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战术水平范文

2024-06-18

技战术水平范文(精选11篇)

技战术水平 第1篇

关键词:暂停,男子,高水平乒乓球比赛,作用

0 引言

在2000~2002年乒乓球规则中正式出现了“暂停”条款,这在乒乓球规则规程史上是第一次。规则中暂停条款的出现,可有效地支持教练员的临场指导的艺术才能的发挥,增加乒乓球比赛中战术的含量,提高比赛的激烈程度和紧张气氛,也加大了乒乓球比赛结果的估计难度,对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男子高水平乒乓球比赛中,教练员和运动员合理地运用暂停能起到调整战术,调节心理,扭转战局,巩固胜果的作用,而不合理的暂停却效果甚微或毫无效果。在一场比赛中,教练员的指导只能是在局间休息时和要求暂停时,其他时间内的指导都是非法指导,是规则所不容许的。局间休息的指导其实是对下一局比赛的指导,对上一局的比赛结果无任何影响,而暂停时的指导直接影响着比赛中的这一局比赛的结果,若是决胜局,则影响着这一场比赛的结果,由此可见比赛中合理运用好“暂停”是十分重要的。

1“暂停”的运用原则

1.1 合理性原则

在严格执行“暂停”规则精神基础上,要求暂停必须要和赛场上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赛场的形势是千变万化的,比赛的结果也是难以预料的,教练员要时刻注意场上的变化情况,诸如局数和比分情况、场上的气氛、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运动员的技战术运用情况以及比赛进程的发展趋势等等,进行综合的分析,努力使暂停更为合理。

1.2 针对性原则

在整场比赛中比赛状态的变化是极其复杂的,而暂停只有一次,比赛前要进行周密的预测,把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尽可能全面地考虑到,哪些情况出现必须要暂停,哪些情况出现可考虑暂停,哪些不考虑暂停,做到心中有数,再根据临场情况加以应变,这样暂停就更具有针对性,实际效果就会大大增强,一般情况下,当比分处于高位且较接近时需要调整运动员心理、改变战术或纠正战术运用时可优先考虑暂停。要求暂停后,由于时间仅为1分钟,教练员的语言要简洁,重点突出,不要面面俱到而使运动员不得要领。因此,不管暂停时机的选择还是暂停中的语言表达,都必须具有针对性。

1.3 迟后性原则

一场比赛中暂停的选择时间虽然要根据场上的实际情况而定,但“迟后性”原则仍是较为适用的,所谓“迟后性”是指在一场比赛中(或一局比赛中)暂停的运用时间适当往后推移至比赛全程的中下部或当有暂停必要时执行。一场比赛只有一次暂停,而一场比赛的赛场变化是十分丰富的,也是难以预料的,这就显得暂停权利的珍贵,必须要珍惜,不要由于过早地使用了“暂停”而在关键时刻不能进行指导而错失良机。

2 比赛中暂停运用的时机

本文共统计30场男子高水平比赛(2004年、2008年男子单打决赛和半决赛;47届、48届、49届、50届世乒赛决赛和半决赛;27届、28届、29届、30届世界杯决赛和半决赛),暂停的次数共为42次,暂停运用的比例为140%。一场比赛中每个运动员都有一次暂停的权利,从暂停运用的比例可以看出,运动员不是每场比赛都会运用自己暂停的权利,但总体的趋势是运动员还是会很好利用暂停的权利,希望通过暂停的运用使比赛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前进。

2.1 暂停在局数区间的运用

从表1可以看出,高水平运动员在第一局比赛中没有运用暂停,在第二三局比赛中运用的比例非常小,只有7.15%;暂停在局数之间的运用主要集中在第四、五局,说明了运动员对中场的比赛争夺非常激烈,主要是想通过中场的争夺,使自己在比赛的后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进而为自己赢得比赛胜利奠定良好的信心和基础。其次,暂停时机在第六七局运用的比较多。运动员主要是为了在比赛的最后阶段,试图通过运用暂停调整自己技战术和心理状态,为了能使自己再最后赢得比赛的胜利。图1为暂停时机坐落的局数区间比例表,能很好的看出暂停时机坐落的局数区间比例。

2.2 暂停在比分区间的运用

从表1可以算出,暂停在比分区间运用的情况主要有两种:一是比分接近局尾。在所统计的42次暂停中,有11次暂停是在比分达到8比8以后的,占26.19%。说明了运动员很多时候把暂停运用在局尾,运用在关键的时刻,主要是为了在关键的时刻使自己冷静思考一下,调整自己的技战术,以取得这局比赛的胜利,进而使比赛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前进。二是关键是局次(1-3、2-3、3-3或3-1、3-2),虽然双方比分没有达到8比8,但一方落后或领先对手三分或以上。运动员在此时运用暂停主要是想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技战术来扳回比赛或者一举拿下比赛。

2.3 暂停运用的结果及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不管局比分和比分如何,暂停运用以后有三种结果:一是暂停运用以后,输掉这局比赛,然后输掉这场比赛,共18次,比例为42.86%。二是暂停运用以后,赢得这局比赛,但输掉这场的比赛,共7次,比例为16.67%。三是暂停运用以后,赢得这局比赛,进而赢得这场比赛,共17次,比例为40.48%。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在男子高水平的比赛中,如果暂停时机运用不好,不能利用暂停的时机赢得这局比赛,进而肯定输掉这场比赛;而如果能利用暂停的时机赢得这局比赛,那么能取得这场比赛胜利的概率为70.81%(17/24)。因此可以看出暂停时机的运用还是很重要的,如果能很好的运用比赛暂停的时机,在男子高水平的比赛中对于运动员的比赛胜负有很大的作用。

暂停作为技战术的一部分,暂停时机运用在高水平男子比赛中的作用还是很重要的,如果教练员或者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很好的运用比赛暂停的时机,对运动员的比赛胜负还是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高水平男子乒乓球比赛中,教练员或者运动员对于暂停时机的运用要恰当的把握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唐建军.乒乓球运动教程[Ml.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8.

[2]兰彤.等.新规则下竞技乒乓球比赛各阶段战术策略研究.沈阳体育学院学报[J].2008(l):18.

[3]程小鹏.在乒乓球比赛中如何打好关键球[J].国家教委、国家体委主办.中国学校体育.1988.022003(03).

[4]李忻生.论乒乓球竞赛中的“诡诈术”[J].山西体育科技.2008.08.

[5]余志国.论教练员在乒乓球比赛中暂停时机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4,(04).

[6]李明芝.乒乓球比赛暂停时机特点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7]王道平,许玲.第四十九届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暂停时机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07).

NBA技战术赏析 第2篇

1.现代篮球发展的趋势

一、“高”的新意

篮球运动的“高”,时代已赋予其新意,“高”的内涵和外延均发生了新变化。第一,世界强队普遍重视队伍的整体身体平均高度的增长。美国等世界优秀队伍中的高大队员在第25届奥运会上均能将惊人的弹跳力、敏捷的奔跑移动以及无以伦比的技术和技巧融于一身,展现绝妙的表演,已成为当代世界篮球运动中高大队员的典范。第二,随着高大运动员大量涌现,高空争夺更为突出,能否占有制空优势,已成为衡量队伍水平的重要标志,于是创新的各种立体型的战术配合方法,为世界篮球运动增添了许多新内容。

二、“快”的延伸

篮球竞赛规则对进攻有时间限制,一次进攻必须在24秒内结束。世界篮球运动强化了“快”的意识,掀起了全面“快”的浪潮。今后的趋势有可能还要将进攻时间限的更短些,这便给篮球运动提出了更快的速度要求,进一步形成各种快的技、战术方法。

三、“全”的演进

现代篮球运动对“全”的要求是:第一,运动员素质全面;第二,重视全面综合素质水平,陶冶自己成为既全面又有特长的队员;第三,对教练员来说,必须高度重视并善于科学地使运动员具有以上诸多因素的开发与全面利用的才能,同时反映出教练员的全面才华和综合水平。

四、“准”的发展

现在篮球竞赛积分的高比分的特点是:第一,以3分球为重点的投篮准确性继续提高;第二,掌握攻守技术、运用攻守技术与变化准确性提高。第三,战术配合的时间与空间、地面的接和的准确性提高。

2.篮球移动进攻法的特点是什么?

一、移动进攻法的基本特点是“动”。“动”是“移动进攻”的基本条件,它包含着两个内容,一是人动,二是球动。

二、移动进攻法的实质所在是“变”。“移动进攻”不同于固定战术,因它不是按照教练事先设计好的一套路线跑动的,而是要在熟练掌握各种两三人配合的基础上,根据比赛时的防守情况灵活运用。

三、根据队员的水平和特点制定战术原则。“移动进攻”既不同于固定战术,又不是完全没有章法地让队员各显神通,随意发挥的自由化打法,而是有一定原则的自由化打法。队员可根据原则见机行事。一个队的“移动进攻”原则是根据队员水平和特点来制定的。

四、移动进攻法的可塑性较大。“移动进攻”可以结合各种需要灵活运用,教练可把“移动进攻”作为一种通用战术来运用,只要在临场稍作调整就可适应任何防守战术。

3.在篮球意识的培养中,必须重视的两个问题是什么?

一,要重视意识与作风相结合的训练。

二,要注意丰富运动员的知识,形成独特的知识结构。

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班级:11广电一班

姓名:纪鹏浩

技战术的胜利 第3篇

最令人动情的是当泰森在众人扶抱起来,回到自己角橙上稍事休息清醒后,他忽的想起什么,急忙站起缓缓地向刘易期走去,再不见他满脸的杀气和会狂的铮宁,像是个温顺的朴人,走到击倒他的刘氏面前寒喧,道准与祝贺,少见的一个可怜的乘儿模样,令人一阵酸楚。

竞技场上的真正较量是无情与残酷的,瞬间的变化难以预料,只有真正的实力才能技胜利与理想变为现实。

赛前比赛的组织者,新闻媒体大肆宣扬,机动炒作,使这场举世关注的“生死大战”充满了悬念,刘氏、泰氏摩拳擦掌,杀气腾腾,大有要使绝蹦架裂,拳台翻滚之势。

第一回合开始,两人相视对望,转眼泰森便向刘发起 闪电般的进攻,多是众人所熟悉的左、右手斜直拳、侧挂拳,刘易斯将全身体全心放在后脚上,作好随时灵活后撤的准备,只是用前手对准泰森的头部用快速的刺拳抵挡着。尽管对泰森的打法已有心理准备,但是,刚一碰面泰森的攻势便如此迅猛,总有些来不及反应,左挡右挫也赶不上泰森进攻行动的变化与速度,想经验只好转入稳固的防护。尽管这样也还是吃了泰森几个冷拳。

第二回合开始后,刘易斯经过回合间休息,情绪冷静了许多,坚持施用自己预定的远距离相搏的战略。频频的用刺拳控制着泰森,同时加快了脚下的移动,令泰森难以靠近,使自己处在便于击中对方的有效距离,此时泰森尚有其灵气,用“泰森式”的与上体的快速倒闪、避开刘的刺拳,冲到刘的胸前,但每遇此时,刘便利用自己的高大身躯、象一个锅盖一样,从上向下封住泰森,使其难以挥拳。泰森在几次已靠近的机会中,难得的一次用有力的右上勾拳打中了刘易斯的下巴,可惜的是,打出的连续拳缺乏应有的连贯与速度,致使不少拳都被刘易的手臂阻挡住,但泰森的冷拳不断,使刘易斯不得不谨慎对待,本来不算胆大的刘易丝毫不敢疏忽大意,生怕意外的发生。泰森未曾想,刘易斯就是不与其对攻,焦急的泰森不断猛扑,刘易见状只得对冲进的泰森连缕带抱、令泰森难能抽手挥拳。警觉的裁判对刘易斯的这种行为暂停了比赛,进行了认真的警告,以避免泰森因此而脑怒发火。这时正是这个回合的1分30秒。剩下的时间里刘易斯改变了搂抱的战术,改为向左侧方移动的技巧,成功地阍前冲的泰森闪过。险情丛生的泰森的攻势以威胁着刘易斯,走时可能被击倒。

战到第三回合,双方的打法形意变化。泰森加紧了挺进猛攻,不顾刘的刺拳干挠,意误解尚在,只是速度没有,频频多次出拳都被刘易斯闪过。刘易斯似乎用远距离得点,近身便贴抱的战术。在打法上明显的增加了用后手上勾拳击打前冲的泰森,泰森直线冲打不变,只是更多地运用左、右摆拳来轰炸式的向着刘易斯的两腮击打,但多都被刘的后撤和迅速前贴而落空。这段时间似乎已把刘的步法打乱,甚至有时不得不哈腰低头,只可惜在这么好的进机下,泰森未能运用连击而使刘易幸免。到2分43秒时,泰森一记左摆拳击中刘的右腮,使刘连连后退,引起场内一片欢叫和掌声。这一拳,使刘易顿时感到泰森的金拳,非同一般,万万忽视不得,胆子并不大的刘易像吃了兴奋剂一样,加快了脚下的移动、直到回合结束。

一分钟的回合间休息时,场外人员对拳手急忙进行护理,教练好像要说的话尚未说完,第四回合比赛又开始了。泰森不顾右眼眶被打开一道血口的疼痛急忙站起上阵,刘易斯开始加大了刺拳的力度。使泰森被害处于刘的远距离击打的“射程”中。泰森出拳前的过多等待,使刘易斯的刺拳更加得以发挥。在连续遭到刺拳击打的泰森,显出反应速度的下降,其出拳与反击行动明来的迟缓,这使机敏的刘易信心大增,改前后手,一二连击的打法连连得手。约在2分钟时,刘迅疾的一记左直拳重重的击在泰森脸上,头随即一歪,可惜刘易斯未乘机跟上连续发拳。泰森遭此一拳后奋起反扑,但却补是易躲过。形势被刘易所控制。没过多久,刘易在泰森冲过来时用右上钩拳准确地打中他的下巴,正巧左臂击在泰森的背上,习惯性的顺势向下一压,接着向已倒下的泰森后背一拳,虽未打中,但立即裁判呼停,对刘的这行为进行警告,并判其犯规而扣掉一分。这一判罚,避免了泰森的反目,使比赛顺利的向下进行。不能不称赞裁判的经验和对判罚犯规尺度的把握。这一果断的判罚,不仅维护了比赛规则,无疑也防止了因不断犯规而可能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在这微妙与关键时刻,裁判考虑为保证比赛的胜和正常的进行立下了一功。

进入到第5回合,刘易主要运用刺拳加后手的直拳,摆 拳击打泰森的头部迫使泰森难能近身。控制了场上形势。第六回合,泰森的行动明显缓慢下来,反应迟钝,出拳也无速度呆言。完全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刘易的前后手一、二连击,连连奏效。尤其是,泰森毫不防护的低头前冲,给刘易斯重拳击打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刘易斯出拳就有,越打信心越足。裁判考顿全神贯注,始终使秘书处于最有利的位置,准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立即要终止比赛的场面。对占优势的刘易斯用肘和小臂抵顶的动作进行严厉的警告。保护了处于被动态势的泰森免遭受到不应有的攻击。

场上的形势完全朝向即将取胜的刘易斯一方发*。泰森仍以坚强的毅力硬挺着,但是刘易缺乏果断。

第七回合,刘的用顺手的刺拳控制住泰森的行动,时不时地用直拳和上勾拳打在泰森的腮上。又恼又羞的泰森偶尔也想伺机反扑抡出一两拳,侥幸能有个意外,但是都无济于事。刘易判定泰森难能再有什么凶猛的攻势,但似不想放松,记取个“大意失荆州”的教训。此时泰森不单是体力不济,而且完全失去了应有的反应,眼看着来拳毫无闪避的能力而任其击中。真令人难以相信,眼前的他就是昔日的泰森。

第八回合开始,走向泰森的刘易斯信心中已感到胜券在握。不慌不忙地向等待着他的泰森走去,带着两眼伤痕的泰森,似不失拼杀的意念,但都被刘神的刺拳给化解,面对刘易的来拳,泰森的左右侧闪动作没有了反应迟钝了,激情消失了,活像一座木呆的泥塑。刘易斯见状信心大增,接连用前后手的一二连击拳法蚕食着泰森的斗志与士气,寻机痛上杀手。1分40秒时,刘易斯一记后手重拳把泰森打的蹲了下去,想接着施着,便被裁判制止住,于是给泰森读“8”。在站起重新比赛后,泰森已完全失去了搏杀的气势,泰森似无力抗争,妄图证明自己的永不认输,永不后退的气质。

战到55秒时刘易斯瞅准一个机会,一组直摆,勾连续拳狠狠地打在泰森的头和下巴上,瞬间泰森仰面躺倒在拳台上,当他苏醒过来时,使劲的抬起头,睁开眼看到周围一片漆黑,当看到拳台上空刺眼的灯光时才“大梦初醒”,意识到是被刘易打翻在地,彻底失败了,比赛结束后,他要离开拳台时,再次走到刘易斯面前,哀求似的说:“希望再同他打一场”,还亲吻了刘易斯的母亲,向她表示祝贺和敬意。

刘易斯卫冕成功了,令人心服口服,最终用他的实力证明了自己是当今世界重量级无可争议的拳王。

他在获胜后的众人庆贺与欢呼中在热闹,燥杂的人群中,毁找着其实已在他身旁的母亲,立即他与妈妈紧紧拥抱。在欢快与敬慰中,母子间难以言表的情怀在彼此心中荡洋,刘易斯没有白吃母亲给亲手烤鸡,做汤。为了回报母亲的关怀,用自己的尊严和成就做为慰藉与孝敬母亲的最好废物。

这场举世瞩目的的“生死大战”,其胜与败已成为了历史,但是却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思考。

赛后人们对这次大战的双方都有不少的议论,更多的自然是指向了泰森。

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要看怎么败的,是败在那里,拳赛中的胜与负有的相同也相似,有的相似不相同。一记重拳定前坤,无不令人称赞和津津乐道。疏忽大意而遭败,只会令遗憾和惋惜,奋力拚搏,技不如人而败下阵来,现实如此,无可非议。

眼见泰森同刘易斯比赛场上的实际表现,使人难以相信,这就是昔日的泰森。从比赛的现场表现和人们从对以往泰森的印象来相双,实在相差太远。泰森怎么变成这样,从一开始,泰森的状态就不好。尽管一、二回合,使刘易斯不敢轻视,为防万一而坚持防御,但泰森也并未向想像中的的哪么凶狠一神速,后面的回合,刘易采用刺拳控制了泰森的进攻,也感觉到泰森的反应已失去当日的机敏,直到后来泰森的反应更加迟钝,动作缓慢,速度下降,有时似乎是一种迟呆的状态。

泰森为什么输的这么惨,看来主要原因就是远离拳台太久,比赛太少,泰森将这场比赛视为自己重返“王朝”的唯一机会,足见其重视与珍惜的程度。为此赛前整个阵营上上下下全部投入到为迎战刘易的准备中,精心策划,潜心训练,选择与组织众多的陪练,以供泰森熟练打法,提高攻击的杀伤力。但是在与刘的实际搏斗中都未见功效。训练是必须的,也是提高战斗力重要途径,然而训练毕竞不能代替比赛,“练为战,战中学”,只训不赛中不能获得真正竞赛本领,难以检验训练的成果和水平的。

这恐怕是泰森这次失败的主要原因。泰森的特点优势就是他迎着来拳的闪进的强攻,与神速的拳重而横扫千军,威振群雄的。如果缺少了这个他就没有优势可谈,单凭他的抗击能力,不怕打是战胜不了对手的,漫说面对的是刘易斯。

经过赛前严格训练的泰森,可是在比赛中却失去了应有的反应能力,无论是进攻出拳,还是对攻与防守行动毫无激情与速度,完全受制于对手的调遣。固执的泰森一味把坚持自己的习惯打法,没有变化,没有节奏,加上体能的下降,便注定了他失败的结局,这种心理与身体的感受,这种教训是泰森的,但是又不完全是他的,做为泰森的指导,教练和从参谋也不能不进行认真的总结与思考。面对眼前泰森这棵“摇钱树”,眼下是如此的萎缩败落,不能不承担一定的责任。

刘易斯的胜利令人信服,这场大战是刘易斯一路过关斩将的一个重要买口,他的胜负对他的声望与今后的前途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今重量级拳王,未注泰森的交手“经验”,似乎难以盖上“无可争议”印记。自然也格外重视这场比赛,如今已是功成名就,群臣在下的刘易,几拳未遇的泰森,今日已是狭路相逢,如倒在泰森的铁拳下面“阴沟翻船”,这将是前功尽弃,不仅断送了前程,也难翻身。这此,刘易斯及整个刘氏军团的心中压力可想而知。

刘易斯的优势无须多说,他身高,臂长,脚下灵活,头脑冷静,他的刺拳和适时,快速的后手直、摆、勾拳以及后撤迎击与反击的技巧都是他制胜的绝技。

赛前对泰森的风格和打法,从他的过去与现状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并确定了他对付泰森的战术与打法,当然,赛前扬言40秒就可将泰森击出拳台,只不过是显示刘易斯的信心和实力,实际清楚,泰森也绝非是个不堪一击的草包。

从比赛中看到刘始终贯彻执行着对泰森的战术和打法。并且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控制住比赛的形势,越来越朝向自己获胜的方向发展。

保持好与泰森的距离,适于自己身高臂长出拳的远度,用前手刺拳干挠和制止住泰森的进攻行动,后手不急于出拳,牢牢地作好对头部与下腭的保护注意和警惕着泰森随时要前扑和击出的冷拳,一旦冲进便迅速采用贴身搂抱封锁的办法,使其不得抽手并失去击打的距离,直到令裁判分开。有时甚至不让裁判警告也不改变。坚持始终不给泰合适的距离。身体重心放在后脚上,以便随时防备泰森的冲时而迅速后撤,并利用灵活快速的步法移动作好调节。

所用的拳法,是自己最擅长,最有效与杀伤力的刺拳与前后手连击拳方法,根据泰森前冲低身的现状,采用后手上勾拳抵卸泰森只顾近身而不顾防守的方法,是致胜的主要手段,这种刺拳与后手重拳的连击的使泰森难以贴近,使泰森处于不情愿但以无奈的被动挨打的局面。看来并不复杂,但十分有效的打法,使泰森毫无办法,这种有效、简练的打法使泰森节节败退,泰森尽管经过多次回合休息时教练的提醒与指导,而无改变,直到第八回合被刘易一记连续拳击倒,刘完成了自己的作战计划,保住了王位,将不可一视的泰森治服翻。这一胜利,充分证实了刘的实力。也证实了刘氏集团所制定的战术,打法的正确,这次的胜利,可称为一次完美运用战术和技术的典范。总之,刘之所胜,不仅是他有着优势的拳法与精人的技,最关键的还是他所采用的远距离战术,与有效的刺拳,前后手一二连击的打法的结果,告诉了们战术与合理的打法在拳赛中的重要作用,

从比赛的现场情况来看,刘易斯突然是战胜了但是总还有些遗憾,这就是,本当使比赛更早些结束,而托至第八回合才迎胜利,究其原因恐怕是多少有些“保守”所致。谨慎是必要的,但过于谨慎致使比赛拉长,也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给自己的胜负戌在着悬念。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果断时不能迟疑,让我们回顾一下比赛的过程,对刘易斯的这一现象就会有更清楚的了解。

技战术水平 第4篇

1.1选题依据

伴随着室内五人制足球运动的蓬勃发展,国际足联已经着手大力推广室内五人制足球运动。在我国,中国足协也在积极推动这项运动的开展。2003年推出了室内五人制足球甲级联赛,社会各界自发组织的室外五人制足球也在蓬勃地兴起。各个高校也参与了五人制足球的训练和比赛当中。本课题的主要任务是对世界高水平室内五人制足球比赛定位球战术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包括:任意球战术、界外球战术、角球战术、)以使得人们对于世界高水平室内五人制足球比赛定位球战术有一定的了解,并为从事足球专业训练的广大教练员和有关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信息。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世界高水平室内五人制足球锦标赛五场比赛:巴西VS乌克兰;西班牙VS意大利;中国VS乌克兰;中国VS荷兰;伊朗VS中国。

统计的场次:5;统计的队次:7。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文的需要,通过图书馆、资料室及网络收集相关资料,并根据研究目的和任务进行整理、概括和分析。

(2)录像观察统计法:通过观看五场世界高水平室内五人制足球比赛录像进行分析,通过暂停、重放及慢放的方法收集研究内容所需的准确资料。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 . 1世界高水平室内五人制足球比赛中定位球战术总体分析

定位球战术:是指比赛成死球时所采用的攻守战术方法,包括球门球、中圈开球、界外球、角球、任意球、点球。因为室内五人制足球场地小,罚球距离球门近,特别是判罚任意球的特殊规定,比11人制更加严格,所以判罚任意球的机会增多,威胁增大,定位球已成为室内五人制足球比赛破门得分和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

通过录像观察统计五场世界高水平室内五人制足球比赛,由表1、表2可见,纵观这五场比赛,角球战术共65次,其中长角球25次、短角球17次、战术配合23次;界外球共184次,其中直接回传59次、摆脱接球26次,战术配合102次;任意球战术48次,其中直接射门15次,直接回传13次,配合射门20次。横向观察此表,界外球战术的配合传球次数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原因是由于室内五人制的场地所限制的,因为比赛的球场长度为38~42 m,宽度为18~22 m,场地小是五人制足球比赛的特点之一,每支队伍大多数在中前场传接球寻找进攻良机。也就是说出界、失误、抢断和破坏的几率增加。所以说,界外球比角球和任意球战术的配合传球次数和出现的频率都要高。

3 . 2世界高水平五人制足球比赛任意球战术前场参与人数统计分析(见表3)

综上所述,直接射门和配合射门的次数比直接回传的次数多,是因为室内五人制足球比赛场地小,在前场的任意球基本上都能够直接射门,只要脚法固定,破门的几率非常大。只是在本队赢球想通过传接球延误时间或者没有绝对得分机会的任意球时,才会选择回传本方队员和守门员。任意球战术不需要太多人的参与,最多不超过3人。因为室内五人制足球比赛中,它要讲究攻守平衡,本队在对方半场罚任意球时,必至少要有一名队员在本方后场进行保护。当对手打反击时,最起码还有一名防守队员进行延缓、保护,为同队队员回位争取宝贵的时间。

根据录像观察,直接射门和参与的人数最多,世界高水平室内五人制比赛任意球战术中,统计数据显示直接射门采用的频率最高,主要是以2人进行配合,最终射门,简洁、实用是五人制足球比赛中罚任意球的原则之一。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在世界杯高水平五人制足球比赛中界外球战术比角球和任意球传球次数和出现的频率都要高。

(2)世界高水平五人制足球比赛角球战术中,每支球队通常运用长传角球进攻战术。

(3)任意球战术中直接射门参与的人数最多,世界高水平室内五人制比赛任意球战术中,统计数据显示直接射门采用的频率最高,主要是以2人进行配合,最终射门。

(4)世界高水平室内五人制比赛中界外球是定位球战术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得分几率也是最高的。

摘要:本课题的主要任务是对世界高水平室内五人制足球比赛定位球战术特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包括:任意球战术、界外球战术、角球战术、)以使得人们对于世界高水平室内五人制足球比赛定位球战术有一定的了解,并为从事足球专业训练的广大教练员和有关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信息。可以为日后进行室内五人制足球比赛科研统计工作提供借鉴。

现代篮球技战术特点分析 第5篇

关键词:现代篮球;技术特点;战术特点

1 现代篮球技术特点

当今世界篮球运动正朝着高智谋、强对抗,高、快、准、变以及风格打法多变的方向发展,因此,篮球技术紧跟着这一大趋势,朝着合理、实用、高效、快速、准确的方向发展。

1.1 移动技术

现代篮球强烈的对抗性是其基本特征,表现在比赛中防守人与进攻人的距离越来越近,大量采用贴身攻、防技术,队员移动的特点是在有较大阻力的情况下进行,移动时必须是快速、有力,而且要灵活多变。表现在进攻时,多是小范围内的突然起动、变向和变移动。如摆脱接球、转身跨步摆脱防守,因此,要求移动时起动快,步幅大,同时,加上身体的暗力,挤靠对手抢占有利的位置来完成攻击任务。

1.2 传球技术

现代篮球比赛传球的特点是隐蔽性,表现在传球的突然性和技巧性增强,与其它技术结合更加紧凑,使得传球点多面广,变化莫侧,更能休现战术要求。当代传球技术的发展表现出传球动作幅度小,主要是手腕、手指发力,所以,出手快、变化多,令防守队员防不胜防。

1.3 投篮技术

由于现代篮球比赛防守强悍,攻防对抗异常激烈,因此,从容投篮的机会越来越少。投篮技术的新变化首先表现在各种贴身强行进攻的投篮技术的出现,利用身体力量主动挤靠对手强行投篮。其次,利用做动作迷惑对手造成时间差或位置差,制造投篮机会。各种跨步投篮、后仰投篮、空中补篮、扣篮技术大量运用。第三,由于三分球规则的出现,促使远投技术的发展,投篮距离加大,准确性提高。上述情况的变化,使得投篮技术动作上出现了投篮出手快、出手点高、不拘泥于固定的投篮方式,使得投篮技术动作更为精彩。

1.4 运球技术

近年来,以美国运动员为代表,大都采用以侧对防守者“提拉式”运球,这种运球动作以肩为轴,大臂动作幅度大,手与球接触时间较长,用身体隔开防守人,既能保护球又便于与转身相结合,变化运球方向,以便寻找攻击时机,摆脱防守,从而提高运球的攻击性。

1.5 突破技术

当前突破技术运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突破冲击力大,强行突破运用较多。由于现代防守步法灵活,堵截动作到位,所以,必须充分利用身体贴靠对方,抓住时机,突然加速,才能突破防守。另一个特点是突破时,如遇防守封堵进攻路线,则运用转身,改变突破方向或用身体挤住对手强行攻击。突破技术发展的第三个特点是世界强队中的高大队员也普遍掌握突破技术,从而丰富了高大队员的进攻手段,扩大了进攻区域增强了个人攻击能力。

1.6 抢篮板球

现代篮球技术突出的变化是起跳早,制高点高。其原因:一是队员身体素质普遍提高;二是改变过去抢篮板球时先判断再抢位挡人,然后起跳的观念,只要球一出手就开始抢位,并尽快起跳占据有利空间,使整个抢篮板球的行动提前。抢篮板球的另一个发展是队员善于连续起跳,并用点拨球技术获得球。这是因为现代篮球比赛抢篮板球的人数增加,在狭小的地面与空间,几个人同时冲向球,很难直接抢到球,不得不用点拨球将球拨向处于有利位置的同伴。此外,抢得篮板球后的直接补篮和扣篮技术也相应发展很快。

1.7 防守技术

防守技术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防守重心低,脚、腿、上体及手几个部位协调用力进行防守,移动速度快;防守的主动性、攻击性强。先发制人,主动抢位,时刻给对手压力,迫使对方失误,化被动为主动;敢于身体接触,防守距离很近,合理地运用身体的暗力,压迫对手,全力以赴争夺球。

2 现代篮球战术特点

2.1 防守战术特点

现代篮球运动防守最大的特点是“攻击性”与“多变性”。根据对方的特点,不断变换防守战术,使对手难以适应,始终处于被动。战术运用中按照“以球为中心”,以争夺控制球权为目的,最大限度地利用规则,敢于身体对抗,切断对方联系,破坏对方配合。彻底改变过去“落位、布阵、随球移动,有球紧、无球松”的消极防守理念,以攻击性和多变性为防守的指导思想。具体特点为:(1)混合运用盯人和联防战术,整合其优点,加强防守的攻击性。(2)“以球为主”,对持球人大胆紧逼,控制其投、传、运、切,给同伴创造断球机会。(3)近球区以多防少,远球区以少防多。强侧主动夹击,围守、协防,切断对方传球路线,弱侧防守以少防多,控制对手向篮下切人,防止对手在限制区内接球。(4)扩大防守范围,防内线与防三分球并重。

2.2 进攻战术特点

进攻战术向灵活机动、快速多变、大范围穿插的移动进攻方向发展,具体现在:(1)打破锋卫界线,位置分工模糊。当代篮球运动要求每个队员技术全面,所以,在不同的位置上攻击,既能内,又能外。(2)战术形式趋向简单化。当前世界强队在进攻中多采用移动进攻,这种战术的特点是无固定配合路线,战术形式简单。始终保持进攻的层次和连续性,在移动中主动掌握节奏,造成对方防守漏洞,取得良好的进攻机会。(3)强调“抢攻”。抢攻是指快攻不成功,阵地进攻尚未形成之前阶段的攻击。抢攻能有效地发展个人攻击特点,容易造成对方措手不及,是当代篮球战术的又一特点。

3 结语

篮球技术是队员在比赛中为了攻守目的所运用的各种专门动作的总称,它是进行比赛的主要手段,是篮球战术的基础。篮球技术根据它在比赛中的目的、任务分为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进攻技术有传接球、投篮、运球、持球突破等;防守技术有防守对手、抢球、打球、断球。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中都有移动、抢篮板球。综上所述,篮球技术随着篮球运动的传播与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呈现出连续性与阶段性特点,不断地向高水平发展。

(责任编辑 末蓝)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basketball tactics

(Jiangmen Polytechnic, Guangdong Jiangmen 529090)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various perspectives on the modern basketball technical and tactical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improve basketball skills,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nd competition.

李晓霞的技战术分析 第6篇

据此,本文通过观看李晓霞的比赛录像统计出她在五场比赛中的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李晓霞。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阅读了大量乒乓球技战术方面的书籍,查阅了大量相关的文献和技术资料,并对所查阅的文献和资料进行整理并归纳综合分析。

2、录像观察法

通过观看李晓霞的五场比赛录像,从数据上进行技战术统计。

3、三段指标评估法

本文采用乒乓球三段统计法对比赛进行技战术分析和评估(见表1)。

段得分率=段合计得分/(段合计得分+段合计失分)×100%

段使用率=段合计得分+段合计失分(/全场得分+全场失分)×100%

4、数理统计法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处理。

5、逻辑分析法

通过观看李晓霞的比赛录像将得出的数据进行汇总,根据数据信息分析李晓霞的技战术特点及优劣势。

三、结果与分析

李晓霞的技战术分析:

李晓霞是现代世界女子选手中横板进攻型打法的杰出代表,她人高马大,护台面宽,基本功扎实且非常全面,反手无敌,正手突出,正手的杀伤力在女运动员当中可算是超群绝伦。通过观看她的比赛录像,统计得出她在五场比赛中的具体得失分情况及各项技术的使用情况(详情见表2)。

下面通过表2进行分析李晓霞的技战术具体情况,统计得出李晓霞在发抢段、接抢攻段和相持段的得分率和使用率。在五场球的发球抢攻段中李晓霞共得分69分,失分34分,使用率为23.53%,得分率为64.2%,但从使用率和得分率上来看,李晓霞在五场球的表现中时好时坏,在前三板的得分率上较低。不过李晓霞发球直接得分虽然较少,但她能够利用好第二板打出高质量的进攻,这一点很宝贵,也成为了她在发球抢攻段中主要的得分手段。李晓霞在发球抢攻段和左手握拍运动员(丁宁、石川佳纯)的得分率高于右手握拍的运动员(刘诗雯、陈梦、冯天薇)。

李晓霞在五场球的接发球抢攻段中李晓霞共得分59分,失分55分,使用率为25。22%,得分率为52。12%,和发球抢攻段中的表现相比,李晓霞这一环节表现好一些。接发球抢攻的意识较强,处理球相当果断,毫不犹豫,在接球后抢攻的运用上李晓霞积极主动,得分较高。

李晓霞在五场球的相持段中李晓霞共得分125分,失分128分,使用率为51.84%,得分率为49.2%,李晓霞在相持中表现的较为果断,雷厉风行,掌控着球的节奏,相持段常处于上风,击出的每板球的质量都比较高,使得对方一般都以过渡为主,导致对方的击球质量下降这样她就有更多的时间进攻从而占据主动。也体现了李晓霞在相持段的能力,及整体实力。在侧身的使用率上李晓霞每场球都有侧身得分的记录,得分率平均高达5个,这也体现出李晓霞打球凶狠,打法先进。

四、结论

1、李晓霞在发抢段的得分率为及格,使用率为不及格。

2、李晓霞在接抢段的得分率为优秀,使用率为优秀。

3、李晓霞相持段的得分率为及格,使用率为良好。

参考文献

[1]樊雷.对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李晓霞的技战术分析[J].科技信息,2010(9):134-134.

马龙对波尔技战术分析 第7篇

马龙在队内是技战术较全面的选手之一。凭借稳定的国际比赛成绩马龙代表我国参加了伦敦奥运会的团体比赛。在诸多新人的竞争中马龙脱颖而出, 稳定且出色的表现得到了教练组的认可。只要在此后的大赛中能够延续出色的状态与表现, 马龙很有希望成为中国男队挑大梁的主力。

一 结果与分析

三段指标评估法按照发球抢攻段、接抢攻段和相持段对运动员进行得失分统计, 并使用单打比赛三段技术评估标准对所得数据进行比对分析。 (见表1)

注:采用吴焕群等对乒乓球单双打比赛三段技术评估标准。

得分率=段得分/ (段得分+段失分) ×100%

使用率= (段得分+段失分) / (全场得分+全场失分) ×100%

1. 两场大赛中马龙对波尔的综合技术分析

比赛结果: (第50届) 马龙—波尔2∶3 (11∶9, 11∶9, 10∶12, 5∶11, 7∶11)

(世界杯) 马龙—波尔4∶0 (11∶4, 11∶3, 11∶8, 11∶9)

在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 马龙在第50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发抢段占有优势, 接抢段不占优势, 相持段处于下风。输在接发球、正反手相持这两项技术上。马龙的发抢段是马龙主要得分环节, 接抢段较为薄弱。波尔的发球给马龙制造了不少的麻烦。相持段马龙的正手拉技术在与波尔的多拍抗衡中处于下风, 反手相持中马龙急于求成, 造成失误丢分较多。综合分析, 马龙主动进攻稍占上风, 由于接发球技术不过硬, 导致接发球、相持对打两个环节处于被动。

经过近两年的磨练, 马龙已具备了世界超一流的技战术水平。在2012年世界杯男单决赛中马龙整体技战术与波尔相比已占有一定优势。数据表明, 马龙的发抢段优势依然能够保持, 接抢段技术有了很大改进, 使波尔在接发球段的相对优势大大减弱。在双方的相持对攻中双方基本处于均势。

2. 两场大赛中马龙发球抢攻阶段技术分析

马龙对波尔在两场大赛中发球抢攻阶段的分析评估结果。 (见表3)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到, 在发球抢攻阶段, 马龙在第50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 发球抢攻得12分、失8分, 数据说明马龙的发球及发球抢攻给波尔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单看发球抢攻段, 马龙的得分率达到60%, 使用率达到良好, 说明马龙发球抢攻阶段的技术稍占上风。在2012年世界杯男单决赛中, 马龙发球技术仍能直接得7分, 发球抢攻得13分、失1分, 发球抢攻阶段马龙得21分、失2分。总体分析, 马龙发抢技术相对波尔占有较大优势, 这是本场比赛取胜的重要因素。

3. 两场大赛中马龙接发球抢攻阶段技术分析

马龙对波尔在两场大赛中接发球抢攻阶段的分析评估结果。 (见表4)

从表4中我们看到, 在接发球抢攻阶段, 马龙在第50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的失分主要集中在接发球被攻负6分, 接球后进攻负6分这两个方面。接发球抢攻阶段马龙净负4分, 说明马龙的接发球技术还不够成熟, 虽然上手率达到优秀的水平, 但是得分不多。在2012年世界杯男单决赛中, 马龙逐步适应了波尔的发球技术, 接发球积极主动上手, 迫使波尔发抢一项只净胜3分, 在接发球抢攻阶段, 马龙净胜3分。接发球技术的提高, 使马龙在相持中占据了主动。

4. 两场大赛中马龙相持阶段技术分析

马龙对波尔在两场大赛中相持阶段的分析评估结果。 (见表5)

通过表5我们能够看出, 马龙对波尔在两场大赛中相持阶段的得分率分别为37%和52%, 技术评估分别为不及格、良好。使用率为42%和40%, 技术评估均为及格。数据表明, 马龙在第50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相持技术丢分较多。正手相持净负6分、反手相持净负3分、侧身正手相持净负2分。马龙相持技术总体处于下风, 是导致最后失利的主要因素。在2012年世界杯男单决赛中, 马龙相持技术大有提高。正反手相持得失分与波尔持平, 侧身相持仅负1分。正反手相持能力的提高是马龙最终战胜波尔的重要因素。

二 结论

第一, 马龙在比赛中技术全面、前三板进攻技术尤为突出。马龙发球质量高, 与发抢技术配合得较好。今后还须在发球变化、发抢质量、发抢技术使用率等方面提高。

第二, 马龙的接抢技术有较大提高, 两次大赛接球抢攻一项由负4分到净胜3分。数字上的对比说明:马龙对接发球技术大胆改进, 变被动为主动, 回球质量有较大提高。

第三, 马龙在第50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相持技术处于下风, 整个相持段为得15分、失26分, 这一差距导致马龙最终失利。2012年世界杯男单决赛中, 马龙与波尔全台相持数据为胜14分、负15分, 正反手相持技术的提高, 是马龙最终战胜波尔的重要因素。

综上分析, 我国乒乓球优秀选手马龙正在走向成熟, 技战术全面、竞赛心理稳定、体能充沛使马龙在与世界一流高水平选手对抗中占据了主动权。

摘要:本文通过对2012年乒乓球世界杯、第50届世乒赛马龙与德国波尔两场比赛技战术的数据统计, 进行对比分析。运用三段指标评估法, 分析马龙在两场比赛中技战术方面的优势与不足, 为今后各级兵乓球训练提供相关的统计分析资料。

关键词:马龙,发球抢攻,对比分析,技战术

参考文献

[1]郭清林.第5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半决赛决赛王皓技战术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 2010 (1)

[2]韩晓虎.第50届世乒赛王皓技战术的统计分析[J].中国药科大学, 2010 (3)

[3]乔红.从十运会看我国女子乒乓球的现状和发展[J].中国体育教练员, 2006 (4)

[4]国家体育总局《乒乓长盛考》研究课题组.乒乓长盛的训练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2

[5]袁玉峰.北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团决赛分析[J].韶关学院体育学院学报, 2009 (6)

中越毽球运动技战术对比分析 第8篇

1 中越毽球运动技术分析

毽球运动技术主要分准备姿势、移动、起球、发球、攻球和封网六大技术。由于准备姿势和移动技术各国运动员运用基本一致,在此不作分析。

1.1 发球

中越共性:侧身脚背发球。发球是比赛的开始,也是进攻的开始。比赛中,发球的目的就是破坏对方的一传到位率,甚至直接得分。传统发球技术有三种:正面脚背发球、正面脚内侧发球和侧身脚背发球。但目前,中越两国运动员选择发球方式都已超越传统发球技术,而是在侧身脚背发球的基础上加上里合脚,击球点不是在落地前20cm处而且在肩部左右的高度,以类似侧身里合脚掌踏攻球技术,将球大力击出。这种发球击球点高、力量大、球速快,如再加上落点和弧度的变化,就有很强的攻击性。从视频上可看到,只有中国混双的男队员和女团的一名队员还采用传统的正面脚背发球之外,其余的基本都采用这种发球方式。为了加强发球的破坏性,两国队员都希望在发球上破坏对方,从而为本方转守反攻提供机会。

1.2 接球

1.2.1 中国特色:盘踢接发球

毽子起源于五千年前的南北朝或更久远的时期,中国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民族,同样在踢毽子踢法上也沿袭了几千年的历史习惯,因此中国毽球运动员习惯采用最古老的踢毽子技术----内脚弓踢球,这种踢法也叫“盘踢”,主要是在踢球时大腿向外侧打开,脚内侧端平,击球部位在脚弓内侧面中部,以踝关节带动小腿由内向上发力将球击起。这种接球比较平稳,是我国典型的传统内敛思想,即把生发的能力返归根本,不至于向外分散[1]。也就是说,中国队员的思想比较传统,习惯于接受传统方式,求稳心态重却缺乏创新性。但这种方式接球面种较小、接球点高,比赛中,对于快速度来球往往错失接球良机,从而影响组织进攻。

1.2.2 越南特色:绷踢接发球

越南是在沿袭了中国毽球的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良的,他们主要采用正脚背接球,这种踢法也叫“绷踢”,即踢球时脚背面绷直,击球部位在脚的跖趾关节处,由脚踝整个绷直向上或向外发力,将球踢起。这与越南近几十年改革开放,向外融合的思想是一致的,这种接球方法动作简单,接球面积大,且接球点较底。这种击球技术也是比赛中防守救球的重要技术,常常能救起封网队员封网后的“窝果”球和球离身体较远又无法移动到位的几近落地的球,为组织反攻奠定基础。

1.3 攻球

1.3.1 中国特长:踩踏、倒勾攻球

中国毽球队根据自己队员身高的优势,主要采用踩踏球进攻技术,尤其在女子项目目,无论单打、双打还是团体赛,无一例外的运用这种技术,男子只有在单打项目上运用,其优点是面对防守队员,便于观察对方防守情况,可把球踩踏到对方薄弱部位。缺点是由于击球点低,力量小,容易被对方封网拦截。

1.3.2 越南特长:倒勾攻球

越南队员善于利用自己的身体灵活的优势,结合藤球的动作(越南教练阮春幸的发明及改进)习惯运用倒勾技术进行进攻,女队员也不例外,如在第六届世界毽球锦标赛上,越南女队队长(“背对球网,抡起大腿仿佛时针一样,沿着腰部转了一个圈,人跳至最高点,将毽球狠狠地踢向对方防守薄弱的区域。”研究发现,越南女队员的动作已男性化,这也许就是越南女队在此届锦标赛上取得冠军的原因。男队员还常常加上凌空里合脚动作。这种技术优点是击球点高,动作幅度大,攻击性强,对方封网有一定困难,但该技术难度大,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容易对队员造成身体伤害。不过男女队员在单打项目上还是主要以踩踏技术为主,因为个人防守的空档大。

2 中越毽球运动战术比较分析

随着毽球运动技术的不断发展,比赛中进攻技术又明显强于防守技术,为了突出各自的技术特长,在战术的选择上,中越两国呈现了两种风格迥异的战术流派。

2.1 进攻战术

2.1.1 中国:注重身高,强调二传的配合型

中国在运动员的选拔上习惯注重身高,主攻手的要求更高,往往都是采用高个子,配合踩踏球和倒勾球两种进攻技术。特别在团体项目上,一人主攻,一人副攻,一人负责一传是最常规的进攻方法,三人分工明确,强调配合,这样的战术安排对担任二传的选手要求比较高,选手的压力也比较大,因为二传的作用至关重要,传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进攻成功率。中国典型的利用身高、强调一传到位、突出二传作用的战术方式的优点是,由于主攻手减小击球的次数,移动、跑位相对较少,从而保存了体力,更有利于长时间的作战;缺点是由于太强调二传传球的到位率,有时会造成二传与主攻手的矛盾,从而影响全队技术水平的发挥。

2.1.2 越南:突出灵活,重视主攻的自传自攻型

越南地处热带,人种明显偏矮小,他们没有身材高大的优势,因此他们较少采用踩踏球和倒勾球进攻方法,而习惯于采用类似藤球动作的翻腾或翻转凌空抽射的进攻手段,强调主攻手自传自攻,特别在男队团体的比赛中,场上无明确分工,每人都是主攻手,每人都是一传二传。不过在第六届女团比赛上,她们运用融合我国的以一个主攻手为主的打法,其余两人配合接球,但进攻时还是自传自攻,从而在世界锦标赛上第一次取得女团冠军。自传自攻型的优点是,主攻手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调整进攻地点、击球高度等,充分发挥个人特长,但由于多次的传球进攻,跑动次数较多,从而体力消耗过量,容易造成体力下降,从而影响进攻的质量。这也与越南具有强烈民族独立意识和强调其独立自由的文化民族本色相符合。

2.2 防守战术

2.2.1 中国:“二一”防守阵型

防守上中国毽球队也是主要利用身高的优势,采用“二一”的阵型[5],即两人在网前封网,一人在后面防守,这方式也有利于防守转进攻,一旦防守队员把球接起,二传转身接传球,主攻手则退到网前旁边做好进攻准备。

2.2.2 越南:“一二”防守阵型

越南毽球队根据自己身材矮小、动作灵活但技术全面的特点多采用“一二”的防守阵型[5],即一人在网前封网,二人在后面防守,但由于现在各国都在进攻技术上加强力度,特别男子踏踩球和倒勾球的力度很大,仅在后面防守很难接起力量大的球,因此现在越南也同样加强

网前封网,但守攻转换时还是采取多点进攻结合立体防守的越式流派。

3 小结

3.1 中越两国的技术各有所长,特别在比赛中采用一传的接球技术各有特色。中国善于用脚内侧击球方法,触球面小,击球点高,但却加快进攻进程,同时也表现了典型的中国内敛传统思想;越南习惯用脚背正面接球,触球面大,击球点低,增长击球时间,也表现了越南向外张扬的个性。

3.2 中越两国在进攻技术选择各有利弊。中国善于利用运动员身材高大和强调以二传为主配合特点而主要采用分工明确的踩踏和倒勾技术结合;越南却是根据自身矮小、灵活多变优势结合藤球的腾空翻转自传自攻技术进行大力扣杀。

3.3 中越两国在防守战术上运用刚好相反,中国习惯采用“二一”阵型,注重封网;而越南常常采用“一二”阵型,注重个人防守。

随着毽球运动在世界的推广,毽球运动水平越来越高,目前尽管中越两国的技战术代表了世界最高水平,但其他国家的毽球水平大有迎头赶上的势头。因此,为了毽球技战术的进一步提高,两国之间的技战术还需进一步的相互融合、相互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为毽球运动在世界推广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唐彦,何仲恺等.毽子运动文化演绎[J].体育文化导刊,2010(7):109-112

气排球的基本技战术研究 第9篇

1 气排球的基本技术

总体上来说, 气排球是一项减速、减重、适合放宽规则、缩小场地、降低网高的排球类运动, 同时又是保持一般排球类特征的新型运动项目。气排球是我国民众群体的创新, 从运动上来说, 其又蕴含许多技术含量, 在比赛规则、健身和娱乐方面都有体现。

普通的排球比赛运动, 基本技术有“发、传、扣、拦”, 气排球在很大程度上与普通排球类似。在研究中发现, 有些具有多年排球比赛经验的队员在进行气排球运动时并不能得心应手, 反而有些别扭, 这是因为气排球与排球在球质上具有很大差异性。气排球质感柔软, 非常轻盈又具有弹性, 只要轻轻一击, 就可能对球造成出界;因为球比较轻, 所以, 对空气流动因素的限制条件比较大;球体本身比较大, 扣球时手腕无法包住球, 导致扣球时球的运动轨迹难以掌控。在比赛规则上, 气排球的起跳扣球必须在离中线2 m远的限制线以外, 此外, 对手可以针对扣球进行拦网;如果是在限制线以内的球, 过网时需要达到向上跃起的弧度, 即抛物线状, 对手不能对此进行拦网。气排球的一些基本技术因场地、规则、球质等因素的不同呈现差异性。通过实践和对气排球本身的研究, 对气排球一些基本的技术要领总结如下。

1.1 接发球技术

接发球主要是用双手进行传球、捧球、垫球。基本动作要领是先预判即将运动过来的气排球所要达到位置, 用手迅速垫到球的下方, 再以自己手臂或者手指将气排球垫击或者弹击出去。

1.2 二传技术

用单手托球或者用双手托球。单手接球时, 要保持手心向上, 将手放到球的底部, 再将球反弹出去;如果是双手接球, 用手腕轻弹球下部。应该注意的是, 对二传球的应力要在扣球手前面3 m左右的高度, 这个高度比较适合扣球。

1.3 扣球技术

扣球一般分为冲跳扣球和证明扣球。冲跳扣球主要是看球的距离, 球如果在限制线内, 队员可以从限制线之外向前冲跳, 在起跳的同时, 要找到扣球最佳的点, 以使球的运动方向正确;证明扣球是在球移动过来之前, 迅速调好位置, 使球在自己的正前方。不论是哪种扣球, 都要掌握好击球的时机和击球的位置, 如果扣球时, 对方有拦网意图, 可以适当地改变扣球方位, 一招制胜。

1.4 拦网技术

看准对方, 如果对方在2 m限制线之外准备扣球, 即要准备进行拦网。与一般排球比赛一致, 拦网的手可以伸过网进行拦截, 但是不能先触网或者击球。拦网不单是针对对方的扣球、垫球和传球也可以进行拦网, 如果是对方的发球, 不能进行拦网。

1.5 发球技术

发球分为钩手发球、下手发球和上手发球。发球时, 球不要太高, 否则难以过网或者容易被对手抓住把柄;发球时, 球的位置应该在手的中部, 借助手臂的力量进行击球;如果球基本稳定, 可以适当加大发球力量。

2 气排球的基本战术

所谓气排球的战术是指在气排球运动中, 运动员在符合基本规则的情况下, 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一些合理动作。以下是几种基本战术。

2.1 基本进攻阵式与战术

气排球运动中的基本进攻阵式与战术主要有“一二一”阵式、“二二”阵式、“插上”进攻阵式、“两次球”进攻战术、“平拉开进攻”战术和“跑动进攻”战术, 另外, 前几种战术都可以与“跑动进攻”战术进行配合。“一二一”与“二二”阵式主要是从阵型上来分, 前者是左右两人为进攻, 中间一人辅助进攻;后者是前后各两人, 每人都有自己一定的防攻区域, 随机地进行攻守, 战术均匀, 全面。“插上”进攻阵式, 主要是安排主二排前后的轮转。“两次球”战术是接发球的队员直接进行传球, 进攻中加快速度进攻, 出其不意。“平拉开”进攻主要输寻找对方拦网的盲点, 进行扣球或者垫球。在对手位置不好的时候, 如果对方进行拦球, 很容易造成出界。

2.2 基本防守阵式

气排球的基本防守阵式分为“单人拦网”阵式和“双人拦网”阵式。“单人拦网”阵式顾名思义, 就是只安排一位专门防守人员进行拦网封堵, 其他队员则保持半弧形阵型, 并保持半蹲姿势, 如果拦网失败, 则后面的队员继续进行封堵。一般来说, 如果对手的进攻趋势不是很强烈, 则适合安排单人拦网, 其他人紧密配合。如果对方攻势过猛, 则有必要切换战术, 进行“双人拦网”——两人协同拦网, 另外两人站在后方卡主死角, 进行漏防。

2.3 气排球的个人技术和战术

(1) 仔细观察, 反应灵敏。气排球赛场情况瞬息万变, 保持高的灵敏度才能及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形, 做出相应回应。

(2) 保持良好手感和球感。要想在赛场中得心应手, 熟悉球感和保持良好的手感也是分层重要的。

(3) 熟练单手击球技术。由于气排球具有轻盈、弹性大的特点, 许多动作其实都可以单手完成。单手进行击球, 反应速度快, 灵活且稳定。

(4) “扣”“吊”结合的个人战术。气排球比赛中, 优秀的比赛队员通常利用扣球和吊球结合的战术进攻, 特别是在远网进攻时, 扣球的难度大, 可以通过扣球进行协调。

3 应当克服的常见技术缺陷

3.1 扣球容易失误

扣球失误是气排球赛场上常见的失误类型, 扣球时容易造成球没有过网或者出界。究其原因, 主要还是在队员对网的位置判断不准确, 时空感不佳, 手腕和手臂发力不协调。应当把握好扣球的最佳时机, 估算好网的位置, 和过网的最佳力气和方向, 将失误降到最低。

3.2“守株待兔”式的二传

通常在赛场中, 二传手的任务主要是进行传球, 有的二传手位置基本不动, 等着一传到位。但是面临复杂的赛场, 只要对方发动有利的进攻, 二传手基本就传不到球, 成功率大大下降。相反, 二传手应当主动配合进攻, 灵活处理传球, 提高战术配合。

3.3“手脚分离”

不少的队员灵活度不高, 在球运动过来的时候, 第一反应是直接伸手去接, 而腿脚却没有移动, 很难达到精准的接球和扣球。正确的做法是手脚并用, 先动脚再动手, 先迅速移动到近球点, 再迅速伸手。

4 结语

气排球的发展历史比较浅, 但其适应人群非常广泛, 有着很大地发展和普及前景。在质感上, 气排球轻盈简便;在性能上, 气排球集娱乐、观赏、比赛、健身于一体;在技巧上, 气排球的基本技术和战术不断地在实践中被运用。总之, 应进一步加大对气排球技术和战术的运用, 推动我国气排球运动水平的提高。

摘要:气排球在现代生活中是一项重要的运动, 兼娱乐休闲与比赛竞技, 参与者的年龄层次比较广泛, 老少皆宜, 且这项运动存在诸多技术层面与战术层面上的技巧、策略。该文在调研和相关文献以及多年实践的基础上, 对气排球丰富的技术含量和战术含量进行研究分析, 在基本技术和战术下, 进行再创新。

关键词:气排球,技术,战术,体育创新

参考文献

[1]毕鑫鑫.山东省老年气排球发展现状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 2014.

[2]余勇.福建省气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集美大学, 2014.

[3]郭艳.气排球运动在贵州高校推广和普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 2014.

朱国福散打技战术阐要 第10篇

国考获荣,朱国福于1929年7月应邀任南京中央国术馆教务处处长一职,执教中央国术馆。朱国福提倡“斥花架,重实用,练为战”的武术运动方针,推行以“形意、太极、八卦、摔跤、搏击、短兵、劈刺”为主的教学课程,把中华武术引向了实战型运动方向,从此开创了武术运动的新篇章。执教中央国术馆,朱国福以身作则,寓教于道,精心教授,培养出了一大批武术精英。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朱国福及其门生称霸中华武林达数十年之久,而当今武林名家亦多出其门下。

朱国福精技绝学如此长盛不衰,其玄奥何在?为探其详尽,不妨让我们先来观看朱国福在国考中的一场比赛。

甲:朱国福(上海代表队),乙:滕万里(四川代表队)。(甲乙二人上台后,向孙中山挂像鞠躬,裁判宣布比赛开始。)

裁判令声刚落,只见甲猛然抬头,紧接着一个右鸡步向乙中门钻去;见甲来势凶猛,乙立即向左闪展半步,同时一个右勾捶向甲左肋掼来;甲身形将至,突然一个左崩拳向乙右肋打去。乙未能打着甲,甲却将乙崩翻丈余之外,乙立时不能起身,向裁判表示服输。

说明:旧时散打的比赛规则是“不准踢裆、不准挖眼、不准叉喉”,运动员不戴拳套和护具。因此,常常是一拳一脚定胜负。

一场比赛几秒钟解决战斗,如果放慢动作即可看到:当甲左崩拳冲出时,其肘将乙右勾手锉开,拳头如矢打在乙右肋,这就是形意拳的破击技术!

形意拳经云“起也打,落也打,起为破,落即打”,一气呵成。甲崩拳冲出时为破、拳头落在乙肋部时为打,破中有攻,攻中有破,破即是攻,破攻合一。

为进一步比较形意破击技术和一般防反技术之优劣,下面就这两种技术动作进行分析:

防反技术动作演示(设甲进攻,乙反击)

1.甲用直拳或摆拳攻打乙头部时,乙用拳臂格挡(或拍挡),并用另一拳还击。乙也可以躲闪,并伺机还击。

2.甲用直拳或摆拳攻打乙腰腹部时,乙用拳臂格挡,另一拳还击。

3.甲用弹腿踢乙腿部时,乙向侧方闪展,伺机还击,也可向后撤半步再进攻。

破击技术动作演示(设甲进攻,乙破击)

1.甲用直拳或摆拳攻打乙头部时,乙用钻拳或横拳攻击甲头部。

2.甲用直拳或摆拳攻打乙腰腹部时,乙用崩拳或炮拳攻击甲腰腹部;

3.甲用弹腿踢打乙腿部时,乙即“狸猫上树”用脚踩甲之胫骨及脚部。

上述演示说明:防反技术中,乙需用两个技术动作才能完成,而破击技术中乙只需一个技术动作即可完成。显而易见,后者快于前者。快,则对方无以应变,无法躲避打击;反之,则能化解。

尽管形意破击技术先进高超,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形意破击技术要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必须经过长期、大量的模拟技术训练,才能准确地掌握破击时机和角度,只有通过长期的训练才能逐步提高破击时的手感和脚感,这种训练既是一种专项训练,又是一种艺术感受。专项训练是技击技术的基本功,练习基本功是艰苦的,但苦中有乐,可以感受到弓与弦般的交融,体味到手和脚破击时的神韵。也许,这就是形意破击技术的魅力。正是因为这种魅力,吸引朱国福乐此不疲而筑下坚实基础。正是基于此,朱国福的破击技术才升华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让你打不着我,我却能打着你”的至高境界。

应当说明,破击技术与防反技术,模拟训练由于基本技术动作不同,因此掌握的时机和角度也不同,手感和脚感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另外,防技术有高踢腿,而形意的破击技术没有,因为腿高是空,形意拳忌用高腿技术。

朱国福常云:“你不动,我不动,你一动,我先动。”国考中,朱氏与滕氏之战正是用的这种后发制人的战术。当朱氏进身时,滕氏闪展半步同时出拳,见滕氏左肩一动,朱氏料其必出右拳。瞬间,朱氏左崩拳闪电般地崩破而击之,正所谓:左肩动,右拳出,右胯低,左腿起,拳出腿起身形难移,破击之良机也,这正是朱国福在长期的实战中总结出来的技击经典。

毋庸置疑,破击技术是后发制人的先决条件。破,在对方出拳时用拳肘破而击之;破,在对方起腿时以脚踩破而击之,手破手,脚破脚,这就是形意拳破击技术的具体体现。只有精于破击技术,在后发制人时才能稳操胜券。

形意拳经云:“宁在一气先,莫在一气后。”实战中,心理战、精神战尤为重要。国考中,朱氏与滕氏对阵时,朱氏猛然抬头,以如炬目光刺透滕氏双眼,令其心惊、神慌、意乱气短。如是,滕氏出拳滞疑变形,是为朱氏破而击之矣。显然,朱氏抢在滕氏气息调整之前,身形闪至,将其崩翻。

技战术水平 第11篇

技术泛指在体育活动中各种操作的技巧, 更多地反映在身体的层面, 往往体现个人掌握技术动作的水平和能力;战术是指为了达到某个目标或任务而采取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动原则或方法, 更多地反映在意识的层面, 往往体现智慧的运用。

技术中常常含有战术的因素, 战术中也有技术的因素。在技术层面, 如篮球的假动作中的虚晃躲闪练习、球类某些技术动作的组合等, 都可称之为战术。在战术实施层面, 如篮球的掩护配合等离不开传球、移动这些最基本的技术。同时, 技术在实战中的灵活运用, 往往体现一定的战术安排和思想, 如中长跑中的领先跑练习, 既可说是技术训练, 也可称为战术训练。因此, 技术与战术内涵有所不同, 但在外延上有相融合之处。

技战术的关系:技术是实施战术的基础, 战术是技术发展的方向。良好的战术意识能促进和提升技术的运用效果, 甚至可以催生、创造新的技术。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二、正确解读“战术引领带动技术的教学策略”

误读一:只有水平四以上的阶段才可以进行战术教学, 其他水平阶段只进行技术教学, 不必涉及战术教学的内容。

这种观点将战术的学习理解为间断性的, 即只在课程目标中水平阶段有具体要求的, 才会在教学内容中体现。这种认识割裂了技术和战术, 在实际操作中较易产生过度技术化教学的倾向, 忽视对学生战术意识的渗透和培养, 造成学生在战术上的营养不良。

误读二:只有球类项目才可以进行相关战术内容的教学。

上一篇:路径抉择下一篇:铁路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