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托里范文

2024-05-19

新疆托里范文(精选5篇)

新疆托里 第1篇

沙克玛铜金矿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西伯利亚和塔里木两个古板块之间的准噶尔-哈萨克斯坦地块[1]。区域断裂以北东走向, 倾向北西的巴尔雷克、玛依勒、哈图和达拉布特断裂为主[2]。区域内广泛出露下石炭统的地层, 下部是太勒古拉组, 中部为包古图组, 上部为希贝库拉斯组。二叠系为陆相磨拉石建造[3]。

构造位置位于准噶尔界山华力西褶皱带扎依尔-达尔布特复向斜东段南翼。达拉布特深断裂为北东向断裂组之一, 具有平移走滑和向南东推覆的性质。

区域侵入岩从超基性-酸性均有出露, 以中酸性-酸性岩浆岩及严格受达尔布特深大断裂控制的超基性岩较为发育。侵入岩空间分布受断裂控制作用非常明显, 花岗岩基主要在达尔布特断裂以北出露, 花岗闪长 (斑) 和石英闪长 (斑) 岩岩小岩株主要在达尔布特断裂以南出露。

2 矿化类型特征

经过2010-2012年研究工作, 该区存在三种金矿化类型:构造蚀变岩型、斑岩型、石英脉型、火山角砾岩型, 金矿化的产出地区多伴随有铜矿化。

2.1 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化

2.1.1 糜棱岩金矿化蚀变岩

位于石炭系包古图组陆源碎屑岩地层中。地表出露长近1000米, 宽50-220米, 主要蚀变为高岭土化、碳酸盐化、褐铁矿化、水云母化、弱硅化等, 经探槽揭露刻槽取样分析:Au0.1-0.12g/t.显示金矿化。

2.1.2 金铜多金属矿化蚀变岩带

位于沙克玛南区东花岗斑岩体南缘, 近东西向断裂带, 物探高极化异常。矿化岩性为金属矿化蚀变岩。主要蚀变:褐铁矿化、部分黄铁绢英岩化。钻孔ZK290-1见为褐黑色矿化蚀变岩层。 (据金属快速分析仪测量:Cu、Ni、Ag、Fe有较高显示, 其中:Cu、Ni大于0.1%, Ag65-90g/t) 。

2.2 石英脉型铜金矿化

2.2.1 石英脉型金矿化

含金石英脉呈细脉状穿插于辉绿岩中, 矿化带内石英脉2-3条, 北东-南西向呈斜列式或尖灭再现排列。地表断续出露长650米, 脉宽3-6米, 经探槽TC10取样:Au0.30-1.40 (10-6) 。钻孔延深26米处变薄。

2.2.2 石英脉型铜矿化

①含矿岩石为烟灰色碎裂石英脉, 围岩为蚀变安山岩, 围岩蚀变以绿泥石化、硅化为主。石英脉及蚀变围岩中均见黄铜矿、黄铁矿等金属矿物, 并见孔雀石化。拣块取样 (2件) :0.21-0.33%。

②含矿岩石为石英脉及硅化蚀变安山岩。由TC11、TC220-2探槽揭露圈出 (TC11-H4:2.04%, 1米;TC220-2-H2:0.43%;H3:0.26%) , 矿化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含矿岩石为石英脉及硅化蚀变安山岩。

2.3 火山角砾岩型金矿化

沙克玛地区火山岩分布广泛, 在ZK200钻孔, 含矿岩石为火山角砾岩, 厚1米, Au0.31g/t, 该矿化层位于安山质火山角砾岩与闪长 (玢) 岩的接触位置, 并具弱铜矿化。

2.4 斑岩型铜金矿化

位于花岗闪长 (斑) 岩北侧安山 (玢) 岩中, 地表出露长度340米, 宽210米, 呈不规则的掌状, 槽探揭露:金0.10-0.32g/t.为金矿化蚀变带。通过对ZK240-3钻孔取样分析, 矿化层厚4米, Cu0.10-0.23%, Au0.04-0.16g/t。

3 矿区地球化学特征

沙克玛的金异常的地球化学元素组合 (Au-Cu-Pb-Zn-Sb-SnAs-Bi-W) 与区域金异常的地球化学元素组合基本一致, 而且与我国古生代加里东~海西期形成的金矿矿物组合 (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白钨矿、黑钨矿+自然金+石英) 所反映的地球化学元素组合相似。同时, 北区构造蚀变岩带蚀变组合类型 (弱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绢云母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 和金异常的地球化学元素组合 (Au-Sb-Sn-As-Bi) 与典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相似;南区火山机构矿化蚀变岩带, 岩石的蚀变组合类型 (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 和金异常的地球化学元素组合 (AuCu-Pb-Zn-As-Bi-Mo-W) 与火山岩型金矿相似。

4 矿区地球物理特征

△T最大值为4961.7, 最小值为-3048.78, 最大极化率7.363%, 最小极化率0.07%。

通过激电测量, 划分出9个低阻异常区、9个高极化率异常区。北区低阻高极化带, 呈北东———南西向展布, 显示了线性异常特征。南区呈高阻高极化异常带, 呈北东———南西向展布, 呈现面状异常特征, 显示了与岩体有关的矿化云英岩化蚀变岩分布及多期次含金石英脉分布特征的一致性。

5 找矿前景分析

沙克玛地区处于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斑岩铜矿带的东延部分[4], 包古图斑岩铜金矿的发现表明该成矿带的巨大找矿潜力。沙克玛地区发育丰富的花岗闪长斑岩、闪长 (斑) 岩和石英脉, 据前人研究, 区带内中酸性小岩体成矿十分有利[2], 沙克玛地区的铜、金矿化发育在石英脉岩、构造蚀变带、花岗闪长斑岩岩株及火山角砾岩中。围岩蚀变类型表现出与包古图金、铜矿[4]相似的特征。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异常位置与所发现的矿点相吻合, 显示该区有一定的金、铜矿找矿潜力。另外, 与岩体 (脉) 接触的火山角砾岩亦显示出一定的成矿潜力, 值得关注。

6 结束语

6.1根据沙克玛地区的地质矿化特征, 该区存在构造蚀变岩型、斑岩型、石英脉型、火山角砾岩型四种矿化类型, 围岩蚀变比较强烈, 物探、化探结果与矿化吻合良好, 表明良好的成矿前景, 是个有利的铜、金矿找矿靶区。

6.2建议以沙克玛南部为进一步工作重点, 在物化探异常且成矿有利部位尤其是花岗闪长岩体接触带及构造带进行深部验证, 寻找金铜矿化体。

摘要:西准噶尔沙克玛地区已发现6个金、铜矿 (化) 点, 矿化类型分别为构造蚀变岩型、斑岩型、石英脉型、火山角砾岩型。通过激电测量, 划分出9个低阻异常区、9个高极化率异常区。通过土壤 (岩屑) 测量工作圈出5个综合异常区。通过探槽、钻探等地表揭露和深部验证工作, 显示出物、化探异常与矿化部位相吻合, 显示出良好的找矿远景。

关键词:沙克玛地区,石英脉型矿化,斑岩型矿化

参考文献

[1]张连昌, 万博, 焦学军, 等.西准包古图含铜斑岩的埃达克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中国地质, 2006, 33 (3) :626-631.

[2]成勇, 张锐.新疆西准包古图地区铜金矿成矿规律浅析[J].地质与勘探, 2006, 42 (4) :11-15.

[3]齐进英, 熊义大, 新疆包古图金矿床特征及其成因[J].矿床地质, 1992, 11 (2) :154-164.

新疆托里 第2篇

新疆乌苏市与托里、裕民联合开展农机安全执法活动

9月9日至13日之间,托里县和裕民县农机监理员与我市农机监理员一同在我市开展农机安全生产联合执法活动。在执法检查过程中,三县市农机监理员坚持依法行政,以加强监管、落实责任为重点,积极向农机手宣讲法律、法规,对主动纠正违章行为的农机手,减轻处罚或不予处罚。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以热情周到的服务,树立了农机监理的良好形象,深受农机手的欢迎。同时三县市农机监理员交流了工作经验,增进了友谊。经过一周时间,联合执法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共出动执法车辆20车次,出动执法人员98人次,媒体报道3次,发放宣传材料600余份,治理无牌拖拉机2台,无证驾驶员9人,补检拖拉机18台,纠正各种违章行为36起。

新疆托里 第3篇

主题词:新疆; 托里; 铜矿; 蚀变

一、矿化蚀变特征

区内蚀变矿化主要分为三种类型:① 测区中部、西部靠近花崗岩岩体南侧接触带部位的硅化、碳酸盐化矿化蚀变带;② 工作区中南部沿层产出的呈透镜状、细脉状、豆荚状的赤铁、褐铁矿化;③ 工作区西南部花岗岩小岩株内部及其接触带附近的含铜矿化的网脉状硅化、石英脉。

其矿化蚀变特征是岩石强烈碳酸盐化、硅化、褐铁矿化,多见星点状、侵染状黄铁矿。蚀变体规模均较小呈扁豆状,一般宽2-10m、控制延长100-200m,常呈多条平行脉成群产出。其产状与主构造产状一致,北西走向、北东倾,倾角60-80°。

该矿化带主要存在于凝灰岩、凝灰砂岩之中呈红褐色、灰褐色,存在与地层一致,北西走向、南西倾,一般宽0.5-1.0m、延长15-40m。褐铁矿铁帽中有石英脉流蚀孔成蜂窝状构造,受构造控制片理化十分发育,偶见镜铁矿、黄铁矿等伴生金属矿物局部见孔雀石化。

该矿化蚀变带根据其形态、产状及赋存关系分析为火山沉积同生成因,但其规模小、矿化微弱。

在测区西部见岩株中硅化石英网脉脉较发育,地表可见孔雀石化。矿化主要存在于花岗岩株的东侧及外接触带附近。其岩株东侧呈网脉状硅化伴有孔雀石化,但拣块分析铜矿化极微弱。岩株的外接触带东部见一条宽0.2-0.8m、延长40m的孔雀石化石英脉,打块分析仅有微弱矿化显示。

二、物探异常特征

高精度磁测成果的综合推断解释是依据高精度磁测ΔT异常场的分布特征,结合岩(矿)石磁参数测定结果以及已知的地质资料,运用磁性体磁场理论和地质理论,宏观阐述本区不同地质体引起的高磁ΔT异常特征及分布规律。并对高磁ΔT异常作定性分析,解释推断引起磁异常的地质原因及相应地质体的空间赋存状态、平面展布特征。

由新疆托里县拉木克斯陶一带铜多金属矿区高精度磁测ΔT数据成果可以看出:

1.志留系中-上统马依勒组第二亚组(S2-3mb):分布于区内北东部。主要为灰绿、灰紫色凝灰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凝灰岩、凝灰角砾岩。磁场特征为正、负磁场变化剧烈,最小值为-923nT,最大值1600 nT一般值均在-300nT~600nT左右。凝灰质粉砂岩磁化率均在32(×4πχ10-6 SI)单位,在本区具有强磁性。在志留纪凝灰质粉砂岩地层上观测到的磁场值与磁参数测定结果相一致。

2.奥陶系科克沙依组(Okc):分布于区内东部。主要为灰绿、浅灰色凝灰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凝灰岩。磁场特征为中等磁性的正磁场区,一般值均在100–400nT。局部出现较强的磁场剧烈变化为构造运动磁性矿物富集所致。灰绿、浅灰色凝灰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凝灰岩磁化率在4.89(×4πχ10-6 SI)单位左右,磁性中等。在这套地层上观测到的磁场值与磁参数测定结果相一致。

3.华力西中期肉红色中—粗粒花岗岩体(γ42d ):主要分布在测区中北部,磁场特征为弱磁性的负磁场。最大值为0nT左右,最小值为-400nT左右,一般值均在-200–0nT,中—粗粒花岗岩的磁化率为0.85(×4πχ10-6 SI)单位,磁性较在该岩体上观测到的磁场值与磁参数测定结果相一致。

4.华力西中期肉红色、浅粉色细粒花岗岩体(γ42 ): 主要分布在测区中部、西南部,磁场特征为弱磁性或无磁性。一般值均在-100–100nT,细粒花岗岩的磁化率为0.2(×4πχ10-6 SI)单位,磁性较在该岩体上观测到的磁场值与磁参数测定结果相一致。

5.华力西中期肉红色浅灰白色粗粒斑状花岗岩体上磁场特征比较复杂,与细粒、中—粗粒花岗岩侵入岩体上磁场特点截然不同,磁场跳跃变化,正异常与负异常交替出现。最小的负异常值在-346nT左右,一般在-50nT~-200nT之间;正异常最大值1967nT左右,一般值在50~200nT之间。

6.在粗粒斑状花岗岩地质体上出现二处较明显的负异常带,异常最小值达到-1640nT,一般值均在-800nT左右,地表见辉绿岩,辉绿岩磁化率为7.05(×4πχ10-6 SI)单位,磁性较在该岩体上观测到的磁场值与磁参数测定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区内磁场ΔT异常特征是:

① 测区内地层上磁场多为正磁场区局部有负异常伴生磁场强度较强,主要出现在测区北部、西部;

② 中—粗粒花岗岩为负磁场区,磁场较平稳,主要出现在测区中北部;

③ 测区中东部出现的正异常与负异常交替区,是粗粒斑状花岗岩的磁场特征。

④ 细粒花岗岩为零值区,磁场较平稳,主要出现在测区中、南部。

三、成果认识

1、通过本次地质普查工作初步查明了工作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地层、岩浆岩的分布特征,大致查明了区内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工作区岩浆岩、地层的展布均受北西向区域构造控制,受断北西向主裂构造的影响,平行断裂及的挤压破碎片理化普遍发育,并且有后期的中酸性脉岩石英闪长岩脉发育。

2、依据高精度磁测成果,大致确定地层及不同岩性侵入岩体的范围及平面形态特征;并且在本区推出1条贯穿测区北西向展布的构造,与区域构造位置一致。依据激电中梯成果,全区圈定了视极化率ηs异常6处,DFs5异常位于灰绿色凝灰质砂岩与细粒花岗岩接触部,并且视电阻率呈明显低阻,反映出(含矿)构造蚀变带的存在。

3、应用岩屑地球化学测量获得了4处综合异常和多处单元素异常,为进一步的开展找矿工作提供了信息。

4、本区的矿化蚀变亦主要受北东向构造及岩浆岩的控制,主要的矿化蚀变带均分布于北西向主构造、岩浆岩体附近。通过地表地质测量及槽探揭露在勘查区圈定多条碳酸盐化、硅化蚀变体。矿化蚀变体走向大致为北西~北东方向,长度100-200m,宽度2-10m不等,多呈脉状、豆荚状、透镜状,工程控制后发现局部的金矿化。

新疆托里 第4篇

2008年笔者参与哈图西金矿预查项目工作, 2009年主持哈图西金矿普查项目工作, 通过野外矿产调查、化探扫面及槽探揭露等一系列工作, 在普查区内初步查明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带十余条, 圈定金矿 (化) 体7条, 但勘查工作仅限于地表, 认识程度有限, 根据近两年的工作成果, 对该地区的金成矿条件与区域成矿条件进行初步研究和对比, 对找矿远景进行初步分析, 以期对深部找矿有所启示。

1区域成矿条件

1.1区域地质背景

工作区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之准噶尔微型板块内的达尔布特—卡拉麦里泥盆—石炭纪残余洋盆 (Ⅱ51-1) 的西缘内 (如图1所示) 。该构造带西起西准噶尔的加拉乌勒套, 向东经北准噶尔, 至卡拉麦里一带。地层发育较全, 有元古宇变质基底存在, 岩浆活动较强, 富集了金、铜、铁等成矿物质, 是后续成矿作用的物质来源之一。在后期漫长的构造发展过程中, 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和火山喷发、岩浆侵入活动, 为多金属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构造环境。

1.中新生界覆盖区的地块, 2.具有古生界覆盖的地块, 3.具有蛇绿岩出露的残余洋盆或边缘海, 4.弧前、弧后盆地, 5.岛弧, 6.岩浆弧, 7.裂陷槽, 8.陆缘火山岩带, 9.裂谷, 10.第四系覆盖区, 11.上叠火山沉积盆地, 12.板块缝合线, 13.微板块界线, 14.次级构造单元, 15.构造单元编号, 16.城市, 17.工作区.西伯利亚板块 (Ⅰ) 阿尔泰微板块 (Ⅰ1) 北阿尔泰早古生代陆缘活动带 (Ⅰ1-1) 诺尔特—乌列盖—石炭纪上叠火山—沉积盆地 (Ⅰ11-1) 喀纳斯—可可托海古生代岩浆弧 (Ⅰ21-1) 南阿尔泰晚古生代活动陆缘 (Ⅰ1-2) 克兰泥盆—石炭纪弧后盆地 (Ⅰ11-2) 卡尔巴—纳雷姆石炭—二叠纪岩浆弧 (Ⅰ21-2) 西卡尔巴石炭纪弧前盆地 (Ⅰ额尔齐斯—布尔根板块缝合带 (EBT) 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 (Ⅱ) 准噶尔—巴尔喀什微板块 (Ⅱ1) 准噶尔北缘古生代活动陆缘 (Ⅱ1-1) 萨吾尔晚古生代岛弧 (Ⅱ11-1) 塔尔巴哈台—阿尔曼泰早古生代岛弧 (Ⅱ21-1) 三塘湖晚古生代弧间盆地 (Ⅱ31-1) 谢m斯台—库兰卡孜干泥盆纪陆缘火山岩带 (Ⅱ41-1) 达尔布特—克拉麦里泥盆—石炭纪残余洋盆 (Ⅱ51-1) 滨巴尔喀什泥盆—石炭纪残余洋盆 (Ⅱ61-1) 哈尔里克古生代岩浆弧 (Ⅱ71-1) 巴尔喀什—准噶尔—吐哈古陆 (Ⅱ1-2) 准噶尔中央地块 (Ⅱ11-2) 巴塔玛依内山石炭纪上叠火山—沉积盆地 (Ⅱ21-2) 博格达晚古生代裂陷槽 (Ⅱ31-2) 伊连哈比尔尕晚古生代残余洋盆 (Ⅱ41-2) 吐哈地块 (Ⅱ51-2) 觉罗塔格晚古生代裂陷槽 (Ⅱ61-2) 赛里木地块 (Ⅱ11-3) 博罗霍洛早古生代岛弧 (Ⅱ21-3) 穆云库姆—克齐尔库姆—伊犁微板块 (Ⅱ2) 伊犁石炭—二叠纪裂谷 (Ⅱ12-2) 伊塞克地块 (Ⅱ22-2) 木扎尔特—红柳河板块缝合带 (MHT) 塔里木—中朝板块 (Ⅲ) 塔里木微板块 (Ⅲ1) 塔里木北缘古生代活动陆缘 (Ⅲ1-1) 南天山古生代边缘海 (Ⅲ11-1) 艾尔宾山泥盆纪碳酸盐台地 (Ⅲ21-1) 迈丹套晚古生代陆缘盆地 (Ⅲ31-1) 塔里木古陆 (Ⅲ1-2) 柯坪断隆 (Ⅲ11-2) 库鲁克塔格断隆 (Ⅲ21-2) 北山古生代裂陷槽 (Ⅲ31-2) 敦煌地块 (Ⅲ41-2) 塔里木中央地块 (Ⅲ51-2) .

1.2构造条件

区域构造线方向, 以达尔布特大断裂为界分为显著不同的两个部分。在该断裂以北总体为北东向, 无多大变化;在该断裂以南总体呈近南北向, 往东变为近东西向, 总的看来有“S”形弯曲之势。

根据区内所有构造形迹的性质、序次、复合关系及成生联系等可划分出两组主要构造。即北东构造组和南北向构造组, 另有少量东西向构造和北北西向构造。其中, 北东向构造形成最早, 规模最大, 长期活动, 新构造运动时复活, 切割了南北向构造。东西向构造和北北西向构造规模较小 (如图2所示) 。

1.下石炭统中基性喷发-沉积岩, 2.上新统碎屑岩, 3.第四系松散堆积物, 4.华力西中期第一次侵入超基性岩, 5.华力西中期第二侵入次花岗岩, 6.华力西中期第四侵入次钾质花岗岩, 7.华力西中期侵入岩脉, 8.背斜褶曲, 9.倒转背斜褶曲, 10.向斜褶曲, 11.压扭性断裂, 12.张性断裂, 13.张扭性断裂, 14.扭性断裂, 15.侵入岩接触面倾向, 16.断裂及褶曲编号, 17.工作区.

北东向构造区域上分布甚广, 由一系列北东向褶皱、断裂等组成。对本区脉金矿有控制意义的、规模较大的断裂主要有两条。

1.2.1安齐断裂 (5号断裂)

位于工作区西北角的安齐断裂是一重要断裂, 区域上哈图金矿的1、2、3、4、7、9、10、11、12号矿点都产自安齐断裂两侧 (如图3所示) 。断裂面呈波状弯曲, 总的倾向335°, 倾角70°左右。沿断层在地貌上显示为一线性沟谷地负地貌, 并可见断层泉, 破碎带宽50m左右, 沿断裂面有0.5m宽的断层角砾岩、糜棱岩或断层泥。该断裂为一压扭性断裂, 在此断裂带两侧广泛发育有褐铁矿化 (黄铁矿化地表被氧化) , 在这些蚀变带内经常可见石英脉充填于羽毛状断裂或破碎岩石的裂隙中。而上面所提到的金矿点都产在这些石英脉集中分布的地段。

由此看来, 该断裂对本区的脉金矿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 “红色”蚀变带 (黄铁矿化) 是较为重要的找矿标志, 沿此断裂两侧发现新的蚀变岩型、石英脉型金矿的可能性是较大的。

1.2.2达尔布特河断裂 (10号断裂)

断续沿达尔布特河延伸的断裂为工作区内另一条重要压扭性断裂。该断裂方向近于东西或微向北突出的弧形, 工作区内长约10km。西段在达尔布特河北侧附近, 东段则在河道中, 并且在河的北岸在断层的作用下切出一系列陡立的三角面。断裂面倾向北, 倾角在80°左右, 局部地段近于直立或甚至向南陡倾, 在断裂两侧有宽约10~100m的破碎带, 近断层面处, 有不宽于5m的断层角砾岩, 局部地段见有0.3m宽的灰白色断层泥, 破碎岩石遭受片理化, 有时见有细石英脉及碳酸盐脉贯入。断裂两侧次一级小断裂较发育, 尤其是东段, 但总体上所见红色蚀变带 (黄铁矿化) 较安齐断裂少。由于在该断裂带附近的分支断裂上发现了一些小的石英岩脉, 而南侧紧邻阿克巴斯套钾长花岗岩体 (与金在成因上有密切关系) , 所以该断裂带也是工作区内形成脉金矿重要地段。

1.3地层条件

区域内出露主要地层有下石炭统希贝库拉斯组 (C1x) 、包古图组 (C1b) 及太勒古拉组 (C1t) , 如图3所示。

希贝库拉斯组 (C1x) :主要为一套滨海-浅海相沉积的灰、青灰色厚层块状细至粗粒的凝灰质砂岩与层凝灰岩的不均匀互层, 夹暗灰至灰黑色凝灰质粉砂质泥岩、火山灰层凝灰岩及凝灰质粉砂岩、凝灰角砾岩, 局部见有砾岩、硅质岩生物碎屑灰岩及安山玢岩的透镜状夹层。与上覆包古图组 (C1b) 呈整合接触。

包古图组 (C1b) :为一套浅海相细—极细的火山碎屑-陆缘碎屑沉积, 主要岩性为灰—灰黑色薄层状凝灰质粉砂岩、凝灰质分砂质泥岩与灰、绿灰色薄层状细至较细层凝灰岩之不均匀互层, 夹火山灰层凝灰岩、细粒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粉砂岩、细-中粒砂岩、硬砂质长石砂岩、圆砾岩、硅质岩、凝灰质角砾岩、安山玢岩、大理岩化灰岩等。因受区域动力变质作用的影响, 岩石普遍发生不同程度的绿泥石化、大理岩化。与上覆地层太勒古拉组 (C1t) 及下伏地层希贝库拉斯组 (C1x) 均呈整合接触。

太勒古拉组 (C1t) :与下伏包古图组 (C1b) 部分呈断层接触, 岩性较为复杂, 以灰色、灰绿、暗灰、绿。紫红色薄层状细粒凝灰岩、晶屑层凝灰岩、火山灰层凝灰岩、凝灰质粉砂岩、凝灰质粉砂质泥岩不均匀互层为主, 夹数层杂色中基性喷发-沉积岩 (包括辉绿岩、玄武岩、安山岩、碧玉岩、硅质岩等) 。因受区域动力变质作用的影响, 岩石不同程度地发生绿泥石化及绿帘石化等蚀变。

区域内金矿主要赋存于下石炭统包古图组 (C1b) 及太勒古拉组 (C1t) 中。含矿岩性基本相似, 为破碎蚀变带中的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粉砂岩。金矿体多成透镜状, 主要有含金石英脉型和破碎蚀变岩型。

1.4岩浆岩条件

侵入岩:区域内与成矿作用有关的是华力西中期第四侵入次钾质花岗岩 (γ42d) , 该次侵入岩活动规模大, 出露广, 岩体主要沿达尔布特大断裂两侧分布, 呈岩基、岩株、岩枝产出。

岩体分异程度较高, 由岩体中心向边缘可划分出中央相、过渡相和边缘相三个相带。区域上含金石英脉与该次侵入的花岗岩体 (γ42d) 有明显的同源关系, 该岩体含金情况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 该花岗岩体及其派生脉岩普遍含有较多的金, 而且同次侵入的其他岩体含金情况与此岩体相同。可见含金石英脉也属该次侵入岩的派生产物。另外还具有这样的趋势, 靠近花岗岩的含金石英脉属于中-高温热液型, 而远离花岗岩的则属于中低温热液型。

脉岩:脉岩有基性脉岩, 中性脉岩, 酸性脉岩三类, 贯穿在华力西中期侵入岩及石炭纪地层中, 中—新生代地层内未见出露。它们均属于华力西中期中—酸性主侵入体派生的浅成脉相产物。

本区的脉金矿分别与石英脉有直接的成因联系。

石英脉:广泛发育于酸性侵入岩及下石炭地层中, 尤其在达尔布特大断裂以北及哈图山南一代更为集中。脉岩方向主要有三组:北东-北东东向组 (20°~80°) ;北西向组 (295°~330°) ;及南北向组。前二组最发育, 南北向较少。

岩脉一般长几米至数十米, 最长达数百米, 宽0.01~12m。

按其含矿性分为3种:

1) 无矿石英脉:一般呈规则的脉状产出, 呈南北向或北东向延伸, 常穿破北东—北东东向早期石英脉, 岩石为新鲜洁白的致密块状体, 不含或少含其他矿物;

2) 含金石英脉:在达尔布特大断裂以北分布极广, 该断裂以南有少量分布, 均产于下石炭地层中, 空间分布上强烈的受断裂的控制, 常呈单脉, 复脉或网状脉产于断裂破碎带上, 规模大小不一, 最大者长达200m以上, 宽大数米, 延伸方向以北东向的为主, 北西及南北者次之, 而倾角均甚陡。就岩性而言, 这种石英脉常具细网脉状构造, 含大量毒砂, 黄铁矿及其他杂质, 有时夹杂围岩的碎块, 在宝贝金矿东南花岗岩体附近的石英脉中, 还可见有少量的长石。一般的情况是含金愈富, 其中所含之黄铁矿, 毒砂及其他杂质亦愈多。金在其中呈可见及不可见金两种状态产出。

含金石英脉的形成在成因上与华力西中期第四次入侵的钾质花岗岩有关, 为该次岩浆活动的期后产物;

3) 含水晶石英脉:分布于阿克巴斯岩体内, 为此种花岗岩的派生产物。水晶一般呈晶簇产于石英脉的小晶洞中, 价值不大。

1.5区域金矿分布及金成矿规律

1.5.1金矿分布

在达尔布特断裂以北, 玛依勒断裂以南, 宽约80km, 长约100km范围内, 共有大、中、小金矿床 (点) 90个以上, 在本区域内发现的比较具有工业价值的金矿床有8处 (1、2、3、7、9、10、11、12号) , 其中2号、7号为中大型 (如图3所示) 。

1.第四系, 2.下石炭统太勒古拉组, 3.下石炭统包古图组, 4.下石炭统希贝库拉斯组, 5.华力西中期第四侵入次钾质花岗岩, 6.华力西中期第二侵入次花岗岩, 7.金矿床 (点) .

2号金矿床:位于安齐压扭性断裂南侧100~200m。矿区出露地层为下石炭统包古图组 (C1b) 灰色层凝灰岩夹凝灰砂岩, 矿区内发育两组小的次级断裂, 含矿溶液沿上述断裂侵入, 形成含金石英脉。石英脉比较短小, 断续出露, 与围岩界线清楚。含金石英脉数目较多, 较大者有10条, 一般长30~150m, 最长者180m, 厚10~70cm, 最厚达2.9m。石英脉两侧围岩中黄铁矿化较普遍, 局部地方还见有微弱的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金品位一般为0.5~3.6×10-6, 另外, 具黄铁矿化的围岩中金含量也较高, 不少地方超过含金石英脉本身, 最高达9.49×10-6。

成因类型为中—高温热液石英脉型金矿。

7号金矿床:位于安齐压扭性断裂北侧不远。矿区出露地层为下石炭统太勒古拉组 (C1t) 灰色火山灰层凝灰岩、泥质硅质岩、杂色层凝灰岩, 夹黄绿色斜长玢岩、紫红色碧玉岩等。沿安齐断裂北侧发育着一系列的具压扭性质的北西向小断裂, 这些羽状裂隙形成了沿主干断裂延伸的破碎带, 含金石英脉沿破碎带分布, 一般长30~140m, 厚5~15m, 最厚着0.5~1m。金含量最高达64.94×10-6, 具黄铁矿化的蚀变围岩中, 含金也较为普遍, 达6~8×10-6。矿床成因类型中—高温、中—温热液型。

其它金矿规模较上述2个金矿规模小, 矿石类型及围岩特征非常相似, 这里不再详细评述。

1.5.2金成矿规律

1) 在主干构造与次级构造交汇锐角部位, 构造应力比较集中, 有利于金活化迁移和富集, 区域内金矿床 (点) 多产于这些部位;2) “红色”蚀变带控矿作用较明显, 蚀变岩型金矿化、石英脉型金矿化主要产于“红色”破碎蚀变带中, 这些破碎带多由次级羽状断裂构造控制, 破碎岩石因褐铁矿化 (由黄铁矿氧化形成) 侵染而形成所谓的即“红色”蚀变带;3) 具有黄铁矿化 (褐铁矿化) 、硅化、碳酸盐化的蚀变围岩中易形成金矿的富集。

2普查区金矿 (化) 体特征

根据地质草测及槽探工程取样分析成果, 将Au品位≥0.5×10-6的圈定为矿体 (依据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205-2002) , Au品位在0.1~0.5×10-6之间的圈定为矿化体, 共圈定矿体2条, 矿化体5条 (如图4所示) 。

1.下石炭统太勒古拉组, 2.下石炭统包古图组, 3.地质界线, 4.褐铁矿化蚀变带, 5.金矿体及编号, 6.金矿 (化) 体及编号, 7.断层及编号.

Ⅰ号金矿体:位于工作区西北部, 呈北东—南西向展布, 产于下石炭统太勒古拉组 (C1t) 褐铁矿化蚀变凝灰岩破碎带中, 地表延伸长度约70m, 呈透镜状。地表由2个探槽TC1、TC2控制, 工程间距100m, 西端没有工程控制。矿体厚度1.7m, 品位0.468×10-6。

Ⅱ号金矿 (化) 体:紧邻Ⅰ号金矿体, 与其受同一探槽控制, 呈北东—南西向展布, 产于下石炭统太勒古拉组 (C1t) 褐铁矿化蚀变凝灰岩破碎带中, 地表延伸长度约120m, 呈透镜状。地表由2个探槽TC1、TC2控制, 工程间距100m, 西端没有工程控制。矿体分两层, 厚度均为1.7m, 中间有1.7m厚的夹石, 两层矿体品位均为0.137×10-6。

Ⅲ号金矿 (化) 体:位于工作区西北部, 近东西向展布, 产于下石炭统包古图组 (C1b) 褐铁矿化蚀变凝灰岩破碎带中, 地表延伸长度约90m, 呈透镜状。地表由2个探槽TC5、TC6控制, 工程间距80m。西端没有工程控制, 矿体厚度1.7m, 品位0.12×10-6。

Ⅳ号金矿 (化) 体:位于工作区东北部, 近东西向展布, 产于下石炭统包古图组 (C1b) 褐铁矿化蚀变凝灰岩破碎带中, 地表延伸长度约90m, 呈透镜状。地表由2个探槽TC7、TC25控制, 工程间距130m, 东端没有工程控制。矿体总厚度3.9m, 平均品位0.128×10-6。

Ⅴ号金矿 (化) 体:位于工作区东北部, 呈北东—南西向展布, 产于下石炭统包古图组 (C1b) 强褐铁矿化蚀变凝灰岩破碎带中, 地表延伸长度约170m, 呈透镜状。地表由2个探槽TC14、TC15控制, 工程间距130m, 东端没有工程控制。TC14中矿体厚度1.65m, 品位0.102×10-6, TC15中矿体分为三层, 厚度分别为1.3m、1.6m、1.6m, 品位分别为0.102×10-6, 夹石厚度分别为2.5m、1.6m (如图5所示) , 围岩蚀变主要为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

1.第四系, 2.凝灰岩, 3.褐铁矿化, 4.岩石破碎带, 5.地质界线, 6.探槽基线, 7.取样位置及样品编号, 8.金矿化体.

Ⅵ号金矿 (化) 体:位于工作区中部, 近东西向展布, 产于下石炭统太勒古拉组 (C1t) 褐铁矿化蚀变凝灰岩破碎带中, 地表延伸长度约100m, 呈透镜状。地表由2个探槽TC17、TC19控制, 工程间距80m, 东端没有工程控制。矿体厚度1.7m, 平均品位0.189×10-6, 矿体西端围岩中见石英脉。

Ⅶ号金矿体:位于工作区中部, 为北西—南东向展布, 产于下石炭统太勒古拉组 (C1t) 褐铁矿化蚀变凝灰岩中, 地表延伸长度约80m, 呈透镜状。地表由2个探槽TC20、TC21控制, 工程间距90m, 西端没有工程控制。矿体厚度3.8m, 平均品位0.494×10-6。

3普查区金成矿规律总结

根据以上所述以及工作成果, 认为普查区金成矿具有以下几个规律:

1) 地层控矿性明显, 所有矿 (化) 体均产于下石炭统太勒古拉组 (C1t) 和包古图组 (C1b) 地层中;

2) “红色”蚀变带控矿作用较明显, 普查区内除Ⅶ号矿体外, 其余6个矿 (化) 体均产于“红色”蚀变带中或产于“红色”蚀变带的接触部位;

3) 次级构造控矿较为明显, 金矿化多产于“红色”蚀变带中, 而这些蚀变带多由断裂构造形成, 从图5中可以看出, 这些蚀变带近东西向展布, 主要沿F1断裂 (安其断裂) 两侧呈羽状排列, 显然是其所属的其次级构造, 它们是普查区内金的导矿通道和容矿场所;

4) 围岩褐铁矿化、黄铁矿化及硅化等蚀变作用较强的地段金较易富集成矿。

4结论

1) 地质背景相同, 与已经发现的金矿床、金矿点同处于萨尔托海—安齐成矿带内;

2) 构造条件相同, 金矿化均受安其断裂两侧的次级构造控制;

3) 控矿地层相同, 均为下石炭统太勒古拉组 (C1t) 和包古图组 (C1b) ;

4) 岩浆岩条件相同, 与成矿作用有关的都为华力西中期第四侵入次钾质花岗岩 (γ42d) ;

5) 围岩蚀变类型相同, 围岩蚀变主要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

由以上几方面可以推断, 普查区具有良好的金成矿地质条件, 是寻找蚀变岩型金矿的有利地区。尽管在现有阶段的勘查工作程度下, 地表还没有发现规模较大、品位较高的金矿体, 但根据在邻区哈图金矿收集的信息, 该矿床目前的开采深度已到地下600m, 因此, 普查区深部具有非常好的成矿远景, 可采用深部工程揭露手段, 实现找矿工作的突破。

摘要:新疆托里县哈图西普查区位于萨尔托海—安其断裂成矿带, 该成矿带发现的大、中、小型金矿床 (点) 较多。笔者以该地区1∶10000普查工作成果为基础, 对金成矿条件及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 通过与区域内发现的金矿床成矿条件和规律的对比, 认为, 普查区金成矿条件与区域成矿条件有许多相似之处, 因此, 具有较好的深部成矿远景。

关键词:托里县,哈图西,安其断裂带,蚀变凝灰岩破碎带,找矿远景区

参考文献

[1]新疆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大队五分队, 新疆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克拉玛依幅 (1∶20万) 地质图、矿产图及说明书[R], 1966.

[2]新疆工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金矿) 课题组曾亚参、黄建华、王功恪、雷启修等.萨尔托海安齐成矿带成矿规律的研究及金矿预测[R], 1992.6.

新疆托里 第5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

能力目标 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情感目标 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重难点: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是白居易赞美江南的名句,今天我们来欣赏花间词派代表作家韦庄赞美江南的词作《菩萨蛮》,比较鉴赏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

二、关于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2、关于花间词派和婉约派的区别

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凡五百首编成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秾艳为主,史称花间词派。北宋词家,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上承花间词,去其香软浮艳,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

3、背景介绍

《菩萨蛮》是韦庄避乱在南方写的一组词,《菩萨蛮》共五首。主要歌颂江南水乡的景色和人物的秀丽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4、阅读下面这首《菩萨蛮》,回答(1)—(2)两道小题。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注①]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注②]似月,皓腕凝霜雪[注③]。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①合:应当。②垆边人:酒家女。③霜雪:形容女子手腕白皙。

(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1)“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色)“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或: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答对每1 点得1分】(2)久居他 1 乡的人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不到老的时候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南而遗憾、惆怅,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极度的赞美和留恋之情(此处答案有待商榷)。

三、诗句赏析

1、“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这两句意思:人人都说江南好,确实如此,到江南来作客的人应该在这儿住上一辈子。

小结:这两句抒情。韦庄是北方人,在中原一片战乱中来到了江南,而在江南韦庄只是一个游人客子,却想在江南终老,这里既沉郁委婉地表达了有家不能归的苦衷,也由衷地表达了词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

2、“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这两句意思是:江南春水澄澈,比蓝天更蓝碧,在这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比起中原的战乱,是何等的闲适自在啊。

小结:这两句写景。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景和江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3、“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这两句的意思是:在炉边卖酒的少女像像月亮一样美丽,手腕洁白得像凝满了霜雪。

小结:这两句写人,赞美了江南窈窕美丽的女子。

4、“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须:必定。断肠:形容非常伤心。

其意思是:年轻人未老时还是不要回乡,若是回乡一定会使你伤心断肠。

小结:这最后两句是抒情,抒发了想回故乡勒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

这抒情体现了花间词特点,虽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饶有韵致。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你想还乡,而现在没有老,不能还乡,表现了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后面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四、全诗主旨意境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既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五、艺术特点

在谋篇布局上,上片开首两句与下片结尾两句抒情,中间四句写景、写人。全词写得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具体特点是:

1、语言疏朗秀美、明白晓畅。

2、抒情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陈廷焯:“似直而纡,似达而郁”)

3、写景写人纯用白描,却又清新明丽。

六、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词。

上一篇:方法和实践下一篇:网络环境下的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