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治疗三问

2024-08-06

慢性乙肝治疗三问(精选7篇)

慢性乙肝治疗三问 第1篇

乙肝的病因较为复杂, 主要致病源为乙肝病毒, 该病毒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 感染人群大, 潜伏期较长, 前期无明显症状, 这给慢性乙肝的预防和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般来说, 慢性乙肝的病因包括了以下几类。

1母婴传播

乙肝病毒可通过血液传播, 感染乙肝病毒的孕妇可通过产道对胎儿垂直传播, 从而致使胎儿感染, 妊娠晚期发生肝炎的孕妇也有可能对胎儿造成感染, 所以HBSAg呈阳性的孕妇极易将乙型肝炎病毒传染给胎儿及其他人群。如果母亲乙肝E抗原检测为阳性, 新生儿在出生后24h内未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大都会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而对于HBs Ag、HBc Ag、HBe Ag检测均呈阳性的孕妇, 其新生儿在出生后24h内应同时注射乙肝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否则感染可能性极高。另一方面, 乳头有损伤的HBSAg阳性妇女如对新生儿进行哺乳, 婴儿感染率也很高。

胎儿、婴儿一旦感染乙肝病毒, 约有90%~95%会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感染率极高, 所以母婴传染成为了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慢性乙肝传染蔓延的一个重要途径。

2交叉感染

慢性乙肝有家族聚集的特征, 这来源于家族的交叉感染, 包括了母婴垂直传播和父婴垂直传播。同时乙肝可通过血液、尿液、唾液、乳汁等多种途径传播, 所以与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长期共同生活, 很容易通过接触、污染器物导致感染, 其中“口对口传染可能是最重要方式。因为急慢性肝炎及病毒携带者的唾液中都能检查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2]”。这进一步扩大了慢性乙肝的传播和感染几率。

3血液传播

是感染慢性乙肝的又一重要途径, 主要通过输血、蚊虫叮咬等方式传播, 根据临床测定, 即使血液中只含有极微量的乙肝病毒, 便能引起乙肝的感染。

4转变

转变主要有2种形式, 一是从急性乙肝转变来, 因为乙型肝炎发病常能破坏患者体内的免疫平衡, 容易使急性肝炎转变为慢性。二是从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经过一定时期的潜伏期后发病转变而来。

慢性乙肝的治疗目前是一大难题, 传统的西医治疗周期较长、费用较高且复发率高, 而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 中医治疗凭借其独特的思维和治疗方法得到了很好的疗效, 与西医相比, 效果更佳持久, 通常也不会产生耐药性和抗药性。

中医将慢性乙肝的病理归结为气邪和气郁, 所谓气邪便是所谓的“湿热内蕴, 淤血阻络, 脾肾气虚, 湿热阻滞[3]”, 同时中医认为“肝主梳泄, 其性刚暴, 喜条达而恶抑郁[3]”, 所以若肝气郁结, 便会抑制肝气疏泄, 进而形成气郁。

根据中医对慢性乙肝的病例分析, 一般在临床对患者采取攻补结合的治疗手段。

所谓攻, 就是集中药效, 快速抑制肝毒并逐步消退, 这个环节多使用扶正祛邪, 健脾补肾, 利湿利胆的药物来清除疫毒, 如垂盆草、鸡骨草、苦参、大黄、连翘、天葵子、野菊花等, 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配合熬制, 1d3次, 7d为1个疗程, 一般6个疗程后患者小便黄色减轻, 面色开始消黄, 初步达到退黄的效果。

退黄之后便是活血, 慢性肝炎一般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 还有可能导致肝硬化, 这便是中医所言的气滞血瘀, 可采用活血化瘀的药材抑制肝脏纤维组织增生, 改善患者病症。可用赤芍4g、丹参8g、莪术10g, 当归、泽兰、水红花各20g配合煎服, 1d2~3次, 7d为1个疗程。若慢性肝炎患者伴随有肝硬化和肩部疼痛麻木, 则可用姜黄替换莪术, 并加益母草、郁金各12g, 柴胡6g, 每日1剂, 水煎服, 服6个月后复查。

养, 则是中医区别西医治疗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补气养血, 舒经活络, 既能保证患者的营养供应, 更能进一步降低药害。主要包括: (1) 养血, 慢性乙肝湿热疫毒存体, 易导致肝血亏虚, 表现为肝肾阴虚, 此时可用滋补肝肾的药物, 以太子参30g, 五爪龙、丹参、白芍各20g煎服, 每2日一剂, 每日2次, 7d为一个疗程。 (2) 补阳, 根据中医观点, 慢性乙肝患者常出现肾阳不足, 临床症状表现为怕冷、腰膝酸痛、性冷淡等, 所以可采用温补肾阳药品加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在临床中这是乙肝病毒转阴的很好方法。常用虎杖、蒲公英、龙胆草、高丽参、天麻等药材煎服, 具体用药量视患者病症而定。一般每日2到3次, 10d为1个疗程。

凭借较好的疗效和较低的费用, 中医治疗慢性乙肝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很大的推广和发展, 相信随着中医技术的不断进步, 中医治疗慢性乙肝一定可以取得跨越式的发展。

摘要:乙肝的病因较为复杂, 主要致病源为乙肝病毒, 该病毒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 感染人群大, 潜伏期较长, 前期无明显症状, 这给慢性乙肝的预防和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本文就将对慢性乙肝的病因和中医治疗手段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慢性乙肝,感染传播,消黄活血,中医治疗

参考文献

[1]涂全波.慢性乙肝治疗手段探讨[J].医学世界, 2006 (2) .

[2]王国刚.论中西医结合手段在慢性乙肝治疗中的应用[J].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6 (8) .

[3]杨启亮.肝病中医临床治疗[M].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7.

慢性乙肝肝硬化临床诊断及治疗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1月医院46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 研究小组中患者均经过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肝硬化诊断标准确诊, 并明确排除自身免疫肝病、酒精性肝、HIV感染及严重糖尿病、肾功能障碍和严重心脏病的患者。其中男26例, 女20例, 年龄36~71 (46.25±8.3) 岁。病程2~11 (4.5±1.6) 年。所有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前, 均经过相关肝脏诊断, 并记录参数。

1.2 诊断方法

患者在入院的时候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并且进行肝功能、血常规和胃镜的检查。肝功能和血常规检查:患者在检查之前需要进行空腹, 并且在检查的几天之前不能服用可能影响检查的药物如金霉素等, 胃镜检查:检查之前空腹, 并且进行局部麻醉处理, 观察患者食管周围静脉曲张和胃底静脉曲张的情况[2]。

1.3 治疗方法

确诊为慢性乙肝肝硬化的患者采用核酸类似物联合用药治疗。口服拉米夫定片[2], 10mg, 每天1次 (苏州葛兰素史克制药有限公司) , 阿德福阿德福韦醋片10mg, 每天1次 (天津葛兰素史克制药有限公司) , 连续服药治疗1年。

1.4 观察指标[3]

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乙肝病毒DNA定量变化、Child-Pugh评分及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指标 (Ⅲ型前胶原肽PⅢP、IV型胶原IV-C、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 水平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处理, 技术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6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药物治疗1年后效果明显, 其乙肝病毒DNA定量和Child-Pugh评分都明显降低。其中乙肝病毒DNA定量治疗前为 (10.59±1.09) , 治疗48周后期为 (5.38±1.71) , 治疗前后乙肝病毒DNA的定量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hild-Pugh评分治疗前为 (5.86±1.38) , 治疗48周之后为 (3.12±1.05) , 治疗前后患者ChildPugh评分明显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指标水平情况也明显降低。其中PⅢP水平治疗前为 (273.8±36.5) , 治疗后为 (140.5±21.5) , IV-C水平治疗前为 (188.9±21.7) , 治疗后为 (88.9±15.6) , LN水平治疗前为 (179.1±19.3) , 治疗后为 (103.9±25.1) , HA水平治疗前为 (381.2±25.7) , 治疗后为 (154.1±18.6) 。

3 讨论

乙肝的发病机制与机体免疫机制有关, 乙肝病毒在肝脏组织内进行DNA复制繁殖时并不直接损害肝脏组织, 只会通过炎症反应而激活机体内的免疫反应机制。如果免疫反应不破坏肝脏细胞, 引起纤维化及炎症, 则在肝功能指标检查时无法查到转氨酶, 一般检查指标为轻微异常或正常, 不能明确说明肝脏是否受损。在进行慢性乙肝肝硬化的检查时, 首先需要进行肝功能和血常规的检查, 从而观察患者病毒的数量和各项参数, 判断患者的病情程度。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也是必要的, 肝硬化通常伴随着食管静脉曲张等, 这也是肝硬化检查最重要的依据。临床的数据诊断结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分析可以准确的判断出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让医师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从而让慢性乙肝肝硬化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在临床的治疗中采用核酸类似物联合用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检测指标, 对于疾病的恢复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分心慢性乙肝肝硬化的临床诊断方法及核酸类似物联合用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医院46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 调查分析患者检查和治疗恢复情况, 记录数据。结果 46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药物治疗1年后, 其Child-Pugh评分、乙肝病毒DNA定量和血清肝纤维化相关参数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 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临床上可以通过肝功能、血常规、胃镜等联合的检查观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肝硬化, 临床使用核酸类似物联合用药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治疗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慢性乙肝,肝硬化,诊断,治疗

参考文献

[1] 陈磊, 吕志平.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1, 11 (5) :939-945, 1242.

[2] 郑国锋.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J].求医问药 (下半月) , 2013, 32 (11) :278-279.

慢性乙肝治疗三问 第3篇

本文研究的主要是通过比较分析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治疗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慢性乙肝患者临床上的具体情况, 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以来我院就诊的慢性乙肝患者共78例, 作为本次主要研究对象, 就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法在慢性乙肝治疗中的疗效以及转归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深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7月~2011年7月来我院收治的78例慢性乙肝治疗患者。本文选取对象均经过临床诊断检查后确诊为慢性乙肝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 不同程度的乏力、纳差、尿黄、便溏、腹胀等症状。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中男24例, 女15例;年龄26~68 (45.8±3.2) 岁。对照组中男22例, 女17例;年龄28~67 (43.8±3.8) 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 所有患者均按照我国医学会肝病分学会制定的乙型肝炎相关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确诊; (2) 两组患者HBV-DNA水平均在103拷贝/ml及其以上; (3) 两组患者均不是感染HIV以及甲、丙、丁、戊型肝炎患者; (4) 患者有完整的检查结果和随访记录。

1.3 方法

1.3.1 治疗组

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方法。10mg/次, 1次/d, 长期服用, 治疗时间均为三年及其以上。

1.3.2 对照组

采用拉米夫定治疗方法。10mg/次, 1次/d, 长期治疗, 治疗时间均在两年及其以上。

1.4 观察方法

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血糖、血尿常规、病毒学标志物以及HBs Ag定量、甲状腺功能等分别进行观察监测。监测时间分别为治疗前30d、治疗30d后、治疗60d后。在治疗的每个具体阶段, 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 并做好各组患者肝硬化发生概率的统计。对患者常规监测采用对身体各项指标定期检测, 病毒学标志物的监测采用酶联免疫法;HBs Ag定量采用Elecsys检测系统完成, 对患者HBV、DNA的监测, 则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进行。

1.5 评价标准

比较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HBV DNA不可测率、ALT复常率以及HBs Ag转换率情况,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病症改善情况, 对患者进行跟踪调查, 治疗结束后对患者实行Knodell评分测量, 比较分析两组HBV-DNA下降情况。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基本情况比较

治疗组方案疗效更为明显, 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明显 (P<0.05) 。见表1。

2.2 两组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 有20例患者 (其中治疗组12例, 对照组8例) 治疗后指标难度检测较大, 通过Knodell HAI评分测定, 观察HBV DNA下降幅度关系, 两组在接受治疗结束时, 评分值下降幅度与HBV DNA下井幅度的关系。见表2。

3 讨论

慢性乙肝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传染性疾病之一, 临床治疗效果也很难掌控, 一旦患上乙肝, 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带来极大的伤害, 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如果对慢性乙肝的控制预防不够及时, 病情容易恶化扩散, 导致重型肝炎、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使得治疗愈发困难, 因此, 选择合理的慢性乙肝治疗方案, 对预防护理和有效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组研究显示, 阿德福韦酯治疗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方面比拉米夫定治疗方面作用效果更好, 药效起效比较快, 适用于长期用药, 同时, 随着用药时间的增加, 药物效果也随之改善, 在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过程中, 发生耐药性的概率很低, 用药后HBV DNA不可测, HBs 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都比较高, 临床总体治疗效果比较明显。

拉米夫定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较早, 而且持续应用时间较长。大量临床经验表明, 拉米夫定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 患者需要长期用药, 临床治疗效果与用药时间呈正相关关系, 但是, 拉米夫定疗法在临床治疗中容易发生耐药性, 这就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转为其他药物治疗, 对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2]。

慢性乙肝治疗是要长期抑制HBV, 以减轻干细胞炎症坏死以及纤维化, 减少肝硬化以及多种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从而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3]。目前, 国内外对慢性乙肝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探索, 我国感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较多, 加之受到医疗技术水平等限制, 在慢性乙肝有效治疗方法上, 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提高, 积极探讨慢性乙肝治疗方案, 也是医学事业发展中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 在治疗慢性乙肝时, 要选取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方法, 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 这对乙肝转归效果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并对乙肝的进展情况产生直接影响。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比较明显, 在慢性乙肝的临床治疗中可推广使用。

摘要:选取我院2009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78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分别使用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治疗, 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阿德福韦酯疗法在HBV DNA不可测率、HBs Ag转换率等方面相对较高, 另外, Knodell HAI评分值下降幅度与HBV DNA下降幅度呈正相关。阿德福韦酯在治疗慢性乙肝方面疗效更显著, 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关键词:抗病毒方案,慢性乙肝,阿德福韦酯

参考文献

[1]朱静.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与慢性乙肝疾病转归的关系及影响因素分析[J].健康必读 (中旬刊) , 2013, 12 (11) :23-25.

[2]徐严.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与慢性乙肝疾病转归的关系及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 2010.

慢性乙肝治疗三问 第4篇

关键词:慢性乙肝,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

慢性乙肝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本病具有高发病率, 其对患者的工作、生活等造成严重的影响[1]。本文针对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慢性乙肝患者112例行病情分析, 以探究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慢性乙肝患者112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56例。其中研究组男女比例39:17, 年龄24~54岁, 平均年龄 (38.01±1.34) 岁;对照组男女比例43:13, 年龄25~55岁, 平均年龄 (39.02±1.36) 岁。两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以接收常规肝功能治疗为基础, 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 100 mg/片, 1片/次, 1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 口服, 10 mg/片, 1片/次, 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个疗程, 30 d为1个疗程。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观察指标:1个疗程后, 对两组患者的HBV DNA水平和ALT、HBe Ag进行检查, 比较乏力、腹泻、食欲减退、头晕等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18.0软件包统计分析, 一般资料应用 (±s) 表示,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应用χ2完成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指标对比:治疗后, 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 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目前, 乙型肝炎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流行趋势, 并且不同地域的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存在较大差异, 本病若未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有进一步演变为肝硬化的可能性, 进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2]。有研究表示, 拉米夫定可用于治疗慢性乙肝, 这是因为拉米夫定是核苷类抗病毒药, 本品对乙肝病毒DNA的复制和持续性感染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但患者若长期服用本药可产生一定的耐药性, 进而导致患者停药后可能出现病情复发[3]。由此, 本研究对选取的112例慢性乙肝患者分组予以拉米夫定和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 发现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效果显著。

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指标可知, 研究组HBV DNA水平、ALT、HBe Ag检测值分别为 (2.56±0.28) IU/m L、 (54.68±14.05) U/L、 (35.12±4.17) PEIU/L, 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指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分析其原因在于, 阿德福韦酯属于乙肝病毒拮抗剂, 本品可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其药理机制是通过与细胞酶发生化学反应的方式形成具有较强活性的代谢产物, 而此类代谢产物可有效抑制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DNA复制与转录, 且本品的起效快, 可实现快速终止患者体内病毒的作用。因此, 阿德福韦酯可有效优化患者体内的HBe Ag、HBV DNA以及ALT等临床疗效指标检测值[4]。

进一步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可知,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 这表明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少, 安全性较高。分析其原因在于, 阿德福韦酯可有效抑制拉米夫定药物的耐药性, 由于拉米夫定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乏力、头晕、恶心等, 但阿德福韦酯对拉米夫定的耐药性有一定抑制作用, 因而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示阿德福韦酯对乙肝病毒的抑制力较弱, 疗效缓慢[5]。

参考文献

[1]刁爱琴.阿德福韦酯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乙肝肝硬化30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2, 4 (4) :179-180.

[2]焦登国.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12, 14 (20) :31-32.

[3]徐永虹.阿德福韦酯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慢性乙肝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 (5) :1045-1046.

[4]赖道权.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 (8) :80-81.

中医自拟方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观察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均来源于本院2013年10月~2016年3月门诊及住院病例, 所有观察病例均符合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2]2010年版) ,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40例, 女20例, 年龄15~60岁。对照组60例, 男37例, 女23例, 年龄18~70岁。两组一般治疗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中医辨证分型

实证;以正气旺盛, 湿热疫毒亦盛为主要表现;分:湿重于热、热重于湿以及湿热并重;虚实夹杂;以正气虚损兼有湿热为主要表现。包含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肝郁脾虚、气血两虚及气滞血瘀。

1.3 方法

两组均采用甘草酸二胺胶囊口服, 一次2粒, 每日3次, 治疗组在上述用药基础上口服“益青汤”加减。基本方药用:丹参15g、柴胡8g、茵陈12g、垂盆草20g、熟大黄8g、败酱草15g、白芍15g、白马骨15g、叶下珠20g、山楂15g、当归10g、黄芪15g、炙甘草6g。随证加减 (如:实证当减黄芪, 当归之补益品, 以免闭邪留寇) 用法:每日1剂, 水煎3次, 分2次口服。随证加减如下:

1.3.1 实证 (肝胆湿热)

湿重于热者:湿重者大便易溏, 熟大黄泻下力虽弱但亦应减量或不用, 加茵陈重用至30~50g、金钱草15g (新鲜者更佳, 用量可至30至60g) 白术10g、防风6g、法半夏10g;热重于湿者加虎杖15g, 龙胆草10g, 金银花10g (鲜品加倍) , 连翘10g。湿热并重;加法半夏10g、藿香10g、郁金10g、虎杖10g、金钱草30g等

1.3.2 虚实夹杂、肝肾阴虚

垂盆草、茵陈减量 (减半) 加生熟地各15g、石斛10g、枸杞子10g、旱莲草15g等;脾肾阳虚加附子 (由于很多肝病患者易长期服用清热解毒等大苦大寒易伤阳气之品。故脾肾阳虚非常常见, 如果辨证准确附子对阳虚之肝功能异常效果非常明显、若因附子大辛大热之品或偏激的认为肝炎非清热解毒药不可, 从而不敢使用此非患者之福。当然须先小剂量使用 (最大一般不超过10g并先煎半小时以减毒增效) 白术、淫羊藿、菟丝子等。肝郁脾虚加白术10g、佛手10g、陈皮10g、炙香附10g山药20g等。气血两虚可按2:1比例加大黄芪、当归用量、鸡血藤15g、党参15g、绿梅花8g。气滞血瘀加佛手10g, 川芎10g红花10g赤芍10g、绿梅花6g鳖甲15g、田七 (打粉冲服, 3g每次)

1.4 疗效观察

1.4.1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治愈:肝功能正常、HBV-DNA检测正常肝脾超声检查肝脾肿大回缩至正常。显效:肝功能正常。HBV-DNA显著减低 (半数以上) , 肝脾明显回缩, 有效;肝功能显著降低, HBV-DNA降低 (三分之一) ;无效;各项检测无改善。

1.4.2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各做1次乙肝六项、HBV-DNA检测, 肝胆B超、肝功能。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5.0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价,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此病属于中医“黄疸”“胁痛”“郁证”“鼓胀”等范畴, 祖国医学远在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就有“黄疸”“鼓胀”等记载, 是一个古老的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持续存在, 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低下, 肝细胞损伤和肝内微循环障碍等综合因素所致, 在治疗上抑制或清除病毒、调整机体免疫功能, 改善肝内微循环是治疗关键, 笔者所拟“益青汤”基本方中大致以三大组药物为主, 一类是祛邪排毒 (降酶抗病毒) 的茵陈, 叶下珠、败酱草、垂盆草等, 一类是补益扶正 (调节免疫) 的当归黄芪、当归、白芍等, 一类是活血化瘀 (改善肝内微循环) 的, 丹参、山楂, 熟大黄等, 甘草调和诸药并小剂量柴胡为引诸药入肝。

实证肝胆湿热壅盛病人, 其肝功能损害多较严重, 部分医生喜爱用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苦寒之品, 降酶虽然暂时效果明显, 但其肝功能容易反复, 究其原因, 考虑苦寒太过, 伤及脾阳, 脾阳不振后天失运, 其疾病容易反复, 本人采取小剂量柴胡引药入肝, 合丹参、白马骨、败酱草活血解毒护肝降酶, 并茵陈、叶下珠、垂盆草、山楂、熟大黄解毒利湿, 活血退黄, 从而抗病毒、降酶同时促肝细胞在生。兼黄芪、当归补益正气, 使驱邪有力, 从而提高或恢复NK (自然杀伤细胞) 功能更利于清除病毒, 本方用药符合本病病因及病理特性。

本病病机复杂, 证候纷繁。本方充分顾及药物之间的协调、增效、减毒等相互作用, 减少配伍的偏差与盲目性, 严格按照中医临床辨证原则, 分型施治, 随症加减, 在临床运用中切实大大提高了疗效, 然而要清除乙肝病毒一般疗程较长, 由于中药煎服不便且气味不佳, 部分医生难以坚持守方、部分患者亦难于坚持服用, 此中医治疗本病的难题之一, 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 以获得更好疗效。

参考文献

[1]龚循斌, 魏苗青.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医诊治[J].江西中医药, 2004, 52 (12) :26.

慢性乙肝治疗三问 第6篇

为观察“乙肝清热解毒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 2006~2007年在门诊病人205例中随机分成2组进行对比观察, 发现“乙肝清热解毒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5例门诊病人均符合2000年9月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学术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标准。中医辨证标准:肝胆湿热、脾胃不和证。主症:胁痛、恶心呕吐、纳呆、苔黄腻、脉滑数。次症:院腹胀满、口苦咽干、体困乏力、身目发黄、尿黄。纳人病例标准:符合慢性乙型肝炎及中医辨证标准者;年龄在18~65岁, 性别不限。其中乙肝清热解毒胶囊组103例, 男67例, 女36例, 年龄18~63岁, 平均年龄38岁, 病程3~23年;乙肝清甘利欣胶囊组102例, 男65例, 女37例, 年龄18~65岁, 平均年龄39岁, 病程2.5~22年。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 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实验组患者口服乙肝清热解毒胶囊 (咸阳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 1次6粒, 3次/d;对照组口服甘利欣胶囊1次3粒, 3次/d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

1.2.2 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和体征, 肝功能 (ALT、TBil) ;血清病原学检查:H B S A g、抗-HBs、H B e A g、抗-HBe、E L I S A法;HBVDNA用基因扩增法 (PCR) 。

1.2.3 疗效标准显效

症状消失, ALT、AST、TB均恢复正常;有效:症状明显改善, ALT、AST、TB下降50%以上;无效:ALT、AST及TB下降<50%, 或中途住院, 或改其他药物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2 结果

经χ2检验, “乙肝清热解毒胶囊”组与“甘利欣胶囊”组比较, P>0.05, 无显著性差异, 见表1。

[n (%)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乙肝清热解毒胶囊由茵陈、虎杖、白花蛇舌草、北豆根、淫羊盆、蚕砂、白茅根、拳参等药组成。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这些药物具有消炎、利胆、退黄、降醉等作用。该方以茵陈、虎杖为主药。茵陈苦辛凉, 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虎杖微苦寒, 具有利湿、散疾、定痛作用[1]。中医认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蛰伏肝脏, 初为湿热薰蒸肝胆为患, 病久则湿热外邪未除, 正气已伤, 气滞血癖, 正气与外邪互搏于肝胆, 致使肝炎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症见乏力、肢酸, 动之尤甚, 纳差、厌油、黄疽 (或无) 、口干苦或口臭, 腹胀不适, 舌质红, 苔厚腻, 脉弦滑数。现代药效也证实, “乙肝清热解毒胶囊”有利胆退黄, 保护肝细胞, 诱生内源性干扰素, 抑制乙肝病毒复制, 参与酶的合成和代谢, 促进肝细胞再生。从本组治疗情况看, “乙肝清热解毒胶囊”可明显改善患者乏力、纳差、厌油、腹胀、黄疽等症状, 有效降低转氨酶及胆红素, 取得较好疗效。乙肝清热解毒胶囊组与甘利欣胶囊组比较, 显效病例无明显增多, 无统计学差异。由于本组病人治疗观察时问短, 其HBeAg/HBeAb血清转换、HBVDNA转阴情况尚未统计, 有待以后继续随访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乙肝清热解毒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5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乙肝清热解毒胶囊 (103例) 和对照组甘利欣胶囊 (102例) , 疗程3个月。结果试脸组和对照组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和91%, 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实验组和对照组病人的血清ALT和TBil均有降低 (P<0.01) , 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对病原学各项指标2组改善均不明显。结论乙肝清热解毒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乙肝清热解毒胶囊,慢性乙型肝炎,疗效

参考文献

慢性乙肝治疗三问 第7篇

1资料与方法

1.1 选择我院2006年3月至2010年1月住院和门诊治疗的80例耐拉米夫定的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诊断符合200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化、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标准[4]。排除标准:①有肝硬化证据, 或者可疑肝癌者;②6个月内接受干扰素、免疫调节剂治疗者;③合并甲、丙、戊、丁型肝炎病毒;④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⑤酒精、药物、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引起的肝脏损害。其中男49例, 女31例, 年龄35~70岁, 平均 (48.6±10.8) 岁, 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为A/B级。随机分为观察组 (n=40) 和对照组 (n=40) ,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等均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保肝、对症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等综合治疗。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治10 mg, 1次/d, 疗程12个月;治疗组:拉米夫定 (葛兰素史克制药) 100 mg, 1次/d, 阿德福韦酯10 mg, 1次/d, 疗程12个月。

1.3 监测指标 分别观察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血清ALT复常率、HBV-DNA、HBeAg阴转率等指标, 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并进行记录。

1.4 疗效判断 显效:ALT正常, HBeAg阴性、血清HBV-DNA阴转 (<103拷贝/ml) 、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有效:ALT正常, HBeAg阳性或阴性、血清HBV-DNA阴转 (<103拷贝/ml) 、无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无效:没有达到以上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指标比较

12个月时, 观察组ALT复常率 (87.5%) 明显高于对照组 (57.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6个月及12个月时, 观察组HBV-DNA阴转率 (47.5%、62.5%)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20.0%、25.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12个月时, 观察组HBeAg阴转率 (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 (17.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1

2.2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 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讨论

抗病毒治疗是CHB的主要治疗措施。拉米夫定是核苷类似物, 能迅速、有效地抑制HBV复制, 其具有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 价格便宜等优点, 是治疗CHB的常用药物, 但研究表明其具有很高的耐药率, 如发生耐药, 严重者可造成疾病迅速进展, 出现肝功能衰竭[5]。

阿德福韦酯为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 其作用机理为[6]:直接抑制DNA多聚酶和多聚链终止作用从而抑制HBV复制。其作用于DNA多聚酶的不同靶点, 其抗病毒的作用点与拉米夫定不同, 且其与拉米夫定不具有交叉耐药性。为了减少换用阿德福韦酯耐药的产生, 我们在拉米夫定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以巩固疗效。本研究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耐拉米夫定CHB的临床疗效, 结果显示:12个月时, 观察组肝功能 (ALT) 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及HBeAg阴转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二者联合应用临床疗效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 且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耐拉米夫定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06年3月至2010年1月住院和门诊治疗的80例耐拉米夫定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n=40) 和对照组 (n=40) ;观察组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 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 疗程均为12个月, 分别观察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血清ALT复常率、HBV-DNA、HBeAg阴转率等指标。结果 12个月时, 观察组ALT复常率 (87.5%) 明显高于对照组 (57.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6个月及12个月时, 观察组HBV-DNA阴转率 (47.5%、62.5%)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20.0%、25.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12个月时, 观察组HBeAg阴转率 (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 (17.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联合治疗治疗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耐拉米夫定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较单用阿德福韦酯好, 且不良反应小, 值得临床推广, 可以作为治疗耐拉米夫定慢性乙肝患者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慢性乙型肝炎,疗效

参考文献

[1]Ferir G, Kaptein S, Neyts J, et al.Antiviral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s:the past,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Rev Med Virol, 2008, 18 (1) :19-34.

[2]王友俊.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耐拉米夫定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0, 12 (3) :172-174.

[3]梁晓峰.陈园生, 王晓军, 等.中国3岁以上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 26 (9) :655-658.

[4]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06, 33 (1) :2-11.

[5]Chan HL, Wong VW, Tse CH, et a1.Early virulogical suppression is associated with good maintained response to adefovir dipivoxil in lamivudine resistant chronic hepatitis B.AIiment Phannacol Ther, 2007, 25 (8) :891-898.

上一篇:客户共生管理研究下一篇:电子电路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