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扬黄灌区范文

2024-06-22

宁夏扬黄灌区范文(精选4篇)

宁夏扬黄灌区 第1篇

一、宁夏扬黄灌区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㈠对水资源危机认识不足, 缺乏节水意识水是人类和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宁夏现有地表水资源9.9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29.8亿立方米, 全区人均占有水量不足全国1/10, 每公顷耕地占有水资源量为全国的1/40, 属严重缺水的省份之一。而受传统习惯的影响, 许多人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资源, 不必顾虑其的枯竭问题, 常常忽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缺乏有效的用水管理和激励机制, 各自为政, 只要黄河有水就尽量用, 水多随便用, 水少抢着用, 灌水方式仍沿用传统的灌水方法, 水资源浪费严重。

㈡重建设, 轻管理长期以来, 我国在水利工程中重建设、轻管理, 不注重建设效益, 缺乏对灌区农民的用水培训。对渠道等基础设施“吃大锅饭, 有人用, 没人管”。

㈢缺乏合理的用水机制灌溉水作为一种商品, 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进行操作, 而目前灌溉用水价格低廉, 且相当一部分由国家实行补贴制, 水管部门吃财政饭, 对管水者和用水者缺乏市场调控机制, 造成水管部门管好与管坏一个样, 管多与管少一个样, 难以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

㈣种植结构单一, 效益低下扬黄灌区农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等为主,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小, 种植业结构不合理, 严重影响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同时这些高耗水作物的种植, 造成灌区农业耗水量偏高。

二、宁夏扬黄灌区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的措施

㈠加强节约用水的宣传培训, 建立合理的用水机制随着水资源危机的出现, 作为用水大户的农业灌溉用水, 必须加大节约用水培训宣传力度, 充分提高其思想认识, 使管理人员从思想认识上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使用水户从思想意识上真正认识到灌溉水的商品性, 节约用水及节约农业生产成本, 培训农民田间综合节水技术, 提高用水效率。按照市场运行机制, 对水管部门进行企业化改制, 明晰水利设施的产权, 改变传统的管水和用水“吃大锅饭”的现象, 实行自负盈亏, 自主经营。对水价重新进行成本核算, 制定合理的水价。将国家对于水价补贴资金用于节水改造、种植结构调整等农业产业化项目上来, 通过政策资金引导节水高效农业的发展。建立起节约用水考核指标, 实行奖罚机制, 对超定额用水户实行加价收费制度。

㈡井渠结合, 充分利用“三水”井灌具有机动灵活, 操作方便, 易于管理等优点, 且合理的井群可以降低地下水位, 防止因只灌不排而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 扬黄灌区大部分都有较好地下水水质, 在扬黄灌区采用井渠结合, 通过合理的开采深层和浅层地下水, 既缓解春季扬黄灌区的用水矛盾, 降低了地下水位, 又可以充分利用井灌管理灵活的优势, 发展需要小水勤灌的投入高、产值高的蔬菜、中药材等。

㈢重点推行灌区综合节水技术随着我国对节水事业的重视, 各种先进的节水技术也都不断涌现。笔者就较为适合该地区的田间灌水技术作一介绍。一是大力推行渠沟田全防渗技术。渠沟田全防渗技术是把管灌、输水沟地膜防渗与田间“膜上灌”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新系统, 使灌溉水在管内输送与膜上流动, 不与土壤接触, 只从苗孔局部入渗的灌溉方法。经田军仓教授在盐池县对管灌推广实践过程中提出并进行大量实验研究, 其投资少、效益好, 适合于干旱多风、蒸发强烈的中部干旱带, 尤其适合发展大田地膜玉米、小麦、蔬菜等节水高效农业。二是改进沟畦灌水技术。对灌区内畦田加以改进, 缩短毛渠间距, 提高畦田土地平整度, 调整畦田宽度, 大畦改小畦, 长沟改短沟, 实现畦沟田合理化、规范化。灌水采取隔沟交替灌或潜水间歇灌, 做到不跑水、不积水、不漏灌, 提高灌水均匀度, 缩短灌水周期, 降低灌溉定额。三是加强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加强深耕松土, 中耕除草, 提倡秸秆还田, 增施有机肥, 改善土壤结构, 增强土壤的保水性, 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提高天然水分的蓄积能力, 保持土壤水分。优选具有高抗逆性、抗旱性较强的新品种, 并合理施用调整作物开张度、抑制作物蒸腾的FA旱地龙以及抑制土壤水分蒸发的合成酸渣制剂都能起到较好的节水增产效果。四是适当发展喷灌、微灌、渗灌等技术。喷、微灌技术其自动化程度高, 但对水质的要求较高, 其运行费用也相当高, 适合发展灌溉蔬菜、中药材等产值高、灌水要求高的作物。

㈣调整灌区种植结构, 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为了加快宁夏中部干旱带的发展,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组织赴内蒙古、陕西考察团考察其生态建设和种草养畜, 并于2002年8月份在盐池县召开了生态建设会议, 赵廷杰副主席就中部干旱带绿洲区面积达112.5万亩, 而扬黄灌区占90%以上。随着黄河流域水资源危机日益严重, 灌区必须减压耗水极大的作物, 调整作物的种植结构, 压夏扩秋, 压粮扩饲扩经, 把过去以粮经为住的“二元”种植结构调整为粮经饲三元结构。提高以优质苜蓿为主的多年生豆科牧草种植比例, 大力发展高效养殖业, 提升养殖规模, 积极发展肉奶制品的精深加工;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生产, 加强发展蔬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 进行规范化、规模化无毒无污染生产, 积极发展以干鲜蔬菜加工、中药材初、深加工, 并围绕“种、养、加”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加工、运输、销售、服务等相关产业, 真正实现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扬黄灌区农业灌溉供水成本控制分析 第2篇

扬水灌区农业灌溉用水价格涉及众多用水户的切身利益,事关扬水灌区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在供水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情况下,供水价格的调整要通过价格听证程序,由政府统一定价。文章通过分析扬水灌区农业灌溉供水成本的构成及度量因素,为政府定价提供参考,为灌区精细管理提供借鉴资料。

1 供水成本构成

1.1 固定资产投资

原州区扬黄灌区管理3条骨干渠道工程:十二干渠21.5km、梁堡支干渠10.3km、南城支干渠17.5km,共计49.3km;2座支泵站:南城拐子支泵站、南城拐子二级扬水泵站;田间配套工程支斗农渠、节水灌溉工程等。

形成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包括工程达到设计规模所需投入的全部建设费用,按静态投资的90%估算。

①骨干渠道工程固定资产投资。骨干渠道包括现有管理并且投入运行的十二干渠、南城拐子支干渠共2条39km。

②田间配套支斗农渠工程固定资产投资。田间配套支斗农渠工程包括十二干渠22条支渠总长25.05km、南城拐子支干渠13条支渠部长23.3km。

③主要泵站固定资产投资。固海扩灌南城拐子支泵站、南城拐子二级扬水泵站设计灌溉面积分别为5.1394万亩和4.5万亩,实际灌溉面积分别为4.0354万亩和3.46万亩。

④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固定资产投资。一是南城拐子1~7支管高效节水灌溉改造工程,现有灌溉面积3.2389万亩;二是南城拐子二级扬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灌溉面积3.46万亩。

以上4大项工程总投资达1.97亿元,形成固定资产1.78亿元。

1.2 年运行费

①工程维修养护费。包括一般维修费和大修理费,根据固定资产价值和综合维护费率计算。参考水利部《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核算规范(试行)》的通知(水财经【2007】470号),按固定资产价值1%~1.6%的范围内合理确定。

原州区扬黄灌区除泵站工程外,其它工程主要为渠道、管道输水,点多、线长、面广,维修养护量较大,维修养护费率取1.6%,泵站工程维修养护费率取1.0%,年均工程维护费为270.78万元。

②燃料动力费。燃料动力费主要为南城拐子支泵站、二级扬水泵站所用的电费。

南城拐子支泵站及其二级扬水泵站年用电量分别为536万k Wh和144万k Wh。电价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物价局办公室“关于宁夏自治区2009年电价调整及有关问题的通知”按0.106元/k Wh估算。年电费分别为56.83万元和15.24万元,包括站间分摊电费共计40.42万元。

③管理单位职工工资及福利费。根据编制办文件,寺口子灌溉管理所共39人,财政供养人员4人,聘用35名临时运行管理人员。临时人员工资及福利费按每人每月2500元计,年聘用人员工资及福利费用105万元。

④日常管理费用。参照宁夏已建的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实际,按固定资产价值1%估算,平均每年177.46元。

⑤水资源费。原州区境内水资源来自黄河,经多级泵站加压和渠道输送到达各级灌区,按固海扬水现行的水费政策计算水源费。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物价局、财政局和水利厅2013年12月17日发布的宁夏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调整方案。调整后,2014年宁夏地表水水资源平均征收标准为0.17元/m3,2016年地表水水资源平均征收标准为0.297元/m3。本次测算采用0.297元/m3标准。年设计灌溉用水量2579.14万m3,年缴纳水资源费766.00万元。

⑥年运行费。工程达到正常运行的稳定年时,年运行费共计1392.76万元。

1.3折旧费

根据规范规定,取定泵站、蓄水池等建筑物折旧年限为30~40年;机电设备等为20~25年;管道为40~50年。鉴于本灌区的特点:管道投资较小,其它工程投资较小,工程综合折旧率取3.33%,年均折旧费590.96万元。

2供水成本控制分析

固扩十二干、南城拐子支干渠以及二级扬水灌区年总供水量2579.14万m3。划分十二干渠、南城拐子支干渠、南城拐子高效节水灌溉和二级扬水高效节水灌溉四个灌溉片区测算水价,用加权平均方法测算出扬黄灌区渠道灌溉和高效节水灌溉两种水价。四个灌溉片区用水量分别为863.61万m3、1079.13万m3、307.60万m3和328.70万m3。经测算,四个灌溉片区经营成本水价分别为0.262元/m3、0.204元/m3、0.786元/m3和0.779元/m3;成本水价分别为0.526元/m3、0.614元/m3、1.656元/m3和1.663元/m3。加权平均后的渠道灌溉和高效节水灌溉经营成本水价分别为0.230元/m3和0.783元/m3;成本水价分别为0.575元/m3、1.660元/m3。计算结果详见表1。

通过分析扬黄灌区供水成本构成,水资源费占供水成本的55%,是主要的可变成本,其他可变成本由大到小分别为:工程维修养护费占19%,日常管理费为13%,工资福利费为8%,燃料动力费为5%,见图1。

3 扬水灌区管理措施

3.1 提高灌溉保证率和渠系水利用系数

据测算,原州区扬黄灌区13.8万亩农田年灌溉水量超3000万m3,当地水资源可利用量约600万m3(水库水和地下水约各占50%),自治区人民政府分配原州区农业灌溉扬黄水指标2800万m3,但固海扬水近几年实际上水量约1000万m3,水量相差50%,灌溉保证率为50%。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和地下管道埋设,田间农、毛渠配套等措施,提高了渠系水利用系数,约为0.5。

3.2 加强水费收缴,提高水费收取率

扬黄灌区年灌溉扬黄水量约1000万m3,最近三年大田灌溉水量约700万m3,高效节水灌溉约200万m3,生态移民设施农业灌溉约100万m3。水库水约250万m3,收取率为90%。采取先缴费后用水的制度,提高水费收取率,商品率达到90%以上。

3.3 节约运行费用

灌区运行费用主要有:电费、两座泵站检修维护费、蓄水池、渠道管护维修费、生态移民设施农业供水管道维修费、临时雇佣人员工资、办公费用等。在灌溉管理中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节约日常管理费5%。

3.4 发挥农民用水协会作用,加强工程维护

扬黄灌区灌溉面积涉及三个乡镇21个行政村,灌溉中将行政村和种植企业划分用水单元,组建24个用水组织,成立农民(企业)用水协会,发挥用水协会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管理职能,参与管理斗渠以下渠道管理和维修养护,节约工程维修养护费4%。

4 结论

通过分析扬黄灌区农业灌溉供水成本构成要素,掌握农业供水成本价格控制的度量因素,为扬黄灌区精细管理提供借鉴资料。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开发与节约并行,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情况下,为政府制定扬水灌区农业灌溉供水价格提供参考;为控制供水成本提高灌区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益提供参照;为建设同类现代高效节水扬水灌区提供案例。

摘要:通过分析扬黄灌区农业灌溉供水成本构成要素,掌握农业供水成本价格控制的度量因素,为扬黄灌区精细管理提供借鉴资料,在灌区运行管理中运用成本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在水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为建设现代高效节水灌区提供参考。

关键词:扬黄灌区,农业灌溉,供水成本,控制分析

参考文献

[1]茹军奇.下河泉供水工程供水成本核算[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03).

[2]孟建川,王蓓.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供水成本核算[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5(01).

宁夏扬黄灌区 第3篇

宁夏扶贫扬黄灌溉一期工程包括红寺堡、固海扩灌两片灌区, 灌区规模为8.67万hm2。

1.1红寺堡灌区

红寺堡灌区位于宁夏中部的大罗山脚下, 中宁、青铜峡、吴忠、同心、灵武五县 (市) 的结合部, 北距银川市122 km, 西距中宁县城37 km。红寺堡灌区规模为5万hm2, 其中:中宁县0.54万hm2, 同心县3.49万hm2, 吴忠市0.43万hm2, 灵武市0.53万hm2。

本灌区分为两个农业区, 即鲁家窑农业区和孙家滩农业区, 两区的灌溉面积分别为3万hm2和2万hm2, 农林牧用地结构分别为:鲁家窑农业区种植业65%, 林业35%, 复种牧业用地33.8%;孙家滩农业区种植业70%, 林业30%, 复种牧业用地36.4%。全灌区种植业用地共计3.35万hm2, 占灌溉面积5万hm2的67%, 林业用地1.65万hm2, 占33%, 牧业复种面积1.74万hm2, 占34.8%。

灌区开发以单一灌溉方式为主, 全部采用节水灌溉技术。针对本灌区水源 (黄河水) 含沙量较大, 农民综合素质相对较低的实际, 在总结宁夏近20年来的节水灌溉经验的基础上, 确定本灌区节水灌溉的分期实施目标: 2007年, 以渠道防渗为主的地面小畦灌溉面积4.22万hm2, 占84.4%;喷灌、膜上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 (简称管灌) 和窖蓄微灌等先进节水灌溉面积0.78万hm2, 占15.6%; 2020年, 喷、微灌及管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到全灌区的40%, 面积由一期的0.78万hm2提高到2万hm2。

地面灌溉条件下的灌区综合净灌溉定额为0.42万m3/hm2。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0.69, 灌区综合毛灌溉定额为0.61万m3/hm2。

红寺堡灌区总体布置方案, 自宁夏卫宁灌区七星渠系的支干渠所属高干渠桩号19+408处取水, 设计引水流量25.0 m3/s, 布置五级主泵站, 9座支泵站, 最大累计净扬程266.35 m, 总扬程299.05 m, 平均扬程196.35 m, 泵站总装机容量10.18万kW;布置扬水干渠5条, 总长97.67 km, 支干渠13条, 总长162.89 km。

支渠及以下部分列入田间配套工程。全灌区共布置地面小畦灌溉支渠162条, 总长459.13 km。支渠以下的田间工程根据典型区指标计算, 共计斗渠1 950条, 总长808.03 km, 农渠2 740条, 总长986.40 km。

1.2固海扩灌区

固海扩灌区位于宁夏中南部的清水河两岸, 中宁县的古城与固原县头营之间的狭长地带, 北距银川市120~300 km。固海扩灌区规模为3.67万hm2, 由东线和西线两片灌区组成, 东线灌区2.53万hm2, 其中固原县2万hm2, 沿线的中宁、同心两县共0.53万hm2;西线灌区1.14万hm2, 分布于中宁、同心、海原3个县。

该区分为同心清水河川地农业区 (Ⅰ区) 和固原清水河川地农业区 (Ⅱ区) , Ⅰ区和Ⅱ区的灌溉面积分别为1.67万hm2和2万hm2, 农林牧用地结构分别为:Ⅰ区种植业67%, 林业33%, 复种牧业用地34.8%;Ⅱ区种植业75%, 林业25%, 复种牧业用地39%。全灌区种植业用地共计2.62万hm2, 占灌溉面积3.67万hm2的71.4%, 林业用地1.05万hm2, 占28.6%, 牧业复种面积1.36万hm2, 占337.1%。

该灌区节水灌溉的分期实施目标: 2007年, 以渠道防渗为主的地面小畦灌溉面积3.17万hm2, 占86.5%;喷灌、膜上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 (简称管灌) 和窖蓄微灌等先进节水灌溉面积0.5万hm2, 占13.5%; 2020年, 喷、微灌及管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到全灌区的35.6%, 面积由一期的0.5万hm2提高到1.31万hm2。

地面灌溉条件下的灌区综合净灌溉定额, Ⅰ区为0.42万m3/hm2, Ⅱ区为0.35万m3/hm2, 全灌区平均为0.38万m3/hm2。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0.69, 灌区综合毛灌溉定额为0.55万m3/hm2。

东线灌区工程, 自宁夏卫宁灌区七星渠系的支干渠所属高干渠桩号13+071处取水, 设计引水流量12.7 m3/s, 布置十二级主泵站, 3座支泵站, 最大累计净扬程427.98 m, 总扬程470.22 m, 平均扬程351.12 m, 泵站总装机容量9.06万kW;布置扬水干渠12条, 总长169.56 km, 支干渠6条, 总长71.1 km。

西线灌区布置扬水支线4条, 支泵站6座, 扩建固海扬水泵站1座, 总装机容量0.75万kW。支干渠6条, 总长54.86 km。

支渠及以下部分列入田间配套工程。全灌区共布置支渠293条, 其中喷灌、管灌规划25条, 地面小畦灌溉支渠285条, 总长246.45 km。支渠以下的田间工程根据典型区指标计算, 共计斗渠1 012条, 总长415.10 km, 农渠1 688条, 总长607.68 km。

2渠道衬砌节水

2.1干、支渠衬砌节水

渠道防渗衬砌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与工程实践表明:技术成熟, 已有《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可遵照设计、施工与管理。干、支渠属于宽浅式, 大流量输水渠道, 渠道防渗衬砌后, 节水效果明显, 干、支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可提高到0.72~0.83。高填方段、险工段等重要渠段采用混凝土板与塑膜复合式衬砌, 柔性材料铺设的主要防渗层要选用新材料, 例如, PVC复合防渗布、沥青玻璃丝布油毡、XD-103防水复合油毡等, 这些材料的延伸性、强度与抗渗性都较高。一般填方段用混凝土预制板衬砌, 险工段用浆砌石做护面层提高抗冲能力;挖方段用混凝土板护坡塑膜护底衬砌。

塑膜护底工程投资最少, 为1.29元/m。混凝土板与塑料泡沫复合投资最多, 为18.9元/m。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混凝土板与塑膜复合式衬砌、混凝土板护坡塑膜护底衬砌的工程投资适中, 分别为9.27元/m、6.30元/m。节水效果方面, 混凝土板与塑膜复合式衬砌减少渗漏94%, 节水效果最显著, 该种衬砌形式是干、支渠衬砌的主要衬砌形式。混凝土预制板、混凝土板宽缝结构等其他防渗衬砌形式减少渗漏25%~40%, 节水效果一般。

2.2斗、农渠衬砌节水

斗、农渠衬砌宜采用U渠道, 其断面型式为底部半圆形或弧形, 上部有一定倾角的直线段。《渠道防渗技术规范》中给出了这种U形断面上部边坡系数0.1~0.4和与之对应的半径与水深之比K1植, 以及弧形底弦长与水深之比K0植, 在渠床土质较差时可适当加大半径减少水深, U形渠道的施工最好采用机械化与半机械化。

斗、农渠静水法实验研究表明:渠道在充水初期的入渗强度偏大, 10~15 h之后入渗强度逐步达到稳定入渗状态。一般初渗强度较稳渗强度大5%~25%。预制U混凝土渠稳定渗强度最小, 为1.3 L/ (m2·h) , 预制梯形混凝土渠稳定渗强度次之, 为1.92 L/ (m2·h) , 砂壤土渠稳定渗强度最大, 为22.45 L/ (m2·h) 。节水效果上, 预制U混凝土渠最为显著, 每公里损失2.78%, 预制梯形混凝土渠次之, 每公里损失3.56%, 效果最差为砂壤土渠, 每公里损失36.9%。

U形与梯形渠道对比方面, 在流量相同的情况, 斗渠U形比梯形节省混凝土量4.86 m3/km, 节省12.2%混凝土量, 节地11.8%;农渠U形比梯形节省混凝土量2.80 m3/km, 节省9.3%混凝土量, 占地相同。从节水效果和工程投资上, 斗、农渠衬砌节水首选预制U混凝土渠衬砌。扬黄灌溉工程实践表明: 斗、农渠采用预制U混凝土渠衬砌, 平均年节水27 m3/ (m2·a) , 造价15.2元/m2, 防渗年运行费0.63元/ (m2·a) , 单方水农业效益0.16元/ (m3·a) , 防渗年效益3.75元/ (m2·a) 。

2.3低压管道输水灌溉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 (简称管灌) 是以管道代替明渠输水灌溉的一种工程形式, 工作压力一般不超过0.2 MPa。管灌是一项有效的水利工程节水措施, 管灌在干旱缺水地区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尤其适宜井灌区与扬水灌区。

在宁夏盐环扬水工程九泵站的隰宁堡北灌区, 开展黄河水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试验研究, 试验研究面积53.33 hm2, 研究结果表明:扬水灌区渠道的含沙量一般在1.8~5.84 kg/m3, 管灌中采用管道替代农渠, 输水管道的含沙量一般控制在0.21~0.45 kg/m3, 管径为φ30~φ500, 在低压管道输水系统中, 控制管道内的流速形成不淤流速是关键, 流速过大会产生过大的水锤压力, 流速过小会造成淤积, 实践中, 混泥土管的经济流速为0.5~1.0 m/s, 石棉水泥管的经济流速0.7~1.1 m/s, 水泥砂管的经济流速0.4~0.8 m/s, 塑料管的经济流速1~1.15 m/s, 地面移动软管经济流速0.4~0.75 m/s。在示范推广时应注意:①有压管道的水力计算, 应包括计算水流挟沙能力的内容, 以核算管道是否可能淤积;②管道系统应顺坡布置, 在末端应有防空设施, 管道如有逆坡布置时, 在低端应设计防空设施;③渠水中含沙粒径大于0.15 mm的泥沙, 不允许进入管道, 应在管道进口处设沉沙池, 沉掉粒径大于0.15 mm的泥沙;④每次灌水时, 可从上向下灌, 灌水结束后, 大开最后一个给水栓进行冲沙, 防空管道, 以免含沙水淤积管道。

管灌较畦灌节水效果明显, 每hm2灌溉定额0.36万m3/hm2, 管灌输水利用系数为0.97, 毛灌溉定额0.37万m3/hm2;畦灌的渠道输水利用系数为0.87, 毛灌溉定额0.41万m3/hm2。管灌较畦灌节水0.04万m3/hm2, 管灌节省能耗10%。

在扬黄扶贫新灌区采用管灌技术的难点, 除了造价上的原因外, 解决泥沙淤积是个关键问题。但是, 为了省水增产, 管灌技术, 不能弃而不用, 而是设法研究解决这个难题。可在农渠及以下渠道小规模试用管灌技术, 试用时选择适宜地段利用有利地形地势, 使管道内的流速形成不淤流速。这种地形在扬黄灌区的盘山渠道是客观存在的, 有的甚至为了使上级渠道与下级渠道顺利衔接, 不得不采取消能措施, 这种地形可优先选择管灌。管灌的结构型式, 可采用半固定式, 毛渠为移动式软管, 与之配合, 田间灌水还可以应用“小白龙”, 由远到近的逐段浇水, 长畦短灌, 达到灌水均匀、快速的节水效果。

3田间节水灌溉

3.1实行小畦灌溉

地面灌是传统的广泛应用的灌水技术。扬黄扶贫新灌区田间灌水, 仍然以地面小畦灌水技术为主, 是最基本现实可行的节水措施。为了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 必须改进地面灌水技术, 建设规范化的基本农田, 根据地面坡降、土质与水源状况, 确定适宜的田块面积, 示范推广畦田以0.02~0.03 hm2为宜, 畦田比对照田节水243.5 m3/hm2, 节电17.91 kWh/hm2, 增产256 kg/hm2。扬水灌区0.03 hm2以下的小畦灌占灌溉面积的40%~75%, 农民在小畦灌的实践中, 尝到了节水、增产的甜头。

3.2膜上灌水技术

采用地膜覆盖技术, 苗期可以提高地温, 全生育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是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膜上灌水技术是利用地膜输水, 通过放苗孔和膜间隙给作物供水的灌水方法, 即可防止地面灌溉的深层渗漏, 又可防止裸露地面的无效蒸发, 并可以获得较高的灌水均匀度。宁夏盐池县隰宁堡扬水灌区进行膜上灌水技术试验, 试验研究面积0.53 hm2, 研究结果表明:地膜玉米灌溉定额0.34万m3/hm2, 露地玉米灌溉定额0.43万m3/hm2, 地膜玉米比露地玉米减少灌溉定额0.09万m3/hm2, 节水率21%。地膜穴播小麦套种玉米灌溉定额0.23万m3/hm2, 露地小麦套种玉米灌溉定额0.36万m3/hm2, 地膜穴播小麦套种玉米比露地小麦套种玉米减少灌溉定额0.13万m3/hm2, 节水率36.1%。

增产效益方面, 地膜玉米产量0.9万kg/hm2, 露地玉米0.68万kg/hm2, 地膜玉米比露地玉米增产0.22万m3/hm2, 增产32.4%。地膜穴播小麦套种玉米产量0.91万kg/hm2, 露地小麦套种玉米0.82万kg/hm2, 地膜穴播小麦套种玉米比露地小麦套种玉米增产0.09万kg/hm2, 增产11%。

3.3应用先进灌水技术的探索

3.3.1喷灌

喷灌是一种先进灌水技术, 节水与增产效果显著, 与畦田灌水相比, 减少灌溉定额约45%~50%, 增产约10%~20%。选用喷灌除了造价昂贵, 技术复杂等问题而外, 在干燥度大的地区还存在飘然蒸发损失问题, 对于高含沙渠水, 一般渠道含沙量在1.8~5.84 kg/m3, 高含沙渠水对喷头的堵塞和磨损等难题目前还难以解决。我区以往喷灌试验的失败,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教训也大, 但近几年宁夏在固海扬水灌区的固原县七营镇七营村、同心县王团镇大沟沿村开展了喷灌试验研究与示范, 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试验研究与示范面积85.67 hm2, 其中, 固原县七营镇七营村喷灌区60.87 hm2, 同心县王团镇大沟沿村喷灌区60.87 hm2。试验结果表明, 作物生长期喷灌水量0.2万m3/hm2, 畦灌灌水量0.4万m3/hm2, 喷灌较畦灌节水量0.2万m3/hm2, 喷灌玉米产量0.81万kg/hm2, 畦灌玉米产量0.38万kg/hm2, 喷灌比畦灌增产玉米0.43万kg/hm2。喷灌西瓜产量3.0万kg/hm2, 畦灌西瓜产量1.2万kg/hm2, 喷灌比畦灌增产西瓜1.8万kg/hm2。试验研究发现, 喷灌受风向、风力的影响较大, 在大于3级以上风时均匀度较差, 水滴漂移变化造成等值线向顺风向偏移。

因此, 为了省水、增产, 也不可轻易否定喷灌, 应当进一步试验研究, 待取得成功经验后, 可稳步发展。

3.3.2滴灌

滴灌节水与增产效果尤其显著, 与喷灌相比省水12%~30%, 与畦田灌相比省水约50%~70%, 增产10%~30%。

1995~1998年, 宁夏在南部干旱风沙区的同心县开展了滴灌试验研究与示范, 本项目为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节水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题“滴灌技术研究与示范”中的子专题“宁夏南部干旱风沙区滴灌示范区建设与研究-编号96-006-01-02-03”。试验研究与示范面积100 hm2, 其中, 扬黄水滴灌示范区83.3 hm2, 水窖滴灌示范区16.7 hm2。研究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黄河含沙水处理技术与设备选型, 二是抗堵塞、易清洗灌水器的选型与改进。

黄河含沙水处理技术与设备选型:根据扬黄渠水泥沙动态监测结果, 示范区的扬黄支渠供水时间约143 d, 渠水含沙量在1.5~6.5 kg/m3, 中值粒径0.015~0.045 mm。鉴于扬黄渠水泥沙以粘粒、粉砂为主的特点, 采用“前堵中输后排”的办法。采用水窖沉沙辅以筛网过滤器、沉沙池沉淀辅以砂石过滤器和筛网过滤器, 将渠水泥沙1.5~6.5 kg/m3降至0.1 kg/m3, 其中工程措施除沙率占95%, 处理后水中泥沙粒径, 小于0.075 mm的占98.7%, 小于0.05 mm的占94.7%, 小于0.025 mm的占81%, 小于0.010 mm的占27.7%, 净化效果较好, 但工程投资偏大, 推广应用具有局限性。采用无纺布净化设施初级过滤, 沉沙渠工程沉淀辅以砂石过滤器、筛网过滤器, 可将汛期渠水泥沙4~6.5 kg/m3降至1.25 kg/m3, 处理后水中泥沙粒径, 小于0.075 mm的占98.3%, 小于0.05 mm的占97.8%, 小于0.025 mm的占89.4%, 小于0.010 mm的占57.5%。采取定时排放毛管尾部泥沙, 即用清水冲洗的防堵运行措施可使滴灌系统正常运行, 其特点是投资适当, 泥沙分级处理, 在扬黄灌区示范推广, 可作为黄河水泥沙处理的主要措施。

抗堵塞、易清洗灌水器的选型与改进:试验研究主要选择国内常用的五种型式的灌水器, 即管上补偿式、内镶式、拆卸式、孔口滴头、微管式 (0.95 mm、1.2 mm两种)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抗堵塞能力依次为拆卸式、微管式 (1.2 mm) 、管上补偿式、孔口滴头、内镶式;堵塞后清洗方便程度排列为拆卸式、微管式、孔口滴头、管上补偿式、内镶式;灌水均匀度排列为管上补偿式、内镶式、拆卸式、微管式、孔口滴头;质量可靠性 (指收放毛管时灌水器的损坏程度) 排列为内镶式、管上补偿式、微管式、孔口滴头、拆卸式。对于大田作物黄河水滴灌适应效果依次为管上补偿式、拆卸式、微管式、内镶式、孔口滴头。同时提出采用可拆卸、大流量 (4~8 L/h) 、大流道 (流道直径>1 mm) 、紊流型的灌水器可作为大田作物黄河水滴灌的主要形式。

试验结果表明, 玉米滴灌定额0.11万m3/hm2, 玉米畦灌定额0.34万m3/hm2, 玉米滴灌较畦灌节水量0.23万m3/hm2;穴播小麦滴灌定额0.15万m3/hm2, 穴播小麦畦灌定额0.40万m3/hm2, 穴播小麦滴灌较畦灌节水量0.25万m3/hm2;马铃薯滴灌定额0.05万m3/hm2, 马铃薯畦灌定额0.12万m3/hm2, 马铃薯滴灌较畦灌节水量0.07万m3/hm2。

玉米滴灌产量0.53万kg/hm2, 玉米畦灌产量0.45万kg/hm2, 玉米滴灌比畦灌增产0.08万kg/hm2;穴播小麦滴灌产量0.23万kg/hm2, 穴播小麦畦灌产量0.20万kg/hm2, 穴播小麦滴灌比畦灌增产0.03万kg/hm2;马铃薯滴灌产量1.88万kg/hm2, 马铃薯畦灌产量1.60万kg/hm2, 马铃薯滴灌比畦灌增产0.28万kg/hm2。

由于滴灌工程投资较高, 黄河含沙水处理技术及抗堵塞、易清洗的灌水器正处于研究探索阶段, 滴灌技术虽然节水效果较好, 但只能在一定的小规模范围进行试验研究与示范, 待滴灌技术进一步成熟后, 才可进行示范推广。

3.3.3微灌

微灌是微量灌溉的简称。微灌仅湿润作物根系最发达的那一部分区域, 所以又称微局部灌溉。微喷灌比一般喷灌省水10%~30%。

3.3.4间歇灌

间歇灌是较为先进的地面灌水技术, 它是在管道系统上装置自动控制器, 田间灌水阀门周期性的开闭, 使灌水产生波涌水流, 加快水流速度, 故又称波涌灌。据近几年的试验研究, 沟灌间歇灌比沟灌连续灌节水约25%~35%;畦灌间歇灌比畦灌连续灌节水约22%~27%。间歇灌节水效果明显, 而且更适宜中耕作物的沟灌, 是一种很有生命力的新的灌水方法。但对于灌溉管道化、控制自动化程度要求较高。

4管理节水

4.1灌溉管理节水

4.1.1实施不充分灌溉制度

不充分灌溉是一种灌溉制度, 它主要指的是有计划地给作物少浇水, 以达到节约用水, 减少灌溉定额, 扩大灌溉面积, 从而获得总效益最大的目的。扬黄扶贫新灌区土地资源丰富, 水量有限且成本昂贵, 制约农业生产效益的关键是水而不是土地, 是属于有限灌溉型灌区, , 必须充分发挥水的有效利用率, 获得全灌区总产量最高。

不充分灌溉制度, 在北方干旱缺水地区是现实存在的, 把有限的水量用在作物需水最关键的时期, 尽可能争取较大面积上的好收成, 称之为灌关键水。所以, 扬黄扶贫新灌区的开发, 实施不充分灌溉制度, 是节水增产的有效措施。

4.1.2提高量水精度

在各级渠道的进水口都应设置量水设施, 最关键的是在水管部门与用水户交接水量的那一级渠道进水口的量水设备必须完善, 量水技术要先进, 保证量水的精度。以此, 作为计划用水 (输水与配水) 、结账 (收取水费的依据) 与经营管理的考核指标。

4.2经营管理节水

4.2.1建立合理的水价体系

扬水灌区的成本水价为0.134元/m3, 现行的收费水价为0.05元/m3, 加上征工折款合计为0.057 3元/m3, 属政策性亏本水价, 使水价倒挂。水价倒挂弊病很多, 仅从节水的角度看, 水价倒挂的后果是不利于合理用水、计划用水, 农民节水意识差, 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从扶贫的实际情况出发, 扬黄扶贫灌区开灌初期主要解决温饱问题, 应实行政策性亏本水价, 并确定一个合情合理的标准, 同时向农民明确地讲明成本水价。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与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逐步达到成本水价。实行节约归己, 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收取水费的奖、罚制度, 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 增强农民的节水意识, 促进节约用水。

4.2.2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与运营机制

借鉴已建成的扬水灌区管理经验, 扬黄扶贫新灌区应实行三级管理。建立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定期考核, 根据考核业绩, 对管理部门或个人, 进行奖励或处罚。

第一级水利管理部门。水利管理部门要做好骨干工程的管理, 保证安全行水, 编制配水计划, 调度水量, 向下一级管理单位下达供水指标, 并将水送到斗渠口, 计量、交接。以此, 作为收取水费的依据。

第二级县水利局。县水利局对配套工程进行管理, 减少配水损失, 在斗渠口接受上级的计划供水量后, 按配水计划向下一级管理单位分水, 承上启下。

第三级由乡、村干部及农民用水者协会。农民用水者协会接受分水指标后, 按灌溉制度安排农户进行田间灌水, 并由水管员监督执行。

5示范推广及节水效果分析

5.1灌区节水灌溉面积的示范推广及节水量

截至2007年, 宁夏扶贫扬黄灌溉一期工程示范推广节水灌溉面积为8.67万hm2。小畦灌溉示范推广面积7.39 hm2, 占85.24%, 每hm2节水量243.5 m3/hm2, 是灌区主要的节水灌溉方式;喷灌、滴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窖蓄微灌和膜上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推广面积1.28万hm2, 占14.76%。灌区每hm2平均节水量454.1 m3/hm2, 每年可节约渠水3 936.66万m3。从而为生态补水, 解决了生态建设水源不足问题, 有效地遏制沙化土地扩展, 降低风沙危害程度。通过围栏草场、防风固沙林、生态经济林、固沙中药材等项目的建设, 增加农民收入, 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

灌区节水灌溉示范推广面积及节水量见表1。

5.2改善灌溉面积效益

灌区将改善灌溉面积8.67万hm2, 平均增产粮食按256 kg/hm2计, 灌区将年净增粮食产量2 219.52万kg, 实现经济效益0.27亿元。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9, 田间水利用系数0.90, 水分生产率1.3 kg/m3。

参考文献

[1]梁建林, 陶永霞, 吴涤非.延安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模式探讨[J].节水灌溉, 2008, (2) :46-47.

[2]邓衍超, 林娟, 韩辉, 等.缩州市埇桥区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与应用[J].节水灌溉, 2008, (2) :48-49.

[3]钟瑞森, 马英杰, 董新光, 等.浅谈现代农业节水新概念-可持续节水[J].节水灌溉, 2008, (1) :29-32.

[4]范美师.会泽县迤车灌区高效用水农业的有效途径[J].节水灌溉, 2008, (1) :58-60.

[5]李国正, 武兰春, 苏晓虹.促进农民自主发展节水灌溉的内因和动力分析[J].节水灌溉, 2008, (1) :61-62.

宁夏扬黄灌区 第4篇

关键词:限额,补充灌溉,降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

自2009年开始, 宁夏中部干旱带以固海、红寺堡、固海扩灌、盐环定四大扬水工程为水源依托, 延伸扬黄灌区供水范围, 在扬黄灌区周边规划发展限额补充灌溉面积7.67万hm2, 其中设施农业0.76万hm2, 特色农业6.91万hm2, 限额灌溉定额控制在750 m3/hm2, 现工程建设已经完成70%。扬黄延伸区限额灌溉定额的实施, 只能根据水资源状况和作物需水规律, 在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基础上, 在作物关键生育期采用精量的限额灌溉技术。降水资源仍然是该区域作物利用的主要水资源, 限额灌溉只是在作物关键生育期保障作物的最低需水要求。因此研究高效利用当地降水资源已成为该区域限额灌溉工程发展的基础。

1 试验区基本概况

试验区位于2010年建成的宁夏中部干旱带下马关高效节水限额灌溉区内, 该区总面积1万hm2, 其中1133hm2完全采用以色列滴灌系统。区域设计总供水流量1 m3/s, 设计年灌溉定额750 m3/hm2。试验区选择在下马关限额灌溉区的第三级泵站供水范围, 从红寺堡五干渠取水, 采用蓄水池调蓄, 蓄水池库容80万m3, 其中调节库容69万m3, 年供水总量为540万m3, 蓄水池正常水位与试验区相对高差40~125 m, 实施自压滴灌。试验区主要土壤类型为黄绵土及灰钙土, 0~30 cm土壤密度为1.43 g/cm3, 30~60 cm土壤密度为1.56 g/cm3, 试验区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为16.3%、PH值8.36、土壤有机质5.23 g/kg、 速效氮35 mg/kg、速效磷5.3 mg/kg、速效钾151 mg/kg。试验区多年平均降水量257 mm, 但年内分配不均, 其中7-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58%。试验区种植的主要特色作物为红枣, 套种作物有马铃薯、玉米、向日葵、大葱、西瓜。试验选择玉米、马铃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开展降水资源就地高效利用技术的集成研究。

2 降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集成模式

2.1 玉米降水资源就地高效利用模式集成

土壤扩蓄增容技术:深耕20~40 cm、增施土壤保水剂PAM或沃特保水剂。

覆盖保墒技术:塑膜覆盖技术、早覆膜技术。

大田微集水技术:双垄沟集水技术、半覆膜膜测栽培技术。

补水灌溉技术:膜下滴灌技术、膜下穴灌技术。

抑制蒸腾技术:万代红最新络合剂液肥喷施。

根据已在宁夏南部山区黄土丘陵沟壑区研究取得的降水资源就地高效利用技术成果[1,2,3], 结合中部扬黄延伸限额灌溉区的具体特点, 提出玉米降水资源就地高效利用技术模式:

深翻20~40 cm+全覆膜双垄沟种植+沃特保水剂 (15 kg/hm2) +喷施抗蒸腾剂+膜上滴灌;

深翻20~40 cm+半覆膜垄沟种植+沃特保水剂 (15 kg/hm2) +喷施抗蒸腾剂+膜下灌溉。

由于中部干旱区在作物生育期降水很少, 如果只利用降水资源作物在关键生育期根本不能成活, 因此在降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的研究中, 采用最低灌溉定额标准, 设计生育期补水3次, 次补水量112.5 m3/hm2, 补充灌溉定额为337.5 m3/hm2。

2.2 马铃薯降水资源就地高效利用模式集成

根据已在宁夏南部山区黄土丘陵沟壑区研究取得的降水资源就地高效利用技术成果, 结合中部扬黄延伸限额灌溉区的具体特点, 将深翻技术、覆膜与不覆膜、增施保水剂、增施抗蒸腾剂、滴灌等技术进行组装集成, 提出7种马铃薯降水资源就地高效利用技术模式:

深翻20~40 cm+半覆膜平种+沃特保水剂 (15 kg/hm2) +膜下滴灌

深翻20~40 cm+不覆膜平种+沃特保水剂 (15 kg/hm2) +喷施抗蒸剂+膜下滴灌

深翻20~40 cm+不覆膜平种+沃特保水剂 (15 kg/hm2) +滴灌

深翻20~40 cm+不覆膜平种+喷施抗蒸剂+滴灌

深翻20~40 cm+不覆膜平种+起垄+沃特保水剂 (15 kg/hm2) +喷施抗蒸剂+滴灌

深翻20~40 cm+不覆膜平种+起垄+沃特保水剂 (15 kg/hm2) +滴灌

深翻20~40 cm+不覆膜平种+起垄+喷施抗蒸剂+滴灌

由于中部干旱区在作物生育期降水很少, 如果只利用降水资源作物在关键生育期将出现严重缺水, 因此在降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的研究中, 采用最低灌溉定额标准, 设计生育期补水2次, 次补水量112.5 m3/hm2, 补充灌溉定额为225 m3/hm2。

3 试验监测成果

3.1 试验布设

根据作物生长特点和选择的雨水利用技术, 玉米雨水利用试验共布置2种集成模式的试验处理4个, 其中半覆膜膜侧种植小区2个, 双垄沟全覆膜种植小区2个, 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个小区宽6 m, 长67 m。双垄沟全覆膜为机械覆膜, 半覆膜为人工覆膜, 播前施复合肥300 kg/hm2。在玉米生长过程中追施二铵1次、75 kg/hm2。马铃薯雨水利用试验共布置7种集成模式的试验处理, 其中半覆膜膜侧种植小区3个, 不覆膜种植小区6个, 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个小区宽6 m, 长67 m。半覆膜马铃薯种植为人工覆膜种植, 不覆膜马铃薯种植采用机械播种, 播前施复合肥300 kg/hm2。根据实验设计, 在8月试验区喷施万代红最新络合剂液肥1次, 750 g/hm2, 锄草2次。试验设计方案见表1。

3.2 作物生育期降雨量及作物缺水分析

在下马关高效节水补灌试验区设置降雨观测系统, 逐日监测降雨量。2011年试验区逐月降雨量监测结果见表2。

根据降雨量监测成果, 2011年5-9月玉米生育期平均降雨量184.5 mm, 与玉米同期需水量相差245 mm, 特别是在6-8月, 降水量不足玉米正常生长需水量的30%;马铃薯生育期平均降雨量与同期需水量相差约215 mm, 特别是在6-8月, 降水量84.6 mm只占马铃薯正常生长需水量335 mm的25%。

因此在玉米、马铃薯生育期, 降雨量不能满足作物的正常生长需求, 在降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上, 仍需进行补充灌溉。

由于该区域水资源极为紧缺, 不可能实现充分灌溉, 因此在充分、高效利用当地降水资源的前提下, 再实施补充灌溉。为了提高降水资源的就地利用率, 需要改变作物栽培的局部环境, 创造有利于周边降水向作物根系汇集的微地形, 实现降水在局部区域的叠加利用[4], 减少棵间无效消耗。

3.3 灌溉监测

在试验过程中根据试验区实际旱情、作物长势, 不同集成模式的对照试验处理如不进行补充灌溉, 就会出现作物全部死亡。因此, 最终根据试验情况, 对各处理进行了补充灌溉。试验结果见表3。

灌溉水量采用水表计量。根据试验监测, 玉米全覆膜采用膜上滴灌方式, 实际灌溉定额为326.5 m3/hm2, 较设计灌溉定额337.5 m3/hm2低3%, 半覆膜试验采用膜下滴灌方式, 实际灌溉定额为292.6 m3/hm2, 较设计灌溉定额337.5 m3/hm2低13%。在马铃薯试验过程中, 根据研究区实际旱情、作物长势, 对集成的7种模式进行补充灌溉[5]。其中5月份种植时, 由于土壤含水量较低, 为了保证出苗, 种植时进行了补水灌溉, 实际灌溉定额超出较设计定额。

3.4 土壤含水率监测

对各试验区土壤含水率变化进行监测。试验监测成果表明, 在玉米生育期的7至8月中旬, 土壤含水量在6%~8%, 低于相关研究成果要求的在缺水的旱作限额灌溉区, 玉米灌溉关键期控制灌溉下限土壤含水率指标[6,7]:拔节期50% θf (8.2%) 、抽雄前期60% θf (9.8%) 的标准。马铃薯营养生长期、产品形成期的7至8月, 土壤含水率在6%~8%, 低于相关研究成果要求的在缺水的旱作限额灌溉区, 马铃薯关键生育期控制灌溉下限土壤含水率指标:营养生长期55% θf (9.0%) 、产品形成期60% θf (9.80%) 。监测结果表明, 设计采用的限额灌溉方式, 土壤含水率低于最低含水率的下限指标, 必将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和最终产量, 设计的最低灌溉定额仍不能满足玉米、马铃薯关键生育期的需水要求。

3.5 产量监测

宁夏中部扬黄延伸限额灌溉区作物全部采用套种措施。下马关试验区采取红枣套种玉米、红枣套种马铃薯的农业生产模式。采用套种措施, 枣树行距6 m, 套种的玉米、马铃薯实际种植4 m。为了方便与灌区种植作物比较, 将产量折算为单种留苗5.25万株/hm2时的产量。试验监测成果见表4。

4 试验结果分析

各集成模式试验结果分析见表5。

4.1 玉米降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试验结果分析

在下马关试验区, 枣树套种玉米, 玉米留苗数量在2.33~3.33万株/hm2, 其留苗数量为单种玉米留苗数量的44%~64%, 深翻20~40 cm+全覆膜双垄沟种植+沃特保水剂 (15 kg/hm2) +喷施抗蒸腾剂+膜上滴灌模式, 套种产量4 904 kg/hm2, 折算到正常留苗数量时平均产量为11 477 kg/hm2, 灌溉水生产效率达到15 kg/m3, 考虑降水资源的利用, 总体水分利用效率达到2.59 kg/m3。深翻20~40 cm+半覆膜膜测种植+沃特保水剂 (15 kg/hm2) +喷施抗蒸腾剂+膜下滴灌模式, 套种产量3 645 kg/hm2, 折算到正常留苗数量时平均产量为6 098 kg/hm2, 灌溉水生产效率达到12.45 kg/m3, 考虑降水资源的利用, 总体水分利用效率达到1.97 kg/m3。

根据试验结果分析, 集成的两种玉米降水资源就地高效利用技术模式均达到了较高的降水利用率, 其中深翻20~40 cm+全覆膜双垄沟种植+沃特保水剂 (15 kg/hm2) +喷施抗蒸腾剂+膜上滴灌模式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较深翻20~40 cm+半覆膜膜测种植+沃特保水剂 (15 kg/hm2) +喷施抗蒸腾剂+膜下滴灌模式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了31.4%, 是值得在扬黄延伸限额灌溉区推广用用的降水资源就地利用模式。能够起到以少量的灌水调动降水资源利用, 提高降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

4.2 马铃薯降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试验结果分析

在下马关试验区枣树套种马铃薯, 马铃薯留苗数量在2.01~2.67万株/hm2, 其留苗数量为正常马铃薯种植留苗数量的38%~51%。在折算到正常种植情况下, 深翻20~40 cm+半覆膜平种+沃特保水剂 (15 kg/hm2) +膜下滴灌模式, 套种产量5 750 kg/hm2, 折算到正常留苗数量时平均平均产量为11 310 g/亩, 灌溉水生产效率达到20 kg/m3, 考虑降水资源的利用, 总体水分利用效率达到3.9 kg/m3。深翻20~40 cm+不覆膜平种+沃特保水剂 (15 kg/hm2) +喷施抗蒸剂+膜下滴灌模式, 套种产量7 031 kg/hm2, 折算到正常留苗数量时平均产量为18 360 kg/hm2, 灌溉水生产效率达到21.5 kg/m3, 考虑降水资源的利用, 总体水分利用效率达到5.5 kg/m3。深翻20~40 cm+不覆膜平种+起垄+沃特保水剂 (15 kg/hm2) +喷施抗蒸剂+滴灌模式, 套种产量8 046 kg/hm2, 折算到正常留苗数量时平均产量为21 015 kg/hm2, 灌溉水生产效率达到24.6 kg/m3, 考虑降水资源的利用, 总体水分利用效率达到7 kg/m3。

由试验结果分析可见, 马铃薯产量最高的是深翻20~40 cm+不覆膜平种+起垄+喷施抗蒸剂+滴灌模式, 其套种产量达到8 046 kg/hm2, 其次为深翻20~40 cm+不覆膜平种+喷施抗蒸剂+滴灌模式, 套种产量达到7 031 kg/hm2。同时试验结果也表明, 喷施抗蒸腾剂可显著的提高产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作用, 施加保水剂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不显著。能够起到以少量的灌水调动降水资源利用, 提高降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

5 结 论

根据下马关试验区研究成果, 在宁夏中部干旱限额灌溉区, 降水资源仍然是作物生长的主要水分源来源。在宁夏干旱限额灌溉区, 集成覆盖保墒技术、大田微集水技术、限额补充灌溉技术、抑制蒸腾技术, 可利用少量的灌水, 最大限度的提高降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根据研究结论, 在宁夏限额灌溉区, 推荐玉米降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为:深翻20~40 cm+全覆膜双垄沟种植+沃特保水剂 (15 kg/hm2) +喷施抗蒸腾剂+膜上滴灌, 水分利用效率可达2.59 kg/m3, 与红枣套种产量达到4 900 kg/m3, 单种产量达到11 477 kg/hm2;推荐马铃薯降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为:深翻20~40 cm+不覆膜平种+起垄+喷施抗蒸剂+滴灌, 水分利用效率可达7 kg/m3, 与红枣套种产量达到8 046 kg/hm2, 单种产量达到21 000 kg/hm2。

参考文献

[1]刘平, 蒋正文, 翟汝伟, 等.宁南山区地膜玉米雨水高效利用种植技术集成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0, (7) :41-42.

[2]赵世伟, 刘耀宏, 李壁成, 等.宁南半干旱区雨水资源利用技术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 2005, (3) :15-18.

[3]赵世伟, 刘耀宏, 李壁成, 等.宁南半干旱区雨水资源利用技术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 2005, (3) :15-18.

[4]刘学军, 刘平, 徐志友.宁南山区雨水集蓄利用模式与技术集成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 2004, (1) :26-39.

[5]刘学军, 薛塞光, 刘平.宁夏中部干旱带特色农业节水补灌技术与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0, (9) :93-96.

[6]李百风, 冯浩, 吴普特.作物非充分灌溉适宜土壤水分下限指标研究进展[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 (3) :227-23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宁夏扬黄灌区】相关文章:

宁夏枸杞07-07

宁夏医院07-12

宁夏高职08-30

宁夏农业08-19

宁夏大学07-30

宁夏中南部05-28

宁夏高考作文立意07-12

中国材料大会宁夏07-14

宁夏枸杞论文题目04-03

宁夏文化产业范文06-04

上一篇:颈外静脉采血下一篇:泌尿系造影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