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评价范文

2024-07-04

监控评价范文(精选12篇)

监控评价 第1篇

一、学生质量监控机制的现状分析

监控包括监督和控制两方面。监督是指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的观察、检查、考核、督促等;控制是管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是根据组织管理决策的目标与计划对组织活动及其成果进行监督检查, 为消除实施目标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学生质量评价监控机制就是通过收集、检查、监督、考核等活动对学院学生质量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与控制, 促进教学工作不断改进, 提高学生质量。目前, 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质量评价监控主要存在着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监控意识不强, 没有长效的监控机制

各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学生质量评价体系和相应的评价手段, 但大部分院校的学生质量评价监控机制还不完善, 大多流于形式, 缺少有效的监控措施, 没有起到评价的作用, 监控意识不强。监控是评价的基础, 由于缺乏相应的监控制度和体系, 往往导致收集评价信息的难度加大, 分析和处理信息的周期变长, 造成评价工作的被动、间断和烦琐, 难以形成制度化、经常化的评价体系。

2、监控的范围有限, 评价反馈不及时

目前, 我国各高职院校学生质量评价的反馈和监控大都是学院对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调查, 外部监控形式比较简单。同时, 学院内部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监控机制, 甚至有的院校只有评价没有监控, 信息反馈不及时, 学院管理部门对学生的质量情况了解不够, 对影响学生质量的相关因素关注较少, 导致监控范围不够深入和全面。

3、监控力度不够, 评价效果欠佳

大部分高职院校上级主管部门对学生的质量监控主要是各种统考、检查、评估和就业率等形式, 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等没有有效的监控管理或者监控力度不够, 评价不能全面反映学生质量, 没有充分发挥监控与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二、学生质量评价的监控机制

进一步完善高校内部和外部评价体系和质量监控机制, 使对学生、教师、教学的评价和监控都有利于师生发展, 有利于质量的提高, 从而建立保证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 学生质量评价内部监控机制

1、完善规章制度

各院校内部应规范各种学生管理规章制度, 并加强学生质量的过程管理, 根据规章制度进行定期的考核。成立专门的由教学院长为组长, 学院各系主任为成员的院、系两级学生质量监控领导小组, 加强评价的过程管理, 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监控制度和体系, 使学生质量的评价制度化, 常规化。

2、建立质量评价标准

如果没有相关的质量评价标准, 学校内部监控只能是空谈。各高职院校应有一套学生质量评价标准, 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的实现, 以保证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和学生质量的持续提高。评价标准要以学生质量为中心, 反映学生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应具备的素质要求。

3、加大学生自我监控力度

学生质量监控可以下划到班级, 由辅导员制定一套有效的班级质量评价监督制度, 老师监督和学生自己相互监督。比如:由学习委员负责监督工作, 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 及时总结问题, 发现问题, 上报给辅导员和老师, 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全面进行整改, 提出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质量。

(二) 学生质量评价外部监控机制

1、发挥学生用人单位的监控作用

质量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及家长的要求满足程度, 又要关注用人单位和社会对毕业生的质量评价, 形成有效的外部监控机制, 发挥质量监控的作用。各高职院校安排专人负责跟踪学生质量, 通过调查问卷, 走访和中介调查等多种形式, 把学生在用人单位的情况 (如综合素质、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转岗换岗能力等) 及时反馈给学院主管部门, 学院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方案, 找出适合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方案, 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质量的目的。

2、加强上级管理部门监控力度

院校上级管理部门要定期对学生质量进行监控 (如图) 。管理部门通过对高职院校的各个年级的学生抽样检查 (分优秀、合格等级) , 对学生质量优秀的院校予以通报表扬, 并给予一定奖励。学生质量没有达到要求的院校给予一定指导, 及时反馈并帮助其找出原因, 为院校提高学生质量提供有意的建议。

三、完善学生质量评价监控机制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

学生质量评价的监控要体现导向性原则。导向性表现在评价指标体系既正确体现学生质量的目标, 又引导深化高职学生发展的方向;既要适应市场的需要, 又要按教育规律办事。通过监控机制的正常运行, 找出学院学生质量存在哪些问题, 哪些方面存在问题,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帮助学院积极改进或完善学生培养方案, 促进学生质量的提高。

2、可操作性原则

高职院校学生质量监控机制的建立在操作上要具有可行性, 要注意理论与操作相结合。在理论上不仅要遵循和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发展的规律, 更要具有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可操作性。在实践中, 要有一定数量的能够胜任学生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的专业骨干人员, 这是可行性的保证。

3、促进性原则

高职院校学生质量监控机制的作用在于通过对学生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 促进教学工作不断改进, 不断促进学生质量的提高。企、事业用人单位和上级管理部门及时反馈信息给学校, 学校通过恰当分析评价结果, 调整教育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方案, 积极促进学生发展。

摘要:学生质量评价是学院对教学质量自我检测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要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质量的目的, 高职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质量评价监控机制。

关键词:学生质量,质量评价,监控机制

参考文献

[1]韩陵宜.健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7 (1)

[2]李国桢.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8 (6)

[3]张翠英, 首珩.试论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学生质量评价[J].教育与职业.2009 (3)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 第2篇

一、教学质量监控

1.定期检查、指导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习辅导、考试评价等情况,适时的进行评估指导。学期末,要对教师备课、上课、案例研究、专题研究、论文总结等业务质量开展自评、互评,进行表彰奖励。每学期至少要对全校的教学质量进行一次分析研讨,研究、制定出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2.制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安排,监控教学计划(进度)、教案(讲稿)、课表落实、学生学习状态与水平等日常教学工作。利用检查、评比、展示等形式监控学生的作业、学困生的辅导、教学质量分析、试卷的。做好教学全面工作的监控与指导。

3.对教师的听课主要采用课前临时通知的形式,这样有利于对教学的重点工作监控与指导。

4.每学期由年级组推荐一节课参加校级优秀课的评选,学校组织行政、人员教师进行评选,对成绩显著、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总结推广其教学经验。对存在问题的教师,及时直到他改进教学的方法。

二、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制度

1.班级、学科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定向评比活动,一次加强对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监控。

2.每学期组这开展单项竞赛活动,及时进行教学质量分析,了解教学情况,督察指导教师的教学。

3.进行教师、学生、家长问卷,调查他们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学态度、专业水平和能力,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质量等方面个认可程度,进行评估,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

中高职衔接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研究 第3篇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质量监控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41-02

“3+4”试点工作是指选拔部分初中优秀毕业生进入试点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学习3年后,经考核测试进入对应的本科高校学习4年[1]。7年学习期间,由参与试点的本科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统筹建立文化基础、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课程衔接贯通的教学体系,系统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3+4”试点工作实现了中职与应用型本科的贯通,拓宽了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成长的通道,给职业学校学生以技术技能、学业晋升的路径、发展的希望和公平的机会,这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上下贯通”的重大突破,对于破解复合型人才培养难题有着深远的意义[2]。

一、中高职衔接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质量监督和评价意识缺失

因为3+4试点工作实行时间不长,现行的各项政策的操作性较差,导致中高职衔接权力转移出现错位,政策的指导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中高职院校衔接工作积极性不高。部分學校对该项衔接工作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甚至都没有将衔接划归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中。一些学校的确开展相应的工作,但是更多的关注学生收费、招生规模等问题,缺乏较为强烈的质量观念,常常忽视对过程的管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资不到位。由此中高职衔接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人才培养情况并不理想,最终会对教育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

(二)制度缺失

制度是质量监控和评价工作的指导和规范,制度的欠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质量监控和评价工作的开展。很多学校对中高职衔接工作重视程度不足,进而在相关制度上建设不积极,现行的制度存在一定的漏洞,缺乏相应的指导和规范意义,同时对于监控和评价工作权职和流程也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导致衔接质量监控力度不足,评价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由此也无从了解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衔接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三)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建设不足

学校对于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建设不到位,体系很多方面存在漏洞,监控无法全面、系统,依然存在监控死角,监控和评价目标主体等不明确。很多学校的确建立了相应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但是系统的建设同学校具体的中高职衔接工作存在偏差,监控和评价过于形式化,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从而中高职衔接质量不高。

二、促进中高职衔接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的建设有效措施

(一)树立中高职衔接质量意识

各个院校必须切实树立较强的质量意识,重视中高职质量保障工作。尤其是相关牵头部分,必须结合当前3+4试点工作情况进一步制定详细的工作细则,提高该项政策的可操作性,有效的指导各个学校的中高职衔接工作。而各个学校结合“3+4试点”政策的大方向,结合学校以及院系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策略,由此推动学校中高职衔接工作的开展,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使其满足社会各个行业的人才需求,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状况[3]。

(二)完善中高职衔接质量制度

在进行制度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衔接要求,在此基础上系统的树立当前实行各项文件制度的思想,进一步强化改革力度,促进衔接工作的开展,构建完善的中高职衔接制度,有效规范各个学校的中高职衔接工作,切实保障中高职衔接活动高质量进行;同时根据各个学校工作发展进程,对中高职衔接制度进行完善,重点优化直接升学制度、进退制度、学习制度等,从而实现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增强,扩展我国职教发展空间。此外,针对地方影响力较大、教学实力 充足的院校参与衔接工作,积极的采取各种激励性措施和政策,促进衔接水平显著提高。

(三)建设中高职衔接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为了对中高职衔接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管,相关学校需要积极的构建中高职衔接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在该体系建设之前必须对监控主体、监控评价方式、监控和评价内容等项目进行明确。在此基础上,对质量监控流程进行明确,有关人员可以按照流程结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组织监控工作,同时对衔接工作进行科学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第一时间反馈给执行人员,使其对相关工作进行优化和完善,从而可以提高中高职质量。

中高职衔接可以促进中高等教育的和谐、稳步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采取3+4试点实现中高职衔接,通过统筹管理,切实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拓宽学生学习渠道。而为了确保中高职质量,必须加强对质量的监控,科学的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王素红,赵清艳. 基于“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14,04:38-40.

[2]刘志国,刘志峰.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14,07:99-102.

机电实训课程评价监控体系 第4篇

关键词:地方中职,机电类专业,实习实训,质量评价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是为我国输送人才的主要基地。为了能够确保人才的质量,学校实行了校外实习制度教学。将一批学完专业理论知识和在学校内实训过的学生,送到校外进行实践学习。校外的实践学习是学生以后就职的一个完善的培训,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提早一步适应社会。另一方面让学生将在学校内所学的专业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操上。所以为了让学生在校外的实践得到更好的开展,一定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教学评价制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专业知识更深入到学生的脑海中。所以学校为学生在校外能够得到好的锻炼,一定要制定有效的评价制度和考核标准。

一、树立学生正确的知识质量观念

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一个正确的质量观念,这才是学生以后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可的关键所在。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1.学生一定要拥有高的素质,其表现在专业职业学校中本科层面对学生的定位,还有就是学习的内容学术性较强。在普通的中等职业学校中对学生的实习实训的安排,以及老师教学水平的要求,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2.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能力以及对理论知识的实操运用。如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有关机电专业的实际培训和学习的内容上,一定要符合用人企业的要求以及学生以后自身发展。所以无论是对用人单位还是学生自身的需求,在中等职业学校中一定要进行有成效性的实习实训、课堂教学。对学生的管理方面,制定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制度。

二、在外实践有效的评价反馈

在常规的教学中,评价都是由校方组织班主任、教导处、督导处、专业系主任以及学校的有关管理部门进行监控评价。但是被评价的对象是学生,随着我国对人才的需求,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颇高。所以学校也加大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训,教学质量也成为学校的头等任务,体现了该学校以后的发展前景。在中等职业机电专业的培训质量是否可以确保,只有学校一方面进行监督和评价是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的,所以可以依据我国的一些较为成熟的评价方法或是国外一些有效的手段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可由校方、学生方、社会以及用人单位进行。学校可以邀请在人才市场或是教育方面的专家,让他们分析一下现在我国对人才需求的情况以及在校外实践教学的好处。将学生放在主宰位置上,让他们谈论一下自己在校外实践的心得体会,学生的评价也是我们更为重要的一方面。学生在外实践一般都是在一些企业中,可以让企业的管理者进行对学生在外实践进行评价,探讨一下企业方的想法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让企业针对学生的实践作出一份详细的报告,从而使校方根据问题想办法想对策。

所以说,学生在校外的实践,通过社会、企业等多方面的评价,将会更加全面、真实性地反馈出所存在的问题。学校得到这些反馈信息,尤其是企业的反馈信息可以体现出学校方面哪些做得不够好。针对这些问题,校方可以更好地去完善校方的不足之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从而制定出一套有目标性的学习计划,培养出对社会需要有用的专业人才。

三、多层次对校外实践的方法

学生在学校外的实践中如何进行评价,这就要从学生校外实践的目的和实践的特性两方面上看,通过缜密的组织才可以确保在校外实践的真实评价反馈。所以,校外实践的教学评价应该运用集中式的评价、日常监视的评价以及网络上的调查进行有效性的评价。在集中的评价中包括:1.将学生在学期的最初期以及中期的学习状况进行检测,通过有效的监控评价方法,缜密的组织和安排。2.将学生在校中的期末和期终的学习状况进行摸底检查。可以让专业的有关管理部门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也可以让学校的教务处和督导处进行对学生日常学习的监控和评价。3.学校可以通过在网络上边进行对学生调查,比如可以让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也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帮助,让他们及时想出对策,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在外实践提供有效的依据。

总之,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将企业、学校、社会以及学生在外实践的评价结合起来,找到问题点,学校积极改进,制定出符合社会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的教育方法和对策。

参考文献

[1]胡月琴,苏英.学生实习实训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3).

[2]时会美,张殿明.高职学生实习实训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0(9).

监控评价 第5篇

关于印发《泰顺县教育局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

案(试行)》的通知

各中小学、局直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及时准确地把握泰顺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情况,引导教育教学改革健康协调发展,确保我县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现结合我县现状,特制定《泰顺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案(试行)》。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遵循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及时发现学校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有效地调控教育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工作的领导,特成立泰顺县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教育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县教育局分管教育教学研究副局长担任,成员由教育局各科室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教研室主任担任。

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本校教师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工作,根椐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完成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任务。

三、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要以新课程标准与理念为依据,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团队性原则

注重团队成绩与个人利益的相关联的关系.(三)综合性原则

注重学生、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关注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各个相关因素和环节。

(四)实效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简便易行,便于操作。1

四、工作目标:

(一)建立教师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每个学校依据教育局的评价方案,结合本校实际,要求制定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实施方案。规模较小的学校,可以积极开展校际联合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成绩分析既要考虑横向比较,又要考虑学生基础,作到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全面。评价内容要紧紧围绕“学科教学质量”这条主线,既可以结合教学常规等过程质量,也可以结合民意测评情况等。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最终以定量分值的方式,在每年七月份上报教育局。教师职称评审考核表中,教学绩效的分数将以此为依据。学校要逐渐将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跟任课老师的评优评先、选调、绩效工资挂钩。评价分值位于学校内后15%的教师取消当年优秀教师的评选资格和参加县城选调的资格。县教育局每年表彰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师,增设“教学质量评价优秀教师奖”。学校受表彰教师的比例与该校整体教学管理质量挂钩,最多不超过15%,具体人员依据该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分值确定。

(二)建立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该体系由语文、数学、科学、英语、社政(品德)等 “文化科”教学质量监控和 体育、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 “艺术与技能”学科质量监控两项内容组成,由两项内容综合考虑,分类确定教学质量优秀奖的学校,县教育局每年分类表彰教学质量优秀的学校。体育、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等实施为每学年抽测(或评估)一次,每次抽测(或评估)若干科目,每个学校抽测一定比例的学生,凡是课时设置少于国家规定课时数的,要相应扣除一定分数。“艺术与技能”学科质量监控还可以结合各项竞赛成绩或学校组织的学生活动情况进行测评,测评成绩在“文化”科目考试前公布。学校要进一步关注、指导成绩后20%学生的学习。

学校类别可以根据变化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三)建立教师专业发展促进体系。各学校要重视教师的教师专业成长,完善各学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建立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

(四)大力完善学生学籍。学生的学籍是评价方案的基础性工作,对完善教学评价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学校要及时核对学籍,大力完善学籍工作。

组织教学质量监测评估是为了加强教学诊断、反馈、促进发展的功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组织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中如有弄虚作假等违规情况,根据违规性质,给予严肃处理。教研室对下一学年的各项质量评估细则的条款如有调整或补充,将在学年初予以公布。

附件:

1、泰顺县小学学科教学质量评估细则

2、泰顺县初中学科教学质量评估细则

二OO九年九月八日

主题词: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通知

抄送:县委办、县人大、县府办、县政协办公室,张平副县长

泰顺县教育局办公室2009年9月8日印发

附件1:泰顺县小学学科教学质量评估细则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及《泰顺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案》精神,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全面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学校教学绩效,深入推进实施新课程,全面提高我县小学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特拟定该细则,具体如下:

学校教学质量量化分值=学校“文化”科成绩量化分值+ “艺术与技能”科成绩量化分值×15%

根据各校量化分值的大小,县教育局每年分类表彰教学质量优秀的学校。县城学校设一、二等奖各一名;镇级小学设一、二、三等奖的学校分别为一、一、二名、乡级小学设一、二、三等奖的学校分别为一、二、四名,并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特别奖。

一、“文化”科目教学质量评估:

(一)抽样科目

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和品德五门学科。

(二)分类评估

全县小学实施分类评估。第一类为县城小学:实验小学、罗阳镇小、罗阳镇二小、新城学校、育才小学。

第二类为建制镇级小学:司前镇小、西旸镇小、筱村镇小、筱村镇二小、泗溪镇小、彭溪镇小、雅阳镇小、仕阳镇小、龟湖镇校、三魁镇小、下洪乡校。

第三类为其他中心校:南院乡校、岭北乡小、仙稔乡小、包垟乡校、黄桥乡小、联云乡小、新浦乡小、翁山乡小、泗溪镇二小、百丈镇小、凤垟乡小、九峰乡小、横坑乡小、月湖乡小、峰文乡小、柳峰乡校、松垟乡小、仕阳镇二小、东溪乡校、雪溪乡小、万排乡小、三魁镇二小、大安乡校、垟溪乡校、洲岭乡校。

第四类为村级小学,由乡镇中心学校(或学区教办)实施评估管理。

(三)统一检测科目评估办法

1、学校“四分值”评价:

(1)单科平均分数计算:将全校某年段学生的各科原始分数之和除以应考生数。

(2)学校年段总分平均分计算:学校某年段各个单科平均分数之和。

(3)校总分优秀率计算:该校某年段总分优秀人数除以应考生数(优秀人数确定为全县同类学校本年段统一检测总生数的前20%)。

(4)校总分差生率计算:该校某年段总分后进人数除以应考生数(后进生人数确定为全县同类学校本年段统一检测总生数的后20%)。

(5)学校进步率计算:即名次升降分值,考查不同起点的学校于一定时间内在原有基础上,向学段目标发展所提升的幅度。在同类学校同年段总分平均分的名次升降加减相应的分数。

3、学校量化分值计算办法

学校 “文化”科成绩量化分值=第一学期“文化科”成绩量化分值×40%+第二学期“文化科”成绩量化分值×60%

第一学期“文化科”成绩量化分值=校年段总分平均分值+校总分优秀率分值+校总分差生率分值。M1= Z+Y+C

第二学期“文化科”成绩量化分值=校年段总分平均分值+校总分优秀率分值+校总分差生率分值+学校进步率分值。M2= Z+Y+C+J

具体计算办法如下:

(1)学校年段总分平均分值:总分60分。以学校各个单科平均分数之和的高低排定名次,按名次以2分递减计算;

(2)校总分优秀率分值:总分20分。以优秀率高低排定名次,按名次以0.5分递减;

(3)校总分差生率分值:总分20分。以差生率从低到高排定名次,按名次以0.5分递减计算;

(4)学校进步率分值:统一检测的年段,以前一学年检测成绩为参照,在同类同年段的总分平均分名次每上升一位加2分,下降一位减1分,从每类的第一位退为第二位则不扣分。

(四)、质量检测的实施

1、抽样对象

小学各年级在校就读学生(以教育局教育科学籍对象为准)。

2、抽样时间

每学期期末抽样检测一次。

3、抽样方式

在小学各年级中各抽取若干个年段,以抽样成绩作为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

(五)抽样组考工作

1、考务:各校具体负责考场的设置、编排、宣传以及考场的安全保卫工作等。

2、监考:由县教研室和学区教办安排,抽调各校责任心强、工作踏实的教师担任,其中学科教师不得监考本班。

3、巡视:教育局派出巡视员,督促各校的组考工作。各学区教办在安排监考老师时必须确定一名学校领导带队兼巡视员。

4、评卷:由教育局抽调学科骨干教师统一阅卷。

二、“艺术与技能”科目教学评估:

(一)、测评科目

体育、美术、音乐、信息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

(二)、测评对象

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就读学生。

(三)、测评形式:

建立测评组,由测评组成员进行评估。体育、美术、音乐、信息技术学科随机抽测学校10%以上的学生进行素质测评,规模小的学校要提高测评比例。综合实践活动课结合《温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指导意见》开展评估。教育局统一组织或学区轮换测评。每学年期末前测评一次,每次抽测部分学科,测评成绩在“文化”科目考试前公布。

(四)、测评内容:

1、教学设备:占10分。视科目确定是否扣分。凡是学校被抽测的学科基本教学设备达不到课程要求,酌情扣分。

2、课时数:20分,按照《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标准开齐开足课程,凡被抽测的学科,都要检查该校该学科每个年级段的课时设置,凡一个年级段周课时比规定标准课时每少一节的,扣1分。

3、教学效果:每个学科占70分,音乐学科:被抽测学生演唱由测评人员指定的本学年教材中的歌曲、或识谱、自选舞蹈、器乐和笔试等多种形式。美术学科:被抽测学生创作由测评人员指定本学年教材中要求的作品(材料自备)。体育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体育技能抽测评定。信息技术以上机方式测试为主。综合实践活动课结合《温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指导意见》开展评估。

(五)、计算办法:

学校“艺术与技能”科成绩量化分值 = 抽测学科总平均分÷抽测科目数

附件2:泰顺县初中教学质量评估细则(试行)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及《泰顺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案》精神,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全面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学校教学绩效,深入推进实施新课程,全面提高我县初中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特拟定该细则,具体如下:

学校教学质量量化分值=学校 “文化”科成绩量化分值×85%+ “艺术与技能”科成绩量化分值×15%

根据各校量化分值的大小,县教育局每年分类表彰教学质量优秀的学校。县城学校设一、二等奖各一名;农村独立初中和附属初中设一、二等奖分别为一、二名,并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特别奖。

一、“文化”科目教学质量评估

(一)抽样科目

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政五门学科。

(二)分类评估

全县初中实施分类评估。

第一类为县城初中:城关中学、罗阳二中、育才初中、新城学校。

第二类为乡镇独立初中:泰顺二中、泰顺三中、泰顺四中、泰顺六中、泰顺七中、泰顺八中、民族中学、玉西中学、新浦中学、西洋中学。

第三类为附中:龟湖附中、柳峰附中、南院附中、包垟附中、东溪附中、大安附中、下洪附中、垟溪附中、洲岭附中。

(三)统一检测科目评估办法

1、学校“四率”评价:

采用总分平均分、总分优秀率(前20%)、总分后20%比率、学校进步率作为评价各校学科教学质量的四个指标。其计算方法:

(1)校总分平均分=校实考人数各学科分数之和/校应考人数;

(2)校总分优秀率=校总分优秀人数/校应考人数(优秀人数确定为全县学生总数的20%);

(3)校总分后20%比率=校总分后20%人数/校应考人数(人数确定为全县学生总数的20%)。

(4)学校进步率计算:即名次升降分值,考查不同起点的学校于一定时间内在原有基础上,向学段目标发展所提升的幅度。在同类学校同年段的名次升降加减相应的分数。

2、计算办法:学校 “文化”科教学成绩量化分值 =(学校七年段量化分值+学校八年段量化分值+学校九年段量化分值)÷3。每学年两学期各占50%。

学校年段量化分值 = 校年段总平均分值+ 校年段总分优秀率分值+校年段总分后20%比率(差生率)分值+学校年段进步率分值(进步率分值只计算第二学期八、九年级)。其具体计算如下 :

(1)校总平均分值:总分50分,按名次以2分递减计算。

(2)校总分优秀率:总分25分,按名次以1分递减计算。

(3)校总分后20%比率(差生率)分值:总分25分,按名次以1分递减计算。

(4)学校进步率分值:以前一学年检测成绩为参照,在同年段的总分平均分、总分优秀率(前20%)、总分后20%比率名次每上升一位各加1分,下降一位各减0.5分。

(四)、质量检测的实施

1、抽样对象

初中各年级在校就读学生(以教育局教育科学籍对象为准)。

2、抽样时间

每学期期末抽样检测一次。

3、抽样方式

在各年级中各抽取若干个学科,以抽样成绩作为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

4、抽样组考工作

1、考务:各校具体负责考场的设置、编排、宣传以及考场的安全保卫工作等。

2、监考:由县教研室和学区教办安排,抽调各校责任心强、工作踏实的教师担任,其中学科教师不得监考本学科考试。

3、巡视:教育局派出巡视员,督促各校的组考工作。教研室和学区教办安排专人到各校进行蹲点巡视。

4、评卷:由教育局抽调学科骨干教师统一阅卷。

二、“艺术与技能”科目教学质量评估

(一)、测评科目

体育、美术、音乐、信息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

(二)、测评对象

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就读学生。

(三)、测评形式:

建立测评组,由测评组成员进行评估。体育、美术、音乐、信息技术学科随机抽测学校10%以上的学生进行素质测评,规模小的学校要提高测评比例。综合实践活动课结合《温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指导意见》开展评估。教育局统一组织或学区轮换测评。每学年期末前测评一次,每次抽测部分学科,测评成绩在“文化”科目考试前公布。

(四)、测评内容:

1、教学设备:占10分。视科目确定是否扣分。凡是学校被抽测的学科基本教学设备达不到课程要求,酌情扣分。

2、课时数:20分,按照《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标准开齐开足课程,凡被抽测的学科,都要检查该校该学科每个年级段的课时设置,凡一个年级段周课时比规定标准课时每少一节的,扣1分。

3、教学效果:每个学科占70分,音乐学科:被抽测学生演唱由测评人员指定的本学年教材中的歌曲、或识谱、自选舞蹈、器乐和笔试等多种形式。美术学科:被抽测学生创作由测评人员指定本学年教材中要求的作品(材料自备)。体育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体育技能抽测评定。信息技术以上机方式测试为主。综合实践活动课结合《温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指导意见》开展评估。

(五)、计算办法:

监控评价 第6篇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控量化评价评价体系建立健全高中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教育管理、为行政领导进行科学决策的迫切需要。《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突出强调了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和建立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的目标和要求。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在高中阶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高中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既是我市贯彻国务院和教育部有关要求的措施,又是牢牢抓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工作,把握教学质量的发展水平,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提高我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为此,笔者带领的研究团队以哲学、现代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测量学和统计学为基础,对我市高中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与管理、效率与结果、学生的学业成就与综合素养的培育成效等方面进行了监控与评价的实践研究,形成了科学规范、统一标准的数据质量保障制度,研发了多学科、多领域的高中教育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与工具[1],解决了我市长期以来高中教育质量难以量化评估的技术难题。本文就我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构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介绍。

一、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是以教学质量为监控与评价对象,对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环节进行系统监控与评价,通过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外显行为表现及相关认知表现分析来获取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评价,并对教学效果实行反馈控制的过程[2]。评价是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中心工作,从学科出发,研究团队由点到面地进行了系统研究,即由学生个体-班级群体-学校整体-全市学科,进而推广到学校总体的教学质量进行了监控与评价,历时四年对连续两届全体学生进行了全程监控、研究与评价,达到了预期效果。对其间采取的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3]两种主要研究手段的诠释和应用如下。

1.定量研究

研究者以“宏杰公司”的分析软件为分析工具,以监控对象高中入学成绩(简称入口成绩)为评价基点,用教育统计学原理对原始数据加以分析,对其高中阶段学业的阶段性成绩和终结性成果进行预测,将其学科模块监测考试、学业水平考试、学业水平实践考查、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和高考成绩与之对照作出量化评价。评价结果可定量获取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情况以及与之对应的教师教学情况和学校管理水平。

(1)数据分析

研究者以我市当届高中学生中有本市中考、学业水平考试且有当届高考成绩的学生为样本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基础数据计算采用我市普通高中网上招生数据库统计出的各校录取的高一新生的总分分数分布情况和各中考学科分数分布情况,设置一个适合本届学生实情的分值分数段,根据统计公式预测出该校学生各科学业水平考试应达到的A等率、B等率、C等率以及高考一本、二本、三本和专科应达到的上线率(简称入口预测),待每项阶段性学业考试或高考(出口)结束后统计该校各科实际情况,两者进行分析比较,即得入出口评价数据。同样的方法也可将新课程实施中的全市统考(包括模块考试)进行预测与实测对比评价。如此,我市高中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过程均处于质量监控之中。每项考试成绩数据均可以与入口预测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反馈、指导矫正,待高考成绩统计出来后,得出本届学生三年中过程性质量监控完整数据,即可对学生的学业成就、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的办学思路和管理水平进行较为完整的评价。

(2)评价数据产生原理——以学业教育水平预测与评价为例

评价数据用宏杰公司软件作支撑,以我市高中学生入口(中考)成绩为基准,结合多年进行预测的经验公式,对全市及各校学业水平考试等等人数和高考上线人数进行预测,作为对一届学生学习水平、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管理水平评价的依据。在一个学习阶段结束时,用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评价,简述如下:

①学生届巩固分值(G)

G=■×100

其中:n1——本届学生应参加学业水平考试人数。其计算方法为:高一年级入学人数-转出外地(非统计地区)学生人数+转入学生人数

n0——本届学生参加学业水平考试人数。

②学科学业水平第等预测人数(Ai)

本校学科学业水平第i等预测人数Ai∑?籽jnj

nj——本校本届入口成绩第j个分数段学生人数;

?籽j——全市本届入口成绩第j个分数段学生第等率。

?籽j=■

Mj——全市本届入口成绩第j个分数段学生第等人数;

Nj——全市本届入口成绩第j个分数段人数。

③学校第学科分值yt

本校第t学科分值yt=■■×Ki

Bi——本校第学科实得第等人数;

Ki——第等权重分值;(i代表A、B、C,权重10:30:60)

④本校学业教育水平总分值Y

Y=G+∑yt(yt=1,2,……,9)

上述方法同样适用高考预测与评价。

(3)原始数据采集说明

①中考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成绩转换成100分制进行计算;

②因我市中考科目设置为上述七科,故需监控评价的生物的初始分以化学为基准,地理初始分以历史为基准。

2.质性研究

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学校、教师及学生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教学视导、问卷调查、资料查阅、随堂听课、师生访谈等方式,了解研究对象的学习状况、教学行为和管理过程,分析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而做出分析评价。同时通过教学视导深入课堂与教学一线,可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成熟的、卓有成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带进学校,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初步设计的质性评价框架为:学习常规评价、实践与操作能力评价、课堂活动评价。

质性评价由于目前研究所遇到的大量工作,无法在短期内获得全部监控对象的有效信息,目前暂不纳入学校学业教育水平评价,但研究团队将连同数据分析形成综合报告反馈给有关部门。

二、案例分析与评价

案例一:某校学业教育水平入出口评价

⑴学业教育水平预测:某学科全市中考91分数段人数618人,该分数段在学业水平A等人数为302人。其中某校中考该学科91分数段人数21人,则该校在这一分数段上A等预测人数为:A91=■×21=10.26,同理求得在每一分数段上A等预测人数并求和,得到该校A等的预测人数142人;同理得到B等以上的预测人数304人和C等以上预测人数447人。

⑵学科分值计算:某校高一入口总人数486人,出口人数为481人,某学科学业水平A等水平预测人数为142人,实际达到人数为128人;B等以上水平预测人数为304人,实际达到人数290人;C等以上水平预测人数为443人,实际达到人数为447人。

则该校学生届巩固分值:G=■×100=98.97;

该校该学科得分:y=■×10+■×30+■×60=101.42。

同理可计算其他学科得分。

(3)将各学科得分求和,加上学生届巩固得分,该校学业教育水平总得分:

Y=G+∑yt=1084分。

同理可计算各校学业教育水平。部分学校学业教育水平统计总分列表如下:

表中数据显示,上述高中学校学生学业成绩存在差异,反映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式的不同所带来的不同效果。

endprint

该统计法适用于以学校为整体、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综合统计和评价,也适用于单学科的统计和评价。

2案例二:个案分析(以L、M、N三校为例。统计数据见下表和图1)

将上表中各项指标赋予权重,可以计算出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水平进行评价。质量监控期间,我们对上述三学校作调研进行分析:

(1)L校是城区省级示范性高中,学生入口成绩相对较好,前期的学业教育监控显示,学生学业水平达标率和A、B达标率情况良好;但在升学准备中,学校管理工作和教师教学工作松散,没有延续之前的优势,顺势而下,以致高考一本、二本上线率偏离预期较远,只在三本、大专段达到预期,可见该校在对中低端学生的教学及管理中思路正确,成效显著;对优等生的教学和管理需要整顿和改进。

(2)M校是一所区级普通高中,生源情况属于全市最差的学校之一,学校领导从高一开始就有一套管理思路,“以生定教,不放弃一个学生”成为一种制度,常抓不懈。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成绩,该校不管是学业水平考试还是高考,除二本完成率不达标外,其余各项监控评价指标都完成得非常出色,特别是三本升学率特高,为全市最高水平;该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为普通中学、区县中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做出了表率。

(3)N校位居郊区,省级示范性高中,周边有几所优质高中,生源情况不太理想,过程监控显示,学生学业水平达标情况良好,但A、B达标率较低,说明学校前期和中期的教学及管理成效低微。针对该校前期和中期存在的问题,我们多次深入学校和教研组调研,与教师共同找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共同制定高考复习方案,在研究团队的指导下,每次考试学校工作细化到每生每科每题的分析,基本做到“一生一案”,将“快乐”、“素质”、“成绩”[4]系列教育抓准抓实,成效特别显著。从高考成绩曲线可以看出,与同为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的L校在高端学生的培养方面走出了截然相反的两条路子,最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三、研究成果与应用

1.研究成果

研究团队经过对两届学生连续四年的监控与评价的实践研究,结合统计数据和大量的实证资料及案例分析,在明确了各部门的功能和职责的前提下,建立了有利于我市高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学业成就提升与发展的监控与评价体系,即“贵阳市普通高中过程性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案”,基本流程图2。

2.研究成果的应用及其影响

我们的研究得到各级各类学校和区县教育管理部门的高度认可,因此对各层次学校都有激励作用,对各校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体现在:

(1)客观公正地评价我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普遍认为该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我市各级各类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实践证明,监控与评价对推进学校不断端正办学思想,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促进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提高学科课堂教学效率,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2)为上级领导行政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该评价体系,我们可及时客观地掌握各高中学校各阶段的教育教学动态,及时研究分析对策,为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做出普通高中教育阶段以高标准、高质量为追求目标的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也可督促政府加强对普及高中教育的办学力度、指导学校规范办学行为、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们的研究成果在更广阔的背景下也将发挥其影响力:主张不只用考试的原始成绩数据衡量学校的办学水平,使我们对学校的评价更加全面和合理,这将影响到大众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判断和对学校的理性选择;为教育决策者思考公平教育,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制定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及均衡发展策略提供了一定依据;通过对不同层次学校的个案分析,全方位、多层面分析学生发展所需的环境因素,也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供依据。

(3)促进和激励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积极性

我们的研究,即入口预测与过程性评价认同不同学校在各阶段的工作成绩,是调动学校积极性,促进全市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的重要手段。该评价方案的实施,能帮助学校准确定位,改变了以往学校不择手段抓优质生源的倾向,更多的薄弱学校注重过程管理,责任落实到位,主动积极探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在“入出口评价”中取得可喜成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作为教师层面,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能为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教学时时把握方向,促使教师树立依据人的学习规律和成长规律来办事的生本理念,了解并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使每一个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通过自身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在其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尽可能的提高。

通过实践研究,研究团队、学校和老师对一些问题形成了共识:在学生高中三年的学习过程中,进行适时监控与干预比仅进行终结性评价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入学起点低的学校,采取面向大多数学生,注重基础性知识的教学,降低教学难度的做法是有效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出发点在于学生的发展,落脚点在于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自我监控能力的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各级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决策力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经过不断的深入研究、探索、实践、修订,才能得以不断完善。

我们希望通过我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方案的实施,建立起以推进我市高中阶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年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报告为成果呈现形式的监控与评价制度,并与我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控方案整合,形成具有我市特色的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实现我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势整合与整体提升。

————————

参考文献

[1] 董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人民教育,2007(Z2).

[2] 王强.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构建的研究与思考.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1(1).

[3] 王云峰.北京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的构建.教育科学研究,2009(9).

[4] 郭思乐.课堂:从短期指标回到人的发展.人民教育,2009(15-16).

【责任编辑任洪钺】

监控评价 第7篇

院 (系) 是高校办学的实体和基层单位 (尤其我校目前实施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 担负着对所属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 各教学环节的组织安排及各项教学任务的实施, 管理和考核等任务;承担着教研科研和学生管理工作;负责本院 (系) 的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师资队伍、系 (部) 教研室建设, 以及对教师业务进修, 教学水平, 教学纪律, 教学态度, 教书育人等各环节的管理。学校的教学质量能否得到保障, 院 (系) 的教学组织, 教学实施, 教学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必须加强院 (系) 教学管理和综合评价。

建立院 (系)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1.权威性原则。只有监控与评价结果具有权威性, 才能使监控与评价具有诱导性、导向性, 真正激发院 (系) 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从而推动院 (系) 的各项工作, 最终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

2.科学性原则。影响院 (系) 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 而且有些是很难用量化指标来衡量的。因此, 在制定院 (系)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上应注重科学性, 在制定指标时应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并采用多渠道监控与评价的方法。

3.主体性原则。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要做到“以人为本”, 要充分发挥监控对象——每位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 使大家自觉积极地参与, 将监控作为开展和推动教学工作的动力。

院 (系)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机构组成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主要由院 (系) 顾问、主管领导、学术委员会、教学质量保障小组、教学督导小组组成 (如图所示) 。

1.院 (系) 顾问。主要负责对学院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 教研室及院 (系) 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等。

2.院 (系) 学术委员会。其主要职责:①对院 (系) 发展规划、教学科研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 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指导、审查、完善课程设置与师资队伍的建设;研讨培养学术带头人的有关问题。②评估教学和科研人员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成果。③向有关职能部门推荐优秀的科研项目、教改项目及优秀的学术论文, 以便进行评奖工作并完成校学术委员会委托的工作。④考核、初审并推荐“校级教学名师”、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候选人等, 并协助开展校、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3.院 (系) 教学质量保障小组。主要负责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相关政策和工作设想, 制定相关制度, 指导并监督教学质量管理的实施过程。

4.院 (系) 教学督导小组。负责对院 (系)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的管理, 督导, 检查等。主要是深入教学第一线, 听 (听课、听师生反映) 、查 (查教学文件、资料) 、议 (集体评议) 、导 (有针对性地指导) 、写 (写阶段工作总结) 等, 以及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探讨教学创新等问题。

监控内容及评价要求

1.备课。第一要备大纲、备教材:主要是规范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明确单元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 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第二要备学生、备教法: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选择和确定达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措施。第三要写好教案:每学期末任课教师应向教研室提交本学期上课教案, 以备教学督导小组检查。

2.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是保证教学优质高效的关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正确处理四个关系:教与学;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面向学生群体与关注学生个人;教书与育人。其次, 在课堂教学中要达到五个要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科学性、思想性强;教法选择恰当、合理;教学组织严密。还有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强调提高效率和培养能力。

3.作业、辅导。作业:作业题的确定, 目的要明确, 针对性要强。教师布置作业时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辅导:对学生的辅导要坚持“注重实效、因材施教”的原则。

4.考试、监考、阅卷。考试题的制定:要严格按照《学校考试管理规定》要求、遵循教学大纲来确定考点及各考点所占分值, 考点要能覆盖全课程90%以上的内容。在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 要有一部分考题内容涉及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监考:凡担任监考任务的教师, 应严格按照《学校标准化考场及监考规则》要求监考。阅卷:严格按照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阅卷。阅卷工作结束后, 教师应按时填写《考试试题分析》、《试卷分析报告》、《学生考试成绩登记表》并与试卷一起交教研室存档。

5.教学质量自评 (总结) 。每学期期末, 各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工作总结。内容包括: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学生学习情况、主要经验体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意见等。

6.教学态度:①上课精神饱满、衣冠整洁、语言文明、不接听手机或擅离岗位;②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和反映,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③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认真负责。④阅卷, 评分科学公正。⑤遵守教学纪律, 无随意缺课、迟到、提前下课等行为。

监控、评价措施

1.教学工作会议。结合学校情况, 每年上半年院 (系) 定期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会议。会前邀请顾问指导工作, 为院 (系) 发展出谋划策;并要求教师撰写大会交流论文, 会后将优秀论文汇编成册。

2.教学督导。成立院 (系) 教学督导小组。

3.定期监控。每学期开学第一周检查任课教师教案、教学进度表。每学期期末检查教师试卷、阅卷情况、试卷分析和教学总结。

4.不定期监控:①每学期教学督导对全体任课教师进行随机随堂听课。②每学期由教研室组织对部分教师听课。③以教研室为单位, 组织教师相互听课 (每学期应不少于3次) 。

5.教学管理人员听课制度。教学管理人员应深入课堂听课, 直接掌握课堂教学环节的质量状况, 及时发现和解决本科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了解师生对教学工作各方面的意见和要求, 有助于保证教学效果, 推进教学改革, 保障教育质量。①听课人员范围及工作量。院 (系) 领导每学期听课至少6次;主管教学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次;院 (系) 教学督导每周听课至少2次。②听课要求。听课重点为本科生课程。院 (系) 领导可随机选择进行听课、督导可根据评估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听课。听课后认真填写《听课记录表》。③对教学管理人员听课后反馈信息的处理。院 (系) 评建办公室及时对管理人员填写的《听课记录表》及时进行阅读和处理, 其中评价量表部分供学期末汇总进行教学质量评估。

6.奖惩措施。对于教学态度端正、教学效果显著、学生评价高、无教学事故的教师, 年终评优、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外出学习、评职称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对于教学态度差、学生意见大、出现严重教学事故的教师,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以下措施:A、限期整改;B、年终不评优;C、减少所担任的教学任务学时量, 以促使其提高教学质量;D、对教学态度恶劣、学生反映强烈、不能定期整改的教师, 暂时调离教师岗位。

创建院 (系)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体会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与评价 第8篇

一、我国当前高职人才现行质量评价机制

目前, 我国高职院校是依据教育部教高[2000]2号文件附件二《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精神开展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的, 由教务处、教学督导室相关的教务部门执行。通过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生评教和信息反馈制度、听课制度几种形式进行。

这一监控评价机制对于高职人才的培养与整个高职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制度本身的局限, 使其与高职教育迅速发展的现实难以匹配, 不能更好地发挥其对于人才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传统制度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质量观念落后、评价的内外部失调、整个制度仍缺乏科学性专业化程度不足。所以总体评价来说, 我国当前的这套方法更多的是管理功能和总结性功能。监控与评价本应具备的改进和激励等重要功能并没有得以充分发挥。因此, 如何依据我国高职教育现实需要, 制定出一套合理、可行、高效的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势在必行。

二、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

(一) 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1. 建立教学规范。

高职院校应该制定完善的教学工作规范, 新生入学时就能清晰地了解学校的教学要求, 使得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做到目标明确、学有所专。譬如, 在毕业生质量标准上, 规定学生必须修满教学计划内规定的所有课程, 同时将英语、计算机等基础知识和毕业设计专业能力考察与毕业进行挂钩, 提升学生的综合与专业能力。

2. 提高质量保证体系。

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因而, 教学质量的保证体系是必不可少的。高职院校可以建立以院、系两级监控为主体的监控体系。教务处代表学校进行宏观管理和调控, 制定相应的各项质量标准, 各个系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进行细化, 切实保障教学质量。同时, 学校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师教学评价中去, 将教师的教学质量纳入人事考核指标, 作为教师加薪晋级的重要依据。

(二)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1. 人才培养目标明确。

高职院校和其他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存在着自己的特色, 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致力于培养学生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 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2. 完善质量。

采取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特别是要注重评价单项与综合项目、主体评价与客体评价的结合, 将内外部并举, 实施学校社会评价相融合, 达到评价的指标化、组织化、程序化的目标。根据近年来对上海高新技术企业的实际调查, 发现企业中各类人才职责的重叠现象加大, 尤其是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从业岗位扩张现象十分明显。绝大多数企业的负责人都明确表示, 将会继续大量引进高职高专毕业生, 充实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职业岗位。按照上海经济发展模式需要的人力结构配备比例, 并参照发达国家工业城市人力结构特征推算, 上海高级技术型人才的缺口达20万人之多。

三、人才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基本原则

实施合理科学的人才质量评价与监控全面掌握实际教学情况, 查找问题情况, 作出决策解决, 以保证整个教学的有序规范都有着重要作用。但是这样的评价的实施也一定要遵循与其性质要求相符合的基本原则。

(一) 总体性原则。

监控与评价是贯穿于整个过程并涉及最终结果的全序性内容。而从教学角度来说, 它也是一个其下所包括的教、学等部分具体作用的一个完全的过程。所以, 在进行监控与评价时, 需要考虑的既要有相关的主观因素, 也要有对其有影响的客观因素。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和过程来考量, 真正展现出日常教学过程各方面的具体内容。

(二) 针对性原则。

监控与评价在总体性的原则衡量后, 就要从整体再回归到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通过对于教学中各个分点内容的综合评价, 将科学方法与数据结合, 反映出教学的具体环节。

(三) 定量与定性协同。

定量与定性分析是方法效果均不同的方法体系。过去的评价与监控中存在对于二者间区别的认识不够, 且在实际中也较少进行双方法的结合运用。定量侧重于用量表示, 效果明确;定性则是更侧重将对象用范围等级的显示, 人的主观性较强, 因而会受评价人的主观影响。所以, 这样两种完全异向的方法类别, 必须运用适当, 若乱用, 会造成评价结果失真。

(四) 单项与综合项的结合。

在前面的内容中已经提到过单项与综合项结合的重要性。在原则角度考虑来说, 其同样可以作为一个基本原则来运用。因为综合项涉及面广, 涉及的人员对象也是复杂多样的, 无法按照一类方式方法进行考量, 而单项由于是对于具体一方面的评价, 其评价面较为狭窄。

四、人才质量监控与评价主体架构

首先来说, 进行整个的监控与评价必须有具体的人员依照基本原则要求采用科学方法进行。而人员的匹配又要进行一个组织化过程, 实现监控评价人员在一个基本的专业化组织内进行工作。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主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因此人员的参与选拔更应该注重从教学一线中挑选。特别是对于教学整个过程明晰、经验丰富的教师人员。由他们组成进行监控与评价的委员会, 实施整个的监控与评价工作。具体的监控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几下部分:

(一) 课程的体系与建设。

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两方面进行。教学计划的主要指标应该是知识、能力、素质。评价监控人员应对照以上三点主要内容, 按照规定时间标准进行评价, 特别是评价其可运用性、恰当性。当出现四分之一的人员对于课程的设置难以达到知识、能力、素质这三点教学目标时, 就要进行相应的变化。教学大纲的主要指标是实际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出现组织成员四分之一的不赞同课程内容与目标的匹配性时, 就要将深度广度进行改变。在大纲内容中还要注意教材建设。主要是进行教材的与时俱进性、教学适用性、师生认可性的考察。要将具体社会革新中的新内容及时跟进, 写入教材, 列入教学内容, 保证学生接受知识与时代发展接轨。

(二) 教学条件的监控与评价。

物质是基础保证。只有与教学相应的实验条件、实习基地、现代教育手段, 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效果, 特别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实验条件要求是每一个专业都要有相应的条件配置, 如果一种专业没有这样的条件配置, 就要进行跟进, 保证条件配置的一致性。实习基地则要求学校的重点特色专业以及主体专业都要有自己固定的、条件较好的实习基地。教学技术手段方面则要注重学生人均教学资源占有量的监控, 应该保证教师与学生比、教学设备仪器、图书馆藏书量、现代化教学场所数值与学生人数的合理配比。当出现配比无法达到监控评价指标时就要实施具体操作, 提升原先数值达到标准要求指数。

(三) 师资队伍的评价与监控。

该项监控与评价要按照主体、指标、反馈三个步骤进行。主体就是要将行政部门、教学部门、实验部门都包含在内。指标的要求从教师的比例和学识两点来考量, 教师比例部分应当将教师实际学历学位、教学年数、级别包含, 符合评价要求;学识方面则是要求依照教师的具体表现, 依据科学研究、教学创新、技术进步等内容让监控评价组织进行评价;反馈是在相关的部门上报数据的前提下, 由院校高层进行测量, 需要进行改变的意见反馈到具体操作部门。

(四) 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与评价。

教学质量管理的监控和评价主要是针对监控评价组织的构成和工作效果、组织成员的素质水平、组织制度施行、教学计划执行、招生就业管理、信息反馈等。重点是对于生源状况、教师情况、学校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监控评价。生源要按照以学生为本, 了解学生的原先学习状况。职院与普通大学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其生源的多样性, 有普通高中毕业生, 有中职院校的毕业生, 有部分初中毕业生。各个生源类别的具体情况又是完全不同, 因此对于学生的教学、素质发展、定位几个方面都是要有相应的区分度。科学合理的监控评价能够让学生学有所成, 同时学校在教学中也能因材施教更好的帮助各类学生, 有着很重要的积极意义。按照社会需求, 将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的专业化人才, 重点参考每年的就业率与专业对口率两项指标, 调整学校专业的设置与规模。教学的监控与评价主要是对于教师教学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几大块部分处理, 实际掌握教学计划的准备、教学大纲的执行、教学方法的科学、教学内容的深度、教学效果的良好等情况。

(五) “212”评价体系。

辽宁某学院建立了以“两 (内、外) 督、一反、两 (内、外) 审”为主体的“212”评价体系, 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以“学生德育百分考核成绩、学生学习成绩”为主体, 权重按1∶4比例, 对在校学生质量进行评价。以“五率两评” (“五率”为新生报到率、职业资格持证率、毕业生就业率、家长满意率、用人单位满意率;“两评”为审核评价、政府评价) 为主体, 采取家长满意率调查、用人单位满意率调查、毕业生跟踪走访、座谈会等方式, 对毕业生总体质量进行评价。“二督”为校外督导队伍, 由质管办负责组建行业、课程的改革, 高职金融专业应开设商业银行实务、商业银行业务实训、证券公司实务、证券模拟实训、保险公司实务、保险业务实训, 开设以三个主要的金融机构为课程名称的金融专业实务课程, 同时要一并开设相应的实训课程, 确保理论实务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五、结语

人才质量的监控与评价是关乎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实施人才质量的监控与评价的主要目的还是要保证学生培养的质量效果。通过高职教学教育, 使学生最终能够达到具备基本理论知识、专业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基本素养素质方面学生遵纪守法、履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修养情况、考风考纪情况、学生身心健康、学生参加社会劳动、社会实践和科技文化活动等。专业能力上重点是职业能力塑造, 建立高职高专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互通机制, 形成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体系, 使学生参加专业规定的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证书考试通过率达到一定标准以上。在最终的就业中能够专业对口, 发挥优势, 运用所学专业技能。将学生就业满意率和对学校满意度结合。反馈用人单位对于自身院校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的评价信息。形成综合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监控评价效果。因此, 构建一个科学、合理、高效的人才质量监控和评价新机制, 是转变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向, 实现高职教育科学轨道发展的制度保障。

摘要:高职院校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高职教育对于我国人才培养的贡献是无可比拟的。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人才素质的基本制度保障。本文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基础性理论知识入手, 探讨如何构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质量体系, 旨在提高当前高职院校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质量评价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 .徐宏毅, 周群英.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 2009

监控评价 第9篇

关键词:项目,风险监控,风险评价,综合评价

0 引言

随着城市的发展, 地铁在城市交通运输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地铁事故发生频率也随之增大, 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多意外损失。2009年深圳地铁施工上半年发生事故14起, 造成数人伤亡。北京, 上海地铁近年来事故频发。相关部门根据安全形势和地铁项目自身特点, 提出进一步加强对地铁工程项目的安全监管。

地铁工程项目安全风险主要分为质量风险、地质风险、技术风险以及安全事故风险。针对可检测的风险因素 (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风险因素) , 施工或监理单位需运用多重监测技术、监测设备对施工点进行数据监测, 并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和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分析, 对风险进行评价以做出合理的应对决策, 来实现风险规避, 风险转移, 风险应对。所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 综合的评价方法更有助于决策者全面了解风险状况, 预测未来发展, 并作出相应对策。

1 地铁施工风险监控和评价

要进行风险监控和风险评价, 风险因素分析、风险数据收集和风险评价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对地铁项目, 风险因素针对不同地区, 不同环境而可能有不同的发生概率。所以要对具体环境进行具体分析。

1.1 风险因素分析

对于地铁项目施工风险, 主要有:A由于地质自身条件带来的风险。B由于施工及周围带来的风险。

1.2 风险监控和技术

项目风险监控是指在施工过程中, 对所建工程项目特定监测点分配相关工作人员, 对特定风险因素进行测量。通过测量数据的收集和统计, 并把测量值与施工计划值进行对比。分析所测风险项目指标是否在可控变化范围内, 是否需要进行相应处理, 避免更大风险的发生。在监控过程中, 最重要的是使用正确的监测设备和确定合理的监测指标以及指标的测量标准。

先进的监控技术给风险评价提供了更精确的数据, 常用的监测技术有:几何水准沉降监测, 坐标法和小脚法的水平位移监测, 测斜仪对监测围护结构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通过频率读数仪对基坑中钢支撑或混凝土支撑的受力的监测, 通过水位计对基坑周围地下水位升降的检测等等。

1.3 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即对收集的数据评价方法进行分析, 从而得出所测项目存在的风险等级。

综合评价法适用于多因素的评价, 要求充分考虑各种信息, 结合主观评价与客观数据统计分析。该方法把事故发生概率, 因素发展趋势, 发生后果等因素结合起来, 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 并把各因素严重程度按综合评分法排列, 确定风险应对的主要因素。

主要评价步骤: (1) 确定因素集——即影响评价结果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 确定项目监测对象。用X表示因素集合, 即X={X1, X2, , , , , , }。

(2) 确定表示评价结果的评语集——即确定对每个因素的单因素果, 可以通过数据统计, 或者专家打分法进行。例如, 对于因素X1进行单因素评价, 评语集为Y={正常状态, 预警, 报警}。根据对X1因素的监测数据确定所得数据对于三个评价结果的隶属程度: (rij) 表示第i个因素对第j个评价结果的隶属度。

(3) 确定权重。

根据历史数据资料或者专家分析, 确定各因素在评判中的权重。设为A= (a1, a2, , , , , , ) a1表示第1个因素的权重。

(4) 进行综合评价。

根据各单因素的评价结果, 建立评判矩阵R, 进行综合评判B=A。R假设评价结果为B= (b1, b2, …, bm) 。按总分排序法, 案例属于某一评语的程度顺序排序。

2 案例分析

以下以某地铁某路段具体风险监测和分析为例, 先对案例的实际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进行具体分析, 通过分析得出风险监控所要监测的主要风险因素以及所对应的风险监测方法, 并通过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价形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2.1 某地铁施工某路段条件分析

2.1.1 地质条件

本站地形平坦, 场地吴淞高程9.02~10.16m, 场地地貌单元属秦淮河古河道区。车站基坑开挖范围地层从上到下依序为①-1松散~稍密杂填土、①-2软~可塑素填土、①-3流塑淤泥、淤泥质填土、②-1b4流塑粉质粘土、②-1c3稍密粉土、②-3d3稍密 (局部松散) 粉砂、②-4d2中密粉细砂。车站底板位于②-3d3层, 地连墙位于墙趾主要位于③-4b2-3层粉质粘土层。地下水主要类型为地表水、孔隙潜水、微承压水三种类型。

2.1.2 周围环境

本站双跨段主体结构外包尺寸为269.4m (长) ×21.1m (双跨标准段宽) , 单跨段主体结构外包尺寸为232.2m (长) ×10.3m (单跨标准段宽) , 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 地下一层为站厅层, 地下二层为站台层, 内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

双跨段北端头井基坑开挖深度约20m, 南端头井基坑开挖深度约20m, 标准段基坑开挖深度约16.3m, 单跨段北端头井基坑开挖深度约18m, 标准段基坑开挖深度约16.3m。

本站采用半盖挖顺做法施工, 主体基坑支护结构采用800mm厚地下连续墙+内支撑的结构形式, 标准段地连墙深度为30m, 地下连续墙采用H型钢接头, 围护连续墙与主体侧墙组成复合式结构, 主体侧墙外设置附加防水层;第一道混凝土撑结合盖挖系统设置, 第一道混凝土撑兼盖挖顶板横梁尺寸800mm×1100mm, 间距为7~8m;标准段下设三道∅609mm (t=16) 钢支撑, 间距为3m, 盾构井段下设四道∅609mm (t=16) 钢支撑, 第一道混凝土撑纵向连系梁兼盖挖顶板纵梁尺寸1000mm×1400mm;盖板系统的临时立柱采用450mm×450mm格构柱;临时立柱基础采用∅1200mm的钻孔灌注桩。

2.2 监测内容和方法

2.2.1 监测内容

综合考虑相关规范及设计文件监测要求, 结合本工程监测对象, 车站基坑及周边环境监测点优化布置部分具体情况如表1。

2.2.2 监测方法

根据施工状况, 围护机构施工阶段监测频率为三天一次;基坑开挖到底板封闭之前阶段为一天一次;底板封闭之后根据时间的往后推移, 监测频率逐渐降低。并且规定, 当出现以下情况, 则加测频率应相应提高: (1) 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2) 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水、市政管道出现泄露; (3) 支护机构周边地面、建筑物出现严重开裂; (4) 出现其他影响危及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对于巡视对象, 关键工序施工或者检测值发生很大变化, 周围环境出现很大变化时, 都应当加密巡视频率。通过监测和巡视搜集相关数据, 进行分析和评价。

2.3 风险综合评价

风险综合评价主要步骤:建立风险评价标准和模型, 数据分析及应用, 综合评价及排序。

2.3.1 构造评价模型

根据项目测量内容可以确定风险因素集, 由于所测风险因素较多, 若直接赋予权重, 则权重差异很小, 不能体现出各因素的重要性, 所以进行二级综合评价。首先把所有因素归类, 主要分为两类 (周边环境及建筑物, 新建地铁及维护结构) 。根据以上列表可知周边环境的情况 (道路地表沉降, 建筑物沉降, 地下管道沉降, 临时柱体沉降) , 以及新建地铁及维护结构 (墙顶水平位移, 墙顶垂直位移, 墙体水平位移, 支撑轴力, 地下水位) 。首先对各因素进行一级综合评价, 各因素测得方法不同, 所以用不同标准规定各因素对 (正常, 预警, 报警, 红色报警) 进行分析。

2.3.2 数据分析——一级综合评价

根据监测数据可知, 地表沉降监测点共21个, 规定: (a) 若累计变量和单次变量均在可控范围之内, 则X1= (1, 0, 0, 0) ; (b) 若累计变量在可控范围之内, 单次变量值使得累计增加次数为i次, 则X1= ( (21-i) /21, i/21, 0, 0) ; (c) 若累计变量超过可控范围, 超标次数为j (j<10) , 单次变量超标的次数为i则X1= (0, i/21, 1, j/21) ; (d) 若累计变化量较大且单次变化较大 (j≥10) ·X1= (0, 0, j/21, 1) 。该地铁站地表沉降的监测数据如下表2。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 累计变量超过可控范围, 则按照 (c) 中规定的原则建立隶属函数:X1= (0, 3/21, 1, 1/21) 。按此规则, 对建筑物沉降、地下管线沉降、道路及地表沉降、墙顶位移、墙顶垂直位移、墙体水平位移、临时立柱沉降、支撑轴力、地下水位等进行隶属函数的确定。

周边环境及建 (构) 筑物的根据调查分析, 各因素的权重A1=[0.45 0.15 0.25 0.15]。

新建地铁及围护结构的隶属度。各因素的权重A2=[0.25 0.3 0.15 0.3]。根据B=A。R得一级综合评价结果为:B1=[0.15 0.25 0.45 0.25], B2=[0.25 0.3 0.3 0.3], A=[0.4 0.6], B=[0.25 0.3 0.4 0.3]。

根据最后结果可以看出总体处于报警状态。从项目分级评价中, 可以得到每个风险因素的当前状态, 以及整体项目的综合评价, 有利于宏观控制和具体措施的制定。

3 结论

综合评价方法充分考虑了评价因素的各种情况, 与其他方法相比, 通过建立矩阵, 不仅可以看出风险因素的损益之大小, 每个隶属度都是对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发生趋势的综合评价, 决策者还可以从整体角度控制风险因素, 合理支配资源进行风险处理、跟踪和控制。随着实际施工状况和实际条件的改变, 可以相应更改数据, 得出新的评价结果。不足之处, 由于条件限制, 建立的评价矩阵分项较粗略,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将风险因素进行细分。

随着科技的发展, 越来越精确的监测仪器应用到工程风险监测当中, 给风险评价提供了更精确的数据, 有利于风险决策者得到准确的数据和制定合理的决策方案。但是, 现存的监测方法, 仍是以人工定时定点监测。由于地质条件是在不停的发生着改变, 而且, 地质条件的改变不仅由特定地质特点决定, 还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例如, 在基坑周围水管道突然地爆裂, 可能导致基坑沉降等。所以, 利用先进的技术, 进行智能测试是很有必要的。例如, 火警预报系统, 通过自动化的传感系统检测各个数据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梁希福, 徐静涛, 常彦荣, 刘香.地铁施工中的监测技术与风险管理[J].北京测绘, 2009, (1) :2.

[2]莫若, 黄南辉.都市快轨交通[J].地铁工程事故与风险管理, 2007, 20 (6) .

[3]张宁, 陶庆.建筑经济[J].基于多级模糊综合法的工程项目风险评价, 2009, (6) .

监控评价 第10篇

一、实验技术队伍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指标

实验技术人员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品德素质要求。1.热爱本职工作, 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只有对本职工作充满热情, 才能热心于实验科学技术, 爱岗敬业, 恪尽职守。2.愿意甘为人梯, 具有无怨奉献精神。实验工作服务性很强, 要甘当配角, 尽职尽责, 默默奉献。3.坚持科学态度, 具有严谨的求实精神。在尊重科学试验的的前提下, 勇于探索, 应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实践精神。 (二) 管理素质要求。1.提高管理智能和水平。实验技术人员要学会管理、懂得管理, 包括实验教学管理、仪器设备管理、管理信息技术管理等。2.掌握管理方法和技术。如充分利用计算机收集、存储实验室中的大量信息数据, 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3.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应加强校内外信息交流, 及时获取和消化先进技术经验, 使自己始终处于实验技术发展的前沿。 (三) 专业素质要求。1.应具有广博、专深的知识结构。所掌握的知识不仅要有一定的深度, 而且要有一定的广度, 还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动态地适应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需要。2.应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一是所属学科的系统理论知识, 二是实验理论知识。3.应具有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包括仪器设备的调试、操作、维修及实验装置的改进、仪器设备功能的开发等。 (四) 科研素质要求。要积极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参加实验教学研究、实验教学改革, 参与毕业设计 (论文) 指导以及参加各种竞赛活动等。要有计划地组织实验技术人员深入工作实际, 将实验内容、设备改进、技术创新、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等内容, 撰写科学报告, 或实验技术管理方面的研究论文, 进行学术交流, 进一步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科研素质和科学管理水平。实验技术人员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坚持科学态度, 在工作中不断研究、探索, 与时俱进, 才能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人员稳定的实验技术队伍, 从而为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保障作用。

二、实验技术队伍的监控与评价原则

(一) 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是指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以学生的能力拓展为中心、以学生的知识结构为中心开展实践教学。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 就是要以提高技能为目标设计教学过程, 提供支持服务。把学生需要的、想学的技能传授给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强调给学生传授新技术、培养学生执业能力和技术拓展能力。 (二) 密切联系实际的原则。密切联系实际是“以学生为中心”原则的拓展, 主要是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联系学生的实际、专业技术发展的实际、学校的实际。了解他们想什么、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支持、存在什么样的技术难题, 从而选出企业急需的、学生能做的实践课题, 实现“真题真做”, 为学生提供实战机会, 尽早实现学生与社会的“无缝链接”。 (三) 全过程实践的原则。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将实践教学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真正的实践教学开始于学生入学, 结束于学生毕业。

三、实验技术队伍监控与评价方法

监控评价 第11篇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信息化平台;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17-0056-03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最基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保证并提高教育质量的最重要环节之一[1]。保证并提高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做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工作,充分发挥评价与监控功能,这就要求有良好的评价与监控工具[2]。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质量监控办公室与计算机工程系联合开发“教师授课质量评教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革原始的手工评教手段,并取得初步成效。

一、信息化建设内容

在信息化建设前,学校已在人才培养数据采集平台的要求下开展了教师授课质量评教工作,包括学生评教、督导评教和同行评教三方面。学生评教以教务管理系统的网上评教为主,但学生参与评价的动力是查看成绩,导致学生对评教不重视,评价结果趋同;同行和督导评教以课堂教学评价表人工打分为主,教师的三方综合评价则需要进行人工二次统计,数据量大,统计结果容易出错或疏漏,而且统计和分析周期长,评价结果反馈不够及时。此外,在人工情况下,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力度不足,在纷繁复杂的大量信息中确定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更是困难。

为解决上述问题,学校分别于2009年和2012年进行了两个阶段的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平台信息化建设工作。首先,通过“教师授课质量评教管理系统”将学生、督导、同行三方评价数据汇集在此网络平台上,实现三方在线测评、三方综合评价自动汇总等功能。然后,通过将课堂巡查监控信息、深度挖掘的数据分析结果,在网络平台每月或每学期的定期发布,重点监控并诊断教师授课存在的关键问题。

教师授课质量评教管理系统包含:在线测评、数据统计分析、基础数据(教师、学生、课程)管理和系统管理四大功能模块。

在线测评模块方便快捷,保证测评数据准确。从教务系统导出的教师授课任务数据以Excel表格形式一键导入系统中,学生、督导、同行便可登录系统进行在线测评。系统可以管理学生、督导、同行的测评数据,清除异常,填补遗漏,保障测评质量。

数据统计分析模块超大数据存储,按需即时出图。系统可以满足日常质量监控工作对数据的统计分析需求,具有数据辅助分析决策功能:一是评教分数查询。输入查询条件,如院系、学期、课程名称,从数据库中检索,可即时获取三方评价数据和汇总折算后的综合评价数据。查询条件全面且能任意组合,方便管理者获取各种所需数据。二是评教分数汇总。数据快速统计分析生成图表,定期监控各院系间整体授课质量及分析职称、年龄、双师素质等对授课质量的影响。三是评教趋势分析。选择系部、起始和终止学期,系统以组合图形式按时间展现授课质量的变化状况及职称、年龄、双师素质、教师来源、课程性质对授课质量影响的变化状况,为学校预测教学质量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策略、评估质量管理措施的成效提供数据支撑。四是三方评教明细。以Flash仪表盘展示全校或各系的三方评教分数和综合评教分数,盘面0到100分以不等间距进行划分,并按红、黄、绿色块标识课程评价分数所处等级,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预警管理。各种类型的数据统计分析图见图1。

基础数据管理模块与采集平台数据对接,支持一键导入。基础数据管理包括教师、学生、课程信息管理三大部分。系统采用的教师、学生和课程编码与数据采集平台相同,可从学校人才培养数据采集平台获取,并提供Excel一键导入功能;从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出发,教师基础信息中包含有年龄、职称、双师素质、教师来源等,主要功能包括添加、删除、修改、查看教师的姓名、职称、学历、代码等分类统计信息;学生基础信息中包含有专业、年级等,包括添加、删除、修改、查看学生的姓名、联系电话、学号等信息;课程基础信息中包含有课程类别等分类统计信息。

系统管理模块个性化设置,满足管理需求。系统可结合实际管理需要,设置督导、学生、同行三方评教分数比例,设置评教截止日期,管理督导、同行、学生等用户并分配评价、查询等权限。

二、信息化实施过程

学校利用信息化平台积极开展课堂教学质量网络评价与监控。每学期初,系统管理员将教务系统的教师授课任务数据导入系统中。在教学过程中,学校督导执行教学巡查和课堂听课,将巡查结果、课堂教学情况等定性评价以及定量评价成绩录入系统,做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3]。学期中,学生在教学质量监控部门及学生信息员的组织和监督下远程登录平台对每个任课教师每门课程进行在线评价。学期末,平台再次开放给学生进行补录,保证学生评价样本的数量。

在学生评价成绩录入前,平台以Flash动画展示评教规则,帮助学生理解评价指标内涵,引导学生公平、公正地参与评教。教师登录平台及时获知三方评价结果。平台将巡查监控记录定期发布,形成“监控月报”,促使教学相关部门和教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平台每学期初发布上学期的监控数据,将评价成绩纳入系部年度考核指标体系。院校督导筛选出评分不达标的任课教师名单进行重点监控并增加听课次数,促其整改。平台定期发布统计分析报告,诊断教师授课存在的突出问题、诊断教学改革的成效、预测预报教学质量发展趋势等。

三、信息化实施成效

(一)促进教师提高授课质量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平台将学生、督导、同行三方评价汇集在一起,体现了多方参与评价的科学性。教师登录系统即可查看三方评价和综合评价,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及时改进教学手段,明确努力方向,提高授课质量。

(二)有效提高监控管理效率

平台通过评价、查询、智能分析、监控数据定期发布等功能具有了评价和诊断的双重功效,有助于质量监控相关部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追踪落实,提高监控管理效能。一是通过多条件组合智能查询筛选出学生评价低的教师名单(发现问题),质监办据此进行重点听课(解决问题),并对这些教师后续学期的评价数据进行授课质量跟踪(追踪落实)。二是对评价低的教师查询其过往学期的评价数据,发现其两个学期共讲授11门课程(发现问题),授课门类较多,难以保证所有课程教学质量,专业教研室排课要严格限制教师上课门数(解决问题)。三是通过对课程教学改革前后不同学期的评价数据进行查询比较,可获知该课程经过教学改革后,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是否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据此检测该课程教学改革成效,如《两课概论》在教学改革前学生评价均在85分以下,教学改革后均提升到89分以上,甚至在2012~2013学期达到92分,说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是有效的。四是以时间为序列监控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教学秩序,以时间为序列监测教师授课质量与年龄、职称、双师、来源等因素的关系。

从以上例子可见,在实施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信息化之后,依赖平台数据可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数据分析。在此基础上,可以开展一系列的课程及教学改革。通过9个学期的信息化评价与监控工作,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取得了明显提升。全校课堂教学质量评分趋势见图2。

参 考 文 献

[1]杨金观,聂建峰.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一个在高校实际工作中被误解的概念[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26):15-20.

[2]董文军,黄新民.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理论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27):55-56.

监控评价 第12篇

2010年我国卫生部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 倡导立足于目前临床护理工作现状, 将夯实基础护理工作作为切入点, 进一步加强护患间关系, 并提倡以患者为中心, 将时间还给护士, 将护士还给患者, 使患者满意护理服务[1]。而作为实施医疗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 病房环境卫生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疗服务质量[2]。本文将优质护理服务在病房环境卫生中应用前后的有关情况进行比较,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环境卫生中的开展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病房区域共有85张床位, 其中4人病房9间, 3人病房7间, 2人病房12间, 单人病房4间。给予满意度评价的60例患者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均住院的患者, 所有患者均排除存在精神疾病的病例, 全部患者均意识清晰, 可与他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

1.2 方法

对医院病房的护理人员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的管理工作, 管理模式采用护士长-组长-责任护士的分层分组管理模式, 在护士长总体领导下, 将护理人员分为3个小组, 每组设一名责任组长和两名责任护士, 责任护士辅助责任组长负责本组护理及病房环境卫生工作的质量查检工作。

1.2.1 转变服务理念

医院护理主管领导要深入科室病房开展护士优质护理服务动员大会, 定期组织部门集体学习优质护理相关文件, 做到深入浅出地讲解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与目的, 引导大家正确理解优质护理服务人实质内容, 明确开展优质护理的主要步骤[3]。同时鼓励护理人员改变服务理念, 努力夯实基础护理水平, 主动走进病人, 呵护患者, 为患者提供精心优质的护理服务, 做到使患者满意。

1.2.2提高病房环境卫生质量

要求护理人员保持病房环境卫生的规范整洁。如有效整理病房必备与不必要物品和设备, 对于必备物品应根据日常用量确定周转基数, 对于不必要物品设备要及时整理整顿或废弃, 确保病房尽量不放置不必要物品。护理人员要保障病房环境清洁, 每天不仅做好病房卫生的打扫清洁, 及时进行床单的整洁与清洗, 还要定时定期对地面, 桌面, 物品进行清洁消毒。确保病房环境整洁, 空气新鲜, 温湿度适宜[4]。同时规范病房物品, 如鞋子统一放床头侧柜, 床头柜放一只杯子, 床单前后要打结防止皱折, 棉被尾部统一塞入床垫下。热水瓶、毛巾、脸盆、水果篮、鲜花等生活物品均定点放置。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环境卫生的巡视, 发现卫生问题及时清扫解决。

1.2.3 加强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工作可以帮助患者改善个人卫生, 因此, 应加强基础护理工作的开展力度, 要求护理人员在病情允许下, 定期要对患者开展洗头、理发、剃须、泡脚等各项基础护理工作, 卧床患者还应做好全身擦浴、洗漱等护理工作。

1.2.4 加强宣教力度, 改善患者不良卫生习惯

患者是病房的主要服务对象, 对患者开展环境卫生宣传教育十分重要[5]。应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开展环境卫生的保健知识宣传教育。教育形式可以多样化, 不仅可包括讲座, 还可以通过病房板报、宣传手册等途径, 旨在通过宣传力度, 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 改善其不良卫生习惯, 劝导其与护理人员携手保障病房清洁卫生。

1.3 评价标准

1.3.1 境卫生评价标准

3个责任组长在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前后均定期对病房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查检并评分, 查检评分内容包括环境卫生、健康宣传、生活护理等方面, 具体内容病房早晚是否开窗通风、地面是否干净卫生、床单是否及时换洗、病房物品设施是否定期消毒、健康教育是否宣传到位、基础护理工作是否周到进行等10项内容, 每题总分10分, 总分平均90分以上为优秀, 80~90分良好, 70~80分一般, 70分以下为差。

1.3.2 患者满意度

选择优质护理前后病房患者各60名对环境卫生护理服务进行满意度调查, 调查等级有十分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等, 总满意度= (十分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 /总人数。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7.0软件对统计数据分析, 采用卡方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环境卫生评分情况

优质护理前环境卫生得分75.7分, 为一般;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后环境卫生得分为91.8分, 为优秀。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前后环境卫生得分存在显著差异 (P<0.05) 。

2.2 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满意度

优质护理前患者总满意为78.33%;优质护理后患者满意度为93.33%。优质护理应用前后患者总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5.7, P<0.05) 。见表1。

3 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要求在临床护理中使护理专科特色得到充分体现, 并进一步丰富服务内涵, 展现人文关怀, 提高患者满意度, 促进患者康复[6]。本次统计结果显示, 优质护理服务前环境卫生评分为一般, 应用优质护理后质量提高为优秀, 这就表明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切实转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 提高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 增加了工作效率, 使病房的环境卫生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在病房环境管理中, 对护理人员进行环境卫生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整洁的医疗环境, 使患者对护理工作信任满意, 优质护理服务的管理应用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加强基础护理, 进行宣传教育, 美化病房环境, 促进了护患沟通, 密切了护患关系, 使患者感受到了护理人员的关怀, 可进一步提高患者对病房环境卫生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7]。这一点本研究通过优质护理前后患者的总满意度的比较也得到了证实:优质护理前总满意度为78.33%, 而经优质护理服务后, 总满意度明显提升为93.33%。

总之, 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可提高病房环境卫生质量, 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及环境卫生情况的满意度, 应促进优质护理服务在病房环境卫生等方面的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娅莉, 盛芝仁, 徐海燕等.护士分层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的应用体会[J].护理与康复, 2012, 11 (3) :270-271.

[2]刘娜, 王琳.浅谈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的管理[J].医药前沿, 2011, 01 (23) :337-338.

[3]曾红萍.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病房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9) :256-257.

[4]刘紫薇.浅谈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的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5) :676-677.

[5]郑竹娟.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患者需求与护理服务文化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2) :282-283.

[6]奚春玉, 罗月英, 裴景红等.层级管理在妇科优质护理服务病房中的应用[J].江西医药, 2012, 47 (4) :374-375.

上一篇:采购过程实施技术采购下一篇:党政共同负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