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工作室教学

2024-09-05

艺术工作室教学(精选12篇)

艺术工作室教学 第1篇

一、引入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何谓工作室教学模式?所谓的工作室教学指的是以工作室为载体, 以教学为中心, 通过教学团队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出来的某种实践情境, 将教学、研究和设计融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相比较而言, 传统僵硬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 不仅缺乏实践, 而且与企业的需求脱轨。而新的工作室模式恰好能弥补这一漏洞, 可以将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功能等多种良性机制结合在一起, 有效地加强了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与互动性。

在工作室中, 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练习与作业完成教学的各种实践环节, 并可以进行作品的交流与赏析, 在这个过程中, 平等、广泛地交流学习经验, 让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由交流和自由发言的机会。另外在一些主题设计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能够围绕问题指导学生, 相互讨论, 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启发学生。在材料、工具的使用上, 也可以让学生不受束缚, 尽情地发挥, 这就为探索性学习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二、构建“项目化”工作室的基本思路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促进企业和高校的良性互动, 笔者初步列举了以下几点想法:

(一) 重建课程体系, 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课程体系作为“工作室”建设的前提, 也是“工作室”教学的主要内容。现有的旧体系既没有真实的课题也没有项目内容。授课方式单一且没有活力, 导致很多学生学完一门课后, 都不知道学了些什么。所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和项目的要求对于课程体系进行重新的整合和优化。在认真分析当前艺术设计专业所对应岗位所需的技能的基础上, 以实际岗位技能要求为标准, 构建“工作室”课程体系。课程的结构应该是由浅入深, 层层递进的。根据需求开发相应的课程模块, 调整课时数的比例, 尤其是增加实践课的比例, 让学生可以在各个课程模块中进行自由选择, 完成自己的课程内容。

(二) 培养一支高水准的教学团队

建设一支高水准的师资队伍是“工作室”教学模式成功的关键。仅凭现有的师资力量肯定是行不通的。既然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所以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 不仅需要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还要有一些较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为适应形势, 必须不断拓展知识面, 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学校也应该聘请一些专家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 加强对校外指导教师的管理与聘任;通过引进和培养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等途径, 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三) 建立与工作室相配备的公共技能实训室

与工作室配套的公共技能实训室, 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平台, 也是“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物质基础。没有良好齐备的硬件设施, 一切只能是空谈。从专业方向的角度出发, 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建立与专业紧密结合的公共技能实训室, 例如艺术设计中的广告设计方向, 结合相关学科, 比如根据图形创意这门科目, 可以设置广告图形设计实训室。以此类推, 如摄影工作室、包装设计实训室等一系列的工作室便都应运而生了,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 进行自由的选择。

三、“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前景与展望

一种教学模式就是一种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模式与现行教学体制之间存在的不协调因素, 会使得新旧教的转换有较大的难度。传统教育思想在短时间内肯定是难以改变的。另外, 教师对新知识、方法的认识、理解与掌握也需要大量时间。

关于工作室教学改革的关键其实不在于形式上的参照, 而在于真正把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观念与内涵。当然, 能够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室, 从某种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确定和未来职业方向的定位, 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还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的。

结束语

一个良好运行的“工作室”教育模式可以为师生提供一个开放与自由的教育教学环境, 通过现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 有效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 使师生间形成良性互动。但是, 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的建立目前还处在一个探索阶段, 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地解决, 比如说有了工作室以后还要有一些切实可行的项目, 从而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展开等等, 所以说实行新的教学模式这个艰巨的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 不可能一蹴而就, 需要我们长期且不懈的努力才能有望实现。

参考文献

[1]王丽.构建有专业特色的工作室制教育群们.高教教育与评估, 2007, (5) :59-61.

[2]龙安梅.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探讨.文化与艺术, 2007, (8) :208-209.

[3]薛野.关于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创业教育模式的探讨.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6) :82-83.

[4]董占军.欧洲设计院校教学模式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启示[J].

艺术组教学工作总结 第2篇

一、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教学方面

1、加强组内教师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平时不定期地进行学科教学的研讨,碰到问题及时讨论解决,营造和谐的交流探讨氛围。

2、积极参加专业进修和市、区教研室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和教学比赛。本学期认真观看了862课堂教学录像,并完成了评课活动。王华老师积极参加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荣获一等奖。本学期就王华老师的《探究〈千手观音〉之美》此堂课聘请专家、教学研讨、拍摄录像迎接全国音乐课评比活动。

3、充分利用了学校教室的硬件设施,90%的课运用多媒体教学,体现艺术作品直观形象的优越性。将研究性学习渗透于美术欣赏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切实抓好艺术方面的社团的开设,认真开展好绘画、舞蹈社团活动课。

(二)校园艺术活动方面

1、开辟钢琴房、画室等艺术专用教室,为有一技之长的学生特别是报考艺术学院的高三学生解决因寄宿而不能练琴、作画的困难。

2、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市、区级的各项艺术比赛及活动,如组织7位同学参加上海市“南翔杯”美术大赛,2位同学参加上海市真彩杯学生书画比赛,1位同学参加第三届“中华小神笔”动漫画竞赛活动,高一(8)班参加20xx年嘉定区音乐节班级合唱比赛,2位同学参加20xx年嘉定区音乐节西乐比赛,1位同学参加20xx年嘉定区音乐节钢琴比赛,4位同学参加20xx年嘉定区音乐节小组唱比赛,4位学生参加20xx年上海市学生艺术单项比赛。

二、有创新特色的经验

1、学生参加各类艺术比赛,为爱好艺术的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一个舞台,确实能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2、高中美术、音乐综合欣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提高欣赏水平。

三、取得的主要成绩

1、王华老师获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一等奖,参加全国音乐课录像评比活动。“轻舞飞扬”舞蹈团获上海市明星社团。

2、在上海市“南翔杯”美术大赛中,赵佩雯、齐心、朱媚怡3位同学获上海市二等奖。组织学生参加的其他几项比赛结果目前未揭晓。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

艺术工作室教学 第3篇

关键词:工作室;艺术设计;实践;技能

我校艺术与设计专业有细分为数字媒体,服装,环艺,广告等各个子专业。近年每个学期,我校艺术与设计各专业都有师生忙于各个赛事,有行业赛事,也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专业技能竞赛。下半年的省市赛事特别给力,为国赛做准备的广州市各个专业技能竞赛,广东省各专业技能竞赛,产品创意竞赛等等各种竞赛纷至沓来。我校是高职院校,属于高等教育学校,同时也属于职业教育学校,是根据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需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型人才。高职教育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训,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早些年没有得到国家和社会足够的重视,近年各个级别的技能大赛充分体现了对高职技能培养目标的重视。

我校艺术与设计各个专业逐渐形成以工作室为单元进行实践性教学。工作室具有的很强实践属性,让学生更多地进行实习及进行实战训练,让学生更加灵活高效地来学习职业技能,来适应市场实际需要。一路前行,一路研究总结并实施相对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系统化工作室教学体系,来更好地促进高职技能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1 藝术设计教学中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源起

“工作室”这个名词最早源于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作坊”。他特别强调学校教育要与实际的社会生产挂钩,强调通过学校熏陶培养学生的艺术感,通过实践操作来教会学生工艺和手工技巧。在包豪斯设计学院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的思想基础上,包豪斯选择了以作坊为基础进行教学活动。一直影响着现代设计教育,这种作坊式教育也是现代工作室教学的雏形。西方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有很大一部分都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式对艺术人才进行培养,从而造就了西方世界的设计行业的蓬勃发展,引领着世界的设计行业前行,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广泛的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往上追溯到职业教育,再往上可以追溯到师徒传习的民间作坊,我国近代职业教育起源于洋务运动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起起伏伏的历程。到2002年后,高职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在校人数大增,对高职教育有了更准确的定位。

艺术设计专业是高职教育中特色鲜明的一个专业,它是不仅重视技能培养,而且非常重视创造性的思维的培养。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是一种思维转换,实践性较强。我校为更好地发展高职教育,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专业,进行了多方面专业教学改革。艺术设计专业不仅同国内企业合作,还与台湾同行合作,与国外专业人士在人才培养方面,在文创产品设计方面,在环保节能等多方面有着深入的合作,着力打造课堂“工厂”,设计“商品”,课堂中的设计目的性和综合性增强;同时强调自由创作,以及各艺术门类之间的交融。

工作室模式,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赛训结合教学模式等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广泛深入地应用。近年我校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每个学期派数十名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且去年开始要求每个教师都有企业顶岗的经历,将教师的顶岗实习作为年终考核及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艺术设计专业每个方向都有多位教师有企业工作经验。基于教师对技能实践的进一步认识以及教师的企业一线实战经验的不断提高,艺术与设计各专业工作室教学逐渐开展起来并形成了常态。

图1 我院成立林肯大学Dave教授工作室

工作室教学模式以实践为教学基础,偏重于短期综合性的强化实训,通过学生的自主创作和教师的有效指导来完成一项具有挑战的设计项目,建立了与实际行业运行相似的教学环境。整体上说,学校就是社会,课堂就是工厂,工作室就是工作间,通过设计作品来有效的满足市场需求。

2 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优势

艺术设计中创造性思维到成品的转换更为便利,让各专业工作室教学更容易开展起来。因为推行笔记本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所有学生除了能使用实验室电脑,还都有自己的电脑。有了笔记本电脑这个重要的工具,艺术设计工作室的设计工作就得到了基本的保证。动漫实验室高级有摄影摄像设备以及服装车间有足够的模特和机车,艺术设计各专业都能正常运行。工作室教学模式的运行,是通过商业实践项目、专业赛事项目以及科研项目整合,拓展商业项目,抓住专业赛事项目,推进科研项目,逐渐将传统的传授型课堂向自主学习样式的转化,带来了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这些也带来众多积极的因素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1 工作室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职业和职业素养

学生加入到工作室如同提前进入行业公司,比如学生加入了后期工作室,在动画项目中就要真实的承担起动画的后期制作工作。学生职业素质在一次次的锻炼中得到了洗礼与提升。在工作室中承当一定的职责如同在公司中当任一定的职位,必须努力做到胜任。在项目洽谈过程中,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实践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工作室教学实际上就是让学生有机会来工作,让学习融于工作中,在工作中提高专业技能。各个工作室学生在工作室的学习工作都有部分能直接应用于市场上。学生直接参与实际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更能有效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体会与实践理论知识。对职业有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为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及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工作室教学模式能增加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营造了以职业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进取心。我校一个个工作室,实训中心让技能触手可及,让学生融于这个职业的大环境中。通过基于工作室的实践学习转变学生的认知观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学习和工作不需要隔离开来,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的。

2.2 工作室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是一个思维开阔,没有受到太多约束的群体。在实际需要面前,团队成员进行创意碰撞,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创意,并且通过主动查阅资料和分析,能够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而这些,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固有的知识和创作手法,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创新。

学生们通过提出方案到设计、制作,能构建出合理的知识结构,锻炼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在不断的尝试解决实际问题中,创新能力会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高。

2.3 工作室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中,服装设计专业,室内设计专业以及广告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等各个工作室都由各自具有实战经验充满热情的专业老师自愿建立起来。学生是根据兴趣爱好有选择的进入某个工作室的,以兴趣作为基础的学习是会有积极的效果。以兴趣爱好和自身优势为基础组成了工作室,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加强了彼此的信任,参与程度会更高,团体的气氛会更为活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学们在一起工作中,增进了感情,更提高了能力。在工作室中,各个成员一起学习一起工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更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收获也更加明显。各个成员之间能充分发挥个体的优势,也能增强团队的竞争力。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根据项目的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各个工作室也有交流和合作,在这个过程中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也能够发现教学内容、教学思路、实践效果的差距,在接下来的其他项目中进行相关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创新。工作室教学模式是课程改革和创新的一个很好的助推器,它会驱动艺术设计教育不断的趋于合理,不断的步入成熟。

3 工作室教学模式建设的可行性

3.1 教学团队是工作室教学模式的保证

工作室教学模式是实践教学,注重专业综合能力训练。教学教师团队是基本的保证,高水平的工作室教学要求配套有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指导教师积极主动能开拓新的项目,乐于付出能的精神给各位同学做了很好的榜样,教师管理整个团队,并且对具有实战经验能进行全方位指导。工作室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教师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对教师工作的肯定。

优秀的指导教师也难以“天成”,我校每个学期都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培养战斗力更强的教师就很好地保证了教师高水平的业务技能。通过教师,学生,开拓商业项目,关注竞赛项目以及申报科研项目,让工作室的项目源源不断,团队既有实训工作,又能支付一定的开支。另外,我校还有一支强大的外聘优秀设计师队伍也参与对学生的指导。这样的教学团队既有系统的理论支撑,也有行业一线的指引,实践教学得到了保证。

3.2 良好的管理是工作室教学的后勤保障

工作室需要有一个办公室,有简单的打印输出设备。管理模式主要采用公司制,即教学团队指导教师负责具体工作,班级辅导员必要时参与指导。实验室教师负责管理各个实验室设备,积极支持各个实验室的教学工作,为工作室借用设备做好登记等管理工作。

教学团队根据项目对工作灵活安排,对教学管理提出了要求。工作室教学组织安排和教学工作实行是工作室负责教师的首要任务。另外,由学生推选或教师指定出认真负责、专业优先的学生来担任工作室学生团队负责人,协调项目进度和汇报以及工作室的勤务工作。对工作室的场所管理。保障工作室的项目设计制作,成员之间的交流学习及项目制作,设计制作的资料的存放。

3.3 稳定的“项目”来源是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支撑

采用实际商业项目、赛事项目,科普项目和科研项目结合的方式,以整合的模式运行工作室教学。指导教师都有一定量的科普科研项目,一般来说科普科研项目持续的时间较长,商业项目和比赛项目时间较紧。2016年8月初,正值暑假假期,我动漫工作室接到一个3分多钟的动画制作项目,8月底就要交稿完成动画制作。工作室马上召集成员组成项目团队开始从创意开始,到角色、场景设计,到分镜绘制,再完成所有工作。最终在时间非常紧迫的情况下,顺利地完成了客户的希望完成了工作。所以有商业项目的时候做商业项目,工作室成员以准设计师的身份去参与项目的实际制作,需要在较紧张的时限内完成工作,团队的合作显得异常重要。工作室的工作还可以将专业认证考核标准,專业大赛等项目内容相衔接,促进职业技能提高。我国正大力推广教学中的技能大赛,有比赛就可以参加赛事,积极参与国家、省市各级能力技能竞赛,通过竞赛项目快速提升学生的应用技能。成员之间相互协作,相互学习发挥特长争取获奖,完成竞赛项目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仅2016年下半年艺术设计专业就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并获得了游戏设计特等奖3d打印一等奖的好成绩,参加了广东省服装技能大赛获得了工艺组二等奖,设计组三等奖。参加了广州市动漫大赛也获得的两个项目二等奖,三个项目三等奖的成绩,参加了广州市大学生技能大赛动漫、服装、环艺和产品专业均获得了一等奖各一名,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的成绩。行业技能竞赛的奖项是对我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充分肯定。

科普项目也可以融入工作室的日常工作中,在查找资料,科普作品创作的同时先自我科普再创作,一方面进行了科普,另一方面也得到了专业技能的提高。再者就是以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为目的的科研项目做补充的教学内容。

稳定的项目让工作室处于不间断的运作中,也让团队成员感受到成就感和职业感,是工作室的支撑。

4 结语

我校把教师推出去进行顶岗实践,把工作室建到校园里来。工作室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各级别各个层次的竞赛项目,促进了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的开展,也成为了工作室的一个教学内容,让学生得到了更好的锻炼,为学生技术技能的发展提供更大平台。工作室实践教学能能为校外实训的前奏,让学生的实践学习更直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校外实训,在专业性浓厚的工作室中进行专业学习和实践,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能让学生更加好的把握自己专业的发展方向。不断总结经验,让工作室更好的开展起来,让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在学校的学习中得到真正提高,让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这是我们的目标与动力。

参考文献:

[1]刘晓欢,向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研究专[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3.

[2]李长福.基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169-171.

[3]杨华.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J].纺织科技进展,2016(3):54-55.

艺术工作室教学 第4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工作室,项目教学,教学模式

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标准和新要求, 迫切需求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并重的复合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为适应这一需求我国多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创新型人才培养等多角度进行教学研究, 探寻培养优秀专业设计人才的新途径。

艺术设计专业艺术设计工作室项目教学, 正是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 以及艺术设计人才就业与自主创业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 探寻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

1 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创建

“艺术设计工作室”作为创新的高校教学方式, 是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教学根据专业方向特色以及设计工作室导师的研究方向, 以工作室为载体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完成项目教学的平台。艺术设计工作室的教学目的、教学环节和手段必须适应专业培养目标。各专业艺术设计工作室结合专业特点, 在专业理论教学基础上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深化和知识转化, 为创新设计提供了更充分的空间。艺术设计工作室创建的实践表明这种模式对师生的创新设计培养行之有效。例如, 哈尔滨商业大学针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组建相应的艺术设计工作室, 同时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 艺术设计工作室根据学校现有的专业老师及其专业研究方向与领域进行整合, 成立若干不同设计方向的设计工作室。工作室成员由指导教师和具有发展潜质的学生构成学术指导团队。设计工作室的教师均是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创作研究的“双师型”教师。每个工作室设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指导教师同时配有年轻助教组成学术梯队。专业指导教师宏观把握工作室的发展方向、以保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实现, 负责工作室的教学组织、承担项目教学并带领学生一起参与设计项目等工作。根据规划的教学时间安排, 学生要经过两个学习阶段, 方可进入工作室。第一阶段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学生完成两年基础理论课程的系统学习, 打牢基础知识和理论素质。第二阶段根据学生专业方向结合设计工作室教学进行分化, 经考核进入不同专业方向特色的设计工作室。目前, 已经完成四届60名学生的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培养, 师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创新设计能力显著提高。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 艺术设计工作室本身作为一个相对的开放式社会教学平台, 客观地解决了随机到校外教学基地才能完成的实践教学任务, 利用开放的教学思路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完成传授知识、设计项目、职业实践等教学活动。设计工作室的项目教学中, 指导教师整合设计资源策划主题、安排项目并组织指导教学, 通过实际主题项目的训练, 培养学生实践设计操作能力。

2 艺术设计工作室项目来源与实施

艺术设计工作室项目教学, 是以工作室为平台以科研项目为载体, 专业理论与设计实践分段进行的教学模式, 在团队教师指导下围绕项目工作任务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并按照工作流程和项目要求共同商讨方案、分工合作完成整个项目的教学与专业实践的全过程。研究项目是艺术设计工作室项目教学实践的中心和基础, 项目来源可借鉴国内外项目教学的经验。艺术设计工作室项目选择具有多样性, 其科研项目可以是不同层次纵向课题、横向课题和学校课题或工作室学术指导团队自拟课题, 如专业课程的主题设计项目、企业实际项目、教师科研项目、学生自拟项目、国内外设计竞赛项目等都可以作为工作室项目研究来源。艺术设计工作室导师根据工作室不同项目的规划和定位, 为实现特定教学目的, 按要求做好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等相应管理工作。艺术设计工作室项目教学采用如下程序, 首先, 确定教学项目并撰写项目计划书。围绕项目主题充分调研、解读设计任务、制订项目方案等, 完成立项依据、教学目标、培训方式、项目内容和时间规划等项目计划书。其次, 围绕项目主题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并组建项目教学团队。围绕项目内容设计并组织实施系统过程, 探讨研究细节问题, 深化项目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第三, 整个项目创作研究结束时, 艺术设计工作室要及时总结经验, 针对其中的问题完善并改进教学方法, 对教学成果进行综合评估。

3 艺术设计工作室项目教学实践效果

3.1 实现“教学相长”, 提升师生原创能力

艺术设计工作室项目教学注重师生双向互动, 完成特定项目时, 交流式的设计探讨使工作室师生的设计观念碰撞, 思路更开阔、思维更活跃。工作室项目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化的培养和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学习的创造性, 学生获取的知识经验从间接经验上升为直接经验。艺术设计工作室项目教学对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工作室为教师提供了与市场、社会交流沟通的平台和知识更新的空间, 并为教师的科研创新搭建平台。通过工作室教学实践, 教师发表学术论文、参与科研教研课题研究、申报专利、参加企业研究设计项目等机会增多, 教学科研水平、业务能力和师生原创设计能力得以迅速提高。

3.2 专业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 完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致力于培养有创造力的艺术设计师, 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精神和独特的设计思维方法与手段, 探索艺术设计教学改革途径和方法, 成为各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重要工作。艺术设计工作室项目教学实践, 因其注重理论强化实践, 是艺术设计专业可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技术路线和质量标准。通过构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平台+模块”的教学方式, 进一步完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平台课程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应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 而各专业方向设计工作室的设立, 如视觉设计工作室、产品设计工作室、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等充分发挥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特色。各设计工作室为不同专业及方向的学生提供不同教学情境下的模块操作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参与、实践项目。学生在工作室项目实践中, 其设计方案综合运用了所学课程模块的知识与技术, 不仅有效应用和巩固了所学知识, 还培养了自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3 促进产学研一体化, 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等学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 人才培养应注重社会的需求。高等学校中的艺术设计工作室体现了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 这是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结果。项目教学通过与企业合作, 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设计实践的机会, 可以把抽象的设计思路变为真正的设计方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可以完成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研究工作, 也可以让师生体验设计公司的专业氛围, 或者通过艺术设计实践活动, 为企业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 从而为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艺术设计工作室项目教学解决了高校学生动手技能的实践培养难题, 为学生创建无障碍学习平台, 使“教”和“学”有机地联合起来, 做到“产、学、研”一体化。这为适应当前市场的人才需求, 摆脱所学和所需严重脱轨的现象, 为提升艺术设计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4 结论

艺术欣赏教学工作总结 第5篇

时光飞逝,转眼间又一个学期。这个学期我担任高一级4个班艺术欣赏教学工作。同时,还担任高考班美术生以及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的课程。各方面工作都认真负责地圆满完成。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作一个简单的总结。

一、在思想上,我热爱教育事业,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在学生当中树立优秀形象,做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在这学期,我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服从学校安排,及时出色的完成各项任务。

二、在教学能力上,我认真钻研教育、教材,探索新教法,反复的琢磨,力争每节课风趣、幽默的语言氛围中带给学生一份快乐。成为各学科的紧张学习的一个更好调节。美术课也成为学生的最爱。一学期下来,学生的字体有更大的改观,进步明显。除了上好高一的课外,还抓好美术生及兴趣小组的课程。为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渗透良好的思想教育。做到坚持辅导,方法指导到位,学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我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学校各项制度。做好备课、听课、学生辅导工作,学生参加市教育系统艺术节,成绩优秀。此外,还加强自身素质的学习及提高,探索教学教法,坚持理论与创作相结合。

艺术工作室教学 第6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双师型”工作室;环境艺术设计

0 引言

在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年)文件中重点指出要正确引导部分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学校转型,侧重举办大学本科职业教育。独立学院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形式。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从最初的热门专业到现在尴尬专业,如何增加此专业的活力成为各个高校共同面临的问题。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在我国高等学校教育中起步较晚、地位尴尬,办学硬件基础和软件基础差,教师资源条件不够。“工作室”教学模式,通过培养“双师型”教师,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方式,把校外企业资源引入学校课堂教学,是学生熟练掌握工作技能,增加就业资本。

1 双师型工作室教学模式在独立学院环艺教学中运用

1.1 “双师型”工作室教學的内涵

“双师型”教师说法的出现是由于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出现的过于侧重知识能力的学习,而忽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倾向提出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专业学习,熟练掌握实践技巧,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独立学院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增加自身竞争力,“双师型”工作室教学模式便是其中的尝试。当今在独立学院中“双师型”工作室的内涵代表性的说法有:“双证书”说和“双层次”说。“双证书”说,认为“双师型”教师应该持有“教师资格证书+行业资格证”;而“双层次”说,则认为教师应具有丰富的教学理论知识和专业实操能力。[1]

同时,部分学者认为:“工作室”教学理念就是将理论教育和工艺技术教育有机结合,将专业实操手段提升到比较高的层次,培养出具有较高理论修养和掌握工艺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2]“双师型”工作室培养模式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主,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准就业模式,它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通过“师徒式”的培养方法,正确利用企业实际案例提高学生个人专业能力。作为我国普通本科高等教育,独立学院侧重于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应用能力熟练程度锻炼,强调二者之间的统一。独立学院的存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具有特殊性,因此,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有别于职业院校。本科教学为四年,在学生培养上注重理论教学,区别于职业院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运用教学。高职教育则注重专业实际操作性,能够策略性、创造性地解决具体的生产服务问题。[3]在本科应用型院校建设上具有双重性,它既要求学生能够牢固的掌握理论知识,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也能够熟练运用操作能力。

1.2 独立学院“双师型”工作室模式具备的条件

独立学院教学深受母体学校的影响,注重间接经验的传授,同时为了更好培养创造力,也有一定直接经验传授。这一教学方法,深受“大学范式”影响,虽然已本土化,但并没有从本质上解决大学教学本土化问题,忽略了艺术、体育及价值观教学。独立学院“双师型”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引入是双赢的表现。它不仅应具有良好的教师素质,还应充分理解和认同优秀企业文化,有良好的职业操守。[4]在实际操作中,作为独立学院则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双师型”教师认定与“双师型”培养以及“工作室制”硬件环境建设。在“双师型”教师的认定上,综合考虑学院的基本概况,制定出合适的规章制度,例如:“双师型”教师培养方式;“双师型”教师认定后奖励方法等。而在“双师型”培养上,定期委派教师到公司企业兼职或任职,熟练掌握社会实践操作技能;在“双师型”工作室硬件建设上则改善现有的教学环境,以社会工作作为模型,改造教室,更换现有教学设备等。

2 独立学院“双师型”工作室教学模型构建

2.1 “双师型”工作室教学模型的构建

“双师型”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构建依据掌握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及人本主义理论,[5]从专业导师、学生、企业管理者到员工的角度设计模型,并将具体的教学环节列在模型图上,便于导师与学生参考。经过校内和校外导师的教学实践习作,设计出此“双师型”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型。

模型设计围绕工作室,设计出“理论教学”、“校外实践”、“校内演练”、“综合评价”的四个环节。“理论教学”为专业学习基础,学生在这个阶段牢固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而在“校外实践”中专业导师带领学生进驻校外设计公司认识实习,校外导师则带领学生熟悉项目的洽谈、接手、现场踏勘、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使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融合,并从中得到实践任务。“校内演练”则为“校外实践”的延续,学生从企业得到实践任务,则回到学校按照企业标准实战演练。“综合评价”则是对工作室教学每个阶段性任务完成后及时做出教学评价,并反馈给学校与导师,调整工作室管理模式与教学方法。该模型从校内外导师和学生等角度出发,以圆形为构架,顺时针循环运动,教学操作流程清晰,顺序性强,方便教师参考。

2.2 教学过程应用分析

独立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系“双师型”工作室教学的探索中,可以从大三学年正式开始,大一、大二学年为夯实基础期,在大二后,各个专业教师根据带队教师安排陆续进驻工作室,且大量向学生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学生进入工作室后则在大三开始实践演练。专业导师则严格按照本年级培养计划,结合本工作室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工作室的常态化运行中,专业导师处理工作室日常教学的目标、任务、资源、信息、公共关系、专业等多方面内容的态度对学生自身的学生职业规划、价值追求以及学生间的合作氛围都有深刻的影响。工作室导师团队的导师则由学校中具有中级职称(副教授、教授)及以上“双职称”的校内导师和企业负责人组成。工作室教学管理中,校内导师主要负责本班级教学课程设置,课程专业教师安排以及配合校外导师。而校外导师则负责校外实践场地安排、实践任务下达、方案指导等。

日常教学中,具体操作分两个环节完成:校外实践环节和校内演练环节。校外实践环节,校内导师负责带领本工作室学生分组到公司参观实习,到达公司后校外导师安排企业员工分组带领学生参观、了解项目的每个环节,首先,在公司员工的指导下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客户洽谈现场,体验与甲方沟通的技巧和方法等;其次,帶领学生到施工现场,在工人师傅的指导下亲身参加项目施工,了解每项材料施工工艺等。

校外实践环节完成后,校内导师负责把学生带回学校工作室。校外导师在考虑经济效益的时候,大多数企业还是更愿意让学生把真实项目带到工作室完成。为了更好地节约成本,按时完成设计任务,企业则会主动从学生的思想、团队、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多个方面考虑,融合到学生培养中。工作室的组织管理则按照企业标准要求学生,但是,也要切实体会学生心理变化和接受能力,进行有区别的培养。在实践中校内导师积极配合校外导师,负责试讲项目的运转,积极跟进项目进度,帮助学生解决技术性难题,适时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方案讨论。校外导师会定期跟进项目进度,安排学生查阅资料、探讨方案、指导设计等。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学生与甲方沟通,第一时间了解、听取甲方意见,避免意见传输中出现偏差。

2.3 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双师型”工作室教学评价方法,从单项对学生的评价向综合素质、知识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向转变。[6]根据“双师型”工作室教学的特点完善综合评价体质,制定出“多方考量”教学成果评价方法,即从“学生、教师、企业”等多个环节评价“双师型”工作室教学。而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则从改变传统的纸质考核方式,则向教师、企业、客户三方评价改变。例如:注重理论与实践接合程度,学生实践设计方案直接是否被甲方采纳等。对教师的考核,则需要结合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建设和发展战略目标,注重对教师职业的激励导向作用,促进“双师型”结构教师队伍的建设。从定性定量的角度,注重教师原有知识和技能转换到实践教学能力和应用研究能力等方面的动态性需求。对企业考核,则主要从企业是否参与工作室教学建设,校外导师参与工作教学指导次数等方面考量。同时,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企业、教师与企业之间又相互评价。作为校外导师,他与专业教师在教学技术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具有一定的适应阶段。

3 结语与反思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系采用校企联合的教学方式,让企业直接参与“双师型”工作室的教学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单方面过热,企业与学校之间的隔阂,实现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之间的无缝衔接。“双师型”工作室教学本质上是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达到“工学结合”教学目的。“双师型”工作室打破了传统封闭式课堂教学中单纯的由教师课堂间接经验的讲授,有效地将“课堂—工作室—社会实践”相融合,实现了“理论—实践”的一体化。当前,许多高校提出了应用型本科学校建设方案,并从设备管理,人员值班,安全防范等角度提出了一系列的文件规定,但是实际的效果并不明显。这是因为校外导师,并不能长时间在学校坐班,工作室日常管理则由校内导师完成,这就要求校内导师不能只有证书,而忽略实操技术能力锻炼和更新。只有积极利用企业项目多、技术新,充分发挥学校的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才能有效利用工作室教学平台、科研平台、技术服务平台发挥双赢,名利双收。

参考文献:

[1] 邢赛鹏,陶梅生,陈琴弦.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4): 45-48.

[2] 庞松鹤.高职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5-7.

[3] 许爱军.构建以“双师”工作室为多功能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9):39-45.

[4] 孙蓓雄.“双师型”背景下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102-105.

[5] 蔡建东,贺玉婷,喻静敏.中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92-99.

工作室模式在艺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第7篇

关键词:艺术教学,工作室模式,实践

一、高校艺术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 艺术教学的方式不适应社会的需求。

之所以要拥有艺术教学, 其目的就是要培养设计人才来适应企业需要, 但是实际却不是这样的, 而是大多数的人才都不能直接为企业所用。如此一来, 两者之间的矛盾也随之越来越大。一是从高校毕业的学生没有足够的能力, 所以就业困难;二是企业所需的大量设计人才没有足够人手可以胜任。而促使这种矛盾发生的主要原因则是目前艺术教学的内容不适用于现在的社会。培养有很强的社会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是艺术教学的最终目的。从学生实践的方面来看, 这种能力应该由学校培养, 然而现在的情况是这项任务基本上都由企业来完成。所以, 学生实践能力的加强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 艺术教学方式始终保持着传统的模式, 与近几年艺术教学的需求不符。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这样的, 先从造型基础到专业基础再到专业设计, 被称为三段式教学模式, 它采用了递进的方式, 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 进而使学生一点一点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 但是这种模式并不像表面上那样培养了他们的综合水平, 反而让他们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更加不透彻。而且这种模式也不能让学生们学到的知识有连续性, 学生往往不能把它们都联系在一起,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基本上不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本身的创造力也会被埋没, 团队合作意识也会相对薄弱一些。现在社会发展得如此之快, 传统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当然, 艺术教学还有其他不足, 比如说缺少经验丰富的老师、不合理的课程安排以及关于实践课的教学不是十分规范等等问题。

二、工作室模式在艺术教学中的应用

在艺术教学中, 工作室模式可以让学生们学到书上没有的知识, 在这种模式下, 学生们学到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更加完善并且得到一定的提高, 与会有越来越强的团队合作意识, 为以后的就业能够奠定更好的基础。

然而工作室模式之所以会对艺术教学有这么大的作用也是有原因的, 以下两点是对工作室模式的分析:

(一) 工作室模式弥补了传统模式的不足, 这种模式师资

配置相对合理, 在教学中, 会有很多设计师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这样更容易把教学与社会需求联系到一起。通过这样的模式, 首先可以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设计人才, 以此使学生们明确学习的方向;其次教师也会根据企业的需求, 对课程进行调整以更加迎合社会的需要, 调整后的课程会更有针对性, 使同学们学到的东西能够有效地运用出来, 而且还能提高每节课的质量, 让学生们学到更多有用的东西。与此同时, 通过对教学方式的改变、课程内容的丰富、教学中核心课作用的突出以及实践经验的加强, 最后会推动艺术教学在整体上的发展, 使艺术教学在发展的长途上更推进一步。

(二) 通过工作室与多方进行合作, 实现互惠互利, 即用

一些社会项目去取代一些专业作业, 使学生的作业与社会上的产品设计得到自然的过渡。在工作室中, 会接受各种各样的任务, 然后师生们一起研究这些项目, 共同完成任务,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使课堂上的教学更加活跃,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这种方式, 一可以解决艺术教学的实践问题, 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践中来, 最终达到预期目的, 即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而且在同学们参与实践的同时, 也可以从中发现问题, 努力思考, 激起他们的好奇心, 这样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二也可以解决一种通病, 那就是教师所谓的科研工作总是纸上谈兵。通过师生们一起进行项目研究, 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便会发现以前没有发现过的疑难问题, 并且能够对这些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这样一来, 就会使科研工作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较, 工作室模式为同学们提供了更明确的学习方向及方法, 这就等同于分组教学。同时在哪个工作室学习都是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决定的, 所以在教师指导的时候也会相对容易一些, 教师与各个同学之间的交流也会更频繁, 师生感情也会得到提高。教师与学生有多种关系, 是师生、是朋友, 更加是合作伙伴。工作室模式也可以有不一样的教学方式, 例如方案讨论法以及模拟创业法等等。那么我们对工作室模式持鼓励态度, 鼓励每个工作室都能有所创新, 开拓出在自身发展这方面的新方法以及途径。

参考文献

[1]冯正未.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初探[J].大众文艺, 2012,

[2]周令毕, 袁金戈.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类型及功能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 2012,

[3]张翠敏.工作室教学模式在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的应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 2012.

语文教学工作中培养情感的艺术 第8篇

一、巧设悬念,诱发感情

诱发感情是培养情感的第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教育学》曾说:“每一个干练的教师都是一个艺术家。他从事于教学,犹如琴师从事于操琴一样。他和缓地触动人类思想感情上的琴弦,刺激之,安慰之,兴奋之,鼓励之。”教学实践很好地说明了这样的情景:如果教学能够做到既有理智的增益,又有情趣道德的熏陶,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美的感染和熏陶的过程让学生的心灵和情感都得到升华,那么,这样的教学一定会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取得很大成功。

“巧设悬念、诱发感情”的教学艺术要求我们善于充分利用教材中流露的感情,巧设悬念,千方百计地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善于利用“悬念”掀动学生感情的波澜,让字字句句撞击他们的心灵, 使学生对美好纯洁的事物向往追求, 对崇高品质、坚贞节操景仰赞叹,对腐朽罪恶的事物怒不可遏。

把情感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老师,我们一定要努力发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足以唤起一定情感的因素,并用富有情感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教师与学生和谐的情感交流场,于情感流程中完成知识输出与接纳。情感教育的佳境在一定教学环节中,应该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状态。这是一。其二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完整而深切地体会文章的情境。通过文章这一客观媒介, 体会作者当时当地的特殊心境及作为一个特殊对话者的活的灵魂。这是读者与作者两颗心的融会和交流。

二、以景传情,情景交融

在激发感情、情感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尽力创造富有立体感的艺术画面,在学生面前展示一种经景传情的情景,这样可很好地拨动学生的心灵情弦, 感染他们的情绪, 达到激发感情、情景交融、以景化情的境界。

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景传情、情景交融,语文课就要以作品的语言为依据,让学生进入情景,展开想象,产生情感不少语文课文或托物言情,或借景抒情,或寄事达情,或以理表情,形成一种浓厚的情感气氛以强化表达某种感情。为此,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抓住这些特点,教会学生睹物思情、触景生情、因事激情、知理明情,以产生强烈的情景感。这样,可很好地从以景传情开始,进人情景交融的境地,达到培育情感的地步。

朱自清的散文《春》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传统教材。读着这样文字细腻、语言逼真、精彩并呈的文章,那春天中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就会呈现在我们眼前。对于如此优美的散文,可用以情导读的方法,从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入手,引起学生思想感情与作者共鸣。讲课一开始,我就把学生领进对春天的回忆之中:

“春列为四时之首 ,是一个极富有诗情画意的季节。一提起春,我们很容易记起‘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之类的优美诗句。古今中外的文客骚人写下过许多颂春的诗句,就是我们的同学也能随意背出几首。现在,我们一起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一定会更勾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在《春》这篇散文中,朱先生写春的内容可多啦! 他写春天的草、花、风、雨、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看朱先生在这篇文章中,是怎样描写春天的景物的这些景物的姿态如何?特征又怎样……”

就这样,随着琅琅的读书声,教师与学生都进入了课文。继而,随着作者的感情,学生仿佛走出了教室,陶醉在迷人的春景之中,领略着大自然的无限风光……

为了很好地创设情境与气氛, 让学生以饱满情绪听好每一堂课,有些教师注意从景物描摹中进行讲解,努力给学生描绘一幅幅令人神往的景物图画,以激发学生情感。如有位教师在讲碧野同志的《天山景物志》时,先在黑板上写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接着,利用这些诗句,说明这就是边疆风光。然后指出正是这样的地方,今天已是塞外江南。这里繁花争艳、溪水淌淌,一派江南景色。“现在,还是让我们跟着碧野同志观光这一塞外江南吧! ”教师这么一讲,既给学生普及了一首古诗的知识,又使他们对天山的景物神往,对新课的学习情绪必然是高昂的。

三、以美传情,情满胸臆

我们的时代、生活、心灵都需要美。而通过我们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感,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以塑造他们的心灵美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也是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和内容。

马克思曾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纵观当今世界,生活发出诱人的光芒,自然美展示出旖旎多姿的情态, 艺术美散发出令人心旷神怡的馨香。这一切风采依依、攫人心灵、令人神往。因此,教学应该很好地借助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风韵、人类历史、社会美景,让学生在美的环境、美的气氛、美的熏陶中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教育,提高美的情趣。

以美传情,使学生情满胸臆,我们的目的主要是在如此美好的艺术意境中, 培养学生的无产阶级感情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使他们对未来向往憧憬,对人类崇高信念强烈追求。

为了达到以美传情,培养学生美感和情趣的目的,我们还必须教会学生掌握教材美的规律, 并按美的规律感受美的意境、美的艺术形象,按照美的规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四、以理激情,陶冶情操

按教学心理学的原理要求,我们的教学过程,特别是语文课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理激情,陶冶情操,内化品格,是启迪学生智慧的一种重要的教学艺术。

这里所说的理主要指人生的哲理、崇高的理想,以这样的标准和目标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理智,诱发深情,可以在教学全过程中收到提高思想觉悟、熏陶感情、陶冶情操的效果。

教学过程应该是一种使学生动情明理的过程。因此,采取晓之以理、以理激情的教学艺术,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理论分析能力,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晓之以理、启迪思路、以理激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明辨是非的目的。

五、以神传情,内化品格

“以神传情 ,内化品格”,在教学过程过程中 ,特别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课文展示的艺术形象感染学生、熏陶学生, 让学生在这些闪耀着光辉的形象中吸取营养、得到教益,一点一滴地加以积累,变成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化为自己的高尚品格。

学生接触的教材,特别是语文教材,它所展示的古今中外各阶级、各种层次的艺术形象和人物,犹如一个画廊,各具特点、各显姿色,光彩夺目、美不胜收。这些艺术形象经过作家运用形象思维对社会生活加以提炼、加工和艺术创造,其“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更带普遍性”。用这样具体、生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可以使他们感受到各种英雄人物、杰出人物的高风亮节。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舍生取义的情操,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从容就义、慷慨悲歌的高大形象,引起他们心灵的震动,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品格。

艺术工作室教学 第9篇

一、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

1. 以实践为核心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 指的是将专业教师的专业研究方向与研究领域进行整合分类进而成立若干个工作室, 学生依照不同的专业方向及研究兴趣选择相应的工作室。在教学中, 根据学生不同的设计能力与实践能力制定与其相适应的发展规划, 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 有利于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交流与竞争, 有利于教师的自我提升, 同时有利于教师扩宽其专业研究方向与研究领域。在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因此, 丰富的专业知识、成熟的实践能力与企业实践的经验是教师必须具有的。在实践教学中, 教师更需注重自我提升扩宽知识面。

2. 突出优势, 重视实践能力培养

课堂授课一直是艺术设计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这次模式下, 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严重缺乏交流互动, 致使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而作业从而失去了对学习研究的热情, 同时书本与实际的设计理念及工艺存在脱节, 这样的结果常常导致学生的设计无法应用于生产实践。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注重实践能力是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重点。应用型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 应体现出专业的教育特色, 建立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相适应的教学结构, 按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要求完善学校教学结构, 支持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解决应用型高校专业同质化、同构化的问题, 应该错位竞争。

3. 做好课题规划, 加强引导

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加强产教合作, 推进人才培养结构与地方经济产业结构的协同发展。在工作室制教学中, 师生间可以自由选择。学生可以依照不同的专业方向、研究兴趣、教学风格、教师选择自己喜欢的的工作室。教师亦可以通过自身的独特魅力、授课理念和方式, 带给学生对设计新的认识。

完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首先需要加快教师结构战略性的调整。高校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设计管理人员到院系当主任, 企业生产一线的工程设计师到学校当兼职教师;教师到企业做设计师, 到工厂做指导教师。通过产教融合的思路解决教师队伍的结构建设问题。

二、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实施以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1.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适用于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结构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忽视设计的实践应用, 而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则是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结构要遵循人才培养方案, 艺术设计课程需要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中的“项目教学”。在课程结构设置上, 在传统专业课教学中导入真实的社会案例项目使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从而对应用型民办高校艺术设计课程结构进行优化。

2.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几率

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对“校企合作、产教结合”课程结构的一次有效探索。它是课程理论与行业实践的统一与接轨, 让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积累社会经验、掌握应变能力, 进而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几率, 培养更多能够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造型人才。

三、结语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一个充满自由与活力的教育教学环境。在这种新型、有效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改革中, 学生和教师都将获得新的挑战与收获, 但教学模式的不完善也会使工作室制实行的过程中出现不和谐的问题, 但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这些不协调、不完善的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陈旭.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改革与思考.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08.12.

艺术工作室教学 第10篇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我国一些重点院校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作室教学模式, 设立了工作室教学, 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广州美术学院。自1984年起, 它们先后成立了集美公司、白马广告、雷鸟设计中心, 范围涉及建筑、室内、广告、工业设计等方面。这些都标志着广州美院在国内设计院校中在实践性教学方面起到了率先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后来这一成功的案例被国内众多设计类院校纷纷效仿, 这种模式逐渐在国内其他本科及高职院校院校推广开来。在我国艺术设计专业院校和综合性院校, 运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已不是新鲜事了。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工作室为载体, 打破传统的专业结构教育模式, 将课程、教室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 将传统的学校封闭式教学变为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对广大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对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对学分制的真正实施都有着积极意义。但是, 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 目前国内大部分院校不论条件和时机, 都在争先恐后的开设工作室制, 有的甚至是采用一刀切的形式, 忽视客观差异性, 一味的要求工作室建立的数量和规模, 有的学校甚至将工作室教学列入考核教学情况的重要指标。这样做势必会带来很多问题和弊端, 以下对出现的弊端做简要分析, 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和商业需求矛盾

工作室要直面市场, 工作室教学需要和市场挂钩, 把企业真实生产运作引入到学校教育中来, 这本是工作室制度的优越性。但是企业运作和工作室运作模式有着很大的差异, 在基本出发点、追求的目标、服务的对象等多方面有着明显的本质区别。学校教育以培养人才为根本, 以服务学生为中心, 重视学生通过项目设计过程, 提高实践技能。但企业追求效率, 以服务客户为中心, 重视项目的设计成果, 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着眼点。另外, 工作室项目若是直接来自于市场上实际的设计任务, 那就要将满足客户要求作为最高任务。但是, 在一些时候, 工作室的很多设计任务都是些对原创性要求不高, 许多所谓时髦的设计, 都是来自于对现成商业图库的拼凑, 是没有灵魂的拷贝货色。这就容易导致项目设计成果水平粗浅, 科学研究上深度和广度拓展有限, 有个别工作室的发展方向越来越靠近商业化, 最后基本和小型的设计公司无异。但若是仅为了满足工作室的教学及运行定位, 又很难让工作室真正走进市场。所以, 这样就很难使工作室在完成学校既定的教学任务同时, 又达到商业运作的要求, 在协调教学和商业的需求之间取得平衡。这使工作室难以找准自身准确定位, 也引起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兼顾学生培养和企业双方不同需求, 工作进展不畅。

2. 导师队伍建设的问题

导师是一个工作室的核心。正是由于导师在科学研究、实践经验、设计创作能力等各方面相对的杰出成绩, 以及过人的魅力及影响力, 才能够以其为工作室教学核心。在工作室导师遴选及教师队伍建设上, 还欠考虑。在工作室导师的安排上, 一般会选择职称高, 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但是我国职称评定的模式有着先天的缺憾, 对艺术设计这些应用性学科尤为如此。在绝大部分本科院校 (几乎所有) 在教师职称评定科研评价体系中主要有论文、著作、获奖、课题等几个方面, 其中论文、课题是必备条件, 获奖为参考项目。由于评价标准的导向作用, 出现了一个特有的奇怪现象:很多专业技术职称高的教师实践能力却很一般, 部分教师甚至长期疏于设计实践。而工作室的设计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项目训练, 提高学生的专业实战能力, 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要。让这些职称高但实践能力缺乏的教师担任导师只能是纸上谈兵, 不能给学生以实际的帮助和指导。所以工作室因为其教学与实践形式的特殊性, 故要求导师一般具有“双师型”为最佳。在导师的遴选上, 把教师的资历和设计实践能力同时考虑进去, 选择资历较高, 并有着丰富一线设计实践经验的教师。当然, 除了少数专业顶尖的学院外, 普通院校都有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所以, 可以采用导师组的办法, 即一个导师带一个或几个助理导师共同负责工作室的形式。建立导师梯队, 从学术科研和实践能力诸方面综合考虑遴选一个导师团队, 共同对工作室进行指导, 采取首席导师负责制的形式。

3. 管理问题

工作室成员是各专业甚至是各年级同学因为项目研究的需要而聚集在一起的, 不像行政班级那样具有稳定性和良好的组织性, 相对于现行的班级制教学, 工作室教学存在着教学空间、师资力量分配、教学时间冲突等等诸多管理方面的问题。导师作为工作室负责人, 本身有很多教学及科研等业务工作, 很难对工作室成员进行行为规范的管理。在日常管理上, 从日常的值日、物品使用等较为简单常见的外, 陶艺、工业设计等工作室还会涉及到机械的安全操作、保养等。在教学管理上, 工作室大多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型教学模式。将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通过项目组成一个横向课程群体, 这样会造成基础课的教学不足, 并且因为往往要迎合市场和客户的需要而使创意水平降低, 有时还会因为个别项目与教学之间的关联度不大, 从而影响教学大纲的执行与教学任务的完成。在经费管理方面, 由于工作室一般是以责任导师引入的纵向或横向项目为基础进行教学的, 所以就涉及到项目所获得的经费的使用及分配问题。如果管理无序, 经费使用不当, 就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室的正常运转。目前很多院校主要是采用较为宽松的管理方式, 学校为工作室提供相应的场所、设备等, 并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的方式来对待。但是在日常管理上往往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 工作室责任导师将项目不上报, 或作为私活让学生做的现象较为普遍存在, 工作室实际上成为了成为很多导师经营的小公司。而且工作室费用除了日常管理费用外, 还包括运转项目的成本、导师与学生的酬劳、学术交流、外聘专家等弹性费用。这些费用的管理若没有相应的细则规定则很难使工作室管理做到规范有效。

此外, 产权关系的界定是工作室发展的前提。这里所说的产权, 除了前面谈到的资金设备等。主要还会涉及到工作室所产生的知识产权, 随着项目承担的增加与设计水平的提高, 工作室的的知名度会扩大, 品牌价值也会渐渐显现。但是, 工作室是以导师为主体, 导师既是工作室的负责人, 但首先是学校的职工。且工作室教学以高等院校的主体教学环节为依托, 同时利用高校中的各种设备和无形资产, 这些会在工作室发展运营过程中特别是发展壮大后产生各种纠纷矛盾。因此, 对于工作室的各项产权关系的界定, 是工作室在高等学校中能否获得良好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建议和对策

1. 严谨且开放教学管理

严谨表现在工作室日常教学的组织和管理上, 不能仅仅是围绕项目展开, 有项目时大家加班加点, 甚至通宵达旦的忙碌, 无项目时就无所事事。应该根据工作室所涉及的不同的专业和方向, 依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从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上制定合理的计划。以各工作室为基本框架构建教学群, 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网状分布的教学知识平台, 建立完整的工作室课程体系。工作室教学群模式可以与目前众多艺术设计院校采取学分制形式很好地结合。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相应的工作室课程修读学分, 一来可以固定的开设几门工作室课程, 把工作室的相关课程串联起来, 形成课程群, 供各工作室学生选课。二来可以根据工作室的课题和项目的要求和市场的发展, 调整课时数的比例, 实现由课程为中心向以课题和项目为中心的转变, 使实践教学的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开放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的开展上。开放型的教学是提高艺术设计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首先, 工作室将打破各年级之间的班级教学程式化, 将不同年级甚至不同的学生按班级或专题小组组织成一个横向课程群体, 形成开放式教学的格局。其次, 要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为学生营造一种较为宽松的环境气氛, 使他们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支配权。导师除把握好关键点外, 更多时候是充当管理、协调的角色。并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进行相应的动态管理。鼓励学生在学术上各抒己见, 教师只作引导和评价。同时, 导师要经常与每位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机会, 达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 使沟通得以顺利进行。其次, 在课堂教学的时间和内容的安排上也可以采取更加灵活机动的方式。课堂的内容和进度往往会受时间、环境的制约或临时计划等而改变, 如:举办展览、学术讲座、科研项目、实际设计任务、学术交流等活动等, 都可能改变原有的程序, 在内容上也会有出入, 但大的方向必须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以确保设计过程的连续性。

2. 打造优秀高效师资队伍

目前, 国内普通本科院校主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要保障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师资队伍是建设好工作室的关键, 没有好的师资就无法培养好的学生。首先, 要对工作室师资队伍建设做好规划, 要从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研究水平、实践能力等诸方面出发, 建立师资梯队。可以通过国内、国外考察进修, 提高教师的艺术修养、设计技能、授课水平等整体素质, 激励教师更更好的成长。其次, 要培养双师型设计专业教师。对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来说, 创新的作品最终要靠社会实践来检验和承认, 因此, 工作室教学中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善于将理论紧密结合实践、从实践中不断革新理论的双师型教师, 其教学才不会流于空谈, 其科研才会与时俱进。在设计领域材料不断更新、技术不断革命、观念不断革新的背景下, 教师也只有勤于实践, 才会使自己的设计教学紧跟时代, 与时俱进。应鼓励工作室教师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到社会上兼职, 承接实际设计项目。学校也可以组织教师进驻一些设计公司兼职或者挂职锻炼, 提高自身的技术应用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这样可以提高教师在艺术设计行业的社会影响力, 同时可以多整合社会教学资源, 为工作室服务。再次, 要利用好外部力量, 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来积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根据院校所在地具体情况, 从社会上吸引部分兼职教师参与到日常的教学中。面向国内外著名企业、设计公司、设计事务所公开招聘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工艺美术师、一线设计师等, 以讲座、短期培训、顾问等多种形式充实师资力量。

此外, 建立符合专业实际的评价机制和晋升通道。特别在一些综合性院校, 传统学科一直处于的强势地位, 美术学、设计学学科在这些院校普遍难以得到足够重视, 在各种绩效评价机制的设立及职称晋升上, 高校都是实行一刀切政策, 不考虑特殊的专业背景, 是十分不利于艺术设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应将艺术设计专业艺术作品、横向课题、专业作品获奖、业内较为有影响的实践设计成果等, 按照学术论文获得同等的智力成果对待。

3. 建立动态合理的监控体系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工作室的教学势必和市场挂钩, 直面设计生产一线, 因而市场波动也会对其产生重要的的影响。所以很必须针对工作室制教学建立动态合理的监控体系, 摆正社会教学、科研、实践、创收之间的关系, 兼顾学校、导师、学生等几方面的利益。一般情况多为以院或系为上级单位, 与工作室签订一个大致的框架性协议, 在这个框架内必须要注明教学工作、科研任务、实践活动等主要方面的指标和任务要求。在工作室能够较好地顺利完成框架内各项指标后, 项目盈利应由工作室自己来支配, 以保障工作室的正常顺利运转所涉及的日常管理费用、设备耗损及更新费用、运转项目的成本、导师与学生的酬劳、学术交流、外聘专家费用等等。也可以从长远角度考虑, 把经费作为一个考核和调节分配的杠杆, 以激励的形式发放给工作室, 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竞争运转机制。

我们应该根据各个学校及本地区域经济特征的实际情况, 制定合理的运行模式, 使工作室制能够健康的运行下去。

参考文献

[1].张乃仁.设计辞典[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 (1) .

[2].吕微露等.环境艺术专业“项目式”教学改革模式初探[J].装饰, 2011, (02) .

[3].潘鲁生.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与策略[J].装饰.2003, (119) .

[4].王操等.高校城市规划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04) .

[5].刘志华.教学系统设计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9) .

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谈话艺术探讨 第11篇

关键词:教育教学;谈话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391-01

谈话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工作方式,掌握谈话艺术是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最起码的要求,但语言艺术博大精深,要想驾馭它不是件容易的事。探讨教育工作谈话艺术,掌握一些基本规律对我们是非常必要的。

一、影响谈话效果的因素

谈话多数是教师为主动的一方。教师可以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再进行谈话。这样可以使谈话更有把握达到预期目的。但有很多时候是来不及准备的,所以,谈话能否达到预期目的与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对学生了解的多少有关。如:教师的文化底蕴、教育教学能力、教学经验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状况、学习态度等等。还与教师所掌握的谈话技巧有关。如能多掌握一些谈话规律和语言技巧,则不管是集体谈话还是个别谈话有准备还是没准备都轻松自如随心所欲。

二、决定谈话成败的条件

教师本身素质、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和所掌握的谈话技巧等等还只是决定谈话效果的部分因素,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程度,或是说信任与否是教师讲话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决定性因素。

现在的中学生,不存在对老师盲目的信任和崇拜,他们敢于怀疑老师,议论老师的是与非,甚至有时公开对抗老师,这种情况影响着教师在工作中的教育教学效果。如要加强教育教学效果,教师要树立个人形象,凡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教师自己要做到,如果教师自己言行不一,那他的说教肯定会失败的。

如,我们教育学生不要吸烟,吸烟有害健康,而教师自己却不时地叼着烟巻在那里呑云吐雾,那你的说教会有效果吗?

三、掌握点谈话的规律及技巧

行动是提高语言教育效果的基础,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不可能处处都用行动去完成教育工作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教育教学工作还是靠语言来完成的。在此我们探讨一些谈话的规律及技巧。

1、集体对话

这是班主任每天都要进行的谈话形式,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语言能力,能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出现教师在讲台上大声说话,学生在下面交头接耳低声私语、或是貌合神离。这就要求讲话要:一、言之有物避免空洞说教。二、语言生动有趣、语音抑扬顿错。三、讲话情绪饱满、双眼时刻观察学生表情。四、了解个别学生心理、注意集体心理倾向。

要做到以上几点,就要求教师有渊博的文化和熟练的语言表达能力。虽不要求像袁阔成单田方他们那样秒语連珠但起码也要有滋有味生动活泼。这其中的基本功不是一天两天能炼成的,这需要长期的文学休养。平常多看一些中外名著和优秀电影电视,多学2、个别谈话

这是谈话中最多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随机性強,多数情况下不是准备好了再进行的,其谈话环境也不是都能随意控制的。所以,这种谈话更见功底。在这里谈谈几种个别情况下的谈话技巧。

(1)批评学生的错误

首先选择适合的谈话环境。最好是不要当众批评,曾国藩说过:对下属要“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就是说要给犯错者留有余地,否则只能激发他们的对抗情绪。

其次,在进行批评谈话前应先进行了解,包括对被批评人进行了解性谈话,免得出现错误判断,让被批评者不服气,达不到谈话目的。

在谈话开始要让被批评的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理由,给其充足的发言时间,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听,并注视对方,在其所述理由成立时要点头或其它方式给以肯定,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待其叙述完毕再有理有据地指出其错误或其理由的片面性。教师发言时要充许学生插话,教师讲话时双眼要注视对方,态度要和蔼、诚肯,并不时用征求意见的语言如:你说呢?你认为对吗?等等语言与听者做及时交流。在批评的同时要充分肯定其正确的一面,这样他才相信你是公平的,不要一古脑儿把他说的一无是处。在下结论后对方认可才算数,也要给其反驳的机会。

(2)解决学生之间的纠纷

在学生之间出现矛盾或纠纷时他们会主动来找老师,但他们这时找老师不是来谈心的,而是来找仲裁的,这时他们把教师当成法官来评判他们之间的是与非。而老师这时则不能把自己当成法官简单判定谁是谁非,而应是和同学们一起分析是与非,让学生们在出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教训受到教育。这是一种比较难的谈话,也是较常见的谈话。首先要肯定他们主动来找老师是正确的。表扬他们有解决问题的诚意,而不是将问题复杂化或恶化,然后再分别进行个别谈话,先了解情况。同甲谈话要強调甲的错误一面,同乙谈要強调乙错误的一面。要激发他们勇于承担责任和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要让他们口服更要心服。最后再让他们聚在一起,首先由老师分析评判,是就是,非就非,要分明,不能含糊。后让学生自己表态承认错误。

四、教师说话禁忌

艺术工作室教学 第12篇

(一)“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概念

“工作室”教学模式,顾名思义,是有较多的实践动手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本质实际上相当于裁缝式的“师徒式”教学,以工作室为依托,由老师带领学生在实际中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创造。这种“工作室”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会使学生只学习理论知识而脱离实际生活。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既有基础的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二)“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特征

“工作室”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特点:

1. 竞争机制如影随形

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中,每一个工作室的各个方面都是由一个导师负责,每个导师在成立工作室的时候将承担很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是自始至终的。(1)不同的导师会成立不同的工作室,而学生在选择工作室的时候,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选择,这样的方式会给导师带来一定的压力,有可能导致有些导师的工作室没有人选择,所以这会在导师之间形成一种无形的竞争。(2)导师在设立工作室的时候,不仅要求导师有较好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要求导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与学生进行沟通并且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实践问题,这样就会对导师形成一定的教学压力以及上岗竞争压力,没有实践能力的导师可能会面临难以开办工作室的问题。

2. 全面的课程结构系统

在传统的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课程上,基本都是非常生硬的理论知识,而在“工作室”式的教学模式中,有较为全面的课程结构,实际上是一种产学研相结合的课程结构系统,从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学习了理论知识之后,就会以企业的艺术设计项目为实践基础,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刻的感受,让学生直观地参与到艺术设计中,理论知识与实践项目作为支撑的课程结构系统无疑会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传统的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教学模式,通常是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讲,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演讲基本理论知识,这容易给学生带来枯燥的感觉。而“工作室”教学模式打破了这种老套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理论的强化学习。

二、“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组织管理

(一)导师与学生双向的组织形式

首先,工作室在成立之初是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选择的,这样在一个工作室的学生和导师之间就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创作小组。并且在成立时,学生应该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以及对工作室进行一个定位分析,这些是结合学生与导师的兴趣和特长而产生的。其次,在成立之后的每一次实践教学中,应该在学生中选出一个负责人,负责学生与导师之间的沟通,并且这个负责人应有较好的领导能力,能够平衡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兴趣。

(二)教学任务理论与市场相结合的确认模式

导师在“工作室”模式中确定教学任务,应该尽可能地避免不切实际的任务,对于教学任务应该竞标,由学生直接参与到企业的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竞标中,使工作室的每一个项目都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每一个学生在“工作室”模式中都应该参与其中,导师根据每个学生之间能力的差别以及兴趣爱好分别给予不同的任务,对每一个项目进行合理的分配。

(三)导师对教学任务的全程监管

学生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每一个环节时,导师都需要参与,导师的参与是为了更好地、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首先,在任务进行过程中,导师可以通过电话、网络以及学生负责人对实践项目的进程和难题进行指导,对于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进行控制。其次,在实践项目完成之后,学生应该对自己在实践项目中的工作进行自我评价,尤其是其中的不足部分,以供下次借鉴。最后,导师需要对学生完成的项目实践进行评价,进行总结,指出其中的不足和优势。

(四)导师和企业共同评定成绩

在一个实践项目结束之后对每个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并不是对学生的能力做最终的评判,成绩只是让学生进行查缺补漏的一个手段。学生的成绩是以导师综合学生的各个方面为基础,结合学生的作品以及企业的建议最终得出的。成绩综合了各个方面,能够使成绩更加公平全面,更适合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工作室”式教学模式是随着现代社会办学应运而生的,符合时代背景下对于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它不仅开启了新的教学模式,并且对其他专业的办学模式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秦蔚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运作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上一篇:网络大营救下一篇:外部环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