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传输范文

2024-08-19

自动传输范文(精选9篇)

自动传输 第1篇

1 系统结构

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整个监测系统由水质综合参数采集和监控网络组成。现场水质综合参数采集模块由pH值、DO、浊度、水温、电导、氨氮、TOC及COD等多种水质参数传感器,C8051F单片机,以及GPRS模块等组成,实现对水质综合参数的监测并通过GPRS IP骨干网接入Internet网,将数据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服务器接到数据后可以对数据进行自动的存档和数据处理,通过编写相应的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实时显示数据和分析处理结果,对判断发生的重大水质事件进行报警启动相应处理预案,达到水质实时采样、数据及时处理及变化适时预警的目的。

2系统实现

2.1控制模块设计

微处理器是系统设计的核心,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水质监测系统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根据该系统设计对精度和实时性的要求,故选用Silicon Laboratories公司的完全集成混合片上系统型单片机C805lF020。它具有64KB的片内Flash和4K+256字节的片内RAM,考虑到存储的数据量需扩展一个外部存储器。该器件还具有64个数字I/O接口、12位分辨率的A/D转换器、5个通用的16位计数器/定时器和两个全双工的UART接口,串口0与GPRS模块连接实现通讯,串口1与RS485连接实现与其他串行控制终端的通讯,从而增强系统的通信兼容功能。

2.2水质传感器单元

水质传感器测量电路设计是本系统的核心部分,传感器测量电路包括p H传感器测量电路、氨氮传感器测量电路、TOC传感器测量电路、COD传感器测量电路、电导传感器测量电路及浑浊度传感器测量电路等。笔者主要介绍pH传感器测量电路和浑浊度传感器测量电路的设计。

2.2.1 pH测量电路

由于p H计探头输出信号的典型阻抗为10~1 000MΩ,所以要求运放的输入电路特别小,而超低输入电路放大器LMC6001输入电流小于25fA,非常适合p H测量电路(图2)。标准的银质或氯化银的pH探头在25℃室温下理论输出电压是59.16mV/p H,而在pH值为7.0时输出电压为0V。反馈回路中的R1作为温度补偿电阻用来抵消探头的温度依赖性,需要注意的是R1周围的温度应该和被测液体的温度一致。LM6001输出的信号使之相对于p H值为7.0时能够达到±100mV/pH,pH计的整体增益可以通过R3调节。测量电路的第二级使用微功耗运放LMC6041为LMC6001的输出提供反相和偏移,使得在探头的整个测量范围内输出电压与p H值保持线性关系。

2.2.2浑浊度传感器测量电路

光源的稳定性直接影响浊度测量的准确性和重现性。选用波长860nm的红外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并以恒流源稳定光源,以峰值波长为860nm的硅光电池作为光电检测元件。传感器的工作环境一般比较恶劣,传输线上经常产生较大的共模干扰,故前置放大环节应具有高共模抑制比。笔者选用极低偏置电流运算放大器AD549K作为散射和透射信号的前置运放。AD549具有超低输入电流和输入补偿电压,非常适合作为极敏感微弱的光电信号的前置放大器。浊度测量前置放大电路如图3所示。电路中对于光电池而言近似短路,此时光电流与光强成线性正比关系,通过反馈电阻RF将信号电流转换成输出电压送给单片机AD进行处理。

2.3 GPRS模块设计

GPRS无线模块选用SIEMENS公司的MC55,该器件内嵌TCP/IP协议栈,不仅支持SOCKET连接下的TCP/UDP数据传输,还支持HTTP、FTP、SMTP及POP3等上层应用协议。该模块性能稳定、可靠、操作方便,且性价比非常高[5]。MC55提供了标准RS232接口,系统主控器C8051F020有两个UART串行接口,所以它们之间的连接非常简单。MC55与C8051F020的UART0进行通信,即C8051F020的P0.0连接MC55的RXD0,P0.1与MC55的TXD0通过1kΩ电阻连接,MC55使用AT命令发送、传输和数据,通信速率为9 600bit/s。

3系统软件设计

本系统中C8051F020单片机的主要任务是完成p H值、浊度等水质参数的数据采集及处理,现场监测终端的水质状态监测数据通过GPRS网络接入Internet的方式传送给监控中心,同时单片机接收并执行中心发送过来的工作指令。

3.1现场监测程序设计

现场监测终端主要实现系统的初始化、定时对监测数据的采集、系统状态参数的显示和数据的上传。为了保障程序的正常运行,在设计主程序时,还应该采取设置软件陷阱等方法防止程序跑飞。监测终端的主程序流程如图4所示。

3.2 GPRS模块部分

由于MC55没有所谓在线模式和命令模式,所有对其的控制均通过AT命令来实现。每个AT指令以AT开头,以回车结尾,指令执行成功与否都有响应提示。在AT指令中还包含控制符、结束符(用CR表示)和发送符(用Ctrl/Z表示)。对于MC55的操作主要包括:GPRS连接服务的建立(SOCKET服务、FTP服务、短信);进行相关的数据传输操作两个步骤。C8051F020通过串口发送AT命令对MC55进行控制,与GSM网络业务进行信息交互。主要的设置工作有:使用“AT+CMGF=0”命令设置短信模式为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使用“AT+IPR=(波特率)&W”命令设置串口通信波特率,本系统采用9 600bit/s;通过“AT+CSCA=+86***********”设置服务中心号码。系统中涉及的主要AT命令有:

4结束语

笔者所设计的无线远程传输的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具有水质监测采样范围广、数据传输不受地理气候限制、数据处理及时以及出现水质变化预警及时等优点。通过GPRS通信技术可实现实时、连续监测水质变化,为环境监测部门提供全面、实时水质监测信息。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摘要:针对传统的水质监测系统存在水质采样能力弱、数据处理不及时及缺乏水质变化预警机制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GPRS技术的无线远程传输的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利用GPRS技术实现了现场监测终端与数据监控中心之间的无线连接,使系统成本降低,同时可以稳定地实现水质参数实时监测与传输。

关键词:无线传输,水质监测,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参考文献

[1]张俊耀,成筠,郑丙辉.基于WebGIS的河口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J].计算机工程,2008,34(24):279~281.

[2]陈继明,申忠如,都延星等.集成污水水质在线监测装置的研制[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3,30(4):55~56.

[3]孙墨杰,李小艳,李旭圆等.基于C8051F020单片机技术的在线多参数水质分析仪的设计与应用[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9,36(6):56~58.

[4]钱广华,蓝庆友.射流-尾迹三元流动技术在水泵节能改造的应用[J].化工机械,2010,37(5):629~630.

自动传输 第2篇

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自动气象站已经普及、自动化观测也已经成为气象观测的必然趋势.但网络传输虽方便快捷,但也存在着不稳定性.如正点未采集生成数据文件或传输数据时网络中断而不能及时传送数据文件,不仅影响自动站的传输质量,且加大观测员的工作量.开发制作“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传输报警系统”以缓解以上问题.

作 者:金丽娜 贾毅萍 JIN Li-na JIA Yi-ping 作者单位:金丽娜,JIN Li-na(临潼区气象局,陕西临潼,710600)

贾毅萍,JIA Yi-ping(西安市气象局,西安,710016)

钢管生产线自动控制传输系统研究 第3篇

关键词:传输系统;自动控制;钢管企业;钢管生产线;抗干扰措施

中图分类号:TP2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03-0058-02

一、钢管传输系统分析与要求

(一)生产线工艺流程概述

所有装置的电气规划,从开展规划的过程中一定特别清楚、掌握设备的工艺标准。本文主要从直缝埋弧焊管生产的传输装置进行研究的。因此,不但应有效达到直缝钢管生产线的不同功能标准,同时应当从这个前提下控制费用、维持系统科学运转,另外还应关注公司产品的研制方针,高效实用、安全性高。

首先,进行钢板等原材料的挑选。按照生产工艺的要求对原料进行筛选或者抽检,对符合条件的钢板进行标记,或者将合格批次的钢板进行整体标记。

其次,使用厂内运输工具或者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将原材料运入生产场地的库房。

最后,利用磁力吊车或者其他相应手段按照实际生产关系进行定量的原料投放。

从制造起步阶段,借助半门式真空吊把钢板连续传送至钢板载入设备的传输辊中,对钢管进行排序。从接下来的工位中,利用超声波对钢板进行检测。通过手工焊接的方式把引熄弧板固定于钢板的四个角中。引熄弧板从钢管预焊机、内焊、外悍的开始还有结束过程内进行采纳。引熄弧板经由铣边机、预弯机还有成型机,推动引熄弧板自身的几何形状同钢管的几何形状保持一致。通过这种方式,起弧还有息弧的几何形状还有冶金状态可以彼此相符,所以,从钢管的顶端可以产生科学的焊接方法,通过此种方式可以产生低缺陷及高水平的焊缝。

(二)传输系统操作台设置

首先,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对不同分区进行参赛范围设定。并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操作台面的设置与建立。利用不同的电气化原件对分区内的工作原件进行电流断、开的控制。并利用无线系统或者有线链接装置对各个分区的操作台进行总控链接。要求总控链接可以独立对不同分区的操作台进行操作,并保障分区操作太的操作需要在总台的授权下进行工作。

其次,建立不同位点的工位操作台,工位操作台需要受控于分区控制台,并且根据分区控制台的命令对不同位点的工位传输设备进行指令的下达。各个部分的传输设备根据命令进行相应的操作。并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反馈以及在发现异常的情况下优先停机,及时报警。

第三,主操作台设置1个触摸屏,用于本区域所有变频器参数设定和所有传感器故障检测。此外,在生产数据出现异常,比如:钢管的温度异常,钢管物流的堵塞,钢管质量严重异常等问题出现的情况下,主动在主操作台备案记录供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查询。在数据出现严重的安全隐患,比如:钢管温度过高,定型异常等。主操作台需要预先停机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报警,供工作人员及时排除隐患。

二、传输系统控制方案

自动控制系统为集散式控制系统,在设计方面能够细化成四个大区。所有的大区通过主站还有不同分站营造,电气、机械配置还有软硬件规划大体一致,接下来通过第一大区进行分析,阐释系统营造的

途径。

主站通过西门子S7-300的CP317-2DP和SIMATIC精简面板营造,主要工作为全天候咨询、通讯交流、参数安排、故障记录。主站利用DP线同不同从站建立紧密联系。按照实际作用大小从站通过一类分站ET200S IM151-7、二类分站CP315-2DP还有各自辅助电路组建,从站按照检测单元还有操作元件对信号产生反应,借助PLC程序运算之后,借助执行机构产生一定的反应。一二类分站通过DP线建立关系,各自的分站在检测元件、操作元件、执行元件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检测元件涵盖了电感式传感器、光电开关、接点元件还有旋转编码器,主要工作为对钢管还有钢铁遮光片产生反应;操作元件关键为不同的操作键;执行元件利用DP线同所有分站建立关系,涵盖了MM440和6SE70变频器,利用变频器调整执行电机的电流还有电压、加减速时间等,实现管理各个速度及功率的

计划。

SIMATIC精简面板的触摸屏关键工作在于全天候咨询电气系统工作情况,关键为监督检测元件保持于运行状态亦或保持于故障状态,检测元件涵盖了电感式传感器、光电开关、接点元件还有旋转编码器及全部的操作元件(按钮、转换开关),给实际调试还有问题解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抗干扰措施

抗干扰措施可归纳为抑制、隔离、消除几个

方面。

(一)抑制干扰就是对干扰源进行限制

选用符合IEC61800-3标准的设备,符合该标准的设备可确保没有过量的电磁辐射传播到邻近的低压网络;选用滤波器,对非线性负载电流波形滤除基波,将剩余部分进行反相,通过控制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逆变,再输入电源;选用抗干扰净化电力稳压器,利用能量分配稳压技术,对噪声、尖峰电压吸收抑制;采用浪涌保护器或电阻、电容、电感等组成的滤波电路。合理处理电源,抑制电网引入的干扰。安装隔离变压器,减少设备与地之间的干扰,选择具有内置滤波器的变频器,吸收尖峰电压,还可防止设备本身的干扰传导给电源。

(二)隔离干扰即为在干扰源开展屏蔽,降低干扰源造成的消极作用

用金属箱、板进行隔离,比如把变频器设置与金属箱内,同时和控制柜独立安装;还有能够被影响的电路板,比如信号转换卡设置与屏蔽箱内,同时借助屏蔽电缆、屏蔽线,来降低祸合;保持控制柜同动力装置保持足够的距离。借助科学的路线规划,将动力电缆同控制电缆独立设置,彼此保持300mm的距离,从交叉点进行相应的处理;脉冲线及电平线保持独立;输入线同输出线保持独立;交流输出线及直流输出线具备独立电缆,输出线同干扰源保持足够距离;把PLC的I/O 线同干扰源保持足够距离;从公共线槽中依次绑好交流线及直流线。在全部的DP通讯线通过固定线槽进行规划。实际研究显示,分开走线在系统的安全角度来讲非常关键,不然装置可能出现故障。动力线、控制线还有PLC的电源线还有I/O线独立规划,隔离变压器还有PLC和I/0彼此借助双绞线建立联系。全部的变频器到电动机之间电缆采纳特殊的变频器屏蔽电缆,全部变频器安装滤波器、电抗器,控制电缆普遍采纳双绞线,输入信号线普遍采纳金属屏蔽线。PLC借助继电器进行隔离,首先能够避免开关从通、断过程中出现抖动的影响,另外能够杜绝内部电路信号及底线同外部建立联系,发挥突出的隔离

功能。

(三)消除干扰就是不让干扰起作用

消除干扰的最佳方法是接地,大地是个大电容,把干扰引入大地,就可以避免大部分干扰。接地其实即为等电位,导体两侧等电位则不具备电位差,则无法通过电位差出现电流、磁场,同时无法出现耦合情况。将屏蔽层接地,假如出现漏电情况,能够把电顺利导入地下,保护使用者。优秀的接地为提高系统安全性的关键基础,能够杜绝触电情况出现。

参考文献

[1] 潘峰、刘红兵.西门子 PLC 控制技术实践[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 陈伯时,陈敏逊.交流调速系统[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 ecula G.Lee P. Safe kernel extensions without run-time checking[A].In: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Symposium on Operating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Usenix, 1996.

[4] ambert P.Modeling of non-linear growth curves on series of correlated count data measured at unequally spaced times a full likelihood based approach.Biometrics.1996.

(责任编辑:赵秀娟)

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技术研究 第4篇

河南省环保厅投资6.7亿,以“覆盖全省、功能完备、技术先进、全国一流”为目标,建设了全省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利用现代化环境自动监测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对环境质量、污染源排污情况等实行全过程监控,提升了全省环境管理的科学化、数字化和现代化水平。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是全省环境自动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4所示是在全省几百个重点污染企业建立上千个监控基站,通过监控基站的自动监测设备对企业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自动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数据通过网络上传到省、市环境监控机构的监控平台上,环境监控机构通过对数据进行监控和分析,为环境决策和管理执法提供依据。

为规范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保证污染源监控基站、传输网络和监控平台之间的连通,环保部制定了《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HJ/T212-2005,以下简称《传输标准》),规定了污染源监控基站和监控平台接收程序之间数据通讯、控制和报警等信息的传输通讯协议,此协议对应于ISO/OSI定义的7层协议的应用层,通常在TCP/IP协议基础上实现。

1. 存在的问题

笔者所在单位在省环境监控平台部署了上级部门下发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软件,用于接收污染源监控基站上传数据并进行监控管理。此系统中监控基站与接收程序之间的数据通讯使用《传输标准》规定的传输协议。经过将近1年的使用,随着数据库中数据量的累积,频繁出现数据堵塞无法入库的数据接收故障。具体表现为数据库服务器长时间持续高吞吐量访问磁盘,达到每秒几十M甚至上百M字节,服务器几乎无法响应其它操作,致使接收平台接收的数据无法入库,造成数据丢失。同时如果出现网络或程序故障,监控基站数据无法及时入库就会造成数据丢失,无法弥补。这些故障和不足对日常管理和监控工作造成很大的不便,急需解决。

2. 原因分析

笔者组织专人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软件、数据库、服务器、网络等进行了分析,以期找到故障原因和解决办法。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软件完全按照软件手册和相关要求进行部署,数据库和通讯服务器采用高于主流性能配置的服务器,超出系统软件对于服务器的硬件要求,使用的服务器操作系统、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安装无误且进行了优化配置,网络畅通无阻。因此,数据接收故障可以排除服务器和网络因素。

通过跟踪分析,发现造成数据接收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软件对海量数据存储管理存在不足,优化不够,数据库性能较低。每天重点污染源数据库接收数据超过40万条,几个主要的数据表均在千万条纪录以上,最大的数据表1年的纪录条数接近5000万。如此海量数据,数据库没有有效的海量数据存储管理机制,造成单张数据表数据量过于庞大,对数据库的简单操作都会造成对磁盘的大量读写,数据库性能低下,随时间推移数据库逐渐无法响应监控基站数据入库的请求,造成堵塞。

2.2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软件的数据接收程序处理能力较弱,对上千个监控基站同时上传的大量数据包进行解析和入库的能力不足。该系统设计初衷是用于省辖市监控平台直接接收监控基站数据,监控基站数量较少,数据接收程序压力较小,省辖市监控平台通过数据交换技术同步到省级监控平台;根据工作需要,我省环境监控平台直接接收全省1000多个监控基站数据,数据接收程序压力很大,超出处理能力。

2.3污染源监控基站与监控平台接收程序的数据通讯属于不可靠传输。对于每条监控数据,监控基站只发送一次,数据传输和入库是否成功,接收程序和监控基站均不进行确认;一旦因网络或数据库故障等原因造成数据丢失,数据传输系统缺乏有效的补救措施,无法进行补传,造成数据永久缺失。

2.4污染源监控基站上传数据不够规范,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协议和规定传输数据,存在大量无用信息上传的情况,加重了数据堵塞的程度。

3. 解决方法

针对以上故障原因分析,笔者组织专人对污染源监控基站的数据传输与接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深入研究,采取了四个方面的一系列技术方法和管理措施,较成功地对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与接收进行了性能优化和故障解决。

3.1 规范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上传

针对大量无用数据上传和数据解析效率不高问题,对污染源监控基站数据上传采取了下列措施。

3.1.1 污染源监控基站发送的数据指令要严格遵照相关标准。

要求监控基站上传的数据指令要严格遵守《传输标准》,并按照如下格式顺序,以利于提高接收程序解析数据包的效率:

ST=xx;CN=xx;QN=xx;PW=xx;M N=xx;CP=&&DataTime=xx;各因子监测值=xx...&&。

其中:ST=系统编号、CN=命令编号、QN=请求编号、PW=访问密码、MN=数据采集仪编号,CP=数据区标识。

3.1.2 严格规范污染源监控基站上传的数据类型、污染因子。

禁止多余和无用的数据上传,例如废气监控基站只上传下列数据类型:二氧化硫浓度、氮氧化物浓度、烟尘浓度、烟气流量、烟气含氧量、烟气温度、烟气压力等因子的10分钟数据和小时数据。接收程序接收数据时同时进行判断,不符合要求的数据一律丢弃,不予入库,减少数据库操作和存储压力。

3.2 实现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的可靠传输

通过扩展传输协议,实现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的确认重发和自动补传机制,增强数据上传的可靠性,避免因网络或接收平台故障造成的数据缺失。

3.2.1 实现污染源监控基站上传数据的确认重发机制。

要求污染源监控基站上传数据后,需等待接收程序返回的入库成功确认信息。接收程序接收到数据并入库成功后,会向监控基站返回一条确认信息。监控基站如果收不到确认信息,则重发这条数据(有一定时间间隔),数据重发最多2次,如果仍未成功,则把此条数据放到补传队列中,通过“数据自动补传”机制来传输此条数据。

以废水监控基站向监控平台上传一条10分数据为例介绍确认重发指令的交互过程。

(1)监控基站向接收程序上传一条数据:

ST=32;CN=2051;QN=20110210114012001;PW=123456;MN=01523160184009;CP=&&DataTime=20110210114000;B01-Cou=22.10,B01-Avg=36.83,B01-Min=35.95,B01-Max=37.59&&

"S T=3 2"代表废水污染源;"C N=2 0 5 1"代表1 0分钟数据;"QN=20110210114012001"表示本条指令编号;"M N=0 1 5 2 3 1 6 0 1 8 4 0 0 9"代表基站数据采集仪序列号。"CP=&&DataTime=20110210114000;B01-Cou=22.10,B01-Avg=36.83,B01-Min=35.95,B01-Max=37.59&&"是数据区内容,包括监测时间、流量的平均值、最大最小值等。

(2)接收程序在收到这条数据指令后,进行解析并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然后向监控基站返回一个确认应答:

ST=91;CN=9014;CP=&&QN=20110210114012001;CN=2051;&&

其中"S T=9 1"表示系统交互;"CN=9014"表示数据应答。

"C P=&&Q N=2 0 1 1 0 2 1 0 1 1 40 1 2 0 0 1;C N=2 0 5 1;&&"表示是对指令编号为2 0 1 1 0 2 1 0 1 1 4 0 1 2 0 0 1(QN=20110210114012001)的10分钟数据(CN=2051)所作的确认回应。

(3)监控基站一定时间间隔内收到确认应答后,本次指令交互过程结束;如果一定时间间隔内收不到确认应答,会重复步骤(1),重发这条数据指令。

3.2.2 实现污染源监控基站的数据自动补传机制。

因通讯或程序故障,造成监控基站无法向接收程序发送数据时,监控基站要把故障期间采集的数据进行本地存储,待故障解决后再向接收程序补传这些数据。监控基站补传数据时,如果收不到接收程序发送的确认信息,则要持续重发这条数据,直到收到确认信息。数据重发不能影响补传队列中其它数据的正常补传,避免造成数据补传的堵塞。

具体实现方式如下(不是唯一实现方式):

3.2.2.1监控基站需持续监听与接收程序的通讯链接,一旦通信链接中断,新采集的数据不再向接收程序上传,而是放入本地补传数据表。

3.2.2.2待通讯连接正常后,监控基站向接收程序发送补传数据表中最新一条数据,并等待接收程序的确认信息。

3.2.2.3监控基站如果收到确认信息则从补传数据表中删除此条数据,开始补传下一条数据;如果收不到接收程序发送的确认信息,则重发这条数据(有一定时间间隔),数据重发最多2次,如果重发2次后仍然收不到确认信息,此条数据不做处理,开始补传下一条数据(两条数据正常补传也有一定时间间隔)。

3.2.2.4监控基站对补传数据表中的所有数据均进行过一遍补传后(无论成功与否),若补传数据表中仍然存在需补传数据,则重复(2)、(3)步骤,直到数据补传表中不存在需补传的数据。

3.2.2.5数据补传表中只保留最近7日的数据,超过7日的数据要删除并转存到其它表中永久保存。

3.3 完善监控平台数据接收程序功能

为保障接收程序的长期无故障稳定可靠运行,采取了以下完善方法。

3.3.1 优化接收程序性能。

接收程序工作时,与前端每个监控基站均建立一个TCP通讯链路,即使1000个基站同时上传数据,则相当于1000个接收程序同时在一对一的接收数据,保证了通讯链路的畅通。同时,根据接收程序使用的服务器是16核CPU的现状,1个核开辟1个线程可达到最佳数据转发存储性能,因此接收程序开辟16个线程把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对服务器的CPU利用最大化。

3.3.2 建立备用数据库。

接收程序使用的服务器上建立本地备用数据库,接收程序时刻监听与主数据库的通讯状况,一旦出现通讯故障,接收到的数据暂时存入本地备用数据库中,待与主数据库通讯恢复正常后,再将备用数据库中的数据补传到后台数据库中。

3.3.3 完善接收程序异常处理机制。

通过加强代码分析、长期压力测试,分析接收程序的BUG,增强接收程序稳定性;数据接收异常时,利用短信告警功能告知相关工作人员;利用Watchdog守护进程软件时刻监听接收程序工作状况,一旦出现崩溃、中断等异常情况,Watchdog守护进程软件会自动重启数据接收程序,使数据接收程序继续正常工作。

3.3.4 接收程序实现日志功能。

记录数据接收情况、程序运行情况、与数据库连接状态、与监控基站连接状态等信息,一旦出现故障,可以据此判断原因和详情。

3.4 优化自动监控数据库

数据库是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软件的核心,提高数据库存储和查询的效率对于解决此次数据接收故障至关重要,为此对数据库进行了下列优化设计。

3.4.1 重新优化设计数据库。

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对数据库进行存储和应用查询优化设计,建立合适的索引;并用性能更强ORACLE 11G数据库替代原平台使用的SQL SERVER数据库。

3.4.2 完善海量数据存储技术。

针对数据量庞大的问题,数据的存储采用数据表空间分区技术,对数据按月进行物理存储,避免单张数据表纪录条数过多情况,单张表数据量可控制在500万条纪录以内,可根据索引来自如地查询历史数据,极大地提高查询和存储效率。

以上各种技术方法和措施实施后,污染源监控基站数据传输通畅,入库顺利,查询快捷,出现传输故障可进行补传,基本解决了数据堵塞和缺数的问题,实现了数据可靠传输和数据库性能优化。

参考文献

自动气象站数据传输故障及处理 第5篇

自动气象站是当前气象部门安装的一种能自动收集、处理、存储和传输气象信息的装置, 由硬件和系统软件组成, 硬件包括传感器、采集器、通讯接口、系统电源、计算机等, 系统软件有采集软件和地面测报业务软件。主要用于地面测报工作中对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降水量、气压、太阳辐射、风向风速、能见度等气象要素的全天候现场实时监测, 具有高精度、可靠性等特点, 通过多种通讯方式与气象中心计算机进行通讯, 不间断将采集到的实时气象数据传输到气象中心计算机气象数据库, 用于对气象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处理。由于气象数据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因此由自动气象站传输至信息中心的数据资料必须及时、迅速、准确。根据多年业务工作实践经验, 对自动气象站数据传输故障进行分析、处理, 为保障自动站传输业务正常运行提供参考。

2对自动气象站数据传输的日常监视

在测报业务中, 自动站数据上传尤为重要, 要求自动气象站每小时数据都要上传至自治区服务器中, 并保证上传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因此稳定可靠的自动气象站网络传输直接关系着自动气象站数据资料的及时、准确上传。通常可进行以下设置来监测数据的及时有效上传:

(1) 把D:OSSMO 2004AwsNet文件夹设置于自动站计算机桌面“工作栏”左下角, 于每个整点后5分钟点击打开文件夹查看, 如果文件夹显示为空夹, 即说明文件夹中该时次数据文件已被正常上传, 反之则为传输故障。

(2) 点击打开计算机桌面上“工作栏”右下角通讯组网接口软件 (CNIS) 菜单中“文件信息”一项, 如果显示“主通道节点文件传输成功”时说明该时段实时数据文件已成功上传, 相反若没有查看到上述信息, 则表明数据未进行正常上传。

(3) 由“阿拉善盟气象信息中心实时资料统计平台”中可查看到该站各个时次数据资料的传输情况, 及时了解到数据传输正常, 或“迟报”, 或“缺报”。还可点击“单站要素记录查询”, 由“定时数据显示” →“区站号” →“定时数据” →“查询时间” →“定时记录查询”获知自动气象站数据传输状态。

3自动气象站数据传输故障分析及处理

3.1 通讯网络传输故障

自动气象站通讯包括采集器和计算机串口通讯以及台站计算机与自治区计算机网络通讯, 由通信缆线与计算机设备相连, 其本身就极易存在着多种通讯上的问题, 且这种网络故障又不易被发现, 通讯线路发生故障时可导致数据采集和报文上传不正常, 表现为计算机采集不到数据或采集的数据时有时无。针对自动气象站通讯网络传输故障, 要从几个方面进行检查:首先要检查各线路连接处是否出现了松动;利用万用表检测通信电缆线通断情况, 判断电缆线是否出现折断等;检查计算机上串口是否有问题;看软件串口设置是否与设备串口不一致等;对于这些现象应及时进行维护处理, 确保网络畅通, 如果经检查确定台站网络设备运行正常的状态下, 应及时联系上级部门查询网络上级网络运行, 并咨询当地通信营运商获得解决。

3.2 硬件故障

在排除通讯及软件故障后, 如果数据仍有问题或软件无法接收数据, 可根据查看采集器设备运行指示灯状态来判断硬件设备是否存在故障问题。

3.2.1

数据显示时有时无, 最后无数据显示。当自动站计算机通讯线路串口、线缆等经检查都正常时, 应查看采集器, 打开采集器后沿通讯线路进行测量, 如果发现采集器串口通讯线两引脚之间的连接线断开或一脚焊线脱离, 在重新进行牢固焊接后, 数据即可正常显示, 传输恢复。

3.2.2

采集器数据无法上传计算机, 采集数据不能显示。遇到采集器数据不能正常传输时, 要检查通讯口状态, 看电缆线是否正常连接, 串口是否受到损坏等, 可将原数据进行备份后重新安装软件, 但仍不能查找到数据传输故障所在时, 应对采集器通讯中部分电路和芯片进行检查, 检查到通讯芯片发生了损坏, 要立即更换新的芯片, 之后传输系统就可回归正常。

3.2.3

采集器面板指示灯不会闪烁, 且面板上无数据显示, 同时按下气象要素按钮也无任何反应, 这种情况下检查通讯线路及软件都显示正常, 但软件却接收不到数据, 重启采集器仍无反应, 这时就要考虑是否是采集器保存数据的芯片内数据出现了紊乱, 利用清零方法将芯片内数据清除后重启采集器, 数据就会显示正常。

3.3 软件故障

如果由D:OSSMO 2004AwsNet文件夹中查看到自动站数据完全或部分不能正常传输时, 要作以下故障处理:一是拖动计算机桌面“工作栏”于任一位置, 单击右键弹出对话框, 然后左击对话框中“任务管理器”, 若显示“CNIS通讯组网接口软件无法响应”, 可点击此项中“结束任务”选项退出对话框, 接着反复刷新桌面, 重启“CNIS通讯组网接口软件”, 此项操作可连续进行2次以上至传输恢复正常。如果上述方法无效, 可采取关闭重启“Ossmo 2004”自动气象站监控软件方法, 具体操作为先关闭自动站监控软件, 然后在桌面连续刷新, 后重启自动站监控软件, 在重启过程中查看到“CNIS通讯组网接口软件”打开即恢复正常数据传输状态。此外, 还可关闭计算机所有运行软件, 并重启计算机和自动站监控软件、CNIS通讯组网接口软件。如果以上方法均不能排除计算机传输系统故障而恢复正常, 应备份好原有数据, 进行自动气象站监控软件的重新安装, 必要时请专业自动气象站计算机维护人员卸载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并重新进行安装。

4结语

要保证自动气象站数据传输的正常运行, 不但要严格规范操作技能, 避免人为不当原因致使系统出现故障, 还要做好自动气象站日常管理维护工作, 定时监测系统运行指示灯是否显示正常, 及时发现故障并排除。每年定期检查通信线缆是否有损坏、折断、老化等, 查看线缆与采集器、传感器和计算机设备等连接是否出现松动;定期检查电源零地电压和网线接头情况;做好自动气象站防雷工程建设及年检工作, 对气象观测场、业务值班室内新增仪器设备金属外壳作接地处理, 接地线接头处可靠焊接并入统一地网;每年雨季春季到来前, 要对观测场、值班室及所有观测仪器接地线进行检查检测, 有脱落或虚焊的接地地线应及时连接好, 将接地电阻控制在4Ω。同时, 要求每一位地面测报人员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技能操作培训, 通过工作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探索, 不断提升对自动气象站运行故障的应急处理能力和系统维护技能, 从而提高台站自动气象站数据传输速度和成功率。

摘要:本文对自动气象站数据传输中出现的一些故障进行探讨, 分别从硬件、软件、通讯系统等方面进行故障分析和处理, 旨在为做好自动站数据传输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数据,传输,故障,分析处理

参考文献

[1]张朝昌, 马春艳.自动气象站数据传输故障的原因分析[J].山东气象, 2003, 23 (03) :50-51.

[2]周志君.自动气象站实时数据文件传输中的故障排除法初探[J].大观周刊, 2012 (07) :126.

自动传输 第6篇

温度作为衡量电气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的一项重要技术参数, 如何对异常温度进行实时跟踪, 是保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之一。电气设备经过长期满载或超载运行, 一旦设备发生故障, 故障电流急剧增大, 可能增加到正常水平的十几倍甚至上百倍, 同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平方成正比, 故障电流对电气设备或设备接头将产生极大危害, 严重威胁电网的安全运行。电网的运行经验表明, 当导体或设备的温度超过一定范围时, 将加速设备的绝缘材料老化, 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 严重时将使接头熔化断裂, 中断电力供应, 影响客户用电, 给人民造成财产损失。那么如何在经济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基础上, 对发热点进行自动测温并实时跟踪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人工巡检测温发现设备发热点, 通过在发热设备点附近的地面安装红外成像测温仪, 这样测温仪安装无需停电和具有可移动性, 采用无线传输的测温方式, 对发热设备所测的温度等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定时发送至相关技术人员及调度员进行分析, 信息更加及时, 采集频率更高, 可以让相关人员更好的根据发热设备的最新发热程度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 第一时间消除电网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远程无线控制测温仪的测温方式, 在提高整体工作效率的同时可以带来运维成本的下降, 特别是可节约大量人员和车辆到现场进行滚动测温, 节约了成本, 缓解了人员不足等问题。

1 通用测温方式比较

目前电力系统在对电气设备的温度检测方面, 主要有红外线点测温, 红外热成像测温, 分布式光纤测温, 传感器无线测温等各种测温方式, 其中红外线点测温和红外线热成像测温需花费大量人力;远程红外线热成像测温系统需花大量资金;分布式光纤测温的光纤价格较高, 使用过程中容易受折、易断, 不易于安装在电气设备的开关柜内;传感器无线测温需停电安装或事先安装测温传感器等一系列缺点, 因此, 研究一款可移动自动红外成像测温的无线传输, 具有无需停电安装测温传感器的优点, 是最适合对于热成像测温后发现的发热设备的温度跟踪, 通过无线传输到远程终端, 从远程终端可控制红外热成像测温仪进行测温或红外热成像测温仪对发热点进行定时测温。它既可以方便的移动测温仪器, 又无需停电安装测温传感器、无需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网点改造, 具有很高的经济性、实用性。

2 理论依据

红外热成像测温的理论依据。理论上只要物体温度高于热力学零度, 物体就会向外辐射电磁波, 这些电磁波携带的能量, 其中波长范围在O.76pm~1000pm之间的属于红外光波, 红外光波具有很强的温度效应, 携带温度信息, 这正是辐射测温技术研究的出发点。红外测温技术的物理学理论基础是普朗克定律, 该定律揭示了在不同温度下不同波段的黑体辐射能量分布规律。黑体的最大特征就是所发射的辐射能和所吸收的辐射能相同, 也就是说如果物体吸收能力强则其辐射能力就强, 如果辐射能力弱则其吸收能力就弱。

P (λ, Τ) =ξστ4

其中P (λ, Τ) 表示物体的单色辐射度, ξ为灰体。

所测物体的温度T=P (λ, Τ) =ξστ1/4

正是红外测温的理论基础。而热成像就是在红外测温的理论基础上, 应用红外探测器和光学成像物镜接受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形反映到红外探测器的光敏元件上, 从而获得红外热像图, 这种热像图与物体表面的热分布场相对应, 从而可进一步计算出温度值。

3 确定红外线热成像测温仪

通常在变电站的测温需考虑用电设备的温度范围、相对尺寸、测温仪与目标设备距离、环境因素等对测温影响, 以正确选择红外线热成像测温仪。

(1) 分析用电设备的温度范围, 确定测温仪芯片。根据黑体辐射定律, 在光谱的短波段由温度引起的辐射能量的变化将超过由发射率误差所引起的辐射能量的变化, 因此测温时应尽量选用短波较好。变电站母线材质为铜芯或铝芯, 其发热的范围有所不同, 但基本在-10℃~+210℃之间, 范围较小, 精度要求在±5℃, 因此现场测温仪cpu功能要求较简单, 采用普通的测温芯片即可完全满足。

(2) 根据用电设备的相对尺寸, 确定测温方式。由于变电站存在烟雾、尘埃、阻挡, 而比色测温方式对辐射能量有衰减时, 都不对测量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比色测温仪是最佳选择。

(3) 根据测温距离, 确定测温仪光学分辨率。距离系数由D:S之比确定, 由于必须安装在远离目标之处, 而又要测量小的目标, 因此我们就必须增大D:S比值。因此, 为了能在接近和远离焦点的距离上准确测温, 被测目标尺寸应大于焦点处光斑尺寸, 需要选择可变焦的测温仪。

(4) 考虑环境因素, 调整算法。因为强光、强风及大雨均可能影响测量结果, 这是无法在测温仪进行分辨和处理的, 因此在上线前, 需对后台软件进行差值补偿算法调整, 算法调整主要为非均匀矫正, 伪彩色图像处理及面源黑体的实际实验数据测定。

因此红外线成像测温仪应选择具有普通单CPU、能实现比色测温技术、可变焦功能的红外成像测温仪, 通过后台算法对数据矫正调整测量误差。

4 开发通信模块传输协议

在变电站目前大部分均有光纤通道, 部分变电站无网络通道需采用无线传输模式。为了实现各通道的传输需要通信DTU来完成这些工作, 目前DTU可实现wifi, lan及3G的同时传输, 内部采用TCP协议, 可使用工业MODBUS作为基础交换协议, 完成所有的通信。

5 开发主站软件

主站软件包括了与DTU进行通信数据交换的子程序及基于J2EE构架的主站系统, 主站系统功能如下:

记录成像仪安装地点, 成像仪种类, 现场环境数据, 测温历史数据, 供电脑客户端浏览器查询历史数据。可通过客户端手机手动与成像仪进行通信, 远程控制和启动成像仪工作, 存储成像仪实时数据及接受发送成像仪的通信数据, 将现场调焦和数据校验的要求发送到成像仪。

6 开发终端软件

目前手机客户端存在多种平台, 作为研究用, 在安卓开发基于安卓5.0的客户端软件, ios及windows采用基于jquery3和ext3结合的html5界面设计。目前手机端仅做查询及报警用, 基于安卓的可以采用推送消息的方式进行报警, 基于ios和win的可以采用短信加链接的方式进行推送。

7 实验结果与分析

为了对本文所提出可移动自动红外热成像测温无线传输测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进行实验研究, 采取在实际220k V变电站安装调试一台红外热成像测温仪, 并对发热点进行测温后无线传输至手机终端, 通过与手工现场对发热设备测温数据进行对比验证。

本文的移动式红外热成像可以实现远距离区域测温, 选取5分钟为一个周期, 为了更有效的展现温度变化, 选定在夏季20点开始, 60分钟的测量, 经测量结果如下。

7.1 现场手持测量结果 (见表1)

7.2 可移动红外热成像无线传输测量结果 (见表2)

7.3 经过叠加比较后 (见图1)

经比较无线测温结果与在现场手持测温仪点测对比温度区间变化较大, 但是波动范围不超过实际变压器运行温度范围, 也就是环境温度的+20范围内, 因此可以作为实测的数据判断变压器运行情况。

本文主要探讨研究红外热成像测温后无线传输硬件和软件开发以及手机终端软件开发3部分内容。利用在实际220k V变电站安装调试一台红外热成像测温仪进行发热设备实际测温调试, 并与手工现场实际测温进行比较, 验证了所研究内容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志国.红外热成像仪测温定标模型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 2011.

炉前快分室试样代码自动传输系统 第7篇

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品质,现代化炼钢厂越来越多的应用了过程控制计算机PCS系统(也称作数学模型系统)。这些先进的模型控制需要及时和准确的过程分析数据的支撑。

炉前快分室承担了炼钢全过程钢水试样的分析任务。原系统设计的试样分析流程如下:炼钢各工序(倒罐、脱硫、转炉、吹氩、LF精炼、RH精炼、连铸)的各种试样通过风动送样系统将试样和试样编码发送到化验室,化验员接到试样后从标签打印机取下试样代码(包括样号、落地时间、发送地点等信息),从系统终端手动录入试样号和钢种信息后将试样放入全自动光谱系统中既可,分析结果自动传输到化验室内二级计算机,审核后将分析结果发送到炼钢厂各工序二级过程计算机系统。

由于ARL 2000全自动光谱分析系统试样代码采用人工手动录入的方式,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人为出错的情况,无法有效地保证炼钢的正常生产。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开发了炉前快分室试样代码自动传输系统,把风动系统的试样代码实时传送到全自动光谱系统。同时,对试样到化验室后分析全过程的时间进行跟踪监控,同时对试样的分析过程和分析结果进行记录和归档。

1 系统设计

1.1 系统架构和设计思想

系统设计的中心思想是引入一台管理计算机,在实现试样代码传送功能的同时实现数据管理功能。软件开发的难点在于管理计算机和ARL2000全自动光谱系统的通讯实现上,因为该光谱系统和外部设备的通讯使用的是美国热电公司专有协议,需要对该协议进行研究和消化。

1.2 软件环境

系统开发基于Windows平台,使用Inprise公司的Delphi 7.0开发软件,它拥有一个可视化的集成开发环境(IDE),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ObjectPascal和基于部件的开发结构框架,Delphi功能强大、编译速度快、稳定性好且效率高[1]。它具有强大的数据存取功能。它的数据处理工具BDE(borlanddatabaseengine)是一个标准的中介软件层,可以通过BDE的SQLLink直接与SQLServer,MSAccess,Oracle等数据库连接[2]。

直接使用Delphi的ADO控件ADOquery来建立访问风动送样系统的Access数据库。具体步骤为:双击ADOquery控件的ConnectionString属性,弹出如图1所示窗口。

选择“UseConnectionString”,单击Build,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MicrosoftJet 4.0OLEDBProvider”,单击“下一步”,如图2所示。

在“连接”选项卡界面输入Access数据库的路径和名称以及登录信息,单击确定,完成配置。这样,就可以使用DataSource控件为编程元素提供数据了。如图3所示。

对于和Oralce数据库的链接,可以采用类似的设置方法。区别是在“数据链接属性”窗口中,选择“Microsoft OLEDBProviderforOracle”。

由于光谱系统只支持通讯所以采用了land的ClientSocket控件。ClientSocket控件具有许多与Socket通讯密切相关的属性和事件,提供了通讯配置和数据操作规范,其中重要的一些属性如下。

Host:设置通讯对象的域名或者计算机名,数据类型为String;

Address:设置通讯对象的IP地址。如果已经设置Host属性,该属性自动从Host属性获取。数据类型为String;

Port:Socket通讯端口号。数据类型为Interger;

Active:打开或关闭Socket链接。数据类型为Boolean;

ClientType:制定是否异步读写数据。ctNonBlocking=异步,ctBlocking=同步。

1.3 硬件环境

1.3.1 全自动光谱分析系统

全自动光谱分析系统包括HERZOG自动磨样机、机械手自动送样装置、ARL2000光谱仪。系统的控制中心是美国热电公司开发的SMSV 5.1管理系统,它负责整个系统的控制运行,同时可以通过HOST COMPUTER模式和外部计算机系统通讯。

HOSTCOMPUTER协议遵从ISO七层参考模型,它位于表示层(ISO第6层)和应用层(ISO第7层),它和通讯介质无关。通讯电文全部采用ASCII字符,定义了严格的电文头和关键字,保证了通讯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3]。

TCP/IPSocket接口电文通讯原理如图4所示。

1.3.2 网络拓扑

网络采用工业以太网协议,通过一台CISCO 2940交换机组建局域网,把风动计算机、#1和#2全自动光谱、自动光谱注册终端、管理计算机连接在一起。网络拓扑图如图5所示。

2 软件实现

炉前快分室试样代码自动传输系统的主要包括下列功能。

1)风动新代码到达提醒并自动更新为当前可以用来发送的代码;

2)对和自动光谱的通讯状态进行监控,实时显示通信状态和注册结果信息;

3)操作人员可以对钢种、操作工等信息进行维护;

4)可以查询分析结果,也可以直接导出到Excel文件。

程序界面如图6所示。

3 结论

1)利用Socket通讯,可以实现计算机系统和光谱仪的专用设备通讯;

2)开发的炉前快分室试样代码自动传输系统已经投入实际应用,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大大提高了试样注册效率,避免了认为出错的可能,有效的保证了炼钢厂的高效生产,对数模系统的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吕伟臣.Delphi7入门与提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吴敏宁,高楠.Delphi数据库编程开发[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11).

自动传输 第8篇

关键词:GPRS模块,数据传输,ASP技术

1 概述

油田数字化建设中, 注水系统对于提高产量非常重要, 而注水井数量巨大, 参数众多, 使得对注水井系统参数的监控、分析成为注水系统的重点。目前由于我国油田生产中的重要注水站一直由工作人员在户外监视其状态, 部分油井装备了注水参数采集系统, 但由于没有实现无线传感, 数据采集工作必须由工作人员携带手持设备到现场, 工作量大, 而且极易出错, 且数据存储及查询系统多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架构, 使得对参数的监控无法远距离准确传输, 在实际生产监控中存在滞后现象。基于物联网机理, 研制具有自动采集功能、通过互联网和服务器的模式架构实现远距离准确传输的油田参数采集系统对于油田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生产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系统组成

2.1 技术路线

技术上可将系统分成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两大模块, 硬件部分有包括传感器设计及选型、数据采集及存储模块、GPRS模块设计等, 软件部分包括GPRS数据接收客户端, 数据库以及B/S结构上位机软件等。总体技术路线框图如图1所示。

2.2 核心控制器模块

核心控制器采用STC12C5A60S2, 该单片机是STC生产的单时钟/机器周期 (1T) 的单片机, 是高速、低功耗、超强抗干扰的新一代8051单片机, 指令代码完全兼容传统8051, 但速度快8-12倍。内部集成MAX810专用复位电路, 2路PWM, 8路高速10位AD转换 (250K/s, 即25万次/s) , 非常适用于电机控制等强干扰场合。

2.3 信号变送模块

目前主流传感器输出的标准信号主要有电压、电流模拟信号和RS232、RS485数字信号。其中电流信号和RS485信号适合远距离传输, 而电压信号和RS232信号适合短距离信号传输。

2.4 GPRS无线模块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GPRS) 是在现有GSM系统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承载业务, 目的是为GSM用户提供分组形式的数据业务。本设计采用科台电子公司的KS-97型无线传输模块。工业化设计, 5-30V宽电压输入, 严格的电磁兼容性测试, 内置PPP/TCP/UDP/IP协议, 并提供了参数配置软件。KS-97模块与控制器通过串口进行通信, 具有体积小、使用简单等特点。KS-97应用电路如图2所示。

2.5 上位机监控软件

利用ASP和Oracle数据库设计了上位机监控软件该系统可实时监测油水井压力、流量、温度等参数, 实时存储并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将监测数据发送至服务器保存入数据库中。监测数据可通过上位机实时监测, 并可查询任意时油井的运行情况, 统计洗井车累计流量等。

3 结论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油田远程注水系统的发展与现状进行分析, 结合油田注水系统的工艺流程, 根据实际需求, 最终制定了基于GPRS的油田远程注水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将GPRS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ASP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有机地结合到一起, 实现了注水过程中动态参数的实时监测。现场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 便于维护和扩展。不但为后期的系统升级提供给了条件, 还为以后新增设备提供了简单稳定的接口, 为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打下基础, 具有广泛的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一鸣, 汤达斌, 冯勇建.油田注水远程流量控制系统的研究[J].石油仪器, 2007, 6 (21) :14-16.

[2]张乃禄, 张源, 徐竞天等.基于通用无线分组业务 (GPRS) 的油田生产安全监控系统[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6, 16 (8) :124-127.

[3]贾向朝, 张玉杰, 李斌.基于GPRS的采油井网远程监测防盗系统[J].管道技术与设备, 2008 (3) :19-20.

[4]Xin Q, Zhang XW, Li ZJ, et al.Sterilization of Oilfield Re-injection Water Using Combination Treatment of Pulsed Electric Field and Ultrasound[J].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 2009, 16 (1) :1-3.

[5]秦瑞峰.基于GPRS的油井远程监控系统设计[D].秦皇岛:燕山大学, 2009:11-12.

[6]石龙龙.井地电位数据采集及无线通讯协议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13:35-43.

[7]殷俊.基于DSP的油田注水远程集中控制系统[D].厦门:厦门大学, 2009:66-70.

自动传输 第9篇

桐乡广播电视台采用数字化全硬盘自动播出与传输系统,软件上使用格非magilive4.5操作系统。硬盘播出系统,就是替换掉传统录像机而使用视屏服务器,将媒体信息存放在大容量的磁盘阵列里,通过播控软件按照日常节目播出单自动播出电视节目的播控系统。采用硬盘播出,不但解决了传统录像机容易磁头堵塞、卡带等问题,更带来了其他一系列好处,诸如响应速度快、高可靠性、资源共享、频道和容量易扩展等等。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节目制作要求的提高,硬盘播出系统已经取代传统录像机播出系统。桐乡台硬盘播出系统已经安全正常播出3年了,下面就其系统硬件组成以及日常操作维护做一简要介绍。

1 硬件组成及其对应的一些功能

(1) SGP时钟:从卫星接受时间信号,发送给时钟倒换器。(2)时钟倒换器主时钟信号丢失,自动切换到备时钟。(3)时钟分配器:从时钟倒换器接受信号,分配到各个演播室。(4)文件服务器:装有数据库,播出系统所有软件通过数据库产生关联,是软件的核心。(5)视频服务器(K2):播出视频。(6)存储服务器:有迁移代理,存素材,调素材,从盘塔调用素材到K2服务器播放。存储服务器挂着盘塔。(7)存储:即盘塔。(8)导入服务器(迁移服务器):从大洋的备播区导入到格非的主盘塔。另外还有一个节目单接受软件。(9)通话矩阵:即通话总控。(10) MOXA1,MOXA2:控制录像机,切换器等,实现一个串口到IP的转换。(11)总控机箱:板卡,同步机箱(不同步将会造成图像闪烁,闪绿灯等现象)。(12) 188,189网段千兆网络交换机:189从盘塔到播出服务器,素材的迁移都走189网段;188走的数据库信息。(13) 186,187网段百兆网络交换机:187控制MOXA,录像机,键混,台标机,切换台等,通过187的调节实现对多画面分割器、矩阵、播控机的控制。186为设备监控。(14)键控:对上台标,上字幕的控制。(15)主切,备切:主切有12路信号输入,2路输出。(16)备文件服务器:有迁移代理,可开多个,迁移代理的作用是负责工作,迁移服务只能开一个一个,作用是分配任务,迁移服务在主存储服务器上。

2 信号源

(1)硬盘信号:存储在盘塔中的文件。(2) VTR信号:来自录像机的信号。(3)外来信号:包括CCTV 1等的转播信号。(4)测试图信号:即图卡。(5)垫片信号:用于在间隙时间超过3秒的空隙间播放。

3 维护

3.1 日常维护

坚持每天定时检查。查看机房内的温度和湿度,观察各类服务器的工作状态,指示灯提示、风扇运行情况等,并记录相关数据。

常规维护。定期对机房的卫生进行清理,尤其各类服务器、盘塔、风扇等设备的除尘。夏天机房内设备防暴晒,且有一个稳定的适合各类服务器等良好运行的温度。

3.2 硬件的维护

拍摄——制作—播出,播出是最后一个环节,所以机房是一个极度重要的地方,避免闲杂人等的进入。播出系统是一个高科技的产物,所以对人员的技术要求也比较高,稍有不慎就会出播出事故。

(1)各类服务器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安全播出。为确保各类服务器、盘塔等硬件正常工作,对常用配件作备份,(如板卡,盘阵,主板,加密狗等),一旦硬件故障,先判断出是什么硬件,然后及时安装更换,不影响播出。

(2)播出系统正常播出时,多查看各类硬件指示灯、报警信息、提示信息等,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保证安全播出。

(3)机房内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坏境,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保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能保证机器设备能有一个正常甚至较好的使用年限。必须保持机房工作环境清洁、干燥。操作台要经常清洁,及时擦除灰尘和污渍;操作台上绝对不能堆放其他无关的东西如茶杯,果壳,零食等;机房严格禁止吸烟。

3.3 软件的维护

电视台的硬盘播出系统,由于长时间持续的工作,服务器对盘塔的读写数据,各类自动产生的日志文件,盘塔内导入和删除媒体文件产生的垃圾文件等会使服务器的压力越来越大直到崩溃,严重时直接影响安全播出,所以必须及时维护软件系统,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在硬盘播出系统服务器上,装有多家公司的多种软件(如magilive4.5、server-U、SQL等)。所以,备份好硬盘播出系统的服务器上的驱动程序、应用程序、服务程序等就显得极为重要,一旦发现软件出现问题,及时卸载重新安装。

(2)禁用服务器USB接口,禁止各类U盘接入。若要对服务器内系统升级,只能通过光驱,保证服务器上一个安全无毒的运行环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自动传输】相关文章:

一种钻杆加工过程中液压全自动传输设备的设计09-13

电能传输05-06

传输原理05-13

传输业务05-18

广电传输05-26

传输监控05-30

传输探究06-25

传输电路06-30

语音传输07-02

传输手段07-05

上一篇:线性状态估计下一篇:妊娠剧吐的健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