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多发伤急救护理

2024-08-30

复合多发伤急救护理(精选10篇)

复合多发伤急救护理 第1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204例,男147例(72.3%),女57例(27.7%);年龄11~72岁,平均45岁。其中车祸118例(57.8%),坠落伤22例(10.7%),打架致伤30例(14.8%),其他34例(16.7%)。其中开放性损伤127例(62.3%),闭合性损伤77例(37.7%)。14例(6.9%)急诊抢救无效死亡。

2 急救护理

2.1 迅速接诊及伤情评估

接到急救信息后迅速通知绿色通道人员及急诊医师,迅速做好急诊工作。多发伤伤员到医院后,医护人员应立即对伤员生命体征及重要脏器功能进行评估,必要时予以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处理。在我国,到达医院后的最初几分钟往往就决定了早期救治伤员的质量和速度,甚至是决定患者生死存亡和顺利康复及终生残疾的关键[4]。伤情评估时应充分暴露伤员身体各部分、受伤原因等,以发现危及生命的重要创伤。仔细观察,详细询问患者受伤时的情况、受伤原因等,以便正确判断患者的病情。急救护理人员应具备急诊意识、敏捷的思维,做到瞬间判断、正确评估、果断处理。

2.2 保持呼吸道畅通,纠正缺氧情况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急救过程中最基础、最主要的措施,一部分复合伤患者由于胸部或脑部损伤,常会出现舌后坠,血液、痰液及其他污物阻塞气道导致呼吸困难。患者入院后立即由急诊护士完成清理呼吸道、吸氧或气管插管的任务,同时给予充分的氧供。

2.3 建立静脉通道,改善循环状态

所有患者来院后均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休克患者立即套管针建立2~3条静脉通道,使严重创伤患者2 min内接受抢救处置。必要时可采取经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行深静脉穿刺置管,以便快速输入大量液体,补充有效循环血量,其中一条静脉通道用输血器,为输血做准备。首先快速输入平衡液,并根据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随时调节滴速。如收缩压为60~90 mm Hg者,争取在30 min内输入平衡液1500 ml,收缩压<50 mm Hg者,应在30 min内输入平衡液2000 ml,晶体与胶体液之比为3:1,使其既恢复血容量,补充功能性细胞外液,又能到达合理稀释血液,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以利于氧的输送。目前,临床多采用16~18号静脉套管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此法操作简单,穿刺速度快,容易固定,管径粗,能迅速达到补充血容量的目的。

2.4 监测生命体征

陪同检查、护送;做好术前准备:利用多功能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电图、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根据检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抢救措施。对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全程陪同进行必要的检查与化验,护送至病房进一步治疗。危重者还需观察记录患者的意识、瞳孔、尿量、出血量及伤情变化等,以助于判断伤情、估计出血量和指导治疗。对有手术指征患者做好配血、皮试、血气分析、备皮、留置胃管和尿管等术前准备。在创伤急救中,一个关键的抢救阶段是在伤后1 h内对伤员实施手术。赵成进等[5]把它称为多发伤抢救的“手术黄金1 h”。要把最高效的人力、物力由院部延伸到急诊伤员身上,伤员的生存率可高达85%,比后期投入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抢救与术前准备如皮试、备血、备皮等必须同时进行,才能赢的时间,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

2.5 对患者及家属的解释以及心理疏导

由于复合性创伤大多发生于意外情况下、患者无思想准备,精神负担重,常使患者感到恐惧甚至绝望,护理人员应鼓励和安慰患者,使之积极配合各项检查和治疗。同时还要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患者的急行创伤对家属是一项极大的冲击。同时面对失去亲人生命,会感到无助、害怕,因而焦虑增加。在与患者家属接触和沟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因素,采用恰当的方式,灵活掌握,从而真正提高工作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3 体会

3.1 建立规范化的急救护理程序[6]。

有计划做好协调工作,默契配合,边救治边通知有关科室患者通过这些科室时不受任何阻力,缩短辅助检查时间,使抢救节奏加快。规范化、程序化的护理措施,使抢救工作紧张而有序,行之有效。3.2良好的业务素质及反应能力是提高抢救效果的根本保证,在早期抢救过程中,一切抢救护理措施按照规范化程序快速准确到位,呆板VICSO程序进行早期急救。熟练掌握气管插管、心肺复苏、呼吸机等操作,牢记抢救药物的使用剂量、药理作用及毒副作用。

3.3 仔细观察病情、良好的预见能力。

对于护理人员来讲,由于严重多发伤特点为闭合性损伤、隐藏性损伤与明显损伤同时存在,隐蔽性损伤容易被忽视,从而导致不良后果。因此在多发伤观察过程中认真仔细,防止把注意点过丁集中在某些表面现象而忽视更为隐匿、更为严重的创伤,导致对病情及预后的错误判断。

3.4 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转变,实行整体护理已越来越受到重视。护士应运用非语言交流手段,以从容镇定的态度,熟练技术,整洁仪表,稳重姿态,给予患者信任与安全感。同时应注意环境对患者的影响,并应同情关心患者家属,主动与其沟通,及时提供抢救信息,力求减轻家属心理负担,取得理解与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正国.创伤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华创伤杂志2000,16(1): 7-9.

[2]Wang ZG.Streng thening research on trauma.Chin Med J,1998,1 (ll):99.

[3]刘喜文,刘冬焕.多发伤病人的急救系列护理.中华护理杂志, 2000,35(3):166-167.

[4]白涛.现代创伤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7.

[5]赵成进,董德耀,盛志勇.创伤及创伤急救系统.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48-50.

院前急救多发伤急救流程 第2篇

2.术者检查受伤部位后,面向助手,介绍病情,“患者因车祸致伤,自觉下腹部、右小腿疼痛,检查腹部可见肠外溢,右小腿活动受限、可见畸形。请按多发伤处理!” 术者观察患者双上肢,诉:“患者双上肢无疼痛、无畸形”,展开患者双臂,暴露腹部伤口(同时口诉:“暴露腹部伤口”)。

3.术者下达按多发伤处理的命令后,助手答:“是”。一助走向患者左侧,将物品从急救箱中拿出,将生理盐水及无菌辅料交于术者,测血压,屈健肢。二助将脊柱板置于患者右侧后,牵引伤肢。术者按无菌原则取大块敷料,用生理盐水加湿后,覆盖伤口,要求将内脏脱出物覆盖完整。

4.用三角巾做环形圈,大小以能将脱出物环套为宜,一助选择大小合适的治疗碗,消毒碗口,扣于环形圈上,不能压突出物。

5.与一助配合用三角巾宽带将治疗碗固定于腹部,一助于患者左侧打结,打结处垫敷料,同时,术者将三角巾底边叠边后(约一寸宽,底边向上,顶角向下)横放在腹部,术者将患者右侧的三角巾底角绕过患者腰部后交与一助,一助在左侧打结,术者同时在会阴部放置大块敷料,整理三角巾后,将顶角由两腿间拉向患者左侧,由一助于两底1

角连接处打结。期间一助汇报血压、心率。6.术者进行全身检查:

(1)头面部:头顶、前额、颧骨、鼻骨、下颌骨、双侧瞳孔、口腔、双耳;

(2)颈部:颈后部、气管;(3)胸部:锁骨、胸骨、肋骨;(4)上腹部发现有肠外溢,已作包扎;

(5)双上肢:包括双侧桡动脉及末梢循环,检查完后将患者双手放于上腹部;

(6)放平左下肢后检查骨盆;

(7)左下肢及右大腿,包括双侧足背动脉。注:各部位检查完毕,汇报有无外伤、出血。

7.一助打结并汇报血压、心率后,将约束带固定于脊柱板上,准备夹板。

8.术者查体结束,诉:“准备固定”;放置五条带状三角巾:骨折断端两侧、膝部、足踝部、股骨中段。

1)双下肢并拢,空虚处加棉垫填实,患肢外侧放置夹板,膝、踝处加棉垫保护

2)先固定踝部(足踝处用“8”字固定),再固定膝关节,然后行断端两侧固定,最后固定股骨中段。趾端外露,检查末梢循环。9.术者诉:“准备搬运”,二助右前臂放于患者颈后部,左前臂放于患者腰部;一助右前臂放于患者臀部,左前臂放于患者小腿后方;两助2

手均手心向上,术者手心向下分别与两助手左手、右手十字相扣,确认稳定后,术者喊“

一、二起”,将患者抬起,术者再喊“

一、二起”,两助手将左腿抬起后,将患者放于腿上,确认稳定后术者松开手并检查患者背部(诉:背部及脊柱无压痛、无出血),将担架移至患者下方合适位置,术者再次与助手扣手(手法同上),确认稳定后,术者喊“

一、二放”,将患者平稳放于担架上,用约束带固定,胸部两条(相互交叉),膝部一条,平形固定于对侧,松紧适宜。

10.术者至患者头部右侧,检查患者呼吸脉搏,并询问患者有无异常。两助手分别至患者头部左侧及足部,靠担架一侧腿跪地,术者诉:“准备转运”,确认稳定后,术者喊:“

多发伤的急救护理体会 第3篇

【关键词】多发伤;急救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053-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群众对院前急救服务的要求逐步提高,急救对象更加广泛、复杂,难度加大。我国目前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在急救平均反应时间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无专门的院前急救法规,对从事院前急救机构、人员、业务、救护车与装备等方面准入制度的规定不够完善,存在着全国院前急救工作发展不平衡,网络建立仍不完善,资源配置不甚合理,缺少对院前急救从业人员的特殊的培训及配套政策,筹资渠道不畅等问题。

1 多发伤的定义

一般而言,多发伤是指同由于一个致伤因素而导致人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严重损伤。在医学解释上多发伤这一概念包括以下三个内涵:

第一个内涵是指:患者的损伤一般是由同一个致伤因素而引起的,而这一致伤因素主要指由于机械力所导致的损伤,比如说交通事故、坠落、火器、高空坠物等。而在医学领域,与多发伤极为相似的是复合伤,但是多发伤与复合伤有完全是不同的概念,复合伤由不同致伤因素引起,如机械伤复合冲击伤、烧伤复合冲伤、烧伤复合放射伤。

第二个内涵是指:患者的损伤一般而言必须是由两个以上的致伤因素造成。按简明创伤分级标准,人体分为9个解剖部位:头部、面部、颈部、胸部、腹部及盆腔、脊柱、上肢、下肢、皮肤。多发伤指上述9个解剖部位中有两个以上部位受伤。同一部位内的多个脏器损伤或同一脏器的多处损伤也称为多发伤,但须冠以部位或脏器名称,如胸部多发伤、腹部多发伤、小肠多发伤、脑多发伤等。

第二个内涵是指:患者的损伤必须是严重的,对伤员生命构成威胁,需要立刻进行急诊处理的。一般而言严重损伤的定量标准一般是指损伤严重程度评分≥16。

2急救护理的定义

急救护理学是医学上一个极为常见的一门学问,它主要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疾病急性发作以及会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的一门学科。而且急救护理学确定了急救护理实践的角色、行为和过程。它已经成为护理学科中的一个重要专业。

3多发伤急救护理的措施

3.1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重多发伤患者多伴有呼吸道梗阻以致窒息,应迅速清除呼吸道异物,若为年长的患者还需检查是否佩戴假牙,若佩戴假牙就要取出假牙、血块,同时还需要及时吸净呼吸道分泌物,并给予面罩吸氧,其中将氧流量设定为4—6L/min。

3.2 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 此措施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加快补充有效血容量是抢救严重多发伤休克的重要措施;但在进行血容量补充的时候也有许多的注意现象,这就要求进行医学急救的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调节液体滴速,这样可以极大地保证医学急救的质量同时为抢救工作争取时间和保证手术的成功率,最关键、最人性的一点就是可以大大的缓解病患的痛苦。

3.3 及时控制出血以及严重多发伤的开放性伤 因为有出血和严重多发伤的患者很可能会由于出血过快、失血过多而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血容量锐减从而导致休克,更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因此,我们对开放性骨折、活动性出血患者,医护人员要给予夹板固定和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止血。

3.4 及时监测病患的身体状况 采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根据中心静脉压掌握补液量及滴数。根据少氧饱和度了解缺氧情况,随时调整吸氧浓度。留置导尿,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这样可以每时每刻都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了解,以确保医学急救工作的进行,同时还可以根据各项身体机能指标的变化对患者进行适度、准确的急救活动。

3.5 做好术前准备 护土应及时做好配血、皮试、备皮、导尿、置胃管等术前准备,以减少在手术过程之中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同时还可以增加手术的成功率。

4体会

4.1 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保证。而且我们要根据多发伤患者的数量、受伤程度以及抢救任务重等特点,提前制定医护人员的抢救配合分工任务。这样可以极大的充分的利用时间和人力,确保抢救工作急而有序,行之有效,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同时还可以极大的减少人员工作的重复,确保每一个伤患人员都有医可治,有药可用,极大地保证了伤患的康复率。

4.2 熟练的医学急救技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一方面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病情判断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对多发伤患者进行医学急救的过程之中要做到严密观察,准确无误发现问题并快速的作出判断,及时处理;另一方面熟练的医学急救技能对提高医疗工作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因为熟练的医学急救技术可以大大的保证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失误,而且拥有熟练的医学急救的医护人员也拥有很多的实践经验,这样就可以大大的提高医护人员的信心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这也是手术成功的一个保障。

4.3重视心理护理。大多被送到医院进行医学急救的多发伤患者由于病情来的过于突然,大多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而且大多对于病情的不了解,这个时候就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心理辅导,以平缓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情绪。这样不仅可以使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病情及时的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定。同时患者心理的平复对于医学急救也有很大的帮助,因为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使患者有强大的内心,这也可以极大地保证手术的成功率以及康复率。

5总结

严重多发伤早期急救护理 第4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7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严重创伤患者289例, 男208例, 女81例, 年龄16岁~7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85%, 煤矿砸伤6%, 高空坠落及锐、钝器伤9%;发病至入院时间最短15 min, 最长5 h。

1.2 受伤情况

脑部创伤合并内脏损伤占2.7%, 脑部创伤合并胸部损伤占12.3%, 脑部创伤合并四肢损伤占16.5%, 脑、胸、腹联合伤占1%, 骨盆骨折合并尿道、膀胱损伤占32.5%, 胸、腹联合伤占21%, 脊柱损伤合并腹膜后血肿占3%, 胸部、四肢联合伤占12%。

1.3 救治结果

就诊时昏迷、休克占85%, 就诊发生休克10%, 在急诊科抢救过程中死亡18.7%, 行急诊手术治疗73.3%, 收住各科ICU患者8%。

2 急救体会

多发伤患者病情危重, 变化迅速, 治疗复杂, 护理困难。本组以交通事故为主, 临床表现复杂多变, 伤势严重, 如不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病死率将会很高。因此, 及时准确的抢救护理至关重要。

2.1 做好急诊首接工作

接诊护士应由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年资护士担任, 在简单了解病情、受伤史的基础上, 通过生命体征监测, 判断患者的全身状况, 有无合并伤, 开展有效及时的救护。特别要注意休克症状不典型者, 很容易贻误病情误导救治。笔者在临床遇到2例就诊时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 但在抢救过程中均发生休克, 来诊时血压脉搏正常, 但呈现贫血, 处于休克代偿期, 继而发生休克。1例为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断裂, 血液流入盆腔不易早期发现。1例为脑挫裂伤合并脾破裂, 在做B超检查过程中即发生休克。通过积极抢救, 均为手术赢得了时间, 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对此类患者在救治过程中一定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为及时救治赢得时间和机会。

2.2 早期及时复苏

本组病例发生休克率极高, 组织低灌注和缺氧时间越久, 组织损害越严重。所以要积极支持循环和呼吸, 纠正休克, 畅通呼吸道, 尽快改善各脏器的功能, 特别要注重脑部的复苏, 伤后1 h视为创伤救治的“黄金时间”, 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生命体征平稳[2]。按照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循环、观察伤情变化、控制活动性出血、密切配合医生进行诊断性操作的顺序进行抢救, 整个过程要快速、准确、到位, 做到及时有效复苏, 保证呼吸和循环的稳定。

2.3 加强监护

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 在急诊抢救室救治患者, 除各种高精尖仪器的监护外, 护士的精心护理, 严密观察是及时发现各种危象的首要条件。如休克患者的呼吸衰竭的出现都有其早期的预见性和临床表现,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对此给予了很大的关注, 注意加强各系统和器官的监护: (1) 密切观察呼吸的变化, 有效给予吸氧, 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 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2) 加强对脉搏、血压、心电图监测, 如心率加快, 血压下降, 可能为循环衰竭, 立即配合医生给予强心剂、升压药; (3) 监测尿量及液体出入量, 若在充足血容量前提下出现少尿或无尿均提示有急性肾功能衰竭; (4) 意识、瞳孔的观察, 合并有颅脑损伤的患者尤为重要, 通过观察瞳孔意识的变化, 及时发现问题, 给予救治措施。休克患者的意识表情可以判断其休克的程度; (5) 及时采集和送检各种标本, 查看检验报告,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4 心理护理

严重复合伤患者病情凶猛, 预后不良, 甚至危及生命, 患者及家属往往恐惧不安, 不知所措。有的患者是由110、交警等过路人送来, 无人管理。对此我们主动安排抢救和治疗, 通过院领导协调, 先抢救然后再与家属取得联系, 赢得了救治时间。帮助患者及家属正确对待病情, 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以和蔼的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娴熟的护理技术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 并协调家属、肇事者等方面支付医疗费, 通过公安、交警和患者随身携带的有效证件积极寻找家属。

2.5 要有整体观念

护理多发伤的患者, 关键在于要把各部位创伤看成一个整体, 要把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和各处创伤联系起来考虑, 防止贻误病情, 失去抢救机会。如有1例脑部创伤合并肝破裂的患者, 在抢救休克的过程中, 未能及时照顾到脑部伤情, 在补足血容量后出现脑水肿、脑疝, 导致患者死亡。

急诊科是所有急诊患者入院救治的第一场所, 多发伤情况复杂、严重, 致残及病死率极高。面对众多急危患者, 抢救能否成功及预后好坏, 都直接与护理工作有极大的关系。我们一线护理人员, 要认真总结急救经验, 不断探索和改进护理技术, 提高整体素质与急救水平, 为抢救生命, 减少伤残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蔓玲.护理监测在多发伤急救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2, 5 (12) :284

复合多发伤急救护理 第5篇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急救;护理

近年来,我国交通事业迅猛发展,多发伤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所谓多发伤即由机械所致的、创伤部位叠加的、严重复杂的病症。此病由于严重导致患者生理紊乱,因此容易发生感染,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较高[1]。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6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通过医生的急救以及有关护理人员的护理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现将急救措施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6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其中男性101例,女性59例;年龄6~77岁,平均(40.5±0.5)岁。160例患者中有88例由车祸导致,18例由打架斗殴导致,26例由高处坠落导致,19例被砸伤,其他9例患者致伤原因不明。160例患者均符合严重多发伤的诊断标准[2]。患者主要的受伤情况包括:颅脑损伤、五官损伤、四肢部分骨折、脊柱盆骨损伤、肝脾损伤、软组织损伤、腹部损伤等。其中,颅脑损伤、脊柱损伤、四肢损伤患者有116例,占全部患者的72.5%;有65.63%的患者合并休克和昏迷。

2 急救处理与护理

2.1 迅速接诊 由于多发伤患者的病情发展比较迅速,并且伤势很严重,医护人员应本着先救人后治伤的原则,对多发伤患者迅速接诊,并且接诊人员要及时对患者的伤势进行分类,并对不同病情的患者有针对性地通知医师,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抢救。

2.2 止血措施 严重多发伤患者绝大多数都伴有出血,而出血过多会造成失血性休克,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在接诊患者后第一时间进行止血控制,是抢救患者生命的一个关键因素。止血的方式有很多,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受伤部位以及伤势,采取合适的止血方式。例如对于患者四肢动脉出血的情况,要采取加压包扎的方式止血;对于严重出血的患者,也应辅助止血药物进行止血。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重多发伤一般会导致呼吸系统的损伤和功能障碍,从而导致患者呼吸困难甚至缺氧,这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是抢救严重多发伤患者的关键措施之一。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一般是清除患者口鼻腔、呼吸道的分泌物[3]。对于休克或昏迷的患者,应将患者下颌开放,必要时采取气管切开手术。

2.4 补充血容量 患者的伤势比较重,失血量也比较多,对患者及时进行血容量补充,也是抢救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措施。最好在0.5h之内对患者实施静脉输血,这样才能恢复患者本身的血容量,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2.5 娴熟的急救技术 医护人员具备娴熟急救技术以及敏锐的反应能力,是对患者进行抢救的必要前提。在抢救前应迅速准备好抢救过程中有可能用到的呼吸机、气管插管等仪器,并要掌握仪器正确的使用方法。护理人员还应熟练应用检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各种仪器,在急救过程中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2.6 严密观测病情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和检测,包括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护理人员要随时清楚患者的体征变化,一旦出现情况,应立即反馈给有关医生。

2.7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伤势比较严重,患者不仅在身体上承受着煎熬,在心理上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因此很容易产生恐惧的心理和紧张的情绪。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时,有关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安慰和关心,让患者在抢救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和心态,增加患者治愈的信心。

2.8 评判标准[4] 评判标准分为无效、好转、痊愈。无效是指患者对所接受的治疗没有任何效果,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好转是指患者的生命体征基本达到平稳,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但未达临床痊愈标准;痊愈是指患者完全恢复正常,没有任何功能型障碍和并发症。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3 结 果

本组16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中,120例痊愈,26例有效,有效率高达91.25%;14例由于失血过多以及呼吸循环严重衰竭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8.75%。

4 小 结

多发伤患者伤势一般比较严重、发病急,随时都有可能面临死亡的危险,因此对患者进行急救、保住患者的性命是抢救的重中之重[5]。在对多发伤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应本着先救命后治病的原则,以最大限度降低死亡率。而在抢救过程中,医师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很重要,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也是急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

总之,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来说,及时、规范、有效的急救以及适宜的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郑月巧.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经验交流,2013,17(18):2443-2444.

[2] 王巧莲.严重复合伤患者62例急救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1):1026-1027.

[3] 高丽虹,张娟.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配合及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9):214-215.

[4] 帅艳常.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配合及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9(2):110-112.

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急诊科收治的60例, 其中男性43例, 女性17例;年龄9~69岁, 平均年龄 (25.8±10.2) 岁。车祸致伤41例, 刀刺致伤9例, 坠落致伤7例, 挤压致伤3例。合并2处损伤49例, 3处损伤7例, 4处及4处以上损伤4例。颅脑损伤为主要伤害患者32例, 胸部损伤为主要伤害患者22例, 腹部损伤为主要伤害患者6例。

1.2 急救护理方法

1.2.1 迅速开展伤情评估与身体检查:

在接收到患者后迅速检测其意识、脉搏、呼吸、血压、肢体活动等情况, 及时判断伤情, 正确指导急救对策。存在部分患者出现昏迷甚至休克, 无法主诉具体症状, 需护理人员认真对患者全身情况开展检查, 准确详细的总结全身损伤情况。

1.2.2 确保呼吸道的畅通:

多发伤患者会发生呕吐情况, 由于体内的损伤会使呕吐物中混入血块等物质, 造成呼吸困难, 进而头部产生缺氧反应。在收治患者后, 及时将其头部侧偏, 将口腔、鼻腔及呼吸道内的异物取出, 存在假牙的患者及时摘除,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供氧量做好输氧工作, 防止氧中毒。如患者存在颅脑或胸腹的损伤, 持续昏迷, 应开展气管插管, 保证无菌的环境, 做好消毒、吸痰管及时更换等工作。观察患者的痰液情况, 给予湿化液药物并雾化吸入。经常对患者翻身, 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 保证呼吸的通畅性。

1.2.3 保证有效的体内循环:

造成多发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体内出血, 在伤后24 h是大出血致死的最危险阶段。患者血压发生下降会使静脉萎缩而影响穿刺的开展, 当患者入院后, 有效建立2~3条静脉通道开展706代血浆与林格液的静脉滴注, 防止患者出现休克或血压下降等情况。存在颅脑损伤患者需给予甘露醇的静脉滴注, 保证血流的合理灌注量, 在输液过程中控制速度避免发生全身循环功能的衰竭。

1.2.4 及时处理活动性出血, 及时控制出血:

因多发伤患者多为开放性损伤, 伤情比较严重、失血量多, 若不及时对伤口进行包扎止血, 则会造成大量血液在短时间内流失, 使血容量锐减而直接导致患者休克甚至死亡, 所以及时控制出血是减少多发伤患者死亡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活动性出血、较浅血管破裂者可以直接钳夹结扎止血, 创伤面广泛出血者可用无菌纱布覆盖或填塞后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对于四肢开放性骨折、活动性出血患者, 要立即使用加压板固定和无菌纱布加压包扎止血, 并抬高损伤部位的肢体[2];腹部损伤并有内脏外露者, 应先用无菌敷料覆盖, 再用盆盖住, 以防受压, 外用绷带固定包扎;胸部损伤并有气胸者, 应先使用加厚无菌敷料覆盖, 然后用绷带加压包扎固定, 使开放性气胸变为闭合性气胸, 再穿刺胸膜腔拍气减压, 并尽快转运至医院救治;对于伤口出血呈喷射样涌出者必须立即进行止血, 尽快找到动、静脉活性出血点, 给予结扎和无菌纱布包扎止血, 并补充血容量, 护送手术室手术。

1.2.5 开展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

利用心电监护仪检测患者血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一旦生命体征发生变化, 及时上报医师给予有效措施。应用微量泵保证升压药物的使用速度, 患者血压趋于正常后可停止升压药物。观察患者的四肢活动情况, 检查是否存在肢体骨折。抢救室留置尿管, 并观察尿液量、颜色等情况, 并开展备皮、剃头、备血等工作。

1.2.6 严格开展管道护理工作:

由于多发伤患者的特殊性, 所需要开展的管道护理工作较多, 包括气管切开管、胸腔闭式引流管、CVP管、双腹腔引流管、尿管、胃管等, 在护理过程中, 保证各种管道工作开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并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情况。如发现患者的引流液颜色等发生异常, 及时上报给予相应处理。在管道的接头处需利用无菌纱块进行保护, 每天更换敷料, 在体位变化时还要注意避免拉扯情况。

1.2.7 有效开展转运护理:

患者经过临床抢救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后, 须转入手术室或观察病房, 在转运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全程陪护, 避免发生意外引起病情恶化, 需要严格确保患者的呼吸畅通, 保证各种管道的固定与通畅, 待进入病房后仔细开展交接工作, 防止发生遗漏情况。

2 结果

60例患者经急救护理后, 痊愈38例 (63.3%) , 病情缓解并中轻度伤残10例 (16.7%) , 重度伤残8例 (13.3%) , 死亡4例 (6.7%) 。

3 讨论

伴随社会的不断进步, 多发伤的发生率日益升高, 在多发伤患者的急救中关键的一点是要抓紧伤后“黄金1h”内的紧急救治[3]。多发伤患者急救护理的成功主要取决于抢救工作开展的时间与效率, 所以在急救护理中建立科学规范的具体措施是抢救工作的根本保证, 对于急诊科的护理工作者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与准确的判断力, 在急救过程中要做到快速、敏捷,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给予处理, 通过自身长期积累的工作经验结合快速的应变能力来保证患者抢救的成功。另外, 急救护理过程中还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 以镇定的态度、亲和的言语缓解患者和家属的紧张情绪, 使其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急诊室护理人员需要开展更深入的学习与积累, 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综上所述, 对于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关键在于对抢救时间与效率的保证, 需要急诊科护士具备专业的职业素质和全面的抢救知识, 保证有效的开展各项操作, 及时缓解患者的不良情况, 将病死率与致残率降至最低。

摘要:目的 探讨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对策。方法 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多发伤患者开展合理的急救护理措施, 观察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经急救护理后, 痊愈38例 (63.3%) , 病情缓解并中轻度伤残10例 (16.7%) , 重度伤残8例 (13.3%) , 死亡4例 (6.7%) 。结论 在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中, 关键在于对保证抢救的时间与效率, 需要急诊科护士具备专业的职业素质与全面的抢救知识, 及时准确的开展急救护理措施保证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关键词:多发伤,急救,护理

参考文献

[1]黄秀兰.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 (15) :287

[2]刘娅萍, 杨逢升.吕静娜.3 6例创伤性休克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J].西南军医, 2010, 12 (6) :1240-1241.

多发伤的急救与护理 第7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4月—2012年7月急诊救治多发伤病人17例中, 男12例, 女5例;平均年龄28岁±2岁。

1.2 致伤原因及时间

受伤后来我院就诊时间为0.5 h~6.0 h, 平均4.0 h;交通事故伤5例, 高处坠落伤7例, 其他原因 (砸伤、打架斗殴、挤压伤等) 5例。

1.3 伤型及部位

骨盆损伤5例, 颅脑损伤4例, 多处软组织损伤3例, 肋骨骨折、血气胸2例, 肝、脾破裂2例, 脊柱及其他损伤1例;休克12例次。

2 急救处理

2.1 积极救治

入院后首先考虑挽救生命, 积极救治, 不放弃任何救治可能, 先处理威胁生命的窒息、严重出血和胸部开放伤, 后处理休克和骨折, 急救时动作要轻柔, 细致正确, 避免增加创伤。采用VIPC (ventilation infusion pulsation control bleeding) 的方法, 适用于严重多发伤员的急救。内容:Ventilation, 保持呼吸道通畅在颅脑损伤、昏迷、颌面、颈部、颈椎损伤、胸部张力性气胸时, 显得尤为重要;Infusion, 补液、输血扩充血容量补偿细胞补液, 严重多发伤的失血性休克, 应在充分估计失血量的前提下, 予以快速大量的补充液体和血;Pulsation, 心电监护, 心脏功能支持。严重多发伤员, 除可能发生失血休克外, 也应考虑心源性休克可能, 如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

2.2 评估

对于急诊创伤病人, 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应该在短时间内对病情危重程度做出准确的判断, 分类病人, 以便对不同病情的病人采取及时、适当的诊治。严重多发伤病人损伤机制复杂, 容易漏诊和误诊, 因此接诊医师判断伤情的同时, 应尽快通知相关科室医师会诊, 才能做到边检查边治疗, 并根据检查会诊的结果, 从而尽早明确诊断, 避免漏诊、误诊。

3 分阶段救治及护理要点

据调查, 多发伤后有三个死亡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为伤后即刻, 50%的伤者死于创伤现场, 即受伤后数秒至数分钟内。死亡原因多为重要生命器官的破坏, 如大脑、脑干、高位脊柱、心脏、主动脉及其他大血管的严重损伤。这些病人由于伤情严重, 往往很难抢救。第二个高峰期为创伤后早期, 30%的伤者死于创伤早期, 即创伤发生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 创伤生命支持的重点就在此阶段, 这个阶段的死亡率与抢救措施有直接关系。死亡原因多为创伤后硬膜外或硬膜下出血、血气胸、腹部内脏器破裂、骨盆骨折及难以控制的大出血[2]。第三个高峰期为创伤后数天至数周, 约20%死于创伤后期并发症, 死亡原因多为并发器官功能衰竭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 创伤早期采用准确且简便易行的方法, 评定创伤综合严重程度, 积极抢救, 创伤后期有效防治并发症, 有助于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3.1 第一阶段

立刻监测生命体征, 包括血压、呼吸、脉搏、意识和体温等, 2 min快速检查, 应尽快掌握生命体征资料, 特别注意意识水平、瞳孔大小和反应、四肢活动和胸腹呼吸情况,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根据病情15 min~30 min测生命体征1次, 并详细记录。尽快把握致命伤的情况, 如上呼吸道阻塞、张力性气胸、出血性休克、脑疝、心包填塞等, 随时做好抢救工作的准备。

3.2 第二阶段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 正确通气, 充分供氧。包括清除口腔内异物、血块和堵塞物, 托起下颌, 简易呼吸器使用, 环甲膜穿刺, 气管内插管和处理血气胸等。在通气的同时, 必要时首先开始心肺复苏术, 确保气道通畅。如病人有肺挫伤、血胸或血气胸等胸损伤时, 应积极进行呼吸道管理, 包括气管切开正压通气等。②快速建立静脉通路是抢救严重多发伤休克、补充血容量的关键。因此应用多路静脉输液, 其中一条静脉通路应是大静脉 (锁骨下静脉穿刺、大隐静脉切开) , 同时应避免在有各种外伤肢体上做静脉补液。采血标本 (配血型及交叉实验) 、林格氏液快速静脉点滴或输血。③控制出血, 未能控制的出血是导致创伤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判断伤情时必须考虑到创伤后由于失血引起的低灌注所致的进一步损伤, 如意识状态、皮肤颜色及温度、脉搏等, 在进行初次评估时就要明确外出血的部位、速度并及时采取措施止血。常用止血方法有:加压包扎法, 用敷料盖住伤口, 再用绷带加压包扎;填塞止血法, 消毒的纱布、棉垫等敷料填塞在伤口内, 再用绷带、三角巾或四头带加压包扎, 松紧度达到止血为宜, 常用于颈部、肩部等较深伤口;指压止血法, 用手指压迫出血的血管上端, 即近心端, 使血管闭合阻断血流达到止血目的;止血带止血法, 适用于四肢大血管破裂出血或经其他急救止血无效者, 常用橡皮止血带或充气止血带, 需衬垫敷料, 记录结扎时间, 1 h~2 h松解1次, 每次5 min~10 min。解开止血带时不可突然松开, 同时应压住出血伤口以防大出血造成休克。

3.3 第三阶段

留置导尿与持续胃肠引流。尿量的变化可以准确反映血容量及肾灌注情况, 监测尿量最好的方法就是留置导尿, 导尿后留取尿标本进行尿常规检测。持续胃肠引流可以有效降低胃张力防治误吸, 胃管的深度必须适宜, 并予以负压吸引。

3.4 第四阶段

功能监测, 所有的创伤病人都需要心电监护, 如出现心动过速、房颤、早搏、ST段改变等提示可能有心脏损伤, 及时通知医生做出相应处理。多发伤的抢救工作要通过一些生理参数来判断, 如通气频率与动脉血气、脉搏氧饱和度监测、血压尿量等, 以上监测内容要尽早进行。

3.5 第五阶段

在进行紧急处理后, 注意给伤者保暖, 以免冷刺激加重血压下降。要详细询问病史, 可向在现场的目击者了解受伤的原因及经过, 而后进行全身系统检查, 如拍X线片、全身或损伤部位CT及MRI、脏器彩超等, 对高度怀疑的损伤需进行辅助检查加以鉴别。缩短诊疗救治的时间, 尽快合理安排手术。伤后1 h的黄金时间是抢救多发伤病人的重要时间, 应尽早手术, 控制出血是多发伤救治的关键。并且要注意积极合理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原则, 脏器修补、异物和血肿清除、血管损伤止血、开放损伤的清创, 都依靠手术的介入。对严重创伤病人早期进行长骨骨折固定手术, 可明显减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

总之, 对于多发伤病人的抢救必须迅速、准确、有效, 做到抢救争分夺秒, 复苏与手术顺序合理, 重视和加强相应的防治工作是提高创伤救治水平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曹同瓦.多发性损伤的急诊处理原则[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5, 14 (10) :878-879.

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 第8篇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0年11月至2012年4月抢救严重多发伤患者54例, 其中男32例, 女22例, 年龄15~64岁, 车祸伤26例, 坠落伤15例, 挤压伤9例, 其他4例。

1.1 诊断标准

多发伤是指同一致伤因子引起的两处或两处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的损伤, 且至少有一处损伤是危及生命的。其严重程度依据创伤程度评分值而定, ISS>16分者定为严重多发伤[1]。

多发伤的病情特点:伤势重, 病情变化快, 应激反应严重, 死亡率高;各部位的创伤具有不同表现和危险性, 伤情复杂, 处理棘手且易漏诊与误诊;休克发生率高;多合并严重的低氧血症;并发伤及感染率发生率高。

2 急救与护理措施

2.1 快速准确做好伤情评估

快速准确全面检查伤情, 对患者主要存在的问题和重要脏器的功能状况有一个初步的评估, 力争做到简捷不耽误, 全面不遗漏, 然后根据各部位伤情的轻重缓急安排抢救。

2.2 确定危及生命的部位

根据评估结果, 迅速判断和找出危及生命的所在部位, 同时一定要避免漏诊。

2.3 准确执行抢救程序

“黄金1小时[2]”与“白金10分钟”:创伤病员“第一死亡高峰”在1 h之内, 此时, 死亡的数量占创伤死亡的50%, 且大部分又发生在前10 min。

2.3.1 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有窒息、紫绀的患者应迅速解开其衣领, 取出口腔内活动性假牙、碎牙、血块等异物,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及时充分给氧, 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 人工气囊或呼吸机辅助通气。

2.3.2 建立静脉通道

快速补充血容量。增加有效血容量是抢救创伤性休克的重要措施。宜选用大血管, 静脉留置针或深静脉置管, 以便快速输入大量液体。但有试验研究证明对于有活动性出血的休克患者, 不主张早期快速输入大量液体, 而是主张在未彻底止血前, 仅给予少量的平衡液维持机体的基本需要, 待手术彻底止血后再进行大量的液体复苏, 可以减少手术后并发症及致残率。

2.3.3 紧急控制活动性出血

有明显外伤性出血, 给予加压包扎、填塞、钳夹等止血。如四肢大出血时, 可使用止血带止血, 并准确记录使用止血带的时间, 每隔1小时松止血带, 防止肢体坏死, 对腹腔内有进行性大出血者, 迅速做好各项术前准备, 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2.3.4 观察病情变化

用多功能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电图、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尿量、出血量及根据损伤早期出现的症状与体征, 及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2.3.5 有针对性的做好术前准备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手术率高, 在抢救的同时急诊护士应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抽取血标本、配血等。为患者急诊手术争取时间, 有预见性的协调各相关科室, 确保急诊绿色通道的畅通, 并通知手术室, 护送患者至手术室, 转运途中持续监测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2.3.6 心理护理

注意观察和了解患者的心理, 鼓励和安慰患者, 消除其恐惧, 并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尽可能多的采用家庭干预, 从而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3]。

3 结果

在我科抢救的54例患者中, 成功救治48 例, 送手术室 15例, 死亡 6例。

4 讨论

在严重多发伤的救治中, 护士不仅要有娴熟的技术, 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清晰的思路, 以确保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准确性。加强急救意识, 有针对性、时间性、预见性的护理以及科学运用急救程序, 有效地降低了死亡率, 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王正国.多发伤的救治.中华创伤杂志, 2004, 20 (1) :1-3.

[2]杨西宁.多发性急救护理现状.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1) :51-52.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第9篇

1 急救措施

1.1 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重多发伤患者多伴有呼吸道梗阻以致窒息, 应迅速清除呼吸道异物, 取出假牙、血块, 及时吸净呼吸道分泌物, 给予面罩吸氧, 氧流量4~6 L/min。

1.2 建立静脉通道

快速补充血容量加快补充有效血容量是抢救严重多发伤休克的重要措施。给予建立双静脉通道, 选肘静脉或颈内静脉, 采用18~22号静脉留置针, 以保证大量输液、输血通畅。在前30min内输平衡液1500 mL, 然后输入胶体, 其晶体与胶体之比为3∶1。根据患者的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调节液体滴速。

1.3 及时控制出血

严重多发伤的开放性损伤, 出血快、失血多, 在短时间内可造成患者血容量锐减而导致休克死亡。因此, 我们对开放性骨折、活动性出血患者, 给予夹板固定和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止血。伤口出血呈喷射样涌出立即给予伤口止血, 找到动、静脉活动性出血点, 行结扎并用无菌敷料包扎止血, 很快达到止血的目的。同时快速补充血容量, 直接送入手术室手术。

1.4 及时监测

采用多功能监护仪, 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根据中心静脉压掌握补液量及滴数。根据血氧饱和度了解缺氧情况, 随时调整吸氧浓度。留置导尿, 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

1.5 做好术前准备

护土应及时做好配血、皮试、备皮、导尿、置胃管等术前准备。

2 护理体会

2.1 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保证

我们根据创伤患者多、抢救任务重的特点, 制定了ABC制护士抢救配合分工程序图。即在抢救中A护士负责呼吸道管理, B护士负责循环系统、生命体征监测的管理, C护士负责对外联系, 做术前准备, 补充物品药品。通过规范化、程序化的抢救合理分工制度, 确保抢救工作急而有序, 行之有效, 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2.2 熟练的业务技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护士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和熟练的抢救技能是确保抢救成功的基础。在抢救中, 护士及时配合医生解除呼吸梗阻确保呼吸道通畅。对病情做到严密观察, 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 对提高医疗工作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2.3 重视心理护理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计85例, 均为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救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 其中男59例, 女26例, 年龄7~75岁, 平均 (36±3.5) 岁。受伤后来医院就诊时间为10min~3h。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9例, 高处坠落伤17例, 刀砍伤15例, 机器绞压伤2例, 其他2例。损伤部位:颅脑损伤27例, 胸部损伤19例, 腹部损伤14例, 骨损伤25例。合并创伤或失血性休克47例, 就诊时呼吸、心搏停止3例, 处于濒死状态7例。随机分为观察43例 (程序化急救护理) 和对照组42例 (常规急救护理) , 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1.2 程序化急救护理方法

(1) 准确判定病情:由于多发伤患者往往发生严重的病理、生理异常等情况而对生命造成威胁。当前, 早期处理采取的方式主要有急救、复苏、护理等, 但不管哪一种方式只要操作出现问题则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这就需要在对患者诊治时掌握足够的信息资料, 如患者的神志、瞳孔、脉搏、呼吸、血压等, 结合这些参数指标来快速判断病情, 以保证急救措施的针对性。 (2) 维持正常呼吸:呼吸道梗阻、窒息是多发伤严重者常见的状况, 而导致窒息因素是多个方面的, 主要有咽喉被血、黏痰、呕吐物等造成的阻塞, 或患者在昏迷状态下出现的舌后坠、下颌骨折等。急救人员要尽快对呼吸道内的异物实施处理, 把口腔、鼻腔内的杂物清理干净, 对舌后坠患者使用舌钳把舌头拉出。肺部若吸进杂物引起吸入性肺炎会增加病死率, 这些需要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处理过程中需要保持吸氧, 氧流量控制在4~6L/min, 需要时采取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维持正常的呼吸。 (3) 创建静脉通路:若多发伤患者的情况较重, 其出现休克之后将面临着巨大的生命危险。而积极完善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对于抢救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能避免休克引起的诸多问题。医务人员需快速建立3~5条静脉通路, 具体布置情况:第1条静脉通路用在快速补液以及中心静脉压的监测上, 第2条用在快速补血中, 第3条用在补液、输注碱性药物中, 第4条用在血管活性药中, 给医师的急救处理带来方便[1]。 (4) 监测病情状况:对患者实施监测手段能尽早发现病情异常, 以尽快处理避免病情加重。常用的监测设备有多功能监护仪, 主要是针对脉搏、呼吸、血压、血氧和心率等指标监测, 以掌握患者的心肺功能, 出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低血流量性休克时可及时处理。监测过程中应该对呼吸频率、节律等加以重视, 结合血氧饱和度来把握缺氧问题, 以及时调整吸氧浓度[2]。对尿液的颜色、量做好记录工作, 掌握泌尿系统的受损程度。保持胃管、导尿管、中心静脉置管的通畅和固定, 定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及时了解血容量的情况。 (5) 搞好专业护理:除了急救处理外, 对患者采取专业的护理措施能够加快伤者的病情恢复, 专业护理措施包括:a.判断是否有颅脑损伤: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和体格检查, 了解各类神经反射以掌握患者的意识障碍情况。根据瞳孔变化情况辨别是否存在颅内出血、脑疝等。出现脑疝患者病灶侧的瞳孔缩小;出现颅内血肿则要配合医师完善手术操作。b.判断是否有胸部受损:主要是针对有无血气胸、肺损伤、肋骨骨折等状况监测。有血气胸时需配合医师进行胸腔穿刺, 对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全面护理。c.判断是否有腹部受损:腹部受损通常都是肝、脾、肾等组织器官损伤, 且出血量通常大, 需对患者的血压、脉搏、血红蛋白等指标严格检查。行CT检查应有专人陪护, 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师并做相应处理。d.判断是否有骨关节损伤:如果有骨折损伤需尽早固定, 采取抗休克措施, 同时尽快复位固定术, 且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神经、血管等合并症。

2 结果

两组的抢救成功率及病死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但抢救时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见表1。

*P>0.05, △P<0.05

3 讨论

创伤死亡可分为3个高峰期, 第2个高峰则是伤后3min~3h内, 要想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则必须要在伤后“1小时”内采取救治措施。当多发伤患者送至医院抢救之后, 医务人员采取的救治方案科学与否则直接影响了最后的病死率。因而, 为确保多发伤患者的生命安全, 医护人员需制定科学有效的急救护理程序, 这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主要策略。作为医务人员, 则需要对伤者病情尽快判断定位, 结合自己的救治经验和专业技能来改善救治工作。而整个抢救过程必须做到科学分工, 维持良好的抢救秩序, 为患者争取到更久的抢救时间。

摘要: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 将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救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43例 (程序化急救护理) 和对照组42例 (常规急救护理) , 对两组的抢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的抢救成功率及病死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但抢救时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 。结论 程序化急救护理程序是提高严重多发伤抢救效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严重多发伤,急救,护理

参考文献

[1]李凤华.严重多发伤256例急救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18) :113-114.

上一篇:测定温度下一篇:个性翅膀论文