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艺术景观

2024-08-28

城市公共艺术景观(精选12篇)

城市公共艺术景观 第1篇

动态的艺术照明形式有很多种类。比如说灯光的自身变化,灯具造型的自身变化,灯具和灯光外力作用下的运动和变化或其他因素下的变化。人们将灯具的照明效果与灯具艺术造型相结合,以点、线、面、体,为基本形态表现出来的运动变化着的艺术造型叫做景观动态艺术照明。

在现实生活中,周围的景观动态艺术照明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格局,有的形成了动态整体的布局,有的则表现城市中细节的动态艺术照明。细节的动态艺术照明是一些基本元素,而整体的动态艺术照明则是由细节动态艺术照明组成,连贯性,统一性景观照明。所以要产生城市夜间的动态照明效果,就必须将这些视觉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有规律性,连续的优美的造型,才能形成优秀动态的艺术照明景观。

2 动态艺术照明形式的分类

2.1 动态光源的平面构成

2.1.1 平面构成的含义。

平面构成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在二维平面上进行的分解、组合,从而得到的理想效果。平面构成是在现代美学的基础之上,综合了光学、物理学、美学等领域。平面构成主要是探讨二维空间的形式。包括:重复、渐变、对比、变异等。

2.1.2 平面构成的应用。

夜景动态照明平面构成的形式很多。比如说渐变是以类似的基本形或骨骼,循序渐进地逐步变化,呈现一种有阶段性、调和的秩序。

常用的有动态轮廓照明灯具有:白炽灯、霓虹灯管、美耐灯、光纤管等。灯可形成各种文字、图案、通过开关,形成各种动态。其中灯照明的颜色丰富,夜间动态的效果非常好,常用于商业、娱乐建筑物立面。(如图1)

平面构成及其特有的视觉形态和构成方式带给人们一种特殊的艺术美感,其形态的有序性和产生不同视觉引导作用的构成形式,组成了紧凑而赋有节奏律动之感的画面,营造一种动态,感性之美,抽象之美。

2.2 动态光源的立体构成

2.2.1 立体构成的含义。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是1个三维空间,既有幅度,有深度。立体构成是用一些材料、以视觉为基础,力学为依据,将造型的元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的形体的构成方法。构成体的造型形态的基本要素是:物质材料的体量和所占有的空间,观察者的视角和光源,材料和重心规律的运动。立体构成的组合形式有:交叉、叠加、切割等。

2.2.2 立体构成的应用。

立体构成的灯具照明由装饰材料和光源组合而成,也称气氛照明,主要是通过一些色彩和动感上的变化,以及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等达到照明气氛,其主要作用就是美化环境,创造意境,所以灯具的艺术造型很重要。新的设计思想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以满足人们提出的环境优美、亮度适宜、空间层次感舒适、立体感丰富等多个层面的要求。

例如去年备受关注的广州国际灯光节,多处景观使用光纤立体造型:因为光纤的可塑性强,颜色多变,塑料光纤材质还很柔软,能更好地体现立体效果。(如图2)

3 动态艺术照明形式注意事项

在构想造型时应注意,灯具的材质和设计风格变化要与周围景观主题相统一,还要与人的感情和情调相统一。特别是立体形态的灯具,可以由一些金属、玻璃、木材、铝合金等材料制成,在动态灯光的照射下,更能突出灯具的肌理和形态。不同的地域文化的差异,灯具的风格各不相同。

4 结语

一个城市的夜晚动态景观艺术照明形式是这个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展示现代化城市的一个重要手段。合理化的城市景观动态艺术照明形式既要使用环保的材料又要注重人文氛围,强调以点、线、面、体为基础的形态表现出来的运用变化着的艺术造型与周围的景观形成一个和谐、舒适的环境。希望把更多的艺术照明手法和艺术造型灯具运用到城市景观艺术照明领域中,展现每个城市独特的夜晚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李铁楠.城市道路照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论文 第2篇

1植物景观的构成要素

植物是构成空间和景观的主要元素。为此,在设计城市植物景观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将植物景观的构成要素充分融入到其中,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才能够吸引更多人的目光,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载体,观赏性在植物景观设计中一定要被充分地凸显出来。这要求工作人员需要在设计中合理组织植物的空间分布,并且对植物的可感知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植物自身的形态及质感、颜色等进行全面的了解,确保能够将植物自身的特征表现出来,并且能够与人的视觉感相互统一。同时,还要确保植物的生长形态,能够和原生长地的形态一致。例如,在高寒山地所生长的植物,一般都会以尖塔型作为主要的树型;在平原地区生长的树木,一般树冠都是开张的形状。为此,设计人员在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这一点,并将植物的观赏性充分展现出来。

2当前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2.1设计形式较为单一

在很多城市中,虽然城市的植物景观很漂亮,但是由于城市多个地方景观设计形式相同,设计较为单一,无法提升植物景观的观赏性,更加无法达到人们的喜欢程度,很难让当地的居民得到满足。

2.2缺少人性化因素

设计中没有将人性化的因素融入到其中,更多注重的是植物的美观度及个人的感官经验等。同时,设计主要以城市发展作为主要的中心,缺少人性化因素。因此,很多城市在植物景观设计完成后,人们无法从视觉上得到满足感,很难将城市景观设计的真正作用发挥出来,也无法达到城市景观设计的真实目的。

3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要点分析

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景观的设计要点。以下主要对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广场植物景观设计进行详细的分析。

3.1确保景观设计与广场功能相一致

在设计广场植物景观前,需要对城市广场的功能进行相应的了解。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广场是最有活力、最具有标志性及记忆性的重要部分,其是一个城市形态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现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为此,在广场植物景观设计中,一定要确保景观设计与其功能表现相一致。

3.2确保景观设计与广场性质相一致

在广场植物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注重城市广场的类型及植物景观设计的特点。在植物景观设计中,要确保广场植物景观能够与广场的性质保持一致。城市广场具有很多种类型,因此绿地设计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3.2.1集会性广场这种广场的主要用途为政治文化集会及庆典游行等,其一般都会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如北京天安门广场和上海人民广场等。对于这种类型的广场,植物景观选择的类型应具有雄伟、简洁的特点;对于那些较小的纪念性广场而言,植物景观要具有一定的亲切与和谐、素雅等氛围。在布置广场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在于要确保风格的统一,但是在植物种植方面,可以应用多样的种植手法。例如,绿化面积较小的广场时,可以种植一些具有极强代表性的树木作为点缀,而在草地上或者建筑背景前,需要将树形的轮廓显现出来,这样才能够提升广场的美观程度。另外,如果广场的面积较大,可以布置大面积的草地,用草地去衬托广场的广阔形象;如果要将广场的庄严气氛展现出来,可以设计一些浓重的、具有苍翠特点的树木。例如,湖北省武汉市的洪山广场,该广场整个植物景观具有完整性特点。

3.2.2纪念性较强的广场植物景观设计需要以纪念性意义为主。为此,在选择植物种类方面,不应过于繁杂,最适宜的方式是多处种植某种植物,确保能够达到强化的目的。并且,在植物布置形式方面,要采用规则式种植方式,以便整个广场能够凸显出有序性。

4小结

城市公共绿地空间景观设计研究 第3篇

关键词:公共绿地;设计原则;设计内容

1 城市公共绿地的相关概念

城市公共绿地主要是指城市中对所有公民开放,不以盈利为目的,在一定用地范围内进行规划布局,以植物作为主要造景素材,同时兼顾娱乐、休闲、科教、服务等功能的永久性户外休闲场所。

1.1 城市绿地分类

城市绿地大致可以分为6大类:

第一,公园绿地。由政府出资建造,具有一定的功能布局,包含设施与功能,主要提供群众进行游览、休憩、娱乐、科教等活动,同时发挥美化城市的功能。在类型上包括综合性公园、儿童公园、带状公园、街头绿地、建筑配套绿地等。

第二,生产绿地。为城市绿化提供材料的基地,包括苗圃、花圃、果园及各种林地。

第三,防护绿地。具有安全功能,为城市提供卫生、隔离的绿化用地。包括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以及为防风沙、固水土而造的防护林。

第四,风景游览绿地。具有观赏、文化、者科学价值的大面积自然风景或有名胜古迹的地方,一般位于市郊。经过园林部分开发,规划休息、娱乐、餐饮等服务设施,供人们进行休憩的大型绿地。

第五,专用绿地。指服务于城市中经济、行政、教育、卫生、设计等机构或设施范围内的绿化用地,在城市中所占比例大,分布广泛。类型包括居住区绿地、公共建筑及机关学校绿地、单位附属绿地。

第六,路道交通绿地。附属于城市道路的绿地,包括分车带、行道树、立交桥绿化、安全岛等,主要起到组织交通、防尘、遮阴、美化街景、降低噪音等作用。

1.2 公共绿地效益

1.2.1 生态效益

(1)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绿色植物能够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多种有害气体。同时,许多水生植物能够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植物根系能够吸收土壤中有毒物质,从而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

(2)改善城市小气候,有效缓解热岛效应。绿色植物能够削弱太阳辐射,使市区的日照时数和照度减少。植物根系吸收大量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挥发大量水分,增加城市空气湿度。同时,城市内的带状绿地能够引导风向,为城市创造良好的通风环境。

(3)降低噪声。植物对噪音具有明显的消音和降噪作用,增加城市绿化,布置绿化带、降噪带对降低城市噪音有显著的作用。

(4)保持水土,防灾避难。植物的根系对土壤具有固定作用,能够有效防止地表土的流失。同时,树冠、叶面的阻挡,能够减少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减少地表径流,降低流速。建立防风带可以减轻台风、洪涝、塌方等自然灾害,城市绿地能够成为有效的避难场所。

1.2.2 社会效益

(1)是居民日常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公共绿地内一般设有休息、运动、娱乐等设施,是居民锻炼身体、休闲娱乐、沟通交流、陶冶情操的理想场所。

(2)文化科教,提升自我修养。公共绿地在设计中往往结合一些地域文化、神话传说、科普知识等。同时,也可举办绘画、书法、摄影、盆景、工艺品等展出,从而提升游览者的自身素质和修养。

1.2.3 造景功能

(1)丰富城市天际线,软化建筑轮廓。城市中主要以硬质建筑为主,线条生硬、轮廓清晰。公共绿地则是柔和的软质景观,与建筑景观相结合,能够形成高低错落、刚柔并济的景观效果,形成丰富的城市天际线景观。

(2)打造城市景观中心,形成有特征性的景观区域。针对不同的城市区域,采用各具特色的植物造景,能够形成特点鲜明,独树一帜的城市景观。同时,鲜明独特的景观效果能成为视觉焦点,起到引导交通和视线的作用。

(3)衬托构筑物、建筑物,营造空间艺术效果。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物,运用相应的植物材料进行搭配,能够使建筑物更富有生机。例如,纪念碑旁栽植挺拔对称的树木,可体现其庄严性;居住区内布置多彩缤纷、形态各异的植物,能够营造出亲切宜人的气氛。

2 公共绿地空间设计原则

2.1 “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是城市公共绿地最主要的服务对象,设计必须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来进行,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则。

2.1.1 注重不同年龄阶层,重视老年群体

不同年龄阶层在日常生活与需求上存在很大的不同,其在心理、生理上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设计时,应当将其作为重点考虑的因素。目前,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城市老年休闲的需求量十分大。老年休闲问题对城市公共绿地规划提出了新要求。老龄人口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使用群体,在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其的使用需求。

2.1.2 重视弱势群体、特殊群体

这一群体主要指的是残障人士。随着人口的增加,我国残障人士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因此,在城市公共绿地的规划中,应当对这一部分群体加以考虑,如果忽视了这一群体的使用感受,也就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2.1.3 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是许多优秀设计作品取得成功的法宝。设计师广泛采纳公众提取的意见与建议,以弥补个人考虑的欠缺,使设计更加满足最广大使用者的要求。

2.2 生态原则

景观生态是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效能之一,城市公共绿地的设计应该以生态性作为最基本的前提。景观生态并非一味地植树造林,应当根据城市功能、结构,同时权衡景观、生态、经济等各方面的关系,有目的地进行规划。

2.2.1 乔、灌、草多结构造景

单一植物造景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改善环境来看都具有很大的弊端,远不能满足城市公共绿地的规划要求。从生态的角度上来看,乔、灌、草结构造景创造出了一个物种多样的小群落,充分利用空间资源,使其在经济、生态、景观上达到一个最优组合,极大地提高了公共绿地的质量。

2.2.2 地域性原则

每个城市在经济、文化、历史、气候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每个城市都具有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特点。正是这些地域差异,形成了每个城市不同的风格与特色。城市绿地公共景观同样应该强调景观的地域性,依据不同城市的特点,因势利导地打造符合该城市绿地景观。

2.2.3 高效、经济原则

强调以最少的投入来健全自然生态过程,满足人类身心再生功能,强调以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城市空间有限,应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力求用最小的投入,发挥出最大的生态功能。

3 城市公共绿地空间设计内容研究

3.1 空间

3.1.1 选址

城市公共绿地在选址上应当满足能够吸引使用者到来的要求。首先,调查场地能够吸引哪些使用者,使用者距离空间的距离,从而确定场地辐射范围。总的来说,位置是否接近是一处公共空间能否最大化使用的决定性因素。其次,公共绿地的可见性也是决定其使用程度的重要因素。使用者更倾向于前往可见性高的场所,相对较小且隐蔽的公共绿地服务范围会较低。

3.1.2 边界与过渡

公共绿地在形态上应当是开放的突出空间,在通达性上要便于观赏者进入。在设计中,尽量做到一面、两面或多面向道路开放。通过绿化带向道路边缘延伸,暗示行人进入了绿地范围。

3.1.3 亚空间

除为大型集会、集散而设计的空间外,大型公共绿地应当设计出亚空间,以此,来鼓励观赏者使用。大型开放空间往往会使观赏者缺乏安全感,而被植物围合的亚空间会在一定程度上使观赏者感到安全,观赏者往往会快速穿过大型开放空间来到亚空间内。亚空间可通过植物、坐凳、构筑物等来进行划分,通过这些景观元素,不仅能打造出一个怡人的景观效果,更能吸引观赏者来此驻足,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场所。

3.2 景观要素

3.2.1 植物

经过慎重思考的种植设计能够大大地提高公共绿地的使用率。通过植物的色、香、质感、密度等因素,能够更大程度地吸引观赏者的到来。

(1)多样性。通常来说,在一定空间内种植多种植物,能够对穿行或休息在其中的人产生更好的观赏感受,通过绿洲效应,达到赏心悦目游览体验。

(2)种植的高度。植物种植高度应当遵循不遮挡观赏者观赏视线为原则。植物种植高度过高会遮挡观赏视线,使得观赏者不得不调整姿势进行观赏,造成不愉快的观赏体验。

(3)边界种植。边界种植的目的是为了划分可进空间与禁止进入空间。因此,在植物选择上,可选择长得浓密的树木或低矮灌木修剪成篱。除了划分空间外,在建筑和路沿石边缘进行种植,可起到软化轮廓的造景作用,营造出刚柔并济的景观效果。

(4)色彩、气味。在公共绿地的种植槽内,可选择一些色彩明亮、气味芳香的植物。在群植树种内,也可点缀几株彩叶或彩花类植物,使整个景观效果更加明亮、欢快。

3.2.2 地形

地形变化具有重要的视觉和心理体验效果,适度的地形变化往往具有更强的美学吸引力。同时,通过地形的高低起伏,还能起到组织游览路线、集中视觉焦点以及划分空间的作用,通过抬高或降低地形,达到不同的观赏体验。

3.2.3 水

水在视觉、触觉、听觉上能够让人产生愉悦的观赏感受。为观赏者争取过多接近水的机会是水体设计的关键,我们除了要创造水,还要为能让更多的人接近水而创造便利。水体设计的常用手法包括自然式水体、驳岸处理、水池、喷泉。

3.2.4 设施

公共绿地内应当包含多种设施,他们不只是景观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满足功能性的重要保障。

(1)座椅。为满足不同观赏者的需要,座椅在形式上有多种选择,如长椅可满足多人使用,是最受观赏者青睐的形式。台阶和边沿也可发挥座椅的功能,但在高度上应注意不宜过高,边沿在样式和材质上也应当力求丰富多样。

(2)座椅朝向布置。座位的朝向影响着观赏者的视线和观赏者的阳光需求量,根据不同的观赏需求,观赏者选择想要的位置。台阶、边沿或直线布置的长椅能够造成自然间隔,围绕水池或花坛的圆形长椅能够使观赏者保持各自的私密。

(3)其他设施。为了更好地满足观赏者的使用需求,公共绿地内还应当有一些配套的基础类设施,以更好地服务游人,如标示系统、公共厕所、垃圾箱、照明水电、停车场、公共雕塑等。

4 结语

绿色城市空间已经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重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都市人渴望更生态、更美好的城市户外休闲场所。在城市中打造一个景色优美、功能齐全、生态优良的公共绿地空间,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高亦兰.建筑与闲暇[J].世界建筑,2003.

[3]张斌,杨北帆.城市设计与环境艺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4]赵宝江.创建园林城市改善生态环境[J].中国园林,1999(2).

[5]黄肇义,扬东援.国外城市生态理论宗述[J] .城市规划,2001(1).

刍议城市公共绿地景观设计 第4篇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大片的自然生态系统变成密集的建筑群和密封的水泥地面, 大气污染、热岛效应、气候变暖等现象日益明显, 城市环境已不能满足人们亲近自然, 拥抱绿色的需要。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大的生活环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环境景观成为人们又一个关注的热点, 城市环境景观设计也同时被得到重视。因此,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发展生态景观园林, 把城市建成具有自然淳朴气息和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园林城市的重要性。建设生态园林城市,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共享美好人居, 已成为人们共同的渴望。

1、公共绿地在城市生活中的主要作用

公共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人文环境的重要环节, 它能满足城市这个大家庭的精神文化需求, 活跃着老百姓的生活。

1.1美化城市环境。如今的城市高楼耸立, 工作, 生活的外部环境使内心压力感倍增。城市工业, 汽车尾气排放等空气污染也越发加重, 雾霾天气的频发, 让人们不得不遮面上路。因此, 公共绿地的出现迫在眉睫。现代的人们选择居住或工作, 往往越来越倾向于“择绿而居”的时尚观点, 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发地倾向于自然化, 同时还能带动城市的房产市场, 带动更多的行业来打造园林景观, 净化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绿化种植对建筑, 设施和场地能够起到衬托, 显露或遮荫的作用, 还可用绿化组织空间, 美化环境。

1.2改善城市小气候。绿化使相对湿度增加而降低夏季气温, 能减低大风的风速。在无风时, 由于绿地比建筑地段的气温低, 因而产生冷热空气的环流, 出现小气候微风。在夏季可以利用绿化引导气流, 以增强小环境下的空气流通净化。

1.3保持水土和环境。绿化能够净化空气, 吸附尘埃和有害气体, 阻挡噪声, 有利于环境卫生。在起伏的地形和河湖岸边, 由于植物根系的作用, 绿化能防止水土的流失, 维护坡岸和地形的稳定。

1.4分隔空间。绿地可改善城市楼与楼之间, 楼与道路, 道路与道路之间的关系, 使城市的功能性更清晰地展示出来。

2、公共绿地景观的设计分类

2.1游园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 景观和供人们游憩的功能, 一般结合小区商业, 文化中心布置, 这样可以提高游园的利用率。城市之中, 公园的公共开放, 便于人们游憩, 纳凉, 健身, 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也体现了城市的人文之美。游园绿地可以灵活地利用植物景观去划分空间, 适当栽植树木, 形成宜人的休闲空间。

2.2街区绿地。从造型规律上可以概括为点线面体。从形式上看, 有为季节条件下呈现的色彩组合, 有为突出某一地域带来的区域定位, 有为不同节日情境创作的主题形式。从功能上看, 有休息用的功能组合, 有娱乐用的功能组合, 有信息用的功能组合, 有交通用的功能组合。

2.3沿河景观绿地。城市中的河流是主要的绿化区域, 围绕着水而植绿是最适宜不过的了, 是城市中的一条生态绿带, 也是人们生活休闲最频繁的地方。现在各地方都在整治, 治理水污染, 绿色栽植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其中, 不可缺少b沿河景观治理也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3、公共绿地景观设计

3.1生态水体设计。景观设计中往往把水体设计为蜿蜒曲折、变化多端, 这实际上也符合自然界生态变迁的规律。各种水系的形态都有可能对一些物种的生存繁衍有重要的作用。简单地说, 生态水处理就是在水域中人为地建立起一个生态系统, 无需人类的外在干预, 整个生态系统能适应外界环境对它的影响, 处在原始的生态平衡状态, 和人类共生共存。

3.2绿地系统的设计。公共绿地系统分为三级布置:一级为河带状公共绿带;二级为社区绿地;三级为街坊中心绿地。绿化设计充分结合地形高差, 顺应地势来体现丰富的景观层次, 既是构筑周边的景观体系, 又是居民贴近自然、登山健身娱乐、陶冶身心的优质环境。根据不同的立场和状况, 城市中绿地的意义具有很大的不同, 但概括起来说有以下几条:首先, 绿地带来湿润的感觉, 给人们带来良好的环境心理感受;其次, 绿地在自然生态上具有重大意义以丰富的园林植物, 完整的绿地系统, 优美的景观和完备的设施发挥改善城市生态, 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再次, 绿地的健康意义。为群众提供休息、游览, 开展活动的园地, 增进人民身心健康, 同时还承担着保护、繁殖、研究珍稀、濒危物种的任务。

3.3人工技术物质景观设计。人工技术物质景观设计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部分, 同时必须充分综合考虑生态设计原则。生态规划设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框架, 帮助我们重新审视景观、城市、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的生态前提。人工技术物质景观设计追求整体性与系统性, 通过公共景观绿轴、滨河绿带、社区绿脉将绿化体系链接、贯通, 使整个区域的公共活动与居住户外生活溶为一体, 形成绿化空间的渗透与交融。

4、结语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 资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 城市污染也是不断加剧, 人们生活的空间和环境受到了巨大的威胁, 近几年来, 雾霾席卷了大部分地区, 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变成了健康潜在的威胁, 城市绿地的增加, 当然不可能解决全部问题, 但是确实可以缓解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 在美化城市景观的同时, 为我们城市呼吸清洁的空气做出着努力, 因此, 作为城市绿化景观设计者, 要提高自身专业修养, 理论结合实践, 在实践当中科学合理的进行设计, 提高环保意识, 顺应时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将环保节能的意识扎根在意识当中, 为城市绿化设计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贾雨佳, 陈骥乐.景观设计中的统一性与多样性[J].现代装饰 (理论) .2011 (11)

[2]苏州科技城景观设计 (国际竞赛第一名) [J].世界建筑导报.2012 (01)

城市公共艺术景观 第5篇

某商业中心项目景观规划设计任务书

一、基地概况

基地位于上海市徐汇区龙华片区7号线龙华中路地铁站旁,规划定位为“生态为主、文化为辅、与商务区功能相呼应”的区域大型现代商业中心。占地面积约4.5公顷,用地范围东临船厂路,西靠东安路,北至中山南二路(内环高架路),南靠龙华中路。

二、功能定位及要求

1、体现龙华及周边地区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变迁。

2、作为区域商业中心,兼有大型办公功能,地理位置优越,充分考虑商业结合两栋塔楼的室外功能流线组织、交通集散等要求。

3、为城市提供各类人群的活动场地,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活动需求。

4、结合北侧市政绿化带、中庭花街屋顶花园两处的空间特点,充分考虑生态因素,运用生态技术手段,进行生态设计。

5、对于几个入口广场、中心商业空间等,综合考虑交通集散要求与景观特色功能。

三、设计要求

1、认真收集并分析现状基础资料和相关城市规划,分析规划设计基地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分析本商业中心项目使用对象的构成,形成设计理念。

2、提出商业办公场地规划的结构分析图,包括平面功能布局、空间组织结构、道路交通和景观视线组织等。

3、结合周围城市环境综合考虑, 找准项目定位,注重其生态设计理念,使之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又能构成极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

4、分析并提出商业办公空间及其内部的功能分区、流线组织方式和道路交通系统,考虑入口与周围城市道路停车及疏散的关系,设计并绘制相应的道路纵断面。

5、分析并熟悉城市商业配套设施的内容、规模和布置方式,并表达其平面组织形式及空间体型。设计适宜的构筑物或小品,考虑其尺度、质感和色彩与环境相协调,增加互动性和参与性。

6、进一步熟悉城市商业中心外部空间设计的尺度,运用人在外部环境空间的行为心理和活动规律,规划设计符合各项功能的环境空间,充分考虑动静分区、商业办公人流的分离、空间的开敞与郁闭等要求。

7、结合各种出地面的建筑设施设备的位置,考虑如何消除室外设备对商业空间景观的不良影响。

8、绿化种植设计应结合平面布局、立体空间组织和视觉层次环境设计要求,统一考虑绿化形态、树种花色及草坪铺地,部分绿化设计还应与屋顶绿化相适应。

四、设计成果

1、需要完成的图纸。

(1)平面设计:包括基地现状平面图、规划设计总平面图(1:1000或1:2000);重要节点或核心地段的放大平面图(1:200~1:500)。

(2)立面(或剖面)设计:各条主要的景观轴线、景观界面的立面或剖面图(1:200~1:500),至少8个以上。

(3)透视(或者鸟瞰)图: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大透视,整体或核心地段,数量至少1张;二是小透视,各重要节点或小品设施的透视图,数量不少于10个,比例不限。

(4)分析图:包括基地现状分析图,理念推理分析,功能布局图,道路交通分析图,规划设计结构图,空间序列及流线组织分析以及其它相关分析示意图,数量和比例不限。

(5)植物配置平面图,数量和比例不限。

(6)生态技术和手法分布图,以及各个生态技术节点详图。

2、课题组最终成果提交完整PPT格式A3汇报文本一份,电脑绘制A1图板一套(不少于4张),小组成员任务分工情况说明表一份。

五、评分要点

1、合理布局商业办公景观空间结构,包括道路、绿化、设施配置、活动空间组合、交通流线组织等。

2、商业办公景观环境设计细致而系统,有重要节点设计内容。

3、立意新颖,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4、图面表达清晰,层次分明。

六、参考书目

1、《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外部空间设计》,芦原义信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年,北京;

3、《城市景观设计方法》,[西德]D·普林茨著,[日] 小幡一日译,李维荣译,天津大学出版社,1989年9月,天津;

4、《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美]诺曼·K·布思著,曹礼昆、曹德鲲著,孟兆祯校,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年7月,北京;

试探城市景观照明设计的艺术性 第6篇

关键词:亮化工程;景观照明;艺术性;环境

现代都市的生活,标志之一,是夜生活时间趋于延长。而城市的景观照明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这使得人们有更多的时间来观察和体验城市夜晚的风貌,因此我们的景观照明设计要与城市的建设规划、当地人文景观及建筑师的构思融汇贯通,并充分利用光和影、虚和实、动和静等现代照明技术手法展现一个有别于白天的城市夜景。同时,城市的亮化工程也是展示城市特色、促进商业和旅游业的繁荣及迈向国际化的“硬件”条件之一,城市景观照明构建的是一个城市瑰丽绚烂的梦想,而要实现梦想并准确反映城市的经济与文化的特点,城市景观照明设计的艺术性才是实现梦想的最终目标。在此,笔者提出了几个关于城市景观照明艺术的几个要点。

一、城市亮化景观与艺术照明的概念

从电源的发现与利用至今,照明已不在是满足人们简单的生活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照明技术快速的进步,人们已逐渐将照明技术分为功能性照明与艺术性照明两大类。功能性照明是为了保证视觉清晰而提供必要的照度;艺术照明则是利用各种类型的灯具,安装不同的光源,采取不同的控制方式对建筑物、广场、街区等景观进行灯光装饰工程,以达到美化环境。渲染气氛的效果,运用灯光来创造以观赏为主的艺术景观,这就是所谓景观的艺术照明。对于如何正确地运用灯光完成功能性照明任务,人们已有成熟的经验。而艺术照明是由自然科学和美学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化照明。一方面,它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包含了对光现象规律运用的再认识,且有更深入其本质研究的趋势;另一方面,对光的多样性的表现方法及审美认识过程则属于环境美学的范畴,目前,这一领域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我国的城市景观亮化工程要加强它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照明的艺术性是使灯光舒适的展现,运用灯光的杨抑、隐现、虚实、动静以及控制投光角度和范围,以建立光的构图、秩序、节奏等可以大大渲染空间的变幻效果,改善空间比例,限定空间范围,强调趣味中心,增加空间层次,明确空间导向,即体现光的魅力也体现环境的魅力。而灯光的照度应科学地随环境及意境变化而变化,这需要注重周围空间环境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及由此对人们产生的心理效应。因此,一切居住、娱乐、社交场所的灯光环境均应满足此项要求,能使人们体验到现代都市照明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高品位视觉享受。

二、景观照明整体与局部

艺术照明工作要求灯光整体与环境协调,有些照明工程从局部讲可能是成功的,但如果从整个城市景观来说却缺乏艺术的内涵与韵律,照明中点、线、面的空间有机结合,是景观照明的重要布置形式。那么,如何恰如其分地表现局部,如何处理局部与局部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艺术联系。就需要对设计对象所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夜间光环境及建筑特点等调研及环境分析,做到突出重点,层次分明。

对于一个完整的现代城市景观照明体系来说,以单体泛光照明为点、道路照明为线、营造景观照明为面的三类主要照明构成城市立体三维空间景观照明体系的三要素,三者之间既要协调发展,又要突出重点。这就要求在做具体的单体照明设计时应首先考虑到整体照明环境的需要,决不能喧宾夺主,只顾体现其单体特色,而忽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要有组织地把一般的灯光照明艺术化,从整个城市的总体布局出发,有序地调动各种艺术表现手段来营造城市的夜景。

在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中,人们的视觉难以对视野中的各别灯光进行取舍,因此在灯光设计上特别是夜景设计时,必须具有系统观、全局观,力求通过连续、渐变、起伏和交错的手法,实现整体系统的有序,要把握好各灯光在主题、风格、意境等层次上的统一与变化,平衡协调好各部分灯光的亮度、光色、形态等要素。一般而言,我们可以分别通过主从关系、几何形态的呼应等手段来实现局部范围内、邻近建筑单体的协调。而用线性连接、光色搭配协调等手段求得以街道为主题的大范围、纵深视野的协调。

三、景观照明艺术与环境

这里讲的环境,一个是具体的自然环境背景,包括环境中的道路、建筑、水体、绿化、桥、雕塑、灯具以及装饰品等等;另一个环境是抽象的人文环境,包括该地域历史、功能、文化及经济发展水平等等。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是客观存在的。灯光景观无疑是一种主观的创造,必须依附原有客观的背景。通过灯光的明与暗,虚与实、光与影、动与静、冷与暖的现代照明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处理好灯光景观所产生的主题、风格、意境等。

而在针对该地域的人文环境,首先要对该地域历史、功能、文化及经济发展水平等进行了解,以便用合适的灯光来进一步表现、张扬该地域客观背景,揭示意识内涵,或创造出与其地域相适应的新的内涵,要避免不切实际,简单模仿或照搬照抄导致的互相雷同,“千城一面”。如有些古建筑的城门,可以用类似红灯笼或烽火类的灯光形式来点缀,会加深古建筑幽深、静雅或原始、粗狂的古韵味,但很多地方的城门都模仿铜墙铁壁“满城尽戴黄金甲”的灯光效果,从下而上的黄色的地灯光照在城墙,虽有辉煌之感,但缺失古韵,仍为败笔!

其次,要对环境中的各个构成元素进行研究、分析,然后结合光、色的各种表现手法,对各别元素的点、线、面或体空间进行淡化或亮化,使得自然风光与灯光景观相得益彰。灯光的装饰效用可以通过灯具自身的造型、质感以及灯具的排列组合对景观、空间起着点缀或强化艺术效果的作用。但是只有当灯具的选择与环境协调时,才能更有效的体现出光的装饰表现力,在飞机上空看洛杉矶夜景就非常美丽,路灯是由黄色的点光源串联形成线,和各市区的灯光以及山顶建筑的点光源形成纵横交错、金光灿灿的网,白色点光源集中在一个区域,黄色的点灯光源则集中在另外一个区域,一片一片的闪闪争辉,高低错落的,犹如上苍撒向大地正在坠落的靠近地面时的金子、银子瞬间凝固。

四、景观照明动态效果与功能区域

在夜间,失去了白天动态的自然光效果,建筑的个性无法表现,夜间利用光的控制可补偿并增强建筑物的特色,重要的是能统一整体景观的各个部分,通过对主要建筑物的重点照明,可建立视觉焦点,次要的建筑照明可稍弱点一些。由于现代控制技术的发展,丰富了灯光的表现手法,使移动、闪烁、色彩转换成为可能,由静态光增加了闪烁光、由静止光产生了移动光,从而增添了灯光的动态性。动态易于引起人们的注意,能够产生生动、愉快的效果,激发人们兴奋和活跃的心情,烘托出繁华、热闹的气氛。这种手法在节日、在旅游景点、在商业性广告上应用很多。但是,这种手段的运用应当掌握好分寸和场合。如果在我们的视野中出现过多、过长时间的移动、闪烁、色彩转换,就会使人们的视野杂乱无章、使人们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产生烦躁与不安,显然效果是适得其反的。

拉斯维加斯的夜景是全球的亮化工程精品,其动态光效用的非常成功,该市的夜景时一大面积的黄色点光源为主,而商业区内的各大酒店的建筑体块的照明则是以色块来体现,红的、黄的、蓝的,争奇斗艳在夜空下诉说各自的精彩。

五、景观照明艺术与科学、安全意识

灯光是自然环境的一种特殊物质,它以光感和色感作用于城市的物质环境。灯光并不像其它物质占有固定的空间,人们对其物质属性及其它的正面作用和负面影响的认识自然需要有一个过程。

“让城市亮起来,美起来”是亮化工程的最终目的,但是“亮”要符合科学,“美”要有安全保证。照度选择直接影响到照明系统的使用功率,在进行照度设计时应根据照明对象自身的材质属性、文化属性及周围物体的明亮程度来确定合理科学的照度设计。盲目认为夜景照明越亮越好的做法,不仅不利于表现照明载体的文化艺术内涵及自然本色,而且对电能是一种较大的浪费。

有些夜景照明晚上的效果很好,可是在太阳底下却很糟糕。即不美观又与周围的环境很不协调,并且有安全的隐患。在亮化工程中照明器具多装于室外,照明系统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工作生活的安全,这要求景观照明系统必须有一套良好的安全保障体系,这对于照明灯具的防护、线缆接口的防护、线路的漏电保护性能及接地装置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灯具的防护等级问题是相当的重要的,所以选择灯具时除了考虑满足造型、配光等要求外,还应根据实际需要尽可能采用在防水、防尘方面性能优越的产品,此类产品,既能保护灯具效率高维持率,又能大大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六、结语

回首城市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光技术、光文化与城市同步发展的前进足迹,也看到采光照明的技术进步对城市和建筑面貌及现代城市生活产生了多么重要的作用。展望未来,城市的梦依然精彩,如诗的梦幻,恰如“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梦幻的精彩,离不开光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作用,只有善用光、用好光,才能亮出城市亮丽风采。

【参考文献】

[1]刘敬生.夜景艺术照明规划设计与安装维护实用手册[M].合肥: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2004.

[2]毕荣.城市照明(灯饰)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技术实用手册[M].合肥: 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2004.

论城市公共空间喷灌景观化应用 第7篇

基于这方面的思考, 笔者研究发现, 使某些特殊重要场所的园林绿地喷灌在满足植物需水要求的前提下, 通过喷点的布置, 将不同水形的喷头按照一定方式排列组合, 当喷灌系统启动时, 可以产生具有节奏和韵律的水景效果, 赋予园林喷灌以景观功能。在适当情况下, 可以尝试用园林喷灌替代场地内喷泉的功能, 这对于北方城市来说, 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1 城市公共空间概述

城市公共空间的一般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 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等。城市公共空间的广义概念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 例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等。城市公共空间可以进行交通、商业交易、表演、展览、运动健身、消闲、观光游览、节日集会及人际交往等各类活动。

从本质上看, 城市公共空间应该是一个自由的环境-人们可以随意使用它们, 但也可以自主选择到其他的地方。在此, 我们可以通过优化城市公共空间的要素设计, 丰富人们相互交往的场所, 满足公众多样化需求, 提高城市公共空间质量, 以此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成功的公共空间是以富有活力为特点, 并处于不断自我完善和强化的进程中的。要使空间变得富有活力, 就必须在一个具有吸引力和安全的环境中提供人们需要的东西。园林绿地包含于广义的城市公共空间中, 它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喷灌是城市园林绿地养护的主要方式, 园林喷灌景观化的设计可以为城市公共空间带来活力, 丰富城市居民的户外活动方式和内容。

选取城市公共空间中最具代表的城市公园、城市广场和城市街道为例, 论述其园林喷灌景观化的应用。

2 城市公园喷灌景观化设计

游历于闲适的开放野趣之中, 是当代城市人紧张、忙碌之余的最好回报。公园是人们渴望拥抱自然、呼吸新鲜空气的首选休闲场所,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当前的情况下, 什么样的公园环境是对游人具有吸引力的, 设计师又如何做出具有活力和吸引人的设计?

人们都向往一种亲近水的生活, 喜欢看水的跃动, 听水的流动, 感受水的魅力, 尤其是在炎炎的夏日。城市公园的园林绿地喷灌设计在满足植物生长的基本要求下, 景观化的场面具有动感的活力, 是一个充满趣味、享受兴奋与快感的场所, 这一点可以说给园林设计师的设计提供了启发。

园区喷灌设计可根据植物的需水要求进行轮灌区的划分, 进行分区控制性地供水。公园的喷点采用三角形布置, 全园由北面的城市给水管网接入两条干管, 并由主管分出支管连接喷头, 完成全部的管网设计。喷头采用雨鸟5000系列喷头, 喷灌半径为10米。

根据公园的喷灌设计, 对全园的喷灌进行有序的组织, 由道路划分的各个绿地组团的形状, 布置喷点和喷头的喷灌半径。通过控制系统的组织, 各个组团的喷水形式在统一中存在变化和对比, 形成由点、线状的喷水而构成的不同景观面的景观化的喷水。

3 城市广场喷灌景观化设计

城市广场是供市民集会、举行节日庆典等各类大型公共活动以及供使用者散步、游憩、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城市广场应创造丰富、适宜的环境艺术气氛, 加强环境景观的视觉效果, 注意植物搭配和硬质景面的适度配比, 酿成场所的开放感、生机与活力。

就城市广场本身而言, 可以将其理解为对街道空间的放大, 既具有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的作用, 又是城市中最有灵魂的地方, 每个城市广场通过对空间尺度的处理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空间形态。

城市广场绿地是空间组成中的重要部分, 绿地喷灌的景观化设计可以丰富广场的活动内容, 带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城市广场的喷灌景观化设计选取某城市的中心广场地块, 广场位于交叉城市干道的中间, 面积8.2公顷。

为了使广场上居民的休闲娱乐活动更加富有趣味性, 给人们视觉上带来节奏韵律感强的享受, 结合广场上绿地的种植状况, 对绿地植物养护的喷灌系统进行景观化的设计。

该城市广场的主要休闲活动空间呈圆形, 喷灌设计结合周围的圆形绿地组团布置喷点, 喷水方式瞬时呈内环抛状, 形成向心的艺术效果。同时, 随着喷头转离向心方向, 其转动呈一致性, 具有整齐的喷射轨迹。

4 城市街道喷灌景观化设计

街道在城市中扮演着组织城市建筑、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等的纽带功能。它在城市中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 在很大程度上它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外地游客沿着街道观察认识了城市;当地的居民在街道上活动并感受着街道及其周围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讲, 人们对一个城市外部形象最直接的认识和感受主要就是通过它的街道得来的。

城市街道景观的空间环境在构成上属于带型空间, 是相对狭长的场地利用相关景观元素组织而成的空间。街旁空间是富有节奏变化和韵味的休闲娱乐场所, 为满足人们在连续的空间内活动的需求, 并隔离喧嚣的汽车噪音而形成的。街道空间的喷灌景观化设计可以激发线性空间的活力, 带来意想不到的趣味。

城市街道绿地喷灌景观化设计选取某城市交通干道的街旁绿地空间, 组团位于城市干道的交叉点, 面积0.7公顷, 人流量较大。

街道空间除了满足人们短暂的休息和停留外, 更重要的是展示城市街道的面貌, 为人们的快速通行提供便利。因此, 街道绿地喷灌景观化的设计可以为行驶于城市干道机动车内的人们和街道步行的行人提供视觉的冲击, 为城市街道景观增加亮点。

根据城市街道条带状绿地的特点, 喷灌设计布局。街旁带状绿地采用喇叭花状的喷水形式, 通过喷头出水量和喷头喷水的节奏性和规律性控制, 可以形成有韵律感的景观化效果。

5 城市城市公共空间喷灌和喷泉的结合

城市公共空间的水景表达元素是喷泉, 往往利用喷泉丰富的水形变化和夜景效果形成城市的部分景观特色。通过上述园林喷灌景观化应用的研究可以发现, 园林喷灌可以通过有序的组织和控制形成丰富的喷水效果, 满足不同场所绿地植物养护的同时形成景观化效果, 成为水景的又一表达载体。但是城市公共空间中, 喷灌和喷泉是脱节的, 我们应该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将喷灌和喷泉予以结合:

5.1 功能作用

喷泉位置主要位于沿建筑的中轴线上形成轴线序列, 以跃动的水形成轴线的空间。喷泉的功能作用就是突出轴线, 以水景的观赏功能服务于进出建筑的人们。因此, 在北方, 尤其是缺水的地区, 某些场所可以用喷灌的景观化来替代喷泉的功能作用, 具有现实的意义。

5.2 设备生产

喷灌和喷泉系统存在极大的相似性, 设备组成也具有共同的部分。因此, 对于城市公共空间日益增长的景观需求, 喷灌和喷泉的设备生产在满足各自系统功能的基础上, 应该在水景艺术形式的设备开发上进行有效和有益的尝试, 最后实现两个系统在设备生产上的相互促进发展, 实现城市建设的互惠互利。

5.3 实施过程

鉴于两个系统的相似性和表现艺术的重叠性, 应该将两者在城市建设的施工过程中予以结合, 通过喷泉施工工艺的发展和进步来带动喷灌行业的发展, 最后形成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局面。

摘要:结合实际, 谈谈城市公共空间喷灌景观化应用。

关键词:城市公交空间,景观化设计,设备生产

参考文献

[1]黄兴军, 周禾, 严学兵.城市园林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草坪园艺, 2005, 6.

[2]吕露.园林灌溉设备的发展现状[J].节水灌溉, 2009, 1.

[3]郝井虎, 何丽平, 陶雷.园林绿地喷灌系统的设计[J].研究探讨, 2007, 2.

[4]李友, 白清江.城市园林绿地喷灌系统[J].北方园艺, 2007, 7.

新型城市公共卫生空间景观探析 第8篇

关键词:公共卫生间,水循环,医疗空间,雨水花园,生态,可持续发展

公共卫生间在城市生活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 为人们提供了便利。并且城市公共卫生间的建造在一定程度上关乎整个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形象和文明程度。然而现如今的城市迅速扩张, 留给公共卫生间的空间少之又少。现实中的公共卫生间也出现了许多诸如环境差、容量小、水资源浪费、分布不均、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同时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公共卫生间已经不再只是单纯地供人们解决生理需求的场所, 它还必须满足功能全面、使用舒适、设计人性化等需求。因此, 对城市公共卫生间的设计研究越来越值得我们设计师去关注。

笔者通过对公共卫生间的再设计, 把公共建筑与周边景观相结合, 来构建一种生态、环保、节约、可持续型的;满足人们基本生理需求并提供部分应急医疗用品、公共电话等便利功能的城市公共卫生模块。通过改善公共卫生间的服务系统, 致力于建设一种能为大家所用的环境更加绿色, 使用更加方便, 且能源能够得到循环利用的新型卫生体系, 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一、城市公共卫生间现状

以郑州市高新区为背景, 对城市公共卫生间进行了调研, 在考察的过程中, 发现了如下诸多问题。

1) 公共卫生间数量少, 分布不合理;

2) 部分公共卫生间管理不致, 导致“脏乱差”的现象时常存在。严重影响了人们对卫生间的看法和城市形象;

3) 公共卫生间缺乏人性化设计。 (1) 男卫与女卫的蹲位比例不合理, 在公共场所女卫常有很严重的排队现象。 (2) 针对残障人士的卫生间被作为打扫储物间等占用, 缺乏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4) 公共卫生间洗手台等水资源浪费现象时有发生;

5) 公共卫生间建筑形式多样, 缺少地域性人文气息;

6) 随着人们需求地不断增加, 公共卫生间的服务功能过于单一。

二、建筑模块下的“医疗应急”空间

谈到 “应急”这个词语我们一般会想到: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通道、应急设备等等。关于应急的设施和空间大部分是针对火灾、地震等意外为了民众的生命安全而设立的。而生活中人们普遍关注的就是自身安全健康, 生病及时就医是人们的惯例, 可是偶尔也会出现一些其它的小问题如:感冒、发烧、刮伤等。此外许多老年人因如厕结束之后而犯旧疾的案例也时有发生, 但却因为不能及时就医或者做一些简单有效的处理而耽搁了病情。因此在这种情况下, 社会应该诞生一种“医疗应急”公共设施来应对此类问题。

医疗应急卫生站是公共卫生间的新的功能空间, 符合人们的需求, 因为公共卫生间遍布城市之中, 服务范围广、接触人群多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捷。

三、景观模块下的雨水花园

随着城市的发展, 水资源短缺和浪费已成为最紧迫的社会环境问题之一。城市现代化的建设使地表逐渐被大量的混凝土覆盖, 雨水不能渗透到土壤中, 并且一些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 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此外中国城市中存在许多排水问题, 遇到暴雨等就会导致排水系统瘫痪, 时常危害人民的正常生活。

因此, 我们应该转变传统的排水概念就地滞洪蓄水。在一些广场、公共绿地等场合应通过设计一些可以聚集水的箱子这类的设施来收集雨水。雨水经过一些生态净化措施后可以用来植物灌溉, 清洁地面等工作。然而有些地区设计新的“蓄水池”比较困难, 因此可以在建筑 (包括公共卫生间) 、道路、广场周围规划设计绿地。这些绿地平时除了有娱乐、休闲的功能之外, 下雨时还具备收集雨水等功能, 因此被称作“雨水花园”。

在“雨水花园”的设计中, 应增大绿化面积, 减少硬质铺装, 这样以来不仅可以减少地表径流, 同时也加强了城市的蓄水能力。此外在绿地中应多以乔灌草的组合为主,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涵养水分、减少地表径流、促进大气中的水循环。

雨水花园作为一种新型的景观模式在公共卫生间的景观设计中一样受用。现在城市的公共卫生间大多是单体的建筑, 看起来比较生硬。而将公共卫生间与雨水花园结合, 会营造一种自然地美感。不仅解决了人们的生理需求, 还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娱乐休闲的空间, 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

雨水花园在公共卫生间的设计中主要体现在水的循环利用。收集来自屋顶、地面的雨水, 再通过植被的过滤等使雨水得到净化, 雨水下渗后还可以涵养水源, 部分水存储于大水箱中, 随时可以用来进行植物灌溉、供给厕所冲水等。是一种可持续的循环模式。

雨水花园在公共卫生间景观设计中具有养护费用低, 管理便捷、生态环保、易与环境结合等优点。它不仅使水资源得到了循环利用, 而且改善了城市水资源消耗严重的现状, 节约了水资源。

四、结语

论文把医疗应急空间和雨水花园应用到城市公共卫生间中, 打破了传统的设计模式, 它们的应用不仅完善了公共卫生间的功能, 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更是一种对人们健康生活的关怀。此外也正符合当下追求自然、生态、环保、节约的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林玉莲, 胡正凡.环境心理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2]刘秉琨.环境人体工程学.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

[3]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4]凤凰空间·华南编辑部编.下沉式景观.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5] (法) 柯布西耶.明日之城市.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6] (法) 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城市景观中的公共设施设计研究 第9篇

一、城市景观中的公共设施

城市景观中的公共设施有许许多多, 有公共座椅、园区指示牌、垃圾箱、路灯、公共厕所、候车亭、城市雕塑等等。他们在城市中的所体现的作用也不同, 指示牌指示方向, 座椅供人驻足休息, 垃圾箱给路人存放垃圾, 路灯提供照明, 公共厕所可方便人们生活、满足生理功能需要, 是收集、贮存和初步处理城市粪便的主要场所和设施。候车亭一般是与公交站牌相配套的, 为方便公交乘客候车时遮阳、防雨等, 在车站、道路两旁或绿化带的港湾式公交停靠站上建设的交通设施。城市雕塑它主要是用于城市的装饰和进一步提高城市的整体素质。由于它的出现而使城市的景观增加, 进一步满足了城市居民对于精神方面的追求。

总的来说, 公共设施满足了人们的公共需求, 如方便、安全、舒适、快捷等, 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公共空间的选择, 创造出了富有个性的城市环境。公共设施接近人们的生活, 不仅给人们带来生活的快捷, 而且也满足了人们的社会尊重需求, 更使人与自然有亲近的感觉, 同时也让人们在使用时感到轻松自在, 从对装饰赏心悦目到探索美的过程。

二、城市景观中的公共设施设计现状

一座城市的公共设施可谓是该城市文化的体现, 其外形、布局的不断演变, 都是城市经济在不断发展, 文化在不断进步的象征。对于城市的公共设施, 他反映了该城市的文化及其特色。它不仅仅为广大市民平日里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并且, 他也更好地传承了一座城市的城市文化。

成都市总面积12346平方千米, 中心城区面积427平方千米。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 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其发展与变迁一直都备受瞩目。渐渐地, 伴随着我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 成都市的市民们已不满足于从前, 其对周围生活环境的要求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开始追求视觉与精神上的充实与享受。对于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 它是一座城市的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且联系紧密。但成都市内, 各个城区的公共设施都大同小异, 很难发现各城区之间的区别与特色。在各城区中, 就举例公车停靠站来说, (如图1) 这些停靠站基本采用同一个外形、同一种材料和颜色, 几乎找不到可以区分彼此的显著特点, 判别不出各自属于哪一个区域, 相信这是可以改进的一点, 从而使整个城市看上去更加地有生气与活力。

众所周知, 在上海这个国际性大都市, 公共设施的建设便更为讲究, 其人文性也更需凸显。且在上海, 中外文化的交流也更为普遍, 那就决定了上海的公共设施需要更加国际化, 却也不能流失了老上海的那股韵味 (如图2) 。而公共设施最注重的即是人文性, 给大家随时提供便利, 如步行街上设置休息凳, 让人们在逛街疲乏时, 可以随时找到一处休息的场所 (如图3) 。

无论是成都、上海或者其他城市, 在公共设施中都蕴含着强烈的文化底蕴以及强烈的地域性和场所的针对性, 受文化和地域的影响, 这些设计会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 与景观紧密相连, 也会在设计中加入当地区域的一些其他特点。虽然很多城市的公共艺术设计比较完善, 但也不是尽善尽美, 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这座城市没有标志性的公共艺术作品, 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不尽新颖丰富等等[2]。

三、城市景观中的公共设施设计原则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指城市中室外的、对所有市民开放的、提供除基础设施外一定的活动设施、承载各类公共活动并以承载生活性公共活动为主的场所空间[3]。所以, 对于公共设施设计来说有许许多多的原则。主要有易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审美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合理性原则、环保性原则等。在设计中之所以会出现这些原则是因为城市公共设施在为人们所使用的过程中的需要, 在这些设施中要让用户能够享受美的同时很容易的掌握并能安全的使用。

(一) 易用性原则:

公共设计不能很复杂, 要能让人们很容易地掌握和使用。在自动取款机前, 看着老人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错误操作, 却不能施以援手, 这就是缺少设计的易用性所造成的困扰。

(二) 审美性原则:

公共设施不仅增加了物质文明建设, 更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审美性原则使公共设施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同时, 还兼具了审美的功能。一个设计合理且极具美感的公共设施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其使用的频率, 而且可以增进市民爱护公共设施, 爱护公共环境的意识。

(三) 安全性原则:

对于安全性, 公共设施本身就是为我们提供便利、享受的, 所以要考虑它在使用时的安全性。比如公共设施中采用圆角设计、软质材料等等, 要让人们在使用的时候不被这些公共设施所伤害, 不让它变成我们的麻烦。

(四) 公平性原则:

公共设施更多地强调参与的均等与使用的公平, 在我国主要表述为无障碍设计。但这种设计原则应贯彻到所有的公共性产品中, 设计者应该考虑不同性别、年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的使用者的行为差异与心理感受, 而不仅仅是对行为障碍者、老年人、儿童或女性人群所展现出的特殊关照。

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等也在不断的变化, 人们在渴望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 也渴望着精神文明的滋润[4]。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不仅给人们带来生活的便捷, 更使人与自然有亲近的感觉, 同时也让人们在使用时感到轻松自在。使人们对美有更多的探索空间和想法。

摘要:城市的建造可谓是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无论在过去还是在将来, 城市建造都将是文明状况的标志。城市是有呼吸的, 同所有生物体一样, 城市在他们自己的整体运动中, 融汇了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变化, 形成城市社会有组织、有秩序的活动。但是, 在日渐扩大的城市群体中, 人们在享受城市的绚丽、现代科技方便的同时, 却遗弃了人性最初的质朴和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共处。不同的城市病、职业病困扰着不同职业的群众。充裕的物质生活条件却永远代替不了精神上的无助, 而公共设施是发展人与自然对话的途径, 可以帮助人更直接方便的与自然对话, 城市公共设施起着协调人与城市环境关系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景观,公共设施,功能,审美

参考文献

[1]http://shfly.5d6d.com/thread-14355-1-1.html.

[2]http://shfly.5d6d.com/thread-14355-1-1.html.

[3]卢一沙.总体规划阶段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探究——以南宁市为例[D].苏州:苏州科技学院, 2008.

户外广告与城市景观的艺术融合 第10篇

1. 户外广告与城市景观的联系

1.1 户外广告体现城市环境的审美

户外广告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理念、内容和表现方式体现着城市景观的整体审美。西安作为中国的十三朝古都, 很好的将审美情趣融合与户外广告中, 穿梭于千年的古城墙, 户外广告的打造也是极富古风的, 广告的四周是镂空的花纹, 主体的颜色是木质的稍暗的格调, 从而更好的体现古都的优雅大气。户外广告的审美就体现在, 既传达了商业的价值又从视觉设计和文字内容中体现出城市的艺术人文脉络, 从而提升城市环境的艺术美感。

1.2 户外广告便利居民生活

户外广告与居民日常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由于它投放形式的简单明了, 人们对商品货物的很多信息也是通过户外广告的传达来实现的。家庭主妇通过超市外的户外广告知道今天的特价商品;置业创业者通过房产的户外广告搜寻自己中意的店铺;乘客通过公交站台的LED屏的到站信息及时准确的乘车, 户外广告通过与市政公用、交通、商场等组合, 使居民的日常生活越来越便利。

1.3 户外广告提升城市文化建设

户外广告是城市形象的一部分, 它通过造型、创意、色彩、设计等体现城市环境的文化底蕴和品位。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户外广告的设计就处处体现出现代和大气的格调, 以绿、蓝为主的色调给人活泼和朝气。户外广告虽然是商业化为目的, 但是通过对它进行人文性符号的设置, 可以对人们有一个很好的文化引导, 从而在输出商业性的同时起到了更好的人文性, 它的人文设计不仅美化城市环境更提升城市的人文建设。

2. 户外广告与城市景观的艺术融合

户外广告作为城市景观的特殊组成要素, 户外广告的运作和发展趋势恰好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提升相契合。

2.1 户外广告与城市建筑的融合

建筑是城市形象最主要的构成之一, 其视觉呈现关系到城市的状态和面貌。户外广告与城市建筑的融合表现在对建筑的底层空间、中层空间和顶层空间的不同融合, 底层主要是招牌、橱窗的方式向人们提供信息, 有助于对商品具体形象的呈现, 当然还必须注意和周围环境巧妙结合。中层空间具有号召感和视觉感的大型广告, 在保持建筑的整体性中突出户外广告, 顶层广告具有大辐射的效果, 具有高度的宣传作用, 在设计时尽量考虑它材质的安全性, 色彩的冲击力等[3]。通过将户外广告覆盖在建筑周围甚至是建筑本身, 使建筑从色彩、造型等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能更清楚的表达和引导我们的述求。

2.2 户外广告与城市导向系统的融合

城市导向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人们的生活, 户外广告从造型、色彩等表现形式能使得城市导向系统更加人性化和富有创造性。比如, 瓷都景德镇重要旅游景区内的垃圾桶设计就准确的体现了户外广告与城市导向系统的融合。另外在单一的街道交通指示牌中, 标注代表性的户外广告, 可以体现每个城市街区的不同特色, 提升整体的活泼性。

2.3 户外广告与城市绿化的融合

城市绿化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部分之一, 体现一个城市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尤其在当今一些城市空气污染严重的情况下, 户外广告与城市绿化相融合更具重要性。城市绿化除了具有绿化城市环境, 减少空气污染, 降低噪音等作用外, 还能彰显城市建筑空间的艺术魅力。将广告融合于绿化环境和建筑中, 可以是城市绿化更具美感。例如, 2011年西安世园会的绿色手势广告, 完美体现了“华夏故都, 山水之城”的城市魅力。

结束语

一个城市户外广告的设置如何, 如何更合的融合城市景观, 直接关乎这座城市的底蕴和脉络。要努力协调好户外广告与城市景观的矛盾, 注重城市的文化定位, 提升艺术性。使其在视觉环境、景观环境和艺术审美达到和谐共处。从而提升城市整体的艺术魅力, 使城市环境更加具有家的归宿感, 从而更加适合我们的生活。

摘要: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 使城市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 眼花缭乱的户外广告也成为城市化进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著名广告评论家帕克德曾说:“我们中有许多人在日常生活的方式上, 正不知不觉地受到广告的影响, 并受它巧妙的操纵和控制。”如今的户外广告, 早已超出了最初只为商业化提供基本信息的形式, 城市的户外广告正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居民的日常生活。文章将从户外广告在城市景观中的表现性出发, 探究户外广告与城市景观如何更富于艺术性地与艺术融合。

关键词:城市景观,户外广告,艺术融合

参考文献

[1]范译心.户外广告与城市景观设计的创意融合[J].现代园艺, 2012, (8) :132-132.

[2]孙怡.户外广告与城市景观和谐发展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 2011.

基于城市公共设施的生态化景观设计 第11篇

关键词:城市公园;公共设施设计;景观;生态设计;人性化设计,深圳湾公园

1、生态化的城市公共设施对于城市的意义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城市公园是人们集散和娱乐的休闲之地,它形式多样,功能齐全,内部景观设施良好,而公共设施(Street Furniture)一词产生于英国,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给社会公众使用的公共建筑或产品,按照具体的项目特点可分为医疗卫生、交通、邮政电信、体育、文化娱乐、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教育、社会福利与保障和商业金融服务等基础设施。本文中所研究和探讨的公共设施以户外城市公共设施为主。城市的公共设施对城市的构成和发展有着极其重大和深遠的意义,它是城市景观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它的设计与制造的品质好坏直接影响城市环境的整体质量,而公共设施是否生态化,也直接影响到城市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延续性。那么公共设施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都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遵循生态化的景观设计原则,使其在服务于人的同时,也能够更加的便于使用和利于城市环境的保护。

2、城市公园景观设施的理论基础

2.1城市公园景观设施基础研究综述

2.1.1城市公园景观设施概述

城市公园在刚传入我国的时候,公园内的景观设施人们习惯性的将其称之为“人造景观”或是“人造景点”,随着国内学者对城市公园的研宄深入,渐渐的用“景观设施”一次取代“人造景观”或“人造景点”,因此由“中国公园之父”美誉的马志民先生在1995年给出的定义:“景观设施本身由景物组成,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欣赏价值。即便作为旅游景区,还应具备趣味性、娱乐性及参与性等基本属性,方能吸引不同层次、不同目的、不同兴趣的游客前来。”逐渐被取代。

2.1.2景观设施与城市的关系

将景观功能和实用功能的相结合后经过人工艺术加工的景观设施属于建筑景观中的硬质景观;景观设施是有生命的活体,具有大自然的美,是城市公园中的主体。在景观建筑与设施建设中积极推广新材料和新技术。公园建设是城市生态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景观建筑和设施的设计、建设中,应积极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把公园建筑和设施建成一个城市、一个片区的生态名片。道路铺装应尽量使用透水材料,形成公园及周边区域的雨水收集系统,可用于公园植物绿化养护。

2.1.3景观设施与人的关系

景观设施的设计是用户友好的设计,它的设计考虑到“人”的因素,提供人性化的参数研究和其他几个方面的特点,可以改善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感知,规模化,运动能力,行走范围和行为模式,如无障碍设计,坚持以“人”为核心设计理念,提供工作程序,以符合人民的要求,改善环境,优化人文环境,从而达到以最小的劳动成本为最大的最合适经济上的成就。在城市景观设施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必须考虑人体工程学的应用,如在公共环境,休闲座椅,坐高,宽度和其他数据;儿童游乐设施大规模数据的设计必须参照相关的车身尺寸,人体工程学的内容必须根据人类的身体特征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总之,所有的景观设施的设计必须根据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有合理的规模数据分析,只有这样计的公园才具备合理的尺度和形态,才能为人们方便使用。

2.2人性化设计概述

2.2.1概念解析

如果说有关环保的绿色设计是设计师对我们生活其中的环境和自然的关注,那么,人性化的设计则是关注公园的使用者——人本身。人性化的设计符合人们正常的物质需求,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更加强调精神与情感需求。它是设计的安全性与社会性的融合体。“人性化设计”是当今世界上设计者们永远追求的目标,是工业化文明带来的必然产物设计的初衷是为了给人们带来方便,即为了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生理需要和精神需要。

“以人为本”就是把用户比公园本身更重要的角色,在概念阶段的公园设计师把人作为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在这个设计原则,开发一种新公园,它需要大量的时间,面对的消费群体进行调查,调查他们的生活习惯,消费模式,文化层次,心理需求,和你最喜欢的颜色偏好的形状,可以接受的价格。“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使设计人员能够考虑远远超过公园造型,设计工作己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绘图,你还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参与不同类型的人,包括社会学,心理学的科学,人体工程学,美学等。

3、深圳湾公园景观设施人性化设计现状分析

3.1深圳湾公园景观设施人性化设计现状

深圳湾公园游人数量较多,是人流量大的集散地。游人在园内能轻易找到可休息的地方。来公园参观的有幼儿、中年人、年迈老人等各个年龄段的人,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更加具有参考价值。园内的休息椅凳数量还是比较足够,公园人流量较大公园内提供了大量的椅凳供游人休息,园内的休息椅凳布置密度非常大;而树池、花坛等也加宽了边缘,使花坛树池不仅成为可观赏的风景,也成为能使用的休息设施。在各个人流量不算十分大的时候,游人在园内还是可以较容易找到休息椅凳的。

3.2深圳湾公园景观设施人性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2.1景观设施设置不合理

深圳湾公园的景观设施存在不符合行为特性和人体生物工程学设计上的问题,主要是针对公共卫生设施厕所的设计上。

在厕所设置上,全园六个公共厕所,虽然都设有无障碍厕所,但所有的无障碍厕所都只有一个无障碍的厕位,而且是男女共用的,游客较多时无障碍厕所数量明显不足,建议可适当增加数量,可参考右图。园内六个厕所当中只有一个是有多个无障碍厕位的,但厕位与厕位之间的遮挡不足,私密性程度不高,这样的设计不够人性化。建议可在厕位之间增加遮挡,避免尴尬情况发生。

3.2.2景观设施配置不到位

深圳湾公园内洗手盆数量严重不足。此问题比较严重,游客普遍反映由于缺少洗手盆,他们需要清洗时要专门到厕所去,这样对他们造成极大的不便,希望公园能增加实用的洗手装置。且建议洗手盆的高度可设置两种。其造型尺度要依据人体工程学的数据而定,并考虑特殊人群的使用。如成人使用高度一般为600-900.,为儿童使用时,洗手盆高度则设置为400-600mm。全园没有发现安装饮水器,建议时机条件成熟时可安装,以方便游人在户外活动过程中感到口渴的时候使用,但要注意饮水器的卫生。

3.2.3缺乏地域性的艺术表现形式

深圳湾公园和许多城市的中小型公园一样存在的缺陷就是缺乏地域性的艺术表现形式,无法在公共人性化设施上结合本地本土文化创造艺术景观,而是釆用千篇一律的材料或设计样式仅仅做到功能上的满足,休息椅凳的材料都是石材,给人感觉比较枯燥乏味,且容易给人一种较脏的感觉。建议增加一些其他材料如木或仿木、塑料等材料的休息设施。缺少私密空间设计,全园的设计过于均匀,游人在园中休息时,很难找到一块有私密性设计的地方,建议开辟一些私密空间,可以在公园相对比较安静、干扰少的地带设置聊天、用围合式的椅堯形成私密休息、交流的空间。

4、深圳湾公园景观设施提质设计实践

4.1深圳湾公园景观设施提质设计表达

景观设施的设计必须系统地研究人的生理学、心理学和其他相关的学科知识,研宄景观设施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日常行为、文化风俗等的关系,以使景观设施能被人最合理、最舒适、人性化地利用。反之,如果景观设施的设计不能与人的行为相协调,不能符合更健康、更科学、更合理的人体工程学原理,那么将会给使用的游人造成不便,不能体现其价值所在,离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更远。设计师在设计景观设施之前,首先要考虑的并不是其外在美,景观功能,而是必须考虑作为使用者的人们设计师必须使“为人而设计”、“人性化设计”等概念体现在设计的作品上面,对于公共卫生设施与公共休息设施而言,人性设计显得最为重要。设施的设计应减少不必要的操作,以减少使用者在使用上的差错和操作过程中带来的精神和体力上的疲劳,如垃圾箱的开口形式与使用方便程度有关。

4.2凉亭、棚架、栏杆设施设计

深圳湾公园根据地域文化特点,将公园整体向新中式风格靠拢。“亭台楼阁”是传统园林和建筑当中不可或缺的设施,公园中以凉亭、长廊和棚架最为常见。这些休息设施能满足游人休息、游览、散步,设置时候需要靠近散步道或与散步道分开成为独立的区域,以满足游人静坐、休息、交谈和欣赏景色,最大限度实现人性化的需求。它们也可以成为游人聚集,进行文化活动和遮风避雨的场所。

图1凉亭、长廊和棚架的设计除了使用功能上的作用外,也可以成为美的欣赏,具有点景的作用,在设计当中可以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使游人得到精神上的享受。但要注意的是,要追求它们美观的同时,也要注意它们结构的安全性与提高材料的耐久性,如木制品要选用经过防腐处理的红杉木等耐用的木材,以保障游人的安全。

图1廊架、休息亭、入口

使用功能也可以称之为“实用功能”,水面如处理得当能拓宽空间,将有限的距离拉大。山石如砌筑得法,配以树丛能增加空间层次。花架能使空间隔而不断,但要注意比例和尺度。过于粗壮则有堵塞感,过于纤细起不到分割作用。很多园林小品的创造就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而設计的,例如常见的有亭、台、楼、阁、廊、水榭、圆桌、圆椅、圆晃等,有的可以提供纳凉和赏景,有的提供休息,有的提供遮风挡雨。草坪铺地供游人玩乐行走,图2公园小区中的健身器材供人们健身活动,娱乐设施可以让景观设施在游戏的过程中找到快乐,到了晚上就有提供照明的园灯,这些都满足了人们的使用的人性化需求。木材属暖性材料,亲和力强,外观朴实、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触感。在我国西方景观居住区中,木材可以作为构筑物的承重结构,如亭廊的柱梁;可以是构筑物的覆盖物,如连廊的顶盖;也可以成为构筑物,或构筑物的饰面材料,如木格栅景墙或扶手材料等。用木材建造的空间往往给人亲切、放松感,所以深受造园者的喜爱。

图2效果图

4.3卫生设施设计

(1)垃圾箱的设计公园内的垃圾箱设计时应该根据人们一定时间内倒放垃圾的次数、多少及倒放的种类与清洁工人清除垃圾的次数等来决定它们的容量与造型,并考虑垃圾箱的放置地点,以便使垃圾箱更好地满足人们使用过程中的人性化需求,如果缺乏“人性化”设计,缺乏对功能的研宄,便会出现种种不协调的现象。

现代垃圾箱用新材料和新工艺制作,以塑料、不绣钢材料、仿生材料或者几种材料相结合;造型美观、经久耐用的各种垃圾箱使用最为广泛。在公园中主要的景观园区内、设有参与性活动的区域、座椅集中的区域当中,由于人流量大,投置垃圾的量也大,所以体量也要较大,一般高为800~1000mm。方便在区域内活动的有人使用,这是对垃圾箱设计的要求之一。垃圾箱的开口设计分为朝上式、侧口式及斜口式。但无论哪一种设计都应该注意要使人们在使用时能在距离箱30-50cm处便能轻易地将垃圾投放其内。设计时还必须注意垃圾箱放置的不同场所,如在人流比较集中的广场、休息设施附近、垃圾箱的投放口应该相应地放大,让人们能方便无负担地将垃圾扔进垃圾箱我们常看到垃圾箱周围扔有很多的垃圾的现象,其原因除了人为因素外,也有设计中的不当的原因。为了方便投放垃圾,垃圾箱投放口的开口方向一般是以朝上式最为方便,但侧口的设计能更好地防雨防晒,因为它的开口在两侧,雨水直接落入或飘入垃圾箱内的情况相对于其他类型要少得多,另外,当太阳直射时,它能像伞一样的顶部遮挡阳光,顶部距箱内的垃圾有一定的距离,且两侧的投放口利于空气对流,使垃圾箱内的垃圾不至于因温度过高而发生霉变发臭。

根据这些因素深圳湾公园的垃圾桶设计应当考虑上开口和中不幵口,并分设可回收、不可回收箱。上开口主要是为成年人使用,身体直立或者稍弯腰就可以将垃圾放入垃圾箱,上盖可以防止太阳直射使垃圾发出气味;中间开口是为儿童考虑,在离地40厘米处开口(如图3)。在儿童投掷垃圾的同时就是一个机会教育,“爱护环境,人人有责”。垃圾桶是由钢框架、防腐木制作而成,上盖可以旋转拿下,方便垃圾的转运。

图3垃圾箱效果 图3垃圾箱效果

(3)洗手盆的设计洗手盆是城市公园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卫生类景观设施类型。它应该在园路、人流比较集中的交汇处,广场等地方多设置,以供人们使用。洗手盆的设计原则是一要方便,不要只管美观,而使用起来却十分地麻烦,实用性欠缺。而另外一方面,洗手盆的高度设计一定要考虑到老人、小孩和儿童等特殊人群的需要。例如,在大多数的公共绿地当中,洗手盆的高度都是统一的,我们能经常能看到小孩子和残疾人由于高度问题用洗手盆比较困难的情况,特别是小孩子都需要大人将他们抱住抬高,才可以洗手,这样的设计就缺乏人性化的关怀了。所以洗手盆的造型尺度要依据人机工学数据而定,并考虑特殊人群的使用。如图(4)成人使用高度一般为600-900mm,为儿童使用时,洗手盆高度则设置为400-600mm。

图4洗手盆、饮水器顶视图

(5)公共厕所的设计深圳湾公园在节假日的人流比较大,公园中应增加公共厕所的数量。公测的设计应当结构上合理、造型上更加美观、使用功能上更加方便。设计要点在于:1、公共厕所的人性化设计以卫生、方便、适用、经济为原则,考虑休息座椅、花坛、绿化等配套设施,造型上力求与环境协调统一。而在尺寸方面要充分考虑人机工程学:大便便位尺寸一般为长宽为0.85-1.2m;小便位站立式尺寸(含小便池)高为0.7m,宽为0.65m,间距为0.8m;厕所单排便位外开门走道宽应为1.3m,双排便位外开门走道宽以1.5m为宜;便位间的隔板高度自地面起不低于0.9m。2、根据生理构造的不同,适当增加女性厕所,而同时应该增加为特殊人群使用的无障碍厕位。3、公共厕所要通风好、采光好、位置好,易于识别4、公共厕所的设计要满足安全性的要求,即从老弱病残者的活动安全考虑,地面不能铺设抛光砖之类的光滑材料并注意扶手的位置,内饰不能出现有尖锐的转角出现;为了防范犯罪活动,如打劫、偷窃等,可舰媚翻歧冊理者等措施来减少此类犯罪活动发生的可能性。5、如图5在深圳湾公园的主景观区域必须设有一间以上公共厕所。如长期来看,游人不断够,呈现出部分区域无厕所,需要等待或如厕不方便时,应考虑增加流动型的公厕,以满足游人如厕的需要。6、充分考虑腿部障碍人士的需要,设置无障碍卫厕间。7、公共卫生间在防水工程中的固有特点,要制定以“防排结合,综合治理”为防水设计,考虑公共厕所的排污管与排污管相连接是否符合规范。

图5公共厕所效果图

4.4导引系统设计

图形符号通常用来设计导向类或识别类的导向标识系统。特别是道路交通系统、动物园、展览馆以及运动会中并不存在世界性的符号标准,也没有一套符号被世界各国在同一个特殊领域如(国际机场)接纳。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我们的确有深入研宄图形符号的必要,例如有关公众安全的图形符号等。

首先,设计师经常基于他们自己的经验来做决定,对使用者的知识层次及对符号的理解力做出不正确的假设。其次,设计师不能认为在一种文化背景下被广泛理解的图形符号在另一个文化背景中也将被广泛理解。在某些公众安全被优先考虑的场所,如交通道路,图形符号可以作为标识系统的一部分且效果不错。而在博物馆、国家公园、动物园或展览会等场所,你绝对可以考虑使用富有创意的符号。设计一个图形符号对我们来说可能不难,但设计一个一致性的图形符号系统是个艰难的工作,需要你的巧思冥想。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现代“生态学”原理与景观设计以及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系统所结合后,即产生了对基于生态化景观设计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研究的思考。本文研究的是深圳湾公园景观设施设计,由于这一公园面积较大,位于城市的核心地带,并被称之为“城市天然氧吧”,是深圳市最大的假日休闲、运动为主的城市公园在。但是景观设施的配置、功能性不足,无法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本文以深圳湾公园景观设施设计为题进行了景观设施的分析和实践探索,从公园的景观设施现状分析入手,以科学、发展的眼光进行景观设施的设计。以此来提高城市公园的多元化性能,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地休闲娱乐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项立新.铁路客运站景观设施的人性化設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8):12-13.

[2]郑玉俏.城市公园绿地景观设施应用研宄[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2):20-28.

[3]张凯华.城市文化广场的人性化设计初探[J]?中外建筑.2012(3)

城市公共艺术景观 第12篇

1民族元素在城市景观雕塑艺术中的重要意义

民族元素从广义上讲, 是指百姓民间的一些生活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工艺, 从具体上讲, 就是指这种生活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工艺在经过长期的发展, 延伸出来一些特定的概念和符号。广西地区比较知名的民族元素有很多, 包括有芦笙、瑶锦、铜鼓、壮锦、风雨桥和刘三姐等, 这些都代表了广西当地的文化风格和历史传统。如果在城市景观建设中能够合理使用民族元素, 按照当地的民族风格, 有意识地进行考究和设计, 充分发挥当地的民俗和民风, 就会形成相对规范并具有民族特色的规模建筑。

城市的景观雕塑建筑是一个城市形象中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面貌和城市文化底蕴。因为民族元素通常是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生成的标志和符号, 所以, 人们可以透过这些标志和符号了解这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他们的民族特色。就广西地区而言, 这里的少数民族艺术是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相对独特的民族特征, 把它们运用到城市景观艺术创作中, 这对城市景观雕塑艺术的创新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仅可以彰显广西民族的文化内涵, 也有助于增强民族团聚力和凝聚力。所以, 把少数民族元素运用到城市雕塑艺术的创作中, 不仅是对国家历史民族文化的传承, 也是新时代特色城市的发展需求。

2民族元素在城市景观雕塑艺术中的实际运用

具有民族元素的城市景观雕塑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片, 会随着城市地位的发展提升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并且逐步渗透到当地人们的生活中。城市景观雕塑作为城市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是城市固态的形象体现, 是历史的丰碑与文明的窗口, 不仅要与城市总体建筑格调和生活环境相适应, 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 还要适当引入一些创新概念, 体现新时代发展的特征。

2.1 城市景观雕塑中民族元素的艺术特征

2.1.1 象征性与适应性。构思和想象是艺术里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通过象征性, 对想象能力的发挥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可以将不同空间、时间的事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把象征性的艺术手段运用到城市景观雕塑艺术中, 可以拓展艺术创作的思路, 因为象征性的艺术表达, 可以将城市景观雕塑作品与美学和艺术更完美的融合。适应性是指城市景观雕塑的设计要与特定的空间状态和特征相符合, 这种适应性对城市景观雕塑创作人员的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把设计制约因素转变为积极的创作因素。

2.1.2 观赏性与装饰性。城市景观雕塑的观赏性是雕塑本身的一大功能, 城市景观雕塑因其有丰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可以营造出相应的文化氛围, 满足公众的观赏需求, 使人获得视觉上的愉悦, 进而可以放松身心, 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装饰性雕塑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形式, 把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美好追求都显示出来, 体现了人们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共同追求。

2.1.3 装置性与互动性。城市景观装置性雕塑是借鉴天然或物品造型, 将它们科学地组合装配起来, 以便可以对空间造型艺术进行有效的创作。装置性的城市雕塑可以营造出浓厚的环境氛围, 借助整体环境, 向大众有效地传递景观作品的艺术性。城市景观雕塑的互动性是指让人们一起参与进来, 以便可以有完整的整体艺术造型。在互动性雕塑的设计中, 往往采用比较熟悉的物品, 有强烈的亲和力, 对人们产生较大的吸引力, 使人们主动触摸和游玩, 形成互动的关系。

2.2 城市景观雕塑中民族元素运用的原则

2.2.1 协调性原则。城市景观雕塑的创作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内涵, 雕塑作品的立意要来源于民族自身的传统文化, 再借助周边环境和创作实体的承载, 将城市景观雕塑的实际创作意义充分发挥出来。以广西南宁市的城市景观雕塑作品《欢乐五象》为例, 《欢乐五象》位于南宁市五象湖公园内, 以“五象传说”的神话故事为创作主题, 分上下2 个部分进行创作, 雕塑的上部分采用抽象的形式和动感的曲线, 塑造流动与起伏的环境空间, 下部分是通过写实的手法, 创作出2 头大象和3 只小象戏水的场景, 整个作品与周围环境遥相呼应, 成功将城市景观雕塑与自然的空间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将城市环境与历史文化统一起来。在创作城市景观雕塑时, 要充分考虑城市景观雕塑本身的功能性布局, 要求创作者对当地的民族元素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分析, 注重民族元素与城市环境的协调统一。在现有的民族元素里, 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认知信息都较为丰富和生动, 人们可以通过它们展开无限的想象。当这些当地特色的民族元素被创作者运用到城市景观雕塑艺术中, 人们很快就可以产生共鸣, 因为这些雕塑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和对历史文化的接受倾向。但这不表示创作者创作雕塑时, 可以直接挪用民族元素或对它们进行简单拼接, 而是需要在充分理解当地民族元素的前提下, 把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体系的民族元素进行规律性、目的性的排列组合, 让它富有新的含义, 诠释出更新的精神面貌与艺术观念。

2.2.2 尊重历史原则。城市景观雕塑在创作过程中, 要依据地区事实, 把真正的历史事件或是传说中的故事情节, 经过创作者的创意思考, 采用景观雕塑的创作方式, 统一呈现出来。城市景观雕塑必须坚守尊重历史原则, 合理地对当地历史元素、特色符号加以利用和创作。在设计创意上, 要充分尊重客观的历史事实, 找到明确的依据和出处, 这样才能创作出情节真实且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景观雕塑。在我国广西地区, 有很多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故事, 都蕴含了丰富而且生动的民族元素, 这些民族特色为当地的城市景观雕塑的创作带来了很多原始素材和创作灵感。把这些真实的历史故事运用到城市景观雕塑的创作中, 会让人们由此联想到某个特定的时代和某种特别的传统文化, 加深了人们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了解。例如, 在南宁市邕江边有这样一组景观雕塑群, 主要塑造了南宁市本地的传统饮食文化, 雕塑中的百姓身着当地古代特色服饰, 栩栩如生。当地的美食元素也被运用到创作中, 向人们展示出传统南宁市民祥和的生活状态和生活习惯。

2.2.3 本土化原则。广西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 蕴含了十分强烈的传统文化认同感, 它是在当地人们长期的传承中积淀下来的审美追求, 也是在历史的长期发展中, 逐步演变成广西地区标志性的民族元素和特色标志。例如, 铜鼓就是广西南宁地区较为出众且极具民族特色的民族元素之一, 铜鼓造型生动, 上面的图案和纹样都具有地方特色, 体现了广西地区深厚的文化内涵。当城市景观雕塑与当地文化相结合, 会增加当地人们的自豪感, 在城市景观雕塑创作中, 可以根据这种地域性的民族元素, 结合实际, 创作出本土化的城市景观雕塑。

2.2.4 融合性原则。在进行城市景观雕塑创作过程中, 创作者要具备独特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理念, 带有创新意识, 可以将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当下的文化意识状态结合起来, 进行有机合理地分解和重组, 从而达到抽象意识与文化语言相融合。例如, 在南宁市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的城市景观雕塑中, 有意识地展现出广西地区特有的东盟元素, 在景区中轴线入口的位置, 两旁鲜红的《书法篆刻》雕塑作品群充满了文化艺术气息和城市人文气息, 雕刻的10 个印章上, 分别刻写了第1~10 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主题, 这组景观雕塑作品群就是以中国特色的书法形式——篆刻为创作语言, 在城市景观雕塑中合理利用了广西地区的民族元素, 让民族元素与城市景观雕塑有机结合。

3结语

具有地区特色的民族元素是一个民族在千百年中积淀下来的代表符号和特色标志, 代表了当地的民族风情文化和艺术表现特色。在城市形象设计和城市景观雕塑的创作中, 广西民族元素的运用, 可以提升百姓大众对当地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可以彰显广西民族的文化底蕴, 增强民族向心力。因此, 把当地的民族元素和城市观景雕塑创作相互联系起来, 不仅是对中国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 也是实现城市景观雕塑作品价值的重要途径。

摘要:一个城市的形象是指关于这个城市的文化渊源、经济水平和城市特色在公众中得到的总体评价和整体印象, 城市景观雕塑这种较为永久的艺术体现, 是城市形象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以广西南宁市景观雕塑为例, 就广西民族元素在城市景观雕塑艺术中的运用进行探讨和分析, 阐述了民族元素的建筑艺术价值, 体现出南宁作为广西首府城市所特有的地域文化, 创造了南宁的城市形象。

关键词:民族元素,景观雕塑,广西南宁,运用

参考文献

[1]石向东.广西民族元素在城市景观雕塑艺术中的运用与探索——以广西南宁城市景观雕塑为例[J].雕塑, 2015 (3)

[2] 康琳英.浅析景观雕塑的文化特征[J].大众文艺:学术版, 2012 (7)

上一篇:技术改造改造下一篇:发展潜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