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2024-05-17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精选12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第1篇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

误区之一: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把提问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混为一谈, 导致课堂教学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 问题设计欠合理化、科学化, 提问随意性大, 缺乏精心安排, 忽视对重点、难点的讲解。启发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诱导、点拨下, 使学生通过亲自尝试探索, 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将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再发现过程。显然提问式教学是贯彻启发性原则的有效手段, 但两者不是等同的。提问不一定都有启发作用, 启发性原则是否得到贯彻, 不是看形式上的提问, 而是看学生的心智活动是否达到顿悟。

误区之二:以“少讲少练”代替“精讲精练”

主要表现在教师对重点、难点内容不进行深入分析讲解, 照本宣科;以学生模仿练习为主, 练习的题目无针对性、概括性、层次性;重复题型多次出现, 学生机械套用公式、定理, 知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 对知识前后之间联系不清楚。

误区之三:以《教师教学用书》代替备课笔记

在教学中, 有的教师只看《教学用书》, 不钻研大纲、教材, 不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以《教师教学用书》代替备课笔记, 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脱离教学实际, 教学无针对性。事实上, 《教师教学用书》与备课笔记是两码事, 不能等同视之。《教学用书》用来帮助教师分析教材难点、把握教材的深度, 提供处理教材的方法, 是指导性参考用书。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理论水平、学生实际情况来精心设计教案, 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具体落实到每节课。《教学用书》是教学的宏观指导, 备课教案是教学的微观落实, 只有把宏观指导与微观落实统一起来, 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误区之四:只重视教法改革而忽视学法指导

多数中青年教师素质较好, 知识面广, 勇于改进教法, 但在改进教法的同时却忽视了学法指导, 使教学效果不能长时间巩固,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提高不快。有的教师对学法指导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研究。而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是一个正在研究的课题, 目前大家形成的共识是:学法指导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不拘泥于形式, 灵活处理。如在复习课中结合内容向学生介绍常见的复习方法:对比小结法、歌诀概括法、回忆再现法。在培养学生智力过程中, 教给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方法;教给学生观察数式和图形特点;教给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对比、概括等思维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图示记忆、列表记忆、归纳记忆、例证记忆的方法等。总之, 学法指导重在提高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

二、认真学习, 加强研究, 走出误区

1. 加强理论学习, 提高教师素质, 是走出误区的保障

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 认真钻研数学教学法、数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基础理论。在专业知识、理论方法上, 要以“人有我新, 人新我深”的进取思想为指导;在教学艺术上, 要立足实际, 不断创新;在教学改革上, 要认真研究, 结合实际走“用中求实, 仿中创新, 先死后活再提高”的逐步发展的路子。把学习、教学、科研融为一体, 不断提高理论修养, 克服教学改革中的盲目性。

2. 更新观念, 增强新的意识, 是走出误区的根本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第2篇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迫切的任务,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师要明确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培养能掌握数学概念,初中数学论文代写公式,解答数学习题的知识型人才,而且更要注重加强数学素质教育,通过对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分析,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实践探析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无论哪种教学模式最终都是要完成引导思维、发现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参与实践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相互探讨交流相得益彰;辅导自学和教给学习方法;讲解传授及时弥补不足;因材施教,伺机引发,发挥特长,循序善诱;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活力等这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活动,都始终围绕一个大方向,以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实践应用能力为根本。

一、初中数学教学应巧设创新氛围和开放模式。

开放式数学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构建一个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增强,课堂参与气氛变浓,从而形成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

在开放式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学情景的创设很重要.教学情景的创设与运用能够沟通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联系,有效地降低了数学的门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就有数学.

开放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练习,深入思考探究和广泛相互交流,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

二、突出学生主体强化自主式的教学模式。

自主式数学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所谓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自由地开展学习活动,并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自主学习包括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馈等几个必要环节。

学生看例题,找规律,学会例题是怎样运用定义、法则、公式、定理来解题的.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目来检查自己自学例题的效果. 教师进行巡视,督促、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看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

学生通过这样的自学,对新知识获得了丰富的感知和初步的理解,发现问题,带疑听讲,在教学中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目标一致,同步和谐,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有效地克服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盲目性.

三、进行研究性学习,诱发学生探讨的热情。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具体的探索、研究求得问题得解决的学习活动。

如在学习一次函数y=kx+b时,当b=0,k≠0时要求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教师可让学生研究电话费与通话时间的关系。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教学方式.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活动,都各有所得. 要求问题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每一层次既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又是下一步前进的阶梯.探究教学模式有四个基本环节,即诱发参与、自主探究、反馈辅导、评议小结.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要营造探究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优化探究方式,调动学习的自主性,并介入探究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充分性,抓住探究成果,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拓展探究空间,促进学生学习的持续性。

教师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问题中探究不同的答案、不同的解法,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能调动学生积极运用现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又能训练他们用多种方法或多种渠道解决问题的求异思维能力。

四、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分析评价的有机结合。

教学设计具有指向性、操作性、完整性、稳定性、灵活性等特点。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必须注意不同学科教学设计的特点和性能,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

教学设计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行要求,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教学设计所提供的程序对教学起着普遍的参考作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在运用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教学的内容、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师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微的方法上的调整,以体现对学科特点的主动适应。教学设计能为教学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的模式化的教学法体系,使教师摆脱只凭经验和感觉,搭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教学模式的研究指导人们从整体上去综合地探讨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对加强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评价是数学教学模式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教学评价是各种教学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

由于不同教学模式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达到的教学目的不同,使用的程序和条件不同,当然其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有所不同。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作出描述和确定,是教学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的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与学。

结束语: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改变,最重要的是为了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热情,端正学习态度及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应该进一步拓宽思路,将其应用到更多的教学中去,让教师与学生间有更多的互动,活跃学生的思维,延伸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目标,使课堂教学氛围更生动。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和创造。数学教师自身要有创新的精神与执着的追求,去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开辟创新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周春荔.数学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巧用“做数学”,改革初中数学教学 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做数学 改革 措施

一、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初中数学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同时也迎来了更严峻的挑战。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数学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所谓“做数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心理的特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因素,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来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开展“做数学”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而且能够将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相连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做数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1.有效运用“做数学”开展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好老师。只有学生发自内心地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不断探索和发现,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而“做数学”的教学方式,通过提出一个问题或者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和收获知识,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巧妙借助“做数学”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让学生积极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时,对于(X-1)(X+2)=70的求解讲解过程,很多老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先将方程式去括号,得到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形式的式子,然后再用常规方法解答。这种教学方式无可厚非,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仅仅只是老师一个人在讲解和思考,学生只是被动地跟随老师的步伐解题,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几乎没有交流,这样不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其实,老师可以运用“做数学”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首先,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大概四个人,让小组的组员互相讨论和探索,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一道一元二次方程,并且比一比哪种方法最简便高效,最后找一位代表将小组的想法和意见分享给大家,看看哪个小组找的方法最好。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投入到小组讨论中。老师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要留心学生的表现,并且对学生感到困惑的地方及时地给予讲解和引导。最后,老师要对每一小组代表的发言给予恰当的评价,做得好的地方要表扬和鼓励,不对的地方要及时纠正。通过这样的方式展开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是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为思维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促进学生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的养成。

2.借助“做数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学科教学的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恰当运用“做数学”的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比如,在学习拆项消元法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拆项消元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应用,老师可以采取“做数学”的方式展开教学。先在黑板中给出一个较为复杂的分式,然后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观察,发现式子当中隐藏的规律或拥有的共同的分式,然后将其改写成拥有相同分式的式子再进行约分简化。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观察和动手实践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印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应用,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水平。

3.借助“做数学”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做数学”的学习方式,就是注重实践的过程。老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做数学”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锻炼自身思维能力,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比如,老师可以结合所学知识点,设计一些课外实践活動,让学生独立或者分组合作完成。例如学习数据的收集和表示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现实生活中收集一些数据,如车流量等,并且尝试对数据进行整理。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做数学”的学习方式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它的有效实现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教学工作者对相关理念正确解读和理解,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和探索,不断尝试和总结,从而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将“做数学”和教学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黄加亮.浅议“动手做数学”的优点及在教学中的实施[J].语数外学习.2013.(12):73

[2]王营军.“动手做数学”的优点及在教学中的实施[J].教学实践.2013.(6):52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第4篇

一、转变教学观念, 加强知识学习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是至高权威, 学生不过是充当接受知识的容器, 而且是被动接受。为彻底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态, 全面落实新课改精神, 教师应积极主动地解放思想, 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首先, 要打破“师道尊严”, 正确对待教学中的失误, 虚心接纳学生的正确意见, 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 否则, 师生之间将会有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学生也就不可能进行主动思维。其次, 要认识到教师的任务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 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最后, 要不断学习, 摸索实践, 不断地通过反思和比较进行提升, 把新理念不断地内化为自身的思想, 以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

二、创设多种模式, 优化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适当的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挖掘学生的潜能, 为能力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例如知识的形成过程, 可以采用发现模式;选定几节便于学生阅读、讨论的内容, 安排自学教学模式, 突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一般内容, 可以采用讲授模式, 以便保证教学进度。这样在一章教学中, 分别发挥这几种教学模式的优势, 可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益。又如平面几何四边形等内容, 采用结构教学模式, 贯彻整体—部分—整体的结构体系, 对于开阔学生研究问题的思路是有益的。但如果每章教学都采用这种模式, 不仅教学困难, 而且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再如, 从学生的实际水平考虑, 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更多地采用发现模式;对于基础较差的班级, 经常采用讲授模式和掌握模式, 通过及时反馈, 查漏补缺, 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这对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有益的。在教学过程中, 作为课程的执行者, 教师应该对此加以强化。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这样, 不仅能开发学生的思维,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 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体现活动指导性, 促使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动手探究、探寻现象本质是学生的天性。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也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 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因此, 教师在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上, 要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陷阱”和探究内容, 提供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动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学生探究活动中的方法指导, 对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要求、目的、方法、要领、过程等内容, 进行适时的指导, 同时还要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及时指正, 实现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切实提高动手探索的成效。

四、培养数学思想, 提升处理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 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通过数学思想的培养, 数学的能力才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掌握数学思想, 就是掌握数学的精髓。所谓数学方法, 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即解决数学具体问题时所采用的方式、途径和手段, 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促使学生在学好数学概念的同时真正掌握好包括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内的规律, 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全部投入到接受问题、分析问题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之中, 从而主动构建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融汇为一体的认知结构, 最终使学生养成独立探索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的基础和思维的结果就是概念。在揭示概念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探索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借助感性的材料或者是已有的知识去从中发现规律, 深刻领悟蕴含其中的思想方法。

教师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创造性和审美性的例题和练习对学生进行的教学就是范例教学。范例教学旨在通过解题和反思活动总结和归纳解题方法, 由此形成数学思想, 并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要设计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探索性的范例, 指导学生在对其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对某些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答, 寻求最佳方法, 培养学生的变通性;对某些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联想, 拓展他们的思维;对某些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其特殊性, 打破思维定势, 培养他们思维的敏锐性。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 总结解题得失, 进一步丰富数学思想的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五、创新学生评价方法

把评价作为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 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 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实现教改的深入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评价, 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 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 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定量采用等级制, 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 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 获得了哪些进步, 具备了什么能力, 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标明确告诉我们, 评价已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了, 应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互相质疑、互相欣赏、互相帮助, 才能把学生吸引住。这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欣赏、互相评价、互相帮助和自我评价、自我激励, 既能学会学习, 又能学会做人, 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会得到较好的体现。

总之, 在推进新课程理念的今天, 奋斗在基础教育战线的数学教师们, 一定要不断更新思想, 改进教学方法, 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培养学生分析数学的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去体验数学中的内在美, 学好数学, 将来报效祖国, 服务人民。

参考文献

[1]张天明.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 2010, 5.

[2]陈晓辉.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实践与探索.当代教育论坛 (教学研究) , 2010, 9.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改革尝试 第5篇

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初中生都能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必学内容,并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不能只限于部分“尖子”生。只有占相对多数“中差生”的素质得到大面积提高,教学任务才算完成,义务教育的目的才能达到。几年来,我对初中数学教学进行了分层改革实验,效果很好,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学生分层次

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新课标所要求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全班学生依上、中、下按3:4:3的比例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为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作业、完成老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c层难点,与c层结成学习伙伴。B层是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题,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练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为“学困生”,即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或部分习题的学生。按层次自行组成四人小组。

二、教学目标分层次

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初中毕业生都应达到的,学习内容应视学习情况区别对待。对升学有望的A、B层学生要求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对升学希望较小的C层学生则晓之以理,引导其明白:虽然学习和运用所学内容有一定困难,但这些知识对自己今后的前途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要鼓励“学困生”知难而上,多学习。在教学中,我通常采用“重视基本要求、结合升学要求、循序渐进”的方法。同时,在教选学内容时,适当增加些必学内容,以达到巩固已有知识,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分层次

教学过程分层次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的立体化弹性教学方式。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简单问题留给c层学生,适中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能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学生回答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以适当的引导。对B、c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A层的学生在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对A层学生以“放”为主,以“扶”为辅,做到“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培养A层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方向发展。

四、教学方法分层次

教学大纲和新课标提出:“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各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针对以上要求,几年来我采取“低起点、分梯度、螺旋上升”的教学方法。即在同一个教学班,同一堂课的教学中因材施教,分层辅导,个别学生面对面辅导。即一堂课用35―40分钟讲完,剩余时间重点检查c层学生作业情况,课后作业错误在1/4以上学生面对面指导,这样既保留了传统合一教法的优点,又在指导思想和做法上明显的实施了分层对待,因材施教。

五、课堂练习分层次

分层练习是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是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学到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通过信息的反馈,使各层学生逐层落实目标。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练习题目。或重组教科书的练习题、习题,或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各层练习题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别发展的原则。即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习题的综合程度、技巧程度分开层次。

六、作业分层

作业能及时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能反馈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备课时,要时常设计既面向优等生,又不伤中差等生学习信心的练习题组。对A层学生在布置作业上要偏重概念的深化理解,注重技巧与创新,要求尽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图多用,目的是使优等生得到提高;B层学生要透彻理解概念,掌握一般类型的解题方法和规律;c层学生则重在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会用概念、定理解最基本类型练习题即可,促进其技能的形成。批改时:c层学生要尽可能面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B层学生选择一部分面对面改:A层则可抽查,互查等。

初中数学新课堂改革之体会 第6篇

一、改革的必要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当前社会是科技社会,数字社会,教育社会。现在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是富有开拓创新思想的人才。而在传统模式教育下的学生是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进行新课程改革。

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一种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但在于新课程本身,更重要的是让任教的老师真的运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传统教育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这种认识受到了挑战,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教师要创造性选择和应用教学材料,而不能跟在资源后面跑,受其所困。新教材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学生理解、学会和掌握新的知识并不是像填鸭般地被填塞,而是一种重构,在他已有知识、经验和观点上的重构。以上这些变化,必然引起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而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对学生的正确全面评价,又能体现教育的客观性,达到教育的量化标准。因此适时的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是我们面对新课程改革首先必须理清的关键。

三、新课程改革的存在问题

1.教学准备不够充分。为了实现《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数学探究。因此教科书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了许多真实的数据、图片和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实际问题。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充分的教学准备。教师不仅要把教材处理好,课备好,而且要准备好一些教具、投影仪等,条件好的学校要准备课件。但是,由于有些农村中学的硬件条件跟不上,教材的配套教具也不多,而教师的自制教具又相当缺乏,从而造成教学准备不够充分。上课只能让学生看课本或在黑板上绘画,失去了实物形象的效果。其实,教师自己制作一些教具,或让学生自己课前准备一些学具,学生会很感兴趣的,同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够。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部分教师课堂纪律难于控制,教学任务难于完成。其实,教学任务完不成,并不是新课程结构有问题,而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教学策略。教学不再是预先设计的课程方案的执行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课程预先设计的基础上,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地调节整个教学环节。对课堂不能调控,主要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为此,教师应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

3.教学活动流于形式主义。新课标要求下的新课堂必须体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化,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巧设合作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意见,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改变。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忽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 “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4.教师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学习状态极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能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努力克服情感因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质和个人魅力,让学生身心愉快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提高学习效率。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乃是人”。人需要关怀需要爱,人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师生之间也一样。中学生情感丰富,教师在教学中要懂得以情感人,特别是“差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怀、爱护。如在提问、练习中,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分层设计,让不同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给他们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达到要求时给予肯定和赞扬,并不断鼓励他们,要让学生经常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上,教师本身应举止庄重、文雅。提问时,要面带微笑,语言亲切,多用礼貌用语。教师良好的素养、专业水平和教学方法,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各方面的言传身教,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应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第7篇

一、依据教学内容,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完善学生的性格,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和挑战自我的精神及高尚的情操.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如华罗庚在幼年阶段,从没接受过正规的教育, 但他不懈努力,为数学事业作出极大的贡献;又如,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刻苦努力,一直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并取得了极大的数学成就.通过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品格修养,使学生明白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需要不懈奋斗的精神.

二、依据教学内容,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对事物规律本质的认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对相关知识进行理解和认识,更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一定的高度对数学问题进行审视.这对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和学生有效进行数学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某工厂要招聘A、B两种工种的工人700人,A、B两种工种的工人的月工资分别为800元和1200元,现要求B种工种的工人数不少于A种工种人数的3倍,问A、B两种工种各招聘多少人时, 才能使每月所付的工资最少?要解决这道题,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掌握函数与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指变量与变量之间的一种对应思想.方程思想则指把研究数学问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转化成方程或方程组等数学模型.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想,提升学生的认识.又如,另一道题:在一个十字路口,A从路口出发向南直行,B从路口以西1500米处向东直行,已知A、B同时出发,10分钟后两人第一次与十字路口的距离相等,40分钟后两人再次与十字路口距离相等,求A、B两人的速度.要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应用到数形结合思想.学生需要画出“十字”图,分析两人在10分钟、40分钟时的位置,根据对图的分析列出方程组,才能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图形蕴含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依据新课改精神,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数学教学基本是通过“一言堂”的方式组织教学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在教学中,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感觉不到参与数学课堂、自主探究的快乐,学习效果不理想.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要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要积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中心,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一些不等式,说出这些不等式有哪些共同特点?

学生观察后,教师引导学生研究:什么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然后引导学生自己举出2或3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例子,小组交流.让学生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有所认识.然后,引导学生自学课文,学生通过自学掌握知识技能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引导学生思考: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有哪些类似和不同之处?同时教师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解下列不等式,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x-1)+2>3(x+2)-x;(x-2 )/2≥ (7-x )/3.解决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依据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这样,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被有效地发挥出来.学生在自学、讨论、 实践及自我总结中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在新形势下,我们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实现素质教育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教学改革创新. 这对于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摘要:数学是基础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对促进教学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进行教学创新改革是每个数学教师都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第8篇

一、课改瓶颈, 难以逾越的高山

1. 教师固有的心理暗示难以调整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 这个知识点已多次讲过, 这道题目也已反复讲解, 学生肯定听懂了、会做了, 于是, 心里便能找到平衡, 否则心中就很不踏实。但学生却逢考必错, 甚至连基本的运算、等式的变形、定义、定理都错漏不断、含混不清, 于是, 无处求解的教师将怒气发泄在学生身上:这么简单的题目也不会做, 课上干什么去了?

2. 急功近利似的“满堂灌”

大多“80后”的教师都有深切的感受, 教师恨不能在课上把整本书讲授给他们, 满堂灌, 题目讲解一条接一条, 知识点一个接一个, 还拓展延伸。教师讲得津津有味, 学生却如坐针毡, 因为接受不了。这样的记忆让这些年轻教师清晰地意识到这种教学方式的不合理, 却苦于难以找到更好的方法, 于是沿着“老路”继续走下去。

3. 题海战术

任何知识的学习和巩固都离不开一定量的实战练习。作为学生通过练习可以对已学知识形成补充和延伸。作为教师, 也可以通过布置作业来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不足, 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 最终提高课堂的目的性和有效性。于是, 很多教师把“题海战术”当作不贰法宝。大量布置作业, 试卷满天飞。教师不加选择地抛给学生做, 学生做得天昏地暗, 结果往往并不好, 浪费了时间不说, 也削减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从而造成被动学习的心态。

二、追求课堂效率, 新课改下的唯一途径

如何利用好、发挥好40分钟课堂时间, 以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 笔者认为课堂上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双基”, 夯实基础

建高楼、竖大厦, 关键在根基牢固。理儿谁都清楚, 但一旦用起来却又不是那个样, 课堂讲解犹如“机关枪”, 学生应接不暇。同时需要深刻理解, 掌握的定理、定义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顾及。定义概念、定理本就是先贤在总结大量个案的基础上萃取的精华, 一切解题本应回归于此, 只有这些不变的东西掌握好了, 才能沉着以对。只有熟稔基本义理才能深刻准确理解, 做练习才会有效。

2. 课堂上应注意知识体系的构建

课堂上教师惜时如金, 想尽办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各个知识点面面俱到, 结果往往主次不清, 轻重不明, 学生很难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结合起来认识。数学本是系统性很强的知识, 每个知识点都是在已有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比如, 数的计算、图形的认识等。也就是说知识前后之间有很强的衔接性, 从而形成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对于初中生来说注重数学知识的整体性, 理解和领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 才能真正把握数学知识的脉搏,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课堂之上应少讲精讲, 深化重点, 化解难点, 有的放矢

对学生易错、类同题、易混淆不清的知识点应加以归纳, 并有针对性训练。每题精讲, 力求人人掌握、过关。题目不贪多, 只求精。因此, 教师在课堂例题的选择上要有独到的眼光, 平时注意收集好题, 并建立自己的题库, 钻研教材, 熟悉教学大纲、考点, 做个有心人。通过变换条件和结论的方法, 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 让学生层层深入地解决下去, 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式。对同类题放在一起讲评, 有利于总结、归纳、提炼, 有利于学生区分, 形成组题教学, 形成解题规律, 而不必再做大量雷同作业, 也培养了举一反三的能力。

4. 把课堂还给学生, 构建民主课堂

新课标出来以后, 相信每个教师都已经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研读, 但操作起来, 却又避免不了“穿新鞋走老路”, 回到惯性心智模式上来: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学习新概念和定理—例题讲解—学生模仿性解题—教师点评、总结。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师在唱“独角戏”, 并没有使课堂真正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通过观察学生独立审题、解题过程, 让学生暴露不同的思维倾向, 从而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 学生从错误中反思自己、形成共识。这种课堂方式学生们的认识是深刻的甚至是终身难忘的。此外, 课堂还要培养学生数学的基本思想、解题的方法、书写的技巧等。

摘要:初中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 在整个学科体系中承担着承前启后的连接性作用。它是理科中的母学科, 直接影响着物理、化学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但是当今的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成为阻挠教学改革的瓶颈, 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分析了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并指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第9篇

一、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作业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上课教、布置作业, 课后批改作业;学生上课听, 课后做规定作业, 呈现“一多”, “二假”, “三低效”现象.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 忙于完成作业.师生疲惫不堪, 收效甚低.因此, 改革数学作业环节, 追求数学作业的“减负”与“增效”显得十分重要.

二、数学作业的特点

1. 高度的抽象概括性.数学作业中的一些习题常使用高度概括及形式化的数学语言.

2. 严谨性.由于数学的严谨性决定了数学作业的严谨性.

3. 频繁性.课堂上主要是解决问题和进行变式训练, 为了巩固, 每节课后都有作业.

三、数学作业的类别

作业按不同分类方式有许多分类方法, 通常分为巩固性作业, 研究性作业.通过巩固性作业, 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提高数学技能.研究性作业是一种全新、开放性的作业.学生常在教师指导启发下, 确定课题, 再由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

四、调整数学作业的结构

针对数学作业的特点及作业类别, 选择合适的作业方式.

1. 自选作业.

教师按数学教学单元, 提供大量巩固性的作业, 教师只提一个每天完成的最低量要求, 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尊重学生的选择, 使学生享受到做作业的主人的快乐, 改善作业效果.

2. 分层次作业.

“一刀切”的规定作业, 使“优生吃不饱, 差生吃不了”, 这种现象使教育不能面向全体学生, 充分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分层次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 达到班级集体优化分层次作业首先对学生分层, 依照尊重学生, 师生磋商, 动态分层原则,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 通过自我评估, 完全由学生自愿选择自己的层次.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 再分别给予不同层次的作业.

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能在教师或C层同学的帮助下, 掌握课本内容, 完成练习及简单习题.对应作业:基础性作业 (课后练习) .

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 能掌握课本知识, 独立完成练习, 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对应作业:以基础题为主, 同时配有少量提高题 (课后习题) .

C层是拔尖优等生, 能掌握课本知识, 独立完成练习, 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 可主动帮助解答B层, A层同学的难题, 并与A层结成学习伙伴对应作业: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习题 (课后复习题) .

3. 自编“测验卷”作业.

教师指导学生在梳理全章节知识内容后, 规定出卷模式 (如选择题, 填空题, 解答题的题量及分数) , 由学生根据知识的重难点, 尽量选自己的错题, 自编“测验卷”.这样即将知识进行了整理归类, 又复习了自己的缺漏, 增强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学生在积极健康的氛围中培养了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4. 研究性作业.

教师给定范围或专题, 让学生整理收集资料, 形成作业成果, 汇报交流, 进行评价.学生有更大选择自由, 完成作业的时空跨度大, 可选择合作伙伴, 创造性地完成, 培养了学生利用信息的能力.

五、精心设计作业

遵循作业设计原则, 教师精心设计了不同类型的作业.

1. 作业目的性原则 (知识连贯性强, 要设计有关开发智力, 锻炼思维能力的作业) .

2. 作业差异性原则 (布置适量选做题, 学生量力而行, 因材施教, 但不能因此降低教育标准) .

3. 作业重现性原则 (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作业, 要

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程度的重现性, 以保证获得牢固知识和熟练技能) .

4. 作业开放性原则.

教师精心设计作业.教师根据教学进度精选题目, 用针对性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得到所期望的发展, 或自行设计结合现实情境的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 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 重点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次作业要有一定的梯度性、灵活性.

六、改革作业批改方式

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后, 认真批改才能使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反馈信息, 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作业批改应根据作业布置的内容和方式采用不同的批改方式.

1. 随堂批改作业.新授课后把简单的作业当堂完成, 采用集体讨论答案, 当堂集体批改的方法.

2. 小组批改作业.

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学习小组, 上课前由教师提供参考答案, 小组内互批, 并将批改情况向教师汇报, 教师有选择地评讲.成立信息小组及时做好信息交流, 对典型范例及错题, 进行“会诊”, 分析错误原因.收集作业中解题新颖或思路简捷, 一题多解的典型范例, 进行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达到消除错误, 开阔眼界, 巩固知识, 掌握方法的目的.

3. 教师抽查和面批.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抽查, 对明显问题要复批和面批.

4. 分层次批阅作业.

选三个课代表分别收取不同层次的作业, 教师批阅时更有针对性, 也培养了学生间的竞争意识.批阅的顺序和下发订正顺序都为:A层→B层→C层.这可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师的批阅热情, 减弱长时间批阅作业而产生的负面心理.

5. 人性化的批改, 简短的批语

传统批改作业只是对解答正误作出评判, 而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习惯、能力和品质都不能从中反映.用“?”、“○”来代替“√”、“%”, 让学生明白错在哪里, 是方法不对还是计算错误, 有利于启发学生开动脑筋, 寻求疑问及改正错误, 培养思维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自控能力.如果在批改的同时, 适时加些简短的批语, 那更是事半功倍的举动.

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第10篇

一、数学教学

数学是一门逻辑上具有严格性, 内容上具有很强的概括性, 方法上有一定的对问题想象空间的学科。我国教育改革指导纲明确规定新课程是以学生为基本理念的, 所以无论是何种教学法都要以学生为根本, 现阶段的差别是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别, 农村的数学教学是单一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 没有先进的教学方式, 相比之下在城市学校, 先进教学设备的运用对学生的理解方面有极大的帮助, 多种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

二、数学教学现状

对于现阶段的教学现状, 我主要从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1.学习目标 不确定性 。在农村中学 , 由于学生学习基础不扎实, 导致上课时不专心听讲, 作业完成情况不理想, 成绩落后等。

2.学习方法不正确 。据有关人士的调查研究得知 , 大多数学生从小学升入中学的变化的就是年级和年龄的不同, 而在学习方法上仍然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 不加以改变, 按部就班。初中不同于小学, 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科目都不尽相同。所以学生的这一做法会直接影响学习效率。

3.教学方式不当。 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 , 因为他的个人品行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当今社会变化快, 教学也跟着变化, 所以一些教师仍然惯用老旧的教学方法, 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4. 求知欲望 弱化。一 般来说 , 学生在学业中的成就感大多是来源于数学这门科目, 通过对数学的学习可以让思路更明确。在新课改中, 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 任由学生受周围环境的影 响 , 导致学生 的求知欲 弱化 , 忧患意识 弱 , 进而影响成绩。

5.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 。虽然社会在进步 , 但是仍有部分家长对于学生的关心出现偏差。某些家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对孩子学习成绩非常重视。这一做法体现了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 即做事只在乎结果而不在过程。部分教师在教学上也倾向于此, 这一点在农村极为突出。

造成现状 的原因是 :①课堂教学 中老师的 教学内容 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②教师布置的作业过多;③老师在授课时的语言表达刻板, 课堂气氛不活跃;④ 学生的学习方法不灵活。

所以针对以上问题要进行相应改革, 改善数学教学方法。

三、改革措施

好的方法能让做事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所以在现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改革。

1.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意 识。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就会对学习的看法不同, 所以教师应该尽量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思考的灵敏度, 而且对整个学习过程都有很大的帮助。

2.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 创新不仅仅对于个人而言重之又重, 乃至对于整个国家都是不容忽视的, 因为一切都源于创新二字, 从上古仓吉造字、古代四大发明到当今数以万计的高科技产品, 都是创新的表现。邓小平说过, 一个民族想要复兴就必须创新。在学习方法上的创新更是必不可少的, 在数学学习中更需要不断创新思维, 通过灵活的抽象思维达到融会贯通。

3.巧妙运用 教材。对 于数学教 师来说 , 新课改确 实是一件值 得高兴的 事 , 但是对于 不会适时 更新想法 的学生来说 却是一件 难事 , 这就需要 教师对学 生进行指 导 , 利用多种活 动提高学 生的能力 , 通过教材 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 例如 : 教材中的 小试牛刀 、试一试 等题 , 教师应适 时让学生完 成。

4.培养良好的学 习习惯。到了初中 , 学习习惯的养成更重要, 教师应调节学生的作息时间,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5.加强学习 指导。一个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所以对学生来说有一个恰当的目标追求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授数学这门课时应该不断地为学生预定学习目标, 激励学生实现目标, 并通过一定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目标实现后的成就感。

数学学习不仅对我们的学习有帮助, 而且对于我们的生活也有帮助。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动手操作, 培养独立创新思维, 采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把数学知识通过另一种形式让学生接受并运用。老师在教授教学内容时要创新教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进而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为培养二十一世纪的后备人才打好基础。

摘要: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现状,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陈惠珍.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9 (4) .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初探 第11篇

我们学校也投入这股轰轰烈烈的学习、实践杜郎口模式教学改革的大潮。我亲身经历这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感受颇深。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预习+展示+反馈”,真正是在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充分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氛围中去学会学习。没有虚华的场面,没有看似呆板的程序,只是实实在在的自我建构的学习过程。

从教学模式上看,分析比照杜朗口中学“预习+展示+反馈”的教学模式,和我们学校现行的“学案导学+成果展示+结果反馈” 的教学模式,主要区别在于,我们学生上课以学为主,课余时间主要用于做作业,研究课堂上没听懂的。杜朗口的学生是课外时间主要是预习,自主完成学习目标的大部分,课堂主要是展示预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教师解惑答疑、点拨、抛砖引玉,效果上起到一石激起千重浪的作用,教学难点上能让学生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从教育思想上看,杜郎口中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毕竟是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对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内容丰富、紧凑严密的展示课中,我们不难觉察出教师的“功夫”在“展示课之外”。

从学生层面上看,课堂成为张扬自我的舞台,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使每个同学都有了发展自我的机会,学生是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受益者。

一、“三三六”模式下的课堂奇观:灵动起来

所谓“灵动起来”即是动态的课堂,是指课堂内,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组组之间、男女之间、优差之间、全方位,立体式地互动起来。这种互动的教学课堂,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们有的在写黑板,有的在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有的还蹲下身子写写画画,有的在向不懂的同学耐心地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方法……然后就是相互间的检查、提问、解答或点评。有时,为了一个问题,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甚至有些同学争论得面红耳赤。整个教学活动中,全是学生们主动在“动”:主动讨论、主动解答、主动展示、主动检查、主动加强。尤其是精彩处还情不自禁,同时又是不约而同的鼓起喝彩的掌声……此时此刻,身为教师的我才感到什么是欣慰,什么是高兴、什么是骄傲、什么是自豪!“原来,我的学生这么了不起!”我不禁发自内心地赞叹。

回想以前的课堂,同样是这班的学生,可是上课时,作为教师的我,在课前刻苦钻研教材,深入细致地备课,在课堂上又辛辛苦苦地传授知识,而有些学生就是听不进耳,更有甚者在打瞌睡。当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时,点了几次名字,学生都不敢站起来回答问题,有些是勉强站起来,回答时还是用手遮住嘴吧说话。但是,自从实行“杜郎口模式”教学以后,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课堂活动的引领者、组织者、帮助者。而实施和策划的是学生相互合作完成。

二、课堂容量大,对知识的巩固十分到位

这样一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课下来,由于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能够解决多个问题,这些问题无论从难度还是广度上讲,都堪称经典。无论是学习还是应考,都是重中之重。通过不同方位的解答,又可以衍生出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得到很好的锻炼。比如,我任教的两个班的数学科目,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学生都按照我所授的方法,由浅入深地学习,先是自主学习,再是合作讨论,共同探究,然后是展现提升,接着便是穿插巩固,最后是达标检测,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十分到位。

三、这样的课堂效率高

实行“杜郎口模式”,能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精神集中到课堂,环环紧扣,学生根本不可能有打瞌睡的现象。在整个课堂内,学生是一支生力军,他们学习热情十分高涨,个个都千方百计地争着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同学们,以博得同学的喝彩,品尝成功的喜悦。整个场面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样的45分钟,赛过传统的课堂90分钟,课堂效率之高,实属罕见。由于有这样高效率课堂作保障,我任教的班级数学成绩突飞猛进,在刚过去的期末考试中,同学们的成绩居同年级首位,无论是平均分,还是及格率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这难道不是神奇?时时处处充满着“魔法”,点点滴滴散发着“神奇”!

总之,杜朗口中学“预习+展示+反馈”的教学模式,从形式上看,是教学模式的转变,实质上是教学理念的变化、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讲授取而代之的是学生自学、学生讨论、学生展示、学生练习、学生讲解、学生评价等学生自主活动,真正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基本策略研究 第12篇

一、改变教师的教学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打破传统的观念,真正的教学不是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原原本本地装到学生脑子里去,而是需要引导学生学习,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去备课,帮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当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有正确的学习态度,熟练的技能和丰富的知识,但是这些需要学生不断去探究和发现,教师可以引导,但是绝对不可以代替。不只是以前,就是现在教师的有些观念还是跑偏的,就像有教师听课或者是评教的时候,大部分人关注的是这位教师讲得好不好,可是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良好地接受和理解知识,并不是要求良好的传授知识才是教学目的,而是要看学生是否学会和真正地接受了知识。对于数学的学习是不能着急的,让学生脑子中有一个框架,然后慢慢去填充,如果急功近利,只会适得其反。

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现在的社会发展得非常快,科学技术更是发展迅速,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在的科学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并不是单单的知识接受者,还是知识的加工者,不断填充自己的框架。教师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在数学课堂上的每个环节,都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把整个课堂变得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技术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听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就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三只呢?三千只呢?n只呢?这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还可以让学生感到有趣,对于启发学生很有帮助。有时候教师只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动脑理解。

三、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教学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促使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根据自己的客观学习状况去理解记忆,增加自己的知识框架,才能达到学习的有效性。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让学生去真正了解数学,喜欢数学,让学生开动脑筋,学会创新。学无止境,在数学当中有很多有趣的内容等待学生去发现和创新,因此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有利的。但是教师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的,需要教师整合教材的内容,确定学生的基础来创设情景,展开学生的探究。比如,教师在讲授给学生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就可以创设有关于二元一次方程,并且又贴近生活的情景帮助学生记忆和激发学生兴趣:现在桌子上有足够的糖和水,还有含糖35%的糖水70克和含糖85%的糖水60克,那么现在需要大家配制出含糖50%的糖水50克,并且需要设计多种不同的配置方案,糖的用量最少,糖水的用量也最少,并且做出评价。这种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更有助于学生自己探索和创新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能联想到实际的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在新课改之后,无论是教育目标还是教学工作,都要求教师以学生适应知识的变化和达到真正的学习为中心。许多学者认为学习数学的目标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潜能,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并且需要学生不断创新,让学到的知识能够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社会,学会自己学习,适应知识变化,掌握数学的实质,促进意义学习。教师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促使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是也不可盲目地让学生自主发挥,给学生绝对自由,而是要发挥好自己所扮演的促使者,尊重学生的想法,发挥学生的潜能,以教学目标为基础给予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给予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指导,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不仅需要教师不断创新和改变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的情景,学生也应该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发现数学的乐趣,积极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贾琳红.新课程目标下研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D].河北师范大学,2014(5).

上一篇:神奇的动植物世界下一篇:上尿路输尿管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