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实习范文

2024-08-25

消化内科实习范文(精选12篇)

消化内科实习 第1篇

一、研究对象

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年我院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将实习学生按来我科先后次序随机分为PBL教学法实验组和传统教学法对照组, 每组36人, 两组学生在性别组成、年龄、学习基础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二、教学方法

1.“传统教学法对照组”的教学过程。

所有学生均由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同一教师授课。教材均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本科统编教材《内科学》第七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即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板书等进行课堂授课。

2.“PBL教学法实验组”的教学过程。

(1) 问题的设计。实践证明, 传统教学法已不能适应消化内科教学的要求。如何在有限时间内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提高学习效率, 是当前我国消化内科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以消化系统的某个病种为主题, 教师设计出需学习的问题。这些问题均紧密结合教学目标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与临床思维能力。

(2) 教学过程。教学实施过程辅导教师阶段性选取真实的典型病例, 采用PBL教学法的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5阶段教学, 展开临床病例讨论, 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循证思维能力。过程如下: (1) 首先, 明确学习目标, 然后“提出问题”。可设计如下案例:青年男性患者, 既往有反复上腹痛史, 此次大量饮酒后上腹痛加重, 随后解不成形柏油样黑便, 量多, 每日约5次, 伴头晕、乏力。查体:贫血貌, 血压90/60mm Hg, 剑突下轻压痛。血常规:HB70g/L, 粪隐血: (++++) , 提出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几疾病的原因。 (2) 建立假设:学生归纳出必须掌握的有关问题后, 根据初步收集病史, 体格检查, 适当的辅助检查结果, 通过此案例导入“消化性溃疡”的概念、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并发症, 指导教师予以一定的帮助, 包括如何使用检索工具、参考文献, 某一症状出现常涉及多种疾病, 有必要查询相关资料明确各相关疾病的特点, 进行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病种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胃癌的鉴别诊断。 (3) 论证假设:通过小组讨论, 让实习生以住院医生的身份询问病史、查体、提出需要哪些相关辅助检查如急诊胃镜检查,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作为论证假设的第一步, 其后则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进一步证实原来提出的假设, 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具体实施后产生的效应, 验证原有假设, 修正假设。 (4) 小组围绕病例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诊断及治疗意见。 (5) 讲评:教师就学生们讨论的焦点、难点问题进行点评, 并就重点诊断和治疗, 内镜检查技能予以强调, 做出总结如下:患者青年男性, 既往有反复上腹痛史, 此次大量饮酒后上腹痛加重, 随后解不成形柏油样黑便, HB 70g/L, 粪隐血: (++++) , 首先考虑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出血, 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并发症, 急诊胃镜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并可进行内镜下止血治疗, 治疗首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

(3) 评价指标。考试成绩;学生出科时进行理论测试和综合能力考核 (理论测试部分由科室题库随机命题以消除倾向性;实习结束后学生填写不记名问卷调查表, 对调查项目以“优、良、中、差”4级评分。统计处理:采用t检验或X2检验。

三、结果

1. 考试成绩。

PBL教学组学生理论测试成绩及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 (P<0.01) , 如表1所示。

2. 实习后问卷调查结果.

实习后问卷调查显示PBL教学组学生获得良好以上学生数明显多于传统教学组, 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如表2所示。

四、讨论

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 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PBL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 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它设计真实性任务, 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 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 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3,4]。《消化内科学》是《内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门临床医学理论课, 以往我们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即以教师讲授为中心, 学生被动听的封闭式教学模式, 难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为此我们把PBL教学法 (Problem-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PBL,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 运用于《消化内科学》的教学中。目前, 我国大多医学院消化内科的教学仍按章节系统纵向讲解, 这样虽然保留了各章节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 但各章节内容较为独立、分散, 没有形成很好的横向联系。而消化系统疾病种类繁多、症状错综复杂, 往往同一临床表现可涉及几种不同疾病;由于学时的限制, 不少内容未能在课堂上讲授, 需要学生课后自学;与其他系统病症相比, 消化内科疾病具有更形象化的特点 (如体征、内镜下表现等) , 但教材中往往是用长篇的文字对疾病进行描述, 学生理解起来非常抽象、困难。本研究的对象是在消化内科临床实习的学生, 在我们实行的PBL教学方法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通过病历及患者疾病的临床特征, 主动的提出诊断和治疗等相关问题, 查阅相关文献, 在此基础上所有同学展开自由而完全的讨论, 最后提出一种或数种诊断和治疗意见。PBL教学法对教师及学生的要求应用PBL教学法时, 应注意PBL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不但对本专业、本课程内容熟练掌握, 还应当扎实掌握相关学科知识, 并要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PBL教学的成功开展, 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 需要学生们有主动学习的自觉性, 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标。通过PBL教学, 学生课前认真准备, 课堂上积极讨论, 广泛参与,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反映, 这样的学习既锻炼了自学能力, 发挥了创新精神, 又培养了归纳总结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因而受到一致好评;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实验组的出科考试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评价上, 实验组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思维能力, 信息管理能力, 自学能力上均强于传统教学组, 而这正是成为优秀医生的关键。实验组项目能力的提高与以往的研究和对PBL教学法的认识也是相符的[5]。书写的病历分析发现, 实验组学生的病历书写较完整, 查房记录重点较突出;诊断准确性较高, 鉴别诊断较全面, 诊疗措施完善, 突出表现在病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本组PBL教学组学生理论测试成绩及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 (P<0.01) ;实习后问卷调查显示PBL教学组学生获得良好以上学生数明显多于传统教学组, 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与文献报道一致。

总之, PBL教学模式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 使其能够自主地、积极地畅所欲言, 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也可以十分容易地获得来自其他同学和老师的信息;在讨论中可以随时纠正自己不正确的观点, 加深对正确理论的理解, 还可以不断发现新问题, 解答新问题;它不仅对理论学习大有益处, 还可锻炼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 如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 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 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的能力, 主导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PBL教学模式在我科的应用体现出它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 在此意义上, PBL教学法提高了医院临床教学质量。值得在今后的消化内科临床教学工作中加以推广。

摘要:观察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PBL) 对医学生掌握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知识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整群抽样设立具有可比性的PBL实验组和传统模式对照组, PBL实验组的消化内科疾病教学选用PBL教学法, 消化内科疾病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 然后两组学生进行消化内科理论知识考试及实习后问卷调查结果评分。结果:比较两组学生考试成绩及临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查阅文献的能力, 主动学习的兴趣。结论:PBL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方式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是一种适合于消化科见习学习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消化内科实习教学,Problern-Based Learning,传统教学法

参考文献

[1]Rendas AB, Fonseca M, Pinto PR.Toward meaningful learn-ing in 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using concept map5 in aPBL pathophysioIogy course.Adv PhysioI Educ.2006, 30 (1) :23-29.

[2]Barrows HS.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medicine and be-yond A brief overview.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1996, (68) :3-11.

[3]Bosse HM, Huwendiek S, Skelin S, Kirschfink M, NikendeiC.Interactive film scenes for tutor training in problem-basedlearning (PBL) :dealing with difficult situations.BMC Med Educ.2010, (10) :52.

[4]王红勇.临床实习中互动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 2007:23.

消化内科实习心得 第2篇

消化内科的病人多以腹痛腹泻,呕血黑便,返酸嗳气而入院,以肝硬化,消化性溃疡,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急慢性胃炎,消化道肿瘤为主。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科的急症,病人入院后,必须判断病人的出血情况,绝对卧床休息,监测生命体征,急查血生化,血常规血型,凝血功能。根据情况吸氧,止血补液治疗,然后根据血常规,血生化结果再调整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病人的处理和消化道出血原则一样,同时应排除重型胰腺炎,急做胰腺CT是必须的,抑制胰腺分泌和抑制胰酶活性应尽早应用,并尽量避免使用解痉药物。通过两次的教学查房,对于便秘和结肠癌的护理,了解得更多,也学到很多的相关知识。

随着实习的进程,医院的环境已经熟悉,学习也渐渐进入正轨,在各个科室的实习中间,见到最多的是各种疾病及其常用的各种药物和各种护理的基础操作。在医院实习期间最主要的是病人入院后,能够根据病史资料初步想到是哪一个系统的疾病,之后再排除想到是哪些疾病,需要做哪些检查,对疾病的鉴别,最后给出治疗原则。这些是实习的主要内容,其次就是积极的去做一些临床操作,提高各种护理操作技能的能力,再次多发现问题,不懂的就问,科室里的每个医务工作人员都是你的老师。实习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良好的各项操作技能及提高各种护理工作的能力。在老师负责的态度下,并鼓励我们每项操作的能力,我们积极的争取每一次锻炼操作的机会和能力,如床上擦浴、口腔护理、保留灌肠、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等各种基础护理的操作。在实习过程中,每天坚持“吃苦、吃亏、吃批评”的原则,“吃苦”锻炼我慢慢长大;“吃亏”让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吃批评”提升自己,只有这样,我的水平才能得到提升,每天收获充实的心情。护理工作是非常繁重与杂乱的,尽管在没有临床实习之前也有所感悟,但真正进入病房之后,感触又更深了一步。的确护理工作很零碎,也很杂乱,病房里也很少有人能理解我们的工作。第二收获是正确的认识护理,树立了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养成了良好的工作态度。临床实习是对理论学习阶段的巩固与加强,也是对护理技能操作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也是我们就业岗前的最佳训练。尽管这段时间很短,但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应该倍偿珍惜这段时间,珍惜每一天的锻炼和自我提高的机会,珍惜与老师们这段难得的师徒之情。

作为一名护士,不仅要学会基础的扎针技术,也要学会导尿、鼻饲等很多得东西。护士这个职业很平凡却很伟大,一个好的护士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还要耐心,细心,胆大。护士受到尊重的同时,也会时常受气,受累,但也必须用微笑面对病人,面对一切。护士长经常教导我们,我们护士也算是服务行业,就算你再气再累,也要脸上充满笑容。是的,只有用心去对待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经验探析 第3篇

【关键词】神经内科 临床实习 教学经验

【中图分类号】R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080-01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对医学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临床实习教学作为为我国医学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途径,临床实习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了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神经内科作为一个重要的科室,在神经内科临床实习中,医学实习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临床实习来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在实习的过程中培养实习生独立自考的能力,为实习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带教教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实习生的学习效果,带教教师就必须多临床实习生进行全面的训练,不断提高实习生的临床实习经验。

1.临床实习前的教育

1.1强调实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实习的认识。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社会对全面型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就业难作为我国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跟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带教教师必须加强临床实习的教育,提高实习生对临床实习的认识。临床实习是巩固临床实习生临床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带教教师可以通过考勤机创卫负责制等方式来监督实习生,进而提高实习生的认识。

1.2注重医德的教育。实习生临床实习是让医学生从学生转变为医生的门槛,实习生只有具备丰富经验的临床实习经验,才能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就目前来看,医德在我国当前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医生的医德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现代社会的稳定发展[1]。为此,作为带教教师,在进行临床实习教学的时候,不仅要想实习生传授医学科学知识,同时还要加强实习生医德教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有很多危重病例和疑难病例,带教教师要让学生时刻谨记每个患者的生命都是珍贵的,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对技术要精益求精,对工作要极端地负责任,对患者要热情、耐心,要设身处地体貼患者,为患者着想,想方设法为患者解除病痛。

1.3感染问题。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有很多危重病患者,患者在住院期间,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防感染问题。作为带教教师,当实习生进入到科室后,要加强实习生防感染教育,采用多种形式对实习生进行职业危害性及预防措施的继续教育,提高实习生对医院感染危害性的认识,使实习生树立较强的职业防护意识[2]。如:如何避免针刺伤、如何正确洗手等。同时,带教老师在带领实习生进行临床实践操作时,要加强他们心里素质的教育,多鼓励他们进行临床实践,让实习生熟练掌握各种技术操作,及时调节情绪,做到心平气和,忙而不乱,条理清晰,避免和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神经疾病学与许多临床学科有着密切的关联,提高神经外科临床实习教学的有效性有助于实习生今后更好的发展。为此,在临床实习中,带教教师应要求学生对神经系统疾病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不仅要加强他们神经疾病理论知识的教育,同时还要加强他们临床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巩固实习生的理论知识,进而逐步掌握诊疗常规,提高医疗技术。

2.1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理论知识是实习生进行临床实习的基础,理论知识不到位必然会影响到临床实习效果。在神经内科临床实习前,作为带教教师,必须对实习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全面了解,可以通过理论测试来测出实习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进而方便带教教师进行针对性教育,并补充相关的新知识,不断丰富实习生的理论知识。神经科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习神经系统的体查,是神经学入门的基础,笔者在带教过程中发现:许多实习生对神经系统知识不够全面,在面对患者的时候不知所措,无法独立完整询问病史,检查病人。针对此类问题,带教教师需要反复训练。例如,带教教师要在实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查房的机会,让实习生独立完成查房、询问病史的任务,带教教师则在一般进行辅导型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理论知识来指导临床实践,进而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升华和巩固[3]。另外,带教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掌握诊断方法。可定期组织学生对病例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丰富学生的临床知识,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实习生的良好发展

2.2加强临床实践,丰富临床经验。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实习生只掌握理论知识而得到实践锻炼,必然会影响到实习生今后的发展。为此,神经内科临床实习中,带教教师要加强实习生的临床实践,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将神经系统查体、腰椎穿刺术、神经影像学阅片及病历的写作作为重要基本功对每位实习生进行反复训练。神经科疾病的涉及面非常广,实习生在临床实习的过程中,面对复杂的神经系统,带教教师先要将正确、熟练的神经系统检查相关操作告知实习生,让实习生独立完成神经系统查体工作,进而不断丰富实习生的临床实践经验。另外,腰椎穿刺术是神经科常见的一项基本操作,带教教师要多给实习生练习腰椎穿刺的机会。带教教师可以播放腰椎穿刺的视频或影片,让学生掌握准确的操作步骤和流程,掌握腰椎穿刺中的重点及注意点,操作前带教教师必须加强示范,实习生正式操作时带教教师在旁边全程指导,及时纠正实习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之处,进而提高实习生的临床实践水平[4]。

3.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实习总结

在实习快要结束时,带教教师要集中同批实习的实习生进行工作总结讨论,引导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进行及时的总结和记录,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在当前社会中,加大医学人才的培养及时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我国现代医学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神经内科临床实习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神经内科实习有助于提高实习生的临床实践经验,丰富实习生的理论知识,进而更好地促进实习生从学生想医生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常琳,吕友梅,徐莉君. 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经验浅谈[J]. 考试周刊,2009,15:205-206.

[2]孙晶.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神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体会[J]. 考试周刊,2011,82:213.

[3]杨宇,孙欣,吴江. 七年制医学生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方法实践与思考[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1:1109-1111.

肿瘤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体会 第4篇

在尚未单独开展肿瘤学教学的基本情况下, 许多教学医院立足于临床工作实际, 将肿瘤科作为实习科室之一, 使学生在实习中能够获取更多肿瘤专业知识[3]。重庆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是本校临床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教学医院。较早地开展了肿瘤学临床实习工作, 对于学生扩展临床理论与实践知识面、提高综合医疗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 开展肿瘤内科学临床实习教学的一些体会做一介绍:

1 强调培养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肿瘤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目前尚无统一规范的本科教学大纲及专科教材, 有关肿瘤学的教学内容较为分散, 多是分散到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耳鼻喉科学及影像学等各专科中, 各门课程都以自己的学科为中心, 片面追求本学科的部分内容而增加了课程之间的重复, 使学生缺乏对肿瘤学的整体认识, 更无法对各个肿瘤学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系统理解[4]。而且, 由于许多医学院校没有单独设立肿瘤专科教学, 在教学大纲中并没有安排学生到肿瘤科见习或实习, 学生也就没有机会充实其肿瘤学知识。

肿瘤内科学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全科医学。学生必须具备了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 才能够在肿瘤内科临床实习中获得更好的提高。因此, 在实习带教中, 我们十分注意强调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 强调对每一个病例均应全面准确地采集病史以及详细体格检查, 结合辅助检查, 归纳出诊断结论, 制定出个性化治疗方案。特别是带有肿瘤内科学专业特点的诊疗知识, 如对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病情变化、肿瘤的远处转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多系统与多器官之间的相互影响等方面, 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病理学、生理学以及病理生理学基础知识结合病例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探讨。通过这样不断地运用医学基础知识, 将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 以常见肿瘤为重点, 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肿瘤科实习所要掌握的是常见肿瘤包括食管癌、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大肠癌等肿瘤的诊治。其中涉及到很多具有肿瘤科特色的诊疗操作, 如放疗定位、腔内化疗、肿物穿刺检查、静脉化疗、胸水腹水的抽取、介入治疗等, 我们均统筹安排, 尽量让实习生参加, 以提高感性认识。带教老师一般首先讲解规范化操作步骤;其次, 引导实习生了解该项操作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第三, 给实习生进行示范操作, 边做边讲解操作要领;然后让实习生亲自动手做;最后, 进行统一点评。部分诊疗操作如介入治疗等, 则安排学生参观并讲解, 以增加他们对肿瘤治疗新手段的了解。通过以上方式, 使得学生肿瘤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 注重培养实习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正确的临床思维才能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如何在大量临床资料中抓住主要矛盾, 尽快做出诊断, 主要靠正确的临床思维, 这在肿瘤学这个临床交叉学科中显得尤为突出[5]。因此, 在肿瘤内科学临床实习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是平日带教工作中十分重视的问题。

在肿瘤学实习之前, 医学生一般已经系统学习过解剖学、病理学、内外科等临床各科知识。在临床教学中并没有更多地重复上述学科知识, 而把重点放在体现肿瘤学自身教学特点上, 使学生洞悉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 比如:一个肺癌患者来院治疗, 和学生一起分析患者什么情况下可行外科手术治疗, 与肿瘤外科学知识联系起来;在什么时候患者可进行放射治疗或与化疗结合治疗, 这与放射肿瘤学联系起来;患者进行γ刀治疗的指征是什么, 这可展开介绍较先进的肿瘤治疗方式;最后, 患者进行化疗的方案有哪些, 可能会出现哪些化疗毒副作用, 这与肿瘤内科学以及大内科学的诸多知识就紧密结合起来了。通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往往会觉得从一个病例可以大有所获。

床边教学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途径之一。查房时, 带教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中做起, 根据已掌握的基础知识, 帮助他们由表及里分析病情, 从而更好的把课本知识同实际病例结合起来。在床边教学时, 引导学生注意患者的血清学检验、影像学检查等检测结果, 特别是患者在化疗、介入治疗等肿瘤治疗期间, 每日变化的具体毒副反应等机体实际情况, 真正发挥床边教学生动形象的特点, 让学生对肿瘤内科学的临床实际更为印象深刻。同时, 还尽可能结合目前肿瘤学快速发展的特点, 注重学科研究前沿, 从肿瘤学自身角度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科概念, 使学生在床边教学中结合临床实际和学科发展初步形成完善的肿瘤学知识体系。

利用典型病例进行讨论教学。病例具有真实、自然的特点, 病例教学可起到模拟直观的教学作用, 既丰富了教学内容, 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6]。讨论前把病例资料发给学生,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每个小组安排1个同学发言, 其他同学补充, 大家对疑问进行深入讨论, 最后由老师结合病例讲解总结。这样以学生为主体, 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 通过病例讨论, 还可使学生从老师与其他同学的发言中学到许多有益的思维方式,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进行病案分析的时候, 多会鼓励学生踊跃发言, 陈述自己的观点, 甚至进行反驳、辩驳,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对肿瘤学的学习兴趣, 也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3.1 临床实习小讲课

实习生进入本科实习后, 常会发现很多病人术后仍需化疗、放疗;各种肿瘤患者应用的化疗方案不同;有的肿瘤病人可做化疗且效果良好, 而有的病人不能做化疗, 有的病人化疗后毒副作用很大等疑惑。为此, 在实习间隙中会安排1-2次小讲课, 以解答这些疑惑, 巩固肿瘤内科学的基本理论, 建立综合治疗概念。内容包括肿瘤综合治疗、肿瘤细胞增殖动力学知识及联合化疗方案的制定以及化疗适应症、禁忌症和毒副作用等。常采用启发式教学, 根据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引起学生追求答案的悬念, 引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就可使枯燥的内容趣味化, 不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而且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 避免了学生过分依赖教师, 以此提高学生实习的主动性。

3.2 采用多媒体教学

由于教学医院承担了许多班级的临床教学任务, 典型病例往往很难满足教学的需要。一方面学生多病人少, 另一方面肿瘤病人本身精神压力较大且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配合教学的依从性差, 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在临床实习教学中,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7]。

当学生在校期间上基础课时, 虽然也是多媒体教学, 但是学生并没有看见临床实际病例, 因此往往效果不好。在肿瘤内科学临床实习中, 同样也采用多媒体教学, 但是效果却大不一样。不管是在小讲课或是病例讨论, 将肿瘤内科典型病例制成多媒体课件, 在图片、照片或者视频中配合少量文字, 在学生面前可呈现肿瘤的临床体征、影像学改变、病理学改变等, 这样使学生对肿瘤内科患者的临床特点留下深刻印象。我们并不强调面面俱到, 着重强调如何诊断以及如何提出治疗方案的具体依据, 在这些方面, 多媒体可以更加直观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还可以达到用一个病例讨论多个疾病的教学, 强化了鉴别诊断的教学。

3. 3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平台查阅文献资料是对医学生的基本要求, 合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充实医学知识是肿瘤内科学临床实习的一个重要方面[8]。肿瘤学是近年来医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 学会利用网络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最新动态, 将使学生对肿瘤学产生浓厚兴趣。因此, 在临床查房或病例讨论之后往往会留下书本上没有答案的问题, 要求学生自行查阅。比如: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肿瘤的基因治疗现状、肿瘤的基因检测评价与应用、肿瘤的内分泌治疗、γ刀和中子刀等很多新的治疗方式等。

尽量引导实习学生有意识的利用网络资源, 不管是好医生网站、丁香园、维普数据库等国内资源, 还是Medline数据库、pubmed以及学校图书馆的一些国外数据库资料等国外信息资源, 都尽可能提供给学生, 但是前提必须是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进行独立的资料查阅, 这才能够使学生逐渐熟悉检索过程, 提高信息获得效率, 达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目的。

4 带教老师注重自我修养

带教老师素质的高低对肿瘤内科学实习学生的学习效果有较大影响[9]。对肿瘤内科教师来说, 除了要具备必须的普通医学基础知识和一般的临床医学知识外, 还必须具备肿瘤病理学、肿瘤内科学、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放疗技术学等方面基本知识。带教老师首先自己要勤于学习,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跨学科地丰富新知识, 提高自身素质, 这样才可以有的放矢地把相关学科知识补充到临床肿瘤学实习教学中。此外, 还要熟悉肿瘤内科学的最新技术及其应用, 掌握和研究国内外的学科现状和发展趋势, 研究本学科的教学方法、内容结构和教学体系, 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 能够站在学科发展新的起跑线上, 把最新的知识与方法介绍给学生。

总之, 肿瘤内科学是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 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必须大力培养实习生扎实的医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注重从多方面培养实习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灵活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注意教师自我专业修养。通过肿瘤内科临床实习教学, 最终应使学生掌握肿瘤内科常见病的临床诊治技能, 提高对肿瘤内科疾病的认识能力, 为日后医疗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贾存东, 杨顺娥.临床肿瘤学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9, 32 (10) :1523-1524.

[2]尤长宣, 苏瑾, 罗荣城.医学本科生临床肿瘤学教学的体会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 2009, 8 (3) :280-281.

[3]王巍炜, 余江敏, 李高峰.关于肿瘤学专业临床实习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31) :85-86.

[4]卢致辉, 罗辉, 陈丽, 等.肿瘤学教学现状及改革探讨[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8, 28 (5) :722-723.

[5]何朗, 陈红.提高肿瘤学临床教学质量的初步体会[J].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9, 24 (3) :290-292.

[6]沈丽达, 谢琳, 李杨, 等.案例教学法在肿瘤内科临床教学中的体会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10) :114-115.

[7]薛妍, 刘文超.多媒体技术在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 2008, 16 (3) :585-586.

[8]庄莉, 任宏轩.提高临床肿瘤学教学效果的新探索[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 8 (4) :150-151.

消化内科实习医生考题 第5篇

【消化系统疾病】

1、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共同病因是什么?幽门螺杆菌临床检测方法有哪些?

答: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共同病因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HP感染的检测方法有:1)通过内镜取材:①快速尿素酶试验(RUT); ②活检标本涂片或病理切片组织学染色,在显微镜下寻找HP;③在微需氧环境下培养HP;④聚合酶链反应(PCR);2)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3)检测血清抗HP抗体。

2、列举两种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药物治疗方案?

答:①标准剂量PPI(奥美拉唑20mg bid或兰索拉唑30mg bid)克拉霉素0.25-0.5 bid  阿莫西林0.5-1.0 bid 或甲硝唑0.4 bid7天;②枸橼酸铋钾(胶体次枸橼酸铋)240mg bid +甲硝唑0.4 bid +阿莫西林0.5-1.0 bid或克拉霉素0.25 bid 7天

3、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是什么?有何临床特点?

答: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是;上腹痛。其临床特点是多数有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其中节律性是最具典型的症状特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胃溃疡的上腹痛节律性不同点在于:前者多为空腹和午夜痛,进食后缓解;后者多为餐后出现腹痛,至下次餐前自行消失。

4、简述消化性溃疡的诊断要点?

答:有典型的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是诊断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线索,但不具有确诊价值;X线钡餐检查发现良性龛影具有确诊价值,但未发现龛影不能除外诊断;胃镜检查是确诊消化性溃疡及其分期的金标准,并可进行活检以鉴别溃疡性质和进行HP检测。

4、简述胃溃疡和胃癌的临床鉴别要点?

答:①一般很难从症状上作出鉴别:中年以上,近期出现上消化道症状,大便OB试验持续阳性,需警惕胃癌可能:近期消瘦,触及上腹包块和/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高度提示腹腔恶性肿瘤。②X线钡餐检查:良性溃疡的龛影突出于胃腔外,光滑,向龛影集中的皱襞融合无中断特点;恶性溃疡龛影位于胃腔之内,边缘不整,龛影周围胃壁强直,呈结节状,向溃疡聚集的皱襞有融合中断现象。③胃镜检查加粘膜活检:良性溃疡多为圆形、椭圆形或线形,边缘光整、充血水肿,底部平坦,覆有灰黄色或白色渗出物,活检为炎性坏死渗出,无癌组织证据;恶性溃疡形状不规则,底部凹凸不平,苔污秽,边缘呈结节隆起,活检证实为癌组织。

5、目前抑制胃酸分泌药有哪两大类?列举两类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用药方

案?

答:抑制胃酸分泌药有H2RA和PPI两大类:①H2RA类常用药物的治疗方案:西

米替400mgbid,雷尼替丁150mg bid或法莫替丁20mg bid;疗程:DU 4-6周,GU 6-8周。②

PPI类常用

药的治疗方案:奥美拉唑(洛赛克)20mg qd,兰索拉唑30mg qd,潘托拉唑

40mg qd,雷

贝拉唑10-20mg qd;疗程:DU 4—6周,GU 6—8周。

6、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有哪些?其中哪些并发症可经内科保守治疗?

答: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有:上消化道出血、胃十二指肠穿孔、幽门梗阻、胃溃

疡癌变。

其中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幽门梗阻可经内科保守治疗。

7、简述胃镜检查的临床价值及其检查禁忌症?

答:①胃镜检查的临床价值:是解决上消化道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

能确诊食道

胃底静脉曲张,结合活检可诊断和鉴别诊断各种胃炎和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上消化

道恶性肿瘤,诊断食道炎和上消化道异物,明确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等。②主要

禁忌症:(1)

严重的心肺疾病不能耐受检查者;(2)严重的高血压或休克处于危险状态者;(3)

不能合作或严重的神经精神病者;(4)疑诊上消化道穿孔或穿孔的急性期;(5)腐蚀性

食管、胃

损伤的急性期;(6)严重的颈(胸)椎畸形或患有主动脉瘤者。

8、肝硬化(失代偿期)肝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有哪些?何为肝硬化的三联征? 答:全身症状:消瘦,乏力,衰弱,面色晦暗(肝性面容)低热;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腹泻;出血倾向与贫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出血和胃肠道出血;内分泌紊乱:三联征(蜘蛛痣、肝掌、男性乳房发育),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男性性欲减退,睾丸萎缩,女性不孕,闭经,尿少,浮肿,皮肤色素沉着。

9、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时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其中对门脉高压症最有诊断特征性意义的是什么?

答:脾大、脾亢 上消化道出血时脾脏可缩小;侧枝循环的建立与开放 此对门脉高压的诊断具有特征性意义; ①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 ②腹壁静脉曲张 ③痔静脉曲张。腹水 最突出的临床表现。

10、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时腹水的特点是什么?如并发原发性腹膜炎腹水特点有何改变?

答: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腹水一般为漏出液,如并发原发性腹膜炎时腹水透明

6度降低,比重介于漏出液和渗出液之间,白细胞数增多,常在500×10/L以

上,其中多形核白细胞计数大于250×106//L,腹水细菌培养可培养出细菌。

11、给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做腹部体检时可能发现那些阳性体征?

答:望诊:腹部膨隆,状如蛙腹,脐部平坦/凸出/脐疝,腹壁静脉曲张;触诊:肝脏质地坚硬,边缘较薄,早期表面尚平滑,晚期可触及结节和颗粒状,通常无压痛(肝脏体积可大可小,有时不一定能触及);脾脏肿大;液波震颤(+);叩诊:移动性浊音(+)/全腹浊音。

12、肝硬化(失代偿期)主要的肝功能指标有何阳性变化?最有诊断意义的指标是哪一种?

答: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白/球比值下降或倒置;此项指标在肝硬化诊断中最有意义;

血清胆红素: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转氨酶(ALTAST):轻、中度升高;凝血酶原时间:有不同程度的延长。

13、肝硬化(失代偿期)有哪些并发症?

答: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征;原发性肝癌;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14、诊断食道静脉曲张临床上常用哪些手段?试对它们做出评价。

答:内镜检查:可直接看见静脉曲张及其部位和程度,阳性率较X线为高;食道

吞钡X线检查:显示虫蚀样或蚯蚓状充盈缺损,纵行粘膜皱襞增宽,胃底静脉曲张时可见菊花样充盈缺损。对诊断轻、中度食道静脉曲张阳性率较低。

15、简述肝硬化(失代偿期)的饮食要求;肝硬化腹水治疗限水、限钠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一般病人以高热量、高蛋白和维生素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为宜,禁酒及避免进食粗糙食物;肝性脑病先兆/肝功能显著损害病人限制或禁食蛋白质;腹水病人少盐或无盐饮食,钠盐摄入量限制500~800mg(氯化钠1.2~2.0g)/天;进水量限制在1000毫升/天左右。

16、肝硬化的主要诊断依据是什么?

答:有病毒性肝炎、长期饮酒等病史;有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肝脏质地坚硬有结节感;肝功能检查常有阳性发现;肝活组织检显示假小叶形成。

17、治疗肝硬化腹水主要使用哪两种利尿剂?各有何特点?联合应用的比例是多少?观察腹水消退的具体指标是什么?

答:肝硬化腹水治疗主要使用螺内酯(安体舒通)和呋噻米(速尿);前者为潴钾利尿剂,后者为排钾利尿剂。螺内酯(安体舒通)和呋噻米(速尿)联合应用,可起协同作用并减少电解质紊乱;使用螺内酯(安体舒通)和呋噻米(速尿)的剂量比例为100mg :40mg。

观察腹水消退的具体指标:尿量增多,体重下降,腹围减少。

18、溃疡性结肠炎在诊断上有什么特点?

答:溃疡性结肠炎并无特征性病理改变,各种病因均可引起类似的的肠道炎症(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改变,故只有在排除各种可能有关病因后才能做出本病诊断。

19、溃疡性结肠炎主要药物有哪两大类?分述用药适应症。

答: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主要为氨基水杨酸制剂和糖皮质激素两类;氨基水杨酸制剂:适用于①轻、中型溃疡性结肠炎;②重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已有缓解的溃疡性结肠炎的维持治疗;糖皮质激素:适应于①重型活动期及暴发型患者;②对氨基水杨酸制剂疗效不佳的轻、中型溃疡性结肠炎。

20、什么是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临床上如何诊断?

答: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是指在短期内的失血量超出1000毫升或循环血量的20%。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常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即血压下降(收缩压<80mmHg、脉压差变窄<25~30mmHg)、心率加快(>120次/分)及各种休克表现。

21、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的病因是什么?

答: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粘膜损害;胃癌。

22、在抢救上消化道大出血时,首先应采取的急救措施是什么?

答:在抢救上消化道大出血时,首先应采取的急救措施是尽快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积极补充血容量以改善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可先输平衡液/葡萄糖盐水/生理盐水等晶体溶液,血浆代用品,改善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最关键是输足量全血。

23、在处理上消化道出血时,紧急输血的指征是什么

答:紧急输血的指征:患者改变体位出现晕厥、血压下降和心率加快;收缩压低于90mmHg;

血红蛋白低于7 g/L或红细胞比容低于25%。

24、对一个有黑粪的病人,如何与非消化道出血的可能原因相鉴别?

答:注意询问有无进食动物血、碳粉、含铁剂或含铋剂的药物等病史;同时检查大便隐血试验即可作出鉴别。大便隐血试验强阳性提示上消化道出血诊断。

25、简述血管加压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作用机制、用法、不良反应

及禁忌症。

答:作用机制:通过对内脏血管的收缩作用,减少门静脉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及其侧枝循环的压力,从而控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用法:持续静脉滴注 0.2~0.4u/min,24小时减为半量,48小时~72小时停药。不良反应:腹痛、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心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塞。禁忌症:冠心病

26、诊断上消化道大出血病因的首选检查方法是什么?何谓急诊胃镜检查?答:诊断上消化道大出血病因的首选检查方法是胃镜检查;急诊胃镜检查是指在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的胃镜检查,可提高出血病因诊断的准确性。

27、对于上消化道出血量的估计最有价值的观察指标是什么?

答:对于上消化道出血量的估计最有价值的观察指标是血压和心率的改变,以及血容量减少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的临床表现。

28、判断上消化道继续出血或再出血的临床征象有哪些?

答:反复呕血,或黑粪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呕血转为鲜红色、黑粪变成暗红色,伴有肠鸣音亢进;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经补液输血而未见明显改善,或虽暂时好转而又恶化,经快速补液输血中心静脉压仍有波动,稍稳定又再下降;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与血细胞比容继续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增高;在补液与尿量足够的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增高。

29、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规止血药物有哪两类?各举一例并写出用法、用量。

答: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药物主要为抑制胃酸分泌药,有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两种,后者抑酸强度优于前者;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40mg,每12小时一次,静脉滴注或推注;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50mg,每6小时一次,静脉滴注。

30、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主要病因有哪些?什么叫Curling溃疡和Cushing溃疡?

答:药物:最常见的是非甾体抗炎药(NSAID);急性应激:严重的脏器疾病、大手术、大面积烧伤、休克、颅内病变、精神因素;其中烧伤所致称Curling溃疡,中枢神经病变所致Cushing溃疡。

31、简述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要点及如何确诊?

答:诊断要点:青壮年患者,有结核病史,伴有其他器官结核病证据;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等结核毒血症状;腹痛(可轻可重)、.腹胀、腹水(可多可少,有时需B超确定)、腹部肿块(多位于脐周,大小不一,边缘不整,表面不平,不易推动)、腹部压痛.或(和)腹壁柔韧感;腹腔穿刺抽得腹水为渗出液,以淋巴细胞为主,一般细菌培养阴性,腹水细胞学检查未找到癌细胞;X线钡餐检查发现肠粘连征象;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腹水抗酸杆菌培养出结核杆菌或PCR扩增检出结核杆菌的DNA,可确诊;腹腔镜检查并做活检,符合结核病理改变,可确诊;在诊断有困难的病例,在征得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的前提下,可正规抗结核治疗2-4周,有效多可确诊。

32、渗出液与漏出液的区别 病因 非炎症所致 炎症.肿瘤.化学或物理性刺激

外观

透明度

比重

凝固

粘蛋白定性

蛋白定量

葡萄糖定量

乳酸脱氢酶(LDH)

细胞记数

细胞分类 淡黄,浆液性 透明或微混 低于1.018 不自凝 阴性 小于25g/L 与血糖相近与正常血清相近常小于100个/立方毫米 不定,可为血性.脓性.乳糜性等 多混浊 高于1.018 能自凝 阳性 大于30g/L常低于血糖水平高于正常血清 常大于500个/立方毫米

细菌学检查

33、简述急性胰腺炎腹痛的临床特点。

答:上腹痛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和首发症状,突然起病,常在饮酒和餐后发生,轻重不一,可为钝痛、刀割样痛、钻痛或绞痛,呈持续性,可有阵发性加剧,可向腰背部呈带状放 射,进食及仰卧加剧,前倾前屈位减轻,不能为一般解痉剂所缓解。

34、急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如何动态变化?

答:急性胰腺炎血清淀粉酶在起病后6~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开始下降,持续3~5天,超过正常值5倍即可诊断急性胰腺炎。

35、临床能引起血清淀粉酶升高的疾病有哪些?

答:临床上引起血清淀粉酶升高的疾病除急性胰腺炎外,还有消化性溃疡穿孔,胆囊炎、胆石症、肠梗阻、尿毒症、大面积烧伤等,但血清淀粉酶升高的数值一般不超过正常值两倍。

36、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征象有哪些?

答:临床出现下列表现的要考虑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全腹剧痛及出现腹肌紧张、腹膜刺激征;

出现烦躁不安、四肢厥冷等休克征象;血钙显著下降至2mmol/l以下; 腹腔穿刺出高淀粉酶活性的血性腹水;肠胀气、肠鸣音 显著减弱等麻痹性肠梗阻征象;Grey-Turner征或Cullen征;正铁血白蛋

白阳性;低氧血症;血白细胞大于18x109/L、血尿素氮大于14.3mmol/L、血糖大于11.2mmol/L(无糖尿

病史)。

37、减少胰腺外分泌,有利于胰腺休息的治疗措施有哪些?

答:禁食; 胃肠减压;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静脉滴注,疗效不肯定;生长抑素,以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疗效较好。

38、简述原发性肝癌的转移途径

答:原发性肝癌的转移途径有:① 血行转移:肝内血行转移发生最早,也最常见,可侵犯门脉分支引起癌栓和肝内多发转移灶,门脉干支有癌栓阻塞可引起门静脉高压和顽固性腹水。肝外转移可致肺、肾上腺、骨、淋巴结、肾、脑等。② 淋巴转移:转移至肝门淋巴结最多,也可至胰、脾、主动脉旁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③种植转移:少见,从肝脱落的癌细胞可种植在腹膜、膈、胸腔等处引起血性腹水、胸水。

以淋巴细胞.间皮细胞为中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可有癌主 细胞 阴性 可找到病原菌

39、简述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意义及诊断标准

答:AFP现广泛用于肝细胞癌的普查、诊断、判断治疗效果、预测复发。可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癌,肝细胞癌AFP阳性率为70%~90%。在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瘤的基础上,AFP诊断肝细胞癌的标准为:①AFP大于500ug/L持续4周;②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不降;③AFP在200ug/L以上的中等水平持续8周。

40、目前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影像学方法有哪些?

答:目前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有:①超声显像:价廉、方便,结合AFP检测,可用于普查肝癌;②CT:可显示直径2cm以上的肿瘤,结合肝动脉造影或注射碘油的肝动脉造影是目前诊断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最佳方法;③X线肝血管造影:能显示直径在1cm以上的癌结节,结合AFP检测的阳性结果,常用于诊断小肝癌。④放射性核素肝显影:有助于肝癌与肝脓肿、囊肿、血管瘤等良性占位性病变的鉴别;⑤磁共振显像(MRI):能清楚显示肝细胞癌内部结构特征,对显示子瘤和瘤栓有价值。

41、原发性肝癌有哪些主要临床体征?

答:原发性肝癌可出现下列主要临床体征:①肝大:呈进行性增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或巨块,边缘钝而不整齐;②肝区压痛:肿大的肝脏常有压痛;③黄疸;④若有肝硬化门脉高压者可有脾大,腹水(移动性浊音阳性),侧枝循环形成(腹壁静脉曲张)。⑤少数病人可在肿瘤表面听到血管杂音,为肿瘤本身血流丰富或肿瘤压迫附近动脉所致。

42、如何发现早期肝癌(亚临床肝癌)?

答: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原发性肝癌往往已到晚期,因此,对高危人群(肝炎史5年以上,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标记阳性,35岁以上)进行肝癌普查是发现早期肝癌的基本措施,其方法为对高危人群每年1~2次检测AFP加超声探查。

43、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因有哪些?

答:肝性脑病特别是门体分流性脑病常有明显的诱因,常见的有上消化道出血、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高蛋白饮食、催眠、镇静药、麻醉药、便秘、尿毒症、外科手术、感染等。

44、简述肝性脑病的分期

答:根据意识障碍程度、神经系统表现和脑电图改变,将肝性脑病自轻微的精神改变到深昏迷分为四期。一期(前驱期)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可有扑翼震颤。脑电图多数正常。二期(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有明显神经系统体征,扑翼抖震颤存在,脑电图有特征性异常。三期(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各种神经体征持续或加重,扑翼样震颤仍可引出,锥体束征常呈阳性,脑电图有异常波形。四期(昏迷期)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脑电图明显异常。也有将亚临床肝性脑病称为隐性期。

45、简述肝性脑病主要诊断依据

神经内科临床护生实习带教方法 第6篇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生;临床带教

【中图分类号】R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5-0140-01

在护理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临床带教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护理学的发展及教育事业的改革,传统的带教模式已不适应优秀后备人才的培养之需,提高护理带教质量已成为当今医学护理院校及教学医院的当务之急。

1制定计划,实施神经内科临床带教

1.1确立目标:培养护生神经内科专科护理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本科常规基础护理操作,提高护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对患者实施护理,完成护理大纲内容及神经内科带教计划。

1.2带教方式:一对一带教。

1.3教师选择:临床带教老师必须具有较丰富的临床带教经验,爱岗敬业,专业技能娴熟,理论知识扎实,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及亲和力,能用现代护理观念进行临床带教的高资历护师。

1.4实习内容安排

1.4.1岗前教育:护生到科后向她们介绍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环境、实习要求及计划、带教老师情况,还要强调医德医风、服务态度、职业道德、护士礼仪等内容,同时加强法律法规教育,使护生树立法规意识,用制度、法规约束自己的行为。

1.4.2主管护师每两周进行一次授课。讲课内容包括护理操作、疾病的护理、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等。

1.4.3每日小讲课,时时有提问,强化护理操作。每个同学有固定的老师,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和神经内科教学计划,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探求知识,并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激发学习动力[1],使护生很快熟悉神经内科基本业务。加强护理操作培训,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做到放手不放眼,从而提高护生的技能。

2实践目标带教

2.1训练期: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参加各种操作。带教老师严格指导,规范操作,根据每个护生的特点,有侧重点地讲解,此期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以老师操作为主,护生看学。第二步学生与老师一起做。第三步学生做,老师看。

2.2实践期:带教老师坚持“放手不放眼”的原则,对于护生能掌握的基本操作,以提问的方式强化护生的理论知识,从而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尔后护生参与疾病的护理,遇到突发事件,指导护生进行抢救配合,提高护生的应急能力。

2.2.1带教中及时掌握护生心理动态: 刚进入临床的护生心理压力非常大,带教老师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善于捕捉护生的心理动态,工作中多与他们进行交流与沟通,深入了解他们的想法,正确对待他们的心理问题,尽量满足他们的心理要求[2]。

2.2.2尽快适应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神经内科有许多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甚至伴随情绪性格的改变,给护理工作带来挑战和困难,所以不仅要做好专科护理,生活护理也十分重要。如翻身、扣背的重要性及技巧性、翻身时如何节力又达到效果、吸痰的重要性及方法、鼻饲的注意事项等[3]。操作中严格无菌观念,同时讲解操作技巧 。

2.2.3 注意培养护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实习初期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主要观察本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疾病的进展、治疗、护理要点等。观察由浅入深,观察能力有所提高后就要培养分析判断能力 。通过提问可以使她们养成主动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2.2.4学习沟通技巧,营造和谐关系:带教老师要注重培养护生与患者、同事的沟通能力。

2.2.5因材施教:根据护生的学历、技能操作水平、知识需求等方面,实施临床带教。

3教学评价和学习质量

3.1了解教学计划实施情况,督促老师提高“教”的质量。

3.2要求护生每天记笔记,包括一日的工作程序、一些重要的规章制度及护士的职责,一周小结一次,有疑难问题及时请教老师。

3.3查看学生笔记,了解学生真正学到什么及掌握什么,对于理解能力或动手能力较差的同学,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反复多讲,多提供参加操作的机会,促进学生自我提高。

3.4实习结束前,进行一次理论和操作考核,对护生临床实习从知识、技能、态度3个方面进行评价,做出鉴定。

3.5科室组织讨论会,分别对带教老师和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包括教师素质、知识水平、临床实践、带教方法和态度,了解护生的要求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带教工作。

4总结

通过临床护理带教,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護患关系,结合本科的特点在今后的带教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从而培养出一批批具有高品质、高素质的神经内科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爱敏,黄美萍.护生临床实习集中培训的必要性[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30

[2]朱儒红.护患沟通技巧[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4,4(4)37-38

内科临床实习教学模式探讨 第7篇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一门重要学科, 以往只采用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不够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 改革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现将我院临床实习教学模式报告如下。

1 教学查房

教学查房是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培养实习医师临床能力的有效途径。根据教学大纲、实习大纲要求, 按照教学目标, 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查房, 为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提供保障。教学查房结合各病区专业特色进行, 原则上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 每月进行1~2次。这样能很好地促进实习医师掌握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情演变、实验结果分析、病程记录及与患者沟通技巧等临床工作基本规范, 使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变为临床工作能力。

1.1 教学查房规程

(1) 查房前准备。首先,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选择有教学意义的典型病例 (病情相对稳定、病史典型、症状与体征明显、诊断基本明确) , 病例应是本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 且经过治疗有明显效果的患者。要提前与患者沟通, 取得其理解与配合。然后, 实习医师通过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 了解病情, 掌握患者病情演变过程与近期存在问题等, 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如检查病历、各项检查报告等;同时, 针对查房要求, 事先查阅、复习该病例相关理论知识。 (2) 由实习医师汇报病历, 带教教师给予补充。 (3) 主持查房教师核实病历内容, 进行必要的查体, 掌握基本病情。 (4) 就患者病情进行病历讨论。分析重点为结合病例特点, 运用国内外新进展、新观点分析患者的病史特点、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标准依据, 并对鉴别诊断要点、重要辅助检查的意义 (充分利用影像学、实验室检查资料) 、治疗原则与方案的选择等进行分析、讨论。

1.2 教学注意事项

(1) 教学查房时间应与医疗查房时间错开, 以尽量减少对日常医疗工作的影响。病区的工作安排应保证实习医师和主持教师能按时实施此项工作, 避免随意更换时间和内容。 (2) 注意实施保护性医疗制度, 符合医学伦理要求, 与患者交流讲究谈话艺术, 并为患者保守医密;要有爱伤观念, 查体部位不应暴露过多, 时间不宜过长。

2 理论教学

临床实习期间主要以临床实践为主。在此期间, 学生临床技能、思维能力、工作技能将得到大幅提高, 因而理论教学时间大为减少。因此, 我们采取主治医师职称以上人员定时进行理论授课的方式, 以提高理论教学效果。

2.1 短时授课

10分钟左右的短时授课, 简明扼要, 使学生既有收获, 又不会感到疲劳、厌倦。讲课内容包括基础知识、临床新进展等。

2.2 小课堂

以多媒体课件方式进行授课, 内容包括一些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同时可加入一些课外知识。课件尽可能做到生动、形象, 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时间控制为30~40分钟。

3 合理使用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加拿大麦克马斯大学医学院最早提出, 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我国医学教育领域[1,2]。

3.1 PBL教学步骤

(1) 教师提供教学病例, 如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下壁心梗并心源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 为学生讨论提供了较多切入点。患者病情平稳后进行问诊和查体, 完成病例讨论, 查阅相关资料。 (2) 小组集体讨论、分析病例、提出问题, 确定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提纲。 (3) 学生检索文件、书写综述、制作演讲文稿。 (4) 第二次讨论, 针对提纲进行演讲和讨论, 最后教师总结和评价学生的工作情况, 指出不足, 提高学生的临床知识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及综合能力[3]。

3.2 PBL教学注意事项

(1)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选择典型病例, 如常见病、多发病, 尽量选择涉及多个学科且在诊治方面有一定难度的临床病例。 (2) 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应加强PBL教学过程的监控, 鼓励每位学生积极参与, 并从中受益。

总之, 临床实习教学模式多种多样, 教师要结合这个时期的工作特点, 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变成实践技能, 成长为适应时代需求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Schmidt H G.Problem-based learning:rationale and description[J].med Educ, 1983, (17) :11~16.

[2]谭海珠, 杨棉华.P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 2005, (5) :48~50.

口腔内科实习护士的教学管理 第8篇

1 一般资料

教学时间:2001年—2010年。教学层次:护理学院护理本科多个年级口腔临床见习学生411人;口腔护理大专课堂及临床教学共23人;四川省卫生学校护士班口腔临床护理实习教学10个年级180人等。教学用书和教学标准来源于赵佛容主编的口腔护理学、口腔护理四手操作技术DVD教材和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护理临床实习教学大纲、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护理常规及操作规程等相关专业教科书和操作规程。采用的教学方式为:课堂教学后的见习、护理临床实习专题小讲课、专科护理随诊指导、专科护理操作演练等。

2 制定目标教学的相关标准

2.1 临床护理教学大纲的标准

护理临床实习教学大纲主要应用于护理本科生的见习、口腔护理大专生和中专生实习所用。总的原则包括实习生守则、学生实习纪律管理细则、岗前教育、带教老师职责、毕业实习鉴定与成绩考核、读书报告评价标准、护理查房评价标准 (管理和业务查房) 、学生小讲课评价标准和实践考核标准 (职业素质4项4级、实践能力4项4级、实施护理程序5项4级) 。

口腔内科实习大纲的各个层次教学内容:实习目标、实习时间、实习要求、实习内容 (组织管理和业务技能) 、每周实习计划、实习考核 (理论知识30%、专科护理技能40%、综合评定30%) 和小讲课内容。护理本科生见习的要求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有多个学时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见习内容的要求见习临床相关疾病和护理专科操作。

口腔内科临床护理实习是分层次独立教学的。根据学生教学层次的差异教学要求不同:中专学生主要掌握口腔内科专科护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护理程序和沟通技巧;大专学生掌握口腔专科护理理论、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管理方法和查房技巧、提高健康教育的能力。

2.2 护理临床教学管理的标准要求

2.2.1 建立口腔内科护理教学管理制度

由护士长和教学小组长负责课堂教学和临床实习教学的全面管理工作;护理教学小组负责具体教学工作的开展;任教老师完成各个层次的教学实习任务, 并确定教学分层次进行, 各个层次分别独立完成教学目标。

2.2.2 成立护理教学小组

组员是护士长、各个层次任教老师和高年资护士 。主要任务是制定教学具体目标、教学计划和内容要求、确定教师人选、质量控制检查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2.2.3 制定学生教学实习纪律管理细则和实习生守则

明确学生上课和实习的行为规范, 如上课纪律、劳动纪律、医疗服务要求和医德规范等。

2.3 带教老师的标准要求

口腔内科护理临床教学将具有大专或本科及以上学历, 主管护师资格的护士作为带教老师最基本的条件, 对教师进行严格培训。包括:教师资格认定;热爱教学和临床工作, 具有现代教育观念, 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精于本专业学科体系, 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 具有清晰、明确、流畅教学表达及讲课能力, 临床护理技能操作水平, 为学生做好护士角色榜样[2], 多学科知识掌握等方面。各方面符合要求的护士才能成为带教老师候选人。不同教学层次学生的教师安排:带教中专生的教师安排偏重于有耐心、工作细心的和临床能力较强的;带教大专生的教师应有较强的专科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本科生教学安排的是讲课水平高以及各个方面能力都较强的教师。

2.4 临床教学考核学生的标准

口腔内科实习的学生临床教学的考核标准分为3大类:理论知识 (30%) 、专科护理技能 (40%) 、综合评定 (30%) 。每一个层次教学实习的考核标准侧重有一定差异。理论知识:口腔内科常用材料的调拌方法及银汞合金的使用;龋病的治疗及护理;根管治疗术的基本方法及护理;常见牙周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口腔科四手操作技术。通过书面考试确定理论成绩。专科护理技能 (以口腔医院护理常规及操作规程为标准) :椅位的护理及调拌氧化锌丁香油粘固剂、磷酸锌粘固剂、机器调拌银汞合金、玻璃离子粘固剂、牙周塞治剂、根充糊剂。根据抽签进行专科护理技能考核取得成绩。综合评定:从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实施护理程序3方面进行评定。

2.5 临床教学查房制度

临床教学查房制度是在临床实践中进行现场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是帮助学生和教师发现和解决临床教学中教与学所出现的问题, 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临床护理教学查房分为自查房、小查房、大查房、随机式、预告式、基础教学查房、专科教学查房、背对背调查等多种方式。由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组成的专家组定期和不定期完成检查评分, 并与教学组及教学老师充分交流。

3 按相关标准实施教学

临床护理所具有的综合性和复杂化特点, 可严重影响学生理论知识在临床护理实习工作中的输出应用。因此, 将护理临床实习的内容、相关临床实用理论、操作手法、步骤分解为简单、直观、可操作、规范的标准, 将其打印装订, 人手一册[3]。并将有关操作和理论制作成DVD光碟和图表等教材资料供教师及学生使用, 如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护理部组织有关专家, 吸取国内外四手操作技术的优点, 结合医院长期四手操作技术的经验总结, 编写制作了《口腔护理四手操作技术》的DVD影像教材片 (此教材由卫生部和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作为“十五”国家重点影像教材在全国公开发行) , 以及有关《口腔门诊护理操作技术规范》《门诊护理工作路径流程图》《牙体牙髓疾病标准理论工作图》《急救流程图》等标准化教材。老师按照标准教, 学生按照标准学, 反复按照标准学习和练习, 考核按照标准评价, 使各项理论和操作达到要求。实行分散带教, 集体统一管理。

4 讨论

4.1 教学实习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口腔临床护理实习教学工作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的第一步。因此, 在给学生设置口腔内科护理实习内容和目标时必须要有科学性、标准化和可操作性, 否则教与学将会十分困难。例如口腔内科门诊护理质量的高低, 其专科材料调拌技术占有相当重要的比例, 学生在学习口腔专科材料调拌时, 调拌技术看似简单, 但调拌时学生未得到教师的正确指导就始终不能达到要求的质量。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总结出一套科学化、标准化和可操作性的程序来解决调拌上的各种质量问题。教师按照此程序指导学生掌握技术要领, 按照标准化方法反复练习, 学生就会较快提高调拌材料的合格率。对学生调拌材料的教学有较细化的教学指标, 即调拌取粉、液位置在玻板之间的距离, 取用量及分次加入的不同等份的量、调拌范围、旋转推开次数、折叠次数、调拌时间。根据使用要求调出不同的形状, 如垫底的调和成面团状、封洞的调和成稀糊状, 用于修复体粘结调和成拉丝状等。

4.2 实施标准化教学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4.2.1 教师在教方面的问题

教师的教学是教与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对标准化教学内容的掌握, 对教学程序的理解, 使用何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都对实施标准化护理教学有着主导性的影响力。虽然, 教师都经过严格的培训, 但是由于其学习和工作经历不同, 在其带教过程中有意无意之间会带入一些不良影响因素, 使标准化护理教学发生不必要的变化。例如教师是否采用以标准化护理工作框架为基础, 以病人的疾病问题为切入点, 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或模式;又如在材料调拌教学中教师的调拌手法是否存在偏差;是否重视教给学生口腔内科护理工作流程图的重要性;对疾病的护理程序教与学粗略化问题;能否认识到让学生充分熟悉口腔内科治疗和护理告知条款全部内容对其理论掌握的促进作用等多方面存在的教学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不断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 提高教师水平, 才能尽量减少教学上的偏差。

4.2.2 在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中学生如何正确地学习是教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口腔内科临床护理工作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做支持, 而这些正是学生在实习中需要学习的。学生在实习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端正实习的态度, 它决定达到目标的程度和结果。其次是学习思路的问题, 例如:怎样执行口腔内科护理工作流程;如何将口腔内科临床使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调拌技能的关键点是什么等。再有学生的相关知识如何运用于实习, 如护士礼仪、沟通技巧、应变能力、法令意识、收集资料和评估的能力等都是影响学习的因素。

4.2.3 教学的干扰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 除了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因素以外, 还存在其他干扰标准化教学的因素。如护理教学管理与体制的因素、护理临床实习环境因素、带教依从性问题、就业求职的影响等诸多因素多会干扰护理标准化教学的进行。

4.3 临床教学的绩效

4.3.1 教学过程的修正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有目的的、自我调整的判断过程, 而且这个判断过程必须理性地综合考虑各种情况。我们5年的教学工作就是一个动态地自我调整的过程。例如: 门诊护理工作路径流程图在第1年、第2年的教学中是没有的, 但随着教学工作的展开, 发现实习护士在整个的实习过程中, 没有一个总体的构架来引导他们的实习思路, 造成学习内容条理不清晰, 掌握知识和操作较慢和零乱;在临床实习工作中不能正常输出所学知识。在之后的教学中, 将门诊护理工作中的流程图加以改进并在实习护士进入临床的第一堂课就全面讲解门诊护理工作流程图, 从全局展开门诊护理工作的每一个步骤, 让他们清楚每一个步骤的工作内容, 用流程来规范化、清楚指导做每一步的工作以及每一步所需要运用的理论和操作的相关知识, 使临床学习变得标准化和不断系统化, 掌握知识更准确和清晰。

4.3.2 教师的评价

护理部对教师进行全程评价, 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过程和终末评价, 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随地受到教师的检查和指导, 及时给予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 操作不正确时指出错误, 分析原因, 改正错误操作;在学生运用临床理论出现偏差时, 立即针对临床情况指导学生的实习, 建立良好临床理论应用的方法和路径。护理部和实习学生对教师有总结和反馈评价, 对教师提出教学上的问题, 使教师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和优化教学内容。因此, 及时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价是贯穿全部教学过程的, 没有教学效果的评价就没有良好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优秀成绩。

4.3.3 教学效果的评价

实习护士考核成绩是否合格是一个动态观察、反馈和修正过程最终结果的体现。要保证出科成绩的合格, 教学效果的评价是在多方面进行的。包括:初期主要评价其教学目的、计划和教学方法的合理性, 学生的基础状况及有关问题;中期主要评价计划的实施情况, 反馈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上所遇到的问题, 是否提出了解决办法, 了解学生实习态度以及专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学生的综合护理能力和素质;终末评价, 根据不同教学层次的教学目的和计划, 将初期和中期的动态记录, 结合制订终末考核项目和方法, 进行动态评价。

口腔内科护理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和修正的过程。随着口腔护理教学新内容的增加和方法的多元化, 将不断完善教学的标准化内容和教学体系。

摘要:[目的]探索口腔内科实习的标准化教学方案和具体实施方法。[方法]临床实习教学按照标准化教学方案组织实施, 采用课堂教学后见习、护理临床实习专题小讲课、专科护理随诊指导、专科护理操作演练等方法。[结果]通过多年教学,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口腔内科实习标准化教学方案和具体实施方法, 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良好的教学效果。[结论]标准化教学方案有助于提高口腔内科实习质量。

关键词:口腔内科,实习护士,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赵佛容.口腔护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序二.

[2]侯晓静, 朱丹, 乔莉.临床护理教师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性研究[J].护理研究, 2006, 20 (1A) :78-79.

血液内科临床实习的相关教学体会 第9篇

关键词:血液内科,医学生,临床实习

对于医学生来说临床实习是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学生们将在这个环节中尝试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 最终实现从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换[1]。临床实习阶段带给他们感性、理性的认识将是他们今后行医道路中无尽的财富。血液内科作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年轻学科, 疾病抽象难懂, 一直是内科临床实习的难点, 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收获更多, 是每位带教老师需要深思的问题。现将我科多年积累的一些临床实习带教体会总结如下。

提高学生对血液病的重视

在内科学中血液病学专业性强, 发病率较低, 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多, 实习生对血液病缺乏感性认识, 加之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肿瘤的化疗方案繁琐, 疾病治疗周期长, 实习生对血液系统疾病很容易有望而生畏的心理。很多同学认为自己今后不会从事本专业工作, 本能地排斥血液科实习, 加之如今就业压力大, 考研与临床实习有冲突, 导致血液内科临床实习遇冷。针对这种现实情况, 我科在每轮学生入科后安排一次讲座, 内容涉及血液科相关常见疾病的发病现状, 随着日前发病率的不断升高, 血液科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多, 尤其是一些恶性疾病。随着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发展, 血液学成为进展最快的学科之一。目前血液界在内科二级学科中拥有最多的院士。我国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中率先应用维A酸和亚砷酸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疗效, 开创了诱导分化治疗恶性肿瘤的先河[2]。随着一些新型靶向药物的研发, 血液病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明显改善。血液科是一门年轻又充满希望的学科。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共同探索研究, 不断攻克难关。通过讲座向学生们传达血液内科在日益壮大, 早已不再是从前的小科室, 需要他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实践。同时由于血液科与病理、病生、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等多学科联系紧密, 带教查房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将考研的知识点穿插其中, 从临床到基础, 把知识纵向联系起来, 使学生在获得临床知识的同时, 又间接起到复习的作用。这样学生们自然而然会对血液内科的临床实习充满期待与热情。

应用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它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形式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 并逐渐成为我国医学教学模式改革的一种趋势[3]。在临床见习中此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其实在临床实习阶段, PBL教学法仍然可延续应用。带教老师带领实习学生接诊新患者时, 共同完成采集病史、体格检查、查阅辅助检查资料后, 问题就油然而生了:1最可能的诊断;2需鉴别的诊断;3急需完成的化验检查;4最适宜的治疗;5后续需完善的相关检查。对于这些问题, 学生和老师形成两个治疗小组, 各自完成病历、下达医嘱, 当然实际执行到患者身上的是教师的方案。之后2个治疗小组可以进行交流讨论, 此时教师需进行角色转换, 对学生诊疗过程中的遗漏和错误进行补充和指正。当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时应给予足够重视, 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 必要时可保留不同想法, 待患者的诊断进一步明确后再进行分析探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体验了真正管床医生的心理和思维, 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始终牵引着他们, 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培养他们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到血液内科的疾病, 在骨穿结果出来之前, 患者的诊断可以有多种推测, 比如一个三系减少的患者, 需要学生考虑到 的疾病 : 1再生障碍 性贫血;2白血病;3巨幼细胞性贫血;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免疫系统疾病;6重症感染;7实体肿瘤的骨髓转移等。这时的交流讨论显得更有意义。面 对具体患 者 , 疾病不再 抽象, 知识不再晦涩, 同学们掌握起来会更觉深入浅出。

贯彻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

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有着重要区别, 它并不是对传统医学的否定, 也不是要完全取代传统医学, 而是对传统医学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循证医学强调医疗决策应以最新的系统研究结果为主要依据。而主要的临床依据有3个主要来源:1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2系统性评价;3荟萃分析。循证医学以积极、创新、科学的思维方式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而且要求学生能够紧跟世界医学发展的前沿动态, 主动获取世界范围内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4]。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进展近年来可谓是日新月异, 单纯依靠教材与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带教老师在平时的临床诊疗工作中应该向学生渗透一些国内外最新指南的动向和理念, 比如白血病每年的NCCN指南、国内的专家解读等。使学生学会运用循证医学的思维方式搜寻最佳的证据, 利用便捷的网络搜索, 追踪相关的文献资料, 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探寻。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把这种核心思想在他们刚踏入临床工作的初期就加以灌输, 一定会使学生们受益匪浅。

加强科室专业特色的临床技能培训

血液内科专业特色就是临床技能, 可分为3类:1询问病史、体格检查。2骨髓穿刺和腰椎穿刺技术。3与血液肿瘤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的方式。以急性白血病为例, 询问病史注意把握贫血、出血、感染、浸润几大临床症状, 家族史、职业环境等接触史都需涵盖, 查体要重点掌握浅表淋巴结触诊、胸骨压痛、肝脾触诊等手法。对于骨穿、腰穿技术, 带教老师根据具体情况尽量多给每位实习学生练习或参观的机会, 带领他们复习适应证、禁忌证, 详细讲解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如有实践机会, 做到放手不放眼, 及时纠正错误及不足之处。每次操作后及时进行总结, 并进行考核, 使实习生的动手能力切实得到提高。家属因长期心理压力大, 情绪亦不稳定, 医患沟通比其他科室更有难度。作为带教老师, 首先要加强自身医德修养, 对患者关心体贴, 采集病史时态度和蔼, 体格检查时手法轻柔, 对于暂不知晓病情的患者注意回避诊断, 避免言语刺激, 通过言传身教,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和良好的医德医风[5]。

综上所述, 带教老师应通过应用“互动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激发学生实习热情,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综合临床思维能力和专科实践能力, 持久贯彻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 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这将为他们将来走向真正的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聂大年, 李益清, 谢双峰.浅谈提高血液内科临床实习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 (1) :110-111.

[2]贺鹏程, 张梅, 高琴, 等.血液内科实习生临床技能培养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 2012, 20 (6) :1263-1266.

[3]侯振江, 王娇, 祁秀玲.PBL教学模式在我国医学教育应用中的现状分析[J].医学信息, 2010, 23 (1) :23-25.

[4]唐晓文, 李忠敏, 葛玲.循证医学在血液内科教学中的应用[J].交通医学, 2013, 27 (3) :308-310.

消化内科实习 第10篇

案例教学法 (Case-method teaching, CMT) 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 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 所使用的案例都来自于真实情境或事件。案例教学可兼顾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实践技能的培养, 具有更好的可控性, 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以案例为基本素材, 把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情景中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并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1]。

近年来, 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日渐凸显, 教师在临床实践中收集整理出的典型案例,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临床医学中案例教学的真实性、实用性和代表性确实可以达到模拟诊疗, 提高能力的作用, 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 一部分医学生专注于复杂的临床材料, 无法抛开细碎, 抓住问题的关键和核心。目前, 以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为核心基础制定的相关疾病临床诊治指南已经成为临床工作中重要的实践指导性文件[2]。指导实习同学学习临床诊治指南,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与案例教学互补, 更好实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和培养临床思维相结合。

在近几年的消化内科临床实习中, 我们不断探索改进, 开展以诊治指南为基础的案例教学法, 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得到了实习学员的认可。

1 诊治指南和案例的选择

内科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都很强的临床学科, 消化内科学所包含的病种相对较多、较杂, 涉及面广, 内容繁多, 同一个系统的疾病表现又大同小异, 学员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3]。传统教学组采用常规的“师傅带徒弟”教学方式, 各临床带教医师工作组中, 将实习生随机分配于其中, 每个临床带教医师工作组因专长不同, 可能相对收治病种较单一。比如, 有的工作组以肝硬化、肝功能异常为主, 有的工作组侧重于胰腺疾病, 有的工作组以内镜下治疗为主。医学本科实习生很难在30天左右的消化内科实习工作中, 接触到符合教学要求的病种。这就要求在选择诊治指南和案例时, 覆盖消化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在实践中, 针对实习同学集中学习的课时少, 临床工作相对较多的现状, 对教学内容和重点进行调整, 对非关键的以及已得到控制或发病率较少的病种不予入选, 安排自学。强调危害严重、发病率高的疾病的诊治, 尤其是加强消化内科危重急症的内容。根据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常见病种, 选择了《反流性食管炎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治规范共识意见解读》、《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及《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诊治建议》等7个临床诊治指南作为基础内容开展案例教学。再以诊治指南为基础, 就每个诊治指南收集和编写3个左右具有科学性、代表性、启发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案例。每个案例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可供讨论的问题提示,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每个教学案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用文字、表格、图片、动画甚至是录像, 丰富、直观、生动地展示给实习同学, 并精心设定系列问题, 启发学生去解决、探索。

2 实施方案

传统的临床实习教学都采用常规的“师傅带徒弟”教学方式, 开展以老师的“传、帮、带”为主, 实习生的“学、看、问”为辅的教学模式, 其最终目的是使实习生在反复训练过程中获得知识, 通过不断“模仿”, 提高临床实践水平。传统的临床实习教学很容易用事务性工作将学生“淹没”, 尤其是自学能力差、不会总结归纳、主观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 实习的效果不尽人意。以诊治指南为基础的案例教学法采用推出案例、课余学习、分组讨论、课堂陈述、辩论、教师点评总结的方式。教师由消化内科副教授和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教师先讲授基本概念、基本知识, 然后给出案例, 分配每个教学小组以一个案例为主,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相关的诊治指南, 启发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和概念, 分析、解决问题, 分组讨论。再次上课时, 在案例均已讨论过的前提下, 每小组推选1名学生, 把组内讨论的结果予以汇报, 结合诊治指南, 就病史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具体方案等予以陈述, 小组内的其余成员给予补充。教师先征询每个小组意见, 各小组就不同看法予以讨论。意见统一后, 总结点评。在点评、总结过程中, 教师一边与学生充分交流、一边讲解, 师生互动, 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想法及原因, 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同时指出存在的缺陷, 并给予点拨、补充、答疑。

3 效果评估

自医院消化内科尝试以诊治指南为基础的案例教学法以来, 所有参与的教师都能积极准备典型案例, 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 参与的实习生基本上都能自学相关诊治指南, 就诊断和治疗的各方面内容进行讨论和课堂陈述。在教学初期实施时, 学员们的学习和理解还只停留在案例表面, 各组间的讨论和辩论也不够活跃。随着教学的深入和教师的指导, 学员们切实感受到学习体会诊治指南后, 对临床实际工作有切实的帮助, 积极性明显提高。自觉查找资料和最新进展, 促使问题深化, 交流和沟通的技巧也有明显提高, 拟定的具体诊疗方案更加实用和具有可行性。实习生都比较接受和喜欢这种教学方法, 普遍认为其有助于激发学习主观能动性, 培养自学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提高表达与沟通、协作的能力, 有效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临床带教组的医师反馈, 经过数次以诊治指南为基础的案例教学法的实习生, 适应临床工作快, 基本知识扎实, 临床思维严谨有条理性, 在消化内科常见病的诊断和处理上明显成熟。实习生反映在出科的书面理论成绩考核时, 由于已熟练掌握和领会了常见疾病的诊治指南, 答题得心应手, 而在问诊病例分析考试时, 多数可以做到成竹在胸。

4 讨论和分析

在医学教学中,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引导医学生对一个具体医学案例的诊断、治疗进行独立研究和共同讨沦, 帮助学生掌握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方法。它着眼于培养医学生运用医学知识分析病例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重要环节。如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已经成功地应用案例教学法, 并在临床教学中实施多年[4]。

消化内科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都很强的临床学科, 所包含的病种相对较多较杂, 为解决消化内科学实习带教中存在的矛盾和困难, 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把案例教学法引入消化内科实习教学, 用新颖、生动、真实的案例组成教学内容, 构建学科体系, 明显提高了教学目标达成度, 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且弥补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缺陷。

消化疾病近年来有多项国内指南, 是由多学科专家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 经过严格的同行咨询和评议, 强调科学证据和证据更新, 不断补充和充实的实践指导性文件。然而, 指南只能作为临床医生的诊疗参考, 实际应用时应灵活处理, 避免机械照搬。在实习学员中, 开展以诊治指南为基础的案例教学, 可以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在充分掌握三基的基础上,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患者采取最适宜的诊疗措施。

近年来在教学中, 在消化内科实习中, 试行了以诊治指南为基础的案例教学法, 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实习同学反应强烈, 学习兴趣和效果都有明显提高, 也得到了临床带教组教师的好评, 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首先, 需要在临床工作中, 注意发现和积累, 建立丰富翔实的病案库。开展教学之初, 许多授课教员都为没有合适的病案, 而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过于复杂的病例, 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完备, 参与度不佳, 只好由教师唱独角戏;过于容易的病例, 没有分析讨论的价值, 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影响课堂教学深度[5]。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在工作中, 总结具有典型性、准确性、启发性和实用性的临床真实病例, 并配合诊治指南, 予以加工整理, 集结成库。

其次, 提高师资力量, 充分掌握诊治指南。既然是以诊治指南为基础的案例教学, 授课教员首先要“吃透”诊治指南, 通过授课教员集中备课、交流、试讲等形式, 并通过反复讨论, 确定诊治指南中需要学生掌握的临床三基内容, 不但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 更要求教师灵活掌握诊治指南这类原则性纲领, 并能够对相关知识予以拓展。

前期的探索实践表明, 以诊治指南为基础的案例教学法, 是传统的消化内科实习中“传、帮、带”模式的有益补充。

摘要: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但离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尚存在一定的距离, 而案例教学法能够极大地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关键词:临床医学,学科,案例教学法

参考文献

[1]张艳青, 孙沛毅.案例教学-医学教育后PBL时代的新选择[J].西北医学教育, 2010, 18 (6) :1111-1112.

[2]黄勇, 崔社怀, 曹国强, 等.以诊治指南为基础的呼吸内科学PBL临床实习教学探讨[J].重庆医学, 2009, 38 (7) :875-877.

[3]杨建丽, 杨峥, 杨枝彩, 等.案例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检测[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5) :79-80.

[4]陈继红, 孙洁, 陆丽蓉, 等.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组织与实施[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 4:95-96.

消化内科实习 第11篇

关键词:心内科;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062-02

临床护理带教是护理教师在临床实践中进行现场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目前的护理临床教育方法仍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1]。近年来,如何搞好临床护理带教,将护理实习生培养成新型的临床护理人才,一直是现代护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为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我科在探讨与改进学生实习模式上,开展“512带教模式”的临床教学模式.并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4年2月一2015年2月在我科实习的护 生84人,均为女性,年龄20-24岁,实习时间为3 周,其中本科生25人,大专生56人,中专生3人。将 2014年2月一8月的护生42人实行传统带教方式 (对照组),将2014年9月一2月的护生42人实行 “512带教方法”(实验组),两组人员实习天数、学历、性别、年龄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 法

1.2.1对照组:按照传统的带教方法,由带教老师 指导,针对护生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随时解决。

1.2.2实验组:按照“512带教方法”,即5个制度,1本手册,2 次会议。

1.2.2.1

5个制度:(1)课件审核:为确保带教老师授课质量,由医生、护士长、高年资护士听试讲内容进行严格把关,明确讲课重点。(2)入科教育:护士长介绍环境、科室布局、收治病种、优质护理示范病区的要求、行为规范、劳动纪律等。之后指定高年资带教老师专人带教,介绍心内科患者住院全程涉及到的操作流程,使同学尽快熟悉工作环境,增加自信心。(3)理论授课:根据本科室常见病种、实习大纲要求安排高年资护士授课内容,指定授课计划,突出专科带教特点。(4)实际操作:操作带教按进度,将心内科涉及到的护理操作项目名称标注于手册上,每周带教老师按计划完成护生操作带教项目,并且实行带教老师跟班负责制,做到对实习同学“放手不放眼”。(5)双向考评:在实习第三周进行出科理论及操作考试,未合格者需补考;在出科前,带教老师给护生评分,护生也给带教老师评分,以利于规范护理带教工作。

1.2.2.2

1本手册:结合本专科实习特点制定了《心内科护士实习手册》,内容包括心内科专科护理操作、历次考试成绩、师生互评内容等,护士长检查操作流程规范,并提问相关的专业知识及急救护理流程,以便学生能系统全面的掌握专科知识。

1.2.2.3

2次会议:第三周实习生组织一次小讲座,内容可以涉及心内科常见疾病最新研究进展。出科前召开实习生座谈会,护生汇报实习情况,及时反馈信息,积极采纳护生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及时纠正不足。

1.2.3评价方法:(1)考核标准。内容为理论知识与技术操作两部分,各占50分。(2)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护生实习的积极性、综合能力提高、对教学满意度、对心内科护理操作的掌握全面性[2],程度包括好、一般、差,让学生自行评定。每位实习生实习结束均填写调查问卷,共发放84份,回收84份。

1.2.4统计学方法: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成绩采用(x±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检验标准为(p<0.05)。

2 结 果

2.1 考核成績 实验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对教学满意度为93.44%,对照组对教学满意度为73.45% (P<0.05).

3讨论

“512带教方法” 是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带教模式,针对我科患者突发事件较多,我们设计了《心内科住院过程管理及急救护理流程》,每周固定向护生讲解,做到个性化带教,因材施教[3]。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由于专人系统带教,并创新专科带教方法,能够规避传统带教模式所出现的问题。实验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从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的实习积极性、自我评价、对教学满意度、 对心内科护理操作的掌握全面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为93.44%,而对照组学生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只有73.45%。 从考核成绩及问卷调查结果均显示,心内科“512带教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分析有以下原因:(1)课件审核及集中理论授课制度能够让学生收获系统、正确的理论 知识。(2) 入科教育带领护生熟悉病区环境、病房结构、治疗室、处置室、抢救药品、物品、设备的位置及相关要求,介绍科室的专业特点、宣讲实习计划以及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情况等,消除护生的陌生感,增加自信心,为实习工作打好基础。(3)带教老师讲课前根据拟定的授课内容,先提出相应的护理问题,让同学在实习实践中去思考,并查询相关资料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能提高护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讲解由本科室设计的《神经内科住院过程管理及急症护理流程》,突出专科带教特点。(4)实行带教双向评估制度 老师从德、体、能、责、勤等方面培养和考评学生,学生从老师的带教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带教能力、教学讲课、教学查房及提问等方面考评老师,老师多肯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及学习热情[4],这样做既让护生了解自身不足,及时纠正不断提高,又让带教老师了解教学情况找出缺陷,不断完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5)实习生座谈会不仅能让带教老师倾听护生的心声,对护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采纳,并且及时纠正,而且有助于带教老师掌握护生的实习动态,护生也能有计划有目标的循序渐进的学习。 (6)《心内科护士实习手册》系统的涵盖了心内科专科护理操作项目,使护生能够全面了解及掌握神经内科专科操作,并且护士长的抽查不仅规范了护生的临床操作技能,还增长了护生的相关专业知识,提高了护生掌握理论及操作知识的全面性。

参考文献

[1] 陈云,刘翠贞,邓丽英.我院内科临床护理带教方式改革的实践.中华护理教育,2012,9(1):20—22.

[2] 张丽红,王会敏,周园,等.心内科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方法的创新与研究 [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2012,21(12):1050—1052.

[3] 粱晓燕,陈瑜.对护理专业不同学历学生临床护理带教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1):24—26,

血液内科实习生临床技能培养初探 第12篇

1 血液内科的专业特点

在内科学中血液病学相对专业性强,比较复杂难学[1];血液病发病率低,日常生活中接触少,实习生对于血液病的感性认识欠缺;白血病、淋巴瘤的化疗方案对于实习生来讲较复杂,且这些疾病的治疗周期长;实习生的实习时间较短,尚未进入状态便出科,更不用说对某种疾病特点的观察。因此实习生普遍反映实习效果不理想。

2 血液内科临床技能的内涵

血液科的临床技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如血液病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常见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实验室的常见检查,血象、骨髓象的特征,血液病学常用的专业术语、外语词汇等。二是临床实践技能,也就是要强调对临床技能的应用,如病历文件的书写,问诊、体格检查,骨髓穿刺、骨髓活检、腰椎穿刺和鞘内注射等各类临床操作技能的应用。 三是临床思维能力,它是临床实践工作能力的深层次表现,主要是经过对患者的细心观察,总结病史及辅助资料。以敏捷的思维,较强的逻辑性推理,周密的部署诊病计划并及时实施来完成[2]。四是人性化的关爱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临床医师所面对的都是有生命的个体,所以要求每个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师,必须时刻都具有一颗仁爱的心,并将这种仁爱,通过临床活动而付诸于实际的行动上。同时,要求临床医师还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协调沟通能力,既要让患者及其家属有病情知情权,又要采用合适的沟通方式避免患者及其家属因为接受不了恶性病的现实而采取过激的行为;既要给患者及其家属以治疗疾病、战胜病魔的信心,又不能夸大治疗效果,让患者及其家属盲目乐观,最终赢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支持和配合。

3 临床技能培养过程中的几个影响因素

医患关系现状的影响。教学医院除了救死扶伤的天职,还肩负着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医师的责任,因此,培养合格的具备临床技能的实习生他们责无旁贷。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实践,反复实践才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治病救人的本领。目前,我国医患矛盾逐年加剧,医疗纠纷增多,血液病患者往往病情重,患者与家属对主治医师的要求高,不仅明确地向医务人员提出查看执业医师的诊治方案,而且与执业医师磋商相关的问题及细节。而实习学生不仅还不具有执业医师的资格,而且还不是一个正式的医疗从业人员,因此在实习期间最容易被患者拒绝作为实习的教学对象[3]。尤其是有实习生为其进行各种需要签订协议的带有损伤性的各种操作,比如:胸腔穿刺、骨髓穿刺、腰椎穿刺和腹腔穿刺等,给实习生临床技能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导致实习生接触患者及进行操作的机会相对少。

考研和择业的影响。目前,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为了能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绝大多数毕业学生都选择考研,因此他们一进入临床实习阶段,便参加各种辅导班,甚至脱岗离院埋头复习,对于实习只是疲于应付。无心考研、迫于就业压力的实习学生则忙于四处面试。有专家认为,可以延长学制或将医学生实习工作规划于毕业后进行,即所谓的“毕业后实习”,从而彻底缓解实习学生实习、考研、就业的矛盾。部分实习生片面地认为:临床技能的训练只能满足从事一般医务人员的日常工作需要,难以为自己将来谋取一个更好的工作平台提供帮助,从主观思想上就不重视对临床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辅助检查的依赖和影响。由于多种检查技术不断更新换代,提高了医生对疾病的认识,但同时也增加了临床医生对先进检查方法的依赖,而轻视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的作用。在实习生中也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很多学生存在血液病依赖于骨穿和血常规等检查的思维定势,对问诊和查体等临床技能不够重视,思维简化。因此在培养实习生临床技能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纠正实习生对辅助检查的依赖性,让学生知道再先进的检查手段也代替不了最基本的病史询问和系统检查,明白检查计划是医师思维、技能的体现。鼓励学生进行系统病史询问和查体,结合病史资料、体征,注重分析、归纳和演绎过程,做出初步诊断。然后结合和对照辅助检查结果证实诊断的准确性,而不是让辅助检查结果取代临床技能和影响医师的临床思维。

4 临床技能培养的几点体会

加强临床带教意识。对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恰当选择并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尽管目前现代化的检查手段简化了对疾病诊断治疗的步骤,虽然教科书、专业书籍有传播知识的作用,但实践知识的示范和传授对临床医生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的培养作用仍不可忽视。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积极纠正传统教学思想中片面重视知识传授而轻视实习生能力培养的倾向,杜绝高学历、低能力的情况,要把培养实习生临床技能作为重点来抓。

提高实习生对血液病学的重视程度。现今生物医学领域已进入分子生物学研究时代,而血液学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是近年来进展最快的学科之一,血液病学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果,也涌现出了一批院士,目前血液界共有5位院士,是内科学二级学科中院士最多的一个专业。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王振义院士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疗效,开创了诱导分化治疗恶性肿瘤的先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积极开展,使得部分恶性血液病得到了彻底根治,是目前能够彻底根治肿瘤的先进手段之一。因此,血液学仍然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攻克的领域,有待于广大医学研究者和实习生努力学习、研究和探索。

注重实习生临床能力的培养。血液病学本身是一门专科性很强的临床学科,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关系紧密,很多血液病治疗过程中放、化疗手段的应用,又可影响到机体的整体和局部功能。因此,在血液病的诊治过程中,要求医生除了具备较全面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有较系统的医学知识和较强的临床能力。在带教中,要注重实习生临床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要求实习生首先仔细观察带教教师床旁教学时如何与病人交流、如何询问病史、如何做体格检查、如何选择相关实验室检查及如何对疾病作出诊断和处理,从中学会与病人交往的技巧和初步积累临床诊治疾病的经验。其次,要求实习生学会观察病人病情变化、症状与体征的消长、治疗的效果。如急性白血病以发病急、进展快、放化疗后病情变化复杂为特点。要求实习生注意病人症状如贫血、出血、感染,体征如体温、肝、脾、淋巴结情况与血象、骨髓象及其他辅助检查指标的相关性,并注意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联系,使实习生进一步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同时,还要注重实习生临床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加强血液专科重点掌握的体格检查的训练,如浅表淋巴结的触诊、胸骨压痛、肝脾的触诊等。骨髓和腰椎穿刺是血液临床医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操作技术,尽可能给他们创造临床操作的机会,每次操作后及时进行总结,出科时进行操作考核,使实习生的动手能力切实得到提高。病历是记载病人病情变化、诊疗经过的原始凭证,也是体现临床医生医疗水平的原始记录,还是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要求实习生将病历书写的过程看作是对该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的一种全面回顾与复习的过程。开始练习写病历时,要求实习生自己先写,然后由带教教师批改,再根据教师的意见修改后重新抄写。实践证明,通过反复练习,实习生的临床技能逐渐提高。

注重实习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不仅要培养实习生获取资料的临床技能,也要注重科学思维习惯的培养,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提高临床实习生的临床工作能力[4]。临床上,疾病的表现具有多样性,即使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病人身上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例如同是贫血,病因可能是再障、白血病,也可能是溶血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还可能是慢性病所致。医师必须对复杂的临床现象进行思路清晰、符合逻辑的思考,对贫血的病因和类型有足够的认识,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检查,才能正确诊断及治疗。因此,只有培养和训练实习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才能够尽量减少误诊率和避免给患者进行撒网式的检查,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尽管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培养是较为繁琐的过程,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但对于较典型的病例,应鼓励实习生自行查房,让实习生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和治疗方法及预后,然后集体讨论,各抒己见,让每个实习生都参与其中,最后教师讲评。这样不仅激发了实习生的主动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实习生独立思考、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养成。经过反复训练达到熟能生巧,逐渐形成自己的临床思维习惯。

良好医德医风的培养。“德为医之本”,医德作为医生的职业操守,长久以来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学医不只是学医术,更是学医德。一名良医留下的不只是他的医术,更是他的医德。作为医学知识、技能的传播者和素质教育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善待、关爱每一名实习生是带教教师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培养实习生良好的医德医风,带教教师自己必须具有更高的素质修养,特别是在临床的带教中,带教教师要特别注意采用人文教学模式,以自己优异的综合素质来影响和带动学生。在临床上对每个病人都要做到认真负责、关心体贴、和蔼热情,医疗面前人人平等,对病人一视同仁,做到病人面前无等级,对尊者不卑,对贫贱者不傲等。血液科病人中很大一部分为肿瘤病人,这些病人的特点就是心理负担重、精神紧张、情感脆弱。在带教中应鼓励实习生多与病人沟通,倾听病人的痛苦,对病人多一些关怀、关心、关爱,并配合病人亲友做一些解释、疏导、安慰工作,尽自己所能为病人解除痛苦,尽可能让他们轻松、愉快、放心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使实习生通过实习充分认识到,医务人员的真诚、爱心、信心在临床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培养实习生的爱心和责任心。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连续的整体教育。首先是医德情感培养,通过医学实践让学生们能亲历患者的痛苦、家属的焦急心情,这些耳闻目睹的经历深深地印刻在学生的心中,人文关怀的情感油然而生,医学道德的责任感自然增强。医德情感培养还需要系统的学习医学伦理学和相关的人文医学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内心信念,指导今后的从医实践[5]。

总之,努力培养实习生的临床技能,让实习生具备临床工作的能力,需要有健全的学习培养制度,更需要带教教师实实在在地做一名有心人,认真负责,精心施教,以身作则,才能真正地把实习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动手能力;既有医德责任感,又有良好沟通能力的技能复合型人才,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培养一批批经得起考验的后备军。

参考文献

[1]李益清,尹松梅,马丽萍,等.血液内科临床见习带教体会[J].医学教育探索,2009,8(7):830-831.

[2]刘新光.培养医师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对疾病的诊治水平[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6):491-492.

[3]王俐,臧伟进,王渊,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4):661-662.

[4]王晗,许闽广.以临床为导向的生理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12-113.

上一篇:校园网络的管理与维护下一篇:初中作文批语面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