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游戏范文

2024-08-05

水中游戏范文(精选3篇)

水中游戏 第1篇

在实验过程中加入在上课过程中的水中游戏的提高水感练习与游泳技术练习相结合的练习方法, 探讨在课程过程中加入水中游戏的提高水感练习对少年儿童初学游泳者学习游泳的效果有着一定意义的影响。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暑期游泳培训班的9~10岁初学游泳儿童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该文主要采取: (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期刊网、学校图书馆、收集关于儿童水感影响的研究资料, 查阅有关期刊10余篇, 然后确定研究指标、数据等内容。 (2) 数据统计法, 对统计的数据进行整理。

2 研究结果

(1) 实验前学员身体形态分析。2015年7月实验前, 测试两组学生的身高、体重。通过实验可以看出实验前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形态没有太大的差别。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身高分别为133.7 cm、134.3 cm, 差值0.6, 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体重分别为23.5 kg、24.2 kg, 差值0.7, 没有显著差异。

(2) 实验前水感情况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没有通过水中游戏训练前水感情况差不多, 对照组的初学游泳儿童要比实验组的初学游泳儿童稍好一点, 实验组和对照组水感情况差距不是很明显。只是对照组在水中会换气的比实验组的多1个人, 水中能够独立行走的两组一样, 两组儿童都不能够在水中潜入水底, 能抱膝浮体对照组要比实验组多1个人, 对照组之前下过水的比实验组多2个人。

3 实验前心理状况分析

3 . 1 实验前恐惧心理分析

实验组和对照组害怕水的人数分别为5人和4人, 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水不感兴趣的人数分别为4人和6人, 没有显著性差异。

3 . 2 实验前运动愉快感觉分析

实验组和对照组“你喜欢水吗”的人数分别为16和15人, 没有显著性差异;“你喜欢游泳吗”的人数都为14人, 没有显著性差异;“你喜欢在水里玩游戏吗”人数分别为16和15人, 没有显著性差异;“你敢不敢马上到水里学”的人数分别为13和14人, 没有显著性差异。

3 . 3 实验前技术分析

在进行水中滑行和蹬腿技术的初步教学之后来检验两组儿童的差异性。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进行初步教学之后, 在滑行上对照组比实验组学会的多1个人, 分别为14和15人;在水中蹬蛙泳腿实验组比对照组学会的多2个人, 分别为9和7人, 没有明显的差异。

3.3.1实验的实施阶段

(1) 实验组和对照组水感教学方案。

实验组教学方案:第一个水中游戏是“谁是第一”游戏。第二个水中游戏是“轮舞”游戏。对照组教学方案:第一个练习:队列扶边进行原地抬头换气练习。第二个练习:队列手拉手水中行走练习。

(2) 实验组合和对照组恐惧心理实验方案。

实验组教学方案:第一个练习是采用“侦查员”游戏。第二个练习是“过隧道”游戏。对照组教学方案:第一个练习:个人进行时间倒数。第二个练习:队列扶边进行时间倒数。

(3) 实验组和对照组滑行和蹬腿练习实验方案。

实验组教学方案:第一个练习是“天女散花”游戏。第二个练习是“水下拾宝”游戏。第三个练习是“水中捉鱼”游戏。对照组教学方案:第一个练习是学生个人自主练习滑行, 老师个别纠正辅导。第二个练习是学生个人自主做蹬腿练习, 老师个别纠正辅导

3.3.2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测试结果分析

(1) 实验后水感情况分析。通过“水中游戏”教学后,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换气分别为19和15人、水中行走分别为20和18人、水中潜入水底分别为17和11人、抱膝浮体分别为20和16这几方面有差异。

(2) 实验后恐惧心理分析。

①实验后恐惧心理分析。实通过“水中游戏”教学后,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害怕水的人数分别为0和2、对水不感兴趣分别为1和4, 有差异。

②实验后运动愉快感觉分析。通过“水中游戏”教学后,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喜欢水分别为20和17人、喜欢游泳的人数分别为20和15人、喜欢在水里玩游戏分别为20和17人这几方面有差异。对照组有2个人喜欢水和在水里玩游戏, 但是并不太喜欢游泳, 有3个人还是有些接受不了在水中进行活动。

(3) 实验后技术分析。通过“水中游戏”教学后,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水中滑行人数分别为20和17人, 有差异;水中蹬腿人数分别为19和16人, 有差异。

4 分析与讨论

4 . 1 实验前、后初学儿童水感情况分析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没有通过水中游戏训练前水感情况差不多, 只是对照组的初学游泳儿童要比实验组的初学游泳儿童稍好一点, 实验组和对照组水感情况差距不是很明显。只是对照组在水中会换气的比实验组的多1个人, 水中能够独立行走的两组一样, 两组儿童都不能够在水中潜入水底, 能抱膝浮体对照组要比实验组多1个人。而实验后, 会换气人数是19个人、会水中独立行走人数是20个人、能在水中潜入水底人数是17个人、会抱膝浮体人数是20个人;而对照组人数分别是会换气人数15人、能在水中独立行走人数18人、能在水中潜入水底人数11人、会抱膝浮体人数16人, 低于实验组人数。说明, 采用“水中游戏”方式教学能快速促进学员培养水感。

4 . 2 实验前、后初学儿童心理分析

4.2.1 实验前后恐惧心理分析

研究表明,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恐惧心理人数差不多, 害怕水人数实验组的是5人, 对照组是4人;对水不感兴趣人数实验组的是4人, 对照组人数是6人。而实验后, 害怕水的人数实验组是0人, 对照组人数是2人;对水不感兴趣人数实验组是1人、对照组是4人。说明采用“水中游戏”方式教学可以克服初学儿童的畏惧水的心理。因为儿童的生理、心理方面发育不成熟, 心智技能不发达, 造成初学儿童有一种恐惧心理。

4.2.2 实验前后运动愉快感觉分析。

实验前, 你喜欢在水里玩游戏吗?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6人和15人;实验后, 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0人和17人。实验前, 你敢不敢马上到水里学或玩?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3人和14人;实验后, 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0人和15人。

通过上面数据可以看出,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恐惧心理人数差不多, 喜欢玩水中游戏人数实验组的16人, 对照组是15人;敢马上到水里玩的人数实验组人数是13人, 对照组人数是14人。而实验后, 喜欢玩“水中游戏”人数、敢马上到水里玩“水中游戏”的人数实验组都是20人, 对照组分别是17人、15人, 低于实验组人数。说明, 采用“水中游戏”方式教学可以提高初学儿童运动愉快感觉。

水中游戏对游泳技术具有更大的改善, 可以提高儿童的身体协调性, 对蛙泳腿臂都有改善, 加强了蛙泳腿臂对水的适应能力, 水中游戏对游泳技术有更好的提高作用。儿童初学游泳应该对水有更好的水感, 才能为学习游泳技术打下更好的基础。

5 结论

(1) 根据儿童怕水的心理特征, 设计游戏也应该由浅入深。在水中游戏中逐渐让儿童适应水性, 对水中游戏产生浓厚的兴趣, 并克服其紧张、恐惧的心理, 使初学儿童能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情绪下提高水感, 完成游泳教学, 提高游泳的技术动作。

(2) 应该在教学中加入提问的教学法, 初学游泳儿童在进行学习游泳的过程中, 让他们开动脑筋, 在老师的辅导下自己去找水感, 以获得正确的基础的游泳动作技术。从而掌握游泳动作技术又能进一步提高水感,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效果。

(3) 游泳教学课的内容通常都非常单一, 在课堂上加入水中游戏使课堂更加新颖, 气氛更加活跃, 也吸引了许多儿童的注意力, 更好的调动了儿童学习游泳的积极性。

(4) 多参加集体游戏活动可以提高儿童的竞争和合作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也增进师生、同学之间的友谊, 使同学之间互相了解、互相信任。

6 建议

(1) 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 区分对待, 加强个别指导。 (2) 应该在教学中加入提问教学法, 学生在进行训练时, 让学生 (学员) 开动脑筋, 自己去找水感, 以掌握正确的基础动作。而掌握技术动作又能进一步提高水感,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效果明显。 (3) 在游戏前, 由于儿童年龄小, 对场地喝器材要有限制, 所以, 要充分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这是保证完成游戏任务、达到预期效果的必备条件。

参考文献

[1]李红兵, 李莉.游泳运动员的水感训练方法.游泳[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12, 16 (2) :72-73.

[2]赵薇薇.游泳运动员水感的早期培养[J].游泳季刊, 2013, 28 (1) :100-101.

[3]叶松微.游泳运动员“水感”机理初探[J].体育科研, 2011, 3 (1) :61-63.

[4]廖品松.对水感定量测试中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M].游泳, 2005:47-60.

[5]王建宇.游泳运动员水感若干问题的初探[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8:16 (5) :94-98.

水中的游戏作文 第2篇

昨天下午,天气非常闷热,我一边在外面玩,一边扇着小扇子,想下会儿小雨呀!

小伙伴说:天灵灵,地灵灵,太上老君快显灵呀,想降点雨。"说话间,西边的.天空乌云密布,一会儿,一点,一点点的下起了雨来。真凉爽呀,小伙伴们说,是天帝听到说的话了。可高兴了,一会儿我看见到处满满的水了,我和小伙伴们都把鞋脱了,踩在水中,真是舒服!

玩起了游戏,玩拔水的游戏。我和 、姐姐一组,我踢一下水塘内的水,她踢一下,开心极了。

雨越下越大,幸好风,要不然我有伞可要飞了,小伙伴们在雨中踩来踩去,激起了朵水花,惊慌、清凉、尖叫,水花阵的激在的身上。

中班科学教案 水中游戏 第3篇

水中游戏 活动要求:

1. 让幼儿了解水的一些特性,并通过操作,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激发幼儿对一些自然向象的兴趣。

2. 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操作和较完整连贯地表达。

活动准备

1. 瓶子、盖子、磁铁、小泡沫板、石块、木块、橡皮泥、橡皮筋、塑料积木。

2. 记录卡、笔、操作盘、玻璃水缸。

3. 毛边纸和书面纸折的船。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介绍准备的各种材料物品(幼儿说、教师说)

二、幼儿实验

(一)提出尝试题:你们知道盘中的东西放入水缸后会发生什么现象?请把你看到的结果用??的符号记在记录上(?表示上浮、?表示下沉)。

讨论:为什么有瓶子是浮的水面上、有的瓶子沉的水下?

指导:空瓶子盖上盖会浮在水面上,因为它轻;盛满水的瓶子盖上盖就沉在水下,因为它重。

三、幼儿实验

(二)提出尝度题:用什么方法能使浮在水面上的东西沉下去,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幼儿解题:介绍各种方法。

指导:帮助归纳可以有几种方法。

四、幼儿再次实验

(三)提出尝试题;你能不能用刚才介绍的各种方法试一试,将浮在水上的东西沉下去,让沉在水下的东西浮上来,每做一次,在记录卡上做一个记录。

指导:水有浮力,当放进水里的东西的重量大于水的浮水里的东西的重量大于水的浮力时,东西就往下沉;当放进水里的东西的重量小于水的浮力时,东西就浮在水面上。

五、幼儿实验

(四)提出尝试题:把两只不同纸折的小船放进水里,看看小船会怎么样。(装进同样的小木块)

幼儿解词:毛边纸折的船沉得快。

指导:纸吸足了水分就沉得快。

六、总结。

中班科学《磨豆浆》

活动准备:

(1)了解磨豆浆的过程,感受制作豆浆工具的改进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2)对磨豆浆活动有兴趣,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有初步的使用石磨的经验。(2)石磨.电磨若干,豆浆.茶杯.泡好的黄豆。活动过程:

1.品尝豆浆,了解豆浆的作用。

提问:你们喝的是什么?它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喝豆浆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 2.幼儿操作石磨,学习磨豆浆。

(1)教师示范磨豆浆的方法,强调石磨的旋转方向和加豆加水交替进行的操作方法。(2)幼儿两人一组用石磨磨豆浆。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并会两人合作。(3)请幼儿表述磨豆浆的过程。

提问;磨出豆浆来了吗?你们是怎样磨的?

小结:一个小朋友推磨,一个小朋友一边加黄豆.一边不断加水,相互配合,才能磨出豆浆。3.操作比较石磨与电磨,感受新制浆工具的优点。

(1)出示电动磨豆浆机,请幼儿比一比它与石磨有什么不同?(着重从外形上区分。)(2)幼儿观察两位教师分别用石磨与电磨磨豆浆的过程。并表述观察结果。(3)请幼儿分别操作石磨与电磨(在教师的帮助下按开关),并相互交流操作结果。

小结:石磨在没有电的时候可以磨出豆浆,但它速度慢,费力,很不方便。电磨更快捷.更卫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用电磨做豆浆又快又省力。4.教师挤豆渣,幼儿进一步了解做豆浆的过程。

总结:我们可以用石磨磨豆浆,也可以用电磨磨豆浆,磨的时候先要把黄豆泡好,在磨的过程中,要不断加水,磨好后还要滤渣,豆浆经过煮沸就可以食用了。活动延伸:

(1)在科学室(或区角)里,提供石磨.电磨供幼儿操作。

(2)请幼儿带一些小的新产品到幼儿园,开辟“我们身边的新产品”展览角,激发幼儿对科技新产品关注的兴趣。活动建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水中游戏】相关文章:

水中月范文05-17

水中火范文05-17

水中动物范文05-19

水中金属镉06-25

水中的生物教案05-30

水中的动物案例07-06

水中的倒影范文05-24

水中救援教学反思08-01

水中有机污染物06-03

蜡烛在水中燃烧范文06-22

上一篇:舞蹈肢体语言下一篇:音乐教育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