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服务社范文

2024-05-26

农家服务社范文(精选12篇)

农家服务社 第1篇

(一) 、中国传统桃源式文化产生的背景

1、文学及思想依据: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以及同类型作品《桃花源记并诗》, 都有明显的陶氏作品的一个通贯性主题的特征, 即“回归自然”。刘义庆《幽明录》中“刘晨阮肇”也提到的桃源, 其环境之美好超脱可想而知。不论是哪种文学作品的桃源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为蓝本的, 虽是“鸡术之声相闻”的“小国寡民”的特点, 却无“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隔绝状态, 而是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质朴交往。如果说老子的“小国寡民”、鹖冠子“民犹赤子”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当时的和谐社会的表现, 那就是为陶渊明为代表的所创造的乌托邦提供了一种基本的原型。其次, 对于桃源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就是佛教思想。即佛不是神而是人, ‘所谓天上天下, 唯我独尊, ‘正确解释应该是:人在宇宙中是顶天立地的, 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 决定着自己的命运, 而不必听命于任何人或任何超乎人的神。恰到好处的与桃花源的“遂与外人间隔, 黄发垂髫, 怡然自乐”的人人平等的愿望不谋而合;佛教不承认有顽劣不可教化的人, 佛家认为真正的‘犯人’不是罪恶, 而是无知, 一切罪恶都是由于无知 (佛教叫‘无明’) 所引生出来的。因此, 这种观点与陶渊明所代表的桃花源思想, 道家玄学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共同成为桃源的思想基础依据。

现代桃源式农家乐旅游模式

(一) 、我国农家乐旅游开发的主要模式

1、森林公园模式。对于那些区位条件好, 环境优良, 气候舒适, 面积较大的森林地段可开发为森林公署使之成为人们回归自然的理想场所。

2、度假区 (村) 模式。是

指在自然风景优美, 生态环境优良的景观地带建成的, 以满足旅游者度假、休闲为主要目的场所。

3、野营地模式。野营是一种户外游憩活动, 是暂时性离开都市或人口密集的地方, 利用帐篷、高架帐篷床、睡袋、汽车旅馆、小木屋等在郊外过夜、享受大自然的野趣的模式。

4、观光购物农园模式。开放成熟的果园、菜园、花圃、茶园等, 让游客入内采果、拔菜、赏花、享受田园乐趣。此乃国外农业旅游最普遍的一种开发。

5、租赁农园模式。是指农民将土地出租给市民种植粮食、花草、瓜、果、蔬菜、等的园地。其主要目的是让市民体验农业生产过。程, 享受耕作乐趣, 以休闲体验为主, 而不是以生产经营为目标。

6、休闲农场模式。是一种供游客观光、度假、游憩、娱乐、采果、农作、垂钓、烧烤、食宿、体验农民生活、了解乡土风情的综合性农业区。

7、农业公园模式。将农田区划为服务区、景观区、农业生产区、农产品消费区、旅游休闲娱乐区等部分, 开成一个公园式的农业庄园。是乡村休闲和农业观光的升级版和农业旅游的高端形态。

8、教育农园模式。农园中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配备的家具设备及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和耕作技术等都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较具代表性的教育农园有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及我国台湾省的自然生态教室等

9、农村留学模式。只指城镇居民将子女送到农村就读小学和中学, 或在假期把孩子送到农村亲属家去寄宿, 并参加农场作业、农村社区活动等, 此即所谓的“农村留学”。

10、民俗文化村模式。农村某些地方具有特定的民俗风情, 这些都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对城镇居民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举行多种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 以招徕游客观光、度假和休闲。

11、乡村俱乐部模式。如在原来知青集中的乡村建立“知青俱乐部”;开展“知青回‘家’游”;利用水库、湖泊、鱼塘、河段建立“垂钓俱乐部”;选择适宜的地方建设“乡村高尔球俱乐部”或“乡村高尔夫球练习场俱乐部”等形式多样的乡村俱乐部。

(二) 、桃源式农家乐的内涵:

所谓桃源式农家乐旅游是在满足都市休闲群体回归自然的精神需要的基础上兴起的, 它是良好的生态田园景观、传统农业文明和现代农科技以及我国传统桃源思想互为依托的内涵深厚的一种真正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之一。桃源式农家乐旅游 (如图1所示) 所倡导的秀丽的田园风光, 是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

(三) 、桃源式农家乐的特点: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 即使是城里人也有着浓厚的农村情结。同时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 激烈的竞争生存压力使得人们开始向往“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既符合可持续的要求, 又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思想的农家乐就不仅有同西方国家的相似特点, 又具有自身的特色之处。

1、在农家聚集的乡村地区开展, 才能符合游客亲近自然, 摆脱现实社会的要求。

2、必须具有可开发的待开发的, 原生态的自然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的支持力度。

3、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具有比较浓厚的地方特色、乡村特色、民族特色。

4、组织提供的各种活动在多样性娱乐性基础上融入传统的与桃花源相关的思想意境。

5、乡村旅游经济兼有乡村集体经济和乡村个体经济成分, 它纳入乡村经济核算体系。

6、从业人员应该以培养掌握现金农业技术的农业人员为主。

桃源农家乐旅游服务体系的构建

(一) 桃源式农家乐旅游当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家乐旅游产品单一化严重, 没有创意和特色

当今的新型旅游模式的兴起和发展都是以满足旅游者的猎奇追求的心理作为首选动机的, 最大可能的寻求刺激差异, 短暂的摆脱现实生活的紧张和压力, 同时达到视觉盛宴和美的享受, 这也正是农家乐应运而生的初衷。然而, 在其发展的过程中, 这个汇集衣食住行购游娱为一体的农家乐, 越来越趋向于同样的产品, 同样的旅游项目, 并没有真正的具有综合娱乐性。几乎百分之八十的农家乐走上了“吃农家饭, 住农家舍, 摘农家果”的低层次, 单一服务功能的枯燥旅游道路。完全没有体现不同的农家乐的鲜明特色之处, 即是这些产品和服务与城市的生活娱乐方式仍然存在差异, 但是如果不停地重复, 总有一天会失去游客群的。那么, 没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将成为农家乐致命的弱点。

2“城市化”标签的旅游环境日趋明显

旅游者对于环境的要求程度已经成为评价旅游景点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是否是真切朴实具有农家气息的环境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对其评价的等级的好坏。农家乐的墙面采用红白相间的贴面瓷砖, 毫无创意及真实感而言。另外, 住宿的匪类也开始渐渐的打上城市化酒店旅馆的标签, 进行三六九等的分类, 已经偏离了农家乐的初始目的和理念。摆设筵席, 实行服务人员制度, 完全一排低层次的城市化生活的享受。脱离农家自在随意的乡土气息和不同于城市的个性化色彩, 失去了乡野气息的农家乐旅游也无法满足游客期待欣赏田园, 归于安静恬雅生活, 夜宿农家小院的简单朴素的愿望。

3、缺少传统桃源式的文化氛围

旅游体系中指出, 人类的旅游是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的。层次越高, 对于精神境界的要求也就会越来越高。因此, 在当今物质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 旅游者更加的偏向于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和追求, 满足人类文化上的好奇和求知的天性, 也正因为如此, 富有桃园情思和兼具道家佛教传统的农家乐因着文化特殊性而发展壮大。可是, 纵观近几年农家乐的趋势而言, 农家乐景区的产品文化内涵却比不过没有达到深层次的开发创造, 还依旧停留在观光, 住宿, 购物等低层次上面。而能够充分反应民俗文化和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产品项目仍然很少, 不能完全符合现代高质量精神旅游的内在要求, 这也绝对会成为关乎农家乐未来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和处理, 已然成为不容忽视的首要工作重点。

4、不能真正让游客体会“躬身实践””的乐趣

农家乐如今主要的旅游群体针对的是三类:旅居市区的上班族, 闲暇时间的老年人, 单位集体出游放松的人群。长期处于紧张生活节奏和竞争压力的上班族希网轻松愉快的农事活动让紧绷的神经松弛, 而不是简单的吃顿饭, 睡一觉;老年人出游更加不止是闲坐聊天, 而是适当的参与一些活动, 强健体魄对于老年人更为重要;集体组织旅游当然也不是求换个地方大家喝茶聊天, 虚度旅游的大好时光。因此, 亲自参与到农家的生活中, 必要的农事类活动比起单纯的“吃喝玩乐”更有吸引力。不仅培养集体团队的合作精神, 也活跃身心, 释放压力才是农家乐兴旺发达的必备项目, 也是时下农家乐所欠缺的。

(二) 、构建完善的农家乐旅游服务体系的具体措施

所谓农家乐旅游服务体系是指农家乐旅游目的地旅游行业的人员以一定的物质为资料凭借, 为满足游客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各种物质和精神的需求而提供的一系列的服务。

1、全方位开展参与农事活动的旅游服务项目

积极开展参与农事活动的“套餐式”集体参与的旅游项目也是不断完善农家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旅游服务体系中的share, 即沙龙特色的分享。从耕作, 浇水, 除草, 施肥, 培育, 采摘, 各个环节都尽力设计游客参与的项目活动, 让游客真正体会到农事的艰辛和其中的快乐, 当然的就不言而喻的获得了“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的文化教育, 真正达到“胜读十年书”的效果, 对于教育当代孩子更是一种不容错过的好办法。在中秋, 端午等传统文化节日之时组织集体欢度, 不仅营造了和谐的文化氛围, 绝对有利于提升农家乐旅游模式的内在品位。逐步的形成以“农家乐、农业观光园和农事节庆活动”三位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突破了以前的“城郊化”、“本地化”乡村旅游模式。为了增加创意和吸引力还可以设计“欢乐家庭套票”, 不但可参加插秧、捉泥鳅、套鸭子等农事游乐活动;如果有兴趣, 还可以在老樟树下许下自己的心愿;晚上在篝火边, 唱唱山歌哼哼小调。“农家乐”应该以“乐”为魂, 而这乐就是简单朴实的农事活动中所蕴含的。同时如若合理利用“花卉苗木、环境清幽、山村野趣、农家风情”的优势, 配合各种乡村美景摄影展、农家美食擂台赛、乡村美食文化展、水果采摘、传统农具展示、乡村老照片展等一系列文化旅游活动, 打造“田园、生态、富裕、和谐”特色农家乐旅游氛围。融休闲性、参与性、娱乐性、体验性、互动性、艺术性于一体, 将文化旅游氛围弥漫在乡间、在田间、在农家院落, 让游客们感受到“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的境界, 过足眼瘾。

2、形成具有创新模式的医疗旅游

所谓医疗旅游就是人们度假时还可以享受疗养、保健、养病。例如, 瑞士的达沃斯是欧洲著名的疗养胜地, 尤其是呼吸器官有问题的病人, 多会选择那里作为调养身体的地点。法国的布尔布勒则是哮喘患者和儿童温泉疗养中心。日本箱根的温泉硫磺成分重, 能消除疲劳, 对腰酸骨痛的病症尤其有效……而现代的农家乐旅游模式的桃源环境也是发展医疗旅游的绝佳条件。把医院、疗养、保健和度假四者结合到一起, 医疗旅游就是旅游、治病两不误, 在闲适惬意的旅游中, 同时达到疗养治病的效果。: (1) 旅游加医疗套餐, 如针对皮肤病与美容类需求的温泉和中医美容等, 针对慢性疾病和癌症等的中医调理等, 一些简单而风险不大 (如牙医治疗等) 的手术等; (2) 旅游加康复套餐, 如针对神经系统疾病的中医康复治疗和亚健康状况身心调理等; (3) 旅游加养生保健套餐, 如中医保舰药膳、气功、太极等;旅游加传统医药文化套餐, 对那些希望了解古老神秘的中国传统医药的旅游者来说也是一桩胜事。当然, 前提是所建立的医疗机构和相关的从医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 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医院必须定期接受第三者的评鉴, 从客观上衡量医院的品质。其实是对游客的生命安全。

3、建立相应的游客投诉处理系统

最直接有效的解决游客投诉的方法就是尽可能的在农家乐的景区内设置投诉热线, 同时为了依法保护游客及景区管理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及时、公平、公正地处理游客投诉, 提高景区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应该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景区内各项规章制度, 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形成游客投诉处理制度, 建立游客投诉受理机构, 合理的听取游客的建议和意见, 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对于我国的多个旅游黄金周期间, 坚持24小时全天快速受理游客投诉机制, 相对固定的24小时旅游咨询、投诉、服务电话, 并确保有专人值班, 专人接听, 专人负责处理, 实现旅游投诉快速反应、及时处理的管理制度。开辟网上旅游投诉、举报通道, 健全网上咨询、投诉以及网上受理、答复工作制度, 建立起窗口投诉、电话投诉和网络投诉等立体旅游投诉管理工作平台。发挥游客中心的调解解决作用。它是实现接待和营销合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协调部门, 是招徕并接待游客, 提供导游服务、为游客提供各种综合服务的部门;是营销最后归口和后续客源市场的延展地, 也是现场协调和灵活调控的部门, 它是客人留下第一印象和最后印象的地方, 因此中心的服务质量直接反映农家乐旅游区的整体服务水平。

4、完善与农家乐配套的酒店住宿行业各类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我国农家乐旅游模式的迅猛发展, 与之相配套的酒店住宿行业体系也开始逐渐完善, 从而形成新型农家乐旅游与酒店结合的开发模式, 也对酒店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更人性化的理念。以此来满足不断攀升的游客期望。改进服务质量, 提升客户满意度的核心竞争力是农家乐酒店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其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变革传统意义上的酒店业竞争方式。在酒店装潢、客房数量、房间设施等质量和价格竞争退居其次的同时, 取而代之的是酒店智能化和信息化的竞争, 这正改变着酒店业的竞争模式和经营理念, 成为提高酒店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稳定客源的决定因素之一。从需求的角度看, 农家乐旅游的客人们拥有着各不相同的生活习惯、生活需要和多文化的需求, 而且对于长期生活在纷扰城市的游客来说, 希望从农家乐酒店得到的不仅仅是服务, 更是一种愉快的起居体验。

(1) 、提高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能力

农家乐旅游模式下的酒店业进行智能化和信息化应用所追求的目标是在集成化基础上的高效率和人性化服务。酒店通过搭建统一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应用平台, 将游客需求、个性定制、管理规范和服务标准等各要素作为一个整体, 以实现贯穿全局的跨系统、跨设备、实时在线, 其目的在于将各方联为一体, 直接面向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利用客房控制系统, 将个性化需求、环境、节能和人性化服务等方联为一体, 向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灯光的明暗和场景根据客户的个性需求进行设置和记忆;空调根据客户进出的情况进行节能模式的自动控制, 绝对保证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门口的显示屏会显示客房环境状况;移动式触模屏的人性化操作界面, 让操作变得简单有趣;在避免服务人员打扰客人的同时, 按标准完成了服务。现代化的先进技术和智能化系统的设置, 已成为评价农家乐星级酒店的要素之一, 星级酒店智能化需要系统和完整的解决方案。

(2) 、设计更为有效的精细化管理, 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环境

采用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手段进行业务流程的再造和集成, 并产生一系列新的服务内容。良好的酒店集成化应用可以保证酒店一体化地规范、精简和加速内部的业务流程, 并通过实时的信息来支持精确管理动作和战略决策, 为游客创造充满新奇和满意的环境和氛围。酒店通过网络平台介绍酒店设施、服务项目、餐饮特色、旅游景点、购物指南等住处客人在网上可选择预订酒店客房和服务项目, 当顾客完成预订后, 系统自动生成预订记录。当顾客到达酒店, 系统开始自动提示预订项目并在顾客确认后执行。顾客只要经过简单的手续就可以禽电子卡入住客房和消费项目。同时, 客人打开电视, 屏幕上的欢迎词映入眼帘, 既具有安全功能, 又保持创新。在住店过程中, 顾客可以凭电子卡在酒店的餐厅、酒吧、商店、商务中心等部门签单消费。各种消费项目将通过系统迅速、精确地汇总到客人帐上, 方便清晰的帐目系统更容易增加游客的满意程度。另外, 在智能话的技术指导下, 增加空调余热回收设备, 空调循环水系统变频节能设备, 酒店宴会厅、多功能厅、餐厅等大负荷公共区域新风量控制设备;酒店照明智能化控制设备, 管理酒店供热系统的能耗计量和冷凝水回收设施等, 不仅是为游客创造一个舒适的合乎农家乐生态环保的环境, 也为酒店自身节约了成本, 增加了收益。达到了低能耗、环境友好、健康舒适的酒店室内环境的根本目的。

(3) 、坚持打造融合智能、节能、绿色和环保设计理念的系统服务

海外服务农家乐策划书 第2篇

一、活动目的:

为活跃同学们的第二课堂,特组织此次活动,在活动中大家能获得娱乐,身心得到舒展,减轻学习压力,并且在活动中加强同学们沟通,在体会亲自做菜做饭时,也能加强同学们动手能力和学会思考。

二、时间、地点:2013年5月17日,星期五上午。

地址;长沙市岳麓区桃花村顺塘水库。

三、活动安排:

(1)、活动准备;

提前发放通知,与提供场地方取得联系,并和乘用车联系好,按时到达。在星期四下午进行采购,须买一桶食用油和食盐。为纪念本次活动还要准备一台相机,记录下美好时光!

(2)、人员安排;

一组:罗 杰(组长)、陈远洋、欧阳海勇、王建昆、王宏焱、李斌斌。二组:贺德辉(组长)、王炫亮、范 杨、肖 威、向 宇、石甲昌。三组:刘志豪(组长)、吴 洪、胥 壤、朱 科、孙犁铭、郭新科。四组:袁擎勋(组长)、蒋玉龙、杜 浩、龙成飞、刘晓平、何劲锋。五组:熊 华(组长)、姜齐权、王朝明、万明星、卢 洪、皮洪章。

(总负责;巫红波)

四、活动要求:

(1)、组长职责;采购本组的食材、配料。及时通知本组人员到位及统计本组人数上报团委会进行考核。

(2)、注意事项;

准时到达预定地点,按时乘车来回。在活动地点不得随意离开,若急事要离开须到班长或总负责请假,来回都会进行考勤,将纳入学期活动参与的考核。各组组长写好需买菜及配料的名单,每组发放的采购费用各组用纸登记数量、价格,(注;采购费用不能超过发放经费。)

五、活动经费预算:

(1)、食材采购;每组70元,70*5=350元。场地费;38*12=456元。

(共计;806元)

(2)、车费500元,酒水费4.5*12*3=162元。(共计;662元)

(3)、此次活动总预计806+662=1468元。

汽车工程学院汽修海外服务1201班

长安区农家乐服务质量提升研究 第3篇

关键词:西安市 长安区 农家乐 服务质量提升

1 概述

“农家乐”是指以农村、农业、农事为载体,以农村本地资源为基础,利用庭院、塘堰、果园、林地、花圃、农场等田园景观、自然生态、乡村人文资源为吸引物,为旅游者提供观光、娱乐、运动、住宿、餐饮、购物等服务的具有地方民俗特色的农家村落。

“服务质量”指服务的一组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1]当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外出就餐的频繁,农家乐作为服务行业其管理的核心重点及取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服务质量的提高。研究表明,“顾客的服务感知质量(包括服务的功能性、经济性、安全性、时间性、舒适性、文明性)是评价服务质量的最终标准”,[2]直接影响着顾客对农家乐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2 西安市长安区农家乐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陕西共有农家乐经营户近1万户,其中长安区800多户,占到了陕西省农家乐经营的8%多,杜回村8户,占到了长安区农家乐的1%。本文选取了目前长安区生意最为火爆的杜回村特色餐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杜回村农家乐消费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问卷及访谈,找出农家乐经营中存在的服务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农家乐服务质量提升的若干建议,为我区农家乐更新服务理念,改进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塑造服务品牌,改善我市农家乐服务现状提供可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杜回村农家乐位于大学城南部西安外国语学院周边,由于距离短、消费方便、价位适中、大众消费、交通便利吸引了长安区大学城师生及西安市民前往就餐,短时间内取得了规模性的发展。但由于杜回村农家乐全是初级家庭式的自主经营,因此在实际经营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2.1 品牌创新意识差,服务模式、菜品单一,雷同多。8家农家乐全是家庭式的自发经营模式,服务受自家宅基地大小影响,属于低层次、低质量的初期阶段,对外主要以餐饮服务为主,菜品以葫芦鸡、三鲜汤为主基本雷同,饭菜样式单调无创新。

2.2 服务质量总体不高。从顾客服务感知质量功能上讲服务基本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但并不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从经济上讲,大多消费者认为农家乐服务收费合理,一桌饭菜消费档次从十几元的农家特色饺子到40多元的葫芦鸡,定价合理。但服务收费没有发票,缺乏政府及相关旅游餐饮部门的管理,服务收费透明度不够;从安全性上讲,无防火设备,用电为居民用电,楼梯窄而陡,安全性能不高;从服务的时间性来讲,服务员自主服务意识差,点菜需消费者加催,上菜速度混乱,有的餐桌所点菜品在相当快的速度内全部上齐,有的餐桌消费者苦等30分钟以上还没有上菜;从舒适性上讲,服务设施不完备,洗手间小而脏,就餐桌椅有的已出现缺损但未及时更换;从文明性上讲,服务人员大多为杜回村村民,服务态度差,无耐心无礼貌,这些人大多只讲长安本地方言,缺乏与一些不懂陕西话的消费者的沟通途径。

2.3 服务达不到旅游服务行业的标准,餐具清洗消毒、食物处置、污水垃圾处理、厨房、餐厅、包间周边环境达不到专业化卫生标准。以竹间葫芦鸡为例,厨房卫生环境差,东边有一垃圾台,食客所留下的很多生活垃圾倾倒在此,每天野狗都在这里刨食,垃圾经常被野狗拉的满马路飞,严重污染了环境。洗碗房设在门廊(农村人俗称门道),挨墙修葺了两排水泥水池,水池边堆放着洗好的碗和盘子(无消毒柜),门廊中间放着几个大盆里面倾倒了食客留下的残食,令人作呕。

除以上所述之外,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农家乐经营者目光短浅,缺乏管理意识、品牌意识和服务提升意识。几家农家乐均以葫芦鸡、三鲜汤、拔丝红薯为主菜,无差异化经营,顾客服务满意度较差。

3 服务质量提升的途径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升服务质量,规范化经营从而实现农家乐协助农民增收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农家乐经营者、员工、政府三方面入手。

3.1 经营者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长远出发提升服务意识和经营理念。①加大经费投入,从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学校聘请旅游专业和管理专业及形体课教授通过开办培训班讲座的形式提高经营者自身的业务管理能力、文化素养和服务意识; ②增设点菜师专门负责针对不同地區不同顾客的不同需求进行菜品的详细介绍及健康搭配,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③培训服务员,加强对服务员的卫生监督及服务跟踪。实行服务员统一服装、编号,由顾客对服务员服务质量进行评分考核;聘请汉语教师对员工进行普通话培训。通过培训使服务员具备饭店服务基本文化素质,能用普通话或简单英语和客人进行交流,尊重客人,主动热情为消费者服务。对于服务中出现的失误,要本着主动沟通、及时处理的原则进行服务补救;④规范厨房管理,保障食物原料卫生质量,增设设施齐全的中央可视厨房,打消顾客就餐对卫生的疑虑。增设专门用于碗碟清洗、消毒的清洗间,包间及大厅增设消防灭火设备;⑤建立完备的农家乐管理制度,如“农家乐应急处置预案、农家乐经营服务准则、农家乐服务培训方案以及各项管理制度,包括食品安全制度、环境卫生制度、消防安全制度等”[3],实现农家乐规范化运作;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农家乐与西安市场需求的对接,扩大农家乐服务领域,注重农家乐旅游市场的开发。

3.2 鼓励员工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修养。员工个人服务素质和修养直接影响着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同时,员工个人修养的提高也可影响其他员工向其看齐,提高农家乐整体员工服务素质,提高农家乐服务质量。

3.3 政府应发挥导向作用提升农家乐服务质量。①成立长安区农村旅游发展委员会,加大对杜回村特色农家乐的引导、管理和扶持,制定农家乐价格税收、安全卫生等政策,将税款用于农家乐及附近环境的改善,如栽树,修建凉亭石凳草坪。同时制定政策促使农家乐规范经营,制裁同一区域经营中出现的恶性竞争,杜绝同一区域农家乐的无特色雷同发展;②郭杜镇政府应根据杜回村目前的农家乐发展状况及在西安市的影响力,策划特色农家席面餐饮村(葫芦鸡、八大碗、三鲜汤大都是农家席面菜),加大政策鼓励和投资引导,使更多以农家席面为特色的农家乐规范化的凸显出来。在樱花广场、外院、村口红绿灯处和汽车站牌处增设指示牌,提高农家乐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促使农家乐快速提升服务质量融入市场竞争;③杜回村村委会应发挥决策作用,带领农民共同致富,对未开办农家乐的村户可通过临时农业合作社的形式,由村委提供瓜果蔬菜苗,组织全村剩余村民有序种植,形成天然小麦种植区、玉米种植区、各种天然时令蔬菜种植区,从而开辟农家乐的旅游市场;④参照国外农家乐发展模式,增设农家乐的旅游服务项目,带动游客的积极参与性,增强游客的选择性提高游客对农家乐服务的满意度。

我区农家乐要做到长远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长远利益出发,在长安区委《关于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农家乐发展的具体意见》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农家乐服务质量提升的多种有效途径,实现长安区农家乐有序高质量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晶晶,尹凤军.服务质量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及其示范应用,认证技术,2011.01.

[2]段贺春.论饭店服务质量提升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现代经济信息,2008.

04.

[3]王莹,金刘江.供应链视角下“农家乐”服务品质提升探讨,商业研究,2010年11月,第403期.

理浅谈图书馆如何为农家书屋服务 第4篇

一、加强书屋管理, 保证书屋规范运行

1、制定规章制度, 并要求严格贯彻执行

农家书屋启动后, 能否维持下去, 能否长久运行, 能否持续发挥功效, 一个重要因素是农家书屋管理员的维护。要保证农家书屋的延续, 就必须制订出可行的相关管理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我们先后制定农家书屋管理规定分发给各个农家书屋要求上墙, 并认真贯彻执行, 又统一制作了借阅登记簿, 保证了图们市各个农家书屋的统一和标准化管理。

2、举办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 增强管理员服务能力

农家书屋能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农家书屋管理员的作用至关重要。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工作, 直接影响到农家书屋工程主要任务、目标的具体实现和落实。为了提高“农家书屋”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市图书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奔赴各农村, 专门进行了农家书屋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 培训内容包括农家书屋政策、出版物分类、登记、上架、借阅、收回、保存等工作, 对书屋的各类出版物做到接收清楚, 分类明确, 摆放规范, 标记醒目, 借阅记录完整, 存取正确方便, 保证不丢失, 不损坏, 真正方便村民阅读, 力争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图书室的作用。通过培训与现场指导进一步增强了管理员对农家书屋的认识, 管理方法, 服务方式, 进一步达到管理好、利用好的目的。为今后的独立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通过惠农活动, 进一步提高农家书屋重要性的认识

为进一步丰富元旦、春节期间农村文化生活, 营造欢乐、祥和、文明的节日气氛, 更加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市图书馆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惠农活动。

1、积极动员宣传, 营造读书氛围

为了确保全市农民读书活动的有序开展, 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图们市图书馆及早动手, 按照省新闻出版局“关于两节期间开展文化活动的通知”要求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 对各乡镇、各村农家书屋进行部署, 提出明确要求, 为活动的顺利开展, 做好了良好的准备。

2、组织开展了农家书屋读书恳谈会

为了使读书活动深入到千家万户, 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作用, 图们市图书馆组织全市各乡镇文化站站长和各村负责人开展了“我的书屋、我的家”读书恳谈会。来自各乡镇及行政村的村长书记、图书管理员等40多人在会上踊跃发言, 介绍各自农家书屋的使用情况和收获, 畅谈农家书屋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3、组织开展了读书辅导巡讲下乡活动

为了有效地带动农民的读书热情, 以“农闲时节话读书, 科技致富添力量”为主题, 组织农家书屋读书辅导巡讲团, 深入到村屯开展了“巡讲百乡千村, 惠及百万农民”读书辅导讲座活动。以图书馆馆长、副书记、社教部主任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巡讲团到图们市各乡镇农村图书室开展读书辅导讲座活动, 受农民朋友好评。巡讲团先后到月晴镇白龙村、凉水镇凉水村、长安镇长安村、石岘镇松林村等地方, 和农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倾听农民的心声, 并就农业技术、法律、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简洁明快的辅导, 帮助农民解决在阅读和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长安镇长安村有一家延边黄牛饲养专业户, 当场向巡讲团寻求有关“延黄牛”饲养新技术。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各种途径找到相关技术资料, 及时提供给该专业户, 受到了好评。月晴镇白龙村的阅读活动开展得非常活跃, 他们利用农闲时机, 每天组织各种文体活动, 其中图书室的利用率达98%。白龙村的农民们通过阅读互相交流读后感, 互相交流知识和健康情报, 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和文化品位。了解到白龙村的村民们擅长歌舞, 巡讲团及时为他们收集准备了相关的光盘资料……所到之处, 农民们畅所欲言, 一致认为, 因为有了农家书屋, 使农民能够就近就地学到新的知识, 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更好地发展特色农业, 促进农业增收, 同时也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

三、通过广泛、深入的服务, 提升农家书屋社会价值

1、积极开展送资源活动

图书馆每年为农家书屋送信息资源。今年“农民读书月”期间, 为了帮助农民提高文化素质, 掌握实用技术, 解决生产难题, 精心复制《农民如何合作走进市场》、《农民如何适应社会变革》、《干旱低温灾害与防御》、《洪涝灾害与防御》等光盘资源300张, 送给了50个村。一年来, 图书馆为基层送去了650册图书和1600多碟光盘。为帮助广大农民群众丰富农业科技知识, 提高生产技能, 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根据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下发的文件和“文化共享助春耕二”光盘资源, 图们支中心复制DVD光盘800张, 发给了4个乡镇的50个村, 这批资源是国家管理中心最新征集的农业信息资源, 内容涵盖了种植养殖技术、新农村建设等。

2、积极开展农民读书月活动

在图书馆的指导下, 各村以农家书屋为依托定期组织村民阅读图书, 有的村负责人还把学生们也聚集在一起, 阅读孩子们感兴趣的书籍。大家在一起, 边阅读便探讨, 阅读气氛浓厚。凉水镇河西村还集中组织了三场科普宣传视频观看活动, 来自各村的300多名农民观看了养殖、种植技术方面的科普光碟。

通过农民读书活动, 不仅提高了村民对于读书重要性的认识, 同时也提高了村民对于科技知识的认识水平, 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爱读书、读好书的热潮, 进一步培养了广大农民的读书兴趣。

总之, 图书馆真正为农家书屋服务, 必须加强书屋管理, 开展广泛、深入的服务活动, 让农民更加积极地利用农家书屋, 激发农民的读书热情, 让农民在阅读中开阔视野, 增长知识, 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从而提高农家书屋利用率, 并且农家书屋更加发挥自己的社会价值。

摘要:图书馆真正为农家书屋服务, 必须加强书屋管理, 开展广泛、深入的服务活动, 体现农家书屋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图书馆,农家书屋,服务

参考文献

农家服务社 第5篇

关于推进“价格服务进农户”活动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完善农村价格服务体系,强化公共服务意识,拓宽价格工作领域,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按照河北省物价局《关于在全省开展“价格服务进农户”活动的通知》要求和市物价局(保价检„2010‟第10号)《“价格服务进农户”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开展“价格服务进农户”活动,通知如下。

一、“价格服务进农户”的目的和意义

强化公共服务意识,拓宽价格工作领域,加强和完善我县农村价格服务网络建设,形成县—乡—村三级互联的农村价格服务网络,并通过服务网络把价格服务送到每村每户,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通过开展“价格服务进农户”活动,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价格政策,增强农民的自我维权意识;加大农村价费整治力度,建立健全减轻农民负担长效机制,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充分发挥价格信息和成本资料信息的引导作用,利用价格服务网络提供价格信息服务、化解价费矛盾等服务。

二、价格服务进农户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农村价格监督网络。以农村价格监督网络为基础,每个乡镇设设立价格服务站,配备2名兼职联络员;村设服务点,选3-4家农户做为价格服务联系点,聘请义务监督员,并建立家庭基本情况档案、农产品生产成本核算账本、农产品销售价格及市场行情台账、交费登记卡等有关资料,发放联系卡。

(二)建立价格服务进农户的长效机制,做到价格服务于民、政策应用于民。及时发布农副产品市场供求和成本价格信息;通过开展农户询价工作,及时掌握化肥、柴油等生产资料价格变化动态,分析化肥、种子、农药等主要农资及机械作业等生产服务

价格变化对粮食生产成本的影响,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三)建立和完善涉农收费公示制度。是各乡镇政府驻地和行政村设立涉农收费公示牌,已设立的要及时更换调整涉农收费项目和标准,加强涉农收费公示栏牌的管理、维护,印制涉农价格及收费的宣传册向农民及时宣传物价政策、价格和收费项目标准。

三、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价格服务进农户活动是价格公共服务工作的具体体现,是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能,更是 “物价工作为民生”的重要举措。因此,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认真研究工作措施,把每项工作落到实处。

2、抓好贯彻落实工作。要以扎实的工作作风,认真学习和领会上级关于价格公共服务和价格服务进农户工作的各项要求,要按照通知要求,扎实推进每一项工作。3月26日-3月31日前为组织实施阶段,通过宣传发动,把各项工作落到实。由物价等部门组织对各乡镇村的价格服务进农户活动进行检查验收,查漏补缺。

3、确保价格服务进农户工作的长期性。一是要逐步完善和优化组织结构,为价格服务提供组织保障;二是要筹措必要的费用,为价格服务提供经费保障;三是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价格服务提供制度保障。物价部门要组织人员定期、不定期到农村开展调研、了解农村对价费政策的建议和意见;要建立农村价费服务点工作联系会制度,不定期召开有关人员座谈会、碰头会,交流农村价费管理情况,了解农村价费中存在的问题

4、加强对涉农价格和收费的检查。物价部门要全面加强涉农收费监管,及时查处涉农价格案件,认真开展涉农价费检查,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收费、有线电视、医疗收费、公安、民政、粮食保护收购价格以及水电等涉农价格的查处力度,通过农村义务监督员及时准确的掌握农民负担情况,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减轻农

民负担。

5、充分发挥举报作用,加大举报案件的查处力度。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群众举报要做到投诉有门、调解有法、应对有力。善于从群众投诉举报中发现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重点检查;对问题暴露较多的行业和地区,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巡查,严厉打击各类价格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6、及时沟通工作信息。对于农村价格服务网络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要积极采取措施,想方设法予以克服和解决,确保价格服务网络建设按时完成,并得到有效运行。

四、加强“价格服务进农户”活动的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推动,县政府成立 “价格服务进农户”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陈 明(政府副县长)成 员:

王力军(物价局局长)彭洪志(公安局局长)肖寿江(国土资源局局长)刘立昌(水务局局长)邢永恒(住建局局长)李富强(民政局局长)郑建表(工商局局长)王小来(人劳局局长)赵炳文(农牧局局长)耿会青(林业局局长)杨汉国(电力局局长)曹少卿(市场服务局局长)崔增森(文教局局长)李根良(粮食局局长)张胜军(交通局局长)张淑淼(卫生局局长)闫 肃(广电局局长)刘军胜(环保局局长)

崔克俭(质检局局长)耿新启(望都镇镇长)郄新立(固店镇镇长)朱少华(寺庄乡乡长)

肖志勇(高岭乡乡长)李 鹏(中韩庄乡长)王红志(黑堡乡乡长)刘双会(赵庄乡乡长)黄文会(贾村乡乡长)

活动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物价局,办公室主任由物价局局长王力军兼任,主要负责做好活动的日常工作协调督导工作。

2011年3月15日

价格服务站(点)工作制度

一、价格服务站要积极宣传国家价格法律、法规和政策,协助物价部门落实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

二、负责涉农价费公示栏的维护、更新,并负责管理对新出台的价费法规、政策、标准及时更换。

三、及时向农户发放、反馈价费信息和政策。

四、健全农村价费服务和投诉举报受理工作机制,协助价格主管部门对涉农价费行为,以及明码标价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对各类价费违法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五、建立必要的登记制度,并做好档案材料的归档和管理工作。

价格服务联系制度

一、价格服务联络员要认真学习、广泛宣传价格法律、法规,落实好涉农价费公示制度。

二、对涉农价费公示栏进行跟踪管理,保持公示内容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三、做好农村价费义务监督员的培训工作,要定期召开服务点义务监督员和农民代表座谈会,听取村义务监督员对农村价费方面的反映,了解掌握农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价费难题,征求工作的建议和要求,指导本辖区内农村价费义务监督员开展工作。

农村价格服务站(点)工作职责

一、农村价格服务点要积极宣传价格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受理有关价费问题的咨询和举报,及时向价格主管门转交价费举报案件。

三、建立价费举报档案,对举报人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需要保密或举报人需要保密的,应按保护举报人的有关规定执行。

四、热情接待群众举报,属于咨询的,按政策规定给予解答,属于价格违法行为举报的予以受理,匿名举报的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受理。

五、接到投诉举报后,应认真做好记录,并立即填写《价格举报(咨询)登记表》。

六、对需要立案查处的,应在三日内移送价格主管部门受理,同时告知举报人。交办的案件查办结束后,在十五日内答复。举报案件移交有关部门或单位处理的,要告知举报人移送情况。举报案件查处结束后应将有关资料整理归档。加强信息管理,及时收集整理价费举报信息,分析举办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意见和建议。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农村价费义务监督员职责

一、要努力学习国家价格法律、法规和政策,要经常深入到农民群众中,认真听取农民群众对价格和收费问题的反应和投诉,对符合政策规定的,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对不符合政策规定和情况不明的,做好上报工作。

二、积极参加业务培训,自觉接受物价部门的监督与管理,并协助价格监督检查部门做好检查工作。

同时,要建立一套有目标分解体系、考核标准体系、价值评价体系和措施保障体系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价格服务进农户活

农家乐:从《岳池农家》说起 第6篇

摘 要:《岳池农家》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诗集《剑南诗歌》中的著名诗章,但是它隐含了时下一种旅游经济(农家乐)的思想意识,本文通过分析诗章的写作背景和内容等方面,挖掘“农家乐”的深层文化内涵。

关键词:《岳池农家》 陆游 农家乐

“农家乐”一词近年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些富有农家特色的地方竞相推出“农家乐”旅游套餐,让人们“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看农家景、玩农家乐”,以此亲近大自然。那么“农家乐”这个词最早是由谁提出的呢?还得从我们的传统文化瑰宝中寻找源头,笔者试从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岳池农家》说起。

《岳池农家》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诗集《剑南诗稿》中的著名诗章。南宋乾道八年(1127),陆游卸任夔州(今重庆奉节)通判,到驻在南郑(今陕西汉中)的四川宣抚使王炎手下当慕僚,襄赞军务。陆游从夔州赴陕西汉中的途中经过四川省的岳池县。四川省岳池县素为川东鱼米之乡,物产丰富,民风淳朴。陆游在岳池实地考察民风民俗,他从广安跨进岳池县境,即被此地农村春耕的景象所吸引。岳池农村的种种欢乐,在他的脑海回旋,在眼前闪现。他顿时诗兴大发,挥笔写下著名诗章:

春深农家耕未足,源头叱叱两黄犊。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绿秧分时风日美,时平未有差科起。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谁言农家不入时?小姑画得城中眉。一双素手无人识,空村相唤看缫丝。农家农家乐复乐,不比市朝争夺恶。宦游所得真几何?我已三年废东作。

诗中,一幅清新而又浓郁的农家民俗生活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春耕、插秧、缫丝、贺婚、生育。陆游情不自禁地跳下马,抚马西望。田园阡陌,连绵不绝;待收割的小麦在微风的轻抚下金浪翻滚;远处青山起伏,竹树掩映中的农家院落,炊烟冉冉而起。不时从院落中传出吹打、喧哗的声音,原来是村庄东面的一户人家的姑娘要成婚了,村庄西面的一对年轻夫妻添了胖小子,村人前往相贺,非常热闹。水田里,有农人三三两两,卷衣扎裤,露出强健的肌肤,挥锄钩田,溅起水浪点点;有吆喝耕牛,犁田耙地的,农忙而出来犁田的母牛,多“携子带女”拉犁。小牛犊围住妈妈,蹦前跳后,尽情撒欢。不时将头伸在母牛肚下,吸吮几口母奶,慈母用舌头轻舔小牛,爱怜之情显然可见。农人扶犁在后,耕出希望,播撒丰收。那浑浊的田水,映着农人脸上丰收的喜悦。在另一块已耕耙的田中,几个小伙将秧把子抛进,星星点点,青翠悦目。一小伙跳进田中,抓起秧把,从田角一头向对角边栽边退。他栽得飞快,一手拿秧,一手栽插,点头撅背,一点就是一窝秧,手快如风,后退似跑,此时田坎上走来一老人,手捋很须,伸出拇指直夸赞。几个后生不甘示弱,人人磨拳擦掌,纷纷跳下田去,紧追不舍,好一场栽秧比赛。不多久,他们把绿锦织于田中。春风起处,绿波涟涟,令人心荡神怡,思绪万千。

陆游立足道上,正看得出神,突从侧面的桑林中传来银铃般的笑声。他寻声望去,见桑树下两个女子身背桑篓,正在采桑。一个姑娘,身姿健美,衣着打扮像城里人。她将装满桑叶的竹篓放在地上,手扶树干,然后两人就开始戏耍玩笑。天真清脆的笑声飘往天际,流向田野。

此情此景,使陆游触景生情。当时,陆游生长在金国入侵的战争年代,目睹官场政治腐败,过着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勾心斗角的官宦生活,他长期颠沛流离,生活贫苦。朴实的农家生活、忠厚以及劳动的欢乐,让陆游感慨万千,沉浸在田园劳动的乐趣和激动中;而那种怀才不遇,虽有满腔为国为民的抱负,却得不到朝重用,远大志向无从实现的忧伤此时也好似被眼前的农家欢乐所代替了,所以发出“农家农家乐复乐,不比市朝争夺恶”的感慨,亲近美丽自然的田园生活之欣喜跃然纸上。农家乐”三个字最早就出现在《岳池农家》一诗中。根据陆游诗中的描绘,诗人绝对没有想到,他在诗中感叹的“农家农家乐复乐”,为后人旅游经济的命名起到了作用,不过也算是诗人的佳话了。

其实,自然孕育人类,人类对大自然有着“恋母”情结。自古到今,人类便依恋自然。进入工业时代,城乡差别带来一部分人口与土地和自然分离,人类感觉到自我的丧失,对自然皈依的渴望尤其强烈。虽然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但是人类期求回归自然的心态和内涵是相通的。西方早期人文主义者如但丁、歌德等歌颂自然,中国诗人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发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呼唤。这些都是文人的附庸风雅,与其强调它的高层文化渊源,不如说它源自民间历来的郊游、踏青等风俗。而陆诗中当然还有很多独到的描绘民间传统生活的场景,比如《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中的“夕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就生动地描绘了江南农村演唱鼓词的盛况。在研究温州“瑞安鼓词”的相当部分学者中就有人认为,可以把陆诗作为北方鼓词南下的依据,从而企图为“瑞安鼓词”的发源寻找根据,这是后话。

人类自古就渴望亲近大自然,中国传统的节日中多有“郊游”的民俗活动。比如古代的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周朝时主要是招魂袚禊的日子,其风俗是百姓齐到江河之滨,由女巫举行消灾祛病、洗涤垢秽、除不祥仪式。三国魏以后的三月三日,民间除原有仪式外,还进行“曲水流觞”的活动,成为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日子。觞即酒杯,所谓“流觞”,即用杯子盛酒置于环曲的水上,任其漂浮,杯子到了谁的面前,谁就饮酒赋诗。这便形成了以文人雅会为主要特征的魏晋郊游习俗。唐宋以来,踏青又成为清明郊游的一大主题。杜甫《丽人行》诗中有“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等,就是对唐代长安曲江郊区郊游盛景的描绘。明、清迄今,清明郊游仍以踏青为主。此外,重阳登高、端午涉水、中秋赏月和观潮都是民众渴望亲近大自然、亲近绿色的需要。

与乡野的“绿色”相对的是都市的“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食品污染、视觉污染。现代化物质文明发展带来的“污染”,已经成为城市的日常现象和综合病症。出于自我保护,都市人走向城郊,走向农村,走向山区,走向绿色。而满足了现代都市人生命需求的“农家乐”活动,正是源于我们的传统民俗文化。

农家服务社 第7篇

目前, 全国已建成农家书屋38万家。[2]覆盖了全国近一半的行政村, 预计到2015年, 农家书屋基本覆盖全国的行政村。但是, 由于工程巨大、覆盖面广, 还存在一些制约其更好发展的应引起重视的问题。笔者在图书馆工作多年, 现就加强农家书屋建设, 为农村文化建设服务, 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2 建设农家书屋的意义

进一步加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 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具体体现, 对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缩小城乡文化差距, 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推动新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农家书屋建设基本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农家书屋建设基本现状

根据《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精神, 农家书屋目前都是在行政村或自然村建立的, 采取农民自己管理、自我服务的形式管理, 同时按照“政府规划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运行机制”的思路建设与运作。农家书屋属公益性、非营业性质, 建好后再无资金投入, 农家书屋的正常运转存在困难。没有专人负责, 无法正常开放, 许多书屋难以满足村民的需求。

3.2 农家书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资金无保障

农家书屋工程是由政府统一规划组织、由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投入的公益性工程, 政府投资是主要的资金来源。近几年来, 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资金45亿元, 地方投入资金30多亿元, 尽管看上去投入额很大, 但我国是农业大国, 全国有60多万个乡镇, 分摊下来, 数额就不在令人乐观。许多书屋建成后仅停留在形式上, 在管理与运行上存在经费紧张、人员缺乏, 有的甚至一两年内得不到资金更新图书, 时间长了, 书屋失去吸引力, 读者群日益萎缩。

3.2.2 图书配置不合理

在许多农家书屋, 大多是政府为农家书屋配置图书, 数量少、复本量大, 藏书的实用性对口性差, 对农民来说最想看的指导生产的农技类图书还是偏少。另外, 图书的种类五花八门, 有的书格调不高, 有的书早已过时, 与农民读者阅读需求不相适应, 发挥作用有限,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阅读的积极性。

3.2.3 管理体制不完善, 服务形式单一

目前大多数农村地区文化水平还普遍偏低, 农家书屋在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规范。由于缺乏实利性和可显示性, 目前的基层组织对于书屋建设和管理并不很热衷。许多农家书屋建成后, 没有健全的管理体制, 分工不清、责任不明。这些人没有经过图书馆专业培训, 不懂得工作流程和图书管理的基本规范, 致使农家书屋的图书分类不明确, 管理混乱。

4 如何加强农家书屋建设, 更好地为农村文化建设服务

4.1 加强宣传, 提高人们对建设农家书屋的认识

在当前情况下, 要使农村地区充分认识到农村书屋的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文化提升工程, 对于解决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薄弱局面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行为, 还要把农家书屋工程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来认识, 彰显其作为新时代创举的历史意义, 积极动员社会各界来帮扶书屋建设, 促进整体意识转变, 营造社会性的文化传播氛围。

4.2 建章立制, 保证正常经费投入

农家书屋建设是一项由政府主导投入的公益性文化工程, 解决好资金投入问题, 是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的一个前提条件。只有这样, 农家书屋的建设和发展才不会受到阻碍。日前, 已经出台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暂行管理办法》, 该办法的出台是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规范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和管理, 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等提供政策依据。

4.3 严格按照标准配置农家书屋图书

农家书屋的出版物配置如何, 直接关系到农村阅读活动的效果。既然农家书屋是为农村阅读服务, 农家书屋读书活动是为了广大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文化素质的整体提高, 那么图书配置应符合农村文化结构, 根据产业特色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配置图书, 以满足其阅读需求, 且不断更换新书、添置好书, 使农家书屋常有新书看、常有新书借, 保证农家书屋的长久吸引力。

4.4 加强书屋管理员的业务辅导与培训

农家书屋能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书屋管理员的作用至关重要。所以需要利用图书馆读者服务和图书管理方面的业务优势进行综合培训、业务指导、规范管理。一方面培训管理员学习书刊分类排架、书刊借阅流程、组织开展读者活动等业务知识;学习掌握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帮助书屋实行科学管理, 合理配置各类资源, 为农民朋友提供个性化服务。只有加强书屋管理人员的业务辅导和培训, 才能规范农家书屋的业务管理, 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4.5 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来助推书屋建设

鉴于农村地区文化的实际情况, 各级文化部门需要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活动内容要力求通俗化和大众化, 贴近民众, 彰显其激发农民的阅读热情、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作用。总之, 要注重强化活动形式的多元、实用来吸引、激发农民的阅读热情, 以此来助推农家书屋建设。

4.6 发挥共享工程的资源优势, 丰富和弥补图书资源的不足

随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全面推进, “十一五”期间所有县级支中心的建设将全部完成, 部分乡镇、村基层点也同时得以建成, 其它尚未建设的乡镇及村将在“十二五”期间全部完成。如果说农家书屋的建设重在纸质文献的建设上, 那么, 共享工程的建设则让农家书屋的建设提前走人了现代化的信息之路。它不仅弥补了纸质文献的不足, 更可以让广大农民通过网络获取更为广泛、海量的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获取信息资源的差距。

结束语

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系统的民心工程, 是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工程, 是倡导“全民阅读”的保障工程。为此, 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 其目的是为了改善农民读书条件, 使农民群众足不出村就可以学习到各种新知识, 进而逐步提高农民阅读兴趣, 不断提升全民族的整体素质,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柳斌杰.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 努力开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新局面[J].中国出版, 2008: (30) .

[2]信息来源:农民日报, 2011-1-21.

农家服务社 第8篇

农家乐是乡村旅游中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上海市郊的农家乐越来越多, 崇明农家乐因其优越的生态地理优势,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题的农家乐旅游,也逐渐受到城市居民的欢迎。 但是,在农家乐的发展过程中,旅游目的地企业和服务供应商应该熟练感知服务质量的维度,感知服务价值、 满意度和游客行为之间存在的必然关系。应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以保持或提高市场占有率。 应提供适合的服务产品,以满足游客的需要。 要清楚哪些因素是游客感到满意的因素,哪些不是等。 本文研究旨在运用SERVQUAL服务质量模型,以崇明农家乐为载体, 识别上海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水平,并报告客户的期望和感知之间的差距。研究是在202个农家乐游客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基础上展开的,其目的是帮助旅游企业建立有效地战略,进而促进上海崇明地区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

二、文献综述

国外直接关于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的研究较少,分别从“农家乐旅游”及“旅游服务质量”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对于“农家乐”,国外称之为“乡村旅游”,Bill Bramwell与Bernard Lane(1994)对乡村旅游的涵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1]国外对旅游服务质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顾客感知服务质量模型研究、 旅游服务质量构成要素研究和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研究三个方面, 研究成果显著。 S. Markovic和S. Raspor Jankovic(2013)对克罗地 亚酒店业服务质量 与客户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式研究,[2]Fah, L.K.和Kandasamy, S.(2011)揭示马来西亚酒店服务 质量维度,即有形性、可靠性和保证,响应速度和同情, 生态设计、 理念与客户满意度的显著关系等方面。[3]Mushtaq Ahmad Bhat(2012)定义了四个可解释的服务质量方面,包括保证性,有形性,响应性和可靠性, 指出这是印度著名的旅游目的地非常重要的因素。[4]

国内对于农家乐旅游的研究真正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对农家乐这一旅游形态研究中,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也主要集中于农家乐概念、类型及发展的研究方面。 张要民在对制约农家乐旅游价值提升因素分析的基础之上, 提出了相应的提升对策。[5]梁焰在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与提升等方面进行了研究。[6]陈晓磬等(2012)以长沙市周边地区乡村旅游为例,构建了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模型。[7]

综上可见,研究主要集中在农家乐旅游概念界定及分类研究、 农家乐旅游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农家乐旅游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农家乐旅游规划与设计、农家乐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负面效应等方面, 对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理论的关注不够。 当前,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有效提升农家乐服务质量问题成为当下的重要任务之一。 因此,需要对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和分析,站在旅游满意的角度,以游客为核心, 提出影响游客感知服务质量的有效建议,以提升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进而提升我国乡村旅游的整体品质。

三、数据分析

1、样本结构

本次研究调查问卷共发放220份, 回收210份,回收率为95.5%,其中有效问卷202份,有效回收率为96.2%。主要在崇明农家乐旅游景区发放,包括3个典型农家乐村庄, 发放时间为2014年2月至5月。 202名受访者包括不同地区的国内游客,其中包括81位上海居民 (占38%)、63位上海市周边省市游客(占32.4%)以及58位来自其他省市的游客(占29.6%)。受访者的其他人口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职业以及受教育程度等见表1。

由此可以看出, 其中的202份受访样本中,男性受访者(58.9%)高于女性受访者(41.1%)。 在年龄分布方面,25-40岁的青年人是主流, 占受访者的48.5%。超过65.7%的农家乐旅游者具有大专或大学教育。 超过75.1%的受访者是在校生或国家公职人员(其中学生占38.0%,公职人员占37.1%),表示出他们访问的主要目的是度假游和体验游。 总之,崇明农家乐旅游者的人口状况显示, 游客分布较均衡,客源地主要来自上海及周边省市,游客主要以青年人为主, 且收入水平较高或自由支配收入较高,并部分有稳定的工作。

2、样本的信度与效度

通过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8]可以确定样本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结果表明:调查数据的KMO检验值为0.961,大于建议值0.60,说明该问卷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表2)

3、感知服务质量

运用SPSS软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从24个设定的农家乐旅游服务指标中获得游客预期和感知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的主要维度。 采用R主成分分析和方差最大旋转法进行分析, 抽取特征值大于、等于1的因子。[9](表3)

因5个因子的总方差解释率为70.195%, 大于60%,所以认为涵盖了大部分变量信息(表4所示)。 因此,选取这5个因子作为公共因子,即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感知维度。 根据SERVQUAL模型,将这5个维度分别命名。

维度1命名为 “有形性”, 包含 “客房设施整洁”、“卫生设施完善”、“交通设施便利”、“空气新鲜、 自然风光美丽”、“服务设施具有农家特色”和 “服务人员衣着整洁”6个变量指标。 维度2命名为 “可靠性 ”,包含 “菜品独具农家 特色 ,食物的制 作原料新鲜”、“农家乐经营户经营正式规范”、“服务人员能够及时提供所承诺的服务”、“游客参与的活动具有当地民俗文化特色 ”、“遇到困难时, 服务人员表现关心并提供帮助”及“服务人员总是乐意帮助游客”6个变量指标。 维度3命名为“响应性”,包含 “安全与放 心 ”、 “ 服务人员会事先告 知游客各项活 动的时间”和“服务人员不会因为忙碌而不为游客提供服务”3个变量指标。 维度4命名为“保证性”, 包含“服务人员有礼貌、接待热情”,“服务人员熟悉当地民俗风情及乡土特产”,“与服务人员沟通顺利, 是可以信任的”,“游客与当地村民交流顺畅”4个变量指标。 维度5命名为“移情性”,包含“价格与享受的服务匹配”、“针对不同游客提供个性化服务”、“服务人员了解游客的特殊需求”、“当地村民纯朴、 友善”、“服务人员对游客给予个别的关怀”5个变量指标。

注:提取方法 :主成分分析法。 旋转法 :具有 Kaiser 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 a.旋转在 13 次迭代。

并基于SERVQUAL模型得出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各维度SERVQUAL得分(表5),结果表明旅游服务 质量与游 客感知密切相关,服务质量受到有形性、 可靠性、 响应性 、保证性 、移情性五个因素的影响。

四、研究结论

借助美国 服务质量SERVQUAL模型 , 通过有形性、 可靠性、 响应性 、保证性 、移情性五 个维度对 崇明农家 乐旅游者 的期望与 感知进行 的调查研 究可以得 出农家乐 旅游的服务质量水平(表6)。

1、总体评价

根据数据统计结果我们可以发现, 游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值都大于3.50, 说明游客对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总体感觉中等偏上。 但通过对比游客期望服务质量与感知服务质量, 得知崇明农家乐旅游者的平均感知质量低于平均期望值为-0.31, 表明农家乐旅游服务在24个方面没有充分满足游客的期望, 也就是说旅游服务在这24个方面都需要一定的提高与改进。五个维度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的差值分别为-0.37,-0.43,-0.40,-0.35和-0.48。 其中保证性的差距最小,移情性差距最大。

2、从游客对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的期望值角度

(1)期望较高的指标分析。 客房设施整洁,卫生设施完善;菜品独具农家特色,食物的制作原料新鲜;服务人员总是乐意帮助游客;与服务人员沟通顺利,是可以信任的,这5个服务要素有较高的期望,分值都超过4.30分。

(2)期望较低的指标分析。 交通设施便利;服务设施具有农家特色; 针对不同游客提供个性化服务;服务人员了解游客的特殊需求;遇到困难时,服务人员表现关心并提供帮助;服务人员会事先告知游客各项活动的时间;服务人员对游客给予个别的关怀,这7个服务要素方面期望较低,分值都低于4.20分。

3、从游客对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的感知值角度

(1)感知较高的指标分析。 空气新鲜、自然风光美丽;服务设施具有农家特色,服务人员衣着整洁, 服务人员有礼貌、接待热情;价格与享受的服务匹配,服务人员熟悉当地民俗风情及乡土特产;与服务人员沟通顺利,是可以信任的;当地村民纯朴、友善,这些分值都超过了3.90分,说明景区的服务管理在这几个方面做的较好。

(2)感知较低的指标分析。 交通设施便利;针对不同游客提供个性化服务;服务人员能够及时提供所承诺的服务; 服务人员了解游客的特殊需求;遇到困难时,服务人员表现关心并提供帮助;服务人员会事先告知游客各项活动的时间; 游客与当地村民交流顺畅; 服务人员对游客给予个别的关怀,这8个服务要素方面感知值 较低 , 分值都低 于3.80分, 说明在这几个方面服务质量相对较低。

五、对崇明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的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崇明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在下面5个方面表现良好,分别为:服务设施具有农家特色; 服务人员有礼貌;空气新鲜、自然风光美丽;服务人员有礼貌、接待热情;当地村民纯朴、友善。 崇明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较低, 需要马上改进的指标4个,分别为:客房设施整洁;卫生设施完善; 针对不同游客提供个性化服务; 游客与当地村民交流顺畅。

2、建议

农家服务社 第9篇

云计算 (C loud C om puting) 是基于互联网的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 在技术、管理、应用模式上引入云计算, 与三网融合、农村信息化进程协调发展, 通过互联网、电信网等提供动态易扩展的虚拟化资源, 通过计算指服务把全区乃至全国的农家书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相融合, 以基础设施交付和使用模式, 提供标准化与个性化的服务, 使管理者与农民用户以互联网、移动泛在网按需、易扩展等方式获得所需资源, 使图书信息资源以计算能力模式在全网流通[2]。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不是终点, 而是提升农民整体文化素质, 形成农村良好文化环境的新起点, 从网点化行政村书屋到图书馆网络链条为区域性、全国性农家书屋打造一个促进农村文化、经济发展的农村信息管理体系。

一、农家书屋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国外对农村文化、农村图书馆实施历史悠久, 也有较多与之相关的研究领域和较好的管理方法。发达国家美国、英国、加拿大等, 为农民提供多层次、多渠道的“一站式”服务, 同样体现了信息服务形态。发展中国家也提出了通过图书馆提供一体化农村信息服务, 如非洲、印度、孟加拉、尼日利亚等。澳大利亚以现代通讯与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农村信息中心模式, 目标是通过改善信息技术手段以辅助农场和企业的管理, 促进农村居民的就业和终身学习。

在云计算模式下、资源计算化形态的我国农家书屋管理体现与移动信息服务中,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与北京英泰利智科技发展公司共同实施的农家书屋移动阅读终端项目现身在深圳举行的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在农家书屋也可以像在城市一样, 通过无线网络浏览报刊、图书、音像及各种资讯, 农家书屋信息化初显身手。分别从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个性化管理模式等方面阐述了农村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泛在图书馆等全新管理理念, 表明了未来农家书屋的发展前景,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 图书馆的服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而移动信息服务是这种服务实现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通过分析, 发现农家书屋建设与管理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 农家书屋资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内容上分散单一, 尚未扩展和深入考虑到统一理论体系、信息思维与手段的建设, 需要拓宽建设范畴和手段, 加深融合机制的研究。

2) 农村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需对留守儿童、老人的关注需大幅度提升, 以及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等问题需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3) 建立农家书屋统一信息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 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统一信息思想理论体系和统一信息技术与信息化传播体系, 构建庞大的思想与文化传播阵容。

4) 缺乏信息化的传播手段和机制, 信息化手段不够科学, 没有从用户本位去考虑构建融合的农家书屋统一信息系统和信息体系。农村的信息化思维在变化, 需要建立一种应对机制, 利用人们常用的手机短信息、互联网等统一信息通信手段进行双向互动式的传播和信息索取[3]。

二、构建农家书屋创新管理与移动泛在服务体系的重要性

1) 农家书屋是农村文化的载体, 在“建、管、用”的进程中急需形成统一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农家书屋是农村年轻的图书馆, 建好, 是农民的知识源泉, 否则会起不到预期的效果。我们要建立健全中央到地方的统一信息理论体系和知识的传播技术体系, 运用云计算、移动泛在服务等构建统一信息管理模式, 把农村信息与技术的传播发展为可控的行为。

2) 云计算、移动泛在服务是农家书屋的创新管理手段和信息传播方法, 有效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农村基本实现户手机全面覆盖, 电脑渐渐进入农村家庭, 农村智能3G、4G手机上网成为各营运商的主攻方向, “一乡一个信息服务站, 一村一个信息服务点, 一乡一个互联网站, 一村一个网上农副产品信息栏目”的“四个一”目标基本实现[4]。所有这些, 都为农家书屋云计算、移动泛在服务提供了基础保障, 形成了可实现的技术与管理基础。

3) 建立一个农家书屋融合信息化的学科体系, 促进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知识和技术体系建设。以农家书屋和各农村特色为基础, 与各级图书馆资源结合和村镇教师、文化站、农业部门为等导向, 根据不同地区农村的需求建立服务于地方的知识体系, 构建一种以农家书屋统一信息为手段的长效、可持续发展机制和学科体系;形成以农家书屋为平台的远程教育与学习平台。

4) 建设农家书屋融合服务与管理体系, 发展生态信息技术, 促进农家书屋与图书馆资源和技术合作, 形成以云计算和移动泛在技术为支撑的公共服务信息网络体系。各省、市、县、乡的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农家书屋的建设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通过基于云计算的农家书屋创新管理与移动泛在服务体系的建设, 发展网点化服务机制, 构建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

三、云计算模式下农家书屋创新管理与移动泛在服务体系构建

通过深入调查我国农家书屋现状, 从理论体系、管理体系、技术体系构建、实践研究与改革等方面全面解读农家书屋, 针对现存的问题, 从基于云计算模式与移动泛在服务融合发展的角度提出以下构建体系。

1) 农家书屋云计算创新管理模式与移动泛在服务的管理体制、技术机制和发展策略的分析。农家书屋面对的是资源构建壁垒与管理融合性、共享性等问题, 如何打破壁垒, 形成融合统一的管理体系与技术体系, 构建网点化的农家书屋管理体系和融合化的信息共享技术机制, 是研究的重点。

2) 以农家书屋为链条, 以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为网络构建统一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发展云计算管理与技术模式, 推进移动泛在服务。以云计算的技术形成建设农家书屋统一信息平台, 把网点化的农家书屋统一接入到统一信息体系资源库, 同时发挥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服务农村的职能, 实现跨区域的资源共享, 运用互联网、电信网络实现移动泛在服务。借助云计算的模式与概述, 采用基于云的统一管理思维, 实现农家书屋协同发展与泛在管理。

3) 农家书屋网络化建设, 打造“三农”综合信息资源与农家书屋统一信息公共服务体系, 形成基于云计算的远程教育服务平台。调研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与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 以云计算、三网融合技术为支撑, 深入研究创新性农家书屋服务体制, 打造“三农”综合信息资源与统一信息公共服务体系, 形成远程教育、远程学习服务平台。将汇聚到“农家书屋”技术、学习资源等通过信息技术与专家、教师、农村辅导员、一技之长的农民相连结, 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 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农民朋友学文化、学技术的好帮手。同时, 在平台上实现行政村、自然村之间文化资源的互动交流, 实现农村各个建设项目效益的最大化。

4) 低碳型管理与发展模式研究。在农家书屋的网络体系建设中, 以节点化的方式接入到云服务平台, 有效地避免了重复的设备投入, 以及有效地应对了农家书屋存在不具备软件、硬件维护技术等问题, 同时有利于资源的统一管理与共享。借助云计算设备交互式、接入式的管理思想, 实施农民“入股”办书屋。

5) 公共服务均等化与移动泛在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通过云计算平台与移动泛在服务体系的建设, 发展城乡一体化信息服务机制, 弥补文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差异, 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与移动泛在服务体系一体化。

农家书屋是新农村建设的文化构成之一, 云计算管理模式与移动泛在服务是新型有效的管理理论方法和农家书屋信息传播行之有效的方式。它与信息化手段与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有关政策相适应, 是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需要。云计算管理模式与移动泛在服务的信息传播适应农村分散居住的特点, 并可以有针对性进行农业等技术和知识传播[5]。农家书屋基于云计算模式的资源建设刻不容缓。农家书屋的信息化建设应具有自己的特色。返乡农民工的创业、远程教育培训和知识引导是农家书屋统一信息建设的一部分[6]。从农家书屋一般性、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性质中, 审视农家书屋的本质、特征、形态和种类, 找出农家书屋与农村信息化、经济、技术发展歧异性与同一性, 找出云计算模式下农家书屋创新管理与移动泛在服务的创新特性, 确立云计算模式、移动泛在服务模式地位, 作为农家书屋的创新理论的依据与技术依据, 并以此展开农家书屋管理与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的逻辑、规律、技术形态等研究, 从统一信息双向互动服务机制出发, 建立长效和可持续发展的云计算创新管理模式与移动泛在服务管理体制、低碳型管理与发展模式、公共服务均等化与移动泛在服务体系一体化模式、新农村组织与经济组织一体化模式。

摘要:文章针对农家书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云计算的特点, 论证了将云计算模式、移动泛在服务引入到农家书屋创新管理建设之中的重要性, 通过农家书屋云计算创新管理模式与移动泛在服务的管理体制、技术机制和发展策略的分析从统一信息双向互动服务机制出发, 建立长效和可持续发展的云计算创新管理模式与移动泛在服务管理体制、低碳型管理与发展模式、公共服务均等化与移动泛在服务体系一体化模式。

关键词:云计算模式,农家书屋,移动泛在

参考文献

[1]林兴志.农家书屋统一信息系统的构建[J].兰台世界, 2010.

[2]袁静.图书馆情景感知自适应个性化服务平台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 2012.

[3]朱朝晖, 王翔, 周冠宇.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图书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移动通讯.2011.

[4]卢家利.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 2012.

[5]曾蔚.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商业智能系统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 2011.

农家服务社 第10篇

(一) 冲击传统院落式家庭生产模式

随着现代农村社区发展, 传统农家院落将不复存在, 农民将失去重要的生产基地, 这无形中会使传统种植业生产受损, 主要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业受损, 还会导致固有家庭简易农用机械的闲置以及闲置导致的低价出售。更重要的是, 农家院落是传统散养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场所, 甚至是唯一场所。传统农村社区的逐步弱化和消失, 势必为小型散养畜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

(二) 减少传统散养畜牧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

在我国华北地区, 大部分农民仍然采取一种较为原始的生产方式, 即农家散养畜牧业与粮食作物种植业相结合的农村经济经营方式, 利用农家庭院为简单的生产场地, 以粮食果实和农作物秸秆为主要饲料, 饲养者在完成普通农业生产的基础上花费一部分时间进行饲养活动, 农家散养畜牧业的发展是与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紧密结合的, 体现为技术水平要求不高, 不需要发达的信息交流, 因此该产业便于在传统农村院落开展, 但是提升空间不大。然而目前在这一地区农村从事此项生产活动的农家占到45%, 在农民的年收入中, 这种简单的农家小型散养畜牧业占到40%左右。要改变农村现有的社区发展模式, 必然在一定时期降低了华北地区农民收入。

(三) 无法有效保证传统散养畜牧业发展所需资料

推进农村社区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趋势, 在这一进程中, 农民的生活方式必将发生着巨大改变。从另一角度看, 小型原始农家散养畜牧业发展要有持续的饲料供给, 这是与农村种植业生产息息相关的。由于农村社区化的推进, 农作物种植方式的改变, 品种的更新换代, 甚至会出现部分地区不再进行农作物种植的现象, 使得该产业饲料原料不能保证。另外, 作为原始畜牧业主要生产者的农民, 由于农村社区化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 部分农民会市民化, 不再从事小型原始农家散养畜牧业生产。随着农村社区化的推进, 小型原始农家散养畜牧业生产模式将很难继续实施。占部分农民总收入很大比重的收入也将不能得到保证, 同时传统种植业受到的冲击和农民自身的较快转型带来连锁反应, 所有这些成为农村社区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 打破传统模式推进现代化的农村生活格局, 调整农民的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产生现代化的社区意识, 构建现代的整体意识, 形成规模经济、产业链条、区域精神等现代农村社区综合理念是不可逆转的新农村发展方向。

二、完善志愿服务机制建立新型农村畜牧业产业模式

(一) 强化志愿服务机制的技术和管理引入

随着现代农村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小型原始农家散养畜牧业运作与经营模式需要发生改变, 要与志愿服务机制深入结合, 转变其原始的生产方式, 形成生产科学化与管理系统化的新模式。从生产模式上分析, 要由畜牧业专家作为农村志愿者为畜牧业生产注入先进技术, 将最新的科研成果投入到农村畜牧业发展实践, 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帮扶, 从而增加农村畜牧业科技含量, 促进农村中小型畜牧业科学发展。从管理模式上分析, 需要具有专业农村经管知识的农村志愿者带来先进的管理手段, 帮助组成畜牧业股份制公司或联合性经营组织, 由农民、技术型畜牧业志愿人才、管理型畜牧业志愿人才共同参与, 构建“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模式链, 推进农家散养畜牧业向规模公司化畜牧业养殖生产转变。志愿队伍要结合信息网建设, 帮扶农民了解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宏观经济形势, 使农村中小型畜牧业发展做到因地制宜;还要与一些专业合作组织合作, 对畜牧农产品进行深加工, 实现农村经济的三大产业链条的沟通结合, 把新型畜牧业办成本地区的特色经济。

(二) 志愿服务机制刺激农民自我“造血”功能

随着农村社区化的推进, 农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部分农民会成为被解放的劳动力, 他们能够参与到农村中小型畜牧业的公司形式或联合性经营模式中, 以自己的劳动参与构建现代畜牧业, 并在工作过程中接受专业培训, 从而改变相互隔离、重复、低层次的散养畜牧业生产模式, 形成广大农民参与的规模畜牧业生产, 通过农民与农村志愿者共同工作, 农民可以学习先进技术提高自身素质。从生产场地的角度分析, 随着农村社区化的推进, 预留出部分闲置土地供农民从事相关生产活动, 农民可利用其中部分土地集中推广中小型散养畜牧业, 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畜牧小区”, 建造适应于先进生产方式的生产场地。这种集中饲养、统一管理的模式使养殖动物品种更为多样, 场地方便清理, 防疫便于普及, 从而改变小型原始农家散养畜牧业落后生产模式, 创造现代散养畜牧业的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满族农家菜 第11篇

猪血肠

原料:鲜猪血1份(约250 g),净猪肠1份(约200 g),荞面2 000 g,猪板油、鸡汤等各适量。

调料:精盐、味精、蒜仁、五香粉、葱等各适量。

制作:1.猪板油洗净切小丁炼成油备用;大蒜去皮剁成碎末;大葱择洗切葱末。

2.取猪血盆调入精盐、味精、五香粉、蒜末、葱末,再将炼好的猪板油同油渣、荞面、鸡汤再次调入猪血里。

3.将净肠一端用绳系好,另一端插入油漏嘴,再将调好的猪血灌入汤内系好,依次灌完。

4.锅内加净水,待沸时下入血肠,小火煮透捞出;待温热时,取1份顶刀切成金钱片,码于盘内;食时,佐以蒜泥、韭菜花酱、腐乳、酱油、辣椒油等。

制作关键:

1.猪血必须是新鲜的。

2.调制猪血肠的稀稠度,以自然流体状即可,不易过稠或过稀。

3.在灌肠时,要留一段空肠,并边蒸边用牙签放气,以防煮破血肠。

风味特点:风味独特,质地软嫩,蒜香浓郁,具有浓浓的满族风味。

同类菜品:清蒸猪血肠、杀猪菜血肠、煎血肠、砂锅猪血肠。

清蒸猪血肠

原料:熟血肠500 g,净油菜心12棵,精盐、味精、胡椒粉、鲜汤各适量。

制作:1.将血肠切片,码形装在碗内,碗内加调好的鲜汤,上火蒸20分钟取下,滗出汤汁扣在盘内。

2.砂锅上火,渗入鲜汤,投入菜心调制入味勾薄芡,淋明油出锅码在盘边。

3.净锅为火渗入鲜汤,用精盐、味精、胡椒粉调料,勾薄芡,淋香油起锅浇在血肠上即可。

特点:血肠软嫩,原汁原味。

杀猪菜血肠

原料:熟猪肠500 g,干白菜100 g,五花肉100 g,精盐、味精、葱花等各适量。

制作:1.干白菜选绿色的叶心,焯水后切成3.3 cm段;五花肉切薄片;血肠切片;葱择洗切成葱花。

2.炒锅上火,放净油,用葱花炝锅,渗入鲜汤,分别放五花肉片、干白菜、血肠,小火炖10分钟,调精盐、味精,稍炖即可盛入汤盆。

特点:风味独特,香味四溢。

煎血肠

原料:熟猪肠600 g,葱、姜、精盐、味精等各适量。

制作:1.熟血肠切薄片,葱、姜分别择洗后切丝备用。

2.炒锅上火,放净油,待油七成热时投入血肠片,炸至血肠卷起时出勺,锅内留底油,放入炸好的血肠调精盐、味精小火煎透,放入葱、姜丝翻勺,稍煎即可装盘。

特点:干香脆爽,回味悠长。

砂锅酸菜血肠

原料:熟血肠200 g,熟五花肉100 g,酸菜200 g,精盐、味精、胡椒粉、鲜汤等各适量。

制作:1.血肠切斜片;酸菜切丝;熟五花肉切片。

2.炒锅上火,放底油用葱花炝锅,放入酸菜炒透,出勺放入砂锅内,将五花肉片熟血肠片整齐的码在砂锅内,渗入用精盐、味精、胡椒粉调好的鲜汤;砂锅上小火炖15分钟即可。

农家服务社 第12篇

(一)调查情况及样本说明

本次调查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为对象,从2010年2月15日开始,2010年5月1日结束。我们对夏河县农家书屋管理者(县文体局)、村级农家书屋管理员、普通村民、学校老师、学生五个层面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的个别访谈;并随机进行了问卷调查,因为夏河县农牧民居住较为分散,加上很多调查对象不识汉字,不懂汉语等原因,问卷调查实际上是以交流的方式进行的,有时尚需要翻译,难度较大。此次调查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0份。

(二)农家书屋建设调查概况

1. 夏河县基本情况

夏河县地处甘肃省西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北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为山原区,东部和南部为底山峡谷区。全县土地总面积6274平方公里,境内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大部地区海拔在3000—3800米之间。气候属高寒阴湿类型,高原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决定了该地区的经济作物以青稞、油菜为主,畜牧业发达,牧民过着游牧生活。全县辖11个乡3个镇、66个村委会、6个社区、43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91万人,有藏、汉、回等18个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占79%,农牧业人口占83%,在总人口中占相当大的比例。由于地处偏僻,经济落后,导致甘南藏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缓慢,群众使用本民族语言———安多藏语,汉语水平相对较低。

资料来源: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上表统计结果显示甘南藏族地区的文盲率高达40.32%,远高于全国文盲率,也高于甘肃省文盲率,由于不识字导致了该地区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普遍上不去。

2. 夏河县农家书屋建设基本情况

夏河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是从2007年开始的,当时建立了2个示范性的“农家书屋”文化站,到2008年增加至20个农村文化站。按照甘肃省采取的“省局配书,村镇配屋,县配桌椅,市配书橱”的硬件设施配置模式,2008年夏河县总投资60万元,每个书屋按3万元配置。其中:中央财政负责1.6万元,省财政负责0.4万元,均用于图书配置;州、县财政各负责配套0.5万元,用于配备书架、阅览桌、座椅、电视、放像机等基本设施。2009年原计划增加28个农家书屋,但是笔者从夏河县文体局了解到,截至2010年5月,这28个“农家书屋”仍然没有建起来。

3. 农家书屋选址情况

农家书屋的房屋设置相对集中,并根据当地不同的地理位置划分为两大区域:一是处在大夏河上游的牧区,这里的牧民绝大多数是藏族,保留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居住地离城区较远,群众的汉化程度很低,基本不认识汉字、听不懂汉语;2008年在该地区的5个乡共建书屋13家。二是处在河流中下游的半农半牧区和农区,因为离县城近,经济和生活水平较高,居民汉化程度和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高,大部分群众可以用汉语进行日常交流;2008年在该地区的3个乡共建书屋7家。

下表所示书屋在各个村镇的具体分布:

(单位:个)

4. 农家书屋内容配置情况

以上20个农家书屋的出版物配置内容相同,没有根据地区的差异和读者群的不同进一步细划分。

针对《甘肃省农家书屋出版物配置目录之五(专供甘南州藏族村农牧民书屋使用)》统计得出:在1190种总资料中,图书数量占总数的89.9%;报纸数量占总数的0.6%;期刊数量占总数的0.8%;音像制品数量占总数的8.7%。

在图书部分中,通用汉语类图书的比例占总图书的82.7%(其中政治、法律类图书占7.6%;社科、文学、艺术类图书占35.8%;青少年、儿童读物占21%;医药、卫生类图书占5.3%;农业科技类图书占9.5%;农业机械维修类图书占3.5%),种植园林与畜牧养殖类图书占总数的17.3%。

藏语类图书仅有17种,占总数的1.6%,值得注意的是,这17种藏语图书全部集中在社科、文学、艺术类图书中,且均是诸如《新编藏文字典》的工具书。在其他类图书中没有藏语书籍,报纸期刊中没有藏语出版物,音像制品中没有藏语光盘,只是在内容上涉及诸如《藏族舞蹈(基础)训练教材》等娱乐文化类节目。

5. 群众借阅农家书屋读物情况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得出:“不知道当地有农家书屋”的群众占33.3%。当问及“去不去农家书屋”时,选择“不太经常”、“偶尔去”、“很少去”和“从来不去”的比例分别为12.5%、25%、20.8%和37.5%,选择“经常去”的只占4.2%。问及“农家书屋的图书能否满足需求”时,认为“基本满足”和“不能满足”的各占40%,认为“能满足”的占20%。问及“农家书屋的建设是否产生影响”时,认为“有影响但不太大”的占66.7%,认为“没什么影响”的占26.6%,“有很大影响”的占16.7%。

二、农家书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当地政府的宣传不到位,部分馆舍形同虚设,名存实亡

在发放调查问卷的过程中,包括学生、个体户、农牧民在内的大多数群众向笔者反映以前没听政府提起过农家书屋,他们也不知道附近有没有农家书屋,更不知道具体位置在哪里。

达麦乡的农家书屋就建在乡中心小学,与校图书室合二为一,但因为没有专人管理,所以很少开门,学校认为管理很麻烦,每周才为学生开一次门。该校教导主任反映从来没有村民来学校的农家书屋看书,可见即使书屋设在文化氛围较为浓厚的学校,因为没有专人管理,也成了摆设,更不用说设在文化氛围相对较薄弱的乡间了。在王格尔塘镇洒索玛村,一位青年站在上了锁的农家书屋门口,门口没有“农家书屋”的挂牌或指示牌。当问及平时去不去农家书屋看书时,他的回答是:“没听说过农家书屋,也没去过。”鸦鸽塘镇农家书屋位于一所养老院内,紧锁的书屋门口仅挂着一幅“农家书屋”的牌子,一位镇街道办工作人员说:“不知道谁保管钥匙,自己没进去过,也没见过书屋开门向群众开放。”

以上内容反映出夏河县农家书屋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而造成在农牧民中的知名度不高,加之学校的书屋没有专人管理,无法保证经常开放,学生面临着“近水楼台得不了月”的情况。因而馆舍闲置,书屋资源利用率较低。

(二)图书内容无法满足当地群众需求,农牧民阅读积极性不高

在对《甘肃省农家书屋出版物配置目录之五(专供甘南州藏族村农牧民书屋使用)》进行统计后得出:第一,藏语类图书所占比例仅为1.6%,且均为字典、语法等工具书,内容没有涉及实用技术和文化知识。第二,符合当地农牧民需求的技术类、实用类图书数量少。例如《家庭小菜园入门》、《养兔新技术》这类图书与当地“以种植青稞油菜为主的农业,以养殖牛羊为主的畜牧业”的实情有脱节。段西义馆长说:“国家每年统一配备图书,然后直接拿到基层,但是对于藏区、牧区群众来说,有些书并不适合他们,或者并不是他们感兴趣的,比如这本关于西红柿种植栽培技术的书,在这个地方根本用不到,我们高原地方只能种青稞,有些地方连小麦都不熟,更别说西红柿了。”第三,报纸期刊和音像制品所占比例很小,藏语类报刊数量几乎为零,内容也没有反映地域和民族文化特色,缺少宗教民族类图书,与当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有一定的距离。夏河县藏族群众全民信仰佛教,佛教渗透到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以及思想认识,无不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烧香拜佛、煨桑念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寺院既是宗教活动的场所,又是人才培养的机构。“对宗教的信奉对成人教育和文化事业带来的影响是,许多宗教活动民俗化,宗教同教育相混。特别是在一些相对封闭的偏远牧区,由于宗教对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的影响深远,当地群众对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并不热心。”[1]笔者在夏河县新华书店看到的一个现象是,民族宗教类书籍的书架前围拢了很多看书的群众。根据新华书店的统计资料,书店每年销售各类书籍金额为150万元。其中一般图书(如社科类、文化教育类、文学艺术类、少儿类、科技类)销售金额每年为30万元,占销售总额的20%。而包括民族民俗类在内的图书每年销售金额为120万元,占销售总额的80%。由此可以得出群众对这部分图书有较大需求。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认为,“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2]说明越是接近人们关注点和兴趣点,越能反映他们日常生活和精神信仰的知识内容,更容易被接受。而与此相对的事实是,当地农家书屋图书内容配置的目录显示关于佛教文化和藏族历史文化的图书仅有28本,所占比例为2.6%,且均为汉语图书,没有藏文译本;藏文报纸期刊的数目为0;音像制品24种,所占比例为23.3%,但均为汉语节目,没有藏语光盘。由此形成的局面是群众宁可去新华书店花钱买他们感兴趣的图书光盘,也不愿意去农家书屋免费借阅他们读不懂、看不懂的图书和光盘。

(三)汉语言图书多、藏语言图书少,汉藏分班的教学方式和群众的阅读习惯不相符

夏河县教育局2010年6月的数据统计显示:夏河县共有学生13763名,其中藏族学生占80%,汉族学生13.5%,其他民族6.5%。全县有1所普通类中学和1所普通类小学,校址在城区,生源大部分为干部、知识分子子女;全县有3所民族类中学和38所民族类小学,校址在乡镇郊区、偏远牧区,生源多为周边农牧民子女。普通类学校采用汉语授课方式,学生所学课程与国家教育大纲规定的内容相同;民族类学校采用藏语授课方式,所学课程以藏为主,教材内容与国家教育大纲规定的内容不相同。群众日常多使用藏语,而农家书屋的图书多为汉语言类。夏河县43所学校中有41所学校开设了藏文课,每个学校又有若干藏文班,这说明包括学生在内的绝大多数藏族居民使用藏语进行日常的学习交流和生产劳动。段西义馆长指出:“除少部分学生外,农牧区的藏族群众大多不认识汉字,对他们而言,农家书屋的大部分汉语言图书就像天书一样看不懂;剩下的藏语图书他们也未必能看懂,因为很多人即使能听懂藏语、会说藏语,却不认识书上的藏文,即便认得也不理解字面背后的意思,消化吸收不了。就好像是汉语的文言文,你认得上面的字未必能懂得这句话到底讲的是什么意思。”

以九甲乡中心小学为例,该校位于河流上游的牧区,学校共有学生657人,其中藏族所占比例为88%,汉族所占比例为12%。笔者与该校的学生交流时发现,学生听不懂汉语,包括当地汉语方言和普通话,认识汉字的能力有限,汉语水平较差。针对这部分藏族学生学校开设了藏文班,用藏语授课,所学的课程内容全部翻译成了藏语,汉语作为一门副课并未得到重视。一节阅读课上,笔者在学校图书室看到全班学生都围拢在数量很少的藏语类图书陈列架前,汉语类图书陈列架前却没有一个人。学生普遍反映更喜欢读藏语类图书,因为看得懂、感兴趣。而当地农家书屋图书内容配置的实际情况是:少儿类读物均为汉语图书,没有藏文译本,也没有原汁原味的藏文图书。这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阅读兴趣不相符,无形当中就把学习藏文的学生拒于书屋大门外。

(四)书屋随意的开放时间与农牧民的作息时间、学生的课余时间相冲突;书屋地点分散不便于群众集中阅读

夏河县乡镇农家书屋的图书管理员是当地村干部或者热心村民,他们在担任义务工作的同时还要干活务农维持家庭生计。笔者看到王格尔塘镇洒索玛村的农家书屋大门紧锁,得知图书管理员正在公路对面的农田种果树苗,大约二十分钟后才赶过来。管理员说自己是当地村民,因为喜欢读书就主动担任了管理农家书屋的义务工作,但是每到农忙时,就因无暇顾及而不得不经常关闭农家书屋,而且时间不固定。这样,管理员开放农家书屋时间的随意性就和村里其他农牧民的作息时间产生了冲突,村民和学生想要到书屋看书,很多时候就会吃“闭门羹”,此其一;其二,表1反映书屋相对集中地建在中心学校或村委会,而夏河县大部分农牧区地广人稀,村落居民点分散,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路途较远,交通不便,有些行政村条件艰苦,无法保证这些建在学校、村委会的书屋都和农户家距离较近。此外由于农耕游牧的生产劳动占据了当地农牧民的大量时间,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他们的闲余时间。当地群众反映说“要养家糊口,不可能每天都跑到一个固定点去看书。即使休息的时候,和读书相比我们宁愿选择看电视。”学生们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以达麦乡中心小学为例,学生们普遍反映自己的家距离学校和农家书屋都比较远,上学放学路上所花费的时间挤占了一定的阅读时间。

三、关于夏河县农家书屋建设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宣传力度

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地很多的村民并不知道农家书屋,我们认为,政府应当在充分认识到农家书屋对于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对经济发展的推动都有重要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面向社会基层群众广泛宣传农家书屋,让他们意识到农家书屋能够为他们的生活带来好处。比如,可以在人流密集的广场及其附近地区进行文字图片的展板活动,通过生动形象的说明和工作人员的现场讲解,让广大农牧民群众认识书屋、了解书屋。此外通过积极地鼓励和动员,让群众多接触并参与到和农家书屋有关的一系列活动中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比如,可以通过在固定的场所、固定的时间举办有奖阅读和问答,知识竞赛以及演讲比赛来提高农家书屋的知名度。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活动从形式到内容都要考虑到农牧民的知识水平和阅读兴趣,从而保证他们的长期参与和活动的长期开展,最终变“要我去书屋”为“我要去书屋”。

(二)加强图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适当增加藏语类光盘的配置比例

县文体局主任吴志明认为:“农家书屋在当地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高,主要是因为这些图书并没有给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和看得见的好处,他们没有尝到甜头。加上电视的广泛普及,直观可视的画面比白纸黑字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

农家书屋作为一个新生的外来事物,就必须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改变原有的书屋建设方式和图书内容配置,不能千篇一律、形式单一,要力求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首先,针对当地群众日常使用藏语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增加藏文图书的配置比例。其次,由于当地文盲、半文盲占很大一部分人口比例,增加DVD光盘等更直观生动、更喜闻乐见的音像资料的配置比例,并把这些音像资料翻译成藏语或配有藏文字幕,以防好的资料因为无法被理解和掌握而不能为群众提供有效的信息。第三,对建在学校附近的农家书屋,在图书配备上应该适当增加教育类比重,安排相当比例的幼教少儿图书和青少年喜欢的优秀小说、文史、科普读物,并配有藏语译本,让学习汉语和藏语的学生都能看得懂。第四,农业、畜牧业的科技类图书应当以“简单、好学、好用”为主要选择标准,要以实用为主,而不能徒有虚名,使得这些图书音像资料从内容和形式上都能够被当地农牧民所接受和认可,为他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经济效益。例如按照王格尔塘镇洒索玛村农家书屋的管理员说的,他们需要柳树苗的栽培技术以及当地特有的果树品种(俗称“窝窝果”)的栽培技术的图书,然而书屋并没有针对这类特殊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图书。针对这种情况就应当根据一地一别,甚至一村一别的原则,在地处河流中下游的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增加特有果树品种栽培技术的图书音像资料;在地处河流上游的牧区适当增加以牛羊养殖为主和以青稞种植为主的图书和音像资料。第五,对于农牧民难以理解的图书,比如部分国外经典文学书籍,应该尽可能少购买。第六,根据当地全民信仰佛教的特点,适当增加一些地方文献和藏族佛教类图书和音像资料,在用当地群众感兴趣的内容吸引他们注意的基础上,逐渐让他们主动到农家书屋看书,然后才有可能让他们开始接触并接受其他方面的知识内容,最终养成到经常到书屋阅读的良好习惯,保证他们对农家书屋的长期关注。

(三)加强当地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尽可能将农家书屋建在学校内或学校附近

当笔者问及能否将农家书屋建在学校内或学校附近时,达麦乡中心小学的教导主任说:“我们也想把农家书屋建在学校,然而不好实施,因为农家书屋的上级主管部门与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分属于两个系统。也就是说书屋建在哪里的决定权在县文体局手中,主管学校的教育局没有管这个事儿。”可见政府各部门之间需要相互协调,在选择农牧民书屋时,要考虑农牧户相对集中,文化氛围比较浓厚的学校附近,有阅读需求且借阅方便的地方。切实可行的措施是:联合村中、小学校的力量,在学校附近或者是校门口建设一个能发挥实际作用,实现为农牧区群众提供知识和信息服务功能的农家书屋。该措施的优势这一是乡村的学校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它不光是学生流通的集散地,也是来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家长们的集散地。如果将书屋建在学校附近,就增加了群众借阅的可能性和机率,书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会因为长期的接触与相互传播逐渐扩大。其二,学校是当地公认的文化机构,在当地农牧民心中有一定的“权威性”,通过将学生作为书屋的第一读者,让学生向家长宣传农家书屋,使成年人更易于熟悉和接受农家书屋,还可以委托在校子女代借代还,使得借阅更方便,有利于农家书屋的推广和利用。其三,巩固和发展农家书屋需要热爱本职工作、懂业务、肯吃苦、长期相对稳定的图书管理员。学校是知识分子最为集中的地方,由于教学需要,很多学校配有专门的图书管理老师,通过乡镇政府和教育部门沟通商议,让学校配备教师作为专职图书管理员,同时给予其相应的薪酬和待遇,提高工作积极性。这就避免了村民因为忙于务农,担心收成不好,不能一心一意地管理农家书屋,从而也就保证了书屋固定正常的开放时间和长期运行。其四,学校本身就具有大量的学生用书,例如九甲乡中心小学的图书室是由国外慈善热心人士捐助成立的,如果将学校图书室和农家书屋的图书进行整合,既会产生规模效益,又避免了资源的重复浪费,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利用率。

总之,夏河县农家书屋的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到当地具体情况的特殊性,建设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农家书屋,让当地群众真正走进农家书屋,使国家的好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农家书屋在甘南藏区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新抓手作用、主阵地作用、信息交流平台、致富窗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向东.中国西部人文:文化资源与素质教育——点燃西部的阳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43.

上一篇:会计记账方法分析下一篇:运动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