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导入范文

2024-08-05

激趣导入范文(精选11篇)

激趣导入 第1篇

一、哲理故事导入法

哲理故事简明扼要,新颖生动,使人听后感觉意味深长。教师运用哲理故事导入法,可以通过一个浅显的故事透出深刻的道理,吸引学生的注意,为课堂教学作一个良好的开端。例如,我在讲高二上册“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时,引入了我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的故事,“四大美女”都是绝代佳人,各享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美誉,但四大美女又都有生理缺陷:西施耳朵特小,王昭君脚大,貂蝉有狐臭,杨玉环则体形过于丰满,以至于走路时的响声不堪入耳。这个事例的导入使学生马上兴趣盎然,期待我的讲解,稍作停顿后我便开始分析:“‘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四大美女是如此,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如此,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这样导入紧扣课文,简洁明了,直接入题。

二、古诗词导入法

古诗词可以说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教师利用古诗词导入新课,既可以欣赏诗词以拓展知识面,做到学科间的融会贯通,又可以使学生通过分析古诗词的内涵,抓住其中与政治课有关的观点,增强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调动学生双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时,我引用了宋朝诗人卢梅坡《雪梅》中的名句“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我与学生们一起赏析:梅花寒冬怒放,一片雪白,给人以报春之喜:而白雪降落,漫天皆白,也有送春之意,两者似乎都在“争春”,彼此各不相让,但二者各有千秋,难分高下,就连诗人也要为此搁笔,煞费一番心思来加以评判了。第三、四两句,诗人给予巧妙而合理的评价,富含哲理:梅花虽然不如雪花那样洁白,但是却多了一丝扑鼻的香味。我继续导入:“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它们各有特点,正是这种特殊的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那么,人们如何区分事物,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呢?这就需要学习矛盾的特殊性。”如此就直接导入了新课的学习。

三、事例导入法

新课标特别强调生活与政治学科的联系,真实的事例贴近生活,学生容易接受。有的事例更是感人肺腑,发人深省,能够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提升。所以运用事例导入法,一开始就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比如在讲授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时,我通过几次海湾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例呼吁人们反对战争,爱好和平。学生因此反应强烈。在导入发展问题时,我讲了一个感人的事例:一位苏丹小女孩在救济站的路上,眼看就要饿死了,她瘦弱的身躯甚至连自己的脑袋都无法支撑,而这时一只秃鹫正虎视眈眈地停在荒野路边,焦急地等待着这顿即将到口的“饭菜”。这时,一位南非摄影记者凯文·卡特在苏丹摄下了这一让人为之落泪的瞬间。这张震撼人心的照片使他获得了美国普利策优秀新闻摄影奖。两个月后,33岁的他却在约翰内斯堡自杀。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产生疑问。我告诉他们,得奖后,卡特不仅赢得了赞誉,还招来了强烈的批评,甚至他的朋友也责问他当时为什么不去帮帮那个女孩。对卡特来说,这种现象在非洲触目皆是,他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微不足道。但在舆论的压力下,他走上了不归路,这是贫穷带来的恶果。由此可见,发展问题与和平问题一样,都是人类永恒的课题。这样一个事例导入之后,学生们沉思不语了,可见他们已深刻地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如此重要。

四、漫画导入法

一幅幅简单明了的漫画,别有情趣,又寓意深刻。在讲解“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时,我采用了一组四格漫画导入(多媒体显示)。第一幅,一个人站在沟壑边思考自己到底能不能跳过去。第二幅,思考之际来了一只狼。第三幅,狼狂吠扑来,这人纵身一跳。第四幅,人安然落在对岸。教师提出问题,这个人本来就具备这种潜能,这是事物发展的内因;而这个人最终能跳过沟壑,需借助外部条件———狼犬狂吠扑来,这是事物发展的外因。外因的作用再大,也必须通过内因,决不可能撇开内因单独地起作用。漫画导入法在经济、哲学、政治常识课上都可以加以运用。

五、歌曲导入法

政治理论一般比较抽象、枯燥,通俗的歌曲可以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浅显化,生动地再现教材的思想内容,使学生学之有味,思之深刻。教师以轻松的歌曲开始一堂新课,既可以寓教于乐,又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比如,在讲解“量变引起质变”时,可以运用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在讲解“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时,先请学生欣赏《十五的月亮》;在讲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时,可以先播放《雾里看花》;在讲解党的领导时,可以同时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让歌曲进入政治课堂,学生学得轻松而且效果甚佳。

六、新闻焦点导入法

在教学中我还发现,在课堂开头经常用热点、焦点等新闻时事材料导入,会使学生觉得:理论不是脱离社会实际的,而是与我们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如此,学生会很容易对政治课产生亲切感,从而激发对政治课的学习情趣。当然运用新闻焦点教学,也正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它不仅深化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的认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政治教学的根本所在。如在讲解股票知识时,我先给学生讲了我作为股民在股市是怎样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的。这样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兴趣,顿时他们就特别渴望了解一些股票的常识,甚至有的学生也想到股市中去亲身体会一下。

除上述几种导入方法之外,还有提问导入法、设疑解疑导入法、小品话剧导入法、今日说法电视节目导入法等。要说明的是,不能千篇一律,只用一两种激趣导入的方法;也不要把上述方法人为地孤立起来,可以交叉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探索、创新,发挥聪明才智,利用教学时机,为政治课堂增添活力。

美术课堂教学激趣导入案例 第2篇

学科:一年级美术

姓名:丁玉林

一、课题:圆圆的世界(一年级上册美术第四课)

二、类型:游戏导入

三、器材:玻璃球、篮球等球类、小汽车玩具、纸箱、不规则物品 教师利用圆形玩具带孩子进入一个圆圆的世界。

师:出示大纸箱,同学们,老师带来许多宝贝,今天上课我们先玩一个“滚一滚”的游戏。谁愿意参加?

生好奇纸箱里的“宝贝”纷纷举起了小手。

师分好参赛小组(6-8人一组),每组选好一位小裁判。师分发每组一种圆形物体和一个不规则物体。

游戏开始:生将两种不同的物体向前滚,看哪个物体先到达终点!学生兴致勃勃的进行比赛。

游戏结束,每组派一名代表报告游戏结果

生:我们的篮球滚的快,纸箱差了一大截,呵呵......生:玻璃球滚的太快了,橡皮追不上.....生:小汽车跑的最快,得了第一名!小尺走了一点点远!

师:同学们看圆形的东西真了不起,你们看这小汽车有了圆形的轮子,它可以像箭一样快速的前进!(师边说,边让小汽车在讲台上滑行)

师:世界上还有好多好多圆圆的物体,比如: 师拿出泡泡水,先慢慢的吹出一个泡泡

(让学生看清泡泡的变化过程,泡泡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接着师稍微提升吹得速度,吹出大小不一的圆形泡泡。

生:有的用手去接泡泡、有的用嘴或借助工具去赶泡泡让泡泡飞远飞高。观察的过程中学生迅速回答出:泡泡的变化(大小、颜色)泡泡是圆形的。

再逐一用PPT出示:弹力球、篮球、苹果、葡萄、纽扣、水晶球、地球仪、能发出声音的圆形玩具、星球等图。

引导学生接着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圆形物体?感受圆形物体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师:小朋友都有一双善于发现、善于观察的眼睛,我们的生活处处有圆也离不开圆,生活中的圆有各种各样,有球形,椭圆形,蛋形的。我们就生活在圆圆的世界上,今天我们就来感受圆圆世界的魅力!揭示并板书课题:《圆圆的世界》

设计意图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本导入环节中“猜一猜”活动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他们在游戏中知道了本课学习的内容——标志,也了解到标志可以一目了然地传达其内在信息,以及与企业的同一性,知道标志所具有的实用价值。

教学反思

巧妙导入 轻松激趣 第3篇

新课的导入极具有艺术性,不可盲目随意进行。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新知识的特点,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导入,并尽可能突出新鲜、悬念、有趣、异常、好奇。这样才能集中学生扔注意力,排除干扰,为提高教学质量构筑平台。

在多年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及教材内容,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浅谈以下几点方法:

一、妙语开场导入法

教师开始讲授新课前,用几句妙言隽语,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新课中来的一种方法。妙语往往简洁生动、明了易懂,可以是名言佳句、俗话谚语等。例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俗话说‘上有苏杭,下有天堂’。人的天堂如此,鸟的天堂会是怎样呢?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鸟的天堂去看一看,走一走。”于是这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就被激发了。

二、复习旧知导入法

就是引导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由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去,使学生有清晰的思路,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我让学生复习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周总理的课文入来引入。从《周总理的睡衣》了解到身为总理的他生活俭朴,穿的是补了又补的衣服。从《温暖》一文了解到他关心人民,在寒冷的冬天给清洁工人送去春天般的温暖。从《一个降落伞包》一课中了解到他临危不惧,在生死紧要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是啊,就是这样的好总理与我们永别了,这怎么不叫人人悲痛万分呢?今天我们学习有《十里长街送总理》就向我们描述了首都人民群众聚集长安街向周总理告别的感人情景。”这样导入为学生理解“人民悲痛的心情及对周总理的崇敬和怀念这个教学重点做了铺垫。

三、简介背景导入法

在教学新课之前,先向学生介绍与新课有关的人物背景或时代背景,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学生学习新内容的迫切心理,有时对理解内容也有极大的帮助。例如,《题临安邸》这首诗是通过作者在南宋京都临安(今杭州)的所见所闻表达出作者对腐败无能、苟且偷生的朝庭的愤恨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渴望祖国富统一,收复失地的强烈爱国热情。教学这首诗时,我先简地介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北宋朝庭日渐腐败,被北方逐渐强大起来的金人打败。北宋京城汴京(今开封)沦陷,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醒被俘虏了。年轻的宋高宗赵构带了一批宠幸大臣逃到临安建立了南宋。但他们并不吸取失败的教训,对政事不闻不问,不关心人民疾苦,依旧寻欢作乐,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听到这里你气愤吗?南宋爱国诗人林升目睹这些,他气愤地拿起笔在旅馆的墙壁上写下了一首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题临安邸》。不料,在教学中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诗中思想感情的体会迎刃而解,效果极佳。

四、提问设设疑导入法

学习源于疑问。结合课文,在导入新课中提出问题,布设疑阵,展示悬念,让学生在新课的学习中心存疑问,从而激发他们讨论和思考的兴趣。例如,将《鲁本的秘密》的进行导入:每个人的心中都曾经有过秘密,并且努力使小秘密实现,你们的秘密是什么?你是否努力让他实现?有一个叫鲁本的小朋友,也像大家一样,心中藏着一个秘密,这是个什么秘密?鲁本又是怎样把它变成现实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鲁本的秘密》。

五、讲述故事导入法

故事总是吸引孩子们的。教师若能根据教学内容,讲述一些和课文有关的故事来导入新课,往往会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课文的学习。例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伤仲永》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家境贫寒的儿童名叫仲永,他天生聪明,幼时好学,七岁时就能写出好诗对。乡亲见了都啧啧称赞。有一位文学家听说了却不敢相信,于是专程来看个虚实,当场出题让他作诗。片刻,仲永果然作出一首好诗,连这位文学家称赞不止。他父亲认为儿子是天才,为了摆脱贫穷,带着小仲永走南闯北,为乡亲们题诗作对换些钱财。而仲永也在人们的称赞声中延误了学习。几年后,那位文学家想看看仲永到底进步多大,再次登门拜访,不料让他大失所望,发现仲永这时所作的诗文还不如同龄人,直摇头,可惜,可惜。仲秋永是多么不幸运啊!然而,的一位叫巴迪的小朋友却不同,他的童年却是幸运的。他是怎样的幸运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激趣导入,上好课文的第一步 第4篇

一、趣味问题导入

根据课文内容, 提出有意思的问题, 引起学生兴趣。教《我和狮子》这课时, 开始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狮子是一种非常凶猛的野兽, 可是一位英国女学者却和一头狮子一块生活了三年!她为什么要和狮子住在一起?狮子不吃她吗?让我们来学习《我和狮子》吧。”同学们睁大好奇的眼睛, 感到非常有意思, 对学习这篇课文开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位教师在教学《狐假虎威》时, 这样导入:“如果一只老虎和一只狐狸在一起, 谁怕谁?谁吃掉谁?”学生答:“这还用说, 肯定是狐狸怕老虎, 老虎吃掉狐狸。”老师说:“同学们, 今天要讲的却是老虎听从狐狸的话, 狐狸指挥老虎的故事。老虎不但不敢吃掉狐狸, 反而觉得狐狸威风凛凛。你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狐假虎威》吧。”这样的导语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们急于要弄清问题的真相, 立即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认真地读书、思考。

二、音乐美术导入

《游击队歌》是一首歌, 没什么故事情节, 学生学起来容易乏味。上课开始, 我先放了一遍《游击队歌》, 悠扬而又有力的歌声在教室里回荡, 同学们不由得跟着小声哼起来。接着我又说:“就是这支歌, 在抗日战争年代, 响彻高高的山岗, 密密的树林, 激励着八路军战士、游击队员打敌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词好吗?”大家的学习劲头一下子提高。在教学《燕子》一课时, 我先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简单几笔勾画了一只展翅欲飞的小燕子, 然后说:“这就是燕子, 一身乌黑羽毛, 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 一个剪刀似的尾巴, 多么活泼可爱啊!郑振铎爷爷是怎样用文字来描绘燕子的呢?”同学们被黑板上的燕子所吸引, 饶有兴味地听老师讲述, 急切地想阅读课文。

三、故事导入

教《草船借箭》时, 课的开始我就做了这样的介绍:“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周瑜和诸葛亮, 周瑜是孙权手下的大将, 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 都很有才干。周瑜临死时哀叹道:既生瑜, 何生亮?周瑜为什么这么妒忌诸葛亮?诸葛亮到底有多大的才干呢?学了《草船借箭》这篇课文, 我们就会明白了。”这样的介绍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有位教师在上《月光曲》一文时, 首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春秋时晋国有一位擅长弹琴的音乐家叫伯牙。有一次, 伯牙来到楚国, 回来走在小路途中产生了兴致, 弹了一首曲子, 这首曲子引来了一位樵夫, 这个樵夫名叫钟子期, 刚开始伯牙很瞧不起他, 认为他只是一个樵夫一定不懂音乐。可是当伯牙弹了一曲有关高山的曲子后, 钟子期就赞道:“多么巍峨啊!大人之意在于高山。”伯牙又弹了一曲和流水有关的曲子, 钟子期又大声赞叹:“多么广大啊!大人之意在于流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引导到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 引入到《月光曲》一课的教学, 达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四、破“题眼”导入

文题是文章的“眼睛”, 题目往XIAOXUEJIAOXUEYANJIU往渗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文章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许多课文的教学中如果抓住了题眼也就等于抓住了课文的中心, 也往往成为破题开讲的“切入点”, 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 从释题入手导入新课, 对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大有益处, 如果我们能在开始的导入语上抓住文眼巧妙地把重点和难点渗透进去, 收到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在教学《螳螂捕蝉》一文时, 我就从“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入手, 让熟悉这个故事的学生简单讲一讲。“这是一篇发人深省的故事, 其中蕴含着什么深刻的道理呢?请大家自己去读一读这个故事吧!”整个导入都扣紧文眼, 突出重点, 这样让我在后来的教学中轻易攻破难点,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有一位教师在教学《金色的脚印》一课时, 让学生读了几遍课题后, 就启发学生思考课题:为什么叫“金色的脚印”?重点应放在哪两个词上?当学生抓住题眼“金色”“脚印”时, 也就明白了“金色的脚印”体现的是狐狸之间的亲情, 由此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又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 向学生提问:“课文中‘将’指的是谁?‘相’指的是谁?‘和’是什么意思?‘将’和‘相’一直都是‘和’的吗?他们为什么不‘和’?后来又为什么‘和’好呢?”一连串的提问将本课的主要线索梳理出来, 达到了开窗入室的效果。

五、朗读导入新课

有些课文的教学, 教师先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初步让学生受到感染, 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位教师上《桂林山水》一课时, 一开始就把课文朗读了一遍, 读得很有感情, 很有韵味, 教室里鸦雀无声, 大家都在全神贯注地听着。读完后, 老师问:“同学们, 老师读得怎么样?”大家齐声回答:“老师读得好。”老师又说:“不是老师读得好, 而是课文写得好。同学们认真读, 一定比我读得还要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好不好?”大家响亮地回答好。老师有感情的朗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趣导入 第5篇

采取游戏式教学法,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游戏,因为自身所具有的娱乐性和趣味性特点,一直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将有趣好玩的游戏融入数学教学中,可以使枯燥、抽象的数字符号、公式法则等变得富有趣味性,学生会对数学知识变得十分乐于接受,从而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中“认识正负数”这一节时,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同学们,咱们现在玩一个游戏,游戏的方法是,我说一句话,你们迅速说出相反意思的一句话,现在5个人为一组,一组一组地进行,看看哪一个组不会出错。”一听说玩游戏,学生的注意力立即变得集中起来,“气温零上五度”“气温零下五度!”“在银行存入5000元”“在银行支出5000元!”“今天收入500元”“今天支出500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都很高,“大家说的都很正确,那么,零上五度如果记作+5℃,那么零下五度该如何表示?表示什么意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正负数’。”这样,我通过组织学生玩游戏,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学生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

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给学生提供运用知识的机会,即创设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情境,如此既能体现数学课程的开放性特征,让学生感知数学的学习乐趣,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一节时,我将学生带到了学校的体育馆中,对学生说:“同学们,假如我们学校要在体育馆中建一个长方体的游泳池,这个游泳池长20米,宽18米,水深2.5米,如果在四壁和底面抹水泥,那么你们计算一下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然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这一问题进行计算。这样,就给学生创设了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数学课堂教学

活跃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

拥有活跃的课堂气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积极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再一个快乐、轻松的氛围下学到更多的知识。在课堂上,我们倡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独立的数学思维模式,这样有助于他们今后的独立思考。同样,我们还注重锻炼他们的合作学习精神,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锻炼自己的机会。

比如,我在学习“平均数”这一概念的时候,会给出他们两组篮球得分数据,甲组 54、56、56,乙组56、59、52,让他们先自己讨论,哪一组的成绩更好一些。然后分成两个组,一组拥护甲组,一组拥护乙组,各自说出为什么,然后我根据他们哪里说的不对,再及时的引入“平均数”的概念,让他们趁热打铁,对这个概念有更深刻的印象。

充分利用游戏,营造良好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要向全体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快乐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增长数学探究能力,获取数学知识。如果老师一味地在讲台上讲授知识,而让学生只是坐着听课的话,有的同学很容易就走神了,根本听不进去。如果我们抓住他们的活泼好动特点,以游戏和小组讨论两种方法入手,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例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可以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字5,用这些5的物体编成儿歌;1只手有5个手指,2只手有10个手指,3只手有15个手指……然后小组合作把这些儿歌改成乘法口诀,这样,不仅活跃了枯燥的数学课堂氛围,还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兴趣高涨,学习效果非常好。

只有营造一种活泼和谐的班级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习效率。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各种条件,在班级上组织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外活动,如表演体育竞赛等活动,把数字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还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责任感和业务感,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与自制力,这样有利于让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制度,通过实践,学生从中懂得了凡事要多动脑筋、找窍门,体会手和脑同用的益处,学生有了显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参与意识日益浓郁,自理自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

有效使用学具,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教学通过学习者群体的讨论与交流,进一步归纳、验证,形成数学结论,让儿童获取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学具的操作,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大胆发问、质疑,共同制定解题计划,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比如,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学习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师生可利用一些三角形(其中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学具,采用拼接法、度量法和幻灯演示法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等。学具可以开发学生智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务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识。脑科学研究指出: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左半球分管支配右半身的活动;反之,人的左右半身的活动可促进人的左右半脑的开发。左右半脑各司其职而又协同发挥作用。据研究,人的脑功能存在很大的潜力,一般人只用了脑功能的10%左右。使用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一是可以开发学生大脑的功能;二是通过左右手同时活动,促进左右脑的协调发展。

学具的使用要注意时机,总结学具使用方法

学具操作的目的不是得出结论、验证结论,而是在操作的过程中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化解其难点,并使学生在学具操作过程中,认真体会各个数量间的变化过程,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样学生在学习体会的过程中就由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运算法则,实现学习质的飞跃。因此,教师要注意预设和把握学具的使用时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预设学具使用的时机和策略,并确定使用步骤和规则,设计使用过程中学生要思考的问题

此外,教师还要适时引导学生动手使用学具,指导学生在学具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学具的使用有针对性、目的性,有实效。完成学具的使用过程,总结学具的使用方法,使学生真正掌握学具的使用技巧,是学具使用的最终目的。学生对知识有了充分的感知,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他们结合学具的使用过程,归纳总结问题的计算方法和运算规则。这时,学生往往会出现把问题和学具使用过程相脱节的问题,他们无法用语言对这一数学过程进行正确叙述。要想解决这类问题,教师在学生使用学具时要引导学生边摆学具,边说计算原理,一步步、一句句教给他们,使他们养成边摆学具边讲算理,看算式讲算理,看问题说算理的习惯,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4开发学生数学思维

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小就喜欢数学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是:提高学生对教师们的信任度。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在学生中具有很高的信任度,学生就对老师肃然起敬,就会对教师的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一般具有“向师性”。

要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对学生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认真呵护学生的自尊心,仔细保护他们的人格尊严,绝不能挖苦、打击,甚至体罚学生。教师要精心设计组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欢乐气氛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如在讲乘法口诀时,教师可创设一个“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数卡片”的活动情景,并由学生根据实际情景提出问题。这样,学生会产生浓厚兴趣,就会在不断探索中理解和掌握乘法口诀以及相关运用。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

首先,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 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谈物理教学的激趣导入 第6篇

一、设计好“开场白”至关重要

学生对知识兴趣的第一印象就是教师对每一节、每一单元、每个课题的“开场白”。实践证明“开场白”常常关系整节课的成败优劣。

学会利用“开场白”揭示物理学在各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物理学科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关系阐述。首先,讲解物理要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举例说明更有说服力,让学生理解学了物理很有用。其次,要讲解物理学对现代科学的重要影响以及在高科技领域中的巨大成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经常地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步入物理学这座精美的科学殿堂,以极大的兴趣和勇气去吸取其中的营养。学会利用“开场白”解决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克服畏难情绪。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注意鼓励学生,帮助那些过去没学好而灰心丧气的同学医治心理创伤,同时鞭策基础好的同学克服自满情绪,继续勤奋学习。“开场白”要注意利用教具、挂图和各种实验仪器、设备等生动具体的直观现象进行导入,“开场白”是无声的语言,同时,不可忽视素材。通过直观的悬念,诱导学生变枯燥抽象的原理学习为生动活泼的规律探索。

二、导入的其他一些技巧

实验导入是物理课堂导入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在导入阶段创设实验情境,提供新颖、奇特、惊险、多变的现象,配合教师生动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及运用其他对比鲜明的教学媒体,能够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但更重要的是,要依靠所创设的实验情境的内容和教师的引导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增强有意注意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选择趣味性强的实验;二是巧妙设计实验教学程序,运用语言的艺术魅力,激其情又引其疑。奇特现象导入法。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验导入方法。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新课。故事导入法,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充满着许许多多妙趣横生的故事和传说,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选用一些故事片断,并做一些模拟演示,就会创设出非常活跃的学习情境。

设计处理好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联系实际列举式提问,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物理知识应用性提问,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

总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导入的顺利、自然、新颖,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学的轻松,日积月累,取得成绩是很自然的事。

探微历史课导入艺术的激趣设计 第7篇

一、借幽默, 轻松入课

中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 但学习主动性不强。生动的课堂教学能吸引他们的注意, 而以幽默的方式来导入课堂, 是引起学生兴趣较好的方法。

例如在讲《苏联的经济改革》时, 笔者通过一个笑话来导入新课:一次, 有个美国代表团出访苏联, 一位苏联领导人陪同代表团参观苏联五年计划的伟大成就展时得意洋洋地说“到下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 每一个苏联家庭都能够拥有一架飞机”。美国人诧异万分:“他们要飞机干什么?”苏联领导人回答说:“当然有用。比如你在莫斯科, 听说列宁格勒正在供应面包, 就可以立即驾驶飞机前往排队。”这个故事形象地说明了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同时也导入了苏联经济改革的背景。这样的导入效果不言而喻。学生的听课情绪明显高涨, 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

二、讲故事, 引人入胜

比如在讲授《汉字与书法》一课时, 笔者先讲一个故事:“有一年新年, 大书法家王羲之连贴了三次春联都被喜爱他书法的人偷着揭走了。临近除夕, 他不得不再写一副。因为怕再被人揭去, 于是把它们剪开, 各先贴上一半, 上联是‘福无双至’, 下联是‘祸不单行’。人们见他写的不是吉庆祥和的内容就不再揭了。大年初一早上, 王羲之命人贴上了对联的下一半, 于是成了‘福无双至今日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路人闻之, 皆击掌叹绝, 人们知道后都为他的书法艺术, 更为他的精妙设计叫好。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书法名家, 领略古老而又永葆青春的 ‘汉字与书法’。”这样导入正课颇具新鲜感, 且饶有趣味, 可使学生迅速地产生求知欲。

三、用音像, 情绪共鸣

歌曲、诗词等文艺作品语言精练生动、富有感染力, 适当引用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使学生思维处于兴奋状态。

例如, 在讲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开始》一课时, 课前便播放了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黄河愤”。顿时, 带着满腔悲愤的音符如潮奔涌, 悲壮感立即充溢了每一个人的胸膛。此时用幻灯机慢慢呈现一张张日本侵略者屠杀我中国民众、蹂躏我大好河山的图片。此情此景, 教师已不必言语, 音像已经把每个学生的思绪带回到耻辱的岁月…… 这种导入方式最能引起学生产生共鸣, 收到“课伊始, 意境生”的效果。

四、抓话题, 润物无声

比如有一次上课前, 两个男生突然打了起来, 而这节课正要学习《全民族的抗战》一课。笔者制止了两位学生后用诙谐的语言说:“嗬, 打起来了。看来矛盾够激烈, 仇恨够大。但我想, 无论如何也不会比中日之间的仇恨大吧。1894年, 刚刚崛起不久的小日本便对我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1900年, 又参与了八国联军侵华;1937年, 更是发动了全面侵华, 烧杀抢掠, 无恶不作。中日之仇深似海, 在民族矛盾面前, 二位鸡毛蒜皮的个人恩怨又算得了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搁置矛盾, 去参加全民族的抗战吧!”在学生笑意减退、悲愤渐露的表情中快速进入了新课。这样随机应变地处理, 既导入新课、顺利开展了教学任务, 又唤醒了两位打架学生的羞耻心, 化解了矛盾, 一举多得。

除了以上几种导入法, 笔者还尝试了古诗文欣赏、播放录像等。虽形式各异, 但殊途同归, 目的都是使历史教学化抽象为具体, 融趣味于严肃。

有位教育家这样说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是演员与观众的关系, 而是导游与游客的关系。教师只是引导, 大好的风光必须由学生自己去欣赏。因此, 教师新课的导入设计, 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 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完成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摘要:在新课改下, 传统历史教学面临的挑战是十分巨大的。其中学生学史兴趣的丧失, 学习方式的被动落后, 探究意识的欠缺, 综合应用能力较弱等问题最为突出。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找到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即一节课的导入开始, 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主体意识。这样既让新课程理念得以落实, 又能解决历史教学的实际困难,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历史课,导入艺术,激发兴趣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激趣导入 第8篇

1. 活动创境, 激趣导入

在一年级《分类》的公开教学课上, 多功能教室有很多教师听课, 为了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 教师首先让全班学生转过身去面对听课的老师, 向听课的老师问好, 然后请同学们给出在座的老师分类的要求。学生:男女;头发长短;胖瘦;高矮……有些分法甚至连教师自己事先都没想到, 让学生初步体会如何分类。课堂气氛活跃了, 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这时, 教师在一张放了很多书的桌子上费劲地找数学课本, 并说我的数学书到哪里去了谁来帮老师找找书。边找边提问:谁给老师提个建议, 老师要想很快地找到书应该怎么办?这样, 让学生亲身体验杂乱无章的生活, 自然而然地产生收拾东西的欲望, 有了欲望, 就有了学习的兴趣。接着就有同学提出:把桌子上的东西摆整齐就好找了。师:那你们谁来帮老师整理。请一位同学来整理, 其他同学出主意。 (书放在一起, 本子放在一起, 笔和笔放一起、学具和学具放一起。) 师:现在同学们看看老师的讲桌与刚才相比怎么样了?生:干净整齐了。师:老师也觉得是这样, 现在让我找的数学书就很快找到了, 谢谢大家。教师再板书课题:分类。

这节课的导入设计, 看似在不经意间安排的两个分类活动中, 活跃了课始的气氛,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师生互动, 谈话激趣导入的方式, 激发了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的欲望。整节课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 课堂学习气氛活跃, 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 创境激思, 操作导入

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一课时, 教师用商量的口吻说:同学们, 我们班过几天要组织一场演讲比赛, 需要布置教室, 要把黑板装扮得漂亮些, 我打算将黑板的一周贴上漂亮的花边, 至少要准备多长的花边呢?今天, 你们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吗?生回答要先量出黑板一周的长度, 教师追问:黑板是什么形状的?揭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板书课题: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长方形特点, 学会测量, 对周长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也是学习计算其他图形周长、面积的基础。通过创设情境“花边有多长”,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 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并通过讨论与交流, 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样的导入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既有针对性又有简洁性。同时, 改善了教师过分依赖电脑课件的现状。

3. 创境激思, 问题导入

在教学《折扣》一课时, 教师先用课件出示商场热闹非凡的购物场景。师:你看到了什么? (人群、货品, 还有醒目的促销打折牌……) 你听到了什么? (促销员喊的“6折, 6折!”的声音及顾客的议论声。) 人为什么那么多? (商品打折) 你妈妈给你买过打折商品吗?说说打折是什么意思?揭示并板书课题:折扣。接着,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生活所知, 讨论交流, 最后得出折扣问题其实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课堂气氛一直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之中。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并能顺利总结出“求打折后的售价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这样的导入方法, 准确把握了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 创设了具有一定真实性和现实意义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 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生活中找到了数学问题, 又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 解决了重点, 突破了难点。

激趣导入 第9篇

一、创设生动的情境, 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正如古代教育家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成功的教学不应是强制性的,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生动的教学情境, 可以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 诱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因此, 在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情境, 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化学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巧用生活情境

初三化学 (沪教版) 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注重从生活和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 用五彩缤纷的化学物质和丰富多彩的化学变化, 让学生体验化学美。让学生感到学习化学是生动有趣的。如:讲二氧化碳知识的应用时介绍碳酸饮料, 啤酒的生产;讲水的净化时, 以自来水的生产作为情境;在学习“微粒在不断运动”时以在房间里打开香水瓶, 过一会房间里充满香味, 以及为什么在同等条件下冬天晾衣服比夏天晾衣服干得慢作为问题情境。讲常见盐时, 介绍蒸馒头、烤面包需用到小苏打;在讲酸的性质时介绍水垢和铁锈的清除;讲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酸时, 介绍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这些信息, 能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知识, 生活离不开化学, 尤其在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高度发展的今天, 每一个人都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 学习化学是适应现代生活所需要的,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2.创设实验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设置情景的有利因素, 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生动、有趣的情境。例如在开始学习化学的时候做几个趣味实验“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 “手指点蜡烛”、“仙女散花”等。在学习“氧气的鉴别“时, 老师先不讲鉴别方法, 而是用一带火星的木条, 分别插入盛有氧气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引导学生“发现”鉴别氧气的方法。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 可以用“魔棒点灯”, 创设实验情境, 再引导学生展开分析研究。利用这些奇妙的实验现象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积极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它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教学技术的立体化。在电脑中, 不仅可以通过文字信息, 还可以通过影像、声音、图形、图像和动画等方式从网络获取有关化学方面的知识, 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和拓宽学生的视野,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 应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温室效应的画面和二氧化碳作为肥料的画面。让学生体会原来二氧化碳既可以成为我们的朋友, 也可能成为我们的敌人。要想让二氧化碳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减少对人类的危害.我们必须进一步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创设合作探究的氛围,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时常会发现, 有些学生开始学习兴趣很浓, 不久这种激情就会消失, 成绩也会明显下降。如果教师能有意识的给学生创造一种主动参与的氛围, 不断引导他们合作探究, 将会使课堂的效率大大提高。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它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五个要素: (1) 是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 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和互动; (2) 是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 (3) 是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 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 (4) 是对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 (5) 是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 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我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努力营造出“教师和学生”及“学生和学生”间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如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在教室里走动、巡视, 与各小组进行交流。倾听学生们的问题和想法, 不时评价他们的探究进程并确定适合学生学习的下一步计划。

2.创造良好的讨论气氛, 培养学生间合作与交流的习惯

讨论是创造的“助产士”。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 讨论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在教学中, 我将班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 六人一组, 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 交流意见, 要求在交流的过程中优秀生要帮待优生。展示时进行小组竞赛加分。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同时培养了学生间合作与交流的习惯。

3.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化学实验是引导探究性教学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桥梁”和“中介”。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化学仪器和药品, 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实验探究。同时, 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 教师应做到: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给学生发问的时间, 给学生批判的时间。比如: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的探究实验设计时, 首先, 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研究确定制备二氧化碳所需要的药品和仪器;然后, 根据反应发生条件和二氧化碳的密度或溶解性, 设计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装置;最后, 学生自己动手或与实验小组的其他同学互相合作完成实验的全过程。通过分析和引申, 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得出结论。就如教育家所说的:“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 应该让他们自己做, 凡是儿童能够自已想的, 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想。”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效果的关键。它能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 有助于因材施教, 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 从而真正实现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 不断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意识, 这样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的过程, 还是一个交往和审美的过程。合作探究是巩固学生学习兴趣、创设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一个人人都有浓厚学习兴趣, 并不断参与合作探究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摘要:在规范办学的今天, 学生在教师控制下的学习时间已经非常有限,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是我们必须思考并解决的首要问题。从学生兴趣的培养, 小组合作探究的组织, 两方面介绍了在创设化学高效课堂方面的点滴体会。

激趣导入 第10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是一堂课的开头,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 教师在备课时, 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一定要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下面就以《太阳》为例, 设计几种小学常用的导入。

一、谜语竞猜, 巧妙导入

进入课堂, 教师出示关于《太阳》的谜语, 让学生猜出谜底, 教师稍作解释。

谜语参考:

有位老公公, 一幅圆面孔, 有朝一日不见它, 不是下雨就刮风。

强调太阳的外貌和它与气象的关系。

早晨东边出, 傍晚西边落。永发光和热, 万物离不了。

强调太阳的习性、特征以及它与万物的关系。

二、歌声飘扬, 乐教导入

音乐有渲染情境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用一段和课文内容相关的音乐导入课文, 可以创设一个轻快自然、和谐融洽的教学情境。

歌曲参考:

《种太阳》: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 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 一个挂在南极, 一个挂在北冰洋, 一个挂在白天, 一个挂在晚上, 啦啦啦种太阳……到那个时候, 世界将变得温暖……

紧扣太阳的光芒可以温暖世界每一个寒冷角落, 照亮每个黑暗角落的特征。

《七色光》:太阳太阳, 给我们带来七色光彩, 照得我们心灵的花朵美丽可爱, 今天我们成长在阳光下, 明天我们去创造七色世界。啦啦……七色光, 七色光, 太阳的光彩。

紧扣太阳与人类和世界的紧密关系歌唱。

三、旧知新解, 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 有温故知新的功效。

童话故事《太阳偷懒》:太阳正常升起的时候, 人们不正常工作, 不珍惜时间, 偷懒去玩乐, 太阳生气, 也偷懒不出来了, 庄稼也不生长了。后来, 人们冷得受不了, 也没有粮食吃了, 就开始呼唤太阳。于是, 太阳又高高兴兴地升起, 人们也高高兴兴地工作, 再也不偷懒了。

此童话紧扣太阳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特点进入课文。

神话传说《弈射九日》:古时候, 曾经有十个太阳一齐出现在天空。他们逞威自私, 给大地带来了严重的旱灾。于是, 天帝派弈去管理他们。弈用箭射掉了九个的时候, 天帝想起太阳对人民有功, 急忙派人暗中从弈的箭袋中抽走了一枝, 因此天空的太阳还剩下一个了。

这个传说中太阳的形象和文章中的形象完全相反, 正反对照引入课文。

激趣导入 第11篇

关键词:巧妙导入;兴趣;高效课堂

近年来,衡阳市中考改革,思想品德科目实行开卷考试。开卷考试,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与此同时,也让一部分学生走进了只要翻书就能完成考试得到高分的误区,从而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降低,课堂教学死气沉沉,索然无味。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打造兴趣盎然的思想品德教学课堂?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更是打造高效课堂、愉悦课堂的突破点。因此,作为教师,可以从导入环节入手,采用不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充满生机的课堂教学。本人根据自己的上课实践,就如何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打造高效课堂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从生活现实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理论离不开实践,高尚的情操离不开生活现实。只有将思想品德的教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来学习,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真正实现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的。

在教学《消费者的权益》时,我在课前收集了身边的消费行为,如学校小商店销售小食品是否标有生产日期、保质日期、QS标志等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现象来导入新课,让学生针对这些消费行为展开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导入使学生认识到了思想品德课的知识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教学“电视机的变迁”(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14年初审通过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时,我让学生先介绍自己家的电视机,再阅读教材的阅读角,最后谈谈感受,使学生从电视机的变迁深刻感受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和祖国的变化,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萌发报效祖国的壮志。整个课堂,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效果显著。

从生活现实入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二、利用时事热点,引发学生的关注

思想品德课具有较强的时代性,这决定了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与社会接轨。利用时事热点来导入新课的学习,可以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强烈关注,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飞天梦想”时,上新课前,我向大家宣读了第十届中国航展于2014年11月11日至16日在广东珠海举行这则消息,并提问:(1)第十届中国航展会展示些什么?(2)我国的航天成就有哪些?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关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如,在教学“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时,我从“中国梦”这个热点话题入手,组织学生讨论:“中国梦”的实质是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与交流。

在教学中我们要将思想品德课新知的讲授与社会所普遍关注或关心的话题联系起来,以备受关注的话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智力,启迪学生的思维。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特点,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用滚动的文字、优美的图片、动听的声音、动态的画面来传递信息,让静止的文字教材丰富起来,立体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在教学“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时,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剪辑清末中国落后挨打的视频和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的视频进行播放,引导学生探讨其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

热情。

在教学“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强大特点,收集相关的图片、视频与文字资料,制作成课件,向学生形象直观立体地展现出来,从而为学生提供大量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对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一个初步的感知,此时再进入新课的学习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强烈的参与意识与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

四、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维

我们的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初中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会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强大动力。

如,在教学“网络交往新空间”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已广泛地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评论网络呢?这样的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较为熟悉,对此有太多的感触,激起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再如,在教学“拥有财产的权利”时,我首先借用了网络流行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这一句话,让大家思考:(1)事实真的如此吗?(2)你爸的钱就是你的钱吗?(3)为什么电视广告大多借用明星、名人?通过这几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轻松地解决了财产的所有、财产的继承、无形的财产几个问题,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初中生的好奇心,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富有艺术性、挑战性与探索性的问题,以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不仅可以使学生顺利进入学习与思维的最佳状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来,还能够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联系生活实际发表了个人的独特见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是一种愉悦的双边活动。只要我们能根据学生的特点,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巧妙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我们就一定能够打造高效的课堂,享受到课堂教学的乐趣。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激趣导入】相关文章:

激趣导入范文05-18

激趣导入1范文05-21

激趣导入法范文05-23

激趣导入概念范文06-02

妙用导入语,激趣语文课09-11

音乐导入05-14

导入方式05-15

高效导入05-19

导入优化05-19

知识导入06-05

上一篇:平稳价格下一篇:农村初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