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翻转课堂范文

2024-09-06

类翻转课堂范文(精选12篇)

类翻转课堂 第1篇

1 翻转课堂的内涵、应用与研究现状

翻转课程就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以教师讲授为主, 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借助于网络平台,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平台, 以学生课前为主, 师生网络平台交流进行实时学习, 打破学习的时间与空间限制, 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角, 教师起到组织教学与辅导答疑及总结作用,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 提高了其创新能力。

翻转课堂在国外大约最早2007年在美国中小学开始使用, 取得比传统教学更好的效果, 在欧美一些国家推广, 并且取得一定成绩。我国最早在2011年重庆市江津聚奎中学和广州市海珠区第五中学相继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获得了成功。通过实践证明, 翻转课堂不仅适用中小学教学, 对应用型类院校也非常适用, 其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现在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及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尝试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并且取得一定效果, 证明比较适合应用型类院校培养学生目标。

2 数据类课程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2.1 数据类课程的强实践性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 学习数据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会使用数据库应用软件, 数据库应用软件是软件开发中的重要工具, 一般与程序设计语言一起进行软件开发, 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程。现在应用比较多的数据库软件有SQL、MYSQL、ORACLE。无论哪个数据库软件, 自己应用都没有实际意义, 基本都与程序设计语言一起进行开发, 实现自身意义。反过来程序设计语言不与数据库软件合用, 也不能开发出相应的软件。数据类课程一般都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 以任务驱动、案例式教学形式进行授课, 比较适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完美补充, 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

2.2 教学资源与学习条件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基本完成, 现在是提高阶段, 数字化校园的完成为翻转课堂在高校的顺利实现提供了技术保障, 翻转课堂的运行需要网络平台, 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网络教学平台是翻转课堂能进行的基本平台, 为学生预习与复习等提供了场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 现在大学生都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在技术上为实施翻转课堂提供了基本保障。现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如今大学生都有电脑, 高校寝室都能宽带上网, 为翻转课堂实施提供了学习条件。现在高校无论从教学资源还是教学条件能实施翻转课堂, 为翻转课堂在高校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2.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

翻转课堂教学是以学生预习为主, 学生充分预习是翻转课堂能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 教师通过网络平台, 把学习资源发布到网络平台上, 比如学生作业, 课件、视频等学习资料。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角, 学生必须有一定的知识, 学生通过预习是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 学生经常预习, 把预习当成一种学习习惯, 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要素。学习是终身的,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今后工作有一定益处, 毕业后也需要经常学习, 提高自身知识水平, 提高文化素养, 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这都是需要自主学习, 没有教师在教, 因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 能够对学生今后成长起到促进作用。

3 数据库开发类课程翻转课堂构成要素

3.1 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是翻转课堂实施的关键因素, 翻转课堂实施需要平台支持, 现在网络教学平台种类很多, 但其主要模块基本一样, 都是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本文基于云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如图1所示:

3.2 视频讲解

视频讲解是翻转课堂中的重要教学资源, 视频资料来源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教师自己录制, 另一种是借助于慕课。视频资源是学生预习与复习的重要教学资源, 学生通过视频进行学习, 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不会问题, 可以通过师生交流管理模块进行交流, 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 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 学生预习效果是影响翻转课堂进行的效果, 视频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比如动画、音频等, 学习起来比较直观,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3 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是翻转课堂中的重要环节, 改变了传统教师讲授为主, 以现在学生为课堂主角,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生活动首先是项目选择, 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特点选择合适的项目, 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解决的实际问题,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其次是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实际就是专项总结, 根据学生课堂表现, 教师总结出学生经常出现问题的地方, 让师生共同研讨, 希望在下次应用过程中, 不出现类似现象, 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最后引进竞争机制, 项目化教学一般都是分组进行, 每个教学任务, 让教师与学生进行总结, 看那个组完成的好, 及时进行总结, 对于最好的一组进行奖励, 最好引进企业真实项目, 被企业采用后, 会有一定资金支持, 可以促进其他组学生学习, 形成一种良性竞争。

3.4 翻转课堂运行机制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的实施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需要一定的过程, 翻转课堂实施提高了课堂效果, 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增强了创新意识, 提高了创新能力。翻转课堂运行机制主要考虑改进学生评价机制、改革教师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教学模式改变, 教学评价体系需要完善, 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学改革的成败关键因素, 需要逐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适应教学模式的改革。

参考文献

[1]马秀麟, 赵国庆, 邬彤.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3, (01) :184.

[2]李万龙, 赵辉, 郑山红, 等.软件工程类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中旬) , 2012, (11) :152.

[3]张金磊, 王颖, 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2, (04) :90-91.

[4]刘方.高职软件开发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J].巢湖学院学报, 2012, (03) :170-173.

[5]赵志梅, 张帆.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01) :238.

类翻转课堂 第2篇

翻转课堂教学要求授课教师在授课之前,对所讲授的课程知识进行更为系统的梳理与更为充分和完备的准备。翻转课堂教学能把国内外知名专家的授课、业内人士的职业认知以现代多媒体传播手段的方式引入课堂,甚至能够实现现场授课,有效增加了课程知识传输的厚度。以国际经济合作课程为例,在讲授国际技术贸易、对外工程承包、国际融资租赁等章节时,就可以把资深业内人士请进课堂,来推动教学与实践的直接接轨。在经贸类专业课程上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使学生由被动知识与技能的接纳者变成了积极主动学习者与知识技能的采集者。

1. 2 契合社会对创新型专业人才实践技能的需要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集中授课老师和全体选课学生的集体智慧,把前期准备和课堂授课中发现和挖掘出的最新理论知识、思想火花、典型案例、行业技能需求都呈现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代际受益。翻转课堂的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推动了学生在知识认知中的合作。以国际经济合作课程教学实践为例,在学习过程中构造起非正式学习组织,使学生能够相互解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从而不断激发出思想的火花、对实践技能的高端认知,在学习中培育起对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创造力。

1. 3 有力推动课程理论内化与实践技能强化持续性的需要

类翻转课堂 第3篇

关键词:通识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6-0061-04

一、引言

随着通识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通识教育的课程改革,比较知名的有北京大学的元培计划、清华大学的文化素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复旦大学的复旦学院等,这些高校主要是通过借鉴国外高校的优秀经验,并融合自身发展进行了创新,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

而根据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目前国内比较认可的一个概念内涵认为:“从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和国家公民;从内容而言,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础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1]从通识教育的概念内涵来看,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还要教会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能力,如逻辑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等。这些培养目的在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很难实现。

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是近年来研究比较多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起源于美国林地公园学校的Jonathan Bergman和Aaron Sams两位老师[2],他们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上课听讲,课后回家做作业的模式,变为学生课前在家看视频,课堂中讨论做作业的新型翻转模式。目前这一模式在国内外已经有一些成功教学案例,其解决了传统课堂中的很多问题:如学生差异性问题,对于看了一次视频没理解或者开小差的同学,可以回放视频或多看几次,直到听懂理解为止。而不像传统课堂中,老师无法多次重复为学生讲解;理解力强的同学可以只观看一次就进入习题环节或下一知识点的学习,使得学习更加个性化、自主化;此外,这种模式也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选择自己最适合的方式在课前学习新知识,而在课堂中可以有更多时间与同学或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便于思维的碰撞、学生情感交流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其他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因此,将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引入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中,可以解决目前通识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面临的很多问题,如课时较少,学生缺乏实践操作,仍沿用传统教学评价方式,学生的情感等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培养等问题。[3][4]目前在国内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已有较多成功案例,本文将结合通识类课程《DIY视频制作》的教学大纲、课程特点以及学生特征等,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通识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二、《DIY视频制作》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DIY视频制作》是学校依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开设的一门工程技术类通识选修课程,授课对象是全校各学院各专业大一、大二的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视频制作的一般流程以及视频编辑软件Premiere和其他处理音视频素材的软件。学生选取感兴趣的题材,从视频拍摄、录制到视频编辑、字幕添加、最终输出发布视频作品。根据课程性质、授课对象以及教学目的,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授课学时相对较少

在高校中,通识类选修课程一般是每周2学时,一学期开设16周,共32学时,传统的《DIY视频制作》课程教学模式中多以教师讲授和演示为主,没有额外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上机实践、讨论及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这种教学模式无法完成通识教育中所提倡的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2.学生差异性较大

通识类选修课程《DIY视频制作》面向全校各专业大一、大二的学生开设,学生的专业背景、计算机水平等也存在较大差异,很多同学仅仅通过课堂中教师的演示,很难掌握软件的相关操作,而且还有很多同学没有购买电脑,无法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或者完成课程作业。这些均对课程的教学效果造成了较大影响。

3.评价方式单一

传统的通识类选修课程多采用考查的方式进行评价,如学生提交报告或小论文等,由教师作为评价者进行成绩的评定。《DIY视频制作》最终需要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提交视频作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仍是教师独自观看评定,评价方式相对单一,而且对于优秀有创意的作品,其他学生也无法观摩学习。

综上所述,传统的教学模式制约了通识课程多种教学目的的实现,阻碍了通识课程教学改革的进展,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综合能力的提升。根据《DIY视频制作》通识课程的性质及特点,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来改进现有教学模式下的不足之处,从而发挥通识类课程改革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案设计

根据现有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以及翻转课堂的成功案例,张金磊等人(2012)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系统化教学设计理论及翻转课堂的内涵,在Robert Talbert教授设计的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教学模型(见图1)。[5]

该模型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和课中两部分,借助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连接两个部分,这也是大多数典型翻转课堂所采用的教学模型。然而对于没有信息技术平台支撑以及学生没有太多课余时间来投入的课程来说,该模型还需要因地制宜,按照具体课程性质对现有信息技术条件进行适当调整与改进,结合翻转课堂常用的教学模型和其他成功教学案例,以及学校学生的特点、硬件条件和《DIY视频制作》通识选修课程的性质,设计了针对本课程的具体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流程(见图2)。

1.课程设计阶段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在课前课程设计阶段,首先由教师进行课前教学资源的开发,包括课件、视频、作业等素材的准备。在《DIY视频制作》课程的课前设计阶段中,采用Prezi制作动态课件,效果绚丽,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转换为PDF格式,便于学生查阅;采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录制教学内容的讲解及操作演示的微视频,其中根据讲解内容要点和操作点将视频分割为微视频,便于学生对自己没理解的要点或操作演示进行回放或多次观看,而不用重复观看其他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和内容,更有针对性和高效性。根据讲解内容和操作内容设计练习题目并提供练习所需的图片、音效等素材内容。

2.课程实施阶段

在一般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课程设计好之后,在课前,学生需要利用课下时间提前观看视频,完成作业,在课堂中提出问题并与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另外,还需要在硬件上借助其他信息技术平台,教师上传视频及作业、素材,学生需要在网络畅通的环境下在线观看或下载视频,对于没有电脑的同学或者没有相关信息技术平台的学校,就需要因地制宜进行适当改进。此外,作为一门通识类选修课程,学生没有额外的时间进行课前学习,如何利用好有限的课堂时间就显得极为重要。

结合以上情况,我们在《DIY视频制作》的翻转课程中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将原有课堂的两个课时分为课时1和课时2,其中课时1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在机房电脑上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局域网教师共享视频资源以及学生下载视频,可以解决网速限制以及学生没有电脑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观看视频完成操作练习,教师还可以进行个别化指导。在课时2中进行协作学习的知识内化,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完成作业题的操作展示,或根据所学内容进度完成小组作品,减少占用课余其他时间,还可交流展示课程中没有介绍到的其他视频制作技能。

3.课程评价阶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与传统教学模式中单一的评价方式也有很大不同,提倡多元化评价方式。在《DIY视频制作》的课程评价阶段采用同伴互评的方式。在课程开始之初,教师就应告知学生评价方式以及最终作品的具体评分标准,便于学生参照标准完成作品。

在期末,由各小组成员进行作品展示,并汇报作品中使用的视频制作技能,由其他小组的学生根据评分标准进行打分,教师也参与打分。在所有作品汇报结束后,对打分结果进行汇总,并根据不同模块的得分,颁发不同的趣味奖项,如最佳导演奖、最佳演员奖、最佳编辑奖等等,并用一些文具等奖品进行奖励,激发学生的成就感与学习的乐趣。

此外,鼓励学生将视频发布到网络上,让自己的亲朋好友观看,或者参加一些视频制作的比赛,真正掌握一门技能,并使用这门技能记录学习中、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除了掌握视频制作的知识技能外,还可以潜移默化地锻炼其他能力,如通过小组交流学习,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在小组讨论以及作品展示的过程中,学生还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胆量和自信心,这些能力都有助于学生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能适应社会并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应用效果分析

本研究以学校通识选修课程《DIY视频制作》为例,对选修了本课程的63名学生,通过填写网络问卷和扫二维码手机端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回收有效问卷56份,调查了解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在通识选修课中的应用效果。

问卷设计了19个客观选择题和1个主观问答题,分为三方面:(1)自主学习阶段,学生自主观看教学视频及其他素材,完成操作练习等;(2)协作学习阶段,与其他同学和教师交流,小组讨论展示等;(3)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接受程度与意见反馈。

1.自主学习阶段

对于以视频为主的自主学习形式,有57.14%的学生满意和28.57%的学生非常满意,说明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也愿意接受这种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自主学习的方式,视频长度和视频的难易程度分别是85.72%满意和82.14%非常满意,62.5%的学生能通过视频学习全部掌握和部分掌握所学知识,学生还希望能增加更多的操作视频和案例作品。55.36%的学生愿意和非常愿意通过网络查找进行自主学习并完成学习任务,75%的学生愿意和非常愿意在自主学习阶段通过QQ群或面对面的方式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82.15%的学生愿意和非常愿意在该阶段与老师面对面或通过QQ群交流。说明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除了按照个人节奏观看视频学习外,还希望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及时与教师和同伴进行交流。因此利用课程中的一部分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而不占用课外其他时间。

2.协作学习阶段

对于课堂协作学习,71.43%的学生觉得满意和非常满意,66.07%的学生认为课堂的操作和练习时间合适,23.21%的学生认为时间较少;对于课堂活动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愿意采取的方式依次是请教老师、回看视频、与同学交流等。说明在协作学习阶段学生还是认为请教老师是最有效方便的方式,而不太喜欢与同学交流讨论,其主要原因可能因为通识类选修课程面向全校不同专业开设,所选学生来自大一、大二各不同专业,学生之间并不熟识,因此分组协作讨论的效果不是很好。

3.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学生认为翻转课堂的学习效果依次是: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能够学到更多东西、有利于知识掌握的更加长久。60.71%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对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比较有利,26.79%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利,71.43%的学生喜欢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41.07%的学生很愿意在其他科目中也开展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32.14%的学生在有些科目愿意,有些不愿意(见图3)。说明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学生还是愿意接受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更多的技能,学到更多知识,当然还要根据不同科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才行。

五、结语

本科高校通识类选修课程因其不同于其他基础课与专业课,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全方位的,应该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化教育改革的力度,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通识教育的作用与影响力,培养更多、更有能力、更能适应社会的人。[6]学生很愿意接受这种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认为这种模式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等。

当然在实施翻转课堂时,还需要根据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学校软硬件设施等因地制宜地设计出适合本课程的最佳教学方案。[7]本研究中有待改进之处,是在协作学习阶段,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年级,相互之间的不熟悉影响了协作学习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采取一些措施改善这种状况,如学期之初采取一些破冰活动,[8]使学生熟悉,对于翻转课堂协作学习的效果可能会更有帮助。希望通过不断的改进与完善,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通识类课程中的应用提供更好的研究经验。

参考文献:

[1]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2-18.

[2]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3]张立鹏.当代中国大学通识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庞海芍.通识教育课程:问题与对策[J].大学(学术版),2011(5):15-22.

[5]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6]桑新民.创新学习文化回归大学精神——21世纪大学通识教育新探[J].教育研究,2010(9):1.

[7]Baker, J.W., The “classroom flip”: Using web course management tools to become the guide by the side[R].Jacksonville, Florid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lle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2000.

[8]The flipped classroom[EB/OL].http://digitalsandbox.weebly.com/flipped-infographic.html,2013-10-01.

类翻转课堂 第4篇

翻转课堂又被称为“翻转课堂教育模式”。翻转课堂这个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在美国的某个山区学校, 部分学生由于离学校较远, 时常缺课, 不能跟上集体学习的进度。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校管理者。到了2007年, 学校的两位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通过制作供学生使用的电子演示文稿来讲解知识, 以帮助缺课的学生利用电子工具在课外进行自我学习, 来补上所缺课程的知识内容。后来, 两位教师又尝试着制作视频等学习资料, 利用电子设备提前把学习资料发到学生手中, 让学生在上课前通过在家看视频, 掌握一定的相关知识。在课堂上, 教师把课堂时间尽量留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解决他们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翻转课堂在教学理念上强调教学由先教后学为主到先学后教为主。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 传统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进行知识传授, 而对学生课后是否能够实现知识内化而较少考虑。而翻转课堂这种新教学模式, 将知识传授内容大部分转移到课外进行, 将课堂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进行知识吸收、消化, 从而实现翻转过程。

二、本科管理类学科教学引进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可行性分析

1. 现有本科管理类学科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 本科管理类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 学生方面。管理类学科本身往往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 要求学生最好具备有多门学科知识的储备。大多数本科生, 尤其是处在低年级阶段的本科生, 由于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 在关于管理类课程的深入学习过程中感到吃力。

第二, 教师方面。一些管理类学科的教师, 不少是从学校毕业以后直接回到学校走上工作岗位的, 往往是理论知识很充足, 但是与理论相关的实践不足。同时, 在传统的管理类教学中, 教师往往照本宣科, 即使有部分教师有心想使用一些补充和扩展学习资料来开拓学生视野, 由于课时有限, 教学内容多, 相应的教学任务紧, 而只好作罢。

第三, 本科管理类教学课程设置方面。从很多高校为本科生开设的管理类课程来看, 大多侧重于理论的简单介绍和基础知识的传授, 启发性教学课时的设计相对较少。在课程的设置过程中, 往往是教师占有主导地位, 站在学生视角考虑的相对欠缺。

第四, 学习时间方面。现有本科管理类教学中, 学生学习时间大多被固定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仅仅局限在课堂上, 有时候授课老师为了解同学们接受知识的情况, 而特意在快下课时留出一些时间用于解答学生们的疑惑。但部分学生碍于面子, 不愿提出自己的疑惑。此外,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教师很难保证每节课都能留下时间以帮学生解答疑惑。

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入本科管理类教学课堂的可能性

针对上述本科管理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翻转课堂的优势恰好有助于克服上述四个弊端。

首先, 针对管理类学科知识往往具有交叉性特点, 在翻转课堂微视频的制作过程中, 可以适当补充与本课程教学相关的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 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

其次, 对于解决传统本科管理类教学方式中, 高水平教师往往有限或者不足的问题。在翻转课堂模式下, 可以实现优质资源的互补和共享。各个地方院校可以与兄弟院校形成教学资源共享, 共同加强本科管理类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壮大。

再次, 针对传统本科管理类教学模式课程设计中启发性教学设计不是很突出的问题, 我们可以运用翻转课堂模式中所构建的师生交流平台、学生对学校教学建议反馈平台等一些互联交流平台, 让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学习诉求和对课程的期望, 从而使得学校本科管理类教学管理层在设计课程时, 尽可能多地满足本科学生学习特点的需要。

最后, 高质量的微视频和资料包可以有效帮助本科学生尽可能少地受到学习地点、空间的限制。使得学生们在课下可以先进行自主学习, 在课后有疑难问题可以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答疑平台解决。

三、翻转课堂具体实施方法———以一堂本科管理类教学课为例

笔者将以《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以及科学管理》这样一堂课程的讲解为例, 进行翻转课堂的演示说明。

1. 课前准备

在进行翻转课堂之前, 教师应该以微视频为知识传播的载体, 提供一系列学习资料。首先, 我们必须清楚, 进行管理类教学翻转课堂方法的引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翻转课堂并不是视频教学的代名词, 课堂上以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为外在表现形式的知识内化过程, 才是翻转课堂的核心所在。

在教师讲授《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以及科学管理》这堂课之前, 先进行微视频的制作, 其中核心是关于泰勒一生的简要介绍以及泰勒的主要学术成就, 进而引出科学管理的概念。然后找到一些利用科学管理原则进行管理的案例以及相关案例的解析。案例的自学时间最好控制在15分钟左右。其他相关知识的拓展资料, 时间控制在10分钟。最后是对课前习题的编写以5分钟以内为宜, 以及对课后启发学生做进一步思考的引导内容以5分钟为宜。由上述可知学生在得到微视频和学习资料包之后, 就将知识的传授转移到了课前。

对学生来说, 即使以前不具备管理学相关背景知识, 也可以通过课前微视频学习, 提前知道下次课堂上将要讲解哪些知识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幅度降低学生由于听不懂而在课堂上“坐晕车”现象出现的概率。同时, 由于翻转课堂中微视频等资料可以反复使用, 对于那些临时有事情而不能参加集体学习的学生, 在课后进行自我补课帮助作用明显。

2. 课上讲解

对本科学生来说, 其思维活跃, 想法较多。教师可以在《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以及科学管理》课堂上的教授过程中,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经历谈谈“什么是管理”的看法。通过这种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 让学生们意识到学习管理学知识可以帮助自己提高生活品质。通过良好气氛下的沟通与交流, 不仅学生们得到了成长, 还有利于缩小容易存在于传统本科管理类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的距离感, 最终使课堂效果到达最佳。

3. 课后思考

教师方面:对于本科生管理学这门课来说, 由于本科生这个群体特点具有共性, 管理学的教学也有自身固有的特点。老师课后可以进行对《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以及科学管理》课程教学过程的思考, 并且把课堂表现好的学生所分享的想法记录下来, 通过不断地思考及总结, 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学生方面:翻转课堂模式, 可以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拓展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不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 而是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中, 使得自己的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对于《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以及科学管理》这堂课而言, 学生所学的不仅仅是知识, 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认识到自主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四、结语

针对目前本科管理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它引入管理类学科教学的实践,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传统管理类学科教学方式中的不足和问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对提高本科管理类教学质量大有帮助。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教育新方式、新方法不断产生, 高校教师如何跟上时代发展, 及时将新教学方法融入管理类学科教育过程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基于翻转课堂这种新教学方法的介绍, 以及翻转课堂与传统本科管理类学科教学模式进行对比的基础上, 得出合理借鉴和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有利于本科管理类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翻转课堂,本科教学,管理类课程

参考文献

[1]张金磊, 张宝辉.游戏化学习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3, (1) .

[2]张金磊, 王颖, 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2, (4) .

类翻转课堂 第5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软件开发课程;教学模式;可行性

1.软件开发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可行性

1.1软件开发类课程具备较强的实践性。软件类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软件开发课程,前者又包括了C语言、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等内容,后者包括了Web程序开发、JSP程序设计,以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内容,这些课程的普遍特点就是实践性与工程性都比较强,特别是后者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软件开发类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并不能仅仅依据理论知识去开发软件,关键是能够亲自动手,真正的练习,并从中不断的摸索经验,掌握软件开发的真谛,但是在传统的软件开发类课程教学中往往表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特征,这就造成了学与用的严重脱离,翻转课堂将学生单纯的通过课堂掌握知识的过程,转变成课堂上交流学习成果、进行相关实验操作、共同探究,以及完成课堂作业的过程,它更加注重通过任务驱动与问题导向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与软件开发类课程的较强实践性要求是相一致的,对于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将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

1.2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就是指学生在总体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经过教师的教育与引导,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而实现具体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模式。据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学生由于受到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往往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尤其是软件开发类课程,单纯的凭借教师的讲授是不能够进行软件开发的,自主学习非常重要,而翻转课堂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软件开发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经过大量的实践经验表明,为了有效的提升软件开发类课程教学效果,应当采取以项目开发过程为主线的教学方式,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并以项目的发展为依据,安排课程学习步骤,通过项目任务来推动教学进展,而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则根据项目进展的实际需求来逐渐渗透,本文认为软件开发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型,主要包括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即:课前视频学习、课堂训练内化、课后固化,三个重要部分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有机整体。

2.1课前视频学习。课前视频学习是实现翻转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进行第二步课堂训练内化的条件,只有在这一步做好基础理论知识的储备,才能为第二步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具体来讲,实现课前视频学习,首先,教师应当依据课程特征、教学目标以及知识结构等选择一款适合于本阶段教学的软件开发项目,再根据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安排课程教学,并为每堂课程设计相关知识的练习。然后,老师需要将课堂理论知识通过视频的方式在云计算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上传,并组织学生进行课前观看,以及完成知识点的训练与测验,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知识储备情况按照不同的速度与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会将习题的测验结果通过网络直接反馈给学生,对于不明白的知识点可以通过云计算平台或者是实际课堂向老师进行提问。

2.2课堂训练内化。课堂训练内化包含了三项内容,即:设计课堂活动、进行课堂训练、提交活动结果。首先是设计课堂活动。要想成功的开展软件开发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关键环节就是通过组织课堂活动实现最大程度的知识内化。教师应该根据项目开发的可行性、需求分析、总体设计、测试、运行与维护等开发的整个过程进行课堂活动设计,根据各种软件开发过程上的差异,体现其不同的要求与重点,并设计不同环节的课堂活动,同时要求教师能够根据不同软件开发过程上的差异来有重点的进行软件开发环节与课堂活动的设计。其次,进行课堂训练。首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课前问题及与计算平台反馈的信息进行相应的解答,并介绍课程相关的知识点,然后教师则根据上一步中设计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操作与实现,在具体实现时,可以模拟企业项目开发小组组建学习团队,由团队组长负责任务分配、进度跟踪和质量监控,各成员则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并与其他成员之间进行探讨协作,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通,过项目训练,不断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这样经过翻转后的课堂,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最大限度地完成知识内化。最后是提交活动成果。课程结束之后,学生需要按照分好的小组进行活动成果的提交,全部的活动成果都通过云计算平台进行提交,教师对其做出适当的总结与评价,并对下一节课程的内容做出安排。

2.3课后固化。课程结束之后,学生需要对整个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创新之处进行温习,并认真的思考教师对课堂活动的总结与评价,完善自己的项目活动成果,找出不足之处,修正之后再重新进行提交。

3.结论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以学生为中学的教学模式,已经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软件开发类课程翻转课堂实施的可行性入手从三方面研究了软件开发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型,望能够为软件工程与计算机相关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翻转课堂哪些不能翻转 第6篇

为了能让“翻转课堂”在我国得以实现,人们开始筹划开发大规模在线公开微视频课程,从2013年8月开始,纵贯京沪粤浙苏等14省,涵盖中小学数学、物理、化学、历史、英语等主要学科,集结小初高各20所名校,以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中外名校研究中心为核心的华东师大慕课中心正式亮相。“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s”的英文缩写“MOOC”,汉语就是慕课,意味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慕课联盟组织者旨在推出涉及的系统完整的微视频。

和PPT等多媒体引入课堂一样,慕课联盟组织者推动的资源共享,尤其是国内名校名师教育资源共享,这对教育均衡和共同优质化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学习场地变得宽松,时间增多,不再被固定场所和时间所限制,不再担心因为各种原因所落下的课程。比之前的纸质导学案预习,容量更大,携带方便,多种选择,可以反复观看。

然而慕课联盟带来的恐慌也是不言而喻的。众所周知,从2013年起,全世界的读者再也看不到纸质印刷版的美国老牌杂志《新闻周刊》,2012年12月31日是她80岁的生日,也是她最后一个生日。无独有偶,走过2个半世纪的《大英百科全书》亦于2013年上半年,与纸质挥手揖别,一心经营电子版“全书”。《电脑必将(不会)取代书本》这场1999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很多人至今还不能忘怀,反方南洋理工大学的精妙辩论还记忆犹新,可是现实如此的残酷,世界知名杂志的电子化让人们感觉辩论总是在于理论。人们不由得忆起工业时代标准化流水线智能化让很多人曾经面临失业的恐慌,人们还不得不面对实体店被网店冲击营业额日益惨淡的境况。所以,当微课来临,慕课联盟出现,很多教师的心中开始恐慌,对手中的饭碗能不能保住开始有了压力感。

一、教育的本质不能翻转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促进人的发展。教育的过程应该做些什么?要发掘人的天性、潜能以及潜在价值。虽然我们不能给教育下一个明确而又完整的定义,但是大部分人认同,教育就是要教会人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自然而然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培养“人”比“才”来得重要。因此,培养健康人格才是教育的追求,我们培养的人不仅仅是拥有一种技能、技术,而是培养人的素养,培养做人的大智慧。人类由采集渔猎的原始文明走向定居的农业文明,再走向城镇化的工业文明,不同的文明有不同的教育特征,但是教育的本质从未改变,如今,社会发展到了信息时代,人类的教育方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但是教育本质不会因此发生变化,教育从来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掌握,它包括身体的强健、人格的完善、审美的加强、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形成,这些都不能完全靠现代技术来完成,需要系统的、完善的、规范的教育来实现。换言之,现代技术的出现,只是方便了人们获取知识,但是不能取代常规的教育手段。

二、孩子的成长规律不能翻转

搜寻网络,“遵循孩子成长规律”会不断地映入眼帘。什么是孩子的成长规律?它包括:阶段性和程序性、速度的不均衡性、时间顺序性及统一协调性。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这些规律。如何做到遵循规律,还要照顾个体差异?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观察、陪伴来寻找符合规律的成长方式。这种入微的观察、甄别个体的细致活,不是机器、互联网、微课能独立完成的。更何况,我们在遵循这些规律的同时,我们还要开发孩子无限的潜能,发现成长的空间,而孩子的潜能开发就是在这些规律遵循中实现的,这都需要教师的观察和引导才能实现。

三、孩子的情感需求不能翻转

教育先哲陶行知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满足情感需求和心灵交流,而这些,也恰恰是冰冷冷的机器不可以代替的。歌中所唱“电话再甜美,传真再安慰,也不足以应付不能拥抱你的遥远”说的这是这个道理。所以在移动智能技术发达的今天,人们在享受便捷资讯的同时,亦在更大声地呼吁:放下手机,离开网络,亲近大自然,和朋友们面对面聊聊天。教育也是如此,流水作业的电脑批改作业,固然是快捷方便的,也只是为人们提供一个不一样的工作方式,永远不能取代老师面批面改的情真意切。孩子上课亦然,和老师、同学面对面的沟通,那些语言交锋和目光对视所产生的火花和智慧,是人与机器的交流所不能达到的。

四、人的群体性生活特点不能翻转

培根说:“喜欢孤独的人不是神明就是野兽。”我们可从人类历史窥见一斑。从最初的洞穴群居迁徙、再到村落定居,逐步发展到注重相对独立的四合院、单元楼,再到如今注重私密空间的别墅、家庭办公,后者虽然极具个性的私密空间,也使得很多人无以对抗城市生活的孤独和重压。现在的都市人越来越重视邻里生活、社区联络,教育也正在从象牙塔走出来,和社会、社区、家庭形成教育网络,这也正源于现代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情感的需求。人们发现,合作比竞争更重要,团结、友情是抵抗重压和孤独、消除隔阂的最佳方式。尽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类不仅仅局限于现实生活中的群居,而是扩展到了网络群居,但是人们群居的属性没有改变。鉴于此,我们完全不用担心孩子们只要在家就把学习任务完成,从此不需要出门了。就好像就算电视越来越多电影频道,网络上越来越多在线电影,人们还是愿意走进电影院,看一场价格昂贵的电影一样,微课学习,只不过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平台和方式而已。

更何况,知名杂志的破产也许和形式无关,更关键在于它不能取悦受众的内容。华师大现代传媒专业教授陆连平就认为杂志存在与否:“内容!关键还是内容。”据来自科技资讯网站的最新研究调查显示:在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的富裕阶层中,不论是93%的喜欢阅读纸质版杂志的受访者,还是86%的喜欢阅读纸质版报纸的受访者,都远远超过7%的通过平板电脑等设备阅读新闻和杂志的受访者。可见某些纸质杂志的破产,不能作为微课支撑的翻转课堂会使老师失业的论据。

那么,在翻转课堂来临时代,我们老师要做些什么?慕课联盟秘书长陈玉琨教授在接受《上海教育》杂志访问时给出了明确的答复:在慕课时代的教师就是要把“知识串联起来,系统化,进一步拓展深化”;慕课时代的教师应该注重“探究创新,在课堂里直接完成研究性学习”。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在竞争率增强和淘汰的可能随时存在的情况下,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更高,职业化程度更强,也就意味着,教师的社会地位会越来越高,不可替代性越来越大,真正体现教师是创新人才的培养着,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

如果仍然有些老师惶恐不安,我们还是回到最初,看看什么是翻转课堂。翻转课堂的创始人乔纳森·贝格曼和亚伦·萨姆斯的问答能让我们更加准确地厘清翻转课堂的含义。这两位创始人用6个“不是”6个“是”来回答的,他们用6个“不是”来厘清一些混淆,他们认为不能把翻转课堂和在线视频、在线课程相等同,翻转课堂没有企图用视频取代教师,让学生处于无组织的无序学习,翻转课堂更不会让整个班的学生都盯着电脑屏幕,使之处于孤立学习的状态。他们用6个“是”来尝试给翻转课堂下一个简单的定义:翻转课堂是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学习相互混合,把课堂内容永久存档使得学生就算课堂缺席也不会被耽误学习,营造一种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使得所有的学生都在课堂积极学习,让个性化教育在所有学生身上得以实现的一种手段。

因此,翻转课堂翻转的只是上课的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 时晓玲.全国20余所高中联手创建C20慕课联盟在线公共课.中国教育报,2013-08-14.

[2] 熠辉.调查显示绝大数美国富人喜欢阅读纸质报纸杂志.2011-08-02.凤凰网科技.http://tech.ifeng.com/internet/detail_2011_

08/02/8120935_0.shtml.

[3] 专访陈玉琨:慕课:一场正在到来的教育变革.上海教育,2013(10A).

[4] 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

[5] 张金磊,王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远程教育杂志,2012(4).

[6] 韩丽珍.翻转课堂在我国发展的瓶颈及路向选择.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4).

类翻转课堂 第7篇

在“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紧跟教育信息化步伐, 2012年3月, 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1], 不仅推动了教育信息化改革, 也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实施全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这与教育部确定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教学目标相统一, 即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实施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大学英语新教学模式, 注重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施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 把网络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相结合, 建立起适合外语教学的网络生态环境, 是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方向。[2]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先进教育技术, 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更新了传统教学模式, 已成为研究者们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的热点。大学英语课程是各高校课程设置中的公共必修课程, 一般开设四个学期, 在学生的总学分中占有很大比重。师范类院校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体验的授课方式和学习模式对他们今后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学理念和授课方式等都有很大影响, 因此, 有必要在师范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2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 (Flipped Classroom) 又称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 (Inverted Classroom) , 简称FCM。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高中化学学科教学, 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 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式。翻转教学中, 任课教师基于授课内容, 将课程的重点、难点和部分新知识融合, 创建相关教学视频;学生利用课下时间预先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自主学习新课程, 实现知识传递;随后, 学生根据教学视频自主完成在线测试, 进而对新知识进行吸收内化, 再带着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去课堂上参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合作、共享与讨论, 实现对新知识的完全理解和熟练掌握, 完成学习过程[3]。由此可见, 翻转课堂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作为理论指导的, 其教学理念是把传统课堂上由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讲授移至课外, 课堂上的时间用于满足学生不同个体的需求。这一过程符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求,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水平。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主要通过师生课前准备预习、课上互助交流和课后展示共享三个环节实现的。如表1所示, 大学英语单元授课前, 教师精心设计制作微课、PPT等, 列出单元学习重点、难点, 设计练习、过关测试等, 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 学生观看学习微课等学习资源, 及时发现问题, 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微信、QQ等移动终端参与在线提问、答疑和讨论, 完成过关测试等任务, 实现知识的传递过程。在课上, 教师通过组织教学, 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 由学生以小组互助、讨论等方式解答、解决。教师作为观察者和协助者, 监控和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适时进行个别辅导, 最后进行集中讲解、总结, 完成知识建构和内化吸收过程。课后,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时修改、点评, 把学生的优秀作业、学习作品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展示, 供学生参考学习。此外, 教师将相关学习内容的拓展学习任务发布到平台上, 让学生挑战任务, 完成知识的巩固拓展过程。

3 师范院校实施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必要性

高等师范类院校的主要培养目标是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师资, 是国家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主阵地。师范院校的教育管理、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策略的运用对学生将来从事的教育工作有很大影响。学生在校获取的不仅是各类知识和技能, 更多的是毕业后把在高校体验到的优秀的教学理念、方法等运用到自己的学科教学实践中。因此,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很有必要。

(1)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之一是突出计算机网络在外语课程中的“支撑”地位, 广大一线英语教师积极实践新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以丰富的英语网络资源为依托, 更新教学内容, 同时也重视课堂教学。优秀的教师与先进的网络技术相结合是未来发展的趋势。[2]翻转课堂运用互联网技术资源, 突破传统的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 创新了教学模式, 实现了这一要求。

(2)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借助网络资源和网络学习平台先行学习单元内容, 实现知识的传递。学生主要通过个体学习思考完成这个过程, 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堂面授教学中, 通过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实现知识的内化吸收。学生提问、思考、解决问题, 积极发言, 参与课堂活动, 通过师生、组员和组间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这个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生的探讨学习过程促使他们积极思维, 尤其锻炼了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些方面都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

(4) 实施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符合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中的“i+1”输入理论。在课前, 教师将制作设计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 其中包括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练习和测试等。作为单元学习的新知识, 这些语言输入不会太容易 (i+0) , 但是也不能过难 (i+2) , 太难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影响学习效果。

(5)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任务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无论是课前、课上还是课后, 教师都要布置给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 学生或通过自主学习, 或通过合作学习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课堂面授环节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完成的。学生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 使用英语表达交流。

(6) 师范类院校是培养国家师资力量的主要阵地, 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的学习方式、思维习惯和受教育模式影响他们自身的同时, 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未来从事教育工作的方式, 引导他们在各层次教育机构综合运用教学手段和设备, 推进中小学甚至高等院校的教育改革, 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4 结语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师生关系及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在师范类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推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既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也体现了教育部制定的国家教育发展的目标。师范生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自主学习、积极思维等学习习惯, 可以运用到专业和其他学科领域的学习, 符合我国人才培养的目标, 实现终生教育的理念, 更能指导他们未来的教育实践。

摘要: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促成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 为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多可能。翻转课堂在师范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多重作用, 文章从多个维度探讨了在师范类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中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意义。

关键词:翻转课堂,大学英语教学,师范类院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EB/OL].http://www.edu.cn/zong_he_870/20120330/t20120330_760603_3.shtml, 2012-03-30.

[2]王守仁, 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 2011 (9) .

类翻转课堂 第8篇

1“翻转课堂”的基本特征

“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将教学视频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传播给学生,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并进行针对性练习来完成课前阶段的学习。这个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代替了传统教学的知识传授,每位学生个体的课中学习在教师的帮助及同学的协助下进行,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制作相应的微课视频,结合学校现有的信息技术条件将微课视频传播给学生,并采取一定的措施督促学生课前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情分析与课程分析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充分地参与进来。构成“翻转课堂”的三要素是微课视频、支撑环境(信息化教学环境)和教学活动,对各要素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把握“翻转课堂”的本质特征。

2 微课视频的可行性分析

在传统的高职工科类专业教学中存在两个教学难点:一是由于课程内容多、容量大,学生很难把握住关键点;二是依靠教材的文字、图片描述及教师的语言表达难以模仿真实的生产情境,直接导致学生对很多知识及技能点不理解。微课视频的教学时长大约为8~15 min,这使它具有问题聚集、主题突出的特点。解构教学内容,将主题单元划分为若干个知识点及技能点,并将其做成微课视频就能构成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资源包,便于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由于视频这种载体形式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容易实现工业生产过程及生产现场再现,教师结合视频讲解就可使学生对真实的生产情境产生主观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讲,微课视频是传统多媒体课件的升级版,对高职工科类专业的教学有很好的适用性。

常见的微课视频制作主要有录播教室、便携摄像工具、屏幕录制、专业微课平台制作四种方法。1)录播教室拍摄需要专业的演播环境,且后期制作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剪辑,作为日常教学来讲,成本太高且程序过于繁琐,不推荐使用。2)便携摄像拍摄工具随手可得,虽然视觉效果比录播教室拍摄效果差一些,但完全能够满足教学需要。3)屏幕录制的成本和技术门槛较低,常见的录屏软件有Camtasia Studio、屏幕录像专家、KK录像机等,其中Camtasia Studio的应用最为广泛,提供了从屏幕录像到视频编辑、转换再到发布一系列全程解决方案[6]。4)专业微课平台制作可以实现手写输入,对于专业基础课等理论性与推理性较强的课程非常实用,且这种制作方式的操作较简单,可生成多种视频格式。近几年来兴起的微课平台较多,可以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微课视频在课程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其生命力会越来越强,各门课程甚至各个专业会逐步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因此,将微课视频应用在高职工科类专业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3 支撑环境的可行性分析

“翻转课堂”的支撑环境主要指信息化教学环境,由于办学规模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各个学校信息化教学条件的发展程度大致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

1)初级阶段指学生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MP4播放器等移动存储介质作为学习终端设备进行微课视频的课前学习,但必须借助于即时通讯软件进行视频的分享及学习的交流。目前最为经济的方式是教师在班级QQ群共享中上传视频,学生下载视频至智能手机中进行观看,并将课前学习产生的疑惑及体会等发布到QQ群中交流,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7]。

2)中级阶段指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学习,遇到问题可在平台的相应版块进行讨论或求助,教师根据系统留言记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据此调整课堂教学活动。

3)高级阶段具有完善的学习支持系统,可实时追踪学习过程,根据每位学生的重复观看次数、观看总时长、课前练习答案的准确率等精确分析其课前学习情况,教师可根据系统的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推送学习资源,力求在课前学习中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学习内容[8]。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都可满足初级阶段的要求,大部分院校处于中级阶段,个别示范性院校处于高级阶段。所以从支撑环境这个因素来讲,“翻转课堂”的教学环境在高职中能够比较容易实现,各院校可根据自己的信息化条件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法与步骤。

4 教学活动的可行性分析

高职教育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的,教学活动设计较为成功的方式是将面向过程的有指导探究式学习活动整合到课堂教学中。项目化教学就是这种方式的典型代表,在高职工科类专业教学中被普遍应用[8]。项目化教学依据教学内容,以实际工作情境为背景,按照行动导向驱动的思路,将整个学习过程设计为训练具体技能的项目,不仅能够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能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

项目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与“翻转课堂”所倡导的学生高度参与思想是吻合的。项目化教学需要学生通过参与项目实施来掌握知识点与技能点,在项目实施之前需要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内容涉及背景知识、操作技能、具体步骤等,教师在讲解该部分内容时往往耗时较长,而学生直接动手操作的时间有限,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化教学的优势。“翻转课堂”与项目化教学结合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掌握项目式教学的内容,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一起完成项目,从而增加参与项目的有效时间。

项目化教学的典型流程是“项目导入—相关知识—项目实施—项目拓展”,为了保持项目的完整性,可以将前三部分录制成微课视频,最后一部分为课中内容;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项目拓展与项目实施所用到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必须保持一致,且项目拓展在难度上应比项目实施难度略高,体现出一定的挑战性,切忌设置的难度较大,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

5 教学模式的提出

针对高职工科类专业教学,笔者在Robert Talbert“翻转课堂”结构模型的基础上耦合项目化教学特点提出了项目式“翻转课堂”的概念,并建立其结构模型,见图1。

以PRO/E三维机械设计课程中的“齿轮的建模”为例,对开展项目式“翻转课堂”教学进行介绍。

课前开展的项目为渐开线直齿轮。完整的课前内容包括三个阶段:任务导入、相关知识和任务实施。在任务导入阶段介绍齿轮传动的特点、应用场合以及齿轮建模的用途,并利用视频展示减速器、齿轮泵、差速器中齿轮机构的工作过程;在相关知识阶段推导渐开线方程,复习机械基础中齿轮齿数、模数、齿宽、压力角、齿顶高、齿隙系数等相关概念;在任务实施阶段完整地记录在PRO/E软件平台上建模的全过程。在录屏过程中,教师要重点讲解定义驱动参数、添加关系式、从方程生成曲线、阵列等技能点。整个微课视频采用Camtasia Studio软件录屏并进行简单编辑,总计时长14.6 min。视频制作完成后通过QQ群传播给学生,学生将其下载至手机中观看,在自己的电脑上依照视频进行练习,没有电脑的学生在学院开放的专业机房中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可直接发送至QQ群中交流。

课中开展的项目为渐开线内齿轮。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进行简单提问,并结合课前汇总的问题对直齿轮和内齿轮的共同点、不同点进行了讲解,大约用时8 min;随后让学生自己建模练习,教师在机房内巡视指导,并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学生实际动手时间大约为35 min;最后教师针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特别是很多学生在生成渐开线齿廓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炼操作技巧,引导学生课后对重点知识加强练习,这部分用时5 min左右。

课中学习后,进行效果评价。在完成“齿轮建模”的教学任务后,对班级所有32名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课前项目完成18人,完成率为56.25%;课中项目完成24人,完成率为75.00%。随机抽取实施传统项目化教学的班级进行对比研究,传统项目化教学仅完成了课前项目的教学,完成率为53.13%。从中可以看出,实施项目化“翻转课堂”后,学生的总体水平有明显提高,不论从项目完成数量还是完成率上都优于传统的项目化教学。对3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96.88%的学生能够接受项目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87.50%的学生表示能够融入并积极参与到课前与课中学习中;93.75%的学生认为项目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使学习更为高效。总之,项目化“翻转课堂”教学获得了参与学生的广泛认可。

6 小结

笔者从微课视频、支撑环境、教学活动三个方面结合高职工科类专业教学的特点分析了实施“翻转课堂”的可行性,依据分析结果建立了项目化“翻转课堂”的结构模型,初步的课例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并获得了学生的广泛认可。项目化“翻转课堂”耦合了项目化教学与“翻转课堂”两种教学模式,在以后研究工作中应不断完善该教学模式,并结合课程特点进行相关教学素材的开发,以推进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渝江.翻转课堂变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118-121.

[2]王红,赵蔚,孙立会,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8):5-10.

[3]汪晓东,张晨婧仔.“翻转课堂”在大学教学中应用研究:以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8):11-16.

[4]朱宏洁,朱赟.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8):79-83.

[5]陈利,李洁,梁卫权.我国翻转课堂研究现状:基于期刊文献的内容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5):105-108.

[6]王大慧.Camtasia Studio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4,35(3):31-33.

[7]刘建伟,李忠康.基于Blog与QQ相结合的教学平台设计与应用:以“学科教学论”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1(5):133-136.

类翻转课堂 第9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课程应用探讨

引言

翻转课堂也称为“颠倒课堂” (Flipped Classroom) , 最早源于美国一州立高中, 该校教师将上课用的PPT和讲课视频资料上传至网络, 以方便学生通过在家观看教学视频进行自学, 之后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式讨论, 最后完成作业的方式掌握课程内容。随后这种教学模式出人意料地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喜爱, 开始在美国的一些学校流行, 并于近几年在世界许多国家的学校开始推广, 已经成为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关注的热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被加拿大的《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学校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的实质是把以前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知识讲授环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传输手段提前到课前完成, 而传统课堂中教师授课环节则由学生们的小组讨论、问题探究和个性化指导所替代, 重新构建了教学结构, 实现了课堂教学模式的翻转, 将“教学”翻转为“学教”, 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其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又利于教师在课堂开展个性化的教学实施, 最大化地利用课堂上宝贵的时间。本文通过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起源、本质和基本特征, 结合军队高等院校的特点和实际, 紧贴专业综合实践课程特点, 以我校网络课程教学视频、微课堂授课PPT、大学专业课学习数据库等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尝试在专业综合实践课程中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试验和探索, 以期为军队高等院校专业课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为依托,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制作教学视频使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 教师通过为学生提供协作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 以此影响学生学习环境, 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因此, 笔者认为,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借助于教育技术和互动化的课堂教学形式开创性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学习环境和过程。

事实上, 究其本质, 翻转课堂与之前流行于我国的广播电视大学教学模式有质的区别, 即不是教学视频取代教师的在线课程。因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除了教学视频、网络课程资源外, 还有根据授课进度安排的面对面的课堂互动时间, 师生通过面对面的课堂互动, 主动改变了各自扮演的“角色”, 教师将不再只是立身三尺讲台的“圣人”, 而是华丽转身为学生身边的贴心“教练”, 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和协作学习时学生的具体表现, 随时做出个性化的教学指导, 是一种混合了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学习的新方法。该教学模式最大的优点是允许学生在课外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自主分配学习时间, 调整学习策略, 实现个性化的学习;而在面对面的课堂, 学生有更多机会通过课程设计和小组讨论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听讲;教师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观察学生的表现进而为学生提供即时的帮助和反馈上, 教师和学生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都能得到主动学习和提高。

目前, 国内关于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越来越多, 高等院校大学生具有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网络应用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课时和学业安排更趋灵活, 在一些通用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教学上更适合推广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二、翻转课堂在军队高等院校推广的可行性

从以上翻转课堂的本质和特点来看, 要实施一堂高质量的翻转课堂教学过程, 需要具备相应的教学条件才能确保其顺利进行。

(1) 硬件条件, 即满足学员课后自主学习的信息化条件。随着军队高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互联网和校园网越来越普及, 学员可以方便地在学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检索需要的文献, 校园网更是进入了学员队班排。由于军校学员实行供给制, 经济条件相对优越, 笔记本电脑几乎人手一台, 少数没有电脑的学生也可以在电子阅览室进行学习, 因此硬件条件已完全满足推广翻转课堂教学的需要。

(2) 软件条件, 即有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所必需的数字化教学资料。最近几年, 学校大幅度增加了校园网和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等软件上的投入, 在数字化图书馆购买了万方数据、硕士博士文献资料库等资源, 方便了学生在线查阅文献;学校重点课程、电教课程点播系统、网络课程建设和军地院校图书资料的数字共享服务等, 都大大方便了学生在线课程的学习。

(3) 人员素质条件, 即教员在线教学视频和教学资料的制作、分享与传输的能力, 学员自主依靠教学视频、微课堂PPT和电子课程讲义进行学习的能力。多年来, 学校教务部门一直大力提倡和鼓励多媒体教学, 提高了广大教员计算机水平和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 学校信息教学中心可以随时保障视频教学材料的录制与上传, 同时, 智能手机与电脑的普及, 只要适当加以引导和培训, 即能熟练运用QQ、微信、微博等交流平台, 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和推广提供了现实的可行性。

在信息化水平高度发展的今天,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较好地适应了高校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 教师能够根据教学需要相对灵活地安排授课内容, 学生通过i Pad、手机、便携计算机等智能终端自主学习, 充分利用好“碎片化”时间, 通过实体课堂学生分组讨论和与教员面对面的交流, 达到完全掌握课堂内容的目的, 已经逐渐成为当下教学的一种趋势。军队高校相对优越的硬软件条件也同时满足了翻转课堂推广所需条件, 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军队高校部分课程的应用是可行的。由于综合实践类课程的特点强调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学生通过课前有目的的学习、课堂上小组讨论、教师面对面的帮教, 将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该教学模式尤其适合在综合实践类课程中推广。下面以我校“飞行力学综合实践”课程为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三、“飞行力学综合实践”课程翻转课堂的设计

“飞行力学综合实践”是我校火控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规定学时为90学时, 安排在本科四年级最后一学期开设, 开设目的是提高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特点是新的理论知识不多, 重点在于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计算机编程能力的提高, 因此该课程非常适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应用。

本文结合“飞行力学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和授课内容来重新架构翻转课堂模型, 整个课程教学体系由课程开发、课前学习、课堂活动、评价反馈四部分组成。

1. 课程开发

根据“飞行力学综合实践”课程特点, 在课前主要安排本课程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复习与回顾, 重点加强对C++语言基础、VC++编程环境、飞行力学基础知识、编程综合能力训练等方面内容的讲解。由于这些内容都是在大学二年级、三年级学习过的, 时间过长且缺乏实际运用, 很多内容学员其实已经非常陌生, 因此教员应重点按以下内容进行教学视频和PPT的准备, 学时安排可参考如下:

(1) C++语言基础8学时, 包括基本数据与表达式2学时、程序控制结构2学时、函数与数组2学时、集合结构与类对象2学时;

(2) VC++编程环境6学时, 包括VC++集成开发环境2学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2学时、应用程序框架创建2学时;

(3) 飞行力学基础知识6学时, 包括飞行器运动方程组讲解2学时、程序迭代计算方法4学时;

(4) 编程综合能力训练系列讲座8学时, 包括编程流程图构建讲解4学时、程序变量及右函数编写2学时、仿真程序调试方法2学时。

课程开发模块内容根据课程教学和学员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其形式可以为教学视频、PPT讲稿、练习题库等各类学习资源。与此同时, 基于学校校园网、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平台, 建立飞行力学综合实践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和学习社区 (QQ群和微信群等) , 以方便学员课前学习和互动交流。

2. 课前学习

课前学习环节安排在整个课程准备阶段和每个独立实践模块开始前, 根据“飞行力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以《综合实践任务书》的形式提前安排课前学习任务, 包括学习内容、目标、作业等, 学生通过观看课前教学视频、PPT讲稿和例题范例等方式完成知识的学习。而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可通过构建的网络教学平台和学习社区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确实无法解决的做好记录以待下一阶段解决。

3. 课堂活动

在翻转课堂中, 课堂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员完成对阶段性知识的完全消化和理解, 使所学知识得以升华。在课堂教学中, “飞行力学综合实践”课程授课地点安排在仿真实验室机房, 由于本专业学员人数较少, 能够满足每人两台电脑, 确保在播放教学视频的同时进行实际编程调试, 通过组织学员开展问题探究、协作学习、互动交流等方式来完成。课堂活动主要包括确定任务、独立探究和协作学习等几个环节。

(1) 确定任务。课堂活动中重点讨论和探究的任务来源有四个:一是学生在课前学习中难以独立解决, 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依旧未理解和掌握, 课前已做好记录的内容;二是历届学生普遍存在, 通过课堂讨论解决过的问题, 这就要求教员要做有心人, 做好授课资料的积累和收集;三是本届学生在课前学习的网络交流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四是根据课程内容需要, 教员所安排的拓展内容。这些问题主要根据学员课前学习情况提出, 但更多的是由教师根据历届学员在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的总结和提炼, 并不断完善和提高, 最后都汇总体现在《综合实践任务书》中。如在编程前的流程框图绘制任务的完成质量, 就容易被很多学生忽视, 很多学员为了节省时间, 在没有编制完流程框图, 或草草完成框图后就匆匆上机编程, 没有反复检查程序框图的流程效率, 结果欲速则不达, 最后往往在程序综合调试时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即使完成程序编制也因程序效率不高而计算时间过长, 程序解算精度也不理想, 而结构良好的流程框图恰恰是完成一条经济高效仿真飞行程序的前提, 事实也证明这个问题几乎在每届学员身上都会发生。

《综合实践任务书》要体现如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进度要求、教学资源、考核形式和评分标准等, 让学员能够在任务书的具体指导下, 有针对性和目标性地进行学习并高质量完成课程内容。

(2) 独立探究。独立探究教学环节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此过程, 学员既可以理解和消化课程知识, 又能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综合实践类课程重点培养学员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动手能力, 具体在本课程中教员可安排一些在飞行程序调试中比较关键的子程序、控制程序精度和流程的函数等让学员进行独立探究和完成, 然后根据实际完成质量进行有针对性的面对面辅导,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员最后完成整条飞行程序编程的效率和精度。如该课程中龙格库塔-阿达姆斯积分程序、一元及二元三点插值程序、飞行器受力计算程序等, 一旦学员能够独立完成这些关键子程序, 再配合程序流程图进行编程就可以驾轻就熟了。

(3) 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是基于独立探究基础上开展的, 主要目的是深化学员对部分知识点的理解和综合运用, 培养其解决实际综合性问题的能力, 在协力完成课程设计的过程中, 有助于培养学员的团结协作精神。因此协作学习的内容是选择难度相对较大的问题或作业。就“飞行力学综合实践”课程来说, 可以将编程流程图、飞行器方程右函数编写、核心关键子程序调用流程、原始参数输入与调用等作为协作学习的内容, 将全部学员按照平时表现分为四到五个小组, 做到强弱配对, 小组之间实力平均, 以利于学员结对子帮扶提高。

为了防止协作学习流于形式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员在组织过程中要明确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 加强组织、监控与辅导, 在发现协作讨论组织不畅或偏离预想议题和方向时, 要做好及时的引导与修正, 保证小组活动有效开展并达到预期效果。

4. 评价反馈

评价反馈作为翻转教学模式的最后一环, 主要由教员和各学习小组共同完成, 通常采取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过程评价通过观察学员独立探究学习和协作讨论学习中的具体表现由教员进行具体评议;结果评价可以结合课程设计结果、学员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等来给出结论, 具体到“飞行力学综合实践”课程, 重点考察学员在飞行程序调试过程中的表现、最终解算精度和综合实践报告撰写质量等, 并将最后评价和考察结果及时反馈至学员, 以达到学员在未来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改进的目的。

结语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该教学模式彻底翻转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扮演的角色, 教师不再仅仅是讲台上的“布道者”, 实行“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 学生也不再只是课堂上被动的听讲者, 而是有机会通过问题探究和小组活动变为主动学习者;学员在课外根据个人的能力和水平来分配自己的时间和调整学习策略, 而在面对面的课堂, 教员可以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用来观察学员的表现并为学员提供及时帮助和反馈, 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军队高校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教学改革, 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 摒弃部分陈旧和过时的做法, 大胆尝试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条件下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是大势所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完全可以在军队高校大多数基础课程和综合实践类课程中进行推广实践, 为新一轮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1]张金磊, 王颖, 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2 (4) :46-51.

[2]张玉武, 王毅.高等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法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Vol.35, No.4.

[3]陈子超.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 2014 (12) .

[4]陈晓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4-5.

类翻转课堂 第10篇

通过对计算机软件类课程“翻转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方法的行动研究,笔者得出了比较成熟的计算机软件类课程“翻转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方法,并对课前、课中学习活动流程进行了细化。课前学习活动主要用于传递基础知识,课中学习活动用于知识的内化和吸收。

(一)课前学习活动流程的具体操作

课前学习活动的基本流程是“知识传递——学习检测——诊断评价”。

1.“知识传递”环节

教师将设计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资源以及整理的相关学习内容上传至学习管理平台以学习任务单的形式呈现。学生登录学习管理平台学习新知识,下载微视频观看并练习。

2.“学习检测”环节

通过让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交互策略、分工规则和协作原则。以任务为驱动,学生以自主探究为主,小组协商规划方案,组内讨论解决疑难问题。教师的职责是通过后台数据监测、观察或参与讨论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

3.“诊断评价”环节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作业及反馈信息(总结、反思、疑问以及希望老师在课堂上重点讲解的内容)。教师收集学生提交的资料并进行分析,以诊断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

(二)课中学习活动流程的具体操作

课中学习活动的流程分为“前情总结”和“吸收内化”两个部分;其中“吸收内化”部分包括“布置任务——分析规划——设计制作——成果交流”四个环节,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进行多轮。

1.“前情总结”环节

本环节主要是为了对课前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个回顾和反馈,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1)展示和点评学生在课前完成的作品;(2)演示课前任务的完成步骤,在演示中参插讲解各个小组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通过教学管理软件控制学生机展示作品,通过学习管理平台展示学生课前反馈的问题。

2.“布置任务”环节

在本环节,教师给出任务及相关要求并展示任务最终实现的效果。同时,将相关的素材以及效果文件(swf文件)分享到平台上。学生将教师分享的文件下载下来,明确任务。同时,教师要提供相应的组织策略,规定了课中的学习活动以小组的形式进行。

3.“分析规划”环节

在本环节,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小组协商讨论,对任务进行分解。学生思考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在纸上或电脑上画出规划方案。教师要对每一组的规划方案都进行确认。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展示规划方案的样例以供学生进行参考。在这个阶段,教师主要提供交互策略——指导学生如何交互;支架策略——引导小组协商;协作规则与分工规则——指导学生有效协作,合理分工;提问原则——约束和规范学生提问的范围。

4.“设计制作”环节

教师提供任务的评价标准、完成任务的时间限制以及相关要求,在教室中巡视学生的完成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指导。学生的活动是熟悉任务的要求及评价标准,组内协作完成任务,以小组为单位上传作品。期间,教师可以把作品的源文件上传到平台给一些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参考。本阶段,教师提供的活动策略和规则与上一个环节类似。

5.“成果交流”环节

在本环节,学生展示作品,教师对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进行总结,点评部分学生的作品(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各小组对作品进行互评)。学生倾听教师的点评并反思自己的不足。本阶段,教师提供明确的评价规则用以规定评价的主体和评价形式。

二、准实验研究的设计

为了检验计算机软件类“翻转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方法的应用效果,笔者运用准实验研究的方法,从学生的维度分析、评价设计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协作交流能力等方面所起的促进作用。

(一)准实验研究的目的

本次准实验研究的目的在于检验以下两个问题:问题1:采用计算机软件类课程“翻转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方法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问题2:采用计算机软件类课程“翻转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方法能否提高学生的协作交流能力?

(二)准实验研究的对象与课程

本准实验研究选取华南师范大学2012级自考动漫专业(1)班和(2)班作为实验班级,其中,动漫(1)班42人,动漫(2)班40人。通过前测,并采用SPSS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前测数据进行分析,动漫(1)班和(2)班的学生在学习成绩、协作交流能力方面无显著差异,可以作为准实验的被试。笔者将动漫(1)班定为实验组,将动漫(2)班定为对照组。

准实验课程选取《多媒体动画制作(Flash)》,该课程融合了可视化操作和脚本设计语言,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三)准实验研究的假设

针对上述准实验研究的研究问题,笔者依次对应提出以下两个准实验假设:

假设1:与未接受计算机软件类课程“翻转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方法的学生相比,接受该设计方法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包括理论成绩和作品成绩)更加理想。

假设2:与未接受计算机软件类课程“翻转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方法的学生相比,接受该设计方法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协作交流能力。

(四)准实验的变量及其控制

1. 自变量及其控制

自变量X= 计算机软件类课程“翻转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方法。

在本次准实验研究中,笔者将动漫(1)班定为实验组,按照计算机软件类课程“翻转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方法组织教学;将动漫(2)班定为控制组,按照传统的计算机软件类课程学习活动设计方法组织教学。

2. 因变量及其测量

因变量Y1= 学习成绩(包括理论成绩和作品成绩),Y2= 协作交流能力。

在本次准实验研究中,笔者运用测验来获取学生的理论学习成绩,运用作品评价量规来获取作品成绩,运用协作交流能力自我评价量规表来获取学生的协作交流能力方面的信息。

3. 干扰变量及其控制

干扰变量 = 学生由于实验时间的延续所引起的知识、能力的增长。

在本次准实验研究中,笔者采用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方法来减弱无关变量的干扰,即选取与实验组尽可能有相同发展水平的能力的控制组。

三、准实验研究的过程

(一)实验准备

1. 设计实验方案。主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

2. 编制测量工具。与实验教师合作编制理论知识测量试卷、多媒体作品评价量规;参考相关文献,编制协作交流能力自我评价量规。

3. 与实验教师沟通交流,进行活动方案的设计以及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二)前测

为了保证参与准实验研究的实验对象的原有水平相似,笔者以学习成绩、协作交流能力两个方面为依据,对华南师范大学2012级自考动漫专业(1)班和(2)班学生进行前测以检验起始水平。

1. 学习成绩的分析

本研究选取的两个班级专业相同,是第一次接触Flash这个软件。笔者设计了《多媒体动画制作(Flash)》测试试卷,检测两个班级的理论成绩起始水平。对两个班级的前测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2所示。从表2中可以看出,显著性概率p=0.115> 0.05,因此,两组方差没有显著性差异。在t检验结果中应该选择假设方差相等一行的数据作为本次t检验的结果。经双侧t检验,p=0.329>0.05,可以得出结论:两个班的起始学习成绩不存在显著差异。

2. 协作交流能力的分析

笔者在参照相关协作交流能力评价量表的基础上,制定了协作交流能力自评量表(协作交流能力构成要素包括:人际交流能力、合作完成任务、评价技能)。在准实验研究之前,笔者利用上述自评量表对动漫(1)班和(2)班的学生进行调查,然后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见表3和表4。

从表4可以看出,显著性概率p=0.103>0.05,因此结论是两组方差没有显著性差异。在t检验结果中应该选择假设方差相等一行的数据作为本次t检验的结果。经双侧t检验,p= 0.701>0.05,可以得出结论:动漫(1)班和(2)班的协作交流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

(三)实施

在准实验研究的过程中,笔者按照准实验研究的设计,对实验组实施计算机软件类课程“翻转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方法,对控制组实施传统的计算机软件类课程学习活动设计方法。

(四)后测

1. 学习成绩的分析

(1)理论成绩

笔者使用与前测一样的《多媒体动画制作(flash)》测试试卷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检测。检测结果如表5、6所示。从表6中可以看出,显著性概率p=0.168> 0.05,因此结论是两组方差没有显著性差异。在t检验结果中应该选择假设方差相等一行的数据作为本次t检验的结果。经双侧t检验,p=0.029<0.05,存在显著差异。可以得出结论:实验组比对照组的理论成绩更加理想。

(2)作品成绩

笔者使用多媒体作品评价量规(一级指标包括:主题与内容35分、技术实现30分、艺术性20分、原创与创新15分)检测两个班学生的作品制作水平。两个班最后交的作品都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即一个小组的学生通力合作完成一个作品。实验班学生分成9个小组,对照班的学生分成10个小组。两个班的作品成绩见表7

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 , 对两个班的作品成绩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见表8和表9。

从表9中可以看出,显著性概率p=0.751> 0.05,因此结论是两组方差没有显著性差异。在t检验结果中应该选择假设方差相等一行的数据作为本次t检验的结果。经双侧t检验,p=0.047<0.05,存在显著差异。可以得出结论:实验组比对照组的作品成绩更加理想。

2. 协作交流能力分析

笔者利用协作交流能力自我评价量规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协作交流能力进行后测。检测结果见表10和表11。

从表11中可以看出,显著性概率p=0.677> 0.05,因此结论是两组方差没有显著性差异。在t检验结果中应该选择假设方差相等一行的数据作为本次t检验的结果。经双侧t检验,p=0.013<0.05,存在显著差异。可以得出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具有更强的协作交流能力。

3. 准实验研究的结论

通过以上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了实验假设1、2,即在计算机软件类课程的教学中,与未接受“翻转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方法的学生相比,接受该设计方法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包括理论成绩和作品成绩)更加理想且具有较强的协作交流能力。

四、实施效果调查

准实验研究结束之后,笔者对实验班的学生发放了“计算机软件类课程‘翻转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方法的实施效果调查问卷”,以便更全面地了解该设计方法的实施效果和学生对该设计方法的看法及态度。问卷发放42份,回收40份,回收率为95.2%,其中有效问卷39份,有效率达97.5%。“计算机软件类课程‘翻转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方法的实施效果调查问卷”从课前部分、课中部分以及总体看法三个维度展开调查。

(一)课前部分

对课前部分的调查包括5个题目,具体的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见表12。

从表12中可以看出,超过六成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前学习活动中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认为“教师在课前提供的学习资源有助于其掌握基础的概念性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对课前学习任务表示满意;认为“课前的学习任务有助于加深其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对基本技能的掌握”;认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和协作,有助于提高其课前学习效果”。

(二)课中部分

对课中部分的调查包括4个题目,具体的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见表13。

从表13中可以看出,超过六成的学生认为“在课中学习活动中,和小组的成员一起交流和探讨可以使他们学得更好”;认为“与以往的计算机软件类课程相比,在课中,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教师交流或向教师寻求帮助”;对课前学习任务表示满意,对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作品评价方式感到满意。

(三)总体看法

对学生总体看法的调查包括5个题目,4个客观题和1个主观题。具体的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见表14。

从表14中可以看出,超过八成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方法让其对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更扎实。约2/3的学生希望在今后其他计算机软件类课程的教学中,能使用“翻转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方法;对实验课程的学习效果感到满意并表达了对“翻转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方法的喜欢。对最后一题的主观题——“在实施‘翻转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方法之后,您获得了哪些进步?”,有34位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通过分析,发现学生获得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会了与他人进行沟通与协作;(2)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学习的主动意识增强了,学会了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增强了信息的检索能力。

五、小结

本研究采用不相等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准实验研究,探索计算机软件类课程“翻转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方法的应用效果。通过数据和资料表明,在计算机软件类课程的教学中,与未接受“翻转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方法的学生相比,接受该设计方法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包括理论成绩和作品成绩)更加理想且具有较强的协作交流能力。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该设计方法的实施效果和学生对该设计方法的看法及态度。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喜欢计算机软件类课程“翻转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方法,并认为该设计方法让他们对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更扎实。

在本研究开展过程中,笔者发现有如下两个方面有待完善,后续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探索。第一,设计和开发更加有利于支持翻转教学的学习支撑环境;第二,扩大学科覆盖面,深入开展教学试验研究,进一步修正和完善计算机软件类课程“翻转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方法。

摘要:运用准实验研究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检验计算机软件类课程“翻转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方法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计算机软件类课程(以《多媒体动画制作(Flash)》课程为例)中,采用“翻转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方法组织教学,学生的学习成绩(包括理论成绩和作品成绩)更加理想且具有较强的协作交流能力,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更扎实。

“翻转课堂”翻转的到底是什么 第11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认识;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1-029-22007年,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利用网络视频进行翻转课堂授课获得了成功,以他命名的可汗学院翻转课堂教学被加拿大《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比尔盖茨称:“他预见了教育的未来,引领了一场革命”。近几年,国内教育工作者对翻转课堂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一时间,翻转课堂成为非常有争议的话题,它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几乎同样多。作为一线教师,笔者一直积极关注这一科研动态,并在实践中将前沿理论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研究让我坚信,我们只有走进翻转课堂,才能真正认识翻转课堂,在探索中把握教学策略,在反思中提高教学效益。

一、认识:翻转课堂“翻转”的是学习方式

围绕翻转课堂的思考,目前争议最多的是它是否具有普遍推广成为常态教学的可能性,焦点更多地落在信息技术支持这个问题。许多支持者大张旗鼓地为翻转课堂贴上“微视频”、“平板电脑”、“网络互动”的标签,似乎离开了这些标签,就不是翻转课堂,而这正是反对者抨击的主要指向。当前中国社会现状是基于云服务的远程教育平台,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尤其是农村和西部偏远地区与基于云计算的远程教育平台距离还很远,即便是在城市里,云教育推进的速度也非常慢,网络平台的支持不能完全满足课堂教学互动的需要。笔者观摩了许多大型翻转课堂公开教学活动,发现那些课堂教学存在着许多共性的问题:一是现场由于网络拥堵导致教学活动无法按照预设实施,二是平板电脑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价值不高。一节课关注的焦点成了教学模式和技术的应用展示,与课程标准和三维目标脱节。因此,在一阵热潮以后,翻转课堂被很多人抨击为空中楼阁,不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教育也在网络与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任何一次科技的创新都是机遇,教育也要抓住这个机遇才能与时俱进。但是“教育+互联网”呢?还是“互联网+教育”?笔者认为,教育是核心,无论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发展到多么先进的程度,也只能作为辅助工具。因此,不应该给翻转课堂贴上各种技术标签。从本质上讲,翻转课堂“翻转”的应该是一种教学理念,是学生学习的方式,即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学习,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美国未来学家阿布文·托夫勒说过:“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自主的学习者,也就是能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并养成终身爱好学习的学习者。所以说,翻转课堂带来的教学方式,或者说学习方式的转变,才是它的核心价值所在。树立了这个观念,再去看翻转课堂,我们就不会走向两个极端。在现有的信息技术条件下,我们如何完成学习方式的转变,恐怕这才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问题。一节课选择什么样的技术支持,要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不要买椟还珠,为了技术而技术。

二、实践:翻转课堂的教学策略

1.选择性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说到底是一种教学模式,也可以说是一种学习方式。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都有它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完全否定它或者千篇一律使用它的做法都是不恰当的。有的学校倡导翻转课堂,立刻宣告全面推进,将它用于所有的学科、所有的课型。这种做法本身就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这也是某些学校轰轰烈烈做翻转课堂却中途夭折的重要原因。所谓教无定法,翻转课堂再好,也不会适应所有学科的所有课型。我们应该实事求是,认真思考和探索哪些学科、哪些课型适用翻转课堂,选择性地运用才是对教学规律的尊重,也是做教学研究的科学态度。

2.课前自主学习要真实有效。翻转课堂教学有两个主要环节:学生在课前独立自主学习和在课中同伴互助、师生互动解惑、内化、提升。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的学习,其实质是独立学习,与他主学习相对立;其根本分水岭是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活动中是否得到确立,特点是能动性、超前性、独立性和异步性。当然,独立学习并不是盲目地学习,而是带着任务去学习。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料。学习资料的选择要围绕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围绕学习任务完成的需要,围绕学生兴趣爱好的需要。学习资料可以是微视频、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资料等等,不必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学生也可以自己搜集或制作学习资料补充其中。其次,学生是否能有效的自主学习,与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要注意满足不同基础和个性的学生的需求,给学生选择的空间和余地。学习任务设计的形式应依据不同的学科和课型,关注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兴趣特征。第三,课前学习要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请学生将自学过程中发现的、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习惯和能力。

3.准确把握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只有教师课前及时准确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才能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因此,在进度安排上,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度应该比课堂教学进度超前一周,即教师要提前一周通过学习任务单反馈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依据自学目标达成情况和未解的困惑设计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传统课堂的教学设计中关于学情分析的部分,笔者一直认为是比较空泛的,它更多地是面向学生的整体,忽视学生的个体,更多的是一种主观预估,而非真实反馈,因而缺少准确性和针对性。翻转课堂若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要将课前把握学情这一环节做到位,否则不能充分发挥翻转课堂的优势。

4.课中合作探究侧重交流、释疑和提升。对于翻转课堂,许多教师提出过困惑: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和学习资料在课前都已经给了学生了,在课堂教学中做什么呢?其实,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环节并不会因为课前学生学过了就变得低效,它只是与传统课堂有了区别,课上不再按部就班讲授新知识,而是侧重通过合作探究解决学生独立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展示、点评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果,同伴互助查漏补缺;小组合作探究本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每组选派代表汇报本组探究成果;教师依据学情,提出能够进一步提升能力、拓展思维、升华情感的问题,组织学生研讨探究;学生提出新的困惑质疑,通过同伴互助、师生互动释疑。

三、反思:让翻转课堂走向常态化

经历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对于翻转课堂笔者也在不断地审视和反思,有几点想法为同仁提供借鉴:第一,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从过热走向过冷,都是不正常的现象。课堂教学改革需要理性科学的研究和实践,不能变成搞运动。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暴露的是教育研究和课程改革的浮夸心态。第二,既不要过高吹捧翻转课堂的效能,也不要过低贬损它的价值。自主学习的方式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的终身成长。但不是每一节课都适合用自主学习的方式。传统的授课形式有它的优势,过于抽象的以及强调第一印象精确度的内容需要教师去主导呈现,物化生等学科的实验课不可能在家自主学习,音体等学科也不太适用翻转课堂。第三,对于信息技术,翻转课堂不是必须使用,也不抵触排斥。有效的才是有价值的,这是我们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用具的唯一标准。第四,区分课前预习与翻转课堂的课前自主学习的差异。课前的预习相对来说是浅层次的,或者是单一的。翻转课堂的课前自主学习是全面学习和比较深刻地思考。

无论哪一种教学模式的研究,都是为常态化教学服务的。因此教学研究和改革要接地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到我们身边,它倡导的个性化、协作式学习方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教育为学生的终身成长服务的要求。学生离开学校后的终身成长主要依靠的是他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翻转课堂为此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路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这条路径变得更加开阔。但是,为了能够让翻转课堂走进常态化教学,我们需要在追风课改的潮起潮落中冷静下来,理性地认识和践行翻转课堂,它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虽然目前翻转课堂的研究是前沿性的,但是最终它要实现的目标是常态化,这也是我们研究的方向。若要翻转课堂常态化,就要弄清楚翻转课堂翻转的到底是什么?我们研究的重点要放在通过这一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上,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关注如何通过这一模式提高教学效益。以上是笔者一点不成熟的思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美) Dale Scott Ridrey, Bill walthen著.沈湘琴译.自主课堂:积极的课堂环境的作用[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类翻转课堂 第12篇

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优势 (S)

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揭示运动过程中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能量代谢变化规律及其适应机制, 传授体育保健康复的相关技能, 掌握与运动相关的若干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 评定和监控运动人体的机能,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科研能力, 达到指导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健身活动的目的。课程可分为基础类课程和应用类课程, 课程形象、直观、知识点繁多复杂, 难懂不易记忆, 需要紧密联系运动, 才能将知识学以致用。

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劣势 (W)

2.1 应用推广处于空白

国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于2007年出现, 2011年流行;国内最早引进的时间为2011年底, 引进和应用的学校较少, 处于试验阶段。在体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目前未见, 没有相应的案例和数据可供参考和借鉴。

2.2 网络教学视频在教学中应用推广程度不够

翻转课堂中, 教师的知识传授和学生的知识内化等都离不开网络视频的支持。目前, 在高校精品课程网、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等多个教学视频网站有部分的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视频, 但相对来说, 教学视频的数量和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

2.3 学生特点

翻转课堂, 学生应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 能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 在网络中进行资源检索, 通过教学视频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 并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沟通交流。体育专业学生的思维活跃, 精力充沛, 善于表现, 肯吃苦耐劳, 但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 重术科轻理论。因此体育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较低是制约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施翻转课堂的因素之一。

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机会 (O)

3.1 有利的政策法规环境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指出,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 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 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8]。这些政策明确了教学模式创新在推进整个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在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对我国的教学改革产生一定的影响。

3.2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随着全国信息网络建设的飞速发展, 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得现实可行。学生可在互联网上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 不再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课堂讲解。

4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所面临的威胁 (T)

4.1 师生角色转变的挑战。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任务驱动, 问题导向, 要求学生根据任务学会结构化思考, 由浅入深逐步形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应学会制作和上传教学视频, 善于运用专题学习网站, 组织交流学习成果, 智慧指导学生, 并在课堂上对需要帮助的学生作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这与传统教学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师生角色转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能力, 观看完教学视频后, 通过在互联网中查找相关资料来完成课后练习、总结问题, 然后在课堂中与老师、同学进行讨论。

4.2 学习时间重新分配的挑战。

翻转课堂的核心内容是减少了教师的课堂讲授时间, 增加了师生互动以及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时间。至此, 如何合理分配课堂时间, 帮助学生规划学习时间, 以期完成“课堂时间”的高效化尤为重要。

结束语

通过SWOT分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我们在体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实践上的借鉴价值。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为此, 在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翻转教学模式构建和实施过程中, 应充分发挥、利用有利条件, 控制、化解不利因素, 获得最佳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并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

摘要:分析翻转课堂在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优势因素与劣势因素, 探讨并解决翻转课堂中的关键因素, 为培养体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一些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翻转教学模式,SWOT分析

参考文献

[1]张金磊, 王颖, 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远程教育, 2012 (8) :46-51.

[2]The flipped classroom[EB/OL].[2012-03-16].http://digitalsandbox.weebly.com/flipped-infographic.html.

[3]卜彩丽, 马颖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院校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软件导刊, 2013 (7) :9-11.

[4]张跃国, 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2 (3) :8-10.

[5]黎加厚.由“翻转课堂”看课程改革[EB/OL].[2012-12-25].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df0fc0102dy0g.html.

[6]翻转课堂的科学性.[EB/OL].[2012-12-25].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dcb32701016dhu.html.

[7]李凑, 刘赣洪.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SWOT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 (1下) :88-89.

上一篇:学会与生活谈判下一篇:煤炭经济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