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力分析论文范文

2024-08-21

潜力分析论文范文(精选11篇)

潜力分析论文 第1篇

1 研究区概况

泗洪县位于江苏省西部,淮河中游,洪泽湖西岸。西与安徽省泗县、五河县接壤,南与安徽省明光市、江苏省盱眙县为邻,东与泗阳县、淮安市淮阴区、洪泽县隔湖相望,是淮北地区最下游的一个县[3]。泗洪县属东亚季风区,又属北亚热带和北暖温带的过渡区,雨量集中,且雨热同季,年均气温达14.6℃,年均降水量为893.9 mm。根据降水径流系数和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测算,泗洪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6.304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4.094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2.631亿m3,重复计算量0.421亿m3。此外,泗洪县过境水资源量丰富,淮河、怀洪新河、新汴河、新濉河、徐洪河等为县域内主要的过境水通道,多年平均过境水量高达323.11亿m3。丰富的过境水量显著地提高了泗洪县县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但过分依靠流域过境水必将给泗洪县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和不确定因素。目前,泗洪县存在着工程型、水质型缺水的问题。随着县域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泗洪县的水资源不足问题将日益凸显[4]。

2 节水现状和节水方向分析

2.1 节水现状

目前,节水型社会建设已经上升为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并正在由过去的试点阶段发展到现在的逐步全面推行阶段。研究某个县域的节水问题,首先要对该县域的节水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县域近年来节水工作采取的措施及其实施进展情况、县域现状年和过去基准年的节水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指标发生变好或变差的原因,必要时要将其与节水发达县域进行比较,寻找差距,探求提高县域节水潜力的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

近年来,泗洪县以创建节水型社会为契机,以提高县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为目标,建立县域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全面推进计划用水;完善县域内的取水许可制度,全面推行水资源论证;强化县域的入河排污许可,健全水功能区管理制度;全面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县域水价改革;建立健全用水计量、统计和审计制度,推行县域节水评估和节水设施“三同时、四到位”制度;加大对县域各乡镇行政区域用水总量、地下水开发总量、水功能区纳污总量、取水户用水总量的监测考核力度;并在全县鼓励和推广节水器具,建立县域节水奖惩制度;同时还重点加快推进县域节能减排、防污治理和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建设,取得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泗洪县现状年(2014年)与基准年(2010年)的节水效果对比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十二五”以来,泗洪县节水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全县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取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较2010年降低33.7%和32%,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分别比2010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和25个百分点,截至2014年,泗洪县共成功创建省级节水型载体13个,分别是节水型学校3个: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2011)、泗洪县明德学校(2013)、泗洪县青阳镇中心小学(2014);节水型企业5个:江苏泗洪油嘴油泵有限公司(2011)、江苏分金亭酒业有限公司(2011)、江苏双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2011)、江苏鑫路达纺织染整有限公司(2012年)、江苏贝甜宠物食品有限公司(2012);节水型社区2个:泗洪县城市花园小区(2011)、泗洪县阳光世纪花城小区(2011);节水型灌区3个:蔡圩灌区(2011)、王沟灌区(2011)、红旗水库灌区(2012)。但同时也可以发现,灌溉水利用系数4年间仅增长了0.01,节水器具普及率几乎零增长,节水工作仍有很多不足,还有待进一步加大。

将苏北泗洪县与位于苏南地区的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的常熟市进行比较(如表2所示),可以发现尽管泗洪县近年来在全县节水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效,县域的农田灌溉、工业生产及城镇生活的节水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与常熟市的用水效率和节水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泗洪县现状用水仍然有相当大的节水潜力。

2.2 节水方向

县域的节水工作任务重,且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与城市相比,县域在开展工业节水和城镇生活节水工作的同时,还应更加注重农田灌溉节水。对县域节水潜力的研究,应当在分析总结县域当前和过去节水工作成效的基础上,确定县域下一阶段的节水工作重点,以充分挖掘县域的节水潜力。

根据上述泗洪县节水工作的现状分析可以发现,泗洪县县域的节水管理措施尤其是与节水相关的各项制度措施已经较为完善,但相应的工程节水措施和工(农)艺措施仍有待提高。因此,泗洪县在今后除了继续做好管理措施外,还应该将节水重点放到工程节水和工(农)艺节水上来,泗洪县未来的节水方向和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农业节水重点———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泗洪县8个万亩灌区仅有蔡圩、王沟、红旗水库3个灌区建成了省级节水型灌区。泗洪县应根据县域的土壤结构、种植结构、灌区规模以及水资源条件,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促进农民增收的原则确定各片区的农业节水模式,并通过各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两部分提升县域渠道的输水效率和田间用水效率,逐步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加快发展以优质、高产、低耗、高效、生态为核心的现代化农业,提高县域的灌溉水利用系数。

b.工业节水重点———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泗洪县有纺织服装、酿酒食品、机械加工、化工材料、电子电器等五大百亿元产业群。泗洪县要根据县域的水资源条件和产业群特点,通过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取水许可审批、用水节水计划考核等措施,引导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着重对用水量为2万t以上的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大力发展循环用水系统、串联用水系统和回用水系统,帮助县域企业进行节水技改,使总用水增长率逐步降低,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逐步提升,形成有节水特色的县域工业经济结构。

c.城镇生活节水重点———降低管网漏失率和提高节水器具普及率。泗洪的管网漏失率和节水型器具的普及率还有待重视。泗洪县一方面要加快县城及县域各乡镇的供水管网技术改造,完善管网检漏制度,推广先进的检漏技术,加大新型防漏、防爆、防污染管材的更新力度,降低输配水管网漏失率;另一方面要逐步淘汰居民以及县域内公共建筑中的不合格用水器,全面推广节水型器具,降低生活中的水资源浪费。

3 节水潜力分析

节水潜力是现时期以各部门、各行业(或作物)通过综合节水措施所达到节水条件下的定额、水利用系数、节水器具普及率、工业用水重复率等为参照标准,分析现状用水水平与节水条件下的上述指标的差值,并根据现状的实物量指标(包括现状的增加值、人口、灌溉面积等)计算最大的可能节水量[5,6,7]。节水潜力是一个县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后劲的表征,对促进县域各行业的节水工作和发展行业未来规模具有技术指导作用。

在对泗洪县现状各行业用水与节水水平评估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节水先进地区用水水平、江苏省淮北地区主要作物需水量农田实验数据以及江苏省节水型社会建设指标体系和目标,并根据县域自然条件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泗洪县未来的节水工作重点,确定各行业节水指标可能达到的理想水平。泗洪县农业、工业及城镇生活用水主要用水指标的现状水平和节水标准见表3~5。

下面对泗洪县各行业运用水利部计算公式进行节水潜力计算分析。

3.1 农业节水潜力分析

县域农业节水潜力是在保证县域现有生产面积上产出的农产品总量不变的基础上,通过各类节水技术措施的实施,使县域现有农田用水总量减少的数量[8]。笔者根据各规划年农业节水效率指标的预测结果,计算出泗洪县现状农田用水的节水潜力。按照2020年节水水平计算得到泗洪县农业节水潜力为5 280.9万m3,其中水田灌溉节水潜力为5 153.0万m3,水浇地灌溉节水潜力为127.9万m3。按照2030年节水水平,泗洪县农业节水潜力为9 858.3万m3,其中水田灌溉节水潜力为9 396.6万m3,水浇地灌溉节水潜力为461.7万m3。

3.2 工业节水潜力分析

县域工业节水潜力是以县域各部门、各行业通过综合节水措施所达到的节水指标为参照标准,分析现状用水水平与节水指标的差值,并根据县域现状发展的实物量指标计算的最大可能节水量[6]。笔者根据泗洪县各规划年工业节水效率指标的预测结果,计算出泗洪县现状工业用水的节水潜力。按照2020年节水水平计算得到泗洪县工业节水潜力为459.7万m3,按照2030年节水水平计算得到泗洪县工业节水潜力为1 597.6万m3。

3.3 城镇生活(包括第三产业)节水潜力分析

县域城镇生活(包括第三产业)节水潜力是以县域城镇供水管网漏失率、节水器具普及率等节水指标为参照标准,分析现状用水水平与节水指标的差值,计算出县域城镇生活的最大可能节水量。按照2020年节水水平计算得到泗洪县城镇生活节水潜力为624.5万m3,按照2030年节水水平计算得到泗洪县城镇生活节水潜力为1 167.6万m3。

综上所述,当遭遇一般干旱年(P=75%)时,按照2020年和2030年节水水平计算得到泗洪县现状年的节水潜力分别为6 365.1万m3和12 623.5万m3,分别占泗洪县2014年(P=75%)用水总量的8.33%和16.52%,可见泗洪县的节水潜力是相当可观的。因此,泗洪县下一阶段仍应以节水优先为前提来统筹安排县域水资源管理相关的各项工作。

4 结语

a.节水潜力是一个县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后劲的表征,对县域进行节水潜力的分析研究,对县域的节水工作具有技术性的指导作用,有利于县域更好地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b.按照2020年和2030年节水水平,经分析计算得到泗洪县现状年的节水潜力分别为6365.1万m3和12 623.5万m3,分别占泗洪县2014年(P=75%)用水总量的8.33%和16.52%,可见泗洪县的节水潜力是相当可观的。泗洪县未来几年应以节水优先为前提统筹安排水资源管理相关的各项工作。

摘要:以苏北泗洪县为例,在分析现状节水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下一阶段的节水重点,并测算规划年节水水平下现状用水的节水潜力。分析结果表明:按照2020年、2030年的节水水平,泗洪县现状年节水潜力分别达6 365.1万m3和12 623.5万m3,节水潜力较大,未来泗洪县应当以节水优先为前提来统筹安排县域水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

关键词:县域,节水现状,节水潜力,泗洪县

参考文献

[1]车建明,张春玲,刘曦,等.北京市公共服务用水结构及节水潜力分析[J].水利经济,2015,33(5):66-68.

[2]罗玉丽,黄介生,张会敏,等.不同尺度节水潜力计算方法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9):8-11.

[3]胡昊,董增川,李梓嘉,等.平原区水系连通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3(1):41-44.

[4]陈康宁,董增川,蔡继,等.泗洪县创建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探讨[J].水利经济,2008,26(4):58-60.

[5]马素英,李月霞,白振江.节水潜力计算方法分析与比较[J].河北水利,2008(S1):41-43.

[6]郑在洲,耿雷华,常本春,等.工业节水潜力计算方法探讨[J].水利水电技术,2004,35(1):71-73.

[7]裴源生,张金萍,赵勇.宁夏灌区节水潜力的研究[J].水利学报,2007,38(2):239-243.

山东小麦生产发展潜力分析 第2篇

王 东,鞠正春

(1.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2.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山东 济南 250100)

山东农业科学2013,45(12):99-103

12收稿日期:2013-07-11 基金项目:农业部现代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3-1-19)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1660)

作者简介:王东(1973-),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小麦高产高效栽培。E-mail:wangd@sdau.edu.cn

摘 要:小麦在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山东省是我国单产水平较高的小麦主产区之一,2003~2012年实现了连续10年增产。未来小麦生产在品种和技术方面尚有较大增产潜力可挖,但不同区域间小麦产量水平和增产潜力存在显著差异。根据山东省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需求、目前的小麦平均单产水平和增产潜力,山东小麦种植面积应保持在3667万公顷左右。继续提高小麦总产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单产,技术路线主要有改造中低产田、选育选用适宜品种、创新和推广小麦高产高效抗逆栽培关键技术、农机农艺结合、创新和推广小麦机械化标准化栽培技术、创新集成优化小麦增产技术模式,并使其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普及,实现更大面积的均衡增产。

关键词:山东;小麦生产;产量潜力;粮食安全

中图分类号:S512-103(25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12-0099-05 小麦是山东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2012年全省种植面积362.7万公顷,比2011年增加3.2万公顷,增长0.9%;平均单产6 010.5公斤/公顷,比上年增加156.0公斤,增长2.7%;总产218.0亿公斤,比上年增加7.6亿公斤,增长3.6%。自2003年以来,山东省小麦已连续10年增产。2013年小麦刚刚收获,仍是一个丰收年。但受资源制约等因素影响,保持小麦持续发展、保障供需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研究山东省未来几年小麦增产潜力并提出有效应对措施,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小麦在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地位

1.1 小麦是山东人的主要口粮

据农业部信息中心专家估计,我国小麦食用消费量约占小麦消费总量的67% [1]。山东省小麦总产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8%,根据目前人们的饮食结构,一季小麦即可保证全省的口粮供应,其它粮食品种除少量用于搭配口粮外,大部分用于肉、蛋、奶转化和工业加工[2]。因此,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小麦起着其它粮食品种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1.2 山东小麦是优质专用粉的加工原料

近年来山东省小麦面粉加工企业蓬勃发展。据统计,2007年全省共有小麦粉加工企业528家,年生产小麦粉99亿公斤,占全国的203%,居全国第2位[3]。由于山东省是优质强筋和中筋小麦适宜种植区,生产的小麦品质优良,深受面粉加工企业欢迎。目前省内面粉企业产品已由原来的以小麦标准粉为主,发展到以特制粉、专用粉为主,开发出面包粉、饺子粉、糕点粉、油条粉、汉堡粉等50余个小麦专用粉品种。2011年全省小麦粉生产总量达218.3亿公斤[4],其中纳入统计范围的499家面粉加工企业年产小麦粉146.5亿公斤,年产小麦加工副产品45.9亿公斤,其中挂面4.16亿公斤、方便面1.04亿公斤、饼干1.33亿公斤、速冻面制品0.1亿公斤、面包糕点等0.13亿公斤[5]。1.3 小麦的饲用需求呈逐年增加趋势

由于饲料配方技术的突破,在保障饲料质量的前提下,小麦对玉米的替代率[6]可达50%~100%。而且小麦饲用还具有一些特殊的功效,如改善肉鸡胸肌和猪胴体品质,减少家禽脂肪肝综合症的发病率等[7]。2012年前10个月,由于玉米价格上涨导致与小麦比价出现倒挂,小麦饲用需求明显增加。据农业部畜牧业司调查,2010年我国直接用于饲料消费的小麦约为73.0亿公斤,2011年约170.0亿公斤,2012年在250.0亿公斤以上。近年来,山东省畜牧养殖业和饲料行业发展较快,小麦直接用于饲料的消费量亦呈逐年增加趋势。1.4 小麦与其它作物的间套轮作为种植结构调整争得了主动

山东省温光资源较丰富,适宜小麦-玉米轮作一年两熟种植。通过品种和栽培技术的调控可实现小麦玉米两季双高产,山东省先后出现了桓台县、兖州市等吨粮县。目前山东省正着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继续打造一批吨粮县和吨粮市。据报道,2012年山东陵县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的小麦、玉米平均单产分别达到8 865.0公斤/公顷和10 830.0公斤/公顷,带动全县整建制过吨粮。山东省计划到2017年,德州、济宁、淄博、泰安和枣庄5个地级市将率先建成吨粮市,菏泽、聊城、潍坊、滨州4个市基本建成吨粮市,78个产粮大县完成吨粮县建设。油料、蔬菜等经济作物亦可与小麦进行间套轮作,不仅保障了小麦产量的持续稳定,还增加了蔬菜、油料等供应,提高了农民收入。2 山东省小麦生产发展的优势与潜力 2.1 发展的优势

2.1.1 适宜种植强筋和中筋小麦 山东省地处暖温带,属半湿润性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热资源较丰富,是我国生态条件最适宜于小麦生长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单产水平较高的小麦主产区之一。山东省的生态条件适宜于强筋和中筋小麦种植,其中胶东和鲁中对强筋和中筋小麦品质形成最为适宜,鲁西北和鲁西南是强筋和中筋小麦品质较优地区,鲁南是强筋小麦较优、中筋小麦优质地区[8]。这对山东省发展优质小麦产业非常有利。

2.1.2 政府专项资金支持小麦生产,推行鼓励小麦生产的优惠政策 为保持小麦增产的可持续性,国家和山东省各级政府出台多项鼓励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并拨付专项资金支持小麦生产,如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项目、山东省财政农业综合开发配套资金、农业节水灌溉专项资金等。另外,政府全面取消农业税,实行粮食直接补贴制度、生资综合补贴制度,实施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等。这些资金支持和政策性投入直接或间接地增加了种粮收益,调动了粮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小麦生产的发展。

2.1.3 连续多年开展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积累了高产经验 为充分挖掘小麦增产潜力,通过样板示范作用带动全省小麦增产,自2008年以来,按照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山东省开展了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几年来,小麦高产创建活动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示范带动成效显著,促进了全省小麦均衡增产,为实现全省小麦连续10年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积累了高产经验,为未来小麦持续增产打下了基础。据山东省农业厅统计,2013年全省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比2012年增加122个,达274个,平均单产9 006.3公斤/公顷,比全省平均单产高3 007.2公斤/公顷。5个整建制推进试点县平均单产8 023.1公斤/公顷,34个整建制推进试点乡(镇)平均单产8 318.7公斤/公顷。2013年全省小麦种植面积367.3万公顷,总产220.35亿公斤,总产比上年增加2.36亿公斤。2.1.4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山东省各级政府积极发展支农工业,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小麦生产中的耕地、耙地、播种、浇水、田间施肥、收割脱粒等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全省农机总动力发展到1.21亿千瓦;拖拉机达到247.5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5.4万台;拖拉机配套农具417.0万部,其中大中型配套农具94.5万部;农用水泵295.2万台,节水灌溉类机械49.5万套;小麦联合收获机13.5万台[4]。2013年全省小麦机收率达到98%。近年来,土地深松等农机化新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步伐加快,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的提高将有力地促进小麦生产的发展。2.2 小麦生产未来发展趋势

山东省小麦消费主要为口粮、工业用粮、饲料用粮和种子。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预测,2020年的安全人均粮食占有量为450公斤[9]。根据山东省人口调查数据,2010年全省总人口为9 579.31万人[10],按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计算,山东省2020年粮食总需求量为462.2亿公斤。山东省2010年小麦总产占粮食总产的47.48%,按此比例计算,山东省2020年小麦总需求量为219.5亿公斤。山东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2009~2020年)提出,2020年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00亿公斤,按47.48%的比例计算,2020年全省小麦生产能力应达到237.4亿公斤。未来7年小麦种植面积继续扩大的潜力很小,按2012年的362.7万公顷计算,至2020年小麦单产应提高至6 546.0公斤/公顷。2.3 小麦生产发展潜力

2.3.1 单产潜力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后期山东省小麦面积一直稳定在400.0万公顷左右,平均单产由1985年的3 784.5公斤/公顷逐步提高至1997年的5 550.0公斤/公顷,总产由149.6亿公斤提高至224.25亿公斤。1997年以后由于种植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小麦种植面积逐渐下降,至2004年降到310.6万公顷,平均单产为4 552.5~5 101.5公斤/公顷,总产降至158.46亿公斤;自2005年起小麦种植面积增加,2006年恢复到355.7万公顷并保持稳定,平均单产逐年提高,2012年全省小麦种植面积362.7万公顷,平均单产由2005年的5 491.5公斤/公顷提高至6 010.5公斤/公顷,总产由180.11亿公斤提高至217.99亿公斤。根据山东省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需求、目前的小麦平均单产水平和增产潜力,山东小麦种植面积应保持在366.7万公顷左右。继续提高小麦总产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单产。

2.3.2 不同区域增产潜力 山东省境内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不同区域间自然和生产条件不同,产量水平及增产潜力亦存在差异。

鲁西黄灌区:包括沿黄河各县市,面积约173.3万公顷。该区以黄河水灌溉为主,井灌为辅,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区内土壤肥力不均,存在一定面积的盐碱地和荒地,目前平均单产为5 250.0~7 500.0公斤/公顷。该区在扩大种植面积和提高单产方面均有较大的潜力,应继续加强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配套完善田间灌溉工程,至2020年平均单产提高13%,增产14亿公斤。

鲁北井灌区:包括淄博、潍坊所属的部分县市,面积约33.3万公顷。该区以井灌为主,能够保障小麦关键生育期灌溉用水。但区内多为山间平原,易受冻害、干旱等的影响,产量年际间波动较大,平均单产为6 000.0~6 750.0公斤/公顷,部分县市可实现小面积单产9 750.0~1 1250.0公斤/公顷的高产,具有一定的增产潜力。该区应大力提倡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推广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至2020年平均单产提高10%左右,增产2亿公斤。

鲁中南井湖河灌结合区:包括济宁、泰安、枣庄、临沂所属的部分县市,面积约66.7万公顷。该区井灌面积约占80%左右,部分麦田用湖水和河水灌溉,目前平均单产为6 750.0公斤/公顷左右,部分麦田土壤肥力较好,滕州、兖州等县已创出小面积单产10 500.0~11 835.0公斤/公顷的高产水平。该区应继续做好地力培肥,推广深松镇压规范化播种和水肥高效利用技术,至2020年平均单产提高7%~12%,增产4亿公斤。

鲁中旱作区:包括淄博、莱芜、泰安、潍坊、临沂、枣庄位于山地丘陵区的麦田,面积约36.0万公顷。该区山丘面积大,水资源缺乏,土壤肥力偏低,以旱作小麦为主,目前平均单产3 450.0~5 700.0公斤/公顷。未来发展,一是应用抗旱小麦品种和旱地小麦丰产栽培技术,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二是加强山间水库、塘坝等工程建设,增加蓄水,挖掘水源,保证浇上关键水,提高抗旱能力。至2020年平均单产提高5%左右,可增产0.8亿公斤。

胶东旱作区:包括烟台、青岛、威海,面积约50.7万公顷。该区山丘、平原、洼地交错分布,灌溉面积小,目前平均单产为4 500.0~6 000.0公斤/公顷。该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层薄、质地差,水资源不足,应加强秸秆还田、推广深松镇压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肥地力、选用抗旱品种,推广抗旱栽培技术;地下水资源较好的地区,应合理开采地下水,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至2020年平均单产提高5%~8%,增产1.7亿公斤。

2.3.3 品种潜力 山东省具有较好的小麦育种基础条件,每年有5~10个小麦新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审定,这些品种比对照品种增产3%~10%,有较好的适应性和丰产性。目前济麦

22、泰农

18、良星99等品种已成为山东省的主导品种,其中济麦22由于具有较好的丰产、抗倒、抗病特性,具备单产10 500.0公斤/公顷以上的产量潜力,成为山东省种植面积第一大品种。泰农

18、山农20等品种的产量构成三因素较协调,已多年多点创出单产10 500.0公斤/公顷以上高产,充分展示了增产潜力,成为种植面积增长较快的品种。山东省未来高产新品种的筛选和应用推广尚有较大潜力可挖。

2.3.4 技术潜力近几年,山东省重点推广了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小麦氮肥后移技术、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小麦冬春控旺防冻防倒技术、水浇地小麦深松少免耕镇压节水栽培技术、旱地小麦深松少免耕镇压节水栽培技术、旱地小麦“早深平”增产节水栽培技术、小麦生育后期“一喷三防”技术等,这些技术都具备增产5%以上的潜力,对山东省小麦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部分新技术应用面积增长幅度较慢,还有较大潜力可挖。山东省小麦生产发展技术路线

山东省继续提高小麦总产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单产。提高单产的技术路线主要有:

3.1 改造中低产田

据卫星遥感分析,山东省小麦高、中、低产田的比例分别为54.3%、30.5%和15.2% [11],目前中低产田的面积仍占小麦总种植面积近1/2的比例,严重制约小麦单产的进一步提高。政府需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扩大秸秆还田面积,增加有机肥投入,不断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地力水平转化升级,使小麦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扩大高产田面积。继续加强水利建设,通过河道治理、蓄水打井、节水灌溉等有效措施,扩大可灌溉面积和高产稳产田面积。3.2 选育选用适宜品种

山东省的气候条件适宜种植冬性和半冬性小麦品种。从灌溉条件分析,山东省雨养旱地小麦约占小麦总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12],这就要求在品种选育上,不仅要重视选育产量潜力较高的耐肥、抗倒小麦新品种,而且要加强抗逆丰产旱地小麦新品种的选育。从病害发生情况分析,近年来,山东省小麦常发病害有纹枯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生产中应选用相应的抗(耐)病小麦品种,以减轻病害发生导致的产量损失。从社会需求和小麦籽粒品质分析,需针对山东人民主要消费的馒头、面条、水饺等小麦制品,进一步加强优质强筋和中筋小麦的选育和推广应用。山东省许多地区在小麦生育后期易遭受干热风危害,导致粒重降低而减产,生产中需注意选用抗早衰、抗青干的品种。3.3 创新和推广小麦高产高效抗逆栽培关键技术

山东省当前主推的小麦栽培技术包括: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小麦氮肥后移高产栽培技术、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冬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旱地小麦“早深平”增产节水栽培技术、小麦深松少免耕镇压节水栽培技术。但部分地区仍存在诸如常年采用旋耕机旋耕导致耕层浅犁底层加厚,播前播后不镇压或镇压不实导致播种过深影响出苗或冬季寒、旱交加造成死苗,播量过大导致群体质量差、倒伏,春季第一肥水过早,后期早衰等问题。此外,山东省小麦生长季内常遇季节性干旱,春季倒春寒、低温冷害及后期干热风危害等。在加大现有小麦高产栽培新技术推广力度的同时,还应努力开展小麦节水抗旱及主要气象灾害防灾减灾技术的研究创新。

3.4 农机农艺结合,创新和推广小麦机械化标准化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生产中发展机械化不仅仅是解决劳动力的问题,而是用农业机械解决人工难以做到的高质量生产手段的问题。不发展农业机械,部分高产的关键栽培措施不能有效实施,小麦产量水平就上不去,成为制约小麦单产进一步提高的一个因素。农机农艺相结合是小麦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和保障。这需要农业部门与农机部门一起开展新农艺、新农机的研究,创新和推广小麦机械化标准化栽培技术。各级政府应加大农机购置补贴的力度,并重视培训农机手,提高机手的作业水平。

3.5 创新集成优化小麦增产技术模式,并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普及,实现更大面积的均衡增产

2008年以来,山东省开展小麦高产创建,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为小麦连续10年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应继续深入推进高产创建,组织开展增产模式攻关,创新组织方式和技术推广方式,将星罗棋布的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的成熟技术,组装成区域性、标准化的增产技术模式,在更广范围内、更大面积上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无线营销市场潜力分析 第3篇

进行无线营销——通过手机来传播广告和商业信息, 必须对手机用户进行市场细分。尽管中国有5亿多手机用户, 但并不是每个手机用户都是我们的潜在客户, 很多人使用手机仅仅是接听电话而己, 而且手机功能仅仅定位于语音通信, 有些人甚至连短信都不会发。因此, 有必要对无线营销市场潜力进行分析, 通过市场细分, 建立无线营销的目标市场, 进行市场定位。

一、手机网民的属性特征

移动互联网以高普及率的手机终端作为介质, 其及时、便携、分众、互动等特性, 已成为传统互联网的有效补充。随着3G网络建设力度的逐步加大, 中国移动互联网也将步入快速增长时期。据i Research艾瑞咨询调查数据显示, 2008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15500万人, 比起2007年的9200万人, 年增长率达到68.5%。

无线营销其对象是手机网民, 而在众多的手机网民中, 由于他们的性别、学历、职业、收入等的不同, 使得他们表现出不同的属性和特征。

1. 性别特征

根据i Research艾瑞咨询提供的数据, 2008年手机上网的网民中, 男性网民占67.8%, 女性网民占32.2%。与整体网民的性别比例相似, 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中, 男性占据网民主体, 这个比例也高于整体网民中男性网民的比例。相比较于女性网民, 男性网民更加喜欢尝试使用新的上网方式和上网设备。

2. 年龄分布

i Research艾瑞咨询数据显示, 从2008年中国手机网民年龄分布特征看, 3 0岁以上的用户占到9.6%, 2 5岁以上的用户占到26.5%, 年龄在18岁~24岁的消费者为第一大使用主体, 其份额达6 5.5%。

移动互联网作为新型媒体以其互动、分众、及时、便捷的特性吸引了对新事物有较强接受能力的年轻群体。年轻群体对手机娱乐、即时通信和手机搜索需求的不断增长使其成为手机上网的主要消费者。这部分用户消费敏感度很高, 因此业务的资费及打包优惠策略均成为影响此类用户活跃度的重要因素。而随着手机上网的普及, 手机网民的年龄层次分布将会变得更加均匀。

3. 婚姻状况

i Research艾瑞咨询数据显示, 2008年手机上网的网民中, 未婚网民占82.1%, 已婚网民占17.9%。整体网民中, 未婚网民占网民的主体, 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中婚姻状况的分布亦如此, 且在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中未婚的网民更加集中。

4. 学历层次

i Research艾瑞咨询数据显示, 与传统互联网网民学历层次分布类似, 手机网民的学历层次也主要集中在高中学历以上层面。其中学历为高中 (中专) 、大学的手机网民比例分别为37.7%、35.1%, 远高于中国国民平均高中和大学学历为11.5%和5.1%的水平 (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手机网民高中 (含高中) 以上学历甚至超过以精英群体著称的互联网用户群。

5. 地区分布

i Research艾瑞咨询数据显示, 从手机网民的地域分布情况看, 华南地区所占比例最高为46.4%, 华北、华东地区所占比例分别为19.6%、11.3%, 位居第二、第三。从地区性分布状况来看, 手机网民集中在中国的三大经济中心——华南、华北和华东, 三个区域用户高达77.3%, 显著高于互联网。手机网民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九个省份 (广东、河南、山东、四川、河北、浙江、北京、江苏、上海) 的分布比例为79.5%, 远高于互联网网民56.9%的水平。

手机网民规模的地域性分布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及运营商的推广力度有关。一方面, 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富集了中国较高学历和较高消费能力的用户, 此类人群对手机上网等新业务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另一方面领先全国市场的广东移动运营市场通过下调手机上网资费等方式有效的拓展了用户规模, 培育了用户的使用习惯。

6. 月收入情况和职业状况

i Research艾瑞咨询数据显示, 手机网民的月收入主要集中在收入超过1000元的收入群体和无收入的群体中。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低收入群体仅占13%, 远低于互联网41%的水平。而在占比40%的无收入手机网民中, 学生比例高达90.6%。目前中国的90后学生群体绝大多数为独身子女家庭, 虽无直接收入, 但往往有六个直系亲属支撑其消费, 已形成中国社会独有的无收入高消费群体。

从手机网民的职业状况看, 各类白领总计占到29%的比例, 加上4 1%有较高消费能力的学生群体, 高消费能力的群体高达70%。

综上所述, 中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已经初具规模。其中, 男性、未婚、18岁~24岁、拥有高中以上学历、具有高消费能力且居住在发达地区的网民是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主体。除了职业特征略有不同外, 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特征与整体网民的特征相似, 但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更加明显的集中在男性、未婚、年龄在30岁以下的网民中。手机网民月收入分布与手机网民年龄、学历、职业分布等有较强的相关性。中国手机网民是一个有很强消费能力的群体。

二、用户消费行为分析

开展无线营销, 要对目标顾客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而对消费者行为影响的因素较多, 但一般可归结为四个层面:文化、社会、个人和心理。本文主要从个人因素角度进行分析。

1. 用户最希望获得的服务

根据i Research艾瑞咨询提供的数据,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移动用户最希望通过手机得到的服务情况:人们对通过手机听音乐的需求最高, 提及率达17%;其次是拍照13%;上网11%。此外, 用户对使用手机电邮和手机游戏需求也较高, 提及率均为10%。使用手机发短信和打电话的提及率为8%, 移动电视提及率为7%, 网络电话6%。其他希望通过手机得到的服务还有购物信息、下载电影片段、监控、看小说等服务。

2. 为了获取免费信息, 可以忍受广告

市场调研公司In-Stat在研究报告“手机广告, 品牌和关系营销” (Mobile Advertising, Brands and Affinity Marketing) 中, 对手机用户的使用心理、对手机广告的态度和付费无线服务的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手机用户对接收到的相关广告是很敏感的, 如果广告商实施得当, 手发送机广告的效果是不错的。

In-Stat的研究表明, 大约20%被调查的移动用户称他们可以通过手机等无线设备接受某些形式的广告内容.另有1/3的手机用户为了获得有针对性的广告愿意提供一些他们的个人信息。

手机用户与传统互联网用户一样, 为了免费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可以忍受插入一定的广告内容。对于手机免费接收带广告的内容与付费接收不带广告的内容两种选择中, 消费者还是倾向于免费, 宁可内容中夹带广告。只有1/5的愿意付费以免去广告。

3. 希望获得本地服务

TNS Telecoms调查发现:无线网络用户希望在他们的手机等无线设施上获得本地服务内容, 在本地服务内容中, 驾驶交通提示、餐馆预订、天气预报等服务成为最多用户期望获得的无线服务, 也成为最有价值的手机服务。

4. 得到实惠才会有吸引力

Cahners In-Stat调查发现, 移动电话广告活动必须能够为终端用户提供实际的好处。在调查中, 64%的回答显示消费者对于移动电话广告活动并不热烈欢迎。但被访者同时表示, 如果移动电话广告活动能够提供特别优惠或折扣, 他们就愿意参加。

由HPI调查集团进行的关于移动广告推广活动的市场调查显示, 如果通过移动电话广告活动宜传的商品或服务能够提供一定的折扣, 几乎所有的被访者都愿意接受这种市场推广方式。调查总共访问了超过3300名移动电话用户, 86%的被访者表示如果能够获得折扣, 他们愿意在移动电话上接收广告信息。调查发现, 由16岁~45岁年龄段人群组成的移动电话核心消费群体愿意接受可以在附近店铺使用的电子折扣券时, 8 8%的被访者表示愿意接受这种促销方式。除了消极接受, 还有人表现得非常热心, 有33%的被访者说他们非常欢迎这种提供折扣的移动电话广告活动。

可见, 无线营销, 如短信广告、彩信广告、手机二维码等等, 只有让消费者马上看到实惠才会有吸引力。

促使消费者接收移动电话广告活动的四大关键要素:首先, 选择性。消费者必须有权决定是否接受广告信息。其次, 控制性。消费者必须能够轻易的跳过他们不感兴趣的促销信息。再次, 个性化。消费者必须能够设定其接受的促销信息的种类。最后, 实惠。消费者必须能够得到实惠, 比如折扣等等。

三、市场潜力分析

手机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通讯工具, 它可以作为发布无线广告的载体和平台, 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阅读终端。我们可以通过对移动电话的普及情况和企业规模等, 对无线营销市场潜力进行分析。

1. 移动电话普及率

根据信息产业部的相关数据显示, 截止到2008年8月份, 我国移动电话普及率为45.6%, 我国移动电话用户己达6亿户。

2. 移动终端市场规模

i Research艾瑞咨询根据e Marketer统计数据显示, 中国移动终端市场规模情况:预计2010年中国移动手机用户将达到为6.35亿, 移动用户数量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也从2 0 0 6年的3 3%增长到2010年的47%。

3. 企业规模

据据无线营销相关专家介绍, 三年内, 将有超过百万民营中小企业进入无线营销时代, 而企业建立的无线营销模式可以很方便地和客户沟通交流, 手机用户通过无线营销平台来实现和企业的信息互动, 直接获取企业的相关信息, 随时反馈意见和建议, 参与企业的抽奖和优惠活动, 这些反馈的信息和客户的访问记录, 除了帮助企业完善服务售后体系, 还为企业精准分析客户构成、制定市场营销策略, 提供了信息来源。

笔者认为, 对于中国来说, 三千万的中小企业才是中国经济的命脉, 随着网络的普及及手机无线应用的不断进化, 中小企业对“无线营销”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4. 市场潜力分析

根据信息产业部2008年12月份发布的2008通信行业统计报告, 中国有6亿手机用户, 其中中国移动GPRS和中国联通CDMA上网的用户合计已达1.55亿, 已与通过PC接入的互联网上网用户相差不大。目前国内已经有约10万多家WAP站点, 每天的点击量超过2.3亿次, 这些数字意味着一个无限广阔的无线营销市场。

根据i Research艾瑞咨询提供的数据, 2008年中国WAP用户规模已达到2.3亿, 市场规模已超过200亿元人民币。据悉, 这些WAP用户的年龄基本上在15岁~35岁之间, 而这正是许多厂商锁定的目标客户群体。

根据艾瑞的研究发现, 随着3G网络在中国的开展、移动运营商对移动数据业务的重视、智能手机终端以及无线上网用户的稳步增长, 2007年无线广告市场规模达到了7.8亿元, 2008年无线广告市场规模已达到12.4亿元, 而2010年有望达到28.8亿元。2005年~2010年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为50%。

总而言之, 无线营销是基于定量的市场调研, 深入地研究目标消费者, 全面地制定营销战略, 运用和整合多种营销手段, 来实现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营销目标。在对无线营销的认识问题上, 大家不应该盲目的乐观和毫无规章的加以运用, 而应该在对科学的调查数据加以认真剖析和认识后, 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加以灵活运用, 从而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商业机会和价值。我们相信, 无线营销的应用将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以及企业的运作方式带来革命性的突破和翻天覆地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李靖:3G时代, 借鉴美国无线营销[J].中外管理, 2008 (6)

[2]杨伟庆:2008年中国手机网民手机上网行为调研报告[EB/OL].艾瑞网, 2009~3~5

[3]杨伟庆:2007年中国无线营销研究报告[EB/OL].艾瑞网, 2009~3~5

[4]马凌张亚男:浅析我国移动营销市场发展策略[J].电信技术, 2008 (5)

旅游业潜力和优势分析 第4篇

旅游业:近年来,我县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全县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围绕产品集群、配套服务、市场营销、人文生态环境、行业管理和组织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实施“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市场运作,集群发展”的旅游发展战略,全县旅游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不规范到逐步规范,形成了特有的“沂水旅游模式”。目前,已建成开放景区11处,其中4A级6处、3A级3处、2A级2处,4A级景区数量居全省县域第一,还发展星级饭店9家,星级餐馆4家,旅行社15家,省级好客人家农家乐2家,省级以上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2个,旅游企业集团2个,旅游汽车公司1家,山东省旅游强乡镇3个。2010年,全县各景区共接待游客4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9亿元。但是与旅游发达地区相比,我县在大体量、高品位、高档次开发、精细化管理、细微化服务、旅游产业的链条完整度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立足现有基础,通过科学规划、推动旅游大项目建设、强化县城及旅游乡镇驻地旅游功能、发展乡村旅游、做好行业管理和执法工作、搞好旅游市场开发、发展旅游购物等手段,促进我县旅游业更上新台阶。至2015年,力争全县旅游接待人数达到67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80.4亿元,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合理的产业结构,相关产业比较发达,旅游大环境显著改善,具备接待境外游客的能力,成为国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新丝绸之路经济增长潜力分析 第5篇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增长;中亚地区

[DOI] 10.13939/j.cnki.zgsc.2015.08.071

1 新丝绸之路沿途国家概况

新丝绸之路除中国外,还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五国。新丝绸之路沿途的潜力是体现在这个区域内丰富的资源。

1.1 丝绸之路沿途国家经济环境

近年来,中国和中亚五国经济均呈持续增长态势。中国经济增长从2007年14.2%的高点有所回落,但仍保持了8%以上的增长率,2007—2013年GDP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97%;中亚五国经济增长与中国相似,2007年GDP增长为近年来的高点,之后有所降低,但仍保持较高增速。(详见表1、表2)。

1.2 丝绸之路沿途国家贸易情况

中亚五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自其独立以来,不断攀升,从几乎是没有贸易往来,到实现成为一些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特别是与中国的贸易活动。而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扩大贸易范围,开放口岸,逐步实现了进出口总额的翻倍增长(见表3)。

1.2.1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

中国同哈萨克斯坦的双边协定主要涉及经济贸易、银行、汽车运输、石油等领域的合作。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的投资是中亚五国中最多的,涉及领域最广的,派出人员最多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对外承包工程完成额为124237万美元,派出人员3455人。

1.2.2.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

根据亚洲发展银行的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已经成为了吉尔吉斯斯坦的第一大进口国,进口总额达到53.664亿美元,占全部进口总额的59.8%,但是吉尔吉斯斯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非常大。这主要是因为吉尔吉斯斯坦的自然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可供出口的能源资源却相对匮乏,工业基础薄弱,因此需要大量的进口来满足本国的需求,而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的贸易往来主要集中于农产品。

1.2.3 中国与塔吉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自独立以来,中国同塔吉克斯坦的贸易往来并不稳定。据资料显示,从1994年到2011年,塔吉克斯坦的进口总额中,中国占比不断增加,但是出口总额中,中国占比却是在2009年达到最大值后,迅速下降,在2011年仅占6.7%,这是因为中国与塔吉克斯坦的双边贸易发展不平衡所致,而塔吉克斯坦自身国内市场需求的增加,使得塔吉克斯坦对华贸易逆差越来越大。

1.2.4 中国与土库曼斯坦

中国与土库曼斯坦的双边贸易额发展迅速,尤其是因为土库曼斯坦拥有丰富的天然气储备,并且不断地扩大对华的天然气输送业务,根据双方所签订的《土库曼斯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铺设土库曼斯坦至中国天然气管道的总协议》,土方承诺从2009年起,每年对中国出口300亿立方米天然气,这将使双方贸易得到进一步提升。

1.2.5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双边贸易额呈逐年上升态势,2011年与中国的贸易总额是1994年的近17倍。自两国建交以来,双方签订了许多重大双边经贸合作协定,旨在鼓励和保护双方贸易往来,为两国的长期双边合作奠定了基础。中国向乌兹别克斯坦出口的产品主要有电器类产品、能源类产品、化工类产品,以及生活类产品;而进口的主要有棉花、石油、塑料等。同时,双方的合作还体现在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方面。

2 发展新丝绸之路面临的问题

2.1 国家政策的差异,发展战略的不同

中亚五国曾经都属于独联体国家,有一个相对完整一致的发展思路,然而在独立之后,中亚五国都形成了各自的国家政策和发展战略。国家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状况不同,就导致了各个国家针对本国的政策和战略是不尽相同的,中亚国家目前还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而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种经济、国家地位的差异对整个区域的发展是有一定阻碍的。

2.2 地理位置的孤立,基础设施的差距

中亚五国与中国西部省份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相对孤立成为了制约这一区域发展的最大障碍,例如,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中国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则是世界上距离海港最远的最大城市。因而,对于这一区域而言,海运是成本非常高的运输方式。

2.3 贸易往来的不畅,项目投资的不便

虽然中亚五国与中国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并且中国逐渐成为了中亚五国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之一,但是从数据可知,现在中亚五国所占的中国贸易的比值非常小,中国还没有完全成为中亚五国的第一贸易伙伴。而且在中亚五国和中国的贸易往来中,大多集中在了能源资源领域,这就大大限制了各方经贸往来的扩大。

2.4 金融领域的风险,国际竞争力的缺失

中亚五国的发展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言,是相对落后的,尤其是在其金融体系的建设方面。在中亚五国和中国的贸易往来过程中,投资者最为关切的问题就是中亚五国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在新丝绸之路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到,这个区域的国际竞争力不足的问题,虽然该区域由于拥有大量未开发的资源而具有潜力,但是再发展的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仍然落后。而要想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协调发展,就必须提升整个区域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吸引更多的经贸往来。

2.5 民间沟通的不足,民间了解的不深

中亚五国自独立以来只有20多年的时间,和中国的往来也是近10年才变得密切,而且中亚五国地处中国西部,又因为该地区人口较少,因此中亚五国和中国的民间交流和往来是非常有限的,在双方都彼此不够了解,双方没有交流的情况下,很大程度上就限制了双方的经贸往来,降低了双方的投资信心。

3 解决对策

3.1 规避政策不同,共谋发展战略

各国就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交流,协商制定区域合作规划和措施。成立于2001年的上海合作组织就是很好的交流平台,可以为丝绸之路沿途国家打造更多的沟通方式。遇到问题就以协商和交流的方式解决,本着实现更多方面的利益的原则来谋划发展战略,共同促进新丝绸之路的协调发展。

3.2 打破地理孤立,共建基础设施

中亚五国的发展就是要找到突破其他国家包围的突破口,实现自己向外贸易往来的口岸。解决的方案就是利用现有的亚欧大陆桥,共同建造基础设施,与亚欧大陆桥连接,使本国与出海口岸相连。尤其是要建设和中国相邻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基础设施,中国已经在2010年重启了建设第二中亚铁路的项目,旨在加强该区域的交通往来。

3.3 加强贸易往来,共创投资便利

加强贸易往来,促进贸易畅通,即对中亚五国和中国而言,各方应就推动贸易往来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安排。新丝绸之路的发展就是要促进整个地区的经贸发展,因此,中亚五国和中国应尽快签订贸易的多边方案,使整个地区的贸易成为一个整体,协调发展;共创投资便利,需要各个国家相互开放更多的贸易口岸,让贸易往来更加便利,并且减少双方贸易过程中的程序,节省成本。

3.4 防范金融风险,提高国际竞争力

金融风险的问题是发展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新丝绸之路沿途国家而言,其金融体系还不够完善,政策法规不够健全,发展过程中,需要面临很多的问题,因此如果能够实现在该地区货币的有效流通,就可以大大避免金融风险的出现。推行本币结算,可以有效地规避汇率风险。

3.5 增进民间沟通,共享互利合作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亚区域一体化,建设新丝绸之路,就是要使该地区实现民间的经贸活动。前提就是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加深传统友谊。新丝绸之路沿途区域的发展最终是要实现协调发展,促进区域的融合,因此,在丝绸之路建设中,硬件上的交通是关键,而“软件”上的交通更为重要,也就是双方的交流的通畅。只有双方彼此熟知,彼此信任,往来密切,才能真正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促进经贸往来,增强投资信心。

参考文献:

[1]段末.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4(8).

[2]贾喜越. 中国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4(1).

[3] 曹伊,李哲.独联体次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分析[J].中国市场,2013(4).

[4] 李迅雷.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支点[J].中国市场,2013(1).

[5] 王洪革,王守安.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实证分析[J].中国市场,2012(7).

糠醛工业清洁生产潜力分析 第6篇

众所周知, 清洁生产工作的实效来自于清洁生产审核过程中产生的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施。只有准确地判断出企业的清洁生产潜力, 才能提出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的清洁生产方案, 才能提高企业参与清洁生产审核的积极性, 促进清洁生产工作的有效开展。避免造成企业将清洁生产方案束之高阁, 使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流于形式。所以, 清洁生产潜力分析是否准确、科学对清洁生产审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判断糠醛工业清洁生产潜力一般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即:生产设备方面、资源能源利用方面、污染物产生方面、废物回收利用方面和环境管理方面。清洁生产潜力等级通常分为:潜力较大、潜力一般和潜力较小三种。具体分析及建议如下:

1. 生产设备方面

1.1 水解设备清洁生产潜力分析

我国糠醛生产企业均采用立式静止水解釜, 容积一般为12m3或15m3, 设备筒体材质一般为16Mn R (16Mn R为普通低合金钢, 是锅炉压力容器专用钢, 标准来源GB6654, 2010年该钢号逐渐被Q345R所取代) 。接管材质一般为321不锈钢, 水解釜内部与物料接触部分内衬为100mm厚的耐酸水泥层。

在水解过程中温度、时间、酸度和原料颗粒等都是影响水解反应的主要因素。在反应过程中会伴随生成醋酸、甲醇、丙酮、乙醛、甲醛等有机物, 并容易生成糠醛生产树脂化或形成缩合物。因此, 必须将生成的糠醛迅速排出, 以减少糠醛聚合、缩合等副反应的发生, 这是提高出醛率的重要手段。

水解操作台是用来控制水解温度、水解压力及排醛时间的。目前我国水解操作台的串联方式分为多组串联和简单串联两种。简单串联是将2台水解釜串联使用, 使其温度、压力等方面达到互补。但随着糠醛生产设备的更新, 生产工艺的完善, 水解操作台简单串联方式正在被逐步淘汰, 多组串联方式应运而生。多组串联是将3台或4台水解釜串联使用 (根据生产锅炉性能及水解釜数量而定) 。采用多组串联方式进行控制, 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 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1.2 初馏设备清洁生产潜力分析

糠醛初 (蒸) 馏塔的作用是将浓度为4~6%左右的稀糠醛提浓。在常压作用下, 稀糠醛进初馏塔温度为70℃~75℃。初馏塔釜温度需控制在102℃~104℃, 塔顶温度约为97.9℃。由塔顶蒸出的醛气恒沸物进入冷凝器, 经冷凝后送入分醛器。

糠醛初馏塔属于定型设备, 多年来结构没有太大变化, 一般分为泡罩式、筛板式、浮阀式三种。经使用证明泡罩式和筛板式并不适合糠醛生产, 现已经逐渐被淘汰。目前使用的浮阀式初馏塔一般为25层 (少数为21层或26层) , 塔板降液设计采用单溢流。

众所周知, 初馏塔是糠醛生产的“心脏”, 如不能保证其正常的运行状态, 不但影响糠醛产量, 还会导致塔下废水中COD产生量增高, 既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又会污染环境, 所以糠醛生产企业会定期对初馏塔进行维修、维护。但“老式”初馏塔为“一体式”拆装极为不便, 使企业在进行维修、维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资源及能源的浪费。基于上述原因, 近年来一些糠醛生产企业积极进行技术改造, 采用塔节为单节、多层, 可拆装或塔节为单节、单层, 可拆装的浮阀式初馏塔进行糠醛生产。这样不但可满足生产需要, 还提高了维修、维护的效率, 在节省了生产成本的同时也保护了环境。

1.3 精制设备清洁生产潜力分析

精制 (精馏) 的目的是通过精制釜 (锅) 将粗糠醛 (毛醛) 提纯, 从而得到商品糠醛 (精醛) , 工艺方式分为连续精馏或间歇精馏两种。间歇精馏是指在粗糠醛收集到一定数量后, 使用真空泵将其抽入到精制釜中进行单釜精制, 由于这种方式属于“一锅一出”, 对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要求并不是很高, 所以目前在我国糠醛生产企业中使用较为普遍。

精醛收率的高、低 (一般在85%左右) 直接反应精制设备的工作效率。精制设备的工作效率过低, 不但会造成环境污染, 还会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提高精醛收率是降低环境污染及运行成本的关键。

1.4 冷凝设备现状分析

糠醛生产企业使用冷凝设备的目的是将醛蒸汽由气态转化为液态, 所使用的冷凝器一般分为敞口式和全封闭式两种。敞口式冷凝器在运行过程中蒸发量较大, 并且由于设备容积较大, 冷凝水进行完全交换的时间较长, 导致冷凝效并不是很理想, 现已经被逐渐淘汰。

醛蒸汽中含有许多细小杂质, 极易阻塞换热管, 所以冷凝器在使用过程中须定期清洗, 避免因换热管阻塞而影响冷却效果。若换热管腐蚀、阻塞严重时会出现“跑醛”现象, 那样不但会造成环境污染, 还会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据我们了解, 目前一些先进的糠醛生产企业一般采用桶式全封闭、内置换热管可拆卸的冷凝器。这样既降低了冷凝水的蒸发量, 节约了水资源, 又便于设备的维修、维护, 在提高冷凝效果、产品收率的同时, 也保护了环境。

1.5 锅炉设备现状分析

糠醛生产需要大量蒸汽, 锅炉设备必不可少。1980年以前还没有以糠醛废渣为燃料的锅炉, 我国糠醛生产企业所用的锅炉均为燃煤锅炉, 锅炉额定蒸发量以4~6t/h为主。使用燃煤锅炉进行糠醛生产, 不但会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糠醛渣 (产出量极大, 约占原料总量的80%) 也毫无用处, 只能采用堆放、填埋方式处理, 不但浪费土地, 还可能污染地下水源。

1990年左右我国开发出以原煤和糠醛渣为燃料的混烧锅炉, 燃烧方式为层燃, 司炉方式为手烧, 额定蒸发量一般为4t/h。此种锅炉虽然在燃废渣方面有一定的进步, 实现了煤渣混烧, 解决了一部分因废渣堆放而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 但整体上来看该炉型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现已经被逐渐被淘汰。

目前, 我国已成功研发出以机械或半机械方式运行、物料自动烘干、自动布料, 还可满足自备电站需要的完全燃糠醛渣的专用锅炉。该锅炉解决了以往炉型的煤渣混烧、热效率低及司炉强度大等问题, 得到了糠醛生产企业的认可, 现已被广为使用。综上, 特此提出建议, 见表1。

2. 资源能源利用方面

2.1 原料消耗量清洁生产潜力分析

原料消耗量是指生产每吨糠醛所消耗的玉米芯 (绝干) 量。

注:我国糠醛工业的生产原料为玉米芯。由于玉米芯受产地、自然状况等特殊因素影响, 其含水率相差较大 (含水率一般在10%至25%之间) 。为使原料消耗量相对准确, 通常玉米芯消耗量采用绝干计算。

计算公式为:

式中:

R—原料消耗量, 单位为t玉米芯/t糠醛;

Wi—一定的计量时间内糠醛生产所需原料玉米芯 (绝干) 的总消耗量, 单位为t;注:玉米芯t (绝干) Wi=玉米芯t× (1-含水率) 。

Q—在同一计量时间内产出的糠醛总量, 单位为t。

2.2 取水量清洁生产潜力分析

取水量是指生产每吨糠醛所需新鲜水的补充量 (不包括回用水) 。

注:糠醛生产的取水量, 包括取自地表水 (以净水厂供水计量) 、地下水、城镇供水工程, 以及企业从市场购得的其他水或水的产品 (如蒸汽、热水、地热水等) 。不包括企业自取的海水和苦咸水, 以及企业因对外供给水产品 (如蒸汽、热水、地热水等) 而取用的水量。

计算公式为:

式中:

Vu—取水量, 单位为m3/t;

Vi—一定的计量时间内生产过程中的取水量总和, 单位为m;

Q—在同一计量时间内产出的糠醛总量, 单位为t。

2.3 耗电量清洁生产潜力分析

耗电量是指生产每吨糠醛所消耗的电量。

计算公式为:

式中:

Ed—耗电量, 单位为k Wh/t;

Ei—一定的计量时间内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电量总和, 单位为k Wh;

Q—在同一计量时间内产出的糠醛总量, 单位为t。

综上, 特此提出建议, 见表2。

注:表内数据为糠醛生产企业实测数据

3. 污染物产生方面

3.1 废水产生量清洁生产潜力分析

废水产生量是指生产每吨糠醛所排放的水量。

注:不包括锅炉排水和生活污水。

计算公式为:

式中:

Vc—废水产生量, 单位为m3/t糠醛;

Vi—一定的计量时间内产生的废水总量, 单位为m3;

Q—在同一计量时间内产出的糠醛总量, 单位为t。

3.2 化学需氧量 (COD) 产生量清洁生产潜力分析

糠醛生产企业塔下废水中生化需氧量 (BOD) 产生量和化学需氧量 (COD) 产生量的比值较低, 与临界值0.3十分接近, 该废水属难生化性废水, 且BOD与COD对应数据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COD值降低时BOD值也会按比例降低) 。

通过研究证明, 糠醛工业在生产过程中如在配酸浓度、水解蒸汽压力、输送醛汽压力、原液温度、馏出物温度等相关标准参数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且相对稳定的情况下, 生产设备的及时更新、维修、维护和企业管理制度是影响COD和BOD产生量的主要因素。

综上, 特此提出建议, 见表3。

注:表内数据为糠醛生产企业实测数据

4. 废物回收利用方面

4.1 塔下废水回收利用率清洁生产潜力分析

塔下废水中BOD和COD的浓度比值与可生化处理的临界值0.3十分接近, 因此该废水采用单一的生化处理法处理, 很难达到排放要求。2005年左右, 糠醛生产企业为了“生产许可”, 通常采用生化法附加膜过滤、压力式活性炭吸附等处理技术, 处理塔下废水, 虽能达到排放要求, 但因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成本极高, 加之中国能源价格不能反映资源稀缺和环境成本, 使得许多企业铤而走险, “偷排”现象屡禁不止。社会反映强烈, 环境污染严重。

2007年左右, “蒸发式糠醛污水处理设备”这项国家专利投入试运行, 由于它具有投资少、占地小、运行费用低及可将糠醛塔下废水回收利用率达至100%的特点, 所以2009年之后, 已在糠醛生产行业得到广泛使用, 环境效益明显。污水处理设备的工艺简介如下:

蒸发式糠醛污水处理设备的工艺流程是:塔下废水首先进入废水收集池, 一部分废水回用于配酸工艺, 池底醛泥作为锅炉燃料, 剩余污水进入处理设备;利用锅炉产生的洁净蒸汽作为热源, 洁净蒸汽进入蒸发式糠醛污水处理设备壳程;对管程的污水进行加热, 使管程的污水由液态转换为汽态, 污水产出的汽水混合物进入气液分离器, 气相 (水蒸气和低沸物) 回用于糠醛生产的水解工艺, 液相再返回蒸发器进行循环蒸发;作为热源的洁净蒸汽经冷凝后送回锅炉循环使用;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醛泥和废渣可作为锅炉燃料。蒸发式糠醛污水处理设备工艺流程见图1。

4.2 糠醛渣回收利用率清洁生产潜力分析

利用糠醛渣及燃烧后的糠醛炉渣制作有机肥料这一项目, 已于2002年12月12日通过国家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技术鉴定, 现已投入生产。国家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技术鉴定及环保有机肥产品见图2。

综上, 特此提出建议, 见表4。

5. 环境管理方面

5.1 塔下废水收集池清洁生产潜力分析

糠醛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高浓度工艺废水, 业内称为“塔下废水”, 产生量约为20m3/t糠醛。塔下废水具有腐蚀性, 且化学需氧量 (COD) 和生化需氧量 (BOD) 的浓度极高, COD浓度通常在15000mg/L至25000mg/L之间, 生化需氧量BOD浓度通常在4000mg/L至10000mg/L之间。虽然目前使用的蒸发式污水处理设备能够使糠醛塔下废水回收利用率达至100%, 但污水在处理前都必须经过收集池收集。糠醛生产企业塔下废水收集池通常采用地下或半地下方式建设, 收集池的防腐性和密闭性直接关系到环境风险。基于上述原因, 塔下废水收集池应采用高强度耐腐材料作防渗处理, 防止因塔下废水出现跑、冒、漏现象, 而发生环境污染事故。

5.2 渣棚清洁生产潜力分析

糠醛工业生产过程中水解釜排渣工序会产生大量酸性废气, 以设计生产能力为5000t糠醛/a, 水解釜容积为15m的企业为例, 如满负荷生产每天大约需排渣45次, 废气产生量约为5.4万m3/d。为防止在排渣过程中糠醛渣随风四处飘散污染环境, 国内糠醛生产企业均设有渣棚, 但由于渣棚密闭性较差, 同时糠醛生产企业对排入渣棚的大量废气及异味没有采取任何技术手段进行收集、处理。大量酸性气体肆意排放, 势必造成空气污染, 导致“酸雨现象”发生。

利用企业现有渣棚进行改造, 将废气封闭收集并非难事, 只需考虑收集后的废气如何处理;糠醛工业在生产过程中水解工段、蒸馏工段和精制工段都须要冷凝工序, 所以糠醛生产企业对冷凝设备并不陌生, 凉水塔、凉水池等冷凝基础设施一应俱全。通过增设气渣分离装置、冷凝装置及相应设备、设施将收集后的废气由气态转化为液态易如反掌, 只要考虑收集后的废液和冷凝器排气如何处理;我国糠醛生产企业均配备污水处理设备, 塔下废水回收利用率可达至100%, 废气经冷凝后产生的废液可通过相应管线送入塔下废水收集池, 由“蒸发式糠醛污水处理设备”进行下一步处理;冷凝器排气可通过相应管线送回“集气口”, 进行循环冷凝。工艺流程见图3。

综上, 特此提出建议。见表5。

清洁生产是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 是21世纪工业生产的方向, 也是实现我国污染控制重点由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的重要措施。作为清洁生产审核人员, 在对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时, 应首先了解企业的机构设置及具体生产情况, 同时考虑企业生产的行业特点, 并对该企业的清洁生产潜力作出科学、正确的判断, 使被审核企业真正做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

摘要:糠醛工业属重污染行业, 实施清洁生产, 势在必行。作者通过深入调研, 并结合我国糠醛工业实际生产状况和污染防治的发展趋势, 对目前我国糠醛工业生产设备、资源能源利用、污染物产生、废物回收利用和环境管理方面的清洁生产潜力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 从清洁生产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这对糠醛生产企业在清洁生产审核过程中真正做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加热炉节能潜力分析 第7篇

1 生产现状

目前, 油田用加热炉主要应用在中转站内的掺水、热洗系统。随着井数的增加及开采方式的转变, 掺水、热洗所需热量仍居高不下, 导致加热炉能耗较大。加热炉运行年消耗天然气约占油田总能耗的25%, 是油田的用能大户, 加热炉运行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油田总的能耗水平及油田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2]。油田用加热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炉效低, 热损失大。现场测试结果显示, 加热炉炉效平均为75%, 低于设计标准;排烟温度平均为200℃, 最高可达400℃;过剩空气系数平均为2.68, 远高于规范要求的1.25。因此, 急需进行加热炉节能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对加热炉运行状况进行系统优化, 以提高加热炉热效率、降低加热炉热损失。

2 节能潜力

针对加热炉存在的问题及现场运行情况, 对影响加热炉热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 挖掘加热炉节能潜力, 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提高加热炉热效率, 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2.1 影响因素

根据现场测试结果分析可知, 影响加热炉炉效的主要因素是排烟热损失、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和炉体散热损失。其中排烟热损失为主导, 占加热炉热损失的99%[3], 也是加热炉节能治理的关键。排烟热损失的大小, 主要取决于加热炉排烟温度和过剩空气系数两个参数。

排烟温度是指在烟囱底部的烟管出口处的烟气温度。此温度不应低于烟气露点的温度, 否则会造成低温腐蚀, 但排烟温度过高会导致大量热量随烟气散失, 增加热损失。排烟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排烟损失率的大小, 排烟温度每降低12~15℃, 加热炉热效率就可以提高1%。因此, 应将排烟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即:气体燃料不含硫、烟囱不保温时, 不应低于120℃;气体含硫为0.05%~1%、烟囱不保温时, 不应低于150~205℃, 烟囱保温时不应低于120~175℃。排烟温度的高低主要由受热面和水套的热传导情况决定。研究表明, 当水垢的导热系数为0.581~2.33W/ (m·℃) 时, 加热炉受热面结水垢1 mm, 热效率降低2%~3%。水垢对热效率的影响见表1。

烟垢的导热系数是水垢导热系数的1/10, 仅为0.058 1~0.116 W/ (m·℃) 。由表1可知, 若受热面和水套结垢将严重影响换热, 导致排烟温度过高, 使得热损失增大。

过剩空气系数是指实际入炉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过剩空气系数也直接影响着排烟热损失, 另外还对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有一定的影响。过剩空气系数太大, 入炉空气量多, 相对降低了炉膛温度和烟气的黑度, 影响传热效果;过剩空气系数太小, 燃料燃烧所需空气量不足, 燃烧不充分, 造成燃料浪费, 所以过剩空气系数也是影响加热炉经济运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在加热炉的排烟温度一定时, 过剩空气系数大则排烟量大, 烟气从烟囱带走的热量多, 增加了热损失, 全炉热效率降低。过多的空气还会使烟气中含氧量高, 加剧炉管表面的氧化腐蚀, 缩短管子的寿命。因此, 在保证燃料完全燃烧的前提下, 合理控制过剩空气系数, 可减少排烟热损失、提高加热炉热效率。影响过剩空气系数的主要因素有燃料性质、燃烧器的性能、炉体的密封性能、加热炉的测控水平、烟囱挡板开度等。经验表明, 过剩空气系数每增加0.1, 排烟热损失就要增加0.5%左右。加热炉热效率与过剩空气系数的变化关系见图1。

由图1可以看出, 过剩空气系数在1.25左右时, 热效率最大;过剩空气系数小于1.25时, 热效率随着过剩空气系数的降低而降低, 且变化较快;过剩空气系数大于1.25时, 随着过剩空气系数的增大, 热效率也不断降低, 使得加热炉热损失增大。所以, 合理控制加热炉排烟温度和过剩空气系数是加热炉经济运行的关键。

2.2 技术措施及效果

现场测试结果显示, 加热炉排烟热损失较大, 平均热损失为20%, 最高热损失达35%。高温烟气带走大量热能, 使天然气的燃烧值中相当部分不能得到利用, 降低了能源利用率。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在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下, 对加热炉运行参数进行了摸索, 以期达到降低排烟热损失、提高加热炉炉效的目的。

1) 合理控制加热炉合风。通过合理控制加热炉合风, 进而控制过剩空气系数。过剩空气系数太小, 空气量供给不足, 燃料不能完全燃烧, 加热炉效率降低;过剩空气系数过大, 相对降低了炉膛温度和烟气辐射能力, 影响了传热效果[4]。通过合理控制合风, 既满足燃料完全燃烧所需空气量, 又使得排烟量最小, 从而减少热损失。

2) 合理控制烟道负压。如果烟道负压大, 燃烧不好, 说明进风小, 应调大风门, 增大进风量;如果负压小, 烟气含氧量大, 说明进风多, 应关小风门, 减少进风量[5]。利用烟道内安装的U型管压力计实时监测烟道负压, 将烟道负压控制在20~30Pa之间, 进而控制过剩空气系数, 延长换热时间, 减少排烟损失。根据炉子最大负荷确定挡板最大开度位置。根据季节情况对挡板位置进行定位, 控制炉子负压及入炉空气量。

烟气氧含量是加热炉的重要运行参数, 可间接反映燃烧的热效率。依据氧气含量这一参数, 对加热炉合风、烟道挡板进行调节, 进而控制过剩空气系数和排烟温度。为了精确控制排烟温度和过剩空气系数, 在加热炉烟道出口处安装氧含量分析仪表, 监测烟道氧气含量。并且, 开发了以氧含量为输入信号的运行软件, 在线实时对烟气中的含氧量进行跟踪监测。把信号送入PLC系统进行处理, 把氧含量控制在4%~4.5%;输出指令给合风控制器和烟道挡板调节装置, 调节合风开度和烟道挡板位置, 把参与燃烧的氧气量控制在最佳状态。

基于以上研究, 对5台加热炉进行了试验, 平均炉效由71.3%提高到81%, 效率提高了9.7个百分点, 实现年节气30.7×104m3。

3 结论认识

通过分析可知, 加热炉的排烟热损失在20%左右, 排烟温度一般在180~400℃之间。通过节能措施, 将排烟温度降到200℃以下, 就能有10%左右的热能被回收。现场试验表明, 节能措施简单易行, 投资为一次性投资, 投资回收期较短;设备运行过程中不额外消耗能源, 经济性较好。加热炉节能技术实施后, 不仅节约了能源, 而且减少了高温烟气的热排放, 减轻了环境污染, 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此可见, 加热炉节能潜力是巨大的, 并且是可以实现的。

摘要:目前, 加热炉年消耗天然气占油田总能耗的25%左右, 是油田的用能大户, 加热炉能耗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油田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因此, 提高加热炉热效率、降低热损失对提高经济及社会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影响加热炉热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 找到了问题的关键, 并采取了针对性措施, 取得了较好的节能效果。对5台加热炉进行了试验, 平均炉效由71.3%提高到81%, 实现年节气30.7×104m3。

关键词:加热炉,热效率,能耗,节能,潜力

参考文献

[1]王秉铨.工业炉设计手册[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4.

[2]胡彦邦.加热炉问答[M].2版.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5.

[3]杨立军, 廖圣洁, 富庆飞.油田加热炉热效率测试及节能方案[D].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7.

[4]于开源, 张连素, 曾玲敏.油田加热炉热效率影响因素现场测试研究[J].应用能源技术, 2001 (4) .

计量供热系统节能潜力分析 第8篇

为了充分发掘计量供热系统的节能潜力, 不仅应重视计量供热系统带来的热源供热量的减少, 还应重视热网输送能耗的降低。这就要求输配系统具备变流量的调控措施, 水泵变频调速成为不可或缺的控制手段。

水泵的变频调速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 控制热力站进出口压差恒定 (近端定压差控制) , 该方式简便可行, 但流量调节幅度相对较小, 节能潜力有限;

(2) 控制管网最不利环路压差恒定 (远端定压差控制) , 该方式流量调节幅度相对较大, 节能效果明显, 但随着运行调节会出现最不利用户的漂移, 有可能造成某些用户资用压差不足的问题;

(3) 控制回水温度, 这种方式响应较慢, 滞后较长, 节能效果相对较差。

鉴于控制回水温度响应较慢, 而远端定压差控制在运行调节中有可能出现某些用户资用压差不足的现象, 目前计量供热系统的水泵变频调速普遍采用近端定压差控制。在调研中发现, 实际运行管理中很多操作人员习惯采用手动变频的方式。因此计量供热系统实际运行中, 水泵的变频方式主要采用如下两种:一是通过控制热力站进出口压差恒定 (近端定压差) 进行变频调速;二是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特点, 采用分阶段手动变频的控制策略。

2 不同变频调速方式的水泵实际电耗比较

为了对比分析近端定压差控制和分阶段手动变频控制对水泵输配能耗的影响, 统计了天津市33个换热站2012~2013年供暖季二次网水泵电耗, 其中采用近端定压差控制的换热站18个, 采用分阶段手动变频控制的换热站15个, 对比结果如表1。

如以平均单位面积年耗电量作为评价指标, 近端定压差变频调速控制与分阶段手动变频调节相比, 可节电12.73%;为了消除建筑物耗热量差异对水泵输配能耗的影响, 采用平均单位供热量的耗电量作为评价指标, 近端定压差变频调速控制与分阶段手动变频调节相比, 可节电6.25%。

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普遍采用的近端定压差控制, 即控制热源或热力站进出口压差恒定的方式进行水泵变频调速, 虽然简便易行, 但是节能潜力相对较小。

采用近端定压差控制方式时, 定压差值为设计扬程值与热源或热力站内阻力的差值, 如忽略热源或热力站内阻力随流量的变化, 则水泵扬程始终为设计扬程值, 其控制曲线近似为一条水平直线, 如图1中L1所示, A为设计工况点。当用户调节造成管网流量减小为G’时, 管网特性曲线由S1变为S1’, 采用近端定压差控制时, 按照控制曲线L1, 水泵工作点将从A点移至D点, 水泵的转速降低, 性能曲线变为n1, 扬程等于设计扬程H0。系统循环流量减少, 但是近端定压差控制时水泵扬程基本维持不变, 根据水泵能耗=流量×水泵压头/效率, 再考虑到非额定工况下水泵运行效率有可能降低, 则水泵能耗降低并不显著。

对于远端定压差控制方式, 定压差控制点位于最不利环路用户热力入口处, 水泵的扬程等于水泵与定压差点之间干管管路压降与远端用户定压差值之和。干管的阻力数通常是不发生变化的, 控制曲线如图1中L2所示, h为远端用户定压差值。对于远端定压差控制, 按照控制曲线L2, 当系统所需流量由G减小到G’后, 水泵工作点将从A点移至C点, 水泵的转速降低, 水泵性能曲线变为n2, 扬程为H2, 小于设计扬程值H。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远端定压差控制方式的节能性要优于近端定压差控制方式。

3 不同变频调速方式的理论水泵电耗分析

鉴于目前采用远端定压差控制进行水泵变频调速的案例极少, 缺少实际运行数据, 因此, 本文采用理论方法对不同供热调节方案下远端定压差和近端定压差控制的水泵电耗进行分析计算。

3.1 水泵能耗计算原理

水泵的输入功率为:

式中:γ—被输送液体的容重, N/m3;

G—系统循环流量, m3/h;

H—水泵的扬程, m H2O;

η—泵的全效率, %。

对于变频水泵, 水泵的扬程随水泵流量比的变化而变化, 且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函数关系式表示。当水泵变频调速采用近端定压差控制时, 水泵的扬程等于定压差值与换热站内压降之和, 可用式 (2) 表示。

式中:H———水泵扬程, m3/h;

H0———近端定压差值, m H2O;

h1——换热站内压降, m H2O;

G———二次网循环流量, m3/h;

G0———二次网设计流量, m3/h。

采用远端定压差方式控制水泵变频调速时, 水泵的扬程等于远端定压差值、管路压降与换热站内压降之和, 可用式 (3) 表示。

式中:h——远端定压差值, m H2O

h2———管路压降, m H2O

根据公式 (1) , 水泵的输入功率除了受流量和扬程影响外, 还受到水泵运行效率的影响, 根据某品牌变频水泵η-G曲线拟合出的函数关系式, 用公式 (4) 表示。

3.2 计算实例

以天津开发区某小区供热系统的实际运行负荷作为依据, 比较二次网循环水泵不同运行方式下的能耗情况。

该小区共有8栋楼, 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 小区设计热负荷为4.58MW, 二次侧的设计供、回水温度为85/60℃, 供暖设计室外计算温度为-8℃, 设计室内温度为20℃, 供暖期为11月1日至次年的4月1日。换热站配置的循环水泵设计流量为190m3/h。换热站内设备的设计总阻力为7.14m H2O, 供回水干管的设计阻力为7.65 m H2O, 最不利用户的设计阻力5 m H2O。

计量供热系统普遍采用气候补偿和变流量相结合的运行调节方式。

本算例采用的气候补偿方式包括3种:

(1) 根据室外温度变化规律改变供水温度的质调节;

(2) 分阶段改变水泵运行台数的质调节;

(3) 分阶段改变供水温度的调节方式, 即, 在供热系统整个运行期间, 随着室外温度的提高, 分几个阶段改变供水温度, 在同一调节阶段内, 供水温度保持不变。

在上述三种气候补偿方式下, 分别针对近端定压差和远端定压差控制水泵变频调速的变流量方式, 进行了水泵电耗的对比计算。具体计算数据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 在同一定压差方式下, 分阶段定供水温度的调节方式下循环水泵的能耗最低, 分阶段改变水泵运行台数的质调节次之, 而质调节的能耗最高。分阶段定供水温度调节方式能够使系统在较高的供水温度下运行, 减少了系统的循环流量, 利用水泵的变频调速能够有效地降低系统输配能耗。与目前普遍采用的“大流量、小温差”运行模式相比, 分阶段定供水温度调节方式以“小流量、大温差”的运行模式有效地减小了循环水泵能耗, 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在近端定压差控制方式下, 相比于质调节方式下循环水泵的能耗, 分阶段定供水温度调节方式的节能率为30.62%, 分阶段改变水泵运行台数的质调节方式节能率为14.34%。在远端定压差方式下, 节能率分别为48.54%和19.88%。

相比于目前普遍采用的近端定压差的水泵变频调速控制方式, 远端定压差的节能效果显著, 三种不同气候补偿方式下的节能率均在30%以上, 尤以分阶段定供水温度调节方式下的节能率最大, 达到50.84%。

根据上述分析, 可以得出, 在保证系统水力平衡的前提下, 采用分阶段定供水温度的气候补偿方式与水泵的远端定压差变频调速控制的变流量相结合, 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

摘要:计量供热系统的节能主要包括热源供热量的减少和热网输配能耗的降低两部分, 水泵变频调速技术成为后者不可或缺的控制手段。本文从水泵变频调速的不同控制方式入手, 通过实例计算, 分析各自节能潜力, 得到水泵变频调速方式对输配能耗的影响。

畜牧依靠科技进步的潜力分析 第9篇

1 畜牧业依靠科技进步的潜力及分析

畜牧业生产是科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包括遗传学、营养学、环境卫生学、生态学等, 各学科均对畜牧生产的成果产生作用, 只有它们在系统中协调输出功能, 才能取得最佳效益。但目前生产过程中, 除单学科没有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外, 各学科综合作用发挥得也不充分, 在第一生产实践及生产经营者指导交流过程中, 可以清楚地看到, 畜牧业依靠科技进步的潜力很大, 亟需挖掘和开发。

1.1 从遗传和繁育学看畜牧业依靠科技进步的潜力

遗传基础是影响畜牧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选育好的品种, 利用杂交手段, 达到基因重组获得最大的遗传潜力, 这是在猪、禽生产三元杂交、四系育种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经验。义县养殖户从外地购来的当地牛与西门塔尔牛杂交后代, 再经夏洛来牛杂交改良后, 杂交一代牛生长快、肉质好, 出栏时间提前6个月, 日增重超过1 700 g, 出栏体重达到45 kg。1994年义县绵羊改良站引入夏洛来肉羊与本地羊进行杂交, 杂交一代羊出生体重比当地羊多1 kg, 月增重多3kg, 达到出栏体重时多15 kg, 总增重效益达150多元。从以上两例看出, 牛羊遗传潜力是很大的, 牛羊二元、三元杂交在商品生产中具有优势, 能够提高生产力。目前, 还没有实现优良品种杂交组合, 没有筛选出最佳杂交组合模式, 并且牛羊优良品种普及率也不高。由此可见, 畜牧业的发展有遗传潜力可挖。

1.2 从营养饲料学看畜牧业依靠科技进步的潜力

饲料是畜牧生产重要的物质基础, 已从过去用简单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营养指标, 发展到分子水平, 即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并转向到离子水平和超微量水平。过去使用配合饲料的数量不多, 现在60%的专业大户、专业户在快速育肥猪、肉禽和蛋禽生产上基本都使用全价料和浓缩料, 但最近报道饲料中使用离子钙磷比现在分子水平有更好的营养作用, 其消化率和利用率也有提高。猪的饲料打破过去铜给量的规定添加水平, 已达到150~250 mg/kg, 赖氨酸达到0.6%, 猪采食这样的饲料, 生长较快, 3~5个月达到出栏, 日增重900 g左右。在肉鸡生产中已将填鸭中加脂肪技术引入肉鸡生产, 42~56 d即可出栏, 体重达2 kg以上。

目前, 秸秆利用率很低, 义县全县只有18%左右, 开发利用潜力很大。现在认为碱化、微贮和氨化是比较可行的方法, 用3%熟石灰拌玉米秸粉, 猪、禽、牛、羊均喜食, 增重快, 且易操作, 不必增加更多设备。城关乡关家屯村用7%经白化处理的玉米秸粉喂猪, 与全价饲料喂猪作比较, 结果显示没有差异。从饲料组成上看, 牛、羊配合饲料使用也没有普及。锦州市畜牧研究所做肉牛添加剂100 d试验, 结果比对照组增重多500 g。义县种羊场利用羊添加剂, 促进种公羊发情, 肉羊日增重比不喂添加剂高120 g。说明饲养科学对畜牧业生产影响的潜力是很大的。

1.3

从环境控制看畜牧业依靠科技进步的潜力环境是家畜、家禽生长发育的外部条件, 是遗传和饲料得到充分实现其功能的关键要素。在北方地区冬季塑膜棚的使用, 有效利用日光能形成小气候, 改善畜禽生产条件, 提供最适生长育肥的温度和湿度, 提高了畜禽在寒冷季节中的生产力。但是, 一些地方并没有合理利用这些资源, 表现在房舍建筑结构的不合理, 采光面积和角度的不合理, 没有保证舍内温度和湿度达到最适程度, 造成畜禽生产力、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合理的结构和采光面积及角度, 应与地区自然条件相结合。在义县, 生产实践证明, 每平方米每天吸收太阳热能达1.554 MJ, 饲养10头育肥猪的圈舍采光面积不应小于9 m2, 角度35°以上, 在冬季可控制40 m3空间达到15℃ (此温度为育肥猪最适温度) 。义县城关乡关家屯村某饲养户家, 饲养40头育肥猪, 其猪舍按照上述标准建造, 使用全价料3个月14 d全部出栏, 出栏体重达到105 kg以上, 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控制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一个重要手段, 是畜牧生产的一个重要技术, 必须要有一支强有力的队伍进行研究和推广, 使畜禽尽可能地生长在最适的环境之中, 达到最有效、最经济的生产。

1.4 从生态学看畜牧依靠科技进步的潜力

畜牧生产是生态链中的较高层, 是人类与植物界发生密切联系的关键环节, 人类从植物界获取粮食, 其次通过畜牧业生产获得肉、蛋、奶等。植物固定光能不能直接被人类利用, 畜禽不能固定光能, 却能消化植物不能被人类利用那部分。实现植物能量的传递, 就只能养畜禽, 完成“植物—动物—人”的生态链。现在还没有形成较完整的生物链生产模式, 多少土地能生产多少粮食可供人类直接使用, 能养多少畜禽消耗剩余部分, 怎样配置畜禽单胃动物和牛羊反刍动物的比例, 发展多了生态失去平衡, 发展少了光能就得不到合理利用, 有些有用能不能转化食品。养畜的作用是在2个方面增加固定光能的使用率, 促进光能的生产力 (粪肥) , 一方面提高植物固定利用光能的生产力, 另一方面提高人类对固定的光能的使用率。红墙子乡前窑村建成三位一体生态模式, “粮—猪—棚菜”生产模式很有效益, 肥料对作物营养来讲比较齐全, 粮食秸秆营养齐全又保证了猪正常生长, 猪生产二氧化碳和肥料供给棚菜增产, 一年中粮食产值达5 000多元, 生猪产值达8 000多元, 蔬菜产值达1万多元, 总产值共计2.3万元, 纯收入1.3万多元, 这种农牧生态型生产力较大。全县还有“粮食—牛羊”“粮食—家禽—猪—蔬菜”型生态模式, 从这些类型看, 生态型农牧业需要技术、科学, 潜力很大, 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重要项目, 是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目标之一。

2 挖掘畜牧依靠科技的潜力及途径

畜牧业的发展就是以科技为依托, 只有科技发展并及时转化为生产力, 才能够生产出更多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的畜产品, 才能使社会经济有较大的发展。畜牧科技水平高低反映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高低, 为此要努力挖掘畜牧依靠科技发展的潜力, 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加快畜牧生产步伐。发展畜牧科技依靠畜牧科技, 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 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工作。2.1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正确的理论是正确发展道路的指南, 理论研究上了台阶, 才能早出、多出好的科技成果, 有了科技成果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应当加大中央、地方的投入, 培养跨世纪的畜牧工作者, 创建新的理论体系, 创造新的科技成果, 完成畜牧业的革命性、突破性进展。

2.2 加强遗传育种体系建设

新品种的使用, 必须有良好的繁育体系, 父母代以上种畜禽应控制在县以上畜牧部门饲养, 以免造成以假乱真。新品种、新杂交组合的使用, 政策上要保护, 资金上要扶持, 使新品种能迅速地扩展到饲养户。原则上不提倡私人饲养种畜禽。

2.3 畜牧技术推广的商品化

畜牧技术没有商品化就不能强化推广体系建设, 从养畜者提取畜牧技术使用费, 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必须牢牢把握畜牧生产资料的经营主动权, 这样便于畜禽的依法管理。

2.4 强化技术有偿转让制度

畜牧技术实行有偿转让, 有价推广, 使那些没有价值的技术被社会淘汰, 实行有偿转让得到的收入, 按中央、地方比例分成, 一部分用于基础研究, 另一部分用于技术推广。

2.5 规定科技含量定标生产

江苏省银发产业的发展潜力分析 第10篇

关键词:银发产业;发展潜力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六次人口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为止,江苏省60周岁以上的老人数为1301.36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7.48%,同2000年相比,江苏省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了4.86%,年均增长0.49%。①由此可见,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程度愈来愈高,老年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而在江苏省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同时,银发产业却发展缓慢,跟不上老龄化的步伐,与市场需求形成矛盾,严重阻碍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这一局面的形成。本文针对这一现状,对江苏省银发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探讨,提高各界对银发产业的正确认识,紧跟社会发展趋势,贴合政府政策,对江苏省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江苏省银发产业发展的潜力分析

银发产业又称为老龄产业,主要是以老年人口为目标对象的产业体系,它包括所有有关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和服务的经济活动和设施。②银发产业兴起的根源在于老龄人口的特殊需求,其目标是实现老年人口“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以及老有所为。”.主要包括照护服务(社区、机构、居家)、老年餐饮服务、物业保洁服务、老年医疗服务、老年用品服务、养老护理技能培训服务、心理健康服务等。

2010年江苏老年人口占户籍总人口的17.48%,几乎为江苏省总人口的1/5,而江苏省经济比较发达,大部分老年人退休后有较好的经济购买能力和消费需求。根据当代市场营销理论,决定市场潜力的三大要素分别为:1、具有某种需要的人。一定的人口规模是形成市场的前提,也是某种产业形成的前提;2、为了满足这种需要的购买力水平,购买力是形成市场的必要条件;3、购买欲望,人们必须对某种商品(服务)需求具有购买的欲望需求,才能产生实际的购买行为市场。市场的需求的决定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市场需求=消费主体×购买欲望×购买力。对一个现实的市场来说,三个要素是缺一不可的,同时,这三个因素之间又相互影响的。③

(一)、江苏省老年人口的数量分析

目前,江苏省老年人口的总数为1300多万,高于全国4.5个百分点,全省人口的平均寿命由1949年的39岁提高到74岁,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达到178万,占老年人口的14%,且以年均3.8%左右的速度继續增长。④而在第五次全国口普查数据的基础上推算出的关于2000—2050年江苏省老年人口的发展趋势可知,到2020年为止,江苏省将会有1648万的老年人口,占户籍总人口的21%;到2030年,老年人口总数会超过2200万,占户籍总人口的30%;至2040年,老龄人口总数达到顶峰,为2500万,占户籍总人口的35%并会在一段时间内稳定在这一水平上。这么庞大的一个老年群体,为江苏省银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隐含着无限的商机。

(二)、江苏省老年人口的消费意愿分析

随着江苏省经济水平的提高,物质文化的多样化和丰富化,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逐渐发生更改,老年人对物质生活上和精神生活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不再像原先一样“一切围绕着家庭转”,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逐渐走出家庭这个小团体,积极参与到社区、社会的活动中来,到广场上健身、上老年大学、外出旅游等活动对于江苏省老年人来说已经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老年人对物质需求和精神满足方面都表现出了强烈的消费欲望。同时,由于现代家庭功能的弱化,家庭依赖性逐渐减弱,老年人愈来愈看重自己的身体健康质量,对健康的重视带动老年人消费观念的转变,“花钱买健康”这一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所接受,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消费欲望。

(三)江苏省老年人口的购买力分析

江苏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位居前茅,目前由很大一部分的老年人在退休后可以领取到退休金,保证生活无忧。并且,老年人与青壮年相比,大部分老年人的子女都以独立,且基本没有父母要赡养,家庭经济负担轻,因而他们的生活费用有很大一部分可用来消费,其边际消费倾向高于青壮年。据估计,目前江苏省老年人的离退休金,医疗保健费用,退职生活费等合计大概可达300—400亿的购买力,且随着老龄人口规模的不断加大,老年人口收入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口的潜在购买力在今后会达到一个令人吃惊的地步。同时,老年人口的购买力与消费力并不局限于老年人自身,虽然我国的家庭功能有所衰退,大部分城市老人也无需子女赡养,但受儒家文化的长期熏陶,逢年过节时,子女,亲朋好友以及原有的工作单位、社会组织还是会购买适合老年人的礼品或者服务来赠送给老人,以表孝心和关怀之情,这在一定程度上有促进银发产业的发展。

同时,从老年人购买力的发展趋势来看,目前,江苏省正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使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因此,老年人的购买力也在逐年提高。另外,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老年人的寿命逐渐增长,高龄老人逐渐增多,活到七、八十岁对现代老人来说不是一个难题。因此,老年人群的购买力是一个持久的过程,他们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具有无限的商机。

总之,江苏省的老年人群数量比较多,且拥有较强的购买欲望和购买力,江苏省的银发产业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隐含巨大的商机,政府及社会各方应重视起发展,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导向,促进银发产业的飞速发展。(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注解

①http://www.jsmz.gov.cn/xwzx/mzyw/201210/2012-10-24_67496.htm

②顾鉴塘.老龄产业——一门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兴起的特殊产业[J].人口研究.2011(2),56—61.

③杨公朴,夏大慰.产业经济学教程[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56一101.

火电机组节能潜力分析方法探讨 第11篇

目前火电机组节能潜力分析主要采用耗差分析法, 通过对火电机组运行中的关键参数进行监督分析, 并将这些参数的实际运行值与基准值进行比较, 由两者的差值计算出各参数对基准煤耗的影响。然而, 单独以耗差分析法只能判断某一参数对经济性的影响量, 无法系统的分析所有因素对整个机组能量的影响及变化情况。

因此, 本文依据某电厂的实际情况, 利用采集的实时数据, 在耗差计算的基础上结合了能损计算。通过在线对机组进行能损及耗差计算的分析, 可实时监测机组能损及煤耗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并通过与目标值的对比, 对影响机组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改进, 进而指导运行, 减少运行可控损失、提高机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2]。

1 影响机组节能潜力的关键因素

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及能损受诸多因素影响[3], 主要分为可控因素和非可控因素, 可控因素主要指运行人员通过实际情况可以进行调整的量, 而非可控因素由于受环境、设计、制造偏差等客观条件所限, 运行人员无法调整, 因此为了实时分析机组节能潜力应主要从可控因素着手。在实际工程中为了完整的了解机组的性能情况, 可以对锅炉、汽机、发电机分别进行分析。

锅炉能损情况主要表现在各项损失上, 如锅炉排烟损失、锅炉机械未完全燃烧损失、锅炉散热损失、锅炉灰渣热物理损失, 而这些损失又与锅炉基本参数息息相关。其中最主要的是锅炉排烟损失, 它受排烟温度和排烟氧量影响。排烟温度和排烟氧量越高, 排烟量越大, 则排烟热损失就越大, 因此合理控制排烟温度和排烟氧量是整个锅炉侧能量的关键。而在实际运行中影响排烟温度和氧量的因素又有很多, 如受热面玷污、制粉系统运行、送风温度及空预器漏风率等, 运行人员可以对这些方面进行改进, 从而使排烟损失降低, 锅炉损失能量减少, 提高锅炉效率。

汽机能损情况主要表现在汽机热耗率上, 而汽机热耗率又是通过给水吸热、冷再吸热、过热减温水吸热及再热减温水吸热共同计算得到, 每部分的吸热量都是由一些关键参数得出, 如给水流量、过热减温水量、再热减温水量等, 而实际工程中测量给水流量、过再热减温水流量的波动比较大, 因此必须实时监测影响受热面吸热的关键因素, 通过改进受热面, 提高受热面效率来减少给水量, 进而降低汽机热耗, 减少汽机能量损失, 提高整个机组效率。

发电机侧能损情况主要表现在厂用电率上, 厂用电率主要通过厂高变求得, 并与各辅机耗电率相关, 当影响辅机耗电率因素如辅机功率超过理想值时, 可以针对具体辅机进行变频改造, 降低耗电率, 提高供电能量。

2 机组节能潜力分析方法

机组节能潜力分析方法主要由耗差计算与能损计算两部分组成, 计算方法分别如下所示。

2.1 耗差计算方法

耗差计算分为锅炉参数和汽机参数耗差计算[4]。

锅炉参数对锅炉效率的影响是相互作用的, 如排氧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排烟温度的增加和飞灰可燃物的降低。但由于锅炉的各项损失可以用简单的数据公式进行描述, 因此对锅炉参数一般采用“小偏差原理”进行计算, 即假定运行的锅炉参数在各自目标值的一定范围内波动, 忽略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 分别计算锅炉各参数偏离于目标值后对供电标煤耗的影响。锅炉参数对供电标煤耗的影响分别按下式计算

式中b———供电标煤耗/g标煤· (k W·h) -1;

Eff_Boiler———锅炉效率/[%];

Heat_Rate———汽机热耗/k J·kg-1;

PEC_Rate———厂用电率/[%];

T_AHGas Out———排烟温度/℃;

Cfh———飞灰含碳量/[%];

O2_AHOut———排烟氧量/[%];

Qdwy———低位发热量/k J·kg-1。

汽机参数耗差主要通过实际运行值与目标值的差值来反应对供电煤耗的影响率, 其中偏差系数通过等效焓降法及制造厂商提供的设计曲线计算得到[5]。汽机耗差计算方法如下

耗差=偏差系数× (实际值-目标值) ×供电煤耗率 (6)

2.2 能损计算方法

机组能损计算主要是根据锅炉效率、汽机热耗、厂用电率等已经计算出的机组性能指标, 按能量守恒定律计算锅炉输入能量、锅炉损失能量、汽机输入能量、汽机损失能量、发电输入能量、厂用电能量、供电能量指标。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Qb———锅炉输入能量/MJ·s-1;

FCoal———实时入炉煤量/t·h-1;

Qi, s———锅炉各项损失能量/MJ·s-1;

qi———锅炉各项损失/[%];

ηb———锅炉效率/[%];

Qbs———锅炉损失能量/MJ·s-1;

Qt———汽机输入能量/MJ·s-1;

ηp———管道效率/[%], 一般取99%;

Qts———汽机损失能量/MJ·s-1;

ηt———汽轮机热效率/[%];

Qg———发电输入能量/MJ·s-1;

Qgs———厂用电能量/MJ·s-1;

δu———厂用电率/[%];

ηe———发电机效率/[%], 一般取98%;

Qe———供电输出能量/MJ·s-1。

根据上述能量指标, 按机组设计说明书及性能试验报告插值计算出各负荷下锅炉效率、锅炉各项损失、汽机热耗、厂用电率等参数的目标值, 再利用能损计算公式得出各负荷下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的各项能量目标值。当机组输入一定能量时, 计算出各部分能量的目标值与实际值差距及所占比例, 可以直观得出各设备参数节能潜力的大小。

结合能损分析与耗差分析方法, 可通过能损分析中的各部分节能潜力值以及各部分能量损失比例, 得出节能潜力较大、损失比例严重的量, 再通过能量流程图找出影响机组能量转换中损失最大的关键因素或过程, 最后通过耗差分析定量的得出关键因素对供电煤耗的影响及影响量的大小, 对影响比较大的因素进行技改, 减少能量损失, 提高机组经济性能。

能损分析与耗差分析方法相互作用, 缺一不可, 利用该方法既可实时掌握系统各部分能损情况及节能潜力, 又可定量的根据影响量大小调整关键参数或对影响该参数的设备进行技改, 优化机组性能, 提高机组经济性。

3 机组节能潜力实例分析

结合某电厂的实际情况, 计算出机组各能量指标, 并插值得出机组各负荷下的能量目标值, 通过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对比计算出机组各部分节能潜力值及节能比例, 再结合耗差分析中主要因素对供电煤耗的影响率, 直观分析出机组运行中能量损失较大的部位及影响机组能量的关键因素。

图1、图2、图3分别为机组节能潜力图、能量流程图及耗差分析图, 其中数据由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的可视化 (EMC) 软件计算得到。

图1主要展示机组节能潜力、节能比例以及各项能量损失所占百分比。图2代表能量流程图, 从图中可以得出各能量相对于设计值差距, 并找出影响差距的具体参数。图3反应的是关键参数对供电煤耗的影响率。对于图1中各部分损失能量, 当节能值为正时, 代表实际运行值优于目标值。比如, 锅炉损失能量为正, 优于目标值运行, 而汽机损失能量、发电机损失能量为负, 远差于目标值, 最终导致系统输出能量较差。从图中各部分的节能值以及能量损失比例来看, 锅炉侧、发电机侧对系统能量的影响较小, 而大部分能量损失都发生在汽机侧, 表明汽机侧有较大的节能空间。在确定了影响系统能量的部位以后, 需要对导致这部分能量发生较大偏差的关键参数进行定性的分析, 从图2中看出, 影响汽机侧能量的主要是汽机热耗, 而汽机热耗远远大于目标值, 从能量流程考虑, 影响汽机热耗的因素又有给水流量、过热减温水流量、再热减温水流量等, 由于过热减温水量、再热减温水流量远大于目标值, 导致汽机热耗偏大, 进而使汽机侧损失的能量偏大。从图1和图2中虽然找出了影响机组能量的关键因素是过热减温水量和再热减温水量, 但不能得到它们对机组经济性的影响量, 因此需要结合图3耗差分析方法, 定量的计算出减温水量对机组供电煤耗的影响率, 通过影响率的大小, 针对性的调整各受热面, 提高受热面效率, 减少减温水量, 进而降低汽机损失能量, 增加整个系统的输出能量。

4 结论

通过能损分析与耗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火电机组节能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 并结合实例证明了利用本方法既可实时掌握系统各部分能损情况及节能潜力, 找出影响能损的关键因素, 又可定量的根据影响量大小调整关键参数或对影响该参数的设备进行技改, 优化机组性能, 提高机组经济性。

参考文献

[1]苏毅, 杭乃善, 康海云, 等.基于储能设备探讨不同时段等微增率准则在机组负荷优化分配中的应用[J].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4, 30 (6) :55-61.

[2]张国柱, 温志鹏.等.浅析火电机组节能诊断方法与应用[N].节能与环保, 2013, 21 (4) :62-64.

[3]褚云龙, 程松, 李云, 等.火电机组一次调频及AGC全网试验分析[J].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3, 29 (9) :32-38, 44.

[4]朱建峰, 李爱红.耗差分析方法介绍[J].中国电力教育技术论坛, 2006, 8 (S3) :56-59.

上一篇:工业锅炉水处理技术下一篇:系统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