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安全设备范文

2024-07-24

电力安全设备范文(精选12篇)

电力安全设备 第1篇

伴随国家电网体制改革的深入, 网络相关业务和应用的飞速发展, 安全风险也迅速增大, 防范和化解安全风险成为电力企业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电力企业网络安全的现状出发, 应用安全设备联动系统模型, 解决了电力企业网络安全设备独立、静态、单一的防护问题, 从而有效地协调管理各类网络安全设备。

1 电力企业网络安全现状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迅猛发展, 电力系统必将加强与外部世界的信息交流, 以提高生产和管理的效率。然而, 网络开放也增加了网络受攻击的可能性。目前, 电力企业网络安全存在着很多问题, 如:技术防御整体水平不高, 安全威胁, 网络使用的软硬件没有有效的管理和改造等[1]。

目前, 电力企业已应用了各种各样的网络安全产品, 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病毒防护系统、漏洞扫描系统等, 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网络环境的安全性。然而, 各安全产品仍然停留在“单兵作战”的局面, 无法满足现电力企业网络安全事件频发、安全威胁日益突出的现状。因此, 构造联动模型, 以一系列安全设备为基础, 有机整合各种安全设备数据信息, 有效地协调管理各设备, 能够较好的提高电力企业的网络安全。

2 联动技术

联动技术可以涉及很多其他的安全部件, 如报警与审计系统、业务系统、甚至网络设备等, 只要在某个节点发生了安全事件, 无论是一个简单的原始事件, 还是一些具有分析能力的系统判断出来的安全事件, 它都可能需要将这个事件通过某种机制传递给相关的系统[2]。

联动技术的提出体现了网络安全防御向智能化发展的趋势, 它有机整合了各种网络安全技术, 部署了全面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 有效提升了网络性能。通过联动使各安全设备做到资源整合, 协同工作, 产生“1+1>2”的合力, 避免木桶效应的发生。

3 安全设备联动模型

安全设备联动模型框架, 是将不同厂家的安全设备数据进行整合、归并与关联分析, 过滤事件中的误报、产生确定的安全警报, 根据制定的联动策略对设备进行动态配置, 使其产生联动响应。联动模型框架包括数据采集层、事件分析层和决策层三部分[1], 如下图1所示。

3.1 数据采集模块

数据采集主要分为日志数据采集, 数据清理和过滤, 数据转换和归并三层结构。

数据采集主要是采集电力企业网络中能反映网络安全态势信息的日志, 包括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防病毒系统和漏洞扫描系统。不同的日志信息采用不同的采集方式。文件型日志的采集主要是读取日志文件, 针对数据的结构对其进行拆分, 并进行存储[3]。syslog格式存储的日志采集主要是通过建立syslog服务器, 通过UDP协议接收514端口上的数据, 并进行存储。为保证数据的实时性, 采集的周期要尽可能短。

数据清理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数据清理和过滤算法实现对网络安全设备日志的清理, 去除其中错误、重复和不完整的数据。数据转换则是通过建立数据转换模型将经过清理的各类设备日志进行规范化处理。数据归并是对转换完成的日志数据提取关键属性, 合并同类型关键数据, 得到精练的并能充分描述对象的属性集合。

日志预处理模块是通过在各个网络安全设备上安全日志采集代理完成基本安全事件的采集, 然后日志采集代理将各个设备的日志提交到事件管理器进行安全事件的分析与合并, 将日志信息归类上升为安全事件, 添加到安全事件数据库。日志数据的预处理模块主要是为网络安全设备联动系统的数据访问提供一个公共的统一接口, 使访问者不必考虑数据模型的异构性、数据抽取、数据合成等问题, 只需指定想要的数据, 而不必关心如何得到。

3.2 事件分析层

事件分析层主要是通过分析分析安全事件数据库中的数据, 发现隐藏在这些看似独立的安全事件背后的逻辑和攻击信息, 也就是发掘出这些网络安全事件之间的关联[4]。

在安全事件数据库中, 安全事件主要是以属性作为关键字进行存储的。本模型中事件分析层的关联算法主要是采用基于攻击属性相似性的关联方法。基于攻击属性相似性的关联方法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对报警进行关联: (1) 计算安全事件不同属性之间的相似度; (2) 当新的安全事件到来时, 与已存在的所有事件线程的相应属性值进行比较, 计算它们之间的相似度; (3) 将安全事件与事件线程相似度最大、并超过设定阈值的安全事件融合到事件线程中。若不超过设定的阈值, 则生成一个新的事件线程。

事件分析层主要是结合安全事件数据库, 对当前出现的安全事件或系统漏洞进行关联规则分析, 分析当前时间产生的前提下, 可能引发的其他安全事件, 并对关联分析产生的安全事件进行预警, 并触发联动模块, 使系统设备和工作人员对即将发生的安全事件进行警戒状态, 并进行一定的处理。

3.3 决策层

事件分析层中事件管理器将源事件提交给策略判决点进行策略触发, 管理控制端通过检索事件数据库中的事件源和策略库中事件源对应的相应处理策略完成策略触发, 并将触发策略返回给策略判决点。策略判决点再将安全事件处理策略下发给各个代理, 通过代理执行策略的具体内容改变安全设备的相关配置完成安全事件的处理。

从整体上构建基于联动策略的网络安全设备联动模型, 通过安全事件触发的机制自动生成安全策略, 通过自动化地将设备配置信息传送给相关设备达到应用安全策略的目的, 实现从整体上协调一致, 主动动态地保障网络安全, 顺应电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4 结语

本文研究了构建网络安全设备联动系统及其在电力企业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 通过对信息系统原始日志信息进行规范要求和统一处理, 并在大量的日志信息中找到高风险的安全事件, 对安全事件进行关联分析, 获取全面准确的系统潜在威胁, 提供准确的安全风险分析报告和风险控制措施。最后从解决安全事件的角度提出应对安全事件的联动策略, 为管理员发出相应的风险告警, 有效处理内部违规操作和外部威胁等一系列网络安全问题。

摘要:随着电力企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电力企业的信息网络安全也越来越重要。针对电力企业网络的安全现状, 从安全设备整体的角度出发, 研究现有的安全设备联动模型, 将其应用到电力企业网络中, 从而解决电力企业网络安全设备独立、静态、单一的防护问题。

关键词:电力企业,网络安全,联动模型

参考文献

[1]周奕辛.数据清洗算法的研究与应用[D].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2]林超良, 洪志全等.基于XMLBean的XML文档操作研究与实现[J].信息技术, 2007

[3]王岚, 翟正军.WEB日志挖掘的预处理及路径补全算法的研究[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06

[4]马瑞民, 李向云.WEB日志挖掘中数据预处理技术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7

[5]方航锋, 汪海航.日志提取分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计算机工程, 2004

电力设备安全性评价 第2篇

在电力生产过程的作业活动和服务工作中,客观存在着现实的和潜在的各种危害因素,如高处作业中存在着高空坠落造成人员伤亡的实际危险;土方开挖存在着塌方压死人的潜在危险;长期运行的220 kV主变压器,如果一直没有进行吊心检查维修,则存在着突然爆炸毁坏设备的潜在危险等等。因此,在作业开始前,一定要对设备、设施、现场环境、作业方案和作业人员进行状况分析,找出危害因素,做好危害因素的识别工作,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避免事故的发生。

尤其在设备大、小修的检修工作中,拆下待修的各种设备会占用相邻的场地。上有行车,中间可能有人在施焊,地上各专业同时作业,相邻机组设备还在运行,检修环境很复杂,稍不留意就可能发生人身伤害、火灾、设备等事故。为确保检修工作中的人身、设备和环境安全,许多电力企业采用了检修作业指导书、危险点控制卡等办法 在检修工作中应做好下列安全工作:识别危害 评价风险

由于完成检修作业过程中要发生人、设备(设施、工器具)、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首先要识别可能存在于三者自身和相互关系中的各种危害因素,并评价每一种危害 因素可能带来的风险,然后采取针对性很强的控制风险的措施来控制事故的发生。

1.1 危害识别范围的基本规定

识别危害因素的范围有以下基本规定:①针对常规的、非常规的作业活动。无论是计划检修还是临时检修,都要进行危害识别,做好识别危害因素的安全工作;②针对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包括班组人员、临时到访人员、来现场检查工作的领导等,都要注意是否存在危害因素;③针对作业场所内的所有设备、设施。包括正在检修、周围正在运行的设备,承包方的设备、工器具等都要识别;④针对周围环境状况。包括作业场所周围的大环境和每一个小作业场所的人、物 和环境,都要纳入到每项的具体作业识别中。

1.2 识别危害因素要考虑的问题

在作业活动中识别危害因素有3个问题要考虑:①考虑有何异常。分析判断人、设备、现场环境状态,看存在什么危险源(伤害源),即存在什么不利条件和异常状态。②考虑会伤害谁或伤害什么。按作业程序一步一步分析、判断异常状态转化时谁(或什么)会受到伤害。③找出触发条件。分析、判断伤害可能怎样发生,即发生伤害的触发条件可能是什么(材料老化可能发生崩折伤人;工器具、设备、设施有异常,受力后会发生严重后果;厂房、构架老旧,暴雨后现场有坍塌可能;操作程序颠倒、人的行为异常可能因违章带来危害;起吊前物件绑扎不牢会发生掉物伤人或砸毁设备等等)。要从这些问题中去识别出各种危害因素,这是一项细致工作,要求检修班组的员工及其上一级领导、专工指导班组员工把知识、经验和耐心结合起来,在作业前做好这项工作,千万不能急躁;每周一次的安全日活动就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好机会,同时也提高了安全日活动的质量。

1.3 怎样去充分识别危害

(1)作业前首先要检查准备工作和作业方案是否符合相关法规、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的规定。如果在作业程序中要求注明的规章未注明,作业时就可能存在因作业人员不熟悉、不记得有关规程而违规的危害因素;如果不是经过审批的标准化程序安全作业方案,而是临时拟定的工作程序(即工作步骤),则作业前班长要对程序再审核一次,防止存在程序颠倒或漏项的危害。

(2)对照《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从中发现这二十五项有关措施是否被疏漏,如果疏漏,可能会因措施不力而成为引发事故的根源。

(3)重视企业内外同类作业发生过的事故原因。从中判断本次作业的准备工作是否存在同类的危害因素,这一点说明平时学习“事故通报”,联系本企业、本车间(工地、工区)、本班组的实际多么重要,必须防止同类事故重演。

(4)对照作业指导书、危险点控制卡中已有的安全注意事项,看是否有遗漏。要用这4把尺子来衡量危害识别的充分性,一个都不得遗漏,不能搞形式主义走过场。

1.4 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风险评价,即评价识别出的危害因素可能转化成什么性质、什么程度的危险,并确定一旦转化成了事故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全过程。对不可承受的风险必须优先加以控制;风险控制,即对生产活动中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价风险性质和严重程度后,优化组合各种风险控制技术,实施有效控制、管理和监督,及时有效地控制风险,达到最小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

下面是一个未做好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的例子:2002年初,某单位在一次500 kV线路架线的准备工作中提前放2根千米长的牵引绳时,技术要求2根牵引绳靠近的两头不能连接,因为其上方有110 kV带电线路在运行,存在触电的危害因素和风险,要等到运行线路安排停电放到地面后再连接,以避免发生触电事故。虽然在现场有监督人员,但是,2根牵引绳靠近的两头在放牵引绳的过程还是被连接了,连接就是危害因素转化成事故的触发条件,结果,2根变1根后的牵引绳在提拉上升准备放到杆塔上的过程中碰到了正在运行的线路(110 kV线路比500 kV 杆塔矮),造成了在一端拉牵引绳的临时工死亡5人、伤3人的重大事故。这就是作业前没有做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的典型例子。在该案例中,由于技术要求未被作业人员特别是临时工理解(班前会未开好)因此现场监督未起到好作用。可见,识别危害、评价风险并对各种危害因素和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控制程序,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安全工作。做好风险控制工作

作业前认真识别全危害因素,准确评价风险性质和严重程度之后,对风险必须采取对应的、有力的控制技术和有效的管理、监督,及时控制异常等危害因素和风险,不使其转化成伤害事故,即全面做好风险控制工作。

(1)风险控制的决策工作。通过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方法略)以后,可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确定风险控制对策:①对不可承受的风险,必须立即采取措施。为降低此风险不限成本,只有风险已降低时,才可开始作业。若花费很多、投入的资源已成了企业重负时仍不能降低风险,则必须禁止此项作业。②对严重风险,要采取紧急行动,用强有力的措施降低风险。③对轻度风险,要采取措施,努力降低风险。④对轻微的可接受的风险,加强监督,要确保原有措施的有效性得以维持。

(2)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应考虑的因素。为控制不同级别的风险,从不可接受的风险到轻微的风险,可按下列顺序选择、采用预防控制措施:①如果可能,用安全产品取代危害品,完全消除危害或危害源;如果不可能,应改用危害性低的物品或产品,努力降低风险。②考虑将危险源与工作人员隔离。③采用安全技术,包括各种安全防护装置、保护装置,确保投入率和功能完好率,改善控制力度。④将技术措施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提高预防控制措施的有效性。⑤使用好个人防护用品,作为作业人员,必须有保护自己的意识。⑥编制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计划,包括疏散计划。

(3)要制定标准化程序安全作业方案。只采取了预防控制措施是不够的。大到一个工程,小到一个作业项目,不仅要在作业开始前做好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和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并且必须制订程序化的安全作业方案;有的电力企业称为标准化程序安全作业方案,或称作业程序安全控制法,其主要内容和程序如下:①作业项目。即作业名称,例如:密闭容器内焊接作业。②明确范围。即界定本作业区域,作业人员不得逾越范围干别的工作。③明确目标和指标。即本次作业必须达到的安全目标和为此要在作业全过程执行的、必须达到的各项指标。④职责与分工。界定本次作业有关人员,包括:工作负责人、焊工、监督人员,准备工作有关的专工、工作票许可人、签发人。有关本次作业的人、财、物、技术等必须落实安全责任要明确。⑤识别全危害因素。包括人员、设备、环境三个方面,过去、现在和未来已发生和将可能发生的危害。⑥准确评价风险的性质及转化时可能达到的严重程度,并找出转化的条件,即触发因素。⑦把预防措施程序化。按作业步骤,把预防控制措施按作业步骤的顺序编成控制程序,并对作业人员由专工进行预防措施和控制程序的培训,到了现场,工作负责人还要结合现场新情况,开好班前会。⑧实施作业程序控制。按作业程序写明的步骤和注明的有关法规、制度等要求实施安全控制-管理跟综-现场有效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不符合”(即存在的偏离标准的问题)-跟踪“不符合”的纠正和验收纠正效果-直至实现目标完成任务。⑨ 分部验收和整体验收。以实现目标作为验收检修任务完成的唯一标准。

(4)检修中确保人身安全必须做到的“五个一定”。①作业前一定要开好班前会。询问每一个作业人员,做好相应的工作安排,工作负责人要说清楚本次作业任务、作业范围和要实现的目标。②班前会上一定要结合现场新情况,特别是环境的新情况,详细说明技术要求,当作业人员中有临时工时尤其要结合现场讲清楚,直到临时工都理解、明白。③工作负责人一定要作本次作业风险控制工作的详细说明。指明危害因素和触发条件,强调可能发生的危害性质和严重程度,强调相关规程、规定,明确宣布作业人员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把控制措施和程序落实到人,并签字。④作业人员一定要认真执行程序。谁违反了程序,同班作业人员要象制止违章一样制止违反程序,因为标准化程序安全作业方案是经过审核批准的,程序就是生命。⑤作业全过程,一定要有现场监督(或安全员、或监理单位的监督人员),监督人员必须尽职、尽责,起到监督及时、正确、有效地好作用。提高生产人员的素质

电力安全设备 第3篇

[关键词]电力设备;检修技术;安全管理措施

一、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特点

1、针对性

电力设备在通过检修和诊断之后,能够确定具体的检修对象和内容,这就是电力状态检修项目具有针对性,电力状态检修项目的针对性具有减少检测项目和缩短检修时间的优点。

2、科学性

电力设备在通过检修和诊断之后,能够确认在设备完好的状态下,把检修的间隔拉长,这样是为了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

3、本身性

电力设备在通过检修和诊断本身需要解体设备。

二、电力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应用

1、故障机理研究

为了解故障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原理,能够熟悉故障的本质和特征。我们只有充分了了被诊断对象的工作原理和易损件的失效机理,才能保证电力设备状态故障诊断技术安全高效地运行,故障机理研究的方法必须有相关的基础学科做铺垫,我们还需要对故障机理进行分析,需要做大量的实验来观察,保证诊断技术的可靠性。

2、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电力设备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也再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就是其中一种。人工智能技术是一种方法,是对信息进行吸收和处理,从简单数值的计算发展到模拟人脑不能准确辨认和思考。随着现代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也带动了智能技术的发展,形成一整套相关的智能计算方法,并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这些方法主要有模糊方法、时序分析法以及遗传算法等等,结合原有的专家系统、神经网络、自学习等等技术进而相互之间进行补充,不断完善,从而在很多的领域做出相应的贡献。

3、电力设备在线监测

传统的电力设备的定期预防性试验对于故障的检测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第一,在进行停电试验时,由于试验时的电压与设备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使得设备可能存在的缺陷无法被及时的查找出来;第二,定期预防性试验所需要的试验周期较长,对于那些急需要实用的设备而言,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因此对于这些离线的预防性试验而言,在线的监测就显得方便快捷。在线监测通过对设备相关的状态信号进行监测,从而达到对设备的故障缺陷监控的目的。设备的各项状态信号是反应设备故障的重要依据和载体,通常这一过程包括:信号测取、中间转换、数据采集三个过程。这一技术在电力设备的日常检修中应用时间较短,有的系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总的系统设计通常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装置以及计算机等设备。

三、电力设备检修安全管理措施

1、完善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责任制

传统的电力工程施工中,经常存在发生安全事故却找不到相应负责人的问题,这种管理方式严重影响到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因此,应根据电力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完善安全管理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另外,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涉及到多项责、权、利,要明确各个职责的界定,切实地将责、权、利落实到实处,这样不仅可以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在发生电力安全事故时,也能保证能够找到相应的负责人,从而体现出责任制的作用。为了全面提高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的管理水平。可以对各个部门进行明确的划分,将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

2、加强安全的监督管理

应该建立一系列完善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加大管理力度,对各项安全工作实施有效的监督。依据电力工程的不同特点实施分层的监督,提高安全责任的意识,主要对下面几个方面进行监督:是否有合理、周密的安全措施,安全措施是否具有实行的可能性,各种设备机械是否具有隐患、监督措施是否到位,隐患能否得到控制等。

3、加大现场检修作业操作的检查力度

根据《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以及相关指导书的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的检查;确认使用的安全措施能否满足在作业检修时的现场安全的实际需要;检修人员除了要保证作业安全进行外,还要认真检查一些安全措施比如地线、围栏等;在工作人员确保使用的劳动保护措施和劳动工具满足相关的安全控制要求后,再正式进行电力检修工作。另外,检修人员应该首先检查地线是否连接,开关、闸刀等设备是否处于断开状态,对现场的环境掌握之后才能进行现场的检修工作,这样就可以熟悉场地以及现场的设备状况,判断现场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4、做好交底工作

在整个电力设备的检修中,有关人员应该积极开展站班会议以及班前会议,在会议上做好检修安全措施方面的宣传工作。另外,检修人员应该熟练的掌握各种在檢修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更好地保证人身安全。积极做好设备的检查维修护理工作,保证设备的最佳运行。

5、加强检修安全方面的控制工作

检修工作人员的检修工作完毕以后,应该整理作业环境并积极做好有关的检查工作,如确认是否存在短路线以及临时线等。另外,检修工作结束作业人员全部撤离以后,有关管理人员与现场负责人进行交接,阐明本次检修的项目以及问题,并和有关值班人员一起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以及连接状况。此外,检修管理人员要与有关许可的检修人员一起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现场验收,确定合格以后再完善有关验收手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电网稳定工作,电力施工与电力检修安全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需要树立“强基础、抓过程、究细节、重结果”的安全管理意识,加强和完善相关体系制度,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加强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布防和标准化作业,使电力施工与电力检修的各项安全措施得到切实的落实和执行,加大监督和检查力度,加强电力施工与电力检修的安全管控力度,深入分析和研究电力施工与电力检修安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开展定期的效果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最终确保电力施工与电力检修现场的安全平稳。

参考文献

[1]何建良.浅谈电力施工企业安全性评价的推广与应用[J].水利电力劳动保护,2002年01期

电力安全设备 第4篇

随着电力设备的大型化复杂化的发展, 电力设备的研发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个部门或者某个企业, 基于网络技术进步与协同技术的出现, 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开始寻求通过网络协同技术进行优势产品开发资源的整合, 因此电力设备的跨地域、跨企业的协同设计应运而生, 然而在协同设计为电力设备开发提供有力的保障的同时也面临的一个新的问题, 由于以往部门内的数据共享是透明安全的, 而一旦设计数据处于跨部门甚至跨企业共享时, 就会面临某些敏感的设计信息、设计知识的外泄[1,2]。

如何能够在跨地域、跨企业的设计产品间的协同装配设计能够正确进行的同时, 保证部门或企业内的子装配体敏感信息的安全保护, 是一个重要而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3,4,5]。

1 协同装配设计中的安全控制

当今, 大部分协同装配系统通过采用用户名、秘密以及中心认证服务器进行用户身份认证, 以获得用户权限, 从而允许用户加入到协同工作组中, 开展协同设计活动。基于共享对象的访问权限以及用户的安全级别, 中央服务器判定用户是否允许访问相应的CAD数据。但是, 中央认证服务器不能有效地确保分布在不同地方的每个系统用户的信誉[6,7]。

设计模型与设计数据在协同设计过程中进行共享。起初, 数据必须能够进行安全的交换以确保设计任务能够正常进行, 这需要确保设计模型能够自由灵活的呈现, 同时需要保证这些模型的安全性。其次, 用户 (co-designers or design-agents) 本身也应该是可信的。设计数据与设计任务应该被分配到受信任的用户。只有上述两个前提得到保障, 及数据是安全可信的, 用户也是安全可信的, 那么这个协同装配环境才是安全可信的。基于数据安全规则与用户信任规则, 一个安全可信的协同装配设计环境的框架如图1所示[8,9,10]。

设计产品是由多个部件构成, 零件集是协同装配设计环境中组成整个产品的所有单个零件的集, 而子集是装配设计环境中组成整个产品的所有装配体的集, 而每个子装配体是由同一安全级以及存在相互依赖关系的多个子零件构成, 产品的设计是由多个设计任务共同构成, 每个设计任务包含相应的设计部门、资源与人员, 而且每个任务都与相应的零件与子装配体相关, 因此设计任务的安全级别可以通过任务相关的零件与子装配体的安全级别进行安全级别转换得到[11]。

设计任务有设计组 (design group) 承担。用户集是由所有的协同设计人员构成, 而用户组 (user group) 是由部分设计人员构成, 而设计组是由多个用户或者用户组构成, 在设计组中, 用户与用户组间具有信任关系。

用户与设计组具有全局信誉度, 这个信任或者信誉的度量是信任模型产生, 例如贝叶斯系统, 离散的信任模型, 信念模型, 模糊模型和流量模型等。如图1所示, DG Set为设计组设置, 设计任务根据设计其安全级以及设计组的安全级别进行相应分配[12,13,14]。

2 装配模型中的安全级别计算

产品包括装配模型、子装配模型以及零件模型, 零件的安全级别可以通过零件的基本属性计算获得, 而子装配体的安全级别可以通过组成该装配体的零件的安全级进行组合计算得到, 而设计任务的安全级别, 则通过该任务涉及的零件与装配体的安全级别计算获取。

2.1 零件安全级别

零件的安全级别受到零件的属性参数的精度、材质以及功能属性确定。更加高精度的特征参数、昂贵的材料以及重要的功能对应更高的安全级别, 我们定义SL为零件的安全级别, 它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参数精度的安全级别; (2) 材料的自然属性的安全级别; (3) 功能属性。因此给出以下公式对于零件的安全级别进行定义。

对于一个相对复杂的模型而言, 需要更高的精度要求, 对于目前的CAD系统而言, 精度最多控制在小数点以后14位 (例如, Solidworks系统的精度为8位, 而Pro/E为14位) , 而参数精度的安全级别可以定义为:

式中:Mp是精度位数;Tp是最高精度位数, 在正常情况下Tp是目前异构CAD系统中的最高精度位数。

根据零件的材料属性, 分为复合材料, 液晶材料部分的材料, 高分子材料, 陶瓷, 金属材料, 其他材料6个不同安全级别, 复合材料, 具有最高级别的安全级别, 液晶材料在第二高安全级别, 其他材料一次类推, 复合材料的最高级别安全值是1.0, 液晶材料, 高分子材料, 陶瓷, 金属材料, 安全值分别为0.8, 0.6, 0.4, 0.2, 自然属性安全级别定义如下:

根据零件的功能属性, 分为功能特性、结构特性以及其他特性三个安全级别。其中功能特性为最高安全级别, 设置值为1.0, 结构特性的安全级别其次, 设置值为0.5, 其他特性安全级别最低, 设置值为0。对于功能属性安全级别定义为:

对于零件而言, 零件的精度对于零件的安全级别影响最大, 其次是零件的材料属性, 最后才是零件的功能属性, 在公式 (1) 中, w1, w2, w3代表不同的安全属性, 三者的加权和为:w1+w2+w3=1.0, 考虑到零件的精度、材料属性与功能属性对于零件安全级别的影响程度不同, w1, w2, w3不同, w3>w2>w1在本文中, w3=0.5, w2=0.3时, w1=0.2。

2.2 子装配体安全级别

子装配体是由多个部分组成, 每个部件间紧密地连接着, 子装配体由具有不同的安全级别的零件所构成, 因此子装配体的安全级别由组成它的零件的安全级别决定, 零件具有的安全级别越高对于子装配体的安全级别的影响就越大, 正切函数能够很好地描述这种特性, 因此本文采用正切函数作为安全级别的权重值, 例如子装配体Sub1由Part1, Part2, Part3组成, 则其对应的安全级别为SL1, SL2, SL3, 则子装配体Sub1的安全级别计算为:

其中w1, w2, w3分别是三个零件的安全级别, 则权重计算为:

因此, 子装配体的安全级别是各个子部件的安全级别的加权平均值, 公式为:

2.3 设计任务安全级别

由于电力设备的复杂性, 因此往往一个产品被分为若干子任务, 而这些子任务之间具有复杂的相互依赖关系, 设计任务是由一系列的零件与子装配体构成, 因此设计任务的安全级别类似于子装配体的安全级别, 其定义为:

式中:SLi为第i个零件的安全级别;Wi为第i个零件的权重。

3 信任关系确定

在协同装配设计环境下, 每个用户都有一个全局安全级, 任意两个用户之间都存在一个对应的信任关系, 一个用户组是由多个相互信任的用户组成, 具有相同全局安全级的用户或者用户组可以组成一个设计组, 一个设计组的安全级可以通过组成它的用户和用户组的安全级计算获得。

3.1 用户间的信任关系

一个用户对于另外一个用户的信任依赖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依赖于自己的历史经验来判断, 这是直接信任, 二是依据其他用户的历史经验来判断, 这是参考信任, 用户的信任关系是由直接信任与间接信任组成, 其定义为:

转换有时候是成功的, 也存在失败的可能性, 转换的信任值范围在 (0.0, 1.0) 之间, 它用来度量转换的信任度, 如果转换全部成功则信任值为1.0, 如果转换部分成功, 则信任值为0.5, 如果转换失败, 则信任值为0.0。当第K个转换完成后, 用户i对于用户j有一个直接信任值DT (i, j) , 这是由历史中的所有信任值与当前的信任值的加权和, 定义为:

在上述公式中, 对于过去k-1次的转换, 用户i对于用户j的信任值为DT (i, j) (k-1) , 参数表示历史中的信任值随着时间推移对于信任值影响力的减弱速度, TT (i, j) 表示当前的转换信任值。用户i对于用户j的参考信任值来自于对于用户i与用户j都信任的用户, 如果用户k对于用户i与用户j都有直接信任, 则来自于用户k的用户i对于用户j的间接信任值表示为:

在上述公式中, RTk (i, j) 是来自于用户k的参考信任值, DT (I, J) , DT (I, K) , DT (K, J) 为任意两个用户间的直接信任值, 用户i对于用户j总的参考信任值表示为:

每个用户都具有一个全局信任值, 这个值是所有用户对他的平均信任值, R (U) 表示用户的整体信任值, 表示为:

3.2 用户组信任值以及设计组间的信任关系

用户组是一组相互信任的用户, 用户组之间没有信任关系, 但是用户组具有全局信任值, 这个信任值来自于其他用户和用户组, 用户组的信任值是用户组成员的信任值的平均值, 表示为:

式中:R (Ui) 为用户Ui的信任值, 用户Ui是用户组G的一个成员;GR (G) 为用户组G的信任值。

设计组是多个用户或者用户组的集合, 设计组是承担一个设计任务的子单位, 设计组的设计任务是否完成也需要依赖于其他设计任务, 设计组间的信任关系受到不同设计任务间的内部相互依赖关系以及其成员间的信任关系, 两个设计组间的信任关系定义为:

DGT (DGr, DGs) 表示设计组Gr与Gs之间的信任关系, 这是设计任务间依赖关系的加权平均以及设计组成员间的信任关系的加权平均, Dependence (Taskr, Tasks) 是Gr与Gs承担的设计任务Taskr与Tasks之间的依赖关系, 如果Taskr与Tasks是直接依赖的, 则Dependence (Taskr, Tasks) =1.0, 如果Taskr与Tasks是间接依赖的, 则Dependence (Taskr, Tasks) =0.5, 如果Taskr与Tasks是独立的, 则Dependence (Taskr, Tasks) =0, w1与w2为信任与依赖的权重, 其和为1.0, 设计组的信任值是其依赖值与成员信任值的加权平均值。

式中:DGR (DGs) 是设计组DGs的信任值;DGi是另外一个设计组;Uj是设计组DGs的一个成员。

3.3 任务安全级与用户信任值匹配

在电力设备协同设计中, 设计任务被分配给相应的设计组来完成, 每一个设计任务都有一个安全级别, 而每一个设计组都具有一个全局的信任值, 一般而言, 安全级别较高的任务应该由信任值高的设计组来完成, 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安全级别更高的设计任务只允许分配给信任值高于某个阈值的设计组。

存在两种方式来为某个设计任务指定具有对应信任值的设计组, 第一种方式是在任务管理器中根据任务的安全级别以及设计组的信任值进行任务的分配, 第二种方式是应用自动分配方式, 及承担任务的设计组的信任值必须大于任务安全级别需要的信任值的最小值。

4 结语

电力安全设备 第5篇

★ 变电检修实习报告

★ 电气设备状态检修及精细化管理论文

★ 设备检修报告范文

★ 变电检修班班长竞聘演讲稿

★ 变电运行论文

★ 食品工业喷雾干燥技术研究论文

★ 冶金业PLC技术研究论文

★ 环保设备论文

★ 电气变电运行自动化管理论文

电力安全设备 第6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设备维护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7-0098-02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在电网工程运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保证电力传输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稳定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众多的新技术、新设备等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电力系统中,变电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对此,应该加强对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并做好变电设备维护管理,以此解决变电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或者故障,保证电力系统能够安全、有序的进行。

1 电力系统的变电运行安全管理途径分析

1.1 设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目标

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众多的新技术、新设备等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电力系统中,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难度不断的增大。因此,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变电安全、稳定的运行,需要重新设定安全管理目标,为变电运行的各项工作提供可靠、有效的指导。同时,在实施安全管理目标时,还应该根据变电运行的实际状况对安全管理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此保证安全管理目标能够更好的满足变电运行发展的实际需求。

1.2 创建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度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有序的进行,应该创建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度,以此保证安全管理目标以及各项工作的贯彻与落实。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应该创建层级安全责任体系,明确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负责人以及所有基层岗位人员的职责,这样在变电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之后,能够直接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所有部门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显著的提高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

1.3 创建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势必应该创建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创建科学的值班制度,不断的完善值班制度,督促所有的值班人员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同时做好所有操作的记录工作,特别是相关故障以及解决措施的记录工作,为类似故障的处理提供可靠的参考;

其二,创建交班制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交班工作,在交班之前必须做好检查工作,检查无误之后在值班记录上签字,如果在检查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或者问题,则应该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这样能够将各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

其三,创建科学的检查与分析制度,变电运行系统非常复杂,其安全管理工作任务繁重,必须创建科学的检查制度,对变电运行进行动态、全面的检查,能够及时、准确的发现变电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或者问题,通过分析出现安全隐患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以此保证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总之,通过不断地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变电运行安全、稳定的进行。

1.4 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应急方案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的过程中,受众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自然因素的影响,例如暴风雪、火灾、泥石流以及地震等,会对变电系统的运行产生很大的威胁。为了避免突发状况对变电运行产生威胁,应该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应急法安敢,即使发生突发状况,也能够按照既定的安全管理应急方案进行处理,这样能够有效的加快安全事故处理速度,尽可能的降低安全事故对电力系统造成的损失。

1.5 创建高素质的安全管理队伍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效率,应该创建一支综合素质水平高的安全管理队伍,以此保证安全管理目标以及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能够真正的贯彻与落实。

为了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应该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保证所有的从业人员都能够掌握变电运行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同时还应该加强从业人员对于计算机、通讯设备操作的技能培训,主要是因为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显著的提高了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难度。

同时,还应该强化对从业人员的安全事故演习训练,采用典型的安全事故案例进行从业人员的模拟训练,这样能够防止出现安全事故发生后从业人员不知所措的问题。通过上述培训,能够有效的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和防范意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加强电力系统变电运行设备维护管理的有效措施 分析

2.1 创建完善的变电设备维护制度

按照变电运行管理部门的规定,应该创建科学、完善的变电设备维护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变电设备进行检查与维护,以此保证所有变电设备的各项指标能够满足变电运行需求,提高变电设备的运行能效,延长变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为提高变电系统安全运行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各电网企业、变电站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和相关规范,创建符合自身状况的变电设备维护制度,借助制度的强制约束力,提高所有部门和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保证变电设备维护工作能够按照既定的计划和要求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變电设备维护工作应该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对变带你设备运行状态的检测,一旦发现安全隐患或者异常,立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尽可能的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2 创建专业的变电设备缺陷记录体系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设备存在缺陷或者故障的问题,影响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从业人员在进行变电设备检查时,如果检查出变电设备存在缺陷或者故障,则应该详细的将变电设备的缺陷或者故障记录在变电设备缺陷记录和值班运行记录薄中,并且当变电设备的故障或者缺陷消除之后,还应该对变电设备缺陷记录和值班运行记录薄中的缺陷记录进行注销。如果存在变电设备紧急缺陷的问题,应该第一时间将变电设备缺陷内容上报给上级领导,尽快的将紧急缺陷解决。

此外,操作队以及监控中心应该对变电设备的故障、现场状况等记录进行全面的统计和分析,并对变电设备的缺陷处理措施、方法进行总结,以便于为类似变电设备的缺陷的处理提供可靠、有效的参考。

2.3 加强变电设备的评价工作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相关规定,变电站或者电力企业应该创建科学、具体的评价管理制度,以便于为变电设备的日常评价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

同时,还应该制定相应的变电设备评价标准,对变电设备的选型、采购、安装、调试、运行、检查以及维护等进行评价,这样能够实现对变电设备运行的全面、客观的评价,显著的提高变电设备的运行水平。

3 结 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中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和设备维护至关重要,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措施加强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和设备维护管理,能够显著的提高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应该引起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王珊.浅谈电力系统中的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变电设备的维护[J].科 技与创新,2015,(7).

[2] 王文峰,李霞.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技术分析[J].中 国电力教育,2014,(27).

电力安全设备 第7篇

1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及维护机制

在可靠的安全管理及设备维护机制的作用下, 可以为电力系统变电运行水平的提升提供可靠地保障, 完善系统服务功能的同时减少系统工作中的运行成本。但是, 结合现阶段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的实际发展现状, 可知其中存在着安全管理及设备维护机制完善的问题。这些机制的缺乏, 给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可能会造成各类事故的出现。具体表现在: (1) 某些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责任意识, 系统变电运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同时, 部分设备维护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信息化技术利用少, 致使设备故障无法得到及时地排除; (2) 某些安全管理及设备维护机制与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的实际状况不相符, 致使这些机制使用中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1.2 设备故障的性能可靠性评估不足

电力生产设备实际作用的充分发挥, 有利于提高电力系统变电运行效率, 促使系统的生产成本能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实现电力企业生产效益最大化的发展目标。但是, 受到某些客观存在因素的影响, 系统变电运行中存在着设备故障性能可靠性评估不足的问题, 给电力生产计划的实施及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具体表现在: (1) 技术人员在设备故障排除中各种影响因素的考虑不充分, 相关的设备维护措施使用中无法达到优化设备工作性能的具体要求; (2) 某些设备的更换不及时, 给设备后期的正常工作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3) 部分变电设备的质量性能参数无法达到行业技术规范的具体要求, 客观地加大了设备故障的发生率。

1.3 不同部门对于相同规章制度的执行不一致

当某些电力设备管理与维护过程中发现故障时, 电力部门的上级单位往往会制定出相关的规章制度, 要求下级部门在一定的时间内执行, 并将这些制度使用中的相关信息及时地反馈回来。但是, 部分下级部门执行上级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上, 可能会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导致不同下级部门最终的执行效果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变电设备的各种故障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彻底地排除, 影响了电力系统变电运行计划的实施, 给设备的正常使用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加大了设备使用中的风险概率。

2 加强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健全相关的管理机制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的管理部门应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及变电运行的相关要求, 健全相关的管理机制, 加强各种安全管理机制的制度创新, 促使系统变电运行水平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具体表现在: (1) 结合系统变电运行的工作流程, 加强对不同生产环节存在问题的有效处理; (2) 根据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目标, 落实安全责任制, 充分地发挥不同管理人员的职能作用; (3) 制定出可靠的应急预案, 加强对变电运行中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

2.2 强化变电运行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完善监督机制

为了使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能够达到实际生产活动的具体要求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完善相关的监督机制, 促使变电运行事故发生率能够不断地降低。具体表现在: (1) 开展变电运行的专业培训活动, 加强变电运行事故发生原因总结, 促使管理人员能够严格遵守相关管理制度, 落实各项管理机制; (2)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 构建可靠的信息管理系统, 不断完善变电运行监督机制。

2.3 加强现代化检测技术的有效使用

为了使电力企业上级部门与下级部门在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中达到工作一致性的目的, 需要结合变电运行的实际概况, 加强对监控测量技术、智能传感技术、自动化检测技术等不同检测技术的有效使用, 促使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可以得到快速地处理, 全面提高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工作质量。

3 加强电力生产设备维护的有效措施

为了延长电力设备的使用寿命, 优化设备的服务功能, 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设备使用中的故障发生率, 为电力系统变电运行水平的提高提供可靠地保障。

(1) 做好设备维护记录工作, 细化设备维护内容。在设备维护作业开展的过程中, 需要及时地记录设备故障类型、故障发生原因、故障处理后的使用效果等, 为以后设备维护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与此同时, 结合系统变电运行的实际要求, 不断地细化设备维护内容, 增强维护措施的实际作用效果。

(2) 加强设备性能可靠性评估。当设备故障发生时, 应利用各种专业手段的优势, 从不同的方面对设备性能可靠性进行综合地评估, 促使设备故障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彻底地排除。

(3) 完善设备维护机制。通过对设备维护工作质量的综合评估, 采取必要的措施对既有设备维护制度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处理, 并在各种改进措施的支持下不断完善设备维护机制, 实现电力生产设备维护规范化与标准化。

4 结束语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水平的提升, 需要加强对其中存在问题的有效处理, 制定出符合实际生产活动要求的问题处理措施, 促使变电运行管理能够达到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具体要求, 延长各种电力设备的使用寿命。在制定这些处理措施的过程中, 应从不同的方面对这些措施的合理科学性进行综合地评估, 确保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及设备维护相关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全面提高我国电力产业的整体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殷常敏, 段振茂.基于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5, 03.

[2]向阳.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J].低碳世界, 2014, 23.

[3]肖健斌.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和设备的维护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 2015, 15.

电力安全设备 第8篇

一、对电力设备进行高压试验的价值所在

电网运行中需要进行设备的高压检测, 并且监测对于保障电力企业的生产生活和经营效率有重要价值, 甚至涉及到人民的日常用电和工作等等。必须在将高压设备投入运行前对其进行相关的高压测试, 这为设备在运行阶段可以正常使用提供了保障。并且高压设备与其他的设备存在差异, 由于其自身工作特性, 其在使用过程中所提出的要求也比较高, 因此高压检测时要对于设备相关的材料和产品进行检查和把关, 确保设备的具体状况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 这从硬件上给供电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二、高压试验的关键环节

高压试验设备包括高压试验变压器、及串联谐振设备以及电力变压器。在试验的环境下, 一般都是由高压试验变压器制造出的电压。在进行高压测试时, 如果试验所使用的变压器以及串联着的谐振设备无法达到要求时, 就需要使用电力变压器。在进行试验时, 升级变压器属于电力变压中的一种结构形式, 它通常被用作中间变压器, 起到了匹配试验要求电压和电源电压作用, 并且有很好的适应性。在进行高压设备的绝缘测试和高压输电测试时都需要较为强大的交流试验电源。在进行一些小电容设备短时的高压测试时, 经常用到试验变压器;当进行电容设备的单相高电压测试时, 需要选用串联谐振设备;电力变压器具有其自身的优势, 虽然在结构以及容量上都很昂贵, 但是在试验中作为交流电源, 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三、电力设备高压试验的安全管理措施

进行电力设备的高压试验, 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 因此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非常重要, 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保证人员和试验的安全。

(一) 树立人员的安全意识, 加强技术培训

树立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电气试验自身具有很高的危险性和突发性, 需要工作人员更加信心保持高度的谨慎, 进行试验时需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只有做好了这些辅助工作才能保证在工作的整个进程里不会出现安全事故。辅助工作需要人员具有更好的个人技术水平, 并且有良好的安全意识, 而这需要在平时的工作和试验中不断培养, 直到形成习惯。要保障每个试验人员将安全放在首位, 将安全意识渗透到每个工作环节中。要加强对于职工的业务水平的提升, 在平时增加投入在培训费用方面, 鼓励员工提升自身专业技术, 积极地开展各种专业知识和节能培训课程, 为试验的安全性奠定良好的技术保障。

(二) 在试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试验制度并严肃试验纪律

在高压试验中, 由于试验的现场具有复杂的因素, 开展试验的环境可能有很多声音干扰。正因为如此, 进行试验时, 更加应该按照《电业安全规章》去操作, 严格地按照相关的试验制度进行。试验过程当中还应该严肃试验纪律, 确保试验人员在试验时不参与和试验无关的事情, 高压试验的责任人要确保参加试验的员工身体状况没有异常, 禁止身体出现状况和饮酒的员工参与到试验中去, 对于要进入试验场地的人员要严格把关, 确保无关人员不会进入场地。如果在试验过程当中, 不严格遵守试验制度, 不严肃遵守试验纪律, 就有可能造成严重事故和重大损失, 后果不堪设想。

(三) 试验开始前做好检查工作

由于高压测试的特殊性, 其测试的设备不同所需要的相关设备以及标准, 还有接线的方式等都存在差异。这要求在试验正视开始前, 要做好对于设备的检查工作, 当在检查中查找到问题时要给予迅速解决。在检查各项都没有问题后, 才可以让与试验有关的人员开始进行试验。由于高压具有其特殊性, 需要对设备的接地状态进行检查, 确保各个设备的接地状态没有问题。并且在完成试验后, 也要做好被测设备的放电工作, 这是为了试验人员的安全负责也是为以后的试验工作做准备。

(四) 对于测试中的危险点进行分析, 并且结合到人保障不出问题

对于高压试验, 需要总结现实工作中的经验, 通过对测试中所发现的危险进行分析, 找出测试需要制定的衡量标准, 即在每个关键环节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控制, 并且对于较为危险的问题做出应急措施, 通过员工互相探讨得出工作的办法, 集众人的智慧。并且在高压试验开始前, 要细分每个任务和环节的对应负责人, 需要负责人对措施进行检查并且在确认无误后签字, 保证每个环节的事故隐患降到最低, 从而有效的提高试验的安全性和试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在试验的过程中, 还应对试验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分析, 并记录备案。

(五) 安全有效的监管

在任何一项高压试验的进行当中, 都应该设有监管人员对试验的全过程进行监管。监管人员应当由工作时间较长、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担任, 他们不参加实际的试验过程, 主要的注意力应当放在对整个试验过程的监管上, 我们这里所说的监管并不单单是以往的对于人员工作和操作情况的监管, 还要对于试验的现场情况有整体的把握和了解, 并且及时的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预防在试验中由于突发的情况, 防止对人员造成伤害的事件发生。在进行试验时, 如果监管人员应及时关注试验人员的状况, 如发现出现异常时应当立即终止试验的进行, 当试验出现异常时也要在旁起到降低具体操作人员心理压力的作用。

四、结语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经济的发展都需要电力为支撑, 人们对于电量的需求在不断正大, 只有良好的供电设备才能保障在供电中安全无隐患。由于对高压试验是对电气设备进行的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工作, 所涉及的范围广, 需要各种技术和试验人员参与才能进行的一项工作。由于其复杂性、特殊性和危险性, 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建立适合高压试验的相关规范。高压试验为电力设备在今后的运行提供了保障。高压测试的危险性和特殊性也对进行测试的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试验人员要有很强的心理素质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 能够理解高压测试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电能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电力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电力设备是组成电网的一个重要部分, 能否安全稳定的运行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安全和人民的利益。高电压设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因此要在建成之后进行全面的测试。本文阐述了高压电设备试验的重要性、高压试验的要点和安全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力设备,高压试验,安全措施

参考文献

电力安全设备 第9篇

一、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隐患

从安全人机学的角度考虑, 机械安全是指机器在预定条件下执行其功能和在对其进行运输、安装、调试、运行、维修、拆卸和处理时, 不至于对操作者造成损伤或危害其健康的能力。从整个电力施工的过程来看, 电力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因素主要出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机械设备自身隐患。机械装置在正常工作状态、非正常工作状态乃至非工作状态都存在危险性。有关资料显示, 电力施工机械设备本身的安全隐患在所有的安全隐患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了一半, 电力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大多数是由机械设备问题引起的。具体来说, 电力施工机械设备问题包括了机械设备自身的缺陷、破损、老化, 同时, 还包括解析部件缺乏必要保护、运动部件与人体之间没有设置隔离区域、机械漏电等等。以上各种安全隐患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安全问题。

2) 施工人员因素。所谓的人员因素就是指参与施工的工作人员进行违章操作而引发的安全问题。事实表明, 施工人员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也是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人为因素带来的安全隐患在所有安全隐患中所占的比重在1/3左右, 所以在电力施工的实际工作中, 施工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 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和专业素质, 提高安全意识, 减少、杜绝违章违规操作, 实现人的安全行为。

3) 其他因素。也就是除了机械设备自身原因和施工人员因素之外的其他能带来安全隐患的因素, 比如机械设备在安装以及架设的时候, 施工地点周边的环境也是影响设备安全的因素之一。

二、电力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中的人为因素

施工设备存在的不安全状态往往是由管理者和操作人员的违规操作而引起的, 首先, 操作人员的违规操作和生产过程中不安全状态的出现都是由事故预防工作人员和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缺失造成的。其次, 设备管理工作不到位或者是设备的操作人员出现操作失误, 则设备的安全隐患就会增加。因此, 要提升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 并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各种不安全因素, 制度处合理健全的安全制度, 提升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 这样可以避免电力施工时机械设备出现故障以及隐患造成的危害, 减少危害发生时可能造成的资产浪费以及对人身造成的危害, 良好的避免能源上的浪费。

三、电力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措施

(一) 制定出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管理目标与计划

1) 协调各种要求和各种层次之间的关系。计划的制定过程就是一个协调的过程, 制定出计划能够给管理者和其他工作人员指明工作的方向。如果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对组织的目标有所了解, 并认识到为了达成组织目标他们应该做出的什么养的努力时, 就会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调节, 彼此合作, 成为一个团队。设备管理目标要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还要考虑到机械设备的具体情况、法律的要求、员工的要求, 并综合考虑人员、工期和经济的要求。指定的目标应该尽量能够量化。每一个层次的工作人员都要根据整体目标制定出符合自身情况的小目标, 从而确保整个施工工程大目标的最终实现。2) 注重对人的管理。因为人的因素会对机械设备管理造成重要影响, 管理失误和操作失误带来的问题都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所以, 在制定目标时, 应该将管理者和设备操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作为一个重点, 制定出人员教育和人员培训的目标。通过对管理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 提高电力施工时操作机械设备的水平以及后期对机械设备的维护, 通过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 以便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和防范能力, 从而提高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性。3) 注重资金、人力和工程要求的协调。根据计划, 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养护, 而不是等到所有的设备都出现了问题才进行处理。施工过程也有一定的周期性, 有高峰和低谷, 应该充分利用施工的低谷期进行设备的修理和维护, 从而保证设备在高峰期能够顺利、安全地运行。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管理者根据长期的经验制定出科学的机械设备维护和检修计划。应该重视资源的投入, 因为要实现安全生产, 就要有所付出, 就要有人力、物力和资源的投入。只有付出了精力和时间, 投入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才能收获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 从而保证工程计划的顺利进行。

(二) 重视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测

特种设备本身就比一般的机械设备存在着更大的安全隐患, 所以, 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测是十分必要的。特种设备的危险性较大, 一旦发生事故, 对操作者和其他工作人员的伤害也是比较大的, 而且还极易造成公共设施和机械设备的损害, 从而给电力企业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所以, 为了保证特种设备的正常运行, 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巡回的安全检测和检验, 这样才能避免发生机械事故, 为生命安全和生产安全提供保障。

(三) 落实奖惩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在企业中, 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一个安全责任主体。每一个员工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着各自的责任, 享受着岗位的利益。电力施工过程中, 频繁使用机械设备, 这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的参与, 所以要将岗位的职责落实到人, 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人员的培训和其他各项工作落实到对应的岗位上, 选取一定的时间段, 根据计划目标对岗位工作进行考核, 落实奖惩制度, 对安全工作做得好的人员或部门进行奖励, 对安全工作做的不到位的人员或部门做出惩罚。

四、结语

安全管理是可以保障电力建设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良好的使用和运行, 不仅与电力企业的财产安全和人员安全密切相关, 而且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树立安全管理意识, 提升安全管理的措施, 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能力, 才能有效消除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安全隐患, 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从而减少资源上的浪费以及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国安全生产协会注册安全工程师工作委员会,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安全生产技术.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1.

[2]渠红昌.发电厂机械设备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浅析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的安全管理 第10篇

1 电力设备安装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 虽然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水平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但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实践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1 接线施工安装中存在问题

在电力设备的接线施工中, 因作业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较差、业务技能水平较低, 常会忽略必备的处理工序。比如, 在处理开关问题时, 常未断开相线;没有及时、彻底地清除腐蚀剂;灯头螺口线柱上直接连接相线等。同时, 由于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较差, 导致线路搭接混乱, 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1.2 穿线施工安装中存在问题

在电力设备的穿线施工中, 由于采用的管道的直径太小、导线较多, 导致管道占用的导管散热空间较大, 进而使绝缘层快速老化, 埋下了安全隐患。

1.3 避雷施工中存在问题

在电力设备的避雷施工中, 有多种引下线施工作业方法, 比如采用镀锌圆钢、采用构造柱四根主筋沿墙体敷设等。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如果存在严重的漏焊现象, 则必然会埋下安全隐患。在这种情况下, 漏接、漏焊圆钢可能会导致引下线失效, 进而使避雷系统难以发挥作用。

2 电力设备安装中的安全管理策略

基于上述电力设备安装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 要想加强安全管理, 就必须认真做好以下3方面的工作。

2.1 加强安全教育工作

在电力设备安装安全管理中, 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人”。因此, 在实践中, 应加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对于未安装的电力设备施工项目, 项目经理应统一指挥, 以安装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为主体, 开展安全施工培训和教育活动;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考核, 从而提高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在电力设备安装施工的过程中, 为了有效防止施工人员麻痹大意、盲目施工的现象发生, 应及时督促, 使他们时刻牢记安全生产规范, 并提高安装施工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从而使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2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 在电力设备安装施工的过程中, 应努力构建安全管理体系。只有这样, 才能使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对于项目经理和监理单位而言, 应规范操作流程, 熟知安全生产管理规范, 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制订安全可行的实施细则, 从而指导电力设备安装施工操作;对于监管部门而言, 应认真分析和研究以前的资料, 尤其应重点排查易出现安全隐患的部位, 并积极推行安全责任制, 将安监责任细化分解, 督促各个部门、具体岗位参与安装施工安全管理, 严禁出现不作为的现象, 严格落实奖惩措施, 从而杜绝各种违规操作。同时, 应建立和完善监督反馈机制, 不断完善安装设计图纸审查、技术交底和绩效考核制度, 动态跟踪施工操作流程, 力求将各种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 从而确保电力设备安装施工作业的顺利开展。

2.3 完善电力设备安装的安全管理措施

电力设备安装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提高电力设备安装施工效率的关键。因此, 在安装电力设备前, 需先进行电力设备试检, 尤其应检测电力设备的运转状态、运转时间、运行环境、安全性和运转线路的情况等。应基于试检资料, 判断电力设备的应用性能, 全面考虑联动运作条件下的安全管理问题, 以此保障电力设备安装施工的可靠性。对于电力设备安装施工工程中的安全管理问题而言, 不仅取决于现场的安全管理, 还需要完备的安防设施。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安装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电力设备的安装过程中, 应定期检查和清理现场所有的安防设备和安防器具, 尤其要避免因污垢或损坏而导致电力设备以及相关工具的防护功能丧失、减弱。

应用安全用具时, 应严格按照规范和要求, 并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用具的安全性。电力设备安装施工前, 应严格检查和测试设备, 确保电气设备安装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对于用电设备而言, 应严格检查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安装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电力设备、器械, 应重点检查其绝缘、接地部分, 以免发生漏电事故;对于相应的电气和电子产品而言, 应重点测试其接地、绝缘性能;维修电力设备前, 需对其进行安全测试, 以确保维修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 在电力设备安装施工的过程中, 应先对电力设备进行电流、电阻和耐电压测试, 并核实测试结果, 以免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安全用具应用完毕后, 应及时将其放入专用的存放箱中, 以确保不影响安全用具的质量。在安全用具的放置过程中, 应严格按照编号存放, 不应出现秩序混乱的情况。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和电气工程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 电力设备安装施工安全管理已成为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因此, 应加强安全意识和技能教育培训, 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模式, 采取全过程、多元化的安全监管措施, 从而排除安装施工中的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常晓颖.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之我见[J].民营科技, 2011 (11) :245.

电力安全设备 第11篇

关键词:临策;电力;安全;稳定

全线有800KM架空电力线路,90.3KM电缆线路,全线设4座35/10KV变配电所、1座10KV配电所,166台变压器,9座箱变,16台发电机组,分别担负着临策线、天策线20个车站信号、通信以及车站生产生活用电和区间光纤直放站的供电任务。大部分电力设备都建在荒郊野外、大漠戈壁深处,远离公路和铁路,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极其恶劣,沙害严重地段有257公里的供电设备,车辆难以进入。因此,在这种恶劣环境下,如何确保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对供电专业提出严峻挑战。下面就提高临策线供电设备稳定性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1 临策线电力设备安全稳定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人员变动频繁,思想波动较大。目前各车间电力专业的一线作业人员,大多数是劳务派遣工和按工作量清算的专业维修人员。劳务派遣工相对固定,但是这些人工作不安心,对自己的前途迷茫,思想波动较大。另外, 以工作量清算方式进驻临策线的电力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工资、福利待遇存在差距,造成人员变动较频繁,新来的人员对电力设备不熟悉,也给供电安全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1.2 电力设备日常维护、巡检困难。临策线的电力设备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日常巡视、维护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远离公路,给日常巡检带来了不便。二是设备地处沙漠戈壁,车辆进不去,只能徒步巡视,翻山越岭、穿越沙漠,每一次的巡视检查,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三是部分临近铁路的电力设备,没有汽车道路,只能乘坐轨道车巡视,巡视次数少,质量不高,部分设备隐患不能及时发现。

1.3 遇突发性故障应急处置能力有待加强。临策线采取单电源单臂供电方式,供电臂长近200公里,并且不能形成互投,每个站区间都在40-60公里之间,如果区间发生故障,从车间到达故障地点最快也要2小时,为短时间内处理故障增加了困难,如果故障发生在区间抢修故障查找故障点的时间要更长,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抢修任务。另外,发生供电故障判断不准确、查找难度大,缺乏应急抢险经验,也给安全供电造成了不稳定的因素。

1.4 恶劣的自然条件严重影响设备的可靠性。临策线地处荒漠戈壁,受温度、风害、水害、沙害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四季、昼夜温差大,影响导线驰度变化,从而可能引发断线、混线等故障。二是电力设备经常受到大风袭击,造成导线、架空地线产生振动或造成断股,甚至有可能发生导线之间互相碰撞而形成相间短路,从而造成跳闸而使线路停电。三是临策线部分线路处在易发生山洪的河槽、沼泽、沙漠地段,造成倒杆的因素增加。另外,树木侵界、沙害、施工干扰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正常的供电秩序。

2 提高电力线路安全稳定的措施和方法

2.1 稳定思想情绪,解决实际困难。做好各车间电力专业人员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以平等的姿态与职工交流。要做到物质帮扶和精神帮扶同步,关注职工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运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力所能及的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切实做好电力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2.2 健全巡检制度,加大巡检力度。按照供电设备故障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的原则,为确保管内供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保证巡检质量,需要健全巡检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落实记名巡检、徒步巡检制度。对每一次的巡视检查要认真填写电力设备巡检记录,对巡检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并跟踪销号,并落实到个人。要按规定时间周期认真执行定期巡检、特殊巡视和夜间巡视制度。还要按规定周期对供电设备进行测试和试验。对巡检的频次和质量严格落实考核,检查发现漏检、漏巡的情况要加大考核力度。

2.3 强化专业管理,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从强化水电专业管理入手,不断完善水电设备维护管理方案,优化生产组织结构,实行兼职并岗,做到一专多能,探索修程修制改革,实行状态修、重点修、集中修,本着巡重于修、精检慎修的原则,灵活调整巡检频次。

2.4 完善抢修应急预案,做好抢险材料管理。为确保电力设备在发生突发性故障时,做到“组织有力、判断正确、快速到达、处理得当、恢复迅速”的目标,对线路上的危险源、事故易发地段进行调查,绘制抢修路线图以便事故抢修时尽快赶到故障地点。同时结合现场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练兵和事故演练活动、补充应急抢险知识,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应急救援处置能力。完善各种应急预案及队伍,配齐各种应急器材及材料,设备发生故障后,积极组织处理,尽量压缩故障延时。事后要认真分析故障原因并制定相应措施,力争减少故障的发生。另外,做好应急材料储备,将抢险用料由专人负责管理,并统一放在专用的仓库,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抢险工器具进行检查试验,确保其性能良好,并规定抢险用料不得挪用。

电力安全设备 第12篇

1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管理

(1) 运行安全管理的目标。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 应该将安全管理工作当做是日常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来对待, 因此在工作中, 应该根据当年电网运行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详细的检查和维护, 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 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目标得以顺利的实现, 此外, 还要对设备的安全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 这样就能很好的减少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同时还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改进, 确保安全管理目标能够得以完成。 (2)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 要想更好的保证安全生产的效果, 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尽快的去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同时还要保证其落实的效果和水平。将这一制度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在实行该制度的过程中, 安全责任人一定要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对生产环节予以控制和及时的调整。同时还要亲自到现场去指导技术人员进行实际的操作, 在实际的工作中, 必须要对所有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在一定时期之内对站内安全生产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 从而在分析中及时发现问题, 并找出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实际办法, 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安全生产考核提供良好的条件。 (3)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状态管理规范。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会受到非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有一些是自然因素, 有一些是人为因素, 设备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也容易出现损坏的情况, 这样一来就使得整个变电站运行的质量和运行的安全都受到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在这些问题出现的时候, 变电站一定要有一些相对合理的应对措施, 这样才能保证变电运行的质量和安全。 (4)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的工作要求。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同时和电力用户之间的关系也十分的密切, 所以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消防管理的质量就成为工作中需要着重控制的一个内容。在变电站内, 一定要有比较多的消防设备, 此外变电运行的工作人员也一定要对消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在实际的工作中, 还要定期组织消防的讲座和演戏, 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变电站自身的稳定和安全。

2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管理的措施

为了有效的提高电力系统自身的运行质量, 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 一定要对变电运行采区有效的管理措施, 避免在这一过程中出现比较严重的用电事故,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的保证电力变电运行的质量和安全, 促进电力系统的顺利运行。 (1) 加强值班制度的管理。变电站值班制度通常都是在监控中心或者是操作组当中, 因此, 针对这些员工一定要开展一系列的培训工作, 这样其就能够更好的去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性能, 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保证工作人员在岗期间运行、维护和管理等都能符合工作的需要。此外, 值班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也要对每一个环节都详细的记录下来, 操作过程中的电话一定要录音, 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发现其在运行中所出现的故障情况, 同时针对故障还要进行有效的处理, 从而使得变电运行更具安全性。 (2) 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监控中心的值班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充分的按照交接班的时间来操作, 交接班的时候, 所有的人员都要参加, 在对设备检查, 保证其不会出现问题的时候, 交换双方要对值班记录进行签字确认。 (3) 认真执行检查制度。一般情况下, 值班人员一定要定期的使用监控系统对变电站进行及时的巡视, 如果出现了一些特殊的情况, 要增加巡视的频率。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 不需要对其进行巡视, 但是在事故处理完全结束之后, 应该及时的对其进行巡视, 巡视的过程中也要做好记录工作。 (4) 认真执行分析制度。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对监控中心和操作的班组进行有效的管理, 同时还要对相关的制度进行分析, 每个季度都应该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在分析工作中, 主要是对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进行着重考虑, 月度分析一定要准时, 不可以疏忽, 专题的分析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时还要将所有的成员都聚集在一起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及时的找出其问题, 从而也更好的找出对应的解决措施。 (5) 认真执行定期试验制度。变电站当中的设备应该设置专门的人员进行试验和检查, 同时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 一定要严格的按照相关制度的要求, 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 这样就可以保证其一直处在良好的运行状态当中。

3 设备的维护管理

(1) 设备定期维护工作。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各种技术资料进行整理, 同时还要按照季节的特征对其进行详细的检查, 与此同时还要对其进行及时的检查和维护。 (2) 设备评价工作的组织。在评价工作中一定要充分的参考国家和企业自身的规定和标准, 确立一个科学的设备管理制度, 同时还要积极的去开展设备评价活动, 在这一基础上, 还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考核制度, 这样才能有效的改善设备评价工作。 (3) 监控中心应建立设备缺陷记录。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监控中心在运行的过程中, 操作的时候应该建立设备缺陷记录系统, 如果在其运行的过程中发现了设备存在缺陷或者是不足, 就应该对其进行记录, 缺陷解决之后应该在记录簿上消除。如果发现了突发性的缺陷之后, 监控中心一定要及时向调度员和本区域内部的领导汇报, 同时还要对缺陷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说明, 监控中心和操作小组在实际的工作中也应该将设备存在的缺陷统计当做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工作。

结语

变电站运行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变电站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是设备维护的过程中任务比较重, 所以设备也可能出现较多的故障, 因为工作环境相对比较单调, 所以操作人员在思想上也容易对该工作不重视, 如果设备出现了故障, 就可能出现不可设想的后果, 所以工作人员必须要对设备的结构和运行机制充分的了解, 保证其运行的安全。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国动画大跃进下一篇:外源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