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师的课堂形象

2024-05-20

政治教师的课堂形象(精选8篇)

政治教师的课堂形象 第1篇

一、“90后”大学生对待思政课的群体性心理特征

1.对教师的高期望值

在未走入大学校门之前, 一般而言, 大学生都会对未来的校园生活进行预设, 这种预设是个综合体系。对大学中的教师尤其是思政课教师而言, 社会公众认为这个职业群体应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和敏锐的政治触觉, 是社会文化价值和道德准则的开拓者和传递者, 是先进道德的引领者和示范者, 是新思想、新理论、新风尚的先行者和倡导者, 是品德高尚、行为文明的典范, 社会声望高, 社会影响大。因此, 大学新生在进入校之前就已经对思政课教师有了较高的期望值, 他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审美要求和审美期待来预设教师形象。课堂上, 如果教师形象良好, 与学生的形象预期相符, 师生的心理距离就会尽快缩小, 师生沟通容易, 就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对教师尊重与质疑并存的心态

一般情况下, 大学生对高校教师具有天然的尊重甚至敬畏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的准则使得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对教师的尊重, 二是高校教师在高等教育体系中被天然地赋予了相应的权力, 这种具有法定性、强制性的权力往往要求学生尊重教师, 三是高校教师自身的品格、能力所带来的威望使得学生容易对老师产生尊重的心理。但是, 我们必须看到的, 在网络时代中, 教师的职业权威、心理优势逐渐丧失。互联网使学生轻易就能获取知识和经验, 教师原有的心理优势、经验优势、学历优势已不再被学生天然认同, 教师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自然而然地获得职业所赋予的天然威权。同时, 课堂的天然神圣性也受到了冲击, 作为传授高深学问、培养专业的技能、教给人安身立命密方的神圣殿堂, 其重要性已不再明显。相比课堂, 互联网是获取知识、信息甚至人生经验更方便、快捷的渠道。因此, 在一般的意义上, “90后”的大学生对老师给予了应有的尊重, 但另一方面, 要真正获得大学生的尊重、信任和认同, 让他们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则与教师的课堂形象密切相关。

3.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功利心理

相对“80后”对大学生活的集体迷茫而言, “90后”对大学生活的认识更加现实, 举措更加务实。他们对自身的需求有着更为清晰的认识, 早在大学阶段就有着职业发展的明确目标。所以, 在功利心理的影响下, “90后”在课程学习上更容易倾向于与未来职业发展有明显相关关系的专业课程。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注重培养的是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等一时间难以外显的内在品质, 是“无用之用”, 虽然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是“大用”, 但这种“无用之用”的“大用”难以立竿见影, 需要历经一定的时间, 只有在学生未来的人生历程中才能得到检验和论证。而其他专业课程在教给知识的同时即培养显而易见的专业技能, 容易使“90后”大学生感觉到其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明显影响。因此, 他们更在意专业课程的学习, 对待思政课程的学习则视时间的安排、兴趣的有无、教师的课堂表现而定。

4.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心理“定型”效应

所谓“定型”, 是指在人们头脑中存在的, 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定型效应则是指人们在见到他人时, 常常会自觉地根据人的外表行为特征, 结合自己头脑中的定型来评价一个人。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定型是以往经验的反映, 相比于其他的专业课程, 思想政治课是“90后”大学生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一直连续学习的课程, 是他们比较熟悉的领域。因此, 课程教学容易让学生失去新鲜感以及由新鲜感带来的好奇心理、探索心理。同时, 由于课程的政治性、思想性、抽象性, 学生往往认为大多数教师课堂上比较严肃、古板守旧、讲课枯燥、沉闷无趣。这种以不变的固定形象为依据显然会使学生的认识出现偏差, 产生偏见, 对课程学习不感兴趣, 无疑会明显影响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 不注重课堂形象的改进, 难免会为这种“定型”效应所困。

从“90后”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群体性心理特征来看, 教师的课堂形象已经成为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教学针对性、实效性, 提高教学的感染力, 高校思政治课教师应通过积极的努力, 设计、塑造自身良好的课堂形象。因为, 知识的完美传授还必须借助于与之对应的教师的课堂表现, 借助于教师适当的仪容服饰、面部表情、肢体语言、风格、水平等。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形象设计的原则

所谓形象, 是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情感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形象设计是通过对主体原有的不完善形象进行改造或重新构建, 来达到有利于主体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 我们在此讨论的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职业形象设计, 职业活动之外的形象则不在讨论之列。但由于思政课教学活动的特殊性, 我们很难区分教师某一言行的性质。事实上, 他们的任何言行都可能对“90后”大学生产生影响。同时, 形象并不仅指外在的仪表装饰、言行举止, 它同时还涵盖了教师的人生观、职业态度、品德修养、知识存量、专业技能、能力素质等。

积极主动的进行课堂形象设计, 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把握以下原则:

1.个性与共性相结合原则

共性原则要求思政课教师充分考虑课程教学的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 遵循社会公众、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角色期待的规律, 使自己的人格特征、行为风格、仪容举止符合要求。但是, 社会对每一位教师的共性的职业要求都必须通过个性得以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师性别不同, 性格各异、年龄悬殊, 各有其独特的教学风格、行为风格、品德修养、情感和意志特点。因此, 形象设计切不可千篇一律, 千人一面, 应尊重每一位教师的个性, 化共性要求于个性之中。

2.整体性原则

进行思政课教师课堂形象设计, 切忌将形象单纯的理解为外在形象而忽略了内在形象的设计与塑造。教师应注重实现教学内容与自身的外在形象、内在品德、气质的整体结合。外在形象一定程度反映了教师的人生态度、心理倾向, 具有德育、美育功能。蓬头垢面、衣冠不整、不修边幅、穿着老气横秋、不苟言笑的教师是很难受到欢迎的, 这种对教师外在形象的排斥无疑会影响教学的实效性, 因此, 思政课教师应注重塑造外在的美的形象。但是, 充内形外才是真正的美, 外在美主要通过视觉刺激影响学生, 没有内在美的衬托, 外在美的影响将是短暂的。此外, 每一位教师的相貌、气度已基本定型, 很难彻底改变。通过内在的魅力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更为深远。

3.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教师在设计课堂形象是应在一定程度考虑“90后”在教学活动中的审美期待与审美需要, 二是针对教师自身的特点。调查中我们发现, “90后”更喜欢外表时尚、个性鲜明、情感生动丰富、反映敏捷快速、语言幽默风趣的教师, 思政课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合理的诉求, 有针对性的设计、塑造自我形象。但值得主要的是, 这种针对性原则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一味迎合而不顾自身的条件和特点, 放弃自己的爱好和追求。故此, 针对性原则还意味着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 塑造良好形象, 彰显个人在课堂上的独特魅力。

4.与时俱进原则

与时俱进原则意味着教师的自我成长。“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高校校园中, 虽然教师总是坚守在三尺讲台, 但学生是一批又一批的来到思政课堂, 一届又一届的离去。应该说, 每一批学生都其特色, 每一届学生都可能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不同的时代, “80后”、“90后”、“00后”, 他们对教师的要求与期待既有共性, 又各有不同。因此, 思政课教师课堂形象的设计不可能一劳永逸, 固定不变。调查表明, “90后”大学生认为新时期最佳教师形象应该是:“专业水平+教学水平+人格力量”, 除了严谨、大方儒雅、幽默、体恤学生、有亲和力、平易近人、学术底蕴深厚、有学者风范、教学水平高等特征以外, “90后”对教师形象的要求有显著的时代特征, 如思想前卫, 有新思想、新思维;富有生气, 有时代感;有独到的见解, 能从学生的视角观察、思考问题;有一颗年轻的心等。

三、高校思政课教师课堂形象设计策略

1.重视课堂形象设计的文化意义

传统意义上, 我们的大学教师偏重于自身的学识水平、教学能力、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较少的考虑到对自己形象的整体设计和塑造, 特别是缺少对外在形象塑造的自觉。但细究其实, 思政课教学的目的绝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 教育教学的目的是育人。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 校园无小事, 事事有教育, 教师无小节, 处处皆楷模。课堂上教师的治学态度、思维方式、仪容仪表、一言一行, 都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主动进行课堂形象设计和塑造体现了思政课教师的文化价值追求、职业伦理观念, 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文化自觉和职业责任感的体现。得体的服饰, 能够使人产生信任, 拉进师生间的距离;教师的微笑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 教师的语言, 可以沟通无限, 教师良好的教育教学行为习惯, 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的仪容服饰、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话语、气质风度的有效协调与完美结合, 能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促进师生的和谐交流。因此, 思政课教师应该主动思考, 积极设计符合自身特点, 符合教学要求, 符合学生期待的课堂形象, 用形象的力量感染学生。

2.设计定型

经典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 美的教师形象各有不同。如鲁迅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博学、方正”的寿镜吾先生、《滕野先生》里的“严谨治学”的滕野先生, 魏巍《我的老师》中“慈爱、善教”的蔡云芝先生, 电影《美丽的大脚》中深爱学生的张美丽, 每一种类型都是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对学生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无论哪一种类型都是优秀的教师。在进行自我形象设计时, 思政课教师宜首先针对自己的特点对自己进行设计定型。例如,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把自己定位为专家学者型、活力型、时尚型、亲和型、儒雅型、严谨型等。对自己的形象进行设计定型, 可以帮助思政课教师清晰思路, 扬长避短, 形成比较一致的课堂教学风格。如个性气质比较沉稳的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形象定位为严谨型或专家学者型, 性格活泼的年轻教师可以定位为活力型、时尚型, 中老年女教师则不妨把自己的形象设计塑造成亲和型。当然, 每一种不同的类型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 同时, 每一种类型之间也可能会出现交叉重叠的特点。

3.学习形象设计的基本知识

目前, 我国高校的大部分思政课教师都没有学习有关形象设计的专业知识的经历, 教师的气质、个性、仪容装饰风格的形成大多具有自发性质, 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而个人形象设计作为一门新型的综合艺术学科, 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理论并正走进我们的生活。个人形象设计理论认为每一个具体个人的形象设计包括体型、发型、化妆、服装款式、饰品配件、个性、心理、文化修养等要素。而其中每一个方面都有不同的讲究, 就拿服饰来说, 个人形象设计学说认为应做到干净无异味, 整洁、文雅有品味, 美观、和谐、得体, 选衣服应从色彩、面料、图案、剪裁、装饰等五方面进行研究。作为教师而言, 课堂上的仪容服饰, 既要给人以美的享受, 让学生产生亲近感, 又不能喧宾夺主, 影响甚至干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关注;服装色彩既不能太艳丽也不宜过于深沉, 太艳丽会使人觉得刺眼, 过于深沉则会使教师显得没有朝气, 讲课缺乏感染力。这些理论对思政课教师进行课堂形象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值得认真学习, 当我们掌握了形象设计的艺术原理时, 也就找到了开启形象设计大门的钥匙。

4.勇于实践

有了理论的指导, 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将每一堂课当作是自己的实验室, 每一次与学生的交往看成是自己的练兵场地, 不断实践, 认真摸索, 在实践中找到最合适的服饰色彩、染发色、彩妆色、服饰风格款式、搭配方式并根据本人的角色需求、职业需求、场合需求来建立和谐完美的个人形象。教师应在内在素质提高的基础上, 将美与和谐建立在心中, 并将这种美与和谐赋予一定的生命, 通过外在形象的塑造表达出来, 在课堂教学中感染学生、感动学生, 真正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目的。

摘要: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越来越多的面对“90后”的时候, “90后”的群体性新特征要求教师重视自身课堂形象的设计和塑造。为提高教学针对性、实效性, 提高教学的感染力, 高校思政治课教师应积极努力设计、塑造自身良好的课堂形象, 用真理的力量、逻辑的力量、情感的力量和良好形象的力量感染、征服“90后”大学生。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课堂形象,设计

参考文献

[1]袁飞, 王艳秋.制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主观因素及对策.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08, (6) .

[2]邱丽梅.如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中国科技博览, 2009, (5) .

[3]李书省.如何塑造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3) .

政治教师的课堂形象 第2篇

【关键词】中学;政治;教师;素质;修养;形象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担负着“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的重任。但是,为什么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能游刃有余,事半功倍;而有些教师虽然苦口婆心,费力不少,效果却不尽人意呢?

以往,我们总是从教育体制,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方式上考虑问题,却很少从教师自身反思。作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师,我们只有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才有可能在教学实践中达到教学效果优良之目的。

(一)坚定的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是思想政治教师应当首先具备的最基本素质,是思想政治教师素质的核心。它应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正确的政治立场。在现阶段,也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永远是第一位的。

二是坚定的政治信念。思想政治教师必须自觉确立共产主义的政治信念,以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并把远大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终身。

三是良好的政治品德。良好的政治品德和行为就像一道无声的命令,在教育中有强大的号召力、感染力和渗透力。其主要包括忠诚、求真、正直、奉公、开明等具体内容。

四是较高的政治水平。即能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明辨是非,正确认识各种社会思潮,及时发现错误倾向,并展开有说服力的批判,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

(二)高尚的思想品德作风素质

第一,科学正确的思想观念。即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必须要树立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科学世界观和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高尚的道德品质作风。思想政治教师是塑造和净化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道德规范的示范者。思想政治教师只有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带着一颗挚爱儿童的心,成为青年学生心灵中任何东西都不可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用自己的浩然正气和高尚情操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才能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境界。

第三,强化法律素质修养。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法律素质是现代人素质的基本内容,更是思想政治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尤其需要自觉提高法律素质的修养。

二、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一)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理论和文化知识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通过传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常识和社会科学知识来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课程。思想政治教师应该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素质。

1.掌握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

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及其在新时期应用发展所形成的新理论,还包括党的建设和党的历史等。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便卓有成效的搞好思想政治教育。

2.具备较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

就是要具有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工作业务方面的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等,还要具有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的较广泛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伦理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美学、行政管理学等专业知识,才能更好的掌握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特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活动的客观规律,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二)具备较高的能力素质

一是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即善聞其言、善观其行、善察其情。就是要求通过教师对教育对象的言谈话语的观察,发现他们的思想倾向和心理活动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是清晰的宣传表达能力。是指教师运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语言、形象等方式把教育教学规定的内容准确清晰的表达出来,使之为教育对象更好的了解和充分的接受。它主要包括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通俗的语言表达能力、准确的形象表达能力。

三是善于协调的组织能力。这是指能够依据一定的任务或目的,精心设计思想政治课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善于发现、调动和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特长,科学地协调各方面力量开展工作,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能力。包括计划决策的能力、知人善任的能力和协调指挥的能力。

四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内容和环境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根据这些变化,通过阅读和参与各种学科、文化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及时主动的更新知识系统,把最新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发现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并能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开辟思想政治教学的新路子,才能满足学生求新知、求发展的需要。

(三)健康的身心素质

在当今高节奏、高效率、高技术和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中,教师只有保持健康的身心,具备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才能很好的完成教育教学计划,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要塑造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必然首先要求思想政治教师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尤其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其本身的工作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行为、个人的综合素质不仅是学生的关注的焦点,更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我们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提高!提高!再提高!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的通知.1996.6

[2]肖克铎.塑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人格魅力11-13

[3]江泽民.努力提高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4]孙衍训.政治教师应具备的素质.40-41

谈谈初中政治教师自我形象塑造 第3篇

要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作名政治教师起码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仪表要端正大方

仪表反映着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精神, 风貌、审美情趣、气质神态。教师的仪表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必须注重自己的仪表, 做到自然端庄, 朴素大方, 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否则, 教师衣冠不整、奇装异服、浓妆艳抹等, 都有损于教师的形象, 给学生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而且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离奇的模仿, 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态要严肃亲切

教师的教学态度, 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 也是学生能否有效地接受知识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政治教师的课堂教学态度既要严肃, 又要亲切。严肃, 即指严格要求, 不放空炮, 教学活而不乱。亲切, 即指情感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每一节课, 教师都要坚持启发式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师生双边配合默契, 完全沉浸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 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这样, 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达到教学目的, 切忌满堂灌。

三、语言要准确鲜明

课堂语言, 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工具, 也是师生双向交流的重要媒体。一名教师的教学语言, 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 加强教学语言的修养和锻炼是非常必要的。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生动活泼, 准确鲜明。在语调上要有轻有重, 快慢适度, 风趣幽默, 抑扬顿挫, 富有艺术感染力。在语言表达方面既要力求运用书面语言, 生动形象, 通俗易懂;又要注意语言亲切富有情感, 用自己真情唤起学生的真情, 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政治教师要切忌说空话, 切忌对学生无情的挖苦, 怪声怪调的讽刺。因此, 教师要加强语言方面的修养, 克服随心所欲, 信口开河, 更应注意因自己说话不当而刺伤学生的自尊心, 造成不良的影响。

四、板书要简明扼要

板书也是搞好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板书的好坏, 不仅反映教师的出色才华。健康心态及严谨的教学态度, 而且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净化学生的心灵, 增强教师自身的内在吸引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 政治教师应重视板书设计和书写, 做到布局合理, 字体规范、工整, 要突出重点, 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教师切忌在黑板上乱勾乱抹, 杂乱无章, 使学生感到厌烦。

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科学和教育艺术的水平以及自身的基础素质水平, 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加强教师自身的基础素质的培养

为了加速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我们必须在教师素质提高上, 大做文章。“正人先正己”, 教师的基础素质渗透在全部教育过程中, 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实际影响。有句格言:“学校无小事, 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 处处是楷模。”因此, 必须把提高教师队伍的自身素质放在队伍建设的重要地位, 学校对教师的自身素质加强管理, 引导教师增强时代感、紧迫感, 积极鼓励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 适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步伐。

二、要真正转变教学思想

追求高分数、偏重智育, 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是应试教育的主要特点。它导致学生缺乏应有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缺乏独付考试。而素质教育则在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基本技能、身心素质等方面下工夫。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适应素质教育的规律, 从个人担负的学科做起, 自觉摆脱“升学考试”这个指挥棒的指挥, 确立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真正注重能力培养, 无论课上还是课外, 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 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 培养良好素质及能力, 从而为学生自身的发展和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是真正把学生当做教学主体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把学生当做学习、教育的主体,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锻炼。教师要教会学生做人、求知、办事、审美、创造;从德、智、体、美、劳到个性、爱好、特长全面地发展, 从而使学生不再是容纳知识的仓库, 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 根据学科知识的特点, 启发学生的兴趣, 千方百计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这一双边活动, 进而在吸收知识的同时, 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四、是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应试教育”把少数升学有望的所谓“优秀生”作为教学重点, 而对大多数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重视不够;而素质教育则是面向全体学生, 以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社会的有用之材为目的, 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面向21世纪, 我们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教师要真正对学生一视同仁, 善于发现学生之间的心理、智力等方面的差异, 以此确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发展他们的个性, 使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天赋都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开发。比如, 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不同层次的目标, 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思维、学习的空间。

政治教师的课堂形象 第4篇

一、思想政治课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主要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 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 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思想政治教育涵盖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态教育、人文关怀教育、人际关系教育等内容。其中,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三个方面。人们在学校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贯穿至他的一生, 对其为人处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如果青少年在学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就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那么对人的素质教育可以说是成功的。由于我国义务教育的强制实行, 所以对于个人来说前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现形式就是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

思想政治课是学校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要, 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思想政治课以其促进学生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来推进经济在“法治与德治”的轨道上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地发展, 从而实现其个体育人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的高度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学。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指导, 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主要理论依据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理论;社会主义意识的灌输理论;人的本质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孤立的学科, 需要其他学科的知识借鉴。包括: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系统科学等, 还有西方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些有益的理论和方法, 如“学习型组织”理论、企业文化理论等。

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理论祭奠不能仅仅局限在单一的思想政治课这一学科, 而应该是在精通本学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也有其他领域与学科的广泛涉猎。

二、思想政治课价值实现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课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表现方式, 或者上层建筑的一种, 对经济基础有着重要的独特的作用。结合当今社会的道德素质低下现象频发的现象, 两条腿走路, 而文化软实力远远赶不上经济硬实力。当今很多教育家也呼吁:中国请走慢些, 把你的灵魂捡起的感叹!所以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引导, 塑造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 以及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水平的作用, 同时也是思想政治课价值实现的首要原因。

思想政治课不仅有自身的独特功能还得在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导向, 价值实现依赖功能的发挥, 而功能又体现了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有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社会功能, 也有育人和改造的个体功能。

价值是一种产生于人与外物的关系范畴, 是双向的互动的, 不仅仅是单方面的, 教师传授的知识被学习者消化、接受、吸收了, 才能算价值的实现。思想政治课归根结底是政治课, 不仅仅是意识形态的东西, 但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课, 从中可以学到知识, 是政治性与文化性的结合, 包括学科的知识价值;促进人习惯养成的训练价值, 修身养性的内在价值, 以及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引导的外在价值等。

其中,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有一对基本矛盾就是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对人们思想品德的要求与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的矛盾。现实的需要才产生了这一学科必须开设的独特必要性。当今社会出现许多引人深思的道德伦理问题, 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引导。

三、思想政治课价值实现的途径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许多方面入手, 主要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主导, 说主体可能不太准确, 因为现在倡导素质教育, 一改往日那种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而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而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与形象塑造方面着手来改变, 包括社会人甚至在校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误解, 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比较有效的途径。

(一) 提高教师的专业标准和教育理念

教师的专业标准包括优秀教师的专业品性、专业特征和教育效果。首先专业品性包括德性、学识才华、人生智慧、独特的教学风格、激励帮助学生,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老师不仅仅是经师, 还是人师。

优秀教师的专业特征包括具有坚定的教育信念和崇高的教育理想, 能不断超越自我, 实现专业自主发展, 合理协调师生关系, 主动与学生交流, 善于与学生交往。最后落脚点在于优秀教师的教育效果, 一切教育方法和途径都是为了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是否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真正的优秀教师既不仅仅是看教师最终投入了多少时间付出了多少精力与劳动, 也不仅仅是看教给学生多少知识, 以及考试获得了多少的分数, 而主要是看学生是否获得良性发展, 是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此外, 教师的职业角色理念、教育本质理念、教师的教育过程理念的完善也是必不可少的几个方面, 其中, 教师对待学生的理念是重点, 以学生发展作为出发点即学生本位, 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 注重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人的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张扬发展个性、焕发活力。教育的根本功能和目的是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发展, 教育的最高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独特的个性和独创的意识。教育过程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一的传递与接受的过程, 而是作为主导地位的教师与作为主体地位的学生的互动与交往, 在教学情境中共同成长与发展。

(二) 转变传统教师对学生的认识程度

首先教师必须认识到青春期在青少年人生发展阶段上的特殊意义, 全面把握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青春期在人生发展阶段上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青春期是生理发育的高峰和心理急速发展与转变的时期, 也是进行更高级更完善的社会化的关键阶段。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尤其重视对青春期的了解与研究:从实际出发, 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掌握青少年发展的阶段性, 实施“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明确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目的和归宿是促进青少年的阶段性发展。同时不能忽视青春期间的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让学生主动学习, 不排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 把遥不可及的马克思主义形象化、具体化, 用平实的语言把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缓解以致消除学生对学科的排斥心理。

其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学科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而此项工作的当务之急就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体———教师得认清学校教育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大力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而青少年社会化也是青少年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发展过程。同时, 在认识和掌握教学对象的社会化过程中, 要加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 认识到早期社会化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意义, 提高教师自身责任感。

中学思想政治课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首先得关心青少年心理素质、价值观念以及个性的形成和完善, 为今后发展准备基础和动力;其次是传授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帮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判断能力和认知能力;再次就是传承传统美德, 弘扬民族精神;最后要培养和发展青少年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的能力, 动员和组织他们积极活跃的参与各种活动。

(三) 思想政治学科中的教师形象塑造

从思想政治学科为出发点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理论素养与形象塑造进行阐述, 更有针对性, 所以作为教师要认清学科性质和当前特点, 坚定理想信念。思想政治课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思想教育与政治教育的统一。这些性质就决定了当前思想政治课的任务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知识武装学生, 尤其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归根结底, 教师的一切努力与教学方式的完善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为了学生的良性发展。学生青年是新世纪的动力, 社会发展的栋梁, 而学生的良性发展指的就是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获得了充分自由、独特而全面的发展, 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正如马斯洛所说:“教育的目的在根本上是人的‘自我实现’, 是丰满人性的形成, 是人种能够达到或个人能达到的最高度的发展。说的浅显些, 就是帮助人达到他能够达到的最佳状态。”

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理论素养的增强以及良好形象的塑造, 有利于优秀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的建设, 有利于思想政治课价值的实现, 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 有利于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价值实现, 可以带动其他学科的良性发展, 寻找更优质的教育途径, 提高文化软实力, 我们不仅要做经济上的强国, 更要做文化上的强国!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吴铎, 彭乘福.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邱德乐.课程教学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4]周中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初探[J].上海:2002年3月.

[5]陈彩玲.当前中小学教师素养修炼的现实局限与理论取向[J].广东湛江:2012年4月.

政治教师的课堂形象 第5篇

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我们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有着直接的关系, 现代的教师不能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 更不能严守“师道尊严”的观念, 而无法摆脱以“教”为中心的思想.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和行为, 与学生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教师是学习者

教学中教师的睿智不是表现在“高学生一等”“胜学生一筹”, 而是体现在“与学生同步”、甚至“落后于学生”上, 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做到“与学生同呼吸、共患难”, 与学生一起成为学习上的“合作伙伴”.教师应把自己当作学习者,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虚心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想法, 让学生参与问题的探究中, 使每名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例1“圆的方程应用”课堂教学片段:

题:圆x2 + y2 - 4x - 5 = 0的弦AB以点P (3, 1) 为中点, 求直线AB的方程.

教师让学生思考片刻后提问学生.

学生甲:设直线AB的方程为y - 1 = k (x - 3) , 代入圆的方程, 利用韦达定理求出中点的横坐标……

教师: (未等学生甲讲完) 我明白你的意思, 这样做太繁了, 能否利用平面几何的知识求解?

学生乙:圆心的坐标为C (2, 0) , 由平面几何知识AB⊥PC, 直线PC的斜率为1, 则直线AB的斜率为-1, 直线AB的方程为y - 1 = - (x - 3) , 即x + y - 4 = 0.

教师不让学生甲的思维展示出来, 一方面是教师没能摆正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仍以教师为中心,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另一方面是急于“推销”自己的想法, 想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预先设计的轨道上来, 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的学习没有主见、没有个性, 学习被动, 依赖性强, 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事实上, 教师不应该排斥学生甲的解法 (即解析法) , 否则学生会产生错觉———碰到解析几何问题就应该用几何法, 似乎解析法就很繁.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 以学习者的姿态认真听取学生甲的想法, 让他把自己的方法充分展示出来, 由学生自己去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特点及繁简程度, 使学生真正领悟到数形结合思想在解析几何中的运用.

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和促进者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 》明确指出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 也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 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 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对学生的数学活动给予及时的评价, 并用精辟的、深刻的观点阐述内容的要点、重点及难点, 同时要高屋建瓴地指出学生在探究问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

例2“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教学片段.

教师引导学生讲解完课本上介绍的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Sn方法以后, 有以下教学活动.

教师:还有没有其他推导方法?

(经过几分钟思考, 有学生举手发言)

学生A:利用等比数列定义,

(此时出现恒等式 , 学生A用手摸了摸头, 不知如何是好, 教师示意他坐下)

教师:3式显然得不出前n项和Sn的公式, 谁能完成?

(教师一边提问, 一边擦去黑板上的3式)

笔者认为教师把3式擦去是很可惜的, 这是对学生思维活动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极好素材, 也是营造学生课堂参与的一个绝佳的问题情境.教师要充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抓住机会或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同时教师要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 尊重他们的学习成果, 并及时作出评价, 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所以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应该肯定学生A的解法 (更不应该把3式擦去) , 再引导学生分析学生A思维受挫的原因, 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教师可以提问:把2式化为3式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要解决的目标是什么? 不难发现学生A思维受挫的原因是目标意识不强, 即没有朝Sn的目标前进, 因为2式中没有Sn, 变换的方向应该是产生Sn.通过师生这样的分析 , 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对学生的思维活动作出了评价, 调动了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 营造出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氛围, 以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政治教师的课堂形象 第6篇

关键词:教师个人形象,课堂教学质量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知识经济的不断凸现, 学校的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学生的参与意识、自我意识不断增强, 师生关系也出现了变化, 昔日教师的权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弱, 特别是在课堂上,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主要依赖非权力因素, 而这些非权力因素又集中体现在教师个人形象上, 教师个人形象因素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对于教师个人形象, 国内已有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 对教师个人形象的内涵、特征、塑造向度和途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但纵观这些研究, 实证的少, 理论的多, 可操作性不强, 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 本研究首先通过观察法, 对课堂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和教学效果差的教师进行对比分析发现, 教师个人形象因素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较为关键的因素, 为进一步厘清教师个人形象因素的重要性排序, 以及教师个人形象因素与课堂教学质量关系, 本文就教师个人形象问题对学生和相关教师进行了调查。

1 研究方法

基于学生和教师的敏感度,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焦点组访谈法, 并在此基础上, 结合课堂教学检查情况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数据的统计分析加以佐证。本研究在学校共抽取50名学生, 男生27人, 女生23人;大一28人, 大二22人。

2 结果与讨论

2.1 教师个人形象因素中, 学生最重视的因素为知识面、语言运用艺术、师生交往

根据焦点组访谈的笔录材料, 运用内容分析法, 发现学生普遍重视教师的知识面, 其中有多达52个句子提到教师知识面, 42个句子直接用到“知识渊博”“能穿插相关知识”、“专业知识扎实”等相关词汇。在大学生心目中, 教师应该首先是“学富五车”的圣贤, 能“传道, 授业, 解惑”, 这说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依然处于主要地位, 教师的主要任务还是讲授知识为主, 特别在大一学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其中也反映出中学教育的现状, 学生的观念还没完全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中摆脱, 大二的学生在这方面比大一的学生略显理智, 可能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大学学习后, 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 能通过不同途径了解知识并自学消化。

其次, 学生访谈材料中, 其中有39个句子涉及教师语言的艺术性和幽默感, 被调查学生一致认为,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 应该是富有吸引力的表演者。因为在地方本科院校中, 教学设备条件的限制, 教师依赖黑板、粉笔的程度较大, 同时大学课堂教学基本还是以讲授为主, 教师的语言是学生与教师交流的主要手段, 因此, 学生在访谈过程中, 多次提及教师的语言形象, 如“生动有趣”、“普通话标准流利”、“诙谐幽默”、“讲课节奏感强, 抑扬顿挫”等词汇, 可见学生对教师的语言要求是非常高的, 一方面可能是教学手段的缺乏, 另一方面可能是现在的大学生群体, 受一些媒体、网络等因素的影响, 感性消费倾向比较突出, 因而要求教师必须是一个会巧妙运用语言艺术的表演者, 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满足当前大学生的感性消费需求。

最后, 访谈材料中有25个句子提及教师平等对待学生的描述, 如“关爱学生, 与学生做朋友”、“上课时语气不能绝对”、“不摆教师架子”、“能及时倾听学生的声音”“尊重学生, 多与学生互动”等, 从这些词汇中可以看出, 学生对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形象要求较以前有较大变化, 过去因为知识传播的途径很少, 知识主要来源于教师, 因此, 教师的形象很伟大, 学生一般是仰视教师, 教师形象是权威、主宰, 师生关系也是比较明确的, 如有“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的说法, 就反映了教师的尊严, 但到了现在, 由于网络的普及和其他媒体的大力发展, 学生可获得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 甚至有些学生可在网络世界里自学许多知识, 不必拘泥于教师的教学, 因此, 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日趋降低,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观也应该逐渐改变为“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这种关系应该是平等的, 相互尊重, 共同学习。

2.2 教师个人形象因素与课堂教学质量关系

根据对近三年以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数据的抽查统计和日常教学检查结果分析发现,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值得重视。

从表1可以看出,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得分中, 有博士生学历的教师在学生评教过程中平均得分最高, 硕士生次之, 本科生最低, 通过对比分析, 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知识渊博的教师较受学生欢迎, 能在专业学习上指导学生, 帮助学生解决专业学习领域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为进一步深造和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所以学生在给教师评分时评价相对较高, 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

从表2可以看出, 在教师课堂教学基本技能中, 语言优美、幽默的教师平均得分要明显高出有提问、板书技能等的教师, 从中可以直接发现, 语言优美、幽默的元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同时也反映出现阶段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手段的单一和贫乏, 使得学生比较注重教学语言的运用, 把课堂教学质量与语言的运用紧密联系在一起, 突出了语言运用在课堂教学基本技能中的中心地位。

从表3可以看出, 教师与学生建立了平等关系、交流频繁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得分较其他教师要高, 教师的地位定位和学生的亲密程度对课堂教学质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 在授课时主导学生的学习方向,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语

本调查以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为研究样本, 通过焦点组访谈的笔录材料, 运用内容分析法, 并在此基础上, 结合课堂教学检查情况和学生评教数据的统计加以分析佐证, 得出如下结论。

(1) 教师个人形象因素中中, 学生最注重教师的知识面、语言运用艺术、师生交往三个影响因素, 认为好的教师形象应该首先具有渊博的知识, 博学多才, 既能通晓本专业知识, 也能广泛涉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 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 解决学生专业学习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其次是教师语言运用艺术, 教师上课过程中, 普通话必须标准、流利, 授课有节奏感, 速度适中, 保证教学语言的美感;最后, 排在第三位的是师生交往理念及师生关系, 学生认为好的教师形象应该是教育理念与时俱进, 懂得与学生平等交往, 能塑造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

(2) 据初步调查发现, 教师个人形象因素与课堂教学质量有直接相关关系, 其中教师的知识面居首位, 语言艺术和师生交往理念及关系次之。

参考文献

[1]姚本先.汪祚军.新时期高校教师形象探析[J].高校教育管理, 2009 (3) :53~56.

[2]沈祖樾, 曹中平.学生心目中好教师形象比较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4) :36~41.

自主课堂上政治教师的角色定位 第7篇

倡导、实践新教育理念, 让学生回归为完整人的教育, 在21世纪前十年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们有幸赶上了这样一个时代, 这是一个教育变革的时代, 是一个可以为教育理念与信仰而追求的时代, 我们实践着新的教育理念, 主导着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现在, 自主课堂模式已经在我校花开飘香, 这样的教学模式改变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习惯, 也不仅仅是教师的授课习惯, 而是师生教学相长的共同课堂行为。

在人们对传统课堂弊端质疑思考之中, 新课改已进行了十年。经过十年的积淀, 素质教育已悄然走进课堂。传统课堂上, 授课任务提前准备, 学生提前预习, 教师课堂讲解, 师生共同完成篇目的认知和习题的练习任务;课下, 学生继续做题练习, 教师检查批阅作业;考试中, 学生则是凭借印象与经验进行答题。

在自主课堂模式上, 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听课、做作业;教师也不再是单纯的备课、讲解习题、批阅作业。自主课上, 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完成“导学案”学习内容与纠错本的总结、巩固;展示课上, 不同小组的同学进行展示、交流、质疑, 教师则进行引导与必要的解释。在这样的课堂上, 教师的角色定位就已经完全转变了。

首先,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

学生的人格品质在考试卷中可能并不是关键的要素, 一般的试卷也很难“测试”出个人的人格品质。但是, 对学生的成长来说, 与之相关的人格品质的形成是培育他们成长和发展的关键要素。这样, 在课堂上, 教师除了传递知识之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 那就是以自己的激情和精神气质唤醒学生, 让学生成为有独立人格的人。中国的传统教育, 可以用高度凝练的四个字概括——“言传身教”。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所表露出的言谈举止、学识修养、行为气质、精神品格等, 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熏陶, 一点点被学生所汲取接纳, 并相伴一生。“言传”需要具备渊博的学识和准确的表达, “身教”需要高尚的品德和严格的要求。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也是在自主课堂模式上, 教师“导”的所在。

其次,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启迪者。

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应该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师的解释是心随意动自然生成的, 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快乐, 教师解释问题的时机不是提前准备, 而是随着课堂上学生的疑惑而生成。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在学生表现出自己的困惑之后, 应该再给予解释。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来理解“解惑”, 指的是“在学生探讨问题时产生困惑后, 教师再解释”。如此, 教师在课堂上就要给学生留足空间。学生有空间, 就会有遐想与深思;有遐想与深思, 就会有个性与创新。留下空间, 就是留下期待, 留下余韵, 留下创造。

除此之外, 教师还应该成为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和心理治疗工作者。

在自主课堂中, 教师要用各种技巧和方法进行工作, 以产生刺激学习的情境, 这就需要教师拥有较高的艺术手段而不仅仅是技巧。同时, 教师所面临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特点。也有部分学生由于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原因, 导致一些心理上的异常和不健康, 如孤僻、焦虑、情感不适、口吃、自信心不足等等。对于由这些原因导致的心理疾病, 自主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要充当心理治疗者的角色, 深入分析他们致病的原因, 对症下药, 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心理健康的人。

在政治课堂上, 教师的职责在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调节和控制影响课堂教学的各种变量, 以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政治课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 文本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因此, 对于自主课, 教师只是给学生介绍阅读文本和提取信息的方法, 其余的则都是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完成。展示课前, 教师给出要展示的内容, 由课代表自主安排各组具体内容, 学生自主准备, 教师也不给解释, 鼓励学生凭借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进行表达;展示课上, 教师主要鼓励小组相互挑战释疑, 当同学们之间出现争执, 不能形成全班同学认可的情况, 教师再根据情况进行引导、解释, 并表扬认识到位的一方, 鼓励认识不足的一方, 同时指出原因。当堂检测是政治课比较精彩的一个环节, 因为政治教材的内容较少, 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与教材的要求设计检测内容, 并且能够留下大概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纠错。总之, 在政治课堂上, 教师就是一个引路人, 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提取、分析、综合信息, 帮助他们用政治理论知识解释社会现象, 形成自己的认识。

浅谈高中政治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 第8篇

关键词:政治教学,课堂教学,应变能力

现代教学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注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因此, 课堂教学“单一化”的模式被彻底打破, 课堂活动的情况也随之变得复杂化。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 踊跃发言, 常常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如提出一些“怪问题”, 出现一些偶发事件, 有时教师自己也会发生错误。因而, 教师不断提高课堂应变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说过:“教育技巧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有了这种能力, 教师可能找到避免刻板公式的方法, 才能估量此时此地情况的特点, 从而找到适当的手段并且正确地加以运用。”教学是一个动态系统, 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 不可能完全按老师预先想好的思维轨道运行, 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 课堂气氛越是活跃, 学生勤于思考, 努力钻研, 出现的“问题”就会越多。因此课堂教学中出现意外情况是正常现象, 教师必须有精神准备, 一旦出现意外情况或偶尔事件, 要冷静、机智、妥善地处理。那究竟什么是教师的应变能力呢?

一、教师应变能力的内涵

教师应变能力通常是指教师能正确处理课堂中突然发生的意外情况, 使教学过程得以继续并取得良好效果的能力, 它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 这种能力大致包括三个方面: (一) 是对教学突发情境做出积极反应的能力; (二) 是对教学突发情境做出果断决策的能力; (三) 是灵活处置教学活动中突发情境的能力, 应变能力的本质是创造力, 即教师所具备的创造性的把握教材和运用教法以及应对教学突发事件的能力。

就政治科目而言, 教师的应变能力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善于因势利导, 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出发, 利用并调动学生心理的积极因素。举例来说:在讲到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那一节时, 整节运用了中秋节时月饼价格上涨的例子, 在讲到第三点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时, 我苦思冥想, 想积极的引导学生自己将这一点说出来, 而一改教师“填鸭式”的教学。于是我就举了“今年王老板发现:五仁月饼、凤梨月饼、枣泥月饼等销量并不是很好, 而且销售的人群也变的狭窄, 主要是一些老人、小朋友来购买, 而年轻漂亮的女性却很少购买, 这时王老板会怎样调整他的生产呢?”当我说到这的时候, 有的同学就自然而然的会想到生产一些无糖月饼, 进而我也便引导出第三点:促使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这一知识点。

2、善于随机应变, 政治是一门动态性很强的科目, 留给同学们发挥的空间较大, 教学中学生随时有可能提出教师想象不到的疑问, 于是这就要求教师能在纷繁复杂, 随时可能发生意外的教学情境中, 迅速判明情况, 采取果断措施, 及时解决矛盾, 有效的组织课堂。举例来说:在讲到商品的价值时, 有一个同学在课堂上竟然问到:“屁有价值吗?”这样的怪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 老师如果不明确答案, 千万不要给出模棱两可的答案, 这样有损教师的威信, 引起学生对你知识储备的怀疑。这时, 你可以叫同学们一起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让同学们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课堂气氛会更融洽, 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更浓厚。较之前一种做法要明智的多。

3、善于掌握教育分寸, 在对待学生和处理政治理论问题时, 做到分析中肯, 判断恰当, 结论合理, 对学生要求恰当, 使学生心服口服。举例来说:针对“屁有价值吗?”可能有些调皮的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是想有意的考验老师, 这个时候一定不要慌张, 一定要用政治理论来回答, 并且分析到位, 让学生真正理解问题的答案, 进而让学生发自内心的佩服你!

二、政治教师课堂应变能力的培养途径

1、增强底蕴, 拓宽知识, 成为博识的“杂家”

苏霍姆林斯基说:“提高教育技巧——这首先是要自己进修, 付出个人的努力, 为提高素养, 首先是提高思想的素养。没有个人的努力, 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方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现代的学生思维敏捷, 多数求知欲强, 对任何问题都喜欢追根求源, 刨根问底。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有较强的课堂应变能力。课堂应变能力作为一种教育技巧, 要提高它, 首要的夜也是自己进修。自学时在职教师获取新知识, 了解新信息, 掌握新的教学动态, 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以求终身发展的主要途径。“政治教师要对所教的教材做深入的钻研, 理清每一课的知识结构, 明确教材的重难点, 精通教材的知识点, 弄清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前后联系, 即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编写意图。”集体备课时, 采取说课的形式, 主动就教材问题与同行一道交流经验, 探讨处理教学中典型问题和学生个别问题的方法, 共同设计具体章节或单元的教案。以此来增加自己的业务底蕴, 更好的传道授业, 解除学生的疑惑, 减少课堂意外情况的发生, 提高课堂应变能力。此外, 政治教师还应经常多看报刊 (如学科刊物、《读者》、《演讲与口才》等) 。收听收看广播电视 (如中央台的“对话”栏目等) , 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 并利用电脑网络和远程教育手段, 了解世界各地, 各个领域和最新发展情况, 再把所了解的知识融会贯通, 使自己成为博识的“杂家”。为灵感的迸发, 为课堂应变能力的产生奠定基础。这样,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 面对课堂意外情况, 就能够左右逢源, 游刃有余, 厚积薄发。

2、重视培养职业敏感, 养成巧妙灵敏的应变力

“职业敏感是指一个人对与自己的工作相关联的人或事具有机敏准确而深刻的反应能力。具有职业敏感的教师, 能从一般人司空见惯的事情中, 迅速发现那些具有教育意义的苗头和因素, 并准确地把握其特征以及本质”。具有职业敏感, 在课堂上, 面对意外事件, 应变机智就会在无意识中形成。因此, 教师要重视对自己职业敏感的培养。

(1) 要经常将自己的职业与其它职业进行对比, 在职业对比中形成职业敏感。政治教师在平时应适时走出校园, 多与其他行业的人员交往, 了解不同职业岗位的特点及其素质要求, 学习他人良好的工作态度, 在对比中领悟知识的价值, 认识自己工作的神圣, 从而树立从教信心, 迸发从教激情。在从教的过程中也会有一个饱满的精神状态。如果教师无精打采, 语无伦次, 甚至啰啰嗦嗦, 结结巴巴, 只能导致学生的反感。长此以往的保持这种饱满的精神状态, 职业敏感的火花就会在工作中时时闪现。

(2) 政治教师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 在活动中激发和培养职业敏感。“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的学习研究称为‘智力生活’, 如果教师的智力生活是停滞的, 贫乏的, 那么教师的职业敏感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因此, 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 接受继续教育, 提高学历层次, 构建合理的知识机构;积极参加学校组织或政治教研组开展的教学比武活动, 不断强化自己的从业认识, 形成对教师职业的敏感。

(3) 政治教师还要训练自己长期注意特定事物。在平时要对与专业相关的事物、情境及学生的反应等进行长期的模拟实践研究, 详细记录研究情况, 进行分析、比较, 提炼新的理解与认识。通过不断的反复, 强化大脑的敏感度, 形成巧妙灵敏的应变力。这样在临场应变中就能及时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 迅速组织学生开展讨论, 综合意见,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调整或修正自己的看法。

3、提高心理素质, 培养自控能力

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能够预防和克服心理挫折, 增强教师的应变能力, 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特别要培养教师的自控能力。高度发展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应变机智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成熟与不成熟的教师主要区别就在于是否具有高度发展的自我控制能力。能否形成有效的课堂应变机智, 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因此, 要想很好的处理课堂意外事件, 就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而高度发展的自我控制能力绝非一日之功, 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磨练形成的。

(1)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 注重对名言警句的积累, 如“制怒”“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乃人的美德”等格言, 培养自己博大的胸襟和健康的心理。这样, 在课堂应急状态下, 就可以迅速用自己内部的语言和想法, 向自己发出劝慰, 指示, 以控制或减弱已产生的不良情绪和偏常行为, 更好的控制课堂。

(2) 政治教师在课前要形成一种预备性适应或反应的准备。在课程的预设方面, 建立多方面的超前意识。“对每一堂课做周密而细致的安排, 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 尝试自主模拟提出问题,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的全过程, 以弥补自己在意外情况面前惊慌失措的个性缺陷”。

4、培养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提升自我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思想观念认识——对工作和学生的态度如何, 不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也直接影响应变能力的形成。作为教育工作者, 只有满腔热情地对待事业、工作和学生, 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 思维才能积极活动, 在意外时才可能产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1) 政治教师首先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 树立干一行, 爱一行的信念, 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方针政策, 主动关注国内国际时事, 经常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主动性。

(2) 要做教育实践的有心人。我们的教育对象, 每天都在成长、变化和发展。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就会用心观察, 认真思考, 不断积累教学实践中的“案例”, 不断探求“处方”, 使自己掌握更多的教育方式, 更好的处理课堂中的意外事件。

(3) 要不断的进行自我反思。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 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调整教学策略, 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在课后仍要进行反思, 将课堂教学中因一些意外事件而产生的瞬间灵感及时的整理并记录下来;将对意外事件不当的, 有待改进的处理记录下来, 使之成为今后应吸取的教训与改进的重点。如此把教学反思贯穿于自己的教学生涯, 在不断的反思中不断的提升自我的教学能力, 久而久之, 课堂应变能力自然而然会得以提升。

有些政治教师的应变能力差, 多半是因为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的讲课存在着种种误区。教师的讲课一旦进入某一误区, 就会影响整体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 有必要分析和指出这些误区。

三、思想政治课中的讲课误区

1、认为思想政治课是一门非常严肃的课, 因此教师只能依据教材讲课, 不能发挥, 结果是教师照本宣科, 学生听起来干巴巴, 毫无兴趣可言

思想政治课的严肃性是应当肯定的。然而应当正确而不是错误地;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理解思想政治课的严肃性。这一严肃性是有其特定含义的, 即指三个主要内容: (1) 是指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来正确教育学生。 (2) 是指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要坚定不移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思想教育, 必须坚持教育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但是, 坚持思想政治课的严肃性, 绝不是在教育教学中照本宣科, 不讲究教学教法。恰恰相反, 只有研究教学教法, 才能体现其严肃性。

2、认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就是思想教育, 因此就要以老师说教为主

说教在思想教育中师必要的, 但不能把说教当作思想教育的主要形式, 更不能当作唯一的形式。在思想教育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只能通过学生的主体作用来实现。因此,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去活动, 在实践中去感受, 由此渗透思想教育的内容。思想教育绝不仅仅是通过教师雄辩式的说教来使学生接受某一个或某些观念, 而是知、情、行、的相继和相互转化的过程, 最终要使学生形成以某种情感为基础的思维习惯。因此, 思想教育绝不能以说教为主。

3、认为教师说课, 就是由教师来讲解教材中的概念、原理等抽象知识, 把讲课等同于讲解知识

讲课需要讲解, 但又不仅仅是讲解, 而是需要设问、导入、归纳, 学生参与、呼应、反馈、总结等等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艺术来构成的。讲课时各个教学环节, 教学艺术的有机结合构成的, 是教与学的矛盾不断解决又不断揭示的过程。因此, 讲课绝不仅仅是讲解知识。而思想政治课的讲课还有一个最重要内容就是思想教育的内容。

对于思想政治课讲课的理解和实践上的误区虽然形式各异, 但基本上有以上三种形式, 要避免进入误区, 就要对思想政治课的形式和内容要有新观念、新思想, 归纳起来应当有以下四点。

四、思想政治课讲课的形式和内容的新观念、新思想

1、讲课的过程时通过信息的传递, 使信息转化为学生的观念和能力的过程, 而这种信息的有效传递和有效转化过程是讲课中应当使教育教学不断得到优化的过程。“所谓教学方法, 实质上就是实现这种优化的基本方法”。

2、讲课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创新和加工过程, 通过这种创新和加工, 把教材知识转化为有效的教学知识。因此, 教学工作应当是创造性的劳动, 绝不能因循守旧,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蓬勃成长着的青少年。

3、讲课过程时一个求得教与学的矛盾不断解决的高效过程。“实质上就是怎样把学生的学习时间和老师的教学时间高效利用起来的过程, 这种高效的最基本要求是学生用最少的时间, 以最积极的思维活动获得最多的学识和能力”。

4、讲课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向互动, 并沿着同一轨道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 讲课一是要求教师用自己的感受去讲课, 要知、情、意、行全部投入教师这一角色;二是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奋点, 让学生以极大的爱好和兴趣, 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2]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4.

[3]罗树华, 李洪诊.教师能力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

[4]吴祖凯.顺着学生的思维走, 尴尬一次也无妨[J].数学教学研究, 2006 (4) .

[5]吴松年.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M].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6 (9) .

[6]潘英慧.政治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探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报, 2007 (2) .

[7]程良巨.增强口头语言活力, 优化中学政治教学[J].思想政治课, 2007 (8) .

[8]高光耀.浅谈政治教学的语言艺术[J].新西部, 2007 (12) .

上一篇:前景展望下一篇:法律保障困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