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技术服务

2024-09-14

农村信息技术服务(精选12篇)

农村信息技术服务 第1篇

信息技术在当下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从国家集体的高度来看,信息技术的普及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参数,当今各国间的竞争也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技的竞争。我国近年来高度重视中小学特别是偏远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的信息化教学,投入大量资金和师资力量来保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化教学任务。取得成绩的同时还是有不足之处,在广大农村地区,依然因为教学设备、师资力量及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制约因素而导致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往往流于形式。笔者以下将主要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效果问题。

一、农村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相关主管单位和学校的重视程度不高,信息技术教学流于形式。

由于农村没有将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纳入到当地的教学评价体系中去,直接导致从相关主管单位到学校、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虽然大多数的学校会在课表上安排相应的课程,但具体落实到课堂上的只是十有一二。重要的是,课堂没有想到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师资,往往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教学成果根本无法得到保障,无形中反倒造成了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的浪费。

2. 学生基础有限,跟教学基本内容衔接有比较大的问题。

这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很多农村家庭中还没有电视机,因此他们对于信息技术是完全陌生的,他们没有网络、信息的基本概念,而我们在农村地区配备的是和城市学校几乎一样的教材,兼任老师就基本不做变通,导致课堂上大多数学生基本上不能理解,云里雾里的,很多学生初中三年学了计算机,但最终基本的电脑的开关机都不会,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大约1/4的学生都认为在显示器上看不到东西就等同于关掉计算机了,他们不再去关主机。因此学生的实际情况跟教材的设计和教师的讲授是严重脱节的,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3. 硬件设施有限,师资力量严重匮乏。

城市的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程时可能人手一台电脑进行操作,放学回家及假期家里还有电脑,所以接触的机会很多,但农村的孩子家里有电脑的肯定少之又少,而学校在教学时也设备有限,一般两三个人用一台电脑,这严重制约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展开。加上师资力量严重匮乏,师资质量有待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无法保障。

二、解决农村信息技术问题的策略。

农村地区信息技术课程的问题是严重的,需要及时积极地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开展工作。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经历,主要探讨几个方面的应当策略:

1. 要充分立足实际,了解学生的真实信息水平。

由于地区差异性,在发达地区早已开展多年的信息技术教育以及所积累的相关经验不能强加给农村信息技术教育,我们要做的是充分立足实际情况,充分调研学生的已有信息技术水平,充分了解师资力量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创新编写适合在农村地区推广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帮助学生真正从0开始学习和接触信息技术知识,而不是以往的“曲高和寡”,学校在具体开展工作时也可以灵活运用,比如完全可以根据了解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把接触过电脑的和没有接触过的学生平分在每一组,让他们互相带动。

2. 不断培养合格的师资力量,这是问题中关键的一步。

师资是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基本条件,以往我们采取的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信息技术教学任务,但问题是农村中教学的一般老师也不怎么了解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他们平时接触到电脑的机会也不多,因此师资的配备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那么在初中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我们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室要充分发挥语言的功效,制造课堂氛围,把每一个学生都拉到课堂的教学内容中来,这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一步。

3.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内容优势,因地适宜,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大注意力,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任务。

我们知道,在农村的课程设置里面,信息技术其实是一门比较有吸引力的课程,农村的初中生对于信息技术应该具有比其他课程更为旺盛的精力,因此我们效果单位在教材编排时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把课程设置的足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再加上部分学生在校外接触到的电脑游戏等因素,上好农村地区的信息技术应该难度不大。再者,一般农村的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很少,基本的操作都很不熟练,我们就不要去强求他们在网络上收集资料了,平时要在课堂上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练习,哪怕简单的操作也务必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在教学中还要教给学生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4. 农村信息技术的教学要和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的整合。

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一定要和已有的学科知识进行有效地整合,这有助于高效地完成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任务。计算机的教学与其他学科结合会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比如在教学文字输入和修改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在这些具体的操作中他们才会切身地发现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切实感受计算机的强大功能;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农村信息服务影响因素 第2篇

农村信息化是促使传统农业生产要素向信息生产要素转化、带来传统农业生产要素革新、为农业发展提供新机遇的重要条件。

21世纪是全球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沟通成为了促进中国农业生产、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成为建设现代农业、拓展农村市场、统筹城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

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需要各地、各部门下大力气开展农村信息化服务工作。

信息化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它不仅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消灭贫困、奔向小康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转变农村乡镇基层政权执政理念和“促进主体平等、多方参与”的社会治理方式之一。

信息化的推进和由此带来的现代理念改变了农村传统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农村居民长期以来沿袭下来的沟通方式与行为方式,从而改变了农村社会的秩序基础。

虽然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已具备较好的基础,但纵观整个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发现中国的现状是农村地域广阔、地形环境复杂多样、居住相对较分散、农民可支配收入较少、无法承担支出较高的通信消费等,这些因素制约了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

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时期,农村信息化要想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要以农民为主体,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走“低成本信息化”发展之路[2]。

因此在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需要广大从事信息化工作人员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以互联网方式构建宽泛的为“农民、农村、农业”提供政务、商务、服务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不断探讨农村信息服务符合时代发展的新方式,这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和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3-5]。

1 中国农村信息服务概况

中国农村信息服务是结合农村、农业和农民的信息服务需求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是信息服务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

开展农村信息服务工作,要从中国当前农业生产需要和农村发展实际出发,依托现有硬件资源,建设发展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6-10]。

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二十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11],中国农村网民达0.846亿人,网民中乡村人口所占比率不断提升,互联网正高速向农村地区渗透。

另据统计,中国已有7万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15万个农村合作及中介组织,近150万农村经营大户,260多万农民经纪人[12];广大农民作为商品生产者和市场经营主体,既需要政府的公益性信息服务,又迫切需要商业性信息服务,以更好地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矛盾[13-18],因此中国农村信息化领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第3篇

关键词:农村;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212-01

根据中央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建议,结合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用五年、十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教育部还明确规定,要把信息技术课列入必修课。

如今,信息技术课已纳入中学的必修课。主要内容由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两大部分组成。但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落后的农村学校还存在硬件设施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合理,时间安排不足,思想不够重视等问题,直接影响了老师的教学,限制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由于学生地处乡村,大多数学生到了初中后才有机会接触到计算机。通过几年多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本人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 农村学生的真实信息水平参差不齐

绝大部分学生在没有上信息技术课前对电脑没有任何认识,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基础非常薄弱,大部分学生接触到计算机的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堂;另一个就是镇上的网吧。甚至一些经济比较落后地区目前还没有解决基本的信息技术教学条件问题,很多学生在小学高年级阶段都没有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因此,在学生刚升入初一时,通过了解,一个班往往会只有二、三个学生拥有家用电脑,并且水平并不高,只能进行一些常规的电脑操作。很多的学生只知道电脑可以聊天、玩游戏,特别是网络游戏,这形成学生对电脑认识的误区。

二 端正学生对电脑使用价值的认识,创设良好的信息学习氛围

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因而先进的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应用也相对较晚,虽说计算机和网络已走进我们的生活,但对农村生活的影响是不明显的,这样一来,在学生的心目中,计算机的应用的真正价值很难使他感受到,好像懂与不懂计算机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并没有带来什么不便,只知道电脑很好用,特别是用于上网、聊天、玩游戏罢了,致使好多学生对信息课的学习不重视,把它当作休闲课、玩耍课,觉得有游戏玩罢了,而只会对计算机表面上的一些浮华的内容和信息感兴趣,并没有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因此,想提高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也变得很难了。

三 学校领导、教师要更新转变观念、提高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

民族的振兴、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必须依靠教育,这是大家的共识。现代信息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育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这为农村地区培养人才提供了必要保证。然而,农村地区信息技术教育实践者落后的教育理念是农村地区实施教育信息化的主要障碍。在教学中,我市农村地区在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如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认识不到位,把它看成是继体育、音乐、美术之后的又一门副课,可开可不开。尽管有些学生很喜欢这门课,但在升学的压力下,不得不为考试科目让路。所以,农村小学要开设好信息技术课就必须解决好观念和认识问题。

四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科教师采取适合农村学校的教学方法

由于农村中学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非常少,大多数学生还是初次接触到计算机,可以说大部分学生是从零开始,所以对教师来说是一大考验。那么如何能顺利地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呢?

1.激发兴趣,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

对于农村的中学生来说,“电脑”是新奇的“玩意儿”,所以学生刚接触时兴趣非常大,老师这时可以对计算机的神奇功能进行介绍,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了一种神秘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机会,恰当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农村学生大多不会打字,在教学时如果单纯的讲解键盘,练习指法,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生打字时,以比赛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而且装上能及时反映学生打字速度的软件,学生打字速度的微少进步也能体现出来。学生打完一次后觉得不满意可再打,在競争中,为更快地提高速度,学生主动地请教打字的指法及技巧,使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不仅提高了打字的速度,而且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气氛,注重交流与合作,平衡学生间的差距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多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此过程中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进友谊,增强合作意识。由于农村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其认知水平和操作水平也相差较大,所以,民主平等、尊重信任、互相合作、共同参与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合作表现得尤为重要。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是刚接触电脑,在教学上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困难。在课堂上,老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个别的辅导,一个班中往往只有几个学生“高手”,接受速度较快,很容易就掌握。可以利用学生好为人师的特点,可以辅助老师手帮手地指导能力水平稍微低的同学,直到学会为止。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增强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习,可以促使“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高手”同学的帮助和指导,增强学习的信心;也可以使学生“高手”在辅导同学的过程中知识得到巩固和内化。

3.培养助手,以点带面,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学生中发现学习积极、肯动脑,计算机操作熟练的学生,鼓励他们超前学习,将他们培养成学习骨干。家庭中有计算机的,将下堂课要完成的“学习任务”驱动内容拷贝回去,利用课余时间提前学习,使他们先一步掌握学习内容,在课堂教学时这批积极分子作为教师辅导其他同学的助手。同时鼓励其他同学争做助手,加入积极份子行列。这样,既解决了学生人数多于电脑的矛盾,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索 第4篇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信息水平

由于小学教育的不重视, 课程安排的不充足, 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都没有很好地接受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的素养较差。因此, 学生刚升入初一时, 通过对学生进行一次调研, 通过问答收集学生的真实情况。经过了解后, 一个班往往只有40%学生有家用电脑, 并且家长还会限制学生的使用时间。计算机操作水平并不高, 只能进行一些常规的电脑操作, 甚至只停留在打网络游戏的阶段。了解情况后我就做好登记, 便于以后的教学。通过以上的工作, 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二、端正认识, 创设良好的信息学习氛围

虽说计算机和网络已走进我们的生活, 但由于家长的认知程度和对学生引导的不足, 在学生的心目中, 计算机应用的真正价值很难感受到。好像懂与不懂计算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并没有带来什么便利, 使得好多学生对信息课的学习不重视, 而只会对计算机表面上的一些浮华的内容感兴趣, 并没有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如何在学校创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是个很迫切的要求。

1. 做好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宣传工作

初中学生爱玩, 很容易把它当作休闲课、玩耍课, 如果没有从思想层面上统一认识, 那么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也变得很难了。要让学生了解, 当学好了初中阶段的课程之后, 他们能够掌握哪些知识, 并且对于以后出了校门, 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帮助。并且, 我在每个班级建设了一个信息组, 根据学生信息水平的高低和学习的态度, 每组评选出一到两位同学, 组成班级的信息组长。让水平高的学生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好为人师”是人的本性, 当信息组长想要给其他同学帮助的时候, 他们本身就要很好的掌握各种知识, 并且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 也进一步巩固、深化了知识。

2. 我也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情境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国家长期实行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制, 这种体制对于系统的传授知识具有一定优越性, 但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处于灌输的被动地位, 难以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判断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我们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学生如何利用现有知识, 创造新的知识, 如何利用、检索、加工复杂的信息。不要什么知识都一股脑的教给学生, 要给学生制造一点他们能够自己解决的“小障碍”。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协作, 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钻研, 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从而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效率。

三、有效利用已有资源,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农村教育中, 虽然已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但要让其开展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农村学生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 学生拥有自己的计算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即使有, 数量也极其有限。学生机房是信息技术课的主要场所, 因此要确保教学效果, 还要保证机器的完好率和使用率。教师要做好维护工作, 探索一些可行的维护方法, 如使用GHOST对系统分区做镜象, 以便实时快速恢复等。

农村信息技术教学感悟 第5篇

内容提要:

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全面把握、钻研教材,上课要形象生动,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要让课堂动起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利用集中演示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及主体地位,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始终有浓厚的兴趣,从而学好这门课。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感悟

我担任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有几年了,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活动中走过了艰辛的一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教学,尤其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课更是如此。当前农村学校特别是一些村小的计算机的配备有的还满足不了一人一机的要求,学生们的信息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在进入初中时大部分对这门课程几乎没有基础,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会觉得高深莫测,很难入门。因此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中学生喜欢独立获取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给学生留一定的创造空间,这样才能真正使计算机成为他们的一个应用工具,而不会成为学习的负担。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知识与技能,现结合本人的一些经验,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全面把握。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要能够对自己所教学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把握,要通过自学,努力做到精通这门课程,要能够灵活处理课堂新问题,及时排除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要使自己的教学具有目的性,能够做到得心应手。

二、形象生动。

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要力求形象生动。要把专业的术语,机械的菜单,固定的图标形象化、生动化。在讲解它们的含义、作用、用途时要富于形象,使学生便于理解,而不要要求学生机械的记忆。如我把“主机”说成是“总管”,比喻成人的“大脑”;把“显示器”比成人的“脸面”;把“键盘”和“鼠标”比喻成人的“手”和“口”;把“音箱”比喻成人的“喉舌”;把“打印机”比成人的“近邻”。把“磁盘空间”比成“档案室”;把“我的文档”比成“档案柜”;把“文件夹”比成“档案盒”;把“文件”比成是学生的“作文”。它们的关系是“作文”放在“档案盒”中,“档案盒”放在“档案柜”里,“档案柜”放在“档案室”里。这样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掌握。

三、循序渐进。

在每一节课中不要贪多,不要把新内容一股脑儿讲给学生后,让学生自己去练,甚至是去“玩”,这样学生接受不了,且前边听,随后就忘记了。要做到每节课都要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在巩固上节课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点儿新的内容,让学生在巩固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既容易接受,又能够分享自己在学习中成功的喜悦,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防止好高骛远的心理,要使学生在自己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

四、活跃课堂气氛。

在上信息技术课时,不能教师机械地讲,学生机械地做。教师要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让课堂充满生机,要利用现代媒体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悠扬的歌声中、在优美的旋律中完成作业任务,掌握新知识,这样才能让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1、教学内容要活。

一部好的影片因其题材好、内容新颖,而吸引观众。那我们的学生学习知识不也是一样的道理吗?在实际教学中,作为教师要不惟大纲、不惟教材、只惟学生,一切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从死板的教材中走出来。尤其是现在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很快,如果你不跟上时代的发展,学生已经用上了先进的机器,而你讲的却是过时的计算机知识,难怪孩子们不爱听。所以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学校的电脑配置,对所教的计算机内容进行选择,要保证所教内容的实用性、趣味性、应用性,为以后所学内容做铺垫。如:在教Photoshop时,我先教“画图”,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进行练习,我设计了“画水果”的教学内容。就是学生将自己喜欢水果画到到画板上,这样,学生的练习既有了主题,也不乱画一气,而且素材来自于他们熟悉的生活,他们画得非常得心应手。同时学生的选题不同,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每个学生的作品也不相同,到最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让教学过程“活”起来。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在课堂上老师的重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尤其是创造性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作出别出心裁的答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认知结构,使孩子们学到的知识和获得的能力得到迁移,因此就要注意过程的灵活性。要变老师的教为学生主动的学习,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并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尊崇“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如我在教学生“网上寻宝”时,我摒弃了传统信息技术课教师说一步,学生操作一步的做法,而是构建了以学法指导为中心,以小组协作模式组织课堂教学。当学生急切想知道网上有哪些宝贝时,我向他们推出了搜索引擎“百度和google”,使学生知道利用这两种搜索引擎能搜索到任何他想知道的宝贝。接着,我又以“我的宝贝”为题,使学生融合在一起,小组一起设计幻灯片。这种方法既让学生了解了“powerpoint”,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对教材的精心组织,把教学内容分解为一系列学生易感兴趣的任务,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一起进行学习,各自担当一定的角色。在课堂上,学困生学有榜样,优等生则更优,每个人都发挥了各自特长,每个人又在与他人一起合作中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尊重他人、学会了学习。又如,当我在教学生关闭一个应用程序时,我教到可以单击“关闭”按钮时,就有学生提问道:“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针对学生的这一提问,我向他们提出了另一个问题“你能不能自己来找一找其他的方法?”,堂课立刻活跃了起来。能自己独立找到的同学立刻有了一种自豪感,而速度稍慢的同学则能耐心地去寻找。因此,教学时,教师千万不要怕学生提出问题会节外生枝,会打乱教学计划而压抑学生,让学生充当课堂的配角,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舍得拿出时间给学生提问题的机会;同时,教会学生把握知识重点,能从提出的问题入手,主动探索,发现规律。

五、培养合作精神。

由于当前农村中小学计算机的配备大都不能满足学生一人一机的需要,往往是两人或多人一台计算机,学生在学习、操作、使用时,往往是一人在做,其他的人在看、在玩。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其中一人操作时,让另外的人积极参与,帮助完成或纠正错误。当其中一人完成后,反过来帮助另外的人完成任务。这样既照顾了所有学生,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集中演示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中的功能进行演示教学,教师边演示边进行讲解。这样形象直观,便于学生模仿。但在演示时,要要求学生用心听,注意看,动脑筋想。对于一些逻辑性强的重难点内容,应事先设计好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既理解知识又掌握应用能力。对于个别理解能力差,操作慢的学生还要做深入辅导,只有演示和辅导相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七、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及主体地位

现在信息技术课本内容都简明、通俗且图文并茂,学生们大部分都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贯通、点拨作用,所以提倡只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操作方法,这样既能全面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上,一些难操作、难理解的地方给学生们演示操作一遍,其它时间留给学生去摸索创造,教师在机房来回巡视,加强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比学生从头到尾在教师安排、监视下完成好得多。教师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发挥创造性。要留有相当的余地,要留给学生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要注意保护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不应单纯设计教案,要既设计自己的“教”又要设计学生参考的“学”。教与学不是灌输知识而应能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与人格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就必须使其具有强烈的兴趣。要激发他们强烈的兴趣,必须激发其积极思考和发掘其不可忽视的创造力。

农村学生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 第6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任务 协作学习

我任教于较偏僻山村,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家庭条件好点的学生,家中备有电脑,平时会在电脑上玩玩游戏。很多家庭有电脑也没联网,而大部分学生在上信息技术课前连电脑都没摸过,对计算机感到很新奇。因此,这些农村学生的信息素养可想而知了。

随着计算机的迅速普及及其在学习、工作等多方面被广泛应用,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必须要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呈现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要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及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能够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如何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一直是各位信息技术教师共同研究和探讨的问题。通过多年农村小学任教经历,我认为,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采用分层策略设计教学任务

对于信息技术能力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教学时要采用分层策略设计教学任务。对于已经达到预先制定的最近发展区能力水平的学生,教师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并鼓励他们向理想发展区水平努力。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设置难度较低的任务,并进行耐心的个别化辅导,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技术上的指导。如在教Flash动画制作一课,既要考虑到技术较好的学生,又要兼顾到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于技术较好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使用相关软件制作一定主题的作品,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可以要求其掌握相关软件的操作,熟悉软件的各项功能,并尝试制作简单的作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自己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协作学习

在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下,遵循建构主义的理论,目前己经开发出若干种教学方法:其一为同伴影响法。皮亚杰认为学习同伴之间彼此交流想法,可使他们不断了解他人的观点。在同一认知水平上的其他同伴比成人更能促使其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因此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协作学习。在学生座位安排上,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座位特殊安排的方法,有目的地将技术能力较强的学生安排在基础水平较低的学生的附近,让信息技术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基础水平较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样不仅减轻了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学生辅导工作的压力,还能够调动起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而且同学之间关系更为融洽,并且做到了相互尊重。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进行了知识的交流与研讨,而且做到了语言的交流、思想的沟通、情感的交融。此外还能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环境中工作、学习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协作能力。

三、缩小知识重叠面积,合理重组教学内容

小学信息技术基础与小学各年级信息技术之间也有一定程度的联系和重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重组,缩小重叠面积,减少重叠内容的课时需要,更好地以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拓展与延伸。

(一)以竞赛、活动带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

目前,小学每年都会开展信息技术竞赛活动,如动画制作,网页制作、电脑平面设计、电子报刊制作等。这一活动要求学生不仅电脑技术水平要高,还要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在调查数据中发现,有些学生的电脑技术水平比较高,有的学生在审美上比较突出,美术奥赛曾获奖。通过进行信息技术竞赛的专门辅导,组织校内信息技术学生作品比赛,有利于发掘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信息技术的拔尖人才,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倡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任何知识如果能在生活中得到体现和应用,那么将大大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把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结合起来,提倡学以致用,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学习本身就是信息活动,学习又是学生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学生如果能够将所学信息技术应用到学习(特别是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让信息技术服务于学习,必定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本质性的变化,更会使其对重新认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价值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学生的校园生活比较单调、枯燥,在学校举行的各种活动中,将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校园生活结合起来,每次都能赢得高涨的学习氛围,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将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家庭拥有电脑,这些学生的课外时间也应该是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时机。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各种有趣、实用的、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信息或任务,把信息技术学习外延拓宽至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如掌握网络搜索技能,可以为家人搜索需要的信息。在学生学有余力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将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信息素养的提高。

总之,虽然农村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但只要我们教师精心设计好教学任务,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把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就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以后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探讨 第7篇

一、培养兴趣,端正态度,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

有人会问:信息技术课还需要培养兴趣吗?很多学生不是恨不得整天泡在机房和网吧吗?信息技术课与沉迷网吧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前者是一种技能、一种方法,后者是一种纯娱乐方式。这就要求我们以学习兴趣为诱因,正确引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想办法去解决它,才会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所以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活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例如:教师可以用Excel统计班里的各学科的成绩表,通过展示Excel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让学生有初步的认识,明白成绩表原来是通过Excel统计出来的,并且还可以求出个人的总分和平均数,使学生产生操作欲望,然后布置任务:让学生求出自己的相关数据。另外还可以利用录制声音、文本图像的处理、多媒体文件的播放、E-mail的收发等相关操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兴趣基础。

我校的地理位置环境比较特殊,地处乡镇中心,周边有几家非法的网吧,对学生的诱惑很大。学生进入网吧会很自然地沉迷于网络游戏、QQ聊天、网上视频,甚至于浏览非法网站和黄色网页。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获取信息资源,培养他们良好的网络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严格组织,讲练结合,培养良好的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首先要严格要求学生什么事可做,什么事不可做,不能把信息课当作“休闲课”和“游戏课”。2009年我校才更新了机房,但机房过小,只有四五十台电脑,而我校每班人数都在60人以上,合理处理电脑数与班级人数不符的难题,需做好课前组织工作,制定出一套可行的规章制度,使每个学生都有上机的时间,学到更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其次要严格要求自己,课前切断网络。所谓“正人先正已”,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自身态度端正,才能做好学生的榜样。

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性很强,要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不能采用传统的“纸上谈兵”教学模式。一堂课中通常只安排15分钟左右讲解示范,讲一个知识点就让学生操作,然后布置一个类似的练习让学生操作,通过实践得到巩固,甚至熟练掌握。有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操作能力适当调整内容,主讲重点、难点、疑点,把时间留给学生操作。另外还可以让有代表性的学生在课堂上演示,教师适当讲解并指导,教师的讲解会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教师由讲述者成为引导者和促进者,这样既可缩短教学时间,又可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我们在讲解画正方形、圆形时,特别强调与shift键的配合,会有什么效果产生、然后在演示过程中逐一讲解,比较、突出重点,让学生掌握和消化。

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由于家庭条件和个体能力的差异,因此不同的学生在知识层次及实践层次上有个体差异。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尤为重要。我鼓励优生自学课本上的知识,并对他们布置作业、小竞赛、提高练习和一些感兴趣的操作等。让优生对基础差的同学进行帮助与指导,既克服了学生层次上的差异,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并且在课堂上谁掌握好知识,就由谁来当“小先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四、以“玩”促练,科学评价,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信心。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的自主性与“玩”成任务相结合,完成教学之后,要充分发挥“玩”的功效。当然这种“玩”不是纯粹、绝对的,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引导,使学生在玩中获取更大的收获,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如在教学Word中的图文框、文本框、图片、自选图形的使用时,当学生完成相应的操作后,我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创造一个版面,以一首古诗或一幅对联为例,看谁“玩”成得最棒。学生通过插入、修饰等操作,设计出美丽的版面,有的学生在版面中加入了背景图案及声音等。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助学性游戏软件促进练,应用“玩”这个手段达到促进“练”的目的。当然,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还可以出一些难题,给技能较强的学生去完成,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上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能力,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

及时地反馈学生操作情况,科学地作出评价,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信息技术掌握的程度,增强学习能力和自信心。让学生们评选出一些好作品,利用多媒体控制软件展示给全班同学观赏,同时加以表扬鼓励。这样既可以加强师生的交流,又能够发挥团体作用,同时还能够全面及时了解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以此作为制定下一步教学计划的依据。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没有一成不变的教法,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方法。为了促进中小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进程,杜绝学生不良“网瘾”,我们要努力探索更新颖的教学方法。

摘要: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 初步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践, 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 要求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探索知识。结合农村中学教学现状和学生的特点, 作者采用了“培养兴趣, 端正态度;严格组织, 讲练结合;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以‘玩’促练, 科学评价”等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和素养。

农村信息技术教育之现状调查 第8篇

第一, 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设备设施欠缺。农村学校的资金有限, 信息技术教育设备设施的配套90%上全部依赖国家配套。而由于僧多粥少, 信息技术教育设备配套到基层学校时, 往往是先乡镇中心校后偏远学校, 先川区学校后山区学校。这种配套方式, 造成了信息技术教育的不均衡发展, 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巨大。

第二, 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设施设备的落后与不配套。从开始的天网光盘播放室, 到简易互联网教室, 再到现在的电子白板教室, 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设施设备一直都处于落后与不配套的状态。光盘播放室的建设耗时费力, 不切合农村学校的实际。付诸实施的时候, 需要电教专任教师先下载刻录光盘, 再由科任教师在播放室播放, 几经周折, 似乎安排到位, 实则无人实施。笔者所在的学校从设备到位的第一天开始, 天网就处于停顿状态, 学校层面的维修由于无专业人员而等同于零, 售后服务无人知晓。教师忙于材料的填写与检查的应付, 实在是与教学无益!这样的例子在农村不在少数。之后, 学校自费接入了互联网, 一些学校利用光盘播放室的电脑和29寸大彩电串接起宽带, 整合资源, 独创了简易农村互联网教室, 下载课件、播放视频、欣赏音乐, 这样才有效地展开了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现如今, 电子白板教室的配套已经开始普及, 但是在农村地区却只配套到乡镇中心学校, 其他偏远学校的配套还是遥遥无期, 更何况即使乡镇中心学校的配套, 也未必是班班配套。比如小学六个教学班, 只有一个电子白板教室的配套, 有空闲教室才可能将之设置成电子白板教室, 单让全校轮流, 否则只能单独班级使用, 而即使全校轮换教室使用电子白板教室资源, 使用的现实性和使用周期都令人质疑, 所以根本谈不上普及了。

第三, 软件资源的匮乏, 是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致命伤。无论是天网、互联网的下载资源, 还是配套的软件, 都是填鸭式的资源, 教师使用的时候都不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与学生的实际而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外界的资源总是先入为主, 教师如果要运用资源就得顺着资源的设计思路去备课、授课, 而资源的设计思路的出发点并不一定符合农村教育实际。笔者应用这些下载资源, 开始是下载几套资源之后根据自己的思路和教学实际, 再次拼装组合资源为我所用, 虽然发挥了教师的主动性而教学效果明显, 但费时费力。在后来, 笔者的捷径就是在课后专门演示下载的各类资源, 做课后的复习与拓展, 这样将授课和资源剥离使用的方法倒是有效且现实, 但颇有一些无奈。

第四, 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现实性实施复杂化, 使得教师难以应用。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应该减轻教师的备课、授课负担,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事实是教师宁可“一本书、一支笔”地教学, 也不愿意自寻烦恼地去进行信息技术教育, 这是因为除了本身设备与技术的落后外, 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制度性复杂化、技术性复杂化也一直是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绊脚石。首先是制度性复杂化, 让人对信息技术教育望而却步:需要专任电教教师与科任教师的配合, 设备、软件资源要专人保管, 借用要签字, 使用要有记录, 归还要签字, 一堂信息技术课程, 牵扯到两三个人员, 填写七八张表册。如果教师这样把时间浪费在复杂的手续和表册上了, 课堂上的学生谁来管理?其次是技术性复杂化, 农村教师工作量巨大, 缺少钻研时间, 备课、写教案之外再加上准备信息技术教育资源, 工作量成倍上升。为此, 我们应突破制度与技术的瓶颈, 开发备课系统, 再和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整合到一起, 让信息化教学向智能化发展, 形成备课平台, 这样不仅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还可以推进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第五, 校本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生成欠整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生成的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最有生命力, 可是实际上由于狭隘的教育观, 教师往往各自为政, 对教育资源缺乏归纳与整理, 有的甚至于用过之后立即抛弃, 学校层面上也缺乏共享机制与共享平台, 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教师也是无意义地重复劳动, 这一切都不利于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综合以上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现实问题, 笔者经过长期思考, 认为可运用以下对策解决这些问题, 使得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得到有效普及与推广, 从而健康发展。

第一, 结合撤并村小、规范化办学、学校布局调整, 我们应该整合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设施设备, 实现班班教室电子化、信息化, 班班有上网电脑, 连带显示屏幕, 让信息技术教育随时随地触手可及。

第二, 不断提高软件资源的智能化应用和开放式设计。教师不能成为被动的播放员和演示者, 随资源机械备课, 这样缺乏主动性, 软件资源的应用也会被条块分割、支离破碎。

第三, 信息技术的方便性与实用性、可操作性一样关键与重要。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这毋庸置疑, 但是农村教师为何不应用呢?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是因为它的使用方式比较复杂。若信息技术教育如同一支笔、一本书一样方便、实用的话, 教师一定会抛弃一支笔、一本书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而选择信息技术教育手段。

第四, 开放信息技术教育设备设施和资源, 让学生参与其中。教师必须确立“让学生摸一摸设备也是一种教育”的教育教学观念。众所周知,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打一打游戏, 要比让他们去背电脑的开机程序、电脑的组成部分有效得多。记得有一个资料介绍说印度为了普及电脑和互联网, 提高国民特别是偏远农村国民的教育素质, 在每个农村推广“电脑墙”工程。即在每个偏远农村配置一台镶嵌在墙里边的上网电脑, 鼓励大家闲暇时间去玩。这种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国民通过上网就知道了世界的模样, 晓得了各地的风土人情, 当然也认得了自己民族的文字。由此可见, 我们不能把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仅视作神器用一把锁锁起来, 而应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和教师去运用, 电脑没有那么脆弱。

相信, 在不久的未来, 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将会越来越繁荣, 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率, 有效地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摘要:我国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由于诸多原因, 存在着设备设施欠缺、设施设备落后与不配套、软件资源的匮乏、现实性实施复杂化、教育资源生成欠整理的问题。针对此, 我们应该整合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设施设备, 不断提高软件资源的智能化应用, 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的方便性, 开放信息技术教育设备设施和资源, 从而促进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农村信息技术服务 第9篇

一、因势利导服务社会的紧迫性

唐朝马总有云:“水性虽能流, 不导则不通;人生虽能智达不教则不达。”时下正因为农村中家庭有实力的学龄儿童都跟随父母进城就读, 剩下弱势的留守儿童, 引发教师也不乐意滞留服务等教育不公的社会现象。为此, 我市政府出台设立农村特岗教师优惠政策, 支持和鼓励中青年教师前往任教, 解决了教师短缺之急。可是由于此类农村特岗教学点多, 学生数少, 教师多则2人, 少则独揽, 教学工作量重, 又远离乡镇中心校, 加上受经费和时间的约束给教育教学上的经验交流和业务进修带来极大困扰。倘若长期让这些教师闭门造车, 孤军独战, 要想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恐帕只是纸上谈兵。于是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务心想方设法, 因势利导启动信息技术手段, 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强化边远特岗教师的师训工作, 现已到迫在眉睫的时刻。比如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暑期集中教师培训, 促其掌握网上交流取经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设法依托乡镇扩展宽带覆盖面, 同时设法筹措资金给其配置电脑, 好让其派上用场, 服务教学。

二、因地制宜强化实用的时效性

胡锦涛主席曾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 当前要树立大教育, 大培训的观念, 优先发展科学教育事业,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由此可见办教育既要舍得投资, 又要讲求效益, 没有效益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 更何况是当前农村师训工作。它有别于通常的师资培训, 除了服务落实新课程改革, 促进普遍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素质外, 市教育主管部门或乡镇中心校要有专人, 结合当地教育教学实际需求, 且有针对性的对应业务辅导, 使其能收到, 用得上, 看得见的明显效益, 才能吸引受训者, 才能调动其积极性。比如对单双人教学点的教师而言, 重要的还要指导低年段复式教学方面的经验, 旨在培训学生“自学、自理、自信、自强”的基本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 为往后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完小校则要指导教师如何引导中高年段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视野, 增长知识才干, 并结合当地人力、自然资源优势, 借助他人的经验树立为“追求知识改变命运”而努力奋斗的信心, 练好必备的基本功。

三、扬长避短培养人才的前瞻性

提高农村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策略 第10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关键, 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乐学、好学, 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对于农村的中小学生来说, “电脑”是新奇的“玩意儿”, 所以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课时兴趣非常大, 时间长了就觉得没有意思了。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和捕捉机会, 恰当地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农村学生大多都比较害羞, 不善于表现自己。在讲Word部分的“配乐古诗”一章时, 我先让学生欣赏一个声像并集的精彩古诗作品, 并让学生说出朗诵者。学生看了都很惊讶并想去试试。此时我再试问:“同学们有谁想自己来朗诵一首诗?”然后给他们提供素材, 这样学生就开始自己动手了。这样就不是我“要”学生去“做”, 而是他们“想”去“做”,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改变了以往“满堂灌”的教学现象。引得学生主动地学习,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 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活泼、学得轻松”,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提高了学习兴趣, 激发了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动机, 促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为顺利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前提条件, 培养了创新能力。

二、加强实践操作, 强化上机练习。

“实践练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亲身的实践活动掌握教学内容”。农村学校资源配备不足, 平时学生练习的机会比较少, 只能靠在学校的上课时间进行集中练习。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学科,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实践操作是主要的内容, 我们不能像其他学科一样教学, 再加上学生不可能随时随地进行练习, 他们只有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可以利用, 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到机房进行操作练习, 但是单纯地上机操作, 时间一长, 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保持下去,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采取一些竞赛的方法来激励学生, 在每学完一个知识点的之后, 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上机操作比赛, 如“绘图比赛”、“设计报纸比赛”、“输入汉字速度比赛”等, 并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给予相应的辅导, 不搞一刀切的教学, 使他们都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这种提问式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胜心, 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为学好信息技术课打下良好的基础。上机的时候我给每个学生作好上机记录, 课堂上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程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我认识到:“学习上的成功, 不仅能够满足学生自我提高的需要, 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产生强烈的探究新知识的动力。”这样能使他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直都能保持着高度的兴趣, 也使他们的操作技能得到强化与提高。

三、让学生“互帮互助”, 协作学习。

“一个和尚挑水喝, 两个和尚抬水喝, 三个和尚没水喝”。究其原因, 是因为缺少团队精神、协作精神。从一年的教学经验中, 我体会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也应该采取协作学习。所谓协作学习是一种为了促进学习、由小组协作完成某个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 激励有效的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协作学习, 可以让学生从其他同学那里得到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深层次的认识。在协作学习中, 当其中一个学生达到学习目标时, 其他的学生也能够达到学习的目标, 并且通过协作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小组协作技巧、小组讨论、沟通等能力。

例如, 学习“制作电子报刊”时就可以把这个大任务分成若干个小任务, 采取组内合作, 组间竞争的办法。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 各小组成员的分配采用互补的形式, 即层次高的、中等的、低的来相互搭配, 使学生在上机学习时能互相带动, 互帮互学。如有的分工负责统筹, 有的分工文本输入, 有的分工负责图片处理, 等等。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较好较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

四、利用趣味化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体验到在“玩中学, 学中玩”。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趣味化的教学通常是指利用教学软件通过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来展示教学内容, 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能很好地辅助教学。如学生练习指法可以使用金山打字软件, 在游戏之中练习指法, 并插有动画, 画面生动活泼, 寓教于乐中。另外课前五分钟进行打字比赛。如, 针对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 这样不仅可以扩展大家的知识面, 而且可以提高汉字的打字速度。

趣味化的学习还可以表现在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方面。如在文字录入速度训练时, 可将语文课本中要求背诵的文章设置成练习或测试内容。学习“插入自选图形”时, 教师可与美术学科整合,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因此,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积极使用趣味化的教学方法, 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而不繁杂, 教学过程紧张但不忙乱, 自身的教学效率与计算机的高效性和谐一致, 使学生亲身感受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全新变化。

五、创设悬念, 产生任务驱动,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浅谈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农村 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7

一、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如今课堂教学已逐渐从以教师为核心转移到“以学生为核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 探究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也进入了课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主动创新营造了有利的环境。在这个新旧教育理念转变的过程中,教师也在重新思考、重新定位,努力塑造自身的新角色,以符合教学实践的要求。那么,信息技术课教师又是怎样做的呢?兴趣是一个人积极认识与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一个对知识无兴趣或无需要的学生是很难持久努力学习的。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兴趣,才是教学的关

二.创设轻松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

良好的情境,是客观现实存在的东西,不仅能引发人们思考,更能开启人们的智慧。良好的情境,是学生产生兴趣,产生联想的物质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能起到举一反三,融汇贯通的目的。我在教学回收站时,放了一段录相,录相的内容是一对新婚夫妇,有了一个新家,搬家那天,他们把所有的废品扔在斗车准备处理,丈夫扫视一眼斗车里的废品,发现初恋时送给爱人的一对小泥人,随手从斗车里捡了回来,其他废品倒入了垃圾车,搬到新居后,妻子突然想起他们之间恋爱时的信件也被当作废物处理了,想找回来,可垃圾车已走了,她懊悔莫已。这段录相虽然不很精彩,但学生兴趣却很浓,随后我设置了几个问题:1.回收站是做什么用的?2.放入回收站的文件能恢复吗?3.清空回收站是什么意思?4.回收站是硬盘上的一块区域还是内存中的一块区域?5.回收站的大小能改变吗?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很快就解决了问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灵活类比迁移,灵活知识运用

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学生的思维,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教师通过类比迁移让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对新知识进行认识和应用,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也就比较容易掌握新知识。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时,把它与工厂生产进行类比,调度室相当于控制器,生产车间相当于运算器,仓库相当于存储器,原材料购进相当于输入设备,成品运出相当于输出设备,调度室对原材料和成品的需求进行规划,安排生产,储存,运输;相当于控制器对输入输出设备进行控制,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和数据到运算器中进行运算,再把运算结果存回存储器,需要时从存储器中取出运算结果送往输出设备。又如讲到文件对象的选择时,可用Shift和Ctrl键结合鼠标选取连续和不连续文件,也可用鼠标拖动法画出一虚框将所选文件围住进行选取,再讲到Word时,我要求学生选择文字块时,也用选取文件的方法来试,学生很快发现了相似点和不同点,再对Word图形进行选取时,也发现了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学生不仅记得牢,而且在以后学习中容易进行类比,起到灵活运用已学知识突破新知识的迁移作用。再如讲文件移动和复制时,步骤是:1.选择对象(文件或文件夹);2.剪切或复制;3.打开目标文件夹;4.粘贴。将它与Word进行比较:步骤是:1.选择对象(文字块);2剪切或复制;3.将光标移动插入点;4.粘贴。当然也可直接用鼠标拖动法,两者非常类似。教师也可通过打开多种应用程序窗口,对菜单进行比较,发现通常情况下,文件和编辑菜单中的项目基本相似,所用的键盘命令也相同。学生通过比较,找出了相似性,为以后知识的迁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使用这种方法时,选择的类比对象要恰当,否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三、观察应用程序,培养思维能力

观察的方法与理论在计算机科学中有着非常巨大应用,它被认为是信息技术中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其实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是通过对一个个对象的认识来实现的。例如动物、植物、有形物体和无形物体,他的不同性质决定着不同用途。在教学中,通过对Windws中不同元素进行类似的处理,有利于學生对各种操作对象统一认识,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例如在文件类型教学中,可以把文件比作不同种类的动物或植物,不同动物它的属科不同,秉性不同,文件也可以看成一个对象,它有文件名、文件类型、大小、最后修改的日期时间、图标、打开的应用程序、只读、存档、隐藏等属性,不同植物生物的环境不同,不同动物的窠不同,不同类型的文件也要有相对应的应用程序窗口才能打开。在教学中,多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不同文件类型的图标和扩展名不同,它的内容也不同,教师再通过打开各自应用程序窗口,让学生完全明白不同文件它处理的对象是不同的,使学生对不同对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循序渐进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拓宽信息量,促进学生发展

信息技术课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当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工具软件,进行拓宽知识面教学,信息技术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有限,而实际应用却上无限发展的,软件的开发应用日新月异,能否利用工具软件进行加工处理所需信息,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体现,如图形图象的制作、声音文件的处理、简单动画制作、网页制作、防毒杀毒等,拓宽这些知识面对学生的发展能起促进作用,因此,教学中要穿插工具软件教学,如看图软件Acdsee、豪杰图象浏览器,图形图象处理软件画图、Photoshop,动画制作软件Flash,视频播放器MediaPlay、超级解霸,Mp4播放器,音频处理超级录音机,防毒杀毒Kill、Kv3000、瑞星杀毒软件等,教学中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让学生对各种对象处理有一个了解也就足够了,这些工具软件的学习不仅不会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利,而且能巩固所学知识,促进各种基本操作及应用能力的发展。

构建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 第12篇

一、因人施教, 提高学习效率

我所在学校农村学生偏多, 所以学生计算机的整体水平就要低于城区学校。面对这种情况, 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就不能“一本教案讲到底”, 而是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安排教学。教学内容既不能讲得太简单, 那样就会使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也不能以基础好的学生为起点来讲, 那样基础较差的学生就会觉得如同在听天书, 不知老师讲的是什么。这样久而久之, 不仅会打击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会使他们失去学习这门课的信心, 所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课堂练习。例如, 在讲新建文件夹时,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 可以先让他们掌握文件夹新建的方法, 可以不规定创建的位置, 而中间部分的学生就可以给他们出几道具体的题目进行练习, 而基础好的学生就可以让他们在掌握了文件夹新建的方法后, 举一反三, 进一步学习掌握文件的新建。如Word文档、文本文档的新建等。这样每一节课都会让学生觉得人人都有练习做, 给学生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如图片处理、动画制作等。而普通学生将重点放在基础的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掌握上, 因为基础知识掌握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以后他们对计算机知识的继续学习。

二、增加互动, 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 应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从而更好地培养和维持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但兴趣从哪儿来, 如何让这位最好的教师发挥最大的作用。中学生想学习计算机最主要的原因是好玩, 而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 对学生来说具有挡不住的诱惑。如果在教学中我们能因势利导, 把“游戏”适时引入课堂, 把学生潜在的学习势能转化为动能, 就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根据这个特点, 我在教学中引入了游戏, 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熟悉基本操作的手段。例如, 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 如果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 学生不但学得很累, 而且很不愿学。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 先通过《金山打字通》这个电脑打字学习软件, 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 比比谁的成绩好。学生在“打地鼠”、“太空大战”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 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 再讲解指法练习, 学生学得就很认真。我通过游戏既培养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而且促使学生自觉去练习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操作。

三、提供素材, 加强练习针对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很多的操作技能需要学生通过上机操作练习才能掌握。这些操作练习如果设计得不够合理, 将会使练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受到影响, 既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又达不到预定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农村学生, 平时上机操作的机会不多, 如果练习的设计没有针对性, 学生就更难以在有限的课堂练习时间上掌握所学的技能。因此, 在设计上机操作练习时,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 结合练习的目的, 排除干扰因素, 使练习更加充分有效。例如, 在Excel格式设置的课堂教学上, 教师演示了格式设置的操作方法后, 布置学生进行练习。安排学生新建一个工作表, 录入数据后再进行格式设置。这样的练习设计, 对于熟悉计算机操作、文字输入速度较快的学生来说没多大难度。但对于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 由于基本操作不够熟练、输入速度慢等原因, 完成了数据录入后, 已经到下课时间了, 而对于本节课格式设置的教学内容根本就没时间进行练习。这大大影响了练习的效果, 没能达到操作练习的目的。对于这类需要以某文件或素材为基础进行操作的练习, 教师可以提供素材或半成品给学生, 排除干扰因素, 使学生练习更有针对性, 达到练习的目的。如上述的课堂练习设计, 教师可以考虑到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及文字输入速度, 提供一个已经录入全部数据或者部分数据的数据表给学生, 让学生直接在该数据表上进行格式设置。这样, 学生可以有时间针对本节课格式设置的学习内容进行练习, 使练习的针对性得到加强。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的信息反馈下一篇:阴离子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