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人才建设

2024-07-22

图书馆人才建设(精选11篇)

图书馆人才建设 第1篇

一、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 专业人员素质不高

当前, 虽然图书馆的人才越来越多, 但是大多数图书馆员的专业并非是图书馆专业或者是计算机专业, 且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总体的素质偏低、所涉及的知识面过时等问题。目前一些图书馆员本身能力和业务水平就相对较差, 但又不能及时对其进行培训, 使其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所以就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 实现图书馆的现代化, 也就更无法满足学术人员对图书馆利用的需求。

2. 图书馆人才结构不够合理

当前, 图书馆存在人才不平衡分布的现象, 且这种现象十分明显。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图书管的人才数量少。我国各城市的图书馆中, 不管是高校的图书馆, 还是方所有人的公共图书馆;不管是大城市的图书馆, 还是经济发展相对较差城市的图书馆。这些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均是图书馆专业人才严重匮乏。二是图书馆内部人才结构分配不合理。据调查显示, 各图书馆的专业人才大多数来自于专业性相对较强的部门, 而对于其他部门的专业性人才相对稀少。三是图书馆员的知识储备不够全面, 这些图书馆通常受专业知识的限制, 而对于其他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 在平时的工作中又不去积极积累,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 在工作中无法更好地发挥专业人才所应起到的作用。

3. 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

对于大多数专业图书馆来说, 其人才激励建设机制尚不健全, 一些制度没有形成具体的规则, 比如说, 对于图书馆员的培养, 由于工作突出或者失误关于图书馆员职务的晋升和一些惩罚方法;在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权威性不高, 可操作性不强, 根本没有一套合理的标准去评价人才, 这主要表现在没有把人才培养当成一项固定的规则制定下来, 总是由于工作的需要而去进行临时培训来解决当时的问题;就算是有培训, 培训时段不够连续;而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岗位所需要的人才相对匮乏, 在进行工作调动时会出现人才断层的现象。少数图书馆还存在馆员晋升不公平的现象, 优秀人才的才能得不到正常的发挥, 最终也阻碍了图书馆的发展。

二、加强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的应对策略

1. 提高对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高校的领导应从学校发展的长远利益来认真对待图书馆的工作, 要切实意识到高校人才队伍的建设离不开图书馆的人才队伍建设, 甚至要将其放在更重要的地位, 学院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图书馆对于人才的需要, 人才关系到学院学科的发展和建设, 学院的教学及科研也需要图书馆的人才来做支柱。加强图书馆的人才队伍建设, 不仅要对资金和设备的投入加以重视, 更要将图书馆人才配置问题放在重中之重, 使图书馆人才的素质实现全面提高。图书馆员的队伍, 只有具备思想品德高尚, 创新和进取精神突出, 才能更好地为教学及科研服务, 最终促进高校本身的发展。至于如何加强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 这就需要制定具体的政策和措施, 将图书馆对于人才的流动融入整个学院的人才队伍建设, 控制转岗分流过于频繁或者是引进非专业的馆员家属等, 从根本上改变图书馆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使之更加适应高校的发展, 实现图书馆队伍的快速发展。

2. 开展继续教育, 培养高素质人才

专业图书馆在开展普及教育、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基础上, 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上, 如根据本馆工作需要, 鼓励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 各方面素质都比较高的人员报考在职研究生或双学位, 使他们系统学习和掌握新理论、新方法和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

3. 加大图书馆人才引进力度

要积极加强人事制度改革, 形成更加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这就要求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建立起更具开放性的人才选拔体系, 努力形成能够让图书馆优秀人才施展才华的一流环境, 更加不拘一格地选拔合适的人才, 真正破除以往那些论资排辈与考虑平衡的选人方式。与此同时, 图书馆应当积极加快优秀人才的选拔与使用力度, 不断加快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步伐, 让尊重知识与尊重人才不再只停留于口头之上, 而是应当尽快融人到制度化环境之中。要大胆地突破现有的图书馆管理体制与思想上的制约, 更加积极地推行聘任制, 这是实施图书馆人事制度改革之重点。要彻底改变以往图书馆的终身职业制, 从而建立起全新的人事聘任制。人事聘任制以合同为主要媒介来确定用人对象的一种人事任用机制。

4. 建立激励机制, 搭建人才竞争平台

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人对需求的满足而决定的, 而对于人的这种满足单靠个人的努力还不够, 还由社会的认可而决定的[2]。图书馆通过建立人才队伍建设激励机制这一平台, 不仅调动了图书馆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更增强了他们对于业务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而同时紧迫感也督促其不断充实自己, 这样使人才资源在图书馆发展方面得到了全面提高。与此同时, 作为专业图书馆领导, 要鼓励工作效率高且具有创新进取精神的馆员进行深一层的学术讨论和研究, 例如:制度的保障, 精神及物质的奖励等。

图书馆发展的关键是人才。我们只有不断提高人才的发展, 专业图书馆所需的人才队伍才能摆脱滞后局面更好地适应时代与社会的发展, 同样也就使图书馆的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也就促进了科学研究的进步和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师宇明.高校图书馆人才危机与危机管理[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4 (01) .

图书馆人才建设 第2篇

关键词:新时期 高校图书馆 馆员人才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a)-0255-01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馆员是图书馆发展和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关键,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对馆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1 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的现状

信息化时代,学校的发展很快,图书馆的发展也较快,而馆员人才队伍建设却相对落后于学校和图书馆发展的速度

(1)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图书馆相对于学校的核心部门、机关、教学、科研部门,一直不被重視,造成图书馆的人才匮乏。现行管理体制下,高校图书馆馆员基本上是由人事部门统一安排,他们普遍认为图书馆的工作是任何人都能胜任的,对文化素质没有过多的要求,把图书馆当作照顾关系,安排人才家属的基地,或者将部分不适宜继续从事教学或行政工作的人员也分配到图书馆,导致了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与图书馆馆员业务素质相对偏低的矛盾,制约了图书馆的发展。(2)馆员知识老化。随着图书馆将网络作为主要服务手段,对馆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学历结构看,高校图书馆馆员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馆员极少,还有部分馆员不具备大专以上的学历,使得图书馆人才队伍平均知识水平偏低。然而目前高校图书馆中,部分馆员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很少对已有知识进行更新,这就使得图书馆馆员队伍的整体知识结构十分不合理,知识水平差异较大,严重制约了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3)馆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在图书馆人才队伍中,大多是以文史类为主,理科,外语类人员少,缺乏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和掌握高新情报技术的专门人才,馆员普遍存在知识老化,结构单一的状况。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对信息管理、计算机等专业方面的人才都非常急需。由于长期重文轻理观念的影响,使得人才的引进出现了以文科为主,造成专业人才严重短缺,比如程序开发信息管理等专业人才。另外由于社会认知度不够以及待遇等各方面问题,专业技术人才很少能留在图书馆发展,即使有也是把图书馆作为跳板,使得图书馆的人才大量流失,导致了图书馆专业结构不合理,人才队伍失衡。

2 建设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对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高素质的馆员人才队伍已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1)加强馆员队伍建设,是以馆员为本,实现高校图书馆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是学校发展战略的一部分,馆员是图书馆发展的关键。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更离不开图书馆所有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没有了馆员的努力,图书馆的发展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只有立足于馆员,以馆员为本,加强馆员人才队伍的建设,才能实现图书馆的发展,为学校的发展增砖添瓦。(2)加强馆员队伍建设,是以馆员为本,做好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需要。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读者第一,服务育人”是图书馆的立馆的宗旨,而馆员是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根本。馆员既是管理者,又是读者服务的执行者,而读者服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形象和职能的发挥。要想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就要以馆员为本,加强馆员的人才队伍建设,提升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全心全意为读者做好服务。(3)加强馆员队伍建设,是以馆员为本,促进高校图书馆求实创新的需要。创新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图书馆也就失去了勃勃生机。而图书馆的创新离不开人才,所以只有加强馆员人才队伍建设,图书馆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知识的需求,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

3 建设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的措施

高校图书馆的职能是服务、育人,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要想把图书馆的职能充分发挥出来,就要有一只高素质的馆员队伍。21世纪,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对馆员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馆员队伍也是高校图书馆面临的重大课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3.1 建设积极良好的用人环境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要想对馆员做到人尽其才,就要对馆员队伍有一个清楚的了解。首先馆领导要重视馆员队伍建设,积极为建设馆员人才队伍出谋划策;其次要信任人才,有用好人才的胆略,知人善用,不妒才,给人才充分的空间;最后积极为人才搭建良好的平台,推动图书馆事业的良性发展。

3.2 对内提升馆员队伍的整体水平

馆员的素质决定了图书馆发展和读者服务工作的水平,要想做好这些工作,就需要馆员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

(1)鼓励馆员自学。图书馆领导要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鼓励大家自学。主要学习图书馆专业、计算机专业、图书情报和信息专业等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馆员的业务素质和文化素养。(2)加大馆员知识培训的力度。图书馆领导要下大力气做好馆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同时更要做好对馆员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爱馆如家等职业道德培训。一是请馆内业务素质精、专业技能强的同志为大家开展业务知识、专业技能的讲座,经常开展业务知识、专业技能竞赛,促进大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二是请校内外的专家学者对馆员进行与图书馆专业关系密切的学科的知识讲座,让大家了解更多学科知识和图书馆专业前瞻性的知识,提前做好应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3)加强馆际交流,互相学习,促进馆员队伍的共同发展。各个学校的情况不同,图书馆发展、馆员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也不尽相同,都有一些好的做法,好的思路,值得其他图书馆学习、借鉴,所以只有加强馆际交流,馆员间互相的学习、交流、沟通、合作,才能有利于本校图书馆的发展和馆员人才队伍的建设。

3.3 对外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除了加大馆内人员的素质提升外,还要从社会上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一是要着眼于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引进图书情报信息专业、计算机专业、图书馆专业的人才;二是从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出发,有计划、合理地引进,这样可以避免因盲目地、非理性地引进,所带来的人才的浪费和图书馆的负担;三是对于引进的人才要用好,把他们放在图书馆的重点岗位,重点培养,让他们成为图书馆专业的带头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4 结语

刍议图书馆古籍人才队伍建设 第3篇

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图书馆馆藏1794年以前的古籍善本图书220余万册,1911年以前的古籍图书2645万册。除列为国家级善本的9000余部外,其余绝大部分是普通古籍,但这些古籍均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文学价值。然而,面对如此之多亟待保护与修复的古籍,图书馆古籍保护、整理与修复工作却长期受到人才短缺、经费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业务进展缓慢、专业人员青黄不接等问题日益突出。

近年来,国家对古籍保护非常重视,也不断为此项工作能够快速有效地的推进给予了相当大的支持。自2007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成立以来,该中心便积极开展古籍保护与修复工作的相关培训,并努力协调和加强各省古籍保护工作的业务联系,几年内培养了数百名古籍保护专业人才,使我国古籍保护与修复事业有了一定的起色。但综观全局,我国的古籍保护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制度规范化等方面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我国古籍人才队伍现状

开展古籍整理工作,是为了在整理古籍的过程中去分析历史现象以及著书者的思想和意识形态。而古籍整理是在古籍原本上作修复与加工,使其更便于读者以及后世阅读与利用。古籍整理工作比一般意义上的古籍研究更加神圣而艰巨,因此,对古籍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与要求也就更为严苛。

1.1 古籍专业人才匮乏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古籍的整理与保护工作非常重视,并于2007年正式开展了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然而随着此项工作的推进,图书馆古籍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便显现出来。图书馆是古籍文献的主要收藏单位,但是专业从事古籍保护与整理工作的人才却相当匮乏。即便是省级公共图书馆和本科院校图书馆,合格的古籍保护、整理专业人才也是屈指可数,远远不能满足系统而繁杂的古籍保护工作需要。目前,专业队伍数量少、结构不合理,特别是高水平专业人才和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人才严重匮乏,已成为我国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面临的一大瓶颈。

1.2 人才培养周期长

图书馆古籍整理工作需要大批合格的古籍专业人才,而这种人才必须要依靠专门的培养才能造就,自学成才和高校教育都无法满足古籍整理工作的需求。历史系和中文系的毕业生到图书馆古籍部门后,其专业知识结构和图书馆古籍部门的工作内容往往相去甚远。他们对古籍的校勘、辨伪、辑佚等工作有一定的认知和完成能力,但是却难以胜任更多的古籍整理工作。因为能胜任古籍整理工作的人才须具有历史、古汉语文学、图书馆学、古籍分类编目和工具使用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储备。因此,对于古籍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需要前辈耐心传授、新人悉心积累的漫长过程。

1.3 人才队伍青黄不接

图书馆古籍专业人才队伍还存在青黄不接的情况。据了解,有些图书馆仅设有一两名古籍管理员,往往在该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要退休时馆领导才安排他人补位。古籍的管理、保护与整理工作复杂而艰巨,如果没有认真而充分的交接和传、帮、带的过程,新接手的工作人员很难驾驭此项工作。如此一来,原本正常开展的古籍工作就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停滞不前,严重影响工作进度。

目前的古籍人才培养力度亟待加强,古籍工作人才队伍也需更加稳定。一些图书馆由于藏书量少而不对外开放,加之单位编制有限、管理人员专业不对口等因素,安排在古籍部门工作的专职人员就很少。此外,古籍整理工作很大程度上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更需要专职人员在此岗位上踏实肯干、刻苦钻研。若是古籍工作岗位人事变动频繁,参加过古籍保护培训的人员还没有来得及实践就因调换岗位而离开,那么图书馆的古籍整理水平就不可能得到提高和发展。

1.4 个别领导不够重视

有些图书馆领导只重视馆藏数字化建设、读者阅览及互动交流活动等业务,对馆藏古籍的保护和整理工作没概念、不重视,甚至认为古籍部门工作人员清闲、压力小,时不时还要抓差分担本职工作以外的事务。古籍工作是一份需要从业人员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沉淀的职业,不像图书馆的其他工作那样显眼,由于工作要求高、标准严、难度大,在短期内也不易看到显著业绩。因此,如果馆领导对此项工作不了解、不重视,就会打击和影响古籍工作者的信心与热情。可想而知,长期默默无闻地努力和付出得不到尊重与认可,势必会造成干劲不足、任务滞后等不利影响。

1.5 待遇低致使人才流失

古籍保护、整理和修复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当全面的知识储备和职业素养。然而,这种“高精尖”专业技术人才的待遇却与普通工种职工的待遇没什么差别,这不得不让在寂静、枯燥环境中开展高难度业务的古籍工作者产生心理落差。其中古籍修复人员属于技术人员,不能参评研究岗位,大部分都是初级职称,得不到好的待遇,不少专业人才只能望而却步。若是对古籍工作没有十足的热情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决心,很难保证专业人才不会因待遇问题而退缩甚至流失。

2 古籍人才队伍建设之我见

古籍整理人才匮乏是世界文献保护工作共同面临的问题。我国古籍保护计划正处于初级实施阶段,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如果古籍从业人员对古籍的价值没有最起码的认识,那么古籍整理工作该从何做起?一名合格的古籍从业人员必须是掌握古汉语、历史、文献、版本鉴定、图书馆学(包括古籍分类及编目等)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并且要兼具高于常人的实践能力。只有构架起全面且精专古籍人才队伍,才能适应当下日益严峻的古籍保护事业的需求。

2.1 实施人才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图书馆古籍保护与整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长期事业,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为这项事业的有序推进做保障。古籍保护、整理和修复工作是涵盖多种学科知识、技术含量也相当高的职业,因此对从业人员自身文化修养和职业素养的考量就非常严谨而苛刻。所以,我们要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人才培训,加快建立适应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梯队,使专业人才尽早补充到图书馆古籍保护和整理队伍中去。

培养古籍保护方面的尖子与领军人物,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人才的培养包括了古籍修复人才的培养,以及古籍编目、整理、鉴定人才的培养。古籍保护方面的人才,一定要有完备的古籍专业知识,能通过学习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

2.2 加大培训力度,缩短人才培养周期

希望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尽早设立人才培训基地,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古籍保护、整理和修复人才培训班,在全国图书馆和高校范围内广泛吸收并培养专业人才。通过专家的讲解和亲授、学员的听讲和实践,或者直接采取“师傅带徒弟”等行之有效的途径,使古籍人才队伍迅速扩充并成长起来,以保证古籍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此外,高等院校和图书馆应合作建立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一方面在校培养古籍专业人才,一方面为已经在职的古籍工作者提供实践和提升的机会。

2.3 合理构建岗位,做好承上启下工作

在构建古籍部门的具体岗位时,应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学历、职业操守等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量,选拔出专业基础扎实、怀有工作热情和品行良好的人才担任古籍管理、保护和整理工作。不仅如此,还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对岗位进行合理配置,构建“老中青、传帮带”优化组合,以此形成梯队化的人才队伍,及早避免人才断档、青黄不接的局面。可借助省级图书馆和省级古籍保护中心的优势,改进古籍保护与整理人才的培训方式。比如采取长期跟班的做法,为参加培训的人员提供实践素材,扩大人才队伍的眼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此外,古籍人才队伍不仅需要专业性培养,而且必须要固定其岗位。古籍工作人员在参加培训以后,要靠大量的工作实践来积累经验。如果岗位经常发生人事变动,势必会影响古籍保护与整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从而造成工作停滞甚至中断的局面。培养一支技术精湛、结构合理的古籍人才队伍,与是否稳定的人事岗位息息相关。因此,为确保古籍事业的有序推进和长远发展,图书馆领导在安排古籍部门工作人员的同时必须考虑岗位的固定性,使工作人员脚踏实地、心无旁骛地做好古籍保护与整理工作。

2.4 提升领导能力,增强古籍保护意识

大多数图书馆领导都很重视馆藏古籍的保护和整理工作,能够认识到馆藏古籍珍本和善本就是图书馆的“镇馆之宝”。但也有一些领导对古籍工作知之甚少,以为该部门跟读者接触少、工作状态相对封闭,就没有大量的业务工作,因此对古籍部门的工作不关心、不重视。建议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对全国图书馆古籍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的同时,能与负责或分管古籍工作的业务领导加强沟通,并适时对管理层面的同志开展相关培训,使他们了解古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重视并支持古籍保护、整理工作和古籍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2.5 提供制度支撑,解决人才待遇问题

要解决古籍专业人才匮乏和流失等问题,就要建立有利于古籍保护、整理和修复人才成长的机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待遇。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曾提出,应该建立文献修复师的资格认证机制,这样既能提高高级修复师的地位,又能使整个古籍修复行业社会化。我国已将古籍界定为文物,因此古籍工作更应被重视和提升。希望国家在重视古籍保护和普查工作的同时,能在使用人才的机制上有所变通,使古籍专业人才不再被设定的过多条件所限制和阻碍,及早进入一线,以便迅速开展古籍保护、整理和修复工作。

3 结束语

人才是开展任何一项事业的基础和保证,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古籍保护和修复人才。我国的古籍保护事业任重而道远,构建年轻化、梯队化的图书馆古籍人才队伍不是一蹴而就能实现的,这需要馆领导的支持与重视,更需要一大批立志于古籍保护事业的人才在这一岗位上的无私奉献。作为一名古籍从业人员,笔者希望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能对古籍从业人员进行多渠道、专业化和制度化的培训,以期古籍保护专业人才的配置更加全面与合理,使我国古籍保护、整理与修复事业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迈向世界先进水平。

摘要: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而古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过程中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历经先祖的传抄刻印、流传保藏,被视为人类文明史上一宗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因此,保管好古籍文献、延长其使用寿命,是古籍工作者义不容辞的重要使命。然而,古籍专业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高水平人才匮乏、经费不足等问题却严重制约着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的推进与发展。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图书馆古籍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不容小觑。本论述尝试通过分析古籍保护工作的内容和现状,就上述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建议,以期改善这种现状。

关键词:古籍,队伍建设,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志清.试述图书馆古籍保护的历史机遇[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03).

[2]路仁玲.从人才队伍建设角度浅谈图书馆古籍整理[J].青春岁月,201 1(08).

[3]吕茹悦.关于图书馆古籍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J].甘肃科技纵横,2015(06).

[4]王斌.我对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的几点认识[J].图书馆学刊,2010(08).

[5]郑利锋,颜丽,葛怀东,等.论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2(01).

图书馆人才建设 第4篇

摘要:本文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图书馆培养信息人才的方法,结合我国图书馆实际情况,针对我国现有人才结构单

一、文化层次不高,不能适应社会实际需求等现状,着重从三个方面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使我国图书馆员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图书馆的发展。

关键词:图书馆教育;信息人才培养;继续教育;复合型人才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的世纪,经济竞争的优势说到底是人才的优势,谁拥有人才,谁就将最终取得胜利。而现代图书馆正向着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这是信息社会带给图书馆的一次革命,一个发展机遇。面对图书馆重大的发展与变革,图书馆员在信息社会大舞台上将扮演全新的角色,图书馆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它作为知识信息的传播中心,要履行社会教育职能,利用所拥有的技术和信息为社会服务。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过硬的业务技能,丰富全面的文化知识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在这种环境下,有效开发与培养图书馆信息人才就非常重要了,这样图书馆就能给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国外信息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图书馆信息人才培养,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信息人才培养模式。

1.1 美国信息人才培养

在美国图书馆中图书馆工作人员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图书馆组成的专业人员,这些专业人员必须取得图书馆专业及其他学科的双硕士学位;另一个层次是图书馆职员,一般是大学本科或专科毕业生,包括行政人员,保安及图书管理人员。众所周知,美国一向注重人才培养,而图书馆在人才培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图书馆通过不定期的培训和讲座培养图书馆员,并对于有培养价值,工作出色的馆员给予享受出国访问学者的待遇,开阔馆员的视野同时也能从国外图书馆中吸收先进的理念运用到本国的图书馆中。美国图书馆还通过媒体发布用人信息,通过公开招聘,引进有才能的人,并设置专门的岗位留住人才,这样有真才实学的人能快速得到提升,不受年龄、资历的限制。

1.2 日本信息人才培养

在日本图书馆中,现代的日本公共服务领域已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准入制度,新修改的司书资格考试是成为图书馆馆员的第一道门槛,取得这种资格证书的馆员既懂专业又具备其他广播的知识,这样能全面的更好为读者服务。日本图书馆培养人才的另一条途径是上岗轮换制,在日本图书馆中,正式的图书馆员可谓少而精,为了培养图书馆员全方位的工作能力,日本图书馆采取了定期岗位轮换制度,让更多的馆员能胜任不同岗位的工作,由于轮换次数较多,强化了馆员的适应能力和对各个流程的熟悉程度。

2、国内图书馆信息人才培养不足之处

和发达国家比较,国内图书馆信息人才培养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2.1 文化水平较低,年龄老化

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深层次信息咨询工作和信息研究工作,对人员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国大多数图书馆馆员面临着知识老化和退化的严重问题。多数馆员的日常工作还是借还书和排架,正规大学本科毕业的人才很少,而硕士、博士就更少了,而目前很多图书馆年轻人很少,需要采取一定得措施鼓励年轻人进入图书馆工作,高校也可以增加图书馆学这门专业,鼓励学生报考图书馆学,这样图书馆可以引进新鲜血液,带动我国图书馆的发展。

2.2 知识结构单一

目前我国图书馆专业人员大多为单学历,培养和造就图书馆复合型人才是当务之急,现代图书馆员不仅应具备图书馆专业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而大多图书馆员的外语能力并不强,而且在目前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Internet有95%以上是英文,这就要求馆员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写能力,以便第一时间掌握图书馆新的发展趋势,因此在人才培养上,注重英语能力非常重要。

2.3 信息技术开发人才短缺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图书馆专门的信息人才不足3%,而近十年来,计算机已逐渐进入图书馆工作的各个领域,无论是传统服务部门采编、流通、阅览,还是在情报服务的信息检索及科学管理方面都显出优势来。而目前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电子图书馆,计算机已经进入图书馆工作地各个环节。掌握一定的信息知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2.4 图书馆馆员职业素质有待提高

图书馆是面向读者开放的,是一种服务行业,良好的服务态度是每个馆员的职责,但在我国很多图书馆中,馆员的服务态度却经常遭到读者投诉。图书馆职业道德要求馆员具备执着的专业思想;助人为乐的服务精神,严谨细致的工作作分,并且要爱护每一本图书。除此之外,图书馆员新的知识结构的具备和业务能力的增强,拓宽和更新是最基本的和必须的。

3、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培养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信息人才

对于现代图书馆信息人才得培养,我们可以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总结出适合我国图书馆信息人才培养的方法。

3.1 终身教育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日益成为经济生产地基本要素,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图书馆一方面可以根据自身工作情况,选择适合的专业去读书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图书馆可以利用各种机会请同行专家向图书馆员传授专业知识和经验,来获得最新的图书馆知识。

3.2 鼓励员工参与图书馆管理

参与管理是一种民主管理的方式,馆员在图书馆工作过程中可以审议图书馆的重大决策方案,从而使图书馆管理更加民主化、透明化、人性化、公开化,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馆员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提高自我价值感,另一方面;在管理上听取了更多馆员的建议,可以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3.3 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各尽其才

图书馆真正的长远优势,就在于它能够紧紧抓住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善用人才三个环节。并因此形成一支业务能力强、符合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图书馆员队伍。一方面要努力寻求人才,对图书馆奇缺人才要有争取意识、引进意识。对引进的人才要尽量的满足他们的要求,提供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要对本馆现有的人才进行开发与挖掘,做到心中有数。我们应该加强现有人才的开发工作,根据馆员个人的兴趣、能力、发展要求,为其提供相应的工作岗位,设计合理的职业发展道路。

3.4 加强图书馆馆员之间的竞争优势,并引入淘汰制度

只有克服陈旧的人才观念,大胆引入科学的淘汰机制,让更优秀的人才加入到图书馆的队伍中,另外,我们可以采用馆员聘用制,充分调动图书馆馆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馆员间良性竞争,才能更好的适应图书馆发展,更好的为读者服务,同时给人才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3.5 培养更多的信息人才为图书馆服务

网络环境下信息繁多复杂,而读者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迫切希望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为了适应读者需求的变化,馆员必须改变自的知识结构,学习网络技术,拓宽知识面,努力使自己成为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导航员。不断学习新的信息知识,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总之,信息人才资源建设是现代图书馆面临的关键因素,人是最宝贵的财富和重要的资源,没有一流的人才就没有一流的图书馆,我国图书馆应该努力培养适合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信息人才才能使我国图书馆的发展赶上发达国家。图书馆的良好发展将更好的带动更多人阅读,促进了各个领域人才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图书馆人才建设 第5篇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素质;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06-0154-01

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才“知识化”、“网络化”和个人学习“终身化”成为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知识的丰富度与信息的传播频率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在当今社会,具有良好信息素质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而图书馆以其丰富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重要场所。那么,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图书馆强化人才信息的素质呢?笔者作了以下探讨。

信息素质是综合素质的基础,是社会对未来人才的基础要求。信息素质包括信息意识素质、信息能力素质、信息道德素质等,他是一种基础素质。信息素质不是单纯的能力教育,而是完善知识结构、促进终身教育、提高创新意识、推动全面发展的素质。信息素质的培养主要包括:一是信息意识,二是信息能力,三是信息道德。培养与强化信息素质的目的,是为了树立“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效益”、“信息决定判断能力”的观念。

在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但从根本上来说,图书馆是获取知识信息最基本的地方;为每一位求知者在各个时期的成长给与全面的不同信息的提供。使现代人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不仅如此,信息素质还是未来人们在就业、工作和生活中的基本要求。表现在:一是未来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当今社会,各种信息在全球信息网上自动、高速地传输,人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会时刻接触和使用各种信息设备;二是未来社会需要高信息素质人才。未来社会对人们的信息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具有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信息观念,掌握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信息技术和操作能力,根据需要检索相关文献资料。

如前所述,图书馆是获取知识信息最基本的地方,在任何一个人群聚集地,图书馆都应成为人才信息素质的培养中心。由于社会的发展,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图书馆在信息素质培养中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能力以及信息得利用能力,就图书馆而言,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是其本身职责所在。所以,为了给社会培养和造就优质的人才,图书馆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运行方法上,要跟上时代,要和社会发展需求同步。因此,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优良环境优势,在环境气氛上塑造和谐人文理念。图书馆特有的优雅人文环境,馆藏信息资源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建设,既收藏有古今中外的灿烂文化知识产品,又收藏有不同专业学科相关的文献知识信息,读者在这里可以尽情地汲取精神营养、学习科学文化、陶冶性情人格。特别是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使其信息环境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呈现出信息资源多样化、信息服务特色化的趋势。其次,图书馆是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善于利用和发挥图书馆的人才优势。图书馆拥有一批训练有素、技术精湛的专业人员,他们是开展信息服务的骨干力量,他们除了继续担当文献信息的“管理者”、“保管者”、“传递者”等传统角色外,还将担负起信息时代所赋予的中介、顾问、教育等角色,帮助和指导读者获取信息。图书馆管理人员的高素質高修养,直接影响与渗透着读者的心灵与行为,能有效地提高读者的信息素质;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图书馆技术设备的优势。随着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设备在院校得到普及和应用,加速了图书馆管理计算机化、馆藏资源多元化、资源共享网络化和检索手段现代化,实现了图书馆从传统型向现代化的飞跃,电子化信息管理为读者搜寻资料开启了便捷之门,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同时丰富了知识视野,这些都为开展适应时代要求的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设备保障。

此外,图书馆还应成为信息道德的传播桥梁。图书馆在社会教育中承担着传承知识、弘扬文化的重要使命,而图书馆工作人员肩负着服务、育人和疏通知识与信息传递渠道的重要任务。工作人员在开展信息服务时,要带着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做到耐心、周到、准确,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己任,每一个图书馆工作人员都要熟练掌握图书馆的各种业务知识和技能,为读者提供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其次做到道德和思想性相结合,对各种信息进行严格甄别、理性选择,对腐朽、落后的信息要及时删除,做到思想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科学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精准性与广泛性相结合以及及时性与新颖性相结合。切实做到明确责任,履行职责,做好各项信息的服务工作,全面推进信息素质的培养。

随着图书馆体系的整体升级,利用图书馆进行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途径已与传统的方式大相径庭。城市越发达,图书馆系统的技术性越高。无论是普通读者,还是大学生读者,管理人员都有义务指导并培养获取信息、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图书馆承担着给予他们正确指导的责任和义务。首先,图书馆应成为学生信息获取的指导者。由于信息源的变化,信息保罗万象,既包括传统文献信息,又包括数字化信息,人们获取信息的方法也相应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对信息的检索成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图书馆应加强信息检索的指导,鼓励读者尝试、运用各种方法检索所需资料,指导读者掌握联机检索、光盘、网络等先进检索技术,使读者具备在信息网络环境下查找、检索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其次,图书馆应成为信息分析与选择的指导者。面对浩如烟海的各种信息,读者往往会不知所措,这就需要图书馆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分析、选择信息,掌握各种信息检索工具的使用,提高信息评价能力。如介绍和推荐适合读者需要的信息源、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提供科学健康的信息内容,使信息更为全面、丰富,以满足读者对信息分析和选择的需要;三是图书馆应成为信息利用的指导者。图书馆虽是信息、知识的收集、储存、管理聚集地,但其最终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利用之便。

总之,加强图书馆人才信息素质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壮大,同时又是社会教育的基本力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各项优势资源,引导读者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使读者服务工作得以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郭太敏.论信息素质与人才培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3

[2]田霞.素质教育与信息能力的培养[R].陕西高校图书馆第六届阅览参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0,11

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分析 第6篇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更是推动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要素。公共图书馆作为为社会大众提供图书借阅、信息检索等服务的公益性文化机构,是促进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宣传和倡导文明风尚的不可或缺的智库。公共图书馆的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公共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并进一步影响社会的文化和文明建设。因此,在新时代加强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探讨了知识经济时代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并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推动公共图书馆的人才队伍建设,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为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提供智力支持。

1 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一切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重要性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社会形态瞬息万变,人才的竞争已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较量。知识经济时代,给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同时也蕴藏了不容小觑的挑战。只有牢牢抓住人才队伍建设这跟主线,才能从根本上壮大实力,从而能够把握住时代的机遇,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体而言,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

1.1 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罗里·蔡斯在《知识导航———21 世纪图书馆员的使命》一书中说:“对图书馆和图书馆员来说,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充满变化和机会的时期。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能力的高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既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一个机会,但同时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作为公共图书馆最重要的构成———图书馆员,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图书馆各项事业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图书馆员的角色及服务职能也发生了很多转变。只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才能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与时代潮流相契合的智力支持。

1.2 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

公共图书馆的核心职能便是服务,这也是体现其价值、促进其发展的要素。在信息社会,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应该更加“人性化”,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作为通过服务的图书馆员,其服务水平的高低、服务态度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公共图书馆的形象和发展。因此,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才能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贴心、细致、全面、完善的服务,为推广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1.3 优化图书馆人才发展的氛围

由于体制的障碍及图书馆员职业准入制度的缺乏,使得图书馆从业门槛相对较低,人浮于事或人岗不匹配的现象屡有发生。同时,由于社会的某些偏见和配套措施的不完善,导致图书馆人才的流失。因此,只有加强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从根本上优化图书馆人才发展的氛围,为图书馆人才的发展提供更为完善、系统的通道和途径,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从而壮大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2 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1 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2.1.1 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重塑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南和准则。正确的目标定位是人才队伍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公共图书馆的人才培养目标总体而言仍然太“粗放”,往往“抓大放小”,忽视了个性化培养。很多高素质、高学历的图书馆专业人才进入之后,无法真正发挥个人价值,与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目标相去甚远,从而导致岗位的流动和人才的流失。当前,如何重塑人才培养目标是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建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2.1.2 专业知识培训需要调整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信息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迅猛提速,图书馆也在不断适应社会需求,为公众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但这也给图书馆从业人员的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过去,图书馆行业培训常常围绕图书馆专业知识开展,既缺少对经济、社会、文化、信息技术等前沿知识和理论的普及,也缺少对具体岗位和工作有针对性的指导。

2.1.3 人才评价体系需要优化

人才评价体系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事政策得以实现的根本手段。作为专业技术人才,图书馆员的职业发展直接与人才评价体系挂钩。虽然,近年来,在图书馆系列的职称评定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和改革,但是,从总体来看,依然存在很多缺陷。比如,重视学历、资历,忽视个人能力和潜力,在招聘、晋升、培养等各方面都无法做到人尽其才。

2.2 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策略

2.2.1 制度多元化的培养目标

针对当前人才培养目标的单一化,公共图书馆应该与时俱进,根据各部门、各岗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多元化的培养目标,甚至可以按照图书馆员的个体差异确定适合个人成长和发展的个性化培养目标。

2.2.2 提供多样性的教育培训方式

公共图书馆应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专业人才的发展需求。比如,针对非图书馆专业科班出身的员工,可以加强图书馆专业理论知识培训,通过继续教育或者学历教育等形式完善和优化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另外,经常邀请图书馆方面的专家、学者开展专业培训讲座,提升知识层次和服务技能。

2.2.2 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

针对当前人才评价体系的单一和僵化,公共图书馆要改革评价和考核方式,突出科学性、针对性和规范性,避免评价的主观化和片面化。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式,保证评价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重视人才发展的差异性,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化和人性化。

3 结语

公共图书馆肩负着传播社会文化、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使命,其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效将事关社会发展的大局。因此,在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应该紧紧围绕人才队伍建设这一核心工作,不断开拓创新,打造一支高素质、个性化的人才队伍。

摘要: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需要人才的支持。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公共图书馆应该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作为重点和核心。通过打造高素质的馆员队伍,为公共图书馆各项事业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推动力量,从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探讨了知识经济时代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建议,旨在推进公共图书馆的人才队伍建设,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对策

参考文献

[1]麻利民.构建高素质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之思考[J].图书馆研究,2013(4):55-57.

[2]郝晓枚.浅析图书馆人才危机的原因及对策[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9):11-13.

[3]张彬.图书馆人才培养新模式初探[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23-125.

[4]郭淑华.新时期图书馆人才危机及其对策刍议[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2):131-132.

[5]邱祥震.信息时代图书馆人才培养[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12(4):54-56.

[6]李群.探讨转型期公共图书馆人才培养[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8):292.

[7]袁明珍,常瑛.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初探[J].电子世界,2012(20):155.

浅谈新时期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 第7篇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 对公共图书馆的事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型升级的过程中, 人才队伍的建设始终是公共图书馆不能松懈的一项管理工作。高素质的图书馆人才保障是公共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在知识经济时代, 建设一支既有渊博学识, 又能熟练使用图书馆各项现代技术的专门性、复合型人才, 是新时期赋予公共图书馆的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也是公共图书馆取得发展制高点的关键所在。美国图书馆界曾有这样的说法:“在图书馆发挥的作用中, 图书馆的建筑物占5%, 信息资料占20%, 而图书馆员占75%。”由此可见, 图书馆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公共图书馆作为传承、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人类文明的圣地, 在人才培养方面理应走在时代的前列。

1 新时期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1.1 人才短缺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加剧了公共图书馆的转型升级。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已经逐渐成为公共图书馆开展深层次服务的主要模式。而人才资源匮乏, 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少, 图书情报专业人才少, 复合型人才少, 严重制约着当今图书馆的发展, 这也是各类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从人员结构来看, 馆员平均年龄较大, 男女比例失调, 女性、中老年人居多, 高学历专业人才严重不足, 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也呈现严重短缺的形势。总体来说, 图书馆人才素质总体偏低。这严重影响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发展层次。

1.2 人才流失

人才流失也是目前制约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瓶颈之一。由于图书馆提供的待遇、晋升空间等的局限, 很多专业人才都不愿意从事图书馆工作。一方面是图书馆的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 另一方面图书馆专门人才不愿从事或纷纷离开图书馆服务领域。这种矛盾现象是困扰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难题之一。

1.3 人才管理制度缺乏活力

目前, 在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制度方面尚存在很多不完善、不合理的地方。比如, 在馆员的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继续教育、学历深造、福利待遇等方面缺乏制度性的保障, 在实施过程中难以实现公平、公开、公正, 很多制度成了摆设, 缺乏活力。造成很多图书馆员缺乏工作热情, 只是应付式地完成工作, 服务意识不强, 工作创新不够。这种状况势必影响公共图书馆的质量提升, 而个人的业务能力也无发挥和提高的空间。

2 新时期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危机产生的原因

2.1 人才流动观和功利价值观的影响

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提升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 也在不断更新和影响着人们的择业观、价值观。严峻的就业形势让很多择业人员, 尤其是应届毕业生的选择少了几分挑剔、多了一些理性。“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在年轻人的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迫于就业压力和整体就业市场的不景气, 很多人将图书馆员作为自己的就业选项之一, 从事着自己可能并不热爱的图书管理及其相应的工作。待时机成熟之后, 便选择离开, 从事其他工作。人才流动观和功利价值观的影响, 导致公共图书馆的人才队伍建设始终不尽如人意。人才缺短和流失现象严重。

2.2 激励机制不够

虽然图书馆可以为诸如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等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发挥优势的理想空间, 但是微薄的收入和可怜的待遇让很多有志于从事图书管理工作的人才望而却步或者中途改弦更张, 另换门庭。“待遇留人”不能仅仅是一句象征性的口号, 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用更具吸引力的激励机制实现人才队伍的发展和强大, 从而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血液和活力。

2.3 个人理想的落空

很多热血青年都是怀揣着美好的理想来到图书馆, 准备在这里大展拳脚, 实现自己曾经的抱负。然而, 现实和理想的落差让这些年轻人逐渐产生消极、排斥等负面情绪, 工作不主动、不积极、不热情, “人在曹营心在汉”。这种现象在高学历人才中表现更为突出。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 导致很多用人单位也不断提高聘用门槛。“大材小用”的现象在当今社会越发频繁。很多硕士、博士只是为了所谓的编制便盲目应聘, 从事甚至高中生都能做的图书上架、整理等简单的体力劳动。长此以往, 热情减退, 萌生跳槽的想法也很正常。

2.4 人力资源管理不科学

人力资源管理不科学也是导致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后劲不足的原因之一。由于缺乏对人才需求合理的分析和判断, 导致人职不匹配。招聘到的人才与提供的岗位工作无法合理对接, 人才优势无法发挥。同时, 不合理的学历要求和招聘门槛又让很多适合的人才与岗位擦肩而过。只重学历, 不看道德素质, 导致上岗后某些人才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严重匮乏, 不仅没有发挥专业优势, 反而浪费了人才资源。另外, 业绩考核、岗位提拔、教育培训、职称晋升等方面的不足也是致使人才危机的主要因素。

3 解决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危机的策略

3.1创造学习条件, 强化业务技能培训

人才的打造离不开教育和培训。业务技能的培训是切实提高图书馆员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 也是公共图书馆开展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业务技能培训可以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图书馆方面的相关专家、学者到图书馆开展相应专题的业务讲座、报告或培训;可以开展馆际交流, 互通有无, 相互学习和探讨, 共襄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未来;可以让图书馆员外出学习、进修, 提升学历和能力。总之, 创设必要的学习条件, 为图书馆员的自身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和平台, 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从而为图书馆的发展出谋划策, 贡献力量。

3.2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素质教育

政治理论的学习和思想素质教育是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的重要途径。只有加强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学习, 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相关党情、党史等知识竞赛或专题讨论, 才能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思想中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为读者服务的宗旨, 才能切实履行图书馆员的责任和义务, 为读者提供热情周到、耐心细致、体贴全面的服务。服务质量提高了, 图书馆的事业才能蒸蒸日上。

3.3 注重制度建设

公共图书馆应建立以责任制为中心、目标管理为基本内容的岗位责任制, 实行全员聘任制, 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 强化竞争意识。实施岗位绩效工作制度, 按劳分配, 能者多得, 奖勤罚懒, 增强每位图书馆员的危机意识和责任观念。

4 结语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在人才竞争尤为激烈的新时期, 公共图书馆必须改变旧有的传统观念,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开动脑筋。选用真正适合图书馆发展的优秀人才, 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优势力量, 为公共图书馆的未来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李薇.谈图书馆人员管理与人才培养[J].黑龙江档案, 2013 (2) :156.

[2]李群.探究转型期公共图书馆人才培养[J].图书与档案, 2013 (8) :292.

[3]袁明珍, 常瑛.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初探[J].电子世界, 2012 (10) :155.

[4]郭淑华.新时期图书馆人才危机及其对策刍议[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3 (2) :131-132.

[5]马建玲.基于核心竞争力构建与培育图书馆员的能力结构[J].图书馆学研究, 2013 (1) :30-32.

[6]李润萍.加强图书馆员信息素质建设刍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3 (11) :54-56.

[7]金丽萍.试论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J].图书馆, 2012 (4) :99-101.

图书馆人才建设 第8篇

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的建设状况直接决定着图书馆对学校的贡献大小。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图书馆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不再只是图书管理员, 而应当是信息的导航员, 这就对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高层次、多元化的要求。

1. 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现状的调查分析

重庆科技学院图书馆现有正式职工48人, 另有临时工32人, 正式工与临时工比例为3:1是比较合理的[1-2], 而我馆该比例为3:2, 即临时工的比例偏大, 这会直接影响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本文只对正式职工进行调查分析。

1.1 年龄与性别结构。

目前图书馆正式职工有48人, 其中50岁以上有6人, 占总人数的12%;40-49岁有22人, 占总人数的46%;30-39岁有19人, 占总人数的40%;29岁以下有1人, 仅占总人数的2%。有学者认为, 年龄结构应该为1:1:1:1, 即平均分布原则, 而图书馆的人才年龄分布为12%:46%:40%:2%, 显然这个比例很不均匀。该图书馆的大多职工均在30-50岁之间, 但是年轻的30岁以下的却只有1人, 图书馆正式职工的平均年龄为42岁, 偏中年化, 30-50岁之间的占到了86%。而性别比例结构, 女性职工为31人, 占总人数的65%。

1.2 职称、专业与学历结构状况。高级职称的共3人, 其中教授1人, 研究馆员2人, 共占全馆人数的6%;副高职称的也是3人, 全部是副研究馆员, 占总人数的6%;中级人数最多, 共22人, 占总人数的46%;初级职称为7人, 占总人数的15%;另外, 职员有9人, 其中4人是属于人事代理, 共占总人数的19%;工人为4人, 占8%。有研究表明, 高校图书馆高级、中级和初级职称结构比例应该为1:2:1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目前重庆科技学院图书馆的职称构造比较复杂, 除了高级 (包含副高) 、中级和初级以外, 还有职员和工人, 比例为:1.5:5.8:1.9:2.4:1, 而高级 (包含副高) 、中级和初级的比例为0.8:3:1。

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 (修订) 》中规定, “高等学校图书馆专业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其中本科以上学历者应逐步达到60%以上”[3-4]。图书馆人员学历结构的配置应为: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生占10%~20%, 本科生占40%~50%, 大专生占40%。而根据统计, 截止2013年5月, 重庆科技学院图书馆硕士研究生占27%, 本科生占33%, 大专生占23%, 本科以上学历者刚好达到60%, 但是大专以下学历占17%。图书馆低学历比较多, 占到了总人数的17%。

1.3 成分构造。

目前, 重庆科技学院图书馆有中共党员21人, 占总人数的44%, 民盟等其他党派2人, 占总人数的4%, 群众24人, 占总人数的52%。调查中发现, 最近几年参加工作的年轻硕士大部分是中共党员, 说明年轻一代的人才在政治觉悟方面更活跃积极。

2. 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2.1 改善年龄与性别结构, 从外部条件改善人才队伍状况。

图书馆人才年龄结构偏老, 这是高校图书馆中的普遍现象。由于图书馆要帮助学校解决学校教师家属问题, 长久以来, 图书馆的女性与男性比例加大。调查中表明, 图书馆没有博士高学历人才, 图书馆也应当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引进, 以带动整个图书馆的水平。

2.2 科学合理地利用人才。

根据图书馆人才结构对人才的分配利用要尽可能的科学合理。以重庆科技学院图书馆为例, 将高学历和高职称的人才主要分配在信息咨询部和情报研究部, 这主要是因为这两个部分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 读者部也有小部分高学历和高职称的人才, 但是采编部相对就比较少, 应当适当调整人才结构。

2.3 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再教育和培训。

虽然高校图书馆的高层次人才比较少, 比如博士学历的基本上没有, 而高级职称也很少, 但是重庆科技学院图书馆人才队伍的研究生和本科学历基本达到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 (修订) 》中的要求, 即本科以上学历者应已经达到60%, 大专学历以下占到了17%。一方面, 应当定期开展培训班, 对这部分教职工进行学术水平的培训。另一方面, 应当多给职工创造再学习的机会, 进一步提高职工的专业水平, 让研究馆员带动其他职工的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

结论

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水平还比较低下, 女性比例比较大, 年龄结构老龄化, 高级职称比例很小等, 这一切都说明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水平有待提高。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现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对图书馆管理人员对人才队伍水平有更准确的把握, 可以采取有效的手段来改进人才队伍建设, 从而为高校的科研以及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周海花.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结构现状分析与优化策略——以南京晓庄学院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9 (12) .

[2]陈几香, 秦中云.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2 (22) 6.

[3]杨一虹.关于高校图书馆人员编制现状的分析与设想[J].现代情报, 2009 (12) .

图书馆人才建设 第9篇

(一) 馆员职业资质水平参差不齐。作为一名图书馆馆员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职业能力:第一, 系统掌握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和其他交叉学科知识。第二, 掌握现代技术, 如图书馆服务软件, 能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尤其是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维护等知识。第三, 掌握一定英语水平和汉语表达能力。

(二) 工作内容缺乏创新性。高校图书馆日常工作, 主要是在一线部门, 如流通部门、借阅部门、采编部门, 日常工作简单重复, 不具备技术含量, 简单重复不具备挑战性。从图书的采购编目加工贴标上架等工作都是流水线工作, 比较机械、单调、长此以往, 对馆员的个人创造力有一定的影响。流通部门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馆藏和书籍上架和调整工作。书库部门, 主要是负责书籍借阅工作。采编部门工作, 是盖章、贴磁条、贴条码、打书标、送书等工作。

(三) 激励机制不健全。高校十分注重对教学、科研人员的培养机制, 并制定了相关制度和办法, 而对教辅部门, 如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发展规划较疏忽。在图书馆部门人员安排时, 没有考虑到馆员的个人专业、个性、特长等因素。工作实践中, 馆员之间缺乏交流, 工作简单重复, 个人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在培训方面, 图书馆馆员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很少, 有碍馆员个人业务水平和个人能力的提高。缺乏相关激励机制, 馆员很难在工作中追求个人价值, 不能全心全意投入到为读者服务的工作中去。

二、加强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 制定图书馆人才培养计划。根据高校图书馆发展规划和目标, 通过有计划地对人才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 搞好图书馆人才资源开发、开展继续教育, 以培养高素质高业务能力人才。

(二) 招揽图书馆创新型人才。高校图书馆为确保高校图书馆人员配备合理, 保证有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 来满足图书馆发展的需要, 高校图书馆可以作为第三方, 协同高校人事部门和主管部门协助下公开招聘。招聘程序与事业单位人员招聘方式相同, 但在笔试和面试环节上可以根据高校图书馆需要有针对性的考察综合知识, 岗位技能, 语言表达能力, 计算机和外语水平等。高校图书馆根据岗位不同对应聘人员的学历、经历可以做不同要求。

(三) 加强馆员队伍继续教育。高校图书馆开展继续教育任务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完善图书馆队伍建设, 提高馆员知识和业务水平的实现途径。高校图书馆对馆员继续教育的组织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首先要做到长远计划和短期计划相结合, 有普遍性又有针对性地对每一位员工公平开展。可以采取外出学习考察、参加有组织的业务培训、外出深造等形式。

另外, 互联网越来越发达, 利用网络资源通过远程培训继续教育也是一种方式。以网络为平台, 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不受时间和不影响正常工作, 用最小努力实现继续教育, 能够真正做到再教育公平。

再次, 开展馆际交流学习。各级图书馆学会不定期组织和举办各类专家讲坛、专题研讨会、工作交流会、新课题研讨会等。这些学习交流机会为馆员拓宽了视野、掌握了最新理论成果、取长补短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四) 制定馆员职业生涯规划。高校图书馆应把学校发展、图书馆自身发展和馆员队伍个人发展相结合, 并把个人职业生涯的内在个人因素和外在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 结合图书馆岗位管理, 为每位馆员制定事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首先:对馆员做一份详尽的评估。评估内容包括馆员对现有的岗位满意度、理想的工作位置、个人的职业规划、工作的瓶颈等。其次, 在评估馆员后, 高校图书馆应该指导和帮助馆员制定促进个人发展的职业规划并提供必要的轮岗、教育的机会, 促进馆员实现职业规划。再次, 隔一段时间对馆员进行谈话, 建立沟通的渠道, 对馆员发展规划进行测评。及时沟通, 重视馆员的职业发展。

(五) 职务和职称的晋升。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分为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发展基本上是垂直发展。如, 管理职务晋升, 从普通业务人员到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发展。专业技术职称由助理馆员——馆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的发展。

三、展望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教育科研的前沿阵地, 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主要是依靠人才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和高素质才能够为高校图书馆事业添砖加瓦。如何培养出优秀馆员队伍是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任务。

摘要:为保障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本文从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出发, 就如何促进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 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可行性方案:制定培养计划、招揽创新人才、开展继续教育、制定职业规划、重视晋升机会。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人才,对策

参考文献

[1]吴慰慈.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J].图书馆建设, 2004 (2) :7-8.

图书馆人才建设 第10篇

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为作为信息集散中心的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环境;另一方面,又对图书馆的传统工作模式、工作人员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图书馆员要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大量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使图书馆的工作走向网络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图书馆的影响在图书馆理论中,出现了借助互联网络形成的“电子图书馆”、“网络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许多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设想。因此,西北高校图书馆员的教育与培养,它不是过去传统的、狭义的概念,不是局限在业务水平和技术学习上,而是一种对馆员进行全方位调整的教育活动,是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改革。西北高校地处西部偏远山区,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各种软硬件与东部高校图书馆相比都处于劣势。这种状况极大地制约了西部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高校图书馆是满足学校教学、科研情报信息的需要,要向社会提供高层次的信息服务,人才是关键。人才是图书馆事业发展和竞争的主要内容。

一、西北高校图书馆员的现状

1、人才资源开发观念不强

由于西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相对落后,多数人对突飞猛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缺乏更深的了解,对图书馆事业的理解还停留在日常的借借还还,有些领导认为守住摊子、管好书就万事大吉了,没有意识到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甚至有些领导只认为图书馆的发展就靠投入,靠一流现代化设备,对书刊的流失比较重视,而对如何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则很少考虑。这就极大影响了西北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2、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普遍较低

由于西北高校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从根本上讲,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比较低。近几年,高校高度重视,加大了馆员的培养力度,人员在学历、职称、年龄等方面都有较大改观。目前的队伍结构还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尤其是高素质的人才数量缺少,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学历层次、年龄结构、知识水平、专业水平等参差不齐。许多工作人员对自身的工作认识不足,习惯于被动服务模式,对学术研究不感兴趣,科研意识淡薄。而现代图书馆又是建立在网络化、国际化的基础上,对英语、计算机水平要求较高,而且需要一定的图书情报知识,需要的是信息技术与图书馆学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要想做好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工作,就需要不断提高馆员的素质和能力。

3、管理机制上不完善,造成人才严重流失

由于西北高校地区偏远,经济相对落后,经费较短缺,信息相对闭塞,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环境生活待遇、发展机遇等与发达地区或专业课教师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人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收入分配上搞平均主义,不能体现业绩挂钩的激励机制;评职称论资排辈,不问实际工作能力及工作业绩;管理上权力过分集中,大事小事一律领导拍板,没有注意到图书馆人才资源是关系到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同时,西北高校人才流失现象还较为严重,调出的人员大多是图书馆的骨干,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西北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影响了图书馆作用的发挥。所以西北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培养势在必行。

二、西北高校图书馆馆员培养面临的新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西北人才资源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从人才队伍建设和现状来看,形势仍不很乐观,与东部人才队伍的现状进行比较,西北人才队伍存在明显的不足。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馆员要想在新时代生存、发展,必须洞察一系列新情况,掌握新情况,掌握新方法、新技能,解决新问题。这样才能促进西北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馆员培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当今信息技术环境下,人才资源也日益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众所周知,馆藏、读者和馆员是高校图书馆存在的三个基本要素,图书馆事业走过了一段漫长曲折的道路,从图书馆业被认为是一种职业,到图书馆学学科地位的确立,这都是图书馆员人勤奋工作、拼力争取的结果。站在面对知识经济的高度、重新认识图书馆事业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的战略地位面前,要确立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把培养具有强烈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图书馆员作为最根本的任务,按照社会需求引导和培养馆员,真正塑造出素质高、有创新能力的图书馆员。目前由于西北高校图书馆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不如东部地区,对于高人才的引进不如东部图书馆,所以,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就要对人才进行有效管理,从而形成一种文化。?对专业图书馆馆员的培养,要“以人为本”。因为人是创造、传播和应用信息资源的主体,是所有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在其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并发挥关键作用。没有出色的信息管理员,就不会有出色的信息资源。因此,在图书馆内部营造一个适应全体馆员发展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使不同类型的人才能够留得住、用得上、发展好,这是人才不外流的有效方法。在留人方面,要做到“情感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发展留人”;在用人方面,应做到“知人、用人、发展人”;在管理方面,应通过疏导、教化、激励等手段,调节人的心理与行为,调动和激发其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实现图书馆目标的群体意志和力量。使馆员个人聪明才智的发挥和需要依托于岗位及图书馆事业的奉献中,将馆员个人的工作和发展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在全馆上下形成“我尽职、馆发展,馆发展、我发展”的信念,使图书馆成为全体馆员发展的重要平台。在这种文化氛围下,无论谁来到这里,都会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这种管理和文化就叫“以人为本”。对于西部高校图书馆就要培养造就一批在图书馆建设和发展中起到领军作用的学术带头人和业务骨干,防止人才流失,影响西北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2、馆员培养要树立创新意识的教育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在前人基础上的超越和升华。图书馆员必须改变头脑中传统的理念,要培养图书馆员树立创新意识观念,图书馆员不再是单纯的图书管理员,而是由传统角色向现代角色转变的多面手,由原来的守摊式的借借还还,延伸到利用高新技术进行信息服务的信息馆员和对知识进行采集、整理、加工、组织的知识管理者。因此,图书馆员必须更新观念,必须准确地定位,及时转变角色,适应新形势下的图书馆工作。“勇于开拓创新”是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是图书馆走向成功的源泉。创新也是高校图书馆特别是西北高校图书馆提升服务优势的基础手段,信息化社会用户的多层次需求,要求高校图书馆必然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移植到图书馆中加以创新,使图书馆工作生动、灵活、多样、高效。这样才可以使西北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因此,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西北高校图书馆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

3、馆员培养要树立科学的先进的教育观

2004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正式发布了《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第五条指出:“尊重知识产权,促进信息传播”,即要求馆员具有较高的信息素质和信息加工整理能力,能够及时、准确地为读者提供所需信息和知识。通过对文献信息进行加工,有针对性开发新信息潜能,优化信息质量,增值信息价值,加快信息传播。《中国图书馆职业道德准则》第七条:“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业务素质”,即要求馆员要以浓厚的文化底蕴、娴熟的现代信息技能、完备的网络及信息知识,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特色化的知识、信息服务。因此,要培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型西北高校图书馆馆员,只有好的教育思想、明确的培养目标,也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具有科学的、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培养出面对知识经济挑战的、具有创新能力的西北高校图书馆员。

三、西北高校馆员培养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制度

人才是图书馆事业发展和竞争的主要内容,职业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吸引人才、招揽人才、稳住人才,才能促进图书馆事业迅速发展,特别是经济、文化、信息手段相当落后的西北地区,尤为重要。当前图书馆的人才资源开发,其核心在于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可以在引进全日制教育毕业生的同时,积极发展继续教育、远程教育,要构建纵向链接、横向沟通的重视教育体系,促进图书馆员的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人才发展。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创新,持续培养与开发,发挥西北高校图书馆的人才资源,不断激发他们的创制潜能,增强他们在高校图书馆的竞争优势。因此,开发西北地区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不仅要学习东部沿海地区的经验,而且还要在行政体制、服务方式和管理模式以及人才的培养引进方面寻求比东部沿海地区更大的突破。

2、加强西北高校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

西北高校应认清当前形势,在思想观念上要积极应对新形势的挑战。如要有计划地开展岗位培训,对馆员进行在职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就要把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短期培训、学习考察、离职深造和学术交流等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式有效地、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馆员的知识不断拓宽和更新。特别要注意学习和提高计算机管理和网络管理技术和技能,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邀请有关专家和学者对馆员进行相关图书管理知识的讲座。脱产学习要和在职学习相结合,单位学习要和自学相结合。既要重视人才的教育、学习和提高,又要重视使用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他们应有的待遇,提高他们的地位,让他们心情舒畅地工作,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图书馆员已不再是单一的管理员,而是系统馆员、知识导航员、知识咨询员。只有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担当起这一重任。

3、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分层次调整培训结构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西北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在结构比例上,有计划地调整,补充配备多学科的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要高度重视图书馆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建设,以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高素质、高学历人员充实图书馆队伍,同时,为进一步适应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要对现有人员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图书馆馆员业务素质是图书馆创新服务最重要的条件。馆员个人的发展与图书馆的发展是一致的,没有高水平的图书馆专业队伍,就不会有高水平的图书馆服务,要注重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优化队伍结构,争取学校支持。有计划地培训和培养现有馆员是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应该给以足够重视,要不断完善岗位聘任制度,建立健全奖励激励机制,达到让馆员们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逐步建立一支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较为合理的、适合图书馆发展需求的专业队伍。有一支专业素养过硬的队伍,才能保障我们图书馆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总之,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给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环境,高校图书馆都应积极探索和勇于实践。可能单个图书馆的技术力量有限,我们应该注重发挥西北高校图书馆集体的力量,资源共享不应单纯是文献资源,也应该包括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技术力量较强的图书馆也有责任帮助其他图书馆。西北地区高校图工委在组织调研和探讨有关涉及西北高校图书馆技术应用的问题时,同时应继续积极加大开展馆员培训工作,加强区域间高校合作,逐步建立一支适应西北社会发展的、新型的、高素质西北高校图书馆员,促进西北高校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能力和服务水平。

[1]苗岭.谈东西部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协作发展[J].2005(1)107.134.

[2]孙武秀.西部高校图书馆与西部人才培养[J].现代情报 2004(3):34—35.

[3]王月华.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新型人才培养之管见[J].2004(3):127—128.

[4]谈谈东西部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协作发展[J].图书理论与实践2005(1):1.

谈民办高校图书馆人才建设的紧迫性 第11篇

一、图书馆的地位对民办高校自身长远发展的重要性

民办高校是近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 它打破了国家包揽办学的格局, 标志着我国教育开始走向多元化, 为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民办高校不用国家投资, 利用社会上的闲散资金或民营企业的经济支持, 培养社会急需的各类技术人才, 受到社会欢迎, 发展迅速。古今中外的每一所著名大学里都有高档次的图书馆, 民办高校也不例外。高校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体, 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文化的殿堂、智慧的海洋, 是一所“终身大学”。其丰富的馆藏可以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 对读者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不可低估。作为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 是教学辅助服务部门, 是高校的支持系统。它既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实践活动, 又是学校教学实际的补充, 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的扩招、办学层次的提高以及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深入开展, 民办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信息化建设、馆舍改建、文化建设等诸方面都给予大量的投入, 使得各院校图书馆无论是办馆的硬件条件还是管理的软件水平都得到显著的提升。

二、民办高校图书馆人员的角色期待

作为高校, 其图书馆馆藏资源十分丰富。但这些资源的发挥和利用必须依靠图书馆的人才管理。图书馆专业人才指的是具备图书馆知识、技能及相关学科内容的德才兼备的专业型人才。馆员在与读者的交互关系中起着主导作用, 一方面是文化知识、检索技术的传授过程, 另一方面是素质修养、服务质量的展示过程;一方面读者要求获得具有相当质量的文献信息, 另一方面馆员要充分掌握更高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技能。而当今社会是以知识和信息为特征的时代, 知识爆炸, 各类信息产品呈几何式示增长, 现代图书馆被赋予更高的目标, 它已不再是只具有保存文化、传播知识、娱乐大众等传统功能的机构, 读者还希望它兼有信息枢纽的功能, 提供高水平的信息增值服务, 图书管理员们也被赋予更多的角色期待:首先, 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就是通过对各种文献资源的保存和利用达到交流知识、传播文化的目的。图书馆管理员的主要工作就是服务, 工作的目标就是让读者满意。以方便读者为出发点, 以千方百计地满足读者需求为已任, 让读者最大限度地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 变藏书为用书作为一种准则, 使得馆藏资源的效益得到最大的发挥和利用。其次, 传统图书馆正在被网络化、数字化图书馆代替, 一系列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应用到图书馆中, 对图书馆的自身发展也提出新的要求。图书馆员的服务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借借还还, 服务工作已由单一、被动, 转向了开放、主动。他们既是图书馆员, 又是知识经济的参与者, 这就需要图书馆员必须具有较强的现代信息意识和广博的专业知识, 要有极强的洞察力、创造力, 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强烈的事业投入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积极引导读者, 充分发挥本职业的巨大潜能, 成为知识经济的参与者。新时期的图书馆员从传统服务向时效服务转变, 从“图书保管员”变成“信息领航员”和“信息工程师”。再者, 馆员必须建立积极主动的信息服务模式, 拓展信息服务范围。积极主动的服务来源于馆员强烈的服务意识, 这种服务意识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的敏感性。新时期的图书馆馆员需要对信息保有敏感性, 能够从海量信息流中识别出与自身工作相关的信息;二是对获取信息的整理加工能力。图书馆馆员的工作并不仅限于搜集信息, 更多的则在于采取多种途径与方法, 从大量文献资源中开发、组织、加工出易被受用者接受、吸收与利用的信息。这就要求图书馆馆员具备一定的加工整理能力。如今, 信息化技术使得信息检索与传递走向非中介化、非专业化和非智力化。在这一背景下, 图书馆馆员的工作将不再停留在协助受用者使用信息化检索系统, 如何借助当今信息技术的优势搭建合理的信息检索平台, 使得检索搜寻信息更加快捷方便是图书馆馆员扩展服务的一个方向。图书馆工作人员是知识的载体, 是信息库的建设者和维护者, 是信息资源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是高知识含量信息产品的设计者。“一个图书馆成败的关键在于其工作者本身”, 这是印度图书馆专家阮冈纳赞说的。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中认为, 人力资源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他曾经做过估算, 物力投资增加4.5倍, 利润相应增加3.5倍, 而人力投资增加3.5倍, 利润将增加17.50倍。可见人是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最具创造力的要素。随着各高校的发展及其互相竞争, 一个学校图书馆的规模和水平直接显示着一个学校的办学实力。图书馆要发展, 就必须舍得在人力资源上投资, 重视员工的素质培养。”

三、民办高校图书馆人才现状

民办高校走的是“以学养学”的道路。创办者对市场的运作、资本的运作相当熟悉, 认为图书馆投资大, 收效小。民办高校的投资者、高层管理者习惯性地认为图书馆工作强度低, 技术含量低, 专业要求低, 人员编制紧缺。另一种错误认识是认为图书馆工作人员不如教师和科研人员重要。这些错误观念又源于对民办高校办学目的、办学过程和培养学生的类型、模式等方面的片面认识。观念不到位就导致了民办高校对图书馆建设的忽视。图书馆作为传播知识、信息的场所, 其作用的发挥程度主要依赖于图书馆人员素质的高低。民办高校图书馆的各个工作岗位的技术性实际上是比较强的, 并不像大多人认为的那样简单, 从图书采购、加工编目、图书上架, 到图书借还、信息开发、课题服务、学科导航等每个环节都环环紧扣。不要以为随便一名工作人员轻轻松松就能把工作做好、做到位。在美国图书馆有这样一种说法, 即在图书馆所有资源发挥的作用中, 图书馆建筑物占5%, 信息资料占20%, 而图书馆员占到了75%。人才才是图书馆提供优质服务, 使知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因素。然而民办教育实质上是公办教育的补充, 国家对待民办教育往往只给予政策帮助, 缺乏经济支持, 因此民办高校尤其是图书馆建设资金往往捉襟见肘。由于领导者本身的不重视和缺乏资金, 长期以来, 民办高校的图书馆人员建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专业素质普遍较低。

民办高校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多是办学者的亲戚朋友, 缺乏专业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 专业素质较低, 大多人员只能起到“守门员”的作用, 而无法针对性地开展参考咨询工作。

2. 人才结构不合理。

民办高校图书馆由于缺乏资金, 多聘请临时人员, 未形成合理的人员专业结构。许多人长期从事单一重复工作, 个人特长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3. 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落后。

目前大多高校都实行了计算机管理模式, 但管理人员服务理念仍留在传统层面。他们对于网上借阅、资源共享、网上查询等新生服务项目心存畏惧和排斥, 缺乏创新意识和竞争态度。

总之, 民办高校图书馆专业人员严重不足。随着高级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急速扩张, 只有先进的设备而没有高素质的图书馆人才是无法实现现代图书馆的变革的, 这也就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对民办高校图书馆人才的建设。

四、加强民办高校图书馆复合人才培养的途径和载体——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推行再教育

决定组织能否在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发展、壮大, 人才素质是重要条件之一。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 谁拥有人才, 谁就拥有主动权, 谁就不会被时代所抛弃。在信息爆炸的新知识经济时代, 图书馆的信息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社会信息流通的基础结构在发生变化, 图书馆在信息方面的资源、技术、人才、传递手段等基础条件也随之发生转变。这标志着图书馆正向科学化、信息化、产业化、商业化的方向发展, 在这“四化”中, 信息化是核心, 而实现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图书馆工作方法和手段的自动化和计算机网络化, 因而, 培养一批既懂图书馆业务又懂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是图书馆的当务之急。不难想象, 一个“半路出家”的图书工作人员, 常年坚守在书籍上架、扫条形码的枯燥、简单的工作中, 是很难在图书信息专业知识和图书管理方面有进步的。而某一图书馆大量存在着这类人员, 这个图书馆的水平不会提高。“你不一定非找才华横溢的人, 但一定要找善于学习的人”, 这是许多西方国家企业的共识。第一, 要培养图书馆馆员的自我进取意识, 增强其使命感、紧迫感, 营造主动学习、积极上进的氛围, 构建“学习型”图书馆。图书馆员身处科学文化的知识圣地, 是知识的传播者, 是知识海洋的领航员。其服务的对象是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读者, 日常工作更是涉及文献资料等知识载体。这都要求图书馆馆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技能。同时, 为保证与时俱进, 图书馆馆员的知识体系需要时刻更新, 办公技能需要逐步提升, 这都要求图书馆馆员时刻学习, 主动上进, 不断提高。第二, 设置合理的图书馆馆员知识技能培训机制。该机制旨在加强在职人员的工作能力与个人素养, 帮助馆员成为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外语水平、计算机技能及分析、判断和综合能力的新时代图书馆员。当前图书馆一线普遍存在着人员少、工作量大等特点, 基于这类特征, 相关培训机制可以采取在岗培训、专职脱产培训、短期培训、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 “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一方面可以定期请专家和技术人员来馆开讲座、办短训班, 让馆员参加各种研讨会, 促使其技能知识更新, 提高继续教育的层次和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选派青年骨干脱产学习, 或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馆员一专多能, 强化专业技能, 学习新知识。培训内容可以现代图书馆学、现代科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为主。同时应因人而异, 做到“培训的内容是在职人员所需要的”。学校方面应给与培训工作以经费、场所等方面的支持, 同时制定相关约束与激励、监督与考核机制, 为提高基层图书馆建设提供必要的组织和人力保障。第三, 设立合理的岗位竞争机制。在人才建设方面, 职务和报酬是第一杠杆, 学习和提高是第二杠杆。各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岗位竞争机制, 对有能力的员工给予奖励, 对不合格的员工给予惩戒, 形成一定竞争压力, 促使馆员们主动学习提高, 更新知识与技能。

图书馆是民办高校知识创新的不竭动力, 图书馆人才则是使得图书馆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的核心力量。面对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的到来和民办高校图书馆建设中的种种障碍, 图书馆的人才建设迫不及待。由于资金、设施、待遇等多个原因使得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之间产生巨大差距, 除了以上提到的人才建设途径和方案外, 如何培养和留住人才已成为民办高校人才建设之中的重中之重, 必须引起学校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摘要:本文通过简述民办高校图书馆现状和重要性, 分析了民办高校图书馆人才建设的紧迫性和素质要求, 从而提出了建设民办高校图书馆人才的途径和载体。

关键词:民办高校,图书馆,人才建设

参考文献

[1]丁伟国.浅谈数字时代民办高校图书馆的人才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18) .

上一篇:强市富民下一篇:电视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