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论文

2024-09-18

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论文(精选12篇)

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论文 第1篇

一、目前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 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我国在2008年颁布了有关企业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在2010年, 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标志着中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已基本形成。然而, 由于没有专门从政府内部控制的角度发布相关制度和文件, 因而导致政府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健全, 其主要表现为:在政府部门中, 并未建立起具有指导性的内部控制制度指南, 也没有专门法规对政府部门的内部控制内容及目标进行界定。

(二) 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执行效果较差

在政府部门中, 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并不理想, 其主要表现在岗位分工合理性不强, 授权审批未按制度执行, 预算执行的弹性较大等, 一些部门的业务审批流程缺少相应的控制程序, 容易出现领导滥用审批权, 甚至有些部门的业务审批权、决定权与执行权等均集于一身, 事项决策执行程序存在较大随意性, 还有些部门在处理资产、调度资金与执行事项决策时, 缺少互相制约及监督的机制。有些政府部门尽管已构建了内部控制制度, 并建立了有关职能部门、控制点与控制环节等, 表面上内部控制已到位, 但在内部控制制度的细密性与严谨性上还不够, 并且一些部门人员执行过程存在较大抵触程序, 让管理过程并未按制度规定进行执行, 其执行效果较差, 出现了内部控制弱化的局面。另外, 有些政府部门中的激励机制并未发挥作用, 考核指标较为单一, 其执行手段科学性不够, 容易出现政府人员政绩观不正确的现象。

(三) 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理论研究薄弱

有关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 国内外大多集中于内部控制基础理论或者企业内部控制领域, 而政府部门的内部控制研究只处于起步阶段, 还没有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台政府相关的内部控制责任、内部控制准则、内部控制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和内部控制审计等规范体系。我国中纪委、证监会与审计署等部门所提及的内部控制, 也大多以企业内部控制为主, 还未形成内部控制准则式的指导文件。并且在市场经济下, 我国理论界对企业内部控制关注较多, 忽略了市场经济中的另一主体, 即政府内部控制, 政府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落后, 致使政府部门的内部控制实践较为落后。

二、如何提高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质量

(一) 进一步深化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理论研究

为了加强政府部门的管理效益, 构建起以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为主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则需要加强政府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但政府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理论作为指导, 并有广大理论界与实务界人士所共同参与, 对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及论证, 经试运行之后, 发现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对其纠错与补充。目前, 我国政府部门的内部控制研究的目的是:以公共利益满足为目标, 以政府公共信誉与宏观经济效果作为检验的标准, 以追求行政效率与社会公平作为价值取向。进一步加强对政府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 逐步完善政府内部控制理论体系, 促进政府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

(二) 准确分析政府部门内部控制问题出现的深层原因

在政府部门的内部控制建立中, 尽管还存在诸多问题, 但就内部控制的标准来说, 中国政府职能已向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进行转变, 并且公共财政框架也已基本建立, 这表明中国政府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基本形成, 中央部门的预算执行审计方面, 其内部控制主体条件已基本健全, 多数部分构建了信息沟通的渠道, 并规定了内部控制执行的形式, 但其内部控制信息化程度并不高, 控制文件系统也有待改进, 并且存在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而轻内部控制执行方面的问题, 政府内部控制的外部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三) 完善和健全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制度

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需要以健全和完善政府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而我国政府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要比预算管理、政府采购及财政国库管理等制度落后, 随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与配套指南的颁布实施, 加强政府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建设已迫在眉睫, 由国际经验看, 立法能推动政府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而内部控制内容与环境的不断改变, 又可促进相关准则及法律的修正, 从而适应现代社会形势的需要。我国应对已有的《预算法》、《会计内部控制规范》、《会计法》与《政府采购法》等法规进行整合协调, 利用立法完善政府的内部控制制度, 让不同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具有共性内容, 并制定通用的内部控制法规, 而各部门的特有内部控制内容, 则可依据部门规章及其有关法规进行部门条款规定。

(四) 落实政府内部人员的控制责任

根据《会计法》规定, 部门负责人是单位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 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与合理性负有主要的责任。政府部门建设内部控制制度时, 必须明确部门负责人应负的责任, 只有落实内部人员的控制责任, 才能使内部控制制度持续健康发展。同时, 对内部人员实施责任制, 让控制责任风险与决策层直接挂钩, 按照人员分工进行监控, 并规定职责, 以实现政府内部控制的相互协调与制约, 以达到各尽其能的目的。

(五) 强化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的测评制度和公示制度

在政府部门中, 应设立内部控制的测评制度, 对部门内部控制的业绩进行评价, 通过测评, 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运作, 这将最小化舞弊、浪费、滥用和管理不善, 判断会计系统是否产生正确、及时、有用的信息, 确保部门内部控制活动执行的有效性。为了更好地监督政府部门的内部控制活动, 促进政府部门的透明性与公正性, 还应建立公示制度, 对测评结果给予公示, 以强化政府、人大与公众对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的监督。

(六) 提高政府预算的控制力度

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是以公共预算体制为基础的, 要加强政府内部控制活动的执行力, 需要提高公共预算的控制力度。具体从三个方面强化预算控制力度:一是加强资金分配控制。在资金分配中, 财政部门应加强各申请部门的资金申请额度及审查;二是在预算执行中, 要强化外部控制。在预算执行中, 财政部门应对各部门支出行为及决策给予事前审计, 实施事前审计是一种有效的事前控制;三是强化各部门的内部控制。在各部门中, 制定一套合适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是对部门内部的各种行为和决策进行规范, 审计部门或者财政部门对内部活动要给予事后审计, 一旦发现违规行为, 应给予严厉惩罚。

(七) 建立一个完善的政府部门内部控制体系和实施机制

目前有关内部控制概念框架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企业领域, 对政府部门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指导作用较为有限。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政府部门内部控制体系和实施机制:首先, 明确了政府部门和相关社会组织的关系, 同时总结了政府部门的特点, 明确了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区别;其次, 在合理吸收企业内部控制科学理念的基础上, 结合政府部门的经费及资金管理体制的特殊性, 构建以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的概念、目标、原则和要素为核心的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框架体系;最后, 建立一种以国家立法为保障、审计为监督、信息公开为手段的内部控制实施机制, 这就需要加强政府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 需要将这一控制体系与政府内部的其他控制体系有机结合起来, 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推进我国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人们对内部控制的作用越来越重视, 我国企业已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促进了企业效益的获得, 但却忽视了政府部门的内部控制建设, 我国政府部门的内部控制还存在诸多不足, 需要采取恰当的治理措施, 完善政府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 健全相关法规, 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提高内部控制执行力, 以提高政府部门的管理效率, 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摘要:在政府部门的管理工作中, 内部控制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提高政府管理工作的效益, 而且还可以保证公共资产利用的合理性、高效性。本文就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现状, 分析了目前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普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最后, 根据实际问题, 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希望能给相关部门提供有用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现状,治理对策

参考文献

[1]张庆龙, 高剑芹.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的科学内涵[J].中国内部审计, 2012 (5)

[2]张桂义.我国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若干重大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 2012 (53)

[3]张弛.我国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研究[J].商品与质量, 2011 (7)

[4]周卫华.关于构建我国政府内部控制体系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 (6)

政府内部控制研究 第2篇

许琦,18级MPAcc2班,2018605085

[摘要]2019年我国将全面推行的新政府会计制度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由于政府部门的特殊性、内部控制的复杂性等,我国政府内部控制仍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的会计信息质量。本文从加强政府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我国政府内部控制的不足和提高我国政府内部控制水平的措施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国的政府内部控制

[关键词]政府会计;内部控制;风险规避

一、引言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中,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制定与其政府会计制度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断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力度,提升单位的凝聚力,提高单位运营效率,进而达到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长期有效发展的目的。近年来我国政府会计领域的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我国陆陆续续的统一了现行各类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标准,使政府会计核算范围更广泛,对于提升政府会计信息质量,夯实政府会计主体预算和财务管理基础,强化政府绩效管理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制度的完善仅仅是开端,政府会计信息披露若要真正实现提质增效,需有良好的政府治理作为支撑。政府内部控制作为政府内部治理的重要手段,其运行情况将直接影响我国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

目前,我国政府的内部控制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无法胜任助力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角色。因此,在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全面铺开之际,明确政府会计信息披露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探讨如何基于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需要进行政府内部控制的建设就显得极为必要。

二、提高政府内部控制水平的必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第三条规定:“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该定义与企业内部控制略有不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虽然对于内部控制的定义有所不同,但两者都认为内部控制是一个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自我约束和规范并不断优化完善的过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侧重于防范和控制经济活动风险,企业更侧重于实现战略、运营目标。

政府内部控制作为政府管理的组成部分,在政府管理中不仅发挥着约束、规范政府部门行为的作用,而且为政府部门审计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供了条件。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国际国内形势日益复杂,新旧体制交替,政府与市场作用重新界定,时常会出现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在政府工作方面,不规范的事情频频发生,究其原因,本质就是政府内部控制出现了问题,政府职能开始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同时政府运作信息化的进展,公共事务管理主体多元化的发展,使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的理念、方式和范围发生了变化,政府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并成为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研究的重点。

加强政府内部控制,有助于保障政府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有助于保证政府部门履行责任,有助于保证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有助于保证政府部门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有助于保证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有助于保证政府部门信息的真实、可靠。因此,加强对政府内部控制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才能保证调整经济结构,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时代使命圆满完成。

三、我国政府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一个有效的政府内部控制制度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有助于政府更好的履行公共受托责任,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弱化因监督不力而产生的问题。但是在现实中,因为我国内部控制制度本身所具有的漏洞和政府部门自身的原因,使内部控制机制的执行效果不如人意。例如,内部牵制制度执行不到位,内部牵制制度在古代就已经存在,古代皇帝明知谁是奸臣,谁是忠臣,却一直保持中立状态,对这之间的纠纷和竞争不去刻意的插手,让其相互牵制,这就是巧妙运用内部牵制制度来稳固皇权的典型案列,这也体现了不相容职务要相互分离的管理方法。

2.内部控制监督不到位

由于我国政府部门的信息公开尚不完全,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一般仅限于内部审计人员或者同级的审计单位,虽然也有同级人大或者政协委员的监督,但是其效果却不够明显。真正有效的监督应该是通过进行内部审计来检查内部控制机制的执行效果,但大部分单位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内部审计组织只是摆设,再加上某些方面涉及高层利益,对权力的畏惧又进一步影响了审计效果,使得内审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虽然外部监督也能对内部控制产生影响,但由于社会公众不知道政府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而外部的审计部门只是检查一般的经济交易事项,并没有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进行考察,因此外部监督也并不能产生多大影响。内部控制机制监督不足,使得某些工作人员有机可乘,产生一些贪污腐败、挪用公款等不良行为,损坏政府形象。

3.会计信息资料质量不高

我们的政府会计准则一直以来贯彻执行的都是收付实现制,这种会计的核算方法虽然反映了资金流向,却缺少了往来账款、受托代理资产以及预计负债等内容,不足以全面反映单位所承担的现时义务,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体制和客观资源的限制,导致了会计信息质量不高,这些都单位内部控制造成负面影响,使其不能有效开展。

四、提高我国政府内部控制水平的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增强主体意识

单位领导人的素质、知识和能力以及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内控的运行效果,为充分发挥好内控机制的重要作用,首先应将道德水平和胜任力作为选举单位领导人的首要标准,然后加大对领导人关于内部控制的培训,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将各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作为领导人政绩考核的一项标准,发挥好领导人的带头作用,进而鼓励全体人员参与到学习中来。其次,结合各个岗位性质开展针对性的学习,适度举办全体性活动,让全体人员对内部控制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建立单位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以单位负责人为组长,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等核心业务部门负责人为组员,全面推进内控建设与实施。并且建立严格明确的奖励惩罚机制,全体人员相互监督、勇于举报违法乱纪现象。只有全体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将内控建设贯彻执行,真正落到实处。

2.健全监督评价机制

要使内部控制机制有效运行,就必须健全内控监督系统,完善的监督系统能够及

时发现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降低运行风险。一方面,从国内外政府内部控制的研究经验来看,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内部审计的评价和监督,因为内部人员相对来说更了解政府的内部控制活动,容易找出机制运行的薄弱环节和漏洞。为让内审制度真正发挥作用,政府应设置专门的内审机构和审计团队,提升内审的地位。另外要充分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使其不受被审计单位的控制,这样内部审计人员才能毫不顾忌的进行全面审计活动,如实反映内部控制机制运行情况。另一方面,还应强调外部监督的作用。为此内部审计部门还应与国家审计署的工作相协调,利用政府审计的独立性来规范和监督内部控制的运行。善于利用财政部门、纪检监察部以及人民银行等部门的检查结果,使监督更加有力,这样还能节约交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严厉惩罚违法乱纪现象,对相关单位追究连带责任。

3.建立全方位的信息系统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实现办公信息自动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利用四通八达的网络技术,结合县级的各类计算机管理软件,信息化系统进一步完善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构架,扩展了业务范围,提升了工资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信息化不仅简化了办公流程,而且可以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的执行力、提高授权审批控制效力。除此之外,全方位的信息流通促进信息在单位内部各层级之间、单位与外部环境之间及时、准确、顺畅地传递;单位通过风险信息收集的汇报与监督机制,确保风险初始信息的收集充分、有效,提升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力度和效能。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政府会计制度视角下,加强政府内部控制建设是十分重要的。政府必须要树立高度的内部控制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增强主体意思;健全监督评价体制;建立全方位的信息系统,构建与政府会计制度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强化自身的服务职能,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又快又好发展,真正成为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参考文献

煤炭科研部门内部会计控制 第3篇

关键词:会计控制;煤炭企业;经济体制

一、强化成本费用预算控制

在科学编制的基础上形成的全面预算经全面预算委员会审定后,必须成为煤炭科研单位各种收支活动的法定依据来严格执行。成本意识是现代成本管理中一个最基本的立足点,树立现代成本意识是科研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理念。现代成本意识是指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要对科研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有足够的重视,充分认识到科研成本降低的潜力,形成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不断降低成本的理念。这里将科研成本控制在合理成本空间范围之内,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实际发生的科研成本在合理成本空间之内,仍然要加强成本控制,挖掘成本潜力。可以把实际成本与成本空间下限之间的距离称为成本控制的潜力空间,即在此范围内科研成本还有继续降低的潜力,潜力空间越大,越应该加强成本控制。实际成本与成本空间上限之间的距离,可以作为成本控制奖励空间,将其中的一部分作为成本控制人员的奖励,以提高科研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科研成本过程控制

进行科研成本控制,就是要在科研项目管理和实施过程中,追踪项目成本数据和执行情况,通过预算、贯彻、执行、反馈、纠偏、修正和再贯彻这样一个循环管理程序,尽量将科研成本控制在项目预算范围内,这是动态成本控制的体现。对科研成本控制过程主要有以下四个步骤:

1.对每个科研项目预算的成本在项目的整个研发期间进行分配,确定各个时点的预计成本,并由此确定在控制时期内的累计预计成本。

2.定期收集实际发生的成本数据,记录每个项目研制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由此可确定每个时点的实际成本和控制时期内的累计实际成本。

3.在控制点比较累计预计成本和累计实际成本,计算两者的差额。

4.根据偏差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这些控制措施主要有三种:

①如偏差为零或可忽略不计,按原始预算进行,不用进行任何变动;②如偏差较大,但可以补救,采取补救措施;③如偏差很大,己无法补救,则修改原始预算。

(二)科研成本项目控制

每个科研项目按照研究目的不同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为完成或实现特定项目而支出的各种成本,因项目合同的性质不同而差异甚大,因此应根据项目的不同来分别加以控制。

1.材料、试制试验费:严格根据合同规定的明细项目,逐项把关。

2.工资及附加、各种保险:按照项目需要情况合理配备人员,做到人尽其用,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在按期完成科研任务的基础上,尽量减少人员成本。

3.折旧费:按照科研项目的研究目的及方法,合理购置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尽量购买能几个项目合并使用的通用设备,以减少折旧费的支出。

4.项目评审费:做好前期项目调研工作,以减少立项审定次数,节约成本。在成果评审中,严格控制专家人数。

5.业务交往费:控制在每个科研项目收入的千分之五范围内支出。

6.差旅费:控制科研现场出差人数,利用网络进行沟通。

二、强化现金预算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首先应该关注现金流量,而不是会计利润。现金预算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它有利于企业事先对日常现金需要进行有计划的安排,借助于现金预算,企业就有可能做到对现金进行合理的平衡、调度,避免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煤研所应该通过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来做好现金流量控制。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应采用“以收定支,与成本费用匹配”的原则,为了使发生的费用真正发挥作用,对科研费用和管理费用有必要采行零基预算方法,就是以零为基础的进行预算,按收付实现制来反映现金流入流出。零基预算方法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的费用项目和费用金额,而是一切从零开始,不受以前发生的费用项目和金额的影响,从而杜绝了不合理的费用项目或费用金额在思维定势的影响下依旧列入费用预算的现象。经过上下反复汇总、平衡、最终形成年度现金流量预算。同时,根据年度现金流量预算制定出分时段的动态现金流量预算,对日常现金流量进行动态控制。预算的重点在于维持企业现金的收支能力。现金的流转和现金的支付能力一直是制约企业能否继续经营甚至存亡的关键因素,因此作好现金预算是预算控制的重点。

三、严格预算的执行与监督考核

要求科研部门及管理部门每月报送预算执行进度,财务资产部对其经济业务处理进行跟踪管理,既保证了预算控制的适时性,也卡住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源头。为强化预算的监督,内部审计部门每年应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查,为预算的有效执行提供重要保障。具体作法是:

(一)实行责任人制度

以煤研所所长名义下达年度预算控制责任书;责任书直接下达到各部门负责人,责任书内容包括工作量、进度、投资预算、利润指标等;责任书既是授权书,又是考核的标准和依据。

(二)实行分级授权制度

科研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按投资额度分级授权审查批准;资金对外支付按事先约定的额度、性质,分级审查签字后方可对外支付。

(三)实行执行反馈制度

年度预算执行结果次年3月决算完成后,各部门负责人写出执行报告报;如果年度总预算突破5%,单项预算突破10%,必须书面报告合适的理由;财务部门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报告做出评估,向所长写出综合报告,奖优惩劣;将预算执行结果反馈到人事部门,作为对各部门负责人考核的依据。

为了抓住预算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必须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每月召开预算管理委员会和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预算执行分析会,对预算执行中的各种差异认真分析原因,找出内部会计控制中的强项和弱项,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预算完成情况全面考核和评估。从而以预算保证措施,对利润目标的完成实行主导性控制,确保利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世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2]程新生.企业会计组织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论文 第4篇

一、基于灰色评价模型的内部控制评价可行性分析

(一) 灰色评价模型基本特征

灰色评价模型是根据灰色评价方法, 通过分析各种因素的关联性及其量的测度, 用“灰数据映射”方法来处理和发现规律, 使其由不知到知, 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 使系统的灰度逐渐减小而构建的模型。灰色评价法是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可以有效解决整体信息不明确问题的方法, 其可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灰色系统理论是运用控制论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社会、经济等模糊系统的建模、预测、决策和控制的科学, 它既含已知信息又含未知信息或非确知信息, 从控制论角度提出一种新的方法。

(二) 灰色评价模型应用于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可行性具体如下:

(1) 组织上的可行性。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合理有效实施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的管理, 由政府部门决策层、执行层和服务层共同合作, 监督层力行考核, 各部门相辅相成, 运行整个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系统。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小子集, 按道理与广义的内部控制在本质上保持一致, 在形式上也存在着联系, 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灰色评价模型可以应用于内部控制, 就可以应用于其子系统。

(2) 理论上的可行性。灰色系统理论认为整体行为现象尽管是朦胧的, 数据是杂乱无章的, 但在杂乱无章的数据后面, 必然潜藏着某种规律将其有序排列, 灰数的生成就是从杂乱无章的原始数据中去开拓、发现、寻找这种内在规律。内部控制包含很多确切或者不确切的因素, 其中绝大部分是呈现朦胧态、难以实际量化, 很难对其进行评价, 若采用一个不准确的策略, 评价者的知识能力和喜好偏爱等都会给评价结果带来干扰。为了排除这些偏差, 可以利用灰色评价模型的构建来改变。

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评价的实施需要设计一个评价指标体系, 这里面就存在定量和定性问题。因为评价过程的本身就包含多种不确切无法计量的信息, 在指标设定时, 往往定性分析的指标会占据很大比例, 所以政府部门在进行内部控制评价的过程中, 对指标的选取就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了。而灰色系统模型可以利用“灰数据映射”方法来解决定性指标的模糊性, 使其灰度逐渐减小, 从而提高评价的准确度。

(3) 实践上的可行性。内部控制制度研究的领域十分广, 在制度的设计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度量, 即评价的好坏难以用理论来说明。在进行数学分析时, 专家的评价打分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在专家打分时会多多少少掺杂一些个人的偏好、具有知识片面性等主观因素在内, 由专家给出的评价信息就具有灰色性, 不完全客观, 即在分析层面就产生了较大的局限性。不过, 利用灰色评价方法来构建的灰色评价模型就可以很好地解决由专家评分而产生的不客观性。

二、基于灰色评价模型的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一) 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评价流程

灰色评价模型最核心的步骤是多层次指标体系的设计, 其设计必须遵从一系列理论基础和原则。在利用灰色评价模型进行分析时, 专家打分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分值的客观公正, 可以邀请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资深专家给予打分, 得到一个相对可靠、可进行研究的样本矩阵。具体的流程如图1所示。

(二) 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政府部门在进行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时, 应遵循相应的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基本原则, 即重要性原则、风险导向原则、制衡性原则和有效性原则, 其对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和实施起着重要作用, 是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1) 重要性原则。在全面控制的情景下, 内部控制应着力于政府部门中重要的管理事项和风险率较高的领域。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 政府部门应当把握重点, 统筹兼顾, 注意发生率高且危害严重的风险事项并着重防范。

(2) 风险导向原则。在政府部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 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 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在充分分析内部环境的前提下, 应以评估风险作为基础, 以预防和控制风险为目标, 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 制定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保证信息沟通通畅, 实施全面监督管理, 以保证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系统持续有效的运行。

(3) 制衡性原则。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应当在合理合法的环境下, 科学安排治理方案及业务流程、合理有效设置机构及分配权责, 形成多方面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系统。制衡可以保证内部控制的协调统一, 在纵向保证上下级有效决策的同时, 还兼顾了横向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 它是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有用实施的重要机制, 也可以说是内部控制的本质。需要注意的是过度的、片面地强调制衡, 会使得在横纵向权力分配和业务流程设置不合理, 以至影响效率, 甚至会影响政府部门业务活动。

(4) 有效性原则。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在有权威性、及时性和可操作性的情况下, 能够有效实施和审查。要注意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做到以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为前提, 是否覆盖了所有关键的业务与环节, 是否与自身的业务模式以及风险管理要求相匹配。从而建立合理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 有效地贯彻实施, 这样才能有效实现预期目标。

(三) 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现阶段, 我国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建设采用的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五要素”做法, 虽然这样的处理可能不妥, 但是在当前情况下还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选择, 既能满足我国在建设廉政政府内部控制的迫切需要, 也有利于促进政府部门内部控制与其他领域的交流和沟通。

结合COSO报告, 同企业一样将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分为内部环境U1、风险评估U2、控制活动U3、信息与沟通U4、监督U5五个要素作为一级指标, 即U={U1, U2, U3, U4, U5}。根据上述原则, 进而将各要素进行了二级分类, 具体分类如表1所示:

三、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灰色综合评价

(一) 建立评价指标集

设U为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评价指标集, 则有U={U1, U2, U3, …, Un} (i=1, 2…, n, n为一级指标的数量) , Ui={Ui1, Ui2, Ui3, …, Uij} (j为第i个一级指标所属的二级指标个数) 。

(二) 处理评价指标

将二级评价指标Uij按照是否可以量化, 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为了避免指标量纲对定量指标的计算有影响, 将有量纲的表达式经过变换, 化为无量纲的表达式, 成为纯量, 即进行归一化处理, 其计算公式为:Aij= (Bij-m) /n (Aij为定量指标的某数据, Bij为有量纲指标值, m为该指标的算术平均值, n为该指标的标准差) 。

(三) 确定Uij不同等级

本文根据李克特五级量表 (Five-point Likert Scale) 设计的方法, 将表1中的二级指标, 按其对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效果明显程度分为五个等级“优”、“良”、“中”、“较差”、“差”, 分别给予分值5、4、3、2、1分, 在两相邻的评价等级之间设居中等级, 给予的分值依次为4.5、3.5、2.5、1.5分 (如介于“优”和“良”之间给予的评分为4.5) , 即可将表1中二级定性指标根据评分等级化为定量指标。

(四)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根据评价指标Ui和Uij对U的重要程度不同, 结合专家评价, 可通过AHP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层次分析法) 进行权重的确定, 即根据对客观现实进行主观判断, 把专家意见和分析者客观判断结合起来, 对一层次元素进行两两比较, 然后利用成对比较法构造成对比较阵, 最后进行一致性检验, 得出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

(五) 确定评价样本矩阵

若组织邀请P位资深专家对受评的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二级指标Uij进行评分, 用k (k=1, 2…, P) 表示专家序号, 根据P位评价专家的评分, 求得该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评价样本矩阵D:

(六) 评价灰类及其计算具体如下:

(1) 确定评价灰类。灰色评价法要求确定评价灰类, 也就是确定评价灰类的等级数、灰类的灰数及灰数的白化权函数。设评价灰类的序号为e, e=1, 2, 3, 4, 5分别代表5个灰类, 其中1代表优, 2代表良, 3代表中, 4代表较差, 5代表差, 则各评价灰类及其白化权函数为:

(2) 计算灰色评价系数、权向量及权矩阵。通过上述五类白化权函数可以求得评价指标在各类评价灰类函数上的确定值, 就可以计算出以下结果:

根据计算出来的灰色评价权向量, 可以得到相应的一级指标Ui (i=1, 2, 3, 4, 5) 对于各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权矩阵Yi:

(七) 对U和Ui做综合评价

对政府部门内部控制一级指标Ui作综合评价, 记评价结果为Ni, 即Ni=Ui·Yi={ni1, ni2, ni3, ni4, ni5, }, 其中nij表示评价者认为Ui属于第e个灰类的灰色评价权。

所以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的总灰色评价权矩阵Y为:

最终, 对政府部门内部控制U的综合评价结果为N=U·Y={n1, n2, n3, n4, n5}。

(八) 计算综合评价值

首先把各灰类按“优”、“良”、“中”、“较差”、“差”五个等级赋值, 则其等级值化向量为C={5, 4, 3, 2, 1, }, 然后按公式W=N·CT就可计算出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综合评价值, 最后根据W值的大小, 对照灰类评价等级, 就可以评判受评政府部门的内部控制情况。

四、结论

内部控制在政府部门的实施效果如何, 是否达到制定内部控制预期目标效果, 是否有效约束腐败, 可以根据计算出的综合评价值, 对政府部门的内部控制进行大致了解。比如说计算出来的综合评价值W值为2.76, 即此时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管理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其内部控制还存在相当大的问题。政府部门应该对照数据的差异情况, 进一步深化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理论研究, 全面考虑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所在。政府部门应本着在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基础上, 完善和健全其内部控制制度, 提高其内部人员的组织力和执行情况, 保证其落实到位, 强化内部控制的测评制度和公示制度, 提高政府预算的控制力度, 建立一个完善的政府部门内部控制体系和实施机制, 适应现代化发展需求。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如何, 是否符合我国当前国情、是否达到人们心中的目标, 找一个标杆去评价我国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在最近几年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近年来, 我国政府在不断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 行政体制方面越来越多的问题接二连三暴露出来, 比如行政管理效率低, 政府工作职能模糊不清, 贪污腐败频频现身等, 使政府部门认识到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 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同时需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设。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如何, 在目前难以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予以评价, 本文基于灰色评价模型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种窘境。不过由于灰色评价模型中涉及定量指标, 个人主观因素、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等都会影响评价结果, 应该不断寻找经验, 努力改革和完善指标体系, 使得评价结果更具有实际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张亮:《我国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构建研究》, 《会计研究》2012年第1期。

内部控制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第5篇

G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按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其编制基础为(权责发生制)。

管子曾言:“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揭示了治国之道需要的是(制度)。

公共部门内部控制能达到的最佳效果是(国家善治)。

J 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向社会公开的时间限制为(批准后二十日内)。

M 描述了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体系必须建立的框架结构,起到统驭作用的规范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R 让信息使用者能够较为全面、客观地了解政府整体的资产负债情况、现金流转情况以及其他相关的财务信息是(财务状况信息)。S 生产能力无法转移时,亏损产品满足下列什么条件时,应当停产(该亏损产品边际贡献小于零)。实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四项主要任务中处于前提和基础地位的是(建立健全政府会计核算体系)。省、自治区、直辖市举借的债务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偿还资金来源,其用途可以是(公益性资本支出)。T 提出依法治国,并将内部控制作为依法治国的具体措施的会议是(十八届四中全会)。通常,对业务流程环节的最后支付关口进行重点监控的是(会计控制)。W 为了弥补我国“支出高度分权,税收中央集权”的财税体制所造成地方财力缺口的重要手段为(转移支付)。X 下列不属于履职成本的是(办公设施成本)。下列属于控制活动类的是(销售业务)。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包括内部控制基本原理和(内部控制实际应用)。Y 一个国家的国有资源和资产以及公共财政的所有权归属于(全体国民)。Z 政府内部控制在我国政府预算管理领域的有效实施,其中最迫切的任务是(加强制度建设)。政府预算的管理部门是(财政部门)。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中,收付实现制产生的财务报表是(收入支出表)。治理和内控的核心均为(制衡)。

政府内部控制制度具有的特点为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职能履行基金属于(净资产类)。主要对应为因提供办公人员薪酬、提供单位基本保障条件、内部管理活动运作资金所发生的相关支出是(管理成本)。

判断题 C 财政转移支付应当规范、公平、公开,其主要目的是实现财政高效性。(错误)

从权力行使的内部制衡角度来说,权力腐败是由于对领导干部权力缺乏制约导致的。(正确)

财政部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金管控为核心”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正确)D 对领导干部进行分析时不适用理性人假设。(错误)F 法治化的治理和人治化的治理具有异曲同工之效。(错误)

风险评估为全面预算的目标设定、识别、分析和应对提供了具体要求和依据。(错误)G 干部舞弊和腐败行为主要源自于公共部门权力控制机制缺失。(正确)固定成本的特征是成本总额不变性,单位额呈反比例变动性。(正确)

国家治理是“出自政府、且不限于政府的一套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错误)

国家治理层面的科学管理注重组织的协调性、决策的重要性以及管理过程中的艺术性。(正确)K 会计报告和相关信息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管理情况和预算的执行情况,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主要载体。(正确)N 内部控制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制衡性和流程化,它在企业和政府机构中,具有普适性。(正确)Q 企业界和会计审计职业界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已基本趋于一致,并表现出政府及非营利组织先行,企业适时跟进合理吸纳的基本特征。(错误)

权责发生制下编制的政府资产负债表,可以为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宏观调控的效果评估提供存量分析的视角。(正确)

R 如果预算改革不能相应地影响政治过程,预算改革就很难实现其目标。(正确)S 上级政府在安排专项转移支付时,不得要求下级政府承担配套资金。但是,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应当由上下级政府共同承担的事项除外。(正确)X 新预算法的立法宗旨强调实现控权法由向管理法的转型。(错误)

新预算法首次对“预算公开”做出全面规定,第14条对公开的范围、主体、时限等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转移支付、政府债务、机关运行经费等社会高度关注事项要求公开作出说明。(正确)新预算法有很多实质性的变化,如政府全部收支都纳入预算。(正确)Y 由于各级政府包括诸多政府职能部门,每个职能部门业务属性和机构设置都不一致,政府内部控制很可能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正确)

预算执行报告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报告之一,但是不具有法定效力。(错误)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应当采用目标--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正确)Z 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实施监督机制的核心是事后控制和事前控制相结合。(错误)政府的资产负债表还应加上企业中国有资产和负债部分。(正确)政府会计科目设置要实现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双重功能。(正确)政府内部控制从属于政府部门内部控制。(错误)

治理的核心问题为多角色参与和多重分工的委托代理问题。(正确)

专项支出属于政府非行政成本。(错误)

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论文 第6篇

摘要:政府执行力是维系一个政府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政府执行力的高低,决定着政府有关政策、决策是否能贯彻实施。内部控制机制是管理当局为了达到某些目的或实现某种目标而加强管理当局内部的管理和控制,从而实现目的和目标的内部管理过程。引进内部控制机制,对加强政府的执政力建设,提高政府执政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执行力内部控制对策

1政府执行力与内部控制的概念

1.1政府执行力的内涵政府执行力,即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通过准确理解施政的目标及方向和精心设计、实施方案,通过对各种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法例、制度等进行集中有效的使用、调度和控制,从而有效地执行实施政府的公共政策、决策、法令、战略、计划以及完成政府既定目标的内在能力和力量。

1.2内部控制的内涵政府内部控制是内部控制要素与过程的统一,是政府部门管理的组成部分。从静态上讲,内部控制是指政府部门为履行职能、实现总体目标而建立的保障系统,它由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活动、信息及其沟通和内部控制监督等要素组成,并体现为与行政、管理、财务和会计系统融为一体的组织管理结构、政策、程序和措施:从动态上说,内部控制是政府部门为履行职能、实现总体目标而应对风险的自我约束和规范过程。

2我国政府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

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从内部控制组织上来看,内部控制是对政府财务会计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的总体控制,而内部审计是这种控制的一方面,所以内部控制包括内部审计,但是从内部审计作用来看,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一种监督形式,即是对内部控制的控制。这是因为内部审计主要是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执行其既定的控制责任的效率和质量,使内部控制生效,并维护内部控制的各种政策。所以,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济活动、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及有效所进行的独立评价系统,以确定既定的政策和程序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单位的目标是否达到。

文件记录控制。文件记录控制是政府内部控制的重要方面。健全、正确的文件记录既是其他控制(如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有效性的保证,又是政府保持高效率经营和高质量信息的手段。按文件记录的性质,文件记录控制可分为管理文件和会计记录。管理文件是以书面方式明确政府各级部门、各级管理人员职权和责任以及政府所有的方针程序,以便于政府有关人员全面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文件。管理文件体现了政府内部控制中的管理控制方面。目前,我国政府常用的管理文件有:组织图:工作岗位说明(岗位职责、职位权限、职位资格):程序手册。

实物保护控制。实物保护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限制接近(包括限制接近现金、限制接近其他易变现资产、限制接近存货);定期盘点(包括定期与记录核对、差异调查);记录保护;财产保险;财产记录监控。

3我国政府执行力存在的问题

3.1执行失职问题所谓执行失职就是指行政主体有积极实施行政行为的职责和义务,能够履行而未履行或拖延履行其法定职责的状态,也叫行政不执行。行政不执行往往以隐蔽的形式张扬了权力“不作为”的恣意和放任自流般的“倦怠”,实际上是被动姿态上的滥用权力,也是权力非物质性腐败的一种隐蔽形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都离不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公众权益也离不开有关政府部门的保护。但是“执行失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职能的正常发挥,使政府由社会服务者变成了“衙门”,造成许多矛盾和问题久拖不决,群众有了事情,感觉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可以说,如果没有“执行失职”,一些老百姓的上访之路也不会如此漫长。“执行失职”是官场腐败的另一种形态,它激化了党群、干群矛盾,影响了社会稳定,恶化了经济发展的环境。如果任其存在,绐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危害不在滥用权力之下。

3.2执行滥权问题执行滥权又称执行不当,即滥用自由裁量权,是行政主体在职责权限范围内违反行政合理性的原则不当行使行政权力的行为。执行滥权是行政主体在行政行为时具有不合法的目的、不相关的考虑以及不合理的内容而所做出的行政决定,是违背了行政合理性原则的表现。具体包括:①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目的。只要政府机关行使权力的目的不符合法律的规定,不问动机如何,既使出于善意的行为也是滥权。例如市政府为了改进街道的交通有权强制征用土地,但市政府利用强制征用土地的权力以达到取得土地增值的利益就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目标。②不相关的考虑。政府作决定或裁决时考虑不应考虑的事情或者不考虑应当考虑的事情,都是不相关的考虑。如执行中,公务员将自利因素考虑其中,就是不相关的考虑。

3.3执行低效问题政府执行力弱化的最后一个表现形式就是执行效率低下。政府执行力的衡量标准不仅要看投入,更应该注重产出和结果。现实中,往往是政府执行过程中投入巨大,结果收效却甚微,导致执行成本居高不下。主要表现为:①执行机制不健全,赏罚不明。政策相对来讲是好的,执行者开始也信心十足,但是在执行公共政策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便丧失信心,停止执行。②执行成本高昂。目前我国行政成本高居世界第一。我国行政管理费用超常规增长与政府浪费现象有关,导致政府陷入怪圈。

4运用内部控制手段提高政府执行力的具体对策

4.1提高立法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公务员以法律形式保证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具体而言就是用法律明确政府管理在政府内部控制设计、运行、评价和报告中的义务并设定相应的法律责任保障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促使政府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并维持其有效运行。我国政府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够,总是存在内部控制形同虚设的现象。SOA法案和SEC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最终规则为我们提供了治理这一问题的参照。应通过法律明确设定管理当局在内部控制设计和实施方面的责任,规定违反内部会计控制法规的法律责任,为内部控制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将内部控制的执行问题提高到法律的高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高层管理者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现象出现。

4.2优化控制环境人是政府活动的核心,在内部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任何的控制活动都是由人来完成的,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作用。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员工素质控制:建立严格的招聘程序;制定员工工作规范: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加强考核和奖惩力度;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岗位轮换等等。人力资源的开发,已成为每个政府必须研究的课题,要对政府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测试、调查、使用,实行多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树立关注风险的意识等。

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论文 第7篇

关键词: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法律法规

引言

财政部指出, 近年来政府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活动的合规合法性总体上有所提升。但是部分单位仍存在管理制度设计不完善、实际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这与政府内部控制不严有直接关系。

政府内部控制是为保证政府有效履行公共受托责任, 杜绝舞弊浪费滥用职权等行为而建立的控制流程机制与制度体系。美国对政府内部控制的研究最早而且也是目前最为成熟的。虽然我国也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着手研究政府内部控制, 但是和美国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本文将对我国与美国政府内部控制建设现状进行对比分析, 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我国政府内部控制建设的一些建议。

一、美国政府内部控制发展及成功经验分析

美国政府是当今全球最大、最复杂和最重要的组织之一。有用、及时和可靠的财务与绩效信息对于帮助国会与公众评价联邦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营结果以及联邦政府进行重大政策决策是非常重要的, 而内部控制是政府有效行使其职能的保证, 所以联邦政府非常重视内部控制的发展。

(一) 美国政府内部控制的发展

美国政府是当今政府内部控制相对健全完善的国家。从美国政府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来看, 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美国政府内部控制制度开创期 (18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

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内部控制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制定的法律法规均还不够完善。美国最早涉及政府内部控制的立法是《1789年法案》, 而真正将有关内部控制和督察的权责从财政部分离出来赋予新设的审计总署是在《1921年预算与会计法案》颁布之后。1950年美国又颁布《会计与审计法案》, 该法案的颁布确定了联邦政府开始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

2. 美国政府内部控制度框架的形成期 (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

这一阶段美国政府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和制度发展迅速, 政府内部控制的框架基本形成。1978年美国政府通过了《督察长法案》, 该法案规定联邦政府主要部门需设立督察长办公室, 赋予各联邦部门督察长调查的权限, 督察长的地位完全独立, 能够对部门发生的浪费、舞弊、管理失当展开调查和审计评估。虽然该法案并未明确内部控制的定义, 但已强调了内部控制在效率性、效果性方面的作用。

1981年10月, 美国管理与预算办公室发布A-123号通知《管理层责任与控制》, 重申了建立并维持适当的内部控制系统的要求。1982年9月8日, 美国国会颁布《联邦管理机构财务诚信法案》, 并对《会计与审计法案》作了修正。这一法案的颁布再度将政府内部控制以立法的形式加以规范。接着, 1983年美国审计总署发布《联邦政府内部控制准则》作为联邦政府机构进行内部控制年度评估以及报告的基础。同年的8月5日, 美国审计总署进一步发布《对联邦管理机构财务诚信法案第一年执行情况进行审核的审计指引》, 该审计指引进一步明确了审计总署在开展联邦机构内部控制审计与评估中的七个工作重点。1984年美国国会颁布《单一审计法》, 该法案要求接受联邦拨款的州与地方政府组织必须接受对其援助资金进行的审计, 并报告拨款条款的遵守情况以及联邦财务拨款的内部会计与管理控制状况。这一法案使得对内部会计与管理控制的关注由联邦机构扩大到接受联邦拨款的州及其他各级地方政府。

3. 美国政府内部控制制度框架的健全和完善期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 美国的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使得其内部控制制度的框架更加健全。最具代表性的举措有以下的几点:

1990年《首席财务官法案》促成了首席财务官制度。该法案要求在联邦政府行政部门设立首席财务官, 负责提高财务管理制度的现代化水平和财务报表的质量, 在于推动并保持一项整合财务会计及内部控制的财务管理系统, 这个系统必须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内部控制标准, 为内部控制和业绩改进提供评估标准。

1993年, 为了提高内部控制制度在政府长期规划中的地位, 美国政府颁发了《政府业绩与成果法案》, 要求制定一个关于业绩的长期战略规划。1999年11月, 美国审计总署发布修订后的《联邦政府内部控制准则》, 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重申了内部控制的意义;二是阐述了准则修订的必要性;三是修订了内部控制的概念;四是界定了内部控制的要素。

2002年颁布了《不正当支付信息法案》, 该法案为提高联邦机构支付的准确性、完整性而要求机构评估不正当支付的风险及其影响, 从而改进内部控制;另外, 考虑到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对政府内部控制的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 国会针对这一特征先后通过了《克林杰-科恩法案》、《政府信息安全改革法案》、《联邦信息安全管理法案》等;最为重要的是国会颁发了《2008年督察长改革法案》, 新设督察长公平与效率委员会, 以进一步加强督察长的独立性, 增进督察长间的协调和工作效率。

(二) 美国政府内部控制经验总结

美国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研究结果和发展趋势我们可以发现, 其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1. 政府内部控制非常重视政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与资源调配的适当性。

2. 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的发展, 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美国在政府内部控制的发展过程中, 其充分吸取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的成功经验, 再结合自身的特点加以调整。

3. 通过法律形式确定内部控制责任, 并且重视通过法律确立政府内部审计制度积及开展胜任能力建设。

4. 更多关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控制环节, 更加关注信息

技术对政府内部控制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颁布了许多相关的法规制度。

5. 重视发挥政府审计的外部监督和对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的建设性作用。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GAO发布的《联邦政府内部控制准则》及INTOSAI发布的《内部控制效果报告指南《最高审计机关测评内部控制经验》中对外部监督作用的相关规定看出。

二、我国政府内部控制发展现状分析及优化建议

(一) 我国政府内部控制发展现状分析

虽然我国也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就开始对政府内部控制进行研究, 但是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内部控制意识不足。

许多单位的领导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的认识不足, 某些管理者错误地认为,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建章立制, 仅仅把内部控制当做上级对下级的管理手段。

2. 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不完善, 内控制度实用性差, 缺乏可操作性。

首先, 内部控制机构不健全。国家审计署13个驻部委派出局的问卷调查表明, 尽管中央部委内部会计控制、财务管理控制设置比较健全, 但业务管理控制、决策控制、内部控制监督、内部审计机构等的设置有待完善, 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也不强 (张国清2009) 。其次, 我国还缺乏一套政府部门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指导性规范。

3. 缺乏风险意识, 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体系。

目前, 政府的各项控制活动均以标准化的规定、说明书作为执行的根据, 缺乏先行思考机关内部各种状况的风险程度, 也很少对其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

4. 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

内审机构大多与会计部门平行, 依附于执行机构, 权威性和独立性不够;另外, 没有足够重视外部监督的作用。

5. 忽视了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尽管政府内部控制主体条件比较健全, 大多数单位建立了信息沟通渠道, 规定了内部控制执行形式, 但内部控制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 并存在一定的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轻内部控制执行的倾向 (王光远, 2007) 。

(二) 优化我国政府内部控制制度建议

1. 应该意识到加强政府部门内控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

逐步发展的过程, 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提高各部门对内部控制的意识水平, 明确政府内部控制的目标。

2. 强化政府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责任。

政府部门的负责人应当主要负责执行有效的内部控制, 不断地维护内部控制环境。我国应该通过法律的形式确定内部控制责任, 以此让各政府部门负责人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3. 建立恰当的政府内部控制规范。

为了促进对内部控制的共同认识, 需要一个概念框架, 这样, 政府主体的管理者、审计师、立法者、管制者、市民、学术界就能够形成改进内部控制的合力 (张国清2009) 。我国在建立政府内部控制标准时, 需要考虑政府组织的特殊性和中国的国情, 再参照国际惯例来建立相应的标准。

4. 建立健全我国政府部门内部审计机构, 及建立相关的外部监督制度。

我国应该在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的立法中明确设立政府内部审计制度的刚性要求, 同时, 建议参照美国《督察长法案》的相关经验, 在我国政府部门内部设置独立的审计师制度, 负责领导和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在内部审计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外部对政府内部控制建设的监督职能。

5. 应该重视与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相协调, 并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6. 内部控制测评应更加关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控制环节。

与传统政务相比, 电子政务导致了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形态、方式、流程、环节、信息载体及其沟通渠道方式的变化。这一点可以参照美国信息系统审计和控制协会 (ISACA) 发布的《信息与相关技术控制目标》COBIT的框架, 借鉴其相关经验来指导政府部门运用和评估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张庆龙, 聂兴凯.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研究述评与改革建议[J].会计研究, 2011, (6) .

[2]王光远.中美政府内部控制发展回顾与评述[J].财会通讯, 2009, (9) .

[3]刘玉廷, 王宏.美国加强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建设的有关情况及其启示[J].会计研究, 2008, (3) .

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论文 第8篇

近年来,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与监督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2012年11月出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简称《内控规范》)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并组织实施适合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指定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及出具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为全面贯彻落实《内控规范》的有关规定,财政部于2013年7月19日在北京召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动员视频会,确保《内控规范》从2014年1月1日起全面执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以上的一系列政策给政府相关部门提出了全新的规范和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形势的发展,构建决策科学、 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自我评价运行体系,真正将《内控规范》落到实处,本文尝试通过自我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简称ANP)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当前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的构成和指标之间的联系,为其内控有效性评价提供一套科学、 可行的方法。

二、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评估研究现状及 ANP 的引入

(一)内部控制评估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内部控制评估的理论和实践经历从外部独立审计到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过程。前者以传统的审计人员检查单据、实施符合性测试程序为导向,主要由外部注册会计师来执行,评估对象限于授权与审批、运营分析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复核与核对等与财务报告真实性相关的“硬控制”的范畴。

外部独立审计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如会计师事务所人员流动频繁且远离企业,不可能真正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评价结果的恰当性难以保证。因此,加拿大港湾公司于1987年首次提出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Control Self-Assessment,简称CSA),以弥补外部审计的不足。该评价方法由注册会计师主导转向内部审计引导下的管理层和员工专题讨论,更侧重于对管理理念、道德诚信、胜任能力、人力资源、风险评估等“软控制”进行评估。CSA方法主要包括引导会议法、问卷调查法和管理结果分析法三种类型(林朝华、唐予华,2004)。

通过上述方法得出的数据,主流的评价得分计算方式是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 采用AHP的相关文献很多,现有研究主要通过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周春喜,2002),利用AHP实现对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指标从定性评价到量化评价的模糊映射(骆良彬、王河流,2008),进行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健全性和遵循度评分(韩传模、汪士果,2009)。在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方法上,现有研究主要界定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目标、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等(张庆龙、聂兴凯, 2011),构建我国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框架体系(樊行健、刘光忠,2011;刘永泽、张亮,2012),运用AHP确定政府绩效评估指标权重(彭国甫、李树丞、盛明科,2004)。

(二)从AHP到ANP

AHP的优点在于,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然后按照比例标度经过人们的判断,通过两两比较,先确定各元素相对上一层次各个准则的重要性,再通过综合判断,确定相对总目标的各个决策要素的重要性排序(骆良彬、王河流,2008)。

但AHP的应用范围也存在一定限制。AHP采用的是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同一层次中元素之间不存在支配与从属关系,且层次内部是近似独立的。由于这种设定使得系统不能如实反映指标间的关联关系,因此最后计算得出的权重并不能确切地体现指标的重要程度(魏末梅、 陈义华、董玉成,2007)。在实际的决策过程中,系统的元素不是呈递阶层次结构形式,更多的是呈网络结构形式。 网络系统中的每个元素都可能影响其他元素,而每个元素又都可能受其他元素的影响和支配。为了解决这类复杂系统的评价问题,美国匹兹堡大学学者Thomas L. Satty于l996年在AHP的基础上又提出了ANP。

(三)ANP系统简述

1. ANP的优点。相对于AHP的递阶层次结构,ANP的优点在于既存在递阶层次结构,又存在内部循环与依赖且相互支配的网络层次结构,且层次结构内部还存在依赖性和反馈性(王莲芬,2001)。可以说,AHP是ANP的特例,ANP更适合解决实际决策问题。

ANP系统分为控制层和网络层两大部分:首先,控制元素层包括问题目标和决策准则,所有的决策准则彼此间是独立的,且只受目标元素的支配。控制元素层是一个典型的AHP递阶层次结构,每个决策准则的权重可通过AHP获得。其次,网络层是由受控制层支配的元素组成的,元素间相互影响和作用,元素和层次间也相互依赖和反馈,构成网络层次结构(郭德等,2008)。控制层和网络层组成了典型的ANP层次结构,具体如图1所示。

2. 应用ANP 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分析问题。将决策问题分析判断元素层次间的关系,分解成各个元素组(Cluster)和元素(Element),分析问题的方法可以参照AHP。

第二步,构造结构。按支配关系将各个元素组和元素聚类形成网状结构,先界定决策目标,再界定决策准则, 构造控制层次(Control Hierarchy),其中各个准则相对决策目标的权重通过AHP得到。

第三步,计算权重。ANP赋权的核心工作,即解超矩阵。求解超矩阵工作量巨大,手工计算繁杂,一般采用超级决策(Super Decisions,简称SD)软件进行计算。SD软件能构造超矩阵、极限超矩阵、加权超矩阵,最终可得综合优势度。

三、ANP 在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估体系中的 应用

(一)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目标的设定

政府内部控制是政府部门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益和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措施(刘玉廷,2008),合理保证财政报告的真实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张舰,2010),报告目标宜强调受托责任为主兼顾决策有用(余应敏,2014)。

因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有效性取决于内控目标的实现程度,根据《内控规范》的要求并结合我国政府部门自身特点,本文认为,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目标应包括:合理保证政府部门运行管理合法合规(合规目标)、资源分配公平公正(资产目标)、会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报告目标)、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防弊目标)、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服务目标)。

所有目标的实现都具有一定难度:合规目标和资产目标属于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的最基本目标,实现难度相对较低;报告目标和防弊目标难度居中;服务目标实现难度较大,属于最高层次的目标。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目标划分为单位层次目标和管理层次目标,服务目标是单位治理层次目标,其余四个目标是管理层次目标。单位层次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分解成管理层次目标,而管理层次目标的实现最终会促成单位层次目标的实现。此外,管理层次的四个目标彼此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和影响。

(二)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评价机构的确立

政府部门应向本级政府提供绩效评价,以便政府对其工作进行考核(李建发、张曾莲,2009)。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评价主体决定了内部控制能否真正建立和有效运行。樊行健、刘光忠(2011)认为,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应由政府部门(或单位)决策层、执行层、监督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刘更新(2010)从参与机制、沟通机制、监督机制与问责机制四个方面,分析了政府审计作用于政府治理的机理。刘永泽、张亮(2012)也提出政府部门的治理结构主要包括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以及这三者之间的权责分配。中央纪委监察部(2013)指出,应适当分解主要领导干部的权力和责任,形成“副职分管、正职监管、 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权力运行机制。因此,政府部门可以设立党委领导下的一把手负责的内部控制委员会,该机构应由主要领导、财务、审计、人事、工会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具体如图2所示。

内部控制委员会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进行监督管理,旨在合理保证政府部门控制目标的实现。其下设内部控制工作办或内部控制小组,其成员由上述主要部门负责人及部门业务骨干组成。内部控制委员会负责人可以担任内部控制的召集人,加强对控制自我评估过程的督导。内部控制工作办或内部控制小组主要行使监督和评价活动两种职权,同时既可以参与改革措施的制定, 又可以监控改革措施的执行,通过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将存在的问题及时向领导层反馈,提出建议措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发挥政府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刘家义,2008)。

(三)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的ANP评价体系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起点和核心,而内部控制要素则是政府部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刘永泽、张亮,2012)。在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目标下,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发布的《2013年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和《内控规范》以及根据我国政府部门特色(张庆龙, 2012)构建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估体系,如表1所示。鉴于本文篇幅有限,以最有代表性的评价要素指标为例进行阐述。该指标体系是以三级指标形式列出,第一级为政府部门内部控制体系评价的五个层面,第二级为影响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评价的各个准则层,第三级为进一步细分准则层的评价要素。

在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系统中,第一层要素分别再逐层分解出18个二级指标,这18个指标就形成了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都是默认这些指标相互独立,采用AHP的递阶层次结构。但这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具体如表2所示。从表2的指标体系中我们可以看到指标之间的联系。

首先,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目标层的内部元素都不是独立的。例如,管理理念(Q11)决定了一个组织人力资源 (Q12)的选拔;通过文化建设(Q13)的开展和道德诚信的培养能提高人力资源(Q12)的素质,间接推动职工的胜任能力;职工胜任能力的提升能使政府部门管理体制(Q14)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Q14)的完善有利于健全和强化内部审计(Q15)的职能。在风险评估(Q2)的两个关键控制点上,宏观层面(Q21)的风险指政府部门面临的范围广泛的风险,更多的是治理层次的风险;微观层面(Q22)政府部门管理活动及操作流程方面的风险,涉及面较窄;微观层面(Q22)是宏观层面(Q21)的具体表现。在控制活动 (Q3)的五个要素中,预算管理(Q31)是各项管理活动的基础,其编制、执行、评价贯穿控制活动(Q3)全过程;资金管理(Q32)是预算管理(Q31)的表现形式,相应的采购管理(Q33)、合同管理(Q34)的支付管理都是资金管理 (Q32);资产管理(Q35)是所有活动的结果形式,包括无形资产管理和有形资产管理。良好的信息系统(Q41)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会计信息的分析和报告问题通过通畅的信息系统(Q41)有利于内外沟通 (Q42、Q43)。在监控的三个二层要素中,内部监督机制 (Q51)分为业务监督和干部监督,分别由内部审计部门与纪检部门组织实施(田祥宇等,2013),定期地对涉及内部控制的经济业务和存在的缺陷提出监督和改进意见;通过评价机制(Q52),能充分了解政府部门的内部控制基本情况,发现控制活动的薄弱环节以促使其不断完善;问责机制(Q53)在评价机制(Q52)基础上对发现的问题实施惩处问责,严格执行干部奖惩制度,让责任体系对权力行使形成约束,使内部控制更加完善和高效,又有利于强化监督机制(Q51)的权威性。

其次,不同目标层的元素之间也是互相联系,彼此影响的。以控制环境(Q1)元素集和风险评估(Q2)元素集为例,Q1中的管理理念(Q11)、人力资源(Q12)、部门文化 (Q13)、管理体制(Q14)、内部审计(Q15)与Q2中的宏观层面(Q21)等元素显然有着密切的关联关系。

综上所述,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不是一个内部独立的递阶层次结构,解决此类繁杂的问题只能采用ANP分析方法。

(四)基于ANP的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

根据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和各评价指标之间的关联关系,建立基于ANP的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如图3所示。这些指标都有相应的可量化计算方法。

(五)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ANP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是一种主观赋权法,同AHP一样可以通过专家评价的方法获得指标权重。采用多专家群体综合评判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大多数人的意见,确保指标权重的合理性、公平性、科学性。

设有M位专家参加评判,根据专家的地位重要性,假设专家的权重为Wk( k=1,2…,M),专家的权重向量为:并且有

专家在评判过程中,都会潜意识地根据自己的职业偏好对准则Ps下的N个元素进行评判。评判得到的权向量为, M位专家的评判结果构成了一个N×M的矩阵:

综合各位专家意见后的判断矩阵及权向量为:

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决策的公平性,通常选用参加评比的5 ~ 6个专家建议就可以反映群体决策的公平性。

1. 超矩阵与权矩阵的构造步骤。

( 1 )指标层权重的确定方法。 ANP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同AHP一样,可以通过会议讨论、专家填表评价等形式与方法获得。因内部指标间是相互独立的,故只要对上下层元素相对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就可以了。如本例中的五个目标要素Q1 (控制环境)、 Q2 (风险评估)、 Q3 (控制活动)、 Q4 (信息与沟通)、 Q5 (监督评价),我们只要计算其相对于在控制层的权重即可。目标集Q={Q1 , Q2 , Q3 ,Q4 , Q5} ,相应的专家的权重向量为,并且有

(2)构造ANP比较阵的两个准则。在评价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有效性这一目标下,邀请某单位5位专家评判,他们分别为单位主要领导、审计领导、财务领导、办公室主任、工会领导,其权重分别为:WT=(0.30,0.25,0.15,0.15, 0.15)。专家的职业偏好为:单位主要领导:Q2>Q1>Q5> Q3>Q4;审计领导 :Q2=Q5>Q3>Q1>Q4;财务领导 : Q3>Q2>Q1>Q5>Q4;办公室主 任 :Q1>Q3>Q4>Q5> Q2;工会领导:Q3>Q4>Q5>Q1>Q2。首先对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设计进行有效性测试。如果设计有效性测试结果为无效,那么就没必要对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了,可以直接得出内部控制整体无效的结论。因为如果设计有效性得分低于60分,那么内部控制执行得再好,即使得了100分,总分仍然是低于60分。内部控制的设计有效性得到确定后,我们再确定目标层的权重。

( 3 )对各位专家的比较矩阵计算各自的归一化特征向量。根据评判得到的权向量为:, M位专家的评判结果构成了一个N×M的矩阵。

根据各专家对准则给出的权重构成的矩阵为:

综合5位专家的意见后,各准则的综合权向量为:

其他各下层元素的内部独立的指标权重的计算参照上面的方法进行。

2. 超矩阵的建立与计算。根据ANP理论,用幂法求出的特征值1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即表示在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这一目标下,充分认识到这19个指标之间在相互依存与相互反馈的网络结构中的权重,重组成超级矩阵。在SD2.2.3软件中建立应用模型如图4所示。求解超矩阵工作量巨大、手工计算繁杂,运用ANP对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时,采用超级决策SD2.2.3软件进行计算。 SD2.2.3软件可以构造超矩阵、极限超矩阵、加权超矩阵,最终可得综合优势度。超矩阵、极限超矩阵、加权超矩阵的数据可以在EXCEL表格中打开,最终优势度数据可用图表表示。鉴于篇幅有限,应用过程在此省略。

3. 综合评价结论。计算出来的综合指数是一个[0,1] 范围内的数,表示综合得分情况。得分越高,说明内部控制的效果越好,反之亦然。根据这个指数的大小,我们可以将其定性化,政府部门可以借鉴国资委2006年制定的 《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确定定性评价指标评价标准的做法,把有效性分为完全无效、不够有效、一般有效、基本有效、非常有效五个等级,并对执行的程度不同进行详细界定(廖家生、辛健松,2007)。根据综合指数确定其所在的等级,并提出管理建议,具体如表3所示。

四、结语

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有利于提升政府部门内部管理水平,也有利于实现“建立不敢腐的惩罚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对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进行评估需要解决两个最关键的问题: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和确定科学的指标权重。本文正是根据COSO内部控制新框架(2013)和《内控规范》 构建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实现由定性到定量、由局部到综合的转变,借助SD2.2.3软件计算出政府部门内部控制重要性指标权重以及有效性综合得分。希望通过该方法对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从而为政府部门执行《内控规范》开展内控有效性评价提供灵活、适用的技术工具,促使其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在政府部门的推行标志着我国政府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成的开端,但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的研究尚处空白状态。为此,本文运用COSO(2013)新框架,构建了以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的目标、评价机构和评价要素为核心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ANP(网络层次分析法)确定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指标权重以及有效性综合得分,以期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自我评价运行体系,真正将内部控制落到实处,从而促使其职能由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

关键词:政府部门,内部控制,ANP,AHP,有效性评价

参考文献

骆良彬,王河流.基于AHP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模糊评价[J].审计研究,2008(6).

谢志华,孟丽荣,余应敏.政府绩效审计职能之二维层面:解除受托责任与实现决策有用[J].审计研究,2006(3).

余应敏.基于免疫系统理念的我国政府审计管理体制初探[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2).

韩传模,王仕国.基于AHP的企业内部控制模糊综合评价[J].会计研究,2009(4).

郎正清.加强我国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探讨[J].审计月刊,2006(18).

政府会计内部控制建设思考 第9篇

(1) 政府会计内部控制源于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目前, 学术界、企业界和会计审计职业界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已基本趋于一致, 并表现出企业先行, 政府及非营利组织适时跟进、合理吸纳的基本特征。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产生, 杨时展教授认为, 企业受托责任需要建立必要的会计和内部控制制度, 将完成的任务和因此而发生的资源的收支以及收支的结果据实向委托人报告。以此类推, 本文认为政府会计内部控制源于公共经济受托责任。公共经济受托责任, 是政府的受托责任, 是政府从事各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义务, 或者是“对资源或活动从公众那里转移给政府当局而应负责任的一种转换”。政府受人民之托管理和经营资源或财富, 政府必须对所托负的资源负责, 必须就其经管情况向人民作出报告或说明, 不仅如此, 还应该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其报告或说明的完整、可靠、正确、一致和及时。因此, 政府会计内部控制是履行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需要。

(2) 建立健全政府会计内部控制是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2010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央预算部分事项实行权责发生制核算, 是规范预算管理的必要措施, 也是符合预算管理实际的有效做法。这表明由权责发生制引发的政府会计改革即将启动。权责发生制有利于全面、准确、真实地反映当年应当发生的支出和收入, 增强财政透明度, 有效揭示和防范财政风险。权责发生制从政府部门的产出, 即提供的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的规模及质量上确定拨款, 避免财政资金使用者为了确保预算任务的完成时间而操纵安排业务工作时间, 从根本上真正关心资金的使用效率, 从而有利于引进和形成效果更佳的财政控制系统。因此, 从政府会计改革的作用来看, 其与政府会计内部控制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政府会计向权责发生制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 有诸多前提条件,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政府的有力支持, 需要有一个完整的部门组织结构、清晰的行为责任划分和全面的财务管理制度以规范新基础下的管理流程, 而这种管理流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会计内部控制建设的内容。因此, 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必须将建立健全政府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同时推进。

(3) 建立健全政府会计内部控制是完善政府内部控制的基础。从理论上说, 内部控制结构的要素中会计系统处于核心地位;从内部控制活动的产生发展看, 不仅内部控制与内部会计控制有着天然的“血缘”联系, 内部会计控制还成为内部控制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从会计与控制的关系看, 会计作为既独立又与其他管理和业务活动密不可分的管理工作, 其控制的职能和作用日益突出, 其他管理活动与内部会计控制密不可分。从美国政府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要地位来看, 美国审计总署等对联邦机构内部控制的评价, 依然是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为核心和主线展开的。因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不仅是对价值运动的客观揭示, 而且与政府行政行为合法性、资源调配适当性等密切相关。通过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评价, 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反映政府机构内部控制的总体水平。因此, 政府内部会计控制是完善政府内部控制基础。

建立健全政府会计内部控制的建议

(1) 树立基于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政府会计内部控制目标。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产生, 导致政府会计内部控制的产生, 而内部审计作为保证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的一种控制机制, 首先需要保证和评价的就是内部控制, 特别是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因此, 政府会计内部控制应当以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念作为政府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根本支撑, 构建以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和活动控制为基本要素, 以信息与沟通为纽带, 以监控为主要手段的基本会计控制框架。内部会计控制在设计上应能合理保证:按政府管理当局一般或特定的授权进行活动;编制的政府财务报告要遵循政府会计准则, 或适用于这些报告的其他标准, 保持资产会计责任的记录;只有政府管理当局授权才能接近资产;账面载明的资产要和实存资产在合理的间隔期间进行核对, 对发生的任何差异采取适当的措施等。

(2) 不断强化政府内部会计控制的绩效导向。众所周知,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在西方国家出现了以追求“3E” (Economy, Efficiency, Effectiveness) 为目标的改革国家公共管理部门的运动, 新公共管理运动涉及到绩效导向, 分权和竞争, 采用工商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其中绩效导向是最主要的内容, 强调政府或公共部门使用公共资源时要具有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为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和国际趋势, 建立健全政府内部会计控制也应当强化绩效导向。积极加强政府内部会计控制的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 以使政府内部会计控制能促进政府按公认的会计原则、公开的内部控制规范和公平的交易规则等提高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绩效。

(3) 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核算财政资金的专门会计, 国家财政改革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将不可避免的由预算会计进行核算并予以信息披露。这样, 预算执行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必须与国家预算管理制度的变革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与导向上的趋同性。从现有情况看, 围绕编制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制度、国库集中收付、政府收支分类等财政改革措施, 建立健全预算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 要求工资统发、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管理等一系列财政制度改革中与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相关的制度规定要做相应的修改。预算会计在核算内容上要更加细化, 需要全面反映预算单位的各项资金运动。二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变了预算资金的流转, 预算单位用于发放工资、购置固定资产、购买材料及服务等所需要的财政资金, 由财政部门通过国库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给供应商或收款人。这一财政资金支付方式的变化直接导致了必须适时改革财政总预算会计和单位预算会计制度, 以使得预算会计能对这一类业务如实、全面、及时地做出反映。同时, 关于各单位集中存放在国库的预算结余资金, 也亟需对其所有权和支配权问题做出明确的界定。

(4) 实施独立、客观的政府内部审计。目前我国大多政府机关都未建立起独立、客观的内部审计机构, 配置专门的审计人员, 相关内部审计职能由人事、纪检监察、党办、效能办、会计、法制等部门来共同履行, 限于人力、专业素养和工作职能, 各部门难以全心全意地投入。同时, 这些部门行政级别平行, 职权行使难免受限, 尤其是面对上级正副职领导时, 更难发挥监督和评价功能。因此, 建议通过设置独立、客观的内部审计机构, 整合各政府机关现行内部平行控制机制。如在政府重要部门一级机关及重要的二级机关, 或者按照预算规模或人力资源水平, 单独设立内部审计机构。

刍议医院收费部门内部控制 第10篇

一、医院收费部门的现状分析

医院的收费情况取决于医院的医疗行为, 而医疗行为是在医务人员的支配下进行的, 也就是说, 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控制着医院的收费情况。然而, 根据近年来一些收费差错事件的分析不难得出一个结论, 医院的领导和科室主任是收费差错的直接负责人。但实际上在医院中, 完善的医院收费部门的责任体系应该如金字塔, 处在顶端的是医院的领导层, 接着是医院的管理部门, 最为底层的是医务工作室, 即为一线的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的发生基本上都是由一线医务人员完成的, 医院的领导和科室主任负直接责任。

如果从整体上对内部控制进行一个结构划分, 它主要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明确责任主体、描述主体职能和评价主体职能的完成情况, 这三大部分在独立存在的同时又存在着串联性的关系。

第一步, 找出内部控制的第一责任人, 即是一线的医务人员, 这样就能够明确责任主体, 保证每一个医务人员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自我约束。

第二步, 对每一个职位职能都加以清晰的描述, 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在以后对职能履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的时候加以参考, 更为清晰公平。

第三步, 针对第二步的主体职能, 对其进行考核、评价, 测出主体职能的完成情况, 这样就能够做出相应的赏罚措施。

二、医院收费部门内部控制的探讨分析

内部控制是企业的一种管理方法和手段, 但它并不是企业的最终目标, 企业借助内部控制来提升管理水平, 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但是内部控制就好像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企业只是把这把剑看作为监督管理的摆设之物, 那么操作这把剑的人就有可能违法犯罪, 企业也可能受到损失。

1. 加强收费票据的管理

医院收费部门的收费票据是会计核算的法律凭证, 也是财务支出与收入的主要依照, 加强对收费票据的管理就是从根本上对收费部门进行管理控制。

(1) 管理收费票据, 首先要建立一个健全的票据管理制度。这个制度的建立要结合省财政厅出台的票据管理办法和医院自身的收费情况, 关于票据的购置、使用、核销和作废等每一个流程都有明文规定。

(2) 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 结合计算机, 对票据管理采用电算化的管理模式。目前, 基本上所有的现金缴款的报表就可以在电脑上自动生成, 这样就能够减少出错率, 提高工作效率, 而且也让工作清晰明了, 加强了控制。

(3) 让所有涉及票据管理的工作人员清晰自己的岗位职责, 保证票据的真实、可行。例如, 设置专门管理票据的人员、设置定期盘点、设置每一个步骤的登记薄等等。同时设立相应的收费票据的回收销号和审核制度, 定期对票据加以审核。例如, 票据是否连号、跳号使用, 票据的作废和上报是否一致等。这样可以强化票据的核查工作, 保护医院收费的完整, 杜绝收费人员犯罪。

(4) 对收费票据的存根进行收集、保存, 这样在病人发票遗失的时候, 就能够及时进行备查复印。

(5) 对收费票据的管理进行监督检查。每一个部门都应严格执行票据管理办法, 及时对一些发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做出相应的更改。例如, 一些手工填写的收费票据要核对缴款日期和收费日期是否相同, 金额是否正确, 有没有更改的痕迹等等。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杜绝弄虚作假事件的发生, 让收费票据的管理工作干净、透明。

2. 充分发挥医院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

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可以监督医院收费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 它可以对其进行及时的审查并作出相应的风险评估, 及时的针对缺点而进行整改;另一个方面就是它可以对内部控制点进行实时控制和监视, 这样就能够确保它的执行力度和行为, 同时, 也能够杜绝各种收费不合理的收费情况的发生。

3. 严格督导相关财务制度的执行

对于财务部门要实施财务报告控制的方式, 严格的执行会计相应的法律规则, 同时要把财务报告进行编制, 把财务对外的提供以及分析使用等等的过程加以监控, 明晰主要的工作过程和注意事项。同时, 财务部门应该不定期的对相应的工作人员加以监督和管理, 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抽查, 并且针对问题的时效性, 加以整改;而且财务科在每一个月都应该对收费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看是否有不正常的情况出现, 而且对于问题的出现要落实责任制, 这样就能够保证财务报告的有效利用。

4. 加大对现金收支管理的监督

对于收费部门要设立专门的现金收支管理处, 这样可以明确现金的责任, 预防在发生事故的时候出现推卸责任的现象。而且现金管理要实施日清日结的制度和定期的岗位轮换, 避免形成关系网。同时要让现金收支管理处和医院的保卫部门相互配合, 一方面维护秩序, 更为重要的的一点就是预防犯罪行为的出现, 还可以在现金收支管理处设立监控录像, 由专人负责。

5. 加强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

定期对工作人员实行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培训和相关工作的学习。培养责任感和荣辱观念;同时, 职业道德的培训还促使他们对自身和周围工作人员加以监督, 随时用法律和职业道德来约束自己, 这样不仅为监督管理部门省去一些工作, 而且效果会更好。对收费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提升其工作效率, 减少出错率。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收入内控流程, 以此对医院的收费部门的内部控制加以规范。同时对收费部门各方位的内控工作加以控制并且要做到相互联系和制约, 这样就能够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控制网络, 保证医院收费部门的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保证医院的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力新, 欧凡, 冯经尧.内部控制体系在医疗机构收费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卫生经济, 2010 (9) .

[2].张胜利.浅谈医院收费部门的日常管理.中外医学研究, 2010 (6) .

[3].胡素明.如何开展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24) .

浅议统计部门内部协作问题 第11篇

【关键词】统计协作; 观念; 意识; 作用; 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5-0105-01

统计是一项科学性工作,工作对象涉及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其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及其内在联系的紧密性,决定了统计工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同时也决定了协作在统计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而统计专业的条块分割、业务处队的相对独立,又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统计专业之间、业务处队之间的壁垒,对提升统计工作水平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作用:一是统计数据的处理方法不透明,离政务公开的要求有很大差距;二是对外提供统计成果容易出现不一致,影响统计数据的权威性。三是搞专业的同志对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缺乏整体的把握,难以提高数据质量。四是统计对象之间的有机联系被人为分割,统计成果综合开发利用受到限制;五是专业处队之间工作协调不到位,使减轻基层负担成为空谈。

要提升统计工作水平,必须充分发挥各处队的积极能动性,加强处队协作,加强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真正形成共享信息、共担责任、共同前进的全局一盘棋的格局。

(1)树立全局观念。统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统计服务质量,就必须通盘考虑各专业间的有机联系,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具体来讲主要是加强三方面的认识:一是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系统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营方式与经济利益主体日趋多样化,统计的对象日益复杂,这些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是充分认识统计对外形象的一体性。近年来,社会各界对统计成果的需求越来越大。统计数据质量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统计工作的特点使各专业、各处队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某一专业数据与经济形势的明显不合理的背离,或是两个专业、两个处队发布统计信息的矛盾,往往会严重损害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信任,使统计的威信大大降低。 三是充分认识处队协作的必要性。要提升统计工作的整体水平,进一步优化统计服务,靠一个专业和一个处队的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处队间必须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在指标设置、调查的宽度和广度等问题上,跳出处队和专业的局限,站在全局的高度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局内部也要加强服务意识,发扬奉献精神,信息资源提供上积极主动,处队间互取优势,做好横向协调,这样工作的成效会更加明显。

(2) 增强学习意识。自发主动的学习意识、旺盛的求知欲是冲破专业壁垒的重要动力,刻苦钻研的精神可以引导统计机关工作人员跨越专业界限,改变统计工作人员满足于应付眼前的工作,以完成手中的报表任务为追求的状况。领导干部要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努力在机关中形成鼓励学习的良好作风,积极营造学习的浓厚氛围,使理论、业务和实践三个方面的学习得以加强。加强理论学习可以使统计工作人员善于从政治的高度、全局的高度考虑问题,在事关路线、方针、政策和统计事业发展方向等大是大非问题上坚持原则、高度统一,从而增强整个统计队伍驾驭复杂局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对各种挑战。加强业务学习可以使统计工作人员拓宽知识领域,对统计各专业的业务有系统的把握和了解,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实践锻炼是深化知识、提高本领的有效途径,深入基层的调研、跨专业的联习等形式多样的实践锻炼,可以使统计机关工作人员了解基层和其他处队的需求和困难,便于把掌握的知识和本专业的资源用于解决统计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不断超越专业界限,使思想和事业都能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3) 发挥中层干部作用。统计部门作为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业务部门,中层干部大多身为业务骨干,对提升统计地位、促进统计事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是影响机关作风建设成效及持久性的至关重要的一环。中层干部应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协作精神。一是做好表率。中层干部是统计工作的中坚力量和业务带头人,其业务水平和工作部署更多地代表了统计的现实状况和发展方向,富有团队精神的中层领导干部可以在局内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团结协作精神在局内蔚然成风。二是客观公正。中层干部应尽可能公正地处理事务和执行有关制度,克服自己既有的惰性和弱点,工作积极主动,处理处队之间事务和个人事务時要避免多重标准,杜绝工作互相推诿的现象。三是当好参谋。统计专业的条块分割、统计业务发展程度及操作具体要求的差异,现实地造成了单位内部信息的复杂性,这就依靠中层领导干部注意收集并及时向领导反馈有关信息,尤其是人员和工作的统筹安排和合理搭配等现实性信息,以便于领导探求最佳方案。四是按章办事。中层领导干部是相应统计业务的重要关口,应增强责任意识,切实担负起把关的重任,敢说敢做,办事要程序清楚、内外有致、规范严谨,确保统计工作成果的系统、科学、合理。

医院收费部门内部控制浅议 第12篇

医院作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主体行业, 其业务收入包括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和其他收入。其中医疗和药品收入大约占到业务收入的96%, 这部分资金的流入主要通过医院收费部门来完成。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 医院的医疗和药品收入每年都在以15%左右的速度递增, 如此庞大的资金流入必须有完善的内部控制作保障。近年来, 涉及收费人员的贪污、挪用、行私舞弊等经济案件屡有发生, 因此对医院收费部门实施内部控制至关重要。收费部门的内部控制是医院内部控制中的重要环节, 应从各个方面加以控制与监督, 以确保医院资金的安全、完整, 促进医院健康发展。强化医院收费部门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包括:

一、把好人员的整体素质关

把好人员的整体素质关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 所有医院收费人员均要求持证 (会计证) 上岗, 保证专业对口。学术界曾一度对收款人员是否应算做会计人员有争议, 但通过多年工作实践, 加之医院收费工作的特殊性, 笔者认为要求医院的收费人员具备会计从业资格是顺利完成工作的基本前提。 (2) 建立亲属回避制度。全面了解收费人员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 在科室内部建立个人档案, 详细记录通讯方式及家庭住址等信息, 以备突发事件应急。 (3) 对收费部门负责人的选用, 必须坚持由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法制观念的同志担任。 (4) 强化人员培训工作。培训时以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财务知识、物价规定、医药常识等有针对性的内容为重点。通过培训, 提高收费人员的政治觉悟和业务素质。 (5) 以人为本、加强收费部门的文化建设, 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让收费人员有归属感, 自觉地维护医院的利益。

二、搞好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具体包括: (1) 建立收费人员岗位职责, 保证各岗位职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2) 坚持多方位轮岗制度。门诊收费处、住院收费处内部各岗位轮换;门诊收费处与住院收费处各岗位人员互换;选择综合实力强的收费人员与会计核算科人员轮岗, 了解财务流程, 优化财务工作;定期进行收费部门的负责人轮岗;各岗位轮换的时间一定要讲求科学性, 否则会影响日常业务工作的开展。通过轮岗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 同时可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避免职务犯罪。 (3) 以财政部和卫生部颁布的《内部控制制度》为指导原则, 结合医院发展与人员变动情况, 及时更新、调整医院收费部门的内部控制规定。 (4) 将各岗位复杂的工作制度做成流程, 简明扼要, 控制突出重点。 (5) 不断完善退费制度, 严把退费关。 (6) 工作出现问题时的惩罚制度不要形同虚设, 一定要严格执行。

三、通过会计核算系统强化内部控制

其一, 财务控制。具体包括: (1) 门诊收费处:第一, 对门诊收费员实行零钞备用金制度, 要求收费员每天下班结账后打印出本人门诊收费日报表, 复核无误后及时、全额交账。第二, 门诊做账人员根据当日门诊收入汇总表审核收款员个人账, 无误后上交会计核算科审核。汇总报表的平衡公式为:门诊收费处实际存款数=∑ (个人收款发票合计数-个人退费合计) -医保统筹垫支款-本院职工记账=现金送款簿合计+银行进账单合计数+内部转账票据合计数。第三, 退费作为一个特殊环节, 业务发生时要由开单科室、执行科室负责人、经办人签章授权, 并由门诊收费负责人仔细核查后执行, 收费员个人无权自行凭空退费。 (2) 住院收费处:第一, 采用住院预交金汇交的结算方式, 资金流集中, 金额较大, 住院收费处设立预交金账目, 进行个人明细动态管理。第二, 每日下班前通过资金平衡审查当日的收付资金, 做到日清月结。公式为:当日结账患者交押金数+当日医保清账患者由统筹基金支付数-当日结账 (含医保清账) 患者住院费用合计-当日退款现金-当日退款支票-当日退款转出 (转财务) -中途结算转现金-中途结算转支票-当日押支数+日患者取走以前押支数=0。第三, 住院退费不能随便更改医嘱, 业务发生时要由具体科室提出申请, 相关管理部门签章授权后由住院收费人员予以处理。

其二, 票据及印章控制。具体包括: (1) 空白发票设有专人管理, 收费员领用发票要作连续的登记并签名, 发票使用完毕审核无误后及时核销。 (2) 收费员应每日上交已使用的收据存根联, 由做账人员进行审核。审核时, 要注意查看票据起止号码是否与电脑日报表相符, 票据号是否连续, 当日上交退费及作废的票据数量及金额应与打印的红冲、退费明细表一致。 (3) 收费印章应编号, 做到专人专用, 妥善保管。启用及作废手续完备, 有文字记载并由当事人签字。 (4) 鉴于社会上层出不穷的假发票、假公章事件, 收费部门在必要时应更换收费印章的形式, 以减少风险和社会危害。

四、与银行协作, 加强对货币资金的安全控制

具体包括: (1) 银行可在医院住院处旁边设立其独立分理处办理业务。方便患者存取款, 确保医院当日收入及时全额入行。患者可直接将住院预交金存入银行, 改变了以往由医院收费人员收款后再由银行人员重点的重复流程, 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减少了差错率和资金风险。 (2) 门诊收费窗口普遍使用POS机, 减少现金流量, 确保患者与医院双方的资金安全。并选用两家银行的POS机进行技术支持, 有效地避免由于通讯中断带来的风险。 (3) 与银行协作发行医院银行联名卡, 将患者医疗卡基本信息与其银行卡信息关联, 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同时确保交费快捷方便, 实现共赢。 (4) 每日终了, 由专业保安、银行人员、医院收费处人员三方共同到门诊各收费点完成当日款项入行。此运作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现金库存, 将风险降低到最小。

五、电子信息技术的全流程控制

电子信息技术的全流程控制具体包括: (1) 门诊医生工作站、住院系统、收费系统、药品管理系统、检查科室系统等医院各子系统全部联网, 互相控制、互相牵制, 杜绝收费漏洞的产生。 (2) 收费系统要提供严格的岗位权限设置功能, 分工明确, 加强控制。 (3) 收费系统可从不同角度生成统计报表, 以便多方核对。 (4) 收费系统中应设有完善的发票管理功能, 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信息的质量, 同时为审核工作提供便利。 (5) 医院会计核算系统应与收费系统联网, 每日自动进行账务处理, 减少手工操作。

六、监督检查控制

监督检查控制包括: (1) 收费部门做账人员每日通过汇总部门账目来审核收费人员个人账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 (2) 门诊收费负责人要坚持不定期清查收费员备用金, 防止收费员产生侥幸麻痹心理。 (3) 会计核算科设专人审核收费部门的账目, 随时监督收费部门的资金变动。审核内容包括:票据、账表 (个人账、汇总账) , 退费等内容。 (4) 会计核算科总账人员针对收费部门入账的连续性进行审核, 确保每日资金及时入账。 (5) 财务处负责人应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对收费员的现金进行抽查。如果有多余的款项, 要立即上交并以长款挂账, 留待查清原因后再做处理。如果资金短缺, 要求收款员限时补齐并依据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6) 医院内部审计部门要定期督查, 进行制度的缺陷检查, 评价制度的设计是否健全、是否规范, 是否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不定期抽查收费部门账目, 或进行专项检查, 如预交金检查等。

总之, 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要综合运用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模式, 必要时要借助行政和法律等手段来达到预期效果。当内部控制日趋完善, 经济秩序就会良性循环, 使医院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蒋燕辉:《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上一篇:生物教学八法下一篇:多校区实验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