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2024-06-04

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精选11篇)

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第1篇

制定《条例》的背景

科技资源是科技创新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支撑,主要包括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研试验机构与基地、自然科技资源、科技文献、科技数据以及公益性科技成果等。据统计调查,太原市现拥有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3个、企业技术中心3个、工程技术中心2个。省级的重点实验室17个、工程技术中心39个、企业技术中心27个、中试基地20个,各类科研仪器设备1.6万余台套、价值约30亿元,科技文献和科技数据资源总量约30 TB。太原市拥有的科技资源从量来讲在中部六个省会城市中居第四位,从质来看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但煤炭能源、煤化工、不锈钢、镁合金材料等领域是处于领先水平的。

太原市的科技资源大部分集中在中央属和省属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有大型企业,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中试基地的仪器设备台套和价值分别占地区总量的62.3%和40%,平均使用率约20%,比全国平均使用率低5个百分点;科技文献和科技数据量分别占地区总量的20%和82.5%,科技文献平均利用率约40%,科技数据平均利用率不足10%。

为使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优势,2005年以来,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并政发[2005]31号)和《太原地区“一网两库”科技服务平台共建共享管理办法》(并政发[2007]36号)等政策,积极探索建立开放共享机制,着力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水平。五年来,依托科技服务机构,构建了“一网两库”(太原地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网、科技文献库、科技数据库)科技服务平台,为广大中小企业和技术人员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了网络化、信息化、专业化服务。截止2009年底,“一网两库”整合8 000余台套、价值约6亿元的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度达到了30%以上,科技文献库和数据库资源总量达到21 TB,年点击率达到9万人次。依托省城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了20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开展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发,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与创新。依托行业骨干企业,采取产学研合作方式,培育发展了一批产学研战略联盟和产业集群技术联盟,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了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加强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虽然五年来太原市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环境建设有了一定改善,但与经济发达地区以及中部其他省会城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一方面存在科技资源门类不全、高端的仪器设备匮乏等问题。另一方面,现有科技资源利用率不高,由各级政府投入形成的科技资源成为部门或单位“所有”,在管理和使用上存在着条块分割的体制障碍,科技资源闲置浪费仍很严重;科技资源开放共享运行机制不健全,科技资源拥有者和使用者的责、权、利关系不规范;科技资源“共享共赢”的观念没有被普遍接受,成本负担和利益分配不明确。要从根本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通过地方立法,为科技资源开放共享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在知识经济与全球化时代,能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科技资源的有效利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不仅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客观要求,也是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的有效途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明确要求加快建立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使用制度,《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国发[2006]6号)、《关于进一步推动科研基地和科研基础设施向企业及社会开放的若干意见》(国科发基字[2006]558号)、《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决定》(晋发[2007]31号)等有关文件都强调完善科技资源整合协调机制,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环境。早在2007年8月,上海市颁布了我国首部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的地方性法规,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共享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从太原市的实际来看,虽然近年来出台了一些政策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发展。但总体来看,这些规定还存在约束力不够,执行力不强等问题。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城市科技竞争力,急需通过地方立法,建立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明确主体权利和义务,为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提供法律保障,不断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水平,推进创新型城市的建设。

《条例》的基本内容及特点

《条例》共十九条,基本内容主要涉及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总体要求、开放和共享的方式和途径、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责、科技资源拥有者和使用者的权利与义务、鼓励与扶持的措施等。

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第2篇

文章提出协同化和交互式的设计服务架构,依托网络化信息平台,突破地域、行业和技术的限制,构建大型科学仪器与文献资源共享、技术评估与转移服务、工业设计共性技术支撑、科技检测服务等四个服务模块的“一站式”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实现以工业技术设计为代表的,跨系统、跨平台的科技资源共享和协同服务,从而提升中小企业的产品设计和制造水平。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加速了这一竞争态势,以电子商务(e-Business)为特征的全球化制造网络体系快速形成,在这一趋势下,制造企业的设计资源往往不能满足客户动态变化的多样化需求。以中试服务为例,某些情况下中试开发平台本身的设备并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时就需要利用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或者其他的外部资源。因此,通过跨平台的业务数据和流程协同机制,提出基于多个平台资源整合的、面向用户需求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发挥大平台、大融合的优势,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云设计科技服务体验。

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第3篇

关键词:网络平台;共建共享;信息资源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9-0000-01

Building&Shar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Web-based Platform Technology

Wang Ge

(Shaanxi Foreign Technology Exchange Center,Xi’an710054,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tradition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will be challenged.

How to adapt to the trend of information society,adjust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trategy,the rational alloc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to improve the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Article propose establishing a Web-base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on above questions,as well as its feasibility,ways and means of implementation.

Keywords:Network platform;Building&Sharing;Information resources

网络的广泛应用为人类共享知识财富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网络已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要素之一,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整合各种科技信息资源,在网络平台的信息服务领域实现横向联合,实现科技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趋势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网络化和数字化信息资源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国内外科技信息服务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Intemet的迅猛发展,网络环境不仅为科技信息处理和信息服务向电子化、虚拟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而且同时也要求科技信息资源建设要向网络化共享发展。科技信息资源建设的方式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开辟一条新的科技信息资源建设途径,走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之路。从发展态势上看,我国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从不同地区、不同系统正在全国迅速推进,已经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大环境。科技信息资源的系统性网络建设,特别是科技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建设起步早、见效快,有力地推动了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

二、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方法和措施

网络科技信息可以被精确而快速地低成本復制出来,成为成百上千份相同的信息。这使得消息在网络上的传播极为方便,使得信息膨胀成为现实,使得信息时代的到来成为可能。我认为要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完善共享机制、构建共享平台

构建网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运作机制,积极推进科技信息资源建设成立一个具有统一规划、协调开展工作的监管机制,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开展采购协调、联合编目,不断扩大科技信息服务内容和服务范围,提升网络的科技信息传递速度。坚持统一规划,宏观调控,突出重点,优化结构,不断丰富科技信息资源的内容,增强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特色与创新。

用先进的手段建设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使之具有海量的存储功能。扩充、集成科技资源,努力实现印刷版和电子版、网络版资源互补。例如:如果档案馆的信息联合图书馆的技术,借助图书馆和其他信息服务机构已有的经验、成果和商业化推广,将档案信息融入其中,必将取得双赢的结果。

(二)强化共享数据库、统一共享标准

数据库是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基础,是连接信息开发、利用和服务的纽带。因此,必须强化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对数据的采集、标引、加工及录入都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执行。只有按照标准建立起来的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才能实现联机检索资源共建共享。

当前网络信息存储的形式微观上是较有秩序的,而宏观上是较为混乱,还没有统一的形式上的信息存储标准。尤其是在这个不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便无法吸引眼球引起人们的重视的世界里,信息的传达,往往以特别而吸引人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全国文化资源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就针对各种形式的资源制定了相关的元数据标准。这是一个很不错的第一步。然而更多要做的是要提供稳定而健全的平台,不仅为网页浏览提供方便,更要为应用程序的有效安全接入提供标准接口。统一信息资源共享的数据标准,加强标准化建设,与国际接轨。

(三)加强共享规范化、提升共享技术

由于网上信息资源高度分散、重复率高、无序化突出,加之信息发布没有统一的管理和规范,导致信息查询和利用的困难。所以应该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组织与规范。采用统一的技术规范与质量标准,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规范化加工与整序。使网络信息资源处于良性状态。便于信息资源的网上传递与检索。使信息资源服务网络化、科技信息资源建设数字化。有效地进行网上免费信息资源的整合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要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除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之外,开发和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随着信息网络化、数字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现代化设备的更新和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应采用先进的技术来全面地改造、升级特别是有效整合现有的各自相对独立的传输网络体系,加快建设以光纤通信为主干,以微波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为辅助的高速巨容的多媒体数字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网络的综合集成和宽带智能化。在这方面,我们还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成果,学习他们在数据库建设和共享方面的经验,力图选择和建立合适的数字信息资源产生和交流的技术平台。

信息时代即将到来,信息大潮不可逆转。然而我们要看到希望,看到美好的未来。人类缤纷多彩,无比丰富也无比复杂的文化,从具象到抽象,直到今天,其载体将转变成为纯粹的信息。而网络资源共享,使得这样光辉多元的文化得以充分的展示与张扬。然而乐观的同时,我也相信自由的网络上需要建设规范和秩序才能蓬勃发展,承载人类生生不息的文明。

参考文献:

[1]郗沭平.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与资源共享,2008

[2]李鹰.试沦新世纪的档案利用工作,南京大学学报,2009,5

南京市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第4篇

南京市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以下简称“平台”) 以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为主线, 集成现有的科技政策、专利信息、科技数据和文献、大型仪器、“三库四平台”、成果与技术需求、创新创业孵化、投融资等资源, 同时开发和应用了“南京科技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科技成果网上虚拟展厅”、“技术产权交易平台”三个关键服务系统, 形成信息丰富、统一界面的南京科技资源导航平台, 成为南京科技系统的门户网站。平台进一步提高了南京科技服的基础条件建设水平, 提升了南京自主创新能力, 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

2 总体设计

平台系统采取分布式的系统架构, 支持多级平台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体系, 基于XML, 实现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分布和协作, 实现分级或点对点的系统协作, 可以多套系统协同运作, 通过数据分发推送、自动挖掘、数据上载等数据传输交换机制在系统间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推送式服务, 方便构建业务部门和平台内部的信息传输、交换和共享服务体系。

整个系统由网络平台/操作系统平台、系统支撑平台、数据整合平台、应用系统群、科技资源共享门户、安全体系和运营维护中心和标准体系几部分组成。

根据对系统的分析, 基于SOA架构体系和J2EE框架, 将系统设计为如图1所示的总体结构。

系统支撑平台是整个系统建设的基础, 包括数据库以及应用服务器等;

数据整合平台主要提供异构应用系统、异构数据源间的整合服务, 目的在于整合现有市科委系统内各大小平台, 即将分散的各子平台通过后台数据整合以及物理链接的方式进行整合;

应用系统群通过数据整合平台, 在功能层和数据层进行整合, 不再以独立的面目出现, 而是通过科技资源共享门户提供统一的访问服务;

科技资源共享门户提供统一的科技资源服务, 通过后台的数据整合平台, 用户无需进入具体的应用系统即可获得任何一个应用系统中的信息服务。

3 实现的功能

3.1 依托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搭建和完善科技资源信息库

实现信息有效集成与自动匹配, 改变单一提供信息的现状, 整合能较好反映南京地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资源, 实现科技资源信息的较高集成与自动匹配, 即仪器设备协作数据库、专利成果数据库、企业专利需求信息库、企业库、专家数据库、科技政策库等。

3.2 充分利用南京科技资源优势, 建设基于GIS的科技资源信息系统

系统采取分布式的系统架构 (SOA架构) , 支持多级平台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体系, 基于XML, 实现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分布和协作, 实现分级或点对点的系统协作, 可以多套系统协同运作, 通过数据分发推送、数据上载等数据传输交换机制在系统间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推送式服务, 方便构建业务部门和平台内部的信息传输、交换和共享服务体系。系统采用将科技资源数据与空间数据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的存储与检索 (地理信息) , 带有空间信息的检索与查询能给予用户更准确的目标信息, 极大的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采用RIA技术, 可以让用户在互联网上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方式加直观全面的了解信息内容。

3.3 网络交易子平台建设

建立三维虚拟展厅和技术产权交易系统, 以SP (Service Provider) 模式为目标, 围绕资源共享、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各个环节, 实现网络信息服务与业务工作服务的有机融合。

三维虚拟展厅, 突破传统实物展厅在时间及空间上的局限性, 实现了将经典转化为永恒, 将受众范围无限制的扩大, 从而实现布展效果的无限放大。通过运用先进的网络三维技术, 打破过去网络虚拟展厅呆板的表现形式, 更加引入入胜。

通过开发基于3D的网上虚拟展厅, 实现科技成果的网上虚拟展会, 使得成果信息能够集中且多形式进行展示发布。实现对入库信息的多种形式的展示输出, 生动形象并注重实效。

展厅具有如下功能:根据分类设计多种展板背景图片样式;成果展示页面, 包括列表显示, 详细信息显示;成果显示形式可以文字、图片、视频;具备权限的管理人员可以发布展示内容, 发布的展示内容还需要审核之后, 普通浏览者才可以看到;成果分为技术需求和成果供应2大类;提供组合字段模糊查询的功能 (按专题、专业等搜索) ;部分愿意转让的知识产权数据批量导入技术产权交易发布库, 作为技术产权转让的一部分;成果展示前台功能是由flash效果展现的。

产权交易系统建立了一套项目录入、审核、分级、分派及发布的工作流程, 便于项目管理、查询及信息发布, 提高工作效率。在以数据库为核心的网站系统基础上, 为进行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作出规划和设计。服务方式如下:智能搜索功能、专利成果信息的发布功能、技术需求的信息发布和征集功能、远程数据镜象查阅功能、供需信息的比对功能 (自动配对) 、专用数据定向挖掘功能。

4 技术特色

专用数据库:建设具有南京地方特点, 并融合多层面的外来源性数据库的专用数据库。经过对数据库设计与开发, 重点具有三个层面的专用数据库: (1) 平台系统管理层面数据库; (2) 跨平台、多系统远程抓取信息数据库; (3) 平台子系统专用数据库 (主要包括南京科技资源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科技成果网上虚拟展厅的科技成果数据库、技术产权交易平台的可转让技术产权的科技成果数据库) 。

全智能对比:由于各系统间整合机制未能有效形成, 因此全智能对比功能仅仅在局部子系统内得到了初步的实现与应用, 包括对部分主站点内的抓取信息的检索和比对功能。

具有专业的信息发布系统, 实现了便捷的信息发布、交互、处理功能。对抓取信息、发布信息有统一的管理界面和管理审核机制。

实现了站内全文检索功能, 并可以按照一定的检索策略对分散于各分站点内的信息进行源数据来源出处引导, 并提供定制存储功能。

采用XML标准网络协议, 实现了从系统架构、数据库设计、业务逻辑、信息源及数据库的标准化, 系统在信息流转、业务响应等关键请求和处理方面能符合国际通用标准。

系统设计、开发符合主流的多层开发设计模型, 具有较高的可二次开发特性, 并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 实现夸平台开发、设计特点, 并在底层框架的基础上, 能较好实现新功能的扩展和合成。

摘要: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服务于全社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的基础支撑体系。为进一步落实好南京市建设创新型城市战略目标的实施, 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 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会同有关部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启动了“南京市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以下简称“平台”) 建设。文章重点介绍了平台的设计框架、实现功能和技术特色, 对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有一定参考意义。

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第5篇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运行要有政府的支持逐步使非盈利机构成为运行的主体,政府支持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政策上鼓励,二是资金上前期主要用于运行费用补贴和公共品性突出的公共信息的生产投入,资金上后期主要投入公共品性突出的公共信息的生产。非盈利机构积极探索科技中介机构公共信息共享机制的可持续的市场化运行模式,逐步向企业化、市场化运行方向转化。这一转化须伴随我国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的步伐,需要相当长的时期。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运行的载体要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达到高效运行的目标。要建立科技中介机构公共信息综合网站,整合散落的相关信息网络资源,要处理好综合网站与专业领域网站的关系,形成综合网与专业网相得益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共赢局面,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对信息扩散的高效作用,达到信息共享。

利用科技服务基础条件平台实时、动态地向社会发布信息,规范资源申请、服务、管理、绩效评估和运营补贴等工作流程,通过在科研机构内部建立鼓励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工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实现科技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第6篇

一、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原则

1、指导思想

从我市科技发展总体布局出发, 密切结合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总体规划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以全面提高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 改革为动力, 共享为核心, 资源整合、优化为主线, 以信息化为基本手段, 制度建设为保障, 坚持以人为本, 遵循科技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 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 大力加强科技平台的共享基础条件、机制、运行模式的建设, 构建具有高度交互性、共享性、集成性的科技资源共享网络体系, 建立科技资源有序流动的机制, 不断促进科技资源的集成与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有效改善我市科技创新环境, 增强自主续创新能力, 为全市科技在“十一五”迈上新的台阶奠定坚实基础。

2、建设目标

(1) 总体目标:建成与国家科技基础平台相衔接配套的区域科技基础条件保障体系, 建立面向科技管理服务与科技开发的交互式物质信息保障系统, 形成完善的共享科技资源共享制度体系, 形成稳定的人才队伍和多元化投入渠道, 满足我市科技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构建以“一网九库”为核心的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平台, 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与共享规章制度, 使我市公共科技资源的开放度和有效利用率显著提高, 科技资源的信息采集、分析、综合加工和利用能力进一步增强。

(2) 近期目标 (2006年-2008年) :结合我市科技发展战略, 制定重庆市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总体规划, 进行跨行业、跨部门的科技条件资源的数据收集、整理和整合, 实施一批重点优势、特色科技资源的信息共享平台, 完成一批核心平台的建设, 构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主体框架, 初步形成制度框架。

(3) 远期目标:到2010年, 基本形成适应我市科技创新需求和科技发展需要的, 以一批专业化人才队伍和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机构为支撑的, 具备高度发达的网络式结构, 开放程度高, 高度信息化, 共享制度完善, 高效运行的区域科技资源体系, 为重庆市科技跨越式发展的奠定坚实基础。

3、基本原则

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在建设过程中, 需要处理好政府的整体目标与局部目标、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资源配置与资源共享、增量资源与存量资源、现行体制与制度创新等各种关系, 有效防止在新的建设中出现新的浪费, 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1) 突出共享, 制度先行。以共享为核心, 在加快科技平台建设步伐的同时, 对政府投资建设的科研基地和大中型仪器与设施根据需要和可能实行分级分类开放, 打破资源分散、部门分割和单位垄断的状况。同时, 积极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加快修改、制定和颁布必要的法规、规章和标准。

(2) 统筹规划, 分步实施。对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必须在全市层面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先完成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和一批主要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再推进这些平台扩展与融合;先实施公益性科研单位进入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再推进其他经营性主体与共享平台的连接, 最后形成一个广泛覆盖的, 为全社会共享的信息资源平台。在工作方法上,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 突出重点, 试点先行, 各部门和单位通力协作, 分阶段积极稳妥地推进技平台建设。

(3) 政府引导, 多方共建。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在科技资源供给和配置中的相互关系, 发挥政府在公共科技平台建设中的资源配置主体作用, 同时利用政府调节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的手段, 充分调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等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参与科技平台的建设。政府在政策制定、宏观布局、管理监督中发挥主要作用, 并负责对基础研究、社会公益性研究的共享平台建设的投入;对非公益性研发机构方面则主要通过政策引导, 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 以企业为主体, 由经济实体自主结合并实施, 促进经营性主体科技资源市场化进程。

(4) 综合集成, 优化配置。按照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要求, 在加强科技平台建设的同时, 一方面通过共享机制把现有科技资源的潜力充分发挥, 激活存量资源;另一方面, 对今后建设的各类科技平台, 在建设过程中同步实施资源共享, 有效调控增量资源。以共享机制为纽带, 促进各种科技资源的交流、整合、积聚, 优化整体配置, 适应科技创新更加规模化综合化的趋势。

二、平台构成

重庆市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物质与信息保障系统, 主要是指“一网九库”;二是以共享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三是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和机构。平台总体构架为:围绕我市科技基础条件资源信息共享的目标, 实施制定统一的平台信息系统标准规范, 集成连接平台建设的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共享平台等信息系统;形成同一的平台门户应用服务系统, 实现与国家平台网络系统的互联与对接。

三、现阶段的主要任务

1、科技网络共享平台。

以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网为基础, 以科技资源同一化服务为主线, 营造全市范围内各种资源全面共享的虚拟集成的科技资源合作环境, 建立覆盖全市主要科研机构和区县科技部门的高速数据交换平台, 及运行在此平台上统一的科技资源管理系统, 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处可得的、可靠的、标准的、同一的科技资源服务。

主要任务:一是在现有科技网络机构基础上, 低成本、高效率地部署实施在渝各大科研机构并在机构间实现高速互联互通的科技网络平台, 并建立县 (市) 科技信息服务平台试点示范, 扩展基层科技信息的推广应用渠道;二是以统一的科技资源使用规章制度为基础, 在科技网络平台上实现对各种科技资源有效合法利用的身份认证、授权管理、费用结算等综合管理系统。

2、大型科学仪器及设施资源库。

通过建设协作共用网的仪器资源、知识和人才资源、仪器维护服务等信息数据库和大型科学仪器及设施资源共享制度保障体系, 基本建成我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平台服务体系、管理体制及其运行和共享机制, 形成一支从事于科学仪器工作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全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为科技创新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撑。

主要任务:一是逐步建立仪器分析试剂及试验材料、维修材料、备品备件供应网络和通用仪器使用、技术说明图库, 为全社会提供丰富的网上科技信息资源;二是在现有重庆市大型科学仪器及设施资源共享平台网的基础上, 扩大协作共用网的功能, 促进我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合理化布局, 强化大型科学仪器的开放服务;三是建设科技检测超市及科学仪器信息服务体系, 为科学仪器研发与成果孵化, 提供实验条件、化学试剂配送等服务, 并开展分析测试人才培训工作等。

3、成果数据库。

以全市科技成果信息服务网络为基础, 集成由市财政科技投入所产出科技成果信息、技术交易服务、创业孵化等信息资源, 完善建设成果信息资源库、技术交易数据库及创业孵化服务数据库、构建基本覆盖全市主要行业和区域的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共享服务网络, 促进科技成果信息服务深入到科研机构、区县及农村, 为成果转化、技术交易提供全程化服务。

主要任务:一是利用虚拟远程链接、分布异构、统一检索、搜索引擎、知识元库等技术, 采取知识关联和服务网络互联方法, 建成一个基于Internet具有海量科技成果资源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二是构筑面向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的专业化、综合性孵化服务体系;三是建立“重庆市重点支柱产业孵化服务共享数据库”, 构建“重庆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网”等开放式平台, 开展各孵化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技术互助、服务协作、人才培养, 加强互动合作, 联手培育新兴高新技术企业, 并为不同产业和企业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综合性的服务;四是建立重庆市中介服务共享平台。大力扶持和培育一批骨干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打造定位清晰化、服务专业化的高竞争力的科技中介机构品牌, 为科技需求提供服务、合作平台, 形成综合集成、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资源平台、交流平台和交易平台。

4、文献数据库。

在现有文献共享建设的基础上, 实现与高校文献资源、科研机构科技信息服务等系统的互联与对接, 建立面向重庆市的信息门户, 包括联合目录和文献传递系统, 公共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引进若干国外权威检索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进行档案文献及自有特色文献的数字化加工和开发利用;积极推进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为重庆市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人才培养等提供知识信息支持和服务。

主要任务:一是以共享现有文献资源为主体, 以采购目前缺乏的文献资源、各成员馆的特色馆藏为补充, 建设涵盖在渝主要科技文献情报机构所有电子版科技文献资源的“重庆市数字文献中心”;二是建立联合服务中心, 提供一次文献原文提供服务和经过深层次加工的知识服务。平台各成员单位要着重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 有计划地开展文献信息资源管理、知识挖掘、知识组织、智能检索、自动推送等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 将参考咨询、提供My1ibrary等人性化服务逐步嵌入到平台之中, 为我市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重大科技决策提供支撑。

5、自然科技资源数据库。

通过建立与自然科技资源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要求相适应的, 跨部门、跨领域、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动态发展、技术先进并与国家接轨的自然科技资源整合共享体系, 实现我市自然科技资源收集、整理、保存和共享利用的标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

主要任务:一是整合市内动植物标本资源, 建立数字化信息共享网络平台;二是开展全市种质资源数据库和高效查询服务网络建设, 逐步建立起全市种质资源数据库和共享系统, 形成标准化、数字化、网络化的高效保护利用共享体系和服务体系;三是完善和制定植物种质资源的规范、标准, 按照统一的描述标准进行数字化表达, 逐步完善和建立全市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数据库和网络信息共享平台, 推动全市植物种质资源的科学研究的开发利用;四是建设动植物资源监测网, 建立全市农作物、经济作物监测和信息系统, 重点加强生态系统内经济植物、农作物和水生植物等品种资源的监测、分类、信息存储, 对外来植物物种入侵加强预防、预警;五是建设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开发共享平台, 加强对种质资源的基础性研究和实用技术的研发;六是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和技术规程, 对我市微生物资源进行规范化整理、标准化表达及共享整合, 建立和完善我市微生物资源网络数据库、中心网站及档案管理, 实现全市微生物资源信息与实物共享。

6、专利数据库。

通过建设重庆市专利数据库系统、两车中心专利战略分析系统、专利资源服务系统及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 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市各级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大中型企业的知识产权信息网络体系, 为经济、科技、产业部门制定产业政策和科技发展策略提供支持, 同时为行政执法和司法部门提供准确的知识产权信息, 为执法工作提供保障。

主要任务:一是建立基于专利的数据资源, 并提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以获取准确、实时的专利信息, 对获取的专利信息进行整理, 归纳, 分类, 提供专利信息应用接口, 并建立以多层系统结构为模式、以数据库为中心的集中与分布式管理相结合的计算机管理信息平台;二是以竞争战略分析和专利信息分析的理论为模型、利用数理统计原理和软件技术设计, 对专利信息进行二次加工, 实现对技术发展趋势、专利保护地域等专利战略要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并完成对本行业的最新动态的实时追踪分析, 为企业在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选择提供决策依据;三是建设专利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向企业和个人提供专利信息检索, 专利知识及法律法规的宣传, 最新专利动态, 最新市场动态, 在线交流平台, 专家答疑等相关服务;四是通过建立基于Web的知识产权远程教育网站, 最大程度的利用全球的教学资源及其他信息资源。

7、技术标准数据库。

配合国家标准化战略的实施, 建立完善我市技术标准体系, 建立国家技术标准平台的共享体系, 及时跟踪研究国际、国内标准的体系, 确保国际、国内标准信息畅通, 企业、标准化部门决策时有据可依。

主要任务:一是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开展新材料、现代中药、食品安全、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等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技术标准研究, 在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技术标准的同时, 将我市优势产业的标准转化为国家、国际标准, 并建设技术标准数据库;二是收集最新的国家、行业以及地方科技标准, 为科研及生产经营提供信息服务。

8、科技专家数据库。

通过科技专家数据库建设, 有效整合我市高级科技人才信息资源, 提升专家管理、开发和服务水平, 为科学决策以及合理开发和利用高级科技人才资源提供保障。

主要任务:研究专家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评估专家能力评价模型;研究专家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专家信息采集的渠道和机制, 制定专家信息库管理办法;建立科技专家信息数据库。

9、科技项目数据库。

将市科委历年来以及在研的科技项目分类整理, 经由数字化加工后进入互联网, 形成科技项目数据库。同时在科技项目资源平台上可实现项目审报、项目管理、项目状态查询等功能。

主要任务:建设市级各类科技项目的数据库, 数据库存储项目的基本信息, 建立项目主持及主研人员基本信息, 建立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的科技诚信等信息。逐步扩大数据库信息收集范围, 争取把我市所有科研项目纳入该数据库。

10、政策法规数据库。

收集最新的国家以及地方的科技政策与科技法规, 通过分类整理, 再经过数字化加工形成政策法规数据;通过科技法规资源平台还提供科技方面的法律咨询、律师问答等服务内容。

主要任务:跟踪国家及各省市自治区、各部委科技法规及政策发展变化, 进行数字化处理, 形成我市分门别类的科技法规政策数据库。该数据库也及时介绍我国及我市主要科技合作及外贸伙伴的相关科技法律制度, 提升我市科技交流合作能力以及企业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

四、平台建设实施步骤

1、启动阶段: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完成全市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顶层设计, 为科技共享平台体系的建立奠定必要的人才、组织、制度基础, 启动策划第一批科技平台重点示范项目。

2、全面推进阶段 (2006~2008年) :

完成“一网九库”的总体建设, 以其为核心, 进一步推动网络式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网络骨架的基本形成。围绕我市科技基础条件资源信息共享的目标, 实施制定统一的平台信息系统标准规范, 集成连接平台建设的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共享平台等信息系统, 形成同一的平台门户应用服务系统。按照完善“一个库” (大型科学仪器及设施资源数据库) , 先期启动“五个库” (项目数据库、图书文献数据库、专家数据库、科技政策法规数据库及成果数据库) , 后建设“三个库” (专利数据库、技术标准数据库和自然科技资源库) 的工作思路, 至2008年基本完成。

3、巩固提高阶段 (2009~2010年) :

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第7篇

国家电网公司制定了加快创建“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的公司愿景, 对公司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 公司加大科研投入, 推进资源整合, 加强集约化管理, 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与国际一流的创新型企业相比, 公司科技创新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还有改进空间。为了加强基础性和前瞻性研发能力, 适应当今国际趋势的发展, 早日实现公司愿景, 公司组织开展了《国家电网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科技创新体系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 并发布了《国家电网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科技创新体系研究总报告》, 提出建设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体系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 建立先进合理的科技资源管理模式, 建设科技资源共享应用平台, 实现公司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建立新技术申报管理体系, 从而促进科技成果在公司内部实现最大化共享利用, 实现科技成果管理的实施监控, 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度为领导层提供管理决策的数据支持是十分必要的。

1 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设计

1.1 平台功能定位

公司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是实现科技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工具。利用共享平台可以实现公司对科技成果登记、评估、推广应用及共享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管理, 提高公司科技成果资源管理效率, 提升公司科技创新水平, 完善公司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公司通过共享平台指导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公司直属科研单位、直属产业单位以及省 (市) 公司通过共享平台实现科技资源共享, 提高公司科技资源利用效率, 进而提升公司科技创新能力。

1.2 总体架构

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是公司管理科技资源的统一平台, 以满足公司科技成果资源开放、共享和推广应用为目标, 涵盖科技成果从登记、评估到推广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基础管理、科技成果登记、科技成果评估、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科技资源共享管理以及考核管理。

1.3 功能模块

1) 基础管理。基础管理模块是整个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基本模块, 为其他模块提供数据基础和保障。该模块主要实现系统的配置与维护、平台信息发布与展示、用户权限分配、数据库日常管理、数据库接口管理等功能。

2) 科技成果登记。科技成果登记模块是科技成果评估、推广应用、共享和考核管理等工作的基础。该模块实现2个功能:一是公司直属单位、省 (市) 公司使用共享平台对科技成果进行申报, 包括成果产出单位组织本单位 (含下属单位) 的成果申报工作, 利用共享平台将本单位相关科技成果信息上报给公司总部;二是公司总部针对各单位申报的科技成果进行审核并汇总, 根据科技成果审核标准对申报成功的科技成果进行审核, 并将审核结果反馈给成果产出单位, 包括详细的查询和统计功能。

3) 科技成果评估。科技成果评估模块可以对公司科技成果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与评估, 为公司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及共享提供依据。其主要功能是按照不同的评估阶段, 建立分类、分阶段科技成果评估体系, 包括科技成果初评估和新技术推广应用评估等功能。公司总部汇总审核通过的科技成果, 按照科技成果所属的技术领域对科技成果的技术水平和成熟度进行评估, 确定哪些成果值得推广应用, 哪些成果值得共享, 并汇总形成新技术推广应用清单和科技成果共享目录, 报公司科技管理部门审批发布。

4) 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主要实现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规范化、信息化, 加强公司总部对新技术推广应用实施的监督管控职能, 实现对新技术申报的实时管控。该模块包含推广应用计划编制、推广应用过程管理和推广应用验收总结等功能。 (1) 推广应用计划编制:各省 (市) 公司根据公司下发新技术推广应用计划编制通知要求, 结合生产建设实际, 开展新技术推广应用策划工作, 提出新技术推广应用计划项目, 由本单位科技管理部门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共享平台向公司总部提交新技术推广应用计划。 (2) 推广应用过程管理:各省 (市) 公司负责本单位所辖范围内新技术推广应用项目的组织落实, 各省 (市) 公司科技管理部门通过共享平台按季度报送本单位新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实施情况, 公司总部通过季报全面了解公司新技术推广应用情况, 并将就推广应用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 (3) 推广应用验收总结:新技术推广应用项目竣工或试运行期满后, 新技术推广应用单位通过共享平台申请项目验收, 公司总部牵头各专业部门统一组织推广应用项目验收评审, 验收评审后, 各推广应用单位编写项目分析总结报告并通过系统上报。

5) 科技资源共享管理。科技资源共享管理模块实现公司各类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及科技资源共享的规范化管理。该模块具有科技人才资源共享管理、科技实验资源共享管理和科技成果资源共享管理3个功能。 (1) 科技人才资源共享管理:以构建公司科技人才资源库为基础, 通过共享平台实现科技人才资源的登记、审核、响应、共享和情况反馈等功能。 (2) 科技实验资源共享管理:以公司科技实验资源库为基础, 通过共享平台实现公司实验室资源的登记、发布展示、查询及实验室资源共享活动规范化管理, 促进公司课题研究、成果验证、应用测试等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 (3) 科技成果资源共享管理:主要实现公司科技成果资源的信息查询、有偿共享成果的申请与反馈, 公司共享的科技成果资源包括技术参数、技术报告、算法、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等。

6) 考核管理。考核管理是实现对各参与单位科技成果的管理工作情况的考核, 激励科技成果管理工作优异的单位或惩处科技成果管理工作表现欠佳的单位, 进一步提升公司科技创新管理的水平。该模块具有考核评估、考核结果汇总、考核结果发布和考核结果统计分析功能。 (1) 考核评估:构建科技资源管理考核指标体系, 制定考核方法, 对各参与单位在科技成果登记、科技成果推广和科技成果共享这几方面工作内容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2) 考核结果汇总:被考核单位按照技术研究型、产业型、生产运营型及研究咨询型分为4类, 按照被考核单位的工作重点对考核结果进行分类汇总。 (3) 考核结果发布:考核结果汇总完毕后发布到共享平台, 各单位可在平台上查询考核结果, 了解其自身的科技成果管理水平以及与其他单位存在的差异。 (4) 考核结果统计分析:主要是从多维度实现对各参与单位考核结果的统计, 使公司总部清晰地掌握各参与单位在科技成果管理方面的工作完成情况。

2 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2.1 技术架构

系统应用软件采用基于组件的多层架构。最底层是系统平台层, 主要基于标准的J2EE组件。上层是应用平台层, 包括工作流引擎、组织权限框架、基础数据访问组件等。这些组件分别封装了工作流、组织权限、数据访问等方面的基本功能部件, 是应用系统构建业务逻辑的基础。在应用平台层之上, 是由各种业务数据模型、配置信息、组织权限定义、应用系统的业务处理逻辑和界面控制逻辑等组成的软件系统。通过组件化拼装, 形成了整个应用软件系统[1], 并通过内部信息互联确保整个系统稳定、有效地运行。同时这种架构已经充分考虑到未来系统的扩展性及集成性, 为未来系统的扩容和与其他相关应用系统的整合提供技术保障。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技术架构如图1所示。

2.2 数据接口

资源共享平台利用数据接口, 与公司现有科技资源管理系统 (技术标准管理子系统、知识产权管理子系统、技术服务管理子系统、科研管理子系统、实验室管理子系统、科技奖励评审管理系统、技术标准体系系统以及专利信息查询系统) 进行数据交互, 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利用数据提取、转化和加载 (Extract-Transform-Load, ETL) 技术, 实现平台与已有系统信息交换, 保证数据格式的一致性。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数据接口如图2所示。

2.3 关键技术

1) 分布式缓存。分布式缓存技术[2]用于动态Web应用以减轻数据库负担。它是通过在内存中缓存数据对象来减少读取数据库的次数, 从而提高数据库响应速度。

2) 网页HTML静态化。效率最高、消耗最小的就是纯静态化的HTML页面[3], 因此本系统尽可能多地使网站上的页面采用静态页面来实现。由于本系统网页内容需频繁更新, 采用了信息发布系统实现最简单的信息录入并自动生成静态页面, 同时具备频道管理、权限管理和自动抓取等功能, 避免了大量信息被前台程序调用, 从而减少大量的数据库访问请求。

3) 图片和视频服务器独立部署。对Web服务器来说, 图片和视频是最消耗资源的, 本系统将图片和视频服务器独立部署, 这样的架构可以降低提供页面访问请求的服务器系统压力, 并且可以保证系统不会因为图片、视频问题而崩溃, 同时在应用服务器和图片、视频服务器上进行了不同的优化配置。

4) 数据库集群和负载均衡。本系统采用了数据库集群技术[4,5], 解决网站面对大量访问时数据库的瓶颈问题。负载均衡[6]解决了网站高负荷访问和大量并发请求的快速响应问题。

3 实现效果

系统已经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国家电网公司基于该系统集中管理各部分科技资源, 可以很好地避免数据的不同步问题;该系统设计了一套科技资源登记、评估、推广等完善的流程, 用户在日常工作中依照系统设计的规范化流程进行操作可以减少大量的冗余性工作, 减轻用户工作负担, 提高用户工作积极性, 同时有效地避免用户操作过程中的违规问题, 保证数据项的完整性;国家电网公司从数据中心实时地有选择地抽取数据, 在前端形成直观的统计报表, 为领导层做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平台实现效果如图3所示。

4 结语

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可以实现全公司对科技成果登记、评估、推广应用及共享工作的规范化和系统化管理, 提高公司科技成果资源管理效率, 扩大资源共享辐射面, 提升公司科技创新水平, 完善公司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

为丰富和扩大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功能, 下一步将集成知识产权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一个平台实现公司总部对所属各单位的知识产权申报计划、申报过程、申报结果等知识产权全流程信息的统一管理。还将在此平台上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系统, 促进科技成果的市场流通, 使得资本投入在可控范围内得到经济回报, 同时有效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建设投产进度, 进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 推动智能电网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律玮.SOA参考架构[J].计算机与网络, 2008, 34 (7) :46–47.

[2]曹伟.从Google Spanner漫谈分布式存储与数据库技术[J].程序员, 2012 (11) :98–102.

[3]刘薇.基于J2EE架构的分布式静态页面生成分析与设计[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10 (1) :90–93.

[4]周英飚.通用共享数据库集群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7, 43 (32) :156–159.ZHOU Ying-biao.Research and implemention on common Share-nothing database cluster[J].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2007, 43 (32) :156–159.

[5]何骏, 熊伟, 陈荦, 等.基于数据库集群的动态负载均衡研究与实现[J].微型机与应用, 2011 (2) :68–78.HE Jun, XIONG Wei, CHEN Luo, et al.Study and implementation of dynamic load balancing based on database cluster[J].Microcomputer&Its Applications, 2011 (2) :68–78.

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第8篇

为进一步提高各区县农机研究所对农机科技工作的认识, 加强业务沟通与交流, 拓展农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2008年第一次北京市农机科技工作交流会近日在怀柔区召开。会议总结了2007年北京市各区县农机单位科技工作完成情况, 并布置了2008年的农机科研推广计划。

2007年, 北京市各区、县的农机单位坚持把农业生产和农民需求做为科技工作的落脚点, 因地制宜, 集中科研力量, 加大对重点产业、重点环节的机械化技术研究, 在推进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建立“一村一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怀柔区农机研究所针对板栗生产机械化水平低的问题, 进行了板栗生产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技术研究, 完成了板栗脱蓬机具的开发, 计划2008年将进行较大规模的推广应用;通州区农机研究所开发研制了蘑菇菌肥制作机, 解决了蘑菇种植菌肥加工量大、劳动力需求多、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同时还将继续研究废弃菌棒处理机械化技术;昌平区农机研究所近年来一直坚持农业环保治理机械化技术的研究, 建立了有机肥加工处理基地, 引进开发了餐桌垃圾处理机械化技术, 在环境治理方面发挥了农机技术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与会的北京市各农机单位充分利用这一平台进行了农机业务的交流、农机科技资源的共享。通过这种交流, 有效提高各单位业务能力和项目组织、申报、实施的水平, 加大京郊农机科技资源的整合力度、提高农机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水平、促进都市型农业的发展。北京市农机试验鉴定推广站与设施农业机械化子项目的实施单位交流了深耕机械化技术、结蔓机械化技术的进展情况, 重点对项目实施取得的效果、项目示范点的农户对机械化技术及机具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汇总, 并提出了2008年项目实施计划。市农机试验鉴定推广站各项目负责人也分别就各自承担的项目进行了介绍。会议还强调要认真做好设施农业机械化与红薯生产机械化等项目。

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第9篇

1 科技资源平台建设情况

连云港市科技资源相对较少——拥有本科高校1所、专科学校2所、高职校 (五年制) 3所。在地级市中, 我市拥有的省级以上科研机构、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市级科技机构等相对偏少, 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的整体队伍规模偏小, 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偏低。同时, 在科技资源整合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暴露出了许多不足, 比如资金投入分散、设施重复建设等。因此, 研究科技资源整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科技平台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科技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科技资源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物质基础, 而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依赖于众多的科技资源支撑。连云港市科技资源相对较少, 需要“外引内联”, 集聚科技各类要素。该研究将以对接理论为基础, 积极寻找对接结合部, 将对接的目标放在了创新人才资源、集成科技资源方面;同时, 结合实际情况, 分析了对接后各方的价值体系, 并制订出科学、合理、高效的运行机制, 通过不断的交流和合作, 逐步实现科技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共享。

在建设创新城市、构建资源共享平台的过程中, 对各类科技资源的处理和集中整合是非常关键的, 它直接影响着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对连云港市科技资源的收集和整合, 可以以城市实际发展为依托, 逐步形成相对完善的创新网络和科技资源平台, 实现“政、产、学、研”的紧密合作, 以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带动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 科技资源综合服务平台的组成

2.2.1 物质与信息保障系统

该系统主要指连云港市科技资源综合服务平台网、各数据库和协同单位节点平台;以共享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和机构。该平台的总体构架为:围绕我市科技资源共享需求, 制订统一的平台信息系统标准规范, 建设专业数据库, 对接协同单位资源共享平台, 建立实体化运行机构, 形成独立、统一的平台门户应用系统。

2.2.2 仪器、设备共享资源库

充分调研了我市仪器设备资源的存量、分布状况、产权状态和共享需求等, 以连云港市生产力促进局和各合作单位为基础, 在充分考虑各方影响因素的前提下, 逐步建立起相应的仪器、设备共享资源库, 实现对各种仪器设备、技术资料等统一管理和开放共享, 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合力的设备资源布局, 为中小企业提供全面的设备支持。建设科技检测超市, 为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成果孵化提供实验条件、化学试剂配送等服务。

2.2.3 政策法规数据库

收集最新的国家以及地方、合作外贸伙伴的科技政策和科技法规, 经过分类整理, 在数字化加工后形成政策法规数据库。它提供了法律咨询、律师问答等服务内容, 提升了我市科技交流合作能力和企业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

2.2.4 成果数据库

以连云港市科技成果信息服务网络为基础, 集成由财政科技投入所产出的科技成果信息、技术交易服务、创业孵化等信息资源, 以及高校、院所和企业的成果资源, 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共享服务网络, 为成果转化、技术交易提供全程服务。

2.2.5 科技中介、金融服务子平台

科技中介服务是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力量, 它在第三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发达程度、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通过本平台的建设, 整合科技中介资源, 加快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发展, 是科技与经济紧密对接的必然选择。加快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支持设立银行科技支行和各类风险投资机构, 增强产业技术与创投资本结合的能力, 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更广泛地支持产业发展和中小企业的创新。该服务平台主要包括科技风险投资、科技中介信息、孵化器和技术交易等内容。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对中小企业科技合作的需求、风险投资等的分析和咨询, 对成果访问、转化情况进行实时统计和动态分析等, 从而为政府有关部门制订科技和产业发展政策、为科研单位确定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课题选择等提供依据。

2.2.6 专家数据库

整合连云港市高级科技人才信息, 特别是试验、分析检测等专业人才, 提升专家管理、开发和服务水平, 为科学决策、合理开发和利用高级科技人才等提供必要的保障。

2.2.7 结构示意图

图1为科技资源综合服务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3 结束语

建设连云港市面向中小企业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既能提高科技基础资源的利用效率, 又可以通过推动产学研合作帮助企业降低创新成本。对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 深入开展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工作, 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优化科技创业服务环境, 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皮晓青, 唐守渊, 冯驰, 等.科技资源开放与共享策略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奥运平台凌空飞舞的科技创意 第10篇

什么?奥运开幕式彩排内容被韩国SBS电视台偷拍并曝光了!

正在听收音机的徐蔚,听到这个消息,和所有的中国人一样,徐蔚感到气愤无比,这开幕式还没开就曝光了,那大家还有什么悬念,这sBs电视台真可恶,还是韩国三大电视台之一呢,应该负法律责任!

突然,徐蔚想到,这是不是也意味着,奥运那扇本已关了的大门,会再次向他打开?

靠在躺椅上,徐蔚思绪蔓延……

创业初展翅

刚过不惑之年的徐蔚,祖籍江苏,在福建长大,1992年从上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毕业,先后在日本多家软件企业工作。由于工作努力,在公司取得了很多很可喜的成绩。他自己也在这种锻炼中思维更加敏锐能力日渐提高。按说吧,就这样在公司发展也未尝不可,说不定哪天和那打工皇帝唐骏也能比上一比……但是,徐蔚深知,自己并不想当唐骏,也不想成为杰克·韦尔奇。他要像陈天桥、郭广昌那样,成为一个秉承了复旦文化精髓的企业家、时代的骄子。

就是凭着这样的理念,2003年,徐蔚创建了上海畅思科技信息有限公司,并于2004年与NEC日本总部结成在中国地区排他性合作协议,合资共建NEC上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专业从事面向跨国公司的企业信息管理咨询与实施以及运营服务。在此期间,他担任董事副总经理、COO专家委员会首席顾问,全面负责公司运营。公司成立两年之间,为索尼,住友,佳能,东芝,大金等跨国日资企业提供全程供应链管理,ERP咨询实施与运营服务,第一年,就实现销售收入2500万,利润500万元,多次获得客户、NEC总部的嘉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创业成就,但徐蔚始终期待着能有一个更大、更自由、更有潜力的发展平台。

机会终于来了。

2005年,我国软件出口和外包总产值不到36亿美元,其中深圳软件出口和外包就占了一半,而地处长三角的无锡几乎是空白。这样的背景下,无锡市政府采取多项措施发展外包市场,作为NEC信息系统中国软件外包首席顾问,徐蔚受聘担任无锡市政府的软件外包发展顾问。

2006年8月,像当年孤身一人来到上海创业一样,徐蔚拎着一只电脑包来到了无锡,在无锡新区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无锡凌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后,经过市场分析,徐蔚了解到近年来消费类电子、医疗等领域对小体积高性能的MEMS(微机电系统)产品需求增势迅猛。但是面对手机大国的广阔市场,如何突破传统创新市场,实现“凌空而起”呢?

徐蔚有自己的做法,凌空网的动感手机游戏,利用感动芯手机产业联盟,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联合国内十多家手机生产厂商、电信运营商和增值服务商,在动感手机游戏领域占领了国内市场90%的市场份额。

2007年,凌空网络凭借感动芯特色技术一举奠定国内动感手机游戏预装的领先地位。

奥运门口的迂回

然而,事情不可能总是那么顺利的发展。

消费类电子增长爆发率快,但是消费需求变化也大,不像宝马汽车可以十年不变样,消费类电子,像手机,三个月,六个月都不变的话,就会被市场淘汰。由于没有马上意识到,正好赶上08年的金融危机,凌空网络业绩出现了下滑。怎么办呢?徐蔚想到了奥运,也许可以针对奥运,用感动芯,策划一款产品?

当时是怎么想到奥运的呢?真是因为奥运能帮他带来直接的利益吗?念头至此,徐蔚摇摇头,怎么会是完全冲着这点呢?从感情的角度讲,奥运百年难遇,作为中国人,能为他做些什么是件多么骄傲的事情,徐蔚意识到,这是他必须要做而且马上要做的事情。

机遇也好,图利也罢,徐蔚说干就干。

这第一关,首先得有创意。这点徐蔚很有自信,比如刘翔,姚明举着一个火炬在跑,周围观众几十万人手里啥也没有,看镜比较傻,手里拿个挥舞棒,多好,本身就是很好的创意。做好了第一步,凌空网络再针对奥运盛事,火炬精神的传承,准备了策划资料,算是过了第一关。第二关得把这个产品做出来,只想不做不行,光说不练不行,做了好多技术攻关总算把产品做出来了。最难的是第三关,就是把奥运的logo印上去。徐蔚心中明白,奥运是百年一遇的盛事,要能在开幕式上面用进去,这个难度不是一般性的,要奥组委30几个部门都要同时创造条件,一票否定制。经过一番努力争取,凌空闪信棒被奥组委慧眼相识,成为奥运特许商品,被中央电视台誉为最有特色的奥运产品。

这款为奥运开幕式准备的闪信棒,外观犹如北京奥运会火炬,一套共5支,挥舞时能分别闪出红、绿、蓝、黄、白五种不同的颜色,舞出斑斓五彩能产生梦幻的效果。利用的人眼视觉延迟原理,使移动的闪光点组成有意义的光学信息,由程序控制从而呈现出幻影的文字或图案。通过按动开关,切换按钮,舞动时可以准确清晰地显示出2 3幅与奥运相关的图案和文字,如“北京欢迎你”、“中国加油”、“oneworld one dream”等等。

“浑然一体,天作之合”——这是张艺谋的原话。

7月18日,奥组委有关部门回函同意将电子荧光棒放在“观众包”内。

消息传来,无锡高新区和凌空网络一片欢腾。

本以为会这样顺利的发展。

但在7月30日,北京却传来消息,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有关方面对凌空闪信棒的质量以及预期效果产生了怀疑。安检部门的负责人说,这个东西发光、有电,万一飞到胡锦涛头上怎么办,飞到布什头上怎么办,到时我们怎么办?

“这是安检的事情,我们保证产品质量没问题。”但说有用吗?就这样拖啊拖,越拖徐蔚越发感觉机会渺茫。他感到奥运大门就这样慢慢的关上了,在他马上就要进去的时候。

企业简介

无锡凌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于2006年08月成立于无锡新区创新创意产业团。凌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从十几人的团队迅速扩展到近百人,在上海,无锡都设立了自己的公司。从50万人民币扩展到注册资金1000万人民币。最近又在南京成立了江苏凌空高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

公司成立至今已经成功推出近50款动感手机游戏,打开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兴市场,在动感手机游戏领域占领了国内市场90%的市场份额。2007年,凌空网络凭借感动芯特色技术一举奠定国内动感手机游戏预装的领先地位。以“凌空网 感动芯”为

核心技术平台打造的中国特色的国产手机联盟。2008年,凌空公司的创意产品“舞动2008凌空闪信棒”为凌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凌空公司在未来将继续以“不断创新,和谐合作,全心投入与坚持不懈”的精神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利用新区提供的整合资源吸引企业,成为投资重点建立人才高地,提升新区整体消费能力;有规模的提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总体产值i成为新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群;同时提高中国手机行业的总体竞争水平,将新技术拓展到新的应用领域,使其成为嵌入式手机应用和娱乐行业的领先者。在新媒体领域也将发挥其创新的特色理念,打造全新的宣传方式。

柳暗花明又一村

偷拍,就相当于准备了一个百年一遇的大餐,但是在厨房里还没端上去就被韩国偷吃了两口,并且到大堂里去大肆宣扬了一番,悬念都没有了。

徐蔚的思绪又回到了韩国SBS偷拍并曝光奥运开幕式彩排内容的事情,心情突然又愤怒起来。

保密工作不是做的很好的吗?参加开闭幕式的所有工作人员和参演人员都很小心,尤其是一些核心工作,比如点火等,甚至都是在晚上做的。

怎么会被偷拍呢?算了,想这个也没用,关键是事情怎么解决……

张艺谋大师现在肯定也在着急吧?曾经有媒体采访张艺谋有关奥运的细节时,张艺谋就说“我们的努力就是为了那一天北京可以让世界感到惊喜。我知道,观众想要那种惊喜,就像拍电影一样,好电影一定是要耐着性子看结果,要提前知道故事了,看着也就没劲了。”

谁都知道张艺谋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整整付出了两年多的努力,虽然他一直说是要以平常心看待,但那种压力能小吗?平时拍部片子还有多少人批呢,何况是国人等了近百年的奥运?

发生这档子事,张艺谋肯定要急坏了吧,得赶快联系他。想到这里,徐蔚马上想办法联系张艺谋,同时安排技术部对凌空棒的内涵加以丰富。

加入了“星光灿烂”内涵的凌空闪信棒,让张艺谋眼前一亮。特别是听了产品构思后,张艺谋被打动了,这个内涵完全吻合了他对开幕式的构思啊,而且一定会对奥运的现场起到震撼的作用。“SBS才曝光了几分钟,我们有的是办法。”他愉快地想。

一拍即合后,“凌空闪信棒”安排在8月5日的彩排中试用。

彩排之前,凌空网络运去的10万支闪信棒,因没有特别通行证,只能放在北京郊外的大卡车上。经批准,开幕式导演组先调进500支进鸟巢试用。在此之前的彩排中用的都是传统的“小手电”。

8月5日的最后一次彩排中,500名志愿者手中舞动的凌空闪信棒,成为全场观众席上的最大亮点,极大地丰富了现场观众的参与元素和互动元素,美妙的视觉效果打动了在场的人。当晚11点,刘淇秘书打来电话,索取凌空闪信棒更详细的资料。

6日上午,奥组委特批凌空闪信棒用于开幕式,发放特别绿色通行证。凭着绿色通行证,10万支凌空闪信棒顺利进入北京城、进入鸟巢。

10万支凌空闪信棒在最后一刻登堂入室。“舞动2008”凌空闪信棒成为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现场观众礼品包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不负众望地在开幕式上绽放异彩,为运动员们加油呐喊。

2008年8日,奥运圣火在“鸟巢”熊熊燃起,与此同时,一幅中国式画卷沿徐徐展开。

此时,全场屏息,一片寂静。

踏着祥云,“飞人”李宁点燃圣火震撼了世界。

凌空飞舞的自由

虽然距奥运已经过了大半年,夜深人静时,徐蔚仍然会想起那个璀璨的夜晚——全场观众挥舞起手中的凌空闪信棒,与画卷圣火一起构成了一幅灿若星河的五彩画卷。

如开始所想,由于地震之后有关奥运所有的预算全部停掉,从这种角度来讲,直接的经济效益并没有发到理想的状态,但从侧面带动的效益来看,市场状况已经完全打开了。

先是一次一家日本最大的广告集团公司约徐蔚9月份去谈进一步的合作,提起这个是凌空做的时,那位副总激动地说“我当时就在现场,拿着这个东西,我们其他东西不谈了,就直接谈这个。”谈到后面就独家在日本销售代理。凌空闪信棒作为广告媒体,已经出现在大型演唱会、音乐会、运动会,甚至是在选举大会由……

2009年的8月8日,闪信棒的珍藏版要作为开幕式一周年的纪念品送给到过奥运现场的观众。东方人好客,是礼仪之邦,讲究礼尚往来,出于这个考虑徐蔚萌生了这样的念头。相信去过奥运现场的人,对现场的感受,和他对百年奥运的情结,都已经凝聚在了这样一件礼品上。

而且,2009年是建国60周年。这些小东西没准对中国在世界的印象都有所改观……

2009年,凌空网络将在无锡发展成近一千名人员规模,实现销售2亿元。

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第11篇

1, 全国性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现状

我国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研究与实践虽比国外要晚, 但发展迅速, 主要以建立各种类型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来实现文献资源的共建、共知和共享。经过近十年的发展, 目前我国建有“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C A L I S)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中国科学院的文献保障系统 (N S D L) 、“中国图书馆信息网络 (CLINET) ”和科技部的“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NSTL) ”, 这些全国性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都已初见成效。

2, 各省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现状

2004年开始各省都在加紧建设科技文献平台, 针对“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两个层面紧密部署, 有些省市的科技文献平台已经初步建成, 并开始试运行。陕西省科技图书文献共享服务系统由陕西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牵头, 联合省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组建。江苏省科技文献平台建设由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牵头负责, 依附于国家科技文献图书中心南京镜像站, 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共同参加建设。上海市科技文献资源平台主要由上海图书馆牵头负责建设, 目前已经建设完成并提供西文期刊、技术标准及纳米材料等专题数据库的检索。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 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等9家浙江省内的主要科研、图书文献机构, 共同成立了浙江省科技文献中心, 建立了浙江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平台。

3, 黑龙江省科技文献资源现状

黑龙江被称为科技大省, 省内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有明显的人才优势和科技资源优势。就科技文献资源而言, 可谓收藏广泛。但通过对黑龙江省部分高校文献信息资源的调查发现, 我省科技文献资源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重复订购现象严重, 高校几乎都订购了“中国知识网 (CNKI) ”、“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哈尔滨工程大学引进的26个外文数据库 (部分是CAL1S免费提供给211院校的) , 有17个是和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复的;哈尔滨理工大学引进的12个外文数据库1 1个是与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复的。文献资源分布不均衡, 绝大多数的文献资源集中在哈尔滨, 少数高校占据着大部分文献资源。而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以本校师生为主, 一般不对社会提供服务, 也未与不同系统和单位的图书情报机构实现科技文献的共享。这样, 一方面省内众多的非高校科研人员因无从获得所需要的文献信息而苦恼, 另一方面, 在各高校内丰富的文献资源却无法让社会共享, 文献信息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利用与传播, 知识的价值未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 使得黑龙江省成为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建设滞后的省份。总之, 由于种种原因, 我省的科技文献资源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 缺乏整体规划, 盲目重复, 资源浪费, 建设薄弱, 布局不合理, 条块分割, 部门封闭, 单位所有, 利用率低, 共享机制缺乏等诸多矛盾。

4, 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网格平台建设思路

作为下一代Internet的关键技术, 网格就是集成分布异构数据资源, 形成单一虚拟的数据访问、管理和处理环境, 为用户屏蔽底层异构的物理资源, 建立分布海量数据的一体化数据访问、存储、传输、管理与服务架构, 消除信息孤岛和知识孤岛, 实现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的智能共享, 是目前对资源共享问题的较好的解决方案。和其他的系统相比, 具有分布与共享、自相似性、动态性与多样性等特性, 其基本特征是资源共享、开放性及协议标准, 而不是它的规模。因此, 只要有应用需求都可以利用网格技术解决。

我们应该借鉴国内外在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资源共建共享方面的成功经验, 以NSTL哈尔滨镜像站为依托, 联合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图书情报机构, 采用“分散建库、集中联库、分散服务、资源共享”的联合资源共建共享的思想, 构建黑龙江省科技文献资源共享网格平台, 实现地区性文献资源保障。具体对策如下:

建立黑龙江省科技文献资源网格平台, 我们可以借鉴“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网格”及“c n k i网格平台”构建的经验, 基于开放式网格服务结构, 开发相应网格硬件平台、公共支撑平台、应用网格将原本相互孤立的资源整合成相互关联的知识网络, 消除信息孤岛, 为用户提供一致、友好的数据访问环资源快速定位和知识服务。

黑龙江省的科技文献资源网格的发展目标就是在黑龙江省现有的科技文献资源的基础上, 联接分布在全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图书情报机构开发科技文献资源网格系统, 将省内的科技、教育机构、大型科技企业以及省直、各市级科技管理部门作为一个网格节点, 各个部门的资源放在本地的节点上, 通过网格技术, 实现省内大量分布式异构数据资源的有效共享。在网格平台里, 每个部门都是一个主角, 各部门把资源存放在自己本地的服务器上, 自主管理自己的资源。共享关系可以被合并, 以便于协调使用跨许多不同的组织所拥有的资源。

5, 结束语

本文根据目前黑龙江省科技文献资源的情况, 提出了基于网格技术来实现黑龙江省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 旨在提供一套可行的信息整合模式。通过网格资源平台, 科研人员可以充分利用我省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现有的文献资源, 同时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各跨部门系统文献资源建设的重复投资, 购买更多的科技文献为科研人员服务, 满足科研人员的特定文献需求;整合和管理分散在各部门的信息化资源, 实现网络虚拟环境下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

参考文献

[1]唐振宇, 陈凤岩, 冯玉强.黑龙江省高校文献信息资源优化配置与整合.情报杂志.2007; (9)

[2]杨晓秋.高校图书馆区域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研究—以黑龙江省高校图书馆为例.图书馆学研究.2008; (2)

[3]严春燕, 张楠.网格催生信息资源共享新模式.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2007; (12)

[4]刘勇.基于网格技术的福建省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情报探索.2007; (5)

上一篇:企业文化建设四部曲下一篇:开关电源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