是由几个小方块组成的?学生在读题理解之后,先是独立思考并尝试寻找答案,然后集中交流,交流的时候,很多学生的答案是有8个小正方体,他们用8个小正方体搭成一个边长为2的大正方体,正好符合题目的要求。但是在交流中有人提出不同的想法:题目中要求“最少用到多少个小正方体”,这个“最少”说明符合条件的物体应该不止这一种,也许还有用到小正方体个数更少的情况。“怎么样会更少呢?”有学生在小组中追问这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可以从现在这个物体出发,尝试拿去一些小正方体,看看能不能满足题目的要求”,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所以学生的操作就从这样的交流开始了。在讨论怎样可以做到“所用正方体个数最少”的时候,学生对下面一层的正方体不能被拿掉形成了共识,所以他们就在上面一层做文章,最后成功地发现最少只要6个小正方体就可以了。这个问题从个人解决到集体交流,从初步判断到一步一步深入探索,学生的交流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首先提出从8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物体中尝试拿掉几个的创造性想法,然后将视线集中在上面一层的小正方体上,这样的做法是充满智慧的,而这样的智慧又不是个人的智慧,它充分展示了集体的力量,让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更多的期待。

摘要:在日常的小组合作模式中,不少合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合作要求没有细化,合作的过程也不够规范,所以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领悟,往往不够深入,所得也不够丰富。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深入研究合作学习的内部机制,探析提升小组合作效率的策略,让学生的合作学习更有效。

小组合作学习提升 第2篇

运用小组合作,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摘 要: 本文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合作学习的策略:合作学习单词、合作学习会话、合作学习阅读、合作完成板报、合作完成作业、合作进行游戏、合作纠正错误等,旨在进一步证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途径,是教师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英语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小组合作 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强,要成就一件大事,只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如果想完成得圆满、出色,需要团队合作。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创造机会让他们与同学合作,与老师合作,让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那么,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如何让他们合作学习呢? 一、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群体性的活动,学生对此会特别感兴趣,因为他们在合作中可以畅所欲言,可以说出平时自己不敢说的话,做一些平时羞于表达的表情和动作,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小组合作学习不是毫无目的性的,在合作之前,我们都会给予他们一个共同的目标,让他们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全力以赴。在合作学习时,我们会看到所有的孩子都在思考,都在发言,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特殊的甚至是与众不同的能力。当个别学生学习有困难时,可以通过组内合作,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进步。也正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即使在意见冲突时,也能放下自己的身段,听别人的意见,这样不仅能让他们学到更多的英语知识,还能让他们相互之间学会沟通,懂得尊重,对于他们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合作学习的策略 1.合作学习单词 班级如果学生数很多,让教师一个一个教,一个一个检查学习状况,还是非常困难的。要效果好,必须花费很多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由教师先检查部分学生的发音,检查单词掌握的情况,然后让这些学生到小组内与其他学生共同学习,彼此之间相互纠正读音。这样可以大幅度地提升学生的练习量,并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大胆地读单词。在小组合作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也能开口读英语。如果我们再“添一把小火”,告诉他们5分钟之后,小组之间展开读单词竞赛,那么学生练习的热情会更高,会为了集体的荣誉更努力。 2.合作练习会话 当学生学完对话以后,我们经常会让他们进行角色表演。优等生总是会自告奋勇地要求担当角色,而后进生却有些胆怯,因为他们会说的少,就不敢举手。这时,我会让他们先在小组内练习对话,当优等生帮助他们会说以后,再让他们到台前表演,为了集体的荣誉,他们会努力地练习,当表演时,即使说得不是太好,也能赢得同学们的掌声。这样表演次数多了,他们会渐渐习惯起来,表演的信心逐步增强。当然,每个组员的口语能力都能在小组会话练习中得到发展。 3.合作进行阅读 学生都爱阅读文章,但是英语文章读起来还是有点生涩难懂的,我们可以挑选一些学生喜爱的英文书籍,推荐他们在组内共同阅读。读完以后,让他们自己提一些问题在组内讨论解决,如果他们无法解决,可以随时举手询问老师。这样读得多了,就会慢慢地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对于他们的英语学习有莫大的`好处。当然,在组内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故事读给同学们听,或者隔一段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竞赛,让他们在比赛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 4.合作完成板报 每一个教室都有板报专栏,我们可以在板报中开辟一个角落,让学生合作出板报。画画漂亮的就去画,写字漂亮的就去写,让每组学生在一个学期里都能轮到一次。他们合作完成的板报肯定比一个人独立做的完美得多,而且英语板报可以让学生每天看到,他们会特别有成就感,当其他学生指着板报内容点评时,他们会有满足感。 5.合作完成作业 一直以来学生的作业都是笔头完成的,其实新课程标准提倡作业形式多样化。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采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写英文书信;让学生阅读英文书籍,或者上网搜索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资料;也可以让学生学唱英文歌,收看英文动画片,或者自己制作卡片,手抄报等。这些作业如果学生可以单独完成,就让他们自己解决,如果他们没有办法完成,就建议他们在组内分工合作完成。在合作时,他们同样体验到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完成作业的快乐。 6.合作游戏活动 课堂中的游戏环节是学生特别喜爱的,而游戏多数都是需要合作完成的。我们可以安排一些小组竞赛类的游戏,让他们在竞争中完成游戏,完成学习任务,他们的激情会特别高。因为有竞赛的因素存在,学生自然会为了集体的荣誉而奋战,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7.合作纠正错误 学生在学习中、测试中经常会犯一些错误,他们自己却很难发现,而在课堂上让教师一个一个讲解也不太可能,此时就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纠错,让优等生帮助后进生,让中等生互相帮助,这样效率会比教师一个人解决要快许多。当遇到一些普遍性问题时,教师可以集中讲解。如果有些问题学生难以解决,就可以随时问老师。这样的合作纠错能营造和谐的氛围,建立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三、反思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有很多好处,但是我们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要把握好合作的度,不能合作的太多,时间不能太长,这样就难以把握重点,学生只能在喧嚣热闹中草草了事。还有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置之度外,而是要随时关注学生合作的情况,适时地给予指导和点拨。最重要的是,不要盲目地合作,让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总之,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我们要推崇。但是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扮演好指导者、引领者的角色。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真正体会到合作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尝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甜头。我们期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长足的发展,在合作中学会用英语交际,学会用英语做事情,切实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提升 第3篇

[关键词]英语课堂 小组合作 实效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1-053

目前,英语教学中一般采用的是大班授课的形式。而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学生学习英语时没有一个良好的语境,接触英语的主要场所就是课堂。因此,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是每一位英语教师深思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式,它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实效。

一、合理划分小组,优劣分配得当

要想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划分合理的学习小组是前提。一般来讲,每个小组4~6人最为合适,最好是前桌与后桌相互组合。这样更有利于维持课堂纪律,而且在进行小组活动的时候也很方便。组内成员也要合理搭配好,不能全部是优等生,也不能全部是后进生,否则不能推动小组活动的展开。一个小组至少有一个学生是比较优秀的。这样,这个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自然会成为该小组成员的小老师,成为教师的小帮手,带领组内成员进行有效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 Unit 1《Hello》一课时,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上英语课,我还不太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所以在讲完课以后,我让学生进行阅读练习,然后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分组。有的学生说:“Good morning,Bobby. Good moring Sam.”“Hi,I am Bobby. Hi, I am Sam.”他们说得非常好,既流利又标准。很明显,这样的学生英语底子很好。而有些学生的表现一般,他们不是发音不标准,而是根本不敢说。我对学生有了大致的了解,找到了分组的依据,便进行合理分组。

当然,学习小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知识的增多和学生能力的变化,学生在学习英语中的表现肯定也会出现不同的变化,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及时调整小组的成员,保证学生整体的发展。

二、开展合作学习,锻炼学生学习能力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有意识地根据教学内容,为小组学习创设交流合作的情境,让学生在合作中获取英语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在课堂上对于新知识的教学,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主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 Unit 3《How many》一课时,英语单词是本课的重点及难点。但是词汇的学习偏偏是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难点,尤其是一些比较难读的单词,如sticker,sixteen等,更是让很多学生望而生畏。由于学生比较多,教师不能一一辅导,此时,就可以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一起学习。会读的学生帮助不会读的学生,读得不标准的学生向读得标准的学生请教。你教我学,学习氛围非常浓厚。

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最重要的是,有些不愿意向教师请教的学生很乐意和同学进行交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掌握了不少知识。

三、进行合作竞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位教育学家说过:“在课堂学习中,对学生进行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事实证明的确如此。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没有丝毫的兴趣,就不会表现得积极主动,学习效果不会太理想。而合作竞争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和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都铆足干劲,奋发图强。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 Unit 3《Holiday fun》一课时,虽然该课是跟快乐有关的内容,但是学生在开始的学习中却表现得毫无兴趣可言,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我采取了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教学方式。我先让每个小组合作背诵本课的单词和句子:holiday,National Day,band,Great Wall,summer palace,fashion show,go well等。然后,我让小组成员轮流到黑板上默写,看看哪个小组写得又快又好,并选出优胜小组。这样的竞争方式比单纯的背诵单词和句子更具有挑战性,充分利用了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一位学生都有好胜心,都有集体荣誉感,教师要充分认识并且利用好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它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取得良好的英语教学效果。在小学英语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教师应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提升英语课堂教学实效。

课前预习提升小组合作学习品质 第4篇

一、常规小组合作学习及其问题

众所周知,常规的小组合作学习通常采用的方式:根据班级规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设置一名组长;教师分派任务,让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分派任务,进而交流讨论;交流讨论结束后,形成一致意见,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提出来,从而形成组与组之间交流讨论的局面;若组内无法统一意见,也可以提出来,和其他小组一起来讨论。

上述小组合作学习的常规流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操练,学生大体都能掌握。就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经过一年的练习和适应,他们也能以较快的速度分派任务,迅速投入学习,展开热烈的讨论。不过,当面对有一定思维难度问题的时候,因为每一次具有思维难度的问题以及表现形式都有所不同,学生很难按照某个既定模式科学合理地制订活动流程,导致学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容易关注无关紧要的旁枝末节。有时候,一旦涉及到某个学生感兴趣的点,该学生就会控制不住而跑题,导致小组合作大大占用了课堂时间,而效率不尽如人意。

沪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课文《揭开雷电之谜》,主要讲述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通过一个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从天空摄取闪电,从而揭开了雷电之谜的事情。为了让学生深切感受富兰克林严谨缜密的科学态度,就有必要深入探讨富兰克林所设计的风筝,以此作为载体,来探讨富兰克林设计风筝背后的思考。因此,我在课堂上开展了一次预设时间为十分钟的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如下:(1)根据课文的描述,画一幅简易的风筝图;(2)在每个零件的旁边标明该零件的用途。

十分钟过去了,五个小组中三个小组未能在规定时间完成任务,其他两个小组虽然勉强完成任务,但所画出来的风筝图存在诸多问题,很难体现富兰克林严谨缜密的科学态度。这一结果让我很意外。于是,我课后做了专门的调查。调查发现,这一次失败的小组合作,主要问题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小组分工简单随意,没有让小组成员都得到思维的训练。有质量的小组合作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于让每个学生都能开动脑筋,参与思维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活动内容和开放的活动方式,使他们在独立探索外部世界的同时,能够与志同道合者结成紧密的、丰富的合作关系,而这种丰富的合作关系的形成又有助于他们进一步探索客观世界。”[2]不过,有的小组在合作中,指定组内一位比较擅长绘画的学生只负责画,由于画画学生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听别人说如何画,所以来不及拥有自己的思考。

(2)小组讨论主次不分,纠缠于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比如有的学生认为风筝应该画成三角形,有的认为应该画成菱形,从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3)没有形成高质量的讨论与碰撞。“小组合作学习为小组成员相互沟通、补充、支持与配合提供了机会,有利于他们拓宽视野,在互动中更加充分地发挥个人与集体的智慧。”[3]不过这次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的小组将大量时间放在完成简易的风筝图上,关注于风筝图的美观,而将较少的时间用于讨论风筝的零件及其用途上,而后者恰恰是这次小组合作学习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也是高质量的讨论与碰撞的所在。

通过对这次失败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分析,我发现导致这次失败的小组合作,背后有诸多原因,而时间仓促尤为关键。让四年级的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画出一幅简易风筝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学生将大量的注意力放在画简易风筝图上,导致小组讨论很难深入地展开,引发了诸如小组分工简单随意,小组讨论主次不分,没有形成高质量的讨论与碰撞等问题。

二、基于课前预习的小组合作学习及其流程的构想

这次失败的小组合作学习,让我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进而想到了事先准备的必要性。我事后反思,如果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先自行完成简易风筝图,在小组讨论的时候主要围绕“画得是否按照要求”“每个零件标注的用途是否正确”这些关键问题展开,那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应该不太会将注意力放在细枝末节的小问题上,而重点关注风筝每个零件及其用途,形成高质量的讨论与碰撞。另外,如果将小组合作学习与课前预习结合起来,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也实现了预习检查的功能,一举两得。四年级学生的预习已经不仅限于扫除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还要求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能根据课文提出有质量问题的能力。不过,一直以来,常规的预习反馈很难对这些能力做出有效的回应。而在基于课前预习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这一点就能得到极大的改善。

基于上述两方面的考量,我开始有意识地思考将课前预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尝试在日后的教学中开展基于课前预习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我看来,基于课前预习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将小组合作学习的空间从课堂延展到课外,借助课前预习这一形式,将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前期准备工作挪到课前预习中来,从而让小组合作学习能在短时间内形成高质量的讨论与碰撞,实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

为了让基于课前预习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从容地展开,我特意设计了基于课前预习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大体流程,并通过教研组多次讨论,最终确定如下:

(1)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明晰小组合作学习需要着重讨论的关键问题;

(2)围绕该关键问题,思考指向该关键问题的相关准备工作;

(3)将相关准备工作通过课前预习的方式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4)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初,抛出上述需要着重讨论的关键问题,让小组成员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三、基于课前预习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对基于课前预习的小组合作学习及其流程有了上述认识后,接下来就是实施基于课前预习的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教学进度和课型,我选择了沪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课文《颐和园》。这篇课文是一篇游记,主要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颐和园的主要景点。需要说明的是,这篇游记的写作方式很有特点,每一个景点都是跟着作者的游览路线走,如“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等等。只要仔细读每一小节的第一句话,关注这些过渡语句,就能基本把作者的游览图标出来,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游记的写作特点。

对于这样的课文,按照常规的小组合作学习设计,一般就是让小组成员根据课文提示,画出圆明园的游览地图,并讨论交流作者的游览路线,标出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景点。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和上述《揭开雷电之谜》并无二致。可以预见,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很有可能会出现上述小组合作学习所表露出来的小组分工简单随意,小组讨论主次不分,没有形成高质量的讨论与碰撞等问题。根据对基于课前预习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期研究及《颐和园》这篇文章的特点,我修改了教学设计,凸显了基于课前预习的小组合作学习特征,主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课前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一幅颐和园的游览地图;第二步,在课堂上,让学生拿出各自的游览地图,小组讨论,看看谁画得最贴近课文内容、最合理,讨论时间依然为十分钟。

这一次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很快就进入状态,有效地规避了上次小组合作学习的诸多问题。

首先,就小组分工而言,由于将画颐和园的游览地图这一任务放在课前预习中,所以这次小组合作学习就能直奔主题,让学生对作者的游览路线展开热烈的讨论。

其次,他们基于各自的游览地图,将讨论的焦点无一例外都聚焦在景点方位上,没有人再关心谁多画了一棵树或者谁画的长廊漂不漂亮,有效避免了上一次小组合作学习时遇到的小组讨论主次不分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关注它的游览顺序和景点方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让学生理解游记中方位的把握,这是形成高质量的讨论与碰撞的重要契机。和预设的一样,这次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对“昆明湖到底在什么地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能够根据课文中的蛛丝马迹,做出有理有据的判断并不容易,这样的讨论起到了训练思维品质的目的。

这次基于课前预习的小组合作学习快捷高效,所有小组都在很短时间内画出正确的游览地图,并且形成了有质量的小组讨论,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更让我意外的是,有位学生充分利用课前预习,画了一幅堪称颐和园风景的画作。她不但将山水立体化,把长廊的雕栏横槛都画了出来,还画出了万寿山下葱郁的树丛里隐隐约约的屋顶和宫墙,以及万寿山东边的城楼和白塔。

四、小组合作学习品质改进的思考

在课文多、教时短的当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形成有质量的小组合作学习,改进小组合作学习品质,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通过对这两次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我认为,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品质,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尤其需要关注这样几个方面。

1.课前预习和小组任务有机结合,会让课堂变得高效。在课文多、教时短的当下,为了让小组合作交流与讨论真正起到锻炼学生思维品质的作用,而非泛泛而谈,就需要通过课前预习,将部分工作拓展到课外。

2.小组合作学习要牢牢抓住重点,让任务凸显思维品质。为了让小组合作学习凸显思维品质,就需要围绕关键问题展开。

3.为了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抓住重点,就需要教师在课前预习中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教师布置任务的时候,需要对课前预习和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通盘的考虑,做出清晰的指导,否则学生容易再度陷入混乱中,浪费课堂时间。

摘要:在课文多、教时短的当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形成有质量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本研究将课前预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期望借助课前预习,将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前期准备工作挪到课前预习中来,从而让小组合作学习能在短时间内形成高质量的讨论与碰撞。结果显示:(1)课前预习和小组任务有机结合,会让课堂变得高效;(2)小组合作学习要牢牢抓住重点,让任务凸显思维品质;(3)为了抓住重点,需要教师在课前预习中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关键词:课前预习,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品质

参考文献

[1]李焕立.小组合作学习的六项改进策略[J].人民教育,2015,(9).

[2]郭华.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假设与实践操作模式[J].中国教育学刊,1998,(5).

“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心得 第5篇

那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方的我,上了这么久的课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一、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加我们思考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上课方式不仅仅是老师讲课我们做好笔记学习就行,而是上课的四十五分钟前面三十分钟是老师给我们讲课f并且提出问题,然后剩下的十五分钟让我们小组进行讨论和解答。因为我们小组里面的每个同学都是要参与到讨论中来的,每个人都是要说出自己的看法的,所以让我们每个人都有了独立去尝试解答问题、分析思路的机会,在这样的方式下我们都得到了锻炼。

二、增强了我们的团结心和进取心

因为我们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之间是免不了竞争的,我们每个组都是要对其他小组的问题解答做出打分的,所以小组里面的每个同学都是在努力的做出思考,每个人都想要为这个集体争光,所以在这样的氛围下大家一起努力,大家变得更加的团结了,大家一起为自己的小组获得更好的评价而加油,增强了大家积极进取的心。

三、好处的同时我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因为大家都参与到了讨论中来,所以大家自己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看法的同时,教室就会变得嘈杂,而如果有自制力比较差的同学就有可能利用这样的氛围来讲小话而不是在参与讨论,用大家讨论的声音了自己说话的声音,反而影响了他们自己的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提升 第6篇

【关键词】小学科学 小组合作 规则 评价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需要科学的分组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尽管很多教师也应新的教育理念的要求,逐渐在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但是,在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很不科学。首先体现在分组上,日常的科学课上,教师习惯于采用就近分组原则,最常见的就是将紧邻的前后排座的四个学生分为一组,以此类推。殊不知,这种分组很不科学,因为学生的座次一般是按身高和男女生搭配编排的,这种就近分组原则,虽然看起来分配方便,但是会使得小组内的人员搭配缺乏合理性,不利于不同特质、不同层次学生间的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此外,不同的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会因自身差异而产生侧重点的不同,而小组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来实现优势互补的,所以,科学的分组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是很重要的。

小学科学课上的合作学习的分组应该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体现出合理性、优势互补性和自由性。首先,小组内的人数要合理,每组由4-6人组成。其次,分组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学生的已有知识、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具体差异进行分组,尽可能实现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再次,小组成员可以按照每次的活动需要进行自由组合,以便给小组注入新鲜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需要有规范的规则

要想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小学科学教师就要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规范的小组合作学习规则的制定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所以,小学科学教师一定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且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效利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首先,组内人员分工要合理,人员职责要明确。要想顺利开展小学科学课的小组合作学习,在科学分组后,每个小组内都应当有自己组内的一名组长、一名记录员和一名汇报员。组长主要负责对组内成员进行分工,并组织好组内成员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一般由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较强的学生来担当。记录员主要负责记录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汇报员主要负责归纳和总结组内合作学习情况,并在全班交流活动中进行汇报,一般由小组成员推荐。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合作交流需要有序而自然的合作规则。教师要对各小组人员进行合理调配并且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各项任务进行及时指导和培训,力求各小组成员既能够立足本职,又能够积极与他人进行良好的合作,使每个组员都能够发挥出其自身价值,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地开展。而要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突出优势,就要使得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能够有序地开展和进行,所以,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对合作规则进行讨论和制定,力求合作规则能够贴近学生的心理,使得学生能够乐于参与并且遵守。通过多次小学科学课的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会将经由自己参与制定的学习规则当成一种束缚和负担,而是更加乐于执行和遵守,也不需要别人时常提醒,相反,学生会把这些贴近自己心理的规则当成一种乐趣,执行起来很自然,即使规则遭到破坏,他们也有大家都能理解和接受的处理办法。

再次,小组合作学习要有良好的交流规则。在开展小学科学课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会发现有些学生不善言谈,更羞于表达,对此,教师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交流习惯,使学生学会表达,使学生在小学科学学习中有个人想法却不知如何表达的情况得以改善。教师要了解学生不善言谈的原因,并且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方法打消学生关于主动表达的种种顾虑,并且鼓励学生多表达,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在学生有了良好的表达习惯以后,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建立合作学习的交流规则,在更好提升学生良好表达习惯的同时,促进科学课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需要有科学的评价机制

小学科学课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首先,评价更多地关注于学生个体,而忽视小组与集体,也不注重学习过程和方式方法的评价;其次,评价更多地关注科学知识,忽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这种不全面的评价极其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新課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评价要涵盖科学素养各方面的内容,即不再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为主,而是要全面评价学生在科学知识、探究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全过程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还包括情感体验、价值观培养等,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制定不同的评价侧重点,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努力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中西.试论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自主学习[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5).

[2]刘志慧.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关键[J].江西教育,2010(32).

[3]张庆佃.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焕发课堂生命活力[J].新课程:中学,2010(10).

小组合作学习提升 第7篇

关键词:学生领导力,小组合作学习,自我效能感,责任感

一、对学生领导力的界定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合作分工不明确、参与度不够均衡的不良现象。小组总是只有一两个人在唱“主角”, 另外一些人则“搭便车”, 互相推诿, 习惯依赖他人, 坐享其成。这种现象导致小组成果不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而是个人能力的展示。这些“搭便车”的人只会被动地接受小组分配的任务, 甚至对任务的完成有所懈怠, 直至把所有任务都推卸给别人, 由别人“拖”着走, 这是缺乏“领导意识”的体现。

关于学生领导力的内涵, 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本文笔者将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领导力看作是对小组中的人和事产生的积极影响, 体现在小组成员有较高的参与主动性, 并能带动其他成员参与合作的过程。领导权威不仅仅存在于由教师任命的人身上, 也可以分布在小组其他成员中, 让他们承担领导的任务并付诸行动。每个学生都是潜在的领导者, 都可以扮演领导者角色。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学生领导者角色

小组合作学习一般要经历自主、合作、展示、探究等几个阶段, 具有领导力的学生可以扮演领导者的角色, 起到带动作用。

1. 自主学习中的建构者

小组成员在合作讨论前缺乏必要的独立思考, 就会陷入“无所事事”的状况, 游离于讨论话题之外。因此, 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教育学者迈克·G·穆尔把自主学习者分为高自主性学习者和低自主性学习者, 他认为高自主性学习者具有自我激励的能力, 知道怎样通过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来达到学习目标, 能够长期评价、量规自己的学习成就;低自主性学习者则难以形成自己的学习目标, 难以掌握学习方法和进行自我学习评价。具有领导力的学生是自主学习中高自主性的学习者, 是主动的知识建构者, 他们会认识到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自己寻找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自主搜寻资料, 对材料采用恰当方法进行深加工, 从材料中寻求有意义的资源, 从而树立起自己在学习领域中的领导权威, 对其他成员起到榜样作用。

2. 合作学习中的引领者

具有领导力的学生能够引领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积极促成小组成员的合作分工, 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为小组共同的学习任务寻找到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与他人分享他们的做法, 一起讨论改进的方案, 将小组的交流谈论引向深处, 激励小组合作任务的不断推进等。

3. 探究学习中的协调者

探究学习过程中, 难免会存在各种矛盾和摩擦, 例如产生针锋相对的观点, 具有领导力的学生能主动充当“灭火器”的作用, 利用自身的影响力, 改变现场质疑讨论的气氛, 协调小组之间的合作竞争关系, 激励共享行为, 消除共享障碍。

4. 课堂展示中的示范者

具有领导力的学生, 在课堂展示过程中总会积极发言, 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 从而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展示, 起到示范作用。

可见, 培养学生的领导力,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身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可以带动其他同学的参与。

三、学生领导力的培养策略

1.“头脑风暴”策略———营造民主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

“头脑风暴”是一种让学生迅速分享看法、生成观点的策略。在头脑风暴活动中, 鼓励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自由思考、发表意见。每个学生都可以“自由”地提出尽可能多的想法, 在倡导鼓励而不是批评的民主氛围下, 能激发出学生的参与热情, 使彼此之间相互感染带动, 体验思想交流的喜悦, 形成积极的情绪场。例如, 在教学《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这部分知识时, 笔者设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随着格力珠海总部的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的不断提高, 政策优势的不断下降, 如果你作为格力的领导者, 如何才能让格力在家电价格战中扳回一城?”在“头脑风暴”迅速分享的过程中, 一些准备“坐享其成”的学生, 在其他同学思维的启发下, 也不自觉地参与到谈论中来。有学生提到“劳动力价格高, 那就降低工人工资”。有学生就立马反应道:“工资低, 招不到工人。”这时一位看似“心不在焉”的学生站起来说:“那就把工厂搬到西部地区, 那里工资会低一些。”在这位学生工厂搬迁观点的启发下, 其他学生又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可以体验到自身对他人产生积极影响的喜悦, 表现出潜在的领导力。

2. 干涉引导策略———改变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搭便车”现象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搭便车”现象, 严重地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只有让“搭便车”的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 激发他们潜在的领导力, 小组合作学习才算真正叩开了成功的大门。

(1) 学生领导力可以通过正式的途径获得, 主要特征是通过职位获得领导力, 也可以通过非正式的途径行使学生领导力, 即通过自身的能力而获得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及话语权。学困生较难通过自身的学习权威来获得其他同学的认可与追随, 这时教师可以通过任命小组组长和副组长来进行“干涉”, 任命学困生担任组长 (副组长) , 让他们较便捷地通过职位获得领导力, 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不再给予其“搭便车”的机会。

(2) 管理学研究表明, 任何一个组织中的成员, 其85%的行为是直接同组织结构有关的, 而不是与个人的特点相关。这启示教师不仅要合理划分合作学习小组, 并且对小组内的分工, 教师也应给予及时有效的引导。确保每个学生在任务分工中都可以找到自己在小组内的定位, 避免有些成员任务繁重, 有些成员无事可做, 并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从而让每个学生感受到小组内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和责任, 找到自身在群体中的价值。

3. 积极角色认知策略———提升自我效能感

角色认知是对自身所扮演的角色所具有的责任和权力的认识。尤其没有占有正式职位的学生, 面临行使领导力的合法性问题, 缺乏表现的心理安全感, 自我效能感低, 这种消极的角色认知导致学生害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或者不愿意自我张扬。那么, 如何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 从而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角色认知, 有以下方式可供借鉴。

(1) 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 例如开展课前时政演讲、手抄报比赛等, 给学生提供表达和展示的机会, 让学生“秀”出自我, 从而发现自己的才能, 增强自信心。

(2) 教师要及时赞美和鼓励每位学生的点滴进步, 让学生在教师的不断认可和肯定中认同自己并相信自己的能力, 或者从与自己相似的同学取得的成就中不断激励自己 (替代性经验) 。

(3) 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归因分析, 从而让学生收获更多成功的体验。

以上这些方式都有助于学生增强自信, 更积极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展现自我, 带动他人。

4. 评价机制策略———激发学生责任感

责任感是学生领导力的核心, 责任感是行动中无需他人提醒的自觉, 是为他人、为小组着想的举动。有责任感的人可以收获来自他人的信任与尊重, 承担领导者角色。“搭便车”现象实质就是责任感缺失的体现。

小组合作学习提升 第8篇

一、合理构建学习小组, 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习多个科目, 而且各科的学习任务都相当繁重, 同时面临着高考的压力, 那么教师在创设合作学习小组时就应该特别关注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与英语学习的成效是否符合教学的相关要求, 进而把不符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删掉, 创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 如教师可以把小组的成员定为四人, 这四人的编排可以是左右或者是前后两个座位的学生, 把他们组成一个小组。这时, 教师要考虑到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不同带来的影响, 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进行组合, 并指导小组成员推荐自己的小组长, 方便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分配学习任务, 这样才可以进行合作式的学习活动。

例如, 教学英语单词“take, spend, pay, cost”时, 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组内成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分配任务, 可以每位成员各完成一个“花费”单词的具体意思和相关用法, 之后组内进行讨论, 相互讲解该点知识内容。与此同时, 尽可能地让学生积极融入合作学习讨论的课堂活动中, 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中, 不仅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学生还可以在积极的讨论中懂得相互分享与加强记忆知识点。

二、实现课堂内容的增效减负, 优化教学过程

为了能使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完成, 教师就应该按照合作学习的任务来合理优化教学过程, 但其前提是要把小组学生的思维转移到学习英语知识的方向上, 以营造理想的合作学习氛围。由此, 教师可以在“The Olympic game”的教学中, 对每个小组提问:“What is your favorite sport?”与“What is the Olympic sport has?”然后让小组成员先自主思考, 然后展开讨论活动, 过程需要使用相应的英语来进行简单的交流, 这样在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 学生也可以获得更加充分的答案。

三、评估小组合作学习成果, 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提高

如果在进行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之后, 没有对应的合理评估, 那么教师就难以知道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取得怎样的学习成果了。因此, 教师应当采用多元化与多层次的评估方式, 可以通过评估的环节来激励学生持续进行有效的学习, 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合作探索知识的精神。鉴于此, 教师可以针对小组来进行评估或者针对学生个人的表现来进行评估, 还可以通过组间活动或比赛来评估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例如, 在教学“Healthy eating”时, 教师可以将“What should go into a good meal?”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 在组间进行辩论赛, 并对辩论赛的主题合理设定评审标准, 然后学生根据准备好的辩论内容用英语的方式进行辩论比赛, 在辩论比赛结束之后, 教师将公平公正地评审各个小组的辩论成绩, 之后再对获奖的小组进行颁奖, 对未获奖的小组进行中肯的评价, 并鼓励该小组继续努力, 在今后的比赛中表现最好的自己, 不断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样一来, 就可以促进小组成员提高学习动力了。四、结语

为了能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质量, 教师就应该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思考并选择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开展的教学内容, 同时在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也需要考虑目前的教学情况, 进而制定适合高中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以求更高的教学效率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摘要:高中英语教学的质量可以影响到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为了能够给广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 教师就应该对累积起来的教学经验和固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思考, 并且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素养。鉴于此, 英语教师需要重视教育的核心目标,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与改善教学方法, 进而培养全面发展和富有创新思维的学生,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英语,小组合作,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艾枢.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4 (8) :52-54.

[2]翁小荣.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初探[J].启迪与智慧, 2013, 3 (8) :29-31.

发展小组合作, 提升教学效率 第9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合作,优势

一、合作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1. 发展课堂互动

传统的体育教学对课堂互动关注较少, 一般都是教师单向输出知识, 而学生只是按照教师要求做出相应的动作, 体育学习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示范-模仿”阶段, 学生无法真正表达自己的想法, 也无法对课堂教学做出及时、真实的反馈, 体育课堂机械式进行。而合作教学下的课堂则是动态的多边活动, 教师与学生是课堂教学同样活跃的因素, 重视教师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交流关系, 将师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最大化, 不仅如此, 小组合作还给学生与同伴之间提供了更多交流与沟通的机会, 让课堂互动大大活跃起来, 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2. 建立竞争机制

初中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仍然不强, 在学习上村让存在着依赖性和惰性, 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也相对较弱, 加之体育课需要一定的体力消耗, 对身体会造成一些压力, 学生容易产生累、倦的感受, 所以偷懒现象屡见不鲜。毋庸置疑, 体育教学的有效进行需要一定的驱动力, 而这种驱动力就是适度竞争。教学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 课堂整体呈现合作状态, 小组内成员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能够最大限度的集思广益、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 而小组间又构成了适度的竞争关系, 争强好胜的心理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激励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

3. 促进心理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不仅承担着强健学生身体的重大责任, 还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方面有积极作用。健全的人格、积极的精神状态、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信心都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举足轻重。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 每个学生都是小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样一个小环境里, 不仅要求学生协调好与小组成员的关系, 还要能够找到恰当的定位, 并且要抓住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体育才能, 最后还要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活动任务。

二、合作教学在初中体育中实施的两个关键点

1. 用精彩的课堂导入激发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没有对学习知识的欲望, 必然不会有积极的学习状态, 学习效果也会不尽如人意。一般而言, 体育教师最常开始教学的方式就是开门见山, 集合后直接开始教学, 而这个时候学生还未来得及调整好情绪, 学习状态不好, 兴趣不高, 教学就像是一场勉强的知识灌输。笔者认为, 高效的课堂导入环节就像一块磁铁一样, 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将学生积极的情感凝聚起来, 激发求知欲,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给课堂教学奠定轻松、愉悦、有趣的基础。在正式开始教学之前, 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明星的励志故事、体育界的精彩赛事、体育运动的起源与发展故事等都是很好的教学素材, 不仅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些背景知识, 还能有效引起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关注。

教学案例1:足球

在进行本节课的学习时候, 笔者别出心裁地以足球的起源故事做为教学导入 (具体内容略) 。

点评:学生对现代足球的了解并不少, 尤其是对各大足球明星可谓是了如指掌, 但是学生对足球的发展史基本一无所知, 更没有想到足球竟然起源于中国, 经过了这么复杂的演变才成为今天这项风靡全球的运动。关于足球发展史的知识补充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从根源了解了足球文化, 激发了跃跃欲试的感受。

2. 用活泼的教学形式促进合作

发展小组合作教学的关键就在于能否真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 他们憧憬着成年人的成熟, 但又没有完全褪去儿童时期的幼稚与童真, 他们追求新鲜与刺激。这样的心理特征就决定了合作教学的顺利进行必须采用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发现,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融教育性与娱乐性于一体, 为发展合作教学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的运动方式, 也是体育课最活泼的形式,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给学生留下了很多自由表现的余地, 同时游戏的形式多变, 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猎奇心理, 让学生在快乐游戏的同时逐步掌握体育技巧。

教学案例2:立定跳远

项目分析:立定跳远重在发展学生的弹跳能力和爆发力, 而团结协作能力对于小组合作则非常重要, 为此笔者设计了一个跑跳结合的游戏。

游戏分组设置:将学生平均分成三组

场地设置:设置三条平行的比赛路线, 起始点与终点相距三十米, 在终点处各设置一个圆圈, 圈内放置一条绳子。

游戏方法与规则:学生占成纵队, 每组个有一个小球作为传递物, 学生跑至圆圈处, 利用立定跳远的方式来回跳绳5次, 不得踩绳, 完成后然后迅速跑回, 将球传给下一名同学, 小球从排头传至排尾则游戏结束, 最先完成的一组获胜。

点评:这个游戏将跑步和跳远相结合, 不会给学生的身体造成太大的压力。每一个学生表现的好坏都对小组的成绩有影响, 学生在尽量完美地完成自己的动作的同时, 还要注意与下一位同学的交接。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 各个小组形成了紧张的竞争关系, 其它小组游戏速度的快慢都会作为直接刺激输入小组成员内, 让学生自觉地尽自己最大努力完成游戏。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合作教学对初中体育的促进作用, 把握好兴趣诱导和活泼形式这两个关键要素, 在体育教育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合作教学,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玉柱, 浅谈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 大家谈, 2009

[2]侯海燕, 体育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 [山东体育科技, 2006

小组合作学习提升 第10篇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真正的主人,作为语文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表演的舞台,帮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小学语文的小组合作教学就是给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指点和鼓励。

2. 培养学生集体意识,促进互助探究

一个班集体需要有凝聚力,学生对班集体要有集体荣誉感,通过合作学习对于集体意识的培养意义重大,学生在语文学习小组中合作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促进互助探究。

3. 提升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课堂学习中每个学生的想法都不一样,不同的思维火花可以碰撞出新的想法,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通过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教学可以让学生的不同思维产生碰撞,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小学语文合作教学的策略

1. 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要具备科学性

学习小组组建的科学性为小组学习效率提供了基础支撑。小学阶段语文学习小组的组建需达到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的统一,分别根据学生的优势进行角色分工,组长、记录员、汇报员、更正员(补充)各司其职,人人都能发挥自己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并有意识地进行角色互换,引导组内人员可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做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最终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 学生主动参与兴趣的培养是合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

小组学习的过程是尊重与被尊重协同发展的学习过程,合作学习的前提是有一个统一的学习目标,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勇敢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更要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的态度,学习身边人的优点。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基础上,达到合作学习的学习目标。

3. 明确的学习任务为合作学习提供正确的方向

如今小组学习的课堂模式变得越来越形式化,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于学习任务不够明确,所以,在进行小组学习之前,教师需要将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布置下来,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以后,在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4. 合作学习的形式要根据学习内容多样进行

合作形式与合作内容是否匹配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效率,有效的学习形式应当是根据学习内容制订的合作学习形式。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选择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课内合作与课下合作、规范合作与简约合作、长期合作与短期合作。高效的合作学习,必须有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与相适应的学习内容相结合。

5. 教师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在语文课程中的体现在于学生对课文的自读自悟,只有自身深刻感悟后进行的交流活动,才是有效的合作学习。如果学生对课文了解不够深入,就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就不能提供交流讨论的观点,更无法形成有效的共同意见,所以,自主学习在合作学习中至关重要。而良好的交流能力是学生正确表达自己观点、归纳小组成员观点的先决条件,只有具有良好的交流能力,才会产生小组内应有的积极合作动力。

6. 学生独立思考和参与讨论的时间要充足

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独立思考和参与讨论的时间经常得不到保证,最终导致学生思考不到位,合作不深入,最终丧失了合作学习积极性。所以,在进行小组学习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并强调讨论过程中紧扣重点,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又保证讨论时有观点、有效率。在汇报学习成果时,多种方式给学生创造展示机会,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

7. 重视合作学习效果的总结和反馈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表现,并在课后进行总结和反馈,学习效果评价是十分重要的,有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模式的改进,教师需要注意每个细节并进行正确具体的指导,最终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要想提升合作意识,促进互助探究,必须注意教学策略的运用,这样才能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促进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

摘要:新时期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小组合作教学已经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促进学生之间互助探究,提升合作意识。通过对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教学的意义分析,进而提出合作教学的策略,希望可以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合作教学,小学语文,互助探究

参考文献

[1]董国艳.快乐与快乐的碰撞:小学语文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3).

[2]黄春玲.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7)

小组合作学习提升 第11篇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生物;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被科学合理地分成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互之间讨论,拓展思维,取长补短,同时老师适时给予指导,最终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率,越来越受到学校、老师和家长的重视,所以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一、组建合作小组,进行合理分工

1.科学组建合作小组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科学组建合作小组,这就需要老师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根据他们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性格特点等进行组建,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的学生组建成一个小组,这样相互之间可以更好地互补。同时科学组建小组需要控制每组的人数,人数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一般以四到六人为宜,然后选出一个组织能力较强、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组长。这样科学组建小组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合作动力和学习动力,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组内成员分工合理

小组合作学习既要有合作又要有合理的分工,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小组内的成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有的学生自律能力较强就可以担任小组的纪律员,负责小组活动的纪律;有的学生记忆好,写字快就可以担任小组的记录员,负责记录每次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有的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强就可以担任小组的汇报员,负责汇报讨论的结果。这样避免了个别积极的学生踊跃发言而其他学生参与度不高的现象,使组内成员都分工合理,学生都能各司其职。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分工可以不定期轮换,这样学生可以担任不同角色所负责的任务,相互之间共同学习,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责

任感。

二、精心选择合适的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依据,这就需要老师精心选择合适的学习任务。首先,老师要结合教学目标,研读教材,根据教材中的重难点,选择难度适宜的学习任务;其次,老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选择的学习任务不能太简单,否则学生会不积极思考,同时也不能太难,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所以选择的学习任务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最后,老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發挥主动性,自主探索,相互交流,提高学习效率,提升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就会联系生活实际积极讨论,从而得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如沙漠中的植物大多根系发达,还有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植物可以保持水土流失。所以合适的学习任务能够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并学以致用。

三、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小组成员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不能毫无纪律,各自发言。所以在老师确定好学习任务后,小组成员经过合作学习可以选出一人代表发言,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相互合作。比如,在学习细胞结构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相互探讨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学生通过学习课本,并做生物实验,一人用显微镜观察,一人记录,一人总结,相互合作,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完善了小组合作学习,提升了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四、建立富有激励作用的评价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学生能够共同进步。所以老师的评价机制不能只看重学习的结果,要科学合理,富有激励作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不仅要从整体上进行评价,还要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同时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进步很大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团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合作、主动参与给予表扬,要不断树立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热情,让每一位学生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生物是集观察、实验、理论为一体的学科,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验、开展实践来努力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实践能力,还提升了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不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小组合作学习提升 第12篇

科学课堂案例重现:

在执教《今天天气怎么样》一课时,我安排了一个由学生小组合作创作气象图标的环节。因为这一环节十分贴近日常生活,学生们都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所以不少学生都中规中矩地制作出了常见的天气图标,与天气预报中使用的标准天气图标大同小异。在听了各小组的汇报之后,我一一予以肯定,因为这至少说明学生不但能很好地掌握传统天气图标所表达的含义,而且能理解创作天气图标的基本原则。但我总觉得这样的“创作”中“作”的比例太大,“创”意不足,缺乏亮点,有些遗憾。当我再一次巡视课堂时,无意间发现了一幅令我眼前一亮的“晴天”天气图标———烈日下,操场上,一个孩子大汗淋漓地在跑步。这么富有创意的图标为什么没能代表小组在全班展示呢?在我的引导下,小组内的其他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个图标画起来太麻烦了”“这个人画得不好看”“我们在电视和书上没见过这样的图标”……回想起这些听起来理直气壮的批评,我陷入了沉思……

严谨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支柱,也是这门学科所应坚持的原则,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是科学课所要追求的根本目标之一。我们的科学课必须在坚持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之科学态度的同时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播下科学探索精神的种子。笔者认为,科学教师理应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空打造成孕育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片沃土。有效的教学策略如帮助学生拾级而上的扶梯,有望呵护“创新之花”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空中次第绽放。

扶梯一: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氛围

用多极对话制替代组长集中制,构建科学课的合作小组,保障民主平等的合作氛围。

科学教材的编号越来越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思维规律,越来越便于让学生从经验和现象中生长出新知识、新经验,而这种对新知识、新经验生长过程的体验比知识数量的叠加本身更重要,更贴近科学课要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鉴于此,小组合作理应避免组长集中制,以最大程度地消解“优势学生”对“弱势学生”的话语制约,使得一些有创新能力的学困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 让充满儿童智慧、充满思考的想法得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自由呈现和表达。

在课堂小组活动中,特别是讨论猜测等环节不设组长, 只设主持人,而且主持人随机更换,让每个学生在科学课堂中可以大胆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人人思考,人人发表看法,并学会对别人以及自己的观点作出客观的评价。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注意肯定学生的多种想法与思路,明确我们所研究的“科学”是一定范围内的相对科学,所以要接受一定范围内的多种结论并存。相信在这样民主、平等的合作氛围中,会有更多更好的想法得到肯定及展示,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听到拔节的声音!

扶梯二:培养“众人拾柴”的协作意识

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对话规则才能更好地培养协作意识,使个体思维中“一闪念”的“创意”在“众人拾柴”式的协作下丰富、成型。科学课中的小组合作需建立“各抒己见”“扬长补短”“非否定”式的对话规则。另辟蹊径的创新思维往往稍纵即逝,也不够成熟,单单凭借一个人的力量,很容易卡在思维的瓶颈处,难以突破壁垒。这时如果小组内的所有成员都能迅速将思维汇集到共同的兴奋点,集思广益,一定有益于催生出创新之花。

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自由地呼吸’。”如果小组内的所有成员都认同并遵守“不否定”他人创意,积极为他人创意“补台”的合作原则,那每一个成员就都能放下怕被人耻笑、怕得不到共鸣之类的思想包袱,就能集中全部精力投入到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之中,就好比形成了一个促进创新能力尽情施展的能量场,能大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激活思维的效益。

扶梯三:设置“动静结合”的合作模式

一提到小组合作学习,大家的脑海里往往首先会浮现出学生们热热闹闹的讨论场面。的确,自信的表达、思维的碰撞能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刺激,能帮助他们拓宽思维广度,挖掘思维深度。但有时那种场面上的热闹只是一种表象,并不能说明课堂的真正成功,更不能说明学生真的有多大收获。因此,笔者试想,如果在小组讨论之前和小组汇报之后各留出一段时间给学生静静地思考,也许能对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所帮助。胡适就曾讲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仅仅会大胆假设的人,可能是莽撞的,可能既没有根据,也没有对结果的充分估计,更没有对实验成功可能性大小的分析,这是不负责任的胡乱猜想, 不是科学的行动。同样,没有科学方法的指导,创新的想法可能没有结果,也可能是非理性的破坏作用,所以在小组讨论活动之前安排短暂的静思能让学生在不受任何干扰的前提下对自己的观点、看法进行一番自我甄别和完善,避免讨论时的莽撞。当然,也可以在班级交流之后设置“补充与评价”的环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真理、不怕挫折的精神和随时准备纠正错误的态度,可以让学生回味、筛选、整合、消化刚刚接收到的诸多信息,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观点,从而真正有所悟有所得。

上一篇:克隆一个我下一篇:保温装饰复合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