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4-07-18

丹参的临床应用研究(精选9篇)

丹参的临床应用研究 第1篇

1临床治疗

1.1放射性肺炎临床治疗:放射性肺炎在胸部肿瘤临床治疗中处于常见危害系数较高的并发症。产生机制分为两点:第一为传统理论,肺泡细胞与小血管均受到伤害;细胞因子代谢增加与自由基出现过量等理论;第二为散播性产生机制理论。该理论主张照射之后,患者70%左右更易感环境及遗传,进而造成放射性肺炎。在放射性肺炎的临床治疗中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有效降低临床症状,患者气喘、咳嗽、肺部片状、咳痰于肺部啰音等症状明显好转,并且不会对肝肾功能、血液功能等产生危害,充分显示出在放射性肺炎临床治疗中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安全可靠性。

1.2静止期斑块型银屑病临床治疗:中医主张静止期斑块型银屑病的病理为血瘀,在临床治疗中活血化瘀应为主要疗法。静脉注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让皮损面积快速缩小及变薄,临床疗效显著,是银屑病主要疗法之一,特别是针对静止期斑块型银屑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1.3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相关研究表明,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中,地高辛临床效果远没有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疗效好。在临床中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使用可对心力衰竭临床症状进行有力控制,可逐渐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进行改善,增强患者生存质量。

1.4慢性肺心病临床治疗:慢性肺心病因长期处于二氧化碳富足、缺氧的情况中,造成红细胞数量逐渐增加,免疫物质沉着,血管内皮细胞伤害、血小板及红细胞聚集,最后造成血液流动活性减弱,与中医“血瘀滞不行”理念中相同[2]。因此针对慢性肺心病患者动脉栓塞及滞血症进行治疗有重要含义。在临床中对慢性肺心病患者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患者动脉血气,对心肌功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不良反应相对偏少。

2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用药

2.1耳源性眩晕临床联合654-2药物治疗:654-2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耳源性眩晕进行治疗,可显著提升其痊愈率,进一步将疗效时间缩短,治疗禁忌为前列腺增生、心跳过速及青光眼等,患者如出现此类症状应禁用654-2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临床疗法。

2.2老年慢性胃炎临床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在老年慢性胃炎临床治疗中埃索美拉唑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疗法相比单纯运用埃索美拉唑更具疗效,因此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显著增加治疗老年慢性胃炎的疗效成功率,临床应用效果值得认同,中医药材里的活血化瘀成分可为老年慢性胃炎的治疗提供疗效更加明显的治疗方法。

2.3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在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治疗中应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疗法,可将心肌梗死区域有效缩小及缓解患者病情,并且会起到保护心肌缺血防止再次损伤的效果,从多个方面对血液流动理念进行完善。

2.4糖尿病四周神经病变临床联合甲钴胺治疗:在糖尿病四周神经病变临床中应用甲钴胺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法4周之后,患者疼痛感及肢体麻木等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在临床实践中有92.4%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单纯使用甲钴胺疗效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神经进行生理检查时,应用甲钴胺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疗法效果比单纯使用甲钴胺疗效高。

2.5重度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临床联合大黄治疗:在重度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临床治疗中,大黄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有效减少因一氧化碳中毒产生的迟发型脑病,并且能对迟发型脑病临床症状进行明显改善。

3不良反应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属于中医临床药剂,其产生不良反应主要和患者机体差别、不同药材产地、生产工艺、药剂成分复杂等因素有关[3],因此在临床上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药剂师应着重注意如下几方面。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不良反应通常为产生皮疹。偶尔会造成休克及低血糖,多发于老年患者,通常对皮肤及神经系统造成影响,之后为心血管系统、全身及局部危害、消化系统等,在静脉滴注时产生的不良反应概率最高;而且部分患者会出现头晕、气短、血压增加、心悸等现象;因此在临床中要加强对药物的监管,对患者肝脏功能足够了解之后,再对其用药,并对药物滴速进行控制,使患者有效缓解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在脑血管疾病临床治疗中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有优越性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小,药源广泛,且可按照川芎药物构造简单极易改造的优势,研发出疗效显著、针对性高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为现代中医临床治疗做出卓越贡献。当前,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并取得了中医医师普遍认可。但是作为中医注射药剂,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还需在临床中得到更深层次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权红,李诗娟.丹参川芎嗪的临床应用进展与不良反应研究[J].北方药学,2012,9(9):48-49.

[2]周晓萍,袁红伶.丹参川芎嗪注射剂对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和血浆内皮素及D-二聚体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4):5552-5553.

丹参的临床应用研究 第2篇

【摘要】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中药丹参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银屑病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血沉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31例银屑病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及治疗组(15例)。对照组给予患者甲氨蝶呤 15mg口服,每周一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静脉注射丹参注射液。每组均治疗6周,观察治疗前后相应症状、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17(IL-17)的变化。结果 1.关节疼痛症状:两组治疗后均比治疗前好转(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效果更明显(P<0.05)。2. 关节肿胀症状:两组治疗后均比治疗前好转(P<0.05);治疗组也比对照组效果更明显(P<0.05)。3.屈伸不利症状:两组治疗后均比治疗前好转(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效果未出现明显差异(P>0.05)。4.CRP,ESR以及IL-17:两组治疗后均比治疗前好转(P<0.05);治疗组的IL-17用药后相比对照组用药后出现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的两组CRP及ESR未出现差异(P>0.05)。结论 活血化瘀中药丹参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银屑病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及肿胀有着更好的改善作用,对血清中IL-17有更明显的作用,其相关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丹参制剂,活血化瘀,银屑病关节炎,免疫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Danshen) plus Methotrexate for psoriatic arthritis.Methods: Thirty-one psoriatic arthritis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the Danshen group(15 cases) which was treated by Salvia injection plus Methotrexate,the control group(16 cases) which was treated only by Methotrexate.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ethotrexate (15mg/w),the Danshe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Salvia injection (40ml/d) plus Methotrexate. Each group was treated for 6 weeks. Main symptoms, CRP, ESR and IL-17 score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1.For pressure pain of arthritis,joints swelling and joint motion in the same group , there were differences between pre-treatment and post treatment(P<0.05). For pressure pain of arthritis and joints swelling post treatment, there we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For joint mo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ost treatment (P>0.05).2.Compared with pre-treatment, ESR, CRP and IL-17 score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both two groups (P<0.05). IL-17 score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ost treatment(P<0.05).Conclusion: Salvia miltiorrhiza (Danshen) plus Methotrexate can improve some clinical symptoms (pressure pain of arthritis,joints swelling and joint motion),ESR and CRP score in psoriatic arthritis.

【Key Words】 Salvia miltiorrhiza, psoriatic arthritis, blood circulation method, immunity system

【中圖分类号】R758.6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00-01

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炎症性关节炎,主要累及远端指间关节发病。这种疾病在银屑病人中发生率在不同的研究中波动[1],疾病发生可由轻微非破坏单关节炎到迅速进展的毁损性多关节炎,出现骨的溶解及关节强直[2]。它的预后没有类风湿关节炎那样明确,故治疗上有着诸多难点。既往我们用丹参为君药的方剂,从血分论治银屑病取得良好的疗效[3],考虑到活血化瘀中药对痹病及银屑病的良好效果相似的发病机理,我们近年进一步研究了活血化瘀中药丹参对银屑病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试验31例银屑病关节炎患者均来自曙光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10月皮肤科门诊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6例)。治疗组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36~62岁,平均46.40±9.60岁,病程4~30 年,平均14.33±8.30年;对照组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35~64岁,平均47.56 ±9.39岁,病程5~29 年,平均15.06±8.41 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体重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体重治疗前(kg)治疗后(kg)治疗组(n=15)66.73±10.2261.73±8.85对照组(n=16)67.38±8.2867.43±8.301.2诊断、 纳入、排除、剔除标准

1.2.1 诊断标准:

按Moll 和 Wright 的 PsA 分类标准[4]:(1)至少一个关节发生炎症并持续 3 个月以上;(2)有银屑病皮损和/或 20 个以上顶针样凹陷的指/趾甲或甲剥离;(3)血清型类风湿因子阴性。

1.2.2纳入标准

(1)年龄 30~65 岁;(2)符合PsA 诊断标准;(3)进入试验前 1 月内未应用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慢作用抗风湿药、非甾类抗炎药和其它任何具有疗效的药物,已应用上述药物者需停药 1 月以上;(4)自愿接受试验方案。

1.2.3排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2)关节严重畸形,丧失活动能力者。(3)有心、脑、肝、肾等脏器的严重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病、严重感染者。(4)妊娠、哺乳期妇女,或有生育要求者。(5)无自主行为能力,有严重心理障碍者。(6)已知对可能将用药物过敏者。

1.2.4剔除标准

(1)入组后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2)入组后发现符合排除标准的病例。(3)进入试验后加用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其它慢作用抗风湿药、非甾类抗炎药或任何可能干扰疗效的药物,自行加大试验药物剂量的病例。(4)未按试验方案服药,未完成试验方案要求的检查项目及量表的病例。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甲氨蝶呤(上海信谊药厂,批号:036140502)15mg口服,每周一次。治疗组:在上述相同治疗基础上静滴丹参注射液(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405072),每天40ml静脉滴注,每组均连续治疗6周。

1.4观察方法

在治疗前、治疗后6周进行指标观测。

1.4.1症状测定量表 取患者症情最明显患处的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屈伸不利变化。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制定以下症状分级。(1) 关节压痛分级。重度:痛不可触,挤压关节时会将肢体抽回;中度:压痛尚能忍受,皱眉不适等;轻度:轻度压痛,患者诉有痛;无压痛症状。(2)关节肿胀。重度:重度肿胀,皮肤紧,骨性标志消失;中度:关节肿胀明显,皮肤纹理基本消失,骨性标志不明显;轻度:皮肤纹理变浅,骨性标志明显。(3)屈伸不利。重度:关节活动范围减少≥2/3,或僵直;中度:关节活动范围减少≥1/3;輕度:关节活动范围减少<1/3;无屈伸不利症状。

1.4.2 CRP,ESR以及IL-17测定:CRP,ESR采用XS8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样本血沉及C反应蛋白值并进行比较。IL-17指标按既往研究[3]用ELISA进行测定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临床症状观察结果均属于等级分组的计数资料比较,因而观察结果以参照单位分析法(Ridit分析);血沉,C反应蛋白及白介素-17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屈伸不利改善程度情况

2.1.1关节压痛改善程度情况

组内比较,无论治疗组还是对照组,治疗后均比治疗前好转(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压痛症状较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好转效果更明显(P<0.05)。

3.讨论

实验结果显示,丹参治疗组与对照组对银屑病关节炎的一些主要症状如关节压痛,肿胀,活动不利等均有改善。患者的CRP,ESR及IL-17也出现明显变化。在这些变化中,丹参治疗组在关节压痛,肿胀的症状上有着更明显的疗效,IL-17出现更明显的改善。但关节活动不利症状,C反应蛋白及血沉指标,较对照组的改善未出现差异。

银屑病在古代医籍中有“白疕”、“干癣”、“风癣”等描述。《诸病源候论》所载“干癣”具有“有匡郭”、“搔之白屑出”、“皮枯索痒”的特点。而关节炎属于祖国医学“痹病”的范畴。但古代中医对银屑病关节炎的直接论述比较少见,近年有学者认为银屑病关节炎有别于传统“痹病”,其特点多继发于“白庀”之后,关节出现破坏,可将其归为“庀痹“[6]。从病因病机上探析,银屑病病因多为风邪,治风先治血,血分治疗是银屑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而痹病往往多有血行淤滞,经络不通。因此活血化瘀治疗是我们考虑可能治疗银屑病关节炎的首要选项。

现有研究中虽也有表明中医药对银屑病关节炎的作用[7],但大多为复方制剂,相关的可能机制及中医病因病机探讨往往非常复杂且不确定。我们在既往研究中用中药从血分论治银屑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丹参为主要药物,因此我们首先以丹参进行研究。“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丹参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的效果。本研究也显示了甲氨蝶呤联合丹参治疗对于银屑病关节炎关节压痛及肿胀有着更好的疗效,这为从活血化瘀的中医角度认识银屑病关节炎的病因病机提供了参考,对目前银屑病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另一选择。同时本研究显示丹参对关节压痛及肿胀有明显好转,而关节活动应该也会有相应明显好转,但本研究虽然数据上治疗组缓解数据较对照组多,但未出现统计学差异,我们认为样本量不多是可能的原因。白介素是与银屑病相关的细胞因子,也是我们一直关注的指标,在既往研究中我们就发现中药治疗银屑病的作用与白介素有关,近年研究认为IL-17可能会引起骨破坏进而引发关节疾病[8],因此我们再次观察了IL-17指标变化。实验结果也表明了活血化瘀中药对IL-17的明显作用,我们认为丹参对于银屑病关节炎的改善很可能与免疫系统有关。另外,在用药过程中我们发现丹参治疗组患者体重出现下降,考虑可能与丹参有一定降脂作用有关,而脂代谢与银屑病也有联系,其中的机制可能比较复杂,这些也为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目标。

参考文献

[1] McHugh NJ, Balachrishnan C, Jones SM Progression of peripheral joint disease in psoriatic arthritis: a 5-yrprospective study. Rheumatology (Oxford). 2003 Jun;42(6):778-83

[2]Di MN, Peluso R, Iervolino S, et. Hepatic steatosis, carotid plaques and achieving MDA in psoriatic arthritis patients starting TNF-α blockers treatment: a prospective study. Arthritis Res Ther. 2012 Oct 4;14(5):R211

[3]何翔,刘杰等.血分论治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4,36(8):692-694

[4]Moll JM, Wright V. Psoriatic arthritis . Semin Arthritis Rheum,1973(3)1:55-78.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6]汪海玥.辨病辨证结合治疗银屑病关节炎疗效分析, 山东: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7]章光华.自拟克银方和湿热痹煎剂治疗银屑病关节炎43例疗效观察.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5):448-449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冠心病诊断标准,选择我院2006年12月~2009年12月住院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2例,为劳力型心绞痛Ⅱ级或Ⅲ级[1]。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两组间性别、年龄、体质量、病情轻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严重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心肌梗赛病史,免疫系统疾病者不列入本观察范围。

1.2 方法

A、B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服用肠溶阿司匹林,50mg,1次/d,美托洛尔,12.5mg,2次/d。硝酸甘油注射液5 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m L中静脉滴注,1次/d,2组方案均以两周为1疗程。B组患者同时口服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3次/d,停用其它抗心肌缺血药。

1.3 观察指标

检查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观察心绞痛发作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2]

(1)显效:心绞痛由原Ⅱ级改变为无心绞痛发作,Ⅲ级减轻为Ⅰ级或无心绞痛发作,或心电图ST段恢复50%以上;(2)有效:心绞痛由原Ⅱ级减轻为Ⅰ级;Ⅲ级减轻为Ⅱ级,或心电图ST段恢复20~49%;(3)无效:未达到上述指标。以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计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n)

由表2可见,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4.089)。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糖均无明显变化,B组患者血脂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

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1%(12/46),其中头痛、头胀8例,低血压2例,心率增快2例;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4%(13/46),其中头痛9例,血压下降3例;心率增快1例。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χ2=3.024)。上述不良反应于治疗0~24h出现,于治疗2~3d消失,两组患者均能耐受,无中途终止治疗病例,治疗过程中治疗方案未行特殊调整。

3 讨论

冠心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且有发病年龄年轻化的趋势。在我国的发病率也日益增高,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已显示出优势,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

复方丹参滴丸是较早问世的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张敏州等通过Meta分析认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显著改善缺血心电图,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提高心率变异性有一定疗效,且副作用轻微[3]。

复方丹参滴丸的主要是由丹参、三七、冰片等活血化瘀药物组成,其中以丹参为主要成分,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工而成的纯中药制剂。丹参的化学成分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部分,前者为丹参酮类,后者主要为酚酸类,包括丹参素、原儿茶醛和丹参酸甲、乙、丙[4]。其防治冠心病的机制[5]为:(1)有良好的慢钙通道阻滞作用,能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冠脉血流量;(2)改善血液流动性,通过降低血液粘滞性使血流加速,降低血管阻力;(3)抗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降解,提高机体抗凝和抗纤活性;(4)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膜;(5)能明显抑制心肌缺血与再灌注后心肌细胞的凋亡,从而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6)具有抑制细胞内源性胆固醇合成作用,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近年来部分研究[6]表明复方丹参滴丸与消心痛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相近,长期使用抗心绞痛疗效显著,不产生耐药性,不良反应少;尤其适用于对硝酸酯类耐药,又需长期服用及不能耐受硝酸酯类药物,不良反应如头晕、头痛的患者。有研究报道复方丹参滴丸对血浆黏度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从而达到抑制血栓形成[7]。

在本研究当中,出现头痛、头胀、低血压、心率增快共25例,均在用药后2~3d消失,不需停药,不影响患者生活及依从性,在两组西药治疗方案相同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可显著增强抗心绞痛作用,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χ2=4.089),B组明显优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χ2=3.024)。而且对肝肾功能、血糖无明显影响,同时还可降低血脂水平,降低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率。

通过本研究笔者认为:在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有更显著的疗效,且无毒副作用,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药物,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在嘉,高润霖.冠心病[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96.

[2]关德明,于欣宏.不同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制剂治疗冠心病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药房,2005,16(11):838.

[3]张敏州,张俭.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的Meta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4):1007~1008.

[4]李家实.中药鉴定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70~172.

[5]金惠铭.丹参制剂的临床应用及其活血化瘀原理的研究[J].中华医学会,1978,58(3):180~182.

[6]孙灵,邵杰,杨旭.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14(1):38~39.

丹参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第4篇

【关键词】丹参注射液;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7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2-0092-02

丹参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中药材,随着我国中药制剂的发展,丹参注射液已经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类疾病等的主要药物之一[1]。但是丹参注射液在临床应用的中产生的不良反应也限制了它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展。探讨丹参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的参考,笔者选取120例患者进行研究,总结报告如下。

【摘要】目的:对丹参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以及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抽取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2型糖尿病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治疗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但在临床运用中需要注意丹参注射剂和其他药物之间的配伍,降低其不良反应。

【关键词】丹参注射液;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7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2-0092-02

丹参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中药材,随着我国中药制剂的发展,丹参注射液已经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类疾病等的主要药物之一[1]。但是丹参注射液在临床应用的中产生的不良反应也限制了它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展。探讨丹参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的参考,笔者选取120例患者进行研究,总结报告如下。

【摘要】目的:对丹参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以及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抽取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2型糖尿病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治疗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但在临床运用中需要注意丹参注射剂和其他药物之间的配伍,降低其不良反应。

【关键词】丹参注射液;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7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2-0092-02

丹参的临床应用研究 第5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病例选择根据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ISFC/WHO)的诊断标准[1],选取本院2007年6月—2008年6月就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65例,分为对照组76例和治疗组89例。对照组男46例,女30例,年龄43~75岁,平均53.6±8.2岁;其中劳力性稳定型心绞痛25例,劳力性恶化型心绞痛36例,自发性心绞痛15例;并发高脂血症33例,并发高血压21例,并发糖尿病10例,并发心律失常7例,心力衰竭5例。治疗组男51例,女38例,年龄41~76岁,平均56.5±9.7岁;其中劳力性稳定型心绞痛31例,劳力性恶化型心绞痛40例,自发性心绞痛18例;并发高脂血症37例,并发高血压25例,并发糖尿病12例,并发心律失常9例,心力衰竭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心绞痛类型及并发症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受试者实验开始前停用所有抗心肌缺血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有心绞痛发作者,临时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对照组口服消心痛每次10~20 mg,每天3次;治疗组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丸,每天3次,疗程均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

记录用药前、后每天心绞痛发作频率、部位、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硝酸甘油消耗量及其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观察12导联静息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和血糖的变化。

1.4 疗效评定标准[2]

(1)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同等强度的劳累不引起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每日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80%以上;有效,同等强度的劳累其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每日硝酸甘油消耗量均减少50%~80%;无效,同等强度的劳累其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每日硝酸甘油消耗量均减少不到50%。(2)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显效,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压低ST段回升≥0.05 m V,倒置T波变浅达50%以上或由平坦转为直立;无效,静息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

1.5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后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4%高于对照组的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电图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后血脂变化比较

对照组中有33例血脂增高,治疗前TC为(7.54±0.40)mmol/L,治疗后为(6.89±0.38)mmol/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TG为(2.93±0.46)mmol/L,治疗后为(2.57±0.39)mmol/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有37例血脂增高,治疗前TC为(7.87±0.42)mmol/L,治疗后为(5.12±0.34)mmol/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TG为(3.03±0.51)mmol/L,治疗后为(1.82±0.23)mmol/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脂水平TC、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同期比较,治疗组TC、T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7例患者曾有颜面部潮红、一过性头痛、心率加快现象,但于3天后自行消失。对照组发生头痛、头胀10例,面红灼热感15例,但坚持用药随即减轻或消失,未中断治疗。两组服药期间未发生与药物有关的毒副反应和不良反应,治疗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小板均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目前了解到引起冠状动脉病变、供血减少的因素很多,长期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壁的病变、血压的改变、血流速度慢等都是比较明确和关键的因素[3]。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学“胸痹”范围,其病位在心,中医认为“心主血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中年之后,人体正气内虚,脏腑功能日渐衰退,心气不足,则运血无力,血液运行不畅,以致血停成瘀,正如《医林改错》曰:“元气即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力,必停留而瘀”。可见,气虚血瘀乃是冠心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为本虚标实之证。

复方丹参滴丸是纯中药滴丸制剂,丹参的化学成分主要有两大类:脂溶性的丹参酮类化合物和水溶性的酚酸类化合物。脂溶性成分属醌、酮型结构的有丹参酮、隐丹参酮、异丹参酮,异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丹参酸甲酯,亚甲基丹参醌、二氢丹参酮,丹参新醌A、B、C、D,二氢异丹参酮及新隐丹参酮等,其功能为活血化瘀止痛。水溶性丹参素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微循环、促进纤维蛋白原降解、降低血黏度、加快红细胞电泳率、清除自由基、提高组织摄氧能力及减少纤溶酶原激活物与抑制物的合成与释放等功能[4]。丹参及有效成分可影响多种凝血因子,改善血液流性,降低血液黏滞度,调整细胞电泳率及红细胞压积,改善微循环,对患者的“黏、聚、滞”倾向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丹参及其成分均抑制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其机制是抑制了血小板内磷酸二醋酶的活性,使环状核苷酸(CAMP)含量增加,减少血栓素的合成与释放。丹参还具有激活纤溶原酶作用,促进纤维蛋白转化为裂解产物,产生纤溶作用,促进血栓溶解。还能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减少心肌对氧的需求量。同时抑制脂质过氧化和氧化损伤,降低血液黏滞度,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机缺血,保护心肌缺血细胞,缩小心肌梗塞面积,降低心肌梗塞发生率,改善冠心病的临床症状,缓解心绞痛,改善缺血性心电图图形,改善全身或冠状动脉微循环,提高心功能,抑制脂质斑块形成及免疫复合物在动脉管壁沉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提高运动耐量和总工作量,对急性心肌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不论在心绞痛疗效上,还是在心电图疗效上,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脂水平(P<0.05)。

综上所述,复方丹参滴丸在心绞痛症状疗效、程度改善、心电图疗效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这无疑对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发展有积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10-312.

[2]陈橘,吴志伟.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9):4586-4587.

[3]何宝先.丹参川芎嗪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08,8(6):1029-1031.

[4]张恒元,朱艳霞.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16(15):666-667.

丹参的临床应用研究 第6篇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及排除标准[3,4]纳入标准:(1)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标准;均为初次诊断为脑梗死疾病患者,于病发72h内展开治疗;均经颅脑CT、MRI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2)治疗前均未给予溶栓、抗凝等特殊治疗;(3)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出血倾向或有凝血功能障碍者;(2)出血性脑梗死患者;(3)患心、肺、肝、肾等全身器官和组织系统疾病者;(4)有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过敏史者,以及有过敏性疾病或者过敏性体质者;(5)服药依从性差者[5]。

1.2一般资料选取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8.6±4.2)岁;病发1d即入院治疗40例,病发超过1d入院治疗16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标准[3]:神经功能缺损轻型32例、中型20例、重型4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50~81岁,平均年龄(68.8±4.3)岁;病发1d即入院治疗42例,病发超过1d后送入院治疗14例;神经功能缺损轻型35例、中型18例、重型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即刻给予阿司匹林(商品名:拜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30078,规格:0.1g×30s)、降颅内压、并发症处理等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吉林四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2026448,规格:5ml)10ml+0.9%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四川升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51021303,规格:5ml)20ml+0.9%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

两组患者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给予患者血常规、神经功能检查以及生命体征监测,若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则根据实际情况对症治疗,严重者立即停止药物治疗。

1.4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依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程度,并结合患者生活状态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基本治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治疗后患者病残程度评估为0级;显著进步: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治疗后患者病残程度评估为1~3级;进步: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7%以下;恶化: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大17%以上[6]。有效率=(基本治愈例数+显著进步例数)/总例数×100%。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比容以及纤维蛋白原)改善情况,同时给予两组患者肝肾功能以及心功能检查,检查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肝肾功能或心功能损害,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皮疹、嗳气等[7]。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67.8%,高于对照组的4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治疗前,生活能力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比容以及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比容低于治疗前,纤维蛋白原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比容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不良反应情况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卒中,是由诸多原因导致患者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引发缺血缺氧并坏死,导致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的一种疾病。同时脑梗死可以根据其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等诸多类型[8]。临床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梗死病灶由中心坏死区以及周围缺血半暗带共同组成,其中缺血坏死区是完全型缺血造成的脑细胞坏死区,而缺血半暗带则仍然存在侧支循环,有部分血液供应,部分神经元仍然存活[9]。因此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保护患者缺血半暗带的存活神经元,激活恢复其正常运转功能,逆转恢复患者的颅神经功能,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关键[10]。且有关研究证实,尽早改善脑缺血症状、恢复脑组织细胞功能、解除脑血管痉挛,有利于患者脑侧支循环开放和毛细血管网活性增加,减轻患者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缩小脑梗死范围,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缺血脑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恢复患者脑损伤[11]。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是由丹参、川芎等药物提取精制而成,以丹参素和川芎嗪为主要组成成分[12]。其中川芎嗪能够有效扩张患者脑血管,提高患者脑血流量、降低脑组织耗氧量、提高脑组织抗氧化能力,有效抑制患者脑内自由基并修复患者脑缺血区域内的缺血半暗带,改善患者脑缺血区域的整体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并修复脑瘀血组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评分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证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良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安全性高。

摘要: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67.9%(38/56),高于对照组的48.2%(2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底低切、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比容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良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安全性高。

丹参的临床应用研究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9月于本院进行常规治疗的3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对照组, 同期进行常规治疗加丹参注射液治疗的31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的31例患者中, 男性20例, 女性11例, 年龄19~68岁, 平均 (45.2±5.3) 岁, 病程5.0~17.0d, 平均 (8.1±1.2) d, 其中轻度11例, 中度14例, 重度6例, 致病原因:暴饮暴食14例, 胆源性12例, 其他5例。观察组的31例患者中, 男性19例, 女性12例, 年龄19~69岁, 平均 (45.3±5.1) 岁, 病程4.5~17.5d, 平均 (8.2±1.1) d, 其中轻度11例, 中度14例, 重度6例, 致病原因:暴饮暴食13例, 胆源性12例, 其他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严重程度及致病原因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按照急性胰腺炎的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干预, 主要为给予患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抗菌治疗及抑制胰腺分泌等方面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 用量为40m L/次, 1次/d, 连续应用7d。将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和血液黏度指标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本文中的年龄、病程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血液黏度指标为计量资料, 进行t检验处理, 而性别、严重程度及致病原因为计数资料, 进行卡方检验处理, 软件为SPSS16.0,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症状体征 (发热、腹痛、腹胀、血淀粉酶) 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均<0.05, 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黏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无显著性差异, P均>0.05, 而治疗后7d观察组的血浆黏度与全血黏度均低于对照组, P均<0.05, 详见表2。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可由多种因素引起, 其可引起患者出现腹痛、发热、腹胀及血淀粉酶的异常升高等, 同时较多研究也认为, 此类患者还往往伴有血液黏度的升高, 分析原因, 认为可能与疾病状态导致的机体应激性血液流变学指数的升高有关[2,3], 而这也是本类疾病患者存在胰腺血循环较差的状态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本病的治疗除包括尽量缩短症状体征的改善时间外, 对于患者血液黏度的改善也是重要的目标。丹参注射液是近些年来临床认为其是改善血液循环的有效药物之一, 而这与其较佳的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关[4,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本文中我们就丹参注射液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 丹参注射液治疗的患者其发热、腹痛、腹胀及血淀粉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未采用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的患者, 同时患者的血液黏度也得到更大幅度的降低, 说明其在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及改善胰腺血循环中均有积极的作用。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丹参注射液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较好, 可有效缩短病程及改善患者的血液黏度, 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摘要: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9月于本院进行常规治疗的3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对照组, 同期进行常规治疗加丹参注射液治疗的31例患者为观察组, 将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和血液黏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而血液黏度指标则均低于对照组, P均<0.05,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丹参注射液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较好, 可有效缩短病程及改善患者的血液黏度。

关键词:丹参注射液,急性胰腺炎,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小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 2012, 33 (18) :3216-3818.

[2]张晓微, 张萍, 王男.90例丹参针剂辅助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 4 (4) :158.

[3]尤立光, 徐亚东.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对急性胰腺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8, 29 (3) :27-28.

[4]董印权, 姚常柏, 于忠行, 等.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13 (6) :91-92.

丹参的临床应用研究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患者为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烧伤患者120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58例)。随机分为rh GH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60例。A组平均年龄为(34.45±15.23)岁;烧伤面积为38%~92%TBSA,Ⅲ度烧伤面积为15%~63%TBSA;B组的平均年龄为(36.43±13.41)岁,烧伤面积为36%~93%TBSA,Ⅲ度烧伤面积为16%~62%TBSA。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烧伤程度、Ⅲ度烧伤面积、创面处理、营养支持及并发症等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患者一般情况见表1。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A组用丹参注射液(1m L注射液含丹参生药1.5 g)10 m L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 L静脉滴注,每日1次,持续14d;B组在同时间点注射相同体积的等渗盐水,持续14d。两组患者每日晨7点均于大腿内侧、臀部或腹部轮流皮下注射0.1 mg/(kg·d)rh GH,疗程为14d。

1.3 监测指标

于用药前和用药后1、3、5、7、14d检测患者血糖水平;于用药前和用药后7d、14d检测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LPS,TNF-α,IL-6。监测患者的感染率以及用药过程的不良反应。

1.4 检测方法

抽取空腹静脉血,置无菌试管中离心取血清标本,低温保存。使用耦氮显色法鲎实验定量测定内毒素(LPS)水平(日本生物化学工业株式会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ASA)法检测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IL-6)(Diaclone公司,法国)。

1.5 统计方法

数据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使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住院天数,糖及蛋白代谢,炎性因子

A组患者住院天数为(42.3±6.7)d,显著低于B组(50.4±6.2)d,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1)。

除第7天外,治疗后各时间点二者患者的血糖水平相近(表2);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A组患者血红蛋白和血浆总蛋白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治疗后7d和14d,A组患者LPS,TNF-α,IL-6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2.2 感染率

在研究过程,A组出现患者全身感染20例次,多器官的功能障碍综合征8例次,病死率为4.2%;B组全身感染出现30例次,多器官的功能障碍综合征12例次,病死率为8.4%。

注:与B组比较*P<0.05

注:与B组比较*P<0.05

注:与B组比较*P<0.05

3 讨论

多器官功能不全是重度烧伤的严重并发症,是烧伤死亡的重要原因。感染作为重度烧伤常见的并发症,在烧伤所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甚至衰竭中占有重要地位。病原菌感染可导致脂多糖LPS释放,进而激发多种炎性介质产生。这些炎性介质不仅可直接损害靶器官细胞,还可激活前级产物介导继发性前炎性介质释放,使原始反应放大,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致使多器官功能障碍,最终导致器官功能衰竭及死亡。

注:与B组比较*P<0.05

正因为炎性介质在多器官功能不全的进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有效的控制炎性介质可减轻烧伤对机体的损害。丹参注射液能减轻重型烧伤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从而减轻烧伤后失控性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的障碍综合征[7]。可能机制为:阻止细胞外钙内流所致的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增加,使细胞内游离钙维持在生理许可范围内,由此阻止细胞内钙超载所引起的组织细胞损伤。重组人生长激素是体内的促蛋白质合成激素,烧伤早期开始使用生长激素可改善代谢状态,有助于抑制分解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正氮平衡,降低病死率。本研究中治疗后第7、14天观察组(A组)LPS、TNF-α、IL-6均低于同期对照组(B组)(P<0.05),表明重组人生长激素联用丹参注射液可以显著减轻重症烧伤患者体内的内毒素血症及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作用优于单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后观察组(A组)血红蛋白及血浆总蛋白量高于对照组(B组),表明重组人生长激素联用丹参注射液能更有效地改善烧伤患者的代谢情况。此外,重组人生长激素联用丹参注射液还可大幅降低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本研究提示,与单独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相比,重组人生长激素联用丹参注射液显著控制了重症烧伤患者的炎性反应,明显改善了代谢状况,大幅缩短了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Wang XQ,Cuttle L,Mill J,et al.Burn wound healing and scarformation in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contexts[J].Wound Repairand Regeneration,2010,3(10):22-24.

[2]马锦成.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烧伤患68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2):217-222.

[3]Gardner PJ,Keren DK.The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hecklistas a Screening Measure for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Rehabilitation After Burn Injuries[J].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2012,4(94):623-628.

[4]Heather P,Alice T,Ian W,et al.Development of a platform technologyto generate long-acting protein therapeutics[J].Endocrine Abstracts,2012,28(2):242-244.

[5]Ron GR,Pinchas C,Leslie L.Robison etc.Long-Term Surveillanceof Growth Hormone Therapy[J].J Clinical Endocrinology&Metabolism,2012,1(97):168-172.

[6]邱振中,李锐.丹参注射液对重型烧伤患者毒血症及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5,12(4):236-237

丹参的临床应用研究 第9篇

长期服用西药所带来的耐药性及药物给患者带来的副作用, 如引起心律失常、传导阻滞等;而介入和手术治疗价格昂贵、操作复杂、危险性大、可能发生手术并发症, 且存在血管再狭窄以及患者接受程度的问题。因此将中医药应用于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丹参是一种传统的活血化瘀中药, 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中风等疾病。我国目前生产的丹参及其复方制剂品种很多, 仅注射剂的年使用量就达30亿支以上。但这些产品有效成分不明确, 因此质量难以控制, 导致临床疗效不稳定, 不能适应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要求。丹参活性成分有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化合物和水溶性的酚性酸类化合物两大类,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是从中药丹参中提取的, 是丹参心血管活性的水溶性有效部位[4], 但与原有的丹参制剂存在本质上的不同。该药有效成分明确, 总多酚酸含量近100%, 其中丹参乙酸镁 (magnesium lithospermate B, 丹酚酸B) 含量达到80%以上。临床前药理学研究显示, 丹参多酚酸盐具有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损伤、促进内皮细胞迁移和血管生成及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 能多途径发挥心肌保护的作用[3]。目前尚无临床研究阐明丹参多酚酸盐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本研究拟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 评估丹参多酚酸盐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9月-2010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64例, 诊断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命名的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5]。按随机的原则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28例。治疗组中伴有高血压18例, 糖尿病9例, 高血脂10例, 肥胖9例, 有吸烟史17例, 心律失常 (心电图ST-T改变除外) 7例, 平均年龄为 (57.3±5.6) 岁, 平均病程为 (8.7±1.9) 年;对照组中高血压14例, 糖尿病7例, 高血脂8例, 肥胖7例, 有吸烟史13例, 心律失常 (心电图ST-T改变除外) 5例, 平均年龄为 (56.9±6.1) 岁, 平均病程为 (9.1±2.1) 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冠心病发病主要危险因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普伐他汀及抗心绞痛治疗, 若合并有高血压等疾病者, 则给予降压等治疗, 保持两组间用药的均衡性。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丹参多酚酸盐 (药品由上海绿谷集团提供) 200 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1, 静滴, 1次/d。若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可临时含服硝酸甘油, 剂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两组疗程均为2周。

1.3 观察指标

专职医生每天查房, 重点记录治疗前一周内及治疗后第2周内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及为控制心绞痛所需硝酸甘油用量;治疗前后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及血、尿、大便常规, 肝、肾功能等检查。

1.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卫生部1993年制定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

1.4.1 心绞痛症状疗效评价

显效:同等劳力程度不引起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80%以上;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80%;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不足50%。总有效=显效+有效。

1.4.2 心电图疗效

显效:心电图恢复至“大致正常” (即正常范围) 或达到“正常心电图”, 或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由阳性转为阴性;有效:S-T段的降低, 经治疗后回升0.05 mV以上, 但未达正常水平, 或主要导联倒置T波改变变浅 (达25%以上者) ;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者;无效:心电图或活动平板试验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可显著增加治疗总有效率 (88.9%vs 64.3%, P<0.05) 。详见表1。

2.2 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硝酸甘油停减率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硝酸甘油停减率显著增加 (77.8%vs 53.6%, P<0.05) 。详见表2。

2.3 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疗效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可显著增加心电图有效率 (83.3%vs 60.7%, P<0.05) 。详见表3。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治疗后2例出现头痛、头晕不适, 停药后症状消失, 其余病例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可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发作次数、发作程度、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的用量 (甚至停药) , 并能使患者心电图恢复至正常范围或抑制ST段降低和T波倒置。

不稳定型心绞痛等冠心病的防治原则为改善心肌血供和降低氧耗,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治疗已经发生的动脉粥样硬化。评估冠心病疗效的核心指标为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发作程度及持续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 丹参多酚酸盐可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作次数、发作程度和持续时间。ST段降低、T波倒置等心电图变化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型的重要特征, 因此抑制或逆转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变化是评估疗效的重要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 丹参多酚酸盐可使患者心电图恢复至正常范围或抑制ST段降低和T波倒置。1993年卫生部制定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规定:降低硝酸甘油用量也是评估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 丹参多酚酸盐可硝酸甘油的用量 (甚至停药) 。总之,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

临床实践证明, 血瘀症是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理环节。因此活血化瘀法己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治法。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是从中药丹参中提取的的水溶性有效成分[4], 临床前研究显示其可通过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损伤、促进内皮细胞迁移和血管生成及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等机制发挥心肌保护作用[6]。本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常规治疗可显著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为将丹参多酚酸盐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药物的安全性是临床选用药物治疗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共报道了2例不良反应, 症状为头痛、头晕不适 (停药后消失) , 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为了进一步分析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安全性, 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郑雪梅等[7]报道: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可致口唇麻木、红肿, 停药后静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 mg后18 h症状逐渐消失。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检测报告 (2013) 显示:2013年中药注射剂安全状况平稳, 其中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前十位的药品为:清开灵注射剂、参麦注射剂、丹参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香丹注射剂、血塞通注射剂、脉络宁注射剂、舒血宁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和黄芪注射液[8]。同一般中药注射剂比较,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严重不良反应尚少见。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仅2例患者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后诉头痛、头晕不适, 停药后症状消失。总之,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为将丹参多酚酸盐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依据。

摘要: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仅常规药物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 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对疗效、含服的硝酸甘油量的变化及心电图的影响。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9%, 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3.3%, 含服的硝酸甘油量的停减率为77.8%;对照组依次为64.3%、60.7%和53.6%,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取得更满意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丹参多酚酸盐,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Finegold J A, Asaria P, Francis D P.Mortality from ischemic heart disease by country, region, and age:Statistics from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d United N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12, 168 (2) :934-945.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of Health Statistics and Informatics in the Information, Evidence and Research Cluster.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04 update[S].Geneva:WHO, 2004, Part2:5.

[3]王文, 朱曼璐, 王拥军, 等.《中国心血管疾病报告20102》摘要[J].中国循环杂志, 2013, 28 (6) :408-412.

[4]黄芬.丹参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4, 10 (7) :69-71.

[5]叶任高.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310.

[6]徐杰, 范维琥.丹参多酚酸盐对人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3, 1 (3) :213-214.

[7]郑雪梅, 温悦.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疑致口唇红肿、麻木[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1, 8 (5) :320-321.

[8]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 (2013年) [R], 2013:8.

上一篇:经济标准下一篇:防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