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恶性肿块范文

2024-06-13

乳腺恶性肿块范文(精选9篇)

乳腺恶性肿块 第1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乳腺癌患者56例, 设为观察组, 年龄23~67岁, 平均 (38.5±5.5) 岁。入选标准:经手术取材和病理活检确诊;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小乳腺癌 (病灶直径≤2cm) 。浸润性导管癌19例 (33.9%) , 黏液癌10例 (17.9%) , 导管内乳头样癌13例 (23.2%) , 髓样癌14例 (25.0%) 。另选择56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设为对照组, 年龄21~69岁, 平均 (39.5±5.3) 岁。乳腺纤维瘤21例 (37.5%) , 乳腺瘤病19例 (33.9%) , 导管内乳头状瘤15例 (26.8%) , 脂肪坏死1例 (1.8%) 。两组患者在年龄、类型等方面大体一致。

1.2 检查方法

患者入院后, 先接受经验丰富的医师触诊, 估计肿块大小和位置。采用GE的LOGIQE9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8~12Hz。患者取仰卧位, 双臂上抬, 充分暴露双侧的乳腺及腋窝。取直接检测法, 于乳腺表明涂擦耦合剂后, 用2D探头探查乳腺肿块:以乳头为中心, 放射状、多象限扫查。扫描和筛查过程中注意左右对比, 有可疑肿块显像时, 进行详细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回声等征象扫描、记录患者肿块的直径、微钙化有无及周边浸润情况, 观察肿块内的血流数据[收缩期峰值流速 (SPV) 、阻力指数 (RI) ]。采用Adler血流信号分级法[3]对肿块内血流强信号处进行分级:0级:无血流信号;1级:少量血流信号, 可见少量散在的点状血流信号;2级:中等血流信号, 可以捕捉到一条血流信号丰富的血管;3级:大量血流信号。所得成像必须由2名以上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阅片并确诊。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 P S 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2D成像特征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检出病灶69处, 对照组检出64处。观察组患者肿块纵横性比>1、边缘毛刺征、微钙化点及后方衰减的病灶数多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Adler血流信号分级及血流参数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血流信号分级, 良性患者病灶内以0级、1级血流信号居多, 恶性患者病灶内以1级、2级血流信号居多。两组患者SPV≥20cm/s、RI≥0.70病灶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随着超声检查技术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广泛应用, 乳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率显著提高。尤其在小乳腺癌患者病灶检出中, 能够提供特征性的成像数据, 为早期诊断和筛选提供可靠数据[4]。国外依据研究数据表明, 乳腺癌病灶内, 尤其是50%的微小灶内存在微小的钙化特征, 成像出现针刺样, 且后方回声衰减显著[5]。肿瘤组织生长的重要营养支撑来源于不断增生的新血管, 恶性程度越高, 血管越丰富, 血流速度越快, 血流阻力越小。罗艳娣[6]通过血管造影发现, 恶性肿瘤组织内的血管结构与正常组织的血管结构不同, 属于异常血管组织。良、恶性肿块中的血流速度和阻力差异在肿块直径≤2cm, 差异极为显著。

笔者结合超声2D图像和血流学参数, 分析小乳腺癌患者病灶与良性肿块患者差异, 总结一下经验, 有助于小乳腺癌早期诊断: (1) 小乳腺癌病灶微小, 常常散在分布, 触诊难以发觉, 超声检查者应该仔细扫描乳腺各个象限, 发现微弱可疑信号, 即刻进行左右对比, 最大限度地降低漏诊、误诊率[7]; (2) 肥胖检查者, 乳腺脂肪较厚, 对超声信号有干扰, 必须调节仪器扫描条件, 提高成像准确度; (3) 血流信号扫描时, 探头移动速度必须缓慢, 轻柔检测每个象限, 尤其要区分0级和1级信号; (4) 超声探头与乳腺组织接触和移动过程中, 以轻微接触即可, 不能过分加压, 导致病灶组织变性, 超声回声受影响。癌组织内新生血管较细小, 受到强力挤压, 造成血流参数剧变, 影响诊断。超声检查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 提高超声数据准确率[8]。分析小乳腺癌超声2D图像, 具有如下特征, 以供临床诊断和治疗参考:⑴病灶微小, 形态不规律, 病灶边缘毛刺征显著, 边缘多不整齐、粗糙, 无规则包膜包裹[9];⑵超声检测到的回声以中、低为主, 后方衰减明显;⑶肿块纵横经比绝大多数>1;⑷病灶内微钙化点显著, 小乳腺癌患者病灶内钙化显著是一个重要的临床特征。有数据发现[10], 乳腺癌中小病灶内的微小钙化是肿瘤组织代谢紊乱出现的钙盐沉积。⑸血流学变化以SPV≥20cm/s, RI≥0.70为特征性变化, 以上两个参数的良恶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可以作为小乳腺癌早期筛选和诊断的可靠临床数据。

综上所述, 提高超声检查医师的临床技能和责任心, 捕捉细微变化时耐心分析和判断, 对细小形态变化、回声改变、钙化、血流学数据具有敏感认识, 可以提高对小乳腺癌诊断的综合认识。

参考文献

[1]张玲, 何以敉, 林礼务,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发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0, 26 (5) :410.

[2]张霖琳, 马灵芝, 张晓红,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0, 8 (1) :75.

[3]李书平.彩色超声在诊断乳腺癌中的价值[J].中国乡村医药, 2009, 16 (2) :60.

[4]瞿国萍, 孙健, 纪宗萍, 等.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乳腺癌诊断价值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0, 11 (2) :122.

[5]陈雁威, 何翠菊, 罗娅红,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RI诊断小乳腺癌的临床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3, 15 (1) :39.

[6]罗艳娣.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乳腺癌与乳腺增生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J].肿瘤防治研究, 2010, 37 (8) :935.

[7]邓小红, 任永富, 沈友洪, 等.联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钼靶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福建医药杂志, 2010, 32 (6) :118.

[8]徐晓红, 金占强, 李建文,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0, 28 (4) :372.

[9]陈风华, 钱建林, 宣丽敏,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评价[J].同济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1, 32 (3) :51.

乳腺恶性肿块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12月~2016年9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肿块患者60例纳入研究。纳入标准: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病历资料完善。排除标准:病历资料不完全者;有乳腺手术病史者;合并其他部位肿瘤者。其中年龄36~60岁,平均年龄(47.56±8.97)岁。

1.2 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IU-22,荷兰Philips),7~13 MHz的探头频率,实施超声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将双乳充分暴露,先用探头做放射状检查乳房表面,之后以乳头为中心将乳房分为四个象限,对双侧乳腺进行扫查,发现肿块后对肿块的二维图像特点进行仔细观察,同时观察病灶位置、大小、形态、包膜、边缘、后方回声及内部回声,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技术收集肿块内部及周边的血流信息,并对血流阻力指数进行测量。

1.3 评价指标

分析超声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并比较乳腺良恶性肿瘤血流分级情况。按照Adler分级标准[4]进行血流分级:未发现血流信号为0级;可见点状、少量血流信息,管径小于1 mm为1级;发现部分小血管和1条主要血管,血流量中等,表现为树枝状为2级;可见多条主血管,血流丰富,且呈网络状为3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价值

经病理组织活检发现,患者中恶性肿块有24例40.00%,其中浸润性导管癌21例,浸润性小叶癌3例;良性肿块36例60.00%,其中纤维腺瘤2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例,乳腺增生1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的敏感性为70.83%(17/24),特异性80.56%(29/36),准确性76.67%(46/60)。见表1。

2.2 不同病灶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

恶性肿块2-3级血流分级率为70.83%较良性肿块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彩色多普勒超声因其诊断和鉴别效果好、方便、费用低、无创无通等特点在乳腺癌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

王淳[5]研究显示,乳腺肿块的超声表现和病理及组织学特征存在密切关系,且良、恶性肿块的肿块边缘、形态、内回声等声像图特征具有较大差别,可用于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本研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的准确性为76.67%,敏感性为70.83%,特异性为80.56%,证实彩色多普超声检查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价值较高,可用于术前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经临床经验总结,乳腺良性肿块形态规则,有清晰、完整的边界,大部分包膜完整,且内部变现为均匀的低回声,后壁回声增强,且较少出现肿块钙化、蟹足样改变;而恶性肿块则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多呈毛刺状,内部回声不均匀,且后部回声增强少,多见肿块呈钙化、蟹足样改变。本研究中恶性肿块2-3级血流分布率明显高于良性肿块,表明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变化情况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且准确性较高。乳腺癌生长、侵袭和转移的过程中均会生成新血管,而肿瘤细胞还将分泌释放血管增生因子[6],刺激血管生长,而这正是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技术的病理学基础,可通过对血流阻力指数和最大流速的测定来判断肿块性质。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价值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但本研究未用超声检查结果与其他检查手段进行比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检查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乳腺肿块患者60例,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诊断标准。分析超声鉴别诊断乳腺癌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及不同病灶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结果 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的敏感性为70.83%,特异性为80.56%,准确性为76.67%;乳腺恶性肿块血流分级2~3级明显多于良性肿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查可通过血流信号对乳腺良恶性肿块进行鉴别,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超声检查,乳腺良性肿块,乳腺恶性肿块,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周玮珺,孔文韬,张捷,等.超声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多因素分析[J].肿瘤学杂志,2016,22(04):265-268.

[2]王小燕,贺琰,凌冰,等.乳腺肿块的超声造影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23(10):667-671,676.

[3]尤焕焕,李京京,毛伦.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J].武警医学,2015,26(06):587-588,592.

[4]陈妮,黄晓玲,李茂萍.乳腺良恶性病灶超声造影特征表现[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6,10(01):25-28.

[5]王淳.超声影像特征对于乳腺肿块的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9(11):1927-1929.

彩色超声诊断乳腺肿块40例 第3篇

【摘要】目的:总结彩超诊断乳腺肿瘤病变诊断价值,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怀疑乳腺癌患者.扫描观察肿块的部位、乳腺肿块的血流特征.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和良件乳腺肿瘤的彩超表现和特点。结果:6例良性病变边界整齐、清晰,形态规整,内部回声均质或檄弱;血流信号0.1级,流速平均12.5cm/s,阻力指数平均0.34。34例恶性肿瘤表现边界不清、边缘似突刺状,形态欠规整.内部回声不均质、见微小钙化点,血流信号1.4级,流速平均33.4cm/s,阻力指数平均0.6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乳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有较大帮助意义。

【关键词】 乳腺肿瘤;超声诊断;临床价值;阻力指数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4-0135-01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例患者为临床拟诊为乳腺疾病的我院住院病例,全为女性,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39.5岁。19~29岁7例,30~39岁10例,40~49岁14例,50~59岁6例,>60岁3例;其中良性肿块6例,恶性肿块34例,肿块直径7.6mm~61mm。

1.2仪器美国HDI 5000及GE VIV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探头频率为7.5~12.0MHz。

1.3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及侧卧位,应用二维超声多切面观察乳腺各层结构:观察乳腺肿块的边缘,内部回声是否均匀,有无微钙化点;观察肿块周边及内部血流信口。按Adler方法进行血流分级。

1结果

2.140例乳腺肿块彩超诊断与病理诊断彩超诊断后经病理证实的良性肿瘤主要是乳腺增生病等3种,误诊l例:恶性肿瘤有纤维瘤伴导管扩张癌等5种,有2例误诊。超声诊断有效率为94.66%,敏感性98.5%,特异性62.5%。

2.2乳腺肿块彩超二维声像图6例良性肿瘤声像图特征为:形态规整、边界整齐、清晰或圆、棱、蛋状;内部回声均质或极弱,周边或边缘极少见血管,纵横比值(前后径/横径)0.66~0.81(平均0.77)。34例恶性肿瘤呈多形态均欠规整,不规整,边界不清,边缘似伪足状或突刺状,内部回声不均质或欠均质、见微小钙化点,钙化斑多为颗粒。

1讨论

本组资料表明以二维彩色超声多切面观察40例患者乳腺肿块的声像图,声像图对乳腺肿瘤的鉴定主要在回声、形态和钙化点上更具意义。恶性肿块的特征多有:乳腺癌形态不规则(88.4%).边界不光滑呈毛刺样改变,像八爪鱼样向四周伸展(88.4%);内部回声大多病例呈低回声、不均匀(95.65%)。内可见细小、粗大的钙化点分布的临界流速值为24cm/s~27crrds,RI≤0.42~0.49是鉴别乳腺肿瘤良恶性的最佳阈值,有助于乳腺肿瘤鉴别诊断。单一微血管密度与≤1级血流分级程度可作良恶性乳腺肿瘤的又一鉴别依据,肿瘤的血管密度和血流分型越少。良性肿瘤的概率越大,反之则恶性肿瘤的概率越大。恶性肿块的肿瘤血管生长因子使乳腺肿瘤的内部及周边血流丰富,新生的血管在声像图上呈现是一种紊乱的改变,血流频谱是高速高阻的表现。某些生长在表浅的肿块应注意观察相应的皮肤及皮下组织。乳腺肿瘤引起皮肤的改变。与肿瘤的部位、深浅和侵犯程度有关。在二维超声上可观察到增厚的皮肤及皮下组织。这种皮肤表现可作为鉴别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重要声像图之一。本组病例有4例误诊,分析如下:(1)呈分叶状乳腺纤维腺瘤通常大于2cm以上。肿瘤内血流较丰富。(2)良性肿瘤边界清楚、有完整包膜。对位于浅筋膜两个Coopera:韧带之间的肿块.因Co-oper氏韧带较硬,肿块无向上生长的空间只能向下发展.呈现纵径大于横径的假象。髓样癌的病理改变是以癌细胞为主,因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边界清楚、后方无声衰减,易误诊,但其有一特点,易早期发生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由于彩超诊断是对各种检查数据的综合分析结果,并非特异性检查,检查人员应审慎地检测各种数据然后分析判断,还应当告知患者隔周复查,以求数据的比较修正及判断准确。

参考文献

[1]张敏惠,颐鹏,曾礼庭,等.高频彩超诊断乳腺肿块的床应用[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5,6(5):337—339.

[2]杨光,贺彦荣,刘佳,等.彩色多普勒血流缸像研究小乳癌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量化指标的探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0,16(7):501-503

乳腺恶性肿块 第4篇

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且逐渐年轻化。根据Umberto Veruesi等[1]2002年的统计, 诊断出1 151 298例乳腺癌, 其中410 712例因乳腺癌死亡。且世界范围内有超过440万的女性类有乳腺癌。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一种有效控制乳腺癌发病的一级预防措施。因此, 加强二级预防措施,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对降低乳腺癌病人的死亡率和提高生存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超声检查快捷、无创、可重复进行, 能清楚地显示乳房各层次软组织及其肿块的形态。内部结构及相邻组织的改变, 能为乳腺实性肿块良恶性的鉴别提供解剖学特征。随着超声技术及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不断发展, 使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不断提高。

1检查方法及血流判定

检查时, 病人取仰卧位, 依次在乳房各个象限扫查, 发现病灶后, 对其做各个切面扫查, 观察其位置、大小、形态、边缘、包膜、内部和后部回声、有无钙化, 与周围组织关系及血流情况;测量肿瘤长、宽、厚三个径线。取平行于乳腺腺体平面的最大径作为长径, 与长径垂直的平行于腺体平面的最大径为宽径, 与长径垂直的垂直于腺体平面的最大径为厚径;并常规检查腋窝, 观察有无阳性淋巴结。阳性淋巴结的诊断标准[3]:淋巴结长径≥0.6cm, 髓质偏心或消失, 形态不规则或趋于圆形, 孤立或呈融合状态低回声, 多普勒超声表现为周边或内部血流丰富、紊乱。病灶内血流按Adler[4]半定量标准分级:0级:无血流性信号;Ⅰ级:少量血流, 肿块内见1~2个点状或短棒状血管;Ⅱ级:中量血流, 可见3~4个点状或一条状血管, 长度大于肿块的1/2;Ⅲ级:血流丰富, 可见4条以上血管。

2乳腺超声分级标准

根据2003年美国放射学会出版的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乳腺超声分级标准 (BI-RADS-US) [5], 对乳腺病变制定了详细的声像标准分级:0级:不完整的评估, 其他影像学检查。1级:阴性;2级标准: (1) 单纯性囊肿; (2) 随访后无改变的纤维腺瘤。3级标准: (1) 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 (2) 与皮肤平行或宽>高; (3) 边界清楚; (4) 周缘 (与周围组织之移行带或区域) 窄而锐利; (5) 后方回声增强或无改变; (6) 无周围组织改变; (7) 较大 (≥0.5cm) 钙化和 (或) 两侧边缘锐利或规整之后方声影; (8) 内部无血流。凡符合第1、2条, 再加另外3条或3条以上者为3级;5级标准: (1) 形态不规则; (2) 与皮肤不平行或高>宽; (3) 边界不清楚、模糊、微小分叶、成角和 (或) 毛刺; (4) 强回声晕征; (5) 两侧边缘不锐利或不规整的后方声影; (6) 周围组织改变, Cooper韧带变直和增厚, 正常结构分层中断或消失, 皮肤增厚或凹陷; (7) 微小 (<0.5cm) 钙化; (8) 内部有血流。符合8条中的3条或3条以上者为5级;不符合2、3或5级的条件者为4级。其中2级和3级为良性和良性可能性大, 4级为性质待定, 5级为恶性可能性大。临床典型乳腺癌的声像图特点: (1) 边缘不整; (2) 纵横比例≥0.8; (3) 病灶内沙砾样钙化灶; (4) 后方回声衰减; (5) 病灶内血供Ⅱ级以上。

3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典型声像图表现

临床工作中, 乳腺病的声像图表现非常复杂, 良、恶性病变声像图表现往往有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 给乳腺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带来困难。病理是超声诊断的基础, 由于良、恶性肿块的细胞分化及生长方式不同, 因此声像图表现也不同。临床典型乳腺癌的声像图特点: (1) 边缘不整; (2) 纵横比例≥0.8; (3) 病灶内沙砾样钙化灶; (4) 后方回声衰减; (5) 病灶内血供Ⅱ级以。下面分别介绍: (1) 边界:多数良性肿块呈膨胀性生长, 肿块推移和压迫周围组织, 有完整的包膜, 故声像图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光滑, 常可见侧边声影, 恶性肿块多是浸润性生长, 呈放射状侵入周围结缔组织内及周围纤维组织反应性增生, 声像图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 边界不清、毛糙, 呈“蟹足”状。侧缘有不规则的强回声晕, 边界回声被认为是恶性肿瘤鉴别的关键[6]。 (2) 后方回声:良性肿块只含有25%以下的纤维成分, 肿块后方回声正常或有增强效应, 而无后方回声衰减;恶性肿块多含有75%以上的纤维成分而多伴有后方回声衰减。肿块后方回声是超声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重要征象, 后方回声衰减一般认为是恶性肿瘤的表现[4]。李建初、袁光华等指出, 声衰减现象对诊断乳腺癌的特异性能达89%, 但敏感性太低, 只有40%左右的乳腺癌有声衰减现象。因此, 当肿块无声衰减时, 不能轻易否定恶性的诊断。 (3) 病灶内钙化:沙砾样钙化指大小为100~500μm的钙化, 后方无声影, 微钙化的形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有学者认为微钙化是由于肿瘤局部缺血形成或肿瘤细胞分泌形成。近几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有学者认为微钙化的形成与骨形成发生蛋白-2 (BMP-2) 有关[7]。BMP是一种多功能的生长因子, 在骨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而BMP-2则是其家族中作用最强的亚型。BMP-2可能在乳腺癌组织中形成了一种类似骨组织的钙磷沉积微环境, 导致微钙化灶的形成。砂粒样钙化被认为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6]。纤维腺瘤或乳腺增生病也可出现钙化, 但出现钙化少, 且常为较大、较粗糙的钙化; (4) 纵横比:恶性肿瘤的生长常常脱离正常组织平面而导致前后径增大, 故纵横比值有助于鉴别。 (5) 压缩性:良性肿块其组织弹性较好, 加压多有变形现象, 恶性肿块其正常组织已被破坏, 弹性差, 加压多不变形。 (6) 病灶的大小:原发病灶的最大径、血流分级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其大小从病理学上直接反映的肿瘤侵袭能力, 肿瘤越大, 乳腺内淋巴导管引流肿瘤细胞经淋巴道转移的概率就会越大, 乳腺肿瘤最长径是肿瘤分期和决定手术方式的重要依据, 可为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分期诊断提供依据[8]。以肿瘤最大径2.05cm为临界值, 预测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61.1%, 特异度为75.9%[9], 血流分级为Ⅱ~Ⅲ级的肿瘤, 其腋窝淋巴结转移几率明显高于血流分级为0~1级的肿瘤。 (7) CDFI:恶性肿瘤在肿瘤血管生成因子刺激下产生新的毛细血管, 血管数量增加较良性肿瘤明显, 这是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良恶性肿瘤的病理基础。乳腺癌是一种血管依赖性病变, 肿瘤血管生成在实体肿瘤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的各阶段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0]。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乳腺恶性肿瘤的收缩期峰值流速明显高于良性病变, 将流速为20cm/s作为良恶性鉴别的分界值, 将阻力指数 (RI) ≥0.70作为恶性肿瘤的阳性指标之一[11]。但也有研究认为RI>0.7在鉴别乳腺良恶性方面无明显意义。乳腺癌的多普勒血流频谱形态常表现为AT缩短, 峰值前移, 频谱形态呈“匕首”形。“匕首”形的多普勒血流频谱形态诊断乳腺癌的特异性很高, 可视为特异性的乳腺癌频谱形态[12]。另外, 血流检出率与病灶大小有关, 因为肿块越大, 所需要的滋养血管就越多。因此对于较大的肿块, 不能仅凭血流丰富与否判断良恶性, 须结合二维声像图特点进行鉴别。<1cm的肿块内探及血流信号时, 须警惕恶性的可能。乳腺肿块的血流丰富程度是鉴别良、恶性肿瘤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二维的基础上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有助于提高准确率。因此, 当CDFI发现肿块周围和内部有丰富而杂乱的彩色血流信号, RI>0.7时, 应高度怀疑恶性肿瘤的可能。但是, 血流的检测对于超声仪器的灵敏度要求较高, 受操作者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同时彩色血流特征本身在乳腺良、恶性肿块中存在重叠现象。

4超声诊断乳腺肿块的局限性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诊断乳腺肿块有一定的局限性。典型的乳腺良、恶性肿块在声像图上有明显区别, 但较早期或小乳癌 (≤2) , 有相当部分边界清晰, 内部回声均匀, 新生血管较少, 血流难以显示, 另有部分恶性肿瘤常有中心坏死, 增加了声波的穿透性, 有时甚至会出现后方回声增强。相反, 部分纤维瘤由于在生长过程中会玻璃样变、囊性变或由于本身的硬化而出现内部回声不均匀, 后方衰减等表现。这种良、恶性交错现象, 增加了超声的误诊率。

乳腺恶性肿块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乳腺肿块患者150例, 共计肿块162例。15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7~76 (45.2±2.3) 岁;乳腺肿块直径0.3~4.9 (3.1±0.3) cm;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及手术证实为乳腺肿块, 其中良性肿块124例, 包括纤维瘤、乳腺增生、囊肿等, 恶性肿块26例, 包括乳腺髓样癌、导管癌、粘液癌、小叶原位癌等。

1.2 诊断方法

1.2.1 仪器设备:

使用麦迪逊8000 Live和Accuvix XQ实时三维超声诊断设备, 采用的探头频率为10MHz。二维超声设备的探头频率为5~12MHz。

1.2.2 检查方法:

令患者采用平躺体位, 并将手掌置于头部, 以便将乳腺充分露出。首先使用二维超声对患者病灶部位进行扫描, 获得乳腺肿块的大小、形状、部位、边界、回声、钙化等情况的灰阶图像。待发现乳腺肿块后, 再以最大扫描角度运行扫描程序, 使用三维超声成像设备对患者的乳腺肿块进行检查, 此时分别进行动态、静态三维超声扫描, 扫描时从水平切面、纵切面、冠状切面等几个方面对病灶部位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检查, 分别于灰阶超声和血管能量图之上进行图像重建, 将图像保存并进行分析。同时获得病灶部位的三维彩色血液流动情况图像, 对乳腺肿块内部的血液流动及血管结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1]。

1.3 乳腺肿块的性质判断标准

恶性肿瘤标准为乳腺肿块边界模糊不清, 内部血流丰富且具有明显汇聚特征的肿块判定为恶性;反之若肿块边界清晰、血流较少或无血流、无明显的汇聚特征则判定为良性[2]。

2 结果

按照以上的乳腺肿块良恶性判断标准, 通过三维超声诊断判断150例患者良性为129例, 恶性21例。经病理及手术证实, 150例患者中良性肿瘤124例, 包括纤维瘤63例, 乳腺囊肿17例, 导管内瘤19例, 硬化性腺病14例, 乳腺炎11例;恶性肿瘤26例, 包括乳腺髓样癌5例, 黏液癌4例, 浸润性导管癌10例, 小叶原位癌7例。三维超声对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敏感度为73.1% (19/26) , 特异度为95.2% (118/124) , 阳性预测值为81.0% (17/21) , 阴性预测值为91.5% (118/129) , 诊断准确率为88.1%。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该疾病已成为我国发病率最高的女性恶性肿瘤, 且逐渐呈现低龄化年轻化趋势, 给广大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精神及身体的巨大痛苦, 甚至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也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治疗女性乳腺癌, 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在于乳腺肿块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及早期诊断和治疗。CT、MRI、超声等影像学方法在乳腺肿块的诊断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维超声技术能够在X、Y、Z三个方向对疾病进行检查, 通过重建多平面影像进行精确的检查, 从而为乳腺肿块的诊断鉴别提供可靠依据。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不仅与二维超声同样能够了解病灶内部钙化、回声等情况, 也可通过三维重建更为直观、精确地显示出乳腺肿块内部的血管数量、血流情况、形态结构、肿块与其周边组织的情况等信息, 尤其该技术在冠状切面的效果更为突出, 因此克服了彩色多普勒技术角度有限、二维超声技术缺少三维立体信息的缺点[3]。

本文通过使用三维超声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肿块其良恶性, 以此探讨其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本文通过观察乳腺肿块边界是否清晰、内部血流是否丰富、肿块是否具有明显汇聚特征来判断肿块良恶性。不同类型的乳腺恶性肿瘤对其周边组织会造成浸润性生长, 导致肿瘤周边正常组织出现结构变异, 因此导致边界模糊不清;汇聚特征是发生在冠状切面上的向肿块放射状汇聚的中回声或强回声。

通过与病理检查及手术结果比较, 恶性乳腺肿块多具有边界不清、呈现明显汇聚特征、血流较为丰富的特征;而边界清晰、无汇聚特征、血流较少的则多属于良性肿块。此结果也与国内外诸多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 三维超声技术可为诊断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提供较为丰富的信息和可靠的依据, 能够弥补二维超声技术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缺点, 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效果较好,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萍香.三维超声对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的研究[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11:46-47.

[2] 周世崇, 曾炜, 范亦武, 等.三维超声诊断乳腺肿瘤的一些特征及价值评估[J].上海医学影像, 2010, 19 (1) :28-29, 35.

乳腺恶性肿块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5年1月至2012年9月我院超声检查乳腺肿块360例, 其中超声诊断恶性28例, 漏诊2例, 误诊1例, 符合率90%, 329例良性肿块中, 172例为纤维腺瘤, 4例为乳头状导管瘤, 1例为脂肪瘤, 1例浆细胞性乳腺炎, 151例为乳腺增生性改变。患者年龄16~78岁, 以上结果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1.2 方法:

使用仪器为西门子ACUSON-S2000, 百盛DU4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型号14L-5、531线阵探头, 频率7.5~10 MHz。检查方法:患者取仰卧位配合侧卧位, 采用直接接触扫查法, 以乳头为中心作横切、纵切多方位探查, 以明确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境界、内部回声及有无钙化点, 配合彩色多普勒血流了解病灶内部及周边的血流分布。

2 结果

360例乳腺肿块中, 31例为乳腺恶性肿瘤, 其中病理证实浸润性导管癌16例, 乳头状导管癌12例, 乳腺髓样癌3例, 病灶大小0.6 cm×0.7 cm~5.3 cm×4.9 cm, 其中22例位于外上象限, 超声诊断正确28例, 漏诊2例, 误诊1例, 符合率90%, 超声二维图像显示28例恶性肿块边界不清, 形态不规则, 24例纵横比>1, 边缘呈小锐角、毛刺状、小分叶, 16例周边见强回声晕, 内回声不均匀, 9例内部可见沙粒样或簇状钙化, 6例肿块后方回声衰减, 浅筋膜浅层连续性中断。329例良性肿块中, 172例为纤维腺瘤, 4例为乳头状导管瘤, 1例为脂肪瘤, 1例浆细胞性乳腺炎, 151例为乳腺增生性改变, 超声二维图像显示良性肿块中除浆细胞性乳腺炎外肿块边界清晰, 形态规则, 纵横比<1, 浅筋膜浅层连续性完整, 146例纤维瘤可见侧方声影, 后方回声不衰减, 4例纤维腺瘤中周边见弧形钙化, 2例纤维腺瘤内见粗大钙化, 4例乳头状导管瘤, 超声显示局部导管扩张, 肿块边缘清晰, 内回声均匀, 两侧可见细条状低回声与周边腺体相延续;彩色普勒检测中, 本组良性乳腺肿块中仅4例可见周边环形血流血流信号, 阻力指数0.42~0.64, 1例浆细胞性乳腺炎血流丰富, 阻力指数0.71, 余未见明星血流信号。28例恶性乳腺肿瘤肿块内及周边均可探及较丰富的血流信号, 血流阻力指数0.68~1.0。

3 讨论

典型乳腺癌的二维声像图一般表现为形态不规则, 呈蟹足状或分叶状, 肿块内部多表现为低回声并常伴有微小钙化, 部分肿块可出现“恶性晕”征, 表现为肿块前、侧壁不规则、厚薄不均的强回声包绕, “恶性晕”征可作为超声诊断乳腺癌的边界特征[4]。钙化可分为微钙化、粗钙化和弧形钙化三种类型, 纤维腺瘤以粗钙化和弧形钙化为主, 而典型的乳腺癌以微钙化为主。本组资料显示乳腺良性肿块超声二维图像表现为边界清晰, 形态规则, 纵横比<1 mm, 可见侧方声影, 后方回声不衰减, 浅筋膜浅层连续性完整, 少部分周边或内部见弧形钙化或粗大钙化。恶性者二维图像显示边界不清, 形态不规则, 大多纵横比>1 mm, 边缘呈小锐角, 毛刺状, 小分叶, 周边见强回声晕, 内回声不均匀, 部分可见沙粒样或簇状钙化, 后方回声衰减, 浅筋膜浅层连续性中断等。

本组资料中2例乳腺恶性肿瘤漏诊, 分析原因发现局部未见明显肿块, 在局部放大后发现1.6~2 mm左右的钙化灶位于导管内, 后方伴淡声影, 未见腺管扩张, CDFI观察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误诊为增生性改变患者1例, 分析原因发现病灶较小, 肿块大小7.2 mm×2.7 mm, 边界尚清晰, 未见小分叶, 周边似与腺体相延续, 后方不衰减, 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符合增生性改变, 1个月后复查, 病灶增大至2 cm×2.6 mm, 可见强回声晕环绕, CDFI观察可见粗大的穿支血流束, RI 0.92, 手术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因此为了减少漏诊及误诊的发生, 超声检查者应扫查时对怀疑的地方反复仔细扫查, 采用局部放大的功能对小病灶进行检查判断, 同时在彩色多普勒检查时应该将仪器的速度标尺下调, 利于彩色血流信号的显示, 避免假阴性[5]。对于小病灶应该定期复查。对于病灶BI-RADS分级4级以上者采取活检取病理, 以免贻误病情。

超声检查时手要轻, 不可挤压, 以防手法过重造成局部扩张腺管因受到压力的作用而萎瘪, 从而掩盖了病灶;扫查时要按顺序进行, 虽然每个人的习惯不同, 但不管先从哪里开始都要注意扫查切面的连续性, 不可遗漏[6]。本组资料中, 超声检查发现乳腺肿块后, 大部分没有进行腋窝淋巴结的扫查, 乳腺癌常伴腋窝淋巴结转移, 大部分学者认为转移性淋巴结的血流阻力较良性高, 常以RI:0.7~0.8为界值, 这对于诊断肿块良恶性也可起到非常重要的提示作用, 也为临床治疗措施的制定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们在检查的同时应该进行腋窝淋巴的扫查[7]。

综上所述, 二维超声是对于乳腺肿瘤的超声诊断最为重要的诊断信息来源, 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最为重要的超声征象是边界回声表现、微小钙化及肿瘤血流分布。超声诊断检查方便、无放射性、患者无痛苦, 对于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尤为适合,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超声诊断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而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也越来越高因此超声检查可以作为妇女乳腺病普查的一种常规手段。

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的诊断价值, 旨在提高乳腺肿块超声定性诊断的准确性, 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360例乳腺肿块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 根据肿物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纵横比, 无后方衰减及侧方声影等, 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鉴别良恶性, 并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跟踪证实。结果 31例乳腺恶性肿瘤中超声诊断正确28例, 漏诊2例, 误诊1例, 符合率90%, 329例良性肿块中, 172例为纤维腺瘤, 4例为乳头状导管瘤, 1例为脂肪瘤, 1例浆细胞性乳腺炎, 151例为乳腺增生性改变, 无误诊。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卢星梅, 鲍方, 姬秀焕, 等.乳腺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和年龄分布比较分析[J].温州医学院学报, 2012, 42 (4) :350-353.

[2]陈兰香, 林锦翰.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33) :47-48.

[3]Su YX, Wang H, Wang Y, et al.Speckle reduction approach for breast ultrasound imag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breast cancer diagnosis[J].Eur J Radiol, 2010, 75 (1) :e136-e141.

[4]林丽晴, 张灿.乳腺癌患者的彩超声像图特点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 2014, 29 (7) :810-812.

[5]任玉寿.超声诊断乳腺肿块误诊漏诊原因分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0, 27 (1) :27-29.

[6]孟方, 李征毅, 乔军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0, 26 (7) :612-615.

乳腺恶性肿块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超声科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78例女性乳腺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 年龄38~69岁, 平均 (52.7±8.6) 岁。

1.2 检查方法

78例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与CEUS联合RTE检查。患者仰卧, 充分暴露双侧乳腺区, 先行常规超声检查, 获取肿块最佳图像切面后, 记录肿块相关情况。而后切换为CEUS模式, 取样时将病灶及周边较正常组织作为感兴趣区, 确保感兴趣区域超过肿块范围。操作时探头施力方向需垂直于皮肤, 控制好压力, 将探头握住轻微震动于肿块部位, 控制仪显示屏上压力数字为3~4时冻结存图, 脱机后对弹性图像中乳腺肿块显示颜色予以分析并弹性分级。而后切换为RTE模式, 选择肿块最大切面, 将3 m L微气泡造影剂快速向肘正中静脉注入, 而后快速推注5 m L生理盐水, 动态观察病灶内造影剂微泡走行及分布, 同时记录造影剂进入肿块时间、增强方式及达峰时间, 对图像行动态观察, 持续6 min, 保存图像并脱机分析。

1.3 判定标准[2]

采用5分法开展评价, 1分:大部分绿色;2分:周边绿色中心为蓝色;3分:蓝绿色比例较接近;4分:病灶整体为蓝色;5分:病灶及周边组织均为蓝色。良性:≥3分;恶性:≥4分。SR (弹性应变率) ≤3.48为良性, 反之为恶性。联合诊断标准:SR超过3.48或/和弹性检查≥3分及CEUS诊断增强为恶性。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 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各指标对比, 常规超声特异性为75.6%, 敏感度为64.9%;联合诊断敏感度为97.3%, 特异性为97.6%, 联合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度均高于常规超声检查 (P<0.05, 表1) 。

注:与常规超声检查对比, *P<0.05。

3 讨论

乳腺肿瘤组织类型较多, 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组织学特性密切相关。RTE评分主要受乳腺组织硬度影响, 纤维成分正相关于组织硬度, 评分也就越高。其原理为在探头挤压板作用下轴向压缩组织, 采集压缩前后射频信号, 而后分析获取内部应变分布, 压缩时组织负载变化耗时需在采集数据时间以上, 转变回声信号移动幅度为实时彩色图像, 呈现出不同颜色, 可测量定性组织结构[3]。CEUS征象则密切关联于肿块内部及周边血管分布[4], 造影剂进入肿瘤血管后强化血管, 促使影像对比度增加, 血管分布信息丰富, 良恶性肿瘤血管结构及数量存在差异, 由此便于判断。本组CEUS联合RTE诊断乳腺良恶性结果特异性和敏感度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检查 (P<0.05) , 与其他学者的研究一致[5,6]。综上所述, CEUS联合RTE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价值优良,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璇奕, 白建宁, 蒋蓓蕾, 等.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5, 17 (2) :132-134

[2]张睿, 袁莉, 董宁, 等.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在乳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 (24) :3637-3638

[3]樊娟, 余翠琴.乳腺纤维瘤与乳腺癌彩色超声鉴别诊断[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 21 (17) :85.

[4]沈红梅, 陈兰, 邱识博.超声造影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 21 (17) :110-111

[5]杜睿.二维彩超联合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D].镇江:江苏大学, 2013.

乳腺肿块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 第8篇

[关键词] 乳腺肿块;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

[中图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5-117-02

乳腺肿块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高频彩超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及诊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2月~2011年12月经高频超声确诊的180例乳腺肿块患者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2月~2011年12月怀疑有乳腺肿块的1 528名妇女,其中经高频超声确诊患者180例,年龄18~72岁,平均(35.3±4.3)岁。全部患者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位于左侧乳房97例,位于右侧乳房74例,双侧乳房9例。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飞利浦M2540A彩超仪器,探头频率3.75~12 MHz,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双侧乳房,采用直接接触法多切面扫查双侧乳腺、腋窝和邻近组织。观察肿块的位置、形态、大小、内部回声,测量动脉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max(cm/s)、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Vmin(cm/s)、阻力指数(RI)]。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80例乳腺肿块中,乳腺炎性肿块16例,乳腺增生36例,乳腺囊肿4例,乳腺纤维腺瘤114例,乳腺癌10例(浸润性导管癌5例,腺癌3例,髓样癌2例)。良性肿快超声声像图(图1)的特征性表现为形态规则,大部分有包膜,边界清晰、光滑、内部回声均匀,有侧方声影,后方回声增强。恶性肿块超声声像图(图2)的特征性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粗糙,无包膜,边界不清晰,呈蟹足状、多形性,内部回声不均,可见微粒状,后方回声衰减,6例伴有微小钙化灶,5例腋窝有淋巴结转移。乳腺恶性肿块患者的Vmax、Vmin、RI均明显高于良性肿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乳腺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呈年轻化,早期进行准确的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影像医学的飞速发展,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早期发现乳腺肿块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尤其是高频探头的使用,使得声像图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2]。

乳腺肿块的超声成像依赖其病理学和组织学特征,声像图可间接反映肿块性质,具有临床实用价值[3]。本组资料显示180例乳腺肿块中,乳腺纤维腺瘤114例,超声声像图主要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个别可为分叶状。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回声以均匀低回声为主,后场无明显衰减;乳腺增生36例,乳腺囊肿4例,乳腺囊肿与乳腺囊性增生症均表现为透声均匀的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光整,有后壁效应;二者的区别在于乳腺囊肿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单发多见,囊肿两侧常有侧方声影,而乳腺囊性增生显示正常乳腺腺体增厚,结构排列紊乱,回声分布不均匀,乳腺导管可见扩张,囊肿一般不呈圆形,多发[4];乳腺炎性肿块16例,超声声像图主要表现为肿块边缘增厚,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增强;10例乳腺恶性肿块声像图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呈分叶状或蟹足状,内部回声不均,后方回声衰减。目前认为癌组织内间质含量高于实质,导致声能吸收衰减;肿块边缘伴有恶性晕,在病理上与癌组织浸润、周围组织反应性增生有关,提示肿块周围免疫反应较弱,可作为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点之一[5]。检测有微小钙化常提示恶性肿瘤可能性大。另外,高频超声检查已经成为腋窝淋巴结首选的检查方法,其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69%~90%[6]。

应用彩色多普勒技术可直观显示肿块的血供情况,其特异性较高[3]。乳腺肿块中恶性肿瘤的新生滋养血管较良性肿块丰富,良性肿块多表现为无血流和少血流型。本组研究证实了上述观点,乳腺恶性肿块患者的Vmax、Vmin、RI均明显高于良性肿块者。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检查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冼景霞.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乳腺肿块的临床价值[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4):359-360.

[2] 刘晓菲.高频彩超在诊断乳腺肿块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34-35.

[3] 陈刚,谢丽萍.高频彩超对鉴别良恶性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6):12-13.

[4] 黄格会.乳腺肿块的高频彩超诊断分析[J].医学信息,2010,23(4):1143-1144.

[5] 孙皓,崔建华,李燕.乳腺肿块高频超声特征与病理学相关性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7,27(7):446-447.

[6] 曹东明.高频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1):33-34.

乳腺恶性肿块 第9篇

关键词:乳腺肿块,彩色多普勒超声,Adler血流分级

近年来, 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 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使乳腺肿块的检出率大大提高, 并且在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上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这样就可以对乳腺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在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年限及改善愈后上有重大的意义。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尤其是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7例患者 (其中12例有2个或更多病灶) , 女46例, 男1例, 年龄20~74岁, 平均50.6岁;其中44例因发现乳腺肿块就诊, 3例因乳头溢液就诊, 所有肿块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

1.2 使用仪器与方法

仪器为PHILIP-HD11型彩色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7~10MHZ。患者取仰卧位, 双臂上举, 充分显示双侧乳房及腋窝, 按常规在乳腺各象限做纵、横和放射状扫查。先做二维超声观察病灶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及有无钙化等, 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CDFI) 探测病灶内部及周边的血流信号, 按Adler的半定量方法进行血流分级:0级, 病灶内未见血流信号;Ⅰ级, 少量血流, 可见1-2处点状血流;Ⅱ级, 中量血流, 可见一条主要血管, 其长度超过病灶的半径或见几条血管或3-4个点状血管;Ⅲ级, 丰富血流, 可见4条以上血管或血管相互连通, 交织呈网。再对病灶内血流作多点取样, 用脉冲多普勒观察其流速曲线, 记录动脉血流的阻力指数和峰值流速等参数。然后对患者的双侧腋窝进行仔细的扫查, 如发现淋巴结, 就要测量其大小及打开彩色血流, 了解其血流多少及分布情况。统计学处理:根据病理结果将病例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 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 连续变量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 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

47例乳腺肿块中, 30例 (10例有2个或2个以上病灶) 为良性肿块, 其中乳腺增生16例 (包括腺瘤样增生及囊性增生) , 纤维腺瘤14例;17例恶性肿块仅有2例为2个病灶, 其余15例均为单发病灶, 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2例, 原位癌2例, 导管内乳头状癌1例。

2.2 二维超声表现

良性组中大部分边界清楚、形态规则、有包膜, 内部回声较均匀、后方无衰减;恶性组中大部分边界欠清或不清, 形态不规则、无包膜且呈“蟹足样”或“毛刺样”, 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有衰减;良性肿块及恶性肿块在二维声像图上存在相互交错及重叠现象, 当然不是所有的良性肿块都形态规则、回声均匀, 也不是所有的恶性肿块都形态不规则、回声不均匀。所以单凭二维超声表现很难区分乳腺肿块的良、恶性, 即使有典型良、恶性二维表现的肿块也有个别误诊。

2.3 腋窝肿大淋巴结的检出率

良性组30例均未发现腋窝肿大淋巴结, 恶性组17例中有10例检出腋窝肿大淋巴结。说明肿大的淋巴结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2.4 CDFI表现

血流检出率:良性组肿块部分检出血流信号 (18/30) , 恶性组肿块全部检出血流信号 (17/17) , 恶性组明显高于良性组。过去曾认为只要检出血流信号就怀疑恶性乳腺肿块, 其实有相当数量的良性肿块可以检出血流信号。

(1) 血流分级。良性组与恶性组在各级血流显示例数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 恶性组以Ⅱ-Ⅲ级为主 (15/17) , 良性组Adler分级以0-Ⅰ级为主 (26/30) , 检出Ⅱ-Ⅲ级血流信号的有4例, 且均为直径≥2.0cm者, 如表1和图1、图2所示。

(2) 频谱分析。良性组的18个探查到血流信号的病例中Vmax的范围在5.88~20.00cm/s, RI的范围在0.49~0.79;恶性组的17个病例中Vmax的范围在15.00~145.00cm/s, RI的范围在0.64~0.94。良性组与恶性组在Vmax及RI上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3 讨论

乳腺肿块位置表浅, 高频超声检出率很高, 尤其是近几年彩色多普勒检查技术的广泛应用, 使得很多甚至没被医生及患者触诊到的较小乳腺癌被检出, 还有一些被误诊为乳腺恶性肿块的良性乳腺增生被发现。

综合本研究的47个病例, 乳腺良性肿块及恶性肿块在血流检出率及血流分级上有显著差别:良性组肿块60%检出血流信号 (18/30) , 且86.7%的血流分级为0-Ⅰ级, 仅有13.3%为Ⅱ-Ⅲ级;恶性组肿块100%检出血流信号 (17/17) , 且88.2%的血流分级为Ⅱ-Ⅲ级, 仅有11.8%为0-Ⅰ级。如果检出的乳腺肿块有血流信号且血流丰富, 就要高度怀疑乳腺癌。因为乳腺癌有肿瘤血管生长因子刺激肿瘤组织产生新生的毛细血管, 从肿块四周嵌入内部, 并随肿块的生长不断更新血管分布, 增加血管数量, 为多普勒超声诊断提供了病理生理学基础[2]。可见乳腺肿块是否可检出血流信号且血流的丰富与否对其良恶性的鉴别意义重大, 但也不能绝对化。

仅仅血流丰富就一定是乳腺癌吗?回答是否定的, 对于直径较大的肿块, 良性组也有4例检出血流丰富, 所以就要更进一步测量动脉血管的血流参数, 要尽可能多点取样, 这样测得的参数准确性就要高些, 但可重复性差。本文乳腺肿块测得的动脉血流参数Vmax及RI恶性组明显高于良性组, 且恶性组Vmax均大于15cm/s、RI均大于0.64, 与刘月洁等的文献报道相近。彩色多普勒扫查显示肿块周边血流不丰富, 内部血流丰富, 呈高阻型血流频谱, 收缩期峰值前移, 表现为上升坡和下降坡陡直, 舒张期频谱低。此血流特点可能与肿瘤细胞增殖过快, 浸润破坏微血管或压迫周围组织导致血管扭曲狭窄, 甚至出现血管闭塞及静脉癌栓, 导致静脉回流障碍有关。由此可见, 乳腺癌高阻型血流频谱是以肿瘤的静脉回流障碍为基础而形成的。癌灶内出现低阻力血流可能与动静脉瘘的形成有关。曹久峰[4]等研究发现, 乳腺肿瘤的血流峰值速度Vmax>12cm/s, 对判别<2.0cm乳腺癌的敏感性为95.2%, 特异性为100%, 准确性为96.6%, 因为随着肿瘤增大, 血供增加, 即使良性肿瘤, 其流速也会随之加快。因此不能仅凭血流丰富与否判断良恶性, 要综合分析, 以二维声像图为基础, 看看形态是否规则、有无包膜、内部回声是否均匀、后方有无衰减, 另外, 应用时结合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分析, 多测几处血流参数。腋窝肿大淋巴结的检出对诊断的帮助也很大, 所有检出肿大淋巴结的都证实为恶性乳腺肿块。检查时可自己结合触诊, 多数乳腺癌硬度较大且活动度较小, 而良性乳腺肿块则硬度较小且活动度较大, 必要时做定位穿刺检查。

综上所述,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方面, 不仅能提供肿块的血流检出丰富程度的非定量指标, 而且能提供血流动力学的定量指标, 因此对明确诊断、选择术式及随诊有重要作用。如出现鉴别诊断较困难时, 可进行定位穿刺检查确诊。

参考文献

[1]ADLER DD, CARSON PL.RUBIN JM, et.al.Doppler ultrasound color flow imaging in the study of breast cancer:Preliminary findings[J].Ultrasound Med Biol, 1990, 16:553-559.

[2]谷振声.实用乳腺外科病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3]RAZA S, BAUM JK.Solid breast lesions;elevation with power Doppler US[J].Radiology, 1997, 203 (1) :164-168.

上一篇:单排烟口排烟下一篇:笔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