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式特征范文

2024-05-11

句式特征范文(精选4篇)

句式特征 第1篇

一.咀嚼句式语言, 把握诗歌主题

古人说:“诗言志”, “言”指的是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观点、志气及人生感悟等。在古诗中可以知道作者的生活, 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古诗之所以被称作古诗, 是因为它用“古文”写成, 句式的押韵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因此, 在中学古诗教学中, 要指导学生遵循古诗的句式语言特征, 从而掌握诗的内容和思想内涵。比如拿杜甫的《春望》作为一个例子, 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教学:首先, 要听朗诵, 初识诗, 把握句式语言特征。学生通过诵读, 初步感受诗歌句式的节奏与韵律。很多学生接触古诗时, 往往因为找不准诗歌的情感基调, 使朗读受到阻碍。因此, 教师要反复加强学生的诵读过程, 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名家朗诵的录音。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朗诵能力, 还把握了诗歌的节奏, 便于理解诗歌的感情意蕴。其次, 要多次朗诵, 深入理解和感受。在听完名家的朗读以后, 教师要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通过别人的朗读使自己受到启发, 从而将灵感注入到自己的朗读之中, 深化对诗歌的情感理解。比如学生在听过名家朗读完《春望》之后, 会感到浓重的悲哀、无奈之情, 从而将这种感受带入到下一次的朗读之中, 对于本诗的颈联和尾联的感受不再是一种无奈, 而是有如临其境、思家情切之情在其中。学生的感受越强烈, 对诗歌的理解也就越透彻。再次, 要细致剖析诗歌。对古诗内在涵义的把握需要不断深入的了解, 对其进行细致的剖析。一要抓住诗眼, 对关键字进行赏析。比如首句“国破山河在”中的“破”字点出国家颓废的形势, “烽火连三月”中的“连”字点明了战争的长久与残酷。二要对诗歌的中心句进行深度的思考。比如末句“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是本诗的主旨句, 它写出了诗人在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情况下, 又叹息自己年老, 不能拯救国家命运, 更增添一层悲哀的心境。三是对诗歌整体情感的把握。要结合前面的景色描写, 为后面的抒情渲染伤感的气氛, 掌握古诗教学中最重要的方法—借景抒情。

二.合理导入意境, 感悟诗歌主题

想象和联想是导入意境的重要途径。借助这两种方法可以将学生与作者的体验紧密相连, 在头脑中创造新的形象, 从而激活诗歌的语言和思想。导入意境, 让学生用假设的方式领会古诗, 弥补了学生对古诗了解的不足, 丰富了古诗教学的内容。比如在教学王维的《出塞》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作这样一些假设:假如王维是朝廷派遣到边疆督察边防的官员, 他在戍守将领的陪同下日月巡查, 他会发现什么, 说些什么;假如王维是站岗的士兵, 在坚守岗位的同时, 又会有怎样的思想变化;假如王维是戍守将领的幕僚, 当他放下笔墨, 走出营地, 独自一人伫立关上, 又会有什么样的矛盾心理……通过假设的方式, 把场景、人物具体化, 将古诗的内容想象成为人物对话或者环境描写, 再经过一定的语言互相补充、引导, 从而在学生的思维里勾勒出一幅幅情感鲜明的生活图景。此外, 在假设的基础上仔细揣摩诗歌的语言, 酝酿诗歌的情感, 这样古诗的主题就不再是抽象的标签, 而是生动形象的活动场景。导入意境的古代诗歌教学方式可以拉近与作者的距离, 实现情感上的融合。

三.适当扩展阅读, 印证诗歌主题

文言文固定句式之表示疑问句式素材 第2篇

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

1、如何;若何;奈何

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其如土石何?②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③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在这种习惯说法中,如果插入之,就构成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可译为为什么或怎么办怎么对付(处置,安顿),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例: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

2、庸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

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

3、独耶、独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例:①独不怜公子之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⑵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4、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例: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

5、何(奚)以为(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何(奚、曷)译为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

6、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何一般作定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例: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席慕容诗歌的句式风格特征 第3篇

一.祈使句

祈使句可以分别从意义和形式两个方面分出两种类型系统:意义类和形式类。意义类主要是从意义出发, 根据祈使句语气委婉的程度划分为三类六种:命令句和禁止句、建议句和劝阻句、请求句和乞免句。请求句和乞免句语气最委婉, 建议句和劝阻句次之, 命令句和禁止句最下。

因为命令句的作用是命令听话人做某事, 语气比较直率, 禁止句的作用是禁止听话人做某事, 常用“不许、“不准”等词语, 语气是比较坚决的, 所以, 在使用命令句的语境中, 说话人认为自己对听话人有一定的支配权、可以径情直遂地发号施令, 让人难以接受。因此, 席慕容在她的诗歌中运用得最多的是:建议句和劝阻句、请求句和乞免句, 绝不使用命令句和禁止句。

探其原因为:

1.因为在使用建议句的语境中, 说话人认为自己没有资格或不宜采取发号施令的方式, 它的作用是建议、劝告听话人做某事, 常用语气词“吧”和助动词“ (应) 该”、“可以”等表示情态 (modality) 的词语, 主语可以用第一人称代词复数式, “咱们”、“我们”, 语气比较委婉。例如:

你尽管说吧/说你爱我或者不爱/你尽管去选择那些/难懂的字句把它们/反反复复地排列开来/你尽管说吧/列蒂齐亚你的心情/我都会明白/你尽管变吧/变得快乐或者冷漠/你尽管去试戴所有的/复杂的面具/走一些曲折的路/你尽管去做吧/列蒂齐亚你的心情/我都会明白 (《永远的流浪者》)

此诗运用了六个表建议、劝告的祈使句表明:如果“你”认为流浪是自己毕生的幸福的话, 那么“我”会鼓励你想说就说、想做就做, 不必受“我”的束缚, 而且, 不管你如何变化、世事如何变迁、时光如何流逝, “我”都会理解你、守护你、终生爱着你, 六个表建议、劝告的祈使句描绘出了一种什么都可以解释、什么都可以理解、什么都可以原谅的理想化爱情, 正如她自己所言:“我一直相信, 世间应该有这样一种爱情:绝对的宽容、绝对的真挚、绝对的无怨和绝对的美丽, 假如我能享有这样的爱, 那么, 就让我的诗来作它的证明, 假如在世间实在无法找到这样的爱, 那么, 就让它永远地存在我的诗里, 我的心中。”

2.劝阻句的作用是劝阻听话人做某事, 常用“不用”、“甭”、“不要”、“别”等带有否定性的词语, 句尾可以用语气词“了”, 因此语气比较温和。例如:

爱我但是不要只因为/我今日是你的新娘/不要只因为这薰香的风/这五月欧洲的阳光/请爱我因为我将与你为侣/共度人世的沧桑 (《新娘》)

上例诗人运用二个劝阻性的祈使句提醒新郎不要因为新娘美丽的容颜和周围美好的环境等外在因素而爱她, 真正的爱情应该是相亲相爱,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真正的婚姻应该是同甘共苦, 共同履行责任、承担义务, 二个劝阻性的祈使句写出了爱情与婚姻的实质, 既委婉缠绵, 又发人深省。

3.因为在使用请求句的语境中, 往往是说话人在某一方面有求于听话人。它的作用是请求听话人做某事, 可以在句尾加上语气词“吧”, 句中常用“请”、“劳驾”、“借光”等敬词, 主语常用第二人称代词敬称式“您”, 或用表示语气委婉的另一种方式:发出一个请求后, 再加上“好吗”、“行不行”等疑问形式。因此, 请求句的语气是多少有点谦卑、恭敬的, 让听话人更容易接受。例如:

请再看/再看我一眼/在风中在雨中/再回头凝视一次/我今宵的容颜/请你将此刻/牢牢地记住只为/此刻之后一转身/你我便成陌路 (《生别离》)

“你”“我”相爱, 但是因为“东风恶, 欢情薄”, 在有生之年却不得不分开, 在离别之前, “我”希望“你”再看“我”一眼, 以便牢牢记住“我”今宵的容颜, 三个请求性的祈使句写尽了相爱不能的感伤与无奈, 显得缠绵悱恻、如泣如诉、催人泪下。

4.乞免句的作用是请求听话人别做某事, 常用助动词“别”, 一般不用“甭”, 语气比较谦卑、委婉。例如:

请不要相信我的美丽/也不要相信我的爱情/在涂满了油彩的面容之下/我有的是颗戏子的心/所以请千万不要/不要把我的悲哀当真/也别随着我的表演心碎/亲爱的朋友今生今世/我只是个戏子/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 (《戏子》)

人们常说:“婊子无情, 戏子无义”, 在这首诗里, 具有清醒自我意识的“我”以谦卑的口吻、自觉的心态乞免世人不要相信他的美丽, 不要相信他的爱情, 不要把他的悲哀当真, 也别随着他的表演心碎, “千万”这个强调标记 (emphatic maker) 加重了感情的抒发, 这种自我牺牲式的爱让人同情、让人尊敬、催人泪下, 四个乞免性的祈使句更是写出了作为戏子的痛苦与无奈。

二.疑问句

席慕容深知各种疑问句的不同表达效果, 而且在所有的疑问句中, 席慕容更喜欢使用两种问句:

(一) 反问句

反问句从修辞功用上说具有二个作用:一是加强语气、增强鼓动力;二是表现激情, 增强感染力;从语言风格上说, 具有使语势富于变化, 调节语言风格的作用, 即使感情抒发更加强烈、更加缠绵, 更容易形成委婉含蓄的语言风格。她笔下的反问句分为二类:

1. 用否定的形式, 表示肯定的意思。例如:

若所有的流浪都是因为我/我如何能/不爱你风霜的面容/若世间的悲苦你都已/为我尝尽我如何能/不爱你憔悴的心 (《传言》)

上例运用二个假设“若所有的流浪都是因为我”、“若世间的悲苦你都已为我尝尽”作为前提, 二个“所有”、二个“都”强调了“你”对“我”无限痴情与深深的爱恋, 因此, 根据中华民族礼尚往来、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的原则, “我”都应该满怀感激, 更何况“我”对“你”还深藏爱恋呢?二个“如何能不”用否定的形式表达了“我”对“你”的理解、爱恋与感恩, 显得无比的委婉缠绵, 韵味无穷。

2. 用肯定的形式, 表示否定的意思。例如:

其实并不是真的老去/若真的老去了此刻/再相见时我心中/如何还能有轰然的狂喜/因此你迟疑着回首时/也不是真的忘记/若真的忘记了月光下/你眼里那能有柔情如许/可是又好像并不是/真的在意若真的曾经/那样思念过又如何能/云淡风轻地握手寒喧/然后含笑道别静静地/目送你再次再次的/离我而去 (《悲剧的虚与实》)

上例运用三个并列的反问句结构全篇, 而且三个反问句结构相似:先用一个小分句从反面否定 (并不是真的老去/也不是真的忘记/又好像并不是真的在意) , 再用一个小分句从正面肯定 (若真的老去、若真的忘记了、若真的曾经那样思念过) , 最后用一个肯定形式的反问句表示否定 (此刻再相见时/我心中如何还能有轰然的狂喜、月光下你眼里那能有柔情如许、又如何能云淡风轻地握手寒喧/然后含笑道别/静静地/目送你/再次/再次的离我而去) , 这样采用否定之否定的规律, 让人觉得感情迂回婉转、耐人寻味, 再加上三个反问句的强调作用, 使语言显得委婉含蓄、文雅得体、饱含深情。

(二) 选择问句

选择问是一种很有语用特色的问句, 它提出若干选择项进行询问, 不仅明确地提出了询问的主观范围, 而且提供了可供回答的若干选择项。它与一无所知的特指问相比, 体现出一定的范围性;它与以整个句子作为一个疑问点的是非问相比, 又表现出某种选择性, 带有商量余地和给人尊重的感觉, 因而显得比较委婉含蓄, 具有一种文雅之气。例如:

一定有些什么在叶落之后是我所必须放弃的/是十六岁时的那本日记/还是我藏了一生的/那些美丽的如山百合般的/秘密 (《如歌的行板》)

上例写的是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作者认为肯定有些什么东西在时节已过之后是必须放弃的, 但至于是什么她却拿不准, 因而用商量性的口吻向读者征询意见:是十六岁时的那本日记还是我藏了一生的那些美丽的如山百合般的秘密, 显得比较委婉含蓄, 读者看了之后也觉得比较文明, 感觉受到了尊重。

三.感叹句

如果说陈述句重在事实, 疑问句重在提问, 祈使句重在请求、命令, 那么重在表达感情的就是感叹句了。它的作用主要是抒发感情, 调控听、读者的情结, 另外还可以调节话语的风格, 起增强文气的作用。席慕容很擅长在诗歌中运用各种感叹句来表达感情, 而且, 她诗歌的感叹句有两大特点:

1. 多种多样

(1)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跟语气词“啊”连接起来表示感叹。如:

(1) 名词+语气词“啊”: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 (《一棵开花的树》)

(2) 名词性短语+语气词“啊”:流浪者的心情啊/列蒂齐亚你可明白 (《永远的流浪者》)

(3) 名词+语气词“啊”+名词:父亲啊母亲/那名字是我心中的刺 (《狂风沙》)

(2) 有的感叹句单独由叹词“啊”构成。如:

啊/亲爱的朋友/请别错怪那韶光改人容颜/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化装师 (《邂逅》)

(3) 有的感叹句里常有“多、多么、好、真”等副词, 句尾带有或没有语气词“啊”。如:

多希望/你能看见现在的我 (《长城谣》)

(4) 有的感叹句由动词或动词短语结合语气词“啊”组成。如:

(1) 动词+语气词“啊”:呼唤啊/我那失去的爱人 (《流浪者之歌》)

(2) 动宾短语+语气词“啊”:回顾所来径啊/苍苍横着的翠微 (《暮色》)

(3) 动词+语气词“啊”+动词+语气词“啊”:快乐啊忧伤啊/是我的担子我都想承受 (《尘缘》)

(4) 动补短语+语气词“啊”:扫过啊/那些纷纷飘落的/如秋叶般的记忆 (《野风》)

(5) 主谓短语结合语气词“啊”组成:逝者如斯啊/水笔仔 (《最后的水笔仔》)

2. 多用语气词“啊”作结

尽管席慕容诗歌的感叹句有多种多样的形式, 但是句尾大都使用语气词“啊”作结, 这样可以舒缓语气, 有利于表达缠绵悱恻的感情, 便于形成委婉含蓄的语言风格。

摘要:从语气形式来审视席慕容诗歌的句式, 即会发现其非常擅长运用大量征询语气的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来构建出一种委婉、含蓄、文雅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席慕容,诗歌,句式,风格

参考文献

[1]袁毓林.现代汉语祈使句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14-17页。

[2]陈汝东.当代汉语修辞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68-70页。

[3]席慕容.在黑暗的河流上[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出版, 2003年。

[4]罗红玲.席慕容诗歌特色初探[J].大学时代下半月, 2006 (9) , 见41-42页。

句式特征 第4篇

修辞格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语言艺术。它能使语言生动活泼, 形象具体, 鲜明突出, 整齐匀称, 使其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给人以美的享受, 引起读者丰富联想。英语中修辞格种类很多, 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音韵修辞格, 词义修辞格和句式或结构修辞格。其中音韵修辞格主要有拟声词、头韵和尾韵;词义修辞格有明喻、暗喻、引言、借代、修辞转移、拟人、夸张、反语、委婉语、双关、矛盾修辞格、轭式搭配发以及反忖;而句式或结构修辞格主要有重复repetition, 设问rhetorical question, 反对antithesis, 排比parallelism, 倒装anastrophe, 层递climax, 突降anticlimax以及回文chiasmus。

2 象似性的含义及分类

象似性是指语言符号及其结构和他们所代表的概念内容 (或外在现实) 及其结构之间存在着的某种相似性 (张敏, 1997) 。沈家煊 (1993) 在《句法的象似性问题》中提到, 语言的象似性是相对任意性而言的, 它是语言符号的所指与能指之间有一种自然的联系, 二者的结合是可以论证的, 是有理有据的。象似性研究涉及语音、形态、句法和篇章多个层次。关于句法层次上的象似性, Haiman在1985年出版的《自然语法》和《句法象似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主要提出了:距离象似性、顺序象似性、数量象似性。王寅 (1998) 在此基础上, 又提出来标记象似性、话题象似性、以及句式象似性和滤减象似性。此外, 国内外还有些专家学者提出了对称象似性、非对称象似性、同形象似性等等。本文主要从以下五种句法结构象似性的特征在句式修辞格中的体现进行探讨:

距离象似性:认知上相似的概念在于语言形式的时间和空间也接近。

顺序象似性:即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以及概念顺序与语言描述的线性顺序相对应。

数量象似性:即在概念上信息量大、更重要的、更难预测的信息, 其语言表达就更长、更复杂。

标记象似性:标记性从无到有象似于认知的自然顺序及词组的一般顺序, 有标记特征象似于额外意义、无标记象似于可预测的信息。

对称象似性:在概念上具有同等重要性和并列关系的信息在语言表达上具有对称性 (赵艳芳, 2001:161) .也即是说, 相同或相近的语言形式的并置意味着意义或思想上的相同和并列。

3 在英语句式修辞格中, 句法结构象似性特征的具体体现

3.1 重复

repetition是重复使用同一个词语, 句子或段落, 以强调某一事物的意义, 表达强烈的感情。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出数量象似性。

(1) Would you please please please please please please please stop talking? (李银芳、刘启成, 2009 Ernest Hemingway: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 说话人为了阻止对方继续说下去, 竟连用了7个please, 其要求之迫切, 呼吁之强烈显而易见, 体现了数量象似性。

(2) With this faith we will be able to hew out of the mountain of despair a stone of hope.With this faith we will be able to transform the jangling discords of our nation into a beautiful symphony of brotherhood.With this faith we will be able to work together, to pray together, to struggle together, to go to jail together, to stand up for freedom together, knowing that we will be free one day (马丁路德金) 。

该段一共有三句, 每一句都以With this faith we will be able to开头, 反复强调了“只要怀有这样的信念, 就能有“坚定决心和无畏的勇气。在最后一段中, 连用了五个together表现了团结一心, 上下一致, 站在同一战线争取自由的强烈意志。信息量一句比一句大, 数量一句比一句多, 语言表达也一句比一句增长, 一句比一句复杂, 语气也越来越长, 体现出数量象似性。

3.2 修辞疑问句

rhetorical question是采用明知故问, 无疑而问或寄答于问的方式来突出某些观点和思想, 以便达到加强语气或加深印象的效果。根据标志性象似性, 在学习二外时, 一般是先学习较为常规、普遍的、结构比较简单、认知上也较为简单的无标记的语言项 (如陈述句) , 再学习非常规性的、结构和认知上较为复杂的有标记的语言项 (如疑问句) 。这体现出标记性与认知的自然顺序象似, 与语言习得和学习的一般程序象似。

(3) Is that a reason for despair?

(4) W h o wo u l d n’t h ave d r e a m e d o f b e c o m i n g r i c h overnight?

(5) Young man and women, why do you stand here all the day idle?Was the land occupied before you were born?Has the earth ceased to yield its increase?Are the seats all taken?The positions all filled?The chances all gone?Are the resources of your country fully developed?Are the secrets of nature all mastered?Is there no way in which you can use these passing moments to improve up yourself or benefit others? (李银芳、刘启成, 2009 Orisan Marden, The Man and the Opportunity)

例 (3) 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反问, 是一般疑问句;而例 (4) 用否定的形式表示反问, 是特殊疑问句;例 (5) 是肯定、否定都有, 以一般疑问句为主, 特殊疑问句为辅, 连用了九个反问句, 语气不断加强, 气势逐渐加大, 强烈地表达出要善于利用已有资源去发现机会, 创造机会, 而不要整天无所事事, 叹息没有机会。这三句相对于陈述句而言, 是具有鲜明的标记性的。

3.3 平行对照

antithesis是把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言语单位组织排列在平行, 对称的结构里, 以取得一种匀称的形式美和强烈的对照感, 使二者互相衬托, 鲜明突出。其本身的结构特征体现出对称象似性。

(6) Money is a good servant but a bad master.

(7) “When there is need of silence, you speak, and when there is need of speech, you are dumb;when you are present, you wish to be absent, and when absent, you desire to be present;in peace you are for war, and in war you long for peace;in council you descant on bravery, and in the battle you tremble.”

例 (6) 是一个简单句, a good servant和a bad master结构相同, 意义相反, 体现出对称象似性。例 (7) 中有八对antithesis, 每一对都以and连接, 句式平行对称, 结构相似。体现了对称象似性。此外, 例 (7) 有四个复合句, 并且在后两个复合句中, 四组小分句都是以倒装语序的形式出现, 其相对于简单句和正常语序而言, 具有标记性, 体现出标志象似性。

3.4 排比

parallelism是用平行的句子或结构, 把两个或更多的事物进行比较, 以突出他们的共同点或不同点。主要体现出顺序象似性和数量象似性。

(8) He climbed the stairs, took off his clothes, and fell into bed.

(9) The world listens.The world watches.The world waits to see what we will do.

例 (8) 中三个动词词组climbed the stairs, took off his clothes和fell into bed构成排比, 体现了时间顺序象似性。例 (9) 中, listen, watch, 以及waits to see what we will do与事情发生的顺序以及人的认知顺序象似。同时其语言符号增多, 所表达的意思也更多, 体现出数量象似性。

3.5 倒装

anastrophe是改变正常的主、谓、宾语顺序或状语的位置, 采用倒装结构, 以承接上文, 调和韵律, 强调语义或是使语言和谐悦耳。在倒装句中, 不管是将表语, 宾语, 谓语, 表时间地点的介词短语置于句首还是将副词或表否定意义的词或短语置于句首, 相对于正常的主谓宾语序, 都传递出更多的信息, 表达出特殊的含义, 体现了标志性象似性。

(10) Edgar Allen Poe的“The Tell-Tale Heart”中有“Object there was none.Passion there was none.I love the old man."

(11) Away put your weapon;I mean you no harm.

例 (10) 中, 将宾语Object和Passion提前, 更好地突出和强调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11) 句中将副词提前, 更明显表达出必须先放下武器这一动作。只有在放下武器的条件下, 我才不伤害你, 不仅体现了标志性象似性还反应出顺序象似性。

3.6 层递

climax是把一系列的词、短语或分句按照其表达的思想内容的重要性, 由弱到强, 由轻到重依次排列, 最后到达顶点。主要体现出数量象似性, 顺序象似性和距离象似性。

3.6.1 按语义的轻重顺序排列的层递

(12) To acquire wealth is difficult, to preserve it more difficult, but to spend it wisely most difficult (E.P.Day) .

积财难, 守财更难, 而明智地花钱最难。句中difficult, more difficult, most difficult体现出数量象似性。而To acquire wealth, to preserve it和to spend it wisely则体现出顺序象似性。

(13) I am sorry.I am so sorry, I am so extremely, sorry.

我抱歉, 我很抱歉, 我非常抱歉。Sorry, so sorry和so extremely, sorry, 语符数量依次增多, 程度依次增强, 体现出了数量象似性和顺序象似性。

3.6.2 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层递

(14) I came.I saw.I conquered (Julius Caesar) .我来了, 我扫视一切, 我征服一切。

(15) I was born an America;I live an American;I shall die an American (Daniel Webster) .

我生来是个美国人, 我活着是个美国人, 我死时也还是个美国人。

(14) 句中, came, saw, 和conquered以及 (15) 句中的was born, live和shall die都明显地体现出时间顺序象似性。

3.6.3 按范围的大小顺序排列的层递

(16) He gazed upon the pretty house, green hills and the board Pacific, his heart was filled with awe.他凝视这美丽的房

子, 绿色的山岗和辽阔的太平洋;敬畏之情油然而生。范围由小到大, 距离由近及远, 体现出距离象似性。

(17) He wanted to educate his children, serve his country, and satisfy his God. (Corbett) 她要教育子女, 要服务于国家, 还要敬畏上帝。从自己的子女, 到自己的国家, 再到自己的上帝, 范围由小到大, 由具体到抽象, 体现了距离象似性和顺序象似性。

3.7 突降

anticlimax, 正是与层进相反的一种修辞格, 指在说话或写作是内容急转直下, 突然从庄严崇高降至平庸可笑, 以取得嘲弄讽刺或幽默滑稽的修辞效果。主要体现出顺序象似性。

(18) For God, for America, and for Yale.为了上帝, 为了美国, 也为了耶鲁。

这是美国耶鲁大学的校训, 从God到America再到Yale, 范围依次缩小, 说明要成就大事业必须从小处做起的深刻道理, 体现了顺序象似性。

(19) A man snatches the first kiss, pleads for the second, demands for the third, takes for the fourth, accepts the fifth----and endures all the rest (H.Rowland) .男人是, 抢去第一吻, 恳求

第二吻, 要求第三吻, 取得第四吻, 接受第五吻……然后忍受其余。

随着吻的次数依次增加, 男人对于吻的态度由积极主动的追求到消极被动的忍受, 特别是从第五吻后, 话锋一转, 与前面几句形成鲜明对照, 出人意料, 表达出幽默好笑的效果, 体现出顺序象似性。

3.8 回文

chiasmus, 其结构一般具有平衡的特点, 是通过相似的形式来突出所要表达的思想, 使语言简洁, 音调流畅, 赋有美感。回文的使用主要体现出对称象似性。

(20) Forty is the old age of youth, fifth is the youth of old age. (Victor Hugo) 四十岁是青春的老年, 五十岁是老年的青春。

(21) One loves that for which one labors, and labors for thatwhich one loves.人们爱自己为之付出劳动的东西, 也愿意为自己索爱的东西付出劳动。

(22) Know something of everything and everything of something.通百艺而专一长。

(20) 句, (21) 句以及 (22) 句都以并列的形式和相似的结构来表达思想, 体现出了对称象似性。

4 小结

英语句式修辞格以其特有句式结构形式更清晰形象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特别的含义, 可以说是“以形示意”。而句法象似性认为语言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们所经验的世界结构, 直接映照着人的概念结构, 体现出了语言结构和他们所代表的概念内容及其结构之间存在着的某种相似性。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之前的研究并未将修辞格进行具体分类, 经常将三类修辞格混为一谈, 不够全面, 同时也未对象似性进行明确的划分。本文在总结和反思前有研究的基础上, 特别将研究方向具体锁定在句式修辞格中句法象似性特征的体现。希望后人对二者能有更好的理解。不足之处, 还有待大家改进提高。

参考文献

[1]胡曙中.现代英语修辞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58-75.

[2]胡曙中.英汉修辞跨文化研究[M].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8:238-240.

[3]华先发, 邵毅.新编大学英译汉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179-181.

[4]李银芳.刘启成.英语修辞格浅论 (上) [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85-145.

[5]李鑫华.英语修辞格详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10-11.

[6]卢卫中.诗歌象似修辞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 2003:61-62.

[7]唐颖.英语诗歌篇章象似性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104-105.

[8]王寅.Iconicity的译名与定义[J].中国翻译, 1999:49-50.

[9]王寅.象似性:取得文体特征的重要手段[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0:40-41.

[10]王寅.标记象似性[J].外语学刊, 1998:52-54.

[11]张敏.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J].当代语言学, 1997:40-4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句式特征】相关文章:

句式和句式转换07-03

文言句式倒装句式08-04

仿写句式变换句式06-09

句式06-13

句式仿写09-09

德语语法句式总结06-09

申论写作常用句式06-10

德语写作常用句式06-18

六年级句式训练08-21

申论重要句式范文06-06

上一篇:复杂巷道下一篇:动机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