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安全护理防范

2024-09-15

手术室安全护理防范(精选12篇)

手术室安全护理防范 第1篇

1.1 接患者时

应该认真与病房护士一起详细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手术时间及术前用药、病历及X线片等, 逐项核对, 防止接错患者。

1.2 手术中

器械护士一般情况不得中途换人进餐或从事其他工作, 特殊情况下确需换人时, 交接人员应现场当面点清器械、敷料等所有物品的数目, 共同签名, 否则不得交接班。

1.3 术后

送患者回病房时应与病房护士认真交接, 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皮肤完整情况、管道管理、术中大致经过情况等均应交待清楚, 以保证术后护理工作的延续, 使整个护理过程得到完善统一, 真正达到顺利完成手术。

2 查对制度

(1) 手术前必须核对患者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式及麻醉用药等。

(2) 凡进入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手术前与缝合前后2人核对所有敷料和器械进行清点并登记签名。

(3) 认真检查手术中使用的无菌物品是否合格, 术中器械是否齐全, 各种用物的类别、规格是否符合要求。

3 物品清点制度

3.1 手术开始前

器械护士应对所有器械及敷料做全面的整理, 做到定位、定量放置, 有条不紊, 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敷料等物品数目2遍, 巡回护士将数字准确记录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 术中临时增加的物品应及时补记。

3.2 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时

宜选用显影纱布、纱垫, 凡胸、腹腔内所用纱垫必须有长带, 带尾端放在创口外, 防止敷料遗留体内。

3.3 关闭体腔或创口前

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应清点手术护理记录单上各种物品, 并与术前登记的数字核对无误, 缝合至皮下时再清点一次。

4 消毒隔离制度

4.1 加强无菌物品管理

专人负责无菌物品的打包、消毒, 做到包包监测, 确保灭菌合格率100%, 定期检查和制定有效预防感染措施。

4.2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防止切口感染及交叉感染的发生, 实施特殊感染手术时, 严格按特殊感染手术术后处理。

4.3 无菌物品管理

分类放置、标签醒目, 每天检查、定期消毒, 无发霉、过期现象, 认真执行卫生清洁制度, 保持手术室清洁, 整齐有序。

5 安全防护制度

5.1 防止接错患者

特别是患者术前紧张及用镇静剂后, 有的不能正确回答问题, 易发生接错或放错手术间。

5.2 防止患者受伤

接送患者出入门时, 注意保护患者的头、足部防止碰伤, 过床时防止摔伤, 体位摆置不当导致压伤, 约束带过紧或上肢过度外展 (不能超过90°) 造成神经压迫, 衬垫不当影响患者循环呼吸, 电刀电极固定不牢, 造成脱落或污染, 检查患者身上有无金属品及有无接触金属导体, 电极板应平坦、紧贴患者皮肤, 固定于患者肌肉丰厚处, 以免造成灼伤.

5.3 防止手术部位错误

脑、颈、胸、肾、肢体等部位及疝等对称性器官手术, 应在手术单上注明何侧, 在手术开始前, 手术者必须核对患者手术部位标识, 并按病历记载及X线片等再次核对手术部位。

5.4 防止用药有误

药物摆放有序、标签醒目, 以免静脉麻醉药与大输液混淆, 输血时做到巡回护士取血时自查, 输血前与麻醉师共查, 输血后再次查对。

5.5 防止标本保留不当或遗失

手术中取下的标本, 不论大小均应妥善保管及时登记, 术后应将标本放入有固定液的盛器内, 贴上标签、病理检查单, 标本送检登记本, 逐项填写清楚后按时送病检室检验并签名.

6 结语

完善科室的规章制度, 严格规范操作, 加强各制度的执行和监管力度:使每一项制度执行到位, 监管到位。杜绝差错和事故的发生。建立科室各项制度, 如洗手规则、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接送患者制度、查对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手术仪器物品管理制度、术前访视制度及手术室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 进行护理安全教育, 对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风险评估, 对护理风险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 加强工作责任心,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培养严谨慎独的工作作风, 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增强护士防范风险的能力。管理者应合理配置手术护士, 根据每日手术量及时调配人员, 实行弹性排班, 避免忙闲不均、人力浪费现象。手术室护士应加强自身修养, 保证充足的休息睡眠, 重视心理素质的锻炼, 保持旺盛的精力, 精神集中, 心情愉快, 使自己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发挥最佳水平, 配合手术完成。

分级培训, 培养护士:为适应现代手术室护理的要求, 适应新医学领域, 新技术、新业务手术的广泛开展, 手术室护士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快速掌握新的精密仪器的使用, 不断提高业务技能。管理者根据护士责任心、年资、能力、悟性与岗位要求, 实行分级培训, 针对不同的专科, 将人员进行分组, 定期轮换, 提高护士配合手术的能力。开展新项目要预先培训学习, 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 保证新项目的安全实施。

创造和谐的手术环境:减少工作场所各种不良因素对护士造成的影响。手术室保持安静, 参加手术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手术室规章制度, 不应在手术室内大声喧哗, 对参观人员严格控制、加强管理, 定期对手术室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检修器械台、麻醉机、推车等活动部件上润滑剂, 保持其活动度并减少噪音。化学试剂不用时应密封好。使用电刀电凝时要及时吸尽烟雾, 并注意及时开窗通风换气, 努力营造一个安静、严谨的手术环境。

摘要: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法律的健全, 人们的法制意识也日渐增强。方法手术室工作因性质特殊、工作节奏快、病情复杂, 而且是高危区, 容易发生意外情况, 引发医疗纠纷, 甚至医疗事故的可能性很大。结果手术室护士更应具有足够的法律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 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做好手术室护理安全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结论完善科室的规章制度, 并严格按管理制度操作大大减少了医疗纠纷, 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 第2篇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涌现,各手术学科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出了高效、高质、高水平的要求。而手术室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职能部门,是为患者通过外科手术途径解除病痛的场所。因此,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但是,手术室护理还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有可能造成病人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等许多医疗事故。

一、存在问题

1、制度不健全 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给手术室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许多旧的制度需要及时修订或添加制度。如手术室安全制度,查对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手术室护理记录单的填写标准等。只有科学的操作规范和健全的制度,才能保障正常的护理活动,才能减少或避免护理差错事故。

2、技术方面 手术室护士所承担的是一项特殊的工作任务,知识范围要广,业务能力要强,应急能力要快,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的开展,新的医疗仪器设备的大量应用,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中技术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3、环境方面 手术室内噪声源,如:吸引器、监护仪、麻醉呼吸机、电凝器等,不仅增加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降低其适应性,而且使医护人员因不良心理反应而降低工作效率。

4、操作方面 手术体位安置方向有误,体位安置不当导致压伤。约束带过紧或上肢过度外展,造成神经压迫。衬垫不当影响病人循环、呼吸。术中仪器使用不当,准备时未试机,临时故障,电凝器电极固定不牢,造成脱落或污染。电凝器不能直接与病人皮肤相接触,也不能放在潮湿的地方,以免造成电灼伤。

5、接错病人 特别是病人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易发生接错或错放手术间。

6、清点物品有误 术前、关闭体腔前后,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有误,操作不当导致缝针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器械完好性被疏忽。

7、用药有误 输血输液查对时有误,药物摆放有错,标识不清导致误用。手术病人护送不当,护送途中发生各种管道和引流管脱落,病人坠床,术后病人X线片、CT片等贵重物品遗失,给日后医疗纠纷埋下了一根导火线。

二、防范措施、制度保障 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加强业务学习定期选派业务骨干外出进修及学术交流,提高专业业务技能及应急能力。做到术中主动、及时、默契

配合。

3、消除或减弱噪声源,营造安静、严谨手术环境 手术室工作是一项细致的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工作,思想集中是手术安全的关键,制定并实施消除或减弱噪声源,如定期对科室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普查、检修,吸引器不用时及时关闭电源,手机不能带入手术间等,营造一个安静、严谨的手术环境。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和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水平。

4、抓好落实手术人员规则 洗手规则,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接送病人制度,术前做到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制度。六查:即接病人时查(病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术前准备、前用药及过敏性情况);病人手术间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执刀时;关闭体腔前后查。十二对: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药物过敏情况、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齐全等;四到位即: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凝止血器。、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 对科室内人员变动,新护士上岗,科内护理工作内容增加等变化,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学习医疗相关的法律知识。总之,手术室护理安全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是保证护理质量的根本,我们贯彻预防为主的精神,每一个人行动起来不断吸收经验,更新观念,提高综合素质,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急诊手术;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不同于择期手术,急诊手术风险大,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均高,尤其是遇到多台手术同时抢救,时间紧,病情重,工作人员少的情况,易使工作出现漏洞,轻者影响治疗,延误手术时间;重者使患者致残、致死。因此,我科针对急诊手术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取得满意效果,一、安全隐患

1、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加大了对患者的保护力度。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漠,工作中易忽视患者的合法权益。手术患者除全身麻醉外,一般均处于清醒状态,而且有些全麻患者在某种程度上听力依然存在(术中知晓)。患者对手术的进展情况,尤其对术中医护人员语言的交流十分关注。医护人员术中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这些不当的语言,将引起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怀疑,对医疗服务的不满;术后一旦出现身体恢复不良,患者很可能将术中这些不规范的言语作为日后纠纷和投诉的证据。

2、查对不全面

急诊手术患者详细病情无从了解,常遇到一台以上危重手术患者抢救,无形中使护理工作量及压力的增加,影响了工作质量。易出现以下隐患:①接错患者,摆错手术体位;②输血查对不清或输错血;③手术标本未及时送检或丢弃;④患者坠床。

3、急救仪器设备操作不熟练及业务知识不全面 急诊手术的并发症及术中常会发生的意外术前难以作出全面估计,使术中所需物品准备不齐全而延误手术时间。抢救仪器的使用及技术操作不熟练,不能迅速有效地配合实施抢救而影响抢救的最好时机。

4、手术护理记录不完善

已有很多关于如何规范书写手术护理记录单的报导,在急诊手术过程中就更易出现以下问题:①漏项、记录不全面;②记录不一致,入室及抢救时间记录不准确,与麻醉单、医疗记录单相矛盾;③叙述模糊不清;④术中特殊情况未注明,要求记录的内容未能体现,使手术记录单缺乏说服力;⑤代签字,使手术记录单缺乏真实性。

5、院内感染机率增加

患者术前准备不全,物品准备不完善,巡回护士频繁出入手术间,手术间门开闭次数增加,手术室空气净化效果减弱,影响了空气的洁净度[4]。急诊手术患者未做术前常规检查,在术中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在术中也极易被锐器损伤,已有资料显示,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损伤占80%。常见的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最高,且1次即可感染,也增加了院内交叉感染机会。

二、防范措施

1、加强职道德法律意识

手术室护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慎独”修养,端正工作态度,术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并要提高法律意识,定期组织学习《刑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法》等相关知识,知法、懂法,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必要时约束自己的行为。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认真核对每台手术,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始终把安全医疗放在首位。例如手术患者的十二查对;主刀医生、巡回护士、麻醉医生三方再次确定手术部位;术中切下的组织标本按规定程序来执行,做到每一项都要有签名,责任到人。

3、强化专业知识技能培训

外科手术的迅速发展,新的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对手术室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应及时更新充电以适应手术发展的需要。

4、严格规范手术护理记录单的书写

手术护理记录单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文字反映,作为客观病历资料,具有法律效力。手术室护士应高度重视手术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术语要规范,字迹要清楚,数据要统一,术中抢救及更改手术等特殊情况记录应及时、客观,巡回和洗手护士核对器械、敷料无误后签全名。

5、减少院内感染

急诊手术的特殊原因,会增加感染的机会,针对这种情况,总结以下几点防范措施:

5.1 加强手术人员管理

按规范严格要求入室的人员的数量及着装,手术间固定存放常规一次性物品,充分准备特殊物品,减少巡回护士频繁出入手术间次数。

5.2 加强患者的管理

将由绿色通道直接送到手术室的患者,根据病情选择在术前接受室进行初步处理,包括换上手术衣裤,备好局部毛发,包括脑外递头;对术中患者的呕吐物、肠内容物等及时清除,封闭后入袋,减少对手术间空气的污染。

5.3 加强手术室环境及用物的管理

对急诊手术患者尽量安排在离手术室入口较近处,建议有条件医院设置正负压层流装置,门口设缓冲室。

5.4 加强自我防护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第3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207-02

一、研究综述

手术室是对患者实施治疗手术、检查、诊断、抢救等医学工作的重要区域。它承载着大量的任务,且大部分病情都较为严重、病种较多,在护理工作上十分繁杂。所以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会存在许多隐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许多新型手术也开始频繁地在手术室里展开,这种情况下无疑会增加手术室的护理风险和意外。随着患者的法律意识不断加强,维权观念不断更新,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目前手术护理工作中,仍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伤害,需要我们不断发现和解决。

二、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3年3月到2015年3月在本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的男患者有34例,女患者有26例;年龄在18~65岁不等,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对照组的患者中男患者有35例,女患者有25例;年龄在19~66岁不等,平均年龄在43岁左右。根据两组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情况进行比较,其差异并没有统计意义,具有可比性。

2.护理方法

对照组: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期间,进行常规护理。

实验组: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期先做好手术室安全评估工作准备,根据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来制定护理方案。

3.观察指标

通过对两组的患者进行对比,根据手术期间的非安全事件发生率做排查,采用本院设计的护理满意程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从而总结护理的效果。

4.结果

在实验组中有1例患者因为配合护士工作发生失误情况,导致意外损伤,其他情况均正常。在对照组中,有5例患者在手术期间没有得到充足的护理,护士注意力不集中发生了手术物品的清点错误。通过上述调查笔者发现,实验组的非安全时间发生机率要低于对照组。

通过相关的调查统计表显示,患者对实验组的护理情况较为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

三、总结

手术室作为对患者采取抢救和治疗的重要医用场所,有着病情种类多、病情严重且护理工作复杂的特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有着许多安全隐患是我们难以预料的。随着新型手术不断引进、随着新型材料的不断使用,手术室的护理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在手术过程中因配合工作失误而导致的安全事件频频发生。这就提醒医院要对护士的专业素养、护理能力应提出更严苛的要求。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手术室中的护理工作合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手术室的安全事故发生,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优化也能够提升患者对医院的满意程度。

根据诸多文献中记载,手术室安全护理工作与护理工作的压力大有关,护工在面对多种医疗器材,病情严重的病人时会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护工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不高的情况下,就会忽略自身的工作状态。例如对患者的接送、手术体位的摆放上都达不到要求。护士没有良好的责任心,缺乏对制度的落实,手术中仪器摆放不当、清点失误等等都是手术室护理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

本院在了解手术室护理常见问题上采取了积极的政策,加强对医务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加强对手术仪器的检查与规范工作、加强了风险防范系统的建设,从根本上降低了因手术室护理不当而发生医疗事故的可能性。在近些年来,手术室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也被提到了议程当中,医院部门需要及时地给予防护和干预,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证手术室时的安全,不断提升医疗工作的质量,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合理科学地安排医院的人力,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排,这是能够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护士长要坚持合理科学的人力管理方式,实行年轻护士和老护士搭档合作,排班工作要富有弹性,根据不同的手术情况来安排人员进行休息,避免护士超负荷工作,尽可能地让护士在一个心情放松、充满活力的状态下工作,这是对患者负责的体验。与此同时,医院部门也要做好对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从“制度”和“情感”两方面入手,有效地完成对护士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能够正确地处理手术体位的摆放工作,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手术体位安置中,要尽可能地摆放手术体位,护理人员要认真落实对体位摆放位置的学习,根据不同的手术需求,正确地摆放不同的体网。在暴漏手术区域的情况下,要注意患者的呼吸情况是否收到了影响,摆放的体位是否压迫了血管或者神经。在手术的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免生硬的动作,如拉、拖等情况,床位的床单要摆放平整。手术的过程中要注重身体部位的循环和受力情况,尽可能地降低对局域皮肤的压力。在手术过程中合理地使用体位垫和约束带,使用约束带时要保持每两小时帮助患者放松一下,促进患者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实现患者的身体安全和舒适。

在医疗环境日益丰富的今天,护理工作也要注重法律意识的增强。手术室的安全与否成为患者在选择医院时最重要的依据和标准。手术室作为医院的窗口科室,需要不断提升安全系数,完善护理工作,从加强护工人员的法律意识入手,完善护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入手,让其更好地服务于患者,让护理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让患者在医院中获得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施康康. 手术室护理潜在安全隐患与防护管理对策[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02:264-266.

[2]韩育红. 手术室护理安全防护措施分析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5:744-746.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 第4篇

1 安全隐患

1.1 接错患者

术前巡回护士到病房接患者时, 因工作不仔细, 又由于患者术前紧张应用镇静剂后, 回答问题有时不十分确定, 巡回护士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或术前未访视患者, 对患者情况不熟悉, 择期手术患者来月经或发烧, 对手术排序更改不知, 以致疏忽大意使差错发生。

1.2 手术体位放置不当

体位安置不当可导致患者压伤;约束带捆绑过紧造成血液循环不畅;肢体过度外展可引起神经麻痹;衬垫不当致患者呼吸及循环功能受影响[1];如果固定不牢, 可污染手术区域;手术视野暴露不充分给术者操作带来不便。

1.3 发生压疮、神经损伤、电刀灼伤

手术安置不当, 使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导致压疮。约束带过紧或两上肢过度外展, 造成神经压迫。衬垫不当影响患者循环呼吸。术中使用驱血带、止血带时, 未记录时间, 忘记通知医生, 使患者肢体神经受损、血循环受损。高频电刀使用不当或患者身上带有金属物, 造成皮肤灼伤[2]。

1.4 物品清点不细

术中由于手术器械清点制度不严, 患者体腔或深部切口遗留纱布、器械、缝针等, 可引起严重后果。手术时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缝针弹出, 寻找困难。

1.5 用药和输血错误

外用药与静脉用药标志不清, 输血输液查对有误, 执行口头医嘱有误。

1.6 标本管理不当

标本丢失;手术结束没有及时经10%甲醛固定造成损坏;病理送检单内容与标本不相符, 术中快速病理送检单上未注明快速字样等, 以致耽误了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1.7 法律意识淡薄

医护人员如在患者面前谈话不注意, 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护理人员将癌症患者的病理结果大声通知手术者时, 患者听后会增加心理负担, 不利手术进行。医护人员在手术中随意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 会让患者感到医护人员没有集中精力为自己做手术, 一旦手术效果不佳, 将成为引发医疗纠纷的隐患。

2 防范对策

2.1 患者查对

到病室接患者时, 应根据手术通知单认真查对病历, 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和手术部位, 将患者送入规定的手术间内, 并由该手术间巡回护士、麻醉师及手术医师仔细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及手术部位等, 确认无误后方可麻醉、手术。

2.2 手术部位查对

为确保手术部位准确无误, 询问患者病变部位并查对病历、手术单和X线片等相关资料, 手术前与麻醉师核对手术部位, 摆好体位后与术者再次核对方可手术。

2.3 安全正确使用高频电刀

应有专人定期对电刀维修保养, 护士应了解电刀性能、使用方法, 术前严格检查电刀各部零件, 使用时正确放置电刀负极板, 严格按操作常规操作, 检查患者身上有无金属物品以及有无接触金属导体, 以免引起烫伤。

2.4 防止术中标本保存不当或遗失

手术取下的标本应及时填标本项目及标本件数, 连同病理申请单一同送至标本室, 在“病理送检本”上详细登记并签名。快速病理切片标本让家属过目后由工人立即送病理科, 标本送病理科后由工人和病理科人员双签名[3]。标本用10%福尔马林液固定, 固定液放加盖容器中, 减少挥发。

2.5 防止输血错误

输血前应仔细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血型3遍, 取血人在血库对1遍, 麻醉师与巡回护士对1遍, 输血者对1遍。取血人每次只能取1名患者所需的血, 输血时需两人共同核对并签名, 密切观察输血反应。

2.6 强化手术室护士法律意识

作为手术室护士除按护理常规做好本职工作外, 还应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4], 依法办事, 在维护好患者的权力的同时, 也要学会用法律自我约束, 自我保护, 把法律作为工作责任。要求手术室护士在接患者时态度和蔼, 语言要诚恳, 并且有问必答, 并简单介绍手术的人员及手术步骤, 以消除患者的疑虑, 取得患者信赖, 让患者在最佳心理状态中接受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切勿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 要给患者以安慰性的语言, 使患者感到信任与安全感。术中汇报病理结果时要回避患者, 以免恶性结果刺激患者而产生不良应激[5]。

2.7 清点制度

手术开始前、关胸腹腔前、关胸腹腔后, 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均要认真清点器械、纱布、缝针以及各种缝合线, 并记录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术中临时增加的敷料、器械等, 需经两人清点才能加入并及时记录。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护理医疗质量的基本内涵, 针对安全隐患, 健全手术室规章制度, 明确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 加强安全质量教育, 增强护士法律观念是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的前提。手术室工作量大、时间长、专业性强, 任何一个环节都存在潜在的风险, 手术室一旦出现差错事故, 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 同时还会由此引发医护、护患纠纷, 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因此, 一定要将差错事故防患于未然,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加强执行力度是关键, 可将各种仪器操作步骤规范化并加强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高度的责任心, 对易出现差错事故的问题经常提醒, 发现不安全的因素, 查明原因, 有效防范。确保了患者在手术期间的安全, 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高效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春燕, 宋茜.浅谈手术差错事故防范的管理[J].护理研究, 2004, 18 (2) :367-368.

[2]陈肖敏, 周敏燕, 童彬.多部门合作的手术核对制度在我院的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4) :337-338.

[3]李柳英, 张石红, 别逢贵.手术体位安置规范化培训的方法及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5) :471-473.

[4]李素梅.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法律性问题[J].实用护理学杂志, 2001, 17 (2) :47-48.

手术室安全护理防范 第5篇

【摘 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以及防范措施,以提高手术质量,完善手术室护理制度作为实行防范措施的前提。方法:通过完善护理制度、严格核对手术物品、规范护理记录、重视手术仪器管理等措施,消除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结果:根据相应的安全隐患提出防范措施,有利于手术工作的顺利进行。结论:完善设备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避免医患纠纷事件的出现。

【关键词】护理;安全隐患;措施;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319-02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获得改善,自身健康意识不断增加,因此对医院治疗、护理等存在相应的需求。现在,我国由于手术室护理质量差而引发的护患纠纷明显增多,随之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度也明显下降,不仅降低手术治疗质量,还降低病人对治疗的信心。手术治疗工作存在实用性、复杂性、持续性的特性,为确保病人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保证病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严格要求手术护理质量,避免手术护理失误的出现。目前大部分医院由于不重视手术室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导致手术无法进行。本文就手术室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手术室安全隐患

1.1接错病人

手术前护理人员经常接错病人,致使耽误手术治疗时间。手术前大部分病人由于紧张或因为使用麻醉药后,头脑不清晰,不能准确做出回答,因此出现接错病人的情况。

1.2护理人员心理素质不强

医院护理工作属于工作压力较大,并且具备双重性性质的工作,在心理与生理上需要承受两份压力,致使工作期间精神恍惚、应变能力降低等,降低工作效率,同时容易出现医疗事故[1]。护理工作者在参与工作期间由于心理承受能力低,责任心不强,导致护理工作不能顺利进行。部分实习护士与新进护理手术设备操作能力低,对手术仪器不熟悉,严重缺乏护理理论知识,应变能力差,不具备自主创新精神,工作时好吃懒做,正是由于这些安全隐患降低了手术治疗质量。

1.3操作技术落后

安放病人手术位置出现错误,容易因位置摆放不当造成局部挤压、受伤、压疮、神经组织受损的情况[2]。如约束带过于严实会对病人血液、输液速度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会使病人神经组织造成伤害。衬垫摆放位置不合理阻碍患者正常呼吸,选取手术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专业素质过低,未了解其对手术设备的熟悉程度,导致在手术期间出现混乱。手术前未对手术设备进行检查,使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失误等,例如:电凝设备在使用时不能接触病人皮肤,容易灼伤病人夫妇,电凝设备安放位置不当等。

1.4手术物品清点失误

为避免在手术期间手术物品掉落在病人身体内部,手术结束后和对手术伤口缝合时,护理人员对手术设备、医用棉花、敷料、缝线等物品未清点清楚,伤口缝合操作不当,使缝针掉落,寻找艰难,忽略设备的完整性,在交接期间为进行检查。

1.5护理记录不规范

护理人员对手术室护理过程记录不规范,容易出现信息错误、遗漏、更改、少记等现象。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2.1完善护理制度

完善手术室护理制度,手术室护理制度的完善是保证手术工作梳理进行的前提,预防手术失误的出现,不仅利于提高手术治疗质量,还利于提高护理效果。如发现护理制度存在缺陷应及时修改完善,例如:手术物品清算、交接规范、手术记录规范、核对制度等,对其进行定期检查,以实际手术室护理情况对制度进行完善、修订[3]。针对失误较为严重的护理人员给予惩罚,以实际行动提高手术质量。严格遵守手术室护理制度落实工作,防止工作失误的出现。

2.2病人核对

手术前借病人时,应通过对病人资料、病历资料进行核对,仔细核对病人资料,核对病人信息后把病人送到相应的手术室进行手术,并请医疗人员或护士长等对病人资料再一次消进行核对,保证接对病人。

2,3严格核对手术物品

核对手术物品时实行四人五次核对,如:治疗医生、护士长、机械操作人员、护理人员在进行手术之前进行清点,手术治疗前期,对关体左、右与在伤口缝合前对手术设备进行清点,可当面进行点算,并把其记录,同时对增添手术物品进行记录。

2.4定期实行护理培训

医院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是,重点培训内容包含有:护理记录、手术体外摆放、基本护理常识、手术注意、约束带使用方式等,注意帮助病人系约束带时,观察松紧度,检查是否牢靠,送紧程度,防止因为过度牢靠出现挤压,对骨骼突出位置给予护垫保护,针对手术时间较长的病人,在对手术治疗不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合理调节挤压位置,病人手术位置防止要按照合理、安全的方式去放置,确保不影响呼吸系统,保证病人呼吸顺畅。

2.5规范护理记录

对整个手术护理过程进行记录,保证记录数据的实用性、真实性、健全性、客观性等,并与病人使用麻醉数据相同,手术无菌卡、病人手术资料等相关材料应粘贴在记录中,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医疗事件。

2.6重视手术仪器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部分医院已经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先进医疗设备的特点有:价格高、操作难、效果好等,医院应请专业的管理人员看管医疗设备,并时刻对其进行清洁整理,手术使用前期对设备仔细检查,检查内容:使用功能、是否还有杂物、灰尘等,对转换病人体位的板块进行检查,避免在手术期间出现掉落,设备使用结束后,关闭设备电源,防止漏电、火灾事件。使用止血物品时,要观察肢体使用力度与压力,并对止血次数、止血物品进行记录。结束语

预防、消除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为医生顺利进行手术工提供良好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治疗顺利工作的前提,为完全消除安全隐含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是护理人员严格对待护理工作,注重护理细节,把工作严格化、规范化是预防出现手术护理失误的重要方式,手术医生、护理人员,不但要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护理,还应具备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应分析设备管理制度,完善管理制度,为手术、治疗工作提供良好的手术环境做贡献。

参考文献

论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及防范措施 第6篇

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不仅要求护士高精的业务水平,而且需要严谨、规范、安全的护理服务理念,在任何环节上都不能疏忽,否则会给患者带来心理或身体上的损害和障碍,给患者造成痛苦,甚至危及到生命安全。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因此,我们加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防范意识,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进一步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杜绝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手术室护理常见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接错病人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容易发生接错病人或放错手术间的现象。防范措施是术前1日到病房访视患者,详细察看病人的资料,根据手术通知单安排手术间,确定后不随意更改;术日接患者时,根据手术通知单与病历认真核对患者姓名,由病房护士确定无误签字后,将患者送到指定手术间,并将病房带来物品与巡回护士交接签字;在进行手术前巡回护士再次查对患者、病历、通知单,核对姓名、床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X线片、CT片等。

手术部位发生错误 手术部位尤其是对称性器官手术容易出现手术部位错误。防范措施是接病人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根据手术通知单,认真核对病人的手术名称、部位,病人进手术室后再次核对,并根据病人X线片、CT片核对手术部位,确定左侧或右侧。在醒目的地方贴上警示语。在手术开始前护士与手术医生再次核对手术名称、部位。

手术体位安置不当 患者体位安置不妥会直接影响手术操作,甚至造成身体意外伤害。防范措施是摆放手术体位时,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既不影响病人的循环、呼吸及生理功能,又要符合手术需要,保证手术安全顺利完成。巡回护士摆放体位时注意防止压疮和意外伤害,注意肢体不可过度外展,术中不可过度牵拉肌肉、骨骼。使肢体处于功能位置,不影响呼吸和循环,不压迫外周神经,骨骼突出部位衬垫摆放要适宜,术中加强巡视,对于较长时间的手术在允许情况下给予局部按摩,对年老体弱、婴幼儿、约束具应用恰当。

患者身体意外伤害 护送及搬运病人不当各种引流管和管道脱落,致病人摔伤、坠床等等。防范措施是接送病人时注意病人安全。检查接送床是否完好,先将接送床固定好后再搬患者,将护栏竖起防止患者摔伤,尤其是特殊病人随时有病情变化,应有医務人员陪同护送至手术室,步行者护士应在一旁搀扶,以保证病人安全。经常检查受压部位的皮肤并给予适当按摩。手术中经常观察电极板安放部位不能受潮、移位。病人身体不能接触手术床金属部位,电刀头在不使用时应放在安全部位,尤其剖宫产手术防止烧伤婴儿。手术时间过长的应采用保温措施,室温保持在25-28℃,体温维持在36℃以上。

物品遗留于体内 缝针、刀片、纱布等手术器械物品清点不严格或有误或操作不当,导致异物遗留。防范措施是工作人员加强责任心,手术前后认真仔细清点器械物品。同时检查器械螺丝是否松动,详细记录在物品清点登记本上,及时登记临时添加的器械物品,手术后清洗器械,打包时,要再次核对器械件数。

医院交叉感染 主要为术后患者切口感染。防范措施是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观念,严格控制手术间人数,无菌手术与感染手术严格划分。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建造层流手术室以洁净室内空气。医护人员的手、物品和消毒液应定期进行抽检。加强实习生和进修生的无菌观念培训,实习、参观人员由手术室安排指定手术台,不得随意串间走动。特殊感染患者术前要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由手术室安排指定的隔离手术间,护送患者用专用推车,一次性消毒用品要注意有效期。

输液、输血、用错药物 因为护士在执行各项医嘱时未认真查对。防范措施是输液用药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并及时做好记录,术中需要输血,必须经2人认真核对无误在输血单同时签名后方可给患者输入,特别注意库血需在恒温箱复温,复温后再次认真核对,避免拿错血液,执行口头医嘱用药要复诵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并做好记录,用过的空安瓿、输液袋应保留便于核对,待手术结束后方可扔掉。使用药品要严格掌握浓度、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和过敏。

标本遗失或差错 术后易发生标本损坏、标本名称与标本不符、标本丢失。防范措施是严格标本管理制度,手术取下的标本不能随便丢弃,放入专用标本袋中,在标本袋上贴上标签,注明科室、姓名、住院号、标本名称及采集部位,及时用10%甲醛标本固定液中,详细填写病理申请单与标本核对后登记并签名,专人送至标本室,与病理科工作人员核对无误后签字。

防止个人语言行为给病人造成心理创伤。要求医护人员在手术间内不要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不要大声喧哗,不要接听手机。术中加强对病人的沟通,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待手术,注重维护病人的权益,防止隐患的发生。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第7篇

1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

1.1 手术室制度不健全

旧的制度不能随着护理工作的进步和发展及时修订和补充, 导致护理人员执行困难, 没有依据, 影响规范操作。

1.2 护理业务知识及操作技能不足

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 对护士知识面要求较高, 包括每台手术部位的系统解剖, 手术特殊器械的准备, 手术步骤等, 都必须掌握。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 手术室各种先进医疗设备的大量使用, 以及各专科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 手术室护理工作难度加大, 技术要求提高, 但手术室护士难以及时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业务的知识, 手术配合不熟练, 导致手术时间延长, 加大患者感染的概率。

1.3 责任心不强, 执行查对制度不到位。

1.3.1 体位摆放不合理, 造成意外伤害

体位安置不当影响患者血液循环、呼吸, 压迫外周神经;受压部位垫衬不合理, 导致压疮的发生。

1.3.2 手术部位错误及接错患者

患者接入手术室时查对不严格, 手术部位标识不清, 导致错误。

1.3.3 清点不认真, 导致用物遗留体腔内

清点物品有误, 术前、关闭体腔前后, 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有误;手术中添加的敷料、器械未及时记录、核对。

1.3.4 标本留存处置不当

未及时固定标本而影响取材;标本名称与标本不符。

1.3.5 用药、输血有误

药物摆放有错, 标识不清导致误用;输血前未进行认真核对, 导致错误。

1.4 仪器、器械准备不足或维护不当

对手术步骤不熟悉;手术器械准备不足或未能对手术器械逐一检查;部分器械性能不良, 影响手术进程, 延长手术时间;仪器使用中出现故障, 导致医疗事故。

2 防范措施

2.1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完善科室规章制度, 定期修改, 并及时补充修订新的制度, 如外来器械管理制度, 植入物安全管理制度, 接送患者制度, 查对制度等。

2.2 加强继续教育和业务学习, 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护理人员的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 是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 护理人员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 过硬的护理操作技术, 才能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安全护理。科室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外出短训等方式加强继续教育学习, 并定期进行专科知识理论考试, 专科技术操作考核。对新业务、新技术定期邀请专家进行设备、仪器、操作步骤和流程的讲座,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减少护理差错, 从而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2.3. 合理安置体位

体位安置正确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提高患者术中舒适度,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环节。手术体位安置原则:保证患者安全舒适, 充分暴露手术视野, 不影响患者呼吸、血液循环, 不压迫患者外周神经, 不过度牵拉患者肌肉、骨骼, 避免发生体位相关并发症;安置手术体位时要加强对骨突部位的保护, 如骶尾部、足部等, 使用透明敷料、无痛保护膜。暴露清晰的手术视野, 以适合手术者操作。仰卧位摆放时, 远端关节高于近端关节, 手臂在身体前面, 压腿带固定于患者膝关节上3 cm~5 cm, 上肢外展小于90°。俯卧位安置时, 双髋双膝关节屈曲20°, 远端关节低于近端关节, 膝关节及小腿下垫软垫, 头部置于有槽啫喱头垫上, 踝部背曲, 足趾悬空, 男性患者注意悬空会阴部, 避免压迫阴囊。

2.4 加强责任心,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各项护理操作查对的目的是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医务人员在执行各项治疗、护理等工作之前, 必须执行查对制度, 必要时需2人查对[2]。①患者查对:接到手术通知单, 去病房与病房护士认真查对病历, 核对患者的各项检查、检验结果, 并核对患者腕带, 确认无误后将患者送入规定的手术间内。经三方核查, 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麻醉、手术。②手术部位查对:为确保手术部位准确无误, 询问患者病变部位并查看手术部位标识, 手术前与麻醉师、手术医师共同核对手术部位, 核对无误后方可手术。标注方法:a) 在手术部位标以手术切开线或“十”字, 并标明左右侧 (眼科手术左右以OS/OD表示, 余以L/R表示) 。如左眼手术则在左侧额部皮肤上画“十”字形标示, 并标明“OS”;右前臂手术, 则在右前臂手术画切开线, 并标明“R”。b) 手术部位已有纱布、石膏、牵引架等时, 统一标记在包扎物上方5 cm左右 (约2~3横指) 处, 以“十”字标示并标明左右侧。标示需由手术医师进行, 主刀确认。③手术物品的查对:术前、术中、关闭体腔前、关闭切口后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纱布、缝针、纱垫等的数目并记录, 术中需临时增加物品时, 必须核对清楚并及时记录。核对时2人以点唱方式清点, 洗手护士大声点唱, 巡回护士复述。术中所用敷料尽可能选择显影敷料, 手术台上使用的敷料, 一律放置在专用敷料收集袋内。手术台上器械滑落, 巡回护士应将器械集中于固定地点, 便于清点。清点过程中, 发生用物清点不清现象, 手术室护士必须告知手术医师, 共同寻找。如寻找未果, 可去放射科行X线摄片寻找。④手术患者药品的查对:用药时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药品要摆放合理, 分类保管, 标识清楚, 严禁混装。药物与标签一一定位对应, 做到专人管理, 每日检查, 按失效期“先进先出”。高风险类药物在存放位置贴红色醒目标识, 以提醒配药人员特别注意。麻醉药品专柜加锁保管。抢救药品定量、定位放置, 标签清楚, 按时清点, 交接, 用后及时检查补充, 以保证随时使用。⑤防止输错血:输血前应做好三查八对制度。输血时需2人共同核对并签名, 密切观察输血反应。核对者必须是本院护士或医生, 实习人员不得参与核对。输血完毕保留血袋24 h, 以备查对。同时, 将血袋上的条形码粘贴于交叉配血报告单上, 入病历保存。⑥防止病理标本丢失或弄错:标本是提供患者疾病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 妥善保存和处理标本尤为重要[3]。弄错或丢失手术标本可造成诊断困难或错误, 从而引起治疗上的错误, 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 必须严格防止。

手术取下的病理标本需放入标本袋内, 用固定液固定处理后贴上标签, 注明患者姓名、床号、病理标本名称, 登记齐全后由专人送检, 标本送病理科后由送检人和病理科人员双签名。

2.5 加强仪器设备、手术器械的管理

手术器械是手术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为了器械能正常发挥功能, 必须加强对手术器械和仪器的管理。手术所需器械应定期进行保养、维护, 保证器械性能良好。手术室护士定时检查仪器运转是否正常, 并掌握仪器一般故障的排除方法, 避免因使用不当或故障引发医疗事故。新仪器使用前必须进行操作培训, 由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负责培训仪器的特点、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3 结论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 安全护理是安全医疗的前提和保障。应不断强化护理安全管理, 制定严格的制度, 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 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控制或减少护理安全隐患, 从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刘纯艳.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护理学专业社区护理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93-95.

[2]黄文霞, 谭永琼.图解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26-37.

手术室护理工作安全防范措施 第8篇

1 交接制度

1.1 接患者时

应该认真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腕带、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手术时间及术前用药、病历及X线片等, 逐项核对, 防止接错患者。

1.2 手术中

器械护士不得中途换人进餐或从事其他工作, 特殊情况下确需换人时, 交接人员应现场当面点清器械、敷料等所有物品的数目, 共同签名, 否则不得交接班。

1.3 术后

送患者回病房时应与病房护士认真交接, 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皮肤完整情况、管道管理、术中大致经过情况等均应交待清楚, 以保证术后护理工作的延续, 使整个护理过程得到完善统一, 真正达到顺利完成手术。

2 查对制度

(1) 手术前必须核对患者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式及麻醉用药等。 (2) 凡进入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手术前与缝合前后2人核对所有敷料和器械进行清点并登记签名。 (3) 认真检查手术中使用的无菌物品是否合格, 术中器械是否齐全, 各种用物的类别、规格是否符合要求。

3 物品清点制度

3.1 手术开始前

器械护士应对所有器械及敷料做全面的整理, 做到定位、定量放置, 有条不紊, 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敷料等物品数目2遍, 巡回护士将数字准确记录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 术中临时增加的物品应及时补记。

3.2 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时

宜选用显影纱布、纱垫, 凡胸、腹腔内所用纱垫必须有长带, 带尾端放在创口外, 防止敷料遗留体内。

3.3 关闭体腔或创口前

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应清点手术护理记录单上各种物品, 并与术前登记的数字核对无误, 缝合至皮下时再清点1次。

4 消毒隔离制度

4.1 加强无菌物品管理

专人负责无菌物品的打包、消毒, 做到包包监测, 确保灭菌合格率100%, 定期检查和制定有效预防感染措施。

4.2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防止切口感染及交叉感染的发生, 实施特殊感染手术时, 严格按特殊感染手术术后处理。

4.3 无菌物品管理

分类放置、标签醒目, 每天检查、定期消毒, 无发霉、过期现象, 认真执行卫生清洁制度, 保持手术室清洁, 整齐有序。

5 安全防护制度

5.1 防止接错患者

特别是患者术前紧张及用镇静剂后, 有的不能正确回答问题, 易发生接错或放错手术间。

5.2 防止患者受伤

接送患者出入门时, 注意保护患者的头、足部防止碰伤, 过床时防止摔伤, 体位摆置不当导致压伤, 约束带过紧或上肢过度外展 (不能超过90°) 造成神经压迫, 衬垫不当影响患者循环呼吸, 电刀电极固定不牢, 造成脱落或污染, 检查患者身上有无金属品及有无接触金属导体, 电极板应平坦、紧贴患者皮肤, 固定于患者肌肉丰厚处, 以免造成灼伤。

5.3 防止手术部位错误

脑、颈、胸、肾、肢体等部位及疝等对称性器官手术, 应在手术单上注明何侧, 在手术开始前, 手术者必须核对患者手术部位标识, 并按病历记载及x线片等再次核对手术部位。

5.4 防止用药有误

药物摆放有序、标签醒目, 以免静脉麻醉药与大输液混淆, 输血时做到巡回护士取血时自查, 输血前与麻醉师共查, 输血后再次查对。

5.5 防止标本保留不当或遗失

手术中取下的标本, 不论大小均应妥善保管及时登记, 术后应将标本放人有固定液的盛器内, 贴上标签、病理检查单, 标本送检登记本, 逐项填写清楚后按时送病检室检验并签名。

6 总结

要保证护理质量就必须增强安全意识, 注意环节的防范, 即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保障, 在工作中注意护士专业素质的提高, 加强法制教育, 建立手术室管理手册,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高度的责任心, 特别是慎独精神, 对易出现差错事故的问题经常提醒, 警钟长鸣, 强化安全意识, 始终以患者的利益为中心, 有清醒的头脑, 在工作中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也可以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摘要:手术室是引发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高发区。为了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防范, 必须严格认真履行交接制度、查对制度、物品清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和安全防护制度。要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最大限度的避免各种差错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防范,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史自强, 马永祥, 胡浩波, 等.医院管理学[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5:238~245.

[2]张立平.军队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7:386.

[3]徐龙, 娄婷.浅议医院如何适应医疗纠纷举证的新形势[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2, 18 (8) :469.

手术室护理安全防范的管理 第9篇

关键词:手术室,安全管理,护理安全

手术室安全管理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和基础[1]。为了做好安全护理,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举一反三来不断强化新、老护士的安全意识,杜绝在执行护理操作过程中出现缺陷、差错、事故等问题。结合本院手术室实际情况,建立手术室安全管理手册,健全和完善科室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制订目标管理。实施5年来,无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1 手术室护理常见安全问题

手术室发生差错事故及护理缺陷的环节很多,一旦发生失误,轻者影响病人治疗,延误手术时间,造成时间与物品的浪费;重者可使病人致残,甚至致死。

1.1 接错病人

是病人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易发生接错或错放手术间。

1.2 手术部位错误

对称性器官手术容易出错。手术体位安置方向有误、体位安置不当导致压疮发生,约束带过紧或两上肢过度外展造成神经受压,衬垫不当影响病人循环呼吸。

1.3 器械准备不全

用物与手术所需不符,器械性能不佳,钳端夹持不紧,刀、剪、针不锐,结扎线不牢,吸引管道堵塞不适。

1.4 清点有误

术前、关闭体腔前和体腔后,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有误。操作中不当导致缝针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器械完好性被疏忽;传递前忽略检查,心中无底。

1.5 术中仪器使用不当

准备时未试机,临时故障,电刀电极固定不稳,造成脱落和污染。病人皮肤与升降台或手术台金属直接接触,造成电灼伤。

1.6 用药有误

输血输液查对时有误,药物摆放有错,静脉麻醉药和大输液标志不清,导致误用,执行口头医嘱有误。术中病理标本保存不当或丢失。

1.7 切口感染

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术间空气消毒不达标,参观人员太多或有感染人员进入手术间。

1.8 手术病人护送不当

护送途中发生各种管道和引流管脱落,病人坠床,术后病人X线片、CT片、手术衣裤等用物遗漏。

2 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要防止和杜绝以上常见问题的出现,最关键的问题是加强手术室管理。 根据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的实际情况,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制度保障完善

系统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科室成立了质量管理小组,由高年资的主管护师负责,定期和不定期查制度落实情况。

2.1.1 手术室的一般制度

抓好落实手术人员规则,洗手规则,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管理制度,接送病人制度,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及考勤制度,奖惩措施。

2.1.2 安全管理制度

术前做到“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制度。六查:接病人查(病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术前准备、术前用药及过敏情况),病人入手术间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执刀时查,关闭体腔前后查。十二对: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物品、药物过敏情况、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齐全适用。四到位: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凝止血器。

2.1.3 清点制度

术中“三人三数”制度,即主刀、洗手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前后共同清点台上纱布、缝针、刀片及手术器械等用物,并做好记录。“三不”交接制度:洗手护士手术未结束前不交接,巡回护士敷料、器械未点清不交接,值班护士物品短缺不交接。

2.1.4 加强术中巡视

观察病人受压处皮肤及高频电刀电极板放置部位的皮肤变化。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监督手术人员操作规范,控制手术室间参观人员,定期对手术室无菌物品、消毒液、空气进行监测,同时接受医院及院外感染监控中心督察,层层把关,实施有效的监控管理手段[2]。术中妥善保管好病理标本,多个标本做好标记,术后贴好标签交专人送病理科并做好交接登记。

2.1.5 做好术后安全管理

在运送过程中,妥善固定管道和引流管防止脱落以及病人坠床,拿齐病人用品,跟病房护士详细做好交接班手续[3]。

2.2 定期召开护理安全讨论会

对科内人员变动、新护士上岗、科内护理工作内容增加等变化,有些制度落实有可能偏差。针对这种情况,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对容易发生护理缺陷与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并重温各项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增强责任心,做到警钟长鸣。平时形成分级督促制度,发现违反操作规程与奖惩年度考核挂钩。

2.3 加强业务学习

鼓励支持护理人员参加各级护理学历自学考试,选派业务骨干外出听课学习及学术交流会,要求护士每人订阅各类护理刊物。加强“三基”训练,提高专业业务技能及应急能力,做到术中主动配合。

3 体会

通过安全管理的重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得到提高,同时认识到要保证护理质量就必须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保障,其次还要注意护士专业技术素质的提高和新护士的岗位培训及带教工作。建立手术室管理手册,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对新护士来说是工作行动指南,一根离不开的拐杖,每个人都必须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上遵循操作规程。对管理者来讲,便于管理上按章办事,举一反三,就可能将差错或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朱丽霞,解晨.手术室新技术护理999题[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1-36.

[2]袁红.手术中差错事故的“八防”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3):64.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第10篇

1 术前访视不到位

手术前1 d由巡回护士到病房向病人及家属做自我介绍及介绍手术室环境, 了解病人的病情, 掌握病人一般资料, 如病人的性别、姓名、手术部位、方法、既往史、过敏史。向病人讲解手术前准备、手术体位及麻醉配合要点, 使病人对手术有个大概的了解, 解除病人术前恐惧、焦虑的心理, 使病人更好地配合手术。

2 接错病人

巡回护士接病人时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询问病人姓名及手术名称, 切勿叫名字让病人应答, 避免病人盲目性、顺从性答应, 查看腕带标识, 如意识不清或小儿病人应询问家属确认。

3 病人护送不当导致摔伤、引流管脱位

为保证病人免受意外伤害, 如接送病人时平车要加床栏, 以免推车拐弯时使病人坠床, 护士应站在病人头侧, 随时观察病人生命体征, 搬动病人时应将引流管妥善放置, 防止引流管脱出, 如带有胸腔闭式引流管病人, 搬动时夹闭引流管。

4 手术体位不当导致压伤

摆体位时要保持病人舒适和充分暴露手术部位, 手术时不影响呼吸, 不影响循环, 不压迫外周神经, 皮肤压力最小化, 确保输液通畅, 应注意肢体约束不可过紧, 悬吊时间不宜过长, 肢体不要过度伸展、旋转, 避免引起神经损伤。骨隆突处垫以泡沫垫或棉垫, 枕部加垫头圈, 身体下的床单应保持平整, 避免皱褶过多、手术时间较长而压起水疱。

5 做错手术部位

病人入室后由主管医生、麻醉师和巡回护士共同核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带药品、物品、药物过敏情况、术前准备情况等, 并在安全核查表上签字后才能实施麻醉。对于四肢、疝、肾、脑等手术者, 注意查对手术部位是左侧还是右侧。手术开始前, 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再核对一次手术部位。

6 术中发生烫伤或烧伤

使用电刀前将负极板粘贴在病人大腿及臀部等肌肉丰厚处, 避免负极板受压, 并靠近切口部位, 加强巡视, 观察负极板粘贴是否牢靠。选用高质量的电刀负极板, 以一次性负极板一次性使用最安全。术中应将电刀笔置于器械护士视野中, 不用时放在专用布袋中, 以免术者误按开关将病人灼伤;手术开始前巡回护士应检查病人肢体是否接触金属物品, 保证身体任何部位都与金属物隔开, 保护消毒区域周围敷料干燥, 避免消毒液湿透敷料引起电灼伤。

7 医用气体及仪器设备管理不善

加强医用气体管理, 搬动过程要谨慎, 防止气体罐倒地高压气体喷出伤人, 用尽要及时标记, 设专人管理, 定期检查统计。各种仪器设备推运过程中要慢稳, 防止仪器倒地损毁, 要定期保养检测, 使之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8 标本丢失或混淆

术中切下的任何组织都要询问医生是否留病理, 未经医生允许不得遗弃或由他人拿走。为确保标本正确无误地送检, 应完善送检流程, 实行双签名并责任到人。术中冰冻标本经家属过目后登记即刻送检。

9 语言行为不规范

病人很多时候是清醒状态, 而且手术过程中会有恐惧紧张的情绪, 会担心手术是否成功, 如手术过程中医生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 会让病人感觉医生没有尽职尽责对待手术, 更加重病人的紧张情绪, 所以手术间应保持安静, 不许打手机, 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严密观察病情, 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 配合台上所需物品, 保证病人安全。

10 给错药及输错血

术中给药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如医生下达口头医嘱, 巡回护士应复述一遍, 医生确认后方可执行, 手术结束后请医生及时在临时医嘱单上补记, 如有疑问应及时询问医生, 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不能盲目的执行口头医嘱;输血要严格按照输血常规, 由巡回护士和麻醉师两人核对之后方可输血, 并在输血登记本上签名记录。血袋应保留24 h后送输血科统一处理。

11 术中物品清点错误遗留病人体内

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手术时共同清点台上纱布、缝针、刀片及手术器械, 做到四查:手术前、关闭体腔前、关闭体腔后、手术毕。关闭体腔前如清点物品数量与术前不符, 应立即告知手术医生不能关闭体腔。术中所有清点的物品数目逐项登记于护理记录单中。术中添加或掉落的物品两人核对后及时记录。手术护理记录单填写应及时、准确, 字迹清楚、不得涂改。灭菌指示卡及植入物标签必须贴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

12 违背无菌原则可能引起感染

手术过程中严格按照无菌原则操作, 巡回护士应监督所有参加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 防止伤口感染及交叉感染, 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规范与手卫生管理规范。实施特殊感染手术时, 应严格按特殊感染手术术后要求处理相关物品, 加强消毒效果监测, 应有专人负责并有记录。

13 护理记录单填写错误

护理记录单是跟随病历的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 要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填写, 与麻醉记录单保持一致, 如有手术抢救, 应在抢救后6 h之内补记完毕, 内容包括执行的口头医嘱、抢救措施、病人的生命体征和送回病房时的一般情况等。

综上所述, 手术室是医院医治病人的特殊场所, 其工作具有特殊性和独立性, 而且工作紧张、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责任十分重大, 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必须具备较强的职业素质, 提前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 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 提前发现隐患解决隐患, 不要等事故发生了再去补救。

手术室安全护理防范 第11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防范措施;探讨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59-01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医疗技术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手术已成为多种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患者在疾病的治疗及康复中离不开护理服务,手术室作为患者手术的主要场所[1-2],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更离不开优质的护理服务,优质的护理服务能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治疗效果。然而,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常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所以探讨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具有重要意义[3]。本院在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对手术室护理采用常规管理,在对手术室护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后,自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对手术室护理采用预防管理,比较预防管理前后的效果。现将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在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对手术室护理采用常规管理,在此期间,共有1246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在对手术室护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后,自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对手术室护理采用预防管理,在此期间,共有1409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1.2 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

1.2.1 护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

部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或不强,未认识到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要性,部分护理人员在手术护理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相关医疗法规的标准进行严格操作,如不能严格做到无菌操作,这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感染风险。

1.2.2 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

一些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手术室护理的相关专业知识掌握不牢,甚至缺乏手术室常用的护理专业知识,这就导致了护理人员不能准确地知道对于各种手术应采取何种护理。

1.2.3 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不熟练

护理人员在日常手术护理操作中,不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护理情况相结合,对一些常用的手术护理操作不能熟练的进行,甚至发生操作错误等现象,这就导致了其不能与手术医生形成良好配合,不但延长了手术时间,而且容易造成患者发生感染,使患者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1.2.4 护患沟通缺乏

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常不能与患者的沟通不到位,这导致护患沟通不畅,护理人员缺乏患者的有效配合,常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造成护理不当,给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造成伤害,严重者会造成护患纠纷,对患者、护理人员及医院均带来不良影响。

1.2.5 护理人员不足

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人数多,手术护理操作繁琐细致,然而手术室护理人员有限,且经验丰富、业务技能扎实的护理更少,这就导致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较大,经常超负荷工作,这无形中加大了患者的精神负担,影响了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质量,甚至造成护理操作错误等。

1.3 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的预防管理对策

1.3.1 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科室定期举办医疗法律法规讲座,给护理人员讲解医疗法律法规知识,使其认识到护理失误等严重后果,同时告知护理人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对手术进行及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使护理人员提高责任意识,认识到手术室工作的重要性。

1.3.2 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

科室定期举办手术室护理知识讲座,给护理人员讲解手术室护理的基础知识,并对其进行定期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

1.3.3 加强护理人员技能

科室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重点训练常用的手术室护理技能,并邀请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指出护理人员的操作问题,并进行整改,以此提高护理人员操作能力。

1.3.4 加强护患沟通

手术室为护理人员举办护患沟通讲座,告知护理人员在手术室护理中常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要求护理人员在对手术患者护理时及时充分地与其交流,了解患者的想法及实际情况,再对其进行护理,使患者充分感受到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以此促进护患和谐,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

1.3.5 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配置

科室负责人对手术室的日常护理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并根据实际情况,给手术室配置充足的护理人员,避免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及心理压力,保证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采用预防管理措施前后,手术室的差错率及投诉率;观察采取预防管理措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总人数。

1.4 统计学方法

我们采用SPSS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作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采用预防管理措施前后,手术室的差错率及投诉率比较

预防管理前,手术室共有1246例患者进行手术,14例发生护理差错,差错率为1.1%,19例投诉,投诉率为1.5%;预防管理后,手术室共有1409例患者进行手术,2例发生护理差错,差错率为0.1%,4例投诉,投诉率为0.3%,与预防管理前相比,预防管理后的差错率及投诉率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2.2 预防管理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情况比较

预防管理前,1246例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情况为:不满意196例,满意850例,非常满意200例,护理总满意率为84.3%; 預防管理后,1409例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情况为:不满意24例,满意945例,非常满意440例,护理总满意率为98.3%,与预防管理前相比,预防管理后,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护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护理人员不足、护患沟通缺乏、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不熟练、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为常见的手术室不安全因素,我院对手术室护理进行预防管理后,手术室的护理差错率为0.1%,投诉率为0.3%,较预防管理前的护理差错率为1.1%,投诉率为1.5%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手术室护理进行预防管理后,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8.3%较预防管理前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84.3%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眼就探究了手术室护理的常见不安全因素,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预防对策,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研究为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护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何萍,陈洁.手术室护理的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8):899-900.

[2] 韩静.手术室患者的安全护理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3):410-411.

剖析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问题及防范 第12篇

1 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

手术室护士自身的业务水平不足、生活工作压力较大以及手术室护理质量等问题, 往往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重视的安全隐患。

1.1 业务水平不足

手术室护士业务知识的缺乏, 理论不能联系实际, 工作经验不足, 技术操作不熟练, 沟通能力差, 责任心不强, 不爱学习和参加业务培训, 违反操作规程, 导致护理缺陷和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1.2 生活工作压力较大

社会关系、家庭责任、工作中人际关系, 使护士承担着多重角色、多种责任, 既要处理好各种关系, 又要把工作做好, 而手术室的工作又常常是超负荷的连续工作、长时间的夜班, 导致护士身心疲惫、注意力不集中、工作疏忽等, 从而导致发生护理安全隐患。

1.3 质量管理问题

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根本, 也能体现一个科室护士的素质。如果对护理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法规、院规的教育, 各种规章制度不健全、约束力不强、质量监控不到位、人力搭配不合理等都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2 手术室护理中常见安全问题及原因分析

由于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未得到正确的解决, 往往会使这些隐患升级为安全问题。手术室发生差错事故及护理缺陷的环节很多, 一旦发生失误, 轻者影响病人治疗、延误手术时间, 造成时间与物品的浪费;重者可使病人致残, 甚至致死。下面针对手术室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及原因进行剖析。

2.1 常见安全问题

手术室常见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8个方面: (1) 接错病人。当病人术前昏迷、紧张及应用镇静剂后, 不能正确回答问话, 这时护士易发生接错或错放手术间。 (2) 手术体位错放。手术时, 手术体位安置方向有误、体位安置不当导致压疮发生, 约束带过紧或两上肢过度外展造成神经受压, 衬垫不当影响患者循环呼吸 (特别是对称性器官手术容易出错) 。 (3) 手术器械准备不足。术前, 用物与手术所需不符, 器械性能不佳, 钳端夹持不紧, 刀、剪、针不锐, 结扎线不牢, 吸引管道堵塞不适等, 都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 (4) 手术器械清点有误。术前、关闭体腔前和体腔后, 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有误。操作中不当导致缝针弹出, 方向不明, 寻找困难。器械完好性被疏忽, 传递前忽略检查、粗心大意、心中无底。 (5) 术中仪器使用不当。由于术前准备时未试机, 临时故障、电刀电极固定不稳, 造成脱落和污染, 导致病人皮肤与升降台或手术台金属直接接触, 造成电灼伤。 (6) 用药有误。输血、输液查对时有误;药物摆放有错, 静脉麻醉药和大输液标志不清, 导致误用;执行口头医嘱有误;术中病理标本保存不当或丢失。 (7) 切口感染。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手术间空气消毒不达标, 参观人员太多或有感染人员进入手术间。 (8) 手术患者护送不当。护送途中发生各种管道和引流管脱落, 患者坠床、术后患者X线片、CT片、手术衣裤等用物遗漏。

2.2 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认为, 出现手术室常见的安全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2个方面: (1) 规章制度不健全, 工作责任心不强。手术室护理工作引起的纠纷大多与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有关。其次是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疏忽大意、马马虎虎、漫不经心。 (2) 工作繁重, 精神压力大。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手术室的手术繁多、复杂, 而且如果实施连台手术, 护理人员又较少, 经常加班加点, 超负荷工作, 极易造成护理人员精力和体力透支, 从而导致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如精神紧张、焦虑、烦躁、精神萎靡、疲劳等。进而影响在手术配合中的最佳发挥, 这也是导致出现安全问题的原因之一。

3 安全防范措施

通过实践表明, 做好以下8点安全防范措施可以很好地杜绝上述安全问题: (1) 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定期开展安全知识讲座, 学习有关安全管理和工作制度, 让护理人员了解安全管理规定, 正确按操作规程办, 以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自觉性。 (2) 建立手术室的各项消毒隔离制度, 明确划分限制区与非限制区, 明确无菌区、有菌区, 且标识明显, 控制参观人员, 防止交叉感染。 (3) 制订风险管理制度, 提高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规章制度是预防和判定差错事故的法律依据, 是正常医疗活动的安全保障。根据手术室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制订出相应的制度, 加强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护理安全教育, 强化安全意识, 加强医疗护理技术管理, 健全规章制度;强化责任, 规范操作规程;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把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贯穿于护理操作实践中, 确保诊疗的安全性。同时在护理工作中强化服务意识, 更新服务观念, 加强工作责任心, 牢固树立“一切为了患者, 为了患者的一切”的服务理念, 也是杜绝安全事故的重要内容。 (4) 定期分析, 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手术室护士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还要有精湛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 以及高质量的服务水准。建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 定期开展护理质量分析讲评会, 查找工作中的不安全隐患, 对容易发生护理缺陷与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讨论, 提出整改措施, 认真做好术中护理记录, 保证患者手术安全, 同时保护自我, 手术室护士一定要了解手术记录的意义, 明白完整的手术记录是患者术中的真实记录, 是发生医患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 (5) 改善服务态度, 规范医疗行为。服务管理措施是实时控制和运行过程的管理, 注重运行过程和现场控制, 建立一个既“治”又“防”的质控系统。手术室护士应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和自身形象, 行为应符合医疗规范要求。要不断更新护理理念, 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主动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工作中使用文明语言, 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 避免过激的语言及行为;手术中坚守工作岗位, 不谈与手术无关的事情;不对患者的病情窃窃私语, 尊重患者人格, 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6) 实施人性化管理机制, 发扬主人翁精神, 科学运用人力资源。护理人员的调配和使用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 在工作安排上要做到新老搭配、强弱搭配, 合理排班, 制定相对弹性的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各级护理人才的潜力和创造力, 以保证护理安全。 (7) 以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为准绳。医疗护理操作常规是医务人员进行日常工作的指南, 是医疗工作中具有权威性的法典。一旦出现医疗纠纷, 首先要看是否按常规操作。所以严格按常规操作是防范医疗风险、保护患者与自我的有力依据。具体包括: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保证手术室整洁、干净;严格查对清点制度, 认真做好“三查七对”;强化洗手制度, 加强对手术标本的管理;加强责任心, 避免意外伤害。 (8) 实行专业分组, 合理分配岗位。各专业组相对固定, 使护理人员在熟悉了专科各种手术步骤的同时, 也熟悉了本专业各位手术医师的手术习惯, 使其能在业务能力上满足各专科手术的技术要求。及时了解本专科手术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情况及发展趋势, 掌握专科高精仪器设备的使用及维护方法, 所有仪器设备上都应配备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的卡片, 并专人保管, 定期维护, 避免因能力和岗位不配而导致的风险。

4 小结

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问题及防范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重点。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在工作中建立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的行动规范机制, 使每人都必须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上遵循操作规程;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充分发挥各级护理人才的潜力和创造力等措施就可以将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另外, 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 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精湛的医疗护理技术、广泛的科学知识, 积极配合好医务人员的工作, 集中精力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 就可避免护理中安全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宋烽, 王建荣.手术室护理管理学 (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279.

[2]袁红.手术中差错事故的“八防”措施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23) :64.

上一篇:高职动漫教育下一篇:多米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