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低温范文

2024-06-20

冬季低温范文(精选8篇)

冬季低温 第1篇

1 猪的各阶段临界温度

(1) 猪的临界温度:初生仔猪32℃~35℃, 4~10kg仔猪29℃~24℃, 断乳3~4周后的培育种猪 (育肥猪) 25℃~15℃, 成年猪下限临界温度12%。

(2) 27~30日龄断乳猪, 断乳后1周, 平均采食量低于维持代谢能的需要量, 呈负能量水平, 断乳仔猪维持体温主要靠背脂, 因此, 要求临界温度提高到26℃~28℃, 比4~5周龄哺乳仔猪提高5℃~3℃。至2周后, 临界温度下限可降至24℃。一旦断乳仔猪已恢复正常采食, 不发生腹泻, 每周的下限临界温度可下降2℃~3℃, 直至降到正常生长猪临界温度25℃~15℃。

(3) 根据猪的代谢率夜间低于白天的生理现象, 夜间比白天耗热量小, 夜间舍温低于下限临界温度4℃~9℃, 并不会影响生长, 为节约燃料, 可不加温。但若舍温波动达3℃~4℃, 对断乳仔猪则容易导致腹泻, 为使其正常生长, 仍要加强保温。

(4) 按占圈面积每m2 1头, 每圈放10~20头20~40kg的猪, 可使临界下限降低2℃~3℃, 补加热量可减少50%~70%。

(5) 据试验, 猪的饲养水平若提高1个维持量, 可使临界温度下降4℃~5℃。

2 下限临界温度对猪生产的影响

(1) 哺乳期的仔猪, 低于临界温度下限1℃时, 则要提高代谢能2%~5%。

(2) 同等采食量的2头断乳猪, 在临界下限温度降低1℃, 每头每天生长率减少1g。断乳仔猪在寒冷环境中想取得和在最适宜温度下相似的生长率, 每下降1℃, 每日需增加额外饲料13g。

冬季低温 第2篇

冬天来临,伴随着低温、暴雪、冰冻等恶劣气候条件,污水处理厂将面临诸多问题:室外设备、管道由于温度过低,导致结冰、冻裂等,影响生产稳定性和延续性;由于水温过低,导致生化系统生物活性下降,处理效率低下,易造成NH3-N、TN等指标超标;恶劣天气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现场运行操作人员的积极性,存在工艺巡检不到位、操作不及时等现象。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症结在于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完善硬件设施。

冬季运行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机械格栅

冬季运行中反应问题最多的是机械格栅,表现为故障频繁,值班人员无法正常操作,清渣效率不高,使得过栅断面减少,栅前液位过高,造成阻水,直接影响进水流量和厂区下水管线的畅通,导致水泵频繁开启、各生产车间下水不畅,厂内排水管线出现冒水现象。

机械格栅冬季运行的主要故障原因为:冬季运行室内湿度较大、潮气多、夜间气温过低,造成机械格栅限位开关结冰,使机械格栅无法正常工作。

解决措施:在格栅间的房屋结构、设备特点上充分考虑到机械格栅的冬季运行存在房屋内部潮气大、控制操作柜腐蚀严重等问题,在房屋的结构上考虑采取自然通风的技术措施,在房屋的顶部增加换气扇,保证处理设施内的潮气能够自然从屋顶排出,减少了限位开关的结冰次数,保证了机械格栅的正常稳定运行。

建议北方地区的污水处理厂在机械格栅冬季运行时,要充分考虑室内通风,防止设备结冰问题。

半室内输送装置设为机械输送装置

此类设备在冬季运行时,由于气温过低,易造成污泥斗处污水和污泥结冰,造成污泥斗堵塞,严重影响正常的生产运行。

解决措施:将原有的污泥斗拆除,在污泥出口处安装无轴螺旋输送机,通过无轴螺旋输送机将产生的污泥输出,在改造过后,起到了很好的运行效果,连续几个冬季从未发生过因污泥出口结冰堵塞而影响正常生产的现象。

建议北方地区的污水处理厂在冬季运行时,要充分考虑将半室内输送装置及室外输送装置设为机械输送装置。

北方地区污泥池及污泥浓缩池池体上安装保温装置

污泥池及污泥浓缩池在冬季易出现表面结冰现象,导致污泥浓缩池出水堰板全部因结冰膨胀变型,同时也增大了构筑物被结冰的膨胀力损坏的危险,污泥池的表面结冰也造成污泥池内的污泥泵在故障时无法正常吊出维修,严重影响正常的生产运行,对安全生产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其主要原因为:冬季户外气温较低,污泥池及浓缩池上清液中含有大量的浮渣和浮泥,比较粘稠,流动性较差,极容易结冰。

解决措施:在污泥池及浓缩池池体上方安装阳光板保温罩,其原理类似于农业的“蔬菜大棚”,保证池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0℃以上,有效的杜绝了表面结冰现象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几点是:

1、保温装置的支撑结构材质应选用抗腐蚀材质,最好采用不锈钢材质,因污泥在储存及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腐蚀性气体,对普通的钢材腐蚀性较大,会大大减少设备的使用寿命。

2、在设计安装保温装置的同时要注意做好保温装置的通风性,因污泥在储存及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防止运行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发生中毒事故。

3、在安装保温装置后,在保温装置内及保温装置附近要严禁烟火,因污泥在储存及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易燃易爆气体,防止遇明火发生爆炸及火灾事故。

建议北方地区的污水处理厂在冬季运行时,要充分考虑在污泥池及浓缩池上做好保温装置,对于尚无条件安装保温罩的地方,可以临时采用对污泥池及浓缩池表面铺盖塑料薄膜或保温棉被进行保温。

冬季运行的其它措施

1、曝气沉砂间、污泥脱水间冬季运行时,由于为了保持室内温度而将车间门窗进行封闭,通风条件较差,但是,车间内有毒有害气体排放不及时影响职工身体健康、车间水蒸气较大,车间内配电柜因湿度较大经常造成电器元件腐蚀、短路造成很大的安全生产隐患。

解决措施:在车间内增大引风设备功率、增加引风设备台数采取间歇性开启引风设备,既保持室内通风,又保证室内温度不明显下降。另外将电缆沟与室内排水沟进行分开设置,避免潮气通过排水沟窜至配电柜,大大降低了电气设备的故障率。

2、鼓风机齿轮箱增加加热管

鼓风机在冬季运行中,一旦发生故障停机,启动备用设备难度较大、时间较长。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冬季鼓风机室内温度过低,造成鼓风机齿轮箱润滑油凝固,使鼓风机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启动,恢复正常的工艺生产。

解决措施:在鼓风机齿轮箱内增加加热管,为齿轮箱提供热源,使鼓风机润滑油在短时间内恢复启动温度,恢复正常使用。

冬季运行前的准备工作

北方地区冬季时间长,月平均气温低,为保证冬季设备正常运行,必须采取相应的防冻措施,污水处理厂在进入冬季运行前,通常要做好以下工作:

1、要对全厂的设备进行全面的检修和维护,包括更换设备润滑油及注油脂的工作。所有大修项目尽量在10月底冬季到来之前结束。

2、进入冬季以后,所有的污水处理区和污泥处理区必须保持连续运行,进入冬季后各构筑物不允许放空,避免池体出现含水冻融现象。

3、保证冬季供暖设备正常运行,进入冬季前,对厂内供暖设备、供暖管线进行全面的检查维护,保证冬季供暖期间连续正常运行。供暖方面,保证各生产车间室内温度保持在50℃以上。注意门窗封闭,车间门要安装棉门帘,巡视时要格外注意室内温度的变化,对一些易冻的井室要做好保温,如污水池、初沉池排泥阀井室、初沉池放空阀井室等。

4、对厂区下水管线、浮渣井在入冬前作一次彻底的疏通和清理。

5、对厂区内各种污水、污泥、空气、投药管线和阀门应注意防冻,对裸露在室外的管线要缠好保温棉、保温毡,对一些间歇性输送液体的管线应在管线外缠绕伴热带,保证管线内液体不上冻结冰。

冬季运行工艺与设备运行要求:

1、冬季运行工艺要求:因环境气温低,城市污水水温一般在10℃左右,在工艺运行上应根据实际处理的水量适当延长曝气时间,适当提高污泥浓度,增加污泥龄,保证处理效果。

2、调整设备运行状态。一般设备间歇运行,在冬季运行时应适当调整运行时间,变间歇运行为连续运行。

3、鼓风机进风阀开度要适当控制在低限位,防止气温过低,造成电流过大出现过载停机。

4、加强重点部位巡视,尤其是初沉池浮渣漏斗、二沉池浮渣漏斗等处。

5、冰雪天气,操作运行人员在构筑物上巡视或操作时应注意防滑出现安全事故。

迎战冬季低温 保障运输安全 第3篇

我国幅员辽阔,各铁路局管内天气情况不尽相同。根据管内气候特点,各铁路局积极确定安全风险点,认真分析研判风险程度,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进而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北方各铁路局大风降温雨雪天气频发,工务系统各单位严格执行冻害检查周期,加强动态添乘检查,及时掌握线路冻害动态变化,随变随修。遇冰凌天气,供电部门密切关注导线结冰情况,出现挂冰影响列车运行时立即通知调度部门或车站,采取降弓、降速运行并及时组织打冰。车务部门加大对现场存车的检查力度,严格落实车辆防溜措施,防止大风造成车辆溜逸,同时,加大冬季调车作业人身安全卡控力度。

由于大雾天气多发,南方各铁路局特别注意加强沿线污染区域的调查摸底,及时掌握污染源变化和供电设备状态,加强绝缘清扫,增加机车和动车组受电弓、高压互感器、主断路器、绝缘子等设备的擦拭频次,确保绝缘性能良好。

按照铁道部统一部署,各铁路局进一步完善打冰扫雪预案,加强对雨雪冰冻天气的掌握,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各单位认真落实人员、设备、物资“三到位”的要求,道岔清扫落实到人,工区扫雪工具种类齐全、作用良好,相关物资储备充足,做到有备无患。遇暴风雪等恶劣天气,车务、电务、工务、机务、车辆等部门加强配合,各站区各负其责,组织好编组站、客运站、机务段、动车段等关键站场道岔扫雪除冰工作,确保基本径路上道岔转动灵活,径路畅通。

各地链接:

陕北高原上的扫雪特战队

为了在降雪期间确保列车安全运行,接到寒潮预警后,一支由绥德电务段、工务、车站三部门组建的除冰扫雪应急小分队整装待发,随时等候上级的除冰扫雪命令。

“扫、刮、涂”是除冰扫雪应急队的三字诀。一声令下,安边站电务工区副工长张彦军一边挥舞着手中的大扫把,一边向大家传授技巧:清扫积雪时,先用扫把扫去浮雪,再用铲子将钩形外锁闭装置的各部件上的结冰除去,最后涂上防冻油确保滑床板不结冰。

冰扫雪应急小分队紧张有序、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为列车的安全正点运行洒下了辛勤的汗水。(邢东升 武恒)

快速扫雪保安全

1月4日,南昌迎来了今年第一场大雪,南昌局铁路职工迅速行动起来,迎战雪后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组织力量清扫积雪,确保了旅客列车运行平稳有序,打好了新年第一仗。(鲍赣生)

佳木斯工务段以雪为令全力以赴保运输畅通

11月12日凌晨,鹤岗地区突下暴雪,据气象部门介绍,是当地1957年以来最大的一次降雪。

佳木斯工务段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各车间防雪人员全部进入现场清理积雪。宝泉岭工区管辖区域内降雪量最大,他们迅速向行车调度申请封锁区间,调出轻型车辆对区间进行全面检查。 工长刘庆海带领12名职工克服轨面雪超厚的困难,开动轻型车辆艰难地往前运行,发现鹤北线19km900m至21km125m有部分树头倾倒在线路上。

由于降雪量较大,57482次轻型轨道车到达鹤北线19公里后无法前行,车间主任姚明强接到此信息后,立即向鹤岗车站申请路用列车进入封锁区间检查。该段紧急调集20多名职工赶赴现场支援,抢险队员们趟着没膝盖深的积雪,及时清除障碍。从早上5点开始连续奋战,4小时后开通了区间,保证了线路畅通。

七台河火车站全力应对雨雪天气

冬季低温 第4篇

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我国长江中下游及贵州省一带发生了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对交通、通讯和电力输送等造成了严重影响。王遵娅等[1]研究指出,这次灾害发生区域的最大连续低温日数、最大连续降雪量和最大连续冰冻日数均为1951年以来历年冬季的最大值。综合指标表明其强度为50年至百年一遇。王绍武[2]研究指出,这次灾害主要来自大雪和冻雨,是1977年以来最冷的冬季。但就整体上来看,温度负距平可能接近或小于冷冬的标准,寒冷的程度则远低于寒冬的标准;同时指出,2008年初的温度变化可能属于年际变率,而不是年代际变率的反映。高辉等[3]研究指出,2007年8月开始发生的拉尼娜事件所造成的大气环流异常是导致我国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重要原因。并从海温异常和环流异常两个角度对气候异常成因进行了分析。陈海山[4]通过江苏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对应的大气环流和SST异常的背景场特征分析,揭示了中国冬季气温异常与东亚及西伯利亚500 hPa高度场异常有着密切的联系。李勇[5]得出冬季西太平洋遥相关型与我国冬季天气气候关系密切,高指数年500 h Pa高度场亚洲大陆上空中高纬为负高度异常,中纬度西风偏强,环流呈纬向型,对应海平面气压场上西伯利亚高压偏弱,东亚冬季风偏弱,低指数年情况相反。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增暖的背景下,亚洲及中国大部分区域的温度呈显著增加趋势,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低温日数呈明显减少趋势。但近几年北半球范围内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却频繁发生,且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就我国而言,2005年以来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频繁发生,如:2008/2009年冬季中国南方地区大范围低温雨雪天气;2009年夏季东北北部的低温事件;2010/2011年冬季全国范围的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但近几年我国冷日和冷夜的发生频次均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当前对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的研究,多集中于事件的检测及个例的诊断分析,关于区域性极端事件的类型,年际和年代际尺度的演化特征,主要的空间分布型等内容的研究则鲜有涉及。

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大都具有空间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强度和灾害损失大等特点。近几年,我国开展了关于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检测和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如张宗婕等[6]初步分析了低温事件的时空特征;杨萍等[7]应用空间点过程理论,侧重分析极端低温事件的空间群发性特征;任福民等[8]在客观天气图分析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持续性区域极端事件客观识别方法,能够有效识别事件的空间范围和时间持续的过程特征;龚志强等[9]对该方法进行完善,发展了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客观识别技术,并建立了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库;Peng等[10]对区域性低温事件进行分类,并从个例分析和分类诊断两个角度揭示中国区域性极端事件的可能机理。

此外,国际上也开展了部分关于区域性低温事件的个例研究,如:Zhou等[11]研究了2008年1~2月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天气的极端特征及其相应的气候背景;Shulski等[12]研究了2007年冬季阿拉斯加区域性低温事件的时空演化特征,同时结合大气环流异常和海温异常进行诊断分析。但国外关于极端低温事件的识别依旧采用传统的气温距平方法,相关的客观识别技术研究则相对较少。

本文主要确定极端低温事件,讨论我国冬季南方地区异常低温发生频次、强度等的年际或年代际特征,以及与同期500 hPa高度场的关系;与印度洋、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关系,分析南方冬季异常低温发生的气候特征及低温异常的可能成因。

1 分析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8年1月份我国南方遭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作为研究区域。该区域包括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江西、上海及贵州等省市,并简称为南方地区。所用资料主要有1962~2010年南方地区229个气象站49年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最低温度;1962~2010年逐月北半球500 hPa NCEP/NCAR再分析资料;1962~2010年逐月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距平资料。

利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EOF)方法,首先对原始资料进行距平处理,然后做EOF分析,对前10个主成分进行极大方差正交旋转,得到新的主成分即特征量。利用REOF的分析结果,分析相应的特征场的时间演变特征。另外还使用了相关分析、合成分析,并做了相应的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异常低温事件

首先分析了1962年以来的低温事件。根据分析得知,近20年来南方气温有显著的增暖趋势。这与以往的研究注意到的气候增暖对暖冬频次的影响是一致的。除了有增暖趋势外,伴随年际波动的一些低温事件也出现在气候偏暖的时段。如果将温度距平值低于-1倍标准差(T<-1)的年份定义为异常低温年,则达到此标准的共有7年,分别是1963、1967、1968、1974、1977、1983、1884年。其中1968年温度距平达到-2.39,为温度最低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温度负距平达到-1.5℃~-2.0℃,为3个温度负距平中心之一(另两个负距平中心是南疆地区和内蒙古高原地区)。

南方冬季异常低温事件有明显的阶段性,这可能与平均气温的年代际波动有关。冬季气温的低频变化可以分为2个时段:1962~1988年整体偏冷,1988年以来整体上偏暖。达到-1℃的7个冷冬中2个时段分别有7、0次。达到+1℃的9个暖冬中2个时段分别有0、9次,表明南方冬季低温主要发生在年代际偏冷的时期,暖冬主要出现在年代际偏暖时期。近几十年来南方冬季温度整体上呈增温趋势,低温次数呈减少趋势,暖冬次数有增加趋势,这可能与全球气温升高的大背景有关。

2.2 冬季最低温的空间异常及时间演变特征

为了更为详实地揭示南方冬季异常低温,应用REOF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前10个主成分进行旋转,取前四个特征场(方差贡献分别是33.014%,30.97%,18.98%,8.97%),分析南方冬季异常低温分布型。

(1)第1特征场全区为负,特征场较大的负值区(<-50)位于福建、浙江两省一带(116°E以东,24°N~32°N之间),中心(-56)在温州市。特征场较小的负值区(>-42)位于两广地区及海南等南部沿海地区(108°E~116°E,19°N~23°N)。第1特征场的强弱年变化分布为1962年、1967年为偏强年;2006年~2009年,2010年为偏弱年。

(2)第2特征场(东南部(105°E~120°E,22°N~24°N)为负值区,成东西向条状分布,从福建、浙江(-25),江西(-20),到贵州省(-20)一带,负中心(-25)位于福建省。四川、湖南、湖北及江苏等省中部、北部为正值(10)。第2特征场的强弱年变化分布为1963年,1992年,1986年为偏强年;1964年、1970年、1972年与之相反。

(3)第3特征场分为3个小分区。海口、湛江两市一带(107°E~115°E,22°N以南)为特征场最大的负值区(-12)。江浙一带为正值(3)。还有一个负值区是江苏(-6),安徽(-9),湖北(-6),贵州省(-6)一带,呈东北-西南走向,中心在上海(-12)。第3特征的强弱年变化分布为1966年、1978年、1986年为偏强年;1962年、1963年、2000年与之相反。

(4)第4特征场南部(107°E~116°E,19°N~22°N)为特征场较大的负值区(<-9),中心(-20)在澳门、广东省茂名市。北部(105°E~123°E,23°N~28°N)为特征场正值区,从浙江到湖南、贵州省(>5)呈东西带状。第4特征的强弱年变化分布为1966年、1992年、2000年为偏强年;1963年、1964年与之相反。

2.3 冬季异常低温与高度场的关系

在研究冬季南方地区异常低温与大气环流的关系时,选取冬季异常低温与北半球500 hPa同期12月至次年2月做相关图。

冬季日最低气温(℃)与同期500 hPa高度场的关系见图1。

由图1可以看出,负相关显著区(相关系数临界值为-0.24,通过0.05信度检验)一个在江苏、上海及东部入海地区;另一个在贵州、四川盆地一带。最显著区域(相关系数临界值为-0.33,通过0.01信度检验)一个在在江苏省东部(32.5°N,120°E~123°E);另一个在31°N,107°E地区。正相关显著区(相关系数临界值为0.24,通过0.05信度检验)一个在广西东部、广东西部和中部地区;另一个在贝加尔湖附近。另外两个相关显著区(相关系数临界值为0.33,通过0.01信度检验)一个集中于两广一带(23°N~25°N,109°E~111°E);另一个分布在40°N,103°E~106°E地区。以上相关显著区分别对应冬季500 hPa平均高度场为东亚大槽、小波槽脊等。因此,小型脊强(弱),东亚大槽深(浅)的环流形势,有利于(不利于)高纬度冷空气向低纬输送,南方地区异常低温偏低(高)。

为了进一步说明东亚大槽及小型槽脊对南方异常低温的影响,选取了冬季异常低温距平场第1模态的时间中,偏强年(1962年、1967年)和偏弱年份(2006年~2010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发现,异常低温偏强(偏弱)年份,高纬度,乌拉尔山及贝加尔湖为正(负)距平,鄂尔库茨海为负(正)距平;中纬度,我国东部沿海及其日本海为负(正)距平;南方大部分地区为负(正)距平。距平场第2模态的时间中,偏强年份(1963年、1986年、1992年)和偏弱年份(1964年、1970年、1972年)高纬度,乌拉尔山及贝加尔湖为正(负)距平,距平中心弱(强),鄂尔库茨海为负(正)距平;中纬度,我国东部沿海及其日本海为负(正)距平,距平中心强(弱);南方大部分地区为负距平。这种相关分布和距平分布表明,12月至次年2月500 hPa高度场上乌拉尔山脊加强南亚,中纬东亚大槽强且偏南,使南方冬季异常低温偏低;相反,乌拉尔山脊减弱北抬,中纬东亚大槽变弱北伸,使南方冬季异常低温偏高。

随着500 hPa冬季乌拉尔山脊的发展、加强,中高纬度径向环流加大,冷空气输送加强,地面蒙古一带冷高压不断加强,容易发生大规模的寒潮天气,造成全国性降温。而乌拉尔山脊偏南和东亚大槽偏西偏南,更有利于冷空气输送到南方地区,造成冬季异常低温。而中纬度以南的纬向环流存在,有利于我国南方地区上空气流的维持,它也是造成我国南方地区持续低温的重要原因。乌拉尔山以东及东北亚的阻塞形势的稳定、以及亚欧中纬度的冷空气和南亚次大陆一带提供了我国南方地区低温的大范围环流背景。

2.4 冬季异常低温与海温场的关系

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变化直接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厄尔尼诺事件”是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增暖的一种现象。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增温明显,“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次数增多。研究表明,一般“厄尔尼诺事件”对应中国冬季气温偏高,“拉尼娜事件”对应中国冬季气温偏低。仅20世纪90年代就出现了4次“厄尔尼诺事件”分别为1992年、1993年、1994年及1997年,致使暖冬不断。但是从1998年秋季开始,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水温度从长期维持暖水状态转入冷水状态,而且这种冷水状态一直持续到2001年2月。1999年冬季“拉尼娜事件”对应南方冬季气温偏低,受其影响,1999年~2000年冬季平均气温明显下降。此外,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与印度洋海温的变化也是造成南方冬季气温偏低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了解海温对南方气候的影响,用冬季平均异常低温和12月至次年2月海温场做相关分析。发现南方冬季平均异常低温与海温场有较好的正相关。相关的显著区(相关系数临界值为0.18,通过0.05信度检验)中心值最大为0.78,位于东海、南海交界的海域。

与分析高度场一样,进一步选取第一模态平均异常低温的较大值年份和较小值年份的12月至次年2月海温场作分析,发现较大(小)值年份,即异常低温偏高(低)年,东海、南海的广阔海域温度为负(正)距平控制。再选第二模态异常低温偏高(低)年分析,发现东海、南海的广阔海域温度也是负(正)距平。其机制可能是东南海的海域温度长时间偏低(高),抑制(增强)了赤道季风槽中的对流活动,使东南海的气压梯度减小(加大),印度洋越赤道偏南气流减弱(加强),后期西风带南压(北抬),冷空气频繁(减少),南方冬季异常低温偏高(偏低)。

3 结论

通过冬季最低温度资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运用REOF、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得到以下结论。

(1)南方冬季低温主要发生在年代际偏冷的时期,暖冬主要出现在年代际偏暖时期。近年来南方气温有显著的增暖趋势,低温次数呈减少趋势,相反暖冬次数有增加趋势,这与全球气温升高大背景有关。但是强烈的年际波动也会导致异常低温事件的出现,强烈的年际变化是造成变暖大背景下异常低温的重要原因。

(2)南方地区冬季异常低温按方差大小主要为东部型(江浙一带),南部型(两广地区),中西部型(云贵一带)。

(3)乌拉尔山脊及中高纬度径向环流加强了冷空气输送,导致冷高压不断变化,造成南方寒潮天气和降温。其中乌拉尔山脊偏南和东亚大槽偏西偏南有利于冷空气输送到南方地区,影响南方冬季异常低温。纬向环流利于我国南方地区上空气流的维持,造成我国南方地区持续低温。乌拉尔山以东及东北亚的阻塞形势的稳定以及亚欧中纬度的冷空气和南亚次大陆一带提供了我国南方地区低温的大范围环流背景。南方地区冬季异常低温有利的大气环流背景是:冬季风偏强,东亚大槽偏强,东亚上空经向环流偏强。

(4)“厄尔尼诺”使南方气温偏高,“拉尼娜”使南方气温偏低。西北太平洋海温升高,使乌拉尔山脊减弱,阿拉斯加脊减弱,东亚大槽减弱向东移动,500 hPa上空纬向环流加强。高纬度的冷空气不易南下,导致我国南部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偏暖。反之,而印度洋海域温度影响赤道季风槽中的对流活动,从而造成气压梯度的变化,西风带转化,冷空气南下,使南方冬季低温异常。

参考文献

[1]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2]王绍武.中国冷冬的气候特征[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8,4(2):68-72.

[3]高辉,陈丽娟,贾小龙,等.2008年1月我国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分析:Ⅱ.成因分析[J].气象,2008,34(4):101-106.

[4]陈海山,孙照渤.一个反映中国冬季气温异常的指标-东亚区域西风指数[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1,18(4):468-474.

[5]李勇,何金海,姜爱军,等.冬季西太平洋遥相关型的环流结构特征及其与我国冬季气温和降水的关系[J].气象科学,2007,23(2):175-180.

[6] Zhang Zongjie.Qian Weihong.Databases on regional extreme low temperature events in China[J].Advance in Atmosphere Science,2011,28(2):338-351.

[7]杨萍,封国林,刘伟东.空间点过程理论在极端气候事件中的应用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2010,21(3):352-359.

[8]任福民.Gleason B.Easterling D.一种识别热带气旋降水的数值方法[J].热带气象学报,2001,17(3):308-313.

[9] Peng Jingbei.Bueh C.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extensive and persistent extreme cold events in China[J].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2011,4(5):281-286.

[10] Zhou W,Chan J C L,Chen W,et al.Synoptic-scale controls of persistent low temperature and icy weather over southern China in January 2008.MonWea Rev.2009.137:3987.doi:10.1175/2009 MWR2952.1

冬季日光温室抗御低温寡照管理措施 第5篇

1 尽量提高温度

1.1 坚持收听天气预报

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 对突然降温做好准备工作。在寒流到来之前加强温度室、大棚、中小棚覆盖保温工作。

1.2 增加覆盖保温、提温

检查棚膜, 严防破洞、漏损。草苫要求厚为4kg/m2稻草。生产喜温性的果菜类, 番茄、辣椒、茄子等用两层草苫, 草苫外再覆盖一层棚膜防湿。进入严冬季节, 要加盖底角苫或纸被, 可使温室夜间温度可提高1℃。在温室后墙堆放秸秆;有条件的要在温室四周挖深1m、宽0.5m, 里面填充秸秆、稻草等的防寒沟。

1.3 临时加温

突然降温, 必须采取临时加温措施, 如煤炉、燃气、临时可燃物资, 如木炭、甚至用蜡烛点燃也有效果。但要注意消防安全, 不要给大棚点燃, 从而造成严重损失。

2 栽培技术措施

2.1 平整土地和拢台定植

在早春大棚要注意平整土地, 改垄沟定植为拢台定植, 注意尽量远离周边定植, 防止出现“霜打洼”和边际受冻。严重低温, 有时会冻死秧苗, 要及时补栽, 无苗要补种其他作物。

膜下滴灌, 减少沟灌。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地温。大棚四周围盖草苫。大棚内初期的秧苗在必要时埋入土里。

2.2 提早覆盖地膜

棚室内挂二道幕覆盖, 设小拱棚。裸地地面覆盖乱稻草、稻壳、酒糟等。

2.3 阴天要控制采收

遇阴天要晚采收。果菜类, 要控制徒长。延晚采收价格会提升, 从而增加效益。阴天一般涉及多省范围。在大范围内会出现减产, 因此晚采收可赶上一个好价钱。同时, 还可以有效防止徒长, 有效控制恶性循环的发生, 及早采收, 出现徒长果实就更不爱长, 果实不长又促进了徒长的发生, 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3 光照管理

3.1 增加光照

用机械卷草苫, 及时揭开草苫, 争取更多的光照时间。阴天也要揭开草苫, 争取更多的散射光。经常清洁棚膜, 增加棚膜的透光率。采用撕裂膜的垂直吊架、打“V”型架, 打去底叶, 增加透光量。育苗期间可以采用人工补光措施。温室内保温幕、小拱棚白天要揭开。

3.2 弱光季节温度从低管里

雪天气温在最低极限以上不加温, 果菜类8℃~10℃、叶菜类10℃~13℃。弱光季节, 叶菜类类和番茄要不超过20℃~25℃, 喜温蔬菜不超过25℃~28℃。在温室中已经遭受冷害的番茄、草莓、和黄瓜要特别注意控制温度, 番茄和草莓作物气温要控制在15℃~20℃, 黄瓜20℃~25℃之内, 千万不要提高气温。植株正常后进一步提高温度5℃左右。

相反, 在光照强的季节, 温度适当从高管理。放风时注意棚膜上下打圆孔, 棚室顶部放风, 尽量延晚肩部和底部放风时间。

3.3 防止温度突然升高

久阴乍晴, 逐渐揭开草苫, 缓慢升温, 逐渐见光, 恢复根系吸收能力, 防止作物打蔫, 在中午卷苫1~2m。让室内见光1~2h, 同时注意不防风或小放风, 保持较高的湿度, 防止叶片生理失水, 造成叶片或叶缘干枯。

4 肥水管理

4.1 冬季蔬菜生产尽量使用微生物菌肥

微生物菌剂、菌肥, 本身是一个活的菌群, 在土壤中繁殖, 能抑制有害菌群的繁殖, 使土壤菌落达到一个动态平衡。能控制土传病害的发生, 还可提高土壤温度。

4.2 膜下灌水或软管滴管

杜绝沟灌, 至少采用膜下灌水, 最好采用软管滴管, 每次灌水量控制在1t左右。特别是是受到低温危害。结果前期控制浇水, 要严格控制浇水, 防止地温下降。

4.3 合理施用叶面肥

冬季低温 第6篇

1 绿化林木低温冻害的发生部位及原理

由于北方的冬季寒冷干燥、持续时间较长, 对绿化树木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研究绿化树木低温冻害的发生部位及原因、冬季越冬防寒技术非常有必要, 在寒冷的北方, 绿化林木受冻害影响的主要有以下部位。

1.1 树木枝杈处

在分叉处向内的一面容易发生枝杈冻害, 表现为坏死凹陷、皮层变色, 或者产生垂直于主干的裂纹。主要是分叉处的年轮较窄、导管的发育程度不好、营养储存少、供养不良、抗寒能力低等原因造成导管破裂, 导致树木在春季出现流胶的现象。还有就是树木的分叉处容易积雪, 积雪消融以后雪水将树皮组织软化, 遇到气温突降时极容易造成冻伤。可以采用树杈挂草、主干包草的方法进行防寒, 但该种技术在城市不适合使用。

1.2 树木主干处

首先是树木的向阳面, 由于初冬与早春时, 早晚的温差较大, 树皮组织随着温度的增加变的活跃, 夜间由于温度骤降容易造成冻伤;其次是冻裂, 初冬时, 气温不稳定, 往往下降速度很快, 树皮组织迅速出现冷缩, 在木质巨大的应力作用下树皮就会被撑开, 寒冷的温度会导致细胞间隙结冰, 导致裂缝冻害的出现。

1.3 树木根颈处

根颈是树木停止生长最迟的部位, 也是开始活动最早的部位, 其抗寒能力相对较差。且接近地表, 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大, 因此对根颈影响最大的就是低温和变温伤害。主要表现为皮层的冻伤, 一般采用培土保温的方式进行防寒。

1.4 树木根系处

到了冬季, 林木进入休眠期, 绿化林木也是如此, 在此时林木的根系也进入自然休眠阶段, 因此其抗冻能力下降。最易受到冻害影响的部位就是接近地表的根系, 特别是在干旱的沙土地中, 由于冬季少雪, 根系很容易被冻伤, 该种冻伤不容易被发现, 往往表现为到了春季树枝已经发芽, 但没过多久, 树木却死亡, 基本都是由于根系被冻伤引起的。因此, 在寒冷季节要做好根系的越冬保护工作。

2 防寒技术

2.1 覆土

早春时节, 由于土壤还未完全解冻, 因此树木根系很难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而早春气候干燥, 气温回升较快, 容易造成植物生理干旱, 出现枯梢现象。针对该情况, 在入冬时, 可将苗木全部埋在土中, 减少外界气温骤变对其的影响;同时, 有效降低苗木水分的蒸发, 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 促进幼苗体内的水分平衡, 避免出现苗木生理干旱死亡现象。覆土防寒法对樟子松、侧柏、油松、云杉等常绿针叶树种及蔷薇、月季等花灌木的防寒效果最好, 不适宜易霉烂的树种。

覆土法应该在土壤结冻3~5 d前进行, 一般就是立冬前后, 此时苗木已经停止生长, 气温区域稳定。具体做法是:用犁将步道犁起, 然后将土覆向一侧, 使树梢倒向一边, 切记不能从苗木的头上向下盖土。盖土时要注意埋严实、均匀, 防止因土壤透风引起冻害。覆土以后要经常检查, 如果露苗要及时补土。翌年春季, 气温基本稳定在5℃时撤土, 切记不能在大风天撤土, 否则不利于缓苗, 当然撤土也不能过迟, 否则受冻的覆土解冻后下沉会粘附在苗木上, 对苗木的生长不利, 撤土完成后进行灌溉, 避免春旱的影响。

2.2 根颈培土

培土主要是为了防止冬季寒冷温度冻伤树木的根颈, 一般在冬季水灌完成后, 在树木的根颈堆积起不超过0.5 m高左右的土堆, 直径在1 m以内, 这就可以防止冬季低温对树木根颈及根部的影响, 降低土壤的水分蒸发, 保证林木较好地越冬。

2.3 架风障

冬季温度寒冷干燥, 且多大风天气, 对树木有很大的影响。为了防止大风低温对绿化林木的影响, 可以在林木的上风方向设置风障。风障的高度要超过树高, 一般采用玉米秆、高粱秆或芦苇进行编制, 采用竹竿、杉木作为支架, 防止大风吹到。为了有效地防止大风通过缝隙吹进来, 一般用稻草或者泥土将外层填缝。架风障的防寒的方法适用于常绿针叶树苗或一些珍贵的树种等。

2.4 覆盖塑料薄膜

该方法是近年来常用的防寒方法, 对苗床幼苗的防寒效果显著, 一般适用于侧柏、云杉等树种幼苗。在苗床上用竹片支撑成拱形, 将塑料薄膜覆盖其上, 四周用土埋严。对于道路分车绿化带在冬季防寒越冬中的使用也较适用。需要注意的是, 在覆膜之前要进行浇灌, 主要目的是保温保湿, 如果冬季温度特别低, 可在塑料工棚顶端覆盖草帘, 也可以有效地进行防寒保温。

3结语

主要针对常见的几种冬季树木冻伤的部位及原因进行分析, 着重分析了几种适用于冬季绿化林木防寒的技术措施。此外, 还有加强水肥管理、冬灌、春季养护及药剂防治等措施, 也可以防止绿化林木的冻害。

参考文献

[1]张妙杰.浅谈城市绿化树木的冬季防寒[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 2011, 15 (1) :45-46.

[2]王津.谈绿化树木冬季越冬防寒技术措施[J].山西建筑, 2010, 36 (25) :350-351.

[3]关秀凯.绿化树木越冬防寒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 2010 (1) :72-73.

冬季低温 第7篇

关键词:橡胶树死皮,割胶,经济作物

天然橡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产原料, 资源约束型产业非常显著, 但是受环境、地域以及病虫害的影响, 橡胶树死皮成为威胁天然橡胶产量的关键。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 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某农场在2009年的橡胶树割胶存在40.3%死皮率, 而到了2010年, 死皮率达到了50.5%, 同比增长了10.2%。严重威胁到了橡胶产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对该地区2009-2010年橡胶树死皮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现将结果作如下报道。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材料

选择本地区某农场的橡胶树为研究对象, 将死皮率较高橡胶区域划分成5个队, 13割龄20个树位的5 022株开割的橡胶树, 对这些橡胶树进行调查分析。其中, 品种RRIM600有3 255株, 品种GT1为2 024株, 还有560株277-5云研。

1.2 调查方法

将以上这些树种作为观察对象, 对不同品种的橡胶死皮状态进行观察与记录。在正式开始割胶在3月中旬-11月下旬, 将区域内的橡胶分为3个大队调查, 将基数设在10月中旬, 对11月-翌年2月期间割胶死皮率进行观察, 从而得出冬季低温状态下割胶死皮发生情况[1]。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结果

通过对以上冬季低温下橡胶割胶死皮率开展的连续3 a的调查显示, 从数据上看, 在5-11月, 正常割胶下, 3 a的橡胶死皮株数明显增加, 4~6级的死皮率为2.8%, 但是进入到10月以后, 停割后到第2年的2、3月份橡胶树死皮率达到了10.34%, 相比正常的割胶期死皮率明显增加, 比率为6.80%。在所有的橡胶品种中, 277-5云研死皮率最高, 依次为RRIM600为12.4%, 品种GT1为7.45%, , 这些品种的橡胶死皮率明显比其他品种的割胶期高出7.34%、5.67%、1.85%。这些橡胶树死皮发生情况与割胶期的5-11月干胶情况见表1。

2.2 冬季死皮原因分析

从橡胶树死皮病发生几率上看, 割胶生产当中会出现病虫害, 其引发的因素非常多, 不同原因都与割胶生产橡胶树排胶强度间存在关联[2]。当地温度低于13 ℃以下的天数为14、17 d, 见表2所示。但是按照割胶规范, 依然要进行割胶, 使之形成胶乳长流胶, 造成了排胶时间过长的情况, 并且排胶时的强度非常大, 容易造成营养物质流失, 使死皮率增加。

3 结论与讨论

橡胶树开割以后, 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死皮现象, 而死皮率高低则取决于橡胶树割胶受损程度。为此, 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技术规程》割胶, 进入冬季以后, 09:00气温低于15 ℃的时候要停止割胶, 在干胶含量低于临界值时, 会出现1~3级的死皮, 这时要立即休割或者是停割, 确保橡胶生产得以稳定、顺利进行, 使农户获得更多的收益, 减少资源浪费[3]。此外, 要加强田间管理, 认真贯彻“三保一护”管理原则, 每年的停割期间都要进行一次梯田维修, 做好梯田内倾、漏根的培土工作, 实现护根、保肥、保水的目的, 还要结合橡胶树的土壤状况做好施肥工作。总之, 要想实现橡胶高产、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就要做好割胶的各项工作, 确保橡胶产业稳定、高效发展[4]。

本文主要对本地区割胶与橡胶树死皮增长以报告形式进行分析, 从调查对象、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讨论几个过程分析冬季割胶死皮率变化情况, 并结合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 希望能够为割胶与橡胶树养护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实忠, 校现周, 魏小弟, 等.不同刺激割制对橡胶树RRIM600生势的影响[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14 (2) :20-22.

[2]苏海鹏, 龙继明, 罗大全, 等.云南橡胶树死皮病发生现状及田间分布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1, 26 (5) :616-620.

[3]苏海鹏, 龙继明, 罗大全, 等.云南橡胶树死皮病发生现状及田间分布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1, 26 (5) :616-620.

冬季低温 第8篇

1 冬季施工的定义

当施焊时的环境温度低于-5℃时, 工程进入冬季施工。工程施工的各工序, 特别是焊接、防腐必须采取冬季施工技术措施。

2 发动机的预热启动以及启动后机动设备的保温和控温措施

2.1 发动机的预热及启动。

管道施工设备的发动机, 均可采用燃油加热器或电加热器来解决低温环境下的冷启动问题, 利用加热器对设备的发动机、燃油箱、燃油管路、液压油箱及管路进行启动前的预热。此外, 还应配备适应低温环境的大容量蓄电池, 为加热装置供电。

2.2 启动后设备的保温和控温措施。

为更好地保证设备在冬季低温环境下正常使用, 可采取一些辅助措施, 如加装简易的保温和控温装置:保温被、水箱百页窗等, 只是在保温被的材料上要考虑保温和防火的要求。

3 其它设备在冬季低温环境下使用的技术措施

3.1 管道气动对口器。

气动内对口器在低温环境下使用, 会因为压缩空气的冷凝产生冰冻现象, 影响对口器气动马达、刹车装置、操作和控制阀等的正常工作,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在对口器和空压机之间加装空气干燥器, 降低压缩空气中的水分, 起到防冻的作用。或者在环境温度低于0℃时, 空气压缩机出口处安装酒精罐以使混有挥发性酒精的压缩空气进入对口器气体运行回路中, 进而防止供气回路出现冰堵现象影响对口工作。

3.2 电火花检漏仪。

电火花检漏仪的一般适应环境温度为-15℃, 主要原因是设备的部分电器元件不能适应低温环境, 如液晶屏等,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制作保温加热箱:根据电火花检漏仪主机的大小, 制作铝合金外壳的保温箱, 内置电加热橡胶片和隔热材料, 利用电火花检漏仪本身的备用电池供电, 可加热温度到50℃左右 (可选择不同的橡胶片来调温) 并自动停止加热, 一块电池的连续使用时间约为6小时, 保证设备在-20℃低温状态下使用。

3.3 焊接工程车及电焊机。

焊接设备及仪表一般能适应到-20℃。管道焊接广泛采用的林肯DC400/LN23P型半自动焊机, 其一般适应低温环境温度为-20℃。由于焊机的焊接电源通常安装在焊接工程车的机箱内, 焊车在工作过程中, 与机箱相通的发电机、分动箱等均为发热部件, 因此为焊接电源的正常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外建议:

a.对焊接工程车的机箱采取保温措施, 根据焊车机箱的尺寸定制保温被, 达到保温的作用。

b.在焊接车尚未温升前, 采用燃油热风机对机箱内进行烘烤后再进行焊接作业。对于自动焊焊接设备, 如果是将焊接电源和操作控制箱放在防风棚中, 在焊接作业时散发出的热量基本可保证这些装置正常工作, 若还需加热, 则可采用小型电加热器固定在防风棚中, 用以改善此小环境的温度。在-20℃环境温度下, 应对气体保护焊用保护气体气瓶采取保温措施, 以提高低温环境下保护气体的利用率。

3.4 管端坡口整形机。

a.在液压站上加装冬季启动加热装置。

b.在冬季施工之前, 更换液压油。

4 冬季低温环境下设备用油用水

根据冬季施工的工程量, 提前预订冬季施工用的润滑油、液压油、柴油。

4.1 及时更换润滑油和冷却液。

低温环境温度下, 对设备的油水管理有着严格的要求, 不同牌号的润滑油和不同凝点的冷却液其适应的环境温度也不同, 因此需要根据设备工作的环境温度进行选择并及时更换。

4.2 液压油的选用。

建议在-20℃低温环境下使用带有液压系统的施工设备, 应选用L-HV低温抗磨液压油或L-HS低凝抗磨液压油, 其粘度等级应根据系统特点按照说明书选用。

5 冬季低温环境下设备使用的注意事项

管道施工设备和运输车辆在冬季低温环境下使用时, 特别应注意:起重设备, 如吊车、吊管机、多功能焊接车等使用钢丝绳的设备, 应仔细检查钢丝绳的质量。

5.1 启动前应先采用低温预热装置对发动机、油底壳 (如有) 、燃油箱 (如有) 等部位进行预热 (不宜用明火烘烤) 。

5.2 发动机启动后, 应使发动机在怠速下运转, 使发动机、变矩

器、变速箱等部位逐渐升温, 切忌在发动机低温状态下提高转速, 负载会加剧各机件的磨损, 严重时会造成发动机拉缸、烧瓦等机械事故。

5.3 发动机升温后, 应在空载状态下低速行驶, 使传动系统升温, 然后再给设备加载。

5.4 带有液压系统的施工设备, 如吊管机、弯管机、坡口机等, 应

先在空载状态下运转设备, 使液压系统的液压油升温, 并先缓慢动作, 使各液压部件运转几次, 让所有的执行元件都动作几下, 确保各个液压元件内面都有液压油经过, 避免因控制阀发生卡滞, 造成施工事故, 再逐渐增加载荷。

5.5 在低温环境下使用设备, 应使发动机节温器始终处于良好

状态, 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 同时还要根据发动机的工作温度随时调整水箱的挡风帘和百叶窗的开度。

5.6 除了选择适合的润滑油、燃油、润滑脂、冷却液外, 还要经常

检查蓄电池、启动马达、发电机及线路的连接情况, 使线路连接牢固。

5.7 设备在低温环境下使用时, 还要注意操作人员上下设备时的防滑, 避免发生磕碰事故;

运输车辆在冰雪路面行驶时还要考虑行车安全, 必要时应采用轮胎防滑链。

5.8 加强设备检查和保养工作。

气温降低, 设备油缸和液压管接头等处密封件会裂化收缩, 造成密封不严出现泄漏;各传动连接件、螺栓也会受低温影响, 造成强度、刚度下降, 所以, 要加强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 将小的隐患消除, 避免引起大的故障。同时, 也要加强保养工作, 低温下润滑脂流动性差, 黄油更要及时补充。对于水冷发动机, 要及时换好防冻液, 避免冻裂机体、冷却器的发生。每天工作前和收工后, 要严格检查, 尤其是制动等部位的间隙, 避免人为事故的发生, 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保证冬季施工的正常进行。

5.9 对燃油箱等需要排污的部位, 应做到定时排放, 避免油箱内部的水分和污物过多, 造成设备故障。

5.1 0 使用临时的保暖防风棚, 方便设备的维修、配件的更换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冬季低温】相关文章:

鄂尔多斯市冬季两次低温寒潮天气对比分析09-14

低温降解05-17

低温热水05-29

低温处理06-29

低温天气07-05

低温特性07-08

亚低温护理05-15

低温地面热水06-04

低温弯曲试验06-30

低温送风系统07-15

上一篇:文化沙龙论文下一篇:商场室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