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种植结构

2024-06-03

农作物种植结构(精选12篇)

农作物种植结构 第1篇

关键词: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提高质量

0 引言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是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农业商品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不断给这项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围绕“双增”的目标,调整和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使之取得良好的效果?本人结合亲身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 顺应民意,注重引导

国家规定,农民对土地有充分的生产和经营自主权。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各级领导,特别是我们基层干部,必须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置于首位,紧紧围绕群众的意愿,组织和实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经过多年实践,农民对“种什么”和“怎么种”,大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只要稍加引导,便会一呼即应,达成共识。但还有少数群众,由于对当前的市场经济形势和国家农业政策缺乏足够的了解,不能正确认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意义,在落实政府按照国家农业政策或大多数农户意见而规划时,态度消极,迟疑不决,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乡村干部切不可草率行事,急于求成,而要及时接触实际,摸清实情,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切实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一般而言,只要我们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讲清利弊,说透意义,终会令其茅塞顿开,转变态度,更新观念,心悦诚服地接受规划,并积极付诸实施。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干群之间发生冲突,引发社会矛盾纠纷,更能够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工作落到实处,达到增产增收的预期目的。

2 科学决策,有的放矢

纵观近些年来各种农产品的市场行情,几乎一直都处于跌宕起伏、变幻无常的强烈竞争态势,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干群,始终要以科学的态度和市场的眼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什么来钱快就种什么,什么见效快就种什么来制定和落实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规划,既有长远打算,又有近期目标。

通常情况下,无论各种农产品的市场行情如何变化,只要我们加以冷静分析,多方预测,就不难发现和把握其中的一些发展规律。为此,我们乡村干部要以对群众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自觉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拓宽视野,提高自身工作的能力。同时,要注重调查研究,摸清本乡各村农业资源,利用报刊、网络等媒体,多方收集筛选各种农产品信息,因地制宜,及时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积极引进名、优、特、稀、新品种搞好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逐步推广,才能减少或避免种植规划的盲目性,更加有效地把科学决策,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3 改进作风,优化服务

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健全的服务体系,是推动农村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我们乡村干部决不能只简单地满足于改改规划、变茬口和换换品种,更为关键的环节是调整后的规划实施,也就是继续指导和跟踪服务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充分发挥农业科技部门的技术优势,强化他们的服务意识,本着节本增效、先进实用、优质高效的原则,整合技术力量,按照市场的要求重点推广名、特、优新优良品种和绿色农产品的综合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能力,增强责任观念,根据农民的不同需求,努力创造条件,积极为他们提供技术培训、信息传递、资金扶持、物资供应和产品促销等一系列的服务,对农户予以全力的援助扶持,以实实在在的示范作用带动农民搞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新疆农作物种植情况 第2篇

在重点发展自治区产粮大县和伊犁河谷流域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规划区域粮食生产发展,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前提下,在南疆以棉花、设施农业、瓜果和特色园艺生产为重点;在北疆沿天山一带以棉花、加工番茄、设施蔬菜为发展重点,继续围绕畜牧业发展调优粮食产业结构;东疆吐哈盆地以葡萄、哈密瓜、设施蔬菜为发展重点;伊犁、塔额盆地、阿勒泰等区域以优质小麦、玉米、杂豆、设施蔬菜和籽用瓜为发展重点。在乌鲁木齐、地州中心城市和大型工矿开发区所在县市积极发展“菜篮子”工程,确保城市蔬果供应。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加快特色农业和优质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原产地认证和市场开拓工作。

粮食生产坚持“区内平衡、略有节余”的发展方针,按照国家粮食安全后备基地建设要求,加快调整粮食布局结构和品种结构,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加工转化能力,促进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增长。加大优质小麦生产比重,加速优质粮、专用粮的生产发展。重点发展北疆昌吉、伊犁、塔城、阿勒泰、博尔塔拉和南疆巴州、阿克苏、喀什、和田等地(州)的小麦、玉米及饲用玉米生产,北疆五地州冷凉区域和拜城、乌什县的花芸豆、鹰嘴豆等杂豆生产,北疆昌吉州、伊犁州、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哈密地区等地(州)优势啤酒大麦产区。

——优质小麦重点发展北疆的巩留县、尼勒克县、察布查尔县、木垒县、奇台县、阜康市、昌吉市、巴里坤县、伊宁县、新源县、昭苏县、特克斯县、霍城县、塔城市、额敏县、沙湾县、乌苏市、温泉县、青河县;南疆的轮台县、焉耆县、库车县、沙雅县、新和县、拜城县、阿瓦提县、阿克苏市、温宿县、喀什市、疏勒县、疏附县、岳普湖县、伽师县、巴楚县、麦盖提县、莎车县、泽普县、叶城县、阿克陶县、和田县、墨玉县、皮山县、洛浦县、策勒县等44个县(市)。

——夏玉米种植区主要包括和田地区、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巴州、伊犁州等地的和田县、于田县、洛浦县、墨玉县、皮山县、阿克陶县、巴楚县、伽师县、疏勒县、英吉沙县、疏附县、莎车县、麦盖提县、叶城县、乌什县、温宿县、新和县、沙雅县、阿瓦提县、库车县、焉耆县、轮台县、霍城县、伊宁县、察布查尔县等25个县。

——春玉米优势区主要包括昌吉州、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伊犁州等地的巩留县、新源县、尼勒克县、察布查尔县、温泉县、博乐市、昌吉市、呼图壁县、吉木萨尔县、奇台县、木垒县、拜城县、叶城县、乌什县、莎车县、巴里坤县、塔城市、额敏县、托里县、沙湾县、乌苏市等21个县(市)。

——水稻种植优势区域主要包括温宿县、察布查尔县、米东区。——马铃薯产业重点发展乌鲁木齐县、吉木萨尔县、奇台县、泽普县、叶城县、拜城县、巴里坤县、尼勒克县、富蕴县、新源县、皮山县、沙湾县、塔什库尔干县、哈巴河县、伊宁县、昭苏县、木垒县等17个县(市)。

在适宜地区积极发展大豆等豆类作物生产。

二、棉花。继续保持新疆棉花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依据市场需求,优化调整棉花内部结构,积极发展优质中绒陆地棉、长绒棉和中长绒棉等优质专用棉品种。立足增强棉花产业市场竞争力,坚持改良品种、科学种植、提高单产、节水增效、加工增值的方针,在宜棉区继续建设和巩固国家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重点加大棉花强力、抗病抗逆性品种的育种力度;全力推进棉花高密度栽培+膜下节水滴灌为主的先进实用技术和精量播种技术;主攻原棉“一致性”和“三丝”问题,切实增强新疆棉花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

——南疆优质陆地棉区优先建设喀什地区的英吉沙县、岳普湖县、疏附县、泽普县、叶城县、伽师县、疏勒县、麦盖提县、巴楚县、莎车县、喀什市,阿克苏地区的阿克苏市、新和县、温宿县、沙雅县、库车县、阿瓦提县、柯坪县,巴州的轮台县、库尔勒市、尉犁县、和硕县、且末县,和田地区的洛甫县、墨玉县、和田县、于田县,克州的阿克陶县等28个县(市)。长绒棉区优先建设阿瓦提县、沙雅县、库尔勒市、巴楚县、麦盖提县。中长绒棉区优先建设岳普湖县、麦盖提县、巴楚县、莎车县、阿克苏市、沙雅县、库车县、库尔勒市、轮台县、尉犁县。

——北疆、东疆优质陆地棉区优先建设昌吉州的昌吉市、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塔城地区的乌苏市、沙湾县、和丰县,博州的精河县、博乐市,吐鲁番地区的托克逊县,哈密地区的哈密市等10个县(市)。北疆中长绒棉优先建设乌苏市和精河县,有机棉基地重点建设和丰县。

三、油料。适当扩大种植面积,加快新品种改良推广,以提高品质为重点,加强田间生产管理,调整品种、降低成本、主攻单产、增加产量,进一步扩大我区油品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依靠龙头企业推动油料生产的产业化经营,争创品牌,积极发展“绿色保健”产品。以发展油菜、胡麻、油葵、红花、籽用瓜以及花生等为主,重点发展伊宁县、霍城县、特克斯县、昭苏县、新源县、奇台县、呼图壁县、吉木萨尔县、塔城市、额敏县、托里县、博乐市、温泉县、阿勒泰市,哈巴河县、布尔津县、福海县、青河县等18个县(市)基地建设。到2015年,油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总产15万吨;油葵稳定在200万亩,总产42万吨;胡麻发展到50万亩,总产5.5万吨;红花30万亩,产量0.36万吨。

四、甜菜。针对新疆不同生态类型和育种需求,进行甜菜种质资源创新研究,创新选育甜菜育种新材料,以提高含糖量为前提,加大甜菜抗病、高糖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力度。重点发展伊犁州、昌吉州、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博州、巴州、阿克苏地区等地的伊宁市、伊宁县、霍城县、察布查尔县、新源县、特克斯县、尼勒克县、乌苏市、塔城市、额敏县、沙湾县、昌吉市、呼图壁县、玛纳斯县、奇台县、吉木萨尔县、木垒县、博乐市、温泉县、和静县、焉耆县、博湖县、乌什县、拜城县、阿勒泰市、福海县、布尔津县等27个县(市)的甜菜主产区。

五、设施农业。按照“上规模、抓管理、增效益”的要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到2015年,南疆地区设施农业面积达到65万亩,以发展深冬生产型日光温室和春秋生产型拱棚为主,兼顾发展春秋生产型日光温室;东疆地区30万亩,深冬生产型、春秋生产型日光温室和拱棚兼顾发展;北疆地区55万亩,在平原地区以大力发展拱棚和春秋生产型日光温室为主,在山区逆温带积极发展深冬生产型日光温室。立足区内市场,主攻周边国家市场,在乌鲁木齐、昌吉、吐鲁番、哈密、巴州、和田等地建设保障区内产品供应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在伊犁河谷、塔城盆地、喀什、阿克苏、阿勒泰、克州等地规模化建设面向中亚及周边国家市场的反季节出口蔬菜基地,在吐鲁番、哈密等地建设面向内地市场的反季节哈密瓜、葡萄等生产基地。

六、其他特色农业。

(一)甜瓜。积极培育商品性状优的新品种,加快主栽品种的更新速度,大力发展绿色、精品甜瓜生产,合理布局,在吐鲁番地区建设优质以早熟和设施为主的四季供应优质哈密瓜基地,在哈密地区、昌吉州、巴州建设中熟甜瓜基地,在哈密地区、喀什地区、阿勒泰地区建设晚熟甜瓜基地,形成早、中、晚熟相配套的生产供应格局,延长甜瓜的上市供应期,到2015年面积达到120万亩,优质甜瓜产量240万吨,优质商品率达到80%,逐步实现新疆甜瓜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及经营产业化。

(二)加工辣椒。以市场为导向,壮大龙头企业,积极扩大面积,优化品种结构,加快标准化生产步伐。重点发展巴州、塔城、昌吉州、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的有关县市(场)。到2015年全区加工辣椒种植面积120万亩,总产鲜椒240万吨以上,加工率达到60%以上。

(三)加工番茄。继续巩固新疆加工番茄生产和加工在国内外市场上的龙头地位,围绕龙头企业加快建设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实现原料供应期达到90天以上。重点发展北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和南疆焉耆盆地两大优势区域。准噶尔盆地南缘区包括昌吉州的昌吉市、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吉木萨尔县以及塔城地区的乌苏市、沙湾县等地。焉耆盆地种植区包括巴州的博湖县、焉耆县、和静县等地。积极推进拜城县、乌什县等新产区发展。到2015年,全区加工番茄面积达到l50万亩,年生产加工番茄原料750万吨,加工番茄制品125万吨,力争销售率达到95%。

(四)籽用瓜。积极引进、开发优良品种,做好先进技术培训、推广,加强田间管理,提高产品品质和单产。重点发展塔城地区的额敏县、塔城市,昌吉州的奇台县和阿勒泰地区的哈巴河县、福海县等地。到2015年,全区籽用瓜种植面积达到280万亩,籽用瓜籽产量22万吨。

(五)亚麻。重点加强以伊犁、昌吉、塔城等产区为主的亚麻生产基地建设,到2015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

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 第3篇

【关键词】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措施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病虫害频发的国家。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不断加快以及农作物种植方式及其技术的改变,我国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为确保国内粮食产量的相对平衡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平稳上升,在进行农作物种植时,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尤为重要。近些年来,我国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病虫害预测体系、制定了较为标准的预测方法等,但仍需要进一步的防治,本文就此展开了研究。

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根据农作物的种植环境、农作物自身生长的特点以及病虫害的特点,在农作物种植之前以及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不定期的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如对种子进行提前的药物浸泡以及对田地进行提前的种植清理等,以此确保种植环境的卫生,预防虫害的滋生。与此同时,在每年的秋天定时的对耕地进行翻新,不仅可以有效增强耕地的蓄水能力,改善土壤的活性,还可以加快落叶枯枝在土壤中的腐烂速度,有效降低病虫害的成活率,从而促进农民的增收。除此之外,农民还可以通过合理的轮作对农作物进行种植,提前避开重茬以及硬茬的位置,缩小病虫害的生存空间,做到提前预防。当病虫害已经发生时,农民则可以通过喷洒农药进行除害。在农药的使用上,要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要求、注意事项、病虫害特点、农作物特点以及土壤性质等进行喷洒,在确保农作物安全的情况下,有效杀死病虫害。

2 田间管理方式的防治

田间管理方式的防治主要是对农作物生长的各个环节进行适当的改进,创造一个适合作物生长但不适合病虫害生存的环境。这主要包括:

(1)加强耕地间的管理工作,如及時的清除田间的枯枝败叶以及杂草等,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一个卫生的环境;

(2)对农作物进行有效地灌溉以及施肥,增强农作物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如在相对干旱的秋季,勤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可以有效降低螨类虫害以及蚜虫等的存活率,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促进作物的生长;

(3)实施合理的农作物耕作制度,如进行水旱轮作方式的种植,这种种植方式可以有效预防寡食性以及单食性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有效恶化了病虫害的生存环境,且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3 物理方式的防治

物理方式的防治主要是借助众多的物理因素对影响农作物种植以及生长的病虫害进行处理的方法,如人工捕杀病虫害、晒种、药物浸种、毒饵诱杀病虫害、烧土消毒以及覆盖银灰色薄膜避免蚜虫侵害等。相对而言这种防治病虫害的方式简单易行,绝大多数的农作物都可以采用此种方式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且不用担心会对农作物本身造成伤害。

4 植物检疫

对植物进行检疫是众多防治病虫害方法中一种相对特殊的手段。随着农作物种植方式的改变以及农作物品种的不断更新,病虫害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异,其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对农作物的危害性也在逐渐的加重。因此,为确保农作物的安全,国家规定要对农作物进行整套程序的检疫。需要进行检疫防治的病虫害一般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对作物的危害性大,给人们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日常的防治工作对其无效,主要是通过人进行传播。随着国与国之间进出口物品流通的加快,对农作物进行植物检疫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有效预防境外病害侵袭我国农作物的有力手段之一。

5 化学方式的防治

化学方式的病虫害防治是现今农业种植中最为常见的方法,它具有适用范围广和见效快等特点。但是,由于病虫害的种类繁多且数量相对庞大,在用化学药物对其进行防治时,很容易出现人、畜中毒的现象,且会影响土壤的质量并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当长期使用某种药物时,病虫害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异,对药物产生抗性,造成更大的病虫侵害。因此,在进行这一方法的应用时,必须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要求并结合作物生长特点以及虫害发生的规律进行防治,也可选用抗虫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这一方式的长远应用。

6 生物方式的防治

生物方式的防治主要是借助干扰激素抑或病虫害的天敌对病虫害进行处理的方法。主要有:

(1)借助昆虫不育的原理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如在作物上涂抹BT乳剂,可以有效预防食叶性病虫的的侵害;

(2)借助昆虫激素诱杀病虫害,如昆虫的性外激素可以有效干扰病虫害的繁殖并能将其诱杀,又如昆虫的保幼激素可以有效干扰病虫害的生长,从而将其扼杀于摇篮中;

(3)借助脊椎小动物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如借助鸟类以及青蛙等捕食病虫害;

(4)借助益虫或其它的节肢动物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如赤小蜂、七星瓢虫以及草蛉等;

(5)借助微生物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如借助病菌、细菌以及真菌等诱发病虫害感染疾病,从而降低病虫害的成活率。这种生物方式的病虫害防治,对人、畜以及作物都不具有危害性,且能有效地保护环境,能够起到较为长久的效果,但适用范围相对较窄且不能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

7 结语

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确保作物生长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在实际的种植生产中,及时进行耕地卫生的处理、适当选用抗病性的作物品种以及对作物实行一系列的防治工作,如农业方式的防治、物理方式的防治、生物方式的防治、化学方式的防治以及植物检疫等,这些方式都将有助于病虫害数量的减少以及农作物产量的增收,并能从一定程度上挑选出较为优质的作物品种,从而为今后的农作物种植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李红,李前海.浅谈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J].大科技,2012(14)

[2]杨普云.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环境和社会成本[J].中国植保导刊,2012(23)

[3]李永镐.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2)

[4]杜增杰.浅谈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2(17)

[5]郭德洋.浅谈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2011(17)

简要分析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方法 第4篇

据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略减, 在这样一个资讯信息发达的时代, 农民主要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 以国家政策、市场为导向, 注重调整优化农作物的种植结构, 调整食用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 农作物的整体种植结构向优质、高收益型转化[1]。随着农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 市场对农产品的品种、色泽、味道、外观、营养价值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如何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 尽可能地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 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稳健高效地建设农村经济, 是本文所要分析的重点内容。

2 关于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几个办法讨论分析情况

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布局应兼顾各方面的利益, 要遵照农作物生长的规律, 循序渐进、综合发展。要以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为核心, 做到三方兼顾,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综合最大化, 禁止以牺牲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换取短期经济效益的错误行为。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当地的自然地质条件。适应农民技术和素质的逐渐提高, 避免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对自然资源进行无节制的开发利用。同时围绕着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 要带动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 种、养、加、贸等一系列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以获得可观的整体效益。

不断地改善农作物资源条件, 可更有利于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针对目前我国农作物的种植结构, 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农业资源条件, 一是充分意识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加大财政支出,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避免使更多的农药、化肥随着土壤中的水分而渗入田地, 污染环境[2];二是加大金融机构对农作物种植的支持力度, 放宽对农民贷款额度的限制, 促进农村经济的不断增长;三是把种植业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其他行业, 提高种植业的劳动生产率, 同时不断提高现有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水平, 使他们在农业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

因地制宜, 各地区应该根据不同的地域地质特征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把本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地域经济优势, 重点发展本地具有地域优势的农作物, 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应该多种植水稻, 江淮地区应该以种植小麦为主, 南方两广丘陵山区应该以种植水果、高收益型经济作物为主, 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优势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由于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价格波动性, 政府应该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 政府应该及时出台配套的政策措施来保障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效果。由于种植业很容易受气候、土壤、温度、湿度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产量容易产生波动, 而且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一般比较长, 从价格产生、信息回馈到农产品产出, 有一定的滞后性, 加上现阶段的经济情况, 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不可能完全按照农民的短期收益来进行, 政府颁布一些有效措施来保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效果。目前与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相关的主要方面是农业种植和农产品市场体系的进一步结合并完善发展[3]。怎样提高农民组织性, 使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很好地结合, 种植业结构调整是否能与改善生态环境及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服务联系起来, 这些问题如果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那么证明农作物种植业结构得到了正确的优化组合。

3 结语

由于农村信息滞后, 缺乏必要的前瞻性、长远性、宏观性的技术指导, 农民对于种植结构的调整往往存在着跟风现象, 比较盲目, 结果造成了“去年的信息, 今年的庄稼, 人家中啥, 我家也中啥”的局面[4]。从多年的调查资料中可以看出:各地农民种植的农作物品种结构及趋势大体上都差不多, 但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不仅仅是什么挣钱就多种什么的问题。确切地说, 是要搞清楚市场供求的状况, 针对本地种植农作物的特色, 要优化本地农作物的品种结构, 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面对当前农作物种植结构存在的问题, 各级政府部门要切实投入人力、物力、财力, 指导农民依靠科学技术进行结构的调整, 使农作物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有正确合理的方向, 从而保护农民利益。

参考文献

[1]朱俊林.三峡工程与江汉平原农业持续发展[J].生态学, 2010 (2)

[2]张中平, 盛学绍, 杨格, 王本营.六安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优化模型及其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1)

[3]陶建平, 李翠霞, 熊刚初.江汉平原农业结构调整与减灾对策[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11 (3)

农作物种植管理技术研究论文 第5篇

[关键词]农作物;田间管理;栽培措施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起到基础性作用,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战略性产业,必须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了更有效地巩固农业生产的基础性地位,必须对农作物的种植管理技术进行改良。

农作物种植结构 第6篇

【关键词】种子;田间检验

1.田间检验与种植纯度鉴定的概念

通常我们把在种子生产过程中,通过在田间对种子的品种进行真实性的验证和对品种纯度进行的评估以及对农作物的生长状况、病虫危害、异作物、杂草等进行的一系列调查,并最后确定其与特定要求符合性的活动称作田间检验。

种植纯度鉴定是指鉴定所种植的作物品种是否在特征﹑特性方面达到典型一致的程度,与标准样品比较,据品种描述判断其真实性。

2.农作物种子的田间检验与纯度鉴定的相同点

2.1检测内容相同

田间检测的内容主要是在田间对种子品种的真实性进行验证同时对种子品种的纯度进行鉴定,并调查种子生产过程中农作物的生长状况、病虫危害﹑异作物、杂草等一系列情况。

种子纯度鉴定的主要内容是检测种子的品种真实性和品种纯度。因此,可以看出农作物种子的田间检验与纯度鉴定的主体内容是相同的。

2.2检测主体相同

田间检测与种植纯度鉴定在检测的主体上基本是一致的,都必须是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并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承担种子质量检验机构及持有田间检验员证的种子检验员去具体实施。

2.3检测时期基本相同

农作物典型性状表现最明显的时期,一般在苗期、花期和成熟期。苗期一般是农作物生长比较弱的时候,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毁坏;花期一般是农作物果实和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植物的各特征日趋成熟;成熟期的植物特征已近凸显,各种典型性状都以变现出来。因此,可以看出这三个时期是植物生长的重要时期,也是田间检测和种植纯度鉴定检测的最佳时期,因此,一般两者都会在这三个时期进行检测。

2.4检测依据相同

无论是田间检测还是种植纯度鉴定都必须依据国家标准《GB/T3543.1-7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进行。

3.农作物种子的田间检验与纯度鉴定的区别

3.1鉴定性质不同

田间检测的性质是通过对田间作物的检测对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并不是产品检测。

种植纯度鉴定的性质却是产品检验,是对品种的纯度作真实的判定。

3.2鉴定方式不同

田间检验的方式不是单一的:在农民种植的生产制种田的当地当季的田间现场当时完成,依据不同的生长季节进行多次检查,花期检验达2-3次。同时还要对制种区隔离情况检查:制种区与非制种区,制种区内各品种之间隔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纯度鉴定的方式多种多样,首先可以在当地同季(与大田生产同步种植)、也可以在当地异季(在温室或大棚内种植)或异地异季(如稻、玉米、棉花、西瓜等作物冬季在海南省,油菜等作物夏季在青海省)进行种植鉴定。同时,在生长季节期间需检查多次,应在品种特征特性表现最充分、最明显的时期检查,以评价品种真实性和品种纯度。

3.3鉴定作用不同

田间检验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通过对制种田的隔离情况的检测,防止因外来花粉污染而导致纯度降低。

(2)通过对种子生产技术的落实情况的检查,指导田间去杂﹑去劣和去雄,从而防止杂株散粉和自交的发生。

(3)通过对农作物田间生长情况,特别是花期相遇情况的检测,及时提出花期调整的措施,防止因花期不育造成的产量和质量降低。同时及时除去有害杂草和异作物。

(4)通过对农作物品种的真实性和品种纯度的检测与鉴定,判断种子生产田生产的种子是否符合种子质量要求,报废不合格的种子生产田,防止低纯度的种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4鉴定程序不同

田间检验程序首先是对种子生产田基本情况调查:了解情况、隔离情况检查、品种真实性检查及田间生长状况调查;二是制定取样方案,充分考虑样区大小、样区频率、样区分布;三是实地检验,作好记载;四是结果计算与表示,汇总结果,计算各项成分的百分率;五是及时填报田间检验报告:基本情况、检验结果、检验意见。

种植纯度鉴定程序首先是根据GB/T3543.5的要求,进行试验地的选择;二是对种植小区进行科学设计。三是小区种植管理,保持品种的特征特性和品种的差异,只要求观察品种的特征特性不要求高产,不允许间苗补栽补种;四是在整个生长季节都作好观察和记录,成熟期(常规种)花期(杂交种)和食用器官成熟期(蔬菜种)是品种特征特性表现最明显的时期,必须进行鉴定,记载的数据用于结果判别时,原则上要求花期和成熟期相结合,并通常以花期为主;五是结果计算与表示,表示方法:变异株数目、百分数;六是鉴定结果填报:品种纯度、异作物、杂草、其他栽培品种的百分率。

3.5鉴定目的不同

田间检验的目的是找出影响种子收获质量的各种情况并核查种子田的品种特征特性是否名副其实,从而依据这些检测的质量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剩余遗传分离、自然变异、外来花粉、机械混杂以及其他不可预见的因素对种子质量产生的影响,以确保收获时符合规定的要求。

3.6判定标准不同

田间检验依据的判定标准是各省制定地方标准,如四川省地方标准杂交玉米种子田间检验规程DB/T833-2008。种植纯度鉴定的判定标准是GB4404.1-2008,GB4407.1-2008。 [科]

【参考文献】

[1]王芳.种子纯度鉴定方法及其评述[J].中国种业,2008(10):63-64.

[2]唐佑根,魏贱生,林金桥,尹衡京,孙颖.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田田间检验几种特殊情况形成原因及实际处理方法探讨[J].种子,2011(10):121-123.

农作物种植结构 第7篇

作物种植结构与空间分布是灌区规划设计、灌溉管理、水费计收、土壤水盐动态区域性分析和调控、作物估产等方面的基础。遥感作为一种空间探测技术在农业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在作物种植信息提取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为获取作物种植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提供了简便快捷的新方法。但仅利用单一遥感影像自动分类提取作物种植结构与空间分布信息其分类精度远远不够,难以满足农业应用要求。为了提高作物分类精度,人们对利用遥感影像结合地面采样点、多元影像融合以及多时相遥感影像来进行作物分类进行了研究。McNairn(2002年)[10]等利用多时相雷达影像RadarSat-1提取加拿大西部农业区不同作物的种植面积;李存军(2005年)[3]等利用多时相Landsat监测冬小麦和苜蓿种植面积; 竞霞(2005年)[4]等利用利用多时相NDVI监测京郊冬小麦种植信息;徐新刚(2008年)等[5]利用QuickBird遥感影像结合地面调查方式获取锦阳试验区的作物种植面积,取得了良好效果。

内蒙古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总土地面积约11 195 km2,现状灌溉面积约5 736 km2,是我国3个特大型灌区之一,也是内蒙古重要的粮食产地,主要作物为小麦、玉米和葵花。灌区气候属温带干旱气候,冬季严寒少雪,夏季炎热干旱。沙壕渠控制区位于内蒙古河套灌区西北部的解放闸灌域。本文通过地面采样调查,以地面采样点作为感兴趣区即分类样本,采用美国的LandSat5的TM传感器数据,利用最大似然法分类算法进行分类识别作物种植信息,获取沙壕渠控制区的作物种植结构与空间分布,为该控制区的区域土壤水盐动态分析与调控以及灌溉管理等提供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沙壕渠控制区(40°52′~41°00′N,107°05′~107°10′E)是内蒙古河套灌区西北部解放闸灌域内部的一个独立单元,外形近似为一狭长的倒三角形,南窄北宽,南北长约为15 km,东西平均宽约4 km。地面较为平整,地势走向南高北低,南部地面高程1 037 m,北部地面高程1 035~1 034 m。该控制区总面积为52.4 km2。该区地属温带干旱气候,冬季严寒少雪,夏季高温干旱。沙壕渠灌域地理位置见图1。

沙壕渠灌域的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和葵花,还有少量的其他作物,包括番茄、瓜类、甜菜和油料作物等。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葵花的分类,因此将其他作物视为与草地、林地和荒地等非农用地相同,因此种植结构分为4种种植类别(小麦、玉米、葵花和其他地类)的种植结构。

2 遥感数据处理

本文所涉及的遥感图像是LandSat5TM卫星图像,成像时间为2010年7月1日,分辨率为30 m(见图2)。此时,小麦处于成熟期,叶片为黄色,玉米处于抽雄期,略带黄色,葵花处于出苗现蕾期,为绿色,道路房屋为灰色,水体为蓝色,该时期颜色差距比较明显,因此运用监督分类较容易识别这些地物。

2.1 几何校正

由于传感器平台本身的高度、姿态等不稳定,或者是地球曲率及空气折射的变化以及地形的变化等均可引起遥感图像的几何变形,为保证在数据图像中能够准确地提取地面采样点的光谱特征,需要消除遥感图像的几何变形,即几何校正。本文在ENVI 4.7遥感图像处理系统中依据作物采样点的GPS数据使用Image to Map模块对所用的LandSat5TM卫星遥感图像进行几何校正。图3为经几何校正的 3沙壕渠灌域遥感图像。

2.2 各波段数据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AC),是一种通过降维技术把多个变量化为少数几个主成分(即综合变量)的统计分析方法,又称主分量分析,是由Holtelling于1933年首先提出的。在遥感的实际应用中,为了全面分析问题,往往提出很多与此有关的变量(或因素),因为每个变量都在不同程度上反应这个问题的某些信息。信息大小通常用离差平方或方差来衡量。

主成分分析使用相关系数阵或协方差阵来消除原始影像数据的相关性,以达到去除冗余的目的[6]。把原来多波段图像中的有用信息集中到数目尽可能少的新的主成分图像中,并使各个主成分包含的信息内容不重叠[7]。

表1为研究区影像7波段主成分分析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PC1的信息占7个波段信息量的97.0%,PC2为2.3%,PC3为0.6%。PC1、PC2、PC3占总信息量的99.9%。PC1中TM5贡献最大,PC2中TM4贡献最大,PC3中TM3贡献最大。以波段TM5、TM4、TM3模拟真彩色为最佳波段组合。

2.3 监督分类

监督分类是根据已知训练区提供的样本,通过计算选择特征参数,建立判别函数以对各待分类影像进行的图像分类。

2.3.1 定义训练样本

植被调查中采样点的布设以沙壕渠灌域1∶1万地图为依据,根据规范要求,按照每平方公里7个点的密度均匀布设,共采集植被样点343个。各采样点均使用GPS定位采集经、纬度坐标,记录。植被采样点调查分两组进行,对每个采样点的编号按照技术规范要求,首字母取地名“沙壕”的汉语拼音(shahao)第一个字母“S”,第二个字母按英文字母表的顺序依次排序为“A”和“B”,最后以采样序号为结尾。本次采样编号为“SA1”-“SA73”,“SB1”-“SB270”。记录每个采样点的作物种类。然后利用ARCGIS软件将GPS 定位点的样地经纬度数据转换成与图像投影一致的shp 文件, 以便在遥感图像上进行地面样点定位。

定义训练样本也就是把感兴趣区当做训练样本,因此,定义训练样本的过程就是创建感兴趣区的过程。本文的感兴趣区就是植被采样点。 将植被采样点的经纬度和植被信息输入到ARCGIS中,存成.shp格式文件,在ENVI打开所存成的.shp文件,可以准确定位出每一个采样点的位置和作物种类。在ENVI中将这些采样点中的200个点作为感兴趣区。ENVI中是利用ROI Tool来定义训练样本的,也就是把感兴趣区当做训练样本。

2.3.2 训练样本参数计算及分析

训练样本选取后,需要提取各训练样本的统计信息,从而对样本进行评价。ENVI计算出的是用于衡量可分离性的Jeffries-Matusita和Transformed Divergence两个参数[8]。这两个参数的值为0~2.0,代表所选感兴趣区之间的可分离性好坏。感兴趣区之间的Jeffries-Matusita和Transformed Divergence都大于1.9,说明样本之间可分离性好,属于合格样本;如果参数值偏低(小于1.8),用该通过编辑感兴趣区或选择新的感兴趣区来提高它们之间的可分离性;如果参数值很低(小于1),可以考虑将它们合并为一个感兴趣区[9]。通过不断修改,使选择的训练样本具有很好的可分离性,保证分类精度。计算结果见表2。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所有训练样本之间的两个参数权不大于1.9,说明所选感兴趣区之间分离性较好,可继续进行分类处理。

2.3.3 最大似然分类结果

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农作物种植结构及种植面积调查,在作物产量计算中被越来越多地使用。在利用遥感图像进行计算机自动分类和面积提取中,由于算法内在缺陷少、可靠性好、分类精度高的优点,最大似然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算法[10]。

采用ENVI提供的最大似然监督分类,以实际采样点作为训练样本进行分类,将作物区分为小麦、玉米、葵花、其他4种类型。

对最终作物分类图进行统计后,获得的作物最终统计面积见表3。分类结果见图3。

从分类结果看小麦的种植面积为16.065 km2 ,占30.658%,玉米的种植面积为14.346 km2,占27.378%,葵花为16.789 km2,占32.042%,砂壕渠灌域西北角葵花分布面积较大,西南角主要为小麦。

2.4 分类结果精度评价

利用地表真实感兴趣区检验其提取效果,以采样点中剩余的143个点作为感兴趣区,并通过混淆矩阵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总体提取效果较为令人满意。将利用上述方法提取的结果与原始影像进行叠加, 得到混淆矩阵。表4为分类误差矩阵和精度评价报告。

分类总体精度为85.87%,Kappa系数为0.769 6。

3 结 论

本文利用遥感软件ENVI和ARCGIS相结合对沙壕渠控制区的玉米、葵花、小麦等作物进行分类实验,分类精度达到85.87%。结果表明,利用多光谱遥感影像结合地表真实感兴趣区,直接提取作物种植分类面积,能够获得较高精度的作物分类结果。但是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提取的精度,因此,进一步研究的重点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融合更高分辨率的空间信息,并同时考虑基于空间关系的判别模式来提高提取精度。

参考文献

[1]刘沙滨,程学慧,孙静萍.利用遥感手段对河套灌区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分析[J].内蒙古环境保护,1997,9(4),25-31.

[2]安永清,屈永华,高鸿永,等.内蒙古河套灌区土壤盐碱化遥感监测方法研究[J].遥感技术与研究,2008,23(3):316-322.

[3]李存军,王纪华,刘良云,等.利用多时相Landsat近红外波段监测冬小麦和苜蓿种植面积[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2):96-101.

[4]竞霞,刘良云,张超,等.利用多时相NDVI监测京郊冬小麦种植信息[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5,20(2):238-242.

[5]徐新刚,李强子,周万村,等.应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作物种植面积.

[6]吴炳方.全国农情监测与估产的运行化遥感方法[J].地理学报,2000,55(1):23-35.

[7]江东,王乃斌,杨小唤.我国粮食作物卫星遥感估产的研究[J].自然杂志,1999,21(6):351-355.

[8]邓书斌.ENVI遥感图像处理方法[M].科学出版社,2010.

[9]李亮,史海滨,贾锦凤,等.基于遥感技术与HYDRUS-1D模型河套灌区盐荒地水盐运移规律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1):31-35.

农作物种植结构 第8篇

1 建模求解

1.1 建立模型

为合理解决供水和需水的矛盾, 充分利用水资源, 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首先要确定灌区各灌溉管理区域或各支渠的作物最优种植面积。

目标函数

以灌区灌溉管理区域或各支渠灌溉增加的净效益最大为优化准则, 其目标函Á数表达为:Á

式中:i-灌溉区域编号或支渠编号, 取1, 2, 3…;j-作物种类编号, 取1, 2, 3…;ε-灌溉效益分摊系数, 干旱地区取0.7;E-灌区年运行费, 元/亩, 取45元/亩;N-作物种类, 取5;Pj-第j类作物单价, 元/Kg;△dj-第j类作物灌溉前后增产的产值, Kg/亩。

1.2 模型求解方法

作物最优种植面积优化模型可以使用Excel中规划求解功能求解。规划求解的计算原理主要是依靠单纯形法。通常, Excel中提供的“规划求解”优化工具可用于求解一定限制条件下目标单元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其相应的可变单元 (决策变量) 值, 其中对非线性问题的求解采用广义约法 (简约) 梯度法, 对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采用单纯形法。

1.3 单纯形法的求解步骤

单纯形法是一种迭代的算法, 其思想是在可行域的顶点-基本可行解中寻优。由于顶点是有限个, 因此, 算法经有限步可终止。

1.4 Excel建模求解步骤

(1) 用易理解的方式输入数据和构筑数据之间的联系; (2) 定义目标单元格 (目标函数) ; (3) 确定可变单元格 (决策变量) ; (4) 添加约束变量。

2 实例计算

以宁夏引黄灌区汉延渠管理处所辖的6个管理所为实例进行作物种植结构优化求解。

2.1 实际种植结构及主要参数

2.2 求解及结果

打开Excel“工具”菜单, 选择“加载宏”, 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规划求解”, 输入基础数据、设置规划求解选型参数、添加约束条件, 分步骤进行求解。

通过计算机程序求, 目标结果和作物种植面积优化结果如表3、表4所示。

3 模型评价及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求解结果可知, 汉延渠灌区麦套玉米、水稻、单种玉米、设施农业、果树的种植比例由原来的0.507:0.243:0.094:0.09:0.066优化为0.35:0.18:0.14:0.21:0.12, 从种植比例变化中得知, 灌区麦套玉米种植比例减少15.7%, 水稻种植比例减少6.3%, 单种玉米种植比例增加4.6%, 设施农业面积增加12%, 果树面积增加5.4%。

此优化结果说明, 在保证灌区粮食安全的前提下, 加快灌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提倡种植耗水量低 (灌溉定额小) 、经济价值高的高效设施农业及经果林是提高灌区农民经济收入, 增加农业产出效益的一种合理选择。

汉延渠所辖6个管理所, 总控制灌溉面积43万亩, 种植作物分别有麦套玉米、水稻、单种玉米、设施农业及果树。主要参数如表1、表2所示及作物种植结构原始值如表4初值部分:

摘要:文章利用线性规划系统分析方法对汉延渠灌区作物种植结构进行优化, 在保证灌区粮食安全的前提下, 对加快灌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提高灌区农民经济收入, 增加当地农业产出效益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参考依据。

农作物种植结构 第9篇

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大豆、玉米、水稻、蔬菜、经济作物混种,且由于地方系统一家一户的种植方式使得农作物种植出现条带种植方式,在利用TM5、SPOT4等中分辨率卫星数据进行农作物种植面积提取时会受到作物地块大小和细小地物(道路、沟渠、林带等)[5,6,7],以及影像时相、作物长势等因素的影响使精度受到一定限制。

鉴于单一使用中分辨率卫星,精度受到限制,单一使用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实现大范围农业监测工作量较大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提高一定工作量的同时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种植面积提取精度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本文针对中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在提取作物种植面积时,无法剔除细小地物和其它相关因素影响情况,通过对中高分辨率卫星的农作物提取结果进行系数扣除,达到提高农作物提取精度的目的,即利用中高分辨率卫星数据进行县域内全覆盖作物种植面积提取,扣除系数的获得采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和地面样方两种抽样方式。本研究中主要提取的农作物包括水稻、玉米和大豆,并着重对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

1研究区概况

肇东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中部,松花江北岸。[8]地理坐标为N45°10′~46°20′,E125°22′~126°22′。市境略呈长方形,南北纵长103km,东西横宽76km,土地总面积为4 338km2。南距哈尔滨53km,北距大庆74km,是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经济带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城市。

肇东市土质肥沃、集中连片,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肥力较高的耕地分别占土地面积的3.36%、49%和34.3%,适宜种植玉米、大豆、高粱、谷子、糜子、水稻、药膳小米、特种瓜菜、无公害马铃薯、中草药、葵花、亚麻和烤烟等作物。全市农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近0.35hm2。地形是西、北高而东、南低,平原多于低洼地。海拔高度为120~230m,自西北向东南逐步倾斜,坡降大约在1‰~2‰。

2 数据准备

2.1 地面数据采集

地面数据的采集包括野外解译标志点的建立以及地面样方和5km×5km地面样区的布设,应注意具体采集标准和原则。

2.1.1 解译标志点的建立

根据影像的特点,建立研究区内影像中水稻、玉米和大豆的解译标志点,为后续主要作物分类提取提供相应的基础参考数据。

2.1.2 降解细菌的鉴定

地面样方布设时,样方内主要农作物以水稻、大豆和玉米为主,研究区内选取10个不小于1km×1km的样方,样方内农作物种植结构,最小采集宽度为1m,野外数据采集设备为Trible4600差分GPS,数据采集精度为亚米级。

抽样区的布设根据肇东市农业种植结构特点:肇东市南部沿松花江主要地物有水稻和鱼塘,南部主要种植玉米,其它作物很少;县城以西沿G301方向到昌五镇,玉米、香瓜、蔬菜以及经济作物混种,种植结构复杂;安民乡附近,主要种植玉米和豆类;北部四方山农场,种植结构相对单一,主要种植玉米,没有多种作物混种的现象;东部五站镇方向,玉米和烤烟混合种植,分别在肇东市的北部、中部、南部选取5个5km×5km的影像抽样区域[9]。

具体各样方以及5km×5km抽样区在研究区的分布位置如图1,部分样方构成图如图2。

图1 肇东市地面样方与5km抽样区分布图Fig.1 Distribution map of ground samples and 5km sampling in Zhaodong

图2 肇东市部分样方构成图Fig.2 Structure diagram of part of ground samples in Zhaodong

2.2 遥感数据准备

本研究选择RapidEye(5m)作为基础研究数据,并利用RapidEye(5 m)重采样成分辨率为15m的数据来模拟中高分辨率数据。所选取的卫星遥感数据各参数如表1所示。

2.3 数据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包括,几何精校正、影像融合、分割、重采样、裁切与镶嵌。

表1 卫星数据相关信息Table 1 Satellite data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表2 卫星数据相关波段参数Table 2 Satellite data related band parameters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黑龙江省肇东市作为研究区域,采用RapidEye模拟中高分辨率卫星数据进行作物种植面积监测精度提高技术研究。采用面向对象图像分类[10]辅助人工解译复杂种植区作物面积提取,进行多尺度系数扣除,对比分析作物提取精度。

本研究采用面向对象图像分类辅助人工目视修正的方法提取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利用RapidEye重采样后的15m多光谱数据模拟中高分辨率数据进行全市范围内主要农作物(大豆、玉米、水稻)种植面积提取;在扣除系数提取上,本研究采用两种抽样方式,一是利用RapidEye(5m)多光谱数据进行抽样区域(5km×5km)的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提取,对比分析抽样区15 m数据和5 m数据分类结果,计算扣除系数;二是利用地面实际测量1km×1km样方与15m分类结果进行同区域对比分析,计算扣除系数;利用计算的扣除系数分别对15m分类数据结果进行系数扣除,计算全市主要农作物(大豆、玉米、水稻)种植面积,以2011年黑龙江省各县水稻、玉米种植面积本底调查中的肇东市水稻、玉米、大豆监测面积为标准,进行作物总量精度评价,最后结合两种抽样方式扣除系数的优点,提出多尺度扣除系数,并对精度进行相应的评价。

扣除系数计算:进行作物面积精确提取时,细小地物(道路、沟渠、田埂、林带等)的面积和遥感影像分辨率等因素对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提取精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必须予以扣除,以提高作物面积数据的准确性。

利用RapidEye(5m)5km×5km地面样区和1km×1km地面样方进行扣除系数的地面抽样,分别与15 m全覆盖影像分类结果进行同区域对比分析,求解扣除系数。具体算法见公式1和公式2

式中,Si:第i号样区扣除系数;ai:15 m数据抽样区农作物面积;bi:5m数据或地面样方抽样区农作物面积。

式中,Si:第i号样区扣除系数;S:区域内平均扣除系数;n:抽样区数量。

4 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提取及精度提高

4.1 15m数据提取县域面积内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

选择2011年肇东RapidEye(5 m)数据3景对肇东市进行影像全覆盖,并将卫星影像重采样为15 m分辨率模拟中高分辨率数据,通过计算机自动分类和人工解译相结合的半自动化方法提取肇东地区水稻、玉米、大豆种植面积。提取结果如下图3。15 m数据提取出的作物面积与本底数据的面积对比分析,如表3所示。

图3 15m数据主要农作物面积空间分布图Fig.3 Spatial distribution map of 15mof main crops

4.2 利用5km×5km抽样区扣除系数提高面积提取精度

使用Rapideye(5m)多光谱数据为抽样区的主要数据源,进行扣除系数的抽样,对所选取的5个抽样区进行作物面积提取,提取结果与15 m分类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修正,最终推算肇东2011年水稻、玉米、大豆面积。5km×5km的影像抽样区1的分类结果与同区域的高分模拟15m的分类结果对比图见图4。根据公式1,计算各5km×5km影像抽样区的主要农作物扣除系数(见表4)。

表3 模拟中高分数据15m与本底数据面积对比Table 3 Area contrast between high and moderate data of 15 m and the bottom data

根据表4,利用公式2最后计算出5个抽样区的各作物平均扣除系数,玉米平均扣除系数为13.41,大豆平均扣除系数为9.6,水稻平均扣除系数为0.44。

利用计算得到的各作物平均扣除系数,分别对水稻、玉米和大豆的15m分类结果进行系数扣除,得出利用高分辨率数据提高精度后的结果,并将最终结果与水稻、玉米本底数据对比分析,得出利用高分辨率数据扣除系数后结果精度(见表5)。

图4 抽样区1分类结果对比图Fig.4 Classification of sampling area

表4 抽样区分类结果Table 4 The classification result of sampling area

表5 5km×5km抽样区提高后结果精度Table 5 The accuracy of the results after improving 5 km×5 km sampling area

4.3 利用1km×1km地面样方扣除系数提高面积提取精度

根据肇东市农业种植结构特点在肇东市的北部、中部、南部共选取10个1km×1km的影像抽样区域,并与高分模拟15 m和高分模拟5 m同区域分类结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计算利用样方得到的扣除系数。

根据表6,去除由于影像本身原因造成的地面农作物识别问题的样方区zd04,利用公式1和公式2,求解玉米平均扣除系数为1.12;水稻平均扣除系数为1.47(见表7),由于样方中只有zd04有大豆,且由于地面水分较大,大豆受灾,在分类时,没有识别出来,所以这里没有进行细小地物扣除和精度评价。

表6 地面样方扣除系数统计Table 6 Statistics of ground sample deduction coefficient

表7 地面样方推算面积精度评价Table 7 The accuracy assessment of ground sample projection area

4.4 利用多尺度扣除系数提高面积提取精度

本研究分别利用5km×5km影像抽样和1km×1km地面实测抽样两种抽样方式,其中5km×5km影像抽样,抽样范围相对较大,但是相对地面实测数据,精度较低;1km×1km地面实测样方精度相对较高,但是范围较小,代表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综合两种细小地物扣除系数的优点,本研究提出多尺度扣除系数,即对两种系数通过抽样区加权系数加权平均:

式中,x:农作物多尺度综合系数;S1:5km×5km高分影像扣除系数S2:1km×1km地面样方扣除系数;α,β分别为高分影像和地面样方抽样区加权系数。

本研究中,高分影像抽样区加权系数α,即两种扣除系数的代表性,根据最小上图面积和抽样面积比例决定的,抽样区加权系数的算法:

式中,Ai:5km×5km影像抽样面积,m2;Ay:地面样方抽样面积,m2;mi:5km×5km影像最小上图面积,m2;my:地面样方最小上图面积,m2。

公式中涉及最小上图面积计算:在野外样方采集过程中,最小地物测量宽度为1 m,所以在my为1m2;mi为影像最小上图单位,影像最小上图单位根据图像分辨率和最小上图单位决定,根据图上能够分辨的最小距离0.1 mm来算,本研究中选择5 m分辨率Rapideye成图比例为1∶50 000,0.1mm×50 000=5m,最小上图面积mi为25m2[11]。通过计算得出影像抽样区的权重为1/3,地面样方的权重为2/3。

利用公式3多尺度扣除系数,对肇东市的玉米、水稻面积进行推算,其结果见表4至表6。

表8 多尺度扣除系数提取精度结果Table 8 The results of multi-scale deduction coefficient extraction accuracy

5 精度评价分析

在本研究中,肇东市2011年肇东市由于风灾影响,大豆在影像上识别难度较大,在地面样方中只有zd04中有大豆,且该区域大豆受涝灾,识别误差大,所以在利用地面样方和多尺度系数进行精度提高和精度评价时,未进行相应的评价。通过3种方法在肇东市水稻、玉米、大豆种植面积提取精度提高中的应用,与2011年黑龙江省水稻玉米分县本底调查数据对比计算精度(见表9)。

表9 利用15m数据以及3种扣除系数精度对比Table 9 Precision comparison of 15 m data and three kinds of deduction coefficient

5.1 精度评价

根据实验数据结果,对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地面样方以及多尺度系数3种方法进行农作物面积提取精度提高时,水稻在精度方面与单独利用中高分辨率卫星数据(15 m)提取结果相比精度均有提高,其中利用1km×1km地面样方精度提高1.5%,影像抽样精度提高0.4%,多尺度精度提高1.15%;玉米在精度提高方面,利用高分辨率影像和多尺度扣除系数提高精度较大,分别为5.2%和5.63,利用地面样方扣除系数提取面积精度提高为1.2%;利用影像抽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大豆提取精度,精度提高幅度为16.9%。

5.2 原因分析

实验区内,在利用3种细小地物扣除系数进行精度提高时,水稻利用地面样方扣除精度高于其它两种方法,但是利用15m数据以及3种扣除系数推算水稻种植面积时,总体变化不大。主要原因:肇东市水稻种植特点为集中连片种植,不会与其它作物混种水稻面积提取精度主要受到地面沟渠、道路、林带等细小地物的影响,地面样方可以更好地反映地面细小地物的系数;沟渠、林带等线状地物在15 m影像上的识别度较高,使得扣除系数很小。

玉米在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和多尺度扣除系数时,精度提高较大,主要原因:肇东市旱田主要种植玉米,并与其它作物混种,在15m影像中为优势作物,对其它作物如豆类、瓜地、蔬菜、烤烟等衍射较严重,在提取时,受到的干扰较多,使得细小地物中涉及到了条带种植的烤烟、豆类、蔬菜、马铃薯等作物,系数较大,在利用5m分辨率抽样区提取玉米时,可以很好地反映各作物的种植结构,且综合利用地面样方和高分辨率影像的多尺度系数可以更好地利用两个数据的优势,提高精度效果更明显。

大豆在利用15 m模拟数据提取时,精度为73.8%,精度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肇东市大豆种植为条带种植,不是优势作物,在15m的影像中,被其它作物(玉米等)衍射,混合像元严重;其次由于受天气的影响,肇东大豆长势不好,且有受灾的情况,且遥感数据中缺少短波红外波段,对大豆种植面积提取精度影响较大。这些因素导致识别精度下降。在利用高分辨率影像抽样扣除细小地物,精度提高幅度较大,原因是:5 m分辨率对大豆的条带种植的识别度较好。

6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肇东市主要农作物(水稻、大豆和玉米)的种植面积遥感提取,综合3种扣除系数对肇东市水稻、大豆、玉米提取精度提高数据分析结果,利用3种扣除系数均可以有效地提高中高分辨率卫星提取肇东市水稻、大豆和玉米种植面积精度。由于地面样方的野外采集工作量相对较大,使得地面样方的采集面积受到限制,相对面积较小,对种植结构的代表性受到限制,肇东市部分地区旱田种植结构复杂,玉米、大豆、烤烟以及经济作物等混合种植,在利用地面样方扣除系数提高玉米的提取面积时,精度提高不显著,综合利用高分辨率影像和地面样方的多尺度系数,在提高玉米精度时结果显著,多尺度系数集合了两种数据的优势———覆盖面积和精度,在复杂种植结构区,利用多尺度扣除系数来提高作物种植面积提取精度,较利用地面样方和高分辨率影像扣除系数具有更好的效果。在相对种植结构单一的区域,利用地面样方提高种植面积提取精度,效果比较明显。

参考文献

[1]刘歆.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1(27):144-145.

[2]Wu B,Li Q.“Crop planting and type proportion method for crop acreage estimation ofcomplex agricultural landscapes,”Int[J].J.Appl.Earth Obs.Geoinform,2012,16,101-112.

[3]Jia K,Wu B,Tian Y,et al.Vegetation classification method with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estimated from remote sensing data[J].Int.J.Remote Sens,2011,32(24):9307-9325,

[4]杨红卫,童小华.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农业中的应用现状[J].农业工程学报,2012(12):138-144.

[5]毛富仁.TM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中线状及细小地物的扣除[J].青海环境,2010,20(2):81-85.

[6]曹卫彬,杨邦杰,宋金鹏.基于Landsat TM图像棉花面积提取中线状地物的扣除方法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4(2):164-167.

[7]吴全,杨邦杰,裴志远,等.大尺度作物面积遥感监测中小地物的影响与双重抽样[J].农业工程学报,2004(3):130-133.

[8]星球地图出版社.黑龙江省地图册[M].北京:星球地图出版社,2008.

[9]阳小琼,朱文泉,潘耀忠,等.作物种植面积空间对地抽样方法设计[J].农业工程学报,2007(12):150-155.

[10]邓书斌.ENVI遥感图像处理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农作物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浅析 第10篇

1 农作物种植技术分析

农作物种植技术的合理与否、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否有效实施直接影响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及最终产量, 做好选种、播种前的种子病虫害处理工作十分必要, 这能有效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的安全性。

1.1 播种前的准备

第一, 做好选种工作。种子的好坏直接影响种子的发芽率, 选择品质好的种子, 不仅能保证种子发芽率, 也会对后期种子的茁壮成长十分有利[1]。因此, 选种就应该舍弃秕粒、破损粒、虫蛀粒、病粒和出芽粒等, 以保证种子的品相与发芽率。另外, 针对不同农作物品种在选种上也存在很大差异, 不同品种作物在种子大小、种子表皮颜色、粒型的选择上也是不同的。

第二, 做好土壤准备工作。种子对土壤的要求基本为湿润、透气、松软及足够的营养成分, 这对保证种子的发芽率极为重要。因此, 在播种前, 应先确定土地是否需要浇灌, 之后进行深耕细作、平整土地及去除杂草害, 避免杂草吸收土壤中的营养成分, 针对播种前土地的除草, 一般采用拉索及氟乐灵 (浓度48%) 等除草剂。

1.2 对种子的处理

对种子的处理可以简单理解为种子进行药物“包衣”工作, 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环节。如对玉米、小麦、花生和棉花等作物的拌种, 主要采用特定浓度的化学药物进行拌种, 也就是上面说的“包衣”, 如对玉米病虫害防治时, 拌种采用一定浓度的灵丹粉、辛硫、多菌灵加克菌丹或福美双等来拌种, 借此提高防治根腐病及地老虎、蛴螬、根蛆对种子的破坏, 增强苗期的病虫害防御能力。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 种子在“包衣”工作完毕后, 不能在太阳底下曝晒, 而是要将种子放在通风阴凉处晾干, 以保证实际拌种预防病虫害的效果。另外, 可以使用根瘤菌进行拌种, 但需注意的是, 用此方法处理种子, 就无需使用杀虫、杀菌剂。

此外, 在苗后期成长以至成熟过程中, 农作物常见病虫害如小麦、水稻的纹枯病、白粉病、锈病、麦蚜和麦红蜘蛛;同时, 棉铃虫、棉蚜、玉米螟和蝗虫等对农作物的危害也极为厉害, 在一定程度上会使作物大面积减产, 给农民粮食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因此也要做好防治工作。

2 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由于农作物种植的区域性特征, 在农作物种植与病虫害防治过程中, 应结合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与病虫害种类及特点进行预防, 除了种子播种前的选种、药物“包衣”等来预防外, 还应根据季节规律对土地进行修整、翻新, 改善土壤养分活性, 通过土地修整来加速枯叶、上季作物秸秆的腐烂程度, 降低病虫害的存活率, 增强土壤蓄水能力, 提升粮食产量。此外, 还应实行农作物轮作种植, 使土壤养分得到合理平衡, 压缩或消除病虫害的生存空间, 做到提前预防、防治结合[2]。在此期间需注意的是, 要严格按照农药的喷施要求、注意事项, 根据农作物受害程度、病虫害特点及土壤因素特点进行合理用药。

2.2 田间管理的防治

田间管理, 顾名思义为对耕地、水利、施肥和耕作制度等方面进行管理或改进, 创造适合作物生长的环境。对耕地进行管理,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 防治杂草与农作物争土壤养分;对农作物进行及时灌溉、施肥, 防治因干旱造成螨类、蚜虫类病虫害情况发生, 提高农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实行轮作耕种制度, 以预防单食性、寡食性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2.3 物理防治

对农作物病虫害实行物理防治的方式, 主要是运用众多的物理手段对农作物种植及病虫害进行防治处理, 简单地可分为人工捕杀害虫、诱杀病虫害、对种子进行药物处理、覆盖银灰色地膜来避免蚜虫类侵害。物理防治方式的运用简单易行, 且多数农作物都可以运用此方法, 且不会对作物本身形成伤害。

2.4 植物检疫

相比物理方式防治, 植物检疫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方式。近年来, 农作物品种、种植方式、药物使用计量的增加等因素使病虫害发生变异, 且数量不断增加, 一次性大规模爆发的次数越来越频繁, 对作物的危害越来越深。为确保粮食作物种植安全, 国家应对各类农作物建立整套检疫程序, 避免因日常防治无效而使农作物造成危害及损失。

2.5 化学防治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中, 运用化学药物防治方式在目前农业种植中最为常用的方法, 它具有见效快、适用范围广泛等特点。但在实际运用中, 化学药物也会造成人、畜因为误食而中毒, 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环境污染, 对土壤质量形成损害, 且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 对作物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某一种药物长期使用时, 会使病虫害产生变异, 形成抗药性, 造成更大规模的病虫害。因此, 在选用化学药物进行病虫害防治时, 应结合作物自身的生长特点、病虫害发生规律来进行预防。农业部门及专家也应加速农作物品种更新等科研项目开发, 对农作物品种进行更新换代, 增强作物的抗虫性、抗病性, 避免化学方式的弊端。

2.6 生物防治

运用生物防治方法, 即借助病虫害的天敌、干扰激素等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处理的方式。借助病虫害的天敌、益虫进行病虫害治理, 如可以借助七星瓢虫、草蛉、赤小蜂、鸟类和青蛙等益虫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还可利用微生物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控, 如借助真菌、细菌和病菌等来诱发病虫害感染致命疾病, 降低病虫害的存活率;还可以借助昆虫激素干扰病虫害繁育及诱杀病虫害。生物防治方式的运用不会对作物自身、人、畜等形成伤害, 有利于环境保护, 且能使病虫害治理效果保持较长时间。但此种方法适用范围较窄, 且短期内不能发挥明显的作用。

3 结语

农作物种植, 不仅要求注重种植技术, 更要做好病虫害的预防与治理, 以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综合运用田间管理、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 减少病虫害数量, 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促进农民增收, 从长远来看, 对稳定我国粮食安全, 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

参考文献

[1]张威.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24) :281-282.

农作物种植结构 第11篇

一、执行农作物品种适宜种植区域在执法实践和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1.适宜我县高海拔山区种植的粳型常规稻品种极少,而且市场上无种子销售。查验1985—2010年四川省审定的312个水稻品种中只有合系30、高原粳1、2号、昌米011、凉籼三号、合系22-2、香粳2号等8个品种适宜在我县高海拔地区种植,但农作物第五批就批准停止合系30品种使用。这些品种大多数都是2001年以前审定的,而近年来适宜的新品种通过审定少。查验1985—2010年国家审定的545个水稻品种中,没有适宜在我县高海拔地区种植的品种。更为困难的是市场上根本没有通过国审或川审适宜在我县高海拔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销售。生产使用和市场上销售的全部是云南省的品种,其中:楚粳系列品种目前5个,以楚粳27、28、29号等,高产优质稳产,深受农户欢迎;合系系列品种4个,目前以合系22—2、24、39等高产优质稳产;合计近10个品种。这些品种在1995—2010年的生产中未发生种子质量纠纷。

2.适宜种植区域包含我县的合法品种在生产中同样出现问题。2007、09年我县气候稍有反常,水稻抽穗扬花期遇到一般性的低温阴雨,一些品种在正常种植区域都表现出结实率低,空秕率高的问题,引起较多的种子质量纠纷。 出现问题品种有岗优527、宜香99e—4、Q优2号、协优63、内香2924、内香8518等,结实率2.12%~60.8%,最低是Q优2号、协优63、内香2924个别区域结实率均在10%以下。抗逆性强的品种岗优22、汕优63、Ⅱ优838、岗优725、金优725、宜香2292、Ⅱ优9号、Ⅱ优63等品种表现较好结实正常。

3.适宜种植区域包含我县的优质经济效益好的品种极少,不能满足农户之需。适宜种植区域不包含我县的早春鲜食玉米品种穗甜1号、金非、超甜玉米、黄豆品种日本三号,意选一号四季豆种和蓝山长白苦瓜种以及茄子种(散装)。是农民自己留种选育或而自发的,我县市场不予销售;但因产量高、品质优,经济收入高,特别受消费者欢迎,外销市场销路好,经济效益好,市场上金非1号每千克比其他品种的鲜玉米售价高0.5~1.0元,每亩增收600~1200元;黄豆品种日本三号以其产量高,耐长途运输,是外销的优良品种,外销商只收购该品种,市场上每千克比其他品种的鲜黄豆售价高0.8~1.2元,每亩增收560~840元;农户仍然要种植,意选一号四季豆外销北京,苦瓜、茄子销路非常好。采取各种手段,通过各种渠道购买,以上品种仍有较大面积种植。

4.个别审定品种适宜种植区域含混不清,无法界定。执法实践中遇到的和审定公告查验到的典型情况有:玉米掖单19,适宜种植区域为黄淮海夏玉米区,东北、华北春玉米区和部分南方玉米去种植;掖单13适宜种植区域为有效积温2650℃以上的玉米区种植。小麦绵阳11号,适宜种植区域为长江上游中上水肥地区种植。以上品种适宜种植区域模糊,没有准确限定,执法检查中无法操作,是粮食安全的潜在威胁。

5.《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以前就已经种植的适宜种植区域不包含我县的品种,多年实践证明丰产稳产适合我县的品种。我县农户1999年就开始种植的早春鲜食玉米品种17单交,以其产量高,既可鲜食又可作饲料,耐长途运输,市场上虽然无销售,仍有一定的种植面积。1999年就开始种植的玉米会单4号即可作早春玉米又可作夏玉米,以其耐瘠薄,抽穗扬花期抗干旱,稳产而深受我县山区中底肥水条件地区的农户喜爱,市场上虽然无销售,仍有较大的种植面积。

6.企业擅自扩大适宜种植区域。个别企业惟利是图,为了推销自己的种子,在标签上擅自扩大适宜种植区域,误导使用者。如豫玉22有的企业的适宜种植区域包含西南地区,而审定公告根本不包含西南地区。

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

1.我县特殊的地域和气候是产生这些问题的客观原因。我县是由两省三州五县各划一块拼凑而成的,由云南省楚雄州永仁县、丽江州华平县;四川省凉山州的德昌县和会理县盐源县的部分乡镇交合而成。故此,具有两省的生态特征,地形地貌复杂,海拔从980~3447m,相对高差达2467m,气候垂直分布十分明显,分布着特别不同的生态区,小气候变化大,有十里不同天的民谚。故就形成了对品种多型性、抗逆性、抗病性、适应性要求严格的客观现实。

2.种植户只追求高产优质高效,法律意识、风险意识淡薄是出现问题的主观原因之一。我县是早市蔬菜基地县,农产品必须销路好、品质优、效益高,才能改善和提高生活水平。效益高的品种种植户就趋之若骛,不惜价高,不择手段购买。

3.极个别种子经营者惟利是图见利忘义法律意识淡薄暗中销售,逃避监管是产生问题的主观原因之二。部分农户对自己认为好品种的强烈需求,使极个别经营者铤而走险,暗中采取只售种不开据发票,申明不负责任的方式暗中销售。

三、对策探讨

品种的适宜种植区域是品种经营区域和销售种植地域的法律界限;是保证农作物丰产稳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法律手段,在种子管理中必须严格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相关法律法规针对出现的问题,结合生产实际,采取以下对策,确保严格按照适宜種植区域经营推广种植,消除农业生产中的安全隐患。

1.认真贯彻执行宣传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技推广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保证生产中使用的品种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并且在适宜种植区域内。《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技推广法》第十九条 向农业生产者推广的农业技术,必须在推广地区经过试验证明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向农业生产者推广未在推广地区经过试验证明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的农业技术,给农业劳动者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四川省农作物管理条例》 第七条等都是新品种经营推广销售使用的法律依据,必须使经营者、推广者、使用者学法、知法、懂法,依法经营、依法推广、依法购种,自觉抵制非适宜种植区域的品种。培训种子经营者强化依法经营、诚信经营、降低经营风险的意识,从源头上堵住非适宜种植区域的品种进入市场。培训种子使用者发动群众,不够买非适宜种植区域的品种,让其失去市场,同时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

2.提高品种审定标准,降低品种退出标准,建立缺陷品种告知制度,确保新品种在适宜种植区域内不出问题或少出问题。近年来审定品种虽然很多,但质量有所下降,凸显一些新问题。特别应该提高品种的抗逆性、抗病性、适应性标准,通过审定的品种就应该象汕优63、岗优22和海禾1号等品种一样抗病性强、适应性广、长久不衰,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现在品种生命周期很短,有的品种只是昙花一现;品种带病成上升趋势,杂交稻恶苗病越来越多。降低品种的退出标准,凡是生产中出现问题或有隐患的品种一律退出。建议将所有适宜种植区域含混不清的品种立即退出市场,刎出潜在风险。

3.规范引种,降低费用,优化程序;成立区域性品种审定委员会。解决必须使用高产优质高效,经长期种植实践证明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品种。而适宜种植区域又不包含本辖区品种的合法性,为生产上提供丰产稳产优质、农户欢迎的品种,使执法管理切合实际,服务“三农”。

4.统一规范适宜种植区域的写作方式、方法。应做到简明、规范、确定,便于执法界定,提高执法检查的可操作性;应当标注不能越区种植的警示,提醒不要购买越区销售的品种,引导农户购种,减少农户盲目购种。

5.加强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展示,严格考评指导农户购种。品种的特征特性,必须经过一个气象周期,才能准确地表现出来,新品种必须在不同生态区进行2—3年的试验示范展示,每年组织各方面的专家进行综合考评,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优秀品种。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以文件的形式,推荐第二年度的主推品种,搭配品种;指导农户购种,减少农户盲目购种,降低生产风险;规范经营者进种,净化种子市场。

6.严格执法检查,坚决查处销售非适宜种植区域品种的经营者。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对销售非适宜种植区域品种的经营者,发现一个,查处一个,而且必须从严、从重、从快处理,以杜绝非适宜种植区域新品种的销售。

农作物四种四收立体种植与配方施肥 第12篇

关键词:四种四收,立体种植,配方施肥,茬口,劳动力

农作物“四种四收”立体种植及其配方施肥技术, 就是选择优质高产、适销对路、优势互补的农作物, 实施间混套作, 科学优化间套组合, 衔接好各作物的播种、栽植和腾茬期, 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一年四次种植、四次收获, 在有限的耕地上, 实现效益最大化。

1 为什么要实行农作物“四种四收”立体种植

1.1“四种四收”立体种植适合玉田县人多地少的基本情况

玉田县有56.6万农民, 7.2万公顷耕地, 人均耕地不足0.133hm2, 采用传统的“两种两收”种植模式, 农事活动少, 农民有劲使不出, 很难实现大幅度提高效益。而一年“四种四收”立体种植, 通过在有限的土地上大量投放劳动力来实现高产高效, 土地没有空闲时间, 劳动力也没有空闲时间, 就为农民搭建了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 可以在有限的耕地上创造出更大的效益。

1.2 缓解了农民致富增收缺乏资金、缺乏技术的问题, 适合大多数农民目前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

“四种四收”立体种植, 重点在于搞好茬口衔接, 作物种类搭配, 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等自然条件, 资金投入少, 农民仅投入几百元, 却可创造出几千元的收入, 技术易于农民掌握, 风险较小。

1.3 充分利用平面和空间资源

在传统种植中, 要在畦两侧留出畦埂, 畦埂的面积加起来至少占耕地面积的15%~25%, 而“四种四收”的间作套作就利用了这部分土地。玉田县属北温带近海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11.4℃, 全年≥0℃积温为4500.6℃, 年≥10℃以上积温为4129.7℃, 日照2574.9h, “四种四收”立体种植, 作物互相提供适宜生长的环境, 提高了有效积温和光照资源的利用率。

1.4 充分利用土壤养分资源

一方面, 不同的作物需肥量不同, 对土壤养分的需要也不同, 一年“四种四收”可以使各种营养元素得到充分吸收利用;另一方面, “四种四收”可以使一种作物余下的肥力为另一种作物所利用, 减少了肥料浪费和土壤的污染。

2 怎样进行农作物“四种四收”立体种植

2.1 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作物, 搞好间套作物搭配

玉田县早春第一茬多以甘蓝为主, 因甘蓝属于喜冷凉的作物。西瓜是另一个主要作物, 因西瓜生长期比较短, 正好可以在上茬甘蓝收获时种植, 夏茬蔬菜播种前收获。要把粮食作物考虑进去, 选择玉米, 利用空间, 要求选用株型紧凑、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蔬菜可选的作物有:青椒, 这是一种喜阴怕晒的作物;白菜、芹菜、芥菜、菠菜、香菜、萝卜等可夏播或夏栽秋收的蔬菜作物。经济作物棉花、喜欢散射光的豆类均可列入。

2.2 采用育苗移栽和保护地种植技术, 拓展种植期, 缩短共生期

培育壮苗, 采取营养钵、塑料盘育苗和保护种植技术, 特别是早春甘蓝, 要采取中小棚种植。

2.3 适当调整畦幅, 合理配置株行距

缩小株距, 减轻间套作物间相互争光、肥、水的矛盾, 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如玉米采取宽垄小株距, 棵数不减。

2.4 对土壤养分变化进行动态监测, 实行测土配方施肥

“四种四收”立体种植对土壤养分消耗较大, 每年要在夏、秋两季分别进行取土化验, 结合间套作物需肥规律, 制定配方施肥方案, 及时补充大、中、微量元素。

2.5 选用高效低毒农药, 综合防治病虫害

“四种四收”立体种植是几种作物的复合群体生长, 要选择高效低毒类农药, 结合各项管理措施来控制病虫草害。

3 农作物“四种四收”立体种植模式

3.1 玉米—甘蓝—西瓜—白菜 (芹菜)

(1) 茬甘蓝:选用早熟、高产、抗病品种。上年12月下旬温室或阳畦育苗, 在3月上中旬定植, 5月初即可收获上市。

(2) 茬西瓜:选用高产、抗病、品质好、耐贮运和商品性好的西瓜品种。4月上中旬育苗播种。5月初在甘蓝行间栽植西瓜, 或在甘蓝收获后栽植, 6月下旬收获。

(3) 茬玉米:选用生育期110~120d中熟品种。5月底6月初在西瓜垄沟内播种, 9月下旬收获。

(4) 茬白菜, 选用玉田包尖白菜、秋绿75和北京新3号等品种。8月10日在玉米行间播种, 10月下旬收获。

3.2 玉米—甘蓝—青椒—香菜

(1) 茬甘蓝:选用早熟、高产、抗病品种。1月份采用阳畦育苗播种, 3月下旬 (春分) 进行移栽。于5月20日左右 (小满) 收获。

(2) 茬青椒:选用高产抗病品种, 如中椒7号。2月初阳畦育苗:4月下旬, 当甘蓝进入包心期, 进行青椒移栽, 栽植在甘蓝行间, 于6月下旬开始采摘上市, 8月中旬全部收获。

(3) 茬玉米:选用生育期120d左右的品种。5月上旬 (立夏) 在青椒行间播种, 9月中旬收获。

(4) 茬香菜 (或栽白菜) :待甜椒收获拔秧后, 香菜于

8 月中下旬适时播种, 香菜于霜降收获。3.3甘蓝-西瓜-棉花-甘蓝

(1) 茬甘蓝:选用45天成熟的品种。1月初阳畦播种育苗, 3月中旬地膜覆盖定植, 5月初收获上市。

(2) 茬西瓜:选用抗病、品质好、耐贮运和商品性好的西瓜品种。3月初育苗, 5月初在甘蓝两侧白背栽植西瓜, 7月上旬采摘销售。

(3) 茬棉花:品种选用单株增产潜力比较大的品种。4月5日前后育苗, 5月6日移栽, 棉花与西瓜同行, 隔一棵西瓜, 栽一棵棉花。

(4) 茬甘蓝:选用早熟、高产、抗病品种。7月20日育苗, 8月20日移栽在棉花行间 (第一茬甘蓝生长的畦面上) ,

1 0 月收获。

上一篇:学前舞蹈教学下一篇:路面防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