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经验范文

2024-05-16

操作经验范文(精选12篇)

操作经验 第1篇

一、活动组织:变“一”为“几”, 夯实感性经验基础

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是以数学表象为基础的, 而数学表象又源于直接的感性经验。感性经验的获取往往离不开操作活动的支撑。教学实践表明, 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感知, 使其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为此, 教师要跳出“一例一动”的束缚, 变“一”为“几”, 组织多样化的操作活动, 帮助学生积累具体、鲜活的感性经验。

例如, 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 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操作活动: (1) 找一找:找出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 (或长方形) 。 (2) 摆一摆:用小棒摆出长方形 (或正方形) , 感受方位、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3) 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折、量、比, 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点, 并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4) 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的地方? (5) 围一围:先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样子, 再把想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在钉子板上围出来, (6) 拼一拼: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尺分别拼成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 (7) 剪一剪: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再剪下来。 (8) 画一画:在方格纸 (每个小方格边长1厘米) 上各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 并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

这样, 学生在数学活动中, 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操作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观察、思考、交流, 不仅获得了丰富的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感性经验, 而且培养了主动探索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节奏:变“快”为“慢”, 强化表象经验积累

数学表象在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中具有中介、桥梁的作用。操作经验的内化离不开清晰的数学表象。操作活动的节奏影响着学生数学表象形成的清晰度。为此, 教师要把握好操作活动的节奏, 变“快”为“慢”, 特别要关注学生对介于具体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的数学表象的充分感知, 强化表象经验积累。

例如, 教学“8和9的加减法”时, 首先,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借助“珠子”进行操作:第一堆摆2颗珠子, 第二堆摆6颗珠子, 再把两堆合并在一起, 然后从8颗中移走2颗……如此不断变换形式, 调控好操作速度, 实现人人参与摆珠子, 并在操作、观察和交流中初步体会到不同的摆法表示不同的含义。摆珠子时, 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合并在一起, 珠子多了, 用加法;移走一部分, 珠子少了, 用减法。并通过多媒体借用“○”来把摆珠子的“合并”或“移走”的过程动态演示出来:

要求学生边看图示边思考, 说出摆的过程及其涵义, 让学生再次体验到加法、减法意义的联系与区别。图 (1) 用加法计算, 因为“?”表示“总数”;图 (2) 用减法计算, 因为“?”表示“部分数”。然后呈示图 (3) , 这时学生立即产生疑问, 为什么“?”的位置不同仍用减法计算。此时, 教师再次放慢探索的步伐, 引导学生对图 (2) 、图 (3) 进行对比分析, 让学生在比较中深刻领悟到:两者都是求“部分数”, 所以都用减法。但因为所表示的是不同的部分, 所以“?”号的位置也就不同, 因而所列的算式也就不同。最后, 让学生根据图示列出算式进行解答。

在学生发生疑问时, 教师放慢探索的步子, 通过多种形式的强化活动, 借助珠子、图形等中介, 实现了“操作———图示———算式”的有机结合, 沟通了具体的实物与抽象的符号之间的内在联系, 丰富了表象经验积累。

三、数学思考:变“明”为“隐”, 突出数学表象链接

操作不仅在于积累数学表象, 更注重抽象、提升。数学表象只有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概括性, 才能沟通直观经验与抽象经验的联系。为此, 教师在强化表象时, 不能只停留于具体直观思维, 就事论事, 而要适度抽象, 适时反思, 帮助学生建立起具有一般性、概括性的数学表象, 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内化数学活动经验, 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 教学“有余数除法”:“有23盆花, 每组摆5盆, 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教师可以这样设计: (1) 摆一摆:先让学生用小圆片代替花盆动手摆一摆, 并将摆的结果以图出示,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交流, 使学生初步感知:可以将23盆花平均分成4份, 还多3盆。从图示中可以清楚地看出, 剩下的3盆是平均分后余下的数, 称为余数。这是图示与余数意义的第一次结合, 很好地呈现了余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而旁边出现的“余数”一词概括了“3盆”的实质———余下的数。 (2) 画一画:让学生用“△”表示花盆, 把刚才摆的过程在练习本上画出来, 边画△边说出摆的过程。教师相机出示算式表示摆的过程并作相应的板书:

再让学生结合摆圆片或画△的情况说出板书中“23、5、4、3”所表示的意思, 特别是“3”表示的意思, 使学生深刻理解余数的含义———平均分后还剩下的数。由摆圆片到抽象出算式, 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数与形的一一对应关系, 经历了符号化的过程, 进一步将概念的表征与实质联系起来。 (3) 想一想:如果再增加1盆花, 可以怎么摆?增加2盆呢?先让学生凭借刚才的操作经验进行想象, 如果想象有困难, 再动手摆一摆或画一画。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比较、交流, 让学生在思辨中统一认知:当“余数”和除数相等时, 商可以再增加1, 而余数没有了则用0表示。这样就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了余数的本质特征, 认识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ERCP操作经验体会 第2篇

我国的ERCP技术已逐步普及,目前许多县级医院都可以开展这项技术。但ERCP技术毕竟是一项高风险、操作难度很大、对操作医师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经验有很高要求的医疗技术。在美国,ERCP操作是被做为手术同等对待的。

前段时间,本版的单人肠镜操作体会交流帖引起了大家的热烈反响,回帖很多,使大家获得了许多收获。但迄今尚无系统讨论ERCP操作经验的帖子。因此本人在此开设专帖,请大家踊跃讨论有关ERCP的各种话题。

讨论内容包括:

一、ERCP操作技巧交流;

二、ERCP典型病例讨论;

三、少见、典型的ERCP图片交流;

四、自己在从事ERCP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等等,但也不限于上述。欢迎大家踊跃发言!2 难点:1、胃毕II式术后病人的十二指肠镜操作、乳头插管; 2、十二指肠憩室内乳头病人的ERCP操作; 请各位高手赐教。

另,一点小经验:1、EST时,尽量避免做无效切开(即只放电,看见“冒烟”,但切开力度不大),这样说明高频电频率不够,往往造成乳头部位水肿,影响胰管引流,导致高淀粉酶血症甚至胰腺炎。、可以用鼻胆引流管,根据不同的需要,制作胆管支架,先端用手术刀片打上侧孔,放在热水中塑型。一可节约费用,二可灵活选择长度。3 请 各位高手 能否提示下如何 顺利插入十二指肠镜 到降段,最好能配图,我代各位新手谢谢了~~ 4 如何拉镜子?请详细说明,谢谢!5 曾跟随李文教授规范学习,现在能独立完成基本操作,个人下镜体会,进咽部由于先端较圆滑,故较容易插入,进镜40-50cm 左右,左右摆动镜身寻找胃小弯,找到胃小弯后稍进镜可进入胃体部,一定要少送气,此时可见到前后胃壁比较贴近,形成一条扁平的缝隙,抬大钮进镜,落日征进镜后,如视野一片红,稍稍退镜同时向右转镜身后可见降段,看着对侧肠壁向右转镜身轻轻拉直镜身,有时不用旋转镜身也能拉直,有机会在传一些详细图片。个人感觉v系列镜子不如t系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总之要把中心定在屏幕中间最下方。6 一点小经验

T管引流的病人,若行ERCP插管困难,可经T管插入导丝逆行入十二指肠腔内,用圈套器自活检孔道取出导丝,再进行造影管等其他操作...希望斑竹能给加分)

同时感谢楼上的介绍 7 ERCP的确不容易做,插管技术过关后其它问题相应好办了,见过一些90岁的老人,胆道结石梗阻,但那乳头耷拉着,又有水肿,又软塌塌的,连开口都不好找,预切开都不好下手,风险大,算了吧。在我们取石中一般很少行大切开,还是小心为好,但也出现了在拉结石过程中使用拉镜的方式(在天津南开医院进修时看见范主任和唐主任经常用这一招,虽然他们告诫我们要慎重使用,不要学他们,但我们有时也忍不住用)而致结石嵌顿,不过我们用圈套器把它弄出来了,虚惊一场。做ERCP和做单人结肠镜一样,要达到非常自如地控制镜子那么长的镜子要很好地控制镜头那需要比较深厚的基本功,在操作中慢慢体会,用心地去做就会得心应手。8 难点:1、胃毕II式术后病人的十二指肠镜操作、乳头插管; 2、十二指肠憩室内乳头病人的ERCP操作;

对于难点1有两个小办法:

1、先使用前视镜找到吻合口,区分输入和输出襻,在输入襻找到十二指肠乳头,通过内镜留置一斑马导丝,然后在导丝引导下置入十二指肠镜,即可找到乳头。

2、也可先用银夹标记输入襻,再行十二指肠镜检查。9

曾在四军大西京医院学习ERCP,现在能独立完成基本操作,个人镜下体会,进咽部盲进已经要慢,避免患者恶心影响后面得操作,慢扣大扭进入食道,回旋扭自然,镜身左旋向下,进镜40-50cm 左右,一定要少送气,此时扣大钮进镜并左旋看到幽门后,推大钮落日征进镜后,如视野一片红,稍稍退镜同时推大钮向右转镜身后可见降段,向右转镜身扣大扭轻轻拉直镜身,此时大越60cm,整个过程讲究顺应性,但胃镜操作要已经熟炼,插管是不要盲目得乱插,避免乳头痉挛水肿。10 一点小经验

T管引流的病人,若行ERCP插管困难,可经T管插入可通导丝得细软管(如营养管)逆行入十二指肠腔内,退道丝,聪明刀顶住细软管后进斑马导丝,随退细软管边进用聪明刀,成功完成插管,再进行其他操作。11 开展ERCP要求内镜医师能熟练操作十二指肠侧式镜,我们的体会是将十二指肠侧式镜调整大旋扭,上抬90度,侧式镜即成为直视镜,操作迎刃而解。其次进十二指肠后采用拉直法很快找到乳头,调整乳头位置、内镜与乳头距离、插管的方向和角度,插管前要仔细观察乳头开口,插管时需轻、快、准,如造影管与所要造影的胆管或胰管不形成夹角,只需轻轻插入造影管即可成功,胆管多向上、位于11,12点方向,胰管多呈水平,位于2,3点方向,胰管插管时只需插入数毫米即可显影,胆管插入时有时有落空感或轻松感,如只需了解胆管疾病,可将导管插深一些,这样即可避免造影剂外溢,又能避免造影剂返流入胰管而致的腹痛及化学性胰腺炎。切忌盲目乱插或用力插管,因用力不当会促使Oddis括约肌痉挛,使导管插入困难,甚至损伤乳头开口处粘膜,粘膜充血、水肿或少量出血,而使插管失败。从胆、胰管的解剖学来看80%以上有共同通道,但其共同通道的长短、与乳头开口的角度以及胆胰管汇合的角度各异,在实际操作中要完全做到选择性造影是有难度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常见的治疗性ERCP未成功的原因有:①胆总管内结石过大、过硬,未能碎石成功。结石超过20mm,大多须进行内镜下机械碎石治疗,小于10mm的结石,经EST切开后,可以经网石篮取石。碎石未成功的5例,直径都超过20mm。拉取结石时应避免使用暴力向外拉内镜,这样容易造成壶腹部撕裂损伤,应采用“插镜—右旋—向下”的联合动作使用方向与胆管的轴线方向一致,有利于结石的取出,取石顺序应遵循“先下后上、先小后大”的原则,避免一次套取过多的结石引起取石篮在乳头部嵌顿。胆总管内结石过大、过硬,未能碎石成功,可先置入一根塑料胆道支架,经过3-6个月的引流,一般结石会有所缩小,再行碎石易成功,如一次取不净,可数次进行,取净为止。②放置金属支架,支架定位必须准确,释放前可略深一点,释放过程中可不断后拉调整。内引流管或鼻胆管要在明确胆总管狭窄的性质、程度后,再选择合适的器材和方法,耐心操作,不要强行通过狭窄管道,以免损伤胆管、出血、甚至穿孔。提高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安全度,减少并发症是开展治疗性ERCP成功的重要因素。12 向各位前辈请教一下,本人做ercp共16例,但有1例病人不能将镜身拉直,请教大家有那些情况,影响镜身拉直,如何处理,在此小弟先谢过大家了。13 1·怀疑慢性胰腺炎的病例,在注射造影剂之前应常规拍摄腹部X线片(或CT),以了解胰腺区域有无异常密度影。

2·重度慢性胰腺炎的病例,往往胰管开口附近有狭窄,插管及显影较为困难,应反复调整插管部位及角度,必要时先行胆管括约肌切开,然后仔细辨认胰管开口。

3·应尽可能做到胰管深部插管,轻度加压造影,以确保胰管末梢及分支胰管能清晰显示。

4·应强调常规显示胆道系统,既可帮助排除胆源性胰腺炎的可能,如发现胆总管下段特征性变化,又可有助于诊断的确立。

5·发现胰管严重病变,通常需行主胰管引流,否则术后可能加重或诱发胰腺炎的发作,可行鼻胰管引流,术后观察数日,无特殊可予拔除。14 我们做ERCP最怕出现胰腺炎,造影时我们可以先进斑马导丝,判断是胆管方向后再注射造影剂,这样可减少胰腺炎产生的概率。现在造影一般都喜欢用聪明刀,可以多一个调整方向的措施,同时造影后如发现结石较大,需要切开时可减少一个步骤,可直接乳头切开。

不知各位战友做ERCP时网篮用多久丢弃,有一次我们一个网篮大概用的时间太久了,取石进居然在断了,结石和网篮都嵌顿在乳头那了,真是要命!一般的异物钳或圈套器套不牢,后来还用碎石网套住断端拔出,真是险!还是上面说的不要随便拔镜取石。15 简单谈下造影剂的使用问题,希望大家补充,也希望版主能给俺加分,谢谢

1牢记造影剂置换概念,(抽取胆汁,注射造影剂),避免胆道感染和 胰腺炎的发生

2在更换导丝的时候,注意造影管内残留造影剂或盐水,若导管在胰管内,若为润滑导丝,注射盐水,极容易造成胰腺炎。

3严重胆道梗阻病人,若未解决通畅引流问题之间,不要注射造影剂,可根据术前MRCP结果及术中导丝行径判断梗阻部位及治疗方法。

4若梗阻病人未解除梗阻而注射造影剂,应立即行PTCD或中转手术治疗,几点建议:

1怀疑胰胆管的共同通道过长时,应嘱病人转动体位以排除胆胰管重叠所致的假象;

2共同通道超过15mm 即可确诊;如不足15mm,应动态透视或连续摄片观察,如壶腹收缩运动区明显短于共同通道,仍可确诊。

3测量共同通道长度时应考虑到包括乳头收缩段的长度,较为简便且精确的办法是:将一金属头的导管放在乳头口外摄片,测量金属标记到胆胰管汇合处的长度。17 有关选择性插管造影的体会,几点建议,希望版主一定给加分。

1,胰管选择法:胰管开口的解剖位置在乳头开口的右下方,易于显示。但在病理情况下有时必须显示而又难显示时,即用胰管选择法。其方法是,术前将导管尖端塑削平直,轻轻用力抬举器,操作者右斜身将导管从开口下缘3点位置浅插入,易于显胰管。

2,胆管显影法:操作者塑导管尖端呈上翘14度角,去弯拉直镜身后,使导管与肠腔平行向开口左上角上翘插入开口,从开口左上角边缘下压粘膜插入,导管与开口中心相接触时,用抬举器直接插入,均可避开胰管开口和进入胆管时避免肌性膈的阻挡。插管时如发现乳头旁漏口,从漏口插管极易显胆管。18 插管造影的技巧:对准开口,拉直窥镜至门齿60-70cm,视野在10-12点方位对准开口插管,如此反复多次不能对准开口,应将窥镜退回胃腔重新进入十二指肠予以调整。对不准开口的原因,常因镜身在胃腔内弯曲太多呈e型倒勾状。纠正的方法是,当镜身已进100-200cm才到达十二指肠窥见乳头时,向上弯曲镜端,小旋纽右弯曲钩住肠壁的一部分退镜,会使乳头和开口由远变近,由上变下,越退越清楚地去弯拉直法,重新对准开口插管,是选择性胆管造影的最好方位。希望版主一定给加分!19 我在上海进修ERCP,觉得,所有的操作关键在于心态的把握。只有心态稳定,所学习的及书上看到的,才能发挥出来,甚至有创新。而操作技巧,一定是在基本操作稳定后才能表现出来的。据我所知,仅插管,在不同的地方,使用的器械先后及造影剂的使用均不相同。因此,基本功非常重要。20 一点经验:

1、进镜一般不难,勾型胃有时很难越过胃脊;手术或肿瘤易引起球部变形,通过幽门较难。

2、插管时一定要先仔细观察,不要盲目插管,以避免乳头水肿痉挛,尽量拉近乳头插管。位置方向书上有。

3、插管前,可先插入导丝,在刀头上露出1-2mm,浅插后调整方向,导丝可直接插入胆管或胰管,成功率较高。

4、不要盲目使用造影剂,根据病情,注入少量造影剂达到诊断目的即可。尤其在胆道梗阻时应注意。

5、尽量避免双显影除非有必要。以减少手术后发生胰腺炎的机会。

6、切开时方向一定要掌握好,不要盲目切开,尤其在插不上管时切开乳头,一定要慎重,盲目切开不一定有利于插管。

7、切开乳头时,根据机器不同,调整好电切刀频率,尽量浅插逐渐切开,不要深插切开,这样切开较慢,组织损伤较大,容易造成术后水肿。

8、重视术后引流,有条件尽量引流,减少术后并发症。

一点经验,希望加分!有机会上传图片!21 这里的人气还是不怎么旺,毕竟ERCP做的人不是很多,这也不难理解,即使是很多三甲医院也没有较好开展。一方面技术难度,不是一下子能搞起来的,不象单人结肠镜,搞不好还可以换回双人嘛,即使做不到回盲部也能看到部分结肠,ERCP做不成功就是不成功,比较容易产生挫败感,风险也比较大一点。还需要放射科的支持,没有C臂吃放射线可不少,特别是刚开始阶段。有C 臂也要吃不少,真是让人头痛。还有ERCP并不象心内科,冠心病病人还是很多的,适应症有泛滥的趋势,而且收费比ERCP高多了,二甲医院开展基本是亏本。三甲医院大部分也不见得赚钱,你说那个领导舍得花那么多钱投入。科室也有成本核算,没有钱赚的事谁去做,还冒着比较大的风险呢。

我自己做了那么多年下来也觉得没意思了,对身体伤害大,还没有什么好处,也没价值体现,放射科还有放射补贴和放射假,我们有什么?什么也没有。22 插管方向选择相关因素: 1 抬钳器 2大小钮 3 进出镜子 4 左右旋转镜身 5 左右钮 6 吸给气

*右旋镜身,左打钮,可以转换乳头轴向

希望版主加分,谢谢 23 有关深部胆总管插管困难:

结石的乳头部嵌顿或肿瘤的侵润均可影响胆总管的深插管,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表现为乳头球部膨大,开口受胆总管压力的影响,朝向下方,普通导管不易插管成功,可选用较硬的附件,也可选用乳头切开刀插管,便于调整方向,又有一定的硬度,容易成功。若仍困难,则可用针状切开刀,从乳头上方隆起处向上下切开。

版主怎么扣了我的加分呢?三分变成了二分了,哎!24 乳头插管时多用“短镜拉直状态”,但有时在乳头位置调整不好,切开刀方向与胆总管轴走向不一致时,我们也用“大弯胃”操作,即向下推镜,使镜头靠近乳头,调整好角度插管。25 3200584wrote:如何拉镜子?请详细说明,谢谢!

侧视镜进咽喉部较胃镜容易,进入食道后如无阻力则可放心深插,距门齿40-50cm时可充气,将内镜大钮上推,镜头就可见胃腔黏膜,顺着黏膜方向前进很快见到胃角,说明前进方向正确。进幽门时见小半个开口(落日现象)就可到十二指肠,右旋镜身即可进入降部,看见乳头时就可拉镜,拉镜前将小旋钮右旋固定。拉镜一定要慢,看见乳头逐渐靠近镜头,再调整,使乳头位于视野舒服位置即可。

请版主加分,谢谢!26 任何操作达到一定水平更要重视细节,ERCP及延伸的操作也是如此,本人感觉在复杂胆道梗阻时一定要引流充分,不是只要放进支架就行,否则即使放进支架也容易导致感染,尤其对于肝门部梗阻导致左右肝管阻塞,单纯一侧引流虽然解决黄疸,但是往往不易完全纠正感染。27 乳头开口在憩室边缘时,乳头切开取石后再次发生结石,再次取石.乳头以最大范围切开,治疗上除了再复发再取石,有没有避免再复发或减少复发的方法,现在每1年复发1次. 28 小生也来说说自己的认识:ERCP插管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调整乳头位置和开口,做到(和内镜像)面对面,其次就是切开刀的轴向和胆管的轴向保持一致(轴对轴).在开口顶部11点方向插管.我看到很多初学者找到乳头后就急不可耐,对着开口就插,也不管是不是轴对轴了.掌握这两条我想对大家可能会有所帮助的.(重要经验,斑主加分啊)29 也说二句: 本人目前还算新手,看了不少的书,也看了不少高手的操作,等镜子到了自己手里就发硬,最近有点进步,说出来,算共勉?发现开始做的时候最大的问题是心理问题,表现在胃窦不肯进镜,紧张后更不敢把幽门变扁(由圆形扁半圆形),到了十二指肠后左右钮不太敢动,惶论什么拉镜、取直、找轴线等等。30 我也是新手,05年看了很多,06年学习了4月,现在有些体会,几个月下来,感觉消化内镜有几项是顶级技术,如ERCP EUS 双气囊小肠镜,学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经过痛苦的失败,才到柳暗花明的境界.下面是我的一些体会,可能不是很全面,有机会我再写些.一.首先是进镜,十二指肠镜是侧视镜,先端部圆型,进咽喉部不难,可以盲进,有时要向下打一点大钮就到食管,再右手旋下镜身,大钮上打,可以看到半个腔,特别是近贲门部要看清楚,方便进胃体.有好的胃镜,特别是肠镜基础的战友,下面的操作要相对容易些.看到胃底及胃体上部,一般看到腔后,往右拐进去,少注气,继续循腔进镜,看到镜身和胃窦,看到半个幽门进球部,现在要小心了,因为不知道有无溃疡及畸形等,李教授建议我们可以先看个胃镜.不要太用力进镜,进球部后可以稍后退,看到腔后再进镜,不要急,沉住气循腔进镜,否则易穿孔.有肠镜基础的可较易拐过上角.继续前进,看到副乳头,主乳头,也有人看到副乳头就可以拉镜了.我习惯小钮上打,大钮下打,拉镜,不固定小钮,可以微调旋钮,看到肠腔,主乳头就会自己找上来的.剩下的是,摆好乳头,固定小钮,旋镜身,调大小钮,操作部等一系列微调动作,一个目的--利于插管.好了,以后再交流吧!31 有哪位进到十二指肠找不到乳头,本人碰到2例 32 求助,谁有 “梁永昌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操作技巧”这本书,大家共享一下如何??多谢了~~我实在找不到哪里去买,,33 问先行者,网篮取石嵌顿取不出有何方法,请指教。谢谢。34 剪断普通取石网篮,取出外鞘,换应急碎石网篮碎石后取出。

若仍不行,中转手术好了,,35 好长时间没发贴了,一直忙啊!

我搞ERCP有七年了,从中感触良多!我做了超过1500例,现在我可以讲我对ERCP操作没有恐惧感了,因为书上讲的每一个并发症我都遇到过了,刚开始我是这样搞的,科里ERCP主任不是很支持,因为并发症太多,我的前辈做时经常发胰腺炎,我是和外科搞好关系(非常重要)。外科在做胆道手术前先做ERCP,做不成功可以开刀,我先学放鼻胆管,不做切开,不做取石,除非嵌顿。2000年我做了77例,我和主任搞的,我没有进修过,但我用导丝插管,不注射造影剂。(好处并发症少啊)2001年我们请龚彪,胡兵会诊,开始切开取石。一年做了178例,切开例数有三分之一,而且把病人大半放在自己科里,这一年有不少胰腺炎,我自己做自己治疗并发症。(各位想象一下这中间的艰辛!)2002年我们继续上述方法,并发症明显减少了,名声走响了,做了275例,好开心!·2003年虽然病人不少,但我们遇到了大出血,穿孔等重大并发症,怎么办,各位同道记住:自己的事一定要自己解决!!我记得大出血的那位病人光输血就有9100ml,我们把他硬救过来了。回想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并发症,有几点原因:1.ERCP指征不严。2.病史问诊不详细(有一个病人服用阿斯匹林,但血常规,凝血功能正常,切开后大出血)3.切开太大,野蛮操作,我看到上面战友讲结石取不出时拉镜,很危险,我看到龚彪这样做过,我这样做取出确非常困难,因为拉镜是违反解剖常理的操作。防嵌顿有两个方法:一用气囊在胆管下段注气到与结石差不多大小外拉,如果很方便拉出气囊就可以取石了。二不要硬拽,送镜结石不出来,稍回拉镜身看开口见不到结石建议各位战友把结石放回胆道,想其他方法如用碎石网篮或扩大开口。好了,望各位战友指教。共同探讨!36 大家讨论了不少操作心得,下面是否可以讨论一些典型的病例?欢迎大家提供自己的得意之作。本人先抛砖引玉。

本病例为老年女性,因反复右上腹痛入院。造影见胆总管内巨大结石,几乎充满整个胆总管中下段。因患者一般情况不佳,故予ERBD,改善症状。请大家讨论对这种巨大结石,有什么好的办法?

行ERBD后胆汁引流通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

我讲讲个人看法:首先我支持版主做法,理由患者年龄大,一般情况差,结石又多,甚至有时乳头旁有憩室腔,如果硬取有以下缺点:1.切开要大切开,如果有乳头旁有憩室腔,解剖变异较大,出血风险明显增大。2.用碎石网篮取时间较长,有时要二次取石,无疑增加病人风险。3.碎石,二次取石无疑增加了病人住院费用,延长病人在院时间,增加院感机会。

放置塑料支架却有以下优点:1.手术风险明显下降,放置支架后可以达到胆管减压目的,有明显疗效。2.支架置入后可以很快出院,降低费用,病情好转可以再取石。3.更换也比较方便,有人(比如龚彪)讲放置支架有使结石缩小的功效。

友情建议斑竹可以放置塑料双支架,这样可以延长再堵时间。38 这么大的结石碎石网碎石效果可能不理想,碎石网虽然比较大,但这患者结石占满整个胆道,还撑得蛮大的,碎石网很难套住,患者不是恶性肿瘤病人,放置支架只是权宜之计,可以考虑液电碎石,不过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不知是否可行,可考虑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治疗。39 我看到上面战友讲结石取不出时拉镜,很危险,我看到龚彪这样做过,我这样做取出确非常困难,因为拉镜是违反解剖常理的操作。40 哈哈!发现很多战友对我讲的那个拽镜子挺有经验的,的确大家还是不要用,危险的很!当时在南开进修时范主任还在,李文刚从美国回来,对李文那是佩服得很!现在好象去了天津市人民医院,当时他们能从造影形态看出是软结石还是硬结石,经验非常丰富,不是我们一下子学得到的,还是要按规范来操作。41 05年在上海长海医院学习了4月,操作至今有些体会:

1、进镜中可调整大旋扭即可见前方腔道,少注气,落日征过幽门,到球部后右旋镜身,即可进入降部,看见乳头时就可拉镜,拉镜一定要慢,看见乳头逐渐靠近镜头,再调整,使乳头位于视野舒服位置即可。

2、看到乳头后不能盲目插管,一定要仔细观察,判断胆管方向保持插管轴线后再进行操作。

3、在插管困难,进行乳头预切开时,有时镜下视野不清冲水时,注意造影管不能过于靠近乳头,因可导致液体进入黏膜下乳头水肿,导致术后胰腺炎发生,我就曾经碰到。

4、插管后可插入导丝透视判断造影管是否在胆管,减少胰管显影。

5、乳头切开时判断好方向及距离,注意高频电功率,避免无效切割导致乳头水肿。

6、取石时,可右旋镜身-大钮向下-插镜配合,有时可右旋镜身-插镜即可。

7、操作完毕,要注意造影剂排泄,如果排泄不畅要及时行ENBD,避免胆管炎、胰腺炎发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操作。一点经验,希望向高手学习。42 再发一个图片,患者为多发胆总管结石,镜下可见乳头口侧巨大憩室。因造影剂溢入憩室内,X光片上除胆管内结石影,尚可见憩室显影。

行ERCP时常可见到乳头旁憩室或憩室内乳头。让人思考的是:

1、憩室与胆管疾病是否有相关性,如果有,两者之间因果关系如何?

2、憩室内乳头常导致ERCP操作的困难增大,如插管困难、EST切开大小受限等,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43 求助: 各位战友: 刚学习回来不久,做了5个病人,器械不是很多,前天用聪明刀切的时候,切了1/4就烧断了,凝的指数是45,这把刀才用了2次,很可惜.病人等着急用,奥林巴斯重复用的刀还没有到货.我想买COOK.ENDO-FLEX,或BOSTON的,请战友向我推荐一下,价格多少?当然要便宜点的,否则领导要不同意的.谢谢!44 俺拽过一些镜子,也没出现大麻烦.可能是因为解剖方向虽不理想但肠壁柔软可以改变方向.还请高手再介绍一下拽镜子的事.谢谢!再请介绍怎样判断软硬结石.谢谢!45 我谈谈吧:1.憩室与胆管疾病是否有相关性,我查了一下,好象都谈到有关,我们遇到的憩室与胆管疾病的关系有多大,好象没有硬指标。临床上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2.憩室与乳头的确有关,而且我遇到的憩室腔发生在老年人比例较大。如果找不到乳头,但是看到憩室腔,一定要在憩室腔内找,我一直认为憩室腔内乳头的插管不仅是我的痛,而且是我们做ERCP的人共同的痛。也是我们必过的坎。

插管技巧:*1.乳头开口在憩室腔的正中下和右下,那我们要笑了,插进去就是胆管,比较容易插,而且切开视野也清楚,12点方向切,我个人认为不要切开到根部,遇到大结石用碎石方法。*2.乳头开口在憩室腔的左下,插镜时要尽量用电刀挑起乳头,镜身左侧回旋少许,必要时稍稍拉一下镜身,还不成功,可以用超滑导丝,(我看到蓝庆民是脱手套亲自旋),在插管成功后,切开沿乳头11点方向教好。可以做到大切开(我也看到蓝庆民做到)。*3.乳头在憩室腔下方由左向右横卧乳头,有时开向内侧,(这我认为成功是需要本领的),你要先把乳头开口压出憩室腔,再插,再向左旋,再挑,再松抬钳器,你反复用上述方法,要耐心,至于切开的话不是非常难。个人看法,望大家指正。46 正在德国汉堡大学内镜中心(soehendra)处研修,今日遇到一例胰腺分裂症(不全型).主乳头插管未果,改从副乳头插入胰管,导丝从主乳头转出,接至体外,沿此导丝插入主乳头.自此完成主\副双胰管支架.大开眼界.这里确实有独到之处.很多小的器件设备非常使用.插管技术与国内截然不同.主要以心内科导管用的弯头导丝完成插管和左右肝管的超选.管用!很多感受,无以言表. 47 ERCP对技术要求较高,建议先进修,掌握基础知识,适应症,操作步骤,多看、多问,在老师指导下体会,熟能生巧嘛。48 设备、器械很重要,没有齐全的附件可选择,很多事做不了,深有体会,基层医院难啊。49 再来谈谈汉堡内镜中心。其实并不大,共4-5个操作间,在国内顶多是一省级规模,但这里确实是欧洲最负盛名的内镜中心之一.单看其发明的东西就略见一斑.以治疗为主.所有病人均麻醉,得普利麻.医生自己打针,护士或进修生帮助给药!没有麻师!50 其实你看他们的操作,按我们的观点,水平真的一般.他们并不太讲究操作的观赏性,不太重视速度!但讲究的是效果!所以你看他们的动作,按龚彪的观点,费动作太多.但结局则比较好,不达目的不罢休!达不到目的,他们就要问为什么?结果许多发明和协助操作的器件就出来了!51 我想这可能就是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了,人家是横向思维,而我们是纵向.可惜这个世界是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我们只能以人家的价值观为标杆,这样才有可比性(我并不宠洋)!人家就看重创新!再看看我们,其实单就手上的技术,我们和日本都是全世界顶级的(ERCP我们,ESD日本).所以我们没必要枉自菲薄!但我们仅此而已.你看长海,东方肝胆,每年多少ERCP啊,但出了多少东西呢?长海还好,文章近年水平很高了(有AJG的),但全国呢?太可惜了,当然,这也和国情有关.我们没多少时间搞!总之,我们临床水平不亚于西方,但创新和科研这块,可就大大落后了

什么时候我们主导世界了,就以我们的价值观为标杆了,发明个小设备小器件有什么了不起?你和我比比手上的硬工夫!我就用这些东西,还非给你做成不行!这才叫本事,呵呵!我常常听外科医生讲,什么美国日本著名医生不过如此等等言论,做什么什么手术要多长多长时间,而我们才用多长时间等等.你听到过吗?我想,最理想的就是我们的手加他们的大脑!52 医院刚开展ERCP,今天连着两个插不进胆管,真是郁闷。请问大侠操作多长时间开始有感觉质的飞跃?医院就我一个人做,真是惴惴不安啊。53 内镜下胆管插管不成功的病例应该很多吧,原因很多:操作技巧不够或不熟练;患者个体差异(憩室内乳头等);还有一部分是因为病情疑难所致,如恶性梗阻、乳头肿瘤、胆管癌等,造成胆管插管困难,甚至已插管入胆管,但导管或导丝无法进一步进入总胆管上段或左右肝管,无法进一步治疗(放支架等),临床上遇到此种情况,可能大多会选择经皮经肝穿刺引流术(PTCD)吧,可PTCD有很多弊端:增加感染机会、胆汁流失至免疫功能下降、增加患者痛苦等。因此,出现了一种新技术:内镜与超声联合对接技术。(我老板已经做了很多例,效果不错)

具体讲就是先行PTCD放置导丝或导管经胆总管进入十二指肠腔,然后内镜下用导管或导丝与之对接(线穿针or针穿线),进而进行下一步治疗,放置支架等。有条件的不妨一试哈。54 前辈真是幸运,能亲自到蓝教授的内镜中心学习。蓝教授的现场操作看过多次了。但是像我这样三乙医院的医生,没有学院背景恐怕没您这种机会了。真希望你能多发点那边的资料。蓝教授的视频很多,要是能上传些就好了(纯粹为了学习,不会盗用)。55 十二指肠憩室的病人真的做到不少了。不知道斑竹是否同意在下的观点,很多临床诊断为胆总管结石的病人,常常只是憩室炎。因为这些病人B超也常会扫到胆总管下端结石(可能就是憩室内的食物残渣),而我们ERCP造影胆管显影良好,无扩张,无充盈缺损。56 刚做了一例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憩室的病人,乳头位于憩室内缘5点,胆管走行经憩室底部,插管尚顺利,造影胆总管扩张,胆总管末端约2~3cm胆管充盈不好,尝试行EST中切开,切开后取石网篮无法插入胆管,改变方向、角度均不成功,只好切开刀及导丝重新插管,又费了不少周折插入胆管,保留导丝,沿导丝用波士顿取石网篮取石,气囊阻塞造影胆总管末端充盈良好,考虑憩室压迫导致胆总管末端开始时充盈不好,乳头切开后胆管插入困难也应和憩室压迫有关。此例最大的收获是如果胆管走行经过憩室底部,乳头切开后务必要保留导丝,用可通过导丝的网篮取石。57 ERCP是一项难度和风险均很高的技术,我已经独立做了近20例,进镜、插管、造影、放置引流管没什么问题,但总感觉在电切乳头时有点力不从心,因为我们医院只有我能做ERCP,在进行这项工作时遇到问题我无从依靠,所以每到电切这个环节就感到心里虚虚的,不是刀控制的不好以致电切过程显得拖泥带水,就是切的长度偏于保守,总是害怕切漏了,由此我认为一项操作性的技术在理论上掌握了并不等于你在实践中就一定能做到或做好,确实需要量的积累,另外我真心地盼望ERCP技术成熟、病人量大的一些医院能对那些已经有能力开展ERCP但技术力量薄弱的医院进行技术援助或加强人员培训。58 汉堡大学內镜中心:因为牵涉到知识产权的问题,再就是他们动态录像都是小影带,我没办法考到电脑上。抱歉!59 呵呵,刚才看了一下来这里学习人员的留言本,来seohendra这里学习的医生来自世界各地,亚洲各地都有。日本,印度,新马泰菲等,还有台湾的。南美(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居然也都到这里。欧洲也有,象意大利,希腊等,多数是学EUS-FNA的。呆半年以上才有动手机会。60 大家要是对蓝教授这边的信息感兴趣,可以登录chlqx120 wrote:[/b] 本人最近做了一例病人,很是郁闷.患者,男性,85岁.一年前有过胆道手术.再次入院.MRCP示胆总管下段结石.胆道扩张明显.行ERCP时造影显示胆总管下段结石影1.5*1.5cm.乳头切开后伸入网篮取石,结石很易上浮进入左肝管内,以致无法网住结石,第一次手术失败.当晚病人再次出现疼痛.考虑结石可能再次进入胆总管下段.第二天B超显示结石位于胆总管下段,再次行ERCP,扩大切开口,由于乳头部水肿,本想切开充分一点,可是引起明显渗血.再次取石结石虽然网住,但难以取出,使用碎石器时候结石再次浮入左肝管内,手术再次失败,真是郁闷呀.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避免.请高手指导.[/quote] 对于你遇到的问题,主要解决方法:

1、术中改变体位:做ERCP时常用左侧俯卧位,左肝管位置较低,结石因重力可以跑到左肝管内,尤其是胆管扩张较明显时,可以让病人仰卧位,或头高脚低位(假如X光机床允许),结石可以回落至肝外胆管,碎石网篮插入胆管后超过结石再出网篮。

2、用取石气囊带导丝选择性插管至左肝管,超过结石后气囊充气,将结石拉至胆总管下段,再用碎石网篮碎石、取石。

3、将导丝插入左肝管(结石所在的分支内),用Boston经导丝取碎石一体网篮。注意网篮较硬有时不能沿导丝插入左肝内胆管,操作时要小心。125 请帮分析一下原因:本人是新手,昨天作了ERCP出现并发症,病人为一例乳头癌胆管梗阻病人,乳头菜花样肿大,十二指肠降部肠腔轻度狭窄,反复拉插才把乳头翻上来摆好位置,乳头不见开口,就在乳头胆管轴向上硬插造影导管落空感后注造影剂证明导管进入胆总管后放入两根导丝顺利植入2根塑料支架,但术后患者颈部上胸部肿胀出现皮下气肿,考虑有食管穿孔可能。不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并发症,请高手帮助分析 126 huakui:

退镜时小旋钮未放松或抬钳器未放下是导致食管损伤的常见原因。另外十二指肠乳头梗阻,为什么要放置2根支架?临时减黄1支塑料支架应当就可以了,无法手术应放置金属支架。127 谢谢并同意sxdsys608分析,这个病人我只操作了一部分,退镜不是我做的,第二天我确实发现小旋钮没放开,但镜身前端是直的,会引起食道损伤吗?本病人已有肺部转移不打算再做手术,我记得恶性梗阻两种支架应该都可以用,良性梗阻不主张用金属支架,放2根支架可以减少以后的支架阻塞,近期不少内镜演示类似情况有放多根塑料支架的。128 请问ERCP术后病人胆系感染发生率是不是很高啊?

乳头切开后或者支架置入后,肠道内的细菌可以直接进入胆系,是不是引起感染的直接原因??? 129 哪家医院学ERCP,更放手呢,各位请教 130 仅需行胆道造影治疗时,必须在造影管插入乳头后,一定要先上导丝,注意导丝方向是否走向胆管,如为胆管方向再行造影,可以很好的避免胰腺炎。请版主加分!131 请教:ERCP操作中最重要的当然是能够顺利插管进入胆管.可是临床总是能碰到很难插的病例.这种情况下行乳头预切开然后再行胆管插管是明智的选择,但我在实际操作中多次进行这样操作未能有效成功.请教高手指导.预切开的技巧与注意事项.谢谢了!!!132 众所周知,ERCP目前是消化内科介入治疗的顶级技术。这项技术的问世与不断提高、发展,……

对版主顶楼发言中红色的引用部分,小弟不敢苟同,特此提出意义

也因此,建议单独建立ERCP版块,丰富探讨话题……

不好意思,第一次发言就提出厥词,若就此得罪了版主或哪位大佬,请谅~~~ 133 谢谢分享经验,受用了……

如果是伴有胆囊结石的胆总管结石,用腹腔镜+胆道镜一次完成,I期缝合胆总管创口,手术技巧要求、手术并发症和手术费用大大降低

可以同时选择使用十二指肠镜或腹腔镜治疗这样的病人,二者之间的差别体会深刻,如果需要开腹手术治疗,不在本人讨论之内 134 看来suction兄必是外科医生了。所以不愿将ERCP归入消化内科了。能否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确有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两镜或三镜联合治疗胆道疾病的许多方法。对此外科做得多,经验多,比如说,本人先请教一下:你提到I期缝合胆总管创口,不留置T管,是否会引起胆管狭窄?I期缝合胆总管与T管引流两种方法在适应征选择上如何把握? 135 回楼上版版:

不习惯进到这里来,所以是偶然进来逛逛,呵呵——不过今后会常来的

LCBDE胆总管I期缝合,目前的难点在于缝合的技术,目前的常见的并发症是胆漏,很少听说狭窄的。在这里不谈缝合技术问题,也不谈怎么解决胆漏,先回复版版的提问。

既然这里的人都做ERCP,想必肯定碰到过肝移植术后的胆道狭窄病人,尤其是在有肝移植资格的大医院里,肯定会有这样的病人。你是否留意过,有多少肝移植术后的病人会到ERCP室报道?来报道的术后病人有多少是结石行程、坏死组织堵塞、或者胆道狭窄的?胆道狭窄的实际发生率是多少,最后的常规处理是什么?

再考虑,ERCP常规对于黄疸的病人置入支架引流的时候,其实支架内径是多少?就这么个内径都能将黄疸退尽,那手术导致的狭窄并产生黄疸,那将是多么严重的狭窄?

一贯的教科书告诉我们,胆总管打开探查术后,必定置入T管引流,目的即是减压,也是支撑。那实际如何呢?

腹腔镜的镜头下操作,可以说是放大的,所以,胆总管的开口可以缝合的很密边距很小,就防止了缝线过多占用胆管组织。

腔镜下的缝线目前都选用不可吸收线,且很细,组织反应非常轻微。由缝线组织反应导致疤痕增生挛缩的机会又被减少。

因此,理论上可以肯定选择合适的病人,直径大于1CM的胆总管在腔镜下打开1CM不到的开口,选择不可吸收6-0或5-0线,在腔镜放大作用下进行缝合,可能带来的胆道狭窄概率,肯定远远小于肝移植手术过程中,用常规方法、非放大条件下、整圈吻合、并不扩张的、供血肯定有缺陷的胆道……事实上,就是如此,和理论上一样……当然,手术技巧很重要,否则说不定腔镜下的缝合结果还不如开腹缝合的结果。

单纯就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胆囊结石病人而言,如果腹腔条件较好,既往么有上腹部手术史,估计能完成LC术的,我这里肯定首选LCBDE。即使不I期缝合胆管,代之常规的放置T管引流,手术费用和风险,都要小于LC+ERCP。

事实证明,对于缝合材料和技术都已大幅度进步的今天,教科书的开腹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中T管的主要目的是引流防止术后胆漏。

那么对于直径小于1CM的胆总管怎么处理呢? 借用!

借用胆囊管,减少对胆总管壁的损伤,可以扩大LCBDE的I期缝合机会。将一个直径近1CM的胆总管,在腔镜的放大作用下,用5-0的线缝合,形成一个比胆管对端吻合还要厉害的狭窄,形成一个比12F的胆道支架内径还要细的狭窄,是不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重复一下,LCBDE胆总管I期缝合,难点在腔镜下的缝合技巧,主要要防止的并发症不是狭窄是胆漏……这二者相辅相成,正因为腔镜下缝合比较艰难,缝合技术不好的时候很容易导致胆漏,这也是我正在解决的问题:万一缝合有缺陷,怎么防止胆漏,而不是单纯的消极的放置术区引流。

鉴于此,我个人将十二指肠镜下取石的指证限定为:不适合或不需要行LC术的胆总管结石病人。136 suction wrote:

鉴于此,我个人将十二指肠镜下取石的指证限定为:不适合或不需要行LC术的胆总管结石病人。

suction的发言很精彩。

LC+LCBDE(laparosc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也称“一步法”]应该是目前和今后最理想的处理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选择。对于取尽的胆总管结石、Oddis括约肌功能完整的患者,I期缝合胆总管确实是比较合理的治疗选择。

另一种的两步法即术前ERCP+LC或LC+术后ERCP,也是一种普遍的治疗手段。

一步法的优点是: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 ;住院费用低;尤其是保留了Oddis括约肌功能。缺点是:需要有经验的腹腔镜外科医师;较长的手术操作时间;需要一定的设备,如胆道镜等;如失败仍需ERCP。

两步法的优点是:较短的手术时间;不需复杂的腹腔镜技术 ;技术上操作容易;不需复杂的胆道镜设备(但需要X线摄片系统)。缺点是:需要两种不同的手术过程;需要有经验的内镜医师;两次住院的总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有死亡病例报道;ERCP取石存在失败率;胆管括约肌切口后有一定的复发性胆管炎发生率;住院费用高。

但最后一句话,仍有商榷余地:全国开展LC的单位遍地开花,从乡镇一级医院以上都可以实施,但能够开展一步法的单位并不是很普遍,即使能开展一步法单位的手术量多的医生,也并不很坚持一步法,因为太费时。而且,胆道镜很娇贵,正常维护、使用情况下都很容易坏;很少有单位有两个胆道镜交替使用。因此,胆道镜维修期间也没法行一步法。

在西方国家,一步法和两步法都有应用,但也以两部分更流行。137 有个笔误:

在西方国家,一步法和两步法都有应用,但也以两步法更流行。138 l050317 wrote: suction的发言很精彩。

LC+LCBDE(laparosc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也称“一步法”]应该是目前和今后最理想的处理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选择。对于取尽的胆总管结石、Oddis括约肌功能完整的患者,I期缝合胆总管确实是比较合理的治疗选择。

另一种的两步法即术前ERCP+LC或LC+术后ERCP,也是一种普遍的治疗手段。

一步法的优点是: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 ;住院费用低;尤其是保留了Oddis括约肌功能。缺点是:需要有经验的腹腔镜外科医师;较长的手术操作时间;需要一定的设备,如胆道镜等;如失败仍需ERCP。

两步法的优点是:较短的手术时间;不需复杂的腹腔镜技术 ;技术上操作容易;不需复杂的胆道镜设备(但需要X线摄片系统)。缺点是:需要两种不同的手术过程;需要有经验的内镜医师;两次住院的总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有死亡病例报道;ERCP取石存在失败率;胆管括约肌切口后有一定的复发性胆管炎发生率;住院费用高。

但最后一句话,仍有商榷余地:全国开展LC的单位遍地开花,从乡镇一级医院以上都可以实施,但能够开展一步法的单位并不是很普遍,即使能开展一步法单位的手术量多的医生,也并不很坚持一步法,因为太费时。而且,胆道镜很娇贵,正常维护、使用情况下都很容易坏;很少有单位有两个胆道镜交替使用。因此,胆道镜维修期间也没法行一步法。

在西方国家,一步法和两步法都有应用,但也以两部分更流行。

借用兄弟的文字继续:

一步法需要胆道镜,但是要比需要ERCP好多了

一步法失败需要ERCP,同样ERCP失败也需要再次ERCP 胆道镜和ERCP一样都容易损坏

事实上,目前临床缺少“一步法”的更本原因是因为ERCP的出现,导致胆总管结石病人都去做ERCP了。而许多大医院腹腔镜和ERCP的操作人员是两部分人,所以临床上LCBDE病人机会很少。LCBDE的操作时间并不会比消化道肿瘤的腹腔镜下操作困难或者费时,相比ERCP取石,LCBDE的学习曲线明显短多了,可以开展的医院也要多很多。所以关键不在于LCBDE,而在于ERCP操作的人员么有正确认识到,有些是可以行LCBDE的……呵呵,其中是否有利益驱使,就不好说了,反正是不在此处可议之题 139 继续和suction饶舌几句:

当然,我是认同一步法优于二步法,尤其是保留了Oddis括约肌的功能,能避免十二指肠液返流引起复发性胆管炎等症状;尤其是EST后是否会增加胆管癌的发生率,需要今后进一步评估(如同70-80年代后普及的胃大部切除导致目前残胃癌涌现一样)。

1.胆道镜和ERCP(您意思是十二指肠镜)一样都容易损坏?

不是这样。腹腔镜下的胆道镜,是胆道镜身在常10多cm的金属或质硬的塑料Trocar鞘管内进出、摩擦;而十二指肠镜基本是镜身和食管、贲门等软组织接触、摩擦(排除病人机械啮咬)。因此,胆道镜的镜身很容易破损,尤其是没有专人操作的单位,大家都想练练手的拥有者都有体会,胆道镜太容易坏了,今天我用过,几天后再想用,说坏了或在维修中。

2.“ERCP的出现,导致胆总管结石病人都去做ERCP了”。这种情况应该有一定普遍性,但并不尽然。比如很多大医院外科住院要等床数周以上的医院,外科医生比较多地建议患者先ERCP处理。因为人都很实际,LCBDE已经不能出科研成果,增加手术数小时的手术时间对外科医生其实并不能产生相应比例的效益,每日腹腔镜承载的LC量比较多,LCBDE通常要放置在手术台次的最后(多是下午甚至是晚上,让前面的同时先把常规LC完成)。因此,也不是所有外科医生都乐于“积极主动”要求去做LCBDE;周转越快就是最大的利益。我们医院的消化科医生,似乎先会咨询外科意见和病患意见,如果外科和患者要求,就ERCP+EST,当然二步法的费用,绝对不低于一步法的费用。

3.一步法和二步法,本人都有涉猎。对病患,一步法的优势无疑是肯定的;但对自己个人而言,觉得多些ERCP操作机会也不错,尤其是ERCP取石的过程大多干净利落(10-20min),比一步法的费时2-3h相比,就会由衷感叹ERCP真是好东西。140 我完全同意楼上的意见!!

将可供选择向患者说明,由其自行选择,做一个负责任的好心医生 141 这种做法是挺爽,但目前国际流行的做法是使用ERCP解决胆总管结石,已经逐渐抛弃了你们所谓的一步法,因为这种做法破坏了正常胆管形态等其他原因。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法首选ERCP,手术只是补充治疗手段。142 njdocter wrote:

这种做法是挺爽,但目前国际流行的做法是使用ERCP解决胆总管结石,已经逐渐抛弃了你们所谓的一步法,因为这种做法破坏了正常胆管形态等其他原因。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法首选ERCP,手术只是补充治疗手段。

这倒是没有听说过?

能否列出你所说内容的相关文献? 143 去年开会时李兆申说的。

文献我也看过,争论较多,但ERCP还是站主流地位的。144 njdocter wrote: 去年开会时李兆申说的。

文献我也看过,争论较多,但ERCP还是站主流地位的。

说ERCP是主流,是因为那是李兆申说的 145 schumie wrote:

说ERCP是主流,是因为那是李兆申说的 很无语。

“目前国际流行的做法是使用ERCP解决胆总管结石,已经逐渐抛弃了你们所谓的一步法,因为这种做法破坏了正常胆管形态等其他原因。”

ERCP是主流我不否认。

但“已经逐渐抛弃了你们所谓的一步法”,很好笑唉,一步法是新生事物,是今后的趋势之一,都还没有兴盛,就衰败了?(估计是误解李兆申了)。

“这种做法破坏了正常胆管形态等其他原因。”更是无稽之谈,破坏哪里的胆管了?这是缺乏专业知识的谬言。

胆石症是肝胆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总结临床上患者最关心的几个问题,和大家分享。因手头工具有限,将就看看简笔画吧~ 1.胆囊结石,开还是不开?

年轻患者,结石不大,无症状,可暂不手术,注意饮食,定期随访复查;有右上腹痛不适的症状,尤其是反复发作的病人,原则上均建议手术;高龄患者,基础疾病多的,即使无症状,条件允许也建议尽早手术,因为一旦急性发作风险很大;体检发现有胆囊萎缩等怀疑有恶变风险的,尽早手术。

2.什么时候手术比较合适?

一般建议不痛的时候开,急性发作的等炎症控制后 1-2 月再开比较合适,因为这时胆囊没有炎症水肿,手术简单,恢复快,并发症少。保守治疗无效的须急诊手术,但风险要大很多。3.微创,还是开放?

我只想说,一个是高清放大多倍的视野下精细操作,一个是深邃的小切口里用手去掏,毋庸置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经是几十年国际上的金标准。当然,在腹腔镜下手术有困难的还是需要开放手术作为补充,那时切口也一定不会很小。要信医生,不要信隔壁村上的大妈。4.胆囊切除手术怎么做,微创能开干净么?

一起看图。只说明一点,胆囊切除的过程,微创和开放手术完全一样。区别在于微创的腹壁穿刺口小,我们会把胆囊放在取物袋里取出,有时因为结石过多过大,或胆囊水肿,我们会把标本剪碎方便取出,但胆囊切除的时候确定是完整的,不是一块一块切除,也不会有残留。5.我可以保胆么?保胆取石术怎么做?

B 超或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明确单发或少发结石,术中必须胆道镜或胆囊镜明确没有残余结石或泥沙,否则,结石复发是保胆术后最大的痛。6.胆管结石和胆囊结石有什么区别?

继续看图,生长位置不一样,有些病因也不一样。部分胆管结石是胆囊结石经胆囊管掉入胆管的,称继发性胆管结石,而原发性胆管结石复发率较高。胆总管结石可能造成胆管梗阻,影响肝功能等,原则上都建议手术治疗。7.为什么胆管结石手术要放引流管?

因为胆管是肝脏分泌的胆汁进入肠道的唯一通路,所以胆管结石无法像胆囊结石那样可以简单切除。当胆管切开取石再缝合后,愈合的时候因为切口收缩可能会造成胆道狭窄,所以我们常规在胆管内留置一根 T 形管,防止狭窄和胆漏。目前 T 管一般要留置 2-3 月,造影没有狭窄或结石残留后方可拔除。8.ERCP 是什么?

胆总管结石有另一种治疗方法,经胃十二指肠镜找到胆管进入肠道的开口,逆行插管,将胆管内的结石取出。因为无需切开胆总管,也不用留置引流,是一种很好的微创治疗方式。我们建议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患者可分两步走,先行 ERCP 取出胆管结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达到最小的创伤和最快的恢复。但相对费用较高,而且 ERCP 并不能保证 100% 成功。

9.胆囊切除会对我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农业项目操作经验谈   第3篇

2.发展养殖。搞养殖一定要紧盯市场,讲科学。另外,对所谓的快富信息一定要加以警戒,因为打着农业高科技晃子骗人的比较多。

3.做一些农作物桔杆类的小型投资,可以合伙经营,搞一个桔杆回收站,更可以做一个沼气池。稻草用来做草垫子,用于冬天大棚的保温,还有小麦的桔杆可以做纸等。既是商机,也是农民收益的一个不小来源。

4.通过市场信息的掌握程度,对少、精、贵的农业产品进行选择时机的储存,在选择时机的销售,这个差价,如果做好了,肯定是不错的。

5.如果当地农产品资源丰富,可以找几个外地来的客户进行代收购工作,从中拿取一定合理的好处费。如山东寿光的胡萝卜收购工作,在收购旺季的时候,一天都有赚五六千的。

6.通过市场信息,透过地区差价,时间差价等各种有利条件,进行区间,时差倒买农产品,不过信息要灵、速度要快。

7.对草编,柳编类市场了解一下,如果你生活的地方适合生产此类的原料,你不妨可以试一下,另外,你预先一定要联系好收购工作。

8.选择当地的名、优、特产品进行开发,如同山东蒙阴的光棍鸡一样,还有什么大娘水饺等,这都是特色。资金充足的,也可以搞一些特色开发,有农业特色气氛的环境开发起来一定不错的。

内化操作经验,完善模型建构 第4篇

关键词:生活素材,操作经验,建构模型,操作思维

教师以操作活动为载体,帮助学生积累鲜明、丰富的数学知识,主动接纳、建构数学知识,获取积极、深刻的数学情感体验,让学生树立有顺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积累表象经验,内化操作经验,创造性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立足生活素材,积极参与操作

教师要挖掘教材的内涵,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直观的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产生操作活动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手眼协调感知,帮助学生积累多种多样的表象,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发展形象思维,推动逻辑思维的展开,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抽象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教学“除法的简便运算”例3时,教师让每个学习小组利用16个苹果的学具,动手摆一摆:1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苹果? 2把每份中的8个苹果,再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怎样列算式? 学生在小组里积极自主地动手操作,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各小组对各自操作结果进行小结,然后派代表上台叙说。教师根据学生的解说,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

2

学生边观看课件演示,边聆听其他学生的解说,做到在认真思考的同时,列出算式:16÷2÷4=? 接着,学生说说把16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再把每份苹果平均分成4份,一共分成几份?学生根据演示图,看出了一共分成8份;教师要求学生思考并操作:这个8份是怎么来的? 现在每份几个? 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再一次动手操作,经过创造性探究,列出算式:16÷(2×4)=?教师引导学生探索16÷2÷4=? 与16÷(2×4)=? ,这两个算式是否相等?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个算式连接起来? 学生在自主创新的探究活动中,感悟出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这一知识点。教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操作活动, 促使学生自主参与数学活动, 内化知识,拓展数学思维,加深学生对数学表象的理解。

二、内化操作经验,有效建构模型

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的基础是数学表象, 数学表象又来源于直接的感性经验。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亲身通过操作活动获得感性的经验,并内化为数学经验的活动过程,夯实和丰富学生数学表象经验的积累,帮助学生把具体的实物与抽象的符号联系起来,不停留于具体直观思维,进行适度抽象,促使学生建立起具有一般性、概括性的数学表象,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连续、流畅,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掌握数学概念的深刻内涵,引发学生多角度寻求与数学意义相一致的数学模型。

例如,教学“加法意义”时,多媒体屏幕呈现教材中的主题图,学生观察了屏幕画面,把画面中的纸鹤,以及小朋友的数量一一数了出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观察到画面内容。接着,教师要求学生以同桌为一个学习单位从学具袋中拿出3根小棒,把每一根小棒表示成课本,或练习册、或铅笔,再分成两部分,如一部分一本课本,另一部分2本课本,分好之后再合并在一起,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着、叙说着生1:“每根小棒代表一本课本,这是一本课本,这是两本课本合并在一起后就是3本课本了。”通过分组操作,学生初步感悟加法的基本意义。教师利用多媒体屏幕出示1个□,再出示2个□,把这两次出示的□合并在一起,要求学生数数屏幕上共有几个□;同时,教师提出:“在这种合并中,□可以表示什么? 这种合并活动表示什么意思? ”在观察与探讨活动中,学生强化了数学表象,生2:“□可以表示小棒、练习册等实物。”生3:“这种合并活动是一种数与数相加。”教师适时点拨学生:“□的数量多少可以用数表示,合并可以用‘+’表示,根据这次操作活动,我们可以列出算式1+2=3,而这个算式中每一部分又代表什么意思? ”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到强化数学表象,建立了数学符号,沟通了具体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的联系,有效地将具体操作经验内化成抽象的数学经验。当学生再次用学具表示算式1+2=3的意义时,通过操作丰富表象经验,自主创新能力获得培养,已创造性地建构了完善的数学知识模型。

三、发展操作思维,深化模型建构

“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 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思维水平,精心准备操作材料,精心设计操作活动,紧密结合思维的指导,训练学生借助表象思考能力,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意义, 发展学生的操作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数学知识模型建构。

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多媒体出示:制药厂生产一种药品,每盒每片12粒药品,药盒外包装标注3×4,你能猜出这片药粒是怎样排列的? 在小组里合作操作中,学生用小圆片代替药片,动手摆一摆,小组一摆出横4竖3,列出算式:4×3=? ,表示4个3相加;小组二摆出横3竖4,列出算式:3×4=? ,表示3个4相加。教师提出:“还可以有哪些不同的摆法? 根据摆法写出相应的算式。”学生摆出横2竖6(2个6)、横6竖2(6个2)、横竖12(1个12)、横12竖1(12个1)等排列图,并写出相应算式。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参与摆法操作活动,训练和发展了创造性数学思维,建构和完善了数学知识模型。又如,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时,学生借助摆小棒操作方法进行计算,创造性地探究出“破十法”“连减法”“倒减法”等计算方法 。还如 ,教学“用厘米量”时,教师让学生利用一把长度不够,且刻度没有“0”的断尺小组合作量量一张课桌面的长度,学生经过反复探究,不断动手操作,创造性地量出课桌面的长度。汇报时,部分小组采用“连加”方法;部分小组采用“拼尺”方法。在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另辟蹊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效地发展了思维的创造性,深化了数学知识模型的建构。

实验室安全操作经验总结 第5篇

1.用完重氮甲烷(碱性物质)后,加点稀酸(稀盐酸或者稀醋酸)去破坏剩余的重氮甲烷。

2.使用乙醚或者THF时一定要轻手轻脚做,否则易燃甚至爆炸,同时久置的乙醚一定要小心,不要晃动,也要加还原剂处理,否则生成的过氧化物萃取时塞子一摩擦就会爆炸。

3.萃取时一定要记得放气,尤其是萃取过程中易产生气体的操作,首先轻晃几下就要放气,然后视情况增加摇晃的力度。

4.使用过氧酸等易腐蚀性的药品时一定要戴防护镜和手套。

5.溶剂无水处理前,一定要预处理,如用干燥剂处理,然后再加钠丝处理 6.用钠处理的溶剂和卤代烷溶剂处理装置不能公用一个与大气相连的装置。(卤代烷在金属钠的作用下的偶联反应非常剧烈。)

7.废溶剂的处理,绝对不要发生酸性液体和碱性液体,氧化性液体和还原性液体的混装,这样非常危险。同时SOCl2, PCl5, PCl3绝对不能未经处理就放入废液桶。

8.对于容易爆炸的反应物,如过氧化合物,叠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无水高人盐,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加热小心,量取小心,处理小心。不要因为震动引起爆炸。

9.反应后剩余的钠要用无水乙醇处理(最好是冰冷的乙醇)。10.拔玻璃管或者塞时一定戴手套或垫白大衣。

1.安全用电常识

违章用电常常可能造成人身伤亡,火灾,损坏仪器设备等严重事故。物理化学实验室使用电器较多,特别要注意安全用电。下表列出了50Hz交流电通过人体的反应情况。

为了保障人身安全,一定要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

(1)防止触电

1)不用潮湿的手接触电器。

2)电源裸露部分应有绝缘装置(例如电线接头处应裹上绝缘胶布)。

3)所有电器的金属外壳都应保护接地。

4)实验时,应先连接好电路后才接通电源。实验结束时,先切断电源再拆线路。

5)修理或安装电器时,应先切断电源。

6)不能用试电笔去试高压电。使用高压电源应有专门的防护措施。7)如有人触电,应迅速切断电源,然后进行抢救。

(2)防止引起火灾

1)使用的保险丝要与实验室允许的用电量相符。

2)电线的安全通电量应大于用电功率。

3)室内若有氢气、煤气等易燃易爆气体,应避免产生电火花。继电器工作和开关电闸时,易产生电火花,要特别小心。电器接触点(如电插头)接触不良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4)如遇电线起火,立即切断电源,用沙或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禁止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等导电液体灭火。(3)防止短路

1)线路中各接点应牢固,电路元件两端接头不要互相结触,以防短路。

2)电线、电器不要被水淋湿或浸在导电液体中,例如实验室加热用的灯泡接口不要浸在水中。

(4)电器仪表的安全使用

1)在使用前,先了解电器仪表要求使用的电源是交流电还是直流电;是三相电还是单相电以及电压的大小(380V、220V、110V或6V)。须弄清电器功率是否符合要求及直流电器仪表的正、负极。

2)仪表量程应大于待测量。若待测量大小不明时,应从最大量程开始测量。

3)实验之前要检查线路连接是否正确。经教师检查同意后方可接通电源。

4)在电器仪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有不正常声响,局部温升或嗅到绝缘漆过热产生的焦味,应立即切断电源,并报告教师进行检查。

2.使用化学药品的安全防护(1)防毒

1)实验前,应了解所用药品的毒性及防护措施。

2)操作有毒气体(如H2S、Cl2、Br2、NO2、浓HCl和HF等)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3)苯、四氯化碳、乙醚、硝基苯等的蒸气会引起中毒。它们虽有特殊气味,但久嗅会使人嗅觉减弱,所以应在通风良好的情况下使用。

4)有些药品(如苯、有机溶剂、汞等)能透过皮肤进入人体,应避免与皮肤接触。

5)氰化物、高汞盐(HgCl2、Hg(NO3)2等)、可溶性钡盐(BaCl2)、重金属盐(如镉、铅盐)、三氧化二砷等剧毒药品,应妥善保管,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6)禁止在实验室内喝水、吃东西。饮食用具不要带进实验室,以防毒物污染,离开实验室及饭前要冼净双手(2)防爆

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当两者比例达到爆炸极限时,受到热源(如电火花)的诱发,就会引起爆炸。

1)使用可燃性气体时,要防止气体逸出,室内通风要良好。

2)操作大量可燃性气体时,严禁同时使用明火,还要防止发生电火花及其它撞击火花。

3)有些药品如叠氮铝、乙炔银、乙炔铜、高氯酸盐、过氧化物等受震和受热都易引起爆炸,使用要特别小心。

4)严禁将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放在一起。

5)久藏的乙醚使用前应除去其中可能产生的过氧化物。

6)进行容易引起爆炸的实验,应有防爆措施。

(3)防火

1)许多有机溶剂如乙醚、丙酮、乙醇、苯等非常容易燃烧,大量使用时室内不能有明火、电火花或静电放电。实验室内不可存放过多这类药品,用后还要及时回收处理,不可倒入下水道,以免聚集引起火灾。

2)有些物质如磷、金属钠、钾、电石及金属氢化物等,在空气中易氧化自燃。还有一些金属如铁、锌、铝等粉末,比表面大也易在空气中氧化自燃。这些物质要隔绝空气保存,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实验室如果着火不要惊慌,应根据情况进行灭火,常用的灭火剂有:水、沙、二氧化碳灭火器、四氯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和干粉灭火器等。可根据起火的原因选择使用,以下几种情况不能用水灭火:(a)金属钠、钾、镁、铝粉、电石、过氧化钠着火,应用干沙灭火。

(b)比水轻的易燃液体,如汽油、笨、丙酮等着火,可用泡沫灭火器。

(c)有灼烧的金属或熔融物的地方着火时,应用干沙或干粉灭火器。

(d)电器设备或带电系统着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四氯化碳灭火器。

(4)防灼伤

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溴、磷、钠、钾、苯酚、冰醋酸等都会腐蚀皮肤,特别要防止溅入眼内。液氧、液氮等低温也会严重灼伤皮肤,使用时要小心。万一灼伤应及时治疗。

3.汞的安全使用和汞的纯化

汞中毒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中毒多为高汞盐(如HgCl2入口所致,0.1g~0.3g即可致死。吸入汞蒸气会引起慢性中毒,症状有:食欲不振、恶心、便秘、贫血、骨骼和关节疼、精神衰弱等。汞蒸气的最大安全浓度为0.1mg•m-3,而20度时汞的饱和蒸气压为0.0012mmHg,超过安全浓度100倍。所以使用汞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用汞操作规定。

(1)安全用汞操作规定

1)不要让汞直接暴露于空气中,盛汞的容器应在汞面上加盖一层水。

2)装汞的仪器下面一律放置浅瓷盘,防止汞滴散落到桌面上和地面上。

3)一切转移汞的操作,也应在浅瓷盘内进行(盘内装水)。

4)实验前要检查装汞的仪器是否放置稳固。橡皮管或塑料管连接处要缚牢。

5)储汞的容器要用厚壁玻璃器皿或瓷器。用烧杯暂时盛汞,不可多装以防破裂。

6)若有汞掉落在桌上或地面上,先用吸汞管尽可能将汞珠收集起来,然后用硫磺盖在汞溅落的地方,并摩擦使之生成HgS。也可用KMnO4溶液使其氧化。

7)擦过汞或汞齐的滤纸或布必须放在有水的瓷缸内。

8)盛汞器皿和有汞的仪器应远离热源,严禁把有汞仪器放进烘箱。

9)使用汞的实验室应有良好的通风设备,纯化汞应有专用的实验室。

10)手上若有伤口,切勿接触汞。

(2)汞的纯化

汞中的两类杂质:一类是外部沾污,如盐类或悬浮脏物。可用多次水洗及用滤纸刺一小孔过滤除去。另一类是汞与其它金属形成的合金,例如极谱实验中,金属离子在汞阴极上还原成金属并与汞形成合金。这种杂质可选用下面几种方法纯化:

1)易氧化的金属(如Na,Zn等)可用硝酸溶液氧化除去。酸洗装置如图Ⅰ-5所示。把汞倒入装有毛细管或包有多层绸布的漏斗,汞分散成细小汞滴洒落在10%HNO3中,自上而下与溶液充分接触,金属被氧化成离子溶于溶液中,而纯化的汞聚集在底部。一次酸洗如不够纯净,可酸洗数次。

2)蒸馏

汞中溶有重金属(如Cu、Pb等),可用蒸汞器蒸馏提纯。蒸馏应在严密的通风橱内进行 3)电解提纯

汞在稀H2SO4溶液中阳极电解可有效地除去轻金属,装置如图I-6所示。电解电压5V~6V,电流0.2A左右,此时轻金属溶解在溶液中,当轻金属快溶解完时,汞才开始溶解,此时溶液变混浊,汞面有白色HgSO4析出。这时降低电流继续电解片刻即可结束。将电解液分离掉,汞在洗汞器中用蒸馏水多次冲洗。

4.高压钢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1)气体钢瓶的颜色标记

(2)气体钢瓶的使用

1)在钢瓶上装上配套的减压阀。检查减压阀是否关紧,方法是逆时针旋转调压手柄至螺杆松动为止。

2)打开钢瓶总阀门,此时高压表显示出瓶内贮气总压力。

3)慢慢地顺时针转动调压手柄,至低压表显示出实验所需压力为止。

4)停止使用时,先关闭总阀门,待减压阀中余气逸尽后,再关闭减压阀。

(3)注意事项

1)钢瓶应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热源的地方。可燃性气瓶应与氧气瓶分开存放。

2)搬运钢瓶要小心轻放,钢瓶帽要旋上。

3)使用时应装减压阀和压力表。可燃性气瓶(如H2、C2H2)气门螺丝为反丝;不燃性或助燃性气瓶(如N2、O2)为正丝。各种压力表一般不可混用。

4)不要让油或易燃有机物沾染气瓶上(特别是气瓶出口和压力表上)。

5)开启总阀门时,不要将头或身体正对总阀门,防止万一阀门或压力表冲出伤人。

6)不可把气瓶内气体用光,以防重新充气时发生危险。

7)使用中的气瓶每三年应检查一次,装腐蚀性气体的钢瓶每两年检查一次,不合格的气瓶不可继续使用。

8)氢气瓶应放在远离实验室的专用小屋内,用紫铜管引入实验室,并安装防止回火的装置。

5.X射线的防护

X射线被人体组织吸收后,对人体键康是有害的。一般晶体X射线衍射分析用的软X射线(波长较长、穿透能力较低)比医院透视用的硬X射线(波长较短、穿透能力较强)对人体组织伤害更大。轻的造成局部组织灼伤,如果长时期接触,重的可造成白血球下降,毛发脱落,发生严重的射线病。但若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上述危害是可以防止的.最基本的一条是防止身体各部(特别是头部)受到X射线照射,尤其是受到X射线的直接照射。因此要注意X光管窗口附近用铅皮(厚度在一毫米以上)挡好,使X射线尽量限制在一个局部小范围内,不让它散射到整个房间,在进行操作(尤其是对光)时,应戴上防护用具(特别是铅玻璃眼镜)。操作人员站的位置应避免直接照射。操作完,用铅屏把人与X光机隔开;暂时不工作时,应关好窗口,非必要时,人员应尽量离开X光实验室。室内应保持良好通风,以减少由于高电压和X射线电离作用产生的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影响。

每天离开实验室应该注意:

1.该放回冰箱的东西是否放回了,冰箱门是否关严了。2.公用的东西是否还原了。

3.要清洗的仪器,瓶子是否泡上了。4.仪器的电源是否关掉了。5.试验台面是否清理了。6.试验记录是否及时写了。

在操作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第6篇

1.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各单位间的进率。

2. 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积累一些测量和估计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

指出:1米比我们的一庹短一些, 1厘米跟我们食指的宽度差不多。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呀?(1米=100厘米)

谈话:看来小朋友们以前的知识学得很扎实。除了米和厘米之外,在长度单位这个大家庭还有其他成员呢,你们想不想去认识呀?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

[评析:回忆旧知,并用手比划出1米和1厘米的长度,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这样的课前交流,也缓和了学生紧张的气氛,沟通了师生的感情和距离,为本节课的操作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二、 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 认识1分米。

(1) 量一量

用直尺把准备好的长方形的纸的宽量一量,交流得出:10厘米或1分米。

揭示: 10厘米就是1分米。这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板书:分米。

(2) 画一画

引导:请你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行吗?

呈现学生的画法:从刻度0~10,刻度1~11,刻度2~12,刻度3~13…

追问:为什么这些线段的长度都是1分米?

小结:10厘米也就是1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3) 比一比

引导:你能比划出1分米有多长吗?同桌比划。

指出:1分米比我们的一拃要短一些。

(4) 找一找

引导:在老师带来的几个物体上,你能找到1分米吗?

交流:手机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纸杯的高度大约是1分米,粉笔盒的高度大约是1分米,手掌的宽度大约是1分米,小棒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生举例并汇报。

2. 认识几分米。

猜一猜:刚才那张长方形纸的长是几分米?

生猜其长度,并用小棒量一量,汇报:2分米。

引导:1分米是10厘米,2分米是多少厘米?

指名学生交流,并说想法。

追问:那3分米是多少厘米?(30)4分米呢?50厘米是多少分米?100厘米呢?

(师手拿米尺)追问:这把米尺长1米,也就是100厘米,是10分米吗?生拿出米尺,找一找。

汇报:第1个1分米在哪儿?第2个呢?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小结:1米就等于10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回顾:看,这根小棒的长度是(1分米),两根小棒呢?(2分米)几根小棒的长度可以拼成一把米尺?

揭示:10分米就是1米。

[评析:从测量长方形纸的宽入手,让学生回忆起已有的测量经验,同时也对“1分米就是10厘米”有了初步的感知。紧接着让学生画出1分米,学生有许多不同的画法,但这些画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10厘米就是1分米”。当学生建立起1分米的长度表象后,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比划、找、量,让内在的分析思考和外在的动手操作结合起来,变动态的活动为静态的观察和思考,实现从认识1分米到认识几分米的自然过渡。

3. 认识毫米。

(1) 捏一捏

提问:认识了分米,看这本数学书,像老师这样捏住它的厚度,有1分米吗?(没有)有1厘米嘛!

(课件呈现用放大镜显示的量书厚度的图)发现:书的厚度没有1厘米。

追问:书的厚度没有1厘米,那书的厚度究竟有多厚呢?

学生无法具体表达。

(2) 量一量

交流:根据学生的测量发现:书的厚度有6小格。

引导:6小格,那用什么作单位呢?引出:毫米这个单位名称。板书:毫米。

(3) 认一认

提问: 1毫米有多长呢?

揭示:直尺上每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4) 数一数

让学生再次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并数一数,说出数学书的厚度。

提醒:1毫米比较短,可以用笔尖在直尺上点着数一数。

数完6毫米,继续往下数,数到10毫米。

揭示:10毫米也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强调:刚才数的时候,有条刻度线很特别,哪条线?它在几毫米处?介绍:5毫米刻度线比一般毫米刻度线要长一点,比1厘米刻度线要短一点。

(5) 找一找

找出5角硬币、银行卡、身份证等物体上,哪儿藏着1毫米。

找到这些物体的厚度大约1毫米后,并用手捏一捏,感受1毫米。

介绍:10张纸的厚度也大约是1毫米。下面我们一起在数学书上从第一张开始,数10张纸,再次感受一下1毫米。

追问:1毫米给人有怎样的感觉?(非常的短)

拓展:在直尺上找到11毫米,15毫米,21毫米。并用复名数表示。

交流:11毫米=1厘米1毫米,15毫米=1厘米5毫米,21毫米=2厘米1毫米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一个是分米,另一个是毫米,分米在数学上用字母dm表示,毫米用字mm表示。

[评析:通过测量不到1厘米厚的数学书,引导学生发现用厘米作单位不合适,不易于表达,从而产生学习一个更小的长度单位的需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然后通过数小格沟通了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十进关系,再通过找一找、捏一捏等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帮助学生建立起毫米的表象。有了表象才会有深刻的感受,学生才能真正感觉到毫米之短。

三、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看图,说说各是多少毫米。

提问:你是怎样数的?

再问:如果用复名数单位怎样表示?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3.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同桌小朋友合作量一量,再交流是多少厘米,分别接近几分米,并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

4.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5. 拓展。

(出示卡通图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大头儿子学了这节课之后,对小头爸爸说了这样的三句话,你觉得对吗?

[评析:整个巩固练习环节的习题设计有层次、有坡度、有新意,充分体现了生活化、自主化、开放化的特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拾级而上,学生的数学认识也得以丰富和拓展。这些具有可操作性、开放性、生活性、实践性于一体的能够发展思维能力的智慧型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在练习的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与渗透,学生得到的不仅是“鱼”,还有更重要的“渔”。

四、 反思交流,总结收获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现在你能给我们所学过的长度单位排排队吗?

其实在长度单位这个大家庭里还有比米更大的单位,也有比毫米更小的单位,以后我们会进一步地去学习和研究。

[评析:在学生总结所学知识的同时,再次回味课堂的精彩;在给长度单位排队的过程中,让学生对四个长度单位的大小做一个整理排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知识链。提出“还有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也有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重在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广阔性,课堂不是封闭的,而是通透的,将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延续到课堂之外。总评:

操作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直观的操作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正确地建立新知的表象,深刻地理解知识的本质意义。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对具体、形象的事物进行一定的观察、操作、实验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种经验,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通过数学思维获得的经验,更强调学生自己要亲身经历、操作。这种活动经验通过积累,可以上升为抽象的高度,而抽象的数学思维水平能为更抽象的数学思维水平提供经验,从而实现思维可持续发展。

第一,创设操作活动,积累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的形式多样,但是操作活动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数学活动,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学生充分感知才能有所领悟的数学知识,操作活动常常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光让学生用眼睛看肯定不能达成认识分米

和毫米的教学目的,因为这两个长度单位是人为规定的抽象的概念,需要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数学表象,进而认识这两个概念。所以在本节课中,教者基于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创设了层次清晰、目标明确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等活动中准确地把握了分米和厘米的关系,不仅感受到了分米的大小概念和表象,还积累了参与操作的活动经验。

第二,经历操作过程,丰富活动经验。

数学教学,需要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根据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提供学生充分探究的空间和时间,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直接获取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除了对分米的认识采用了实践操作的教学方式,同样对毫米的认识也适时让学生的手动了起来,因为毫米的概念更为抽象。所以教者不但让学生量一量、数一数1毫米有多长,还让学生捏一捏1毫米有多厚,并且从身边物品里找一找“哪里是1毫米”。同时,操作活动的方式与认识分米又有所区别和互补,实践活动的类型非常丰富,给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供了广阔而多元的空间。

第三,加强活动思考,积淀活动经验。

联合收割机收获水稻操作经验谈 第7篇

一、收获作业主要技术指标

杭州地区使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水稻收获作业主要采用全喂入式, 常用机型有3316、3518、3080型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进行水稻收获作业要求总损失率≤3%、破碎率≤2%、含杂率≤5%, 为便于稻草还田, 留茬高度不大于20cm。

二、操作要点

1、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联合收割机的起动、起步、行走、倒车、停车等, 切实做到安全作业。

2、联合收割机进入收割区后应始终以低、中

速挡, 保持中、大油门的行进速度, 使机器保持最佳性能, 使各部件在额定转速下运转平稳, 均匀行走, 保证适度喂入量而不被堵塞, 从而保证谷物的清洁度。

3、对拨禾轮和滚筒与凹板间隙进行调整。 (1)

拨禾轮调整:水稻收获时, 应根据水稻的高度和水稻的品种特性、成熟度来调整联合收割机的拨禾轮的高度和转速, 对于较矮的谷物, 拨禾轮高度应调低;对于易落谷粒、过熟的谷物, 拨禾轮转速应调小;对于倒伏的谷物, 应逆向收割, 适当降低拨禾轮高度和转速, 适当放慢行走速度, 减少喂入量。拨禾轮前后位置调整通过割台支臂上9排孔完成, 对于矮小的水稻应向后调, 高大的向前调整。 (2) 滚筒与凹板间隙调整:滚筒与凹板间隙调整是收割作业的关键, 调整不当会造成脱粒不净或破碎率高等问题。水稻作业要求入口间隙14mm (在凹板前数第2个横粱处测量) , 出口间隙10mm (在凹板后数第3个横梁处测量) 。凹板间隙的调整包括粗调和微调, 粗调是通过驾驶室中的操纵手柄完成, 微调通过凹板吊杆上的2个环首螺栓来完成。调整时要保证两侧的间隙一致, 否则会出现一侧脱不净, 而另一侧脱粒过度的现象。此外凹板间隙还与作物的潮湿和倒伏情况有关, 收割初期, 水稻潮湿, 凹板间隙可适当小些;收割后期, 水稻比较干燥, 容易脱粒, 可将间隙放大些。

4、合理选择作业路线, 根据联合收割机结构

和田块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行走路线, 一般选用四边收割法和旋转收割法。

三、注意事项

1、稻田在收获前应该晒田, 使谷物谷粒、茎秆

达到一定的干燥度和田块达到能承受联合收割机的硬度, 联合收割机方能下田作业;涝年收割机加装半链轨。去掉田里的竹签、木桩及石块等硬物, 以保证切割器不被损坏。了解田块的泥脚深度, 对有陷车的地方作好标记, 以便收割时绕开危险区。

2、联合收割机在田间或长途转移时, 应切断

联合收割机收割、脱粒部分动力。在接近田埂时, 要及时提升割台, 防止损坏分禾器和割刀。如果田块泥脚较深, 收割机转向操作有困难, 可以使用单边刹车或差速器锁来协助转向。

3、严禁采用人工喂入的方式进行谷物脱粒,

严禁在机器运转时排除故障, 正在排除故障时严禁结合动力挡, 以免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4、收割机灭火设施齐全有效, 配备2个灭火

器, 1个20kg水壶, 2个防火沙袋, 1把笤帚, 1把铁锹。收割机割台两边要上齐反光警示标志。

5、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必须具有一定的田间作业经验, 并经过操作技术培训, 取得驾驶证后方可上机操作。

6、联合收割机必须经县级以上农机监理部门检验合格, 核发牌证后, 方可下田作业和道路行驶。

7、严格按照联合收割机维护保养规程对机器

进行维护保养。柴油机机油选择标准牌号, 严禁使用劣质和黏度低机油, 选择标准:收割机51kW以下 (3070、3060型) 选用15W-CD/40机油;51~110kW (3316、3588、佳联-5、叶尼塞等) 用15W-CF (或CE) /40机油;收割机110kW以上 (3518、2366等) 用15W-CH (或CI) /40牌号机油。收割机离合制动器用气轮机油或变压器油, 不能用刹车油和机油。

四、技术改装

实践表明, 进行必要的改装可以提高水稻收获效率及质量。现以3316型联合收割机为例, 介绍几项改进。

1、尾筛加长, 提高清选效果。通过加长尾筛 (约40cm) , 减少跑粮量, 提高作业质量, 使损失率降低。

2、加高粮箱, 减少卸粮频率。3316收割机原

粮箱为3ms, 通过加高粮箱可提高到3.5m3, 这样可提高作业效率。

3、加装卸粮灯, 收获水稻时收割机与接粮车

要有信号, 通过加装卸粮灯 (粮箱内安装感应装置, 粮箱外安装一报警灯) , 可使粮箱满后快速接粮, 保证顺利收获作业。

4、改装空气滤清器。通过加装一个空气滤清

器或改成叶尼塞湿式滤清器, 可提高空气过滤质量, 有利于发动机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5、收获倒伏水稻, 拨禾轮弹齿改装成收倒伏弹齿。

6、轴流凹板改装。将原轴流前面一块梳齿式

凹板卸下, 安装一块栅格式凹板, 通过增加漏粮面积, 解决轴流清选不彻底现象。但注意必须加长尾筛, 增加清选面积。

在操作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经验 第8篇

一、引导学生丰富的操作活动, 积累行为操作的经验

行为操作是进行抽象的直接素材, 学生在实际的外显操作活动中可以获得来自感官、知觉的直接感受、体验等经验。这里经验的获得看似简单, 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 但在实际操作中也需要老师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引导, 让学生能通过操作理解知识, 掌握知识, 更重要的是能够明确通过操作是可以获得数学知识一种途径, 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自主地运用操作方法解决数学, 积累行为操作经验, 从而更好的理解数学问题, 运用数学的思维来解决问题。如三年级学习《认识分数》, 需要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来理解分数, 认识分数。这时的课堂理应是学生边动手边思考的过程, 但通常我们的课堂却是比较乱的, 学生交流讨论趁机讲话什么都有, 此时的操作对于学生而言效果就很不明显, 学生感受不到操作的好处, 也就不能体验到有效的活动了。那么在操作前教师就必须先提出要求, 告知学生基本的操作方法, 保持安静, 边操作边思考,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 如这时的操作就可以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准备折出什么分数, 让学生带着思考进行操作, 当学生能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表示出自己想得到的分数, 必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也能积累了有效的活动经验。让学生经过思考再交流, 此时的交流对于学生而言更具有意义, 更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积累有效的数学活动经验。单纯的活动体验对于学生而言还是浅层次的, 我们教师必须进行必要的引导, 让学生对操作的过程进行有效的反思, 疏通环节, 理解过程, 明确意义, 才能真正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也才能将这一经验自觉的运用到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去。

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操作, 积累探究的经验

探究是指围绕已有问题的解决而展开的数学活动, 既有外显行为的操作活动, 也有思维层面的操作活动。这种探究的直接价值取向是问题解决, 而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第一手的直接感受、体验和经验。积累探究经验不是通过简单的活动和思考就可以完成, 它更强调的是一种真实的情境, 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和体验。因此, 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组织适度开放的探究性活动, 启发学生拓宽思路, 多方位、多角度地获取多样化的信息, 积累丰富的探究经验。

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 教者事先准备了大量的三角形, 有完全相同, 有不同的让学生去研究如何才能求出三角的面积。当学生面对一堆三角形, 不知所措是正常的,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者就先进行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复习, 并复习了转化过程, 让学生明白可以通过剪、移、拼的方法将平行四边行转换为长方形, 将转化的思想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提示, 可以通过转换来解决问题。这样就给学生指明了方向, 那么如何才能通过剪、拼、移等方法将三角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呢?就需要学生自己进行思考, 交流, 在小组合作中, 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 找出合适的方法, 通过学生大量的试验, 不难得出结论, 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到此学生已经明白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可以解决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了, 教者并没有就此打住, 而是进行了引导, 帮助学生回忆操作过程, 理解活动过程, 明确可以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类似问题, 使学生的活动体验上升一个层次,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培养思维能力。探究经验的获得是一个不断猜想、验证和思辨的过程。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开放性的探究情境, 引领学生在广阔的数学背景下自由驰骋, 学生所积、累的探究经验将更科学、更丰富。

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 积累数学思维的经验

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是学习数学所特有的思维活动, 包括归纳的活动、数据分析的活动、类比的活动、推理的活动。这里的思维活动, 指学生经验的生成是在思维层面进行的, 没有依附于具体的情境, 仅在头脑中进行判断和推理, 并且整个过程逐渐趋于有序。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机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内化,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积累数学思维的经验, 如三年级教学乘法计算之后, 对于一道12题的口算题我进行了这样的处理, 首先学生独立口算结果, 然后让学生对这些题目进行分类, 学生经过思考, 将这些题目按不同标准分成好几类, 有按进位不进位进行分类, 有同学按积的末尾是否有0进行分类, 有同学按积是几位数进行分类等, 在学生进行分类时趁机进行引导, 你为什么这样分类, 如果遇到这样的题目, 你会如何提醒你的同学注意些什么,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归纳、比较得出结论, 从而丰富他的数学学习方法, 积累数学学习活动经验, 使他们能再次明白, 数学不仅仅是解决问题, 更是通过解决问题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 积累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这里学生没有直观的操作, 只能通过归纳、比较、分析等方式进行思维活动, 而这样的思维活动恰恰是我们平时教学中需要教学生, 帮助学生逐步积累的各种数学活动经验, 从而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方式, 积累更有效的活动经验。

操作经验 第9篇

一、实践操作, 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经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思维发展还处于成长阶段, 其积累的经验是感性的, 还需要不断的深化过程. 因此, 他们的理解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 对于数学学习中的一系列抽象知识不能很快地理解完全. 作为数学教师就不能照本宣科地将课本上生涩难懂的文字直接讲给学生们去听. 因为学生在不能消化课堂中老师讲解的内容情况下, 应该通过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经验. 这样, 才能建立起更加正确的认知方式. 真正正确的教学方式, 是应该想办法去为学生建立一个数学实践的机会或者平台, 并带领他们积极地去参与进去, 鼓励他们动手去操作, 通过自己亲身实践的方式去认识理解数学公式, 在潜移默化当中培养数学思维意识.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与体积”时, 就开展了这样的实践操作活动. 教师带领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圆柱体具有的几何性质:通过剪开圆柱形直筒, 将圆柱展开变成了矩形, 之后再采取矩形计算面积的公式进行计算, 通过转换的方式来求得圆柱体侧面积. 通过这样实践操作, 学生从本质上认识了圆柱的性质. 并且探究了体积与表面积计算过程, 这样学生从中积累了认知经验.

二、参与操作, 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生成活动经验

对于每一名学生而言, 通过实践活动之余, 积累经验之后, 不一定会产生完全正确的结论, 特别是对于不同的学生, 往往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思考的方向不同, 解答问题的方式也更是多种多样, 因此学习数学也存在了巨大的差异.对于数学教师而言, 教师要积极地与学生们进行沟通和交流, 以保证他们学习的知识是正确的, 只有充分正确理解了数学的知识点, 才能在这门科目上有极大地提升. 当然, 教师的指导是有限的, 更多时候是需要把时间留给学生们, 让他们自己去开动脑筋, 互相讨论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 就开展了这样的操作活动. 课前准备一些教具, 在课堂上发给每名学生一张由若干小格子组成的图纸. 然后, 让他们在图纸上作出平行四边形, 再通过分割拼接的方法, 进一步化繁为简, 将平行四边形变成多个三角形或者矩形进行计算. 从而推理出平行四边形的公式为:底乘高的积再除以2. 通过这样一层一层的分析, 变换, 学生们将一开始很困难的问题, 逐步转换成自己熟悉的简单的数学知识, 解答问题的同时也巩固了之前所学的三角形知识.

三、优化操作, 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

我们知道, 活动是获取经验的最佳途径, 学生们可以通过数学实践活动来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 以达到改正错误, 不断进步的目的. 数学活动既可以是进行绘图创作, 也可以是通过百搭各种形状的积木以此了解几何图形特点的方式……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来认识数学几何知识, 不仅很快地就能够熟悉掌握它们, 并且也容易记忆, 在今后运用这些知识的时候也不容易出错. 就以计算三角形内角和这一章节来讲, 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先在白纸上画出一个任意的三角形, 之后将其剪下来. 这样, 就变成了三个小三角形. 学生在拼接过程中发现: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后, 重新拼接到一起. 原来三个内角加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平角. 这时, 有学生会对这个发现提出质疑, 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量角器这个道具, 帮助学生们来量一量任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 再次进行相加, 最后发现三个内角的总和依然是180°. 由此得出了三角形内角之和一定为180°这个道理. 这就充分说明了数学实践对于学生们理解和记忆数学原理和数学定义有着极大的指导作用, 相比起死板的背书和记忆公式, 这样的方法既简单又有趣, 也更容易让学生们接受.

四、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在运用中积累活动经验

著名的数学家玻利维亚说:“每个个体都会通过解决问题过程中在头脑里形成积极的应用意识, 并且随着经验的积累而愈加强烈. 在当前的教育标准中, 提倡这样一种教学理念:数学学习必须要求学生们百分百参与到其中去, 特别是在解答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时. 要想达到这一要求, 作为数学教师, 首先需要让学生们明白一个道理:学习数学, 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而是为了将来在实际生活的运用.因此, 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这样, 就能在实际运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 在学习过了有关长度和面积计算的知识之后, 学生们可能会遇到买家具需要测量高低长短的问题, 就可以通过这类知识, 帮助父母解答或是测量该家具是否满足摆放在家里的条件了. 生活中需要这样解决问题的操作活动很多, 如购买房屋、 添置衣物等. 如此一来, 父母们既会对学生们在学校里的学习感到满意, 也会使得学生们感到自信和满足, 对于学习更难的数学知识也就更加充满动力了, 学习数学的热情也大大提升了. 由此不难看出, 能够解决问题, 对所学的知识做到活学活用, 才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境界.

生产实践中数控车床操作的经验总结 第10篇

随着数控加工技术的不断推广与应用, 数控加工系统的先进性和高效性正日渐凸显出来, 尤其对于精度高、形状复杂的中小批量零件的加工, 数控加工以其柔性好, 效率高, 自动化操作等特点, 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对数控设备的使用过程中, 由于数控设备、操作人员操作水平等特定的原因, 大大限制数控设备的使用效率。在实际生产中, 不仅要科学的制定加工工艺、正确的选择数控刀具、合理确定切削参数, 还要依靠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和经验,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控机床的加工效率, 实现企业的高效生产。

1 数控车床加工实例

生产任务:如右图所示工件, 毛坯为Φ40棒料, 材料为45#钢, 完成数控加工。

第一步:根据零件图样要求、毛坯情况, 确定工艺方案及加工路线

1) 对短轴类零件, 轴心线为工艺基准, 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夹持Φ40外圆, 使工件伸出卡盘50mm, 一次装夹完成粗精加工。

2) 工步顺序

第一步:选择机床设备

根据零件图样要求, 选用经济型数控车床即可达到要求。故选用CAK6140型数控卧式车床。

第二步:选择刀具

粗车刀90°右偏车刀, 精车刀90°右偏车刀, 5mm切刀

第三步:确定切削用量

粗车转速n=750 ap=2mm F=0.5mm/转, 精车转速n=1000ap=0.5mm F=0.3mm/转, 切断转速n=500, F=0.1mm/转

第四步:确定工件坐标系、对刀点和换刀点

第五步:编写程序 (以FANUC oi Mate TC车床为例)

按该机床规定的指令代码和程序段格式, 该工件的加工程序如下:

2 实例分析

采用数控车床加工以上零件, 表面上看似简单, 但是要保证首件快速加工出合格产品及保证后续加工不加调整就能保证工件质量确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般情况下都要经过几个工件的加工调整最终才会保证后续工件的质量。从事过数控车床加工的人都知道, 在首件加工时, 对好刀, 执行加工程序, 假设对刀没有一点问题, 执行完加工程序后, 以∮25尺寸为例, 测量尺寸肯定不合格, 若测量结果是∮25.1, 尺寸相差0.1, 若按差值0.1在磨耗中减去, 执行精加工程序段N0130, 加工完毕测量, 结果工件尺寸肯定会在负方向超差。那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是对刀的问题?测量的问题?还是设备存在问题?其实完全不是这样, 大家都知道机床具有一定的刚性, 也就是机床抵抗变形的能力, 当机床加工工件时, 切削力通过车刀刀架传到机床导轨上, 机床、刀架、刀具、工件都要产生变形, 受力不同, 变形的大小也不相同, 由于变形的作用, 反映到工件上就表现为让刀现象。变形越大让刀越严重, 而变形的大小对同一台机床来说是由作用力决定。实践证明, 切削力的影响因素很多, 主要有工件材料、切削用量、刀具几何参数、刀具材料、刀具磨损状态和切削液等。对同一批次工件来说, 工件材料确定, 刀具确定, 切削液确定, 对依次加工的几个工件来说刀具磨损状态可忽略, 那么影响作用力的因素就只有机床转速、背吃刀量和进给速度。转速越高, 背吃刀量越大, 进给速度越大则切削力越大, 则让刀现象越严重。即使前一个工件加工合格了, 达到了尺寸要求, 只要主轴转速, 背吃刀量或是进给速度中的一个或几个发生变化, 那么下一个加工出来的工件就不一定会符合图纸的要求。究其原因, 在背吃刀量在2mm时刀具定在X25加工一次, 测量尺寸为∮25, 再将刀具定为原尺寸X25再加工一次, 刀尖上还会有铁屑出现, 测量尺寸小于∮25的原因:就是背吃刀量为2mm时机床受的力大, 产生的变形也大, 让刀现象严重, 在空载时让刀现象消失。这也就是前面说的加工完毕后为∮25.1, 再进刀0.1后工件尺寸会超差的原因。有这么多因素都会让机床产生让刀现象, 怎么样才能保证工件的加工质量, 让数控车车床发挥其高速度、高精度的性能呢?

3 经验总结

通过长期实践, 本人总结出一套用于数控加工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合理确定机床转速、进给速度、背吃刀量, 对刀时先对粗车刀, 转速用粗车转速, 刀具先接触到工件外圆, Z方向退刀, 然后系统面板到增量坐标, 沿X方向进刀, 进刀深度取背吃刀量值2.0mm (直径4.0mm) , Z方向进刀加工一段, 走刀速度尽量与粗车进给速度 (F=0.5) 一致, 退刀测量, 输入测量结果;精车刀对刀采用精车转速, 背吃刀量取用精车余量1.0mm, 进给速度尽量与精车进给速度一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保证对刀时的切削要素与正式加工时的尽量保持一致, 主要是保持切削力一致, 保证对刀时与正式加工时的综合变形量一致。其次, 在粗车、精车刀X磨耗中分别输入一个与精车余量一致的正磨耗1.0mm, 这样若对刀没有问题则加工完毕工件整体尺寸大一个精车余量的值也就是1.0mm, 以∮25尺寸为例, 则加工完毕后应为∮26, 上下偏差不会超过0.1, 根据测量结果一次减去所多余量, 如测结果为∮26.06, 则在2号刀X磨耗中减去0.065 (取工件中径尺寸) , 再执行一次精加工程序N0130, 工件尺寸就会符合图纸要求。这种操作方法的关键是对刀时采用程序设定的参数, 尽量使车床受的力与正常加工时一致, 对刀后加工前为防止工件加工报废又在X方向加正磨耗, 与精车余量一致, 也是为了尽量使两次精车背吃刀量一致。在两次加工过程当中机床的转速进给速度不要调整。这样在首件加工完毕后, 后续加工的工件只要刀具不磨损都应该是合格的。由于刀具的磨损出现工件尺寸超差时在磨耗里减去差值就可以了。操作关键还是在第一个工件加工合格后对机床的各项参数尽量不要做大的调整, 若工件加工完毕后测量结果为∮25.01, 虽然尺寸为合格但接近上偏差, 这时:一可以在磨耗中减去一数值, 使公差保持在中径;二可以调慢一点进给速度;三可以调慢一点机床转速 (变频调速机床) , 都能达到减小工件尺寸的效果, 具体视情况而定。

4 结束语

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并不能一蹴而就, 它是建立在掌握了机床基本操作、基础的机械加工知识和基础的编程知识之上的。但是数控机床操作技巧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是需要操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的有机组合, 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劳动。

摘要:在实际生产中, 不仅要科学的选择数控刀具、切削参数, 还要依靠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和经验, 让数控车车床发挥其高速度、高精度的性能。

数控车床对刀与操作的经验和技巧 第11篇

關键词:数控车床 经验 技巧

1 概述

数控车床对刀是数控车削加工中重要的比较复杂的工艺准备之一,它的精度将直接影响到加工程序的编制及零件的尺寸精度。多数数控系统对这项功能的说明书中,不涉及其工作原理,只是对操作方法和步骤有相应的提示,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数控车床的对刀方法。本文以FANUC-oiA数控车床系统为例,以试切法为例子,对数控车床的对刀进行分析。

2 对刀的概念

一般来说,数控车床通电后的第一步就是进行回参考点的操作,如此有利于建立以参考点为原点的机床坐标系。该坐标系是数控系统执行的所有地址命令(x ,z)的依据。在实际的编程过程中,更多考虑的是工件坐标系,而不是机床坐标系。通常会把工件坐标系的原点定在工件右端面的中点,被叫做工件原点(或程序原点),加工程序就是依此坐标为依据编制的。未来只要把该程序输入系统,系统就会按照程序内的数据进行自动的加工。表面上,系统在执行程序中地址命令时是在执行工件坐标系的地址,但是其实它是在执行内部已经转换过的机床坐标系的地址。所以,要想依照机床坐标值对工件进行完全加工,只要明确工件原点在机床坐标中的位置即可。然而要想明确工件原点在机床坐标中的位置,必须通过对刀操作,并经过系统计算。所以,对刀的目的就是确定工件坐标系,它是一种把工件坐标系与机床坐标系关联在一起的操作。通常编程时会把工件右端面的中心设为编程坐标系的原点,而对刀时工件坐标系的原点需和编程坐标系原点一致。

3 对刀操作

一般操作者最常用最好掌握的方法是采用手动试切对刀法。具体的操作步骤是,先进行零点偏置设置,手动对齐基准刀具到工件的右端面。若工件右端面不平整,必须用基准刀将工件右端面车削平整,然后手动退刀,并且仅仅在x方向退刀,z方向不动,把当前的刀具位置记录到零点偏置里。接下来对基准刀的x方向,将刀具的刀位点对齐到工件的外圆表面或者切一小段外圆,然后手动退刀,注意仅仅在z方向退刀,x方向不动,用游标卡尺或千分尺测量工件试切后的外圆的尺寸,根据这个尺寸计算出刀具的长度补偿值记入系统,这样基准刀具就对好了。其他刀具的对刀重复上述操作。对刀结束后,还要进行对刀正确性进行检验。检验的方法是用MDI方式将刀具上的对刀参考点移到工件的右端的外圆处,首先检验Z向对刀的正确性。在MDI方式下,输入T0101;G00Z0;按下insert键-循环启动键,再切换到手摇模式,保持Z不变,X方向摇刀具接近工件,看刀尖是否在端面上。接着验证X方向的正确性,在手摇模式下,输入T0101;G00X0;按下insert键-循环启动键,再切换到手摇模式,保持X不变,Z方向摇刀具接近工件,看刀尖是否在工件回转中心,如果在就说明对刀正确,否则说明对刀有误。

4 操作的经验与技巧

①巧用G01指令。G00指令一般用于刀具加工前快速定位或加工后快速退刀。在执行G00指令时,由于各轴以各自的速度快速移动,运动轨迹不一定是起点到终点的一条直线,并且速度较快,容易造成事故。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在程序编制时,可以暂时用G01来代替G00,F值给一个较大的量,这样在调试过程中可以避免撞刀。②程序开头要写全。在程序头应该把一些模态指令写全,因为不同的系统默认值可能有区别。③选择合适的换刀点。换刀点是指编制数控车床多刀加工程序时,相对于车床固定原点而设置的自动换刀的位置。换刀点的具体位置应根据工序内容而定。为了防止换刀时碰撞到工件或夹具、尾座而发生事故,除特殊情况外,其换刀点几乎都设置在被加工零件的外面,并留有一定的安全区。④程序段号编写。写程序时要在每个程序段前编写程序段号,便于调试时辨认,增强可读性,而且程序段号间不要连续写,应有相应的间隔,便于在中间插入漏写的内容,比如:N10;N20;N30。如果N10和N20之间漏写了程序段,可以在它们之间补写N15程序段。

5 调试

程序调试时,首先从程序控制中选中空运行,空运行速度快,而且不做进给运动,其作用是检查语法错误。空运行通过后,将空运行取消,开始正式运行调试。这时要用一个手始终控制进给倍率旋钮以控制进给速度,当一个程序段快要运行到终点时,把倍率调低,待刀具越过转折点,确认行进方向正确后再调高倍率,这样做可以保证不会撞刀,当然,前提是程序中要把G00写成G01,等程序调试全部通过后再把G01改成G00。

6 按规定回参考点

加装相对编码器的数控车床在机床上电或断电后重新带电或故障排除复位后,要及时进行回参考点的操作,而加装绝对编码器则不会失去对参考点的记忆,为避免车刀与工件或机床碰撞,加装相对编码器的数控车床在以上情况下按规定先回参考点。

以上经验是在FANUC-oiA数控车床上实验得出的,其它系统会有些区别,但大同小异,仍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学江,郭子利,王会刚.数控车床对刀编程与调试的经验和技巧[J].机械,2006-07-25.

[2]陈志群.数控车床对刀和原点偏置的机理分析及应用[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0-08-31.

[3]吴舒风,邵吉林.数控车床对刀方法分析及应用[J].科技传播,2011-06-08.

数控车床对刀与操作的经验和技巧 第12篇

数控车床对刀是数控车削加工中重要的比较复杂的工艺准备之一, 它的精度将直接影响到加工程序的编制及零件的尺寸精度。多数数控系统对这项功能的说明书中, 不涉及其工作原理, 只是对操作方法和步骤有相应的提示, 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数控车床的对刀方法。本文以FANUC-oi A数控车床系统为例, 以试切法为例子, 对数控车床的对刀进行分析。

2 对刀的概念

一般来说, 数控车床通电后的第一步就是进行回参考点的操作, 如此有利于建立以参考点为原点的机床坐标系。该坐标系是数控系统执行的所有地址命令 (x, z) 的依据。在实际的编程过程中, 更多考虑的是工件坐标系, 而不是机床坐标系。通常会把工件坐标系的原点定在工件右端面的中点, 被叫做工件原点 (或程序原点) , 加工程序就是依此坐标为依据编制的。未来只要把该程序输入系统, 系统就会按照程序内的数据进行自动的加工。表面上, 系统在执行程序中地址命令时是在执行工件坐标系的地址, 但是其实它是在执行内部已经转换过的机床坐标系的地址。所以, 要想依照机床坐标值对工件进行完全加工, 只要明确工件原点在机床坐标中的位置即可。然而要想明确工件原点在机床坐标中的位置, 必须通过对刀操作, 并经过系统计算。所以, 对刀的目的就是确定工件坐标系, 它是一种把工件坐标系与机床坐标系关联在一起的操作。通常编程时会把工件右端面的中心设为编程坐标系的原点, 而对刀时工件坐标系的原点需和编程坐标系原点一致。

3 对刀操作

一般操作者最常用最好掌握的方法是采用手动试切对刀法。具体的操作步骤是, 先进行零点偏置设置, 手动对齐基准刀具到工件的右端面。若工件右端面不平整, 必须用基准刀将工件右端面车削平整, 然后手动退刀, 并且仅仅在x方向退刀, z方向不动, 把当前的刀具位置记录到零点偏置里。接下来对基准刀的x方向, 将刀具的刀位点对齐到工件的外圆表面或者切一小段外圆, 然后手动退刀, 注意仅仅在z方向退刀, x方向不动, 用游标卡尺或千分尺测量工件试切后的外圆的尺寸, 根据这个尺寸计算出刀具的长度补偿值记入系统, 这样基准刀具就对好了。其他刀具的对刀重复上述操作。对刀结束后, 还要进行对刀正确性进行检验。检验的方法是用MDI方式将刀具上的对刀参考点移到工件的右端的外圆处, 首先检验Z向对刀的正确性。在MDI方式下, 输入T0101;G00Z0;按下insert键-循环启动键, 再切换到手摇模式, 保持Z不变, X方向摇刀具接近工件, 看刀尖是否在端面上。接着验证X方向的正确性, 在手摇模式下, 输入T0101;G00X0;按下insert键-循环启动键, 再切换到手摇模式, 保持X不变, Z方向摇刀具接近工件, 看刀尖是否在工件回转中心, 如果在就说明对刀正确, 否则说明对刀有误。

4 操作的经验与技巧

(1) 巧用G01指令。G00指令一般用于刀具加工前快速定位或加工后快速退刀。在执行G00指令时, 由于各轴以各自的速度快速移动, 运动轨迹不一定是起点到终点的一条直线, 并且速度较快, 容易造成事故。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 在程序编制时, 可以暂时用G01来代替G00, F值给一个较大的量, 这样在调试过程中可以避免撞刀。 (2) 程序开头要写全。在程序头应该把一些模态指令写全, 因为不同的系统默认值可能有区别。 (3) 选择合适的换刀点。换刀点是指编制数控车床多刀加工程序时, 相对于车床固定原点而设置的自动换刀的位置。换刀点的具体位置应根据工序内容而定。为了防止换刀时碰撞到工件或夹具、尾座而发生事故, 除特殊情况外, 其换刀点几乎都设置在被加工零件的外面, 并留有一定的安全区。 (4) 程序段号编写。写程序时要在每个程序段前编写程序段号, 便于调试时辨认, 增强可读性, 而且程序段号间不要连续写, 应有相应的间隔, 便于在中间插入漏写的内容, 比如:N10;N20;N30。如果N10和N20之间漏写了程序段, 可以在它们之间补写N15程序段。

5 调试

程序调试时, 首先从程序控制中选中空运行, 空运行速度快, 而且不做进给运动, 其作用是检查语法错误。空运行通过后, 将空运行取消, 开始正式运行调试。这时要用一个手始终控制进给倍率旋钮以控制进给速度, 当一个程序段快要运行到终点时, 把倍率调低, 待刀具越过转折点, 确认行进方向正确后再调高倍率, 这样做可以保证不会撞刀, 当然, 前提是程序中要把G00写成G01, 等程序调试全部通过后再把G01改成G00。

6 按规定回参考点

加装相对编码器的数控车床在机床上电或断电后重新带电或故障排除复位后, 要及时进行回参考点的操作, 而加装绝对编码器则不会失去对参考点的记忆, 为避免车刀与工件或机床碰撞, 加装相对编码器的数控车床在以上情况下按规定先回参考点。

以上经验是在FANUC-oi A数控车床上实验得出的, 其它系统会有些区别, 但大同小异, 仍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学江, 郭子利, 王会刚.数控车床对刀编程与调试的经验和技巧[J].机械, 2006-07-25.

[2]陈志群.数控车床对刀和原点偏置的机理分析及应用[J].机械研究与应用, 2010-08-31.

上一篇:良性眩晕症论文下一篇:分配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