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认证范文

2024-07-19

食品认证范文(精选10篇)

食品认证 第1篇

本章着重介绍G M P、SSO P、H A C C P、ISO 22000四种国际通用的认证体系, 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在必须执行国家食品生产许可政策的同时, 还应更多的了解其它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

一、GMP认证

G M P是G ood M anufacturing Practice的缩写, 中文意思是良好作业规范, 是一种特别注重制造过程中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它适用于制药、食品的行业, 要求企业从原料、人员、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控制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法规达到卫生质量要求, 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作业规范帮助企业改善企业卫生环境, 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加以改善。

G M P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湿件、硬件、软件。湿件是指人员—需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所有工作人员均需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G M P知识培训;硬件指厂房、设施与设备—厂房设施要符合G M P洁净级别要求, 生产药品时必须在洁净区内生产, 使用的生产设备要求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结合, 设备易清洁, 不得与药品发生任何变化 (一般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 :软件指组织、制度、工艺、操作、卫生标准、记录、教育等管理规定—必需制定完善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记录凭证类文件, 它包括了生产、技术、质量、设备、物料、验证、销售、厂房、净化系统、行政、卫生、培训等各方面。

随着G M P的发展, 国际间实施了药品G M P认证。我国卫生部于1995年7月11日下达卫药发 (1995) 第35号“关于开展药品G M P认证工作的通知”, 同年, 成立中国药品认证委员会。1998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后, 建立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全国药品G M P认证工作。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承办药品G M P认证的具体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本辖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G M P认证申报资料的初审及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食品G M P认证由美国在60年代发起, 当初除美国已立法强制实施食品G M P外, 其他如日本、加拿大、新加坡、德国、澳洲、中国等国家均尚采取劝导方式辅导业者自动自发实施。食品G M P一半是指规范食品加工企业硬件设施、加工工艺和卫生质量管理等的法规性文件。企业为了更好的执行G M P的规定, 可以结合本企业的加工品种和工艺特点, 在不违背法规性G M P的基础上制定自己的良好加工指导文件。G M P所规定的内容, 是食品加工企业必须达到的最基本的条件。

二、HACCP认证

H A C C P是英文“H azard A nalysis C ritical C ontrol Point”的首字母缩写, 中文名称为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是一个为国际认可的、保证食品免受生物性、化学性及物理性危害的预防体系。H A C C P体系是一种建立在良好操作规范 (G M P) 和卫生标准操作规程 (SSO P) 基础之上的控制危害的预防性体系, 它的主要控制目标是食品的安全性, 因此它与其它的质量管理体系相比, 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影响产品安全的关键加工点上, 而不是将每一个步骤都放上很多精力, 这样在预防方面显得更为有效。该体系由7各方面的内容组成:进行危害分析 (H A) 和确定预防计划措施;确定关键控制点;建立关键限值;监控每个关键控制点;建立关键限值发生偏离时可采取的纠偏措施;建立记录保存系统;建立验证程序等。它作为一种科学的、系统的方法, 应用在从初级生产至最终消费过程中, 通过对特定的危害及其控制措施进行确定和评价, 从而确保食品的安全。其重点在于预防而不是依赖于对最终产品的测试, 它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国际权威机构认可为控制由食品引起的疾病的最有效的方法。

H A C C P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的美国, 在开发航天食品时开始应用H A C C P原理。H A C C P概念的雏形是1971年由美国国家食品保护会议上首次被提出, 1973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 A) 首次将H A C C P食品加工控制概念应用于罐头食品加工中, 以防止腊肠毒菌感染。

2002年5月20日, 国家质检总局开始强制推行H A C C P体系。这一强制性标准包括2002年5月20日起实施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规定》及配套文件, 目的在于与国际通用食品卫生注册管理水平接轨。 (这一强制性标准取代了从1994年一直沿用的《出口食品厂、库卫生注册细则》和《出口食品厂、库卫生要求》, 列出的卫生注册必须接受H A C C P体系评审的产品目录中包括罐头类、水产品类、肉及肉制品、速冻蔬菜、果蔬汁、含肉或水产品的速冻方便食品共六大类。)

2002年5月20日起凡属以上类型的食品企业新申请卫生注册登记, 必须先通过H A C C P体系评审。因此前已获得卫生注册登记许可的企业, 则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H A C C P体系的建立并通过评审。

每次卫生许可注册登记的有效期为三年, 已经获得认证的企业必须在复检时通过H A C C P体系评审。这意味着他们分别有一年或两年的过渡期, 但尽管如此, 至迟到2004年底, 所有的涉及前述六大类出口产品的企业都必须跨过H A C C P这道门槛。

2002年7月19日卫生部印发《食品企业H A C C P实施指南》。要求各地卫生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 积极鼓励并指导食品企业实施《指南》。

三、SOSOP认证

SSO P (Sanitation Standard O peration Procedures) 市卫生标准操作程序的简称。是食品企业为了满足食品安全的要求, 在卫生环境和加工要求等方面所需实施的具体程序。SSO P至少包括8个方面:加工用水和冰的安全性;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卫生;防止交叉污染;洗手、消毒和卫生间设施;防止污染物 (杂质等) 造成的不安全;有毒化合物 (洗涤剂、消毒剂、杀虫剂等) 的贮存、管理和使用;加工人员的健康状况;虫、鼠的控制 (防虫、灭虫、防鼠、灭鼠) 。SSO P计划一定要具体、切忌原则性的、抽象的理论, 要具有可操作性。

二十世纪90年代, 美国频繁爆发食源性疾病, 造成每年七百万人次感染和七千人死亡。调查数据显示, 其中有大半感染或死亡的原因与肉、禽产品有关。这一结果促使美国农业部 (U SD A) 重视肉、禽产品的生产状况, 并决心建立一套涵盖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所有环节在内的肉禽产品生产安全措施, 从而保障公众的健康。1995年2月颁布的《美国肉、禽产品H A C C P法规》中第一次提出了要求建立一种书面的常规可行程序—卫生标准操作程序 (SSO P) , 确保生产出安全、无掺杂的食品。同年12月, 美国FD A颁布的《美国水产品的H A C C P法规》中进一步明确了SSO P必须包括的八个方面及验证等相关程序, 从而建立了SSO P的完整体系。

SSO P指企业为了达到G M P所规定的要求, 保证所加工的食品符合卫生要求而制定的指导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如何实施清洗、消毒和卫生保持的作业指导文件。它没有G M P的强制性, 是企业内部的管理性文件。G M P的规定是原则性的, 是相关食品加工企业必须达到的基本条件。SSO P的规定是具体的, 主要是指导卫生操作和卫生管理的具体实施, 相当于ISO 9000质量体系中过程控制程序中的作业指导书。制定SSO P计划的依据是G M P, G M P是SSO P的法律基础, 使企业达到G M P的要求, 生产安全卫生的食品是制定和执行SSO P的最终目的。G M P、SSO P控制的是一般的食品卫生方面的危害, H A C C P重点控制食品安全方面的显著性危害。SSO P与G M P是H A C C P的前提条件。

四、ISO2000体系认证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 各国纷纷制定了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但是, 各国的法规特别是标准繁多且不统一, 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难以应付, 妨碍了食品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为了满足各方面的要求, 在丹麦标准协会的倡导下, 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协调, 将相关的标准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整合, 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05年9月1日发布的最新国际标准:ISO 22000:2005,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 即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政策和原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设计、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保持和管理评审。ISO 22000的目的是让食物链中的各类组织执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其范围从饲料生产者、初级生产者、食品制造商、运输和仓储工作者、转包商到零售商和食品服务环节以及相关的组织, 如设备、包装材料生产者、清洗行、添加剂和配料生产者。

ISO 22000是该标准族中的第一个文件, 该标准族将包括下列文件:

ISO/TC 22004,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 22000:2005应用指南, 于2005年11月发布。

ISO/TC 22004,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提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和认证机构的要求, 将对ISO 22000认证机构的合格评定提供协调一致的指南, 并详细说明审核食品安全体系符合标准的规则, 于2006年第一季度发布。ISO 22005, 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和发展的一般原则和指导方针, 他将立刻作为一个国标标准草案运行。ISO 22000和ISO/T22004是ISO技术委员会ISO/TC 34 (食品) 的工作小组的W G B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开发的, 来自23个国家的专家参加了工作小组, 还有一些国际组织以联络员的身份参加, 除了食品规范委员会外, 还包括欧盟食品和饮料行业联合会和世界食品安全组织等, 他们参加了ISO/TS22003的开发。

ISO 22000规定了一个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 并结合公认的关键元素, 以确保从食品链至最后消费点的食品安全。通过ISO 22000认证的企业是按照要求已经建立了完善的食品安全保证体系, 因此, 其生产的食品是优质和安全的, 消费者可以放心的选购使用。

摘要:以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HACCP) 为核心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是实现人类“农田到餐桌”、放心消费的重要保证体系安全食用、安全引用、放心消费的重要保证体系。国际通用的GMP、SSOP、HACCP、ISO22000认证等都是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中的一系列措施。

有机食品认证要求 第2篇

2001-11-12

有机产品生产的基本要求

1、生产基地在最近三年内未使用过农药、化肥等违禁物质;

2、种子或种苗来自于自然界,未经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过;

3、生产基地应建立长期的土地培肥、植物保护、作物轮作和畜禽养殖计划;

4、生产基地无水土流失、风蚀及其他环境问题;

5、作物在收获、清洁、干燥、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污染;

6、从常规生产系统向有机生产转换通常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新开荒地、撂荒地需至少经12个月的转换期才有可能获得颁证;

7、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必须有完善的质量控制和跟踪审查体系,并有完整的生产和销售记录档案。

有机产品加工/贸易的基本要求

1、原料必需是来自已获得有机认证的产品和野生(天然)产品;

2、已获得有机认证的原料在最终产品中所占的比例不得少于95%;

3、只允许使用天然的调料、色素和香料等辅助原料和《OFDC有机认证标准中允许使用的物质》,不允许使用人工合成的添加剂;

4、有机产品在生产、加工、贮存和运输的过程中应避免污染;

5、加工/贸易全过程必需有完整的档案记录,包括相应的票据。

认证程序:

(1)申请者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简称中心或OFDC)索取申请表。

(2)申请人将填好的申请表传回中心,中心根据申请表所反映的情况决定是否受理。若同意受理,则书面通知申请人。申请人向中心交纳申请费后,中心将全套调查表及有关资料寄给申请人。

(3)申请人将填好的调查表寄回中心,中心将对返回的调查表进行审查,若未发现有明显违反有机食品颁证标准的行为,将与申请人签订审查协议。一旦协议生效,中心将派出检查员,对申请人的生产基地、加工厂及贸易情况等进行现场审查(包括采集样品)。

(4)检查员将现场检查情况写成正式报告报送OFDC颁证委员会。

(5)颁证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对检查员提交的检查报告及相关材料依照有关程序和规范进行评审,并写出评审意见,通常有以下几种不同的颁证结果:

a.同意颁证。申请者的产品若全部符合有机食品认证要求,可以分别发给“OFDC有机(生态)食品原料生产证书”或“OFDC有机(生态)食品加工证书”以及“OFDC有机食品贸易证书”,在此情况下,申请者申请认证的产品可以作为有机产品销售。

b.有条件颁证。在此情况下,申请者的某些生产条件或管理措施需要改进,只有在申请者的这些生产条件或管理措施满足认证要求,并经OFDC确认后,才能获得颁证。

c.不能获得颁证。生产者的某些生产环节/管理措施不符合有机生产标准,不能通过OFDC认证。在此情况下,颁证委员会将书面通知申请人不能颁证的原因。

d.如果申请人的生产基地是因为在一年前使用了禁用物质或生产管理措施尚未完全建立等原因而不能获得颁证,其他方面基本符合要求,并且打算以后完全按照有机农业方式进行生产和管理,则可颁发“有机转换基地证书”,从该基地收获的产品也可作为有机转换产品销售。

我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与质量安全评价 第3篇

摘要:认证是指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及其强制性要求或者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按照认证对象不同,可分为产品认证、服务认证和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是对终端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突出检测;体系认证是对生产条件保证能力进行评价,重在过程考核。

关键词:食品农产品;安全认证;质量体系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4-06-2

我国的食品农产品生产已进入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新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带来了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食品农产品产业发展的战略也由单纯追求数量向质量数量并重转变,由于一些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也使加强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成为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的重要任务。食品农产品认证作为食品生产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完善产品质量安全自控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推动我国食品农产品生产企业实施标准化,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切实保障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我国食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对外贸易的稳步增长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重点对常见的一些产品认证制度进行分析。

1 相关产品认证

1.1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是国家农业部和认监委为配合“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于2002年联合推出的认证制度,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认证制度。主要为解决国内初级农产品“吃了不倒”的问题,采取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相结合的模式,按照“政府推动,认证不收费”的原则开展认证。目前认证与管理制度日益完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程序》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认证程序》等,认证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负责实施,截至2012年底,已颁发有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76686个,产品证书74529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产品认证证书有效期均为3年。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是以安全为目的的,要求产地环境良好,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高毒、高残留等国家禁限用农药品种,要求按说明书安全、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收获时注意农(兽)药的安全间隔期,就能达到相关要求,实现安全有保证、产量有保障。国家在政策层面上要求政府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1.2 绿色食品认证

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

绿色食品认证是由我国20世纪90年代逐渐形成的一种认证制度,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认证制度,由隶属于农业部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实施认证,认证依据的产地环境条件、投入品(肥料、农药、兽药、渔药、食品添加剂等)使用准则、产品标准、包装及贮运要求等都是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同时《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是对绿色食品标志申请、核准、管理、监督的强制性要求。截至2012年底,有效使用的认证证书为17125个,认证证书有效期为3年。

绿色食品拒绝使用转基因产品和技术,允许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合成农业投入品,但限制使用品种和使用次数。只要措施合理、管理到位,这些要求在生产过程当中还是不难做到的,而且也能保证产量和提升品质,所以虽然绿色食品认证是企业的一种自愿行为,但国家在政策层面还是提倡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近年绿色食品认证也保持着平稳健康发展的势头。

1.3 有机产品认证

有机产品是指生产、加工、销售过程符合中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并加施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的供人类消费、动物食用的产品。有机食品是有机产品的一类,但有机产品还包括棉、麻、竹、服装、饲料等“非食品”。我国有机产品种类主要有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畜禽产品、水产品及调料等。

国外有机产品认证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是90年代引入的有机农业,初期的有机产品认证是国外(如欧盟、美国)的一些认证机构派检查员来进行检查并发给国外有机证书,认证的产品主要供出口。从2004年开始,我国相继出台了《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有机产品》国家标准GB/T 19630、《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等文件,逐渐形成了我国统一的有机产品认证制度。目前我们国家已经拥有23家合法的有机认证机构,在国家认监委的监督下开展有机产品认证工作,并颁发了一万余张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认证证书有效期为1年。

我国正在积极开展有机产品认证的相关国际合作,已经从国家层面确定将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列为有机产品认证互认的重点,同时还在努力提高我国在APEC成员内有机产品认证领域的地位,为实现APEC成员间有机产品认证结果互认创造条件。各有机产品认证机构也在积极努力开展国际合作,如农业部所属的“中绿华夏有机产品认证中心(COFCC)”,目前已与德国BCS,日本JONA等认证机构建立了良好的认证业务合作关系,并拓展了海外认证业务,目前已有德国、法国、瑞士、丹麦、芬兰、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个有机农业项目通过了COFCC的有机认证,提高了我国认证机构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有机产品的生产过程当中不许使用或添加任何化学合成物质,并拒绝转基因产品和技术,是以环保为目的的一种生产理念,追求的是生态效益,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它对生产的要求,使得可供选择和使用的投入品面很窄,实际操作起来难度相对较大,产量相对而言也偏低,产品的品质也不一定是最好,从严格意义上讲,有机产品不在安全农产品之列。但目前国内的有机产品认证要求提交合格的环境检测和产品检测报告,所以被纳入到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范畴,国家的政策是适度发展有机农业。

1.4 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

GAP是指应用现代农业知识,科学规范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促进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GAP实际上是一套针对农产品生产(包括作物种植和动物养殖等)的操作标准,它关注农产品种植、养殖、采收、清洗包装、贮藏和运输过程中有害物质和有害生物的控制及其保障能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还关注生态环境、动物福利、职业健康等方面的保障能力。

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起源于国外,1997年在欧洲零售商的倡导下提出了“良好农业规范(简称GAP)”。2004年起,为建立我国GAP认证和标准体系,国家认监委先后发布了24项GAP国家标准(GB/T 20014.1~.24《良好农业规范》),内容涵盖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还发布了《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实施规则》,作为认证依据。属于与国际要求接轨的一种自愿性产品认证制度。目前我国有15家合法的GAP认证机构,认证并颁发了六百余张证书,GAP证书的有效期一般为5年。

目前中国良好农业规范(ChinaGAP)和全球良好农业规范(GLOBALG. A. P)以及智利良好农业规范(ChileGAP)已经实现国际互认,这非常有助于帮助出口企业跨越国际技术壁垒、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

1.5 其他两种产品认证制度

一是“饲料产品认证”,是国家认监委和农业部2003年联合推出的,是针对饲料产品及饲料添加剂产品的认证制度,主要依据为《饲料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和《饲料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二是“食品质量(酒类)认证”,是国家认监委和商务部2005年联合推出的认证制度,侧重酒类加工过程与相关标准的符合性。

2 相关管理体系认证

2.1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是一种控制食品安全危害的预防性体系,可将食品安全危害风险降低到最小或可接受水平。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是美国为解决太空食品安全卫生质量问题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控制和保证体系,逐步为当今世界所公认,现已真正成为国际性的食品生产管理体系和标准。HACCP体系提供了系统、科学、严谨和对食品普遍适用的控制危害的手段,通过对食品从原料、加工、储运和销售各环节进行危害分析,找出显著危害,并建立关键控制点对危害进行控制,以消除或降低危害。

中国从较早的时候就开始研究和跟踪HACCP在国际上的发展,并于1990年开始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的HACCP控制进行官方验证。HACCP体系认证则于2002年起步,认证先期认证依据不统一,直至2011年国家正式出台了HACCP认证实施规则,HACCP认证统一使用GB/T27341《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 食品生产企业通用要求》和GB/T 1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作为认证依据。目前我国共有25家认证机构经国家认监委批准开展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工作,截至2012年底,共颂发了6000余张有效的认证证书,HACCP体系认证证书有效期为3年。

HACCP作为一种与传统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截然不同的崭新食品安全保障模式,它的实施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它的独到之处是,在HACCP管理体系原则指导下,食品安全被融入到设计的过程中,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最终产品检测。因而,HACCP更重视食品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的分析和控制,使之与食品安全相关联。HACCP的运作方式是以七个原理(或称七原则)作为体系实施基础,它们分别是:

1.进行危害分析和提出预防措施。

2.确定关键控制点。

3.建立关键界限。

4.关键控制点的监控。

5.纠正措施。

6.记录保持程序。

7.验证程序。

国家鼓励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并实施HACCP管理体系。

2.2 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ISO 22000是一个国际标准,定义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适用于从“农场到餐桌”这个食品链中的所有组织。于2001年提出,2005年正式发布,并被多个国家等同采用。

我国于2007年引入的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制度,认证依据是由ISO 22000等同转换的国家标准GB/T 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和专项技术规范。截止2012年6月,我国共有30家合法的认证机构,颁发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有效证书八千余张,认证证书有效期为3年。

ISO 22000标准旨在保证全球的安全食品供应。它的使用范围覆盖了食品链全过程,即种植、养殖、初级加工、生产制造和分销,一直到消费者使用,其中也包括餐饮。另外,与食品生产密切相关的行业也可以采用这个标准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如杀虫剂、兽药、食品添加剂、储运、食品设备、食品清洁服务、食品包装材料等。它侧重于生产过程的符合性,把4个公认的要素:相互沟通、体系管理、前提方案和HACCP原理作为食品组织建立与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关键要素,体现出通用性、协调性、灵活性和实用性,以及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的兼容性,为全球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其实施可以使食品生产企业避免因不同国家的不同要求而产生的很多尴尬,依此实施的体系认证自然能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这种认证适用于食品加工企业的体系认证。

欧美统一有机食品贸易认证体系 第4篇

欧盟与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有机食品生产和消费市场, 约占全球有机食品市场总份额的90%, 这一行业每年的总产值超过500亿美元。

在此之前, 美国有机食品标准允许有机苹果、梨的果园使用抗生素, 而欧盟标准只允许用于受感染的牲畜, 因此, 大西洋两岸有机食品的生产者 (农业种植者和食品企业) 不得不分别遵守欧美各自的标准, 必须等待获得两方面的认证, 承担双重的文件、检验程序和费用。

保健食品GMP认证是强制性认证 第5篇

保健食品企业也必须进行GMP认证 根据新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除规定企业可在国家规定的27种功能外申请新的功能以外,更令人注目的是,申请了新功能的保健品也将享有一定的新功能保护,在保护期其他保健品企业不得使用同类功能。同时,“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保健品GMP)也被正式写进新《办法》中。

2012最新保健食品GMP认证程序是什么

2012年最新保健食品生产厂家合法**的程序

1、申请保健食品GMP审查验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通过GMP审查验收,领取证书。

2、申报或购买保健食品批文,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发的保健食品文号。

3、申请保健食品GMP生产许可证,取得保健食品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元器件

4、如不申报或购买保健食品批文,只能申请委托生产的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证。咨询电话: 0371-61215739(一)申报资料目录

1、保健品GMP认证申请表;

2、《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复印件);

3、保健食品生。

片剂保健食品GMP认证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片剂保健食品GMP认证的一系列程序都需要注意的,由认证、申报到验收都需要做得到位。如果有需要可以联络我,会有专业GMP认证指导师帮助您。通常来说GMP认证注意的问题就是硬件、软件以及湿件的准备工作。片剂GMP认证和普通GMP认证一样,主要是查缺补漏,完善和检查,同时等待国家药监局的认证检查;如果是非注射剂类的认证,主。保健食品GMP认证?GMP 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跟保健食品无关吧。两个批号多不一样的。一个国药准字一个国食健字。

我需要办理保健品GMP认证,应该要怎么申请认证?认证需。

我知道广州国健不错的,国健帮你解决保健品GMP认证申请遇到的问题: 如何在有限时间内一次性通过保健品GMP认证? 在保健品GMP认证过程中,如何避免硬件设计上的缺陷?如何避免投资上的浪费? 如何让没有经验的员工成功地通过保健品GMP认证? 如何避免由于经验不足造成的软件编写中的走弯路和不切实际?

保健食品GMP认证是强制性认证的开始时间是多少 2005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首次将保健食品GMP认证制度纳入强制性规定。您可以登录 中国认证认可信息 网-专家专栏 ,咨询上面的专家,这些专家都具有各行各业的丰富经验,可以帮助到您。你可以跟他们联系一下问问。

有关保健食品GMP认证的一些疑惑

GMP认证是药品生产企业必须通过的认证,否则是不允许生产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的保健食品GMP认证是强制性的没有批准文号能不能进行该产品的GMP认证,企业没有经过保健食品GMP 认证不可以申报保健食品GMP批准文号。推荐你一个网站去看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是一个官方网站,很好的。

保健食品GMP认证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GMP的详细条款,按要求检查,不足之处进行整改,使之符合条款规定的要求,还要做好培训 我们公司刚刚通过保健食品GMP认证(片剂、硬胶囊剂、颗粒剂、粉剂、口服液、茶剂),我们可以交流交流(jinluomingren@163。.。

从哪里查询保健食品gmp认证

保健食品是不需要gmp认证的,GMP是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英文首字母缩写,中文意思是良好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是药品/原料药/辅料/医疗器械等产品生产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一般由药监部门进行认证,中国的药监部门为S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要听一些销售人员忽悠。保健食品就是某一种营养成分高一点的食品,说白了,就是食品,不均衡的营养补充也会引起疾病的,慎用。药监局。

保健品GMP认证需要哪些资料? 需要提交的资料如下: 1.申请报告 2.保健食品生产管理和自查情况;3.企业的管理结构图 4.营业执照、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复印件(新建厂无需提供);5.各剂型主要产品的配方、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工艺流程图;6.企业专职技术人员情况介绍;7.企业生产的产品及生产设备目录;8.企业总平面图及各生产车间布局平面图(包括人流、物流图、洁净区域划分图、净化空气流程图等);9.检验室人员、设施、设备情况介绍;10.质量保证体系(包括企业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文件目录);11.洁净区域技术参数报告(洁净度、压差、温湿度等);12.其他相关资科。(详细的认证程序可登录“出口分类在线服务中心”查询)

1、申请报告,2、登记表,3、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及其相关证明文件,4、拟办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拟办企业名称、生产品种、剂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保健食品管理办法》、《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和《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

保健食品GMP认证与有机食品认证有什么样的关联?

1、GMP认证是全面质量管理在制药行业的体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而药品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

2、产品质量认证的种类按质量认证的责任不同,可分为自我认证、使用方认证、第三方认证。按认证内容不同装饰知识,可分为质量认证、体系认证、安全认证。药品关系人命安危,因此药品认证属于安全认证,是属于一种强制性的认证。

3、GMP是一部体现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新概念的国际GMP,其特点体现在它是结合 ISO9000~9004标准系列修改而成的标准。而在国外有些国家执行着美国FDA认证的标准,我国也有些单位通过了美国FDA认证。

4、国际。

食品安全新生活:有机认证与推广 第6篇

理事长洪志骏毕业于日本山口大学并取得兽医学博士学位, 曾任职于日本国立医药品食品卫生研究所。专长为健康食品、中草药产品研发及功效性评估, 医疗器材及新药临床前评估试验等。洪博士业界经历丰富, 目前是台湾健康食品协会、保健食品协会、抗老化保健学会、中华中医药生技国际发展协会及中华文化经贸生技交流协会等理事。

协会秉持推广有机与环保、普及有机生活态度, 协助培育有机从业人员。目前已成功邀请台湾大学食品科技研究所江文章教授、台北医学大学前副校长谢明哲名誉教授、台北医学大学前副校长苏庆华教授、静宜大学食品营养系王铭富教授等学者及专家成为本会顾问及荣誉会员, 为协会发展方向及目标提供指导。协会也与岛内验证机构中兴大学农产品验证中心合作, 有助于会员了解台湾有机农产品验证相关法规。此外, 还定期举办讲座论坛, 邀请岛内知名学者、医师进行交流, 与民众分享天然有机的饮食生活。

协会创立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推广有机认证。鉴于目前国际间认证缺乏共通性, 协会特邀请学界共同举办交流会, 广邀各界专业人士到场分享相关经验。同时, 岛内有机与自然食品已深受消费者的认同及喜好, 相关农业的发展也已成为趋势, 协会将致力于开发流通平台, 将生产、加工、餐饮与消费等需求联结, 协助有机与自然农产品销售体系的建立, 以顺畅农场到餐桌的流程。

为提升协会能见度及知名度, 协会近年来参与多项国际大型展会, 包括台湾国际生物科技大展、中国国际有机食品产业博览会等。创会以来协会更以推广国际有机认证教育, 以及协助岛内业者申请日本有机JAS认证资格为基础, 通过办理多项课程, 如“日本有机JAS认证生产过程管理者”、“日本食养士”等培育不少专业人士。协会于2013年派人前往日本有机自然食品协会 (JONA) 事务局拜会仓又宽芳理事、吉田朱来检查员, 商谈日后两会合作模式, 为进入日本发展有机食品业展开拓新商机。

近年, 中国大陆商机无限, 农业发展快速, 为了帮助会员了解农产品进入大陆的问题, 协会在北京及上海成立服务处, 为此特别向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农业技术研究中心孙永江主任请教, 了解大陆目前有机农业现况。

浙江省森林食品认证现状及对策研究 第7篇

1 浙江省森林食品认定现状

所谓森林食品,是指同森林环境密切相关,符合人类自然环保和清洁生产技术要求,具优质营养的食用林产品。目前浙江省森林覆盖率达60.9%,为发展森林食品产业营造了山清水秀的良好生态环境。截至2009年底,浙江省已认定49个森林食品、500个森林食品基地,同时建立了森林食品标准体系和认定(证)制度,制定了森林食品系列标准、森林食品产地环境通用要求、森林食品总则、森林食品质量安全通则,出台了森林食品基地管理办法,并初步构建森林食品生产的技术支撑框架,为在全国开展森林食品认定(证)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在所认定的森林食品中,品种范围广,其中包括有山地干果,如香榧、山核桃、板栗等;食用笋,如鞭笋、马蹄笋、笋干等;山地水果,如杨梅、猕猴桃、青梅、柑橘等以及山茶油。认定食品的重金属、农药残留、有害微生物的最高限值达到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和欧盟、日本、美国等地的标准要求。

2 森林食品认证的重要性和作用

浙江省将通过建立森林食品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检测体系和监管体系,真正从生产源头上严把质量安全关,全面提高林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实现“从源头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争取使我国森林食品基地建设和产品认定工作与国际接轨[4,5,6]。

森林食品作为森林资源中的一种,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可忽视。森林食品来源广泛,品种包罗万象,开发利用森林食品不仅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同时也可以提供就业和收入,对许多企业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森林食品的认定,使人们对森林食品的认识从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也为企业打开了产品销路,创造了更好的就业渠道。同时,森林食品的认定使人们意识到要想致富,就不能沿用传统的方法。而是要在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充分开发森林资源,保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山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的层出不穷,人们对饮食安全的追求日趋强烈。人们不仅强调要吃好,更追求食品的安全,安全食品将逐步取代常规食品走进千家万户。而森林食品正是体现了这一方面的要求,其特征如下:一是在产品范围上,以森林环境为前提,对象是可食林产品;二是在产地环境上,来自山野,产于森林;三是在技术规程上,其生产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和营养循环为理论,基本不使用化肥和农药;四是在产品质量上达到国际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也正是由于森林食品独有的特征,从而为森林食品开拓市场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同时,目前所存在的森林食品都是来自于森林食品基地,这样更加保证了森林食品产地环境的可靠性。

3 森林食品认证存在的问题

(1)目前市场上所存在的森林食品都缺乏一个显著标志,如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都已在市场上有一个公众可以接受并认知的标志,并已在消费者心目中达成共识,而森林食品却缺乏这一有利标识,使人们对森林食品的认知只能停留在模糊概念的程度上,因缺乏市场氛围,从而使人们对森林食品的接受也产生一定的障碍。

(2)目前森林食品认证还缺乏行之有效的安全、技术标准,要想使森林食品从国内走向国外,就需要采用国际上认可的标准,从而加大了森林食品向外推广的难度与深度。

(3)目前对市场上所存在的森林食品的监管还只是局限于初级产品,而对森林食品深加工的监管还未真正开展,这就使有些不法商贩钻空子、打擦边球,使森林食品的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4)由于森林食品产于森林,许多森林食品的经营管理还处于粗放型管理阶段,使森林食品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森林食品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森林食品的整体水平。

4 对策

为使森林食品认证与国际结轨,首先,需要建立健全森林食品相关标准体系和认证体系,同时建立相关的安全、技术标准,并得到国际认可。其次,需要进一步加强森林食品基础性研究,提高科研力度,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深入地开发利用森林食品资源,向精、深、广方面发展,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发挥资源的最高效益[7];加大森林食品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建立,提高森林食品质量。此外,建立健全森林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完善标准检测认证体系,加强监管力度,通过监督保证产品在生产、销售过程中的安全性,从而确保森林食品质量安全和使用安全[8]。与此同时,扩大森林食品加工范围,从初级产品扩展延伸到二级产品,从多角度出发发展森林食品产业,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名优特系列产品,领导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成立相关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标准化生产质量,从而提高森林食品的深加工技术[9,10]。

参考文献

[1]吕勇,安里练雄.森林认证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24(1):78-82.

[2]翁甫金.森林食品认定的“蝴蝶效应”——以浙江省为例解析森林食品认定(证)[J].中国林业产业,2008(7):49-51.

[3]冷丽,刘亮英,杜志勇.我国森林食品资源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J].江西林业科技,2008(2):52-53,58.

[4]科克.浙江首开森林食品认定填补国际可食林产品人工林认证空白[J].浙江林业,2004(11):12.

[5]毕红霞.森林食品质量安全分析[J].中国林业产业,2008(12):24,27.

[6]卢萍,罗明灿.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利用研究综述[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9,32(4):97-100.

[7]李鹏翔.开发森林食品——当今世界性的话题[J].食品与生活,1999(2):41-43.

[8]陈幸刚,张海林.森林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08(4):88-89.

[9]刘正祥,张华新,刘涛.我国森林食品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J].世界林业研究,2006,19(1):58-65.

食品认证 第8篇

BRC是British Retail Consortium缩写, 中文为英国零售商协会.1998年, 英国零售商协会 (BRC, British Retail Consortium) 应行业发展需要, 发起并制定了BRC食品技术标准 (BRC Food Technical Standard) , 用以对零售商自有品牌食品的制造商进行评估。该标准在英国乃至其他国家的广泛应用使其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标准。考虑到食品安全的最新状况以及在世界范围内作为所有行业控制安全食品安全素材的指导框架, 该标准进行了多次更新, 目前第六版已经于2012年1月起开始实施。

BRC对出口食品企业提出的要求:食品企业必须在管理体系中采用三项主要标准:HACCP的采用和实施, 一个备有证明文件的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工厂环境标准、产品、过程的人员的控制。[1]

2 出口食品企业在进行BRC认证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多数食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小, 经济实力差, 企业整体素质也较低[2]。这些问题都成为制约食品企业进行BRC认证的因素。

2.1 企业决策者没有自愿性, 认证费用高

许多欧洲及全球的零售商在选择食品供货商时, 作为条件之一会要求提供BRC证书, 作为出口企业不得不进行BRC认证, 企业没有实施BRC标准的主动性。没有在观念上、习惯上适应BRC标准, 因此很难保证长时间在控制程序和管理体系上协调一致, 相关的生产化境、生产资源、规范性操作也很难达到标准。

企业进行BRC认证和实施BRC标准需要第三方的咨询培训费、认证费、HACCP体系的认证费、员工培训、技术引进等方面的费用, 对于食品企业来说成本高。

2.2 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模式单一, 培训效果差

前面已经提到由于培训费用的原因, 企业很难做到对员工进行全面的培训。只能选用或编写适合企业自身的培训教材, 针对具体岗位涉及到的卫生、质量安全、操作规范等进行短期的集中培训, 通过笔试、现场考核的方式进行评估。对于培训的重点、层次、针对性和连续性, 好不够完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一、食品企业对此不够重视, 为降低成本, 节约资源, 造成培训内容不全面, 培训效果差。员工意识上不去, 对产品安全质量存在潜在的危害。二、企业员工流动性大、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食品企业技术含量低、工资待遇差, 导致员工流动性大, 特别是一线员工又因整体文化水平有限, 在培训上又增加了难度。

2.3 监控程序执行良好、验证、纠偏程序处理不符合要求

企业在进行BRC认证前, 已经运行HACCP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 因此在产品加工工艺环节各监控程序执行很到位。特别是CCP (关键控制点) 和QCP (质量控制点) 等关键岗位无论是人员的配备、还是相关操作规范都很充分。平时的相关记录也很标准、规范。但是一旦遇到不合格现象, 很多企业员工怕麻烦或因为其它原因对纠偏程序执行不符合要求, 存在隐瞒或虚报的现象。

3 解决出口食品企业实施BRC认证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企业决策者要认清时局, 要及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企业决策者要明确BRC认证的重要性, 调整观念, 建立相关的组织机构, 提供充足的资源, 参与制定企业的方针、目标, 定期参加高层管理会议工作,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客户的要求, 保证运行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3]

3.2 强化企业员工的培训。培训大体分为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心理素质培训[4]。

首先, 明确员工的需求, 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制定培训目标, 根据企业现状及发展目标, 系统制定各部门、岗位的培训发展计划。企业管理者必须对培训的内容、方法、教师、教材和参加人员、经费、时间等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和安排。培训内容的适当与否是培训能否有效的关键因素, 为此必须作好培训前的需求分析。

第二, 要有广泛的员工参与。认清员工的需求, 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 采用适当的主题、深度及培训形式是很重要的, 但更重要的是对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一样, 进行全面培训。企业应把所有那些合乎条件、渴望学习的员工都纳入培训的范围, 尤其是企业的高级主管人员应首先接受培训。真正影响培训和开发效果的人不是培训人员, 而是受训人员的直线管理者, 如果他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和技能, 培训与开发的措施往往落空。

第三, 要有反馈与交流。每次培训结束后都要做培训效果评估, 对培训内容本身的可实践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程度进行全面的评价, 为以后的培训具有更好的效果奠定基础。

3.3 企业要完善内审制度, 加强监控。

建立以内部审核为主的监督管理, 内审审核成员是以现有的生产部、品控部、质检部、设备部、人事部等部门负责人成立的一个直接归董事会管理小组。审核小组通过内部常规检查, 现场考察、监督抽查等手段, 对公司的BRC体系实施内部控制。内部审核人员以他的独立性和对本企业的了解, 以及在长期工作中积累的经验, 能够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并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找出对策, 及时向最高管理者提出建议, 弥补漏洞,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内审制度的完善, 有利于加强对企业各个岗位授权批准制度的监督, 及时发现已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 对企业的管理和内部控制提出改进建议, 从而起到预防风险的作用, 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实现预期控制的目标。[5]

参考文献

[1]摩迪认证国际有限公司.食品安全全球标准.英国文书局, 2008.

[2]刘先德, 段启甲, 佘锐萍.我国目前HACCP应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食品科学, 2007.

[3]GB/T19001-2008版.

[4]余凯成, 程文文, 陈维政.人力资源管理[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9.

食品认证 第9篇

文选牌有机葡萄由铁岭市文选葡萄专业合作社按照有机农业技术生产, 不施化肥、农药, 葡萄果粒均匀, 果粉完整, 果面清洁光亮, 呈紫黑色, 生食可免洗, 皮薄肉硬, 可切成薄片, 果实含糖量18%~22%, 色香味浓, 风味纯正, 最大限度的体现了原产地风味。应用该项技术生产的巨峰葡萄每公斤价格20~40元, 是普通葡萄价格的10倍, 亩效益可达1.5万~2万元。该品牌2001年在国内葡萄方面首家并唯一通过欧盟有机食品 (ECOCERT) 国际生态认证, 其科研成果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铁岭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在第九届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上被评为优质葡萄, 还被评为2008北京助奥指定农产品, 并多次在全国农博会上获金奖。目前该品牌已在国家工商局申请注册“文选”牌和“王文选”牌商标, 并获得辽宁省著名商标, 产品销往国内各大城市。

文选系列有机葡萄在栽培过程中应用了酵素菌生物农业技术, 果穗整理和套袋技术, 避雨栽培技术, 控制树相技术及“三造”、“三七”、“三平衡”、“六带”、“四不”、“六防”等一系列无污染、优质、可持续发展的有机葡萄标准化栽培技术, 连续十几年不施化肥农药, 使园内自然植物与种养殖形成相互利用、循环转化的有机生物链。通过造土、造树、造果, 达到土壤、树势、营养成分三平衡;为了进一步提高葡萄的风味和品质, 示范园采用了不施肥、不灌水、不锄草、不打有害农药的“四不”技术, 前5年施用园内散养的农家肥, 5年后达到不施肥、不灌水栽培, 只靠雨水维持水分, 靠落叶和草类腐烂补充营养, 从而每亩可节约和增加地下蓄水共600吨;枝果管理方面采用亩留叶7万片、果粒7万粒、新梢7000个的“三七”技术, 每株留果穗5个, 每果穗留果粒30~35粒, 亩产量控制1000公斤以内。

食品认证 第10篇

国家认监委日前下发通知, 将组织开展2009年食品农产品认证监管工作。重点检查有机产品、绿色食品、良好生产规范 (GMP)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HACCP)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无公害农产品等认证, 尤其是乳制品生产企业的相关认证。重点查处获证企业、产品不能持续符合认证标准要求, 买证、卖证, 超期、超范围使用认证证书、认证标志, 认证机构未依法有效实施跟踪调查、违规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

目前, 我国已基本建立了覆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的食品农产品认证认可体系, 逐步形成了“统一管理、共同实施”的工作格局。目前, 食品农产品认证有效证书数达到57077张。

为加强食品农产品认证有效性的监管, 认监委加强了对食品农产品认证有效性的监管力度, 已连续5年组织质检系统, 对认证机构、获证企业、获证产品、认证标识等方面开展了专项监督检查。食品农产品认证工作对于推动我国食品农产品生产企业实施标准化生产, 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切实保障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 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一篇:产品价格调整策略下一篇:建筑艺术双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