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日常范文

2024-08-04

结合日常范文(精选6篇)

结合日常 第1篇

一、利用日常教育, 渗透环保知识

环境保护包括大气、水源、森林、野生动植物和土壤等多方面的内容。我们将在日常教育的基础上注意渗透有关的环保知识, 激发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如:我们利用晨间活动组织幼儿看自然角的植物、利用晨间谈话时与幼儿共同讨论一些环保问题, 并有意识地渗透一些环保常识、利用散步感知大自然的美, 呼吸新鲜的空气, 了解一些动植物的名称及特征, 懂得人类要与动植物和谐相处的道理。同时, 在幼儿园内提供废电池箱、环保走廊;在班上设计环保主题墙面、评选环保小卫士, 让幼儿以环境小主人的身份自觉参与环境保护中。

二、抓住教育契机, 培养良好的环保习惯

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 除了教学活动、游戏外, 日常生活管理也是其中一大环节。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也将抓住各种机会开展环保教育, 如;洗手时, 我们将教育孩子要节约用水, 保护水资源, 学会洗完手关紧水龙头等;吃饭时要爱惜粮食, 不掉饭菜;散步游玩时, 则教育幼儿不践踏草地, 不摘花、不攀摇小树, 不乱扔果皮、纸屑, 看见地上有垃圾要捡起来放进垃圾箱里。平时, 要求幼儿收集旧挂历、泡沫板、易拉罐等, 不把它们当垃圾扔掉, 拿回幼儿园作为手工等材料, 这样既能节约能源又可减少污染。每当发现孩子有错误行为时及时制止, 帮孩子分析错在哪里, 从而使幼儿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进行家园合作, 强化环保行为

对幼儿的环境保护教育不仅要在幼儿园中进行, 家长也要配合幼儿的教育工作。3~6岁幼儿的模仿性极强, 具有无意识、自发性的特点, 在幼儿园中, 教师是幼儿模仿的对象, 在家庭中, 父母自然成为幼儿的模仿对象, 因此也同样要求家长应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家长可通过实事记录, 打电话等方式将幼儿在家中的环保行为告知老师, 告诉大家, 并给于一定的表扬, 能让幼儿有成功感和喜悦感, 从而使幼儿的环保行为持续保持下去。对幼儿来说, 家园配合尤为重要, 否则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 幼儿环保教育必须争取家长的支持, 让家长了解幼儿环保教育的必要性, 可行性。

四、利用专题活动, 规范环保意识

我利用教室空间, 墙面, 设计以环保为主题的内容, 以及在各个角落贴上环保指示语。如:在盥洗室水龙头旁我们贴上了“清节约用水”, 在垃圾桶旁边贴上了“请不要乱扔垃圾”等口号。这些标记随时提醒幼儿要节约用水, 保护水资源, 不乱扔垃圾, 甚至幼儿们还能相互提醒洗完手后关紧水龙头, 地上有了垃圾也能主动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里。在教室墙上布置了“环保小卫士”, 幼儿每做一件保护环境的事, 就自己把内容画好贴上, 并根据这些图画, 每周评选一名环保小卫士。在各个区域中, 也放置了相应的物质。如“美工区放置了垃圾桶, 还收集了各种挂历, 泡沫板, 易拉罐等, 幼儿们把这些作为美工材料, 制作出了可乐娃娃, 小汽车, 滑稽人等玩具, 真正体验了变废为宝的乐趣, 同时在制作过程中, 幼儿都能自觉地将垃圾扔进垃圾桶。此外, 在幼儿玩好后, 还要求他们主动的把活动区整理一遍, 使环境保持整洁。

教育的途径是有专题性活动, 有渗透性的活动, 也有随机性的活动。我们就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机会开展环保教育, 使幼儿养成了良好的文明习惯, 如:一次手工活动结束后, 我们发现满地的纸屑无人理睬, 我们就抓住这一现象进行随机教育, 首先我们个幼儿上了一节有关的“纸“的活动, 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纸的用途及造纸的原理, 同时了解浪费纸是一种污染环境的行为, 大家必须要节约用纸。在如何节约用纸中我们还设计了游戏《我和报纸一起玩》, 通过游戏让幼儿主动许多废止是可以再次利用的, 我们还特别设计了一个纸篓箱让幼儿将废纸都放进纸篓, 统计比较一天班级浪费的纸张数量。通过教育活动课现在班内处处干净、整洁, 哪儿有纸屑幼儿都会主动捡起, 自来水漏水会跑去关紧, 每天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会为自然角的绿化浇水。我们还在班级中开展劳动课:如, 带幼儿到户外拣去草地上的杂物, 擦洗幼儿园的栏杆、瓷砖。所有这些活动, 既是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一个方面, 又对幼儿进行了劳动观念的培养。

环保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时间已为人们所认同, 因此, 环保教育的时间定位一定要从“未来”前移到“现在”, 重点要从幼儿教育抓起。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将决定将来环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进程。为此对幼儿进行了热爱自然, 启蒙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逐步养成了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增强了他们对保护环境应有的责任感。

结合日常 第2篇

一商务日语课程改革的背景

追溯商务日语的发展历史,我们能清晰地发现,伴随改革开放浪潮的到来,大批日企逐渐涌现在中国的各行各业。在这一背景下,国内各本科院校在EEG平台上相继开办商务日语专业。到90年代初期随着日企对商务经贸人才需求的增大,90年代中期高职商务日语的发展也悄然兴起。早期高职商务日语的发展主要以模仿本科院校为主,无论是教材的使用,课程的设置甚至于教学目标的制订都以参考本科院校为主。正因为如此,当时的高职院校商务日语课程偏重理论知识,重视语言本身研究,缺乏语言应用性的教导,无法凸现高职教学特色,培养不出适合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日语人才。

最近,我们能看到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不断明确高职高专的培养思路,“就是要培养实践能力强,能够快速适应各企业具体相关岗位的人群。”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高职高专的日语教学研究者们不断开拓思路,积极严谨地进行着专业的市场调研,在充分市场调研基础上致力于校企合作教材的编写。在EEG平台授课过程中,不断将企业的行业顾问邀请到校园,共同探讨实训教材的讲授内容,共同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出谋划策。这些教材的问世,既注重专业特色性又注重灵活应用性。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教材的内容上增加了许多实训内容。这逐渐受到高职教学者与研究者的欢迎与认可。我院商务日语专业的老师们也在不断探索改革,不断转变思路,努力进行更多专业方面的学习与研究。情景教学法就是我院的一次大胆尝试。

二实际教学体验

情景教学法的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无论哪种对情景教学法的定义,都表明语言需要在情景语境中去加深理解,情景是一种辅助的手段,通过课上巧妙的运用情景剧方式教学,让学生摆脱枯燥的语言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语言运用的自信心。陶行之先生说“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事”。可见情景教学法的运用能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日语的效果。

浅谈技能比赛与日常教学的结合运用 第3篇

【关键词】技能比赛;日常教学;维修电工类的技能比赛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8-0020-02

从2015年我国在世界性的技能大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之后,我国职业教育开始注重技能比赛,形成了“普教看高考,职教看技能大赛”的说法。举办职业院校技能比赛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发展职业教育要求的体现,也是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体现,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意义重大。如何将技能比赛的培养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在发展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技能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技能学习水平得到了教育人员的重视。文章对技能比赛与日常教学的结合运用进行分析。

一、加强对技能大赛内涵理解,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中、高职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进步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中、高职教育的发展能够为社会生产管理、服务、技术发展等提供重要的支持,并能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为此,中、高职院校需要在加强对技能大赛内涵理解的基础上,采取策略提升自身的技能化服务水平。改变传统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的人才管理模式,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主体等方面进行改革,实现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发展,比如维修电工类技能比赛中涉及到的参赛项目有维修电工、电气设备安装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等,从多个角度促进了专业学生的技能培养。

二、加快建立竞争长效发展机制,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氛围

在“四种覆盖、四方面促进”要求下,对中、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内涵、制度和精神等进行宣传,形成一种技能大赛激励机制,实现对各个层次技能大赛运行方案的统一规划和组织管理。维修电工类组织的校级技能竞赛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第一,实现了人人平等参与的课程教学竞赛模式。中、高职院校从最基础的课程教学开始,在课程教学中融入了竞赛理念,改革了课程教学方式,实现了从特殊课程到一般课程的竞赛设置。在竞赛的形式上,根据不同专业课程实现了班级分组竞赛、个人竞赛的结合。在竞赛的目标上重点关注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在竞赛的评价主体上,学生最终竞赛成绩由教师、企业专员和小组成员按照一定比例共同决定。第二,完善了优化校级技能竞赛。在每学年的固定时间内举办校园内部技能比赛,在宣扬技能比赛文化的同时提升学生技能竞赛能力。

三、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技能大赛专业教学的改革发展

第一,筹建教学研究工作室,提升教师总体水平。经过多次的技能大赛训练,中、高职院校发展拥有了大批的高素质教师资源,对实现中、高职院校专业化发展意义深远。向教师宣传技能大赛先进教学理念,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在工作室的组织建设中,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技能大赛中,为大赛课题研究提供团队力量支持。第二,完善和技能大赛有关的项目教学,引入大赛标准。我校在之前举办了几次全国院校的技能比赛,比如2014年代表四川省参加的全国中职院校比赛,获得了亚龙杯电机装配与运行检测赛项、优秀奖;2015年参加四川省中职院校比赛,获得了电气设备安装调试与维修赛项、优秀奖;2016年参加四川省国赛选拔赛,获得了金沛杯电气设备安装调试与维修赛项、三等奖。为了更好地提升中、高职院校的技能大赛成绩,需要院校在技能大赛项目选择上,多开设电机装配与运行检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与维修、电气设备安装调试与维修等和实际生活、社会发展有联系的课程,充分显示出维修电工自身发展特点。第三,改革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开展工学结合。在大赛的开展下,中、高职院校可以和多个维修电工发展良好的企业进行深层次的合作交流,不定期派遣高校教师到企业进行学习,邀请专业人员到学校开展讲座,实现教学发展、大赛举办和社会、企业发展要求之间的适应。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操作基恩那个,将维修专业的实践内容引进到企业管理中,通过校企合作,更好地进行竞赛项目的开发研究,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第三,完善竞赛评价机制。技能大赛对相关课程教学标准进行了规定,实现了中、高职院校教育和社会对职业认定之间的结合,为此,学校需要进一步完善中、高職院校竞赛标准,加强对学生技能应用能力和综合操作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的考核。

四、以赛促教,完善对技能比赛开展的系统培训工作

为了更好地实现中、高职院校技能比赛的进行,教师需要进一步拓展自己专业基于领域,提升教育教学的实用性和前沿性,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应变能力。以赛促教,完善对技能比赛开展的系统培训工作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积极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技能大赛教师队伍的组建需要对教师年龄、特长进行综合考虑,实现教师教学经验的互补。另外,可以引进一些行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等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实现对学生竞赛的全方位指导。第二,将以赛促教人才培养模式贯穿到中、高职教育改革中。组织学校教师团队参加全国、全省性质的比赛项目,汲取竞赛标准、内容和开展经验,实现竞赛内容和实际需求结合,通过竞赛的开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在入学之后要进行专业始业教育,让学生全面了解自身专业。每学年举办一次比赛,让全校学生学生参与,锻炼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高职院校技能大赛逐渐成为衡量学生专业技能、检验学校教师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维修电工技术学习是一项对实践要求高、和学生生活密切关联的学科。通过技能大赛的开展有效将技能教学训练和日常生活内容充分结合,从而提升维修电工实训工作开展的效率,促进维修电工技术专业的教学发展。为此,需要有关人员根据学生实际以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不断完善技能比赛,以赛促教,全面落实教育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朱玉良.技能比赛促进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

[2]陈英杰,刘健,唐新军,崔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工科大学生竞赛与教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3:246-248

结合日常 第4篇

关键词:针刺,核心力量,运动疗法,中风,运动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高致残率是中风的主要危害之一, 其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中风后功能残障的主要内容, 中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甚至丧失, 最终需要更多的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来维持其正常生活。本文在醒脑开窍针法的基础上介入近年受到重视的核心力量训练和其他现代康复医学运动疗法, 观察其对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7-9月根据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在我院针灸部收集40~70岁中风患者60例。中风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1]。脑卒中诊断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 发病1周之内。排除大面积脑梗死急需手术治疗者;脑肿瘤、脑外伤、因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合并心、脑、肾、肝等重症患者。

1.2 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根据个体具体情况实施常规治疗;针刺治疗和康复治疗1次/d, 连续6d, 休息1d, 共治疗30d, 比较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量表 (FMA) 和功能独立性量表 (FIM) 等评分。

1.2.1治疗组:

(1) 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辅穴:极泉、尺泽、委中。配穴:手指握固加合谷透三间;吞咽障碍 (假性延髓麻痹) 加风池、完骨、翳风;语言不利加上廉泉, 金津、玉液放血;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 (2) 核心力量训练。包括单桥或双桥训练、仰卧起坐腹直肌训练、仰卧位双腿屈髋屈膝下腹部肌肉训练、俯卧位屈膝伸髋的臀大肌训练以及平衡球上训练等。针对核心肌群的肌力进行力量和协调性训练。每组动作根据患者不同耐力10~20次, 每日训练30min。 (3) 辅以神经促通术、运动再学习、平衡步行功能训练。

1.2.2对照组:

单纯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 取穴及治疗次数同治疗组。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 再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简化FMA量表和FIM量表评分及差值, 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简化FMA量表、FIM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简化FMA量表、FIM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 其差异有显著性 (P<0.05) ;两组间简化FMA量表、FIM量表评分改善程度比较,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其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注:▲P<0.05。

3 讨论

醒脑开窍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本文针刺治疗以“醒脑开窍”法理论为指导, 在中医辨证肝肾不足的基础上, 治疗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主, 根据个体差异辅以中药辨证施治。“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病, 充分体现出“脑主神明”的指导思想, 重视补脑益脑。《灵枢经脉》曰:“人始生, 先成精, 精成而脑髓生”。髓是脑神的重要物质基础。“醒脑开窍”法以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三阴交作为主穴, 具有补脾、滋肾、调肝功能, 从而达到养神生髓益脑的作用。“醒法”同时还从“脑主阳气”的理论根据出发, 选用有总督诸阳功能的“阳脉之海”———督脉中最敏感、最易得气、效应最强烈的人中穴作为主穴之一, 使开窍启闭的作用得到展现。

核心力量训练重视人体躯干肌群和深层肌肉的康复训练, 与提高运动功能密切相关。本文中的康复训练不仅有主动与被动患侧肢体的运动治疗、神经促通术、运动再学习、平衡步行功能训练, 还有近年来在康复医学受到重视的核心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的概念雏形最早从医学领域中产生, 1985年Pope M.H.和Panjabi M.首次提出脊柱稳定性并从生物力学角度对其进行定义, 2006年Kibler W.B.[3]将核心稳定性的概念引入到竞技运动训练, 之后该概念在专项运动训练中大量应用, 占有重要地位。核心力量训练对于稳定人体的正常解剖结构, 对于四肢运动的传导, 对于人体躯干不仅包括浅层还涵盖深层肌群肌力的重视, 提高脊柱运动的同时加强躯干静态保持能力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4], 因此近年来核心力量训练再次回归应用到康复医学领域, 目前多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疾病和肌肉骨骼疾病的康复。核心肌群几乎是所有运动链的核心, 针对这些肌群的核心力量训练提高了其力量和平衡, 极大地改善上肢和下肢的运动链能力[3], 从而提高人体平衡性、稳定性和人体动作的协调性。本文在针刺治疗基础上结合核心力量训练以及其他运动疗法, 将治疗的被动性与主动性紧密结合, 提高中风偏瘫患者临床疗效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改善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试行) [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6, 19 (1) :55-56.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6:379-380.

[3]Kibler WB, Press J, Sciascia A.The role of core stability in athletic function[J].Sports Medicine, 2006, 36 (3) :189-198.

结合日常 第5篇

写话习作目标序列——作文教学与评价的导航

2011版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目前有不少学校搞“提前量”,小学一二年级就布置写作文,是不合适的。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倍感头疼的问题,孩子们也是“谈文色变”。老师一说写作文,学生就开始翻作文书找范例。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写话、习作目标序列的安排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新课标对小学阶段写作的目标定位更科学、更合理。课标建议中指出,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第三学段继续“习作”,从写话到习作再到习作,到了第四学段才叫写作。其目的是为了体现层次性、发展性,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写作教学序列与内容的不同安排体现了这样一种指导思想:小学阶段要降低门槛,要放缓坡度,不要太着急,欲速则不达,要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上规矩不要早,也不要太严。从“写话”到“习作”,遵循了学生年龄的发展、知识结构的递进、积累运用的能力等。它犹如引航的灯塔,对老师的教学和评价也起到明确的指导意义。

以“内容与形式”这一方面的目标和要求为例,第一学段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提出“能用简短的书信、1

便条进行交流。”第三学段提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有了这些具体的阶段性目标要求,老师在教学时就有了方向。如:一年级学生开始学写话,我们就要鼓励学生说真话,说想说的话,吐露真情,为日后的习作奠定基础。听过一节一年级的写话课,我随机看了身边两个同学写的话,其中一个同学写的是:今天,我在课堂上得了一朵小红花,我真高兴!相比较另一位同学写的:今天,我和妈妈去海边玩,大海真美呀!同样在叙述一件事,同样在表达自己的心情,同样用到了“高兴”“美”等好词,我们能给予的评价却不一样,前者说真话,吐真情;后者却在套模式,或抄袭。我们要给予学生的指导也不一样,对前一个孩子,我们要表扬,告诉孩子我手写我心,这就是写话,这就是最简单的作文;对后一个孩子,我们要给予明确的引导,告诉孩子最初的作文是从模仿开始的,但模仿不是照搬照抄,写心里想说的话,才会有话可写。

儿童开始学习写作,门槛不宜太高,能够对写话有兴趣,能够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就很好了。第二学段的目标定位不拘于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内容和形式要求都很宽泛,也很开放,有什么就写什么,什么都可以写,怎么写都可以,可以成文,还可以不成文,可以写成一个片段,也可以写成几个片段,也可以再插一些图画,所以叫习作。第三学段,要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的应用文、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很灵活,没有以往严格的记叙文的概念。

在培养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的教学中,我发现小学生写作训练起始于一年级的说话训练,其中最基本的还是以写话为目的而进行的“听说一句话”的训练。因此,抓好一年级学生的说写训练是关键。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编排,我每一堂课多设计一个说话训练的环节。提倡学生用汉语拼音自己写话,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我鼓励学生动笔写“自己的话”,一方面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字词或拼音写通顺、完整的句子,一方面以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内容进行“每日一句”的写话训练。刚开始的要求不高,只要学生能自己想、动笔写就可以了,遵循“起点低、坡度小、写生活”的原则,重表扬,不批评;遵循“让所有学生‘吃饱’,让一部分学生‘吃好’”的原则,因人而异、要求不一,因材施教、个别指导。

到了中期阶段,重点进行句式训练,培养学生写好一句话。首先让学生认识句式——“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怎样的干什么?”在理解这种句式上,激励学生把这些句子写下来,让学生反复练习,可为他们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要注意的是训练中要求一定要从简单到复杂,一句一句地练习到位。到了一年级下学期,二年级开始进行“连句成段”的训练。

这是低年级的写话教学,到了中高年级,我又是这样做的。举个例子。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两天后的作文课上〕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生:(大声齐)学会了!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生:好!师:好就快写吧。

我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我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习作。

所以,学习之后,我明白了在写话习作教学时要准确地把握写话习作的目标序列,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在起始阶段,目标不要太难,根据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不要盲目提前,也不要盲目拔高。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写话习作和自由表达;在写话习作评价时也要准确地把握写话习作的目标序列,爱护童心、童趣、童真,不要用各种规范去束缚他们,不要老是用成人的眼光去挑剔他们。应按照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综合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的写话兴趣;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第三、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总之,写话、习作目标序列的安排在日常教学与评价中是语文的综合性学习评价,随机的评价较多,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参与态度,关注学生有新意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等。对这些表现与结果及时作出诊断,使用“激励、调整、引导、示范”等各种方式,促其发展。同时教师只有把握住低段写话训练起步的要求。遵循“学词写词——学写句子——写小片段”的基本序列。在一、二年级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写话,那么中高年级的习作教学轻松了。

结合日常 第6篇

1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及培养重要性

1.1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 而高职生职业素养就是高职毕业生从事某项工作必备的综合素养, 主要由职业道德、职业品行、职业知识、职业能力等要素构成。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具体要素及表现见图1。

在职业素养体系中职业道德是根基, 职业品行和职业知识是支撑, 职业能力是目的。前三者属隐性内容, 好比冰山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 代表高职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等方面。职业能力属显性内容, 易为他人所发现, 并且能通过后天的培养与学习来养成。

1.2 高职院校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1.2.1 职业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职业素养越来越被用人单位看重。企业在招聘时看重敬业精神并强调工作经验, 是因为一个人的工作经验可以证明他具有一定的工作技能, 还可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更重要的是企业可以根据一个人以往工作情况, 基本了解一个人的本质, 企业会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做出招聘决定。相关统计资料显示, 企业在用人标准上的权重分别为:职业态度78%, 职业素质57%, 专业技能/业务能力38%。

1.2.2 职业素养的培养有利于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的形成

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养, 才能较快地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拥有一定职业素养的学生进入企业后, 能够摆正心态, 工作中能吃苦耐劳, 同时, 还能够主动学习, 逐步理解和认同企业文化, 这对于企业, 无疑是一笔宝贵的人力财富。

1.2.3 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毕业生能推进学院的发展

大众对高职教育的热情, 主要是对学生就业期望值比较高, 社会对高职学校的评价, 主要是通过学校的毕业生在社会上的综合表现来体现。如果学校的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在企业中能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表现出色、得到企业认可, 这可以提升学校的对外影响力。

2 将职业素养培养渗透于日常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途径

高职教育目标的“应用性”、教育内容的“职业性”、教育实质的“就业性”等特点, 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 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2.1 寓职业素养培养于学生日常的思想教育活动中

目前的就业市场越来越看重应聘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若高职院校忽略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 会导致学生到了工作岗位显得很稚嫩, 在学校没有完成社会化任务, 求职受到挫折, 进而打击求职的信心。将基本的道德教育目标和职业道德教育目标进行巧妙的融合, 使我们在完成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目标的同时, 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并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做很好的道德储备。

2.2 寓职业素养培养于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中

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体现在学生在校园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和教育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形成良好的秩序意识。而秩序意识的培养是获得良好职业素养的前提。学生工作者要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琐事, 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

2.3 寓职业素养培养于校园文化建设中

校园文化作为重要的育人环境, 间接承担着实现教育目的的任务。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对培养高职生职业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可将企业文化精髓多渠道、多途径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 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环境;通过举办“与企业家面对面”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邀请社会精英或专业人士走进校园, 宣传企业文化, 把行业要求与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紧密结合起来。

2.4 寓职业素养培养于社团活动之中

学生社团历来是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 它不仅能为大学生提供展示风采的机会, 而且更是他们自身成长的平台。因此, 利用社团组织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成为高校学生工作需要面对的新课题。一是, 要发挥大学生社团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围绕职业素养的能力培养项目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二是, 构建校、院、学生三级参与的职业素养类社团组织, 由学校给予大力扶持, 打造品牌社团。三是, 在社团活动中要主动渗入与职业素养培养有关的教育内容,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2.5 寓职业素养培养于社会实践中

构建富有高职特色的内涵丰富、主题突出、形式活泼、规范有序、扎实有效的社会实践体系, 让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落实到社会实践的各个方面。具体地说, 就是以校园周围的社区为依托, 让大学生到企业、农村挂职, 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以就业创业基地为依托, 学生在就业创业基地定岗实习锻炼, 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以德育基地为依托, 组织学生参观学习,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以假期“三下乡”为依托, 号召学生用专业知识服务“三农”, 开展社会调研, 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2.6 寓职业素养培养于职业生涯规划中

按照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大学生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在此阶段, 许多学生需要就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作出关键性的决策。因此, 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黄金阶段, 它对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从学生入学开始, 就要抓住时机进行职业理想和职业规划教育, 使学生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3 案例分析———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开展学生公寓“6S”管理对培养职业素养的影响

3.1 活动简介

3.1.1“6S管理”的内涵

6S管理起源于日本, 即日文的整理 (SEIRI) 、整顿 (SEITON) 、清扫 (SEISO) 、清洁 (SEIKETSU) 、素养 (SHITSUKE) 、安全 (SAFETY) 这六个单词, 又被称为“六常法则”或“六常法”。是企业优化工作环境, 提高员工自身素质、技能, 不断自我改进的一个重要方法。企业6S管理的具体内容:

整理:将工作场所的任何物品区分为有必要和没有必要的, 除了有必要的留下来, 其他的都消除掉。目的:腾出空间, 空间活用, 防止误用, 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

整顿:把留下来的必要用的物品依规定位置摆放, 并放置整齐加以标识。目的:工作场所一目了然, 消除寻找物品的时间, 整整齐齐的工作环境, 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

清扫:将工作场所内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地方清扫干净, 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的环境。目的:稳定品质, 减少工业伤害。

清洁:经常保持环境外在美观的状态。目的:创造明朗现场, 维持上面3S成果。

素养:每位成员养成良好的习惯, 并遵守规则做事, 培养积极主动的精神 (也称习惯性) 。目的:培养有好习惯、遵守规则的员工, 营造团队精神。

安全:重视成员安全教育, 每时每刻都有安全第一观念, 防范于未然。目的:建立起安全生产的环境, 所有的工作应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

3.1.2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开展学生公寓“6S”管理简介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从2010年10月开始在学生公寓里分阶段推行和实施“6S”活动, 并制定了《经济管理学院寝室“6S”管理方案 (试行) 》等活动制度。具体实施过程分三阶段:

(1) 注重宣传, 加强培训

学院首先成立了“6S”推行办公室, 拟定了“6S”管理推行计划。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宣传发动, 加强培训, 让班主任老师、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明白什么是“6S”管理, 为什么要推行“6S”管理。并明确各自的职责与义务, 掌握活动开展的方法和技巧。

(2) 循序渐进, 逐步推动

一个好的方案没有实施就成了一纸空文, 执行是关键的一步。“6S”管理注重细节和规范, 完全不考虑学生的原有生活习惯而盲目全面推动会促使较大学生群体的反感。为此, 结合实际制定的实施方案, 把“6S”管理模式推行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中, 分步实施, 逐项落实。首先建立了样板区。各班确定男女寝室各一个, 由此作为试点。其次推广样板区经验。通过参观学习、男女生互动、文明寝室标准制定等方式推广先进经验, 并把6S活动具体化、标准化、细则化。

(3) 加强监控, 重在落实

为了把“6S”管理模式在公寓管理中产生实效, 我院除了将把在宿舍卫生考核要求纳入综合测评等相关评奖评优考核项目以外, 也把“6S”管理要求纳入班主任考核中, 并采取平时抽查和期中、期末检查相结合的手段来评定宿舍文明卫生工作以及相应的班主任工作。

3.2 公寓“6S”管理的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的重要性

3.2.1 有利于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形成

模仿企业管理, 在公寓管理中推行“6S”管理模式, 营造清洁的个人生活环境。首先, 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 杜绝不良行为, 从而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比如可以减少带餐进宿舍、进教室;上课穿背心、拖鞋。其次, 有助于培养职业工作中“安全”意识。在“6S”管理中第六个“S”就是“安全”, 要求学生消除隐患, 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把安全教育有机融入平时生活中, 让学生形成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把社会、他人及自身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的意识, 这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3.2.2 有利于进入职场后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的宿舍基本都是集体宿舍, 且一个房间基本上都有4~6人我们学校都是六人间, 不但个人的生活物品不能进行良好管理, 不利于学生本人的职业能力的培养, 而且在一个公共的领域, 不能以集体的荣誉和利益与个人荣誉和利益相联系, 也不利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文明卫生宿舍的创造必定基于融洽的宿舍成员关系, 6S管理的施行有效的提高了宿舍成员间团队意识, 有利于今后走进职场对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3.2.3 有利于职业素养的的形成

6S管理模式对我院学生来说理论源于课本, 应用在于身边。活动的开展, 一方面, 给予学生学以致用的启发, 树立管理知识不是空洞, 无为的观念。另一方面, 一大部分学生干部、寝室长和普通学生都参与进来, 大家各司其职, 通过区域责任制的形式, 培养了他们的工作实践能力, 他们会尝试着如何去跟思想比较顽固的同学进行沟通, 如何去调动他人的积极性等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在实践中磨练自己。以此为更好的适应职场生活做好意识和技能上的准备。

4 结束语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工作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 学生的职业素养意识淡薄;二是, 部分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培养工作的重点更多集中于职业技能的培养, 而忽视隐性素养的培养。这往往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的需求相背离。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告诉我们, 当我们很好的找到了职业素养培养与日常管理教育工作的结合点之后, 就会取得一举多得的效果, 并且形成一种长效的工作机制。日常的学生工作不仅仅是校园的维稳阵地, 也不仅仅是常规教学活动的补充, 新时代下的高职教育学生工作, 我们应赋予其更多的教育职能。要实现其角色的转变, 我们不仅要改变传统观念, 敢于创新, 同时更要实现各项教育机能的有机结合, 脚踏实地, 从身边做起, 从小事做起。经管学院的公寓管理6S活动, 既是学以致用的表现, 也是工作机制创新的表现。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存在重职业技能, 轻职业精神、职业素养的教育与培养等问题。加强在校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培养, 保证和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既能有效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也是符合当今社会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通过如何将职业素养培养工作渗透于日常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进行了研究, 并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开展学生公寓“6S”管理为例所取得的多赢成效作了剖析。

关键词:职业素养,培养,渗透,6S管理

参考文献

[1]张丽萍.论6S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广西轻工业, 2010, 42 (9) :206-207.

[2]刘旻溟.论6S管理在高职院校的适应性[J].科技信息, 2008 (5) :150-151.

[3]鲁秋菊.浅谈6S管理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融合[J].科学管理, 2010:69-70.

上一篇:健康哲学下一篇:理解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