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指期货论文

2024-06-30

中国股指期货论文(精选11篇)

中国股指期货论文 第1篇

宏观上,股指期货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经济功能:(1)价格发现功能。指利用期货市场公开竞价交易等交易机制,形成一个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市场价格。它成为了股票现货市场未来价格走势的指标。(2)平抑股市波动,防止暴涨暴跌。当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的偏离超过一定幅度时,市场套利行为使期货价格向内在价值回归。股指期货会丰富股票市场参与者的投资工具,带动或促进股票现货市场交易的活跃,并减轻集中抛售对股票市场造成的恐慌性影响,对平均股价水平的激烈变动起到缓冲的作用。(3)增加市场流动性。一方面,由于股指期货具有交易成本低、杠杆性高以及现金交割等特点,满足各种投资者的需要,其流动性远远超过了股票现货市场;另一方面,股指期货的市场走势,还会影响现货市场的交易,特别是与股指期货相对应板块的股票会更加活跃,从而带动股市的活跃。(4)资产配置功能。由于股指期货交易给市场引入做空机制,使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从买入股票,然后到等待股价上升,到最后卖出股票的单向获利变为双向投资模式,让投资者在行情下跌的过程中也能有所为而非被动等待。微观上,对于投资者而言,股指期货也具有多种功能:(1)套期保值。股指期货将分散在股票现货市场各角落的系统风险、信用风险通过股指期货市场重新分配,使得套期保值者以极小的代价、占用较少的资金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2)投机功能。股指期货的杠杆效应满足了投机者的需要,使投资者愿意承担套期保值者转移的风险,以获得高额收益。(3)套利功能。根据各自的风险厌恶程度不同,套利者能够在不同偏离程度上,对股指期货的波动进行套利交易,获取收益。

股指期货被公认为是规避股市风险最为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之一。到目前为止,我国股市仅有现货交易,却没有有效的风险规避机制,这必将影响到我国股市的健康发展。所以,开设股指期货在中国证券市场具有必要性:

1、建立风险对冲机制,增加投资者的风险管理能力的需要

中国目前既没有做空机制,又缺乏风险对冲工具,使得大量的机构资金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一旦被套,很难退出。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可以使投资者通过有效进行投资组合和风险管理,规避股市的系统性风险,实现保值与增值的策略。

2、增加市场流动性,促进股市持久活跃的需要

经过2006—2007的牛市后,进入2008年,我国股市进入熊市,08年就要开展的股指期货交易,引进双向交易机制,能够大幅度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保证股市在熊市中仍然活跃。

3、促进股价合理变动,充分发挥经济晴雨表的作用的需要

有了股指期货,大众投资者不但有了风险管理的工具,还在交易时要搜集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这有利于提高股票市场的透明度,引导投资者理性交易。此外,股指期货的发现价格功能可更敏感地反映国民经济的未来变化,起到晴雨表的作用。

4、增加证券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在境外交易所上市的中国A股股指期货的背景下,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提供股指期货等风险管理工具,那些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在国内买卖股票的同时,势必通过境外交易所,利用A股指数期货进行风险管理。这一方面有可能形成中国股票的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在境外割据局面,并导致中国资本市场结构的严重缺失。

5、拓展和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的需要

在法制、规范管理的基本框架下,适时推出股指期货将彻底改变期货市场的现有格局,完成期货市场的创新。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没有衍生品衔接而导致市场分割,会严重影响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股指期货的推出将成为我国发展金融期货市场的首先品种,从而进一步拓展和完善我过金融市场。

二、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可行性分析

中国股指期货交易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目前开设的基本条件已经日趋成熟。

第一,股票市场规模的扩大为股指期货的推出奠定了现实基础。对于股指期货,市场规模的重要性在于足够大的市场规模所带来的对操纵股指价值的限制以及对价格有效性的保证。在股票市场规模上,应该说中国已经具备了开办股指期货的条件。在发展股指期货产品方面,是以具备成熟和高流通量的现货市场为先决条件和现实基础的。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速度相当快,上市公司数目、股票市价总值、成交量以及换手率都超过了香港、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成为亚洲地区最活跃的股市之一。我国的股票市场已经发展成为成熟和高流通量的现货市场,可以看到我国现有的股票市场规模远远超过香港市场。1984年香港证券交易所的年成交额不足500亿港元,而2006年我国股票市场的成交额达到90469亿元。另外,从国民经济证券化比率(股票市值占GDP的比重)来看,我国也具备了推出股指期货的条件,截止2006年底,这一比重达到了61.74%,已经远远超过美国、韩国等成熟股票市场推出股指期货时的水平。

第二,股指的频繁波动提供了巨大的套期保值需求。股指的频繁波动是开展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市场基础,股指期货开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规避证券市场只有的系统风险。从我国股市分析来看,系统风险非常大,达到65.7%左右,而美国只有26.8%股指波动幅度也非常大,例如,2007年10月16日上证综合指数到达6124.04的历史高点,此后股指一直下跌,截止2008年3月21日上证综合指数收盘于3796.58点。我国股市大幅震荡的间隔时间之短,震幅之高在各国股市上是罕见的。

第三,期货市场逐步完善为股指期货的推出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自从1990年10月12日我国第一个商品期货市场成立以来,我国期货市场经过了18个年头,经过治理整顿,走上了规范发展之路,逐步形成可统一的法规和监管体系;形成了合理的市场布局;形成了一批专业的期货管理和投资者队伍。几年实践,特别是经过一系列的风险时间的洗礼,期货市场已建成一套严密的交易、结算和风险控制制度,这些都位股指期货的推出提供了制度、技术、经验等方面的准备。

第四,机构投资者日益增加。在机构投资者构成方面,近几年来,随着保险资,金入市的大门打开,企业年金市场初步形成,证券投资基金日趋成熟,一个多元化、类型齐全的投资者格局正在形成。

第五,股权分置改革为股指期货的成功推出扫清了障碍。在股权分置情况下,股份一部分流通一部分不流通,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是不完全的,股票价格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市场价值。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推出股指期货,会造成股票的实体价格大幅波动,因为股指期货交易本身带有一定的投机性,从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通过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市场定价机制日趋完善,股票价格能够真实地反映公司价值,减少投机者进行恶意投机的机会,消除股票价格剧烈波动,为股指期货的成功推出创造平稳良好的市场条件。

第六,法律环境日趋完善,监管体系的统一性、高效性、独立性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及其它系列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为规范市场行为,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期货市场相关法律也逐步完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以及《期货从业人员管理办法》、《期货经纪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和《期货经纪公司管理办法》也已正式实施,这些法规将和以前的法律法规,构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证券法律体系。

第七,可以大胆地借鉴国际经验。股指期货是西方金融市场中发展最晚但又是最为成功的一个品种。股指期货在美国取得成功以后,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推出股指期货交易,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我国可以借鉴这些国际经验,则有利于在推出股指期货过程中少走弯路以及有助于股指期货在推出之际便纳入国家轨道。TR

参考文献

[1]、章晟谭显荣.《股指期货实务》.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2]、常青.《期贷市场前沿理论探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股指期货对中国股市影响的分析 第2篇

股指期货,是以股票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是交易双方事先签订合同,同意在未来的一个特定时间按照一定的价格进行股票指数交易的标准化协议。双方交易的是一定期限后的股票指数价格水平,通过现金结算差价来进行交割。

中国证监会于2010年2月20日宣布,已正式批复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和业务规则,至此股指期货市场的主要制度已全部发布。2010年2月22日9时起,正式接受投资者开户申请。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自2010年4月16日起正式上市交易。股市的整体态势是以股票指数来诠释的,股指期货则是对股市整体态势的预期。它集合了影响股票现货市场的各种因素和对影响因素的预期、现货市场股指价格和成交量、投资者心理和行为等重要信息,连同期货市场交易动向,形成新的价格。在理论上,这个新价格是股票现货的预期未来价格,它既是以现货标的股指为基础,也是对现货的指导。因此,股指期货和股票现货市场之间存在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中国股市存在深远的影响,这影响即是积极的也存在消极的方面。

股指期货对中国股市的积极影响有以下五个方面:

1.股指期货可以有效地防范系统性风险。对于股票投资者而言股票市场存在两种风险,一种是非系统性风险,另一种是系统性风险。对于前者,投资者可以通过多种股票的组合投资来分散风险。但后者是由于某种全局性的共同因素引起的投资收益可能的变动,没法用组合投资的方法避免。股票指数是用来反映股票整体价格变动情况的指标,代表着整个市场的走势,本身就已经基本消除了个别股票可能存在的非系统性风险。投资者在股票现货市场买卖股票,同时做一笔方向相反的股指期货交易,就可以同时转嫁非系统风险和系统风险。这既可为一级市场股票承销包销股票提供风险回避的工具,又可为二级市场广大投资者对冲风险,确保投资收益。

2.股指期货交易可以活跃市场,扩大交易量。投资者在进行期货交易时,必须按照

其买卖期货合约价值的一定比例来缴纳资金,作为履行期货合约的财力保证,然后才能参与期货合约的买卖。这笔资金就是我们常说的保证金。保证金交易原则使股指期货具有高杠杆性,可以用很小一笔资金买卖其几十倍的资产;再加上期货的买空和卖空机制,投资者不需要买卖真正的资产,这就大大增加了股票市场的交易规模,提高了股市的流动性,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繁荣了中国的股票市场。

3.股指期货有利于平抑股票价格,稳定股票市场。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功能,期货的价格是所有参与期货交易的人对未来某一特定时间的现货价格的期望或预期,是市场通过公开竞价而对形成的对未来某一特定时间现货价格的平均看法。所以当股票期货价格偏离股票现货价格一定程度时,套利行为使期货价格向其内在价格回归,致使股市不至于产生激烈的价格波动。开展股指期货还有利于增加市场的透明度。通过股指期货交易,加快影响股票价格变化的市场信息的传播速度,使许多原先可能滞后的信息披露,在期货市场得以迅速公开,同时也使很多信息得到提前的消化,减少将来一定时期内的未知性。提高了股市效率,有利于股票市场的稳定发展。

4.股指期货的推出有助于优化投资者结构。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参与者以中小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的规模只占30%左右。中小投资者大多以投机心态参与股市,不利于证券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股指期货作为一种新的金融衍生品,本身是一种更加有利于机构投资者参与交易的品种。因此,股指期货推出后,将提高证券市场的发展程度和层次,各种套期保值和套利行为将趋于活跃,中小投资者难以参与,这有利于改善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主体结构,大大加速机构化进程,使机构博弈成为市场投资的主流,我国也将像其他发达国家一样进入机构投资者主导的时代。

5.股指期货完善了股票市场的功能与体系,有利于增强我国股票市场的国际竞争力。股票指数期货为证券承销商提供了规避风险的工具,这一方面有利于新股发行试向上网价发行的转变,改变现在计划方式;另一方面可避免二级市场低迷给承销商带来的巨大风险,保证新股的发行与顺利上市。我国股票市场的功能与体系得以完善。没有股指期货交易的证券期货市场不是一个完善的证券期货市场,国际资本更注重的是回避风险,若无股指期货作为风险对冲工具,中国股市要真正与国际接轨便是一句空话。股指期货交易的开展推动了中国股市的国际化进程,它使更多的国际机构投资者可以进入中国市场,促进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与变革。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股指期货对中国股市的影响不总是积极的,它也有消极的一方面。具体表现在:

1.股指期货可能引发过度的投机行为,增加市场风险。由于期货交易实行保证金制度,使其存在着杠杆效应。这种以小博大的高杠杆效应,只要在股票市场上有一点点的波动,在期货市场的资金账户上就会有巨大的波动,因此这是一个极大的具有诱惑性的投机机会,极容易引发众多投机者利用股指期货作为工具进行投资操作,这样只要股票市场上有激烈的价格波动,他们可能无力支付巨额亏损而发生违约,而造成无法收拾的后果。但是在我国目前证券市场上主要是一些中小投资者,对股指期货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是有限的,造成了股指期货市场的高风险。

2.可能产生操纵股票市场及不公平交易等违法行为。股指期货推出后使我国从单边市场变为双边市场,为机构者提供了一个内幕交易的理想场所。机构投资者容易利用内幕消息通过股指期货市场随意操控股票现货市场,哄抬或者压制股票价格。而由于股指期货在我国是一个新的品种,我国的管理法规和监管机制尚不健全,这种行为所带来的风险将严重危害市场秩序,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3.在短期内会造成资金大量转移,使股市出现不合理波动。由于股指期货具有交易成本低、保证金低、高杠杆等特点,吸引了大量机构投资者和风险爱好者,因而使大量资金从股票现货市场流入股指期货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场的炒作氛围,致使股市不合理波动。大量的投机行为也会给股市带来不稳定性,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

分析可得,股指期货既能成为投资者对冲风险、调整资产组合的手段,进而促进股票现货市场的发展,也可成为投机者操纵市场的工具,进而给现货市场的发展蒙上阴影。问题的关键在于股指期货合约是否科学、合理设计以及风险控制、市场监管等方面是否严格要求。我们应该清醒、全面、客观地看待股指期货市场的产生对于股票现货市场带来的影响,既不能不顾本国国情、条件,盲目接受,也不要危言耸听,盲目排斥。

秦升

浅析中国推出股指期货的战略意图 第3篇

关键词:股指期货 战略意图 政府

▲▲一、中国推出股指期货的战略意图分析

在对中国推出股指期货的现实条件进行客观分析后,对中国推出股指期货的主要战略意图分析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中国推出股指期货是为了顺应证券市场发展的需要

政府选择推出股指期货是在推出股指期货的基本市场条件逐步满足之后,顺应证券市场发展的需要而做出的决策。在股票市场的证券化率不断提高、内在作用机制不断完善、投资参与意愿不断增加的基础上,顺应中国股票市场高速发展的总市值水平要求、满足充足的潜在股指期货市场需求是中国推出股指期货的战略意图之一。

(二)中国推出股指期货是为了配合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

从海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之间是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在增强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性、完善个股价格形成机制、减少个股股价波动、健全市场交易机制的同时,使股指期货利用融资融券反向套利成为可能,为股指期货上市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有利于更好的发挥股指期货的功能。股指期货作为对冲市场系统性风险的有效工具,配合融资融券业务推出,也会提升券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融资融券业务的市场效率。

(三)中国推出股指期货是为了促进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发展

中国推出股指期货有利于改革、完善股票市场;中国推出股指期货有利于发展、完善期货市场;中国推出股指期货有利于接通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

(四)中国推出股指期货是为了应对海外股指期货市场的竞争

深究新加坡交易所抢推海外指数期货成功的原因,都与QFII持股增加紧密相关,海外股指期货只有与投资活跃的QFII投资相联系,才存在海外股指期货市场成功抢夺缺失股指期货的金融期货市场定价权的可能性。中国适时推出股指期货,既能有效的满足QFII投资股指期货的需求,又能有效的缓解来自海外股指期货市场的竞争压力,从而将本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定价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五)中国推出股指期货是为了更好的适应金融全球化

政府选择在这一时期推出股指期货,是主动迎接外部挑战、为完善资本市场争取时间的表现。面对诸多的外部挑战,中国政府以这次金融危机为契机,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顺应后危机时代金融秩序改革的要求,引入沪深300指数期货,以沪深300指数期货为突破口,增加对冲风险的套期保值工具、加强金融衍生品的引入和利用,从而缓解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完善金融风险管理市场、加速完善中国的资本、金融市场,进而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竞争力,来更好的应对不公平的国际制度安排下的金融全球化。

▲▲二、发展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逐步取消进入期货市场的法律限制,进一步贯彻落实行业自律,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细节。

(二)进一步培育机构投资者,完善投资者结构

1.创造适宜的投资环境

提高市场的信息透明度;在规则和制度方面向着能够保障股指期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方向制定和执行;有目的扶持机构投资者,为机构投资者的广泛参与设计更加有效的股指期货合约等等。

2.引入优秀的竞争者

一味的扶植、保护机构投资者并不是培育机构投资者最有效的方法,适时的引入竞争者也是培育机构投资一个重要方法。筛选国外优秀的机构投资者,有条件的允许其与国内机构投资者展开有效竞争,这样既可以使国内机构投资者迅速发展成长,又可以加快完善金融期货市场结构。

3.发掘潜在机构投资者

对当前期货市场的私募基金进行甄别,将一些有条件的私募基金改编为机构投资者,从而促进股指期货市场的作用更好地发挥。

(三)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进行产品创新

相对于海外股指期货市场和中国沪深两市的2300多只不同特性的股票而言,沪深300指数期货这单一的期货交易品种明显过少。因此,不断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品调整和创新,将会是中国发展、完善股指期货市场的必经之路。

(四)借鉴国际惯例,逐步规范股指期货标的

应当进一步从合约的规范性、竞争性等方面不断完善中国的股指期货合约设计,将会使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的未来发展更具竞争性。另外,随着股指期货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健全,还应该进一步就股指期货合约标的的选取、调整、合约抗操纵性的设计等方面借鉴国际惯例逐步加以规范,为中国股指期货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缩小与发达国家股指期货市场差距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中国的股指期货市场只有在政府的大力扶持、重点培养下,针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性,尽快改善市场的缺陷、填补市场的不足,培育起符合中国市场特色的股指期货市场,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 陈晗.金融衍生品:演进路径与监管措施[M].第1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6.

[2] 大野健一[日]. 通过日本经济历史发展看中国目前经济[N].证券日报, 2008.7 (1).

[3] 董辅礽.证券市场基石地位不能动摇[N].市场报,2001.12.8.

[4] 郎咸平.郎咸平說—新帝国主义在中国2[C].第1版.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05.42-50.

【作者简介】

1.秦晓钰(1986-),山东省烟台市人,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世界经济;

2.曲越(1987-),山东省烟台市人,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劳动经济学

股指期货的中国展望 第4篇

股指期货是指以某一股票市场价格指数为交易标的物的期货, 是由交易双方订立的、约定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按成交时的价格进行股价指数交易的一种标准化合约。股指期货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工具, 是一种波动性很大的金融期货产品, 它具有套期保值、价格发现、资产配置、投机获利等功能。

与一般期货相比, 股指期货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需通过清算机构以保证金形式交易, 交易成本低, 杠杆比率高;二是以点位表示价格, 通过将股价指数的点位换算成货币单位后的差价进行交易;三是没有具体的实物形式, 交割方式只能是现金, 实行每日结算制度;四是引入卖空机制, 有利于规避系统性风险。

与商品期货、外汇期货等较早诞生的金融期货品种相比, 股指期货虽然只有近30年的历史, 但是其市场影响力不断增大, 发展十分迅速。目前, 股指期货的交易规模日趋扩大, 交易市场和交易品种不断出现, 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 成为世界金融期货市场上交易最活跃的期货品种之一。据统计, 至2006年年底, 全球共有34个国家、35个交易所开展了股指期货和期权的交易。据有关统计, 2007年全球股指期货占到整个期货份额的37%, 在成熟资本市场, 股指期货是金融产品中最重要的品种。当我们站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高度来审视和观察我国的金融市场时, 适时在我国推出股指期货交易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二、推出股指期货的必要性

1. 规避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

根据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 股票市场上的风险可分为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两类。对投资者而言, 可通过股票投资组合策略来减少和规避非系统性风险。但当系统性风险发生时, 各种股票的价格会朝着同一方向变动, 单凭在股票市场上的组合投资, 显然无法规避价格整体变动的风险。而股指期货的推出, 使投资者规避所面临的系统性风险成为可能。股票投资者在无法把握未来股票市场走势的情况下, 可通过参与股指期货交易, 利用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投资者买进或卖出股指期货合约, 与现货市场上个股股价变动进行对冲操作, 补偿因现货市场发生不利变动所带来的实际损失, 确保投资收益, 从而达到转移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和规避系统性风险的目的。

2. 大力发展和培育机构投资者。

根据成熟资本市场的经验, 机构投资者是证券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和稳定市场的主导力量。机构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中往往以资产管理者的身份出现, 一般来说, 他们更注重风险防范和投资收益的稳定性, 能在套期保值和投机等策略之间做出理性的选择。

目前,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保险基金、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持有流通市值的比例接近50%, 对套利及套期保值交易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机构投资者必然需要足够丰富的金融投资品种, 以进行组合投资。长期以来, 我国金融投资品种只有股票、债券、商品期货等几种, 金融衍生品很少, 满足不了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的需要, 严重地制约了机构投资者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诱发了现货市场价格操纵、内幕交易等问题。国际市场发展的经验表明, 股指期货对于培育机构投资者来说不可缺少, 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进行组合投资、提高投资收益率, 规避系统性风险、保持收益的稳定性及满足流动性要求四个方面具有优势。为了培育机构投资者, 促进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我国有必要推出股指期货。

3. 增强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股指期货产品有一个特殊的优点, 即它可以在不经过其他国家或地区证券期货监管机构同意的情况下以某国或某地区的期货交易所的股价指数为期货交易标的物上市, 这就是股指期货的“非垄断性”。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与自由化的环境下, 许多新兴市场化国家为了提升本国或本地区证券期货市场的吸引力, 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纷纷开拓金融衍生品市场, 它们不但开设以本国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股指期货, 而且开设以别国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股指期货。如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上市了七种股指期货合约, 其中六种是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股指期货合约, 这样做是为了巩固其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 并和香港展开最直接的竞争。

因此, 我国尽早推出股指期货, 既有利于国内广大投资者特别是金融机构通过投资新的金融产品锻炼投资能力, 增强自身实力, 又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 增强我国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 提升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以更好地为国内外投资者服务。

三、推出股指期货的作用

1. 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我国股票市场是新兴的、不成熟的市场, 股指波动剧烈, 系统性风险较大。开展股指期货交易, 既可以为一级市场股票承销商包销股票提供规避风险的工具, 又可以为二级市场广大投资者对冲风险, 确保其投资收益。同时, 股指期货的推出有利于为中小投资者提供相对公平的投资机会。在我国股票市场上, 机构投资者往往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广泛的社会关系、丰富的信息资源和高超的专业技术, 充当了股票的“价格制造者”和庄家;而广大的中小投资者受资金规模、融资渠道、信息资源和专业知识等多方面的限制, 只能充当股票价格的接受者, 在与机构投资者的博弈中, 中小投资者明显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股指期货的推出可改变这种不公平的局面, 因为股价指数本身就是大量有代表性的股票的组合, 能够比较有效地防止市场操纵行为。如2005年4月8日起正式发布的沪深300指数, 该指数是以沪深两市所有A股股票中流动性较强的300只规模最大的股票作为样本组成的成份股指数。沪深300指数300只样本股的总市值近9万亿元, 占沪深A股总市值的3/4, 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抗操纵性。而期货合约具有的无限生成性, 可使期货市场上庄家操纵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而一般投资者直接操纵期货市场更是根本不可能。

2. 丰富投资工具与避险工具。

我国股票市场是一个单边做多市场, 投资者只有通过先买入股票, 然后等待股票价格上涨来获取收益, 投资收益的多少取决于所持有股票价格的上涨幅度。一旦股票价格不涨反跌, 投资者要么割肉离场, 要么被套, 其参与市场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而股指期货既能做多又能做空的双向交易机制, 能够改变我国证券市场单边做多的尴尬境地, 为投资者提供做空、套期保值、投资组合套利等新的操作策略, 丰富投资者的投资渠道。同时, 股指期货本身也是一种强有力的金融衍生工具, 投资者可以像操作传统商品期货那样, 通过同一标的物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价格差异进行套利交易, 或者通过期货特有的杠杆效应进行投机交易, 赚取投机收益。

3. 拓展和丰富期货市场。

自1990年10月12日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作为我国第一个商品期货市场正式开业、宣告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迈出第一步以来, 我国的期货发展经历了近20年的风雨。数据显示, 2007年我国商品期货市场总成交量为7.28亿手, 成交金额为40.97万亿元。从2004年恢复新品种上市起, 目前我国商品期货市场上市交易的品种为19个, 其中农产品12个、金属4个、能源1个、其他2个。但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比如美国的期货品种有几百个, 一些发达国家的期货市场交易额是其GDP的二十几倍, 而我国才一倍多。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 各方面市场条件逐渐成熟, 我国不可能仅仅停留在现有的商品期货市场水平上, 必须着手建立自己的金融期货市场。国际上, 股指期货从1982年诞生以来, 经过近30年的市场实践, 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 已经成为期货市场上一个比较成熟的交易品种。推出股指期货能够丰富期货交易的品种, 提高期货市场的人气, 吸引大量场外资金的流入, 拓展期货交易的空间和层次, 促进期货市场的快速发展。因此, 我们可以借鉴成熟资本市场股指期货交易的实践经验, 在我国适时推出股指期货交易, 这必将对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 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体系。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 金融期货是整个金融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在完善资本市场功能与体系中的独特作用已得到广泛的认同。虽然我国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及外汇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并已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是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缓慢, 这与我国目前快速发展的经济状况以及由此而生的对金融衍生品的强烈需求极不协调。目前, 由于金融期货迟迟没有推出, 我国内地已成为全球前20大经济体中唯一一个“不完整的市场”。在这个没有做空工具的单边市场中, 市场参与者只能从股价上涨中赚钱, 股市下跌时大家都无可奈何地赔钱。因为没有做空工具的金融市场有两个明显的缺陷:一是释放风险的通道比较狭窄;二是难以发挥宏观调控信号的传递效率。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 推出外汇期货和利率期货的时机还不成熟, 而推出股指期货的条件已基本具备, 应由股指期货迈出我国金融期货发展的第一步。

四、推出股指期货的可行性

1. 推出股指期货的市场和技术条件已具备。

(1) 市场条件。我国股指期货上市的市场条件主要包括股票现货市场的规模、市场的价格波动性、投资者构成、市场组织体系和监管体系的完善程度、市场的信息化和电子化水平等基本要素。其中, 股票现货市场的规模是关键条件。

现货市场是股指期货的基础, 它必须具有一定规模, 以限制对股价指数的操纵, 保证市场价格的有效性。经过近20年的发展,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表1描述了截至2008年5月31日我国证券市场的总体情况。另据有关统计, 截至2008年5月23日, 沪深股市股票账户总数为1.15亿户, 我国股票市场还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持续高速增长, 市场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

表2比较了海外主要证券市场推出股指期货时股票现货市场的规模情况。从表2可以看出, 在股市总市值和总市值占GDP比例这两项指标上, 目前我国现货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主要发达国家推出股指期货时的水平, 具备了上市股指期货的条件。

(2) 技术条件。从我国股票市场多年的发展所形成的良好的交易、清算、监管体系和从业人员素质、股票指数的编制等方面来说, 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技术条件已经基本完备。同时, 我国期货市场试点以及期货合约设计所积累的大量经验, 为股指期货的推出创造了条件。

(3) 交易主体。我国不断增加的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日益成熟, 对证券市场风险的认识日益全面, 规避风险的意识日渐增强, 投资行为日趋理性, 为股指期货的运行准备了合适的交易主体。大量投资者对避险工具的强烈需求, 是其推出的潜在动因。

资料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巨潮资讯和全景网。

注:表中中国的数据为截至2007年12月31日的沪深两市总市值 (327 141亿元) , 汇率按照2007年12月31日“1美元=6.93元人民币”计算, 表中中国的“当年GDP”是指2007年的GDP (246 619亿元) 。

(4) 期货公司。期货公司作为期货市场的主体和基础, 在一线承担着市场开拓、风险管理、投资者教育等重要职责, 其作用不可替代。期货公司的兴衰, 关系着整个期货市场的健康运行。令人欣喜的是, 随着商品市场的繁荣以及股指期货筹备工作的深入, 近年来国内期货公司综合实力大幅增强, 这为我国期货市场的稳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有关数据显示, 截至2008年3月末, 国内期货公司注册资本总额达到111.8亿元, 较2007年9月份的85.4亿元增长了逾三成。

2. 市场法规与监管体系日益完善。

政府监管力度逐渐加大, 为股指期货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 2006年10月23日,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公布了《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交易细则》、《结算细则》和《风险控制管理办法》等四个征求意见稿, 预示着股指期货不久将会面世。 (2) 2007年2月7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期货交易管理条例 (修订草案) 》, 这个被视为股指期货法律基础的条例一旦颁布, 则意味着股指期货的推出成为必然。 (3) 2007年4月22日, 《期货公司金融期货结算业务试行办法》、《证券公司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试行办法》以及《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试行办法》正式发布实施, 意味着股指期货上市有了法律保障, 有助于股指期货推出后规范、安全运作, 抑制不法操作, 维护市场秩序, 进而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发展。

3. 有可借鉴的国内外经验。

(1) 国外股指期货的成功经验。国际上, 许多国家和地区成功推出的股指期货交易能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包括: (1) 成熟的股指期货理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2) 严格的监管体系为我国期货市场的建立提供了制度参考; (3) 初期将市场参与主体定位为机构投资者能确保市场安全运行; (4) 在股指期货发展较为成熟时逐步引入做空机制, 能减少不稳定因素; (5) 采用电子交易方式取代传统的公开喊价方式, 能提高交易运作效率, 等等。

(2) 国内商品期货交易提供了借鉴经验。商品期货市场在我国的发展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 管理层在制度建设、市场监管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从业人员和机构投资者, 还先后制定、颁布了有关期货市场的法律法规, 构成了比较完善的期货市场法律体系, 有利于股指期货交易的开展。

(3) 国内金融期货的经验和教训。我国期货市场也曾开展过短暂的金融期货交易。1992年上海外汇调剂中心进行过外汇期货交易;1993年海南证券报价中心推出过股指期货交易;1993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进行过国债期货交易。虽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交易都被禁止了, 但它们为目前推出股指期货提供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五、小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 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股票进入了全流通时代, 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基础性制度不断完善, 创新发展的动力进一步增强, 股指期货的推出具备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条件。经过多年的认真筹备, 相关制度建设及技术准备基本完成, 股指期货推出的条件已经具备。

【注】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编号:70771085) 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本文运用分析推理方法、实证研究方法, 在借鉴国内外经验和分析我国现实条件的基础上, 认为股指期货的推出在保护投资者利益、丰富投资工具与避险工具、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并分析了推行股指期货的可行性。

关键词:股指期货,股票市场,期货市场,金融衍生品

参考文献

[1].施东晖.上海股票市场风险性实证研究.经济研究, 1996;10

[2].马刚, 谭营.我国开设股指期货的必要性分析.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5;4

[3].陈倩.对当前推出股指期货的探讨.商场现代化, 2007;24

[4].孙茂颖.我国开设股指期货的必要性分析.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6;8

[5].游石.备战股指期货期货公司进入良性循环新阶段.证券时报, 2008-05-22

股指期货一般法人户申请股指 第5篇

1.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100万元(通过上一年度年度资产负债表或3个月内的月度资产负债表证明)

2.申请交易编码当天及前一日期货保证金账户可用资金余额不低于人民币50万

3.具有健全的股指期货内控制度及风险管理制度(根据企业自身状况由企业提供)

4.指令下达人、资金调拨人、结算单确认人通过股指期货相关知识测试,成绩80分以上

5.具有最近3年10笔以上商品期货成交经历,或10个交易日、20笔以上的股指期货仿真交易成交记录

6.营业执照正本复印件(加公章)、副本扫描件

7.组织机构代码证正本复印件(加公章)、副本扫描件

注:1.测试须在期货公司营业部进行

股指期货推出会导致股指下跌吗 第6篇

为何大权重股票一涨再涨?这主要缘于市场对股指期货推出的预期。

仔细分析沪深300指数权重分布可以发现,不同行业权重偏差很大,银行等板块权重突出。因此在最近的大盘上涨中,不少人感觉银行股一涨,指数就上涨,而自己手中的股票并未上涨,原因就在于银行板块在指数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指数权重分布不均衡与当前大盘股上涨有何关系?由于国内A股市场板块间有强烈的联动效应,往往板块内某只股票涨跌将带动板块内其他股票随之涨跌,从而导致该行业整体呈现上涨或下跌。这样,就使一些具有资金实力的机构,通过对某只权重股票的操纵,从而影响整个权重板块走势,进而使操纵指数成为可能。

在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中,操纵者有可能通过此种方式在期货上获得有利的价格。因此,在股指期货推出前,抢先获得权重股筹码,不论是对期货操纵方,还是反操纵方,都是必须要进行的。因此,各方对权重股的收集,是诱发此轮大盘股上涨的原因。

我们说“期货话语权”非常重要,但是否说明大盘股上涨就无封顶?“话语权”行情下一步将如何演绎?

应该说,估值因素仍为现货市场根本。我们曾对美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市场股指期货推出前现货市场走势进行过分析,结果表明,虽然“股指期货标的指数成分股,相对于非标的指数成分股而言出现阶段性溢价”是普遍规律,但从长期看,股指期货并不会改变现货自身的运行趋势。股票市场虽然可能因股指期货推出预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上涨,但最终仍然受到自身估值的制约。

另一方面,我国现阶段投资者结构,也不支持大权重股无限上涨。当前,我国已逐步形成了以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为市场主导的日趋理性的投资格局,机构的理性、价值投资理念与模式,不会支持股票市场估值长期高企的局面。机构对大盘股的较为灵活的调仓行为,更是对权重股的高估值提出了挑战。

因此,我们的判断是,估值因素将诱发“话语权行情”短期内出现调整,但由于权重股在指数及未来股指期货中的重要性,其调整幅度也不会跌破其估值下限。权重股在未来的时间里,将围绕其价值中枢,小幅度波动。

市面上有一种担心,就是股指期货推出初期,由于机构可以通过做空获利,是否短期内将导致现货指数下跌?这与何时推出股指期货有直接关系。

如果推出之时正值股市高估,则现货本身就面临下跌调整的需求,股指期货就可能成为触发因素。但我认为,管理层选择在高估时推出股指期货的可能性很小。

如果推出之时股市估值尚属合理,则作为当前市场的主力——基金等机构,首先没有在现货市场因价值高估而抛出股票的动力,其次由于其在期货推出初期参与期货的力度相当有限,因此也没有在期货市场上“做空”的动力。而高风险偏好的私募基金、资金量较大的个人投资者等,虽然他们有操纵股市和期货市场的动力,但由于这部分投资者并非现货交易的中坚力量,理性价值投资者的“反操纵”行为,可能使他们的操纵行为面临无法预估的失败风险。

因此,我们认为只要选择合适的推出时机,股指期货推出初期并不会导致现货指数短期内的下跌。

中国股指期货论文 第7篇

根据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的风险可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个股风险)。针对非系统风险,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组合的方式合理分散和规避。而系统性风险是由宏观性因素决定的,很难通过分散投资的方法加以规避。因此市场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对系统风险进行风险控制的投资工具, 而股票市场指数基本上可以反映市场的变化方向和变化幅度, 于是人们通过把股票指数进行相应改造, 从而形成可操作的股票指数期货来规避系统风险。自1982年美国堪萨斯城市交易所推出道·琼斯综合指数期货合约交易开始,日本、香港、伦敦、新加坡等地也先后推出了股票指数的期货交易,股指期货交易从此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而中国证监会已正式批复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和业务规则,至此股指期货市场的主要制度已全部发布。股指期货合约自2010年4月16日起正式上市交易。这也标志着沪深300股指期货正式加入我国的资本市场。

二、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积极影响

1、改变中国资本市场的结构

目前国内股票现货市场没有做空机制, 所以投资者只有在上涨的市场中才能获得盈利。而股指期货具有双向交易机制, 投资者不仅可以在上升的市场中获利, 也可以在一个下跌的市场中获利。正是由于股指期货具有买空卖空的双向交易机制, 因此一旦股指期货推出, 市场便增加了通过做空市场获利的交易动力。这就改变了以往投资者只有通过做多市场才能获利的市场结构, 从而增加了国内资本市场的深度。

2、增强市场流动性,提高市场效率

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引进双向交易机制,能够大幅度地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吸引大批资金入市。另外,股指期货还可以促进股价的合理波动。而且股指期货交易诞生之后,大众投资者不但具有了风险管理工具,引导投资者进行合理投资。

3、股指期货对中国投资者交易策略的影响

股指期货推出所引起的资本市场结构的这种改变, 必将导致投资者交易心理与交易行为的变化。部分投资者试图在股指期货和现货两个市场之间进行套利交易;部分投资者会试图从股指期货做多或做空交易中获利;部分投资者会试图在股指期货和现货之间进行风险对冲, 从而实现投资者自身资产的保值期望。这就使得中国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出现多样化的态势。

4、促进中国证券市场的创新

股指期货在中国作为新生事物,是在国外发展的基础上引进的,一系列创新业务必然会随之推出,新型的金融产品和业务流程的诞生可能会引发证券行业新一轮的洗牌,促进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三、中国发展股指期货存在的风险及对策

股指期货市场本身的风险来自多方面。从期货交易起源与期货交易特征分析,其风险成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价格波动、保证金交易的杠杆效应、交易者的非理性投机和市场机制是否健全。而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证券市场体系不健全,法制体制的建设也不是很完备,也使得我国的股指期货市场的风险进一步加深。

为了使得我国的股指期货交易顺利发展并进行良好的风险管理,提出以下的建议:

1、完善证券市场法规,尤其是股指期货市场法规

我国虽然推出了很多期货市场,期货交易的法律法规。但应该看到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应该对股指期货的监管、交易、结算、风险控制等进行具体法律规定。

2、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建立防范股指期货市场市场操纵行为的有效措施

股指期货会在一定程度上鼓励投机交易,因此需要监管机构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预防和打击股指期货市场发展初期的过度投机,稳定整个市场。比如中国应该学习英国,美国,日本在管理期货市场方面的经验,对市场建立严格的市场监察制度。

3、加强投资者投资风险教育,设置相应的门槛

股指期货作为金融期货的一种,在中国是新生事物,且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变动大、交易规模大、流动性高等特点,只有具备专业的投资知识的投资者才能对市场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而这就要求有较高的投资参与的门槛限制,也有必要使投资者清楚风险的存在,并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规避。

4、政府加强对期货市场的宏观调控

期货的风险存在不可抗力造成的风险如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因素产生的风险变动,特别是突发的或偶然事件的发生,会带来很大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政府加强宏观调控,进行适当的干预,建立合理的风险应对机制。

摘要:股指期货作为一种投资工具, 主要目的是为了规避证券市场上的系统风险, 并起到了显著的作用。2010年4月16日起正式上市交易的沪深300股指标志着中国股指期货时代的到来, 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 将推动我国证券行业的发展, 同时也带来风险, 需要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

关键词:股指期货,沪深300股指,证券市场,对策

参考文献

[1]方世圣.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资本市场发展的影响[M].2007;11

[2]康跃.沪深300股指期货与投资策略[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7

[3]刘鸿儒.《股指期货热点问答》.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9;5

中国股指期货论文 第8篇

一、股指期货对我国股票市场的积极影响

1. 有效地规避股市的系统性风险

我国股票市场虽然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 但与国际股市相比仍是新兴不成熟的市场, 股价的涨跌不完全取决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我国股市价格受政策性、经济形势和舆论面的影响比较大。股指波动剧烈, 系统风险较大。这种风险难以通过分散投资加以回避, 若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 将会出现股价大跌, 整个系统出现风险。尤其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全流通市场建设初期, 股市不仅面临非流通股解禁规模的不断扩大, 再融资和新股扩容的不断加快、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大潮汹涌, 还得应对在市场制度建设和产品创新过程中, 各项政策变动所带来的短期市场冲击。此时股指期货具有的套期保值功能, 将使投资者能够有效地防范突发性事件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以实现市场心理预期的稳定, 并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市场的平稳过度。对于入市的证券投资基金及保险资金, 由于以往我国股票市场功能单一, 没有卖空机制, 这些机构资金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 一旦被套, 由于资金大很难退出。开展股指期货交易, 可以使投资者通过有效进行投资组合与风险管理, 规避股市系统风险, 实现保值与增值的策略, 这将有利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及保险资金大规模入市。既可为一级市场股票承销包销股票提供风险回避的工具, 又可为二级市场广大投资者对冲风险, 确保投资收益。

2. 保护长期投资者利益, 稳定股市

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着透明度低的问题, 而开展股指期货有利于增加市场的透明度, 因为股指期货市场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市场, 市场透明度非常高。通过股指期货交易, 加快影响股票价格变化的市场信息的传播速度, 使许多原先可能滞后的信息披露, 在期货市场得以迅速公开, 同时也使很多信息得到提前的消化, 减少将来一定时期内的未知性。这样, 一方面方便投资者分析预测。另一方面打破投资机构和大户在消息取得上的优势局面,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庄家的市场操纵, 有利于股票市场的稳定发展。

股指期货的开设有利于为中小投资者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投资机会。在我国股票市场上, 机构投资者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发达社会关系和信息资源、高超的专业技术, 充当了股票的“价格制造者”和庄家。而广大的中小投资者由于在自有资金规模、融资渠道、信息资源和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多种限制, 自然充当股票的“价格接受者”, 在与机构投资者的博弈中, 他们明显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股指期货的推出将能够改变这种不公平的局面, 因为股票价格指数本身就是大量有代表性的股票的组合, 能够比较有效地防止市场操纵的行为

同时, 开展股指期货交易, 为股票市场和投机行为找到了一个释放口, 能够把股票市场的大量投机行为分散到期货市场上来, 有利于股票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推出股指期货, 其套期保值功能可以锁定其持股成本, 回避股价下跌的风险, 从而可以不用过分关注股市行情, 以收取股息的方式取得投资回报, 促进资本市场的良性循环和动作。同时, 也可以吸引大量机构投资者。政府通过对机构投资者的引导和干预, 就可以间接控制资本的流量和流向, 合理有效地分配和利用资源, 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的效率。

3. 完善股票市场功能与体系, 增强我国股票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促进发行方式的转变, 保证新股发行及顺利上市。开发股票指数期货为承销商提供了回避风险的工具, 股票承销商在包销股票的同时, 为规避股市总体下跌的风险, 可通过预先卖出相应数量的期指合约, 以对冲风险, 锁定利润。这一方面有利于新股发行试向上网价发行的转变, 改变现在计划方式;另一方面可避免二级市场低迷给承销商带来的巨大风险, 保证新股的发行与顺利上市。

中国股市的国际化进程也需要股指期货交易的开展来推动。一国股市的国际化进程不仅要看他的市场、上市公司的质量, 还要看他在交易品种创新和金融衍生品方面的成就。没有股指期货交易的证券期货市场不是一个完善的证券期货市场, 国际资本更注重的是回避风险, 若无股指期货作为风险对冲工具, 中国股市要真正与国际接轨便是一句空话。许多新兴市场化国家为了提升本国或本地区证期货市场的吸引力, 增强国际竞争力, 纷纷开拓金融衍生品市场, 它们不但开设以本国股指数为标的物的股指期货, 还开设以别国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股指期货。如果我国错失良不推出自己的股指期货, 国外率先推出的以我国股指为标的物的期货交易, 将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极为不利。

摘要:股指期货是一种新的金融衍生工具。股指期货的推出, 将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将结合中国股票市场的实际, 来分析股指期货对我国股票市场产生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股指期货,股票市场,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刘玉生杨继: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探析.宏观经济研究, 2007年11期

[2]李治:股指期货—影响我国市场有效性的一把双刃剑.生产力研究, 2005年02期

中国股指期货论文 第9篇

我国股指期货于2010年4月16日在中金所正式上市交易。我国股指期货的基础资产为沪深300指数, 合约乘数为300, 共有四只交割月份不同的合约同时交易, 交割月份分别为当月、下月随后的两个季月。市场流动性高, 每天有1.4万户的投资者参与交易, 市场每秒成交15笔左右, 日均成交量约在20万至30万手左右浮动, 市场每日资金实际成交额359亿至539亿, 日均名义成交额约在2500亿左右。市场参与者中个人投资者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商品期货市场, 而另一部分来自于股票市场, 两者贡献了较大部分的市场成交量, 其主要的交易策略为投机以及套利交易。

我国股指期货推出后现货市场就经历了大跌, 沪深300指数从3181.66点下跌到2481.97点, 下跌的点数接近700点, 跌幅超过20%。虽然当时经济环境确实存在一定的利空, 但是由于股指期货利空股市的早有传闻, 而沪深300指数的表现无疑使投资者确信这就是股指期货的推出造成的。但是这样的波动到底是不是股指期货造成的?如果是股指期货造成的那么以后股指期货又会对现货市场造成怎样的影响?这些都需要相关研究加以解答。因此, 研究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有比较深刻的现实意义。

股指期货推出的前后, 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对股指期货可能导致风险的担心, 有人认为其会加剧股市本身的波动和异动, 这种担心似乎也可以从美国1987年的大股灾和我国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国债期货实践中得到验证。那么, 股指期货真的会增加股市的波动吗?事实上, 对这一问题迄今仍未形成一致看法。股指期货从诞生那天起, 有关其与现货市场关系的争论就不曾停止。一种观点认为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功能, 可以作为套期保值工具, 有效对冲现货市场的风险, 因此可以稳定市场, 防止市场大起大落。与之相反的观点则认为股指期货因其高杠杆性和低信息交易者的投机行为会动摇股票现货市场, 增加其波动性。期货交易者相比于股票现货交易者, 掌握的信息资源更少, 其原因是因为期货市场的高杠杆性能吸引更多的低信息投资者。

针对以上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但结论莫衷一是。总体来看, 可以将目前的实证研究结果归为四种:股指期货增加股市波动性、股指期货减少股市波动性、股指期货对股市波动没有影响、股指期货对股市波动的非单一影响。可以看出, 目前关于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关系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证方面都存在很大分歧, 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深一步的研究分析。因此, 研究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影响同样有深刻的理论和学术意义。

二、研究数据与方法方法

本文采用实证的方法检验股指期货的推出对现货市场的影响, 选取2009年-2012年的沪深300指数作为研究对象。

我们对不同时间段的数据以及不同时间频率的数据选择相组合, 我们得到如下5组数据:上市前后共690天每日收益率、上市前后共242天每日收益率、上市前后共242天每分钟收益率、上市前后共64天每日收益率、上市前后共64天每分钟收益率, 如下图所示, 其样本空间大小分别为690、242、57840、64、15360。

从模型选择方法的角度看, 本文的研究主要使用经过改进的GARCH族模型。改进的方法是添加虚拟参数, 通过检验参数的显著性判断股指期货的推出对现货市场的影响。这样的方法优点在于直观, 准确, 便于理解。本文采用在条件方差模型中引入虚拟指示变量I的方法来构建虚拟时间序列,

条件均值方程:

其中, 服从一个以为参数的分布

条件方差方程:

另外, 为了更好的表达非对称性的冲击和波动性对收益率的冲击, 本文还使用了EGARCH和GARCH-M模型, 在实证中我们通过对比确定最合适的模型。

三、实证研究

我们将数据进行ADF检验, 结果如下:

表2显示各时间序列检验的p值均小于1%的置信度, 因此我们没有发现上述时间序列有单位根的情况, 即各时间序列均是平稳的, 可以进行相关的ARCH族模型的建模。

经过对比各个模型的似然值、AIC、SC的值, 我们发现, 对于五个不同时间段和时间频率的样本数据, 即短期每日数据、短期每分钟数据、中期每日数据、中期每分钟数据、长期每日数据, 误差为t分布、ARCH-M项为标准差、添加了虚拟信息序列的EGARCH-M (p, q) 模型的拟合度普遍较好, 但在滞后项的选择上, EGARCH-M (2, 3) 模型比较契合242天每日的时间序列数据, EGARCH-M (3, 3) 模型比较符合长期的数据, 而EGARCH-M (1, 4) 模型则比较契合其余的几个组的时间序列数据。

我们将以上五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代入其相应的拟合度最优的ARCH族模型中, 通过软件计算得到各参数的估计值以及其显著性水平如表3: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以股指期货和沪深300现货为研究对象, 构建修正的ARCH族模型, 实证结果表明, 对于时间区间为股指期货上市前后共64天的时间序列数据, 每日数据以及每分钟高频数据中的统计结果均显著不为零, 表示股指期货上市之后在短期内对A股市场的波动性确实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对于时间区间为股指期货上市前后共281天的时间序列数据, 无论是每日数据还是每分钟高频数据, 的统计结果均显著为零, 表示在股指期货上市以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一因素对A股市场的波动性逐步的消于无形。因此, 本文认为前期所产生短期影响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交易模式的转变以及新兴事物对人们心理上的冲击, 而非股指期货市场本身对A股市场的影响。随着股指期货市场深度和广度的不断加大, 市场运行机制的不断成熟, 基于交易模式转变以及新兴事物所带来的心理上的短期冲击逐渐消失, 而股指期货市场逐步发挥的价格发现功能和风险功能并未对A股市场的波动性带来额外的波动。

随着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日益成熟, 其对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正逐渐消失, 但股指期货市场离世界成熟市场仍然有相当的距离, 其基本功能的发挥也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如何使股指期货市场更快的成熟化、更好的发挥价格发现和风险转移功能并反过来促进股票现货市场的良好运行, 仍需要投资者、市场组织者和监管层的不断努力。本文认为,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加强对股指期货及相关金融衍生产品的投资者教育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仅有二十年的历史, 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股指期货均是在股票市场成熟之后才推出, 因此对于我国投资者这个较为年轻的群体来说, 加强对股指期货及如融资融券等相关金融衍生产品的投资者交易就显得尤为重要。

投资者教育工作的具体开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新兴金融衍生产品相关知识的普及, 如股指期货的基本职能、持仓量的含义及其代表的意义、如何运用股指期货工具进行风险转移等, 这类知识的普及不光是针对从事专门股指期货交易的投资者, 而需要对整个证券行业甚至是社会各界进行宣传, 这样才能让市场正确的认识股指期货这个新兴事物, 并正确的运用它;二是对专门从事股指期货交易的投资者进行道德教育, 树立其正确的投资理念和职业素养, 防范职业道德风险。

2、加快机构投资者的入场步伐

由于机构投资者同个人投资者相比具有专业水平高、操作规范、资金规模大、交易硬件软件都较先进等优势, 因此加快机构投资者的入场步伐能够有利于投资者结构的完善、市场整体广度和深度的加强、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和风险转移功能的有效发挥等。此外, 由于机构投资者往往在股票市场上拥有相当的现货头寸, 因此他们是套期保值者的主要需求者, 加快其入场步伐也对股票市场的平稳快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3、加强对投资者的监管

由于股指期货的杠杆性以及其同现货市场的高度联系性, 加强对投资者的监管就尤其重要。根据投资者交易场所的不同, 可以分为股指期货市场内部投资者和跨期现市场投资者两种。对股指期货市场内部投资者的监管主要集中在防止期指价格异常波动, 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对未平仓量的限制、日内下单数的控制、日内下单时间间隔的控制、熔断机制等。对跨期现市场投资者的监管难度则更大, 需要连同证券交易所对市场投资者两个市场的帐户进行实时监控, 以防止其利用期现联动性的特性从中牟取不正当利益。

4、对套利等交易提供政策优惠

在欧美等国家成熟的期货市场, 对于一些特殊的套利策略, 如跨期套利、期现套利、跨商品套利等, 在期货合约保证金率上均提供了优惠政策。由于跨期套利、期现套利、跨商品套利等交易的风险较单纯的投机交易大为减少, 且这类套利交易能够有效地发现市场中出现的错误定价并对其进行修复, 进一步促进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的运作, 因此我国也可以提供类似的政策优惠。

例如, 可以针对当月合约同下月合约的跨期套利组建投资品种, 买入1单位该品种就表示买入1单位当月合约并同时卖出1单位下月合约, 交易对手可以是卖出该品种的投资者, 也可以分别是卖出当月合约以及买入下月合约的投资者。由于当月合约同下月合约之间有高达99%的价格相关系数, 因此该品种的风险头寸将会十分小, 因此可以仅收取两个合约价值之和的1%~5%的保证金头寸。一旦当月合约和下月合约价格出现较大偏离的时候, 买入或卖出这类合约就能快速的对定价错误进行修复。

摘要:本文对广泛使用的GARCH模型进行了修正, 以此来检验股指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本文研究采用的数据为沪深300指数, 样本数据分为了短期 (股指期货上市前后三个月共64个交易日) 、中期 (股指期货上市前后1年共242个交易日) 和长期 (股指期货上市前后近3年共690个交易日) 三个时间段, 并且中期和短期的沪深300指数数据采用了日和分钟两种频率。实证表明, 无论是对股市整体还是中小盘市场, 股指期货的推出在短期内加大了股市的波动, 中期和长期看则没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股指期货,沪深300指数,GARCH模型

参考文献

[1]陆静.股指期货对我国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2]罗洎, 王莹.股指期货对证券市场波动性和流动性的影响.宏观经济研究, 2011;6

中国股指期货论文 第10篇

2010年4月16日, 我国第一只股指期货—沪深300指数期货正式推出, 它的推出通过引入卖空机制, 结束了我国证券市场多年的单边交易模式。2015年4月16日, 正值沪深300指数期货推出5周年之际, 中证500和上证50股指期货品种上市。自股指期货推出以来, 它就被置于风口浪尖之中, 褒贬不一。一方面股指期货的卖空机制使投资者有了规避系统性风险、进行套期保值的新渠道;另一方面, 股指期货的杠杆效应和保证金制度又会扩大投资者的风险。

自2014年11月开始, 沪深股市一路上涨, 2015年4月份以后, 更是呈现出“疯牛”状态。就在市场亢奋、万众看好之时, 股市突然迎来暴跌。上证指数由6月12日的5178点最低跌至8月26日的2850点, 两个多月的时间, 沪深两市总市值缩水20多万亿, 大部分股票跌幅过半, 创业板和中小板更是损失惨重, 可谓“股灾”。在本轮暴跌行情中, 舆论多将矛头指向股指期货。卖空机制是否是此次股灾的元凶?股指期货是否加剧了中国股票市场的动荡?通过实证分析, 理清股指期货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大量理论研究表明, 股指期货有利于实现股市稳定。Merton Miller (1977) 用股票市场的保险市场来比喻股指期货市场对于降低股市波动的积极作用。他指出限制卖空会使股价产生向上的持续性偏差, 滋生股价泡沫。Lavakkol (2007) 发现, 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功能, 可以使现货市场的定价更为合理和有效率。此外, 还有很多学者认为股指期货加剧了股票市场动荡。Kumer (2002) 认为期货合约难以避免会受到市场操纵力量的影响。相对于理性投资者, De Long (1990) 认为正反馈行为很大程度影响了新兴市场, 正反馈交易者追涨杀跌的不理性激励是股市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理论研究结论相似, 有关股指期货对股市波动影响的实证研究结论也不尽相同。一方面, Soosung et al. (2008) 基于FTSE 100股票指数, 对其波动率进行分解, 发现指数期货可以减小市场的根本性波动。Chen et al. (2002) 采用SIMEX摩根台指期货的日数据, 发现期货市场提升了市场避险效率。另一方面, 部分学者则得出股指期货增加了现货市场波动性的结论。Kuserk&Cocke (2004) 指出美国在推出股指期货后, 股票市场交易流动性提高, 并且有推动交易量增长的趋势。

这些已有的研究多以不同地区不同股指期货标的作为样本, 对比分析了股指期货推出前后股市的波动性变化等。但各地区对股指期货具有不同的规定, 除此之外, 市场发展水平和经济环境也不尽相同, 研究结论参考有限。基于沪深300指数期货已推出5年之久, 中证500和上证50指数期货的上市丰富了股指期货的可交易品种。而6-8月份的股灾导致资本市场剧烈动荡, 不少人将矛头指向股指期货。本文就卖空机制对股市波动的影响进行研究, 进而进一步分析股指期货的信息传递不对称现象。

2 模型和方法

基于Harris (1989) 、Antoniou&Holmes (1995) 、Kuserk&Cocke (2004) 等的研究, 本文的基本假设是, 股指期货作为创新型金融衍生工具, 加剧了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

2.1 模型设定

为了检验股指期货与股市波动性的关系, 本文采用时间序列动态模型, 其中GARCH模型在刻画金融资产收益率序列的尖峰厚尾和波动聚集特性时表现突出, 根据已有文献经验以及数据的多次拟合尝试, 本文使用GARCH (1, 1) 模型进行分析。具体模型如下:

其中 (1) 式为均值方程, (2) 式为条件方差方程。均值方程中的被解释变量Rt代表股指的收益率;Controlst是股指收益率的解释变量;εt为随机误差项;条件方差方程中Volatilityt的衡量股指的波动。GARCH模型中ε2t-1为ARCH项, 其系数代表了新信息对条件方差的影响, Volatilityt-1是GARCH项, 系数代表旧信息对条件方差的影响。

为了说明股指期货的推出以及卖空机制是否对股指波动造成影响, 在 (2) 式中引入变量, 得到 (3) 、 (4) 式如下:

其中Index_futurest为虚拟变量, 股指期货推出前为0, 推出后为1, 如果其系数显著异于0, 则说明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指波动有影响;Sell_volt是空单成交量, 用以研究卖空机制对股指波动的影响。

TARCH模型可用以拟合收益率波动的信息不对称效应, 它在GARCH模型的基础上, 向条件方差方程中引入不对称项, 本文选用TARCH (1, 0) 模型, 得到 (5) 式如下:

式中Messaget-1为虚拟变量, 当εt-1<0时取值1, 当εt-1≥0时取值0.若其系数大于0, 则表示存在非对称效应。

2.2 波动性指标

现货市场收益率的波动性由GARCH模型中的方差Volatilityt来刻画, 股指收益率采用对数收益率形式以降低异方差干扰, 计算公式为:Rt=LN (Pt) -LN (Pt-1) 。P50t、P500t、P300t分别对应于上证50指数、中证50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收盘价, P50t、P500t、P300t则对应于上证50指数、中证50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收益率。

2.3 解释变量

(1) 中证500指数收益率。中证800指数由沪深300指数和中证500指数共同构成, 并且它们的成份股互不重叠, 因此本文选用中证500指数收益率作为国内经济因素的替代变量来衡量其对沪深300指数的影响。上证50指数的成份股完全包含于沪深300指数, 故同样采用中证500指数收益率作为其解释变量。

(2) 中小板指数 (Rzxt) 。中证500指数覆盖了中小盘个股的状况, 采用中小板指数收益率作为中证500指数均值方程中的解释变量。

3 数据描述

3.1 数据来源

本文选用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12月7日的日收盘数据和每30分钟高频数据, 日数据共352个。股指期货的交易时间除最后交易日以外, 为上午9:15-11:30、下午13:00-15:15, 比现货市场早开盘15分钟、晚收盘15分钟, 故调整保留它们的公共时间区间为10:00-15:00, 得到高频数据共2816个。所有数据均来源于通达信金融平台。

样本一为上证50、中证500指数期货推出前, 样本二为上证50、中证500指数期货推出后, 样本三为2015年股灾期间。

3.2 描述性统计

通过计算各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指标可以知道, 各指数的偏度均小于0, 峰度均大于3, JB统计量也都显著, 收益率序列显现尖峰厚尾的分布形态。各样本期间的上证50和中证500指数收益率统计量均符合预期。

3.3 ADF平稳性检验及ARCH效应检验

对各变量序列进行ADF检验, t统计量值均小于1%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 表明各收益率序列是平稳的。

在拟合GARCH模型前后, 需要检验收益率均值方程的ARCH效应。本文采用最常见的拉格朗日乘数法, 在每一次回归估计前后进行了ARCH效应检验, 检验结果在表2、3、4、5中分别给出。可以看出, GARCH模型拟合后, ARCH效应得到了很好消除。

4 实证结果

4.1 上证50股指期货的推出对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

针对上证50股指期货, 分别使用全样本期间的日数据和高频数据对方程 (3) 进行估计, 表2给出了回归结果。使用GARCH模型拟合前后, ARCH效应从有到无, 保证了模型的准确。Index_futurest的回归系数分别为3.06E-07和1.67E-05, 且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大于0, 意味着上证50股指期货的推出确实加剧了现货市场的波动, 但两者的数据都很小, 这也说明股指期货的推出对现货市场波动的影响微弱。除此之外, GARCH项的系数大于ARCH项的系数, 可见旧信息比新信息对股市波动的作用更大。

4.2 新旧信息对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差异变化

为了考察上证50股指期货推出以后, 新信息和旧信息对股市波动影响的变化, 对于方程 (2) , 采用日数据和高频数据分别对样本一和样本二进行估计, 结果如表3所示。Panel A中ARCH项的系数由0.133903增加到0.140156, GARCH项的系数由0.865183减小到0.747195, 且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与Panel A的结果相似, Panel B中ARCH项的系数由0.038041增加到0.088463, 增加了一倍多, GARCH项的系数由0.953314减小到0.891728。这表明上证50股指期货推出之后, 旧信息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减小, 新信息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加大。这与Antoniou&Holmes (1995) 等的理论预测以及经验发现一致, 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表4结果的原因:上证50股指期货推出以后, 市场信息流速加快, 新信息较之前更容易被市场反应、吸收。

4.3 空单交易量对股灾期间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

为了从卖空机制的角度考察股指期货对股市波动的影响, 通过对空单交易量的分析, 可以更为明确地识别卖空机制是否加剧了股市动荡。为此, 将方程 (3) 中的虚拟变量替换为空单交易量, 通过模型 (4) 进行进一步的检验。选取2015年6月15日至8月31日股灾期间的数据, 由于期间只有55个交易日, 样本量过少, 故此处只使用高频数据。

针对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股指期货分别对样本三进行估计。表4的结果表明, Sell_volt的回归系数分别为2.51E-10、1.28E-11和3.87E-11, 且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大于0, 意味着股市波动确实与空单交易量有关, 股指期货的卖空机制加剧了现货市场的波动, 但三者的数据都很小, 这也说明股指期货的卖空机制对现货市场波动的影响微弱。

4.4 股市波动的杠杠效应

在证券市场中, “利空”与“利好”消息对股票价格的走势和收益波动的影响存在差异, 为了验证这种差异, 通过构建非对称模型, 使用高频数据针对全样本和样本三对模型 (5) 进行估计, 表5给出了回归结果。ε2t-1·Messaget-1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205472和0.239019, 均在5%的水平下显著大于0。这说明现货市场股指的波动确实具有“杠杠效应”, 相对于股票价格上涨等“利好”消息, 股票价格的下跌会给股市波动带来更大影响。与此同时, 还可以发现样本三的ε2t-1·Messaget-1系数大于全样本期间, 很好的解释了股灾期间股价的急速下跌所引起的股市剧烈动荡。

5 结论及建议

本文以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三大股指期货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以分析上证50指数期货为主) , 结合时间序列GARCH模型和事件分析方法, 分别采用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12月7日的日数据和每30分钟数据, 研究股指期货对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经过实证分析发现:首先, 股指期货的推出加剧了股市的波动, 但影响甚微;其次, 股灾期间, 空单交易量与股市波动存在正相关关系, 股指期货的卖空机制加剧了现货市场波动, 但加剧作用微弱;第三, 新旧信息的影响变化为股指期货的推出加剧股市动荡提供了很好的解释;最后, 股市波动存在杠杆效应, “利空”消息比“利好”消息给股市带来的波动更加强烈。

本文的研究结果说明, 股指期货交易加剧了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 但是它的影响很小, 远未达到部分人所恐慌或忧虑的程度。股灾期间, 股市波动虽与股指期货的卖空机制有关, 但非必然, 股指期货并非“元凶”。融资融券、场外配资等杠杆资金的运用使得宏观经济不景气下的牛市蕴含泡沫, 而去杠杆挤泡沫才是导致本轮股灾出现的主要原因。股指期货的上市交易, 引入了卖空机制, 丰富了市场中投资工具的种类, 其套期保值、价格发现功能以及交易机制有利于提高市场的运作效率。监管层应该适时降低股指期货交易的门槛, 逐步增加股指期货种类, 加快机构投资者的入场步伐, 同时加强监管力度、健全相关制度规范, 最大限度地发挥股指期货交易的市场功能, 促使我国证券市场向运行良好稳健、市场质量更高的目标迈进。

摘要:我国证券市场于2015年4月16日新推出了上证50和中证500股指期货。股指期货与卖空机制联系紧密, 自推出以来饱受争议, 2015年的股灾更将其推向风口浪尖。基于此, 本文利用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12月7日中国A股市场的数据, 研究卖空机制对中国股市波动性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发现, 股指期货的推出加剧了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 股灾期间的空单交易量也与股市波动存在正相关关系, 但两者的影响都很微弱。本文还发现, 新旧信息与利空、利好消息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存在差异, 股指期货的推出加快了市场对信息的反应吸收速度。

关键词:卖空机制,股指期货,上证50指数,波动性

参考文献

[1]李志生, 陈晨, 林秉旋.卖空机制提高了中国股票市场的定价效率吗?[J].经济研究, 2015 (4) :165-177.

[2]章永哲, 钱敏.基于5分钟高频数据的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波动溢出效应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 2015 (11) :85-91.

[3]皮海洲.股指期货成为“替罪羊“冤不冤[J].武汉金融, 2015 (10) :72.

[4]韩复龄, 范泰奇.股指期货与股指现货间关联关系的动态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3 (10) :92-96.

中国股指期货论文 第11篇

一、文献综述

虽然我国股指期货于2010年4月16日才正式上市交易, 但是对于中国股指期货的研究要远远早于这个时间。

在2006年以前, 我国对于股指期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是否应该推出股指期货以及股指期货合约的设计。如巴冠华 (1997) 认为, 完整的股票市场应该包括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我国股票市场的高风险性越来越需要股指期货。而自2006年我国推出沪深300指数期货仿真交易以来, 众多学者开始利用仿真交易数据研究股指期货对我国现货市场的影响。如吉瑶等 (2010) 利用相应的仿真交易数据作为研究对象, 发现在长期内股指期货与股指现货之间存在相互引导关系, 但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 这种关系并不稳定。

2010年4月16日, 我国股指期货正式推出以后, 学者们开始利用真实数据对我国股指期货市场进行研究。华仁海、刘庆富 (2010) 利用一分钟高频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我国股指期货与股指现货之间存在双向价格引导关系。张宗成、刘少华 (2010) 对我国沪深300指数期货进行实证研究, 发现股指期货对股指现货市场的作用较大, 是现阶段沪深300指数下跌的引导者。

需要指出的是, 在2010年以前, 由于无法获得真实数据, 大多数文章都是对股指期货的推出进行定性研究, 或者直接利用仿真数据进行分析, 文章可信度以及应用性较弱;而在2010年以后, 真实数据的出现, 使得许多学者开始进行我国股指期货的实证研究, 但众多的实证分析中, 大部分文章并没有将理论与实证很好的结合起来, 而是在未提供理论依据的情况下直接选取变量进行检验, 这显然存在不足。

所以在本文的研究中, 先对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理论进行分析, 在理论的支撑下, 再选取变量对我国股指期货实际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实证, 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二、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理论基础

对于期货之所以能够发现价格的原因, 经济学家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 其中最被大家所认可的为预期价格机制理论、持有成本理论。

(一) 预期价格机制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 股指期货交易的都是远期合约, 在分析价格的过程中, 全面的考虑了国家政策、供求关系等因素, 而且由于期货的特殊性, 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人数众多, 并具有相关专业知识。这使得股指期货交易不仅对现货具有价格发现功能, 而且这一价格具有很强的权威性。

当股指现货市场与股指期货市场同时存在, 有效的价格形成机制可以表示为:

此时本期现货预期价格等于本期期货价格, 而由于期货价格交易成本低、流动性强等原因, 更接近于真实价格, 并且伴随着期货合约到期日的临近, 期货价格逐渐收敛于现货价格。这一价格形成机制更为有效, 可以使投资者更为快速与全面的了解交易信息, 并进行合理的投资决策。

(二) 持有成本理论和套利理论

持有成本理论认为, 股指期货和股指现货价格之间存在同期相关性。假设在t时刻, 指数现货价格为S, 市场无风险利率为r, 收益率为d, 则到期期限为 (T-t) 的股指期货价格F可以表示为:

在现实交易中, 当市场出现了新的信息, 期货市场会率先发生变化。此时期货市场需要套利机制来帮助其将市场参与者的预测信息传递至现货市场, 从而实现期货市场对于现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三) 我国股指期货对股指现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分析

1. 样本数据的选取及处理

本文的样本为2012年7月1日至2014年8月8日之间沪深300指数期货②与现货③的每日收盘价, 排除非交易日, 共获得529个样本, 符合统计学上大样本的要求, 可以进行数据分析。

根据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股指期货存在到期日效应, 在交割月会出现价格的剧烈波动。为了避免当月合约的到期日效应, 本文将采用“下月连续”这一数据进行分析。为减少数据的波动性, 本文将对沪深300指数价格S以及沪深300指数期货价格F取对数, 分别记为ln S以及ln F。

2. 数据平稳性检验

在进行具体模型构建之前, 首先进行数据平稳性检验, 通常检验时间序列平稳性的方法为ADF单位根检验。具体检验结果如表1。

通过观察上表, 不难看出, ln S和ln F的ADF检验值的绝对值均小于临界值的绝对值, ln S与ln F均不是平稳序列, 不能直接构建线性回归模型。

下面, 本文将使用D (ln S) 和D (ln F) 分别代表ln S和ln F的一阶差分, 对其进行ADF单位根检验, 所得结果如表2。

分析表2, 可以确定,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 D (ln S) 和D (ln F) 通过ADF检验, 即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 ln S和ln F为I (1) 过程, 数据同阶平稳。

3. Granger因果检验

在进行平稳性检验之后, 本文将对两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 以判断两者之间的价格引导关系, 具体检验结果如表3。

根据表3可知, 股指期货价格是股指现货价格的格兰杰原因, 但是股指现货价格并不是股指期货价格, 这与本文第三部分进行的理论分析结果不谋而合。可见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已经发挥其价格发现功能, 能够引导沪深300指数价格。

4. 线性回归模型

对于原数据分平稳的时间序列而言, 直接对其构建线性回归模型, 很容易出现“伪回归”的现象, 但如果各变量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则仍然可以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其进行分析。接下来, 本文将利用计量软件EViews6.0建立样本回归方程, 并在此基础上使用EG两步法以判断其是否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根据输出结果, 样本回归方程为:

如果ln S与ln F之间能够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则上述方程便是沪深300指数期货对于沪深300指数价格的具体引导过程, 故在下文中将利用EG两步法来判断两者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5. 协整性检验

对于协整关系的检验一般采用Engle—Granger两步法或者是Johansen协整检验, 而由于Johansen协整检验一般应用于多变量模型, 故本文采用的是EG两步法协整检验, 其检验原理是对回归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 如果回归残差符合I (0) 过程, 则认为模型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其具体检验结果如表4。

结果显示, 在5%的置信度水平下, 样本残差平稳, 即变量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 本文所采用的变量ln S与ln F为一阶平稳向量, 且二者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故能够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即可以利用方程1对沪深300指数与沪深300股指期货进行分析。

至此, 本文得到了沪深300指数价格与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具体而言:当沪深300指数期货变动1%时, 沪深300指数价格同向变动0.949%。

三、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首先对于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进行了理论分析, 分别从价格预期理论、持有成本理论和套利理论的角度说明股指期货价格发现的原理与过程;之后, 本文利用我国沪深300指数期货与沪深300指数过去一年的真实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股指期货与股指现货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已经得以实现, 沪深300指数期货对沪深300指数的价格上存在引导作用, 具体而言, 沪深300指数期货每变动1%, 沪深300指数将会同向变动0.949%。

这样的研究结论不仅符合传统的理论基础, 更加符合国外成熟市场的发展规律, 可见我国沪深300指数期货的确得到了迅速地发展, 对沪深300指数的价格发现功能日益彰显。

参考文献

[1]巴冠华.我国股市推出股指期货的探讨[J].广东金融, 1997, (7) .

[2]华仁海, 刘庆富.股指期货与股指现货市场间的价格发现能力探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 (10) .

上一篇:阑尾炎性包块下一篇:SIP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